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领导干部虽处基层范文

2024-08-14

基层领导干部虽处基层范文第1篇

一、领导干部要做终身学习的楷模。“是非明于学习,正气源于学习。”要提高执政能力必须首先加强学习,努力成为学习型干部。凡是善于学习的干部,本领都强,凡是不爱学习的干部,都不会有非凡的创造力,干不成大事业。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充分感觉到“知识危机”和“本领恐慌”,认识到自身不足,切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要认识到,能力和魄力只能依靠知识作支撑,提高自身素质的唯一途径是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学习。学习,要注意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尤其是要注重学以致用,把勤勤恳恳学习和兢兢业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工作过程、与群众接触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必须把实践与学习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学习内容和范围,提高学习的实际效果。学习,要有“挤”和“钻”的精神。一味强调工作忙、应酬多、没时间,而忽视学习,就会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却感到庸庸碌碌、空虚乏味,就会感到肚中无粮,心里发慌。基层干部不但要善谋大局、抓大事、做好具体工作,也要减少无谓应酬,不让琐事缠身,要挤出一点时间,沉下心来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领导干部要做求真务实的先锋。基层领导干部尤其要务实地抓好本职工作,干部的职责是干事业,必须要培养勇于负责、开拓进取的实干精神,形成抓实事、求实效的作风。求真务实,要养成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习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层干部,不但要有宏观决策,更需要从小处着手,亲自解决好具(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体实际问题。实践证明,小事不愿做的干部,往往成就不了大事业。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份内的工作必须驾轻就熟,举重若轻;对重要工作和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必须慎之又慎,举轻若重。求真务实,要形成往深处做、往实处做的工作作风。基层干部不能热衷于刷墙、做表面文章、追求政绩工程,而要把群众需求的、群众所思所盼的事情做好,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为群众谋利益,赢得基层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求真务实,要养成身体力行抓落实的工作作风。要干好工作,关键是抓落实,体现在干部身上,就看抓落实的力度和成效,绝不能搞想法就是做法、做法就是经验的假大空。抓落实,就是抓好从运筹到制定方案,直到组织实施、检查督促、全面总结的每一个环节,切实取得工作成效,从而推动全局工作。

三、领导干部要做淡泊名利的典范。追名逐利是领导干部的禁区。要正确对待权力。只有珍惜、慎用手中的权力,为基层群众办几件大事、干几件实事、为社会做一番贡献,才能体现出权力的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找到心理平衡点,多比贡献、比付出、比本领,不能比索取、比权位、比地盘。要正确对待职位。职位没有优劣高低之分,只有为人民谋利益的共同使命;职位是暂时的,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不变的。不能躺在资历上吃老本,更不可想入非非、觊觎职位、追求升迁,如何发挥自己在该职位上的作用、完成该职位应尽的职责、做出该职位应有的贡献,才是应首先考虑的。作为领导干部,只有“上”的想法,没有“下”的准备,是官本位意识的体现,必须摆正心态,正确对待。要始终严于律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个人涵养,也是党员干部的应备素质。做领导干部尤其要注意这一点,要善于换位思考,多替别人着想,多站在下属的立场审视自身。

基层领导干部虽处基层范文第2篇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困难。”但当前,我们有些领导干部群众观念却比较淡薄,总认为基层“底子薄、条件差、经济穷”,因而轻视基层,疏远基层,远离基层。这是与党的宗旨格格不入的。

防止和克服这种现象,关键是领导干部要确实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自己服务人民的“座右铭”。使之心里常想着基层,常想着群众;有空常到基层走走,常到百姓家看看;有事常与基层商量,常听听群众建议;有问题常到基层找答案,常向群众请教,在做好基层的“常客”中树立公仆形象。

做好“常客”体现的是一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领导干部要服务好基层、服务好群众,就必须熟悉基层、熟悉群众。对此应做到“三知”:一是“亲知”。要掌握真实情况,必须放下架子,身临其境,不能满足于打电话、听汇报、看文件,凭第二手材料过日子;要走出办公室,多往基层跑,多接触群众,多增加亲身感受。二是“深知”。要摸准实情,必须在深入细致上下工夫,切忌蜻蜓点水,浅于表面;要一沉到底,全面深入地观察了解。三是“真知”。不仅身子下得去,思想也要钻进,不仅要身临其境,还要心入其境。要勇于解剖“麻雀”,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问题,析出原由,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样才能保证决策不失误或少失误。

