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低下范文

2023-09-18

免疫力低下范文第1篇

1 英语教学效率低下问题

结合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特征, 以英语新课程标准为根本准绳, 发现目前英语教学在教师、学生、教材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1 英语教师观念滞后, 能力低下

英语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部分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根本不能满足新课程对教师的语言知识技能和文化素养等方面所提出的要求。比如,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能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能对一般性事件进行连贯性描述, 语音语调自然、准确, 语言基本正确;能与外籍人士就一般性问题进行交谈, 语言运用得体、表达自然。另外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应具备设计创意能力、话语能力、群体控制能力、课堂表演能力、计算机操作等能力。对照这些标准,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初中英语师资力量是不能达到要求的。英语新课程给他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有些教师感到在能力上力不从心, 知识面过窄、知识结构单一、英语交际能力不强、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科技素养不高及组织能力弱, 这已成为影响和制约英语新课程发展的主要障碍。

1.2 学生两级分化严重

中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部分中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学习目的不明确, 他们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应付考试, 尤其是中高考, 这种情况在农村尤为严重。在城市里班额较大的学校, 尤其是到了初二下学期和初三学年的时候, 学生的座位往往是按照学习成绩编排的, 对于那些坐在后面成绩不佳的学生老师也是毫无办法, 漠视他们的存在。这也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 成绩好的学生受老师的关注多, 学习差的学生反而得不到老师的帮助, 好的就更好, 差的就更差。

1.3 教学方法单调, 效率低下

目前大多数的英语课仍为“演讲型的课”, 即课堂一多半时间是教师讲授, 把结论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学生只管认真听、做好笔记。整节课就是听、讲、背课文和做语法练习, 师生联系的方式是教师与全班单向传授, 既很少有师生的问答, 也缺乏学生之间的讨论, 课堂活动仅限于学生被动地听讲, 理解与接受。这种生硬的单词记忆、繁琐的语法分析和死板的课文翻译使课堂气氛单调沉闷, 缺乏生气和兴趣, 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 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学生无法体验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成功感, 也缺乏积极参于语言实践的机会, 大多数学生学到的是“哑吧英语”。

此外, 英语教学效率低下也存在诸如教学目标单一, 没有充分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教师教学准备不充分,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过于简单化等等问题。下面拟从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入手, 结合构成教学的要素, 以参照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英语有效教学的特征为标准, 探讨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问题。

2 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 有效教学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与教学的评价, 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2.1 有效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 即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 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的英语教学目标首先要准确和明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评价性。英语教学目标的准确性体现在摆脱“应试教育”和“知识中心论”的影响, 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适度掌握, 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 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即新课程提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三维目标进行整合, 以知识能力为主线, 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在新课程背景下, 要求教师把备课的重点由“备”教材转向“备”学生。首先要深入地研究学生, 研究每一位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需要、能力水平、智力类型和学习风格。其次移情地理解学生, 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 允许、尊重并欣赏不同的观点、价值观和信念,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偏好, 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第三, 差异地适应学生, 将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确保最低标准后, 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 精心设计多种类型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渠道, 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提供一切适切性的教学, 把英语课堂变为学生喜欢并向往的语言学习和活动场所。

2.2 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上述的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运用多种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从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 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快乐、积极主动的不多, 视英语学习为负担、不得不学的较多, 这主要是学生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现代师生关系理论表明,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 是制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师生关系状况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师教、学生学的积极性,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教学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进行。

2.3 有效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这一定义说明了评价行为贯穿整个教学活动, 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涉及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 在本文中则主要涉及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 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实施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恰好可以实现新课程的新评价观, 促进有效教学的全面实现。有效的课堂评价不仅可以及时、准确的反映课堂情况, 号准学生学习状态的脉搏, 而且可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调节教学内容、节奏等,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二十一世纪, 在英语新课程实施进入深化阶段的今天, 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相当程度的效率低下问题。对于英语有效教学的探索和研究也将是一项长期的、充满困惑和不断充实提高的过程。本文首先探讨英语教学在教师、学生、教材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然后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效率,问题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免疫力低下范文第2篇

