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电子信息论文范文

2024-07-13

职业院校电子信息论文范文第1篇

近几年来,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旺盛的热门专业, 各类院校都纷纷开设该类专业, 地方本科院校更是如此。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 培养创新型、开拓型、应用型人才, 在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方面必须进行大胆改革和探索, 唯有如此,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才能使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地方本科院校及其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现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般都是在地方师专的基础上, 合并教育学院、职业大学及部分中专等当地院校升格建立的。这类院校其办学层次和类型定位于一般教学型本科院校, 其培养目标是面向研制、生产、管理工作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些新建院校一般都具有较长的专科办学历史和一定的办学实力, 如襄樊学院的主体部分襄阳师专已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但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 这类地方性院校在人才培养规格、服务功用、发展方向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比如由主要培养专科人才向主要培养本科人才转变;由单科性向综合性转变;由服务某行业向服务某区域转变[2]。由于本科办学历史较短及学校在学科建设、师资类型、生源层次、办学传统等历史及现实诸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 这些院校往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领域中处于劣势地位, 无法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学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上进行竞争。地方院校一般都处在地级中小城市, 办学条件有限, 也较难引进优秀人才;地方院校一般由地方政府管理, 办学经费缺乏;地方院校处于二流地位, 生源普遍较差。总之, 这些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是地方院校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

地方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一般是在应用电子技术等专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或依托原有相近的理科专业 (如物理专业) 发展起来的。地方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普遍存在经验不足、条件有限、师资匮乏等制约因素。

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教学观念亟待更新。大多数地方院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之初, 师资主要由物理专业教师等改行充当, 近几年, 新进了部分研究生充实教学第一线。改行教师为非本专业出身, 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不完整, 对前沿知识缺乏了解;另外, 这些教师原来从事专科教学, 进入本科层次后, 部分教师不能胜任本科教学工作。新进青年教师没有经过必要的训练, 缺乏教学经验, 教学功底不厚, 教学效果不佳、科研水平不高, 需要经过若干年的锻炼和培养才能逐渐成熟。同时, 扩招使师资数量不足, 教师工作量大幅度增加, 对教学科研的精力投入不足, 并且存在不同学科专业师资结构失衡的问题。

实验条件较差、办学经验不足。与传统的老牌本科院校相比, 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办学历史较短, 办学经费有限, 实验设备严重不足, 实验条件简陋, 实验室建设滞后。办学经验缺乏, 课程设置不合理, 简单照搬重点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严重脱离本校和学生实际, 教学效果不佳。

2 地方本科院校及其电子信息类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实践创新的矛盾

高等教育已走进了大众化教育时代, 地方本科院校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重任, 着力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院校的必然选择。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理论与实践脱节, 学生缺乏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 应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纠正“重理论, 轻实践”的现象, 也要纠正因为对应用型人才曲解而出现的“重实践, 轻理论”的趋势。有人认为, 既然地方高校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就应该加强实验教学, 大幅度降低理论教学要求;有的人甚至存在一些偏激观点, 认为理论教学作用不大, 实验教学的效果好多了, 试问: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做实验有多大作用, 能够提高他们什么样的能力?又怎么能够进行实践创新呢?没有专业理论基础的实验及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那永远只能是小打小敲, 修修补补, 不可能成气候。另外, 一些地方高校由于师资、实验条件的局限开设课程本来就很少, 离本科教学要求还有一段差距, 并且本科教育毕竟不同于职业技术教育。当然, 加强实验教学, 注重实践创新, 办出地方院校特色的方向是正确的, 但要辩证的看待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和实践创新的关系, 二者不可偏废。

2.2 就业与深造的矛盾

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趋于严峻,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未来几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地方院校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就业渠道, 如采用校企合作, 建立实习基地和学生创业、创新基地, 大量压缩理论教学任务, 鼓励学生提前进入创新基地, 甚至有的学生一年级就进入创新实验基地。另一方面, 为了提高学校声誉, 鼓励更多学生参入考研队伍, 当然, 学生考上研究生也是缓解学生就业的渠道之一。如何解决学生就业, 同时又不降低理论教学的要求来满足考研学生的需求的矛盾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3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部分地方高校管理者对学校的发展思路不清晰、定位不明确。一方面, 关注学院升层次、增学位点, 学院升大学, 选用国家级教材、国外经典教材, 进行双语教学, 鼓励学生考研和教师搞科研;另一方面, 面对学生的就业压力, 又极力呼吁“压缩教学任务, 加强实验技能培训”。

