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

2022-11-27

第一篇: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问题和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医疗作为六大民生问题之一,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要建立一个“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的目标,并强调这项制度要覆盖城乡全体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民医保”;二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让每个人都能看得了病、看得起病。因此,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是确保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减轻疾病风险的重要措施。

一、目前我国医疗保障现状分析

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其主要标志就是确立了新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模式。与此同时,针对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缺陷,逐步发展了各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并针对弱势群体建立了相应的医疗救助制度。尽管目前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还没有覆盖农村居民,但一些农村地区仍然保留或新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上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尽管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总体上看,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进展还不尽人意。新制度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还很多,有些问题还十分严重。目前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问题是:

(一)社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狭窄

目前,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经突破12.6亿人,但从总量上看,医疗保险覆盖面只相当于城镇就业人口的63%,在三大社会保险中是参保率最低的。

从结构上看,基本医疗保险主要覆盖的是国有企业和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还包括部分集体企业的职工。大量的其他类型企业的职工,非正式就业人员,城市弱势群体,以及农民还没有被制度所覆盖。尽管我国的公立医疗保障制度已初成体系,但覆盖面有限,且流动人口是医疗保障制度覆盖的薄弱环节。

总体来说,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还是相当有限的,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还没有制度上的医疗保障。

(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形成

尽管目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但合作还有明显欠缺:一是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是现有体系中各个层次的运行还没有纳入正轨,成效并不显著。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区医疗服务等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

(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配套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医院的性质是非盈利的和福利性的,医院追求自身利益的动机也不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对国有医院的补偿政策也有所变化,补偿的规模逐渐降低,医院以经营收人为主,追求经济效益成为医院的经营动机。为了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政府允许医院从他们销售药品中获得15%~30%的价差作为补偿。在追求利润的诱导下,医院常常给患者开大处方,特别是多开国外进口或由外资企业生产的价格高昂的药品。

药品的生产和流通领域也存在着严重问题,普遍存在的现象致使药品虚高定价,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医院“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药品生产和流通体制的弊端,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顺利运转形成了严重的冲击。不少实行医疗保险制度的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医疗统筹基金人不敷出的局面,这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四)政府对医疗资源投入不足

改革以来,政府投人到卫生医疗事业的资金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个人支出增长迅速。国家卫生医疗资金投入不足,是宏观上医疗保险资金短缺的一个原因。

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比例为:单位缴纳职工工资收入总额的6%左右,个人缴纳本人工资收入的2%左右。由于没有医疗基金的积累和沉淀。对于在实行新制度时已经退休的“老人”来说,他们的医疗保险资金就构成一笔“隐性债务”。在没有其他渠道的资金解决老人医疗保险“隐形债务”的前提下,仅靠在职职工缴费来负担自己和已经退休老人的医疗费用,必将使医疗保险基金的压力增大。这也是造成不少地区医保基金年年超支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基金也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对医疗保险基金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老年人的发病率和患慢性病率都要远远高于中青年人,而供给医疗保险基金来源的在业劳动人口所占的比例却在减少。其结果是“医保基金短缺,每个在职职工所要承担的医疗保险责任越来越大。

政府财政对医疗资源投入的不足,对医疗保险制度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医疗保险基金始终处于捉襟见肘的状态。

(五)城乡医疗保障多头管理现象突出

当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存在多种形式,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归属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农村合作医疗归属于卫生部门,医疗救助归属于民政部门,管理范围、管理办法、管理程序各不相同,且出现业务交叉。卫生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均设有相应的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重复开发与建设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问题在于重复建设、管理成本增加,既不利于政策间的衔接,也不利于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人员合理流动,甚至会出现因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而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

二、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对策

我国未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以追求社会公平为目标、以民生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基于这样一种指导思想,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的价值导向应该是公平性和普遍性;使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够享有医疗保障。本人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

