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文化现状

2022-07-15

第一篇:贵州民族文化现状

贵州省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以思南县为例

摘要:本文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出发,指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对于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功能和意义,分析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存在政府职能缺位、基础设施缺乏、人才队伍亟待建设等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对策

一、 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

(一)我国近年来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

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明确提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一部分,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关注。我国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实践早已有之,20世纪30年代由梁簌溟先生组织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就是较早的农村社区建设实践。乡村建设运动虽然未能实现知识分子们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的愿望,但是他们的经验对今天农村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特别是重视发挥传统伦理精神在培养农民新政治习惯时的作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主要从社会学视角、政治制度视角、经济学视角进行研究。具体而言,社会学视角主要研究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农村文化设施落后问题、农村文化生活单一问题等;经济学视角主要研究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对农村文化资源的创新与商业发展问题;政治制度视角主要研究农村社区建设中组织的运行模式和管理问题。农村居民文化活动不仅绝对数量少,而且相对于其他类型社区相当匮乏,还提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增进农村社区的社会资本。[1]我国存在农村教育滑坡,农民自我教育和学习困难重重,传统美德严重流失等问题。[2]应该以农民的共同需要出发,开展普适性教育,向农民宣传文化建设的意义。还提出要对不同层次的农民进行有选择性的文化建设。[3]民族歌舞活动的兴起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功能建设,促进社区文化政治功能建设,促进社区文化的经济功能建设。[4]学界对于农村社区文化形成了一些共识,那就是农村文化设施匮乏,文化资源流失现象严重,许多民间艺术难找传承者等。

(二)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

社区是滕尼斯提出的一个与社会相对应的类型学概念,社区一词的本意是指关系密切的伙伴和共同体,也有人称之为社会。“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农村社区是具有一定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功能的相对完整和独立的社会单元,主要农事农业生产和农民聚居的地方,除进行经济活动外,也进行政治、文教、风俗与社会活动。”[5](5)功能主义是社会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 1 是社会学中功能主义的滥觞,借用当时盛行的生物学跟演化论观点,斯宾塞的社会演化理论强调不同的社会组织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之现象正如不同的人体器官满足不同的生理机能一般。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也深受演化论的启发,指出人类社会组织分化跟功能特殊化之间的关系,组织之间的功能互补成为社会稳定生存的重要条件。近代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整合这些功能主义的观点,奠定了曾经盛极一时的结构功能论的典范。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至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社会学界,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他的结构功能分析模型,从功能分化的角度,将社会结构概念发展成一种庞大的旨在解释一切人类行动的系统理论。帕森斯认为社会结构是具有不同基本功能的、多层面的子系统所形成的一种“总体社会系统”,[6]包含执行“目标达成”、“适应”、“整合”和“模式维护”四项基本功能的完整体系。这个完整体系被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分别对应四项基本功能:“经济系统”执行适应环境的功能;“政治系统”执行目标达成功能;“社会系统”执行整合功能;“文化系统”执行模式维护功能。帕森斯认为,这是一个整体的、均衡的、自我调解和相互支持的系统,结构内的各部分都对整体发挥作用;同时,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维持整体的动态的均衡秩序。帕森斯非常强调秩序、行动和共同价值体系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他始终认为,研究社会结构就是研究秩序问题,并且势必涉及秩序中的人的行为,而研究社会秩序和人的行为又脱离不了行动者的思想情感的规范问题,结构功能主义强调共享价值观并且将社会看成是由为整体利益共同发挥作用的各部分所组成的。默顿是结构功能主义的另一个主要代表人物。他发展了结构功能方法,提出了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的概念,区分了正功能和负功能,并引入了功能选择的概念。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还有斯梅尔塞等社会学家。农村社区文化系统是农村社区系统的重要子系统,执行模式维护功能,和其他系统一起使真个系统内得以正常运转。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就是要在农村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调整农村社区文化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使之与新时期的改革发展实践相适应。

二、 农村社区文化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功能及意义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血脉,一个民族的魂,一个民族的根,具有凝聚、整合、导向、规范、协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农村社区文化不仅关系着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同时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大意义”。[7]

(一)农村社区文化对社区居民的行为和价值观具有整合功能

2 文化的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结构。农村社区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共同体形式,拥有完整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体系。价值整合是文化整合功能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改革开放前,文化是农村社区居民的重要行动指南。农民的言行被中国传统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农民的举手投足中总会不自觉地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一些口耳相传的谚语、歇后语、俗语,老年人讲述的古老传说,都成为约束农村居民行为的重要力量。一些指示农事活动的谚语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谚语:七葱八蒜。到了七月农民就可以种葱了,而种蒜则要等到八月份进行。在贵州省思南县的农村社区生活的农民信奉着这样一句话:八不出门,九不归。在农历的初

八、十

八、二十八是不能出远门的,初

九、十

九、二十九是不适合回家的。即使是在外务工二十多年的人也仍然视这些禁忌为不可逾越的鸿沟。即使知道这些话不具有科学性,仍然自觉地遵照执行。改革开放后,虽然农村社区的婚丧嫁娶文化任然保存完好,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陆陆续续扔下镰刀锄头,离开故土前往全国各地的城市谋生。由于从事的具体工作不同、社会阅历差异和农民之间出现了较大贫富差距等因素导致社区农民群体内部个体之间价值观产生了较大的差异。现在的农村社区,农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改革变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社区文化变革的过程中,新旧文化的相互冲撞,外来腐朽思想也会乘机钻空子,误导人们做出非理性的行为选择。农村社区是一个正在向多元化发展的社会系统,社会的同质性在变弱,异质性在逐渐加强,结构也越来越变得复杂起来,因此社区文化的整合功能就显得更加的重要了。农村社区文化作为农村社会共同体的重要组成单元,拥有自己独特的功能,而社区文化的功能和其他部分的功能联结起来实现功能互补,使得农村社区成为一个协调功能体系。文化的整合功能是社区团结和社区秩序的基础,一个社区由于共享一份文化,不论人们是否经常居住在一起,从事什么具体工作都会有社区认同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都有一致性特征。社区文化维系着整个社区的农民。

