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义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

2024-05-29

字义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内容 : 宾语从句

目标:

再现该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梳理要点,构建知识网络,实现思维整合。 准备: ppt.. 过程:

呈现复习的内容在ppt. 上。

一、什么叫宾语从句 ?

简单的说 , 宾语从句就是一个从句

(从句是主句的一个成分) 或是几个充当主句中的宾语成分。说明白了吗?(主句是全句的主干) 宾语从句的类型之一

1. 由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That只有语法作用,没有实在的意义,在口语和非正式文体中可以省略。例如:

He said (that) he wanted to stay at home. She doesn’t know (that) she is seriously ill. I am sure (that) he will succeed.

注意:在某些句型中,特别是带复合宾语的句子中,that 引导的从句常常移到后面去,前面用一个 it 作形式上的宾语。(但是,有时 it 也可以省略)

e.g. We all thought it a pity that she couldn’t come .宾语从句的类型之二

由一般疑问句转换而来的宾语从句,用 whether 或 if 引导,并且两词可以互用。但是 whether 可以和 or not 连用,而 if 不能。e.g .

Does she still live there ? I want to know . —— I want to know whether ( if ) she still lives there. Can you come ? Please tell me . —— Please tell me whether you can come or not .

主要类型之三

由特殊疑问句变来的宾语从句,由特殊疑问词 who 、 whom 、 whose 、 which 、when 、 where 、 why 、 how 等引导 。e.g .

Whose book is it ? I don’t know .

— I don’t know whose book it is .

What is happening ? The teacher asked . —

The teacher asked what was happening .

Where does our English teacher live ? Do you know ? — Do you know where our English teacher lives ?

Why can you play the piano so well? He wants to know . — He wants to know why you can play the piano so well . 注意情况之一 引导词 :

1.由陈述句变来的宾语从句,用连词 that 等引导,并且在口语中常常省略此词:

e.g He said ( that )he had a new dictionary . I know ( that ) Lucy can play football very well . 但是,如果 that 引导的是几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宾语从句时,最后一个 that 不能省略。

e.g

I know ( that ) Tom comes from France and that he teaches in Guilin now .注意情况之二

语句的顺序 :

无论主句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宾语从句都是运用陈述句的语序,即是“引导词+主语+谓语+其他” 。

1 When did the train leave ? I want to know .

—I want to know when the train left . 2 Does the shop close at six every day ? Do you know ?—Do you know if/ whether the shop closes at six every day?

3 The bank is near the hotel .She said. —She said (that) the bank was near the hotel.

注意情况之三

时态的变化

3.如果宾语从句所叙述的是客观事实、格言、科学真理等时,从句时态不受主句限制,用一般现在时。如:

Everyone knew there are sixty minutes in an hour . 大家都知道一小时是60分钟。(客观事实) She said that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 她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格言) He said that light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 . 他说光比声音传播快。(科学真理)

注意情况之四

标点符号 :

宾语从句末尾的标点符号由主句决定,不受从句的限制。如果主句是陈述句或者是祈使句时用句号;而主句是疑问句时,句末则用问号。

e.g

Can you help me ? He asked me .(主句是陈述句) — He asked me if / whether I could help him .

Where is Li Ping ? Do you know ? (主句是疑问句)

Do you know where Li Ping is ?

What color do you like best ? Please tell me .(主句是祈使句)

— Please tell me what color you like best .

How old are you ? Would you please tell the teacher ?(主句是疑问句) — Would you please tell the teacher how old you are ?

注意情况之五

宾语从句的否定形式 :

一般而言,宾语从句的否定式与一般句子的否定式是一样的。但若主句谓语动词是 think 、 expect 、 believe 、 guess 、 imagine 、 suppose 等表示“认为,猜想”的心里活动的词时,一般要把宾语从句中的否定式转移到主句中,即否定前移.e.g. I don’t think it’s going to rain . I don’t believe she will lend you the money . 我认为不会下雨。我相信她不会借钱给你。

但是,如果主句中的谓语动词是 hope ,则不适用于此规则。 e.g . I hope he won’t come .

注意:如果主句主语不是I (we) , 则not 不前移。如:

She thinks her answer is right .

