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件制作整合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22

数学课件制作整合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不断融入实践教育当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通过信息技术及设备融入到数学教学课程当中,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远程教育资源不受時间和空间的束缚,使用起来更方便,为促进学生在感知、理解、整合和应用知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策略;探讨

引言:由于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发展,信息技术及设备被视为当下教育模式在被各学科有效展开当中得到了认可,其重要性与日俱增。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创造生动、形象、趣味化的教学模式,以清晰、系统化的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通过将单一的知识多元化、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的教学理念,达到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合理的运用学生的认知程度,通过信息技术引入图片、案例等方式,通过将知识与多媒体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出系统性知识框架,让共同知识更易于理解,让学生轻松的接受新的知识。所以,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对于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至关重要。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育整合的重要性

1信息技术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单一使得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再加上教师对课堂教学方式投入不充分,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学需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仅仅是以信息技术为教学工具,更多的是通过改变学科的教学结构和内容,完善教育课程体系,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当中,有效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优化教学资源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通过视频、声音等可视化手段展示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立体、可视化的教育内容,对提高效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2信息技术创新了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目前的教学模式,教师通常采用听写或板书的形式进行教学,枯燥而且时间长。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课堂当中,不但优化了单一的教学模式,同时丰富了教学课堂。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育课件更加丰富多样。例如,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不同性质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特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策略

1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

从学习数学新知识到掌握新知识需要一定的练习,但简单重复、单调的练习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和枯燥。利用不同题目的“面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保持浓厚的兴趣,实现知识的整合与掌握。

例如,在教授识别分数\"分一分\"的数学课堂中,可以尝试利用计算机网络将一个练习设计为一个问题关卡或小游戏,并根据每个练习的不同难度将每个问题分成几个不同级别。第一步,送分数宝宝,即从给定等级的评分中选择一个能代表图片颜色部分的评分。第二步,火眼金睛判断对错,看表示图中涂色部分的分数是否正确。第3步,看分数给图片上色……设置通过第1步才能通过第2步。循序渐进是一个鼓励的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正确答案,在眼与嘴、手和脑之间完成一个练习的过程中回答问题的主要目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各种转化练习,便于信息存储和展示,增加转化练习的容量,采用新颖的呈现练习方式,让广大学生不厌其烦,积极主动沉浸在练习中,体验练习的美妙乐趣,用从中学到的实际知识来有效解决学习问题。

2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已经发展成为现代人们社会生活和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数学教育也是如此。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不仅促进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学法的发生变化,并为现代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艺术活力。因此,教师积极转变观念,为广大学生自己寻找更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资源,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有效的教学工具,拓展学生课堂外的教学知识,帮助广大学生不断改变新的学习生活方式,自主探索提高自己的技能。

3注重突出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小学数学的所有知识点都有核心和难点,如何突破教学的核心和难点是教师必须考虑和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很多知识比较抽象,导致学生思维困难,有时会因为厌学而放弃学习。如果能熟练地用信息技术表达难以解释和理解的内容,对学生的接受会更有帮助。

结语:目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数学知识教育过程中的多媒体教育也就是以语音文字和各种媒体教学方式相互结合并以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多种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广大学生的视觉感官,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积极兴趣,使数学教育过程由枯燥变得生动,由复杂变简单,有效率地突破学科中的重点难点,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合理安排优化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吕柔旋. 高端技术融合高效教学效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深度融合的有效教学应用[J]. 考试周刊, 2018, 000(017):78.

[2]深度融合,启迪思维,提升效率——论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J]. 学周刊, 2019, 398(14):135-135.

[3]李海红. 深度融合,启迪思维,提升效率-论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J]. 吉林教育, 2018(27):60-61.

数学课件制作整合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将其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不仅能为课堂教学增添趣味元素,而且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中,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思维性的特点,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而信息技术的引入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服务,促进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鉴于此,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的经验,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有效融合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有效融合;教学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不仅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已经对传统的教育形成不可避免的冲击.在此背景下,要想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巧妙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其优势创新课堂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鉴于此,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的经验,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实践进行讨论,提出有针对性的整合策略,以推动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与发展.