(二)农村社区文化有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凝聚力是一个社区稳定的粘合剂,是维护社区稳定,促进社区和谐、进步的重要因素,也是构建农村社区的关键所在。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每项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居民在共同参与社区活动的过程中,增加了互动的频率,彼此之间的理解与认同加强,体验的关怀与帮助增多,也逐渐形成了对大家共同生活的家园——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特别是在现在的很多农村社区,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大,长时间不在家,彼此之间沟通互动的时间和机会有限,社区活动对于在居民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作用就显得更为明显 3 了。在思南县的农村,婚丧嫁娶是一个家庭的大事,都会宴请邻居及亲朋好友。宾客少的酒席也有二十来桌,宾客多的甚至有四五十桌。酒席的菜品一般是九道、十一道、或者十三道。这么庞大的酒宴自家人在三五天内是忙不过来的,就需要请街坊邻居帮忙。因此只要是哪一家有事,邻里之间都会互相帮忙。大家平时都忙各自的,很少能聚在一起,这些活动把人们聚集在一起,也同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虽然很多进城务工的人,大多数时间在城市务工,但是一旦回家也会参加这些活动。人们一边劳动,一边交流沟通,访听彼此的近况,增进了彼此的感情,把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一般来说,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越强,就越能够意识到自己是社区的一员以及自己作为社区成员的权利与义务,进而越能自觉主动关心社区事务,积极参与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改善社区环境,增强社区的凝聚力,而社区凝聚力的增强对于稳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又起到了促进作用,故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机制。因此,社区文化有助于增强社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三)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对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具有积极意义

农村社区文化决定着农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农村社会的价值和伦理取向,构成农民的行为准则。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是社区内的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农村社区的发展。我省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还没有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由于山地多,坝子面积小,且布局分散,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交通、通信较东部地区差异大,我省目前的大多数农村社区都还是采用传统的牛耕方式,小型农机耕作只在少部分地区存在,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因此,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向农民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传授新进的农业技术,让先进的思想、技术在农村生根发芽,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村居民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群众从台下看戏的观众变成自我展示的演员,才能把农村社区建设好,发展好。社区文化建设通过提高农民的思想水平,技术水平,可以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强大的之力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将劳动力转变成农村社区建设的人力资源,农村社区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 我省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村文化产品日益丰富,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当前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与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并直接影响并制约农村社区建设的进程。具体说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地方政府意识淡薄,职能缺位,文化建设长期得不到重视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被提出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定不移的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文化建设长期让位于经济建设,渐渐地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向着经济建设方向发展,而忽略了文化的重要性。喜欢上网的人都知道,在网络上诉说自己孤独寂寞的人大有人在,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而加强。“近些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民生活、生产上的困难普遍高度关注,而有些基层政府对农民群众享受现代文明和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关注相对不够,单纯地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经济的增长上,造成了农村社区社会、文化发展相对滞后。”[7]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长期独自居住在人烟稀薄的农村,日夜守望与期盼,其孤独感更是难以形容。但是我们的农村文化建设却没有发展起来,不能弥补这“386199部队”心里的这一空缺。据思南县思林中学一位长期当班主任的符XX讲,他所带的班级里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虽然他们已经意识到留守儿童问题,但也只能是尽其力量给予帮助,不能完全弥补孩子们心里的空缺。政府职能缺位,文化发展欠缺,留守群体的生活单调,心里自然会感到孤独。

(二) 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严重缺乏

农村社区文化设施是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也是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然而在我省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很多农村社区没有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场地,健身娱乐设施也是不多见。只有少数靠近城镇的社区有少量健身设施,参加健身的人群也多为老年人。“目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主要是以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为主,其建设资金也主要依靠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和部分自筹资金,投资渠道比较单一,总体的建设资金数量有限”。[8]有的农村社区已经建立起了农村书屋,各类供社区居民阅览的书籍整齐罗列在书架上,一问书屋管理人员结果令人大失所望,几乎是无人问津。2010年5月在贵阳市白云区都拉乡上水村调查时发现,上水村有只有3个村民组建有几件简单体育设施,但是由于年久缺乏维护,多已陈旧,有的甚至已经不能使用。在撤并教学点后,学生都到都拉营上学,村里的学校被长久闲置,现在校园内杂草丛生。上水村已经建立起农家书屋,农家书屋里面陈列的书籍种类齐全,摆放有序,并有专人负责管理,但是来农村书屋借书阅览的人却很少。在思南县很多农村社区还没有建立起农村书屋,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靠传统经验。农民围着看电影摊之类的行为却普遍存在。

(三) 农村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贫乏,不良习气有滋长倾向

在农村社区生活的农民,他们的文化生活除了看电视、听光光碟或手机里面的音乐外,日常生活中基本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只有少部分有小孩儿的家庭,父母会陪孩子打打乒乓球、羽毛球。在思南县城,正月十五这天许多人会去游沙 5 洲,政府部门为了保证人们游行的安全,也会派交警、公安等负责安全救援工作。但是由于距离县城远、乘车不便、不舍花钱等原因,只有极少一部分农民愿意去游沙洲。思林乡四角小学的学生杨XX说,以前哥哥姐姐们读书那会儿学校都会举办文艺活动庆祝“六一儿童节”,可是现在他们都是放假在家,还得干点农活儿。农村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很单

一、乏味。这无形中助长了一些陋习,例如斗地主、搓麻将等等,使原本属于是娱乐活动纸牌、麻将演变成为了赌博的工具。随着农村社区居民经济收入的增长,花样也越来越多,赌博的数额也越来越大,有的一盘麻将下来要输一两百块钱。只要是有举办婚丧嫁娶酒席活动,就可以见到牌桌。为了让大家玩得开心,主人家一般会准备一两桌麻将,五六副扑克,这已经成了一项惯例。很多人却不以为然,美其名曰是为了增进交流,沟通感情不得不打,许多人还表示自己很无奈。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在我省的很多地方还是一张白纸,有的文化站建立后根本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带来的本应该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更多肯定与投入和对神圣的虚幻的宗教与迷信活动的排斥,然而目前许多地区的农村社区却恰恰刮起了一股宗教的热风,缺乏高雅、健康的文化生活的农民在致富的同时把空闲的时间交给了宗教,从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与心灵的慰藉。而一度几近消失的巫婆、神汉也不知何时又走俏乡里,出门选吉日、建房看风水、有病跳大神,各种迷信活动又开始频频登场。”[2]

