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范文

2023-12-22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范文第1篇

8月28日,新兴装备登陆深交所中小板,首日涨幅44%。新兴装备是一家主营业务以伺服控制技术为核心的航空装备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机载悬挂/发射装置类、飞机信息管理与记录系统类、综合测试与保障系统类和军用自主可控计算机类等航空装备产品,其中挂架随动系统、炮塔随动系统等机载悬挂/发射装置是公司最主要的产品。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和无人机等航空装备领域,属于军民两用的高科技产品。

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新兴装备已形成了完善的军工业务经营体系以及与上下游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公司业绩亦稳步增长。公司预计,在2018年1-9月,公司在报告期内预计盈利8400万——9400万元,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掌握核心技术 填补国内空白

作为军工领域高端装备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兴装备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航空装备产品原创设计和高端制造的发展战略,积极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军民融合”等战略规划。公司形成了以总经理、总工程师为技术核心的拥有丰富经验、技术一流的研发团队,且和国内一流高校进行产学研紧密合作,从基础理论到产品工程化实现了无缝链接,专业技术及载体产品国内领先。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共有技术研发人员12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52.14%。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和技术骨干大部分都具有10年以上的行业经验,谙熟机载设备产品技术和应用的发展趋势,为公司技术研发保持行业领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取得了丰硕的研发成果。目前,公司拥有“直升机转塔传动机构”、“直线位移式电动舵机”和“四连杆通用挂架”等与公司主营业务密切相关的1项国防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公司还参与主编了2个国家军用标准,其中1个国家军用标准已经发布。

凭借着雄厚的研发实力,公司自主创新的多项航空装备技术和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突破了国际武器装备关键技术的垄断和封锁,如机载武器发射随动系统、机载全电折叠系统等。2005年,公司“交流全电式炮控系统”项目荣获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公司在某武装直升机研制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被中航工业授予“携手攻坚奖”。

资质齐全 竞争优势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一直专注于机载悬挂/发射装置、飞机信息管理与记录系统、综合测试与保障系统、军用自主可控计算机等航空装备产品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目前主要应用于直升机尤其是军用直升机。

据了解,军工产品根据分级保护标准,必须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测评、认证方可销售,具有较高的行业壁垒,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产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在国内,直升机尤其是军用直升机行业存在特有的资质壁垒、技术壁垒和装备流程壁垒,武器装备需纳入军方型号管理,由军方组织项目综合论证,在军方的控制下进行型号研制和设计定型。比如,

在军用直升机随动系统领域,生产企业需要先通过GJB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企业保密认证审查,才能获得军品研制科研生产许可证,行业的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取得资质。

幸运的是,公司早已通过了GJB9001质量体系认证,是三级保密资格单位、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单位、注册装备承制单位。公司于2003年10月开始按照GJB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开展军工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对产品质量严格把控。自2004年至今,公司每年均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了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三方审核。

“原创设计、高端制造”的产品定位使得公司产品竞争优势明显。目前,公司为我国军机之挂架随动系统、炮塔随动系统、雷达天线收放装置、电动吊声绞车、浮标投放装置等机载设备的唯一供应商。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陆、海、空和武警部队,覆盖武装直升机、舰载直升机、特种飞机、无人机等机载平台。在国庆阅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亚丁湾护航、利比亚撤侨等重大项目或军事行动中,因公司的产品稳定可靠、保障有力,更是得到广泛应用。

产品利润高 应用前景广阔

凭借着核心技术团队、自主知识产权、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公司已获得了包括军方和军工企业等主要客户的高度认可,也带动了公司的营收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15-2017年公司收入分别为2.50亿元、2.54亿元、3.07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6亿元、1.11亿元、1.17亿元。公司预计2018年营业收入区间为3.6亿元至4.0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17.41%至30.46%,净利润区间为1.2亿元至1.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公司的技术、工艺和产品质量在行业内都具有较高的水平,能够通过生产流程等方面的改善有效控制生产成本,使得公司具有很强的盈利能力。数据显示,2015、2016、2017及2018年1-6月公司成本占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5.68%、25.50%、32.04%和28.17%,综合毛利率分别高达74.32%、74.50%、67.96%和71.83%。而随着国家对航空产业的大力支持,尤其出台一系列对航空机载设备研制、维修及测控设备生产等产业相关的鼓励政策,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分享航空产业大蛋糕。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直升机尤其是军用直升机。除直升机外,公司机载悬挂/发射装置、飞机信息管理与记录系统、军用自主可控计算机等机载设备产品同样可以应用于固定翼飞机、无人机等领域,公司已经形成了多样化、多层次的产品结构。

目前,公司形成了以机载悬挂/发射装置类产品为核心,在产产品、研制产品和预研产品相结合的多层次产品结构,为公司长期持续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在新产品的研制方向上,公司注重专业化拓展和应用领域拓展相结合。一方面,公司追求在机载悬挂/发射装置、机载视频信息、综合测试等领域精耕细作,结合现有产品和技术研制出新型产品;另一方面,公司军用直升机机载设备的基础上,逐步将业务拓展至民用直升机、固定翼飞机等领域的应用,扩大公司产品的应用市场。

募投项目 助力业绩腾飞

根据《World Air Forces 2017》数据,中国军用直升机的数量近几年增长迅速,总数达到809架,但相比于美国的5758架仍有很大差距,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而民用直升机市场也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对比国际市场,中国民用直升机市场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几年直升机数量有望快速增长,需求端旺盛。据统计,截至2017年末中

