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产品设计论文范文

2024-07-13

汽车电子产品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核心员工的保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系统性的问题就要系统解决。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面谈,M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刘燕目送着又一名应聘者离开,这已是招聘一名高级结构工程师的第四个应聘者了。刚刚离开的这位应聘者,虽然在其他电子企业也有一定结构设计工作经验,但还是没有办法胜任M公司目前紧迫的设计开发工作。刘经理觉得还需要猎头公司继续推荐,随手拿起电话:“喂,李经理在吗……”

M公司是一家汽车电子企业,成立于2000年,开始主要从事家用电子产品,后转向汽车电子的开发、制造和销售工作,产品主要面向中国及亚太市场,目前正式员工有800多人。2010年随着金融危机缓解,企业用工需求上升,公司上半年的流失率又开始反弹至20%。公司的销售部、市场部、设计开发部的经理人员和技术工程师的主动流失率最高,而这些部门的人员流失是M公司不愿看到的。另外,其他中层管理人员也不太稳定,平均入职时间不超过3年,有的甚至入职不到半年就主动离开了。让刘燕比较烦心的是这两类人在人才市场非常缺乏,很难找到比较合适的。有时候,刘燕想通过降低招聘标准来满足用人需要,但这会招致分管人力资源工作的副总经理批评,也得不到相关部门的认可。由于关键部门和岗位的流失率高,M公司被其他的竞争对手形象地比喻为“黄埔军校”,给别人培养人才了。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来保留核心员工已经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明确界定核心员工

什么人是企业的核心员工?什么人离开会对企业造成损失?哪些人员是人力资源部重点关注和保留的?这里我们需要明确界定核心员工的标准,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保留策略。

1.战略标准

根据钱德勒的组织理论:组织的战略决定组织的结构,组织的结构由若干职位构成。战略性投入比较大的组织需设定相应的战略性职位,居于战略性职位的员工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10年前,M企业认识到中国汽车行业将有一轮较为长期的发展,果断地从家用电子行业转向汽车电子行业。企业通过并购国内部分汽车电子企业,迅速拥有了一批汽车电子设计开发人员,这些人在企业战略转型时就是战略性核心人员,他们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事实也证明,M企业顺利完成产业转型得益于他们的贡献。

2.绩效标准

在企业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追求业绩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绩效是判断员工价值的重要标准,那些具有高绩效的员工成为企业所重视的核心员工。以KPI(关键绩效指标)为核心的考核体系,要求绩效考核指标从企业整体层面向组织内部、直至员工层面分解,形成压力向下传递的金字塔结构。个体绩效与组织绩效形成内在的因果链,管理层认识到企业整体绩效必须建立在更低层组织和职位的绩效实现基础之上。绩效突出的员工自然成为企业所重视的核心员工,因为他们的业绩成果对所属单元的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3.替代性标准

战略标准与绩效标准是从企业内部层面评价员工是否核心员工,替代性标准则从外部市场角度对员工进行衡量。按照经济学标准,稀缺的、替代性差的商品难以获取,其价格就会上涨。具有难以替代特点的员工,虽然从战略和绩效方面评价,难以成为重要员工,但是,一方面,他们对企业而言仍是必须的;另一方面,这类人从外部人才市场难以招聘到,而且培养出这类员工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比如:今年M公司制定了跨越式发展目标,为达成企业研发目标,需要较多的一般、但具有行业经验的开发人员,而这类人才在市场上是非常有限的,半年来只招到了所需人员的一半,缺口依然很大。

核心员工缘何流失

核心员工保留难、流失率高是企业普遍面对的难题。那么核心员工容易流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M公司的刘经理按照战略、绩效和替代性标准选取核心员工,对他们进行工作满意度和辞职想法调查,最后的调查结论对其他企业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问卷调查采取按部门分层抽样的方法,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48份,有效回收率94%。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基本信息;(2)工作满意度;(3)流失意图与辞职想法及原因。

1.薪酬因素

同刘燕平时了解到的情况相一致,核心员工离职的首要因素是薪酬,但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这些核心员工普遍工作满意度较低,表现在薪酬方面的原因是:(1)薪酬缺乏地区与行业竞争力。有42%的员工认为企业薪酬在当地不具有竞争力,65%的员工认为企业薪酬在行业内不具有竞争力。(2)收入分配不公平。有59%的员工认为自己的收入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联系,没有体现出对个人贡献的回报。(3)薪酬调整不及时。在企业内往往会发现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新进员工的薪酬一般会比从事同类工作的老员工薪酬更高。经过深入分析,笔者认为,企业在对员工薪酬进行调整时,对老员工的薪酬倾向于与内部进行比较,较少参照外部市场,即主要是与个人收入增幅和其他同事收入相比较;对新员工的薪酬则倾向于与外部市场比较。因此,一旦企业薪酬整体增幅低于外部市场薪酬增幅,必然出现新进员工的薪酬高于内部老员工。M企业有48%的员工认为薪酬调整不及时,其中绝大多数为司龄5年以上的老员工。

2.职业发展

核心员工处于企业的关键岗位,能力突出,有着较强的职业发展需求,希望在企业中有更多的机会,担负更重要的任务。这种心理需求既是他们成为核心员工的结果,也是他们成为更重要员工的原因,正是这种难能可贵的进取心,使他们始终保持着高于他人的业绩水平,同样也会使他们对任何阻碍职业发展的因素更加敏感。M公司在对核心员工的调查中发现,与普通员工相比,他们对职业发展有较高的期望,对企业目前所提供的机会有较低的评价,有39%的员工认为公司没有明确的晋升机会,17%的员工表示不清楚。根据弗洛姆期望理论M=V×E,M是激发能量,一个人的积极性;V是效价,目标对个人的价值;E是期望值,达到目标的概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内在要有诉求,外在要有机会。M公司的核心员工有着强烈的职业发展愿望,但公司所能提供的机会不多,员工可以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概率不高,那么员工的积极性必然会受挫。员工的挫折感短期内可以承受,但长期在企业没有出口,他离职的可能性将会增大。