(四)农村社区文化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人员的素质不高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队伍是进行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事业的主要力量。而现在的农村文化事业主要还是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乡村文化站等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机构,主管干部和工作人员兼职过多,人员缺位现象比较普遍,文化工作者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普遍较低,农村文化建设目的不明确,加上农村文化人才后继乏人,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农村社区文化建设队伍现状令人担忧。据思林乡干部符XX讲,大多数乡镇干部初始文凭都不高,最高的也就大专文凭,虽然后来有去进修本科文凭,但是文化水平提升不大,他自己干基层工作二十年,初始文凭是中专。

(五)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力度不够

在思南的农村社区,许多老年人都爱听云南的山歌。云南山歌由于其光碟价格低廉,歌唱的内容贴近农民的生活,并结合现代思想以及反映现代农民生活状况而深受喜爱。但是对比我省农村社区文化的发展,我们不禁要发问:我们贵州农村也拥有丰富的文化,为什么却没有转换成生产力呢?这其中有文化自身特点的因素,例如思南土家花灯、安顺地戏,铜仁地区的傩戏,这些戏种的表演技巧 6 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并且似乎透露着重重的神秘色彩,能看懂的人少之又少。但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力度不够。2012年10月5日下午,一个由外国人组成的旅游团来到了安顺市西秀区的吉昌村囤堡文化社区参观。此时我恰巧在这个社区玩,才有幸观赏到了安顺地戏。早前就了解到有很多专家学者在对囤堡文化进行研究,特别是安顺地戏。带着一种好奇的心理,我认真看完了安顺地戏的整场表演,安顺地戏留给我的更多的是神秘感。我访问了家住西秀区囤堡的同学,她也表示对于安顺地戏也不是很了解。安顺地戏作为安顺地区特色戏剧,历史悠久,曾造访法国、西班牙、日本、新加坡等国,但是在贵州本土的发展却令人堪忧。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大,安顺地戏在民众中的知名不够,以至于2005年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影片《千里走单骑》中错把安顺地戏当成云南面具戏。此外安顺地戏还存在演员年龄偏大且队伍人数逐年减少,很多有地戏队的村寨已停锣息鼓多年没有演出等问题。

四、 我省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对策探析

党和政府对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也是非常重视的,从1998年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开展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在乡镇都建设文化站。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出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都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面对当前我省农村蛇舞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些列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地方政府带动,转变思想观念,重视文化建设

在中国农村,长期以来实行的都是政府行政管理模式,人们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模式,这一模式已经在农村文化中扎下了根,若想要在短时间内转变政府管理模式,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政府应转变思想观念,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视起来,带头发展好农村社区文化事业,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经济建设实践告诉我们,在政府带动下开展各项工作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政府的号召对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具有积极引导作用。据思南县思林乡一位乡镇干部符XX讲,乡镇府的主要工作是发展经济,特别是烤烟种植。文化工作也主要围绕党的政策、计划生育、科学种田等的宣传上面,经济建设一直处于乡镇府工作的重心。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地方政府,是离农民最近的一级政府行政机关,政府的思想观念、政策实施直接会影响农民的思想和行为。只有政府带头转变观念,重视文化建设,才能激发农民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农村的文化事业才能真正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二)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加强农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

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的缺乏,直接影响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基础设施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的物质基础和保证。文化设施建设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我省除了18个世居民族外,还有仡佬组等众多民族,各民族有不同的习俗文化,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要根据农村社区文化的地区文化差异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差异,继而在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方面呈现出差异性的特点,鼓励弘扬和挖掘民族民间特色文化,引导地方和社会资金支持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发展农村特色文化。由于我省山地较多,农村社区人口较为稀疏,可以村民组为单位,在人口较为集中的地方建立小型文化活动场,设置一些体育活动设施。

(三)加大农村社区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引进和培养社区文化建设能手,培养民间艺术的继承人,让文化资源薪火相传

要开展经常性的社区活动,必须要有一支稳定的专职队伍,各项文化设施才能被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其健身娱乐等功能。人才的选拔和任用直接影响着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的水平,因此要严格把好用人关,要选用和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组织能力的文化从业人员。选拔优秀的人才担任文化骨干,采用聘用、招考等多种方式并用来选拔人才。要进一步加大基层文艺人才培养力度,通过 选调培训和下乡辅导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加大乡镇和农村文艺骨干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思维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在多元型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安顺地戏在逐渐萎缩,演员年龄偏大且队伍人数逐年减少。很多有地戏队的村寨已停锣息鼓多年没有演出,长此下去,令人担忧。掌握思南土家花灯艺术精髓的艺人多为五十以上老年人,有的年逾古稀,随着时间的流逝,花灯艺人们渐渐老去,有的甚至已然故去。因此一方面要运用现代摄影摄像技术搜集和记录农村文化资料。另一方面要积极挑选和培养民间艺术的继承者和接班人,让灿烂的民间艺术永放光辉。

(四)充分收集和挖掘农村社区的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实现传统民间文化与当代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传统民间文化是农村居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它们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历史,反映了当地群众的审美情趣,富于渗透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传统性特征。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要注重突出发展乡土文化特色,充分发掘本社区的人文资源、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资源,并对之加以整理、保护、传承和利用,使之成为农民所共享 8 的丰富精神财富。在此基础上,注重把传统民间文化与当代先进文化相融合起来,不断加以创新,推出更多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打造出本社区文化的精品。思南土家花灯是土家族民间歌舞艺术,演唱内容多为土家人民的生活,音乐轻快,婉转动听,动作优美。最初思南土家花灯只在思南县许家坝镇、张家寨镇、塘头镇、文家店等少数地方流传,经过思南县政府文化工作者们挖掘和创造,思南土家花灯艺术不断发展。2003年由思南师范编排的大型现代土家花灯歌舞《思南姑娘大脚板》演出后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2005年思南土家花灯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6年花灯艺人徐朝政参加贵州省首届花灯大赛,荣获 “贵州省民间花灯王”称号。截止2011年思南共整理出版了《思南土家花灯集》,制作了《乌江花灯情》光碟3000张。贵州省江口县太平土家族苗族乡云舍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寨,素有“中国土家第一村”的美称。这是江口县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及靠近热点旅游景区梵净山的地理区位优势打造的一个新的旅游点,实现了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反应农村社区建设成绩的好坏,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对于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息息相关。政府带头转变思想观念,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搞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同时也是在搞农村社区建设。多种方式招揽文化人才,提高文化工作者的服务水品,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解决农民文化生活单

一、文化基础设施严重匮乏等问题,既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又能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对于农村社区建设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我省农村社区比重大,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丰富,每个农村社区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势,可以探索自己独特的文化发展模式。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要让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上一个新台阶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赖晓飞,胡荣.论社会资本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基于CGSS2005年调查数据的分析和思考[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8(6).