她认为她的答案正确。

She thinks her answer isn’t right . 她认为她的答案不正确。 注意情况之六

宾语从句中的特殊情形 :

在把简单句变为复合句的练习中,千万要注意: 1.句式的转变:若原句是祈使句,不能用宾语从句改写,而应该用 “ ask sb. to do sth. ” 的句式。

e.g .

Don’t open the door . (用 they 作主语改写句子)

They ask us not to open the door .

2.代词的变化:如果将某人的原话变为宾语从句时,我们就应该考虑代词的变化。

“Can you help me ? ” He asked me

— He asked me if / whether I could help him . e.g “ I come from Canada ” , Lucy says .

—— Lucy says that she comes from Canada . 3.若由一般疑问句或特殊疑问句变为宾语从句,应该用陈述句语序。具体如下:当助动词是 does 或 did 时,要去掉助动词,并把动词恢复为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或过去式;当是其它的助动词时,则要把这些助动词放在主语的后面。

e.g I asked Tom , “ What do you like best ? ”

— I asked Tom what he liked best .(去掉了do ,like 恢复为liked)

The teacher asked me : “ Have you read the book ? ”

The teacher asked me if I had read the book .(助动词have放在主语I后并主句时态保持一致变为had)

He asked , “ Who can carry the box ? ”

He asked who could carry the box . 专

一、单项选择

1、Do you know how much hot water ________ ? A.Mum is needed

B.does Mum need C.Mum needs

D.did Mum need

2、Can you tell me ________? A.where he is

B.where is he C.he is where

D.what is he

3、I didn’t know how ________ to London?

A.would they go

B.are they going C.they would go

D.they are going

4、I want to know how long ________ . A.has he been back

B.has he come back C.he has been back

D.he has come back

5、Do you know ________ ? A.what the news are

B.what is the news C.what the news is

D.what are the news 6. ________ is true that she may fall behind the others. A. There

B. This

C. That

D. It 7.The foreign friends think ________ the Chinese people are very friendly. A. that

B. if

C. since

D. because 8.I’d like to know ________ Chinese. A. when he began to learn

B. when did he begin to learn C. when did he begin learning

D. for how long he began to learn 9.The teacher asked us ________ the classroom after school. A. cleaned

B. clean

C. to clean

D. cleans

二、汉译英

1、我认为他的答案不对。

I don’t think his answer ______ ______.

2、我想知道今天晚上还有没有去北京的火车。

I want to know _________ there is a train to Beijing.

3、叔叔说他正在写一本新小说。

Uncle said that he ______ _______ a new novel.

4、 杰克说他有重要事情要做。

Jack said he _______ something important to do 本课小结

一、基本概念

二、主要类型

1.由that引导

2.由连词whether和if引导

3.由代词或者副词引导

三、注意情况

1.引导词 2.语句顺序 3.时态变化 4.标点符号

5.否定形式 6.特殊情形

四、巩固练习

家庭作业

仔细阅读:知识点四 宾语从句(P174) 完成练习19----32(P181)

字义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阶段学过成语的类型、意义及运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成语专题复习,使学生懂得成语是中国语言宝库中的瑰宝。

3、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而又韵味的语言就是其中之一,成语是这个语言宝库中的瑰宝。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目睹她的风采。

二、赏析——有理有据。

1、回忆一下,六年级积累与运用中所学过的成语。你知道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估计学生回答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含有叠音词的成语,含有方位词语的成语„„ )(板书——类型)

2、对对子游戏:

高高兴兴——开开心心

郁郁葱葱

战战兢兢

吞吞吐吐

抖擞抖擞——舒活舒活

无边无际—— 一心一意

善始善终

戒骄戒燥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滔滔不绝

摇摇欲坠

遥遥相对

千里迢迢——文质彬彬

得意洋洋

威风凛凛

生气勃勃

三心二意——七上八下

3、师:刚才我们是配合的天衣无缝啊。大家很善于观察,这些成语结构形式很有趣,把它们放在一起有助于记忆。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宝贝,大家看看都有些什么特点呢?

