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施工工艺论文范文

2024-09-19

地基施工工艺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软土地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建筑业也迅猛发展起来,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使得建筑用地逐渐呈现不足的现象,怎样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成为当今继续解决的问题。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正是在于把天然的软土地基通过合理的完善和改造,从而达到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

一、建筑工程常见软土基本性质

其实既然是要研究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施工的问题,就一定要很好地了解软土的基本性质,要详细的知道软土是个什么东西。其实软土就是一种流塑状态的饱和粘土,一般有一些通用的性质,比如含水量大,载重的能力比较低,可压缩性又比较高。这样就给施工工作造成许多的麻烦。软土有一些基本的工程性质,在此做简要的总结:

1.软土的的透水性比较低,可以说软土就没有透水性,这样就造成,很难让软土去排水凝固,所以建筑物的沉降也是比较慢的,一般长达数十年才会反映出来。

2.软土具有很强的压缩性,一半软的的压缩系数都非常的大。这样就造成了软土在受到垂直压力的时候就会有较大的沉降,特别是建筑物,在软土上就很容易出现较大的沉降。

3.软土具有触变性,软土还是有固体特征的,软土一般情况都是处于一个固体性质,但是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失去稳定结构,变成类似流体的状态。

4.软土非常的不均匀,组成软土的顆粒不均匀,也就导致了软土的不均匀,这样的话,在软土面上建造建筑物,一旦荷载不均匀,那么就会产生差异沉降,这对于建筑物来说也是比较危险的。而且软土的沉降速度是非常快的,这种快速沉降就会造成建筑物的快速破坏。软土的产期强度不会随着时间增强,长期强度不如瞬时强度,这样的话,对建筑物的损害就不言而喻了。

二、软土地基上建筑施工技术

1.表层排水法。表层排水法的做法是先在填筑路基之前,在地表挖出水沟,并且对地表水进行引导排除,同时还要减少地基表层的水分,以排除地表水,从而保障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工作的工作条件。在对水沟进行安排布放时必须进行全面的考虑,将地势地形以及土壤土质的情况结合在一起,目的要达到排水畅通。

2.反压护道法。反压护道法指的是在路的两边建起特定宽度的护道,让路堤下面的泥土往两侧凸起获得平衡,从而提升路堤在建筑施工中的滑动破坏安全系数,保证路堤稳定。反压护道法的优点是不必采用特别的机械设备以及新型材料,施工方便。但缺点是占据施工面积较大,用土量大,后期养护工作量多。

3.水泥搅拌桩法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所谓水泥搅拌施工技术就是在软土地基中加入水泥,使软土地基中的土质和水泥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最终形成一定的桩体,以达到提高软土地基强度的目的。这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不仅施工比较简单,而且可靠性也比较高。在具体的应用中,这种施工技术主要在那些含水量比较大的软土地基中应用。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如果软土地基中含有较多的碎石,碎石就会增加水泥搅拌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宜采用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法进行处理。

4.换填法。在建筑软土地基处理中,换填法也是一种经常使用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顾名思义,换填法就是使用一些性能较好的土质对软土进行替换。具体来讲,在换填施工中我们需要把握以下两点。第一,选择合适的换填土。在选择换填土的时候,要选择那些强度高、稳定性好、承载力大以及可压缩性低的卵石或者碎石等进行换填。第二,做好施工碾压工作。在对地基中的软土进行换填的时候,还要分层对其进行碾压,从而保证建筑地基的密实性。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这种施工技术主要适用于那些软土层较浅的软土地基中。

5.强夯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如果软土地基中的含水量比较小,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强夯法施工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一般来说,强夯法就是使用起吊机把重锤调到高处,然后再让重锤落下对房屋建筑地基进行反复夯实的一种方法。在软土地基处理方面,这种施工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软土地基的压缩性,提高地基的承载性能,从而使软土地基满足建筑施工需要。在具体的施工中,一般先对软土地基的周边进行夯实,接着再对地基的中间位置进行夯实,同时,在对地基进行夯实的过程中,还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从而为以后提高一些参考依据。

6.砂垫层法在建筑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也相当广泛。简单来说,砂垫层法就是选择一些砂石在软土地基上面进行铺垫,通过砂石铺垫可以在软土地基上形成一个固结的排水层,从而使软土地基沉降的速度加快,减少软土地基的固结时间,为建筑的顺利施工提供条件。在应用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注意铺垫砂石的选择,一般来说,在砂石选择方面,我们都选择质地比较坚硬的中粗砂石;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把砂石搅拌均匀,提高铺垫的质量。总之,砂垫层法不仅操作比较简单,而且使用的机械设备也比较少,对降低施工成本具有重大意义,它也是一种具有经济性和可行性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7.加强施工管理。第一,施工进度方面。在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其特殊性,我们需要对施工进度进行严格控制。比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来实施,混凝土的浇筑构件要均匀掌握,每天施工高度最好不宜超过1.5m等。第二,施工设备和人员管理方面。施工现场的一切机械设备,必须经常检查、维护和保养。如果夜间施工,现场要有足够的照明,以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和施工质量。由于软土地基施工的要求比较高,施工人员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持证上岗,禁止无证人员操作。第三,基坑监测方面。受基坑挖土等施工的影响,基坑周围的地层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基坑周围密布有建筑物、各种地下管线以及公共道路等市政设施,尤其是工程处在软弱复杂的地层时,因基坑挖土和地下结构施工而引起的地层变形,会对周围环境(建筑物、地下管线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进行基坑支护结构监测的同时,还必须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做到信息化施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某酒店地基加固的應用实例

