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修期末重点整理

2023-01-11

第一篇:大学思修期末重点整理

思修课期末重点整理

1.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价值基础(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3)国家和社会的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南

4.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5.如何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1)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6.怎么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1)正确理解理想和现实的关系(2)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统一(3)在实现中国梦的青春中放飞梦想

7.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8.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

9.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1)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3)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10.新时期的爱国主义:(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是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2)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3)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是一致的 11.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1)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2)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3)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求

12.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一个人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越大,他在社会中获得的人生价值的评价也就越高。 13.人生价值的评价:(1)坚持能力有大小和贡献须尽力相统一(2)坚持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相统一(3)坚持完善自身和贡献社会相统一(4)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14.怎么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15.怎么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知识(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16.怎么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1)坚持原则:平等、诚信、宽容、互助(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7.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1)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2)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3)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18.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19.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20.中国革命道德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2)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4)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主义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21.如何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着眼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 2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2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24.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5.有序的公共生活的意义:(1)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2)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3)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4)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26.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27.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1)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2)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3)做好充足的择业准备

28.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创业观:(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29.树立正确的恋爱观:(1)不能把友谊当爱情(2)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3)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4)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5)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30.树立正确的婚姻观:(1)谨慎对待结婚成家(2)担当责任和履行义务(3)正确处理家庭关系

31.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修养:(1)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2)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办法(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32.如何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1)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2)脚踏实地,敢于担当(3)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33.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1)从体现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2)从实质内容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3)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4)体现了继承中国法治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5)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35.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3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1)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2)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 3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1)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2)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3)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4)建设有力的法制保障体系(5)建设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

38.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1)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前提条件(2)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3)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4)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39.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 40.政治权利和义务:(1)选举权利和义务(2)表达权利和义务: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3)民主管理权利和义务(4)监督权利和义务 41.人身权利和义务:(1)生命健康权利与义务(2)人身自由权利与义务(3)人格尊严权利与义务(4)住宅安全权利与义务(5)通信自由权利与义务 42.财产权利与义务:(1)私有财产权利与义务(2)继承权利与义务 43.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1)劳动权利与义务(2)休息权利与义务(3)社会保障权利与义务(4)物质帮助权利与义务 44.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1)宗教信仰权利与义务:信教自由、不信教自由(2)文化教育权利与义务

第二篇:郑州大学操作系统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操作系统是管理系统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提供各种服务、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为用户有效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一种系统软件。

资源管理1资源复用(空分复用共享,,时分复用共享)2资源虚化3资源抽象4组合使用抽象和虚化技术

1)进程抽象(2)虚存抽象(3)文件抽象(4)其他资源抽象

操作系统的作用:(1)OS作为用户接口和公共服务程序: (2)OS作为扩展计算机或者虚拟计算机(2)OS作为资源的管理者和控制者(4)OS作为程序执行的控制着和管理者 从资源管理的角度,看操作系统具有六项主要功能: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网络与通信管理,用户接口

操作系统的主要特性:并发性,共享性,异步性 并发性: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或活动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并行性: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或活动在同一时刻发生。 关系:并行活动一定是并发的,反之并发活动未必是并行的,并行性是并发性的特例,并发性是并行性的扩展。 共享性:指操作系统中的资源可被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而不是被其中某一个程序所独占。

1,透明资源共享: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有资源隔离,

授权访问2,显式资源共享:独占资源是指同一时间段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

异步性:由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有限而进程众多,每个进程的执行并非连贯的,而是以“走走停停”的方式向前推进。 多道程序设计是指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一个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并启动进行交替计算的方法。从宏观上看,多道程序并发运行,它们都处于运行过程中,但都未运行结束。从微观上看,多道程序的执行是串行的,各道程序轮流占用CPU,交替地执行。1,提高CPU、主存和设备的利用率,2,提高系统的吞吐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作业数增加。3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部件的并行性 操作系统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批处理操作系统 分时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

通用操作系统:如果某个操作系统兼具批处理、分时、实时处理的全部或两种功能,则为通用OS

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两种调用其服务和功能的接口:程序接口:允许运行程序调用操作系统的服务和功能。许多操作系统的程序接口由一组系统调用(System Call))组成,用户程序使用“系统调用”就可获得操作系统的底层服务,使用或访问系统的各种软硬件资源。操作接口: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操作控制计算机工作和提供服务手段的集合,通常有操作控制命令、图形操作界面、以及批处理系统提供的作业控制语言等实现手段。内核是一组程序模块,作为可信软件来支持进程并发执行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操作,通常驻留在内核空间,运行于核心态,具有访问硬件设备和所有主存空间的权限,是仅有的能执行特权指令的程序。分类可分为微内核和单内核两种类型。功能1)资源抽象2)资源分配3)资源共享。

属性1)内核是由中断驱动的2)内核的执行是连续的3)内核在屏蔽中断状态下执行4)内核可以使用特权指令。 从操作系统的运行方式来看,可分成:独立运行的内核模型、在应用进程内执行的模型和作为独立进程运行的模型。处理器流可以分作以下四类: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传统的计算机系统。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和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都属于并行计算机! 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在研究中