(自由读一读,指名说。

暴跳如雷

唇枪舌剑

掌上明珠

鼠目寸光

(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掌上明珠:特指受父母疼爱的女儿。唇枪舌剑:比喻辩论激烈,言辞锋利。暴跳如雷:)

估计学生能体会到这些词语运用了比喻手法。师:也还是来举例说明一下,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特点又有什么好处呢?

师:其它的词语你们也都用了比喻的手法吗?说一说,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如

鼠目寸光 掌上明珠 暴跳如雷

挥汗如雨

4、看看这些成语表达意思的方式上又有什么特点?(默读,小组讨论,请两位同学说一说)

千钧一发

怒发冲冠

响彻云霄

入木三分

(千钧一发:比喻万分危急。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穿透云层,直达高空。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现多形容分析、描写、议论的深刻有力。)

估计学生能体会到这些词语运用了夸张手法。师:能具体说说它们是怎么把意思夸大来说的?

若学生说的是“怒发冲冠”;师:看气得头发都竖起来了,顶起了帽子,这怒气是大到极点了!多么形象啊!

若学生说的是“千钧一发”;师:对呀,那么重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丝上,还不马上要掉下来,这样来表达情况危急的意思别具一格。„„

5、齐读上面8个成语。

6、小结过渡:成语的确十分有趣,无论是它的词语的构成,还是它的意义,以及它的语言形式,都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成语经过了千年的积淀,具有极深的文化内涵。看下面的成语就是来源于千年前的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板书:来源)你能试着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吗?

①读一读,说一说。

l

历史故事:

画龙点睛 纸上谈兵 卧薪尝胆 完璧归赵

l

寓言故事:

拔苗助长 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狐假虎威

神话传说

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牛郎织女

宗教

立地成佛,借花献佛,点石成金,灵丹妙药,脱胎换骨,长生不老

②齐读

③讲故事。师:谁能给我们说一说,你知道的成语故事?(请一到两名同学说一说)

7、小结过渡:同学们讲故事的本领让我佩服得无体投地。我们中华民族真是个充满智慧的民族,他们把自己积累下来的经验教训都浓缩在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中。不仅如此,有些成语,从字面上,就已经直接告诉了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甚至从它的字里行间了解到意义。(板书:意义)

8、下面我们就来个知识抢答:老师说成语的意思,你们说成语,谁举手最快谁来回答。

骄兵必败:骄傲的军队必定打败仗。

忠言逆耳:正确的批评、建议、意见对个人品德的修养、国家事业的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默默无闻:形容不出名没有人知道。

昂首阔步:抬起头迈开步向前走。形容精神饱满,意气昂扬。

理直气壮:理由充足,因而说话有气势。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形容善于打仗。

战无不胜:每次战斗没有不胜利的。

同心协力:统一认识,共同努力。

纹丝不动:一点也不动。

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神机妙算:形容计谋极高明。

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完成的相当不错。如果同学们继续去发现,继续去探寻你一定会发现成语还有许多有趣的特点。

三、运用——回归生活

过渡:我们知道这些成语是源远流长,但今天依然有着无比鲜活的生命力。成语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只有学以致用才能让我们祖国的文化发扬光大。你瞧,这不来了很多练习吗?看看大家运用得怎么样?(板书——运用)

(

一、)笑是很好的运动!我们不但要多笑,也要多学一些“笑”的成语。

1、强烈的笑:哄

大笑

大笑

笑掉

2、愉快的笑:笑

笑容

3、难忍的笑:

失笑

不禁

4、阴险的笑:笑里

5、应付的笑:一笑

6、哭后的笑:破

为笑

7、勉强的笑:

欢笑

(

二、)临近毕业考试了,同学们都在认真复习迎考。看到大家勤奋学习的情景,你会想到哪些成语?

生我养我是父母,育我教我是老师,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评价一下你的老师和同学(或者是你的父母)吗?

(

三、)任选用下列成语中的三个编写一段话

喜出望外 愁眉苦脸 大发雷霆 忐忑不安

(

四、)教师小结:我们再来回回顾一下,(教师指着板书讲)成语有很多类型,有它的来源,也有它的意义。但还有很多奥秘在等着你去发现,去探索。板书“„„”。

四、 结束语:

字义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我任教高三多年,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下面,结合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实践,谈谈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虚心好学,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

高三地理教学任务繁重,时间很紧张。而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不一,如何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呢?

