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语言标志设计论文范文

2023-11-26

构成语言标志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针对色彩构成实践教学中存在各种问题,提出创新特色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创造丰富新颖的教学活动等措施。

关键词:色彩构成;教学;创新思维

色彩构图是设计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专注于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认识能力,注重从专业化、科学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色彩的搭配效果,使学生从色彩构成的规律以及色彩构成的数量、空间、质量等方面合理设计,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创造出全新的色彩效果。

一、传统色彩构成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设计基础课程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才从日本引进,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式都不被学校重视,常常处在被人忽略的地位。目前,我国色彩构成教学的方法依旧比较传统,比较单一,通常是老师以黑板为载体、以粉笔为呈现、以口述为表达的基础课堂教学。这种传统的讲述式、问答式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复不变的教学内容艰涩难懂,也会使学生感到枯燥,难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树立创新意识,而固定的教学思想更注重色彩构成原则和技能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和情感体验,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教学方式单一

在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中,教师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其教学自标,把它变成了一门注重原理知识和技巧的课程。应从色彩构成的原理与技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色彩训练,对于色彩原始本质的分析非常理性客观,而忽略了色彩形象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培养,扼杀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阻碍了学生直觉审美天性的发挥。

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了单一模式的教学与训练,缺乏创新,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难以引起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形与色的认识课程,学生了解了基本原理和基本法则,可是对色彩的创新应用能力却没有提高。单一的传统色彩构成知识灌输式讲授法,单调乏味,授课的内容局限在色彩构成课程本身,忽略了与其它学科的相互结合,致使教学的内容比较片面。

(二)教学环境单调

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课堂将学生束缚在课程教材之内,学生只能在非常死板教条的时间和空间,接受相对固定的课程学习。在外部环境设置上,学校重视色彩关系的研究,关心通过色彩各个要素的搭配来实现色彩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和技巧等,缺乏色彩认识上的创新思维培养。简单重复、机械单调的教学环境,严格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使得学生接受获取的知识相当有限,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在内部环境上,美术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对色彩构成认识的重要性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必要性,教学的重心在于让学生掌握原理和技巧,致使形成了临摹比较容易、创作非常艰难的现象。又因为教学的时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无法在短时间内将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学重点出现了偏移,更重视学生原理和技巧的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思维固化

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方式,在一间教室内完成,主要的教学思路是一成不变的老师讲授,学生被迫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在短时内接受老师系统、完整的学习,进而掌握了色彩构成的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却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思维僵化,不会创新、不懂创新、没有创新思维。教师程式化、缺乏新意的教学思路,不仅仅降低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探究性,而且束缚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散,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丰富的联想能力,将教学的领域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这种传统的、思维固化的教学思路,不仅限制了学生对作品的创新性表达,让广大的学生产生了审美疲劳,而且教师传授的知识也不能被学生全面接受,难以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二、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途径

借助新媒体,教师可以使用新媒体教学工具,进行同类色、补色、色彩与平面构成、色彩与图形创意、色彩与心理学等多个方面领域的结合,创新特色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创新丰富新颖的教学思路,实现色彩构成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

(一)创新特色多样的教学方式

在创新色彩构成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偏重感性认识,将重心放在色彩审美规律和创造性运用上来。首先,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育体制、教育机构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借助于多元化的时代技术、创新教学理念,采用色彩构成与新媒体工具相结合的方式,打破常规,激发出新的活力因子,注人色彩构成教学的新鲜血液。其次,教师应当开展主题式教学设计,根据学生追求时尚、推崇流行的心理特点,在训练课程设计上切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即“‘色彩构成+流行音乐”“色彩构成+网页设计”“色彩构成十服装创意图案设计”等。“色彩作文+”主题教学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注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个性化原创设计,使学生充满成就感和价值感。同时,教师可以综合采用外出写生、色彩构成绘画展览等比赛让学生在不同民族地区采风的时候,了解不同民族、地理环境、宗教文化等带来的不同色彩搭配,让学生体会到色彩的象征意味,感受到不同色带给人们不同的冲击力,进而提升色彩修养,为色彩创造性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

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可以将色彩作文教学的课堂延伸到广阔的互联网上。一方面,现代化新媒体教学工具,可以让教师通过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跳出传统的课堂去感知色彩的本质、情感和规律,形成“教”与“学”的崭新环境,另一方面,电脑软件的色彩构成教学更为便捷,学生可以运用多种色彩的不同叠加、重复等直观查看到色彩的变化规律,有效减少学生在白纸画板上多次试验而浪费的制作时间,还能让学生开拓大脑、活跃思维。另外,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我们的老师可以提前收集与课堂有关的图文、音像资料,制作教学课件。通过欣赏名家画作、直观形象的纪录片等形式,将抽象的色彩构成知识具象化展现,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实了课堂内容,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进而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再利用电脑软件对作品的创作形成不同色彩的合理搭配,以此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模式。