处理器现场:处理器包括一组寄存器,用于存放数据、变量和中间结果,这组寄存器所存储的信息与程序的执行有很大关系,构成了处理器现场。

特权指令是指只能提供给操作系统的核心程序使用的指令,如启动I/O设备、设置时钟、控制中断屏蔽位、清内存、建立存储键,加载PSW(程序状态字)等。

非特权指令:指供应用程序使用的、权限较低的指令。 处理器状态分类:核心状态和用户状态。

核心态具体的权限有:1,CPUU运行可信软件2,硬件执行全部机器指令3,可以访问所有内存单元和系统资源4,具体改变处理器状态的能力。

用户态具有的权限有:1,CPU运行非可信软件2,程序无法执行特权指令3,访问权限仅限于当前进程的地址空间4,不具有改变处理器状态的能力 处理器状态之间的转换:(1)用户状态向核心状态的转换:一是程序请求操作系统服务,执行一条系统调用;二是程序运行时,产生了一个中断(或者异常)事件,运行程序被中断,让中断处理程序工作。这两种情况都是通过中断机构发生的。中断(异常)是用户态到核心态转换的唯一途径。(2)核心状态向用户状态的转换 :每台计算机通常会提供一条特权指令称作加载程序状态字LPSW(Load PSW),用来实现操作系统向用户程序的转换。 加载程序状态字指令的作用:把哪个程序的程序状态字加载到程序状态字寄存器中,就意味着该程序获得CPU控制权执行。

中断是指程序执行过程中,遇到急需处理的某个事件时,暂时中止CPU上现行程序的运行,转而执行相应的事件处理程序执行的过程,待处理完毕之后再返回断点(继续执行)或者调度其他程序执行。中断源是引起中断的事件。 中断装置是发现中断源并产生中断的硬件。

中断源分类:1.从中断事件的性质和激活的手段来分,可以分成两类:强迫性中断事件和自愿性中断事件。2按照中断信号的来源和实现手段来分:可分为硬中断和软中断两类。硬中断可以分为外中断和内中断。

中断/异常响应需要顺序执行的四个步骤: 发现中断源,保护现场,转向中断/异常事件的处理程序,恢复现场。

进程(process)是一个可并发执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执行过程,也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保护的基本单位。

进程的属性 (进程与程序比较):(1)结构性(2)共享性 (3)动态性(4)独立性(5)制约性(6)并发性 三态模型:运行态,就绪态,等待态

五态模型:新建态,终止态,运行态,就绪态,等待态 进程映像的组成

进程组成主要包括:进程控制块,进程程序块,进程核心栈,进程数据块

进程控制块三类信息:标识信息、现场信息、控制信息允许发生进程上下文切换的四种情况 :(1)当进程进入等待态时; (2)当进程完成其系统调用返回用户态,但不是最有资格获得CPU时; (3)当内核完成中断处理,进程返回用户态但不是最有资格获得CPU时; (4)当进程执行结束时。模式切换和进程切换的联系与区别:1,模式切换不一定会引起进程状态的转换,也不一定引起进程切换。,2,在完成系统调用服务或者中断处理之后,可通过模式切换来恢复被中断进程的运行。

进程控制原语:1.进程创建 2.进程的撤销 3. 进程的阻塞和唤醒 4.进程的挂起和激活

线程的实现分三类:1,用户级线程2内核级线程 3混合式线程

处理器调度可分为三个级别:高级调度、中级调度和低级调度

作业和进程的关系: •作业是任务实体,进程是完成任务的执行实体;没有作业任务,进程无事可干,没有进程,作业任务没法完成。•作业概念更多地用在批处理操作系统,而进程则可以用在各种多道程序设计系统

资源竞争产生两个控制问题:一个是死锁(Deadlock)问题,就是一组进程如果都获得了部分资源,还想要得到其他进程所占用的资源,最终所有进程都将陷入死锁。一个是饥饿(Starvation) 问题,是指一个进程由于其它进程总是优先于它而被无限期拖延。既要解决饥饿问题,又要解决死锁问题。解决饥饿问题的最简单策略是FCFS资源分配策略。

临界区的调度原则 :一次至多允许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内;一个进程不能无限地停留在临界区内;一个进程不能无限地等待进入临界区;

管程:属性共享性:安全性:互斥性: 进程通信分类:1)信号(signal)通信机制;2)管道(pipeline)通信机制;3)消息传递(message passing)通信机制;4)信号量(semaphore)通信机制5)共享主存(shared memory)通信机制

死锁的定义:如果在一个进程集合中的每个进程都在等待只能由该集合中的其他一个进程才能引发的事件,而无限期陷入僵持的局面称为(这一组进程)发生了死锁。

产生死锁的因素:系统拥有的资源数量。与资源分配策略。进程对资源的使用。并发进程的推进顺序。

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互斥条件:进程互斥使用资源。占有和等待条件(部分分配条件):进程在请求资源得不到满足而等待时,不释放已占有资源。不剥夺条件:已占有的资源只能由属主释放,不允许其他进程强制剥夺。循环等待条件(环路条件):存在一组循环等待链,其中每一个进程都在链中等待下一个进程所持有的资源,造成种族进程处于永远等待状态。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负责存取和管理信息的模块,文件不但反映了用户概念中的逻辑结构,而且和存放它的辅助存储器的存储结构紧密相关。一个文件必须从逻辑文件和物理文件两个侧面来观察它。 逻辑结构,即记录及其逻辑关系,数据独立于物理环境; 物理结构,数据被文件系统按照某种规则排列和存放到物理存储介质上。

顺序存取:按记录顺序进行读/写操作的存取方法.主要用于磁带文件以及磁盘上的顺序文件.

