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课堂管理论文

2022-05-02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中职教育课堂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我国职业教育现阶段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堂管理难度在逐渐加大。本文通过分析职业教育课堂产生种种问题的原因,指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课堂管理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硬件设施条件等正在逐步提高,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然而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中职教育课堂管理论文 篇1:

国外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的演进与发展趋势

摘要:教师入职教育的勃兴是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教师入职教育本身已成为整个国际教育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整个世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自身发展的特殊性,教师入职教育在彰显各国教育特色的同时,也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和挑战,这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其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走向,即强化发展性的教育目标、彰显个性化的培训内容、注重缄默性的知识构成、追求平衡性的角色关系和强调实效性的培训结果。

关键词:初任教师;教师教育;入职教育;国际教育

主持人:陈时见

主持人语:没有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就没有足够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难以产生能够推动或引领社会不断进步的优良志士。因此,“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早已为人们所共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也逐步被世人所认同。教师这一职业尽管可以溯源至教育的发端,但作为培养师資的专业性教育,却是近代的产物。教师教育发展至今,正由过去的“一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化。从过去只重职前教育,后来逐渐重视在职教师培训,到现在职前职后逐渐发展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形成教师教育的完整体系。本栏目的三篇文章,从比较的视野多方面研究了国外教师教育的发展。冉源懋、陈时见对国外教师入职教育的演进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从梳理教师入职教育的发展演变中,得出国外教师入职教育呈现强化发展性的教育目标、彰显个性化的培训内容、注重缄默性的知识构成、追求平衡性的角色关系和强调实效性的培训结果的趋势。李玲等人基于对西方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框架的研究,联系我国教师素质标准,旨在突破以往思辨为主的教师素质研究,为采用测量与统计的实证方法建立科学的、系统的教师素质结构体系打下基础。戴伟芬从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学术整合取向入手,发现学术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把文理科融入到教师教育课程中,并强调掌握文理科教育和任教科目的知识结构,使教师教育者和培养的教师自我审视,为教师教育者和培养的教师打造更加全面和完整的教育图景,同时可以让教师教育者和培养的教师进行模拟案例研究。

1972年,英国著名的《詹姆斯报告》提出“教师教育三段论”,第一次将入职教育纳入教师教育体系。时至今日,各国不仅越来越重视教师教育,而且“人们越来越关切初任教师(beginning teacher)的特殊需要”。在教师入职教育成为整个国际教育的重要实践和研究领域背景下,对国外教师入职教育的变革历程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分析,对我国当前的教师入职教育实践和研究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教师入职教育的发展演变

就一般意义而言,入职是个体正式进人某一新工作领域的动态过程,包括入职准备、入职报到、入职手续、入职教育、转正评估、入职结束六个基本环节。新员工在进入岗位的最初阶段,对从事的工作必然还有不少问题,这个时候,内容丰富且针对性强的入职教育或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是整个入职阶段最为关键的步骤。而教师入职教育是专门针对教师这一特定职业而形成的在职学习形式,一般又称为教师入职培训。在近40年的历史中,人们对教师入职教育概念的界定可谓是见仁见智,不尽相同,分歧的焦点在于对“初任教师”的界定以及教师入职教育持续时间的长短。我们认为,教师入职教育也就是为刚刚进入岗位的教师在适应阶段所提供的教育训练以及教师个体在适应阶段所经历的学习体验。