基层领导干部虽处基层范文第3篇

呢?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借在县乡村巡回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宣讲三个月时间之机,充分利用工作之余就“纪检监察机关怎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题走访调研。现将到县乡机关及进村入户、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民情,征求农民群众和县乡机关干部对纪检监察机关怎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意见和建议,谈几点肤浅的见解和各位有识之士探讨,以达共寻良方。

当前新农村建设对纪检监察机关的四大期望

通过调研搜集整理当前农村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对纪检监察机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以下“四大期望”:

一是期望纪检监察机关加大查办和预防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乡镇“七站八所”及县乡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和负责人利用职务之便和工作之便向群众吃、拿、卡、要、贪、索的案件力度,切实保障农村农民种粮直补专项资金、土地补偿款项、农资机械补贴专项资金、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国家生均教育免费资金、各项救灾物资款项等国家划拨的用于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安全到位、专款专用、不挤占、不挪用、不层层截留扣取补充其他经费,防止危害农民利益的不作为渎职行为发生。

二是期望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加大机关作风建设明察暗访的力度。去年全国性的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我们老百姓到县乡机关、村办事顺利多了,不少老百姓确实是笑在脸上、喜在心,赞不绝口!今年虽然是在提“作风建设年”,但不论是作风整顿还是作风建设,都没有去年的力度大。一些机关作风有所反弹,群众去办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不给好处不办事,给出好处乱办事的现象和行为依然存在,并时有发生。我们知道纪检监察机关是管干部的,就多么期望纪检监察机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把干部管好,加大明察暗访的力度,机关作风的整顿和建设要常抓不懈,一阵风是管不了多久的。对那些站着茅坑不拉屎,坐着位置不办事,整天扯事、造事,尽干扰民事,群众来办事,官不大,架子不小,问个路、问件事,爱理不理,像大妈养的,找他办事要等他把电脑上的牌打完、游戏玩完、龙门阵摆完、“牛”吹完,可我们老百姓就等不起啊?像这种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为何不可让他“下课”、待岗、轮岗到最基层村里面去抓一村、办一事,体验一下老百姓办事的艰难。对那些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就要给他们纪律处分,挑不起担子,就挨板子!让他们体验“铧口是生铁铸的”,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让他们从中吸取教训,不要认为共和国纳税人们的钱是露天坝的人人都可以去拿,从而让他们深刻理解,用人钱财,就要替人消灾,用了纳税人的钱,就要为纳税人服务,就要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深刻道理。

三是期望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形势教育、勤政廉政教育、正反典型教育、警示教育、特别是要加大对广大干部首先要把人做好教育的力度,教育他们人做不好,有再大的本事也没有用。廉政不过关,就不能再当官。同时期望把这些形势教育、警示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及把人做好的教育形成长效机制、组建专业队伍进行专业培训,规定专业内容,定期到县乡机关、村及大型企事业等单位开展专题教育、巡回宣讲。当前正在开展的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及法治教育巡回宣讲就是一个好的开端和举措,我们村干部到乡镇听了你们的巡回宣讲后回去和村民们讲,都纷纷要求邀请你们到我们村里去给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宣讲,他们就想多听听怎样做人的道理,就是想把更多的人教育好,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可见,农村是多么的需要讲这些形势和做人的道理啊!现在的农民集中开会的时间少了,学习就更少了,无论是做人做事、理解人、关心人、体贴人、识大体、顾大局等综合素质都亟待加强教育和提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构建语言和谐。民间“好话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就正是这个道理。

四是期望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协调督促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抓实抓好,特别是当前正在全县全面推开的村民集中诉求和“三公开”工作,尤其是村务公开和“点题公开”。村民集中诉求就是要体现村民高度自治,变老百姓上访为干部下访或集体集中接待,努力夯实诉求、处置、落实的措施与力度,就是要让老百姓的意愿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要让老百姓自治的积极充分调动起来,就是要充分体现自己的村自己治,自己当家作主,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们老百姓不图什么,只想图个“公开、公正、公明”,实事求是,国家补助、政府救济、县乡机关干部省吃俭用的捐助,要的确体现在“救”上和“济”上,不要优亲厚友、肥上加膘,造