1.工程概况,酒店濒临珠江,原是省口腔医院,建于50年代初,以8m长木桩为6层框架结构楼的基础。由于历经多次地震、地下水位变化及附近高层建筑物增多等原因,造成局部地段不均匀沉降。该楼改建为酒店,需对旧楼大部分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桩基承载力。

2.处理措施,本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杂填土、淤泥、淤泥质粘土、粉细砂。粉细砂Ⅳ"=3-4击,按N:Ⅳ,[1+0.125(d-3)-0.05(d一2)]"计算,其液化临界击数为5击。据此判断为容易液化砂层.故选择渗透性较好.又没有固结收缩。具有表面括性作用,能与土体进行化学反应.结合力强的碱性水玻璃为灌浆材料。为防止浆液沿部分通道跑浆,在场地四周环状布孔,其中充填镬浆。桩台对角线布2个孔,沉降大的桩台四角布置,先从沉降大的地方开始,加固段从桩尖上2m至桩尖下3m。每个桩台和灌浆孔都要考虑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合理分配,反复灌浆,使孔之间及桩台之间的浆脉串联构成整体,还可利用浆液与砂土的化学结合力和浆泡、浆脉形成的骨架支撑作用,强烈挤压土体排气脱水,提高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3.处理效果,经动力触探试验及取样分析,可以见到较好的浆脉块团,以及淤泥被压密,明显由黑变浅灰的脱水硬化现象。处理后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深入发展,建筑工程建设中遇到软土地基的情况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建筑发展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软土地基的出现对建筑工程的危害非常之大,不仅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延长了施工周期,还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了严重威胁。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处理,从而减低软土地基的危害,不断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本炜,赵亮.浅谈振冲碎石桩地基加固中的管理与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

[2]陈建峰,石振明,孙红.软土地基路堤工程信息化施工技术[J].同济大学学报,2012,01:11-12.

[3]张立恩.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06:77-79.

[4]郭良.浅谈古离线二级公路软土地基的处治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1:33-35.

地基施工工艺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地基施工部分是水利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其施工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水利工程的地基施工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有效的保证了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而就现阶段来看,虽然我国水利工程地基施工的施工工艺逐渐成熟,但是,在施工和管理等方面还错在着众多问题,反而有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发展,也为水利工程的质量留下了安全隐患,甚至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威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本文将通过分析水利工程地基施工部分的施工技术,和现阶段地基部分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能够为提高整个生个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地基施工;施工技术;管理分析

前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农业的发展需求,但是,不论任何规模的水利工程都离不开地基的施工,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并影响着后期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而水利工程地基施工质量一方面与施工的技术有关,先进的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保证施工的质量,另一方面,其施工的质量与质量的控制管理工作也密切相关,两者共同影响着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而现阶段,我国的水利工程地基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为安全埋下了隐患,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的探讨水利工程地基部分的施工与管理,进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一、水利工程地基部分施工的探析

地基施工在任何施工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水利工程来看,它主要受到地质条件以及施工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的有新的工艺应用到地基工程的施工中,例如可以利用化学加固的方法对土壤进行加固处理等。目前常用的地基工程施工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土方开挖技术

土方开挖是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的基础环节,是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在开挖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设计的方案,并结合施工场地的地形进行施工,另一方面在开挖过程中,需要做好排水工作,并及时的处理挖出来的土壤。此外,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基础土结构,并在距离地面5m以下设置集水坑对地下水进行集中处理,以保证将地下水位控制在尽可能低的位置。

2、地基的处理技术

在地基开挖后就需要采取一定的地基处理技术,来保证地基施工的质量。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主要有换填强夯技术、加筋技术和高壓喷射灌浆技术等。首先,换填强夯的处理技术,是为了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提高其透水性能,并实现软土地基构造的重新组合的一种技术。在应用该施工方法时,需要挖出较薄的淤泥层,然后采用换填技术,使用粗砂、水泥、灰土等换填的方式,已到达加固地基的目的,然后采用强夯技术,将地基在夯力的作用进一步加牢。其次,加筋技术是水利工程地基施工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它主要通过在地基表面铺设较高强度的土工合材料,以平载荷,减少破环力,进而提高整个地基的载荷性能。有时还可以在地基的内部埋设抗拉性能较强的土工合成材料,通过与土层颗粒之间的摩擦力促使二者结合成为一个整体,进而达到地基稳定性能的目的。最后,高压喷射灌浆技术通常可以通过无损贴嘴灌浆和打孔埋管灌浆两种技术来实现,就二者的比较来看,前者更具有发展前景。

二、水利工程地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目前,虽然水利工程基础施工的工艺和质量管理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施工的实际实践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整个水利工程留下了安全隐患,其问题主要表现在:

1、质量意识薄弱

一方面,在地基的施工管理中,不能充分认识到地基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导致在地基部分施工的过程中,缺乏管理,缺乏监督,并且认为的简化施工方案,违背施工程序而导致地基基础施工在思想上就出现了管理漏洞;另一方面,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节约工程成本,不顾工程的质量赶进工期,造成人为的压缩工期,为地基的质量留下了安全的隐患。