(三)创造丰富新颖的教学思路

在色彩构成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色彩构成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教学目标,以培养新时代多元化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为教学任务。首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自己去大胆研究色彩,挖掘色彩构成教学的创新教育模式,通过教材外的资源,去整合色彩构成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感受和领悟到色彩的本质、情感和规律,加强对色彩的表现和应用规律。我们应当在色彩构成教学中吸取民族文化中的优秀色彩搭配精华,将中国传统的京剧脸谱、民族服饰与建筑色彩等搬上课堂同时,教师应当将色彩构成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发挥出综合思维训练的突出优势,比如色彩构成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割裂开来讲,应当整合色彩相关的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研究等感受到大自然蕴含的大气美观,感受到物体肌理状态与光影的吸收、反射、投射能力的影响。

三、总结

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的迅猛发展,带来创新教学的多种可能,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模式,大胆研究色彩,创新多种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情景式教学环境,创造丰富新颖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对色彩构成的认识为目标,减少对理论成果的再现,重视挖掘色彩构成的实验分析,让学生在色彩运用的实践过程中,发现知识,分析色彩构成的审美规律,进而整合资源去创造出个性化的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张纯蓉.色彩构成教学中创新性训练课题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09):186-188.

[2]罗锦雄.色彩构成教学改革探究之浅谈[J].广西轻工业,2008(08):175-176+178.

[3]郭俊宁.色彩构成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8(10):189-190.

項目基金:2012年度21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重点课题“高职高专设计基础教学—思维迁移与实践”(2012JGZ199)。

构成语言标志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三大构成课程是当前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也要进行一定的调整,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将就三大构成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其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三大构成;艺术设计;意义;改革

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三大构成课程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大构成的内容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以及立体构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三大构成课程已经深深的融入到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之中,因此,当前阶段针对三大构成课程的改革对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意义重大。

1 三大构成对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意义

可以说,三大构成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基础。三大构成主要是由平面、立体结构以及色彩研究三个方面组成。三大构成的为视觉教育提供了更加科学规范的理论基础,使得传统的依靠主观感觉进行视觉教育的模式得到改善。三大构成教学是美术与设计的基础课程,是现代造型设计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基础。因此,三大构成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的艺术思维得到有效的开发,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此外,三大构成课程还能提升学生的归纳整合能力,使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学生后续的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现阶段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三大构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这门课程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的重要课程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艺术设计专业招生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与之相对的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却陷入了困境,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难以达到理想要求。究其原因,是因为字三大构成课程引入我国以来,一直是遵循既定的内容以及程序进行教学。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的社会环境也随之改变,这就对艺术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三大构成课程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要求,因此对其进行创新改革已经刻不容缓。此外,我国高职院校的三大构成课程普遍是参照本科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进行的,这将导致课程教学与实际情况之间出现巨大的偏差。需要知道,本科教学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是有所区别的,将本科的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教育缺乏科学合理性。

3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三大构成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3.1 根据专业要求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

对高职院校三大构成课程的改革必须以实践为依据,针对当前阶段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并结合实际要求进行优化重组。这就需要个高职院校对艺术设计各专业课程教学的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之后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教学规划,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标准对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探索。这种改革不应过度关注课程容量的增减,而应该注重课程的设置与各专业之间的有效衔接,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并要结合实际案例加深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改革之后,课程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们将知识融会贯通。此外,其内容也要与时俱进,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例如,在进行平面构成重复、近視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实践性内容,如地板的设计。再如,在色彩构成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图案设计的内容。在立体构成的教学中,添加一些模型设计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辅助与实践,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3.2 丰富教学方式

在对三大构成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的基础上,还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是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去迎合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所以,在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将形象教学的方式渗透到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之中,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此外,教师也可以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使用更既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还能促进学生创新探索能力的培养。

3.3 更新教学理念

新时期的三大构成课程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必须对教学观念进行创新,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现阶段课程教学的实际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高效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优质的课堂设计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提升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职院校三大构成课程的改革过程中,要从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索以及教学理念的更新三个方面入手,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艺术设计专业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郑旭东.“三大构成”课程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6,03:7173.

[2]黄有迪.高职艺术设计“三大构成”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18:109110.

[3]卞小燕,王文玲.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J].纺织服装教育,2015,01:4345+49.

