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范文

2023-09-21

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石大园农水发„2011‟263号 签发人:王晓明

关于呈报《大武口区2011年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实施方案》的请示

区人民政府:

为深入贯彻落实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完善农村环境运行管理,使农村整体环境卫生及管理秩序明显改观。结合我区实际,我局拟对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进行一次集中整治,并在此基础上,完善运行管理,使农村环境卫生进入正轨管理轨道。现将《大武口区2011年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实施方案》呈上,请批准实施。

妥否,请批示!

附件:

1、大武口区2011年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实施方案

2、各涉农单位环境卫生的情况调查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九日

主题词:城乡建设 环卫 方案 请示

大武口区园林和农牧水务局

2011年11月9日印发

大武口区2011年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实施方案

按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设计要求,目前自治区批复我区实施的几个项目区的垃圾运转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当前农村整体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为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明显改观,完善农村环境运行管理,创造干净、整洁、优美、和谐的农村环境,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在巩固已有的环卫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区农村居住区、背街小巷、居住区外围脏、乱、差比较突出的地段及一些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现象集中治理。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地,治理生活污水、垃圾和禽畜养殖场废弃物,推进农村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保证各条巷道畅通,沟、渠、路平整无杂物及乱堆乱放乱占现象,完善服务功能,注重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努力做到每一个村庄、每一条道路都干净有序,整洁美观,使广大农民群众生活的更舒适,更满意。

二、主要整治任务

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的主要任务是推动“两治理两建立”,即:治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村容村貌,建立完善农村保洁队伍、建立农村环境卫生运行管理体系和机制。

(一)整治责任。坚持属地负责、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星海镇,长胜、长兴街道办事处为本辖区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推进落实。集中开展整治行动,迅速解决重点区域的突出环境卫生问题,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二)整治重点。按照“一拆、二清、三扫”的整治步骤,集中治理明显脏、乱、差地段及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现象。

1、对农村门前、村庄巷道、庭院、庄点脏乱差进行彻底清理,所有垃圾必须进入垃圾箱或垃圾池,达到垃圾统一收集清理的目的。

2、对泄洪沟道及沿公路200米内农村的沟、渠、田间道路等进行治理,清理沟、渠两旁垃圾,全面疏浚、畅通沿线排水沟渠、泄洪沟道,清除淤泥,平整沟堤,美化农村环境。

3、以主要街路为轴线,突出人口密集区经营网点、次干道和背街小巷脏乱差的整治。清理、平整村庄主干道,主要巷道煤堆、柴堆、草堆、石头、沙子。保证道路畅通,治理乱堆、乱放、乱占现象,逐步治理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现象。

4、清理近年来遗留的拆迁废弃物,新建道路周围的建筑垃圾。清理树木、建筑物挑檐等部位的空中垃圾。

5、清理整顿养殖园区的乱搭建、乱摆放、乱倒乱占现象,加强园区统一管理。

(三)落实管理机制。

1、做到农村保洁范围内的每块土地,每一地段都划分落实到人,没有盲点。对不同片区、不同地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凡有管理单位、个人的地段,由管理单位或个人管理,签订责任书,明确奖罚。没有管理单位的,由政府管理。做到管理全覆盖,每个地段都有人管理,有管理办法,有奖罚措施,无管理盲区。

2、各涉农办事处要有专门领导,配备专人对农村环境卫生统一组织,管理协调。

3、健全管理制度。以日常管理为主,日常管理和集中治理相结合,落实门前“三包”,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采取严管重罚与疏堵结合的方式,加大执法处罚力度。按照统筹城乡的目标,全面消除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倒等现象,达到村居环境整洁,院落硬化平整,居室内外干净整洁,村庄巷道通畅无杂物,垃圾统一收集处理,切实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

要求星海镇及两个涉农办事处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对辖区内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打通巷道,平整道路,清理各种生活、建筑垃圾及消除拆迁“后遗症”,规范辖区内市场秩序,创建农村环境村容整洁、管理有序的新局面。

三、时间安排

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2011年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1年10月底之前)。各涉农办事处召开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动员大会,迅速安排部署各项工作任务,各责任单位根据《实施方案》规定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把各项任务细化到各责任人、到村,分解落实责任到村、到人,层层动员,做到有安排,有落实,见效果。同时,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层层发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1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按照“集中整治,全面推进,巩固成效”的原则,各单位对照整治要求,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严重影响农村环境的脏乱差现象,集中力量进行整治。同时,各单位要随时进行自查整改,对没有完成或存在问题的内容及时查漏补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1年12月1日至12月20日)。根据实施方案的目标要求,重点加强平时督促检查。集中整治阶段结束后,由领导小组对各涉农办事处整治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农村连片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工作职责确定专人全方位配合好各涉农单位完成此项工作。

(二)建立保障机制。星海镇及各涉农办事处要制定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办法,明确环境卫生专兼职管理机构,明确领导分工;尽快建立农村保洁服务组织,配齐乡镇、公路、行政村、自然村四级专兼职保洁队伍;按照“户集--村收--转运--集中处理”的模式,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配备收集运输车辆,完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财政局要做好资金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正常的经费投入机制,把农村环卫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设施运行和保洁人员工资发放,不断巩固和深化集中整治成果,推进和落实长效管理。为保障此次整治活动取得较大成效,区财政局应列入50万元资金(星海镇20万元,长胜、长兴街道办事处各15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各涉农办进行奖励,作为专项整治经费划拨各辖农办确保整治活动顺利进行。

(三)严格考核奖惩。建立区政府对成员单位、办事处对行政村的督查考评体系,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同时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集中整治期间,稽查组将不定期检查,通报存在的问题,限时整改,并提出对各涉农办的奖励、奖金分配意见。

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一学期的学习结束了,面对同学们的考试成绩,感受到一点点喜悦外,感到更多的是不足。为了更好的调控自己今后的教学,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年级进行了试卷分析。

一、卷面印象:

测试卷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试题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另外,试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留有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空间。

二、考试结果情况:

五年级共有48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测试,平均分是68分;及格率为90%,优秀率为38%。

三、试题分析

第一大题:填空。

此题共有17个小题,考察内容覆盖面广、全面且具有典型性,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第二大题:选择(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此题考察了学生的思维灵活的能力,题意稍微变化,就容易出错。如:第6题,大部分学生选c,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区别掌握不够,需加强练习。

第三大题:操作题。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此题学生做的非常好。

第四大题:计算。

此题出错不多,大部分同学对基本计算都掌握了,只是在做的过程中,有马虎、不认真现象。

第五大题:看图计算。

这个题考察学生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看条形图计算,另一个是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学生做的还不错,但是有个别学生忘记加小括号了。

第六大题:解决问题。

本题分五个小题。随着五年级考题题量的增多,部分学生解题速度和节奏没能跟上;另一方面,班里部分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能力不强,吃不准已知和所求的联系,没有一个好的审题和思维习惯导致列不对算式出错。另外有些学生算式列对,但计算是硬伤,老是算错!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练习提高。

三、学生卷面分析:

1、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较好。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表现在学生应用题,如:第5题,有些学生认为谁跑的全程的分数值越大,谁跑的越慢是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把时间和路程的分数值混淆了,实际上在相同的时间内,谁跑的路程越多谁跑的就越快。主要原因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没有认真看清题目,头脑中建立的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卷面上有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做题等低级错误。

四、改进措施:

针对上面的试卷分析及学生的分数分布情况,我将采取下面的改进措施:

1、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3、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五年级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今后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4、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教”“善思”“实干”的工作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做的更好。

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焦化生产大体分两个工段:备煤、炼焦工段、化产回收及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工段。炼焦工段是煤经加温蒸馏变成焦炭的过程, 化产回收工段是对煤气中化学产品的回收过程, 一般主要有冷鼓、脱硫、硫铵、洗脱苯等工段。

2焦化生产过程污染源分析、治理措施及监察要点

2.1废气部分

(1) 装煤、炼焦、出焦。

(1) 装煤时, 煤中水分蒸发和挥发份迅速产生, 炭化室压力突然上升, 废气逸散。主要污染物为Ba P、颗粒物、H2S、NH3、酚等污染物质。

需配套建设装煤消烟除尘设施, 如:炉顶燃烧+喷淋处理、侧吸导管、二合一地面站等。

(2) 炉顶废气及炉门泄露废气。

装煤孔盖、上升管盖、上升管与炉门顶连接处、桥管液封连接不严, 荒煤气从缝隙中泄露, 焦炉炉顶散落煤, 受热分解也产生烟气。炼焦过程中炉门刀边炉框镜面不严密处产生的泄露废气。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苯、Ba P、SO2、CO、NO2、H2S、NH3、酚类等, 成分复杂且具有较大的毒害性。

需采用水封式上升管, 特制泥封, 及时清理炉顶、炉门炉框等。

(3) 推焦烟气。

成熟焦炭经推焦车、拦焦车从炭化室推出进入熄焦车, 高温烟气从导焦槽顶部等处排出。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苯、Ba P、SO2、CO、NO2、H2S、NH3、等。

需配套建设拦焦车集尘罩及地面除尘站。

(4) 熄焦塔排气。

炽热焦炭与熄焦水接触, 产生大量水汽, 携带污染物排放。主要污染物为焦粉、Ba P、CO、H2S、酚类、氰化物等。

需设置木质折流板除尘。

(5) 焦炉烟囱排气。

焦炉加热燃烧室燃烧煤气产生的废气。主要污染物为烟尘、SO2、NOx等。

需燃用净化后的焦炉煤气。

(6) 筛储焦工序。

熄焦后焦炭在破碎、筛分、储存时产生的粉尘。

需设置筛储焦楼, 在筛焦楼及转运站等处设置除尘设施, 焦炭堆场设置挡风抑尘网。

(7) 事故状态下焦炉放散荒煤气。

需设置双回路电源、煤气自动点火装置。最大限度减小停电事故的发生, 即使发生, 煤气自动点火装置将荒煤气点火燃烧, 可减轻事故状态时对环境的污染。

监察要点:精煤堆场防风抑尘网、输煤走廊密闭、装煤出焦消烟除尘设施运行情况、炉门封闭情况、熄焦塔木质折流板、筛焦粉尘除尘设施、双回路电源、煤气自动点火装置、查看运行记录及在线监测SO2等数据。

(2) 煤气净化。

(1) 冷凝鼓风工段, 机械化焦油氨水澄清槽氨水分离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焦油贮槽、循环氨水中间槽、成品苯贮槽挥发逸散的废气。主要污染物为HCN、Ba P、NH3、H2S等。

需统一收集送排气洗净塔洗净后排放。

(2) 脱硫再生塔排气。

煤气脱硫产生的富液送再生塔再生时有部分尾气从塔顶排出。主要污染物为HCN、NH3、H2S等。

需统一收集送排气洗净塔洗净后排放。

(3) 煤气中的硫化物。

一般采用湿法脱硫, 减少煤气作为燃料燃烧时SO2等污染物的排放量。脱硫工段包括煤气脱硫、脱硫液再生、硫回收三部分。脱硫的主要任务是将煤气中的硫化氢脱至≤200mg/m3, 并回收硫磺。

(4) 煤气中的氨。

一般采用硫铵工段去除, 用硫酸洗去煤气中的氨并生产硫铵, 将煤气中的氨含量脱至500mg/m3以下。将生成的硫铵干燥成硫铵成品, 同时将冷鼓来的剩余氨水蒸氨。

(5) 煤气中的苯。

洗脱苯工段去除, 包括终冷、洗苯、脱苯三部分。终冷主要是将硫铵工段来的煤气冷却到25℃~27℃, 洗苯是用洗油洗去煤气中的苯, 脱苯是将洗苯后的含苯富油脱苯, 生产轻苯、重苯出售, 脱苯后的贫油返回洗苯塔循环使用。