一、运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对良好氛围的营造,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图文并茂、音频兼备的优势为学生呈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为数学课堂注入一种新鲜的活力,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使他们思维活跃,课堂氛围活跃,促使小学数学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为了给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课前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内容是: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的动画中有三只小动物,分别是兔妈妈、兔爸爸和兔宝宝,它们正在分胡萝卜,兔爸爸问兔宝宝:“你想要这些胡萝卜的1/2还是1/3还是1/4还是1/6呢?”兔宝宝不假思索地说:“我要1/6.”然后,兔妈妈说:“那我就要1/2吧.”兔爸爸说:“那只剩下1/3和1/4了,我就选1/3吧.”兔宝宝说:“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都要最少的呢?你们不是最喜欢吃胡萝卜吗?”兔爸爸和兔妈妈看着对方笑了笑,说:“那我们看看谁得多谁得少吧.”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认为谁最后分到的胡萝卜最多?谁分到的胡萝卜最少呢?”同学们积极动脑思考,有的学生说:“老师,我知道,妈妈以前跟我玩过这个游戏,兔妈妈分到的胡萝卜应该是最多的,因为它选择了胡萝卜总数的一半.兔宝宝分到的胡萝卜应该是最少的,因为它只分到了胡萝卜总数中的一小份.”由此可见,在这样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教师不仅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与学习,而且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数学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信息技术有着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而教师将其与数学教学有机整合除了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外,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数学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边讲课边运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创设学生乐学的场景,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被最大限度地激发,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这一内容时,为了缓和课堂开始的紧张气氛,教师可以与学生以轻松聊天的方式提问:“大家有谁听过阿凡提的故事吗?”很快就有学生说:“我听过.”还有的学生说:“老师,我看过阿凡提的动画片.”教师说:“看来很多学生都对阿凡提的故事有一些了解,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播放一段关于阿凡提的故事,看看大家有没有看过?”于是,教师用多媒体给大家播放:“阿凡提和巴依老爷签了一份契约,契约上写的是,把自己院子的60米以10块金币的价格卖给巴依老爷,于明天将院子的60米交给巴依老爷管理,永久生效.署名——阿凡提.”到了第二天,阿凡提接过巴依老爷的金币哈哈大笑,这时,巴依老爷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并说道:“哎,都怪我,我没认真看这个契约,立得太不严谨了.”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巴依老爷说的是什么地方不严谨吗?”同学们在下面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阿凡提在契约里写的是60米,不是这块地的面积,而是60米那个界线.”教师说:“说得太好了,一条线和一块地的差别太大了,如果巴依老爷要把契约写得更加严谨,那么应该怎么改呢?”有的学生说:“改掉单位米.”这样一来,教师趁着学生兴趣高涨能引入这节课的教学新知,为课堂教学的深度学习和高效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思维

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良好发展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解决数学问题,对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好铺垫,促进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发展,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学习中保持长久的活跃状态,而且能帮助学生实现从抽象思维到具象思维的转化,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地探究数学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运算法则”这一内容时,如果教师直接用数字进行加法运算法则的教学,就不利于学生对数字变化加法计算的变通,因此,教师利用希沃电子白板为学生演示了另外一种学习方法,即用字母代表数字,如a+b=c.当这样的算式出来之后,由于学生的思维不同,每名学生的大脑中都会出现不同的数字加法算式.于是,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能用数字代替这三个字母,使这个加法算式成立嗎?”“老师给大家三分钟的思考时间,大家认真想一想,可以与同桌讨论,也可以在练习本上尝试写一写.”只见有的学生拿起笔开始计算,有的学生开始与同桌讨论,不一会就有学生举手示意:“老师,我写出来好几个算式,5+3=8,2+4=6,3+3=6.”如此一来,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渗透数学思想不仅能将问题简单化,而且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重、难点知识,这不仅是数学学习的重中之重,更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以反复强调、不断重复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知识的目的.在没有信息技术手段支持的教学中,教师很难将重、难点知识以有效的方法讲述出来,不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清晰、准确的掌握.因此,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对教学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将难以理解的问题以具象化、直观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从而有效突破重、难点知识的教学.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这一内容时,此部分的教学重、难点知识是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及空间观念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引入两个新的概念——体积和容积.由于小学生还不能熟练地调动自己的思维建立空间结构,他们在理解体积和容积这两个知识点时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大屏幕上放映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先放一个空烧杯,再利用点击操作功能向烧杯中加入水,这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大家能猜一猜烧杯中的体积是多少吗?”待学生思考片刻之后,教师可以恰如其分地引入“体积”这一概念,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求烧杯中水的集体就是求烧杯的含水量,然后根据刻度即可求出水的体积.”当学生对体积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理解之后,教师可以换一个长方体的烧杯,同样往里面加入水,然后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怎样计算这个长方体烧杯中水的体积吗?”在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下不经意地引入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知识,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另一方面经过前面的实验演示为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了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对突破教学重、难点知识大有裨益.