直接存取:以任意次序直接读写某个记录.用户提供相对块号给操作系统,绝对块号由系统换算得到.

索引存取:文件专门有一个按记录关键字有序的索引表,用户通过查找索引表定位并读出记录.

文件系统给每个文件建立唯一的管理数据结构,即文件控制块(FCB),也叫文件目录项。

文件目录的基本功能是将文件名转变成此文件信息在磁盘上的物理位置。为了加快文件的查找速度,通常把FCB集中起来进行管理,组成文件目录。

目录中的文件名和管理信息分开,后者单独组成数据结构,称索引节点(i-node)

块是存储介质上连续信息所组成的一个区域,也叫做物理记录。块是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设备进行信息交换的物理单位,每次总是交换一块或整数块信息

文件的逻辑结构分两种形式:流式文件,记录式文件 流式文件指文件内的数据不再组成记录,只是依次的一串信息集合,可以看成是只有一个记录的记录式文件 记录式文件是一种有结构的文件,包含若干逻辑记录,逻辑记录是文件中按信息在逻辑上的独立含意划分的信息单位。 顺序文件(连续文件 )一个文件中逻辑上连续的信息存放到存储介质的依次相邻的块上便形成顺序文件。 连接文件使用连接字,又叫指针来表示文件中各个记录之间的关系 .第一块文件信息的物理地址由文件目录给出,每一块的连接字指出文件下一个物理块位置

直接文件(哈希文件)记录的关键字与其地址间可通过某种方式建立对应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实现存取的文件叫直接文件。

索引文件的优点:不要求物理块连续,便于直接存取,便于文件 的增、删、改。缺点:增加了索引表的空间开销和查找时间.

文件的静态共享:允许一个文件同时属于多个目录,但实际上文件仅有一处物理存储,这种文件在物理上一处存储,从多个目录可到达该文件的结构称为文件链接。要实现静态链接,只要不同目录的索引结点i-node号,指定为同一文件的索引结点即可。 文件的动态共享:是系统中不同的用户进程或同一用户的不同进程并发地访问同一文件。共享关系只有当用户进程存在时才可能出现,一旦用户的进程消亡,其共享关系也就自动消失。

外围设备分为两类:存储型设备和输入输出型设备.

I/O系统:I/O设备及其接口线路、控制部件、通道和管理软件的总称。I/O设备可以划分为输入型、输出型和存储型外围设备三类。按照I/O信息交换的单位, I/O设备可分为字符设备和块设备。

存储型外围设备可以划分为顺序存取存储设备和直接存取存储设备。顺序存取存储设备严格依赖信息的物理位置进行

定位和读写,如磁带机。直接存取存储设备的特点是存取任何一个物理块所需的时间几乎不依赖于此信息的位置,如磁盘。

I/O设备的4种控制方式分类:轮询方式:轮询方式又称程序直接控制方式,特点:CPU不停测试设备状态,直到设备准备就绪,开始传输数据;中断方式:启动I/O后,不必查询I/O是否就绪,继续执行现行程序。特点:不需要CPU做忙式测试,直到设备准备就绪之后产生中断。 DMA方式:I/O设备能直接与主存交换数据而不占用CPU,其利用率还可提高。特点:负责数据的交换,CPU不必参与;从设备读数据,存入缓冲寄存器,这个过程与CPU无关;与内存交换数据时,是一次交换一块数据;与内存进行数据交换时,需要抢占内存总线(周期窃取),此时CPU必须等待。通道方式:为获得CPU和外围设备间更高的并行工作能力,引入了自成独立体系的通道结构。特点:通道负责管理设备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送的一切工作;数据传输完毕后,产生中断,CPU执行中断处理;数据传输中如果出错,产生中断,CPU执行中断处理。

I/O设备设备控制器或适配器,机械部件则是设备本身。操作系统基本上与控制器打交道,而非设备本身。 I/O软件总体设计目标:高效率。通用性。 I/O软件组织成四个层次: I/O中断处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与设备无关的操作系统I/O软件。用户层I/O软件. 笼统地说,设备驱动程序的功能是从独立于设备的软件中接收并执行 I/O请求。设备驱动程序主要包括三部分功能:1设备初始化2执行设备驱动例程3执行中断处理例程。 SPOOLing又称为假脱机操作.Spooling技术就是利用一类物理设备模拟另一类物理设备的技术,是使独占使用的设备变成可共享设备的技术.