(一)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还不可能是全民统一的制度,但是建立适合不同群体要求的医疗保障制度,还是可以实现的。首先,强制实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针对困难企业目前参保难的状况,应对现行政策做出某些调整,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尽可能地将这些企业纳入到社会保险体系中来。其次,应加快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妥善解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以外的费用负担。使参保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一旦发生大额医疗费用时,可以通过补充医疗保险途径得到补偿。再次,针对灵活就业这种新的就业形式,政府应该建立特殊的医疗保障制度。对灵活就业者宜采用灵活多样的管理办法。具体来说,在参保方式、缴费办法、待遇给付、基金管理和服务等方面都要有不同的安排。最后,尽快建立与完善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形成农村新型的合作医疗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二)加大政府对医疗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保证医疗保障制度的有效运行

医疗保障作为“准公共产品”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应在规划、调控、准人、监管、筹资、基本服务提供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努力增加政府投入,引导和监督医疗卫生机构坚持公益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方向,逐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的负担。近年来,我国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已成为影响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卫生总费用逐年增加,但政府的卫生投入却增加不多。政府的资金投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医疗服务供方(医院)的投入,二是对其他医疗保障制度,如灵活就业群体的医疗保险、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和农民

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投入。对医院,政府应考虑适当增加财政资助的比例,从补偿机制上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经营模式。对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外的其他医疗保障制度,各级政府有责任投入资金。同时,对贫困地区,中央政府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保证农民得到医疗保障。

(三)发展杜区卫生事业,理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具有“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功能。在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中,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应该是双层或三层机制。即小病、常见病在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社区医院就诊,大病、重病在较大的医院就医。社区医院的医疗成本比较低,患者能够得到比较及时和实惠的服务。

为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首先应当大力培养全科医生队伍,使其成为社区医疗服务的主力军;第二,鼓励医生或医生团体在社区开办诊所,诊所或医院既可以是新设立的,也可以是由区级(

一、二级)医院改造的;第三,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社区医疗服务领域,并鼓励社会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捐助;第四,将社区医疗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社区医院或诊所视同定点医院。

(四)加快社会医疗保障的立法步伐,为医疗保障制度的推行提供法律保证

医疗保险实行三方付费制度,所以,规范需方、供方、保方三者的责任和行为,特别是加强医疗行为监管,严格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发生十分重要。因此,要尽快对医疗保障进行立法。对于医疗服务的供方,严格医保定点医院、定点零售药店的准人资格,医保经办机构通过与定点医院、药店签订合同来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于需方,也要用法律来约束其就医行为。通过分类给付,增加个人费用意识。对出借、冒用医疗保险卡者要受到一定的经济赔偿或停用的处罚。对企业和单位,要通过法律手段强化基金的征缴力度。基金上缴要按时和足额到位,保证医疗保险基金有长期、稳定的来瓯对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机构,也要有相应的行为规范,并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同时有义务向社会公示其管理的业绩,并接受公众的查询和社会监督。

(五)建立科学的医疗保障评价系统,促进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医疗保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制度运行一段时间后,有必要对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一番思考和评估,以便为制度的发展指明方向。因此,应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医疗保障评估体系,针对医疗保障的运行特点,确定一套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参保情况、基金的收缴、管理和使用、医疗机构的服务和医药市场公平性与可及性、个人负担比例、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健康改善与医疗保障的关系等进行深度研究和评价。

三、总结

总之,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虽然已然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革,但是仍存在制约整体社会保险体系完善的许多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改革的进程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要求政府及社会各界作出极大的努力。

第二篇: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完善

谈谈现代中国医疗保障制度下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2010年业余护理本科班李晓敏

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增加农民福利,保障公民权益意义重大。我国的医疗制度基本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下面通过结合从化市医疗保障的基本情况,主要谈谈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与不足及以后改进的策施。

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经过5年多的实践,截至到2003年6月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已达1.0094亿。全国大部分地区(98%)都启动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在中国医疗保障投入与世界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总体不足的背景下,相对匮乏的医疗保障投入在中国城镇与农村之间分配又严重缺乏公平性。

据了解,从化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于20世纪

六、七十年代兴起,后来由于农村经济网站体制的改革等多方面的原因经历了“两起两落”,对于很多农民来说,合作医疗已淡出了他们的记忆。1998年,合作医疗重新复办,复办后只有村集体经济比较好的几个镇村得以落实,当时的街口镇、温泉镇和江埔镇被确立为试点镇,到2003年,从化参加合作医疗的只有7条村共10897人,只占应参加人口的2.62%.今年下降为6条村9373人,占应参加人口的2.25%。全面铺开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任重而紧迫。