在科技活动中,按照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现代管理手段为基础,组织和运筹各项科技活动,从而能在时间与空间上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地完成预定的科技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就叫做科技管理。科技管理包括宏观科技管理与微观科技管理两个层次。宏观科技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依据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充分把握住宏观的发展方向,准确地选择科学研究的目标,制定科技发展的战略方针和具体政策,并研究科技体制布局以及科技经费的分配、科技人员的选拔、科研手段的配备,从而把资金、设备、人力投放到最关键的地方,以减少科技工作中的浪费,为达到和实现科技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提供最优的方法和途径。微观科技管理是指科研单位的管理,它的主要任务是正确掌握和运用科技发展规律、经济规律,根据党的方针政策与国家科技总体规划,制定与执行本单位的规划、计划和具体措施,科学地处理好管理要素之间的关系,选择和组织好课题,充分发挥人的智慧、队伍的特点和情报资料的作用,有效地使用物力和财力,使科技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科技管理是以知识的生产和应用为其行为特征的,因此,其内涵丰富,具有其他管理活动所不具备的特性。

第一,科技管理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它包括有未知因素,不能像生产工业产品那样定型常规地进行生产。第二,科技管理工作的劳动生产率不像工业生产那么容易测定。第三,科技管理工作的专业领域和科技人员的构成较复杂,因此,很难作出统一的标准管理方式,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第四,科技管理工作是一项探索性、创造性劳动,要求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能管得过死。

2 科技管理存在的问题

科技管理工作是整个科技工作的一大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关键环节和决定因素,因之近几年发展较快,科技管理的质量已明显制约着整个科技进步的进程,而科技体制改革的实施首先要通过科技管理领域实行,在实践过程中目前尚存在以下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现今科技仍然沿着原来的惯性运行,在历史上形成的一整套固有的科技管理体系结构和模式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带来传统管理和改革新要求的矛盾。

二是改革操作在新旧机制交替的操作中涉及到许多法规、政策和部门的管理改革的同步问题,需要进一步澄清和明确许多政策上的矛盾。

三是内外环境因素的急剧变化,使得科技管理失误的情况增多,管理水平低下,科技管理陷入困境。

四是尚有许多需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有待在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加以解决。

五是科技管理工作者老化、僵化现象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强有力的开拓性的人才群体缺乏,整个群体素质不能适应改革形势的要求。

3 科技管理水平低下的成因分析

3.1 科技管理水平低下的内因及分析

(1)认识的偏差。

科技管理与其他科研工作一样,是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发展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科技管理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现实中存在一种科技管理行政化的观念,把科技管理部门视为一般的行政部门。有的科技管理部门机构不健全,工作基础薄弱,群体效益差。由于机构不全、力量不足、工作头绪太多,致使工作不深不透,忙于面上,穷于应付,不能适应变化的科技管理形势。

(2)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我国主管科技工作的除科技部外,国家发展改革计划委员会以及其它部委还有相关的科学技术管理部门。这些部门从职能上有重叠,从工作关系上则是条块分割,在国家重大科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难以形成统一领导。

(3)运行机制不畅。

科技工作本应着眼于从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多年来,我国的科技管理工作恰恰缺少对经济需求的透彻掌握和对市场规律的适应能力,缺少经济杠杆的制约和调节,科技资源与经济资源不能优化配置,科技政策与其它经济政策不配套,难以落实,难以解决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问题,对全国科技、经济的发展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4)管理方法落后。

由于历史的原因及现实的多种因素影响,多数科技管理没有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手段较为原始、落后,大都是继承本单位、本部门的前任管理原则、管理办法和管理方式,属于经验式的管理。

(5)战略目标不明。

(6)战略目标不明。

科技管理部门缺少自己基本的发展目标体系,缺少宏观的政策和切实可行且符合实际的中长期战略规划、行业规划的指导。科技安排和经济安排的脱节以及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计划衔接中存在的问题,直接结果是整个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缺少科技作为先导和骨干。这种缺少长远目标的发展,不仅使整个经济结构和体系不能合理化,而且由于经济、生产对科技需求的不系统、不成体系,也使科学技术本身的结构和体系无法合理和健全。这种状况导致科技同经济一体化不能很好的协调发展。这也是多年来低水平重复、攻关能力差、成果转化率低等许多问题的根源之一。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因素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尽管近几年来,各层次的对策研究活动,在某种程度和方面指出了问题,但却没有成为各级科技决策部门和各行业、各领域的系统战略目标。

3.2 科技管理水平低下的外因及分析

3.2.1 历史原因:基础差,起点低

从我国科技管理历史来看,科技管理模式是执行型的管理,科技管理的主体并不是自身,而是科技的主管部门或政府,它事实上是政府机构的分支与附属物,一切听从政府命令,这就大大限制了作为科技管理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也窒息了对管理科学的理论研究。因此,这种模式下的管理机能是残缺的,不包纳科技处理外部关系的管理,没有改进科技管理的动力,也缺乏对市场环境、科技战略、决策的认识与经验积累,往往出现管理上的失误。