2、设计不够标准

在地基施工前,需要根据水利工程的施工场地、施工要求等需要进行勘察,并根据勘察的数据设计出科学的最佳方案,而在实际的实践中,很多管理人员忽视施工前的勘察工作,只是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整合,缺乏最新的第一手资料,以至于设计出来的施工方案不够标准,导致地基施工质量出现问题。

3、预算不足,缺乏质量监督体系

预算不足是影响地基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预算不足限制了各个环节的施工,另一方面,预算不足也影响着施工前的勘察设计工作,进而,影响着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而缺乏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是我国目前水利工程地基基础建设普遍面临的问题。对施工缺乏监管为整个工程的安全留下了巨大的质量隐患。

三、水利工程地基施工中的施工管理方法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地基施工的质量,除了要求管理工作人员提高质量管理意识、设计科学的施工方案和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还需要对地基施工过程中进行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其主要方法有:

1、地基选择的管理工作

由于地基施工的工作环境条件等对施工的质量和施工的顺利进行有直接的影响,并且还会影响到施工的技术复杂程度,因此,地基的选择要求确保施工环境以及施工条件符合标准的要求,在对地基选择时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

2、地基土基挤密的控制管理

地基土基的密度是否符合标准,直接影响到了桩和桩之间的承载力,若在对地基回填过程中,对土基挤压不实,没有满足标准的密度要求,土质过于松软,就会影响地基的稳定性,因此,需要通过完善的挤密措施对地基进行处理,例如可以采用上文说介绍的强夯技术来夯实土基等。这样,在挤压密实后,桩间孔隙就会变小,含水量也降低,进而保证了地基的承载力。因此,需要对地基土基挤密压实进行严格的控制。

3、混凝土的配比管理

通常,混凝土的配比也是影响地基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地基混凝土的配比中需要加强管理,一般要求水泥的用量相应减少,可加入大量的粉煤灰,以减少混凝土的热反应。根据实验结果,其水和水泥的配比为80:75,即用水量为83kg/m3,水泥用量为75kg/m3。

4、地基桩体的管理工作

一方面,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充分了解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原理以及设计等基本内容,进而把控每一个施工环节。另一方面,管理人员需要对地基桩所需的大量碎石、水泥等原料进行检测,保证材料的质量,进而确保地基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

5、地基承载力和预应力的管理

首先,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在进行桩置换中,要注意减少桩间土的应力,要做到对桩的压缩性管理和控制,进而提高符合地基的承载力;其次,在地基施工中,通常需要采用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方式来提高地基的施工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监测结果的分析,进而根据分析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桩的预应力作用。

四、结束语

水利工程的地基施工部分是整个水利工程的基础工作,其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直接影响了水利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实际实践中,需要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以确保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桌礼.关于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15):256

[2]毛合钢.浅谈水利工程地基施工管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4):194

[3]吴其英,白涛.探究水利工程地基施工的部分管理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4):204

地基施工工艺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由于自然条件的因素,一年中的降水量并不均匀,为了保证人们的正常用水,水利工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水库,水库的建立可以将淡水储存起来,以便于农业和城市用水,还能够有效的控制洪水,改善生态环境。水利工程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地点的特殊性,周围的土壤都是比较松软的软土地基,技术人员要根据实际施工地点的土壤情况,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软土地基;水利施工;处理方法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水利工程作为一项基本工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通过建立水库储存淡水,通过水闸控制水流,建立堤防防洪减灾。软土地基是水利工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软土中的空隙相对比较大,含水量高,压缩性强,承载力不够,如果在软土地基上直接施工会容易发生很严重的安全事故。在施工前,技术人员要进行实地考察,充分了解当地的地质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改进,保证施工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软土地基的危害,提出了水利施工前的改进措施,希望对相关的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1、软土地基的特点

软土地基的特点是强度低,含水量高,压缩性较高,在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有机物质。软土地基的孔隙较大,容重较小,而且土壤中的微生物、腐植质比较多,不仅压缩性高而且在长时间内不容易达到稳定的状态。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比较低,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要在现场进行原位试验。软土地基的触变性是地基加固时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在没有触碰钱软土地基的表现是坚硬的,具有一定的强度,但是一旦遭到破坏强度就会急剧下降,甚至变成稀释状态,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人员在对其进行改造时,务必充分了解土壤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

2、软土地基施工的常见问题

软土地基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路基失稳,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性能,但是造成路基失稳的情况有所不同,针对每种情况所采用的措施也不同。

第一种情况是施工现场勘察不仔细,在水利施工前,技术人员要对施工位置的地质条件做详细的调查了解,在调查过程中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导致软土地基没有被发现,设计人员在设计方案时没有将其进行特殊的处理。在实际施工时,一旦发现软土地基,只能暂停施工,重新修改设计方案,造成施工成本增加。这种情况在施工中的案例并不少见,需要设计人员认真勘察施工现场的情况,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第二种情况是软土地基处理不当造成的路堤失稳,例如某桥的引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是软土地基,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在填土时,填到三分之一就出现了破坏的情况。技术人员决定重新开挖并分析损坏原因,发现主要问题是施工地点的地质资料不准确,施工时填土的速度过快,后面加的护道造成了排水通道阻塞,导致填土失败。最后技术人员将边沟挖深,将路堤底部的水排出,重新进行了修复。

第三种情况是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堆积材料不符合要求,没有按照现相关规定进行分层填筑,碾压不当造成路堤失稳。例如某桥的引道在设计时采用袋装砂结合砂垫层进行加固处理,但是由于资金的限制,一部分的路段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处理,结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坍塌现象。技术人员通过对坍塌原因的研究发现,堆料的成分不符合施工要求,中间还含有大石块,分层也不合理,造成了坍塌的事故的发生。