数据分析显示,中国公共卫生投入严重偏向于城镇,中国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恶劣,疾病不仅成为制约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农村居民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农村建立医疗保障制度形势紧迫。

一、中国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现状

由于农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看病的支出基本上都是自己负担,一次大病,基本上就花掉了一个家庭一年甚至两年的总收入,所以在农村,只有家庭有人生大病,一般都要举债度日。

如果从医药支出占农户家庭支出的比重看,大病带来的负担就更令人担心了。对于一般农户来说,医药支出在总支出的比重平均在8.5%左右,而大病户的医药开支平均要占到家庭总支出的30%以上。大病户和非大病户的支出构成有很大差别。我国目前进入了老龄化时期,65岁以上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已超过7%,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21世纪中国老龄化有加剧的趋势。我国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国家,中国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令人堪忧,三级医疗网络濒临解体,乡镇卫生院1/3基本瘫痪,1/3仅能维持生计,1/3能够发展,农民抵御重大疾病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缺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至今,推进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覆盖了农村90%以上的农民,切实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对改善民生,增强农民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推进当前医疗体制改革意义重大。然而随着新农合的运行,

由于政策制度的原因,造成的缺陷及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现就我市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的缺陷做如下剖析:

1、筹资存在的缺陷

新农合所筹集到的资金,虽以各级财政匹配补助的资金为主,同时逐年提高,但由于农民个人筹资的部分也相应逐年提高(从每人每年10元到20元,30元,乃至50元)对部分困难群众来说,经济上仍是一大负担。

另外,新农合政策一方面强调农民自愿参合;一方面又强调参合率的提升,引导农民要有互助共济的理念,因此在选择参合与不参合的问题上,多具有逆向选择的倾向,尤其是青壮年者,多数不愿缴纳参合金,有的农户甚至只缴纳老人和孩子的参合金,因此参合率的提升就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每年的筹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违规行为,镇村干部为了完成任务,就会自己出资垫支,然后设法再通过村委或卫生院,将自己垫支的资金返回,这就造成村级门诊统筹资金的不规范使用。

2、垫付制存在的缺陷及给监管带来的困难。

新农合实行垫付制,即是参合患者就医所产生的医疗费用,按新农合方案的补偿比例,患者只交自付部分,其余补偿的部分由医疗机构垫付,通过合管中心审核后返还医疗机构,这种付费方式极大地方便了参合患者,确实起到了便民利民的作用。但同时也给医疗机构提供了可操作和可利用的空间和时间,给监管造成很大的困难。医疗机构重复收费、分解收费、自立项目收费与乱收费等,甚至有不法之徒收购合医证,医患勾结,编造假病历进行报销,套骗新农合资金,其手段隐蔽,金额较大。在常规审核督查中很难察觉这些违规行为,这就给新农合资金的监管带来很大的困难。

3、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内对辖区内的医疗卫生对其中资质不够的,投入不足的,服务能力差,管理混乱的医疗机构应严加管理。而这些机构的目的性很强,都是向着新农合资金,医保资金而来,利用其灵活性、机动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采取延长住院天数、小病大治、诱导患者进行医疗消费,与部分不法分子合谋勾结、编制假病历,套骗农合资金。在打击不力的情况下,这些现象有愈演愈烈之趋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此应加强监管,尤其对医疗机构审批之后的跟踪监管应予加强。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一些建议

1、努力降低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成本

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是制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顺利运行的诸多难点之一,建议建立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这些医疗机构严格遵守有关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纪律,遏止大处方、乱检查现象;制定按病种医疗费限费制度,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失控现象 在各级筹资额度逐步加大的情况下,可考虑取消参合人员个人筹资的部分,实现全民参合参保,不再开展普通门诊费用的补偿,普通门诊可由市场自由调节。只开展住院病种的住院费用及慢性病种门诊费用的补助,重点提高重大疾病的补助标准。采取行政措施,强制参合,可避免一户一人参合,多人享受的现象;