[2]王红星.我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对策探讨现[J].代商业贸易,2009(5). [3]逯惠艳.浅析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以农民文化需要为视角[J].行政与法,2011. [4]李平,张姣妹.发挥民族歌舞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今日民族,2011(1) [5]田雪原,廖逊.人口与社区综合发展研究[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 [6] http://baike.baidu.com/view/431922.htm.2011-08-17 9 [7]http://old.tz.gov.cn/tzdz/Template/001/showinfo.aspx?infoid=82003377-3f8b-490a-9adc-19cd3c84c891&categoryNum=002&siteid=113.2011-11-22 [8]王强,朱惠斌.社会管理视角下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探讨[J].成人教育,2011(9) .

第二篇: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

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邹定斌

贵州财经学院金融学院

贵州省要加大金融业改革力度,把金融资源重点投资投入到烟草业、旅游业、白酒制造业、中医药苗药制造业、能源电力业和特色旅游食品产业的开发上。

一、贵州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变动趋势

经过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和调整,贵州产业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

一、

二、三”型向“

二、

一、三”型再向“

二、

三、一”型的转变,产业 结构逐渐向合理的方向转化。

第一产业。牧业发展较快,林业、渔业均有小幅上升,初步扭转了过分偏重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单一传统生产格局,初步实现了农业经济多种经营、综合协调发展,但一产内部结构调整变化不大,种植业比重仍然较大。

第二产业。在工业内部结构中,轻工业比重不断上升,重工业有所下降,非公有经济发展加快,非国有经济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大幅提高,贵州省加快了对工业结构的调整,在加强建设能源原材料工业、机械电子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了以卷烟和饮料酒为主的轻工业的发展。在巩固“两烟一酒”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电力、铝和铝加工、冶金、汽车零部件工业等新的支柱产业。

第三产业。贵州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层次较低,仍以传统商业、服务业为主。近年来,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文化、体育尤其是房地产业稳步增长,所占比重逐年增大,上升势头强劲,同时,商业、饮食业快速增长,持续保持了第三产业中主导部门的地位,运输、邮电行业也有一定的发展,近几年,我省旅游业、房地产业迅速倔起,高科技信息产业发展很快,新兴产业不断涌现。

贵州省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最大、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的时期,表现在:一是农业基础进一步牢固,粮食生产实现了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畜牧养殖业比重有所提高,非农产业发展加快;二是第二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三次产业中最高,是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两烟一酒”、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旅游业、生物药业等优势产业发展较快,形成了一批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和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但工业产品中的主流产品仍集中在初级产品加工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等基础工业,而机械、电子类产品所占比重还很小,产品结构层次仍然很低;三是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提高,有加速增长之势,第三产业的新兴产业迅速倔起,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证券、技术、信息产业等已具一定规模,旅游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房地产业增长势头强劲,比重不断上升,已成为扩大就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和推动城镇化的重要力量。四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总趋势是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和制造业比重仍然较大,服务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实现了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转变;五是资源有效配置呈合理化趋势,生产资源逐渐向优势企业汇集,产业发展已进入以数量扩张为主转为以素质提高为主的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由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结构调整的重点由解决比例失调转为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六是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交通“瓶颈”对优势产业的制约得到缓解;七是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功能进一步发挥,以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双百镇”为重点的城镇建设取得成效,城镇化水平达到23%左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产业的发展和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二、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特征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相对优势)理论认为,不论一个国家( 地区)的经济处于怎样的状态,经济力量是强是弱,技术水平是高是低,都能确定各 自的相对比较优势,即使总体上处于劣势,也可从诸多劣势中找到相对优势。据国务 院发展研究中心运用区位商等指标(某地区某行业增加值占全国该行业比重/该地区 该行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也称为比较优势系数)分析,我省产业及产业结构调整有 如下特征:

1.贵州省的产业结构正处于激烈的变动过程中,变动强度大。这与工业化进程的一般规律相吻合,即经济落后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结构变动必然强烈。

2.工业结构的整体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表明我省工业结构调整突出了专业化与地方特色,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3.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下降趋势明显,但系数值仍然较高。表明我省产业结构与全国产业结构的雷同程度有所降低,同时,较高的相似系数也反映了我省产业结构与全国产业结构的雷同程度仍然较同。

4.比较优势行业大都集中传统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资源开采及加工业,新兴 产业和高附加值行业优势不突出。电力工业近年异军突起,优势地位进一步增强,农 业、机械设备修理业、煤炭采选业、食品制造业、冶金等行业仍然保持比较优势地位 ,金融保险是新兴比较优势行业,我省具有发展潜力的旅游业、制药业仍不具备比较 优势,必须加快发展。

5.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低,产业结构综合素质不高。我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综合 指数1990年为0.77,1999年为0.78,在全国排名均为26位,我省 的产业结构综合素质不高。这表明,我省必须加快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工业化进程,并 且在工业化进程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加大产业分化和重组力度,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 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区域分工,避免重复建设,进一步提高产业素质。