(一)教师入职教育的初步发展

继20世纪70年代教师入职教育产生以来,教师入职教育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初,教师入职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原因在于美、日、英、法、澳、新等发达国家教师入职教育迅速推进,中、印等发展中国家教师入职教育也逐步兴起。1980年美国佛罗里达、康涅狄格和加利福尼亚三州要求所有教师都要参加入职培圳,这被认为是美国真正意义上实施系统入职教育的开端。1983年,美国《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明确指出:“目前的教师是缺乏准备的,是低水平的思想者”。这成为美国教师教育改革浪潮掀起的直接推手,教师入职教育也因此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到1984年,全美范围内已经要求或正在试点的对初任教师进行入职教育的州越来越多,各州政府不仅把教师入职教育看作是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途径,还把它作为改革教师资格标准和任用制度的重要措施,例如康涅狄格州就把教师入职培训计划与教师评估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许多强调实施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报告和法案也纷纷出台。其中美国教师教育工作者协会在题为《改革展望:关于教育专业的启示》和《教师入职:一个新起点》的两份报告中均明确提出,未来教师在成功完成他们大学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应该进入一个入职阶段。日本自1988年起,以立法的形式建立了“初任教师研修制度”,到1992年全面推行。1996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的报告《有关展望21世纪我国的教育方案》强调:改善充实学校、家庭、地区的教育政策,指出非常有必要加大力度提升教师资质能力。1997年,文部省向日本政府提交的《教育制度的革新与丰富人格的培养》中重点提出师资培育与教师入职教育政策改革的问题。在英国,90年代后不论公立和私立学校,为了使初任教师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一般都设置初任教师的见习期。见习期间,初任教师以在岗进修为主,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一边承担教学工作,一边通过示范观摩教学、学科会议、参观活动等形式进行学习和体验,所用时间占初任教师全部工作时间的25%。法国教师教育大学院作为法国教师入职教育实施的主要机构和场所,提供法国教师教育“3+2”模式(大学本科3年加上教师教育大学院2年)中后两年的教师培训,而其中第二年的教师培训无论从时间、内容还是从受训者的待遇和职责来看,都与通常所说的入职教育内涵一致。因此,可以说,法国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入职教育源于1990年专门负责中小学教师培养的教师教育大学院的创立。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也将教师教育改革的重点拓展到教师入职教育阶段,通过国外实地考察、借鉴经验以及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也开始实施初任教师指导计划。

在这一阶段,除了上述发达国家的教师入职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以外,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教师入职教育也开始兴起。20世纪90年代以后,印度教师教育的认可机构——国家教师教育委员会(1993年,简称NCTE)和印度教师教育认证机构——国家评估鉴定委员会(1994年,简称NAAC)相继成立,使得印度教师教育向着专业化方向大大前进了一步,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也有了更为合理的实践平台。有研究者对322名初任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初任教师在其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认知在三个方面获得极大的提升,即入职指导、适应多元环境以及课堂管理。该研究认为,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才刚刚开始,而远未结束。

(二)教师入职教育的成熟与完善

进入21世纪以来,教师入职教育进入了繁荣时期,教师入职教育日益走向成熟并不断完善,向着专

业化、制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2001年,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其中一项重要政策是引入“高质量教师”的专业发展标准。据2001年的数据统计,美国已有38个州拥有法定的初任教师入职指导政策和计划。2003年9月英国颁布《初任教师入职指导支持办法》,对初任教师在入职教育中应得到的支持和帮助进行了详细规定。同年,又推出“入职与发展档案制度”,进一步推进教师职前、入职和在职教育一体化建设。2007年,英国政府开始实施新修订的《英国教师专业标准框架》,该文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了全程规划,在原有教师专业标准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体化”的教师专业标准框架。2008年9月1日,英国儿童、学校和家庭部(DCSF)在修正原有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相关法令的基础上正式颁布了42008教育章程(英格兰)(学校教师入职安排)》。该计划指出,在2008年9月1日当天或之后开始进入教学岗位的初任教师和到这天为止还没有完成入职教育的初任教师必须按照新的规定接受教育。同年10月,英国政府推出《初任教师入职指导支持计划指导纲要》,对入职教育的实际组织、管理和监督作详细说明,以确保初任教师入职教育法规在地方的落实。2000年澳大利亚发布《21世纪的教师——联邦政府教师质量行动》报告,把教师入职教育作为重要的关注领域,提出在三年内要为各州和地区的教师教育活动提供7400万澳元的资金支持。2002年8月,又发布《一种值得关注的道德——对新教师的有效计划》,强调对初任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提出以大学为基础的理论培养和以中小学为基础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入职教育模式,以促使初任教师尽快地进入角色,适应教学。2003—2004年,随着《联邦高质量教师计划——2003年行动纲领》、《关于教师的标准、质量、专业化的国家论坛的报告》、《教师:澳大利亚的未来》、《教师质量行动计划》、《如何成为一个高水平的熟练教师》等重要文件和报告的相继发布和实施,入职教育成为澳大利亚教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实施和保障体系。2007年,联邦会议发布《教师教育调查报告》,进一步从时间、经费等方面为初任教师入职教育提供支持和保障。2002年,新西兰教师委员会出台并实施《建议与指导计划》,這标志新西兰教师入职指导制度的正式建立。在之后的2004至2005年间,新西兰教师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同致力于有效入职指导和教师专业发展,推出了一套名为“走向正式教师”的资源工具包,使其成为新西兰教师入职教育的基础性指导文件。2009年,教师委员会又颁布了一个重要文献——《新西兰入职指导计划和导师发展指导(草案)》,要求在包括幼儿教育服务机构、毛利人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等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推行教师入职教育。