为什么需要缓冲技术?改善中央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协调逻辑记录大小与物理记录大小不一致,提高CPU和I/O设备的并行性。

提高磁盘I/O速度的方法:提前读:在读当前块的同时,将下一个盘块中的数据也读入缓冲区。延迟写:本应写回磁盘的缓冲区中的数据不久之后可能还会再被访问,因而不立即将其写回磁盘。虚拟盘:利用内存空间仿真磁盘,又称为RAM盘。虚拟盘中的数据在掉电或系统重启动以及发生故障时会丢失。

设备独立性带来的好处:用户与物理的外围设备无关,系统增减或变更外围设备时程序不必修改;易于对付输入输出设备的故障。

为了存放从输入设备输入的信息以及作业执行的结果,系统在磁盘上开辟两个大的存储空间,称为井.

存储器的层次: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磁盘,磁带。 内存是程序运行的主要场所,是进程映像(进程实体)存在的主要位置。

把程序和数据的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的工作称为地址转换或重定位.一种方式是在程序装入时根据程序所装入的内存位置由装入程序依据重定位信息一次性将程序中所有的逻辑地址都转变为物理地址,称为静态重定位,不允许程序在内存中移动位置。另一种方式是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地址转换工作穿插在指令执行的过程中,每执行一条指令,CPU对指令中涉及的逻辑地址进行转换,称为动态重定位,允许程序在内存中移动位置。动态重定位必须借助于硬件的地址转换机构实现。

页框:物理地址分成大小相等的许多区域,每个区域叫做一块(或者一个页框page frame)。

页面:逻辑地址分成大小相等的区域,每个区域的大小与块的大小相等,叫做一个页面(page)。

逻辑地址形式:分页式存储器的逻辑地址由两部分组成:页号和单元号(页内位移)。 页表:操作系统需为每个作业建立一张页表,该表登记该作业的页号—物理块号对应信息,系统通过页表可以准确访问内存中属于一个作业的所有页面.所以页表实际上用于完成地址变换.

虚拟存储器的定义:在具有层次结构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中,采用自动实现部分装入和部分对换功能,为用户提供一个比物理内存容量大得多的,可寻址的一种“内存储器”。 假定作业p共计n页,系统分配给它的主存块只有m块(1≤m≤n)。如果作业p在运行中成功的访问次数为s, 不成功的访问次数为F,则总的访问次数A为:A = S + F又定义:f = F / A称f为缺页中断率。影响缺页中断率f的因素有:1)主存页框数。2)页面大小。3)页面替换算法。4)程序特性。 最佳页面算法(OPT)、先进先出页面淘汰算法(FIFO)、最近最久未使用页面淘汰算法(LRU)、

外围设备分为两类:存储型设备和输入输出型设备。设备管理具有以下功能1外围设备中断处理。2缓冲区管理。3外围设备的分配 4外围设备驱动调度。5虚拟设备及其实现 存储型外围设备可以划分为顺序存取存储设备和直接存取存储设备。顺序存取存储设备严格依赖信息的物理位置进行定位和读写,如磁带机直接存取存储设备的特点是存取任何一个物理块所需的时间几乎不依赖于此信息的位置,如磁盘。

有三个并发进程:R 负责从输入设备读入信息块,M 负责对信息块加工处理;P 负责打印输出信息块。今提供; l )一个缓冲区,可放置K 个信息块; 2 )二个缓冲区,每个可放置K 个信息块; 试用信号量和P 、V 操作写出三个进程正确工作的流程。 答:1 一个缓冲区:cobegin

Semaphore sread,smanager,sprint;item a[K]; int rr,rm,rp;item x;

sread=k;smanager=0;sprint=0;rr=rm=rp=0; process PR()

{while(true){ P(sread);a[rr]=x;

rr=(rr+1)%K;V(smanager); } }

process PM()

{ while(true){ P(smanager);x=a[rm];rr=(rr+1)%K;V(sprint); } } process PP()

{while(true){ P(sprint);x=a[rp];

rr=(rr+1)%K;V(sread); } } Coend

(2)两个缓冲区:

semaphore swrite1, sread1, swrite2, sread2; Swrite1=swrite2=1; sread1 =sread2=0;

item A1[k],A2[k];read1=write1=read2=write2=0;cobegin

process PR { while(true){ P(swrite1);A1[write1]=x;

write1=(write1+1)%K;

V(sread1); } }process PM { while(true)

{ P(sread1);

x=A1[read1];

read1=(read1+1)%K;

V(swrite1);P(swrite2)

A2[write2]=x;

write2=(write+1)%K;V(sread2);}}process PP { while(true)

{ P(sread2);x=A2[read2];

read2=(read2+1)%K;V(swrite2);}}coend

设公共汽车上,司机和售票员的活动分别如下:司机的活动:启动车辆:正常行车;到站停车。售票员的活动:关车门;售票;开车门。在汽车不断地到站、停车、行驶过程中,这两个活动有什么同步关系?用信号量和P 、V 操作实现它们的同步。