第四种情况硬壳层的处理方式不当造成道路失稳,硬壳层是软土地基上的一层强度比较高的土层,并不是所有的软土地基都存在硬壳层。技术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硬壳层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也能够保证地基的稳定性,甚至对硬壳层下面的软土地基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在施工人员,技术人员采用强硬的方式破坏了硬壳层,反而造成道路失稳的情况。

3、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的改进方法

3.1 排水加固法

见图1。

排水加固法适用于水分含量比较高的软土地基中,能够有效的缓解地基沉降的问题,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排水加固法主要是根据软土地基排水性能较差的特性,利用加压系统和排水系统对其进行加固。排水加固法又分为真空预压法、超载预压法和降水预压法,其中最常用的是真空预压法。

真空预压法是将塑料薄膜将软土地基封闭,设置排水带,利用抽气的方法将水排出,起到加固地基的作用。真空预压法主要是利用薄膜的内外压力差,使气泡排出,增加土的渗透性。超载预压法是利用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力,使地基沉降,再将荷载撤去,继续进行施工,超载预压法的效果虽然很好,但是不容易控制超载预压阀。降水预压法是降低地下水位,从而起到加固软土地基的作用。降水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的原理和操作的比较相似,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

工程案例:某水利工程的堤坝位置属于软土地基,堤坝与水的交界位置更加严重,如果不做合适的处理,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会大大的降低堤坝的作用,而且存在安全隐患,技术人员现场的情况进行勘测后,决定采用真空预压法对其进行加固。加固前施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整理,保证施工位置和周边位置的平整,确保覆膜工作的质量,然后確定防线位置,不能出现偏差,避免留下隐患。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安装真空抽水设备,安装真空抽水时要注意设备的连接要严格按照正规程序进行,在真空泵和水气分离设备之间选择使用胶管连接。密封膜铺设完成后进行操作阶段,逐渐提升压力加速排水,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加排水量不断减少,加固的程度也不断增强。在完成加固后,技术人员要对其进行检查,符合相关要求后对设备进行卸载。

3.2 化学加固法

化学加固法是利用化学材料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方法,将其与软土地基相融合,使其达到加固的效果。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材料也在不断的更新,性能也逐渐增强,因此在其他加固方式效果不好或者无法实施的情况下技术人员就会选择化学加固法。化学加固法的具体应用还分高压喷浆法、深层搅拌法、灌浆法等,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利用气压和气流将化学浆液和固化剂灌入软土地基中,起到提升软土地基承载力的作用。

实际案例:新疆某地区建立了水电站,在建立过程中发现其地下水位很高,周围属于软土地基,承载力不够,只能通过深层搅拌法进行化学加固来提高其承载力。施工前技术人员要先确定管线的位置和高度,然后进行场地清理,并按照设计图纸放线。最重要的施工准备工作是水泥的配比,技术人员要严格将水泥、水、土、外加化学剂按照严格的比例进行配制,对配制的原料进行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要求才能进行施工。最后将水泥浆灌入软土地基中并进行不断的搅拌,搅拌的次数尽量多一些,能够保证水泥的强度。在施工完成后,技术人员要对桩体的强度和质量进行检测,保证其符合施工要求。

3.3 换填处理法

换填处理法是成本最低,技术和操作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法,一般适合软土层较少的情况下,将强度较高的素土和砂石等材料替换掉原来的软土层,进而提升地基的强度。对于换填处理法的应用最主要的是换填材料的选择和敷设的技术,在换填土的选择上要选择透水性强、压密性强的材料,可以根据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进行材料选择,既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又节约了成本。在碾压机进行压实施工时,技术人员要及时检查平整度和压实度,保证其承载力。换填处理时要注意地基中的水要都排出,避免出现地基冻伤的情况,给施工留下隐患。

实际案例:某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現边缘有一处浅层软土地基需要处理,根据地质雷达的实际勘测,发现其符合换填处理法的要求。技术人员在对情况充分了解后,开始准备施工所需要的材料,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了粉质黏土、中粗砂、碎石、消石灰作为原材料进行配比试验,试验完成后根据相应的比例进行配制。首先技术人员做好放线的测量,然后将基坑挖开,将准备摆好的材料进行换填。换填完成后开始垫层,垫层一定要注意坚持分层铺设的原则,保证施工的规范性。换填施工完成后要对地基进行检测,仔细观察沉降情况,保证施工质量。

3.4 强夯法

见图2。

强夯法的施工条件是土壤的空隙较大或含水量较多,技术人员要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检测土壤的各项数据指标是否符合强夯法的要求。强夯法是利用大型设备对软土地基进行敲打,将其夯实。强夯法是利用土壤在受到大力的情况下空隙会不断减小的原理,使土壤中间形成裂缝排出土壤中的水,降低地基中水的含量,使土壤固结。

强夯法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设备的检查与记录,保证设备的使用性能。在施工前要检查夯锤的重量,对其落地的距离进行标记,施工过程中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记录,仔细与设计方案中的参数进行对比,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夯击完成后,要进行复线,仔细检查是否存在遗漏的地方,技术人员要对地基的强度进行检测,检测数据符合承载力的要求,软土地基的加固就成功了。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需要开发的地点也越来越艰难,需要克服的困难也越来越多。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就是地基,软土地基如果处理不当,给水利工程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技术人员要将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有效的解决软土地基的问题。在处理软土地基时要注意生产安全制度和检查,结合相应的安全制度不定期的对施工进行检查,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都需要按照要求进行检查与维护,注意施工中的消防安全,为水利工程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满堂.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与加工工艺的应用探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0(16)

[2]吴慧.水利设备控制系统延迟消除方法研究与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29(12):406-408.