构成语言标志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网页设计是一项设计领域,是平面设计在信息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网页设计也是平面设计的一种延伸和发展,如何将两者之间的差别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将二者发扬光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的介绍了网页设计与平面设计之间的差异性,旨在为其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网页设计;平面设计;比较分析

网页设计与平面设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们应当系统的分析这些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网页设计与平面设计的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笔者通过对网页设计与平面设计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得出了几点结论,先总结如下:

1.网页设计与平面设计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存在差异

品牌是平面设计的核心,是其实际的出发点,设计师在进行平面设计的过程中,都是以品牌为核心的,要实现视觉上的完美体现,将平面设计的魅力体现出来。与之相对的,网页设计是以用户为核心,之所以建立网站其主要原因就是希望能够通过网站与用户实现百分之百的沟通,或者是通过网页设计实现预期的特定功能等,这与电脑软件十分类似。也就是说,网页设计就是我们常见的UI设计,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当以用户的操作习惯为主要目的进行设计,归根结底,就是网页设计必须遵循人性化,用户在使用网页的时候,感到非常方便,即使长时间关注网页也不会感到疲劳,有很多门户设计网页的过程中都以白色做主色调,其主要原因是用户盯着白色网页不会感觉眼睛过于疲劳,而彩色的却不一样,如果长时间盯着彩色的网页会比较容易犯困。平面设计和网页设计的设计理念也不尽相同不一样。进行平面设计要遵循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设计者在拿到设计项目之后,应当系统的分析客户。然后,了解客户的具体需求,最后,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资料整合,确定平面设计风格。值得注意的是,平面设计可以采用传统的设计手法,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笔和纸张等等。当然平面设计也可以通过软件的形式设计出来,但是,不论是那种形式,都必须以用户的需求为主导,以因起用户的兴趣。在审核完毕后,便可以应用相关设计软件开展网页设计工作,做好版块间的衔接,发挥创作灵感,最终在相应的细微调整后完成网页设计作品。与之相对应的,网页设计也需要三个步骤,首先就是将导航弄清楚,具例如,用户在浏览一家关于婴儿用品特卖的网站,网站的形色设计都非常不错,但是,在浏览这个网站的过程中却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才找到自己想要购买的东西,那么这个网站就是个失败的网站。其次,要具备快速的页面下载,在设计网页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精简的原则,如果用户想要打开网页,但是都快到了一分钟也没有打开网页,那么这个网站也不是成功的网站。最后,就是网页的分辨率问题,网页的分辨率太低,用户看了一段时间都看不明白网页所表达的内容,那么用户下一回想要浏览该网页的几率应该非常的小。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比较一下网页设计与平面设计的尺寸单位问题,网页设计中尺寸单位标注的是像素,平面设计的物理尺寸的概念。这些都是需要设计者进行具体了解的,对于平面设计和网页设计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网页设计与平面设计在视觉元素方面存在差异

平面设计与网页时机在色彩的使用上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由于后期印刷等原因,平面设计采用的色彩模式是CMYK,而网页设计所采用的色彩模式确是RGB的色彩模式。平面设计在运用色彩模式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往往注意的是视觉流和冲击力的引导,而网页设计在运用色彩模式的过程中,往往注重梳理信息结构的关系,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运用过多的色彩,过浓的色彩都会给用户带来疲劳之感。我们平时在设计过程中,平面设计的字体选用更为自由一些,不用担心后期实现的问题,所有的文字最后都会输出为图形进行印刷,而网页设计在文字的选择方面就需要慎重很多,供设计师选择的字体范围也比较小,为了减小输出成品对服务器的压力,设计师在设计网页的过程中就会根据用户操作系统内默认的字体进行设定,这些年,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从图形使用上来比较平面设计和网页设计,我们发现与网页设计相比,平面设计在图形的运用上更加丰富,而网页的设计就相对逊色一点,尤其是在设计产品类网页的时候,在视觉上、在设计思路上显得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充满趣味。

3.在浏览方式和信息的传播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平面设计是一种渐进的浏览方式,还不能将整个浏览的过程进行串联,而网页设计可以通过滚动条下拉和按钮链接跳转等方式,实现网页的浏览,也就是说,网页设计能够将整个浏览过程串联起来,用户在选择网页信息的时候,选择的自由度非常大。平面设计相对来说,是一种较为传统的信息媒介设计,通常情况下,所采用的方式就是销售、张贴、邮寄派送等,这种比较传统的传播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可能会使缩小传播的范围,增高传播的成本,与平面设计相比,网页设计的传播范围会更广,但是,平面设计由于需要第三方的支持,使得平面设计的受众群体较为广泛,与网络相比,不论什么年龄段的受众最为熟悉的还是纸张和书本,最容易接受的还是纸张和书本。从网络中获取信息会存在一个学习成本的问题,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平面设计与网络设计之间在受众人群方面的差距会越来越小,网页设计和平面设计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用户,我们应当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设计不同的内容,选择正确的设计形式来提升用户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平面设计和网页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总而言之,网页设计和平面设计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别,我们应当认真仔细的进行鉴别,并互相借鉴二者的优势,促进二者之间的共同发展才是最重要的,也是现阶段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语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页设计也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它是对平面设计的一种继承和延续,也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如何将网页设计和网络设计融合在一起,促进网页设计和网络設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薄芙丽,滕兰芝,何瑾,张路光.平面设计的新概念——教学网页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2,03:54-57.

[2]沈海荣.浅谈网页平面设计[J].大众科技,2009,11:11+13.