答: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司机活动与售票员活动之间的同步关系为:售票员关车门后,向司机发开车信号,司机接到开车信号后启动车辆,在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售票员售票,到站时司机停车,售票员在车停后开门让乘客上下车。因此,司机启动车辆的动作必须与售票员关车门的动作取得同步;售票员开车门的动作也必须与司机停车取得同步。应设置两个信号量:S1 、S2 ;S1 表示是否允许司机启动汽车(其初值为0 ) ;S2 表示是否允许售票员开门(其初值为0 )。用P 、v 原语描述如下:

var S1 , S2 : semaphore ;S1=0;S2=0; cobegin{ driver ( ) ;busman ( ) ; }coenddriver ( )begin

while ( 1 ) { P ( S1 )

启动车辆;正常行车;到站停车;V ( S2 ) ; }end

busman ( )begin

while ( 1 ) { 关车门;V ( 51 )售票; P ( S2 )开车门;上下乘客; }end

一条公路两次横跨运河,两个运河桥相距100 米,均带有闸门,以供船只通过运河桥。运河和公路的交通均是单方向的。运河上的运输由驳船担负。在一驳船接近吊桥A 时就拉汽笛警告,若桥上无车辆,吊桥就吊起,直到驳船尾P 通过此桥为止。对吊桥B 也按同样次序处理。一般典型的驳船长度为200 米,当它在河上航行时是否会产生死锁?若会,说明理由,请提出一个防止死锁的办法,并用信号量来实现驳船的同步。

答:当汽车或驳船未同时到达桥A 时,以任何次序前进不会产生死锁。但假设汽车驶过了桥A ,它在继续前进,并且在驶过桥B 之前,此时有驳船并快速地通过了桥A ,驳船头到达桥B ,这时会发生死锁。因为若吊起吊桥B 让驳船通过,则汽车无法通过桥B ;若不吊起吊桥B 让汽车通过,则驳船无法通过桥B 。可用两个信号量同步车、船通过两座桥的动作。var Sa , Sb : semaphore ;Sa:=Sb:=1 ;cobegin

{ process 驳船 beginP(Sa ) ;P(Sb ) ;

船过桥A 、B ;V(Sa ) ;V(Sb ) ;end

process 汽车 beginP ( Sa ) ;P ( Sb ) ;

车过桥A 、B ;V ( Sa ) ;V ( Sb ) ;end }coend

假定磁盘有200 个柱面,编号O - 199 ,当前存取臂的位置在143 号柱面上,并刚刚完成了125 号柱面的服务请求,如果请求队列的先后顺序是:86 , 147 , 91 , 177 , 94 , 150 , 102 , 175 , 130 ;试问:为完成上述请求,下列算法存取臂移动的总量是多少?并算出存取臂移动的顺序。 ( 1 )先来先服务算法FCFS;

( 2 )最短查找时间优先算法SSTF :( 3 )扫描算法SCAN 。 ( 4 )电梯调度。 答:( l )先来先服务算法FCFS 为565 ,依次为143 -86 -147 -91 -177 -94 -150 -102 -175 -130 。( 2 )最短查找时间优先算法SSTF 为162 ,依次为143 -147 -150 -130 -102 -94 -91 -86 -175 -177 。( 3 )扫描算法SCAN 为169 ,依次为143 -147 -150 -175 -177 -199 -130 -102 -94 -91 -86 。( 4 )电梯调度为125,依次为143 -147 -150 -175 -177 -130-102 -94 -91 -86 。

先来先服务算法 FCFS策略:按照作业进入系统的先后次序来挑选作业,先进入系统的作业优先被挑选。 这是一种非剥夺式算法。

最短作业优先算法SJF:以进入系统的作业所要求的CPU时间为标准,总选取估计计算时间最短的作业投入运行。这是一种非剥夺式调度算法 例: 作业所需CPU 9 作业

4 作业

10 作业

8 作业

•SJF的作业调度顺序为作业

2、

4、

1、3,平均作业周转时间T = (4+12+21+31)/4= 17

平均带权作业周转时间W=(4/4+12/8+21/9+31/10)/4 = 1.98 •如果对它们施行FCFS调度算法,

平均作业周转时间T = (9+13+23+31)/4 = 19

平均带权作业周转时间W = (9/9+13/4+23/10+31/8)/4 = 2.51

最短剩余时间优先SRTF算法

把SJF算法改为抢占式的调度算法:当一个作业正在执行时,一个新作业进入就绪状态,如果新作业需要的CPU时间比当前正在执行的作业剩余下来还需的CPU时间短,SRTF强行赶走当前正在执行作业 优先级调度算法

这种算法是根据确定的优先级来选取进程/线程,每次总是

选择优先级最高的作业。

第三篇:思修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重点

绪论

1、 新的学习理念

进入大学,学习的内容、形式和要求都发生了变化,大学生必须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新的学习理念包括自主学习的理念、全面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的理念、终生学习的理念。

2、 优良学风

学风有着广义和狭义两层不同的意思。从广义上来说, 学风是指治学态度、研究风尚。所有要学习的单位和成员都有一个学风培养的问题。而从狭义上来说,学风仅指学校学习方面的风气。它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风格和学习的方法等内容。从狭义的角度来说,优良学风包括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四个方面。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 现,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一章

1、理想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

信念是人之、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

第二章

1、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应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的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和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习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4、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指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 族形成的为社会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其具体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5、 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其具体内容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6、 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 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