[3]金亮星,王守林,陈明.排水板堆载预压加固软基的固结沉降数值模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S2):1930-1934,2005.

地基施工工艺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建筑工程作为所有工程项目的根本,其地基和基础工程的质量好坏对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应不断增强对基础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这对建筑界来说是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  工程地基  基础现场  施工管理

施工人员主要工作都是在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因此工程现场是实现和创造工程价值的重要基地,所以必须对施工现场的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一项细致且具体性的工作,只有在有效的管理制度下才能够保障建筑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

1 工程地基与基础现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1.1 对地基不进行仔细认真的勘测

在进行设计地基基础的前期阶段,需对相应的地基进行研究和勘察工作,唯有对地基进行仔细认真的研究和勘测之后,才能为工程设计提供有关地质、承载压力情况、水位的高低、土层分布情况、是否有局部异常情况等基础资料。但是我国近些年来有很多建筑工程设计队伍在没有对地基进行仔细的勘测的情况下,就擅自设计基地,最终导致工程隐患,返工浪费情况也比较严重。比如我国某城市水泥厂就采用定型图,建立了两座高度为11.5 m和直径为6 m的生料基地,建筑不就后便因为地基承载能力太弱,最终沉陷且倒塌,如果在施工之前对地基情况进行仔细的勘测,类似这样的情况发生率将大大降低。

1.2 在设计基础前期不调查、不计算

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中重要的指标就是地基的承载力。万丈高楼平地起,打牢地基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而地基的建设必须要有科学依据,地基施工之前,首先要确定基础底面的尺寸,这一尺寸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地基的位置、土质、地基的深度及承重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基础底面应力和地基土变形值在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和容许变形值的范围内,因而才能保证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在我国近几年以来,有些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在建设之前并没有经过计算和设计,在出现严重的问题之后才知道是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不够。

1.3 地基基础施工缺少有效措施

进行地基基础施工应该防止在雨季季节进行,不得以在雨季施工时,需采用相应的措施,避免地面的雨水流入地基中,對于已流入地基中的雨水要做到及时排除,不然地基遇到雨水浸透后特别容易引起质量事故的问题。比如:某一个厂房是檐高为25 m的钢筋框架结构,其地基是在湿陷性比较严重的黄土层上进行建设的。其原设计人员要求对地基重新进行锤击,以使其表面夯实,来降低透水性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却仅仅在柱子下面增加了一些混疑土来作为垫层。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没有任何防水和排水方法,导致地基多次被雨水浸泡,填土时也没有进行分层夯实。每次试车过后,又将生产中大量的脏水浸泡到地基中,最终导致塌陷,厂房不久后就出现下沉,其墙体和地面都出现大量裂缝,其最大的裂缝宽度竟然达到42 mm,加固返修费就将近花费了30多万元。

1.4 不进行有效规范的施工

如果地基处理的不好,那么上部结构再牢固最终也会出现质量等问题。所以必须要选取质量方面优良的地基施工方式。不但测量和设计部门要做到谨慎对待,而且施工部门也要特别注意地基的施工质量问题。近些年来我国有些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时,不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又不按照规范行为执行,私自粗制滥造和偷工减料。比如:某市油库工程设计,其设计是钢筋混合制作的,其桩长应该是10 m,设计强度等级应该是C30。但是施工单位却私自将桩长减少1.5 m,混凝土强度等级降低成C20,桩身也不配置钢筋,最终导致打桩时桩顶大部分被打烂。

1.5 盲目加层 导致地基失稳

近些年来,由于生产和生活用房的需求,大多数单位在征用土地比较困难的境况下,就采用了在已有的建筑物上不断加层的方法来增加经济效益。虽然这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下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是仍然有一些单位还在盲目的进行加层,因加层所导致的坍塌事故持续发生。比如:某县政府办公楼本来是二层小楼,没有经过任何研究和计算就无缘的增加两层。因为原先的地基基础已经没有承载力余额了,所以致使加层后建筑物外墙严重倾斜,内墙和外墙连接后便出现很多裂缝,其中最大一条裂缝宽度已达到15 mm,而且目前加层状况还在持续中。经过科学调查研究分析,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加层后地基的承载力与基础底面的压力严重超出设计值而产生。

2 建筑中工程地基与基础现场的施工管理措施

2.1 正确测量 对建筑物场地条件要做到充分了解

首先,应该做到在进行充分了解工程地质情况的基础上,来进行悉心的设计和施工。依据建筑物对地基的需求情况,进行不同的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和上部结构是一个大的有机整体,在设计中应做到充分的统一考虑和研究。要认真仔细分析地基变形情况,以及正确评估施工后的下沉情况。还要做到依照设计资料和施工规范要求做到精心施工。另外,还要根据对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到每一项施工要求都在控制之中。

2.2 悉心计算  掌握建设中关键指标

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中最关键部分的就是地基的承载能力,各领域的地基承载能力的基础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超出这个限度;必然会致使地基土整体滑动或者快速下沉,导致房屋严重受损或者坍塌,从而必然会带给工程很严重的灾难,这一问题,应急需引起建筑设计技术人员的高度注重。