国民用直升机数量为999架,大概相当于美国民用直升机数量的7%,分别占俄罗斯和加拿大民用直升机数量的35.61%和37.98%。中国的直升机产业发展与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在空中观光、空中遥感等各类应用方面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业界普遍认为,一个国家每百万人直升机拥有量与其人均GDP呈正相关关系。2016年,美国人均GDP为57638美元,每百万人拥有直升机数量在43架左右,而我国人均GDP虽然已经达到8123美元,但每百万人拥有直升机数量只有0.72架,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这些应用领域将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不过,公司目前的生产能力满足不了公司业务发展的要求,而扩张产能则需要较大规模的资金支持。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将在扣除发行费用后陆续投入到“新型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化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以推动公司主营业务发展。

根据本次发行方案,公司拟向公众投资者发行不超过2935万股股票,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为25.01%,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的总股本将由8800万股增至不超过11735万股。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成将极大地提升产能,因此通过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一方面可以使公司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提高股东回报率。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核心在产产品为应用于某型武装直升机的挂架随动系统和炮塔随动系统,这两种产品已实现列装并批量生产,目前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除这两种产品外,公司已经实现交付的机载悬挂/发射装置类产品还有浮标投放装置、雷达天线收放装置和电动吊声绞车等产品,在未来5年,这些产品将给公司带来稳定、持续的收入。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范文第2篇

2010年12月22日 19:32 来源:中国证券网中期趋势能否持续经济复苏拐点隐现强势调整谁主沉浮市场热点快速捕捉前 言:2010 年10 月18 日,国务院在其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指出,到2020 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由于智能制造装备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因此,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水平已经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2010 年10 月18 日,国务院在其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指出,到2020 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根据《决定》精神,目前市场已经熟知的陆(高铁)、海(海工)、空(大飞机、卫星),以及市场尚未充分发掘的“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都将是国家政策明确扶持的细分领域。我们相信,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优先重点发展方向,未来中国做强做大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的智能制造装备将成为实现制造强国这一伟大战略目标,并最终通向“中国创造”的必由之路。

研究结论

智能制造装备是先进而智能的高端装备,是衡量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智能制造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因此,先进性和智能性是其两大主要特征。由于智能制造装备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因此,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水平已经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站在战略高度上深入理解智能制造装备的“基础配套”功能。目前中国经济结构中仍以制造业为主,在紧紧围绕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而展开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作为提升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支柱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便被赋予了无可比拟的战略意义。结合这一定位,我们认为,智能制造装备的基础配套功能不仅体现在对于海工、高铁、大飞机、卫星等高端装备的配套及对于其他行业制造装备的零部件等简单配套,而更重要的发展方向将是为各行业提供控制系统、成套生产线、机器人等各种高级形式的配套。

投资逻辑:尽管智能制造装备涉及领域众多,但结合此前高端装备领域已经将大飞机、卫星、高铁、海洋工程等重大复杂战略工程确定为发展方向,以及近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指导目录开始提倡“必须要有重大技术突破”的执行原则,我们认为,相比其他领域,智能专用设备(机器人、各类无人机械)及智能控制系统这两大领域最能体现“高端、智能”的特点,同时,由于其既能代表行业的技术升级方向,又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化前景,而目前资本市场也并未给予足够关注,因此将极有可能成为智能制造装备中最具潜力的投资领域。

建议投资标的。我们重点推荐机器人、智云股份、日发数码、金自天正、宝德股份、先河环保、尤洛卡。(

高端装备制造业板块股票

国家“十二五”规划对装备制造业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从而意味着未来国家将对装备制造业进一步予以政策上的扶持,所以,装备制造业有望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产业热点。而产业热点历来是A股市场的板块热点,故此类个股在近期的活跃,主要是因为主流资金开始深度挖掘十二五规划的产业热点所引发的。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当前的装备制造业厚积薄发,已到了加速释放成长潜能的周期。

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重工业化进入到提速的阶段,高铁的建设、风电等新能源业务的后发优势等产业正在加速我国重工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引擎。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经过多年的以市场换技术的积累之后,高端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了较强的技术积累。而且目前我国高铁等方面的建设,也为技术积累提供了释放的窗口,从而使得装备制造业出现了厚积薄发的态势,进而推动着装备制造业成为A股市场的一个黑马群落、高成长股集中的群落。

目前下游需求的旺盛也将推动着装备制造业类上市公司的业绩加速成长。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机械化的趋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无论是纺织机械设备还是煤炭等矿产开采设备,都将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需求旺盛周期。所以,近期媒体屡屡报道了关于纺织机械等提供生产线自动化能力的设备需求旺盛,这些均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佳的成长契机。二是我国大规模的政府或央企的投资。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将加大高铁、海洋石油、风力发电、水力发电、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特高压等方面的投资力度,这就意味着随着政府以及大型央企投资力度的加大,这些行业也将面临着旺盛的需求,尤其是海洋石油、高铁等产业,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拉动效应更为明显。

而且,这还会形成连锁的反应,比如说高铁对高速车轴、高速钢轨等,这些产业链的拉动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亚于房地产企业,所以,可以肯定的,随着十二五的来临,我国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上市公司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从而意味着该行业将成为未来一段相当长时间内的投资主题。

也就是说,目前装备制造业的活跃只是该板块长期牛市征途的一个序幕,因此,此类个股今日的高点就可能是明日的低点,如此就描绘出此类个股未来的高成长蓝图以及二级市场持续震荡走牛的蓝图。所以,在操作中,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装备制造业板块。

