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终身体育意识体育论文

2022-04-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专生终身体育意识体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中专生虽然和高中生年龄相仿,但是又有很大不同,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波动很大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教会学生学会科学的锻炼身体,自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中专生终身体育意识体育论文 篇1:

如何提高中专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摘要:通过对体育意识、中专生的体育教学及终身体育的论述,指出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在增强中专学生体育意识、推进终身体育的实施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增强体育意识的若干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中专生;体育意识;体育教学;终身体育

体育教学是中专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与中初级专门人才的基地。体育课程除需要在满足身心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与原则外,还要致力于提高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技能。而职业学校“职业”性的特点,体育课如何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下面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1学生对运动参与的欲望和满足感

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教师的设计要能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学生将在文化课和专业课中形成的压力在体育课中得到释放,从而使学生们能够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2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本人在几年的体育教学中认为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特别培养学生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方面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3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发现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如:现代多媒体的体育教学方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是用光、声、音像等多种手段取代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作为体育科目,特别在室内课、理论课上,教师可将更多最近发生的体育事情更直观搬上讲台。因此,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使学生为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

4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

4.1体育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先决条件

体育教师以自己丰富的知识、熟练的运动技术技能,伴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学生产生一种羡慕感和积极的学习欲望。体育教师不但要重视仪表美,而且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端庄朴实的仪表,热情活泼的性格,沉稳大方的举止,以能热爱生活、追求真理、渴求知识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学生懂得真、善、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向榜样靠拢。

4.2体育教师广泛宣传体育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必要条件

体育都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启蒙人、宣传员,通过专题讲座、宣传橱窗、新闻传媒、介绍杰出人物的体育锻炼事迹和竞赛活动等各种形式和方法,广泛宣传党和政府制订的一系列关于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宣传体育在教师中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宣传终身体育思想和实施终身体育的深远意义。争取家庭、社会、学校各部门、班主任、任课教师对体育的理解和支持,使体育教学正规化,体育锻炼制度化、生活化,使学生们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主动,动有时间,练有氛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们将无意识变为有意识锻炼,从而培养了终身体育意识。

4.3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实践,锐意创新,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环节

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勇于创新,大胆让学生自练、自娱、自己组织竞赛、自己担任裁判,在各项活动中自己管理自己,教师在旁指点。如足球赛、排球赛、篮球赛、接力赛、乒乓球赛等等,各项比赛中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裁判,自己总结。还可采用激励性教育法,如:当学习某一新教材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大脑皮层初步建立动作表象后,可让其进行尝试练习,教师及时予以评价、指点,纠正错误动作,尽快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动力定型。

5严格管理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环节

现在中学生独生子女多,从小娇生惯养多,又加上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因而在学习中表现怕苦、怕累。在教学中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鞋,不准迟到早退,无故旷课、有事、有病必须请假;做练习或教学比赛时必须按照要求与规则进行,不准弄虚作假,投机取巧;要互相鼓励,同心协力争取胜利,天气不好,起风、小雪、小雨也坚持室外上课。

6充分利用学生的“四好”心理特征(即好奇、好动、好胜、好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6.1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习需要

青少年对新异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会被新奇的现象和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并对它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好奇心理,在课布置场地时要精心设计,如同样练习立定跳,我采用的是打格的方法。在课堂上做到教学内容灵活多变,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6.2正确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学生直接体育意识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常有强烈的好胜心理,他们一听到比赛,就会摩拳擦掌。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利用学生这一好胜的心理,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教学比赛,设计一些趣味较浓,竞争较强的游戏,又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使在乐趣中巩固形成直接的体育意识。

6.3学生积极利用学生的好学心理,培养间接体育意识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积极利用学生的好学心理,一方面加深体育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正确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学生从对运动本身的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移,使其明确体育学习的意义。把对体育学习兴趣与社会要求联系起来,促进他们把对体育的兴趣由乐趣向志趣升华。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所以,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潜移默化地,它不仅是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而且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主客观条件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他们逐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身心完善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姚国伟.如何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 薛军、王涛. 建设终身体育[J].体育科学2005.(2).