第三章

1、人生态度

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引导下,通过生活实践和自身体验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看法。它所反映的实际上是“人怎样看待生命和生活以及如何生活的问题”。

2、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3、价值观

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实践活动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

4、社会价值

主要表现在个人劳动、创造以及其他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也就是说,人生的社会价值,就是作为客体的个人满足作为主体的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关系。

5、自我价值

是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对自己的接受和尊重,以及个人的自我完善等。作为客体的自我之所以要满足作为主体的自我的需要,体现的就是这种自我肯定关系

6、 人生价值的标准

一个人的生活是否具有价值,从根本上说是有社会所 规定的。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7、 人生环境

环境的本意是指人类周围的空间范围和人类赖以生存 的全部物质世界,在广泛意义上,环境包括生物有机体或生物群体所在空间内一切事务和要素的综合;人生环境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总和,特别是指有可能影响你工作目标实现的条件。

8、 身心健康

就只是一个健康的人不敬要有健康的生理,还有有良好 的心理。

第四章

1、道德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道德功能

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3、道德建设的核心

也就是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其实质是一个“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4、集体主义原则

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主要性原则,其具体内涵包括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重视和保证个人的正当利益。

5、荣誉

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与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

6、 荣辱观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 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和表达。荣辱观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都有自己的荣辱观。

7、 公民道德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公民应当尊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 范和道德要求。

8、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具体包括: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9、 诚信

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

10、 个人品德

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 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11、 道德修养

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 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第五章

1、公共秩序

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共同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社会公德

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使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公共生活实践中逐渐积淀起来的,是社会各个时代,各个种族、民族、国家,各个阶级、阶层的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统一的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同时也是最低的生活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社会公德规范

主要包括文明讲理、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第六章

1、职业道德

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称。

2、爱情

是一对男女给予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可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3、婚姻

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4、家庭美德

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其基本规范主要有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5、结婚

是指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第七章

1、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德规范体系。

2、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3、宪法 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根据。

4、程序法

是规定保证权利和义务的意识得以实现或职权得以履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法律运行

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国兴主要保留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适用。

6、 法律制定

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 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使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7、 法律遵守

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利和权力以及履新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8、 法律执行

广义上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 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上是指国家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9、 法律适用

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 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10、 法制

通常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

11、 法治

是一种治理国家理论、圆的、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 意识。

12、 法律义务

与法律权利相对应,指法律规定的对法律主体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

13、 国家安全

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传统的国家安全观把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政治稳定。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出现了新的国家安全观,新的国家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

14、 法律思维

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则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于取向。法律思维的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15、 法律公正

法律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实体公正是指法律 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结果是否正当合理。程序公正是指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过程或程序是否正当合理。

第八章

1、基本经济制度

只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调整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中有制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公民 是指具有一个国家国家,并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现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3、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权利)

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主要有: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

4、公民的基本义务(宪法义务)

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根本责任。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

5、实体法律制度

主要是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或职权和职责的法律制度的总称。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主要包括行政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等。

6、 民法

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 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7、 物权

是指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并得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8、 民事责任

是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9、 诉讼时效

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 不行使权利,但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以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新义务之权利的制度。

10、 税收

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国家权力依法向纳税人征收货币或实物,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11、 刑法 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法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狭义的刑法是指规定犯罪和刑法的一般原则和具体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刑法典。广义的刑法是指刑法典和单行刑事法律及非刑法规范性文件中的刑事规范。

12、 犯罪

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13、 犯罪构成

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种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犯罪构成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官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

14、 刑罚

是由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 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15、 刑罚的体系

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刑罚体系由主刑、附加刑构成。 主刑是针对犯罪分子独立适用的主要刑法方法,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与死刑。

16、 行政诉讼

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和裁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17、 民事诉讼

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就范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18、 刑事诉讼

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追究犯罪、确定被追诉者刑事责任的活动。

19、 仲裁

是指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其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所达成的协议,自愿将该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者居中评断是非并作出仲裁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

20、 调解 是指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在第三者的主持下,相互协商,互谅互让,依法自愿达成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的一种活动。我国的调节制度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

第四篇:大学 思修重点

一如何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1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2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3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4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5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三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1。学习….,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 学习…..,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 学习…..,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四 理想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1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2 引导大学生走什么路

3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五 如何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

应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是善于抓住机遇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方式;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是将压力变为动力之所为。在追求理想的旅途中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逆境。因此,当身处逆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可能只是一时的,必须做好遇到逆境的准备;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认识和对待他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六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 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 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七 民族精神的定义 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卫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 团结统一 3 爱好和平 4勤劳勇敢 5自强不息

八 时代精神的定义和内涵

我们所强调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舍社会风尚的总和。

1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2 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3 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4 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九 如何做忠诚的爱国者

1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2 促进民族团结 3维护国家统一 4增强国防观念 5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十 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社会条件:1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 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个人条件: 3 从个体自身调价出发

4 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5 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6 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一;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 讲究谦敬礼让,强调科教防衿。

4,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 追求精神境界,道道的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二;如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1, 使人们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激励更加注重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

努力提升道德境界。德馨人亲,德薄人憎。

2, 准确把握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坚持知荣

与明耻的统一,以八荣八耻为座右铭,时时处处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自省自警子珍自爱知荣求善,知耻改过。经过反复的实践和逐步的养成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和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三;公民的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

四;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1,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2,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 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五;个人品德: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六;道德修养: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 自我教育 自我锻炼 自我完善的活动。

七;道德修养的方法?