1、认真备课 。认真参加高三教师培训、及市、区、校级教科研等活动;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使高三地理组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水平。了解学生。针对班级的学生实际,如学习地理的基础和兴趣;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联考、摸底、文综考试的成绩及试卷分析;学生学习地理的心态和方法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 认真做好反思工作。如反思每一次考试成绩的缘由(从自身和学生方面),并找到好的解决方法。可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是上好每一节地理课的最基本的前提。

2、精选习题 。首先,让学生每人准备好“地理改错本”,教会并督促学生自己做好地理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地理解题方法的积累。 从复习资料《三尺讲台》中,挑好课堂的同步训练题,当堂巩固每节课的地理知识点。 其次,精选单元检测题。选题范围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中学地理教参》、《北京四中的地理题》中为学生挑选习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为“培优班”的学生选好练习题,做好“培优辅导”工作。可见,选好地理练习题,并训练学生,是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途径。

3、用专题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方法 首先,向学生讲明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重要意义。即,从文综的考核目标和要求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 从高考试题的命题宗旨看,“能力立意”:重在“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重在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而结构性的知识易于迁移和重组。 其次,用实例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复习。

4、答题训练。 在此环节,需要训练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丢分现象。如: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审题、做题、反思与总结);在答题技能与技巧上,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技能与技巧,训练学生熟练简答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题的基本模式(思维、应用、语言);同时,要学会使用标准答案。

5、做好考前冲刺阶段的工作: 考前冲刺阶段,“文综”进行了有重要意义的几次测试。老师及时地从综合的角度、学法辅导等方面,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另外,此时期,学生的学习状态极不稳定。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空或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沟通,帮学生调节好状态,迎接高考。 综上所述,只有学习,总结,地理教师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要求,才能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才能使地理高考成绩逐步得到提高 。

二、把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兴趣并上升为动机则是提高地理成绩的着眼点。

1、教师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心理上的相容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对象只有先接受你这个人,才能接受你的观点。”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式关系,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你指导的学习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2、地理教学的困难和挑战。 高三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差异很大,基础参差不齐。地理教师遇到了机遇和挑战。如何让学生爱学地理呢?本人只有不成熟的点滴做法,愿意与感兴趣的同行一起探讨。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课后反思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一课的引入,我采用问题引入法。我先问学生:“你们看电视里的天气预报主要关心什么要素?”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有的说最关心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有的说最关注是晴天还是阴雨天,是大雨还是小雨;有的则说最关心风大不大等等。我接着问:“你为什么最关心这项指标?你知道什么样的天气属于灾害性天气(或气象灾害)吗?”这时多数学生沉默了,有个男生说:“气温太高或太低,风力太大,降水太大或很长时间都不降水,这些都是灾害性天气。”我充分肯定了他的观点:他实际上是把天气要素出现异常极端值的现象概括为气象灾害,分析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之所以关注天气预报中的晴雨冷热,说明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如果它们出现异常,当然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但是,我们还应从国民经济生产的角度去思考同样的问题,即这些天气要素异常极端值的出现会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对此,人类应该如何应对呢?本节课就是让同学们一起共同探讨什么是气象灾害?它们有何危害?人们应如何防御?

开始学习台风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从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形式与形成的天气现象等方面比较气旋与台风,再结合99年14级台风下面袭击厦门时自己的所见所闻讨论台风的危害,并以列表的方式归纳出台风对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灾害及其应对措施。同学们兴趣盎然,讨论热烈。大约七八分钟后,开始小组汇报,各组对“台风从本质上讲就是气旋,它是一个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这个结论没有异议,但对台风的危害的归纳却有不同说法,多数小组汇报时即将课文中的相关叙述加以要点化,如,“拔树倒屋、掀翻巨轮、破坏建筑物和通信设施、淹没农田村镇、破坏海堤等”,也有的小组谈到“破坏网箱养殖和滩涂养殖,摧毁路桥,摧毁渔船,造成停水停电,海上航运被迫停止,刮倒广告牌伤人”等等。在谈到应对措施时,同学们谈到了许多当年厦门市政府指导市民采取的措施。我这样启发:我们能否将台风的危害先粗略地概括为风灾、洪灾及其引发的瘟疫等三个方面,再将三个方面的灾害加以细化,这样就有了一个思维的框架。接着我要求同学们在课后完成两项作业,一是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每位同学改写或补充教材中的相关文字;二是书面回答1。“台风能发源于赤道洋面吗?为什么?”2。“温带地区会受台风的影响吗?”