[3]伊延波,苗苹.网页设计的意象表达[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2,01:88-89+92.

[4]刘永翔,唐良瑞.网页设计中的视觉构成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1:58-62.

构成语言标志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通过阐述立体构成的概念、起源与发展,分析立体构成对于设计的核心及基础作用,了解立体构成基础与设计接轨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构成的方法去实现创新的设计。从而证明,立体构成并非是一种简单的造型手段,而是实现造型目的的一种艺术观念和思维方式。

[关键词]立体构成 包豪斯 造型

一、包豪斯与立体构成

(一)包豪斯构成理论的产生

“立体构成”这门课程起源于1919年,是德国包豪斯学院在创办后确立的艺术流派 。包豪斯构成理论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欧洲的产业革命为它的产生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英国的工业革命在由手工转向机械化生产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产品外观设计与产品的材料、工艺、结构、功能的矛盾急剧加深,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务之急。

包豪斯的艺术教育家们针对此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设计教育的理念。既是艺术的又是科学的,既是设计的又是实用的,同时还能够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制造。崭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教育思想,使包豪斯成为现代构成设计的发源地和培养现代设计师的摇篮。他们将现代造型规律和新技术新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开拓了一条人类艺术设计史上的辉煌之路。

物质形态的丰富和发展取决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还是在工业设计与包装,艺术品的表现形式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形态。形态的创造不是不可感知的、随意的、无目的的,它必须严格的按照事先的计划来完成,这就必须有科学的法则可遵循。包豪斯认为,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新的生活内容必然要有新的美学观点来与之统一协调。造型美在这里已不是外在的附加物,它应该是内在的,通过材料、技术、功能自然的表达。包豪斯学院院长瓦.格罗佩斯指出,每种不同的技术工艺,都会赋予产品独特的美感。

当时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为此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真正使物质形态创造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上升为一门专门学科。

与传统学校不同,在包豪斯,学生们不但要学习设计、造型、材料,还要学习绘图、构图、制作,包豪斯引导学生如何认识周围的一切:颜色、形状、大小、纹理、质量;教导学生如何既能符合实用的标准,又能独特地表达设计者的思想;以及如何在一定的形状和轮廓里使一座房屋或一件器具的功用得到最大的发挥。在现代设计史上,包豪斯构成理论及其教育体系无疑是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的。不仅有在建筑史上被称为设计经典的校舍,更有独树一帜的设计理念和教育思想。它奠定了现代工业设计的基础、成为现代设计师的摇篮。以至有人评价它是现代设计真正的开端。

(二)立体构成教学体现包豪斯的价值

真正体现包豪斯价值和成就感的是构成,以建筑为主干,然后扩展到工业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构成学奠定了包豪斯的历史地位,而立体构成更是在包豪斯的成就中锦上添花,体现得更为集中和典型。

包豪斯在教育的实践中强调学生要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将动手和动脑的训练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在构成学框架内确定这些目的和任务,其意义无疑是深远的。基于这种指导思想,它还强调不仅要培养学生独立的设计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包豪斯对构成研究的成功另一方面体现在它将材料作为创造形态的基础。产品不单要造型美,还要材质美,二者有机的统一和协调才产生了设计的活力,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体现产品的美感。

包豪斯学院的约翰·伊顿和阿尔巴斯、保罗·克利、莫霍利·纳吉等教授都是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他们将立体构成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来进行研究和开拓。例如阿尔巴斯通过“纸造型”、“纸切割造型”的训练让学生在不考虑任何附加条件的情况下,研究纸的空间美感变化,奠定立体构成的基础。莫霍利·纳吉通过发现材料自身的美感,然后将它们重新组合设计。从废弃的金属零件、机器这些材料中寻找出客体的美。通过主观的创造实现主客体的统一,并创造出真正的空间语言。马塞尔·布罗伊尔对材料的性能有着独到的研究、在材料的替代方面不断探索。他用钢管代替木材应用于家具,这样既能进行大批量生产,又能体现现代设计理念,在材料与设计的结合上对传统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另一位教育家伊顿在立体构成教学中注重对材料、肌理和形态对比的研究,他让学生从形形色色的材料中通过视觉和触觉的亲身体验,加强对材料的感性认识和运用。

在造型的表现上,包豪斯构成主张一切作品都要尽量简化为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立方体、圆锥体、球体、长方体,或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进行实践,这种以几何形体构建的结构具有理性的逻辑思维,加上标准化的色彩,使人容易学习抽象造型,并掌握其规律、原理,进而通过不同的设计将其体现出来。如灯具、家具、染织品与建筑、广告等都唯有强烈的几何形式感,特别是建筑与工业设计以追求简洁为时尚,更体现出构成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现代设计理论下立体构成概念