成当救的得不到救助,不该救的反而重补。这就玷污了国家补助、政府救济、县乡机关干部省吃俭用的捐助的目的和意义,更损伤了党和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当前纪检监察机关在新农村建设中努力的方向

通过调查研究,笔者综合四大期望认为,作为一县的纪检监察机关,要服务好当前全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努力找准纪检监察机关服务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立足点、切入点和着力点,结合当前实际和群众的四大期望,就应努力做到“预防、教育、监督、查处”四管齐下。否则,这对当前正在开展的“做党的忠诚卫士、做群众的贴心人”就是一句空话。

首先,要加大预防教育的力度,这就是立足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是反腐败协调领导小组和反腐倡廉“大宣教”牵头单位的这两个作用,协调好公、检、法三家,努力从源头上防止违纪违法和涉农案件的发生。发挥好“大宣教”大教育、大预防,要综合运用源头预防、个案预防、专项预防、预警预测预防等方式,将预防对象延伸到基层乡镇干部、村干部和全体村民。以乡镇党委、基层组织、农村工作主管部门、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为依托,采取多途径、多手段、多方位、多形式,加强预防涉农职务犯罪的教育、制度、监督和机制建设,形成上下贯通,内外互联,左右协作的农村职务犯罪预防体系。保障廉洁高效的农村政务环境。同时,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加大对行政执法、司法人员在办理涉农案件中应当立案而未立案或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以罚代刑、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对于侵犯民营企业、农村组织和农民合法权益的犯罪案件,要监督有关执法机关依法移送侦查和立案查处;对于滥用执法权司法权插手经济纠纷和违法扣押、冻结、查封、强制划拨农村组织、民营企业和农民财产等违法情形,要依法监督和坚决纠正。

预防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大宣教”大教育、大预防的作用,加大源头治理,开展宣传和教育,即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形势教育、党政纪条规教育、勤政廉政教育、正反典型教育、警示教育、法治教育、做人教育等。要构建一个地方的和谐和平安,首先要把这个地方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好,因为一个干部在人民群众中就是一面旗帜,旗帜是否鲜艳,她体现出这个干部的素质,更体现出这个干部在这个地方的执政理念。好人不一定是好官,但好官一定是好人。好官好人在一个地方的带动影响是无穷的,其传承更是不可估量的。所以,群众常说:“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就正是这个道理。美国公民读本3/4的篇幅及内容讲的都是怎样做人和把人做好,人不是爹娘生下个高级动物就是人;人不是靠一天、两天,一月、两月,甚至一年、两年的突击就可以把人做好的;人不是你说是人就是人,你说不是人就不是人。是人不是人要你周围的人和你的服务对象说了算,作为一名党政干部就要老百姓说了算。他们说你是人,你就是人,他们说你不是人,你就不是人。那些口口声声、处处标榜自己是人的人,恰恰不一定是人,纵观这些年反腐败斗争,查处的一批批腐败分子,上至省部级高官,下至村组干部及普通党员,看一个如此、看两个如此、看三个、四个还是如此如此,所以,做事靠一贯,做人靠永远。人生没有毕业的学校,人生本来就是一个画不圆的圆。只有干部的综合素质高了、好了,这个地方的平安与和谐才大有希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会朝着情趣健康有序和又好又快的良好势头发展。

在一些贫穷落后的农村,就是为一棵树、一寸地或一二元钱的利益甚至一句话都有可能酿成血案。在一个成天吵吵闹闹、纠纷不断的环境里,是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平安社会的。因此必须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特别是普法和教育怎样做人,努力把人做好的力度,增强农民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和起码的道德观和道德底线。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送廉政文化下乡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定期组织专题教育培训班,深入乡镇、农村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巡回法制、道德、做人理念宣传教育和举办法律知识、公民道德知识讲座活动,促进基层干部依法行政,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农民群众运用法律手段和道德情操来维护合法权益和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能力,配合地方党政干部、村民积极分子共同把自己所在的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何乐而不为。