三、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

1.受国内外市场的影响,传统的资源禀赋优势受到需求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市场方面,90年代以来,世界市场上初级产品和制造业产品的价格持续走低。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1年世界经济展望》的报告,制造业产品价格指数由1990年的100下降为81,初级产品(非石油产品)总价格指数下降为91,其中除农业原材料和肥料价格指数分别上升为103和107外,食品、饮料、金属制品价格指数均已下降到84-92之间。我省初级产品的出口收益将受到不利影响,加入WTO这种影响将会更加直接。但是一些战略性矿产品的不可再生性将导致其价格升高,为贵州相对充裕的同类资源产业带来市场机遇。石油和煤炭作为不可再生的能源,在世界能源需求结构中仍然是最重要的。据专家预测,由于石油的稀缺性日益突出,转向燃煤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一些专用金属产品价格的长期走势将会坚挺。国内煤炭市场自2000年下半年以来结束了长期低迷状态,国内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扬,出口煤炭价格涨幅更高。因此,我省相应的资源比较优势可望继续保持。国内市场方面,一般加工业生产能力普遍过剩,传统的数量扩张型产业发展路子难以为继,90年 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商品普遍短缺的局面初步改观,一般加工业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初级产品的需求大幅度下降。同时,城乡市场许多商品仍然供给不足,特别是农村市场购买力不足,需求不旺。全国市场结构性过剩和短缺并存的供求态势仍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对贵州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必将形成日趋明显的制约。我省的工业化程度较低,加速工业化的要求十分强烈,而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多集中在初级产品领域,调整的任务重、难度大、周期长。因此,我省在加速工业化进程中,既要处理好调整与发展、发展与调整的关系,又要发挥资源优势,不单纯走外延型数量扩张的产业发展道路,必须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项目和产业。

2.城镇化水平低,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对于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我国整体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而贵州的这种矛盾更为突出。

(1)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更落后于工业化水平。从比较劳动生产率(某产业的增加比重/该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来看,1998年贵州三次产业这一指标的差异在全国和三大地带中均属最大。这说明贵州三次产业的增加值构成与其从业人员构成的背离程度在全国最高。在正常情况下,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其从业人员比重应该就是城镇化水平一致的,否则,生产要素就会从效益较低的产业流向效益较高的产业,直到产业间的效益差消失为止。贵州三次产业之间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最大,而城镇化水平却最低,表明我省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演进水平,各产业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受到严重阻碍。这是影响贵州工业化进程和工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2)城镇化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按国际上公认的“世界平均模式”(即人均收入在1000-1500美元的国家,城镇化率应在35-45%之间)衡量,1999年我国人均GDP已接近800美元,按市镇人口(包括市镇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计算的城镇化水平为30.89%,我国整体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基本上适应的,仅稍显滞后。我省1998年贵州人均GDP大约为500美元左右,按“世界平均模式”我省城镇化率应该达到30%,但我省的城镇化率仅为23.74%,我省的城镇化水平落后于世界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近6个百分点。城镇化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3)城市化水平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生产要素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造成了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农业现代化进程受阻,大大限制了第

二、三产业的发展。我省经济发展的结构质态大致相当于工业化中期,按照产业结构调整的正常进程,农业就业比重大幅度降低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前提,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第

二、三产业加速发展的需要,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快慢和高低受制于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我省城镇化水平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其结果是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缓慢。

3.市场化程度较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主要依靠市场导向,并以企业作为结构调整的主体。因此,一个地区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越高,企业越有活力,就越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据经济学家樊纲等人的一项关于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的最新研究,贵州省排于全国的第25位,得分低于全国平均分5.28和西部平均分3.90,市场化程度低成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4、体制对结构调整的制约。与资源配置一样,结构变动受制于体制环境。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直接配置资源,市场和企业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不大,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内在联系被割裂,产业结构陷入结构严重失衡状态。改革开放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体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新的体制、宏观调控体系及运转机制的形成和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当前我省乃至全国的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管理的改革进程仍落后于企业、价格、物资、外贸等方面的改革,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和市场化进程,形成了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性约束。产业政策的制定滞后,推行更是缓慢,不能与市场的供求变化相适应,丧失了对产业发展的指导性和约束性。企业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主体,但长期以来,大部分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推行的是在政府一元所有权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的改革,国有股在国有改制企业“一股独大”,企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得到了相当的经营权和激励机制,但在出资人所有权和法人财产的权利界限上并没有真正做到产权清晰、责权明确和科学管理,政府极其有关部门随时可以利用手中的出资人权利,干预企业的自主经营。在这种体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地方的短期行为是自发而又难以抑制的,必然导致企业不顾产业政策的短期利益驱动投资行为,进而加剧了产业结构的失衡。

5.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投资软环境不如人意,对外开放度低,阻碍了国外和国内东部和中部产业向我省的转移。贵州省的硬环境虽有很大改善,但由于地理条件限制,从全国的整体上看,比较成本仍然较高,不具备比较优势。

6.贵州省人力资源质量低,科技发展相对滞后。知识化趋势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影响是重大的。从全球经济发展的态势看,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技术密集、智力密集产业的比重显著上升。我省的经济从整体看属欠发达省份中期,少数地区还处于较为落后的农业时代。我省经济知识化的底蕴是相当不足,在知识资源的占有方面与全国有较大差距,1999年,我省从业人员受教育的比重初中是26.0%、高中是7.8%、大专及其以上是2.7%,而全国的相应指标分别是39.9%、11.9%、3.8%,差距相当大。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质量低影响了我省的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据一项对全国各省市区的八项科技指标的综合评价显示,1998年贵州科技进步综合得分在全国排名第30位,仅高于西藏,我省科技进步和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相当不足。

第三篇:贵州省水土流失现状与整治

欧毅

(安顺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摘要: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是我国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为完全的地区。也正因为这样,贵州省的水土流失相当严重。 伴随着水土流失,带来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比如:泥石流、崩塌、滑坡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有,贵州落后的耕作方法,也导致了水土资源的大量流失。这些,严重的影响到了贵州省的经济发展。而如何整治水土流失,成为了当务之急。是要继续采用普通的整治措施,还是借鉴其他地区的整治措施,或是寻找一种适合于喀斯特地貌的技术措施。只有治理好了环境,才能够更好地发展经济。

关键词:水土流失 泥石流 耕作技术 石漠化 引言

一个国家的水土流失表现为何种程度,是不断加剧还是得到控制。这会直接关系到农林牧副产业,影响到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最终,可能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而在近几年,贵州喀斯特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许多的水土流失研究。由于喀斯特地貌的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严重的水土流失给贵州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最终导致贵州人民难以摆脱贫困的境地,开展贵州喀斯特水土流失的研究,对于贵

州具有科研与实践的重大意义。 一

贵州省水土流失现状 水土流失,现已成为困扰各国科学家的世界性难题。它对动植物乃至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这种破坏是很难恢复甚至不能恢复的,就算可以恢复,那也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相当长的时间。

