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室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对《室内设计制图》课程的基础性和复合性进行了阐述,尝试在实践教学中整合画法几何、平立面天花图、空间透视、制图规范等诸多知识点,注重透视表现和二维线条的转换关系,采用循序渐进、综合训练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制图课程整体训练、综合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室内设计;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室内设计制图》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训练的正是学生徒手加器绘的基本功,培养三维空间想象力,锻炼手脑并用快速表达设计思维的专业技能,其中还夹杂着构图原理中对尺度比例等形式训练恰如其分的把握。探究此门课程的基础性和复合性,整合知识点,建立整体训练、综合培养的教学模式,整个训练循序渐进,逐步加深,注重思维训练和技能操作双管齐下,使学生学会思考,动手操作能力强,形成整体训练、完善综合培养的教学模式。

一、《室内设计制图》课程的基础性和复合性

《室内设计制图》课程在高职类艺术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设置中,通常是排在素描、色彩和三大构成之后,各专题设计之前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首次接触专业技能和设计表达方法的环节。

按照逻辑推理,其前期课程可以是“无”(美术基础与设计绘图能力没有必然的逻辑关联,当然绘画基础和构成训练无疑对三维空间想象力有很大帮助,在艺术院校它也是艺术修养最主要的源泉)。 后期课程是“有”:

(1)设计表达方向→手绘效果图表现(在空间透视基础上上色)、模型制作、电脑软件(包括AUTOCAD/3DMAX/ PHOTOSHOP/ LIGHTSCAP)分别处理平面、三维立体、图像和灯光渲染等问题。

(2)设计思维方向→创意概念设计、各专题设计、毕业设计 。

(3)技术构造方向→材料与构造、施工技术等。

可以说没有哪一门课程可以像制图这样,和专业所有其他课程有这么系统全面纵向的必然关联,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内容上看,制图课程也是复合的,不仅有理性的制图规范,遵循着特定的秩序,也有充满创造性的手绘空间透视,带有强烈的感性色彩。它包括画法几何(学习如何使用直尺和圆规)、投影知识(将几何形体分解成平、立、侧面三视图表达)、制图规范(室内设计平面表达方法及图幅图框、字体线型、尺寸标注、索引符号等规范)、尺度概念(精确度、模数、常用尺寸)、空间透视(带有绘画性质的环境速写)等诸多知识点,其最核心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力,联系二维平面线条和三维空间几何形体的关系、建立正确的设计表达思维、培养相应逻辑的手绘技能,为后续其他设计表现手段和专题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性和复合性不仅是表达方法上的,更是整体专业观念形成上的。

二、整合知识点,注重透视表现和平面线条的转换关系

设计和施工图纸表达是设计师和所有工种交流最直接的语言,从学习开始接触直至贯穿全部的职业生涯。在学习制图的初期,我们发现每个人都对各种训练的认识是含混模糊的,当各种知识点按部就班地接踵而来,学习者的思维不断地在理性严谨和感性想象之间切换,信息的大量介入顿时让大脑膨胀模糊起来。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想清楚各个知识点的逻辑关系,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把复杂模糊的东西简单化、清晰化,然后再把它传授给学生。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制图课程是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可以把所有的知识点串起来的,那就是二维平面线条和三维空间几何形体的转换关系。这种转换关系最直接最平白的就来自于投影关系的训练。如:1.画出图示几何形体的三视图;2.通过任意给出的两个视图补绘第三个视图。

第二个环节非常重要但很容易被忽视,许多练习者往往只完成到第一个环节就截止了。它要求练习者首先通过两个已给视图想象出立体几何形体,然后再通过立体几何形体草图补绘出第三个视图,训练不能简单地用“长对齐、宽对正、高相等”三原则解决问题,而应重点加强思维转换,反复训练复杂几何形体轴侧图的绘制,培养三维空间想象力。

投影关系训练完成以后,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地加入一些尺寸标注和文字说明做家具三视图的练习。这样的过渡浅显自然、脉络清晰、容易理解,仍然没有脱离几何形体的框架,但开始有了工程标注的意识。

家具三视图的表达与3DMAX软件中的界面是完全一样的,同设计制图的三面投影理论也结合得较好,给人的概念非常清晰。复杂一点的如小角落酒吧台,平立剖和透视同样安排在一张纸上,全面表达了设计者的想法,效果图和施工图也呼之欲出了。那么大一些的空间无非是复杂一点的平面,多几个立面图,再多几张透视,无论多少的效果图、工程图,最后归根结底要表达的也就是这些内容。而对于刚接触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整体概念尤其重要。