(一)立体构成与三维形态

立体构成着重研究在三维空间中的形态造型,探索立体形态各元素之间的构成法则,提高与形态相关的敏锐感觉和欣赏素养,培养高效率的立体形态创作能力。立体构成同时还包括对材料媒介运用的研究。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都是一种艺术训练,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正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三维造型是要具备能承受地心引力的力学性坚实结构,还须有抵抗风,雨等各种外力影响的能力,如各种建筑。此外,在立体造型领域,还能使形体产生真实运动,这是二维领域所无法想象和实现的。

立体构成从形态要素的立场出发,研究三维形体的创造规律,所以是利用担负材料和模拟构造,创造纯粹形态的造型活动,强调构想与感觉。立体构成又是造型学中三大构成之一,同时又融合了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的知识点,因此立体构成又带有设计基础向专业造型设计过渡匠桥梁。形态思维的转化,决定着设计学习的综合成效,有二维向三维转化的最终结果,立体构成是一项综合性、多向位的思维练习。

(二)立体构成概念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是三度空间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有助于我们理解空间的秩序和特性,激发对形态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立体构成所涉及的学科有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造型、雕塑、广告等设计行业。除在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

立体构成既是对视觉语言和造型艺术中形式美感产生与创造规律的研究,也是对创新形式与创新方法的探索。

三、立体构成与工业产品设计

(一)以立体造型设计为目的的立体构成

包豪斯的立体构成训练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感觉和设计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通向专业设计课程的桥梁。

没有造型便没有产品的存在,作为艺术造型而存在的艺术设计是“以明了的观念作为最终艺术品的充分前提,以推进其实现并达到目标的现实手段为基础,是带来明确记录的创造过程中的全部活动。”设计活动是综合性的形的确立和创造,它不是对某一现存对象的操作,也不是对物的再装饰和美化,而是从预想的建构开始就是一种创造,是形的新的生成。

工业产品设计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融合,是产品使用功能和审美情趣的结合,因此,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特别强调产品设计的功能性审美性和经济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也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在发展中,工业产品设计被更多地注入了精神和文化的内涵。现代设计是一门科学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学科,而立体构成教学训练的目的就是为进行立体造型设计打基础。立体构成体现在工业产品设计中,抓住产品形态形式的原因及规律,在不同限定的条件下,对多种方案进行筛选和优化,创造并确立产品形态。

(二)立体构成与工业产品设计

设计的本质和特性必须通过一定的造型而得以明确化、具体化、实体化,即将设计对象化为各种草图、示意图、蓝图、结构模型、产品……通过艺术的形式、物态化方式展示和完成设计的目的。

造型是设计的基本任务,造型与造物是密切相连的。艺术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利用一定的材料使用一定的工具和技术为一定目的而创制的结构。任何实在的物都有形的存在,形是视觉可见的,触觉可触的,它包括色彩和质量的概念。造型的造型计划就是设计。大千世界的造型极为广泛,工程师用钢材制作齿轮在造型,服装师制作服装也是在造型,画家在画布上涂布色彩也是在造型,这样造型设计必然存在着不同的层次,我们所谓的造型设计,主要是指在艺术的造物这一限定下的产品造型,产品的造型则是在人与物的基点上用与美的关系中产生的造型,而画家的造型则纯粹是与人的精神和心理发生联系。

形的建构是美的建构,设计师的造型之所以不同于工程师的结构造型,区别的关键就在于前者是美的造型,艺术的造型。立体构成作为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立足于对立体造型可能性的探索,讨论、研究立体造型的原理、规律和构造训练。立体构成的学习、训练提高和完善现代设计能力。工业产品的设计过程是把抽象的理念和技术,转化为可以摸得到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这种抽象的理念是创造性思维。立体构成的学习和训练就是为了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掌握立体造型的规律和方法。有许多好的立体构成造型,只要融入实用功能就会成为一件工业产品。实践证明,不能把构成看成是一种简单的造型手段,而应该是实现造型目的的一种艺术观念和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郭茂来、郭曼琳,立体构成,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北京,2005.9.1.

[2](日)利功光、辛华泉译,《设计的本质》,载《设计》杂志,1988(1).

[3]李砚祖,产品设计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5.

构成语言标志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对建筑空间设计的要点和行为心理的特征内涵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分析了不同的建筑空间对人们行为心理的影响,为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提供依据,也能促进他们从行为心理角度设计出更美好的建筑空间,能有效的提高空间设计水平,对建筑空间的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行为心理;建筑空间;设计

1.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性化的要求越来越多。在建筑行业的空间设计上,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已经成为其重要的指导思想和依据,也受到日益增多的关注。根据人们的行为心理来开展建筑空间设计,也成为当今的一个潮流。我们只有在深入充分了解人们的行为心理和建筑空间设计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创造出更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建筑空间,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2. 建筑的空间设计和人们行为心理的呼应关系

对建筑空间进行人性化设计,不仅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工作、学习、生活和休息的空间场所,也会对人们的行为心理和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