2、进一步完善补偿报销运行管理机制

在确保基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切实解决“报销难”的问题,取信于民;同时,在确保“收支平衡,确保支付”的前提下,适时调整和优化补助方案,减少资金沉淀,尽力提高对大病和医药费花费较多的特殊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保障水平,切实减轻农民因疾病造成的经济负担,让农民真心感受到合作医疗的好处,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影响力。

3、上级财政应加大支持力度

从理论上说农村医疗属于外溢性的公共品,需要各级政府共同提供。上级财政应充分考虑县级财政的实际困难,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配套资金的支持力度,对配套资金以外的其他资金,如新建机构的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宣传经费、设备购置与维护、改善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等,也一样要给予大力支持,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顺利运行。

因此,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中,特别要做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真正把这项农民得实惠,实事工程办到农民的心坎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新农合,构建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相信,历经四十年、几代人艰辛探索、广大农民热切期盼的、关乎9亿农民生存质量的“大民生工程”——新农合,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将为期不远。

第三篇:中国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现状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

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根据享受对象可以分为城市医疗保障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一、现行城镇医疗保障制度

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医疗保险原则上以地级以上行政区(包括地、市、州、盟)为统筹单位,也可以县(市)为统筹单位. 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率可作相应调整。在新的医疗保险的制度下,实行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

参保者的医疗费用首先从个人账户中扣除,个人账户扣除后的剩余部分归属于个人。

从供给角度分析,因为付费方问题的解决,供给方(医院,医疗诊所)的问题也能解决。首先解除了价格管制,价格由医疗市场决定,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这种价格至少能够保证医院的正常利润。医院如果能够实现正常的利润,那么其提高医疗费用的动机就会消失。医院必须考虑自己在竞争中的地位,因而有动力维护自己的声誉,也会加强对医生的职业道德约束。同时,由于在大病计划中保险公司将支付医疗费用的大头,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动力来监督医生的诱导需求行为。

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不足

1.宣传力度不够。 大家对医保的实施细则不甚了解,有的根本不知这回事。导致广大群众对医疗体制改革存在很多误解,认为这是国家在变相为自己减轻负担而将其转嫁于普通老百姓身上。

2.手续繁琐。 现阶段医保体制尚不完善,各项就诊及报销手续繁杂要求甚多,患者报销一次药费可能要跑上好几趟,而一点疏忽就可能不能报销。所以,很多群众认为社保单位在故意刁难,从而对医保产生抵触情绪.

3. 个人负担比例过高。在调查中我们的对象提出这样的意见:作为政府公务人员和国企人员 已经付出的劳动和收入不成比例 国家欠个人太多 按现行医保改革试行 个人支付比例还是很高 应对机关事业和国企工人分别对待 加大国家负担部分。

4. 基本医疗的疾病划分也不合理。一般划分为风险性疾病,日常性疾病,现在设立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让个人账户来负担日常性疾病,不允许随意跨入统筹基金。那么日常性疾病的具体划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比如有些慢性病很难确定归属。

二、农村新兴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社会满意度低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

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办理报销的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2、保障水平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个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到位

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它跟以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最后被政府骗走了,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一些农民有被欺骗上当的感觉。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程序过于繁琐

首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程序繁琐。 其次农村合作

医疗的报销程序也很繁琐。城镇居民的医保都是可以拿来抵押一部分医药费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医疗费的,事后再来结算。国外的医疗保险更是让医院、医生与保险公司而不是患者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有的村庄离报帐中心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

第一组:董晓丹 申婷 刘元程 马超冯建 李豪

第四篇:印度的医疗保障体系

印度的医疗保障体系印度是世界上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但印度的医疗保障体系在世界上是有名的,它保证了绝大多数人享受近乎免费的公共医疗卫生保障,一般老百姓看病的费用绝大部分是由政府支出,这极大地促进了印度社会的整体发展,同时,对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也具有借鉴作用。

印度医疗体系的现状

自1947年印度独立后,印度政府建立了几乎免费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国民健康花费的绝大部分都是来自政府支出。1949年印度通过的第一部宪法中明确规定“所有国民都享受免费医疗”。只要不是大病,无论是谁都可以接受免费医疗。但如果病情比较严重,患者自己也需要负担一部分费用。对于急诊病人,他们采取的政策是先看病,后交钱。