3.成就感

成就感是一个人成功完成某件事情,所感受到的愉快或成功感觉。核心员工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希望所从事的工作可以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有较高的成就动机。成就感是他们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通过一个个成功所积累起来的感受,是他们能够优于他人的原因,所以,挫败感或平庸感对这类员工而言都是难以接受的。M公司的调查显示,有67%的员工明确表示可以接受难度更大、责任更重和压力更大的工作。同时也希望企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以增强个人专业技术能力。

核心员工的保留策略

1.持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核心员工的保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系统性的问题要系统解决。而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策略是只能暂时解决眼前问题的“症状解”,不能消除根本问题;解决系统问题还需要“根本解”。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括人力资源战略、组织、招聘、薪酬、绩效和员工开发等一系列子系统。简单地认为核心员工保留就是加薪,虽然可以使员工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但薪酬较强的短期激励特性对核心员工的长期激励作用有限;另外,同其他员工相比,如果核心员工的薪酬水平高,则易引发内部不公平,从而导致企业效率损失。应当采取的整体策略为:

(1)人力资源规划:核心员工的类别、需求量、获取渠道。

(2)薪酬:根据外部市场薪酬水平调整企业薪酬水平、合理薪酬结构、动态薪酬调整机制、基于绩效导向的薪酬发放、管理层或员工持股计划。

(3)职位与晋升:设计管理与专业技术的双通道职业发展、工作轮换、更多的内部招聘。

(4)绩效:科学规范的绩效指标设计、目标值设定、积极有效的绩效反馈。

(5)沟通:提倡高级管理层“走动式管理”,保持与员工的直接交流;定期的团队活动;开放而坦诚的企业文化。

(6)员工开发:提供有针对性的内外部培训,导师制,对下属能力发展的评价与培养。

2.稳定的双向心理契约

与明显的书面劳动合同不同,很多企业忽视了其实在心理层面还有心理契约,意味着代表企业的所有者或管理者与核心员工之间的承诺,具有权利义务特点。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企业与员工之间存在着利益的交换,这种交换体现了企业要满足员工的需求与发展愿望,员工也要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体力与智力的贡献,双方都确信互相提供的利益可以得到回报。员工的心理契约正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基础之上,企业信用是关键,员工的满意度是核心。心理契约变动内在所遵循的原则是投入与回报的对等原则,即员工为企业的付出应能及时得到企业的回应,否则就意味着契约被打破。

双向心理契约的表现是作为企业所有者或管理者有权利要求员工为企业付出,做出贡献,也有义务为员工提供薪酬、发展机会等,在心理上对员工负责,而不是能够进行配置的资产;作为企业员工,有权利要求企业为自己做出的贡献提供回报,也有义务做到努力尽职,对企业的心理认同。中国文化中的家国思想、集体主义观念,其实在深深地影响着员工,如果能够建立起“企业为家”的观念,对稳定员工队伍有非常好的作用。观念上虽然树立“企业为家”的思想,但并不意味着员工是企业的私产,可以按照家长作风进行管理,始终要记住员工是社会人,对职业经理尤其如此。

3.打造雇主品牌

雇用关系是企业与员工的一种商品交易关系,员工交易的是劳动,企业付出的是薪酬。如同品牌是商品的重要特性之一,企业品牌即雇主品牌则是企业招纳员工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雇主品牌自然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也可以让现有的企业员工从心里产生自豪感。这种状况一般会体现在: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有更好的影响,外资企业比国内企业有更好的吸引力。这种品牌效益是企业长期积累起来的。每年通过各种方式评比出的最佳雇主,对企业吸引和保留员工的效应也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具有良好的雇主品牌并不一定在行业内提供最高的薪酬,所以可以为企业节省一定的人力成本。打造雇主品牌需要企业有规范的管理,关注员工的发展,包括职业、技能和心理等方面。

4.面向未来的长期激励策略

核心员工中有的高层管理者与重要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一般人力资源之外的人力资本价值。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现代企业治理结构需要重点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企业中存在两层委托——代理关系,一是股东与经理层的委托——代理关系;二是经理层与员工的委托——代理关系。以薪酬激励为主的激励模式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始终无法解决经理层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取向不同。所有者希望资产可以增值,注重企业长期价值;经营者由于在企业的有限性,更关注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解决两种利益导向不一致而产生的问题的最根本办法是解决所有权与经营者的统一问题,由此股权激励成为主要的解决方法。股东放弃部分股权给经理层或重要专业技术骨干,让他们部分拥有企业所有权,获得企业剩余索取权,从而使他们与股东利益一致。股权激励的主要方式是期权激励,设置一定的条件,被授予方拥有一定的远期行权权利,使被授予方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相联。

降低核心员工流失对策

1.建立核心员工流失预警机制

不论多么好的企业也无法完全避免员工的流失,甚至一定比例的流失率对保持企业活力有好处。核心员工与普通员工不同的是他们对企业短期或长期都会造成某种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采取“堵”的策略时,需要建立早期预警机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采取的措施可以是与人才市场人士沟通,了解市场上人才缺口种类;企业核心员工流失的比例、分布和历史状况;各部门绩效达成状况;员工满意度和辞职意向调查等。