其次,作为反腐败协调机构的纪检监察机关,要搞好各种监督,特别是制度监督。监督不到位,不正之风就不止;协调不到位,大联合大打击的力度就不力。正是监督不力,打击不够,制度缺失,才滋长了一些干部不廉洁,吃、拿、卡、要、贪,无处不伸手。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形式主义严重,独断专横,无利可图的事推诿扯皮,有利可图的事争着去管;一些重大问题美名曰集体研究,实质上是极少数人或个人说了算,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从中伸手参与吃回扣、要补助,致使一些工程成了“豆腐渣工程”、“烂尾工程”、“短命工程”等;极个别干部置中央减轻农民负担三令五申不顾,仍旧我行我素,顶风违纪乱收费,造成了不少群众看病难、上学难;一些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不关心群众疾苦,不注重工作方法,不依法行政,致使一些党群、干群关系恶化越级上访,使一些地方政府成了老百姓不信任的政府;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不注重自己的身分和形象,经常出入娱乐场所和一些不该去的地方,不分地点场合,老百性见状怨声载道,特别是前两年一些地方组建的下乡帮扶工作队,整天围绕桌子转,群众质问是工作队还是“攻桌队”,中午像关公、晚上像济公。正是由于监督没有发挥它的强大攻势,给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创造了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导致大大小小腐败分子接二连三出现,而且形式各异,作案手段和方法各有特点,反调查的手段也不妨“与时俱进、与事俱进、与势俱进、与式俱进。”因而给反腐败查办案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加大监督的力度,要使监督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凡是有公务行使的地方,人、财、物管理、流动、处理的地方,就要有监督,而且还要加大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正确行使运行。

这些年来,不少地方的监督,可以说是几乎成了会上重要,会后次要,忙起来就没有要。其实不管是舆论监督还是制度监督都是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公正。只有通过监督,才能体现公正;只有通过协调、整合资源大反腐,才能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才能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主持公道,才能使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得到保护,才能为社会进步鸣锣开道,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社会和谐。

最后,要加大对违纪违法坑农害农行为的查处打击严惩力度。作为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村级纪检员这一支队伍的作用,积极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时时刻刻关注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手中握有一定人权、物权、财权的干部的新动向,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农资金的落实到位情况,要进行重点跟踪,阶段监督检查,一旦发现截留、挪用等违纪违法问题苗头时就要及时治理,及时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切莫让它蔓延,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要及时挽救干部,千万不要等猪养肥了再杀。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该挽救的要尽最大努力挽救,对不可救药的要坚决查处,毫不姑息迁就。

基层领导干部虽处基层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乡凉州区;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乡镇作为我国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始终处于政策执行最直接的位置,这种特殊性就要求乡镇领导干部必须更加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深刻领会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把握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养的可能性,促成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养从应然走向实然。本文以武威市凉州区乡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培育调研为依据,通过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阐述了凉州区乡镇领导干部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

一、目前凉州区乡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现状

武威市凉州区目前辖19个镇18个乡,乡镇领导干部人员年龄结构较2010年以前发生较大变化,50岁以上工作人员逐步减少,30岁至45岁之间的领导干部比例逐年增加;知識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新进人员95%以上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而领导干部一半以上是大学学历,具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学历的占到5%。这说明乡镇领导干部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但许多新进人员才步入工作岗位,缺乏工作经验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足。主要是工作中还未形成法治思维,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对现代法治的核心认识不清晰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对现代法治目标的核心的理解,大约7成受访乡镇领导干部认为是依法治理社会事务,而认为依法制约国家权力的则不足3成。在问到“你认为法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时,选择“保护公民权利”的占82%,选择“惩罚违法犯罪”、“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政府管理的工具”的分别占13%、2%和 3%;在问到“提到法,你最快、最容易想到的一个词是什么”,33.3%的领导干部选择了“公平正义”,选择“规范与制约”、“违法犯罪”、“法院”、“权利保护”、“制裁”的比例分别是21%、17%、13%、10%和5.7%。可见,多数领导干部认同法律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公民权利,少数领导干部认同法律代表着公平正义。可以看出,目前凉州区乡镇领导干部对现代法治目标的核心认识不够清晰,没有从根本上明白法治落实到领导干部自身是“依法控权”“依法治官”。