(6) 硫铵工段干燥系统排出的含NH3等污染物的尾气, 生产系统排放的硫铵粉尘。

需设置旋风除尘器和水浴除尘器两级除尘。

(7) 粗苯管式炉。

需燃用冷凝、脱氨、脱硫、脱苯后的焦炉煤气。

监察要点:排气洗净塔以及废气收集管路、硫铵工段旋风除尘器和水浴除尘器运行情况。

(3) 剩余煤气利用 (煤气发电、制甲醇、综合利用等) 。

煤气发电锅炉燃用冷凝、脱氨、脱硫、脱苯后的焦炉煤气。

监察要点:各工段是否均使用净煤气。2.2废水部分

焦化生产废水分为生产净废水和生产污水两部分。生产净废水主要为间接冷却水、软水站及锅炉排水, 为高浓度盐水, 水质较为简单。生产污水来源于与物料直接接触水。

(1) 熄焦废水。

含有焦尘以及微量的挥发酚、氰化物等污染物。

需经熄焦沉淀池沉淀后, 除去含有的焦粉后循化使用。

(2) 剩余氨水。

冷凝鼓风工段机械化焦油氨水澄清槽分离出来的剩余氨水, 经蒸氨去除废水中部分氰化物、氨和H2S后送污水处理站处理。蒸出的氨气冷凝后分别进入脱硫工序作为脱硫的碱源, 蒸氨后的废水送污水处理站处理。蒸氨废水氨氮浓度控制在200mg/L以下, 为保证蒸氨废水氨氮稳定控制, 需设置备用蒸氨塔和氨水事故槽。

(3) 煤气冷凝水、粗苯及各贮槽分离水等工艺废水。

煤气净化系统各环节设置相应的围堰、地下放空槽及集液坑等收集放空废液、废水、高浓度冲洗废水等, 视水质情况送机械化氨水澄清槽或排至污水处理站处理。

煤气冷凝液、粗苯及各贮槽分离水等工艺废水, 送入焦油氨水分离槽分离后, 随剩余氨水一同去蒸氨塔。

各贮槽放散气洗涤废水、硫铵尾气净化产生的废水, 均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

(4) 软水站、锅炉排水及循环冷却水系统净排水。

软水站废水采样中和池进行酸碱中和后, 与锅炉排水及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水一起, 回用或送污水处理站做稀释水。

(5) 生活污水、化验水、雨水、地坪冲洗水。

送污水处理站处理。

(6) 污水处理站出水。

处理合格后全部作为熄焦的补充水。需设置调节池和事故排放池。

监察要点:熄焦沉淀池、备用蒸氨塔和氨水事故槽、污水处理站工艺、能力、调节池和事故排放池、查看运行记录及出水水质在线监测COD等数据。

2.3固废部分

(1) 焦油渣。

冷鼓工段机械化氨水澄清槽中分离出的焦油渣, 含有煤焦油沥青、酚油、萘油、蒽油等成分, 属危险固废。现阶段要求掺煤炼焦。

(2) 脱硫废液。

是为了避免脱硫及再生过程盐分积累, 定期抽出的部分废液, 属危险固废。现阶段要求掺煤炼焦。

(3) 粗苯再生器脱苯残渣。

洗脱苯过程中洗油再生时, 再生器排出的脱苯残渣, 属危险固废。现阶段要求掺煤炼焦。

(4) 沥青渣。

蒸氨塔产生的沥青渣, 属危险固废。现阶段要求掺煤炼焦。

(5) 酸焦油。

硫铵工段产生, 属危险固废。现要求阶段掺煤炼焦。

(6) 生化污泥及废油渣。

生化污水处理站产生, 除油产生的废油渣和生化产生的剩余污泥, 属危险固废。现阶段要求掺煤炼焦。

(7) 除尘灰。

各除尘系统回收的粉尘现阶段均要求掺煤炼焦

(8) 生活垃圾。

要求定期送政府指定的垃圾填埋场处理。

监察要点:焦油渣、脱硫废液、脱苯残渣、沥青渣、酸焦油、污水处理站废油渣、剩余污泥等有无专用堆存场所, 地面防渗情况, 生活垃圾收集、填埋情况。

2.4噪声污染源分析

主要为各种风机等产噪生产设备, 需采

稿件要求: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2、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须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

3、所有文章标题字符数在20字以内。

4、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表格设计要合理, 推荐使用三线表。

7、图片要清晰, 注明图号。

投稿说明:

1、来稿一律使用Word排版且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以2700字左右为宜, 并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 严禁抄袭, 文责自负, 请勿一稿多投, 欢迎投稿。

2、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网络媒体, 本刊发表的文章将在网络媒体上全文发布。

3、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 不愿改动者请事先说明。自收稿之日起1个月内未收到刊用通知, 作者可自行处理。4、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5、本刊发表周期为10天, 出刊后5天内邮寄样刊。

6、如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 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

《科技创新导报》稿件要求及投稿说明

用加装消音器、基础减震、车间密闭等措施。

监察要点:消音器、基础减震、车间密闭措施。

3执行环境标准

3.1废气排放标准

(1) 炼焦炉炉顶无组织污染物排放执行《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6171-1996) 。标准中规定, 位于GB3095中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 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 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禁止在一类区新建、扩建机械化炼焦炉和非机械化炼焦炉, 改建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2) 颗粒物、SO2、NOx、Ba P、酚类、氰化氢、苯等焦化有组织废气排放及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

NH3、H2S有组织污染源及厂界无组织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 。

(3) 山西省中小型焦化厂配置的锅炉一般采用净化后焦炉煤气为燃料, 相应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 中的燃气锅炉排放标准。

3.2废水排放标准

焦化废水排放执行《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456-92) 。在《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96) 。

3.3 其它排放标准

厂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

3.4 固体废物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 。危险废物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 。

实际工作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如环境影响报告书、环评批复对企业执行环境标准有明确要求的, 以环评批复执行标准为准。