五、运用信息技术,引导探究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合理地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既能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又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最终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融合,在丰富教学形式、拓展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帮助学生深刻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为了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即幻灯片的功能播放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有关角的事物,如书本的角,桌子的角,房屋的角,广告牌上的角,窗户上的角,撑开伞后的角,帐篷上的角,时钟上的角,等等.在幻灯片播放一遍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刚才播放的幻灯片中,大家观察到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了吗?”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回答:“都有角!”这时,教师可以拿出一个可活动的角,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可活动的角两边张开,角会有什么变化?如果让两边张开的小一些,这个角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快速回答:“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大,这个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小,这个角就越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引导下,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初步認识,也了解了角的一些特征.为了引导学生对角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和学习,教师可以继续用课件动态播放的功能为学生展角动态变化的过程,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引导下,学生对角的相关知识有了较为直观、清楚的理解和掌握,全面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六、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练习,获得成功体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练习要比传统的作业布置更有趣味,不仅能消除学生对数学习题完成的排斥心理,而且能帮助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强烈求知欲望和乐学心理激发出来,为日后更好的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分层的知识练习,一方面能满足全体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另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促进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不断促进他们获得全方面的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学习水平.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起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数学教学内容,探索与信息技术巧妙整合的有效方法,为数学课堂增色添彩,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主动学习、高效学习.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的整合能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生动、具体,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有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进一步实现数学教学的高效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崔焕东.探究使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3-4.

[2]陈光燕.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J].当代家庭教育,2020(34):120-121.

[3]徐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究[J].学周刊,2020(36):107-108.

[4]詹玲妍,袁志涛.利用信息技术 优化小学数学新课导入[J].考试周刊,2020(94):93-94.

[5]赵国宏,宋润仙.基于视频分析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119-125,143-144.

数学课件制作整合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这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课程 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这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真正的课程整合是把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内容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小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

一、激发兴趣,提高参与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对数学这个学科感到枯燥、无味、惧怕,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由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就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1.低年级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激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的基础。处于学龄初期的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动力往往被学习兴趣所左右。因此,在课堂的导入环节精心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努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获取知识。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正好适应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能使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在中年级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探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小学中年级,学生已不满足于应用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他们已经能较多地参与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对称图形”内容时,我设计由教师剪纸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只依靠课本提供的例图,我认为是远远不够的,况且例图的内容也不够丰富。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网上寻找资料,则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上述问题。从互联网上下载的图片,其中有非对称图形、对称图形;在对称图形中有轴对称图形,也有中心对称图形。图片范围有植物、动物、人体、建筑物、交通工具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或电视节目中常见的。学生通过观察电脑中诸多的对称图形,把自己原本已有的“对称图形”的模糊认识与图片中的对称图形产生联系,发现自己原来理解的对称图形太简单了。在见识了上下相等、左右相等、旋转相等的对称图形后,学生能较深刻地认识对称图形的特点,从而准确地理解“对称图形”的含义。

3.高年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放增趣。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的一个著名数学教育思想是: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创造合适的条件,提供大量具体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把要学习的东西发现和创造出来。现代信息技术能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现的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互动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所创造的虚拟环境,让学生作为创造者在真实的体验中探索和发现,理解事物本质,掌握数学规律。