据统计,印度全国现有1.2万所医院、2.2万个初级医疗中心、2000多个社区医疗中心和

2.7万个诊疗所。这些遍布全国的政府医疗机构满足了大多数国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在印度看来,医疗卫生体制如果完全实施商业化、市场化运作,会违背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破坏社会公平,不利于社会安定。因此,印度医疗保障制度坚持两手抓,既扶持政府医院的稳定运转,又鼓励私立医院健康发展。这种公立、私立医院并存的现象使得印度的富人和穷人病患者各有所依。

近10年来,印度的私人医疗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整个医疗行业支出为国内生产总值的5.4%,其中有将近20%出自政府投入的公共卫生部门,另外都出自私营的健康及医疗行业。由于政府鼓励私人医疗行业的发展,印度的私营医疗服务业以其出色的医疗技术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很多外国企业已经利用印度训练良好、会讲英语的低成本劳动力,将其与医疗相关的服务外包到印度。这类服务包括x射线和血液分析、远距离诊断等业务。

印度公立医院尽管存在资金短缺和条件较差等问题,但它们对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宁愿背着巨额的财政负担也要维持这些医院的运转。20世纪80年代初期,印

度政府就制定了在全国农村逐步建立三级医疗保健网络的宏伟目标。这一网络包括保健站、初级保健中心和社区保健中心三部分,免费向广大穷人提供医疗服务。免费项目包括挂号费、检查费、住院费、治疗费、急诊抢救的一切费用,甚至还有住院病人的伙食费,但不包括药费。2004年,印度政府还宣布,今后10年内将斥资9000亿卢比,用于医疗设施基础建设和购买医疗卫生器械,确保未来10年印度各大医院的医生和床位数量增加一倍,护理人员增加两倍。

从2005年开始,印度着手进行了一项更大规模的“全国农村健康计划”,以加强印度农村地区,尤其是那些落后地区的医疗体系。他们正在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原有医院进行现代化改造、对医生和护士进行培训等方面。在这项计划中,届时将会有14.5万个乡镇健康中心、

2.3万个地区健康中心以及3222个大型健康中心来为广大农村人口提供医疗服务。在这些政府医院体系中,病人都可以免费得到医生的诊疗以及基本的常用药,即便遇到重大疾病需要输血或手术,患者也只需要负担其中的5%左右。如果病人生活在规定的贫困线以下地区,他还可以动用“全国健康优惠基金”来得到全免费的治疗。

政府采取的措施

印度政府为了确保其医疗系统的顺利进行,采取了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1、合理利用政府投入,积极推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印度政府2005—2006用于农村公共健康事业的总资金投入为1028亿卢比(约合24亿美元),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相比并不算多。但印度政府把有限的投入公平地配置到最需要医疗服务的地方,也就是说,在配置有限的医疗资源上尽量做到公平公正。这一点至关重要。据今年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评估排行榜显示,印度在全世界居第43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在未来三到四年里,印度政府对医疗体系的投入将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部门的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2、帮助弱势群体,使他们看病基本上不花钱。印度的农村医疗网络很健全,占印度人口72%左右的农村居民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国家提供的免费医疗。1996年以后,政府推出了社区

医疗中心的规划,每10万名农村居民配备1个社区卫生中心,一个中心约设30张病床和4名医生,并配有化验室和基本检查设备等。社区卫生中心无法处置的病人一般都送往设施较好、医护人员齐备的地区医院。农民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从村里的小诊所或卫生中心便可以拿到阿司匹林这样的常用药。一个地区通常有2到3所这样的医院。印度农村的医疗体系既减轻了农民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公平。

3、对私立医院实行严格的监管。私立医院在印度医疗体系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政府对这些私营医院有严格的监管,如项目的审批、诊疗费管理和医药费管理等等,以便让全国医疗的整体费用能够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4、鼓励私立医院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印度政府积极鼓励发展私立医院,使他们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由于政府医院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其条件比私立医院要差得多。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患者很自然地“分流”到私立医院。例如,距离全印医学院几公里远的阿波罗医院看上去好像一座五星级宾馆,院子里绿草如茵,病房宽敞明亮,各种先进医疗设备一应俱全。另外,私立医院拥有高水平的医务人员,很多医生持有英国皇家医学院等著名医学院校颁发的高级资质证书。在高水准的私立医院就诊,当然比公立医院费用高,但按照一般国际标准衡量,价格仍然是相对便宜的。因此,大批西方国家的患者不远万里到印度求医,就是这个原因。