1, 学思并重 2,省察克治 3 慎独自律 4 积善成德 5 知行统一

八;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 文明礼貌 2 助人为乐 3 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九;五要五不 的网络道德要求?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十;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十一;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 爱岗敬业 2 诚实守信 3 办事公道 4 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

十二;劳动者的权力?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力 2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力 3 休息休假的权力 4 获得劳动安全保护的权力 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力 6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力

十三;劳动者义务?

1完成劳动任务 提高职业技能 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十四;爱情的本质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互相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强烈 纯真 专一的感情。

十五;恋爱中的道德

1 尊重人格平等 2 自觉承担责任 3 文明相亲相爱

十六;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

十七;结婚

是指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十八;离婚

指夫妻双方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

1.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2法律的定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3什么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4什么叫民法商法?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商法是调整公民法人之间商事关系和商事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5什么叫行政法?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2个部分, 一般行政法是指有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责任等一般规定的法律法规。特别行政法是指适用于各专门行政职能部门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包括国防,外交,人事,民政,公安,国家安全,民族,宗教,侨务,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6什么叫经济法?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时创造平等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规范的总称。二是国家宏观调控合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

7社会法:

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劳动保护,劳动合同,就业促进,职业卫生,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安全生产,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

8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9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程序法是规定保证权力和义务得以实现或职权和权责得以履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0法律制度: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以法律运行的起始和关键性环节。

11法律执行:

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称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行政执法的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公职人员。

12法律适用: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13依法治国;所谓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际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的,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经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要经过几代人持续不断的努力。

14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15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有哪些?

要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自有平等观念 ,公平正义观念,权力义务观念,等基本观念,要养成自觉准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

1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17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 序的状态。 18经济安全: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指国民经济能够抗衡抵御国内外各种经济风险而保持平稳有序运行的状态。包括金融安全,能源安全,贸易安全,粮食安全。文化安全是指国民能够独立自主的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念,文化制度,独立自主的控制和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社会公共安全是国家预防控制处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突发灾害事故。以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社会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9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一.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二,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三,提供便利

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四,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五,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

为的义务。六,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20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

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华思考分析 解决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21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22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民法是调和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及其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对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约束功能的基本行为准则,一平等原则 二自愿原则 三 公平原则 四诚实守信原则 五

禁止权力滥用原则。

23刑法的概念和原则:

刑法是指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 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基本原则是一罪行法定原则 二 罪刑相当原则三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24犯罪概述;

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 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构成:犯罪主体,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犯罪的主管方面 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

25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是指2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3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管制是指人民法院 依法判断队犯罪分子不予关押 但限制 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予以执行和人民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拘役是指短时期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并对受刑人进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26累犯的概念:

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

又犯最的情况。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 如实的供述自己的犯罪行为。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提供重要证据的行为

27犯罪种类:

一 危害国家安全罪,指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危及国家安全的行为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指故意或者过失的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 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

三破坏市场秩序罪

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罪

五侵犯财产罪

六妨害社会管理罪

七危害国家利益罪

八贪污受贿罪

九渎职罪

十军人违反职责罪

法律的作用

<一>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二>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

<三>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四>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够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

<五>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第五篇:大学思修考试重点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大学生活的特点:(1)学习要求的变化(2)生活环境的变化(3)生活活动的变化(注意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4)确立独立生活意识(5)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6)虚心请教,细心体察(7)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2.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作风:学习理念:(1)自主学习的理念(2)全面学习的理念(3)创新学习的理念(4)终身学习的理念

优良作风:(1)勤奋(2)严谨(3)求实(4)创新

3.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1)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4.成才该具备哪些因素?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5.思想道德与法律

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教育,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4)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5)社会主义荣辱观

7.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内容:各具功能,各有侧重;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大学生成才的基本途径。 8.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9.学习“思修”课的基本方法:(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基本知识(3)注重联系实际(4)注重学以致用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理想的含义及概念: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概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2.理想的划分: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1)性质划分:科学理想;非科学理想(2)时序划分:长远理想;近期理想(3)主体划分: 个人理想;社会理想(4)内容划分: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理想具有现实性和预见性。

3.信念的含义和特征: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4.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指引大学生做什么人(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5.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我国改革发展新任务的挑战。 6.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7.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8.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1)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2)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3)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4)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a.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b.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c.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9.现阶段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 10.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的时候,应该是个人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11.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爱自己的国家

3.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的体现:(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4.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5.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国家仍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二)经济全球化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6.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7.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8.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团结统一(3)爱好和平(4)勤劳勇敢(5)自强不息 9.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0.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应该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1)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2)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3)改革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2)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1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1)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2)维护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3)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12.促进民族团结:(1)坚定“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观念(2)要立足生活实际,坚持从自身做起,在与其他民族同胞接触交往的日常生活中,尊重兄弟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3)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13.维护祖国统一:(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2)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3)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4)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14.增强国防观念:

(一)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二)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1)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2)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3)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15.增强国家安全意识:(1)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2)自觉履行国家安全的义务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社会属性是人的基本属性。

1.人生观的概念: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准则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的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观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有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3.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4.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所谓人生态度,就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其中,认知,情感,意志是其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要素。

(1)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5.端正人生态度:(1)人生须认真(2)人生当务实(3)人生应乐观(4)人生要进取 6.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是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

7.价值观的概念及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

8.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 9.反对不正确的价值观:(1)反对拜金主义(2)反对享乐主义(3)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10.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什么?(大题)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时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是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11.人生价值的标准: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12.人生价值的评价:(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13.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社会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统一

个人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3)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14.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15.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3)合理调控情绪(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16.促进个人和他人的和谐的原则:(1)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2)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和他人和谐的保证(3)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4)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17.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1)正确认识竞争(2)正确认识合作(3)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有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18.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19.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3)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

1.道德的概念: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道德的起源: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人类最初的道德习俗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

3.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结底是有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关系的反映。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4.道德的主要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1)认识功能: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2)调节能力: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除此之外,还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

5.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能够影形成,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认得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6.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1)原始社会的道德(2)奴隶社会的道德(3)封建社会的道德(4)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5)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7.道德发展的规律: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

8.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1)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2)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3)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条件 9.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10.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11.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1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1)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2)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3)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丰富和拓展 1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4.大学生应在三个重要环节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1)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认同,全面掌握其内容和要求(2)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正确进行道德判断和作出道德选择(3)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高

15.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 16.大学生与诚信道德:(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和信念的基础(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17.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和谐文化建设,巩固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

1.法律的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律的历史发展:(1)奴隶制法律(2)封建制法律(3)资本主义法律(4)社会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的法律制度。 3.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1)从法律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4.社会主义的法律作用: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1.指引作用2.预测作用3.评价作用4.强制作用5.教育作用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1)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2)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3)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4)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5.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1)法律制定(2)法律执行(3)法律适用(4)法律遵守 6.宪法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7.宪法的特征:(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2)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8.宪法的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人权保障原则(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 9.我国的国家制度:(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6)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 10.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权(5)监督权和获取国家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7)社会经济权(8)文化教育权(9)特定主体权

11.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6)其他义务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1)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3)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4)体现继承中国法制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5)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1)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2)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3)行政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地方性法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社会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是社会成员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2)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3)爱护公物: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4)保护环境: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5)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4.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1)基本原则:治安管理处罚法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想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2)种类:警告、处罚、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等。

(二)集会游行示威法:(1)基本原则:政府依法保障原则;权利义务一致原则;和平进行原则

(2)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许可:a.反对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的b.危害国家统

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c.煽动民族分裂的d.有充分根据认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

(三)道路交通安全法:基本原则:(1)依法管理原则(2)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

(四)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理原则(3)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基本原则:(1)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2)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3)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 5.职业道德概念: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6遵守职业道德:(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3)办事公道(4)服务群众(5)奉献社会 7.职业生活中的法律:

(一)劳动法:基本原则:(1)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2)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3)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4)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劳动者的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二)就业促进法:就业方针:(1)明确“劳动者自主择业”(2)明确“市场调节就业”(3)明确“政府促进就业”

(三)劳动合同法

(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8.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择业观:(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体现(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创业观:(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2)要有敢于创业的准备(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1)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2)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 9.恋爱中的道德规范:(1)尊重人格平等(2)自觉承担责任(3)文明相亲相爱(4)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5)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6)不能片面的或功利化的对待恋爱(7)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8)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10.处理恋爱中的关系:(1)恋爱与学习的关系(2)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3)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11.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婚姻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家庭又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婚姻的成功体现为家庭的幸福,家庭的美满又彰显出婚姻的意义。婚姻家庭关系的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赖以形成的自然因素。婚姻家庭的社会属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 12.家庭美德:(1)尊老爱幼(2)男女平等(3)夫妻和睦(4)勤俭持家(5)邻里团结 13.婚姻法的基本原则:(1)婚姻自由(2)一夫一妻(3)男女平等(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利(5)计划生育

14.结婚的含义:结婚必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结婚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遵守法定程序,结婚是男女双方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15.结婚的法定条件:

(一)必备条件:(1)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2)必须达到法定婚龄(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二)禁止条件:(1)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2)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的结婚 16.结婚的法定程序:申请审查登记 17,家庭关系:(1)夫妻关系: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父母子女关系(3)其他家庭成员关系

18.处理离婚的原则:(1)保障离婚自由(2)反对轻率结婚。离婚标志着夫妻关系的解除和终止离婚的两种原则:(1)协议离婚(2)诉讼离婚

19.继承的方式: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

继承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和父母。

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0.个人品德的特点: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 21.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1)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2)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3)自觉向道德模仿学习(4)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22.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1)讲法律(2)讲证据(3)讲程序(4)讲法理 思考:(1)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2) 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3) 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当树立怎样的职业观? (4) 如何认识恋爱中的道德要求?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生自我批评与反省下一篇:大学习大讨论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