贵州是中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得省份。西南岩溶地区由于碳酸盐发育,形成了贵州省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怪石嶙峋、峰林耸立,就像俗语说的“地无三里平”,正是由于这样的地貌,贵州的土地资源本来就少。自然状态下的水土流失已经较多了。再加之后来,人为的滥砍乱伐。造成了植被的大面积消失,从而大大的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1 流失面积

由上表可以看出,我省的水土流失程度正在逐年上升。

1987年全国第一次水土流失调查结果显示:贵州省水土流失的总面积是76670.12km2。占总土地面积的43.52%。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为37920.1km2。中度水土流失面积为20680.9km2。而强度和极强度水土流失面积分别为14947.62km2和3121.5km2。

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贵州省水土流失面积为73179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2%。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的水土流失分别是41415.30km

2、22424.44km

2、8016.86km

2、1322.41km2。 由第一次与第二次全国水土流失调查结果来看,贵州省水土流失的趋势有所减弱。

从 2001年~2005年,贵州省加快了水土流失的治理速度。治理面积接近1000km2/a。但是,这样的治理速度,仍是缓慢。水土流失越发的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没有得到根本性的遏制。 2 水土流失的危害 2.1 石漠化

水土流失的发生破会了,原本就已经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从而,导致了灾害性气候的增多,滑坡、泥石流、塌方等的频繁发生。毁坏了大量的农田、道路、房屋,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而贵州属于喀斯特地貌,土层浅薄。大量的水土流失,将导致基岩大面积。最终,导致土地“石漠化”。

据2000年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现状遥感调查结果。全省石漠化的面积广阔,从空间分布上来看,石漠化主要集中在喀斯特地貌发育完整的南部和西部。比如黔西南、黔南、安顺、六盘水、毕节。但全省也有没有明显石漠化的地方,轻度以上的石漠化县份就有41个。全省除了这五个县(剑河、赤水、榕江、从江、雷山)以外的其它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石漠化。 2.2 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很剧烈的水土流失现象。它的突发性,常常使我们措手不及。2012年6月,贵州凯里特大暴雨引发泥石流致10人死伤。1.9万人受灾,9000余亩农作物遭到破坏,400余间房屋受损或垮塌,多条道路受损。【1】2010年6月28日,由于持续性续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关岭乌镇大寨村有两个村民组的37户99人被埋。其中,有些农户的房子基本全被泥石流掩埋。截至7月2日17时,救援人员已在灾害现场找到18名遇难者遗体,仍有81人下落不明。贵州关岭县“6·28”地质灾害,是一起罕见的特大滑坡碎屑流复合型灾害,在贵州历史上没有记载,其识别和防范难度很大。但这起地质灾害也说明,当前我国防灾减灾工作仍存“软肋”和“瓶颈”。 3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3.1 自然因素

影响贵州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有多种,比如地质因素、地形因素、降雨不均等。 3.11 地质因素

由于岩组类型的不同,它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其中,碳酸盐岩类所占面积大。而且又具有质地坚硬, 透水性极差, 径流率大等特点, 从而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的发生。 3.12 地形因素

地形因素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

从上表可以知道,耕地的坡度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贵州由于地处山区,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在大于25度以上的山坡上进行耕作。从而,加剧了贵州的水土流失。 3.2 人为因素 3.21 耕作因素

贵州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比较低,一些地方的农民至今仍在采取“刀耕火种”的传统耕作方式,生产效益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水土流失频繁,土地石漠化严重。【2】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大面积的陡坡开荒。过度的恳殖,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更是加重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3.22 施工建设因素

各项开发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总是被忽略。施工建设中,滥挖乱采,随意丢弃土石废渣。造成大面积的土层剥离地表,从而又造成大量人为的新的水土流失。

贵州水土流失的极端表现为土地石漠化,而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了贵州石漠化的速度。目前,全省现有石漠化面积3.7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1.34%。而每年,石漠化正以9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贵州的水土流失状况仍然十分严重,造成的因素众多。那么,我们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减轻水土流失呢?是走其他地区防治的老路,还是寻找一条适合于贵州的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道路呢? 二

整治措施

每一个水土流失的地区,都有一条适合自己的水土保持道路。

小流域是进行水土流失治理比较适合的空间尺度,因为它具有完整的水文和侵蚀过程。近年来小流域土壤侵蚀模型研究是水土保持工作者及石漠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处于土壤侵蚀研究的前沿领域【3】。这种模型可对土壤流失时空分布过程进行模拟,目前已在国内外得到较快发展【4】。

对于贵州应该走怎样的水土保持路线呢? 1

耕作措施

我国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主要包括等高沟垄种植、垄作区田、免耕、掏钵(穴状)种植和抗旱丰产沟,其中等高沟垄种植在全国5个水蚀类型区均有分布,其次是免耕,除西南土石山区外均有分布。

贵州的耕作上就可以采取等高沟垄种植,它不仅可以保持水土,而且还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因为,等高沟垄耕作可以达到“保土、保水、保肥”的目的。水肥留住了,作物的产量也就上去了。 2

工程建设措施

在各项开发建设项目中,施工方必须提供水土保持之后才能允许施工的开始。施工建设中,禁止滥挖乱采,必须将土石废渣堆放在指定的区域。在施工结束后,必须有一定程度的绿化。 3

植树造林措施

由于贵州大多数属于山地,平坦的地方很少。可以在坡度大于25度的山地上种植护坡林和经济林,这样既能保住水土,又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最后,必须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执法力度。使得水土保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三

小结

现如今,贵州已经采取了水土保持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但是,成效并不是非常的明显,这条水土保持的道路还很长。采取不同的措施,将能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

贵州在自然免耕技术的应用方面还比较滞后,今后应加强这方的 研究工作。由于贵州坡耕地面积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一半。近些年来,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积极支持下,加大了对坡耕地治理的力度,但是治理的效果还有待检验和系统总结。比如:有些地方坡改梯后土层厚度不够,有的因为破坏了土层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坡改梯后使土地面积减少,从而致使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等。因此,坡耕地治理仍是今后水土保持研究工作者们的研究重点,而且应该尝试着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和农业的生产效益相结合起来。

我们还能开展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研究,它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贵州的水土流失治理将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 力,而治理完成后,是否会产生一系列新的生态问题,这我们不得而知。因此,开展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通过不断地努力,贵州的水土流失必将的到而遏制。到时,贵州人民就应该能够摆脱贫困了。