总之, 焦化企业污染源点多面广, 环境监察难度较大, 因此需要监察人员不断学习研究,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环境监察工作, 发现并解决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

摘要:山西省焦化企业众多, 焦化企业存在工艺复杂, 产生污染物种类较多的特点, 环境监察人员必须对焦化企业产污环节、治理措施等有全面的了解, 在环境监察工作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执法到位。本文对焦化企业排污点位、应采取的治理措施及执行环境标准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并对焦化行业环境监察应注意的点位进行了逐一的分析。

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了解开封市2012-2013年狂犬病疫情流行特征及狂犬病暴露人群的分布特征,形成防治建议,为政府决策服务。方法

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所报告的2012-2013年开封市狂犬病的数据和各狂犬病门诊登记的狂犬病暴露人员数据并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开封市2012年和2013年狂犬病的发病率为0.21/10万和0.15/10万,病例主要为60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农民,狂犬病2012-2013年平均暴露率为52.14/万,2013年暴露率低于2012年,暴露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16~45岁年龄组暴露数最多,伤口部位主要分布在四肢,下肢暴露最多,平均98.90%的暴露人员受伤后曾进行过伤口处理,致死动物以犬为主。 结论 开封市狂犬病暴露强度处于较高的水平,成为一个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狂犬病的防控重点是农村地区的散居儿童和农民。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人间狂犬病主要是人被携带狂犬病毒的犬、猫类等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病死率为100%。近年来,我国狂犬病暴露人群和发病人数有增多趋势,这一方面提示动物带病毒率增加,另一方面也说明暴露者早期采取积 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待加强[1]。为了解开封市2012-2013年狂犬病疫情流行特征及狂犬病暴露人群的分布特征,提高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制定相应的狂犬病预防策略提供依据,遂对开封市2012~2013年狂犬病疫情及暴露人群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狂犬病病例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http:// 10.249.1.170/UVSSERVER2.0)”,暴露人群的资料来源于2012年和2013年开封市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登记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1.2 狂犬病临床诊断病例定义

有被犬、猫或其他宿主动物舔、咬史。并且至少具有以下临床症状中的一条,(1)愈合的咬伤伤口或周围感觉异常、麻木发痒、刺痛或蚁走感。出现兴奋、烦躁、恐惧,对外界刺激如风、水、光、声等异常敏感。(2)“恐水”症状,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流涎、多汗、心律快、血压增高),继而肌肉瘫痪或颅神经瘫痪(失音、失语、心律不齐)[2]。

1.3 狂犬病暴露者定义

狂犬病暴露者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狂犬病宿主动物抓伤、咬伤、舔舐皮肤或粘膜破损处的所有人员[2]。

1.4 统计分析

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统计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登记数据,并且进行数据分析和绘制统计学图表。用SAS(Statistics Analysis System)9.13版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样本率或百分比的比较用卡方检验,双侧检验,α=0.05。

2 结果

2.1 狂犬病人间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2.1.1 发病强度

2012年共报告开封市狂犬病临床诊断病例10例,死亡10例,发病率为0.21/10万;2013年报告狂犬病临床诊断病例为7例,死亡7例,发病率为0.15/10万。 2.1.2 地区分布

开封市2012年所辖的县区狂犬病发病情况分别为:顺河回族区1例,发病率为0.43/10万;杞县3例,发病率为0.31/10万;通许县1例,发病率为0.18/10万;尉氏县1例,发病率为0.11/10万;开封县2例,发病率为0.29/10万;兰考县2例,发病率为0.30/10万。2013年开封市狂犬病发病情况为:龙亭区1例,发病率为0.79/10万;通许县3例,发病率为0.53/10万;尉氏县1例,发病率为0.11/10万;开封县1例,发病率为0.14/10万;兰考县1例,发病率为0.14/10万。

2.1.3 时间分布

2012-2013年开封市所报告的17例狂犬病发病时间分别为,2月份2例,4月份1例,5月份1例,6月份2例,7月份3例,8月份1例,9月份2例,10月份3例,11月份2例,其他月份无病例报告。

2.1.4 人群分布

2012-2013年开封市所报告的17例狂犬病病例中男性10例,女性7例;17例病例中年龄最小的为2岁,最大的80岁,≤14岁年龄组5例(29.41%),15~59岁年龄组7例(41.18%),≥60岁年龄组5例(29.41%);所报告的病例中散居儿童3例,工人1例,农民11例,学生2例。 2.2 狂犬病暴露人群的特征

2.2.1 暴露强度

2012年开封市狂犬病暴露例数为28492例,暴露率为57.10/万。2013年暴露例数为23548例,暴露率为47.19/万。两年暴露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67.26,P<0.01)。

2.2.2 暴露人群的地区分布

2012-2013年开封市所辖县区中兰考县暴露病例数最多分别为8454例和7310例,禹王台区暴露病例数最少分别为309例和201例,2013年和2012年各县区暴露病例数比较尉氏县、通许县和顺河区暴露病例数升高,其余县区均有所降低 2.2.3 暴露人群的时间分布

2012年和2013年开封市各月份均有狂犬病暴露病例发生,2013年总体的暴露水平低于2012年,没有明显的暴露高峰月份,2012年暴露的高峰月份为7-9月份,这3个月份共有狂犬病暴露病例10977例,占全年暴露总病例数的38.53%,其中8月份暴露病例数最多,为4472例,占全年暴露总病例数的15.70% 暴露病例的人群分布

开封市2012-2013年共发生狂犬病暴露病例52040例,其中男性33383例、女性18657例,男女性别比为1.79:1;暴露病例中0~15岁年龄组15519例,占总暴露病例数的29.82%, 16~45岁年龄组暴露病例数最多为25039例,占总暴露病例数的48.11%,≥46岁年龄组为11482例,占暴露病例总数的22.06%;两年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暴露病例构成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1)。