由于降水形成的原因在前面已经学过,这里我只是提出两个问题供学生思考:一是除了台风外,还有哪些情况会引起暴雨?二是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轻因暴雨而引发的洪涝灾害?这些措施对减缓旱灾和台风灾害有何作用?(用电子幻灯展示)我让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阅读课文“暴雨洪涝”和“干旱”。同学们很快看出“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等”工程措施和“加强土地管理、建立预警系统、拟定应急预案、实行防灾保险”等非工程措施对减轻台风灾害、暴雨洪涝灾害、旱灾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我问:“还有没有其他措施?”有学生回答:“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河道淤塞,对于防涝防旱都很重要”。“非常好,这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措施,同学们可把它补充到课文中去”我兴奋地加以肯定。这时,我发表了自己对教材关于“如何应对干旱”的论述的“不満”:对于干旱,我认为应从水源的“供”与“求”两方面考虑。从“供”的方面看,由于长期不降水,表土干涸,土地龟裂,农作物严重抽水,因此必须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水源的季节性调配或跨流域调水,以解燃眉之急;从“求”的方面看,要在不降低农业生产效益的前提下,设法减少农业的需水量,即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选种耐旱作物,改进耕作制度,改善灌溉技术,以缓解水源的“供求矛盾”。此外,建立预警系统、拟定应急预案、实行防灾保险等也是重要措施。

我的这番分析旨在给学生一个分析问题的示范,即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辩证地去分析问题,而且头脑中一定要有一个知识结构,不能简单地“硬背”教科书上的结论。

关于寒潮,我先复习了冷锋系统,强调强冷锋之后往往形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雨雪和冻害现象。再要求学生仿照台风危害的归纳方法,边读教材边归类整理寒潮的危害,并思考我国南北方农业生产可分别采取哪些防寒措施。 课后作业:

1、继续完成本节课内未完成的整理归纳工作。

2、上网查找还有哪些教材中未介绍的气象灾害。

3、上网查找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

课后反思:本节课是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来设计的,坚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从学生所熟悉的天气预报切入气象灾害的主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思考地理问题,在明确讨论主题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由发言,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并设计了一个发动全体同学共同修善教科书的活动,以此激励学生树立自信、挑战权威,同时暗示学生教材不是不可逾越的真理,也不是学习内容的全部,只是学习的媒介。通过讨论,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科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促进合作学习,通过自读教材,归类整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师富有逻辑性的分析讲解,向学生作了一个科学思维和规范表达的示范,以期使学生将这种思维方式和表述方法迁移到解决其他的地理问题上去。

本节课总体看,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小组讨论时虽然已经明确了讨论的主题,但在实际讨论中,仍有一些同学在谈到厦门那次强台风所造成的危害及其防御措施时,大谈自己亲身感受的细节,甚至跑题了。自由发言阶段,由于是不须举手的自由发言,有几个同学一直说,有些想说的同学没机会说。另外,尽管我已经强调后面发言的同学不要重复前面同学的观点,但却无济于事,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带着问题自读教材整理归类阶段,也有一些同学不会归类或不动手整理,只是在书上划线。问他为什么,回答是只要将来背住划线部分就可应付考试了。可见学生对学会学习是学习的重要目标没有清醒的认识。看来下次要结合考试来说明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因为试题的答案是难以在教材中找到现成答案的,而且为了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的科学化和表述问题的规范化,在考试评分标准的制定中,除了知识点占分值外,知识要点的结构逻辑性也要占一定的分值。 地理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反思