其中有两类个股可积极跟踪,一是下游需求旺盛的装备制造业个股,其中高铁的天业通联(002459)、太原重工,煤炭设备的郑煤机(601717)以及即将上市交易的山东矿机,风电设备的湘电股份(600416)[31.55 1.28%],海洋工程的中集集团(000039)、振华重工(600320)[7.27 5.21%]、中海油服(601808)、杰瑞股份(002353),环保设备的盛运股份

(300090)、先河环保(300137),高压、特高压的平高电气(600312)、许继电气(000400)、特变电工(600089)等。

二是为这些装备制造业提供关键设备的个股,比如说风电变流器的海得控制(002184),自动化设备业务的汇种技术、英威腾(002334)等。

高端装备“十二五”规划主要包括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海洋工程、智能装备等五大方面。高端装备“十二五”规划正在积极制定中,有望在2011年一季度出台。而整个装备制造业的“十二五”规划出台的时间则将暂时“让路”,在高端装备“十二五”规划后再公布。

高端装备“十二五”规划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海洋工程、智能装备。围绕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目标,在高端装备业方面加强创新、提升产业集中度,打造、培育行业的龙头企业,并加强产业集聚地的建设。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部分,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和工业崛起的标志,是一国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所在。未来10 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黄金增长期,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主要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然而我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总体上处于下游和低端位置,一直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要向“制造强国”转变,就必须发展高端装备,走在各国的前列。所以装备制造高端化将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

据悉,到2020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将占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的30%以上,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25%。

根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而在高端装备制造这一分支产业中,航空装备产业被列为首位,其次分别是高速铁路、海洋工程、智能装备。

航空、航天方面的上市公司有航空动力(600893)、中国卫星(600118)等;高速铁路方面有中国南车(601766)、中国北车(601299)等;海洋工程方面有中海油服、海油工程等;智能装备方面有远望谷(002161)、合康变频(300048)等。

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高端装备制造业今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备受市场关注。据市场人士分析,高端装备的五大细分领域,行业市场容量均较可观,发展潜力巨大。以高铁为例,预计在我国铁路建设在2010到2012年,总投资将至少维持在8000亿元的水平;而航空装备产业,由于有大飞机项目、发展支线飞机、低空开放等机会,更是前景广阔。

高端装备"十二五"规划正在积极制定中,有望在2011 年一季 度出台,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海洋工程、智能装备。围绕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目标, 在高端装备业方面加强创新、提升产业集中度,打造、培育行业的龙头企业,并加强产业集聚地的建设。

未来10 年将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黄金增长期,预计到 2020 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 产值将占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的 30%以上,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 25%。在高端装备制造这一分支产业中, 航空装备产业被列为首位,其次分别是高速铁路、海洋工程、智能装备。

航空航天板块,航空装备业由于其高技术密集、高资本密集以及良好的产业带动作用而列为高端装备 制造业的首位,按照航空装备的下游用途,可以分为军用航空装备和交通运输用航空装备和通用航空装备。 发展军用航空制造业事关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高低的反映; 而发展大飞机和支线飞机为主的运输航空装备则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端消费需求;

通用航空装备的大力发展则有望成为经济结构转型中的新增长点。对于航天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积极推进 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军用航空装备领域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有明确重组预期 的航空动力、哈飞股份(600038),民用航空领域关注受益于大飞机项目的西飞国际(000768), 通用航空领域关注低空开放率先受益的运营商中信海直(000099)和航空维修龙头海特高新(002023)。

高铁板块,高铁作为"十二五期间"优先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通道,预计十二五期 间新增里程将超过 1.6 万公里。我们重点推荐目前手持订单相当饱满且相对南车市值较小的中国北车,以及紧固件龙头晋亿实业(601002)与国内铁路桥梁起重运输设备领导者天业通联。

海洋工程板块,未来 5 年内海洋工程装备将迎来建设和发展的高潮,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海洋 工程装备业产值有望到达千亿以上规模。我们看好国内独家承揽海洋油气田开发工程建设的总承包公司海油工程,油田服务与专用设备提供商杰瑞股份,以及海洋工程业务蓄势待发的中集集团。

智能装备板块,重点看好数控机床及自动化装备子行业,重点推荐机床制造龙头昆明机床(600806);集团整体上市预期强烈的精密磨齿机龙头秦川发展(000837);机床主业发展开始提速,且有 房地产项目及创投业务为机床主业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和业绩支撑的南通科技(600862);专注于高端数控机床的天马股份(002122);以及工业机器人(300024)与自动化成套装备供应商机器人。

从宏观背景看,在房地产投资受限以及4万亿政策性投资明年将开始陆续到期的情况下,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政策势必将保持投资增长的稳定性,这也在宽财政的政策规划中得到了证明。因此,那些有较强资金吸纳能力的领域就值得在明年重点关注,铁路建设就是其中之一。

此外,从行业基本面看,高铁板块也具备较强的增长动力。长江证券(000783)指出,

在高铁规划超预期和列车密度提升的双重推动下,国内高铁装备行业景气有望延续。

首先,高铁作为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大力发展。《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原计划到2020年高铁里程达到1.6万公里以上,加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提速线路,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内地九成以上人口。而根据目前开工情况,预计在2012年高铁投运里程就将达到1.3万公里,高铁建设将远远超出预期。