第四篇: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贵州省大健康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2015年,贵州全省医药制造业总产值384.13亿元,增加值101.63亿元、增长6.9%。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总产值突破300亿元,苗药成为全国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全省中药材种植及保护抚育总面积达到511.28万亩,总产量155.25万吨,实现产值120.12亿元,太子参、石斛、天麻、杜仲、薏苡、刺梨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首位。全省新增社会办医疗机构129家,新增养老床位4.37万张,达到16.37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以上。初步核算,全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增加值达到440亿元、增长20%。

(二)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成立了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认定命名了贵安新区、乌当区等10个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区(县、市、特区)。白云老龄休闲度假养生示范基地、梵净山度假避暑生态养老基地等一批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园区)颇具规模,“黔中综合健康养生圈”等健康养生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乌当医药园区、益佰医药园区、都匀医药园区、凯里医药工业园区等一批医药园区集聚效应日益显著,益佰、百灵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聚集的千亿元产业集群“贵阳新医药产业圈”加快形成。

(三)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益佰、百灵、景峰等一批10亿元以上的医药企业加快发展,进入中国医药500企业14家,其中百强企业1家。朗玛信息成功收购39健康网,互联网医院等新业态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国药、广药、修正药业、天士力、华大基因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已经在贵州落户投资。景峰企业借壳湖南天一科技成功上市,新天药业等企业到中小板上市融资,威门药业通过新三板平台融资6亿元,三力制药成功挂牌新三板,大健康上市企业达11家,其中主板上市6家,约占全省上市企业总数的25%,形成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新三板大健康医药产业的贵州板块。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五篇:贵州现阶段农产品出口现状调查

国际经济与贸易 34班 杨光雄

引言:中国既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产品的稳定对中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贵州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农产品生产省份,贵州农产品的出口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而逐渐呈上升,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带动作用,但是农产品出口额占贵州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贵州出口的农产品种类较少,并且有些农产品出口比较不稳定,贵州的出口农业比起外省,必需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产业间的整合优势,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合理运用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努力提高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打造出属于贵州自已的品牌绿色有机农产品,发挥自已的资源优势,合理利用贵州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缩小贵州与东部发达省份的农产品生产水平,加强与东部发达省份的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努力推动贵州的农产品走出贵州、走出中国、走向国际市场。

调查内容及详细分析: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有力的推动了三农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农产品的销售不畅以及价格的不稳定一直是限制农民致富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解决这些问题,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部门都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目前,全国各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直销中心在江苏、浙江、山东、湖南、陕西等省份,在政府的支持下以不同的规模相续开业。开业后受到消费者热烈欢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解决了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稳定了民心。

通过直销中心减少了流通环节,农民提高了收人,老百姓也买到了优质廉价的农产品,最终使得食品安全、农民增收、老百姓放心。

贵州省农民投资有限公司在学习各兄弟省开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直销中心的基础上,结合本省的农业的特点,也积极的筹建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直销中心”。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贵州省农合投资有限公司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仅把我们贵州的农产品打向了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还在山东省农产品直销中心的帮助下,把贵州的农产品销到了朝鲜、韩国、以及日本。在广东省老大哥省开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帮助下,贵州省的一些优质农产品也销到了东南亚的一些比如泰国、新加班等国家。

贵州农合投资有限公司(贵州省农产品直销中心)源于对农事业的不懈追求的动力、依托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市场的区位优势,贵州农合投资有限公司的三大重要工作:

一、打造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已的销售平台;

二、打造支农、惠农的金融服务平台;

三、打造提升农民文化、科技及管理水平的教育管理平台,不仅要努力把贵州的农产品打向全国市场,还要把贵州的农产品销向海外各国,让贵州的农产品真正的走向海外国家,让海外各国只要一看见贵州出口的农产品,就能马上辨别出,这就是中国贵州出口的新鲜绿色有机农产品。

贵州作为中国的农产品重点生产省份,为中国的农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开放度的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复杂,应对工作更艰巨。为此,我们需要全面的理解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我们目前存在的差距,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才能确保农产品稳步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贵州现阶段农产品出口走得更快更稳。

贵州能源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农业劳动力丰富并且价格低廉,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贵州农产品生产系列中,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水稻、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生姜、蔬菜、茶叶、中药材为主。中国主要的农产品出口省份是山东、广东、浙江、辽宁、吉林和福建等,其中山东是农产品出口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据有关资料及数据收集,山东自2000年超过广东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省。总体来说,中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国农产品出口前十位省(市)中有8个属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农产品出口占全国的16.6%,其中只有吉林省出口超过10亿美元,在全国排名第五,黑龙江出口超过5亿美元,在全国排名第九;目前西部十省农产品出口较少,2003年西部十省出口农产品13.74亿美元,仅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5%。比起东部农产品出口省份,贵州还差距很大,贵州要想把出口农业做好,就必须充分利用贵州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贵州的农产品出口,才能慢慢的赶上东部发达的农产品出口省份,另外,比起东部发达的农产品出口省份,贵州的农产品机械化水平的利用还较低,主要的原因是贵州是中国的西部,地势以山区为主,地势崎岖不平,大型机械不容易生产,然而,比起东部发达的农产品出口省份,贵州的土地价格低廉并且较多,劳动力更是丰富便宜,贵州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贵州的农产品必定会胜过东部发达地区的农产品出口省份的。

据数据收集,近年来,贵州农产品总产量从总体上看是增加的,不过,贵州的农、林、木、鱼业的总产值和农业产值在全国的相对比重却呈下降趋势,虽然贵州的农产品出口额在不断上升,但在全国的农产品出口中的份额却不到1%,地位相当低,在全国的排名中第二十七位,仅高于山西、西藏、宁夏、和青海四省,并且只比山西高0.01个百分点。

贵州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水平还很低,和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贵州农产品贸易出口具有较大的空间和机遇,据推测,每一万美元的外贸出口可以直接的创造28个就业岗位,如果能有效的提高贵州农产品外贸依存度水平,缩小与其他省份和地区平均水平的差距,农产品出口就能增加就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带动贵州经济全面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期。

贵州的农产品出口现状表明,贵州农产品出口出现了转折性变化,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在贵州的农产品继续保持比较优势、出口潜力较大的同时,目前还存在一些影响贵州农产品出口的突出问题。