3 建议及对策

3.1 重视基础课教学

重视基础课教学, 多层次分类教学。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满足不同需求学生的要求。实施分层次与分类办学, 实现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改变培养模式, 依据专业特点和学生水平程度,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都受到激励, 尊重个性, 发挥特长。不同的层次教学标准不同, 但要把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一、二年级在学好公共基础课的基础上, 加强对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逻辑电路、高频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基础课的教学, 为全体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地方本科院校具有一般本科的共性, 要遵循本科教学的一般规律, 不能降低本科基础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是终身教育的重要阶段。因此, 大学本科教育应该着重基础。强化基础, 拓宽知识面,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和开发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宽广的知识面是创新的“基石”, 也是部分学生继续深造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模式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本科院校中, 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 教学工作是中心, 提高质量是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狠抓学生的专业基本功, 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 已成为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

三、四年级进行分流, 准备考研究生的学生进一步学好专业课, 增加专业选修课, 拓宽视野, 了解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前沿技术, 为日后的深造做好充分准备;其他学生主要是重视实验教学, 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高校的第一资源, 是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一个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在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 着力改造和提高原有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注重青年教师的培训, 加大对青年骨干教师的激励力度, 使他们安心从教, 发挥其所长, 建造一支站在教学科研前沿的业务骨干;营造尊师重教、爱惜人才的文化氛围, 把教师的精力引导到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专业建设等方面来[3]。总之, 为了更好地培养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人才, 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没有一支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 即使有好的教学计划和一流的实验设备, 也实现不了培养合格的学生的目标。打造一支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足、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4]。

3.3 加强学风考风建设

地方本科院校生源质量较差, 少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校后没有做好规划, 不能严格地要求自己, 放松学习, 因此, 不能顺利完成学业。然而, 部分管理者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或其他原因, 为了所谓的学校声誉和学生就业等理由, 降低教学要求, 要求教师必须保证多大比例的学生能够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 以便学生就业。如果不读书或读书不努力的学生都可以毕业, 那么, 上大学的意义又何在, 含辛茹苦的父母花那么多钱, 难道就是为了让孩子取得一张毫无意义和毫无作用的文凭, 学生拿着这个文凭, 怎样找工作、找什么样的工作、又能够做什么样的工作呢?这样做恰恰害了学生, 而且对以后的学生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舞弊, 甚至有的学生威胁教师:你敢让我们不及格吗, 小心学校处分你。地方本科院校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学生的前程, 必须加强学风和考风建设, 真正履行高等学校的使命。

4 结束语

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先进性, 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满足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因此, 我们应当确立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观,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社会对宽厚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抓好基础课程建设, 夯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立足信息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电子信息类专业。总之, 强化基础知识, 拓展专业方向, 以人为本, 质量至上、开放办学、特色发展, 增强人才的市场适应性。

本文中地方本科院校主要是指处于地市州的本科院校。我们既要强调地方本科院校的“地方性”和“应用型”, 又要重视它的“本科性”。正确处理学生就业与继续深造的关系, 兼顾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实行分层次与分类教学, 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 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摘要:本文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 在专业和专业建设内涵的基础上, 研究了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的现状, 对地方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并对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 田建国.在不懈追求中探索与创建——评刘克宽《地方本科学院:管理的选择与构建》[J].泰山学院学报, 2009 (11) , 138-140

[2] 谭伟平.地方性院校专业发展案例研究与思考[J].http://gjs.hhtc.edu.cn/index.htmx?read-42.html

[3] 阮湘元.教学型大学培养创新式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11) :64-65

职业院校电子信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高职电子信息专业中《电子产品生产与检验》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包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等。在课程授课过程中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效的融入专业知識,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符合我国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对分课堂;对比

1 课程思政提出背景

如今信息技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悄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世界正在形成新的政治、经济、科技的生态变局。我国正逐渐向世界舞台中央靠拢,世界的思想斗争处于更加隐蔽、复杂的局面。我国正处于新时代社会主义强国的是建设时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我国需要大量的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20年教育部引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提出所有的教育均要以“育人为先”为第一要素的要求;2021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提出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可见教育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课程思政文件的组合拳,力在从根本上解决为我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问题。