其次,铁作为未来客运发展的主方向必然会继续大力发展,随着高铁旅客数量提高,列车保有密度的提高是铁路装备行业增长的第二大动力。目前高铁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投运线路列车班次偏低,列车保有量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预计未来随着高铁客流的增多,列车保有量的提高将进一步推动高铁装备行业增长。

在具体投资机会方面,广发证券(000776)[54.69 3.95%]报告指出,6个月内看好中国南车的投资机会,长期看好中国北车的机会。此外,在配件公司方面,看好新筑股份(002480)、中鼎股份(000887)、时代新材(600458)、华东数控、晋亿实业等公司的投资机会。

航天军工行业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先锋: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七大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任,其中蕴含了广阔的投资机会。国务院的决议将航空航天产业列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第一位。

经过10余年的积累后,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下,在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率先开始了新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未来10年航天军工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也必然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五大细分产业领域的投资机会需要关注: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是中国航天工业由科学实验型向生产应用型转变的标志,未来市场规模将在3,000亿元左右。大飞机项目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我国未来20年的市场规模约4,880亿美元,国产ARJ21和C919型飞机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国家低空空域放松管制后,通用航空的市场会迅速发展。此外,航空发动机和航空母舰细分产业领域均蕴含了丰富的投资机会。

国防工业资产证券化将持续深化:军工资产证券化是中国国防工业体制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军工企业具备自我造血功能,实现提高企业效率、技术水平、综合竞争力的最终目标。我们不认为短期的某些意外事件会改变军工资产证券化趋势。目前,航空工业资产证券化率在35%左右,兵器工业集团的比例约20%,航天科技(000901)和航天科工集团这个比例在10-13%左右。军工集团后续资产整合空间十分广阔。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范文第3篇

“智能制造装备”概念自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首次作为发展重点明确提出,近两年在制造业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2012年颁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智能制造装备明确定义为“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行业发展现状:

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制造装备的基础作用不仅体现在对于海洋工程、高铁、大飞机、卫星等高端装备的支撑,也体现在对于其他制造装备通过融入测量控制系统、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机器人等技术实现产业的提升。

2012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产值规模增长到5000亿元以上,代表性领域态势总体良好。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智能制造装备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在逐步加码。2012年1月,工信部公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路线图;3月,科技部《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发布;4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三部委《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的通知》下发;5月,工信部组织制定并实施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作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重点发展的五大行业之一,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是目前唯一未被国内资本市场所充分挖掘的“金矿”,其前景被一致看好。“十二五”期间,我国智能装备年均增长率有望超过25%,未来5至10年是智能装备行业的高速发展时期,到2015年智能装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占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比重将达到20%。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前景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智能制造装备的定义、范围界定及产业地位等,接着分析了中国智能制造装备的产业环境及发展现状,然后具体介绍了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智能模具、智能煤炭装备、智能工程机械、智能纺织机械、智能农业装备等细分领域的发展情况。随后,报告对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做了重点区域分析、重点企业分析、投资及前景分析和产业政策分析,最后分析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未来发展规划。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范文第4篇

一、智能装备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的原则

(一)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 以需求为导向, 激发企业推进智能装备产业的内生动力。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引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形成公平市场竞争的发展环境。

(二) 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原则

建立健全创新体系, 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 加强智能制造技术、装备与模式的创新突破。坚持互利共赢, 扩大对外开放, 加强在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知识产权等方面国际交流合作。

(三) 坚持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原则

统筹整合优势资源, 加强顶层设计, 调动各方积极性, 协调推进。针对制造业薄弱与关键环节, 系统部署关键技术装备创新、试点示范、标准化、工业互联网建设等系列举措, 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四) 坚持遵循规律、分类施策原则

立足国情, 准确把握智能制造的发展规律, 因势利导, 引导行业循序渐进推进智能化。针对不同地区、行业、企业发展基础、阶段和水平差异, 加强分类施策、分层指导, 加快推动传统行业改造、重点领域升级、制造业转型。

二、智能装备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的关键要素研究

智能装备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主要要考虑从“采购——生产——销售——反馈”整个产业链条的活动, 而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的过程中, 产业集聚效应、技术与知识外溢、生产要素匹配等关键要素都对其有重要影响。基于此, 本文构建我国智能装备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的关键要素体系。

(一) 企业创新活动

企业是产业的细胞, 智能装备产业由智能装备相关企业组成。其创新活动是智能装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省级的重要推动力。智能装备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引进, 企业并购等方式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先进技术, 提升产品、工艺的技术含量, 实现工艺流程与产品的升级换代, 进而提升其在价值链中地位, 取得更多是生存空间, 促进智能装备产业的技术革新。

(二) 技术与知识外溢

企业技术领先可以为其自身带来效益, 但未必会一定会带动整个智能装备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只有当前沿的专业知识与先进的技术有效的扩散到企业企业, 并得以普及、广泛应用的时候, 智能装备产业升级才可能发生。而企业无论是技术主动流出 (技术转让等方式) , 还是被动流出 (知识外溢) 都需要一个有效的技术与知识外溢途径与监管机制, 使其更具有效性与公平性。在全球价值链发展过程中, 技术与知识的外溢是其显著的特征, 在智能装备产业等先进战略领域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三) 高级人力资源

知识拓展与技术的革新是智能装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提升的最重要推动力, 但无论是知识拓展还是技术革新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的对其专研与推动。高级人力资源是高效研发团队的基础, 更是知识拓展与技术革新的源动力。同时, 高级人力资源可以提升智能装备产业的管理水平, 打造先进的管理模式, 使其更适合产业的发展, 找到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有效路径。