作者:王进香

中专生终身体育意识体育论文 篇2:

试论中专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摘要:中专生虽然和高中生年龄相仿,但是又有很大不同,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波动很大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教会学生学会科学的锻炼身体,自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在中专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科学地、全面的锻炼身体,教会中专生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加强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教学,从理论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提高中专生对体育的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专;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培养

学校体育是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非常重要的影响着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终身体育的重要一环,是人们形成终身体育思想的关键时期。而中专学生从年龄结构来说,中专生在15~18岁左右年龄段,介于初中生和大学生的中间阶段,类似于高中生,但从接受教育的方式来说,又接近于大学教育阶段,是相对特殊的生活群体,在生理和心理上朝气蓬勃,情感丰富,接受新事物比较快,也容易陷入极端情绪。这时候正是指导他们全面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促进心理健康,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自觉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特殊时期。这就要求在中专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中专生通过体育教学能够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从而指导中专生科学自觉的锻炼身体,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一、响中专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原因

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课是非常喜爱的,都有的参与体育活动的要求,教学效果不好,说明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这与教师的教学态度、方法、手段等因素有关。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落伍,教学方法单一,活动内容又缺乏趣味性,会使得学生的兴趣、爱好很大限度地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体育课教学的效果,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也就无法得到形成。

1.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中专的体育教学模式,延续了多年以来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中专自身的发展特点,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不统一。总得来说,不利于对中专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缺乏对体育的兴趣,激发不起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制约了体育课程对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综合效的发挥。

2.教学评价方法单一影响。体育课的评价方法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有决定性的作用。而现在体育课的评价体系,缺乏一个客观的合理的评价标准,没有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是为评价而进行学习。如今中专体育教学以终结性评价作为主要内容有着许多缺陷,不能对教学和学习过程给以及时的反馈,不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他人评价的做法很多,而主体评价则没有。而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情况没有一个主体性认识。这样不能很好地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不能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主体评价应当引我们平时的体育课评价中去。不应该用统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学生在身心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按照统一的标准,有些学生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好多学生由于先天原因的因素,却达不到标准要求,被视为“不及格者”,学习的积极性逐渐消失而有些学生由于先天身体素质较好,索然不认真上体育课,却能取得优异成绩,积极性也同样不能充分发挥。不能够真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也就没有办法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3.教学重点不够突出。体育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体育教学重点是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体育意识,掌握科学锻炼方法的正确运用及体育思维能力的培。而目前体育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领导和体育教师自己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就影响了学生终身体育意思的形成。

二、养中专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方法

1.思想,更新观念。体育课是一门既要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又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是一种教、学,练合一的课。体育课中学生要承受适量的运动负荷,是一种需要消耗相当体力的课。体育课在遵循人体运动规律的情况下进行的身体锻炼,它的任务是促进学生的机体活动,增进健康,提高身体活动能力。而各项体育运动的知识、技术和技能,都是要通过学生自己练习才能掌握的。所以教会中专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的锻炼习惯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就又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专体育教学中只有加强对学生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才能丰富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通过体育理论的学习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指导终身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部分。终身体育是学生步入社会后所自觉锻炼身体的过程,因为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自己从事体育活动的。这就要求中专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和独立锻炼的能力。中专学生毕业后将会走上工作岗位,所以中专体育教学应该加强对学生科学的掌握健身知识和自觉的锻炼身体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自我锻炼能力、经常锻炼的好习惯,从而培养中专生良好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2.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中专学校的领导和体育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在中专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提倡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开放性和探索性,体现个性化、自主性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模式上,应采用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的练习,培养中专生的体育意识和习惯。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中专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特长,同时还要通过丰富的训练方法让中专生学会思考,学会自己科学锻炼的方法。

3.大纲,努力创新。中专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根据是中专生学生的特点,内容很丰富,各方面也有很大的灵活性。中专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在体育课上要以教会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养成体育锻炼和形成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为重点,并根据自己学校的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对大纲规定的教材进行科学安排,可根据所在学校场地器材等特点加入一些操作性和趣味性强的、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内容,改变以往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和兴趣爱好,从而使桌子上科学锻炼身体,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4.学生的主体体育意识。体育意识是指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主动去支配自己体育行为的观念,是个体行动指南,主导个体的体育行为。教学内容必须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前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以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为前提,体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爱好,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通过区别对待原则,积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体育教学内容,要改变过去把体育课变成普通身体素质课的做法。在目标的确定的指引下,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根据不用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要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下功夫。

5.评价方法。了国家和学校要求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达标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主体评价,要及时表扬和肯定中专生所取得的进步,注重对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的综合评价。同时要调整体育课体育考核办法的结构,使身体素质不突出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教师的指导,也能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所要求的水平,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锻炼水,平明确自己的锻炼目标,自觉的养成体育习惯。