(二)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崇尚法律、敬畏法律观念不强

在遵守法律方面,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此款法条已根植于乡镇领导干部心中。可以看出,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推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普遍增强,在遵纪守法上均有较为理性的认识。但就法律在领导干部履职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而言,极少数领导干部则表示有时候为了加快推进政策在本区域执行或解决实际问题时,会采取寻找法律漏洞或打法律擦边球甚至突破法律来推进工作,特别是涉及到领导打招呼的利益纠纷问题、上级制定的政策与法律相抵触时,会采取折中的办法,既不明显违法,也不得罪上级领导。可见,目前乡镇领导干部还缺乏对法律的崇尚和敬畏,由此导致在解决具体问题特别是面对各种压力时,依法办事的原则性不够强。

(三)部分乡镇领导干部不重视法律的程序性规定

调查中我们发现,偏远地区乡镇普遍存在财政资金不足的情况,导致部分领导在遇到重大基础设施或重大项目建设的决策时,为推动地方发展,往往先考虑的是如何将资金争取到,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没有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社会公开并认真听取社会和专家意见,有时即便召开论证会与听证会也是流于形式。一些重大决策往往仅由乡镇领导班子拍板,甚至只由“一把手”个人拍板。

二、凉州区乡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理念存在问题

传统人治思维根深蒂固。尤其是乡镇基层干部由于思想认识的局限性,偏远乡镇消息相对闭塞,在他们潜意识中有“山高皇帝远”思想状态,轻视法律的作用,对法律没有敬畏之心,这是造成当前基层领导干部对法治认知出现偏差和实践中出现法律让位于情感、上级指示等的重要原因。这也是非法治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的主要障碍之一,甚至被认为是最大障碍。

(二)法律知识不足

虽然近几年乡镇领导干部人员年龄、学历、素质等方面有较大变化,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仅停留在条款的认知上,突出表现为:一是法律知识学习不深、不广。多数乡镇干部只想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本职工作之外的法律知识则很少学习。二是专业法律知识掌握不够准确。比如,一些乡镇干部对“行政执法”的内涵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检查、处罚这类限权或剥夺权利的行政行为认为是执法,而对为公民法人登记、发放抚恤金这类赋权的行为则不认为是行政执法。

(三)决策中不重视程序是否合法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这是法治的基本原则。但在实践中,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在许多紧急事件办理过程中,法律程序很多时候“碍手碍脚”、“效率低下”,出现先办理,再补手续的情况,忽视了法定程序对事件办理的过程是否合法的限制。例如在土地征用过程中违规征地、未批准先征地,在城市拆迁过程和决策中,未依法召开听证会、进行财产评估、公示公告等法定必经程序。尤其是乡镇基层单位,有的领导干部决策时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等法律性文件规定的信息公开、程序公开和相关程序办事,存在严重的程序违规现象,导致决策缺乏法律依据,违反民意,最终导致重大恶性群体事件发生。

三、凉州区乡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缺失的深层原因分析

(一)缺乏法治的规则思维

作者认为,规则思维是指在决策的形成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法律规范要求的一种思维方式。树立宪法至上的思维是法治规则性思维的第一要义。法治的规则性思维即合法性思维。合法性思维需要推行“两张清单”制度:一方面,要用“正面清单”监督政府,对公权力实行“法无明文不可为,法无授权不得为”;另一方面,用“负面清单”管理市场和私人(包括企业、公民)。这就要求基层领导干部在年复一年的基层工作中,思想上要逐渐形成规则意识,使之成为办事的指导思想,让权力在法治的规则中运行,这样才不会偏离法治轨道,最终达到良法善治。

(二)缺乏法治的辩证思维

辩证的法治观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规律、范畴、方法来认识、分析、处理法治现象及问题的一种思想观念,从而将其运用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一种工作思想的常态。目前基层乡镇干部由于知识结构不同,对法治观的认识也存在很大差别,辩证唯物史观对许多干部来讲就是一句口号,流于形式,思想尚未形成辩证的法治观,那么在工作中更可能遵循法治思维解决突发事件。乡镇基层工作时刻面临的是与普通百姓的沟通与交流,这不仅要求我们用朴实的语言,亲和的态度,更重于的是树立正确的法治观,用辩证的方法去解决日常工作问题。