反思是一种自我评价, 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结果进行审视判断, 从而分析、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提高学习主体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它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及进行反省、分析和总结, 找出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进行调控学习和改善学习的策略。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总结学习的体验、体会和收获, 分析利弊得失, 并及时概括、提高为新的体验与收获, 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反思

学习活动总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因此在学习某部分内容时, 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否达到了活动所要求的程度, 包括对地理知识记忆的熟悉程度, 对知识本质属性的理解程度, 对知识的各种表达形式掌握的程度。在经历一些学习活动后, 要反思自己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是如何联系的, 反思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有无欠缺, 若有, 这些欠缺是如何造成的, 如何尽快补救。如学习“俄罗斯”这一节后, 学生通过与“ 日本”所学内容的对比反思, 得出俄罗斯工业分布与原料、燃料产地有关。而日本工业分布与优良港口、海运相关。这越完善, 而且知识可迁移性越强。

二、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反思

在教师的引导下, 将学生带入知识再发现过程的教学, 让学生观察研究对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利用已有的知识, 经过深思熟虑对问题做出猜想, 提出自己的假设; 设计调查或实验方案; 实施调查或进行实验验证假设; 利用各种形式交流得出科学结论等, 是探究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探究活动结束之后, 教师应要求学生尽力回忆自己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探究活动, 开始是怎样想的, 走过哪些弯路,碰到哪些钉子; 为什么会走弯路, 有什么教训可以吸取; 自己的思考与老师或同学的思考究竟谁对谁错, 哪种方案最优; 自己在一些思考中能否做某些调节, 为什么当时不能做出这些调节; 自己在思考中有没有做出某种预测, 这种预测对自己的思考是否起到了作用, 自己在预测和估计方面有没有带普遍意义的东西可以归纳等, 这样不仅使探究课题的方案、过程直接得到了改进, 而且在评估和改进方案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 提高了相关技能, 为今后对类似课题方案的优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要求学生对探究活动中相关的问题反思

若要避免“一知半解”式的学习, 必须将思维的触角伸展开, 在活动结束后我想应该..”等激活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在学完“大洲和大洋”提出“关于地球名字我想应该..”在学完“美国”提出“对于乳畜带在五大湖附近我以为..”等拓展性的问题, 使学生带着问题, 带着探究的欲望离开课堂, 把对问题的研究延伸到课外, 既延长学生思维的时间, 扩大其思维的空间, 同时也暗示创新没有止境,探究没有尽头。

四、要求学生对学习中的认识、观点反思

字义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酸碱盐的复习是初中化学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酸碱盐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是中考中基础题(如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与开放性题、信息题型的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渗透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初步了解稀释浓硫酸的方法;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了解食盐、纯碱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和方法:通过酸碱盐知识的讨论、归纳小结,培养学生总结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的学习能力;在知识迁移题、实验探究性问题、开放性试题、趣味性题、信息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酸碱盐知识全面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学科内多知识点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保护环境、关心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化学实验,将常见的酸碱盐的性质进行对比总结,培养学生对类似酸碱盐的性质进行推测的知识迁移能力。

2、教学难点:根据酸碱盐的性质分析常见离子的检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选择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准备采用包括问题和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归纳法等过程式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式"和“讨论式探究”的复习法,即先给出实验题例,通过对题例的探究暴露错误,讨论发现问题,带出知识点,引出方法,由此教会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实现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编排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提问,实验习题,在练习、讨论探究中让学生复习酸碱盐的知识的同时,能力和思维得到提高,科学素养得到升华。

引入课题:由前面物质分类中的化合物引入,这节课复习化合物中的酸碱盐,重点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1、常见的酸碱盐

活动探究一,让学生讨论回顾常见酸碱盐,提出问题:你对它们有多少认识?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俗名和化学式,并探究这些物质的类别,引导学生如何认识酸碱盐,认识实验台上提供的物质的类别,为下一个活动打下基础。说出你最熟悉的一种物质的用途。

2、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由用途体现性质过渡到化学性质的复习。首先提问:同学们你对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有哪些认识?如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钠、硫酸铜分别能跟哪些物质发生反应?揭示课题:通过化学实验,验证某些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并正确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部分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评价,从而归纳出酸、碱、盐的性质。从所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归纳出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3、探究应用