二、教师入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自1972年《詹姆斯报告》第一次把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纳入教师教育体系以来,教师入职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在世界各国得到了普遍重视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整个世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自身发展的特殊性,教师入职教育在彰显各国教育特色的基础上,也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和挑战,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入职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强化发展性的教育目标

从理论上看,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同样也离不开教师入职教育。反过来讲,教师入职教育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的一个有机部分。因此,教师入职教育作为教师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世界教师入职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入职教育视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注重其独特的发展特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有其独特的专业发展路径,入职阶段处于这一路径的一个特点鲜明的位置,既不能期望他们与资深教师一样,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处理学生个别差异的技巧,又不能把这一时期看成一种静态的过程。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初任教师,把教师的专业发展看成动态的过程,承认他们与老教师差异的必然性,尊重他们的自主性和人格,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时间、人员、精神和物质等方面的帮助。二是把入职教育视为教师专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阶段,注重教师的后续发展。教师入职教育课程的开发从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与职业特点紧密结合,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为了一时之需,急功近利的短期效益和行为则是不可取的。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开始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视角来建构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不仅仅使初任教师适应当前的教学,更重要的是把初任教师现在与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考虑,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和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为教师的后续教育和学习形成健康、畅通的发展路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彰显个性化的培训内容

在一项针对初任教师职业发展进行的问卷调查中,75%的初任教师认为,培训部门应根据学校差异,针对不同学校所提供的条件及教师的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的培训方案,只有对学校及教师的具体情况加以系统的研究,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初任教师的实际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教师入职教育对初任教师个性的忽视。初任教师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来自于不同的学校,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这些不同的个体特征在与学校情境“相遇”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不同的内心体验和行为变化。事实上,教师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他们为自己确立的专业目标上,而且表现在他们的学习方式、发展阶段、思想意识和能力方面。因此,教师入职教育必须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彰显教师的个性特征,这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世界各国在教师入职教育模式的选取上,已经突破了课堂教学、集中训练的范式局限而走向了更加开放、多元的教育训练。同时,在课程开发上,根据初任教师的个体差异构建适应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努力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此外,各国的入职教育十分注重为初任教师配备资深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这种模式已经使培训教师退出了“独舞”的中心角色,指导教师和初任教师一同以参与者的身份深入教学实践,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初任教师能够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展开教学,指导教师也可以依据他们的个性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注重缄默性的知识构成

有学者认为,“人们所有有目的的实践行为都是受知识支配的,或者说是由知识所建构的”。教师入职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培训使初任教师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但是,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如何丰富教师的知识却是学界弥久不衰的研究课题。1958年,著名的匈牙利裔英国学者波兰尼(Michael Polanyi)首先提出人类有两种知识——“显性的知识”和“缄默的知识”,所有形态的知识都可归入这两种性质不同的知识体系之中。显性知识可以通过教育、培训进行传播,而缄默知识则需要在实践中积累。根据这一观点,导致初任教师很难将职前教育阶段学习的普通文化知识、学科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原因不仅仅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而是初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乏默会知识的支配。因此,“在师范教育或师资培训目标上,不仅要‘给予’未来教师或在职教师所缺

乏的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技能、态度或信念,而且要揭示、分析和发展他们已有默会的教育知识、技能、态度或信念……要从一种外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的‘灌输’或‘训练’转变为一种内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的‘发展’”。事实上,在职前教育阶段更多的是显性知识的传授,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则倾向于默会性知识的发展和积累。从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分析框架来看,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运作过程,经历“观念层次”和“社会层次”之后最终将走向“学校层次”、“教学层次”和“经验层次”。如果说“观念层次”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显性知识和“教什么”的话,那么,“教学层次”和“经验层次”则主要重视默会知识和“怎么教”。目前,世界许多国家之所以要基于实践的取向来设置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其目的就在于在实践中发展初任教师的默会知识,使教师尽快掌握“怎样教”的知识和技能。