建筑空间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综合的相互影响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建筑的空间和其设计的环境对人们的行为产生诱导或者改变,又可根据人们的行为心理来进行建筑空间的设计,使其满足人们的行为心理需求。丘吉尔曾说过,我们在塑造建筑的同时建筑业在塑造我们,这也印证了人和建筑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1]。在进行建筑空间设计时,要经常和使用者、业主进行交流和沟通、组织会谈,将双方的想法和意见进行充分的交流。建筑设计师就可以根据业主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相关的资料,合理的设计建筑的空间,尽最大可能的满足使用人员的需求。

设计人员全面了解使用人员的空间需求后,应进行实地勘查,亲身感受建筑的设计和环境,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以便达到较好的设计效果。从人体工程理论来看,空间设计的相关尺寸和人体的生理结构趋于协调和稳定时,人们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温馨和亲切的感觉,使人放松,给人美好的精神体验。

3. 根据人们的行为心理开展建筑空间设计工作

在对建筑空间进行设计时,可以从建筑的空间尺度、比例、空间色彩和形态等方面进行考虑。

3.1基于行为心理合理进行建筑空间的设计比例

如果建筑物的空间设计比例和人们的生活内在规律不符合,那么这种建筑空间会对人的心理形成一定的负担,使人们产生不舒适的感觉。但是,如果建筑的空间设计比例符合人们的生活规律,那么人们生活在建筑中会产生舒适感。

所以在进行建筑空间设计工作时,要充分利用空间设计比例对人们心理上的影响,设计出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对皇宫进行设计时就采用的超大空间设计想法,使在其中的人们下意识的产生对皇权的折服感和敬畏感,将皇帝高高在上的地位营造的淋漓尽致。在对住宅建筑内部进行设计时,如:书房、卧室、餐厅等,应该按照人体工程学的相关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给人们营造出亲切、舒适科学的空间。

3.2基于行为心理合理运用空间的色彩

不同的空间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如距离感、厚重轻薄感、尺度感、温度感等效果,这些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们的行为心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体验。例如人们看到蓝色时会产生明智、寒冷和平静的感觉;当发现红色时,人们会感觉整个空间充满温暖和喜气,人们内心也会感到充满热情;当看到黄色时则会感到希望、快乐和愉悦;若在大范围的绿色环境中,那么人的呼吸会减慢、心绪会平静、思维更加冷静、神态安静[2]。

有以上可见,不同的色彩的运用会对人们工作状态、情绪和生活情感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据这些特点,在进行空间设计时应充分利用色彩的体现建筑空间的功能性。例如在儿童房、教室等可以采用绿色的主调,在酒吧、夜店等娱乐场所的空间内部可以用比较鲜亮的黄色和红色,夏季的空间可以用一些冷色调颜色如绿色、蓝色等,冬季时可采用黄色和红色进行空间设计。这样就能用色彩对人的心理造成积极的影响,提高建筑空间设计的创新性和适应性。

3.3基于行为心理合理进行建筑空间围合的设计

建筑墙体的高度来说,如果低于60cm,则建筑空间会呈现出不合理的感觉,如果墙体高度到150cm,建筑空间能体现一定的连续性并且有相当的围合感,然而当墙体高度在200cm以上时,建筑空间就能体现出较强烈的围合感。从墙体的布局上来说,L型墙体的垂直面的围合感觉不强,而平行墙体的垂直面一般具有较明显的导向性和方向感。例如建筑空间中的走廊、过道和通道等。U型墙体具有很强的方位感,能够提升空间的渗透感。根据以上墙体的空间围合特征,在进行空间设计时,要根据这些科学的客原理设计出不同的建筑空间,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例如可以合理的设计建筑的娱乐休闲空间、停留空间、适应性衔接空间、快速通过的空间等。

3.4基于行为心理展现空间的适应性和艺术性功能

建筑的空间设计采用的墙体圍合形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空间形态,而不同的空间形态会对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空间的形态对整体建筑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并且对空间的格调和环境氛围都起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建筑设计师要熟悉不同的建筑形态对人们的不同影响,这样才能够根据人们不同的需求,设计出满足各个群体的建筑空间。

空间形态一般包括建筑的圆拱形、自由形、折线形建筑空间等。折线形建筑空间一般指建筑平面上呈现多边形、三角形、六角形等空间特征,三角形的空间的发展趋势有向外扩张的感觉,六边形空间给人一种向心的感觉。矩形建筑是较常见和普遍的空间形式,有较明显与强烈的单一方向性,并且在立面上不体现出方向感,所以其稳定性较强,属于较好的滞留性空间,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再学习的空间、学校的图书馆、办公空间等采取矩形的空间设计。圆拱形的建筑空间还可分为矩形平面的拱形顶和圆形平面顶面圆弧:前者的结构在水平方向有较强的方向性,而剖面的拱形特征则具有明显的向心流动的特点;后者有较强的向心特征,营造一种集中和安全的感觉,也使人心理产生收缩感,可以利用该类型的建筑空间用到一些比较大型的公共建筑空间上。