2.处理得当的员工离职管理

当核心员工的离职无法避免的时候,直接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平和而正确面对,不能将这种行为视为对企业的不忠或背叛,应当认为这是员工的人生选择,甚至认为是某种机会,因为他们有可能成为企业的客户,他们同样可以影响企业的口碑。因此,一定要让这些人能够轻松地离开企业,方便办理离职手续,进行离职访谈,倾听他们最后的心声,以便改善企业的管理,同时真心欢迎他们随时可以重返企业。

3.有层次的员工队伍建设

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一方面可以避免员工的老化,另一方面可以将核心人员离开而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将管理者和专业技术骨干培养下属作为一项考核内容,明确表明那些没有接班人的管理者是不能升职的,形成专业技术骨干有责任担任未成熟员工的导师的制度。为具有管理才能的员工提供机会,提任管理职位;为对专业技术感兴趣的员工,提供专业技术职务通道,建立完善的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形成有梯度的能力体系。

(编辑:王玉spellingqiu@163.com)

具有难以替代特点的员工,虽然从战略和绩效方面评价,难以成为重要员工,但是,一方面,他们对企业而言仍是必须的;另一方面,这类人从外部人才市场难以招聘到。

汽车电子产品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是汽车系统中的最重要的系统之一,是保障汽车驾驶员在紧急状态下安全的保证,汽车是否具有好的制动性往往作为消费者考量汽车的关键条件之一。汽车的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依靠的是电机,通过电机中的电子元件、控制系统完成构建起的数据模型,对接收到的信息指令进行相应的制动反馈操作。对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设计研究对于汽车的性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篇将对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设计进行相关的解析,对电子机械制动系统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电子机械;制动系统;设计与研究

Key words: electronic machinery;brake system;design and research

0  引言

随着汽车速度的不断攀升,汽车的制动能力是影响着汽车驾驶安全的关键因素,对于汽车的制动系统的研发也是在更新换代。近些年来将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相结合的电子机械制动技术对于汽车整体制动能力的提升十分的迅速,在汽车的制动距离以及汽车的制动时间上都有很不错的表现。而继续深入研究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优化设计及成本以促成对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发展背景条件及优势现状

1.1 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发展背景条件

在传统的汽车制造业中,传统的液压式制动系统是制动系统的主流,通过踩踏制动踏板引发加压装置对整个汽车进行制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汽车性能的需要,传统的液压控制制动系统由于人长时间的踩踏踏板出现的液压加压装置松动,使用寿命短,纯粹依靠人反应来进行的制动系统对于日益增长的汽车速度的先前条件也将不再适应目前的发展需要,目前的制动系统管路愈加复杂多样,这对于整体的制动性能的提升也产生阻碍。基于这种现状,结合目前电子技术发展较为先进的基础,将电子技术与传统机械制动技术相结合的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应运而生。

1.2 汽车电子制动系统的发展优势与现状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通过电机代替原有的液压装置对机械驱动进行相关操作,除了在反应速度上更加迅捷,安全性也大大提升。其次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在线路连接上更为简便,执行步骤相较于传统的液压控制系统较为简便,而且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是通过制动液来代替原有的系统油管,优化了汽车内部空间的设计,并且由于节省了油箱也将不存在油管泄露情况,这将有利于环境保护方向。并且在汽车执行制动操作时实现外部载荷的平稳传送,以实现汽车噪音发出的噪音更小,制动效果也得了显著提升。目前各个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研究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不断的开发该系统的潜力,该系统不仅符合当今信息时代的需要,更满足了人对于现代汽车制动性能的需求。虽然目前发展仍未到成熟期,只是在传统的机械制动系统的基础上加入了ABS、ESP等,对于整体汽车架构没有进行相应的优化,反而让管路配置變得更为复杂,对于后期维护而言反倒更加麻烦。如何优化该系统在整个汽车空间中的设计变得十分关键,这也将成为未来汽车制动系统的发展方向。

2  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设计

2.1 工作原理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是通过踩踏电子踏板,通过传感器向电子中枢控制系统发送信号,经过相应的分析操作后对整个制动系统发出相应的信号。整个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核心部件是中枢控制系统,通过中枢控制系统的电子元件的数据分析对汽车运行状态下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相关的操作,例如在汽车减速,增加距离等信号时,电子机械控制系统更具灵活性,反应时间可以达到0.1s左右,快速的反应速度是安全驾驶的关键。

2.2 制动系统设计与优化

电子制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十分复杂的,驾驶员通过踩踏制动踏板,制动踏板通过电子线路发出相关信息,具体的信息是十分细致具体的,例如对踩踏力度的分析,对汽车运行速度的分析,目前汽车的所受外力的分析等等,这些信息综合起来,通过数据模型的综合分析进行相关的制动操作。除此以外制动位移也是在制动系统中需要考量的因素和问题之一。具体的设计细节如下,首先是双腔制動阀的设计,该设计对于汽车制动时将汽车踏板经踩踏后发出的制动信号通过制动阀转化为压力信号。而该阀门总体要经过三个力学阶段,先增压,再保压,最后减压,此过程需要构建数学模型,建模的参数将直接影响阀力学动态参数,例如制动弹簧刚度、排气间隙、活塞回位弹簧刚度等等。其次再整个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中,推动阀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缓解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完成对制动气室和制动阀的连接,组成部分分为四个接口,出气口、进气口、控制气口、排气口。最后,该系统的部分就是气压管路,气压管路的设计是不断提升汽车压力的关键,找出与汽车制动速度和相应压力间的关系,需要设计相应的数学模型,完成制动系统模型的参数确定。模型的优化方面,首先是对整体数学模型的优化,其次就是对结果的分析。需要分析的数据包括制动系统对排气时间、充气时间延长和最大气压的影响。首先是对最大气压的影响的优化,首先通过对制动数学模型的优化,其主要条件包括对制动气室的容积、制动阀的排气间隙、制动阀平衡弹簧的强度,优化后的速度反馈可以达到0.3s左右。其次就是对压力速度的优化,依旧是对气压制动模型先进行优化,基础条件包括充气时间延长,继动阀回位弹簧刚度,制动阀下腔弹簧回位高度。通过对数据的具体分析,将制动阀下腔回位弹簧刚度设计为9n/mm,继动阀回位弹簧刚度取9n/mm,在排气延长时间上的制动阀间隙上设置为1.4mm,继动阀间隙设置为1.4mm,经过综合优化的压力反馈时间将从平时的0.6s左右削减至0.3s左右。在具体的制动参数设计上我们用一辆越野车的计算参数为例子空载参数如表1。