(三)缺乏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目前,对某些基层领导干部的违法失职行为,存在着以党纪、政纪处分代替法律处分的情况。有的因为领导和组织部门的干预,导致违法行为无法追究。有的行政机关在发现基层领导干部的违法行为构成犯罪时,不及时移送司法机关,造成一部分基层领导干部的违法成本较低。另外,目前的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缺少權力制约,并且事前监督少,多是权力使用出了问题时才监督;权力监督效果受到权力主体之间的利益关联和它们所处层级远近的影响。这些都导致权力在法律面前失控而傲慢,“官本位”现象较为严重。

四、凉州区乡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养的路径分析

(一)深入加强法治教育培训,不断增强法治素养

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形成执法理念的规则意识,在乡镇基层积极营造法治氛围。法治信仰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熏陶、耳濡目染的过程,要增强基层执政者的法治观念,特别是要改变偏远山区乡镇领导干部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就需要高度重视当地社会氛围的营造。要依托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与网络、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以法治新闻、法治故事、法治案例、普法歌谣等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增强民众的法治观念,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法治建设中来。同时高度重视学校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以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为基本内容开展针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为弘扬法治精神、形成法治文化奠定坚实的法治素养基础。

2、创新学法、用法完善以考促学机制,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学法自觉。普法考试每年都在领导干部群体中开展,但就实践的效果而言,往往是流于形式。要切实提高乡镇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的自觉就需要改变目前的普法考试方式,积极推行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加考核制度,即在选拔提拔乡镇领导干部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对其法律知识的考核,特别注重对其法律素养、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同时,建立学法用法表彰通报制度,即每年对学法用法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特别是表彰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并对学法用法不积极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二)着力完善决策程序,强化法治思维运用

1、高度重视决策程序建设,推动乡镇行政决策法治化。建设法治政府要求在行政决策过程中要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乡镇政府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将必须经过的程序落实到每年度的重大行政决策当中,甚至可以增加如决策启动、调查研究等程序,让重大决策程序更加完善。同时,要不断健全群众参与政府重大政策决策机制,乡镇一级更要广泛收集和听取群众意见,让广泛收集和听取群众意见始终贯穿于重大决策方案的规划、执行、评估、监控等各个阶段。

2、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进依法行政。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四中全会在此基础上明确“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这需要从市级层面建立市、区( 县) 、镇( 乡) 三级政府法律顾问工作体系,并将重大决策的“预防”工作为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者的重点,通过审查关口的前移,将乡镇重大决策及行为导入法治化轨道,由法律顾问在重大决策出台前进行法律论证,提供法律方面的专业意见和建议。

(三)健全依法决策,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1、健全乡镇行政全程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权力规范运行。法治思维的一个重要内涵要求就是公开透明,只有公开透明,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乡镇一级必须紧紧围绕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将公开的内容、范围、时限以及反馈意见的程序等纳入到制度建设的范畴,充分发挥社会群众对权力规范运行的监督作用。同时,建立依法行政监督员制度,如聘请人大、政协、法制办等具体承担监督职责的工作人员或具备一定法律素养的社会人士作为特邀监督员,每年对政府依法行政情况进行年终评议,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2、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机制,提高依法决策水平。决策问责和纠错机制可以倒逼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决策问责和纠错机制作为决策失误后的补救性机制,能有效防止或减少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有利于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参考文献:

[1]黄 诚.武陵山片区法治政府建设的路径分析[J]法制博览,2015( 1)

[2]顾和全. 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现状及治理对策[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3(3)

[3]陈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J]法制博览,2015( 2)

[4]张萍.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路径选择[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15( 1)

[5]汪永清.法治思维及其养成[J]. 求是,2014( 12)

[6]李鸿忠.法治思维是现代治理的首要思维[N]人民日报,2015. 01

[7]董节英.法治思维: 法治时代领导干部首要的思维方式[J]科学社会主义,2014( 3)

基层领导干部虽处基层范文第5篇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学习是一个人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的重要方式。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思想政治、行动上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积极发挥基层妇联干部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尊重和服从党工委的领导和决策,积极配合、密切合作,努力做好工作。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一心为民公朴情