3.5基于行为心理合理的划分建筑空间、优化尺度设计

科学合理的划分建筑空间,将空间的尺度优化,可以让建筑空间更具人性化,更能满足人们的舒适感。这是因为建筑空间的不同尺度,会对人们的行为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大型的宽阔的空间会激起人们的自由感、舒适感和活泼的情绪,而较小的空间会让人感觉到私密感、亲切感。不过,太大或太小的空间也会对人产生不适的感觉,例如过小的空间会给人压抑感和压迫感,过大的空间会让人感觉孤独和渺小[3]。所以在建筑空间的尺寸设计时,要考虑其功能性,设计出满足使用者的空间和尺寸。

3.6基于行为心理合理的进行光照的运用

光照在建筑空间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光照充足而合理,那么就能满足人们的视觉体验,并且多变、丰富的光照效果也是现代建筑空间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不仅仅满足科学设计,也能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光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构成空间,也能令空间得到美化,通过光照射在物体上的质感、色彩和形状影响人们的行为心理。丰富多彩、富于变化的光线还可以使建筑空间充满生机和灵动。所以在进行建筑空间设计时,要合理充分的利用光照,根据不同的需求营造出各种各样的气氛和情调,满足人们在行为心理上对艺术美的追求。

4.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知,人的行为心理很复杂,并且建筑空间的设计工作又很丰富、在设计和施工上都比较复杂,将两者进行结合显得更为复杂。所以要想设计出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好作品,必须根据对人的行为心理有较好的把握,然后再进行创新的空间设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让人满意、符合人们行为心理的建筑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琳颖. 基于行为心理的建筑空间设计[J]. 中华民居, 2011 (6): 18-20

[2] 王燕, 马丽丽. 基于个人行为的建筑空间设计研究[J]. 现代装饰, 2011, (7): 106.

[3] 曹灿景. 行为心理与建筑空间设计[J]. 科技信息, 2009 (11): 317.

构成语言标志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在设计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基础性作用。而我国目前的设计教育体系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弊端,在现代设计教育改革的当今,更应该坚持三大构成的基础地位不动摇,以此来完善和构建我国的设计教育体系。

关键词:三大构成;现代设计教育;教育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艺术形式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数字化的发展,电子技术、影视动画、网络空间等新兴的巨大发展空间对现代设计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一并对传统的设计教育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但三大构成在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却没有动摇。

一、 三大构成

构成,简言之,即“分解和组合”,来自于20世纪初前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源于对具象的分解、抽象和重新组合,是一种造型活动,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一种构思方法。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体系起源于1919年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

1.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即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形态要素(形态、色彩、肌理)按照一定的法则进行分解、排列、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训练。

平面构成的目的是从一系列抽象的平面构成训练中寻求和感悟设计的形式美,从而建立起理性的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同时应用这种思维和理念对图形、文字、色彩等形象视觉元素进行探索、研究和拓展,掌握视觉元素构成的方法和规律,为最终进行平面设计奠定基础。另外,我国传统的几何图案与现代平面构成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都是运用点、线、面、体构成平面视觉图形。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主要有:和谐、对称、均衡、韵律、秩序、材质、肌理、比例、结构、层次、渐变等,这些都是对形式的美和美的形式的高度概括。它的基本形式主要有: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特异构成、密集构成、分割构成、对比构成、肌理构成、空间构成。

平面构成法则主要运用于标志、包装、广告、展示等平面设计作品中。

2. 色彩构成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的最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法则重新搭配、交变,组合成新的理想的色彩关系的过程叫做色彩构成。它是对各个颜色在一定的构成要素下相互关系的研究,包括对色彩的面积、节奏和韵律等空间关系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并赋予设计以灵性和生命,是色彩的物理、生理和心理知识的全面认识,从而能够较好的把握色彩的搭配、构成的要领。

色彩构成的主要内容包括:色彩三属性的推移构成、色彩补色构成、空间混合、色彩心理构成、色彩节奏构成、色彩基调构成、色彩透叠构成、色彩肌理构成与色彩的对比和调和构成等。色彩构成课是继水彩、水粉写生等架上绘画训练之后的一门比较系统、完整和科学的认识掌握色彩规律的一门课程。

色彩构成主要运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广告包装标志设计之中。

3.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是研究立体形态的材料和形式的造型基础学科。立体构成所研究的对象是立体形态和空间形态的创造规律,具体来说就是研究立体造型的物理规律和知觉形态的心理规律。它以产品设计、建筑设计、舞台设计等所有立体设计所共同存在的基础性、共通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其对立体与空间形态的研究,为现代设计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奠定了更为广泛的基础。