5、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互助保险体系。近年来,为保障广大农村人口的健康安全,印度一些地区的行业联合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开始行动起来,针对发病率较低但医疗费用较高的大病风险,积极介入农村医保,牵头帮助农民投保,走出了发展中国家农村医疗的一条新路。如在部分地区,政府要求一些医学院及医学研究机构与当地村民合作。这些村民每年缴纳365卢比,政府再给予200卢比的补贴,让他们组成医疗互助保险体系,这可以让村民们能够负担起大约3万到4万卢比的治疗花费,承受像一般性手术治疗等规模的疾病风险。与此同时,各种私立医院竞相发展,为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甚至欧美一些国家的病人都到印度的私立医院就医,这些医院闯出了一条国际市场化的道路。

6、努力改进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目前,印度政府正在增加公共投入,并且尽可能地让医疗保险政策成为一项强制措施。除此之外,政府还对一部分医疗行业进行补贴,尽可能避免出现百姓因为贫富差距而无法看病的情况。即使你没钱,只要你去任何一家政府医院,医生就必须给你诊治,这是印度政府的基本政策。

目前,印度政府正在进一步完善国内的公共医疗体系。实际上,对于健康及医疗行业而言,完全市场化和商业化可能会是一个灾难,这会极大地抬高医疗价格、增加社会支出,而这一切都最终要转嫁到病人的头上。因此,印度政府制定的理想目标是,在将来,私营部门在整个健康医疗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为60%,由政府投入的公共医疗机构从现在所占的近20%的比例要提高到40%。印度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而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发展中国家,但却能走出一条近乎全民免费医疗的成功之路,这对于完善我国医疗卫生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五篇:世界各国的医疗保障体系

医疗保障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人的安全感,高昂的治疗费用使得许多家庭都不堪重负,一个生病的家人可以使整个家庭陷入危机中。事实上,不仅是中国,在很多国家,人们也面临着同样的医保体系困境。

例如一向认为自己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医护素质及服务水平的美国,在世界领先的医疗支出下,其在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的191个国家中,国民总体健康水平却排在第72位,医疗公平性则排在55位,并且美国有近15%的人口没有医保。

其它国家的医保到底什么样?对此总是充满着神话。现在就让我们环游世界自己看一看。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一份关于医保体系的报告中把法国列在了第一位。法国公民享有政府提供的全民医疗保险,资金来自公民按照个人收入缴纳的款项。相应的,国家会报销大部分医疗费用的70%【资料来源:夏皮罗(Shapiro)】。法国人可以选择任何一家医疗机构看病,42%的人可以在当天预约看诊【资料来源:Cohn】。

除此以外,大多数法国公民还拥有一份额外保单,参与公共或私人保险计划,而且通常是由雇主支付。那些能够负担额外医保的人通常都会上保险,所以额外医保形成了由阶层划分的层级结构【来源:哈雷尔(Harrell)】

法国医保体系也免不了遭到批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高额的费用支出,导致医保项目总是超出预算。法国政府医保体系要为每名法国共鸣平均支出为3300美元【来源:Shapiro】。但就如世卫组织的排名显示的那样,这笔费用带来了巨大的医疗保证。一项关于19个工业化国家的调查显示,法国人的死亡率是最低的,原因就在于其拥有必要的基础医疗保健【来源:Harrell】。法国对待病弱者的方式也是享有盛誉的。如果您得了像癌症之样的重病,您所有的医药费政府都会报销,这其中甚至包括手术费或者尚处于实验阶段的昂贵药物。但是法国人也明白,健康保健应从头做起。怀孕女性拥有超长的带薪产假,对于低收入的新妈妈,政所有德国公民都必须购买医疗保险,这种保险是从私人非盈利机构购得的。险种总数约有200左右,任何一种都不允许因为投保人的已有疾病,拒绝为其承保【来源:里德(Reid)】。为了给医保体系提供资金,德国人需把他们工资的8%付给疾病基金组织,而雇主也要付出同等数额的资金【来源:诺克斯(Knox)】。负担不起保险的人可以向政府申请援助,儿童的医疗保险则由税金支付。虽然非营利性保险机构已经提供了非常好的福利——比如包括报销温泉水疗,但10%最富有的人仍可脱离非盈利医保体系中,自行购买营利性保险。 德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疾病管控计划,结果证明相当成功。德国政府发现,当患者可以得到医生的更多咨询建议,以及护士打来的定期电话时,像糖尿病、心脏病之类疾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都会有明显下降【来源:Harrell】。