1 《电子产品生产与检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电子产品生产与检验》课程是我院高职电子信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这门课的系统学习,学生掌握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等知识,学生掌握了电子元件的规范焊接与组装的流程。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基于行业、企业文化、工匠精神等精神导引。

参照国家标准和电子信息行业标准,学习了国家的相关课程思政文件,依据本专业的特点,修改并制定了该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政策;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诚信做人,踏实做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公共道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为达到上述的人才培养目标,对《电子产品生产与检验》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分两部分进行。

1.1 课程思政教学总体设计

课程内容采用项目为导向,挖掘项目中各个小任务的思政元素,通过课堂讲授、网络自学等各种学习平台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在学生的心中种下爱国、爱专业、爱校、爱班级的“大爱”种子,以任务为驱动“做中学”“学中做”展开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精益求精的精神,教学过程中以我国古代、现代涌现的大批典型的工匠型大师为精神引领,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教学中引入国际企业电子产品装配IPC标准,将我国先进优秀企业文化内容引入教学内容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奋力拼搏的精神,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

1.2 课程思政评价

课程的评价要在各个项目中包括课程思政评价,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三者相统一,确保在课程评价时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所以课程思政应该是贯穿于课程学习的全过程,确保思政入教学如春再花,如盐在水,将思政的内容融入项目评价的各个环节,包括项目的设计与研讨,小组的讨论与总结、学生的自我展示以及教师言行举止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是多元多维的评价体系。

2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践

在课程思政的教学授课过程中,始终坚持《纲要》中的“价值塑造”为第一要素,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1 课程内容重构中挖掘思政元素

按照学生学习知识由易至难的学习规律,将课程内容由简至难重构分为四个教学项目,分别是电子产品辅件的生产与检验、通孔技术电子产品的生产与检验、贴片技术电子产品的生产与检验和混装技术电子产品的生产与检验。学习内容由简至繁的学习过程告知学生,学习没有捷径,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台阶走好、走稳才能逐步达到学习顶峰,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

项目的实施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协作精神,协作是现代化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职业素养,通过各个小组成员协同合作保证项目的高效率运行。通过团队合作,有助于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和提高组织整体效能。

2.2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

以“项目二:通孔技术电子产品的焊接与装配”为例讲解如何在教学中展开课程思政的教学。项目二是以“数字万用表的组装与焊接”为主题来展开教学,按照项目的制作流程将该数字万用表的整机组装分为四步来完成:学生自主网络下单购买、课堂讨论定制装配工艺流程、个人独立和小组协作焊接装配和项目总结反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思政元素融合于各个环节。

在学生网络自主下单购买环节中,由学生按照教师下发的任务单要求学生自行在网络上查询并购买数字万用表,学生在网络上购买数字万用表电子元件的过程中,会对比分析不同品牌的厂家生产数字万用表的价格和质量,借此让同学们了解我国生产的万用表的胜利等知名品牌,对比分析国有品牌与国家品牌的质量、技术差别,告知学生只有不断地从产品的各个方面完善提高产品技术和质量,才能摆脱我国当前某些技术被发达国家牵制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对购买到的数字万用表散件开展装配工艺流程的讨论,各个同学都要参与讨论与制定组装流程,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对比、分析完成最佳的组装流程,培养学生协作与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

在焊接装配环节中,依据前述小组制定的工艺文件进行元件的来料检验。因为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内容,所以该环節主要要求学生独立自主、细心、有序的对比完成来料检验,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工作态度;依据 PCB板上元件引脚的间距进行元件的整形与焊接环节中,要求学生按照国际电子产品装配标准的高标准要求来对元件引脚进行整形与焊接,引入行业的IPC标准入课堂,让学生在校期间实践期间以企业的IPC组装的目标条件来整形元件引脚,拉近了课堂与企业岗位的距离;教师通过图片类比举例讲解对比合格与不合格的整形与焊点,要求学生以IPC标准中的最高标准为目标来要求自己,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不断提升产品工艺的工匠精神。

项目总结反思环节是项目的最后收尾环节,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主要任务是教师对学生组装的数字万用表的组装工艺进行点评,并展示班级同学中的优秀作品,借此告知同学们“工匠”“能匠”就在班级中,只要同学们用心不断打磨自己的焊接组装技能,就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组装和焊接技能水平,让学生用心体会“铁棒也能磨成针”的工匠精神。

2.3 课程思政教学总结

在项目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持续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加强:

(1)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把控整个课堂的教学方向,教师课堂的一言一行皆会影响学生。教师本人就是课程思政的最好代表,高职学校的教师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行动上做表率。

(2)探索校企合作育人。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课程内容的重构的内容均来自企业真实的项目,在引入项目的同时,将企业的文化和职业精神有机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通过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形成校企共育人的互赢合作。

3 结论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电子产品生产与检验》课程思政项目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已开展一年多时间,课程思政改革内容在2019级电子信息专业学生中实施,在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积极变化,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技能水平朝着做好、做精、做细的精益求精的方向变化,包括课程思政的多方位的课程评价成绩已经显示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了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教育部.教育部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教职成〔2020〕7号)[Z].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Z].

[4]靳肖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J].文化产业,2021,(5):123124.

[5]刘丽华.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21,(8):153155.

[6]曾小林.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角色定位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21,(08):9196.

[7]曾小林.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角色定位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08):9196.

职业院校电子信息论文范文第3篇

涟—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绘画作品展

12月15日,炎黄艺术馆举办的“涟-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绘画作品展”开幕,这是首次职业院校教师绘画作品展,本次展览汇集了艺术设计学院13位专业教师近百件绘画作品,是他们多年来专业探索成果的一次汇报,是一个艺术群体整体实力的集中展示。他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美术教育教学规律,着力于美术研究及美术创作,用最广泛散播于大众的语言形式关注与表现现实生活,艺术语言上既未隔断传统语言的联系,也不拘泥于呈现超然物外的精神满足和笔墨表现,逐步开始将个体情感、语言表现和对社会、人生、人世的关注对接起来,构成了他们在艺术追求上独特的审美取向和明确的文化针对性。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北京市属公办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

职业院校电子信息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的保护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电子信息安全为主体,介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电子信息安全技术进行概述,提出主要的安全要素,找出解决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安全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电子信息安全;安全技术;安全要素

在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有众多的企业文件在流转,其中肯定有重要性文件,有的甚至涉及到企业的发展前途,如果这些信息在通用过网络传送时被竞争对手或不法分子窃听、泄密、篡改或伪造,将会严重威胁企业的发展,所以,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意义

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发展,信息成了企业成败的关键,也是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如今企业的商务活动,基本上都采用电子商务的形式进行,企业的生产运作、运输和销售各个方面都运用到了信息化技术。如通过网络收集一些关于原材料的质量,价格,出产地等信息来建立一个原材料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对原材料的采购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跟多的采购建议和对策,实现企业电子信息化水准。有关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二的中小企业对网站的应还处于宣传企业形象,发布产品和服务信息,收集客户资料这一阶段,而电子商务这样关系到交易的应用还不到四分之一,这说明企业还未充分开发和利用商业渠道信息。中小企业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应该加快信息化的建设。

二、电子信息安全技术阐述

1.电子信息中的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能够使数据的传送更为安全和完整,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和非对称加密两种。其中对称加密通常通过序列密码或者分组机密来实现,包括明文、密钥、加密算法以及解密算法等五个基本组成成分。非对称加密与对称加密有所不同,非对称加密需要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两个密钥,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必须配对使用,用公开密钥进行的加密,只有其对应的私有密匙才能解密。用私有密钥进行的加密,也只有用其相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

加密技术对传送的电子信息能够起到保密的作用。在发送电子信息时,发送人用加密密钥或算法对所发的信息加密后将其发出,如果在传输过程中有人窃取信息,他只能得到密文,密文是无法理解的。接受着可以利用解密密钥将密文解密,恢复成明文。

2.防火墙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邮件炸弹,病毒木马和网上黑客等对网络的安全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企业的信息化使其网络也遭到同样的威胁,企业电子信息的安全也难以得到保证。针对网络不安全这种状况,最初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就是防火墙。在我们的个人电脑中防火墙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可以阻止非黑客的入侵,电脑信息的篡改等。

3.认证技术

消息认证和身份认证是认证技术的两种形式,消息认证主要用于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抗否认性,用户通过消息认证来确认信息的真假和是否被第三方修改或伪造。身份认证使用与鉴别用户的身份的,包括识别和验证两个步骤。明确和区分访问者身份是识别,确认访问者身份叫验证。用户在访问一些非公开的资源时必须通过身份认证。比如访问高校的查分系统时,必须要经过学号和密码的验证才能访问。高校图书馆的一些资源要校园网才能进行访问,非校园网的不能进入,除非付费申请一个合格的访问身份。