展示另一个探究活动题目,以碳酸钠的性质为主线,通过魔术实验,制取“雪碧”、“牛奶”、“葡萄酒”,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并给以适度的引导,在探究中复习巩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再由学生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复分解反应,在兴趣、讨论、质疑中愉快的学习,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说总结评价与反思

字义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1、虽然有时给学生安排了一些任务但由于没有及时去落实。这样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首先学生不会及时去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也会养成一种拖拉的习惯。这一系列的恶性循环确实值得反思并纠正。因此,我告诫自己今后做任何事都要雷厉风行,要在快中求好,快中求稳,快中求发展。因为快节奏是当今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

2、中考历史考试内容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历史,教学内容较多,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太喜欢历史,这其中有些学生因为历史曾经学得差,对学习历史失去了信心。最多也就是希望听听历史故事,再加上历史知识点较多,难记。历史给他们的感觉是死记硬背、死板乏味,根本不想记,也不愿去理解分析;课后就更不用说去自主学习。其实只要老师恰当地引导,合理地安排,学生会自觉学习。平常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老师也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一是历史学科内容多且复杂,知识点零碎,不像学习数学、物理那样能逻辑性很强。二是真正说来历史学习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仅要识记而且要理解,如材料、问答题学生能背出答案但往往答不出。因此这就需要老师作引导和指导。不能随便给学生布置一下或放任自流,而是有计划性、有目标性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并指导合理的学习方法,然后定期做检查。长期进行这样工作,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定会养成,学习兴趣定会浓厚。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历史的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后进生,我们的态度要慎重,委婉,更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我们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方法,相信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独立和学习和活动,和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

字义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1 汉字的造字方法

汉字通常有四种造字法, 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象形、指事、会意”这三种汉字属于纯表意汉字, 其字形反映的字义直观性较强, 形声字是在前三种造字法的基础上, 由表音和表意两部分字符组成, 直观性相对较弱, 但综观这四种造字法, 无论哪一种所造之字的字形都或多或少的透露出其相关意义的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字形来辨别推知其义。下面, 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这四种造字法所造之字。

首先分析象形字。汉字起源于图画,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象事物之形。《说文解字》中说:“象形者, 画成其物, 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就是指象形字是依照事物的样子进行描摹, 画出事物的形状, 换句话说, 就是用具有真实感的图像去表达词义, 形象地描绘词义的字体, 日、月就是这样的字。象形字不但象事物的具体之形, 也象抽象之形, 能描绘事物的典型特征, 并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加工来寄予字义, 即形为义设, 义为形存, 形义之间直接对应。所以说, 象形字是最具直观性的汉字, 让人一看字形就能与其所表达的事物联系起来。例如“人”字, 在甲骨文中就突出了人直立行走的特点。“马”字, 在甲骨文中就像一匹鬃毛飞扬的骏马, 四蹄奔腾, 非常形象。还有“鸟”字, 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 都是活脱脱的一只小鸟。所以说, 象形字的字义是最直观性, 让人一目了然。

其次是指事字。指事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字, 一看字形就好像认识。所以《说文解字》中这样说:“指事者, 视而可识, 察而见意, 上下是也”。就是说指事字是初看能够识别形体, 审视方能显现意义的字, 上、下就是这样的字。指事字在象形的基础上加入某些抽象的成分, 形象性比较强, 能从字形本身的特点大致推知其义, 所以说指事字也是比较直观的。例如, “牟”字, 分上下两部分, 上半部分在古字中如牛鸣的声气, 很能给人想象的空间。“刃”字, 刀子上加以顿点用来指示刃口, 象征刀上的缺口, 也是非常形象的。也有的指事字是由纯符号构成, 如“一、二、三、上、下”等字, 这些字在古字中每一画都代表一个非具体事物, 其象征意义较强, 很抽象, 却能很直观地显示字义。在汉字中, 指事字很少, 据统计也不过一百个左右, 又因为衍自象形, 所以说指事字还是比较容易辨认的。