(四)追求平衡性的角色关系

入职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初任教师尽快适应和胜任新的工作,这一基本目的决定了入职教育对初任教师具有指导功能,这也意味着入职教育两个主体——指导教师和初任教师之间是一种专业发展方面指导与被指导的角色关系。而“一个成功的指导关系必须以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信任为前提”,指导教师和初任教师需要在一种信任和支持的氛围下自由、真诚、批判性地讨论教学情景。但事实上,由于各種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这一基本功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师入职教育演变为对初任教师“资格”和“能力”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和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任教师参与入职培训的积极性,甚至使其产生一种对入职教育的抵触情绪。而这种抵触情绪又会反过来对指导教师造成心理压力,致使一些指导教师不愿“冒险”去对初任教师提供应有的指导和帮助。尽管美国教育界许多学者认为“指导”和“评价”这两个角色不应是统一的,而是应该被分开,并认为一旦两者合二为一会妨碍评价角色的扮演。但事实上,在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入职教育中,指导教师因游离于“指导者”和“评价者”的角色之间而导致初任教师对其产生抵触的问题一直存在。目前,美国各州在入职教育实施中已经意识到了这种矛盾的存在,并积极采取措施缓和这种对立,例如,在印第安纳州初任教师指导与评估计划(IMAP)中,“指导”和“评价”角色就已分开,指导教师仅仅为初任教师提供支持与帮助,协助初任教师准备用来进行评价的教学档案袋;而真正的评价则由专业的评价人员来担任。而英国为了调和这一矛盾,一方面通过减免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来鼓励和提升指导教师指导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将评价的职责分散到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学校校长和初任教师本人等评价主体,实行多元评价。

(五)强调实效性的培训结果

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伯顿(Burden P.R.)对初任教师作了这样的描述:有限的关于教学活动的知识、有限的教学环境的知识、课程与教学的学科中心取向、有限的专业领悟和理解力、感到变幻莫测、疑惑和不安全、不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初任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缺乏实效性。为了使入职教育更加实用有效、便于教师迅速进入角色,一些学者对初任教师的需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美国学者维恩曼(Veenman)曾在1960年至1983年间对教师教育工作中所遇到问题的近百项实证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了初任教师将会遇到的最困难的十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与实际教育教学直接相关。虽然维恩曼的分析60%是基于美国的实际,但是,根据比利时、中国等一些国家现状和20世纪70年代的调查显示,这些结果与时代背景和国别关联不大,这就是说,初任教师在入职期所遇到的问题在世界各国大体相同,即缺乏驾驭实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许多国家的入职教育在课程开发和设置时,常常从教师的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围绕着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和方法,使初任教师真正地体会到入职训练对其个人和工作的帮助。另外一个与入职教育实效性紧密相关的问题就是时间性。只有及时、适时的入职教育才能保证教师入职教育的有效性,否则初任教师成功度过适应期将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因此,从强化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注重教育或训练的及时性、适时性出发保障教育或培训结果的实效性是教师人职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责任编辑 曹莉

作者:冉源懋 陈时见

中职教育课堂管理论文 篇2:

论中职教育课堂管理

摘 要:我国职业教育现阶段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堂管理难度在逐渐加大。本文通过分析职业教育课堂产生种种问题的原因,指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课堂管理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硬件设施条件等正在逐步提高,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然而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一、中职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近年来招生数量的下降,学生整体学习水平也随之下滑,直接表现在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下。部分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听课期间注意力分散,还有一部分学生相应学习资料、文具携带不全,整日在课堂上拖沓懒散,完全忽视了自己来学校的目的。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学生自我要求低,对个人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不清,厌学情绪严重,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这些学生由于适应能力较差,还没有很好地由中学学习过渡到职业教育学习阶段。最后部分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授课教师课堂管理松懈,致使这一现象没有及时得到遏制。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鼓励他们敢于追逐梦想,勇于拼搏,逐步使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其次,在学生入校初期,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让学生尽快树立起自信。再次,让学生找到现阶段与过去中学阶段学习性质的差异,从而较快适应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最后学校应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完善课堂相应管理制度,约束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