但是部分德国医生觉得,在这样的体系中,他们所得的报酬过低了【来源:尼尔(Neel)】。德国医生不像很多美国医生那样,按照每次门诊或治疗分别获酬,而是根据看诊的病人数量获得季度性酬劳【来源:Neel】。不过在德国,看医生仍然很简单,人们每次化验或手术的所需等待时间都不长。

府也用经济激励的方法,鼓励她们参加胎教和幼儿教育课程。 英国是公费医疗制度和分配医疗保险的故乡。英国实行公费医疗制度,也就是说除了给所有公民上保险之外,政府还要雇佣医生,并经营医院。人民纳税,然后国民健康保险再把这部分资金分配给医疗机构。一个人去看病,除了处方药以外的任何服务都已经付过费了。 国家健康和临床质量研究所(NICE)是一个行政管理结构,用来评估国民健康保险应该支付那些治疗费用。这个机构的考量程序是遵循一套相当精确的程式,考虑因素包括:该项治疗可以提高多少生命质量,患者需要多久才能从其中获益,以及该项治疗每年需要的费用。简单的说,如果这个程式计算出来该项治疗每年的花费超过45000美元,NICE是不会批准的。因为这个45000美元的门槛是经过精确计算后得出的【来源:Harrell】。一年的时光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有价值的,对于还有大把时光的12岁男孩和90岁的老妇人不会有任何区别。 NICE的一些决议是有争议的,尤其是在癌症治疗的问题上,其费用是相当高昂。但英国在与癌症有关的死亡率方面确实较低。

在2008年的一项调查中,加拿大人把全民医疗保险列为加拿大十大标志性因素之一【来源:奥斯汀(Austin)】。这是为什么呢? 所有加拿大公民都拥有医疗保险,它的资金来自个人所得税和营业所得税。国家政府利用基本公积金来保障军人和生活在保留区的原住民,其他人则由10个省和3个地区的政府照管。医生和医院都是私人实体,因此加拿大的医保体系和英国的公费医疗制度是不同的。加拿大医疗机构向政府提交账单,因此除了牙科、眼科和处方药以外,公民不会看到账单。尽管医保支出在加拿大正逐渐增加,但现在仍没有美国高【来源:Arnquist】。

对于加拿大医保制度的批评大多集中在过长的候诊时间。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花费了数十亿元来改变这一状况。一些非必要的手术需要等的时间最长,比如说全膝关节置换术【来源:Bash, Jensen】。一些加拿大人称,情况并没有商业广告中所说的那么糟。尽管的确有些人遇到了很严重的困境,但他们并不能代表加拿大的整体医保水平。一些医生已经受够了排队使用有限的医疗设备,所以即使在加拿大私开私人诊所是违法的,但他们还是这样做了,专为那些付钱快的人看病。

瑞士的医保体系很有特点。自从1994年起,瑞士人就开始享有全民医疗保险,而且95%的人在官方正式制定医保制度前已经有了医疗保险。但瑞士的全民医疗保险是由私人保险公司而不是政府提供。瑞士的医保体系开销极大,紧跟美国之后排在世界第二。【来源:PBS】 与很多国家不同,医疗保险在瑞士不同工作挂钩。所有公民都可以从各种私人保险方案中进行选择,那些负担不起的人可以得到政府津贴。每个人的保险险费都是一样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在于,瑞士的私人保险公司不允许在基础医疗保险方面进行营利。而基础医疗保险是一套相当全面的服务。这些公司可以在医疗机构的一些服务上进行营利,比如口腔保健、另类疗法、或者是私人病房。