(四) 产业集聚度

智能装备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中间产品多、配套环节多、产业关联度高等特点, 而这些特点都适合于产业集聚式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智能装备企业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常采用柔性化生产模式, 单个企业很难应付日趋多样的个性化产品, 所以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日益紧密。为了提高竞争优势, 集中资源突破核心领域, 对于非核心的环节智能装备企业常采用外包等形式进行剥离。因此, 围绕核心企业而, 从事非核心环节生产经营的中小企业就会在核心企业周边形成集聚, 进而以产业集群的形态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

(五) 对外开放度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发展中国家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受外部因素制约明显。对于此问题可以通过引进国外成套技术设备, 提高本国智能装备企业水平;承接国外智能装备产业非核心环节, 进行加工配套生产再出口的方式融入全球价值链;吸引国外智能装备产业发达企业在本国投资, 接收其技术扩散, 进而促进本国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等方式解决。

(六)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

智能装备产业是典型的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 特别是高级别的生产要素集聚现象明显。其发展过程中离不开高质量的生产性服务业与之配套, 所以有利于这两个产业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实现共赢发展。同时, 在合作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还可以吸引其他产业客户, 促进其与智能装备企业进行跨界合作发展, 共同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三、我国智能装备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政策建议研究

(一) 优化管理制度, 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素质人才是智能装备产业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前沿的专业知识, 实现知识外溢效应, 对工艺革新与升级换代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促进智能制造产业的升级, 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完善高素质人才引进政策, 创造良好

的人才成长环境, 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我国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中来。搭建人才引进平台, 吸引海外具有智能装备产业经验的人才来华创业、投资, 参与我国智能装备产业建设, 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2. 强化在职教育与人才培育体系。

高校、科研院所是我国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 也是技术创新、管理革新的重要驱动力。因此, 政府应该构建交流平台, 强化高校、科研院所与智能装备企业之间交流, 使得研究成果得以更高效率的转化与实践。并通过产教融合机制, 采用各种方式为智能装备企业从业人员进行技术、管理培训, 提升其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

3.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构建多元激励机制,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通过举办人才交流会等形式为人才良性流通提供有效通道, 逐步实现单位人才向社会人才的转变。

(二) 转变政府职能, 推进市场化进程

进一步促进从权力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强化政府宏观管理职能, 明确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目标与方向, 帮助智能制造企业规避市场风险;弱化政府微观管理职能, 完善社会资源分配战略, 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提高社会经济运转效率。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提高产业政策制定的前瞻性, 优化产业布局的和力度, 引导智能装备产业良性发展; (2) 吸引民营资本参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刺激市场活力, 降低交易成本; (3) 完善市场规则, 构建健康的制度环境; (4) 实施“互联网+”智能装备产业战略, 提高智能装备产业软实力; (5) 发挥行业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的作用, 为智能装备产业健康发展搭建平台、提供媒介。

(三) 扩大对外开放, 实现经济一体化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直存在, 其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导致不能使参与全球经济运作的国家都能在全球价值链上获利。随着时代的发展, 世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区域组织, 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成为国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进程中, 我国产业发展, 包括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必须要完成全球价值链上攀升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不是局限于我国经济自身的发展, 更要通过“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 强化国际间的合作, 达到各方的共赢。

(四) 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在我国智能装备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进程中, 智能装备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动态匹配度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这也是制约我国智能装备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在现阶段应大力发展与智能装备产业相配套的物流、科研、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 打破要素壁垒, 促进智能装备产业升级。

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在生产领域创新, 也要构建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除了我国自己培育外, 还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 取长补短, 获取外部先进经验与技术, 优化产业结构, 实现各地区、各产业之间的相互促进, 提升国际贸易份额。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从利用大型城市、中心城市的经济、政治、地缘优势, 打造智能制造产业群, 辐射周边地区, 带动配套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结合地方特色智能制造产业, 打造与之相配套的高新技术园区, 构建科研与服务平台, 完善物流、研发、金融、信息、法律、政策等支持体系。

(五) 创造比较优势, 打造国内价值链

改革开放之初, 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运作大多处于低端层次, 主要占据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些产业利润较低, 可替代性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我国人口红利不断减低, 产业层次不断提高。如今我国智能装备产业在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过程中, 面对国际竞争要整合国内资源, 构建国内价值链, 并与全球价值链接轨, 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在完善智能装备产业价值链的同时, 努力创造比较优势, 在吸取国外优质企业经验的同时, 适当与之进行生态位分化;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 带动周边配套产业发展, 实现区域联动, 推动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我国智能制造企业及与之配套的周边产业企业应加大合作力度, 促进企业之间研发、生产、销售等产业链环节全方位协同发展, 实现资源共享。同时, 智能制造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水平, 提升运行系统效率, 向全球价值链高附加值部分迈进。

智能装备, 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 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中国重点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自动化成套生产线, 智能控制系统, 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 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 智能专用装备的发展。

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 重点推进智能仪表装备、智能装备等四大类产品, 其中智能专用装备主要包括大型智能工程机械、高效农业机械、智能印刷机械、自动化纺织机械、环保机械、煤炭机械、冶金机械等各类专用装备, 实现各种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义化, 带动整体智能装备水平的提升。

摘要:从智能装备内涵出发, 凝练我国智能装备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的原则, 进而从企业创新活动、技术与知识外溢、人力资源、产业集聚度、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构建智能装备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的关键要素体系, 进而针对关键要素提出了响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智能制造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关键要素

参考文献

[1] 王岚, 李宏艳.中国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路径研究--嵌入位置和增值能力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 2015 (02) :76-88.