教师也应深刻了解学生课堂效率低下带来的连锁后果,不断提高个人课堂管理能力,制造有序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需要在课堂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较好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例如,教师将学生期末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动态管理则在平时成绩测评中很好地体现。教师可将每次课堂的出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情况、学习纪律情况、课堂单元测试等)及课后作业等汇入平时成绩。对学生成绩进行动态管理,也为学生上进创造了更多的机会。针对有些班级的学生整体学习用具不齐全的情况可将课本作为考核的主要载体。例如每次上课,以学生是否带全课本作为首先考核项目,进而要求学生利用好课本,用课本空白的地方记录笔记,甚至相关练习都可以记录在课本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带全课本,为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方便学生进行复习。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大部分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上进心不强。因此教师需从细节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教师还需提高课堂讲授质量,特别是需要根据每个班级特点不同,变换教学方法。例如对于课堂气氛较活跃的班级,需增强学生互动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时间。在典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考核也将以学生参与项目质量为测评点。而对于课堂气氛相对沉闷,纪律较好可是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的班级,教师在学期授课之初要迅速找到相对容易调动起积极性的学生,然后由点及面去吸引更多的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有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还应抓紧课间休息时间多了解学生内心,用热情感化学生对课堂的冷漠。而对于纪律较差,课堂学习气氛淡薄的班级则需授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多方面共同努力提高课堂管理效率,多管齐下,以个人理想为激励点、以学校规章制度为约束点对学生进行教育。这类班级对于授课老师来说是更大的挑战。

笔者认为,教师应首先调整好自我心态,以积极的自我暗示走向讲台,为把握好课堂奠定心理基础。教师的发展不仅仅是专业发展,更是品质、职业的多元化发展。其次,在授课环节上需灵活切换。因为这类班级的学生听课注意力时间相对更为短暂。这就要求教师备课内容更加为丰富,授课方式多样灵活,在讲课过程中不断的制造“新鲜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讲、练环节切换要格外频繁。再次,这类班级的学生内心相对更为敏感。教师应以一颗包容之心去接纳他们。努力做到“课上严师、课下朋友”,尽量避免与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正面矛盾。另外还需制定学生的课堂自我评价表和学生同桌的课堂表现互评表,让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课堂思考、课堂纪律等方面自评互评,在每节课结束时与教师给出的课堂成绩进行汇总。这样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总之,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方法,逐渐提高管理课堂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路海萍.职业教育概论[M].成都:巴蜀书社,2011.

[2]俞毅.品质职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3]向才毅.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秦皇岛技师学院)

作者:张航 王玉红

中职教育课堂管理论文 篇3:

解析教师入职教育目标及其实现

为了帮助新任教师适应岗位需求,更好地从事教师职业、完成教学任务,入职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入职教育是对新任教师提出的具体职位要求,目标是将新任教师培养成为满足岗位需求的教师。

教师入职教育基本目标实现途径教师的教育体系以师范类的高等教育为核心,但是实际情况来看,刚入职的新任教师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因此,教师的入职教育尤为重要,可以帮助教师明确其岗位上的职业目标,督促教师不断提高完善自我,以适应教师岗位的需求。

一、教师入职教育概述

教师的入职教育在前期阶段并没有受到广泛关注,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教师的入职教育才逐渐吸引了教育界的目光,这种教育体系才逐渐发展起来。教师的入职教育的地位之所以越来越重要,因此它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联系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根据教师的具体职位需求,来不断调整教学行为,实现教师的不断自我完善。

纵观一些教育事业发达的国家,教师的入职教育都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且逐步形成一种体制。我国的新任教师的实习制度,一定程度而言提高了新任教师的实践水平,促进了教师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但是我国仍然没有形成成熟的教师入职教育体系,入职教育整体而言仍不完善,对于教师入职教育的基本精神、基本目标、教育形式、教育体系都没有一个统一个标准,在教育界仍存在较大争议。

尽管缺少制度保障,但是我国的教师入职教育已经初现雏形,教育对象即为刚入职的新任教师,形式就是通过有规划地开展教育活动,主要是对新任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基本能力,帮助去其适应岗位需求,尽快进入教师角色,为以后的教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总而言之,教师的入职教育要从实际发出,致力于帮助新任教师完成职位要求,并不断向一个合格教师努力,同时强化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二、教师入职教育的基本目标