2.3 材料质量方面应严格把关

采购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所以在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把关材料、构件、设备等物资的质量,以便不断提高建设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材料使用前必须按照先检查后使用的原则,层层分解任务,确保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出现相应的问题找相应负责的人,不但方便管理,而且也能大大提高施工质量。

2.4 科学施工 提高施工质量

技术人员和施工方案编制人员要彼此理解对方的职责,工作中应做到相互配合。制定有关现场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搅拌站和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和控制,所有的材料都要进行推重比,并且计量工作要做到十分精确,对需要试配的混凝土、砂浆等泥状物必须实行试配,融合在一起达到所需要的强度再确定调试比例进而施工。

2.5 防止质量通病问题的产生

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做到避免发生质量通病问题,其基础轴线偏离、基础标高存在偏差、基础防潮层失效等一系列小问题,都是施工过程中常常遇见的问题。如果想要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那么就一定要防止这些质量通病问题的产生。

3 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研究对工程地基和现场施工管理的工作,将变成建筑界发展刻不容缓需要讨论的重要问题,应该引起建筑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并且不断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魏永刚.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9(2).

[2] 孙翠连.工程现场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1(8).

地基施工工艺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110kV洛浦变电站场地清表时发现场地的实际情况与前期地质勘查不符,无法按原设计方案完成后续的施工任务。本文针对突发情况,找到场地变化的原因,提出技术可行、工期造价合理的解决方案,思考今后工作流程中如何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珠江河漫滩 饱和粉土 软弱地基处理

项目背景:广州番禺洛浦街作为广州“南拓”重点项目的实施地区之一, 110kV洛浦变电站建设可保证本区域的建设项目顺利开发和实施。本站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沙溪村番禺大桥引桥东侧,离珠江主河道约800米。站址现状为种植菜地,西南环绕水塘。周边已建有大型住宅小区、商品批发城,中学等建筑。站内主要建筑为5层配电装置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场地内配套构筑物还有事故油池,电缆沟、站内道路、挡土墙、围墙等。

2012年1月完成的110kV洛浦变电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描述:站址场地处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入海口附近地带,地势较平坦,勘察范围内未见地下断裂、暗沟、无坍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土(岩)体稳定性尚好。但场地上部软弱地层发育,对地基基础施工有较大影响。根据场地鉆探结果,在钻孔揭露的深度范围内,场地内岩土层按其成因自上而下可分为:填土层、冲积层、残积层和基岩4个大层。勘探期间测得各孔静止水位埋深(终孔24小时后统一测量)为0.90~1.40m,平均1.15m。其中表层填土为粉质粘土质,层厚为1.30~2.80m,平均厚度为2.48m。冲积层为淤泥质土:灰黑色,饱和,流塑,该层分布广泛,平均厚度为6.13m。

这种场地属于常见的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针对本场地的软弱地基,施工图设计给出的场地处理方案为水泥土搅拌桩,处理深度约12m,持力层为硬塑粉质粘土或全风化泥岩层。该工法工艺成熟,工后沉降少,承载力可满足道路、电力管廊等构筑物的功能要求。由于场地处于闹市区,为避免施工噪音扰民,配电装置楼的基础采用静压高强预应力管桩,桩长16-18米,桩直径500m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900kN,以强风化泥岩为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1米。采用静压沉桩方式工期短、无噪音、现场易于文明施工管理。场地由原场地标高填土2.5米至场地设计标高。

事故经过:2013年8月下旬,施工单位开始前期施工准备工作。从临时进站道路进入到场地,采用一台小型推土机进行场地的清表工作,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在推土机行走的路线上铺上钢板,不料推土机刚上钢板就直接连机带钢板一起陷入到淤泥里,驾驶员立刻跳车,施工人员采取紧急措施,用大马力机械通过钢丝绳将推土机牵引出泥坑。如此松软的场地连一台小型机械都无法进场,根本不可能按原计划填2.5米高的填土,更不可能上一台配重达到3000 kN重的静压桩机进场施工。施工单位提出场地的实际情况与地质勘查报告描述不符,无法正常完成后续的施工任务,要求设计人员修改原先的场地处理及基础选型方案。

本人作为这个项目的结构设计及专业负责人,面对这个施工中突如其来出现的问题,必须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技术可行、工期造价合理的解决方案,思考今后工作流程中如何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

探明原因:洛浦变电站施工前分别由两家不同的地质勘察单位完成岩土工程初勘与详勘工作。完成的时间分别为2009年7月和2011年11月。初勘时,由于业主跟当地的村民沟通不畅,勘察单位无法进入站址地块开展工作,只能在紧邻站址地块东边的区域进行钻探。详勘阶段经业主多次协调,村民同意提供场地开展勘查工作。勘察单位先后两次进场才完成现场钻探工作,共完成钻孔施工14个,其中技术孔5个,鉴别孔9个。并于2012年1月提交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对比两家不同的公司所出具勘察报告对场地的评价和土层的分析并没有大的出入。根据以往经验场地完全可以满足一般机械进场施工要求。走访施工现场时,当地种植农户告知设计人员:场地以前是珠江主河道的河漫滩,土地没有开发之前的用途是鱼塘。20年前场地西侧1.5公里处的番禺大桥引桥段桥墩钻孔桩基础时,施工单位将钻孔产生的泥浆全部倾倒在鱼塘里,形成目前的场地表层填土。场地中间农户用来灌溉的小水塘,水位会跟随珠江潮汐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点可以证明,场地内地下水与珠江河水有水利联系。设计和施工人员几次现场踏勘,没有发现场地其他异常之处。表层填土的性状为什么会发生突然的改变呢?