2.2.5 暴露人群的伤口分布特征

2012-2013年暴露人群中伤口数目为一处的病例有46573例,占总病例数的89.49%,伤口数目多处的病例有5437例;伤口部位在下肢的最多为30366例,占总病例数的58.35%,其次为上肢,病例数为15899例,占总病例数的30.55%,伤口部位在躯干部的为5231例,在头面部的为1544例;受伤程度为浅层的病例有47456例,占总病例数的91.19%,受伤程度为深层的病例数为4584;两年的暴露病例在伤口数目、伤口部位、受伤程度这三方面的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表1)。

2.2.6 伤人动物以及伤口处理

2012-2013年暴露病例的致伤动物以犬为主,犬致伤病例数为47023例,占总病例数的90.36%,其次为猫,致伤病例数为4168,其他动物致伤病例数为849例;暴露病例中51467例进行了伤口处理,占98.90%,5745例暴露病例暴露后使用了抗血清,占11.04%,两年的暴露病例在致伤动物、伤口处理、抗血清使用等这三方面的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和2013年开封市狂犬病的发病率分别为0.21/10万和0.15/10万,低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3](0.48/10万)和广东省[4] (0.40/10万)的发病率,两年中所报告的病例年龄分布上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下年龄组(70.59%),在职业构成上主要为散居儿童和农民,这与郭绶衡等[5]调查一致,提示开封市人间狂犬病防控的重点地区为农村,重点人群为60岁以下年龄组的散居儿童和农民,因为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小年龄组人群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暴露后不告知家长而未进行伤口的处置,大部分农民不了解狂犬病防治知识,加之经济状况不好,暴露后舍不得花钱就诊,而致这些地区的人群狂犬病高发,所以应特别加强对小学生和散居儿童的保护。

开封市2012年和2013年狂犬病的人群暴露率分别为57.10/万和47.19/万,两年的暴露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提示2013年暴露率较2012年有下降的趋势,两年平均暴露率为52.14/万,高于刘雪梅[6]等研究的惠州市2006和2007年人群狂犬病暴露强度(22.7/万和24.1/万)和陆红梅[7]等研究的上海市松江区狂犬病暴露强度(47.79/万),本次调查对象是暴露后去狂犬病门诊就诊者,郭绶衡等[8]曾报道过湖南省农村人群狂犬病暴露后就诊率为75.29%,因此推测开封市狂犬病暴露率应是比较保守的,同时提示开封市人群狂犬病暴露强度处于较高的水平,已成为一个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暴露人群中男多于女,并且以16~45岁的青壮年为主,0~15岁的少年儿童次之,这与这些人群活动频繁或劳动中暴露机会多有关。伤口部位以四肢居多,特别是下肢较多,原因是四肢部位更易于动物攻击,致伤动物以犬为主,因此,犬只的规范化管理与免疫是防制狂犬病的重点。

近年来随着狂犬病防制宣传力度的加大,监测显示98.90%的暴露人群进行了暴露后处置,处置率高于何剑峰等[4]报道的广东省人群狂犬病暴露后处置率,暴露后伤口的规范处置对于防制狂犬病意义极大,无论暴露者是否自行处理过伤口,均应由医务人员按照规范步骤处理。

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一、“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一五”时期,国家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环保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是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重要变化。国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经全国人大批准,组建了环境保护部,为更好地发挥环保在服务民生、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功能提供了组织保障。制定了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法律法规,修订了水污染防治法,环保的法律支撑更加有力。出台了一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财税等经济政策,以及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生态补偿等举措,市场机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更加显现。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二是环境保护投入和能力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十一五”期间,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环保的财政资金支持,带动全社会环保投入2.1万亿元,有力地推动了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中央安排专项资金70多亿元,完成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县区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初步建成了环境监测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过去环保系统一些基层单位“废气靠闻、污水靠看、噪声靠听”,现在已经有了很大改观。环境执法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完成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开展了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加强了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为做好环保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撑。

三是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步显现。大力推动环境保护的“三个转变”(见附注),促进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工作逐步加强。在结构调整中,严把节能环保关,采取综合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全国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装机容量占总容量的比重由47%提高到71%,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高炉比重由21%增加到52%。严格项目环评,实行必要的区域限批,国家层面拒批的“两高一资”建设项目总投资达3万多亿元。加强重点行业环保核查,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了贡献。

四是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明显。持续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控,着力解决突出污染问题,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解决了2.15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支持6600多个村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2400多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五年中,主要污染物减排预定任务超额完成,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由52%提高到77%,火电脱硫比例从14%提高到86%,七大水系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提高幅度超过14个百分点,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期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总之,“十一五”时期是全社会环保意识明显提升的五年,是投入和整治力度最大的五年,是环保领域不断拓展的五年。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包括在座各位的辛劳和智慧。刚才,大会表彰了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多年来辛勤工作的环保工作者,以及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慰问!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矛盾和问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发达国家一两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压力还在加大。当前,一些地区污染排放严重超过环境容量,突发环境事件高发。今年以来,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幅度只有1.6%,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反而上升7.2%。总的来看,环境保护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继续破解难题,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实现更大发展。

二、进一步深化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现实情况都表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经济转型的要求日益迫切,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保护环境是关系当前与长远、国计与民生、和谐与稳定的大事,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付出了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资源与环境已经成为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目前,我国石油消费量已超过4亿吨,其中2亿多吨依靠进口。预计今年煤炭消费量可能达到35亿吨,大致相当于其他国家煤炭消耗的总和;煤炭是我国的优势能源资源,但从前年开始已经呈现净进口的局面。当前成品油、煤炭等市场趋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应的难度。再按照这种拼资源、拼消耗的模式发展下去,资源就难以支撑,经济难以持续。资源消耗大的结果是环境污染,环境问题的背后是资源的过度消耗。现在一些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严重退化,需要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才有可能恢复。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成为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改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增长模式,推动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强环境保护,既是转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转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对资源环境来讲,可以破解瓶颈制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对结构调整来讲,有利于产业优化和技术升级,再造新优势;对发展空间来讲,能够扩大市场需求,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总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否见到实效,一个基本的衡量标准是发展的资源代价是否降低、环境质量是否改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生态环保力度有多大,一个明显的标志是节能环保产业是否发展壮大起来。