为方便计算,将三轴车简化为二轴计算。

在同步附着系数的分析和去欸的那个上,根据汽车的前后轴荷分析,道路附着系数,坡度等相关分析,会得出如下情况:①当ρ<ρ0时,前轮会抱死,丧失转向能力。②当ρ<ρ0时,后轮抱死,丧失方向稳定性。③当ρ<ρ0时,前后轮同时抱死,丧失装箱能力。

上述情况中会出现侧滑导致的丧失方向稳定性和丧失装箱能力,为防该情况的出现,我们在抱死但没有制动减速度的情况下,为该车提供最高的制动减速度,较高的附着系数将防止越野车在附着系数较低的地面制动时出现侧滑现象。综上所述,可以确定在满载时的同步附着系数为ρ0=0.8。

在系数分配计算方面如下:

力矩方程平衡方程为:

Tμ-Fxbre=0

Tμ为制动力距,Fxb为地面制动力,r额为车轮半径

Fμ=Tμ/rμ

Fμ为制动力,是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产生的力,与Fxb方向相反,当角速度大于0时,大小相等。增大踩踏力度时,这些参数随之正大,当Fxb小于等于附着力F1时,最大值动力为Fxbmax=Fs1而当地面制动力达到附着力F1时不再增大,但制动力Fμ将随着踩踏力度逐渐增大。

综上所述,制动力取决于制动器,所以对制动器的设计十分关键,同时受外部因素影响,只有双方因素达到最大时才能提供足够高的制动力。

根据受力情况,制动时轴荷的转移,可以得到地面对前后轮得反向力。

Fs1=G/L(b+HgDu/gdt)

Fs2=G/L(a-HgDu/Gdt)

G为中立,L为轴距,a为质心离前轴距离,b为质心离后轴距离。Hg为汽车质心高度,g为重力加速度,Du/Dt为制动减速度,得出汽车总的地面制动力为Fxb=Fxb1+Fxb2=GDu/gdt=Gz。

Du/Dt为制动强度,由此得出前后附着力为F1=G/L(b+zhg)1,F2=G/L(a-zhg)2,根据制动器汽车前后制动比为定值,以前制动力Fμ1和总Fμ得比值为比例,成为β,β=Fμ1/Fμ=Fμ1/Fμ1+Fμ2,根据已选定的同步附着系数得出数值为0.68。

3  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中内部系统的构建设计及重点

3.1 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内部系统的构建设计

①执行系统设计,该设计分为三大模块:1)制动模块,2)转动模块,3)无刷直流电机模块。其中无刷直流电机模块的核心是电机,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设计完成对系统的优化分析以及相应的改进。具体是依靠电机将制动装置配置在驱动齿轮上,接收到相应的指令后产生制动力,在传感器的检测下完成对压力数据的收集,以实现对制动盘压力检测。然后反馈信号到中央控制系统当中,设计执行系统,通过对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制动间隙的分析,得出对应参数,针对汽车的整个驱动系统完成制动电子制动系统执行系统的设计。②控制系统设计,该设计主要则很难对汽车的功能控制,作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完成汽车功能的精准快速执行,确保汽车在运行时系统功能的有效使用,其次就是对制动间隙的消除,以达到提升制动能力和制动的精准性。在构成上分为三个部件,1)压力环,2)转速环,3)电流环,内环实现对增幅量控制以达到保护电机的目的,外环实现针对系统的整体控制。内外环完成了对整个系统的控制,都是围绕着执行系统进行相关操作。

3.2 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内部系统的设计重点

对于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设计,在掌握技术的关键的同时,更要明确各个环节的设计目的与重点,以确保该系统的正常运行。在整体系统中,首先要确保其和运行的稳定性,系统的良好可靠运行将是汽车行驶的制动的必然需求。在针对不同的车辆车型时要及时的对相关参数进行相关匹配设计,这对于整个系统的装配运行至关重要。最后就是整个系统的电子原件的保障,电子元件虽然高度精准,但故障率依旧存在,要建立起完善的保险措施,以确保在电子元件失效的同时确保整个制动系统的运行,并及时给予相应的信息反馈,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对驾驶员的安全。

4  总结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研究虽然处于较为不成熟的阶段,但是从发展前景和潜力来考虑无疑是广阔和巨大的,因为无论是在制动性能还是在智能化方面该系统相较于传统的系统都有着极大的优势,但对于该系统的设计和装配需要极高的科学技术支持,需要经过多次实验和调整,以满足整个制动系统的性能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侯泽鑫.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设计与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9(24):160.

[2]章峰.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设计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8(12):72.

[3]赵海龙,张号勇.基于对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设计研究[J].数码设计,2017,6(10):44-45.