妇联是广大妇女的娘家,是为受委屈的妇女姐妹维权做主的地方。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视广大妇女为亲人,始终把全辖区妇女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把她们的苦乐冷暖放在心头,一切为了妇女,一切为了群众,甘当人民的孺子牛”凭着一腔热血,无论是在寒风凛冽的严冬,还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竭尽全力为妇女群众办实事,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好事。把妇联的关怀送进每一个困难妇女的心坎上,履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公朴的品格,谱写了一曲一心为民的动人篇章。

三、甘于奉献,忘我工作

1、做为基层的一名妇女干部,在工作期间,认真做好本社区老人、妇女、儿童工作,定期对上述人员进行走访,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居两委组织党员群众志愿者服务队到她们家中帮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困难,真正做到把群众放到心坎上,放到心窝里,并认真做好妇女工作,对全社区的妇女进行走访登记,做到不漏一户,不少登记一人,特别是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做好人人知晓,为符合生育二孩的夫妇办理手续,为符合领取60周岁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的居民及时进行申报,帮助他们能够及时领到奖励扶助资金。

2、紧密联系妇女群众,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妇联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作为一名基层的妇联干部想妇女群众之所想,办妇女群众之所需,尽妇女组织之所为,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努力为妇女办实事、办好事。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组织辖区妇女认真学习《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帮助她们提高依法维权的认识和能力。经常与妇女们开展谈心活动,随时随地的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对她们反映的家庭等各方面情况给予关心,并将有关情况积极向上级反映,以便得到更好的协调与解决。同时在今年的创国家卫生城市中,她组织辖区妇女们成立了志愿者队伍,带领妇女们清扫辖区的背街小巷,清理垃圾,清除小广告,受到辖区居民的好评。

3、开展送温暖活动。做为她们的"娘家人",时时关心辖区妇女们的生活,把她们的冷暖放在心上,对妇女们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关怀和解决;对有家庭矛盾的,及时做好调解工作。今年共调解家庭矛盾纠纷6起,使女同志在心中感受到基层妇联干部的温暖,同时为了提高妇女自身素质,组织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倡导人人争做好妻子、好丈夫、好婆婆、好孩子,形成了人人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全社区共评选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各类先进家庭10余户。

4、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培养妇女们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社区里的业余生活,也是她操心的大事。“年轻人一部分都出去了,社区里最多的就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平时生活很单调。”于是她带头发动妇女们组建了一支社区广场队,教大家跳起了广场舞。现在邻里聚在一起跳跳舞,不仅能健身,心情也好,彼此间的感情也更热络了。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能增强全体社区妇女们的团结、拼搏、进取的精神。适应了社区妇女们的文化生活的需求,

四、群众冷暖挂心间

基层领导干部虽处基层范文第6篇

农村的发展,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离不开扎根基层的乡镇干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显得非常重要。如何引导年轻的党外干部克服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和困难,变压力为动力,在成就农村事业中成就自我,实现双赢,是我们作为一名基层主要领导值得思考的问题。

目前,我乡党政班子成员中有非党干部2名,占总数的18%;一般机关干部中有非党干部12人,占总数的30%。村主干中有非党干部3人。占总数的15%,因此,党外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即是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乡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的重要意义。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培养选拔年轻党外干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积极为党外干部搭建成长平台。长期以来,各级政府机关特别是基层乡镇对党外干部的培养和选拔采取一种消极、应付性的心态,为了改变党外干部是政治花瓶,是摆设的思维定势,我乡首先在党政班子成员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为党外干部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为他们施展才

华提供舞台,将一些能力较强的党外干部推上重要的工作岗位,给他们留位置,压担子。2009年以来,我乡除了党政班子成员有两名副乡长为非党干部外,综治办副主任、党政办公室主任等重要岗位都由年轻有为的党外干部担任。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提高能力,健康成长。今年3月份,我乡党外干部——综治办专职副主任***被提拔为羊角塘镇人大副主席,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妹由于工作出色,已调到县政府办任职。