经对详勘报告和现场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设计人员初步判断由于2013年台风季节降水明显偏多(据施工单位记录2012年6-7月下雨天数为14天,而2013年同期为21天),场地表层填土因雨水连续浸泡,而使表层粉土处于饱和状态。为进一步探明目前表层填土的性状,经与业主项目部和施工单位沟通,再进行一次施工勘察。此次勘察目的为明确表层填土的当前性状以及测定冲积层中淤泥里的有机质含量。施工勘察报告显示勘探期间测得的各孔静止水位埋深(终孔24小时后统一测量)为0.25~0.40m,与值枯水期详勘测得的水位有较大提高,证实之前的初步判断正确。针对表层填土进行了标贯试验,测点38个,标贯修正击数标准值仅为:1.4击。冲积层中淤泥的有机质含量为3.6-4.7%,平均值为4.2%;饱和度平均值为95.1。

表层粉土性状介于粘性土与砂土之间,塑性指数Ip≤10,其在密实、含水量较小的状态下,是良好的天然地基,而在松散、且含水量较大的状态下就会转变成软弱地基。粉土中的粘粒含量少,水可以在土孔隙中自由流动,动水压力可带走土中的细颗粒,而且还能溶解土中的盐分,使得土孔隙增大,压缩性提高,抗剪强度降低。饱和状态下的粉土,土颗粒之间失去粘聚力而处于悬浮状态,再加上施工机械的扰动,土颗粒之间原有结构破坏,瞬间就成了高灵敏度的软土。原岩土勘察任务中因为不需要利用表层填土作为基础的持力层,所以没有特别提出对这层土性质作细致分析,因而无法预见后期施工中出现这种意外。

找到事故发生的原因,设计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进行选择对比:

方案一:场地软基处理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旋喷法),配电装置楼桩基采用冲孔灌注桩,施工细节和技术要点如下:

1、由现状场地标高(广州高程约5.75m)分区进行软基处理,处理方法为高压喷射注浆法(旋喷法),工艺采用二重管法。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00kPa以上。该法的机械设备为小型钻机,目前场地软基的承载力可满足施工要求。

2、在处理后的地基上开始填级配砂石至配电装置楼桩基施工标高(广州高程约6.9m),小型机械压实。压实后的砂石土,固结所需时间短,沉降少,强度高。

3、原配电楼静压桩方案因施工机械加配重达300吨,场地无法达到重型机械施工要求的承载力,穿越表层新的砂石填土时需要引孔。且考虑场地位于珠江边的河漫滩,存在动水压力的影响,所以桩基础方案考虑改为φ800-1400冲孔灌注桩,以中风化泥岩为持力层。桩基础成孔方式也可考虑采用旋挖桩(履带式,65吨,施工要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约90 kPa),施工速度快,钢套筒(10米长)穿越淤泥层,现场无需制作泥浆护壁。但施工机械费用高于冲孔桩。

4、主体半地下室施工至场地标高(广州高程约8.40m),继续填级配砂石至场地标高。后面可以顺利衔接主体施工。

该方案施工机械均为小型机械,可在当前场地上完成施工,施工过程没有大的噪音扰民,基本规避了各种可预见的风险。但高压喷射注浆法跟原来的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成本相比高出部分超过100万元;基础采用冲孔灌注桩,工期比原来的静压预应力管桩方案增加4-5个月。成本跟工期都无法按广州电力局工程项目节点控制要求完成,业主项目部对该方案难以接受。

方案二:场地清表降水,填碎石土至半地下室地板标高,场地处理仍然采用水泥土搅拌桩,配电装置楼基础采用锤击高强预应力管桩。施工细节和技术要点如下:

1、場地施工前先进行物探,确认场地及四周无重要管线及地下构筑物。以免后续填土过程中将场地周边重要管线挤断。

2、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以及水泥土搅拌桩的成桩后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沿场地四周(填土范围向外扩2~3米)设置排水降水沟,四个角点设砖砌集水井,井背设反滤孔。场地内设6米深钢筋笼式降水井纵横双向每15米设置1个 。用排水泵排水至场地以外。

3、场地清表300mm:当场地内存在积水时,根据情况采取排水疏干,或填沙砾石、掺石灰等措施。

4、场地由清表后的现状标高开始填碎石土(土料为粘性土,碎石粒径不大于50mm,碎石含量不小于30%)至6.85米(半地下室底板垫层底面标高),压实系数0.94。碎石粒径不宜过大,否则后续的水泥土搅拌桩施工会出现卡机现象。

5、开始配电装置楼的锤击高强预应力管桩施工,桩机的行走方式是滚筒加垫枕木,且行走在碎石土上,填土过程中机械压实已经可满足施工作业要求。由于桩数不多,施工工期只有2周,锤击管桩时产生的噪音问题由业主跟周边住户进行沟通解决,施工单位尽量避免休息时间施工作业。