第二,加强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环境作为发展的基本要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先进、可持久的生产力,是一种稀缺资源。自然环境好就意味着投资创业环境有更大优势,有利于聚集优秀人才,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发展现代产业特别是科技产业和服务业,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态文明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一些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也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弯路,付出了沉痛代价。正如国外学者所指出的,“没有环境保护的繁荣是推迟执行的灾难”;不保护环境,经济就会陷入“增长的极限”;通过保护环境优化发展,经济则会有“无限的增长”。加强生态环保不是放弃对发展的追求,而是要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和谐。我们既要走工业化道路,又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基,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进程。

第三,加强环境保护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接近5000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阶段,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更多期盼和要求。身体健康是事业的本钱,是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基础。对群众来说,没有健康,生活水平和质量就无从谈起。对国家来说,没有健康,人力资源的优势就难以发挥。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载体是环境,环境状况与人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优良的环境越来越成为城乡居民的普遍追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回应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切实抓好环境保护。还要看到,基本的环境质量、不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一条底线,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而现在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还不少,农村仍有8000多万人饮水不安全,一些大城市灰霾天数接近全年的30%-50%,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我们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标志之

一、也是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生态环境。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就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改善环境质量,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保护赖以生存的家园。

第四,加强环境保护是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必然要求。环境问题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等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体,当前世界各国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经济、技术、军事等领域延伸到环境领域。在世界经济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一些西方国家对进口产品提出了“碳关税”、“碳足迹”的要求,绿色壁垒逐渐成为维护本国利益的手段。欧盟准备在明年对境内经停航班征收碳排放费,澳大利亚今年也通过了对碳排放征税的法案,就是例证。这种趋势可能还会发展和蔓延。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对外依存度高。如果我们不加强应对和适应,不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对外贸易就可能受阻,国际发展空间就可能受到挤压。现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全球性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博弈的新焦点。我国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量已居世界前列,发达国家要求我减排的压力不断加大。我们应当抓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契机,变挑战为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在世界科技和产业调整变革中,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新平台,这本质上也是发展空间的争夺。从增强综合竞争力、维护国家利益、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承担国际责任考虑,都需要我们切实做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工作。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都对今后的环保工作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并明确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环境保护是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的汇聚点。我们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把环境保护作为稳增长转方式的重要抓手,把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环境保护的各领域各环节,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环境效益的多赢,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

三、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处理好发展经济与创新转型、节约环保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发展的主题主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总的基调是稳中求进,“稳”主要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调整经济结构。落实“十二五”规划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具体到环境保护领域,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之所以强调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时又跨入经济社会结构加速变动、各种矛盾和风险明显增多的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环境已成为制约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考验。另一方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足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部分群众生活还不富裕,按照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确定的新的贫困标准,还有1.28亿人尚未脱贫。必须牢牢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要用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前进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必须转型,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环保,实现科学发展。转型也是发展,是一种有促有控、调优调强的发展,通过推进环保,可以培育新的增长领域、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环境问题本质上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在调整经济结构上求突破,在改进消费模式上促变革。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必须把稳增长与促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兼顾当前和长远,在转型中巩固当前增长势头、实现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就是要把经济发展与节约环保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发展进入转型的轨道,把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同时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优化和保障作用、对经济转型的倒逼作用,把节约环保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国民经济体系。

一是要把优化产业结构与推进节能减排结合起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既可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又是从源头上节能减排的治本之策。“十一五”期间,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各地做了艰苦努力,但在后期压力仍然很大,一些地方搞拉闸限电,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干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新的五年节能减排任务,这是在“十一五”既有基础上确定的,还增加了两项污染减排指标,潜力缩小了,要求更高了,难度更大了。深入推进节能减排还得从治本上想办法,在结构调整上下真功夫。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继续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落后产能。需要强调的是,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具有市场需求广、就业容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等优势,能耗强度平均只有工业的1/5,污染排放更低,要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二是要把企业增效与节约环保结合起来。就我国工业企业来讲,不少企业在生产方面的技术装备并不逊色,有的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意识相对淡薄、环保方面的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目前我国重化工行业单位能耗明显高于世界先进水平,一些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甚至是发达国家的10倍。通过改造既能降耗减污、又能增加效益,提高竞争力,潜力巨大。“十二五”期间,要把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重点推进重化工行业的技术改造。请认真研究,做好规划,分批组织实施。对现有重污染企业,要深入开展环保核查,促使企业做好节能环保改造。对新建企业特别是重化工企业,也要强化节能环保的硬约束。国际上跨国公司新建重化工企业时,环保及相关投入占建设资金的比重一般达到15%-35%,而我国只有少数企业能够达到10%。要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促使新建企业增加环保投入,采用先进的环境风险防范技术。

三是要把扩大内需与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结合起来。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也是我们的最大优势。在当前世界经济变数明显增多的情况下,必须更加重视扩大内需,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扩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现在我们大规模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污染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这种投入可以对技术、装备、服务等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规模可观的新兴产业,从而带来更大的回报和效益。“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累计超过7万亿元,增加值约2万亿元,已接近全社会环保投入。“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累计将达到十几万亿元,增加值将超过环保投入,显示出新创产出大于治理投入的良好前景。要完善扶持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品、技术和服务,包括技术装备、专业管理、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等产业,以提高节能环保效率,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要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农村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环保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应用和环保产业发展示范、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与运行保障等重点环保工程,进一步提高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能力。同时,要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是要把生产力空间布局与生态环保要求结合起来。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生态状况都有很大差异,推动发展、转型和环保必须优化经济的空间布局。目前一些发达地区资源靠长距离输入,环境严重透支,必须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优化发展中强筋壮骨、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现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这符合经济梯度推进的规律和全国发展的需要。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同时必须严格环境准入标准。中西部地区既应抓住机遇发展经济,用好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又应坚持高起点发展,绝不能降低环境门槛,要切实防止污染转移。还要结合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国家环境功能区划,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履行好环境管理职责。