二、努力为党外干部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文化素质是干部素质的基础,理论素质是干部素质的灵魂,任何一个干部走向政治成熟,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一些党外干部由于接触、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机会相对较少,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针对这一情况,我乡将各种学习培训机会大力向党外干部倾斜,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党外干部提供学习提升的平台。2009年6月,我乡选派了***、***等非党干部在县委党校参加了为期三周的党外干部培训。通过学习,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2009年,我乡选派了一名非党村干部——**村村主任***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通过学习,***同志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通过他和村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村的各项工作在全乡评比中名列前茅,**村的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得到了省、市、县检查验收领导的一致好评。如今,**村的农家书屋成为群众学

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窗口,也成为群众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重要信息窗口。***同志不仅将村上的工作治理得井井有条,还已成长为一名带领群众致富的能手。2009年,由***、**等人创办的富民食用菌生产基地占地120多亩,已于今年五月份开园,产量和销量都十分理想,估计年产值在200万以上。在他的带动之下,**村村民发展小规模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学习农业种植、养殖技术,依靠科学技术发家致富。目前,***正带领村民们积极筹备,准备建20亩生姜生产基地和20亩百合生产基地。

三、注重对党外干部进行思想引导。一直以来,我乡的统战工作十分注重对党外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其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服从党委工作大局,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努力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现任**乡中学校长的***同志是我乡教育战线中一名比较突出的非党教育工作者,我乡党委政府在充分肯定其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基础上,十分注视对其进行思想引导,通过帮助其牢固树立马克思广义人生观、价值观及正确的政绩观,不断增强其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他走上**乡中学校长岗位之后,一方面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狠抓教学质量;一方面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作为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全校师生的

共同努力,**乡中学今年120人参加中学,考上省级重点中学**一中、**二中的为70人,在全县各项指标综合排名中,**乡中学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他自己也因思想素质过硬,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在肯定我乡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基层党外干部的培养配备工作形势却不容乐观。党外干部缺编缺位问题、选举落选问题、因入党导致队伍不稳问题、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断层问题以及党外干部自我感觉只能姓“副”、没有发展前途的悲观心理等,一直成为困扰党外干部培养、配备的难题。如何做好这一事关政治建设大局的工作呢?我们认为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建立多管齐下的选拔机制。在党外干部的选拔范围上,要坚持广开源头。在做好从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科、教、文、卫系统选拔党外干部的同时,要注重从民主党派领导成员及工作骨干、无党派代表人士、企业中选拔党外干部,还要积极探索从新的社会阶层中选拔优秀党外人士担任领导职务。要充分发挥统战部门广泛联系党外代表人士职能优势,搞好调查摸底,建立人才库,对党外后备干部进行动态管理;要把公开选拔党外干部纳入干部选拔任用的正常方式,定期向社会公开选拔并形成制度;要把事业、企业单位

的一些优秀并适合担任行政工作的党外部,调入政府机关任职。

二、要建立不拘一格的使用机制。对党外干部选配,在观念上做到破旧立新,做到“五破除”:一破论资排观念,做到讲台阶不唯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即尊重干部成长的普遍规律,又把握党外人士成长的特殊规律,二破求全责备观念,强化“识人看大体,用人看主流”观念,积极帮助党外人士扬长避短,快速成长;三破党外干部缺乏行政经验,不能担任正职的思想观念。强化“经验来自实践,早压担子早成长”的观念,四破用人短视,强化“安排一个人,影响一大片”观念;五破功利倾向和私心杂念。从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的高度,重视做好党外干部培养使用工作。

三、要建立优胜劣汰的储备机制。要完善后备队伍的产生方式,鉴于当前新时期党外人士日益社会化的情况,不断探索党外后备干部产生的新途径、新方式。要确立“近、中、远”期三个目标,形成一批党外后备干部人选。要创新党外干部的考核管理模式,努力使对党外后备干部人选的考核和测评定量化、具体化、制度化,建立科学的考核、考试和测评体系。要注意跟踪了解党外各类人才成长的最新动态,坚持定期考察,对各方面条件较优的人选及时地进行补充纳入,对已不符合后备干部条件的,及时进行调整清理要充分发挥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作用,坚持提拔干部原则上从后备

上一篇:建材销售实习实习总结范文下一篇:建材市场运营管理手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