三、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的主要安全要素

1.信息的机密性

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信息的机密性工作似乎变得不那么容易了,但信息直接代表着企业的商业机密,如何保护企业信息不被窃取,篡改,滥用以及破坏,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又能确保信息安全性已成为各中小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信息的有效性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中小企业都利用电子形式进行信息传递,信息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的企业的经济利益,也是个企业贸易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所以要排除各种网络故障、硬件故障,对这些网络故障带来的潜在威胁加以控制和预防,从而确保传递信息的有效性。

3.信息的完整性

企业交易各方的经营策略严重受到交易方的信息的完整性影响,所以保持交易各方的信息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对交易各方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中要预防对信息的随意生成、修改,在传送过程中要防止信息的丢失,保持信息的完整性是企业之间进行交易的基础。

四、解决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安全问题的策略

1.构建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管理体制

解决信息安全问题除了使用安全技术以外,还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信息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在一般中小企业中,最初建立的相关信息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一个信息系统的安全。如果安全管理制度出了问题,那么围绕着这一制度来选择和使用安全管理技术及手段将无法正常进行,信息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证。完善,严格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影响很大。在企业信息系统中,如果没有严格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电子信息安全技术和相关的安全工具是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的。

2.利用企业的网络条件来提供信息安全服务

很多企业的多个二级单位都在系统内通过广域网被联通,局域网在各单位都全部建成,企业应该利用这种良好的网络条件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安全服务。通过企业这一网络平台发布技术标准,安全公告和安全法规,提供信息安全软件下载,安全设备选型,提供在线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同时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交流经验的场所。

3.定期对安全防护软件系统进行评估、改进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和信息技术也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认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在电子信息安全问题不断被發现的同时,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安全防护软件系统也应该不断的改进,定期对系统进行评估。

总之,各中小企业电子星系安全技术包含着技术和管理,以及制度等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中小企业办公室逐渐趋向办公自动化,而且还确保了企业电子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温正卫.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0

[2]闫兵.企业信息安全概述及防范[J].科学咨讯,2010

[3]江文.浅谈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及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

职业院校电子信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对策

引言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深度与应用广度已成为当下一个展示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一门重要的研究学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作为前沿学科,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电子设备制造、航空航天、移动通信网络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先进性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们必须对它有更多的了解,以确保我们能更好地利用它来为人类社会服务。

1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特征

1.1共享性特征

众所周知,计算机信息技术其实是一个保护和储存数据信息的数据库,在使用电子信息技术时,有效掌握保护数据库是关键性的工作。能够加速对数据的查询、分析、管理等工作,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数据的组合和查询,在新时期发展中期望将数据共享使用到更广的范围中。

1.2精确性特征

计算机技术工作都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程序中完成的,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使得数据信息更加及时和标准,以此不断减少信息带来的错误,所以说电子计算机具有一定精准性特征。

1.3智能化特征

新时期所有的事物都朝着智能化方向进展和变化,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和在这方向上努力和发展。所以计算机自身存在拟人化的特征,能够对数据和信息进行逻辑思维分析和整合,计算机能够有效地实现所有工作,减少了因为手工流程造成的影响和错误,以此能够有效提升电子信息技术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2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创新意识

高科技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科研人员的创新研发工作,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往往由于缺乏创新意识而导致进程延误。在初始的研发阶段,由于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开始发展的时间较晚,很多信息技术层面难以与西方发达国家保持同步,因此,国内大部分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在发展进程当中往往积极吸取国外的技术经验,而在借鉴这一部分技术经验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与国内经济进行对接,导致企业的生产与信息技术工程的配套使用产生脱轨现象,不能从根本源头上促进我国信息技术工程产品的研发与发展。

2.2专业基础知识理论不过关

在电子信息技术这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以专业人员的理论素质和知识体系作为支撑,整体保障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实际操作。只有在具备一定操作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够从根本源头层面充分促进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稳步发展,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缺少相应的人才支持,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便会导致整体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创新力度不足,难以形成整体行业的良好发展趋势。我国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操作经验时,对具体信息技术工程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了高度关注,然而却忽视的实践操作过程中理论性人才的培养,在高等院校内亦没有形成利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的学术研究氛围,导致长久以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经济效益仍有一定不足。