立体构成有三个主要方向,即三维空间内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同时,有三个基本视图,即平面视图、正面视图和侧面视图。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点的构成,线的构成,面的构成,体的构成以及空间的构成。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主要有: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

立体构成主要运用于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舞台设计等立体形态的设计和布局之中。

平面构成是“构成”艺术的基础,同时,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中也存在着色彩构成,而色彩构成也不可能脱离平面构成而单独存在,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们可以从蒙德里安的作品中体会到组合和创造的内涵,以及三大构成之间的相辅关系。

4. 三大构成在现代设计教育中的意义

构成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理性的分析与研究,揭示事物形态之间的构成关系,认识现代设计在视觉传达艺术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造型规律”。它之所以可以作为基础课,在于通过构成课的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视觉语言、造型方法等方面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构成教育进入到我国到现在,构成课对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基础作用。

首先,构成课的目的在于创造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能力。作为基础课的构成课,本身就需要一个扎实的自身专业修养,只有基础打扎实了,才可以拓宽专业方向。在基础课的训练上,应采取从中心一点向四周扩展的方式进行训练,即在对点、线、面最基本的元素训练的同时,也应进行一些万变的基本形的训练,以及色彩和立体材料的训练,“以不变应万变”。来达到引导学生展开数理思维方法、情理结合思维方法及悖理思维方法的训练,促使思维方式多样化,创造方法灵活多变的目的。

其次,构成课是基础课,就应该紧紧围绕基础课的作用和地位来进行,三大构成是设计的基础,也是设计的核心,是任何一项设计的具体表现,所以,构成课应和专业方向课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能相互脱节。在平面构成点线面的分割排列中,在色彩的组合中,以及在对立体空间和新的材料的运用中,都应该有预见性地延伸出专业设计的动态,应该在专业设计过程中体现出三大构成的内涵,应该在新的时代下改革旧的构成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比如,在平面构成中重复构成的训练中,可以增加一些花布等的设计,在色彩构成教学中增加些装饰画、招贴的设计作业,在立体构成的过程中多接触些展示、环艺的设计训练等。这些,都是对三大构成的升级和完善,也是对现在教育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同时,构成课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为重要,在训练的过程中也应注意新材料、新工具、新技法的运用,构成课的目的就是要在反复的动手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随着我国设计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在三大构成基础上形成了构成学,并不断扩展和延伸出光构成、声构成等新科目。

二、 现代中国设计教育体系与现状

目前,全世界的设计教育行业的专业基础课都来源于包豪斯设计学院,这个基础课的体系结构,是把对平面和立体结构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三方面独立成体系,使视觉教育第一次牢固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仅是基于艺术家个人的、非科学化的、不可靠的感觉基础之上。

构成教育应该是美术与设计的基础教育或者说是平行教育,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开放的体系,它为现代造型设计奠定坚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我国的构成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引入的,成为所有艺术院校的基础课程的,其目的是努力把学生从传统的美学意识和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构成课的引入对提高我国艺术设计的理论和开拓设计思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各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而目前我国的设计教育,缺乏经验,还处于建立和完善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起步阶段,大部分院校都有一味的模仿和照搬国外艺术院校的办学理念和体系模式,没有顾及到自己本国家本民族的特色。虽然大部分的艺术院校都把构成教育放在了设计教育体系的基础位置,但是很多教育工作者还没有从根本上体会到构成教育对设计教育的决定性作用,所以,在目前我们国家的设计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和缺陷,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由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在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脱节,因而会影响到很多学生对设计基础教程的不重视,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不愿意独立思考,也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设计知识理论体系,从而将会延续影响以后的创作。另外还有的同学,在当今死板的设计体系的引导下,完全地放弃了本民族的一些精华部分,一味地盲目追求国外的一些“先进”“时尚”,等等,这样的状况,不得不令人对我们的设计教育事业产生一定的担忧。

所以,我们国家的艺术设计教育必须解放思想,打破学校学科、专业界限,走多模式、多层次、多渠道培养设计人才的道路。在构成教育方面,我们应该打破原有的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严重脱离的现状,打破原有的构成教育单调死板的教学方式,从宏观上把握构成教育和未来相对应的专业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时把三大构成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三个部分之间应该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不应该把三大构成武断的分割为三个部分,以此锻炼学生设计的各个方面的能力,使构成教育真正意义上的成为基础教育。同时,在构成教育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设计的创新能力、概括能力、归纳能力、以及色彩感知能力等,训练学生设计思维的转变、想象力的提升和新的设计思维的形成,使每个人都形成一套完善的基础设计体系,为以后的专业教育打个坚实的基础。

我们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应该在学习外国长处的同时,也要紧紧地抓住本民族的一些古老的历史,认真研究我们国家设计教育发展的未来,放眼于本民族的历史,才可以放眼于未来。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设计教育才可以走得更加长远,更加坚实。

参考文献:

[1] 立体构成.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 黄卢健.平面构成.广西美术出版社.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论文范文下一篇: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