[2] 刘川.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区域制造业升级评价研究:机制、能力与绩效[J].当代财经, 2015 (05) :97-105.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以西方发达国家在核心产业链安全体系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为主要内容,以美国在核心产业链中主导全球化产业链、关键环节领域控制、持续研发与创新突破;日本在核心产业链中的高技术高质量、抓准时机转型、政府扶持政策,德国在核心产业链中的设备制造、政府引导、人才培养为例,以三国的主要做法作为借鉴来发展中国的核心产业链安全建设。

关键词:核心产业链;安全体系建设;西方产业链建设;产业链关键领域;持续研发

本文索引:刘泽慧.西方发达国家在核心产业链安全体系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J].商展经济,2022(03):-062.

1 美国在核心产业链安全建设的做法

1.1 主导全球化产业链

美国主导下的产业全球化经济产业链合理分工,分别由产品消费国、生产国和资源供应国共同构成。美国在整个全球化战略分工管理体系中,不仅需要负责向全球企业提供服务输出市场需求,还负责输出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来推动全球化的整个全局战略统筹与整体组织。当前,全球整个产业链的复杂分工合作还是以美国为主导,形成了欧美以电子产品的技术创新、研发生产为主,日本、韩国等以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制造为主,澳大利亚、巴西等则以工业原材料出口为主的产业体系。

1.2 关键环节领域的控制

美国在产业链上关键领域始终保持着产业链的设计、研发及高端制造业的控制,构建长期稳定的产业链控制能力。美国一是在研发、知识产权、标准、战略四个方面形成贸易壁垒,从而控制产业链的发展。二是基础能力控制,针对关键环节控制。三是价值单元链控制,也就是将产业链上关键价值单元的主体企业吸纳整合在一起,形成创新闭环,互通有无,共同推动的发展状态。四是平台软件相支撑,企业通过软件深深嵌入制造业设计、生产、装配和服务各个环节,以数据贯穿实现产业链的控制。五是创新生态驱动,在这五种模式的驱动下,美国牢牢把握住了产业链的控制力[1]。

1.3 持续研发与创新突破

以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市场为例,特斯拉纯动力电动汽车的迅速规模扩张,很快让传统电动车厂意识到未来的市场竞争重点领域除了电动汽车本身外,还包括电动充电桩技术、充电站通信网络建设一系列技术[2]。美国企业在关键零部件、关键软件等工业基础能力方面的创新技术仍位居前列,甚至在某些领域能凭借对关键零部件和工艺技术的掌控牵制整个产业链的布局。在无人驾驶方面,美国企业凭借数据处理、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关键产业链的创新技术,正在引领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

2 日本在核心产业链安全建设的做法

日本从地理位置来看属于东方,但从国家的经济体制来看,属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日本通过学习欧美国家工业化的思想及引进技术和设备,工业进步突飞猛进。

2.1 鼓励发展高技术与高质量

在与欧美发达国家实体经济实力差距较大的实际情况下,日本制定和组织实施《外资法》,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先进的外国创新技术。企业根据这些高新技术在符合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良和不断创新,并设计生产开发出更加能够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技术产品,从而大大缩短了日本赶超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进程[3]。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日本地区经济成长增速大幅高于美国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工业技术的进步。

2.2 抓准时机转型

20世纪60年代,第一阶段,日本劳动密集型产业制造业转型升级,并在二战爆发后,承担起物资生产及加工,美国也愿意对日本不断转移技术和专利,使日本制造业重新振兴。第二阶段,日本逐渐转型到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迅速打开制造业市场。第三阶段,在关键核心产业技术的突破,实现制造业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日本成为半导体产业的领头羊,在企业及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来推动本国半导体产业发展,使日本半導体产业迅速崛起占据垄断地位[4]。在日本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路程中,部分传统企业主动转型到需要更高技术准入门槛且市场竞争并不激烈的商用市场,它们至今仍是民用市场的有力直接竞争者,比如自动电梯、液晶显示屏、索尼的前置摄像头等。

2.3 政府扶持政策

日本政府根据不同阶段国内技术产业结构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和研究实施不同的国内产业政策,引导国内企业的技术生产和服务经营发展方向。在产业金融、财政及税收、技术上都给予政策支援,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例如,战后初期,日本制度实行“倾斜生产方式”,将有限的煤炭资源统一分配使用,向其他煤炭特色产业发展倾斜后,又逐渐将其扩展到其他特色产业。20世纪50年代,日本先后两次成立日本开发银行、日本进出口银行、中小企业发展金融投资公库多家政策性专业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专项融资服务支持。

3 德国在核心产业链安全建设的做法

3.1 设备制造的研发与技术创新

以设备制造为例,德国是汽车制造业和汽车配件工业强国,高档汽车占据全球市场的70%。德国的汽车工业之所以能在全球占据优势地位,原因是德国在核心产业链的设备制造上的强大,一是德国注重汽车的研发和制造,在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研发方面相当巨大。二是机械设备的制造范围广且具体化。在机械设备中有32个细分领域,16个重点领域,这些机械设备制造企业不仅可以应用于汽车制造配件,还分布在钢铁、化工和自动化多个领域。