汽车电子产品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汽车车身设计是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汽车设计与制造方向的一门专业课程,多年来,我们主要以讲解为主,但是效果不理想,为了探索汽车车身设计的教学质量,笔者到汽车设计公司与主机厂进行调研、沟通,获取他们的需求,以他们的需求为目的,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大胆尝试,采用以车身的设计流程为主线,以案例为载体,以训练为强化的手段,以实习为验证的手段,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汽车车身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汽车安全性能、外观质量、振动冲击噪声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汽车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相比汽车的发动机和底盘,汽车的车身更新速度更快,一般两年左右车身就要更新一次。汽车设计公司和主机厂对车身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单纯从课本学习的知识已经越来越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目前正式出版的教材与汽车主机厂的需求有一些脱节,如果只是理解一些车身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概念,已经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为此,我深入汽车主机厂和一些设计公司进行了调研,与上汽、一汽、北汽、东风等一些专业人员进行了大量沟通。另外,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些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内容的优化。文献[1,2]都提到了教学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并且也进行了一些探讨。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总结,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二、汽车车身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的修订

目前我们采用的主要教材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汽车车身机构与设计》和“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的《汽车车身设计》及其他一些辅助教材。主要教学内容是汽车的车身结构、汽车车身结构分析与设计、车身造型与空气动力学、车身结构碰撞安全性、车身材料与轻量化研究、车身结构有限元建模分析與优化设计、车身附件等。从这些内容看每一部分都有很多内容需要讲解,但总课时只有36学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讲解清楚内容,并且让学生充分消化,基本是不太现实的。为了把这些内容面面俱到,只有讲解一些概念与基本原理,但是这样会使内容空洞,不接地气,学生就会晕头转向,收获较少,甚至会使学生丧失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学生毕业后到企业里面也不能直接从事汽车车身的设计分析工作,他们还需要大量时间进行再学习、再培训,这种状况导致企业对刚毕业的学生不太满意。

基于这种情况,我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不照本宣科。对于一些通过自学都可以解决的内容,课堂上点到为止,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对于一些不好理解的概念原理,在课堂上用电脑讲解。要重点讲解车身的设计方法与流程,重点阐述汽车厂的实际案例,然后以实际训练的方式进行加强。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实际车身案例展示实际汽车车身的基本结构及其分析流程

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车身,我将多年来参与的企业的车身设计结果用Catia软件展示给学生,通过显示和隐藏,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车身各处的细节。由于教材上的图片仅仅是平面图,因为遮挡的问题,许多地方看不清楚,另外,书上的图片也非常少。所以,我用三维模型向学生展示车身各处的形状结构、各个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使学生一目了然。

我从实际车身模型上拿出部分结构给大家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做专题训练,并且将结果与提供的样图进行对比,从中找出问题,并进行解决。比如汽车车身的有限元建模分析,虽然,课堂上也要讲到车身建模的过程,但是具体到实际的车身上,根据分析的要求不同,车身的局部简化、单元的选择、边界条件的设置等,单靠课本上的知识是绝对不行的,如果我以一个实际工厂的车身的有限元分析过程,分析的结果给大家一一展示,学生对车身分析流程有了实际了解,结合实际车身的分析,设计一到两个专题训练,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就会有深刻的认识。

四、将车身设计与汽车方程式大赛赛车的设计制造相结合

我们参与了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的创办,并且是理事单位,一直积极参与大赛。众所周知,汽车方程式大赛的赛车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制造。汽车的设计过程与汽车车身的教学内容是一致的。在车身设计课程所学的结构都可以在赛车上进行体现,比如,为了降低油耗、提高强度,必须采用新的材料与结构来降低车架和车身的重量。比如车架采用薄壁钢管,局部采用碳纤维管。经过有限元的分析计算,实车的测试与检验,最终达到比赛的要求。赛车的设计制造将课堂所学内容有机联通,使知识掌握更牢固。在赛车的制造过程中,由于有些学生不遵从一些基本规范,重复设计、重复制造的事情时有发生。虽然是弯路,但是对学生而言,关于车身的学习是一个经验的积累。因赛车培养出了一批汽车设计制造的专业人才,他们被分配到许多汽车设计公司和主机厂。所以说,赛车的设计制造提升了车身教学的效果。

五、将企业的设计规则与规范融入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多年来,我在与企业的交往过程中,获得了一些企业的设计标准与规范,虽然不是国家的标准与规范,但是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非常实用,是企业正常生产的依据。比如白车身的点焊设计规范,焊点的布置在教材中是不讲解的。再比如车身的尺寸工程,如何分配车身件的设计制造公差。哪怕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记住这些内容,但是只要有印象,在将来从事车身设计时也会方便查询,这也能够为以后更好地工作打下基础。

六、举办形式多样的讲座

将有关汽车车身发展的趋势、新技术等及时传达给学生。有时虽然不是单独举办讲座,但是在课堂开始上课的前数分钟,给学生通报一个技术,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印象十分重要。比如今年在车展上看到的碳纤维车身,我将拍出的照片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展示。学生看过这个展示后,就会对车身轻量化有一些更深入的理解。

七、邀请企业从事车身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专题讲解

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都是到一汽、二汽或北汽等专业汽车厂进行实习。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比较抽象的问题,我都会在企业里面找到专业人士结合其工厂的实际清况,利用大量的图片进行讲解,然后再到车间进行实际的参观与对照。比如今年学生车身焊接工装的问题,学生对于工装定位问题的理解不太清楚,但是学生到了现场,经过指点后,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八、将车身设计与毕业设计的题目进行结合

有一部分学生在汽车车身设计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对车身设计的兴趣。其工作意向或找的工作也是汽车车身设计的相关工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汽车车身设计的题目,以便更深入地培养学生能力。比如汽车车身的逆向工程设计,培养学生车身曲面构建的能力,特别是A面的建立方法与技巧。比如乘用车车总体布置的设计,培养学生根据人机工程学的知识和国家法规对汽车进行总体布置,从全局规划汽车车身的设计。有些题目也可直接从汽车设计公司拿过来,给汽车设计公司完成部分设计工作,比如车身的模态分析和强度分析。在这些题目的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的车身设计能力可以达到基本满足汽车设计公司的要求,从而缩短学生到设计公司里的实习时间。

九、结论

重点突出,实例实训,针对性培养,因材施教,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车辆工程专业从事汽车车身设计制造工作的学生越来越多。另外,企业对我们学生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实践证明,我们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文菊,吴焕芹.对应用型本科《汽车车身构造与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5,(30).