四、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保护环境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水清天蓝地干净,环保成效的关键在于环境质量的改善。要适应人民群众宜居安康的需要,总结过去行之有效的经验,推进改革创新,完善办法措施,加快解决一批积重难返的环境问题,为科学发展固本强基,为人民幸福增添保障。

第一,要坚持努力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加大水、空气等污染治理力度。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处理好预防与治理、新账与旧账的关系。我们既要通过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努力不欠新账,又要加快治理历史遗留的存量污染问题,尽量多还旧账。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全面完成保护区划分,全面取缔所有排污口,全面推进水源地环境整治,确保群众喝上干净水、安全水。流域污染防治要在继续突出重点的同时,把覆盖范围扩大到所有大江大河大湖和有关海域,并实行分区控制,优先防控重点单元。通过财税优惠、项目倾斜等措施,鼓励一些地方率先摘掉流域水污染严重的帽子,让其休养生息。江河湖泊一旦污染,治理成本巨大,甚至不可逆转,要优先保护水质良好和生态脆弱的湖泊和河流。“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通过专项资金投入100亿元“以奖促保”,各地也要加大投入和引导社会投资。现在一些地区中小河流和沟渠有水皆污,地方政府要更加重视这些水系的治理。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十二五”期末全国城市要平均达到85%以上,东部发达地区城市要超过90%。

人们生活须臾离不开空气。“十二五”期间,防治大气污染要实行脱硫脱硝并举、多种污染物综合控制,并健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明显减少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现象。前段时间,一些大城市出现长时间灰霾天气,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细颗粒物(PM2.5)是形成灰霾天气的主要因素。处理好这个问题,一是要抓紧修订和发布严格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参考世界卫生组织为发展中国家推荐的标准,增加PM2.5等监测指标,改进空气质量评价方法;二是要根据各地空气污染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和空气质量要求分期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可通过联防联控率先实施;三是要适时提高标准限值,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应当看到,把PM2.5纳入空气质量常规监测指标,不仅是环境保护的一大进步,也是经济结构、消费模式的一大转折。PM2.5人为来源主要来自于机动车尾气、燃煤烟尘、建筑扬尘以及冶金水泥等工业粉尘。降低PM2.5浓度,必须大幅度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淘汰污染严重的企业,同步提升车用燃油品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新能源汽车,引导群众绿色出行等等,这将带来一些深刻变化。国家将从产业发展、财税政策、节能减排等方面支持各地“关旧上新”,调整、改造、关停一批落后企业,新上一批环境友好的产业。

第二,要坚持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加强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整治。城市环境与农村环境唇齿相依,农村环境保护不好,不仅损害农民的利益,还会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水缸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显示,农业源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分别占排放总量的44%、57%和67%。这反映出城乡环保还不平衡,农村环保仍是一块短板。“十二五”期间,要大力推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引导和鼓励农民科学施肥施药和合理养殖种植,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把好土壤这一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扩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范围,重点完成6万个建制村的综合整治,每年抓出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治理成果。

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重金属污染事件,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健康。要严格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有效减少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一是合理调整涉重金属企业布局,严格落实卫生防护距离,在人口聚居区和饮水、食品安全保障区坚决禁止新上项目。二是提高准入门槛,督促企业深度治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不能达标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直至关闭取缔。三是对重点防控区域采取工程措施集中治理,加快解决铬渣、尾矿库等历史遗留问题。

第三,要坚持预防为先、及时应对,着力消除污染隐患,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环境污染事故是经济粗放型增长的结果,是环境问题日积月累的破坏性释放,一旦发生,后果十分严重。要牢固树立隐患险于事故、防范胜过救灾的理念,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和评估力度,把环境污染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建设快速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充实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一旦发生事件就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把损害降到最小程度。要合理调整化工企业空间布局,严格化学品生产管理,堵塞运输安全漏洞,切实防范化学品环境污染事件。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核安全问题。一桩大的核事故,不仅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甚至会毁掉整个核事业。今年3月发生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对我们是一个警示。我们一定要慎之又慎,丝毫不能放松警惕,坚持安全至上,组织力量对我国核电进行全方位评估和论证,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确保核电安全万无一失。同时,要切实加强放射源管理,避免发生公共事件、祸及人民群众。

五、在改革创新中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环境保护作为转型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各项工作。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来破解难题,健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体制机制。在此,我提几点要求:一是落实目标责任。环境保护实行的是统一监管、分工负责,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环境质量和环境安全负总责的管理制度。刚才,受国务院委托,周生贤同志与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部分中央企业负责同志签订了“十二五”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各地要尽快分解任务,落实计划,确保实现预定目标。要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标体系,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严格实行责任制。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地方,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是完善经济政策。我国在环境方面历史欠账多,各级财政要把环保投入列入年度预算,并保持合理增长幅度。国家财政资金和预算内投资都要增加环保能力建设投入,保障必要的运行和维护经费。“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中新增了氮氧化物减排任务,能否完成这项任务与燃煤电厂脱硝紧密相关。国家已经出台脱硝电价,还要抓紧出台脱硝设施运行管理办法,完善脱硫脱硝电价政策。保本微利是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的基本前提,要完善城镇污水处理收费政策。过去的实践证明,“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是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之有效的手段,中央财政将进一步扩大“以奖促治、以奖代补”资金规模,有条件的地区也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开征环境保护税对于“清费立税”、促进企业强化环保具有重要作用,要抓紧研究立法和开展试点。国务院对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提出了明确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尽快制定并出台相关实施办法。