1.树立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新任教师在刚刚设计教师岗位之时,多数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很多在教学之初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这时新任教师的心理挫败感较强,很容易放弃教师这个职业,还有一些新任教师,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活动。在激烈的竞争下,面临淘汰的危机。但是在新任教师中,仍存在许多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师,教师入职教育的作用,首先是帮助这些优质的教师进一步提升其自身的专业水平与思想道德,强化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其次,帮助综合素质较弱的新任教师,逐步适应教师职业。

2.完善教师的教学行为

新任教师最初的教学方式,基本是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逐步摸索出教学方式,并且需要多次的尝试才能形成自己的授课系统。尽管这样做可以帮助教师慢慢过渡到一个最佳的状态,但是这种方式经历的周期较长,同时也比较消耗经历,如果适用不得当,很容易束缚自己的教学思维方式,当出现需要改变教学模式的情况时,不能求新求变,因此容易阻碍教师的发展。

教师的入职教育帮助完善教师的教学行为。从一些实践调查结果显示,参与了入职教育的教师,在授课计划的制订、课堂的应对能力、组织学生的讨论活动以及管理班级的各个方面,都明显强于没有接受过入职教育的教师,而且相比与自身而言,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但是我们不要教条地认为只要接受了入职教育,就能成为一名适应现代教育体系的合格教师,这除了需要新任教师自身的基本素养,还有对于教师行业的悟性,同时还要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通过入职教育,对教师这个职业进行思索,不断完善自身。

3.优化教师的职业人格

新任教师大多数是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很多没有教学经验,在心理素质方面还不足以应对各种状况。因此,教师的入职教育可以为新任教师提供心理指导、技术支持,帮助优化教师的人格。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要独立承担与老教师一样的教学任务与教学责任,而教师的工作独立性较强,很多情况下其他教师不了解新任教师班级学生的特点以及授课的方式、进度,这样在向老教师获取经验时就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新任教师的心理压力较大,也会影响教学的质量。教师的入职教育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帮助新任教师提高心理素质,优化教师职业人格。在教学能力、班级管理、师生关系方面显著提高,对教学也更有热情,态度更加积极。

三、教师入职教育目标的实现

1.制定科学的教师入职教育规划

教师的入职教育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规划的制定必须要符合实际状况,为新任教师创造安全的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帮助新任教师有效应对日常危机,降低职业挫折感。新任教师面临的挑战较大,不仅要承担与资深教师相同的职责,而且还要接受与资深教师同样的评价标准。因此入职教育的规划,不仅要更多地关注知识或者技术,而且要对新任教师心理层面提供支持。但入职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专业的提高,也不能只局限于对有经验的教师的模仿,入职教育的一个更为重要的目标是让新任教师形成学习教学的意向,学会反思,获得学习教学的能力,为持续的专业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对教师的辅导工作

辅导是新任教师入职教育的最重要、最基本的,也是运用得最为普遍的策略。即由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或日常互动支持和帮助新任教师,这种辅导可以由学区或学校选择导师,对导师的职责有明确的专门的规定,有时还有专门的辅导教师选择标准和辅导教师培训项目。或者不设置专门导师,辅导活动比较自由,新任教师自发向有经验的教师咨询。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辅导教师要与新任教师进行广泛的互动与交流,协助新任教师或与新任教师一起制订教学计划,并对新任教师的教学活动实施观察并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指导。

3.强调教学示范的重要作用

教师的入职教育的构成,离不开课程的观摩,新任教师职前教育中的实习教学通常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只关注课堂教学,而没有向实习生提供课堂管理、纪律问题处理、家长沟通等方面的经历,新任教师在这些方面的准备严重不足。而通过课程观摩,向新任教师展示良好的实践,为新任教师提供观察学习的机会。在这种活动中,有经验的教师充当教练的角色,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甚至展示自己解决问题中的思考过程。新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理解,加快对教学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对教学策略应用情境或条件。这种形式的入职教育助于新任教师了解教相同内容和同类对象的策略,并认识进而实现教学实践和风格的多样化,收获对自身实践更好的理解。

四、结束语

为了帮助新任教师适应岗位需求,更好地从事教师职业、完成教学任务,入职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入职教育要把握核心理念,从规划的制定、辅导以及示范的角度,帮助新任教师形成学习教学的思路,提高教学能力,为持续的职业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西方.教师入职教育目标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0,(9).

[2]任学印,李广.教师入职教育及其目标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7).

[3]施珺.我国中小学新任教师入职教育的现状与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作者:王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党员思想道德建设论文下一篇:英语文学语言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