[2]宋宇.高校汽车专业车身设计多媒体教育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3).

汽车电子产品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实践性教学

近年来,我校学生分别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多项比赛。经过我们努力,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比赛,我们深刻认识到参加电子设计竞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水平,同时也是对我系电子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工作的检验。为了全面提升电子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来适应各类电子设计大赛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刻不容缓。

1 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于1999年开始进行招生,在早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专业教师就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微调。2006年,我校电子专业成功申报河南省教学改革省级试点专业,我们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与大纲”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

根据“以提高人才质量为宗旨,以培养综合能力为目标,以强化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指导思想,适时对教学计划做出微调以适应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2008年,对电子课程设计课程进行了重订,由原来的纯理论教学变为理论加实践操作的教学,使学生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电子系统的设计过程有个系统的了解,即:理论设计、绘制原理图、制造电路板、焊接元器件、调试电路以及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从改革的总体效果看,学生也从实践教学过程中学到了“实实在在”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教学模式上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易于接受和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各门专业课尽量安排在相应的实验实训场所上课,利用实物教学、网络教学,力争教学方案的最佳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单片机、可编程序控制器完全安排在实验室中,随讲随做,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极大地增强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吸引了更多学生的主动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来综合提高学生的生产劳动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我们还开设了综合开发应用实验选修课来锻炼一部分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这些改革,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明显提高,毕业生受到了社会的欢迎和好评。参加过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他们在系统设计、方案论证、整机装调、选用新器件及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了。他们在毕业设计和科研中,独立工作的能力较强,受到了教师的欢迎和好评。

2 “五环”实践教学体系

按传统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在实践性环节上发生诸多的问题,比如:单元电路正确却无法实现系统联调;理论设计正确却无法在工程上实现功能等等。这种问题的症结点在于电子设计既不是单纯的理论设计也不仅仅是实验设计,而是实践性很强的有特定工程背景的项目。

根据认识规律和学科规律而设计的“五环”实践、实训教学体系。“五环”指的是五个实践环节(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五环”教学体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1)基本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技能,仪器仪表的使用技能,电子元器件的焊接与拆卸技能。

(2)专业技能实训:通过EDA电路设计、电工学、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等课程的实训,培养学生按原理图组装功能电路的能力,选择正确仪器、仪表获取关键数据、波形的技能,进行电路参数调整、完成电路整体调试的能力。

(3)专业综合实训:安排一个月的专业综合实训,主要培训学生分析和解决系统问题的能力,整机电路的组装和调试技能,维护、维修技能。

(4)顶岗实习:本专业安排了10个月的顶岗实习,重点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5)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从生产、工程和实际生活中寻找设计题目,独立完成电路设计、元器件选择、印刷电路版制作、元器件焊接、整机调试等环节。本专业安排了三个月的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时数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授课学时总量为2600学时,理论授课学时数为1158学时,占学时总数的46%;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等)多达1405学时,占学时总数的54%。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提供了保障。

3 引入虚拟仿真技术

众所周知,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前进的动力,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

为了将可编程技术及系统模拟仿真技术应用引入教学,我们开设了追踪电子技术发展前沿的“在线系统可编程技术”及“虚拟与仿真技术”等课程;同时,尽可能将各种EDA软件穿插于各门相关课程中,如Protel、Workbench、QuartusⅡ、MATLAB、labview等软件的应用,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提高了设计效率。

4 实践教学与电子设计竞赛紧密结合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推动高等学校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4]

电子设计大赛,积极推动了我系对电子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改革。在平时的实践教学中综合设计环节中,引入电子设计大赛的赛题,电子设计竞赛试题具有实用性强、综合性强、技术水平发挥余地大的特点;所涉及的电类专业的课程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电子设计、EDA技术等;

电子设计竞赛成绩作为检验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通过近几年的比赛,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获得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河南赛区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河南赛区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2012年,获“毕昇杯”全国大学生创新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项目全国第三名;从获奖情况不难看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效果在电子设计竞赛中得到了检验,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水平。

我们将不断的调整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电子设计大赛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要求,从而满足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对毕业生的更高需求。

参考文献:

[1]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M].2004,8.

[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教学计划与大纲.

[3]成永林,黄克孝.职业模式实验研究[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蒋海涛(1978-),男,河南焦作人,硕士,讲师职称,主要从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与电子工程系,河南焦作 454001

汽车电子产品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1EDA技术

1.1EDA技术定义

EDA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设计者在EDA软件平台上,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完成设计文件,然后,由计算机自动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和仿真,直至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编程下载等工作。从广义角度来讲,它是半导体工艺设计自动化、可编程器件设计自动化、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印刷电路板设计自动化、仿真与测试以及故障诊断自动化以及形式验证自动化的总体工程。

1.2EDA技术的应用

EDA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现阶段在科研、教学、设计以及制造等领域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很多大公司和企事业单位也已经在领域内对EDA技术进行广泛的使用,比如,在飞机制造的过程中,从设计、性能以及特性直到飞行模拟,都需要用到EDA技术。

1.2.1在教学方面

现在几乎所有的理工科院校,尤其是电子信息专业都开设了EDA课程,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E-DA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而掌握HDL语言编写的规范和逻辑综合的理论算法,并学会简单的系统设计,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2.2在科研方面