二、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三、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信息主动进行选择和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

《新课标》指出:我们的数学要尽可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经验是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凭借,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前提。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工具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

如“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此类应用题既要学生掌握相遇、同时、相向的特点,又要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要会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题。在以往的教学中受教学手段的限制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学生掌握起来总是有一定困难。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老师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就会给老师一个惊喜;老师给学生引导,学生就会走得更远。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实施新课程提供了物质保证。我们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致力于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致力于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数学课件制作整合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提升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学数学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完善中学数学教学体系,并提升数学知识的具象性,这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质量,还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对中学数学课程的影响,结合相关教学案例,提出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策略。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中学数学;课程整合

中学数学教育中融合现代教育技术是保证学生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教学手段,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和学习程度,还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还能够自主完成部分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数学知识体系,还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现代教育技术对中学数学课程的影响

(一)改变教学模式,有利于活跃教学氛围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教学技术能够转变数学教学模式,同时,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相关视频、图像资料,这不仅能够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还能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资料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增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二)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构建数学逻辑体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并利用相应的教学软件引导学生构建数学逻辑体系。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更多拓展资料,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查找相应的学习资料。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软件引导学生绘制相应的数学知识框架图,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保证学生的数学知识串联度,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体系的构建。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

(一)完善数学教育环境,增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完善数学教学环境,并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而保证数学教学质量。同时,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并及时转换教学理念,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初步”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绘制相应的几何图形,以及直线、射线、线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几何图形的构成。同时,数学教师还应学习绘图软件的使用方式,并利用绘图软件或动画软件为学生演示几何图形的形成过程,从而降低几何知识的理解难度[1]。

(二)根据现代教学技术特点,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大部分初中学生具有电脑、手机等现代化设备的操作能力。因此,为了保证数学教学的时效性和全面性,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教材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在课前和课后自主完成预习和复习的学习任务。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信息查询功能或网络课程观看方式,从而保证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和全面性。例如,在學习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时,教学重点是代数换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计算方法,并通过增加练习内容来提升熟练度。因此,教师就可以将该章的重难点知识和习题讲解内容录制成学习视频,并上传至学校的官方网络学习平台上,学生在课后复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观看相应的视频。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拓展知识,从而增强自己的数学学习素养。

(三)结合生活案例,保证中学数学的具象性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部分学生无法仅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引入生活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思维体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轴对称”时,由于该章节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需要通过想象来绘制轴对称图形,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同时,教师还可以以生活案例为出发点引入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查询相关的生活案例,从而激发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兴趣[2]。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大数据技术等手段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和数学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数学教学思维,并营造出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龙爱红.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9(2):252.

[2]刘民贵.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48.

数学课件制作整合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小学数学作为主要的学科之一,历来被家长与教师所重视,但是数学知识抽象性明显,学生学习难度大。而信息技术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教学工具,其与数学课程整合,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数学观察力以及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等方面阐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结合。

近年来信息技术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学校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授课甚至有强制性的要求。但从实际情况看,很多教师只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查阅教辅资料、优秀教案,然后直接下载应用于课堂教学,并未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更多价值。信息技术的应用可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更深入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的结合,是教师應思考与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已基本在小学中普及,其图文并茂、声像合一,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数学本身有着抽象性的特点,加之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尤其是面对那些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知识点时,他们往往难以掌握。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适当地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教师可实施情境教学。

例如在教学“秒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个人造卫星发射的场景。教师在最关键的倒计时环节,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倒数,在观看完视频后,引导学生思考刚刚倒数的“10,9,8……”的意思。这一教学场景就良好地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让学生开始思考“秒”的作用与意义,将其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也表示在学习与生活中常常见到用“秒”来计时,例如体育课上教师用秒表记录学生的跑步成绩,参加魔方比赛时也是用“秒”来计时,在网络购物中比较流行“秒杀”,在医学上心跳的频率与“秒”的间隔基本一致。这样,通过信息技术创设出丰富且有趣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掌握了“秒”这一数学知识点,明确了“秒”的应用以及与分钟的进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观察力