6、填土(材料同前)至场地设计标高8.40米,场地内进行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此次施工勘察检测到冲积层中淤泥的有机质含量为3.6-4.7%,平均值为4.2%,虽然低于5%,但仍建议通过前期进站道路地基处理结果来确定其适应性。水泥土搅拌桩桩径500mm,间距1-1.5米,持力层为硬塑粉质粘土或全风化泥岩层,处理有效深度约11.60-13.0米。处理后桩身强度28天龄期达到1.60MPa,90天龄期达到2.40MPa,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15kN,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需达到120kPa。

此方案对工期的影响小,施工单位通过优化后续施工方案消化工期影响。施工费用增加部分在于填土方的材料和数量的改变,材料由粘土改为碎石土,新填土将原先场地内的软土挤到了周边,实际发生的土方增加量也不可能准确计算,设计根据情况跟施工单位增加了一定费用,施工单位为尽快解决问题也同意分担其中的风险。

最后经业主、施工单位跟设计人员的通力配合下,一致同意采用第二方案处理此次意外事故。三方各自承担一定可预见的风险。目前110kV洛浦变电站已经完成土建分部施工验收,进入设备管线安装阶段,将于2015年5月竣工投产运行。

回顾:位于珠江河漫滩上的场地岩土勘察除查明站址区的地形、地貌和地层的分布、成因、类别、时代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提供岩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抗剪强度、压缩模量等指标及提出地基基础方案设计所需计算参数等一般要求外,还需要做更细致的工作。1、表层填土虽然不作为持力层,但需要满足后续施工机械进场的要求,地质勘察应提供标贯试验数据以供设计参考。2、这种地段中的冲积层因受人类生活的影响,淤泥中有机质含量普遍偏高,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一定要通过试验来确定其适应性,否则无法达到处理预期的效果。3、制定地基处理方案一定要综合考虑方案对工期和成本的影响以及方案的可施工性。

参考文献:《地基及基础》(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

《地基处理手册》(第三版) 龚晓南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地基施工工艺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介绍了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的概念,探讨了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的方法。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一、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的概述

1、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處理的概念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指的是通过采取相应的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改善房屋建筑地基的渗透性质或变形性质,来提高房屋建筑地基承载力的过程。

二、地基处理技术

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要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零,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1.0;在受力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对受较大水平荷载或建造在斜坡上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以及钢油罐、堆料场等,地基处理后应进行地基稳定性计算。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

1、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降低压缩性,也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对饱和粘土地基上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使砂石桩与软粘土构成复合地基,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

2、高压喷射注浆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地基。当地基中含有较多的大粒径块石、大量植物根茎或较高的有机质时,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确定其适用性。对地下水流速度过大、喷射浆液无法在注浆套管周围凝固等情况不宜采用。高压旋喷桩的处理深度较大,除地基加固外,也可作为深基坑或大坝的止水帷幕,目前最大处理深度已超过30m。

3、预压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按预压方法分为堆载预压法及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分塑料排水带或砂井地基堆载预压和天然地基堆载预压。当软土层厚度小于4m 时,可采用天然地基堆载预压法处理,当软土层厚度超过4m 时,应采用塑料排水带、砂井等竖向排水预压法处理。对真空预压工程,必须在地基内设置排水竖井。预压法主要用来解决地基的沉降及稳定问题。

4、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可处理的深度为5~15m。当用来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时,宜采用土挤密桩法;当用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或增强其水稳定性时,宜采用灰土挤密桩法;当地基土的含水量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时,不宜采用这种方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在消除土的湿陷性和减少渗透性方面效果基本相同,土挤密桩法地基的承载力和水稳定性不及灰土挤密桩法。

5、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渗透系数为0.1~2m/d 的湿陷性黄土等地基。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对Ⅱ级湿陷性地基,应通过试验确定碱液法的适用性。

6、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

7、强夯法适。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对饱和粘性土宜结合堆载预压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

8、柱锤冲扩桩法。适用于处理杂填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和黄土等地基,对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松软土层,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地基处理深度不宜超过6m。

9、振冲法。分加填料和不加填料两种。加填料的通常称为振冲碎石桩法。振冲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 的粘性土和饱和黄土地基,应在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不加填料振冲加密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粗砂地基。

振冲碎石桩主要用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还可用来提高土坡的抗滑稳定性或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

10、石灰桩法。适用于处理饱和粘性土、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时,可采取减少生石灰用量和增加掺合料含水量的办法提高桩身强度。该法不适用于地下水下的砂类土。

1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 桩)法。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对淤泥质土应根据地区经验或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基础和桩顶之间需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形成复合地基。该法适用于条基、独立基础、箱基、筏基,可用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变形。对可液化地基,可采用碎石桩和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多桩型复合地基,达到消除地基土的液化和提高承载力的目的。

12、夯实水泥土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素填土、杂填土、粘性土等地基。该法施工周期短、造价低、施工文明、造价容易控制,目前在北京、河北等地的旧城区危改小区工程中得到不少成功的应用。

13、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浆液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和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不宜用于处理泥炭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以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基。若需采用时必须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当地基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黄土含水量小于25%)、大于70%或地下水的pH 值小于4时不宜采用于法。连续搭接的水泥搅拌桩可作为基坑的止水帷幕,受其搅拌能力的限制,该法在地基承载力大于140KPa 的粘性土和粉土地基中的应用有一定难度。

参考文献:

[1]王凤亮.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现代装饰,2011(2).

[2]彭第,潘殿琦,李海礁,张坤. 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发展趋势[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2007( 3) .

上一篇:防腐工程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绿色营销战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