科研阶段主要是通过电路的仿真工具来完成电路的设计,通过虚拟器来进行电子产品的调试,把OLI器件的开发应用到设备中。比如,当用到无线通讯系统CDMA时,为了区分不同的呼叫对象,CDMA就需要对每个手机和基站的编码进行合理的区分和识别,以找到不同的呼叫对象,这种判断依据是通过匹配滤波器的输出显示在输入数据流中的探调到特定的码序列,FRGA能够提供适合的滤波器,并完成数据处理的功能,体现了这项技术在信息通讯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1.2.3在设计和制造方面

不论是高科技成果下的微处理器,还是彩电、音响等家用电器,EDA技术都在这些领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它不只是作为前期的模仿和调试而受到广泛应用,同时还关系到PCB的制作环节、电子设备的研发阶段以及焊接电路板等重要环节。

2电子工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从整体的发展方向分析

2.1.1对成果缺乏一定的保护

我国的机械电子市场存在着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以及盗用他人机械电子成果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法律的不健全、不规范;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机械电子领域人员缺少这方面的法律常识,在不经意间就可能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2.1.2对人才缺乏特定的教育

从事机械电子工程设计行业的人员,相对来讲,知识掌握的程度比较宽泛,機械电子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人数上也比较多,所以才呈现出了整体分散式的教育环境,大学生都只能够做到片面的理解,但是在现实应用过程中,往往需要高复合型和技术型的人员进行操作,教育门槛的低下和应用门槛的拔高,造成了我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电子人才。

2.1.3对发展缺乏系统的规划

在我国,大部分的机械电子工程互相之间都是独立的,无法做到有效信息的整合,长时间保持这样的现状,就会导致设计理念一直处在固有的阶段而无法进步。

2.2从具体的细节进行分析

2.2.1设计过程中的不认真态度

机械电子工程是一项精密度较高的操作工种,不可否认,经验会为这一项工作带来比较大的优势,但是很多失败的设计结果证明,经验并不是全部,有太多的例子能够反映出在进行实际操作时,需要的不仅仅是经验,还有对这份工作的重视。

2.2.2设计人员缺乏理论知识

这点刚好对应前文人才缺乏的问题,当对一个门禁系统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往往会把该系统简单的理解为对于人员的管制系统,却忽略了其应该具有的记录和报警功能。还有把系统中的防破坏功能简单的理解为防止遭到物理破坏,实际则应是延伸为破坏之后,相应其他出口能否做到有效的启动,对于知识理解上的偏差将会导致制造出的产品在质量上存在重大差异。

2.2.3电子工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大部分机械电子工程的设计过程,都是依照相应的理论基础进行设计的,不过也有少数设计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完善和修复,把看似死板的工作做得灵活化,现实中则增加了不少难度。

3电子工程设计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3.1仿真分析

对于机械电子工程而言,在完成之前需要经过仿真实验,来确定该产品是否具有现实意义上的可行性,以确保之前的设计计划能在之后的批量生产中广泛应用。在进行仿真分析时,提供数据支持的技术当属EDA,通过它可以根据每个电路环节中的函数来分析之后,实现数学建模,并对该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这项技术能够准确的检测出产品的实践性,并且还能够依照产品的参数特性进行推广,大大地提高了行业内对于机械电子生产过程中的便捷性和准确性,无疑也是会在未来整体提升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仿真分析的高度。

3.2优化设计

拿到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时,由于不确定这个方案的稳定性和可行性,就要对其进行优化设计,这种设计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容差。实际工作中,传统的电子工程设计原则无法满足电子系统容差和环境的全面检查,更不能勘测到内部的电件环境,这样就会导致方案中存在设计漏洞,从而影响整个设计过程。通过EDA技术,就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它能够直接对环境进行精确的计算,以此来找到原件在实际环境中需要的温度、压力等数据,并把这些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优化电子工程方案,保证产品能够完全的投入到稳定工作中,加强了机械电子工程设计中的安全性。

3.3防静电设计

机械电子产品主要是根据当初设计者规定的设计程序进行工作。面临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大前提,集成电路的设计工作已经越来越呈现复杂化,同时,也为更好的防静电设计提出了挑战。现实中,静电对于整个设备的破坏非常巨大,强力电场能够对周边的电荷进行吸引,以此来破坏绝缘体以及降低元件的灵敏度,甚至有可能出现电路烧毁的情况,直接让之前进行的所有工作化为乌有,可见静电对于电子产品的影响之大。所以,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对防静电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以保持其清洁,以减少静电发生的几率。

3.4电路特性的有效性分析

电路特性的有效性分析环节,是EDA技术的重要内容。在设计电子产品时,完善的数据和特性分析之后,才能进行理论分析,所以,就要保证数据和特性的正确度,通过传统的电子产品设计方法会有很多限制,无法做到数值高准确度的特性,也会对实际的电力测试造成比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整个设计过程失败。EDA技术的全面测试功能,就可以很好的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防止设计方案出现结构性的差异,以确保整个设计过程的整体性和合理性,最终达到提高行业水平,让机械电子行业能够有一个平稳的发展势头。

4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机械电子工程对于当下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学者都加强了相关行业的研究与学习,为的就是实现机械电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不过眼下我国的机械电子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专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周广文.机械电子工程方向课程设置体系浅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5):57-58.

[2]文东云.机械电子工程设计中的技术要点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6):142.