三是推进改革创新。改革是发展和转型的强大动力,从根本上破解资源环境难题也必须从改革上找出路,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这方面改革,既要着眼于环境与发展事业,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又要把握环境保护的特有规律,探索改革的有效措施。比如实行排污权交易,不仅可以使排污多的企业增加成本,而且可以使排污少的企业获得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相关环保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这有利于把政府强制减排行为转化为企业自主减排行动,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从国际上看,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相继实施了排污权交易,促进了污染减排,提高了污染治理效率。美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实施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比1970年下降63%,减排成本仅相当于原先估算的1/3。近年来,我国东部一些发达省份在这方面也开展了试点工作,并取得好的效果,有必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再如,对电、水、气等涉及民生的资源产品实行有区别的价格政策,能够有效抑制不合理需求,从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要抓紧研究论证,区别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积极推进阶梯式资源价格改革。又如,生态补偿是平衡不同地区发展和环境权益的重要手段,要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补助、转移支付等方式,增加国家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同时探索流域上下游之间、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生态补偿的有效办法。

四是强化环境法治。法律法规是环境保护的刚性约束和制度保证。目前我国环境法规体系还不健全,特别是罚则较轻,同时也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使得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长期存在。基本的环境是一种公共产品,破坏环境的行为必须受到严惩。现行的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了20多年,有些内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要加快修改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形成比较完备的环境法律法规框架,特别要加重罚则、加大惩处力度,真正起到足以震慑违法行为的作用。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环境执法,把日常执法检查与环保专项行动结合起来,实施跨行政区执法合作和部门联动执法,敢于碰硬,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健全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建立执法责任制。要积极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健全环境损害赔偿机制,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和法律援助,强化环境司法保障。同时,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环保执法监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必要的保障。

五是加强科技支撑。科学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利器。要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臵,加快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区域性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等重大环境科技专项,力争在共性技术、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大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力度,努力提升国产化水平,不断降低治理成本。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六是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是涉及人人的事业。要深入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行动计划,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引导全社会以实际行动关心环境、珍惜环境、保护环境。要畅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对涉及群众利益的环保规划、决策和项目,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鼓励检举、揭发环境违法行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充分发挥新闻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的作用,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的工作机制,加强与社区、民间环保组织和环保志愿者的沟通,提供必要的帮助,更好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他们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范文第6篇

一、新经济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素

(一) 人才多样化

新经济环境下,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趋于多样化。

创新是时代的特征,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需要创新型人才, 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要求企业员工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新经济环境下, 企业开始追求个性化发展, 在行业中体现自己独树一帜的特色, 因此, 个性化人才企业中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应该加大投入, 培养个性化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合作型人才在企业中是不可或缺的。合作才能双赢, 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 只有通过合作, 才能更好的体现优势, 实现价值。

(二) 更好服务于企业战略

企业要想长期稳定的发展, 制定正确的企业战略是必不可少的, 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就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长期战略和短期战略相结合。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工作的情况来选择战略决策。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应该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让人力资源管理起到应有的作用, 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才能, 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同时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新经济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

(一) 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

许多企业处于一个向科学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过渡时期,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在企业管理过程中, 考核机制是否合理, 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是否公平, 都对员工的积极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人员的分配上也要采取公平公正的分配方式, 根据管理人员的主观意志对员工进行分配是不合理的。在薪酬方面, 缺乏严格的考核方案, 让员工产生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心理, 这样是不利于员工积极自主的工作, 阻碍了员工个人和企业的发展。

(二) 人力资源结构失衡

现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方面体现在行业之间的失衡, 热门行业和冷门行业人才差异明显, 热门行业人才充足甚至溢出, 而冷门行业缺乏了人才, 出现人才危机。另一方面, 地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也造成了地域间人力资源失衡, 人才都涌入经济发展迅速的东部地区, 而中西部地区的企业人才匮乏, 许多岗位缺乏优秀的人才。另外,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体现在许多技术人员和优秀人才年龄偏大, 不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

(三) 缺乏长期培训机制

职工培训时企业正常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采取正确的培训方式, 建立长期的培训机制是很重要的。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 企业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 在职工培训方面, 企业需要有长期稳定并且可以不断改善的培训机制, 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 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职工培训。传统的职工培训方式存在很多弊端, 一方面不能结合企业自身条件进行改善, 另一方面不利于员工个性化的培养。

三、新经济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措施

(一) 营造企业创新文化环境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企业要想很好地发展, 就必须要做到创新。人才在企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 企业要想创新, 就必须吸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人们已经不再保守封闭了, 新的时代要求人们思想开放, 敢于创新。同时, 企业要对员工的创新给予鼓励和支持, 从而提高员工的竞争能力, 员工的能力提升对企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 实行人才柔性化管理

社会和经济的大环境都在迅速的改变, 企业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优秀的人才在知识和能力都与时俱进的同时, 思想也在与时俱进, 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退则, 所以企业对他们进行完全的管控是不现实的。在面对这类人才时, 企业管理层需要授予员工更多的自主的权利。传统管理模式下严苛的管理制度不利于员工能力的发掘, 很难让优秀的人才发挥出他们自己的优势。只有通过实行人才的柔性化管理, 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能力和特长。

(三) 加快企业与人才共同成长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企业到来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和风险。企业应该及时的了解和分析自身的发展状况, 合理的规划发展战略, 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企业的未来发展需要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员工的发展目标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这就要求员工要将自己的职业生涯与企业的未来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 关注企业的发展状况, 全身心的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做贡献。企业应该给予员工一定的安全感, 一方面要让优秀的员工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足够的晋升空间, 另一方面要给予员工提升和学习的机会。

结语

综上所述,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都是首要问题, 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新经济环境下, 如何做好人员的分配, 怎样进行人才的吸收, 如何改善员工培训机制等问题的解决变得十分重要。企业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一系列的优化, 重新定位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将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 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内外的经济发展的十分迅速, 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其中对管理方式, 管理理念, 人才需求都有了与以往不同的要求, 在面对这些新的要求时, 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分析了我国企业在该方面的不足之处, 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案和策略, 为企业更好的发展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才需求,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1] 张芸.加强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工商管理水平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 03 (01) :22-23.

[2] 马川.经济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初探[J].中国商论, 2017, 12 (26) :36-37.

[3] 王周艳.新经济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13, 07 (25) .

上一篇:组织行为学试题范文下一篇:银行大堂经理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