6.组织体育活动营造体育锻炼氛围。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和体育锻炼的兴趣,是从对体育活动和竞赛的体验开始的。体育活动和竞赛的参与对个体体育意思的形成和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的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活动和竞赛中,学生通过锻炼和比赛,发挥了自己的技术,体会到了体育活动的乐趣和价值,能够形成很好的体育活动的行为取向,对以后自觉的参加体育活动和竞赛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通过体育竞赛让学生多了解体育,多参加体育活动,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们在体育活动和竞赛中获得体育乐趣,培养体育锻炼意识。通过体育活动和竞赛营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体育锻炼氛围,从而全面提高中专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最终达到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形成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总而言之,要想在中专体育教学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必须明确思想、更新观念、研究大纲、努力创新,努力探索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方法,更新体育教师和相关领导的教学观念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体育意识,组织好体育活动和竞赛形成体育锻炼氛围,促进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耀凯.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终身意思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1,(18).

[2]余翠霞.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终身意思的培养策略探讨[J].教育界,2012,(1).

[3]孙随平.探索教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陕西教育,2012,(5).

[4]肖艳.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0,(1).

作者:马锐

中专生终身体育意识体育论文 篇3:

论中专体育评价取向在贯彻终身体育思想中的地位

[摘要]传统的体育教育评价着重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横向评价,淡化、甚至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纵向评价。本文依据中专体育应为中专生的终身体育服务这一思想,在充分论证体育评价在实现中专体育教育目的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中专体育教育应该作为中专生终身体育的开端;建立起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基础差异,并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的纵向评价与横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中专体育评价取向 终身体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特别是中专体育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体育。但是长期以来,体育教育评价过多地强调了体育的功效性,注重最终考试成绩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基础差异。学生的最终体育成绩完全取决于考试,这种只重视横向评价忽视纵向评价的评价机制制约着中专体育教育的正常发展,不利于中专体育教育有效地贯彻终身体育思想。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客观数据并进行分析,力求探索出一条体育改革的新途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在小范围内对山东省商贸学校、济南三职专、济南师范的1000名学生进行调查。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依据目前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中专生对体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制成调查表,力求调查覆盖周全,内容翔实,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87份,有效问卷975份。

(2)访谈法。同我校有经验的教师进行面谈,听取他们对中专体育评价机制的意见与建议。

(3)文献资料法。广泛查阅相关资料,以此学习他人宝贵经验,把握体育评价改革新动向。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中专生对当前体育评价机制满意率低。

从以上数据得知,中专生对当前体育评价机制是不满意的,现有的体育评价机制基本是以学生的最终体育考试成绩作为该生一学年的体育成绩,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绝大部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积极性。并从调查中得知,对现有评价机制“满意”的中专生中89.8%是身体素质非常好的学生,而“不满意”的中专生中85.7%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事实如此,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每年体育成绩都在良好以上,而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不管自己怎样努力,体育成绩总是不理想。这样的评价机制所造成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1.体育教育评价在实现中专体育教育目的中的重要性

体育教育评价作为中专体育教育系统中终结性的一环,其评价取向完全制约着中专体育的发展方向。好比高考是中学教育的指挥棒一样,中专体育教育评价取向就是中专体育教育的指挥棒。学生出于对学校各种评优及评奖学金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考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拿到优良的体育成绩。如果体育评价取向注重横向评价,学生则只会从考试出发,针对考试被动地进行体育锻炼,造成考什么学什么,考完不知学什么的局面。而我们传统的体育考试,不外乎身体素质测试、专项技能掌握测试等。这样的评价取向只能使学生被动地应付考试,而不能充分地调动他们的体育学习兴趣,起不到激励作用,就谈不上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如果体育教育评价能够从学生的基础差异出发,注重学习过程,把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学生就不会只重考试,一切围着考试转。从而可以基于自己的基础,不用担心考试结果,从兴趣出发,培养自己多方面的体育能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以做到“锦上添花”,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努力地学习、锻炼,在身体素质提高的同时,也可以拿到较好的体育成绩。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贯彻中专生终身体育思想。所以说,体育教育评价取向在中专体育教育能否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这一问题上起着关键的作用。

2.传统体育教育评价机制对贯彻中专生体育终身化的影响

传统的体育教育评价重体能,重结果,重外在,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差异,仅以最终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结果。评价中无视学生学习态度,进步幅度,这样的评价机制缘于没有把中专体育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贯彻到评价中去,忽略了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这完全有悖于终身体育思想。