(作者身份证:132527198012026019)

汽车电子产品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电子病历;系统的设计

一、云南艺术学院病历系统现状

云南艺术学院医院的病历管理方式是最为传统的手工书写、人工管理,这种方式在建校初期还比较合理、有效。

随着学院的高速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越来越多,就医人数也变得庞大。此外,一些新型疾病流入,学院的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病历管理方式显得混乱、无序、效率低下,不能为医院提供良好的支持,也不能让患者更加清楚自己的状况。

二、电子病历系统初步设计

原卫生部颁布的《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规定,电子病历系统是指医疗机构内部支持电子病历信息的采集、存储、访问和在线帮助,并围绕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效率而提供信息处理和智能化服务功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应当具有用户授权与认证、使用、审计、数据存储与管理、患者隐私保护和字典数据管理等基础功能,保障电子病历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

根据以上定义,结合医院就诊流程、医院发展规划,电子病历主要有五个模块:用户管理、患者基本信息管理、病历管理、质控管理、病案首页管理。其中,用户管理模块对应用户授权与认证,保证每个医护人员都有自己的专属账号进行电子病历操作;患者基本信息管理模块对应患者数据的使用,保证患者的基本信息能够得到正确使用;病历管理模块对应患者就诊期间产生的病历数据收集管理,保证患者整个就医过程有清晰、准确、科学的数据记录;质控管理模块对应对病历数据的监控,保证医护人员录入医疗数据的准确性与可用性;病案首页管理模块则对应患者病案首页数据的管理,保证病案首页数据的完整性与可用性。

三、各功能模块的初步设计

1.用户管理:用户管理模块在需求分析中有十个功能点,根据功能点数据与功能上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五个子模块进行设计。其中,用户新增、修改、停用功能,由于都是对用户账户进行操作,故划分为一个子模块,称为用户子模块;用户权限授予、取消功能,由于都是对用户的权限进行操作,故划分为一个子模块,称为用户权限子模块;用户组新增、修改、停用功能,由于都是对用户组进行操作,故划分为一个子模块,称为用户组子模块;用户组权限授予、取消功能,由于都是对用户组的权限进行操作,故划分为一个子模块,称为用户组功能子模块;用户管理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单独为一个子模块,称为用户日志子模块。

2.患者基本信息管理:根据功能点数据与功能上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三个子模块进行设计。其中患者基本信息新增、修改、检索、共享、统计功能,由于都是对患者信息进行读写的操作,故划分为一个子模块,称为患者信息子模块;患者基本信息录入校验功能单独列为一个子模块,称为患者信息校验子模块;患者基本信息操作日志记录功能也同样单独列为一个子模块,称为患者信息日志子模块。

3.病历管理:根据功能点数据与功能上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四个子模块进行设计。其中,病历新增、修改、浏览、统计功能,基本上都是对病历的读写操作,故划分为一个子模块,称为病历子模块;病历修改痕迹记录功能则单独划分为一个子模块,就称为病历修改痕迹子模块;病历中患者基本信息跟病人基本信息模块中信息同步功能,由于在患者基本信息模块已经设计了共享功能,此功能在病历管理模块中就不再重复设计;病历知识库新增、修改、删除功能,由于都是对病历知识库进行读写操作,故划分为一个子模块,称为病历知识库子模块;病历归档功能独立划分为一个子模块,称为病历归档子模块。

4.质控管理:根据功能点数据与功能上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四个子模块进行设计。其中,自动质控病历与手工质控病历功能,都是对病历进行质控,只是方式不同,所以划分为一个子模块,称为质控子模块;病历质控提醒功能,由于是一个结果推送的功能,所以单独划分为一个子模块,称为质控提醒子模块;病历质控点新增、修改、删除功能,由于都是对质控点进行编辑,所以划分为一个子模块,称为病历质控点子模块;病历质控结果查询、统计功能,由于都是对病历质控结果的操作,所以划分为一个子模块,称为病历质控结果子模块。

5.病案首页管理:根据功能点数据与功能上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六个子模块进行设计。其中,从病人基本信息模块中读取病人基本信息到病案首页对应项的功能,由于在病人基本信息管理模块中已经设计了信息共享功能,故此功能在病案首页不再单独设计子模块,直接调用对应视图信息即可;从病历中读取指定信息到病案首页对应项的功能,因为是患者信息同步操作,故单独划分为一个子模块,称为信息同步子模块;病案首页必填项目选择功能,因为是对病案首页中必填项目的设计,故单独划分为一个子模块,称为必填项子模块;病案首页填写内容验证规则添加功能,因为是对病案首页中填写验证规则的操作,故单独划分为一个子模块,称为验证规则子模块;病案首页归档功能,单独划分为一个子模块,称为病案归档组子模块;病案首页信息统计功能,单独划分为一个子模块,称为信息检索子模块;病案首页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单独划分为一个子模块,称为日志子模块。

本文实现了对云南艺术学院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从系统功能的层面进行需求分析,主要完成了用户管理、患者基本信息管理、病历管理、质控管理、病案首页五大功能模块的设计,基本上满足了医院日常运行中医护人员的使用要求。系统的设计还预留了一部分与其他系统结合的接口,可以满足医院对系统扩张性的要求,也可以满足医院对多个系统的整合,进行单点登录。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系统在结构化病历这块的设计上与国内外先进的电子病历系统还有一定差距,无法做到完全的结构化,这也造成病历信息无法很好的提取出来供病案首页直接使用,也使得质控分析不能达到理想状态。

我们希望在未来能找到更加合适的技术对系统进行升级,让系统更加完善,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准确、简便的技术支持,提升用户的满意度,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好的动力,让医院能为学校提供更好的服务,造福于学院师生。(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年十二月印发

[2]《电子病历国家标准(试行)》,卫生部2010年印发

[3]《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卫生部2010年印发

[4]《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卫生部办公厅2011年10月印发

[5]《大数据时代的医疗模式》,互联网文章

[6]《中国医疗信息化现状分析》,互联网文章

[7]《数据库系统概论》,王珊、萨师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第12次印刷

上一篇:职业院校电子信息论文范文下一篇:跨国公司政策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