企业的高研发、高质量。企业作为制造业的创新主体,需要不断创新产品与技术来参与市场竞争,且将基础科学和现在的科技发展结合起来。基础科学能够转化科学、应用科学结合,并促进其他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企业之间分工合作,上中下游紧密配合。泛指一个企业之间的紧密产业分工合作,一个企业的分工处在整个产业链上游、产业链中游和企业处在整个产业链下游之间的紧密合作相连接的工作[5]。在汽车行业中,汽车厂与上游供应链建立牢固的关系,以便准确得到需求信息。同时,与下游保持紧密联系,将生产出的汽车分销各地,不仅对企业形成巨大的优势,还是整条产业链的优势。

3.2 政府的积极引导

德国政府在制造业的主要作用表现在推动产业结构良性调整、宏观调控和产业的全方位基础服务三个方面。德国政府对传统行业整合,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使机械、汽车等产业快速发展[6]。为保证工业的顺利发展,德国出台七大政策:(1)满足工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2)增强创新能力。(3)加强工业融资支持。(4)保证主要能源供应。(5)保证主要原材料供应。(6)改善产品出口环境。(7)制定特定工业领域的特殊政策,为工业保驾护航。

3.3 注重技术性人才

德国培养了大量不同类型的人才,用于未来发展在各行各业之中。德国采用“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一元”为职业学校,“一元”为各行业的企业。这样的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把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实践当中,从而培养高理论与高技术相结合的实践型人才[7]。同时,德国拥有丰富的技工人员,这些技工人员有着高超的手艺、严谨规范的契约精神,他们的实际应用专业技术能力高。在德国,这类专业技术培训在企业内部的实地体验训练十分普遍,使他们的技术可以完全面对市场,学生的技术能力也可以适应市场发展水平。完善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专业的技术人才是成功的根本(见图1)。

4 发展中国家产业链安全建设可借鉴的经验

4.1 培养人才扩大知识储备

以日本为例,长期以来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国民职工整体素质,促进人力资源市场潜力进一步充分开发,即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实施福利政策引导海外优秀人才大量流入制造业;将传统职业教育方向延伸到企业职场,鼓励民营企业不断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学习掌握新专业知识、新职业技术,以便更好地掌握适应新产业技术、新模式,从而有效满足制造业及市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高端信息化和专业化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

4.2 自主研发积极转型

通过借鉴国外可以明显地发现,只是依靠国内模仿国外的研发成果创新生产技术,具有很大的外生性、被动性和在技术上的跟随性,而依靠自身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的内生性、主动性和率先性[8]。所以,在发展我国产业链问题上,需要依靠自身发展并加以借鉴国外技术,以发展核心产业链推动发展核心技术链。而发达国家是以核心技术链推动核心产业链,并使核心技术链与核心产业链互相促进。我国发展新兴技术源与新兴产业源的模式具有不同[9],一方面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需要积极充分利用现有较完备的制造产业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和制造业金融服务体系,促进我国新兴产业、制造业和新兴实体市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发展需要充分兼顾和有效整合利用“外循环”,促进高效和高质量的发展,向现代创造产业大國和现代制造服务强国方向转型。

4.3 基于核心产业对核心技术整合升级

发展中国家虽然自身具有提供社会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多个基本方面的优势,但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比较依赖发达国家,若想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就需要高新技术和先进产业的综合协同发展。我国企业发展起步的各个阶段建立了一系列与发达国家相同的战略重点技术和核心技术产业链。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建立了自己的核心产业链。在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能够促使旧一代核心技术产业链重新升级成为新一代核心技术产业链,从而使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从低层次国家经济社会形态到更高层次国家经济社会形态的快速演变,进一步加速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10](见图2)。

4.4 政府的积极引导

首先,依照德国政府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我国在构建创新体系时,也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开展统一部署规划发展适合我国国情、技术水平、经济水平的战略规划。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关键产业和核心技术上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就必须完全拥有自己的经济核心技术链和国家核心技术产业链。其次,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薄弱环节,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完善保障机制,从经济投入、人才投入、研发投入、政策优惠和法律保障等,以便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最后,需要不断完善配套体系,整合企业资源,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并培养技术型人才,深入学习企业的工匠精神,打造企业特色,提高企业质量、加快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夏小禾. 美国是如何控制产业链的?[N]. 机电商报,2020-06-15(A02).

彭苏平. 特斯拉的AI野心[N]. 21世纪经济报道,2021-08-24(010)

周毅,许召元,李燕.日本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其启示[J].中国中小企业,2020(9):79-80.

金田林,吴泓毅,王振东.日本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镜鉴[J].未来与发展,2021,45(4):52-56.

朱晓静,闫震霞.德国制造业发展经验对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启示[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9(4):92-97.

蒙禹霏.“工业4.0”背景下德国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

关桥.吸收外来技术重在创新[J].学会,1999(12):5-6.

田雨佳.“德国制造”的发展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7):48-49.

韩江波.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核心技术链和核心产业链[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7(3):41-46.