再次是会意字。会意字又是在象形和指事的基础上发展成的合成字。“会意者, 比类合谊, 以见指挥, 武信是也”。意思就是, 会意字是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字合并起来, 会合其意以成新意, 并能够看出造字者意向的字, 武、信就是这样的字。会意字以象形和指事为基础, 用具有表意作用的图形或者符号组成新字, 往往具有生动的画面, 人们能够通过经验和意识体会其中之意。例如:金文中的“采”字, 上半部分像个小手, 下面是树木, 通过意会, 我们很快能得出“采摘”之意。“劣”字, 是有“少”和“力”构成, 意思是力量用得少, 功夫不到位, 由此产生质量差的含义。还有“休”字, 一看就是人靠在树上, 马上就能会出休息义。所以说, 通过会意字的字形意会其义也是具有直观性特点的。

最后说形声造字法。形声是综合象形、指事、会意三种造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级造字法。“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 江河是也”。就是说, 形声字是用表示意义的形符和表示读音的声符合起来所组成的新字, 江、河就是这样的字。那么, 声符的加入是否会影响汉字的表意直观性呢?当然不会。形声字的形符往往代表着某一义类, 甚至是固定的字义范畴, 其“形”始终是有意义的, 于是字的形义之间的对应依然可以大致显现出来。举例来说, 以“气”为形符的“氧”字, 这个字由“气”和“羊”上下两部分组成, “气”字表示氧是一种气体, “羊”字转声表示氧的读音。当我们一看到“气”就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字与气体有关, 还有“金”字为形符的字, “铁、铝、铜”等, 一看就知道是某种金属。据统计, 阅读中碰到的不认识的形声字, 先看声符, 再结合形符推测字义, 成功率在百分之三十左右。

2 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

随着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 早期汉字的像物性越来越淡, 到了隶书以后, 现代汉字字形结构基本确立, 汉字不再以直观物象反映字义, 尤其是简化的方块字从形体上很难把握字义, 所以用造字法来分析字义已经愈来愈牵强, 但不可否认的是汉字的形体依然是说明字义的, 因为原来的象形字已经与汉语相结合了, 具有了语言的读音或者意义的功能, 形成了具有音义作用的字符, 所以, 虽然汉字直观性相对减弱, 但人们已经不再注意它是否“象形”, 而是将其代表的语言意义直接带入字形中, 使字符义化, 所以, 对于直观性减弱的今字, 从偏旁部首来了解字义就显得简便可行。

汉字中象形字和指事字是独体字, 会意字和形声字是合体字, 而合体字又是由独体字组成的, 我们把合体字的每个组成部分称作“偏旁”, 表示读音的叫做声旁, 表示字义的叫做形旁。形声字必有一个表意偏旁, 即形旁, 会意字的每个偏旁则都是表意的。我们以表意偏旁为部首, 凡是同一形旁的字划为一部, 这样, 字的形义也就统一起来了。例如, “人”部的字和人有关, “水”部的字和水有关, “木”部的字和草木有关, 等等, 我们都能从一个部首字的意义推知许多字的意义类属。还有一些字, 表音的偏旁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再加上具有区别意义的形旁, 往往使人能更快地反映并区分这些声旁相同, 意义不同但却相关的字, 例如:“径、经”等这样的字, 它们的左边表形旁, 右边表声旁, 其声旁的意义是“直而长”, 于是我们很快能辨识“径”是指直而长的小路, “经”是织布时直而长的纵线。这样, 义化的字符, 虽然图像的直观性减弱了, 但意义在人脑中的直观反映却丝毫没有减弱。

所以, 不管是哪一种造字法所造之字, 不管是古字还是今字, 汉字形义关系的直观性都是比较明显的, 通过对汉字形体构造的分析, 我们既可以了解词的古义, 又可以推求词的本义, 这对我们学习汉字, 阅读文献古籍都是非常有益的。

摘要:汉字是一种源于“象形”的表意文字, 形能示义, 义寓形中, 其形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我们从汉字的造字法和汉字的偏旁部首来分析可以得出汉字字义直观性的特点, 从而更好的学习掌握汉字。

关键词:汉字字义,直观性,造字法,部首

参考文献

[1] 窦文宇, 窦勇.汉字字源:当代新说文解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5, 11.

上一篇:真心英雄歌词完整版范文下一篇:职业规划书设计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