然而,历史的巨轮己把我们推入到市场经济时代,我国科技管理的这种薄弱基础与低起点,严重制约了我国科技管理水平的提高。

3.2.2 政策不配套

对于科技管理人员业绩的确认问题,是科技管理人员普遍关心的事。科技管理的成果很难直接体现,大多数做日常管理的人员辛苦工作,成就看不见在哪里。搞技术的,成果鉴定了,产品出来了,销售收入到帐了,领导看见了。只承认硬科学,不承认管理科学的科学地位,没有对科技管理工作的评价体系,没有政策依据。改革开放以来出台了较多的科技法规、政策,然而涉及科技管理工作本身的确很少。

3.2.3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当今社会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信息十分繁杂,使政府在收集和处理信息,进行科技决策方面遇到很多困难。首先,由于政府部门中参与政策研究与制定的工作人员在数量、能力及时间上是有限的,从而使政府利用、研究和处理的信息及其对未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认识也是有限的。其次,即使是有限正确的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各种不确定因素不断出现,也需要不断调整以及适应各种变化,而政府在研究环境动态变化方面的投入较少,使政策的适应性较差。第三,因为全国各地发展很不平衡,国家政策的原则强而针对性弱,难免因地区利益和有限理性而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使国家政策的作用减弱甚至丧失。政府因信息不全,在宏观决策中只能做到有限理性。

3.2.4 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

现代科技发展为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难以估计的困难。科学技术日益增长所带来的负效应及在科技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已使得现有的科技管理体制、管理理论和方法难以全面、客观、准确地描述、评价、应对科技高速发展带来的越来越多的问题、矛盾和伦理上的困惑和挑战。

我国科技管理水平的进步速度相对于经济形势的发展还是过于缓慢,总的管理水平仍然落后于科技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宏观战略、政策、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方面,还是微观的项目或成果等管理方面,在科技管理过程中均存在由于管理方法不科学或体制上的问题而导致的种种弊端,成为体制改革中管理环节的阻碍性因素。

4 现代科技管理活动的趋向

现代科技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如何最佳地组织和利用科技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以维持和创造人类生存活动空间的最优环境。

为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科技管理。目前,我国改革正在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一个剧烈的变革时代,必然是价值体系的修正与重建的时代,原有的规范正在被冲破,经济的迅速发展将首先改变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这种迅速变化的形势下,现代科技活动呈现出新的特点。

4.1 组织形式的变化

随着人类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活动的组织形式在变化。在国家层次上,整体的组织方式都在改变。在研究院(所)层次上,从相对比较独立封闭自成体系,只关心自己学术兴趣这种状态下,成为开放综合和经济密切相关的大系统。我国科技体制的改革,实质上就是这方面的改革。

4.2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中,进行拨款制度的改革是重要的一项内容。对研究所进行分类管理,对开发型研究所逐步减拨事业费,公益性研究所事业费包干,基础型研究所实行基金制。财税体制的改革,金融体制的变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动,不可避免地对科技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4.3 微观结构变化

作为科研单位的一个基本运行实体的研究所或者研究院,其内部管理同计划经济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研究室或者课题组为经济核算单位,进行了“不完全的成本核算”,研究院所的部分费用由课题组或者研究室承担从微观上讲,人员分流重组还将不断进行下去,课题组的合并重组世将随时发生。与此同时的伴生现象是,课题越来越分散,课题越来越小,人员越来越不稳定,重大成果越来越少。国家拨款制度的改革、经济环境的变化,大部分研究院所经费定额包干,促使微观科技管理发生变化。

4.4 科技活动本身的变化

当代科技活动本身的特点是创造与综合并行,以综合为主,宏观与微观结合,双向发展。融合贯通、互补综合,这既是科学方法又是思维方式,科技管理部门若能够准确地掌握、恰当地应用,就会产生巨大的创造能力。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人类的知识架构发生了变化,知识的产生速度、产生方式、传播方式等都出现了质的变化;研究开发过程的手段、方法、技术也大为改善和提高。总之,科技的进步引起了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导致科技管理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探讨新的管理模式。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科技培训的工作经验,以工作中常常涉及的科技管理与开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科技管理的特性,分析了我国科技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内外成因,给出了科技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上一篇:采购管理难点范文下一篇:体育教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