观察力是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与素质之一,数学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信息技术将数学中一些抽象的、难以通过教师语言讲解出来的内容,以动态的、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就可以理解。

以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演示一个长方体被切割成八个小正方体的过程。学生头脑中对长方体的体积结构已有一定印象与了解,之后再将这些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观察:第一,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其体积之间有何关系;第二,八个小正方体进行任意组合,其最终物体的体积是否一致。在学生通过观察回答了前两个问题之后,教师还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延伸,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出长方体的体积。这样,通过信息技术不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展示出来,并且还引导学生积极观察与思考,自己去探究数学中的规律。

三、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喜欢色彩艳丽的、生动形象的事物,并且其对问题的思考也更加倾向于具象思维。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一些静态的知识点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具有趣味性,动画形式就是教师的良好选择。

以“相遇问题”的教学为例。在这一类习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要抓住几个关键词,即相遇、相向、同时出发。然后通过阅读与梳理题干,明确速度、路程以及时间之间的关系,明确所求问题以及解决关键点,这样才能正确解题。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教师就可以以动画的形式给学生演示:熊大、熊二驾车一个从森林的南侧驶入,一个从森林的北侧驶入。两者同时出发但是行驶速度不同,熊大的速度为20km/h,熊二的速度为30km/h,2小时后他们在熊洞相遇,求森林两个入口之间的距离。这样化静为动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形式直观地展示,让学生快速厘清了数量之间关系,提升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列举了在数学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力、突破教学重难点三种方式。这三种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应用了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还要结合具体内容挖掘出更多的整合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课件制作整合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理所当然,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衔接;课程整合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2020年春季全国各地的学校纷纷推迟开学。但停课不能停学,这让在家的家长和学生非常着急,不知何去何从。本人在初中执教数学与信息技术多年,经过多次教学实验与探讨,觉得运用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你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力量所在。计算机技术为数学这种美的展现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平台,给人们以丰富的探索与实验空间。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计算机与数学的结合,使得数学开拓了研究领域,成为数学探索的新平台。

一、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揭示内在规律

我所在的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现在教室已配备了希沃一体机,在数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如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圆柱体的剖体图,来使学生认识圆柱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圆柱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圆柱体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这样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不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可以打破数学知识间的条块分割局面,使传统代数、几何、三角分家的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打通知识融合的道路。

二、运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走进中学生的日常生活

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现实生活材料,不仅能使学生体会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制作几何画板课件,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创设一个由静止的定态到按某一规则运动的动态情景,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动中窥定,变中求静,从中探求本质、规律和方法,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和一般化特殊的方法。尤其是几何画板,还是以《矩形》定义这节课为例,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平行四边形变化到矩形,非常形象,这比学生自己动手探究要快捷、准确,并且形象直观。利于学生建立空间的立体思维,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为一体。正因为信息技术既可以丰富视听感受,也可以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图像、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为一体,教师使用这一媒体,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自己的课堂富有吸引力。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让课堂更精彩

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教学,不是被动地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课程的发展,并与其和谐自然地融为一体。作为课程改革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它的飞速发展,必须引起一场学习的革命,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营造学习环境,完善教学模式,变革评价方法。让课堂更精彩。课程内容的拓展,课程资源的开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探索发展学习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学习构思,将有关的信息再组合,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了自己的认识方式,有利于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同时学习者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通讯功能与专家、教师等进行交流或咨询。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数字化学习。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化了评价的过程,革新了传统的课程评价的观点和方法。

四、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导入新课和讲授新课内容时,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使学生乐学、爱学。例如我校数学备课组通过制作微课创设情景,优化了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欢笑声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能滥用。凭风巧借力,送我上青云,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l]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制订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j].数学教育学报,2002,(2).

[2]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3]张定强.當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改革[j].电化教育研究, 1998,(6).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伍市镇三和中学 湖南 岳阳 414517

上一篇:小微企业困境企业融资论文范文下一篇:案例教学课程工商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