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对策研究

3.1加大创新力度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科学环境。在确保信息技术工程稳步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培养科研人才,加强创新,使中国的信息技术发展稳步上升。

3.2确立发展目标,实现理论提升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需要有正确的目标来引导,也需要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我们需要明确以下两点。首先是电子技术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的关系,它的发展可以满足我们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方便,因此这一方向是我们需要大力努力的方向。另一个是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和国家需求之间的关系,即前文中所指的农业技术与军事领域,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应当更为谨慎。[5]对此我们需要大力进行人才的培养,同时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与国家发展相互对接,进一步明确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索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理论改进。

3.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目前国内许多产业的发展都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进行了有效对接,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与信息工程技术的支持密切相关。因此,国家各级部门都应当制定相关的扶持培育政策,充分保障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长远发展,从经济层面加大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相关产业的引导和鼓励,助力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建立起完整完善的产业结构,从而具体带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和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提高社会整体层面的经济创造效率。并且需要坚持长远的战略抉择,加大对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的人力资源投入,扶持各行各业建设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优秀项目,总体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层面的进步,保障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研发生产更进一步。

4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前景

4.1推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生活领域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工作和交流方式,为人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提供了方便。因此,我国需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在基层应用中做好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使其在我国得到深入发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以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

4.2加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航天领域已促进我国科技实力跻身世界前列,也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但是,由于该技术起步晚,实施难度大,我国还没能在空间电子、信息处理等高端专业中取得巨大的成就。因此,我国应对相关专业人才进行扶植培养,提升航天技术人才的吸引力,提高资金投入,优化适合我国的航天信息系统,在相关专业中进行研究,加强对该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上的应用深度与广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航天技术水平。

4.3促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

第三,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现代工程建筑不仅依赖于土木工程的发展,其对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在安全生产的背景下,建筑企业可以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构建数据信息网络,利用信息传递实现对建筑工程各环节的联系,从项目规划到施工最后到工程验收,每一个环节都要在精准、全面的数据下完成决策,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安全生产事故,提高了建筑工程水平;第四,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在科技强军的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对于提高我国军事技术水平,提高军队战斗力,巩固国防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结语

在当今社会中电子信息工程已经融入渗透到各个行业。那么,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信息工程将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即将为我国电子行业以及其他行业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电子信息工程加大科研力度,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其更好的与社会相融合,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及未来发展研[J].科技风,2018,10(31):89-91.

[2]谢林兵.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7,1(02):19-21.

[3]刘鹏.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展望[J].商,2015(9):199.[4]张明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科技与管理,2018(5)1:129.131.

[4]史媛芳.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4(1):45-47.

职业院校电子信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化管理;重要作用;分析;研究

1支撑现代电子信息化管理的核心科技

1.1云计算

云计算提供计算服务资源,其核心是一种虚拟资源服务。虚拟化技术为云计算服务提供基础架构层面的支撑,虚拟化技术在软件种仿真计算机硬件,采用虚拟资源包括虚拟服务器、存储、网络等。云基础资源平台旨在合理调配计算机资源,把应用系统各硬件间的物理划分打破,从而实现构架的动态化,实现物理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分布使用。虚拟化技术使云计算服务落地并成功应用,彻底实现了系统架构的弹性和灵活性,极大降低了信息系统构建的硬件购置成本。

1.2大数据

大数据是指原有关系型数据库无法承载的海量数据,一般而言,大数据采集、整理与共享应用、存储是大数据生命周期最核心的三大技术。

1.2.1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采集

大数据行业是依托数据源存在的服务性行业。大数据最根本之处在于信息收集方式出现了巨大变革。网络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产生了大量业务信息,每种信息均有不同格式的信息载体。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人工输入,转化为系统标准信息格式存储,大数据应用必然终止在数据采集这一起点上。介于此,数据采集已经可以使用文字、图形、语音等多种方式,通过数据智能识别,整理为适于应用共享与存储的规范信息记录。

1.2.2数据中台

数据中台由阿里兴起,核心思想是共享数据。数据是从业务系统产生的,而业务系统也需要数据分析的结果,把业务系统的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抽离,由单独的数据处理平台提供存储和计算能力,可以简化业务系统的复杂性,让各系统采用更合适的技术,这个专用的数据处理平台即数据中台。