一方面,传统的体育评价方法对于身体素质基础条件好的学生,因为体育课成绩评定取决于最终身体素质的测试及运动技能掌握水平,所以他们不用怎么努力去学完全能够拿到较好的体育成绩,体育课考评对他们来说形同虚设,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继续向更高水平发展的积极性,满足于自己一时的身体条件,忽视了对自己更重要的终身体育所必需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以及实用体育技能的学习,待走出中专校门,徒有一个好的身体条件,别无它有,好的身体条件又能维持多久呢?所以说,不利于学生本人向着终身体育方向发展努力 。

另一方面,传统的体育评价方法对于身体素质基础条件差的学生,客观地讲,他们无论怎样努力地去学习、去锻炼,都不能在一学年甚至三学年中专生活中锻炼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最终考试还是拿不到理想的体育成绩,不仅是对这部分学生自信心的打击,更严重的是学生有可能由此而放弃体育的学习与锻炼,放弃参与竞争的机会,放弃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素质教育也便成了空谈。

三、对策

体育教育评价取消单一的只重视结果的横向评价,着眼于学生身体条件的基础差异、把学生学习态度、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建立纵向评价与横向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积极性,强调对学生进行个体评价和过程评价,不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进步情况以及学习过程表现予以评分,以激励为主,为他们的终身体育锻炼服务。

1.学生身体素质及基本运动技能基础条件信息获取

获取学生基本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信息是进行评价的先决条件,为了避免学生投机取巧保证信息真实可靠,新学年开始就要进行基本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测试,具体测试项目与方法每个学校应本着“客观真实,公平合理”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方法充分掌握学生真实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信息,详细备案,以备后用。

2.学生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评定

(1)统计出勤率。(2)课堂表现。是否积极认真学习及与教师、同学的配合意识如何。(3)体育创新精神。能否积极钻研所学体育项目,并提出独到见解。

校外教学点应在本地设置还是外地设置,这也是高校应考虑的因素。设置校外教学点应以本地设置为主,严格控制在外地设置教学点,如要有以下两点因素需要考虑。

1.专业的雷同性

在我国,共有2000余所大专院校,有282个地级市,基本上每个地级市最少都会有一所大学和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是一般都会超过这个平均数。而我国大专院校的专业设置基本雷同。作为设置校外教学点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为地方培养需要的人才。如果本地的大学已经可以培养了,自然外地的高校再来设教学点的必要性就不是很大了,除非是本地大学缺乏的专业或者是培养的是本地紧缺的人才。高校设置校外教学点应以本地为主,在外地设教学点不宜超过3个,以完成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为地方培养人才的任务。

表2列举了2007年成人高考在深圳招生的各高校的专升本招生专业的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高校在深圳的招生专业具有相当的雷同性,大部分的高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工商管理、法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专业的雷同性非常的高,而这些专业作为本地高校的深圳大学基本上都可以开办。如果我们可以再深入一些分析,拿不同大学的同一个专业的教学计划来对比,则可以发现基本上教学计划都是一样的。因此,是否在一个地方需要多家高校举办一些雷同的专业还是应该由本地大学为主在本地举办,这是我们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2.师资的雷同性

在外地设置校外教学点,现在常见的做法是基本上师资都是在教学点本地找,这与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是相违背的。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有相当比例的师资必须从主办高校派出,以保证教学质量。

在外地找教师,必然会遇到学历、职称、专业、经验、水平达不到主办高校要求的问题。如果教师由主办高校派出,则又会存在课酬、差旅费等问题,增大了办学成本。

在深圳包括国内的其他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专职代课教师。他们到各高校的教学点上课,以代课的课时费为其主要的收入。专职代课教师在深圳占到成人教育师资的比例超过40%,有的高校甚至超过60%。这使得校外教学点的设置失去了最初的意义,学生在不同高校的教学点的相同的课程是由同一些专职代课教师在上课,教学的质量、专业的特色、高校的文化在课堂上无法体现出差异化。

从表2中得出,开设的专业雷同性高,如果师资也出现雷同,则由几个高校在同一地区举办相同的专业就很没有必要了。

因此,高校设置校外教学点应以本地为主,严格控制在外地设置教学点,同时教学点的规模在设置前也需进行仔细测算,以维护成人教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公交主导下市民如何出行.深圳商报, 2006-08-03.

[2]2007年全国成人高考各地招生计划人数及报名人数汇总.成人高考教育网, 2007-10-17.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作者:陈 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创新意识下高中美术教学论文下一篇:学生智力开发下美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