1995年,台湾实行了单一给付体制的国民医疗保险。政府给所有公民纳保,这样一来,就办到了不可能办到的事:把保险覆盖率提高到人口总数的40%,同时却大大减少了医保支出。【来源:PBS】 这件事的功劳多半要归于台湾的智能卡(smart card)。所有公民都有一张健保智能卡,用来记录完整的个人病史。只要把它交给任何一个医生,他或她就会知道您从出生以来的健康状况。使用智能卡还减少了管理系统的文书工作,医疗机构可以用它让政府直接为其服务买单。但是在其他很多国家,人们往往不愿意把自己如此详细的私人信息交给政府。 在台湾,员工和雇主都要为医保缴费,那些负担不起的人以及退伍军人则由政府补贴。相应的,台湾人可以选择保险范围内的任何医生或专家,从传统中医到视觉保健无所不包【来源:Reid】,而费用也很少。由于管理开销的极大削减,台湾现在的体系也不用拿更多的钱来养活自身,而政客们由于担心引来选民反感,也没有想过增加保费

在2007的纪录片《神经病人(Sicko)》中,导演迈克尔•摩尔(Michael Moore)把美国人带到了古巴,是为了让人们明白一个相当疯狂的观点,那里的医疗服务是任何人都可以享有的。无论是古巴公民,还是游客,在古巴都有资格接受免费治疗。当然,古巴的医保制度也带来了不少争议。有些人质疑古巴发布的数据是否真实。例如,古巴声称本国的婴儿死亡率很低,但古巴的医生却说,如果胎儿在子宫里出了问题,他们是鼓励人们进行流产的【来源:Scott】。

尽管有这样的论,大部分人仍然认为古巴在某些方面确实做的非常好,比如预防疾病保健方面。大量宣传活动强调着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以及以卫生习惯杀灭细菌的重要性。古巴有大量全科医生,他们会对居民进行家访式监测检查,这样就可以及时了解到每位患者的整体健康情况。

由于古巴的医保体系非常强调预防疾病,因此国家没必要提供一大笔钱来治愈疾病。古巴每人每年在医保上只需花费260美元,而这个数字在美国超过6000美元

20世纪80年代早期,巴西人民就要求进行医疗改革。当时的军事政府推行的医保体系只用来服务富人,不管穷人死活。 于是当巴西在1988年颁布新宪法时,全民医疗保险就成了一条中心原则。

在巴西,医疗保险有公共和私人两种选择。公共保险就是由政府资金支持的全民统一医疗制度(Sistema Unico de Saude,Unified Health System, or SUS)。全民统一医疗制度的资金来自于多种复合税收,包括收入所得税和产权金融交易税。但是上涨的医保支出导致税金入不敷出,全民统一医疗制度有可能在几年内走向破产的边缘【来源:Gomez】。可是由于全民统一医疗制度是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它濒临崩溃也不可能取消。如今这项制度已经出现了问题:贪污无处不在,基础医疗设施的缺乏,以及医护人员的短缺都很严重。 结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私人保险。这些私险是与全民统一医疗制度分开管理的。虽然巴西曾尝试在1988年创造新的医疗保险制度,但该体系仍然会针对不同阶级区别对待。【来源:Alves,Timmins】。

在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09年的一篇文章中,俄罗斯被评为世界上医保体系最差的4个国家之一(美国也榜上有名)【来源:Lowrey】。在世卫组织关于医保的调查中,俄国在191个国家中排第130位,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相当。这样一个富裕之国哪里出了问题? 当俄罗斯废除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后,试图创造一套公共/私人联合体制。理论上说,90%的俄国人都应该拥有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但是即便在06年32亿的改革项目资金注入后,这个医保体系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为了弥补资金短缺,政府要求医生和医院“资助”医保体制,这实际上就相当于敲诈勒索【来源:Lowery, Rodriguez】。富裕的人一般都会选择私人保险。

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各国至少把总支出的5%花费到医保当中,这个数字在俄罗斯为3.4%【来源:Lowrey】。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工商银行和战略下一篇:中高层安全管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