1.2.3基础信息存储平台

数据开发中,核心数据模型的变化是相对缓慢的,同时对数据进行维护的工作量也非常大,因此,在稳态架构中,后台基础数据无论是存储支撑平台、数据记录结构等都不应经常性变化,否则势必造成业务系统动荡。后台基础数据保持缓慢、前向兼容的变化,使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1.3物联网

物联网是信息传感器等各种装置,接入互联网,实时采集和监控设备状态,从而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广泛连接,从而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传感器、RFID技术、定位技术、统一数据采集技术等信息感知与交互手段,高度融合人工智能等其他信息科技,形成数据采集处理,并结合移动互联网,实现外物的智能化识别、在线监测、定位追溯、跟踪、数据联动等应用,将计算的基础设施能力延伸至物联网,让产业、城市信息化成为可能。

2电子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办公OA系统等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的普及,电子 “双轨制”管理模式逐渐朝着“单轨制”转变,但从实际应用来看,管理系统与应用管理不够完善,相关的电子信息收集、存储、鉴定、利用,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体系还不够完善。

2.2管理媒介不够全面

电子信息化系统在后期的运行过程中,无论是软件系统还是硬件设备均需要长期进行同步升级、改造,尤其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技术的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系统所管理的的对象不同、要求不同,无论是存储媒介还是利用媒介等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2.3管理系统衔接不畅

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衔接不畅:一是人员衔接不畅,缺乏必要的沟通,常常不符合归档标准和要求;二是系统与管理系统之间衔接不畅,难以直接实现存储和归档。

2.4管理路径不够适配

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实现不同密级的即时识别、即时存储,但从当前电子信息化管理现状来看,电子信息技术还不具备这一功能,信息分辨还存在精准性不高等问题。

3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

3.1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企业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当今信息化技术已然成为当今世界和社会势不可当的发展潮流,网络已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如影随形,企业对高效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传统的管理理念已不能适应未来市场经济需要,极有可能面临淘汰的危机,因此,呼吁我国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势在必行。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本质是资源的共享,所以,优质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不会使公司的内部资料外泄,还能使企业的内部资料得到有效的共享。建立良好的信息管理是企业的一个挑战,需要更多的技术和资金的投入。

3.2减轻企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优势是减轻企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人员通过手工整理和人脑分析的方式进行低效率的工作,不仅工作时间长,疲劳度加大,还容易出现人为的错误。但实行信息化管理能使工作实现自动化,数据只需要录入一次便可以重复利用和共享。

3.3便于企业保密工作推进的重要性

信息化管理更有利于企业资料的保密性。通过无纸化录入的方式能轻易检查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比纸质保存更加便捷,使其保密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同时,管理人员还可通过高级设置进行权限管理,使内部资料划分为不同的获取级别,不仅兼顾保密,还节省了企业管理资源。

3.4提高信息检索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信息化有助于快速检索和提高办公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电脑的数据处理能力不断提高,而保守地使用旧式的检索方法一册一册地查找档案不仅费时还费力,利用計算机进行检索,可大大提高信息的查准率,减轻企业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传统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显然,这种落后管理方式已然无法适应当下的工作需求。因此,建设管理信息化的任务可以使专门从事管理的人员从繁重的手工程序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好地进行更高级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提高部门和企业的工作效率。

3.5管理的革新与未来趋势

管理的信息化对社会公共服务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也是信息化建设将面临的革新方向,它是我国企业获得国内外市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前提。企业服务的终端是客户,古人云:“先克己,再利人”,唯有企业具有不断地学习与挑战的精神,才能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将提升自身产品与服务价值作为长期的可续性发展目标,从而提供给社会更多更好的服务。因此,企业应当积极学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将管理技术更好地与企业各项阶段成果相连接,做好内部制度的完善工作,配合企业的战略目标,使企业能够长远地生存与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电子信息化管理不仅能代替传统管理方式,弥补其不足之处,还能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保障管理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信息管理工作中,做好对信息的分类管理,以及电子化管理,能够使信息清晰、明确的呈现在系统上,方便管理。这些信息往往是企业保密工作的重点,也是进行工作分配和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保证管理的高效和便捷,对于整体工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新时期下,电子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和落实非常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朱奇琦.城建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研究[J].城建档案,2018(04):25-26.

[2]张克芬.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与电子信息化建设[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8(03):185-186.

[3]于朝波.电子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7(34):18.

[4]黎明晓.创新档案管理助推政务提速[N].钦州日报,2017-09-26(005).

上一篇:电子商务诚信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汽车电子产品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