韩江波.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技术链与核心产业链之间的互促[J].湖北社会科学,2009(3):99-102.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范文第6篇

摘要:由于我国现代企业的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使仓库逐渐成为生产物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当今立体仓库逐渐向小面积方向发展,逐步取代了空间的利用率低的平面仓库,这种替代促使仓储物流业的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柔性 电气制造 系统 电气装备制造的自动化 仓库

1引言

电气装备制造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已经成为了柔性制造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有助于推动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和实用化进程。同时,随着柔性制造系统在汽车工业日益广泛发展的今天来说,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的制造企业对教学、科研以及技术服务开展了研究,并且相继的开发出了许多模拟柔性制造的训练基地。根据实际运行结果证明,对于所构建的电气装备制造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单元需要完全满足柔性制造系统的高效性实用要求。

2柔性制造系统的总体组成与工作流程

2、1柔性制造系统的总体组成

柔性制造系统的构成通常包括:数控车床、AGV运载机器人、自动输送线装置、六自由度行走搬运机器人、电气装备制造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单元、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CCD形状检测系统、加工中心以及相应的附属设备。对于系统的运行总线以及开发型组态软件等网络通讯技术来说,要使得总控单元对各个单元设备来进行集成控制,最终能够根据生产任务得到相应的变化。而且可以通过简单地改变软件设置方法来进行调整,从而可以适宜多种品种以及中小批量的生产。

2、2柔性制造系统的工作流程

在系统开始工作之前,通过人工的方式要将不同的工件和托盘按照相应的规划好的各个零件毛坯区域送到原料的库货架中去。对于工件或者是毛坯从电气装备制造的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原料仓库中取出来时,要通过AGV按照预定的相应轨道来进行运行,最终到达取料的位置。然后,通过出库的平移台,将毛坯由AGV送到自动的输送线中,再经过六自由度的搬运机器人送到柔性的制造加工单元中,再按照工序流程的程序,在数控车床或者是加工中心来进行再加工工作。最后,在加工完成之后,要通过机器人来取出工件,通过输送线和AGV进行同时运行,最后将工件放回到入库的平移台上,然后送入仓库的成品库货架,最终完成。对于所有的软件要进行相应的信息记录,从而更好的便于管理,完成一个工作流程。

3立体仓库的工作原理

立体仓库中都配有中央服务器和一台监控计算机及数台的管理计算机作为信息系统硬件,执行系统配有几台巷道堆垛机和其它的辅助设备,从而更好的完成出入库作业所发出的指令、监控以及库存管理等。对于其设备的控制方式主要包括接受上级的计算机控制调度及单机的电气装备制造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同时还有能够自动定位的控制系统等。对于电气装备制造的自动化立体仓库来说,其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三种方式,即分离式、集中式及分布式。国际上较为普遍的是分布式控制方式。

对于整个柔性制造系统中,其中某个工位向系统提出了入库的要求,就必须要求其具有零部件名称和数量等等。在系统响应之后,要根据指令的形式来相应的通知对应的仓库。对于仓库来说,在接到入库的指令之后,要对库存内的信息进行检索,一旦有相应的空间,而且相应的装置都处在正常的状态下时,应该随时进行入库准备,并且同时反馈给系统,此时,系统应该做好了入库的准备。在系统确认之后,要及时发出准许交接的信息,将运送的装置、堆垛机等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次序来进行动作运行,并且要将零件分别的存入仓库的缓冲区内。在进行交接完之后,要将递送的一方向系统发送完毕信息,也要向系统反馈收货信息。对于仓库内部,应该将零件通过传递装置放置到安排的单元里,并且要对库存信息表进行修改,在完成之后,要向系统发出正式的入库记录表。仓库在接受出库指令时,要执行与上相同的方式来进行出库操作,同时还要对数据库进行修改。对于出现货物的种类、数量不相符合的时候,要及时的向系统反馈出相应的信息,并且由系统来做出处理决定。如果仓库的机构中出现了故障,就要及时的通过传感器来检查和翻译具体的信息,然后通过系统网络来向上一层管理系统发出故障信息,还要向维修部门来进行报警维修。

4电气装备制造的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设计与控制

4、1电气装备制造的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设计

通常,对于电气装备制造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单元的组成构件来说,主要有挂壁式的码垛机以及相应的两套仓库,同时还需要有两套出入库的平移台和托盘,以及仓位的传感器等等。同时,两套货架和挂壁式码垛机和传感器可以共同组成电气装备制造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单元。对于仓库的货架上来讲,每一个货位都有安装相应的机械微动开关和激光定位系统,同时还要在货架的上方来装有巷道装置。

对于出入库平移台来说,主要负责在仓库单元和输送线之间来传递工件,同时由铝合金型材来进行搭建,这样可以使用直流电机加减速器来进行驱动,对于上面安装对射光电传感器感应工件的位置,由同步带来传送工件,最终完成出库和入库的动作行为。

4、2软件控制系统设计

对于柔性制造系统的总控制单元的构成,一般包括主控制机,其中的主控制软件是为操作人员来使用的前台程序,最终使用组态王软件来进行开发工作。通过对各个分站动作,可以同时的实现人机交互界面的接受用户控制,其中的操作分为连续自动和各分站手动控制两种方式。

仓库单元都是通过通讯模板和主站的控制计算机来进行通讯的,主要是通过主控软件的设定,最终来控制码垛机的运行系统。码垛机的出入库动作一般是由PLC来进行完成的,当码垛机接收到了出库的请示时,就可以将码垛机从上而下、从左到右的来进行扫描原料库的各个仓格,同时还要对扫描到的第一个有工件的仓格来进行出库操作,这样才使得出库运行的状态达到最佳。

5总结

综上所述,电气装备制造的自动化立体仓库,是一种具有集信息、储存以及管理融为一体的高技术密集型机电一体化产品,其中所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可以通过对立体仓库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研究,使企业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铁异,周晓蓉,梁建智.自动化立体仓库轻型堆垛机实验综合平台研制.《机械设计与研究》.2013年2期

上一篇:股东投资入股协议书范文下一篇:赶工措施及赶工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