首先,就是贵州的地形崎岖不平,这样很难进行大型的机械化生产,不能进行大型的机械化生产,就很难达到规模效应,很难达到标准化生产,出口产量更是很难到达出口标准,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贵州的出口农业发展。

其次,国际竞争力总体不强,在国际市场上,我国部分农产品具有良好的国际竞争力,如园艺、畜禽类产品、水产品等。但从出口额来看,除了蔬菜略有增加,其他农产品出口不进反退。表面上看,这是由于其他国家在家禽和动物进口方面设置的种种非关税壁垒,成为中国相关农产品出口的障碍。但究其深层原因,还是在于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未得到根本提高。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农产品面临着双重压力:在生产方式上,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和价格高。据统计,我国近年的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成本中,人工费用占到35%~53%,使得原本具有价格优势的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相当,出口竞争力下降。而发达国家农产品人工费用则不到10%。在产品质量上,我国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不高,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作为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较低的贵州,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更是差距较大,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更不具备竞争能力了。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愈演愈烈,成为目前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的新特征,严重影响中国扩大农产品出口。从日本、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针对农产品实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面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体现在检验检疫壁垒和身份认证壁垒。许多发达国家制定了完整的保障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既规范了国内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同时也将不符合标准的国外产品挡在了国门之外。例如日本对入境的农产品及食品实行近乎苛刻的检疫、防疫制度,在植物检疫方面,凡属日本国内没有的病虫害,对于来自或经过发生该病虫害国家的寄生植物均严禁进口。农产品还需要接受卫生防疫部门的食品卫生检查,对于强制性检查食品,要逐批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对中国蔬菜

等农产品来讲,今后进入日本市场将更趋困难。贵州纵然是资源丰富,劳动力低廉,也不能避免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阻扰,使贵州的农产品更是很难走向国际市场。

再次,一些发达国家制订较高的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而我国农产品质量大多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作为中国的贵州,一个落后的省份,贵州所生产的农产品质量更是很难达到海外国家的标准,入世后,我国一些农产品就因为农药、化肥残留较高而被一些国家禁止进口,有的农产品则因为难以得到进口国的质量认证及其包装标签认可而不能出口。在这方面受阻最重的当属畜产品,其主要原因:一是检验检疫标准提高,检验指标范围扩大。如欧盟从2002年初,因在我国出口的兔肉、鸡肉和冻虾等产品中检测出含量为200mg/kg的氯霉素而停止从我国进口该产品,而上述氯霉素含量在国内则无法测出。“绿色壁垒”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贵州作为中国的一个落后农业生产省份,农产品的出口更是逃不出海外“绿色壁垒”的控制和阻扰。

最后,据相关资料以及数据统计,从1979年中国出口的糖精钠在欧盟被反倾销起,截止2005年已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起诉500余起反倾销调查,涉及4000多种商品,影响中国出口产品贸易额超过150多亿,中国农产品出口也遭遇反倾销调查。例如,2003年12月3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启动对来自中国、巴西、印度、泰国、越南等国家的冻虾进行反倾销调查,要求对中国的虾产品征收119%—267%的反倾销税。显然,中国虾产品在美国市场将受到沉重的打击。需要高度重视的是,随着中国农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和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农产品面对的反倾销争端将日趋频繁和激烈,有可能成为今后不能回避的出口障碍。面对高额的反倾销税,贫穷落后的贵州更是不可能有多余的资金交给进口国,这样,贵州的农产品的出口就更是不可能在海外市场平稳健康的发展,贵州的出口农业将受到海外市场的更大阻碍和限制,这些种种原因都将限制贵州的出口农业在海外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调查结果及论证总结:

贵州农产品出口面临国内市场的激励竞争和国际市场上的严峻形势,只有结合农产品出口贸易状况,从源头上攻关,进一步完善促进农产品的政策措施,着力提高出口竞争力,积极应对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才能使贵州农产品持续发展,并力争上一个新台阶。

一、贵州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较多,土地价格低廉的省份,在贵州发展农业,可以利用贵州的丰富资料和廉价的土地以及劳动力大力发展农业,降

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使贵州的农产品能够走出贵州、走出中国、走向全世界,最终走向国际市场。

二、利用比较优势,优化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农产品进出口结构是以优势格局为基础的。贵州的土地资源和建设资金有限,应该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和自然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如猪肉、禽肉、、蔬菜、等,以比较优势为基础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

三、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是破除国外技术壁垒的根本途径,也提高出口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今后,应逐步实施动植物病虫害区域化管理,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切实提高动植物卫生水平;进一步推广"公司+基地"的农产品出口经营模式,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建立自有种植、养殖基地,开展农产品和食品认证,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体系,重点加强和完善出口优势农产品及相关农业投入品的检验检测工作,提高贵州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当前,缺乏品牌是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软肋。当今国际市场的竞争已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贵州要冲破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必须走“被市场认可”的品牌之路。因此,专业户特别是基地和企业要树立和增强品牌意识,学会打造品牌,尤其要打造绿色品牌。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农产品市场,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优势和品牌整体竞争优势日益显现。贵州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在农产品发展上要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开发绿色品牌农畜产品。打出一个只属于贵州的“绿色农产品烙印”,让海外市场资源一进口贵州的农产品,看见贵州的农产品绿色品牌标志,就能马上辨别出,中国贵州生产的本能意识。

调查活动的心得体会:

今后,国际环境将更复杂,而贵州农产品对外贸易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我们应正视困难,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缩小与东部发达的农产品生产省份的距离,并加强与东部发达的农产品生产省份的合作,减少摩擦,积极推动贵州农产品出口迈向新的台阶。使贵州的农产品出口能在海外市场上平稳健康的发展下去。我相信,只要贵州各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团结起来,把贵州的农产品做好,打造出属于自已的品牌绿色有机农产品,然后通过像贵州农合投资有限公司这样一个强有力的销售渠道把贵州的农产品销向全国以及海外市场,贵州省的农产品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附件:

贵州农合投资有限公司的发展史以及对外开放平台

贵州省在全国的农产品出口中的所占份额的数据收集

山东自2000年超过广东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省

贵州每一万美元的外贸出口可以直接的创造28个就业岗位

贵州要冲破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必须走“被市场认可”的品牌之路。

邮箱1316529192@qq.com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中学校工作总结下一篇:工作情况通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