家具三视图之后,我们再做一些单个房间平立面天花图和透视的几何训练,加入一些稍微复杂一点的线型比例、文字尺寸标注、图名图标。(这样从三维几何形体到空间层次六个面的表达也就串联起来了。)这个过程可以尽量用手绘练习,线条的曲直不用计较,关键仍然是平立面二维线条和空间速写的对应关系要准确。透视先练习,平立面紧随其后。

单个房间和家具的小构图训练是制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们对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建立专业表达方法的逻辑概念不可或缺。当这些小构图训练完成后,就可以大胆快速地描绘整体功能空间的全套方案设计图了。空间设计表达方法的概念建立起来后,再去灌输制图规范,养成良好的制图习惯是相对简单的。相反,如果完成投影练习就先抄描大量平立面再练习透视,效果就没有这么好了。尤其是精力放在诸多制图符号上后很难练习好空间透视,而室内制图相比建筑制图而言,制图规范似乎没有那么严谨重要。

在整个制图教学活动中,从投影练习→家具三视图和透视→单个房间透视和平立面→全套设计方案图的绘制,我们始终抓住二维平面线条和三维空间几何形体的转换关系这条主线,强化培养三维空间想象力,相对弱化制图规范,注意线型、字体、尺寸标注几个要点即可,重点建立整体设计表达概念。

三、建立整体训练、综合培养的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大多数室内设计教学都沿袭了建筑制图的教学方法,从某职业院校的制图教学大纲可以看到,其基本教学进度是:“从画法几何→投影理论→建筑制图基础知识→描绘室内设计平立面和天花图→空间透视基础及练习→完成整套设计方案图的抄描和绘制。”

在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采用这种以往的训练方法,学生可能会在课程的最后才能看到完整的制图表达内容,教学环节迷糊不清,无法从全局着手思考问题。多数学生都是照葫芦画瓢,临摹的居多,能想清楚制图和投影之间关系的也少之又少,作图过程尤其是平面线条的线型和空间透视的对应关系很容易出错,使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解释起来非常费劲。

在一次制图课程中,我设计一个制图课题,拟定了一个虚拟空间,让学生依据我设定的建筑结构原图和设计理念,模拟真实案例,设定制作小组和客户方,按照工程投标书实际施工程序,独立完成设计及施工制图内容,想综合考察一下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但是实践效果很不理想,大部分学生都不能独立地完成设计制图任务。在平面线条的线型和空间透视上多数出错,建筑制图基础知识不牢靠,概念画法原理吃不透,整套设计方案图不能按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合理绘制。应变应用能力不强,有的学生只会理论,不会把二维平面线条绘制与三维速写效果的表达结合在一起。

通过此次教学实践课题案例训练过程,认真考察分析了学生在教学实践后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研究教学环节的漏洞,当我把脉络梳理清楚后,调整教学模块,关注物体和空间的整体概念,把二维平面线条绘制与三维速写效果的表达结合在一起,反复训练,学生学会运用投影规律思考线条的对应关系,一切就变得简单了。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一小步,学生一大步。我尝试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从画法几何→投影理论→家具三视图及透视(加入尺寸标注)→单个室内空间的透视和平立面(加入制图规范)→整体功能空间的制图训练(如小型住宅、酒吧、店面空间)。

整个训练循序渐进,逐步加深,而不是把二者人为地将透视和制图从时间上大面积地割裂开来。通过这两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教学效果反馈比较好,大部分学生都受益匪浅,实际应用能力、独立设计能力、动手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设计构思表达清楚了,剩下的才是电脑技术应用的问题。毕竟,任何电脑软件提供给我们的都是一张白纸和各种操作命令,在上面涂什么内容全在于用者的大脑所能触及的范围。设计——说到底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有一种“无中生有”的味道,思维训练和技能操作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心想事成是人们的良好愿望,心想图成则是设计师活动中的较高境界,达到这一境界并不容易。当我们的教学思路清晰了,学生学会思考了,动手操作能力强了,整体训练、综合培养的模式初见成效了,制图课程改革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

[1]维特鲁威著.建筑十书[M] (第4版).高履泰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2]郑时龄.建筑批评学[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刘旭.图解室内设计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李国生.室内设计制图[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编辑/岳凤

室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业与建筑业的兴旺发展促使了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缺稀,因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现在各高校都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作为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向导, 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中,如何合理开设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将成为目前高职院校值得深思的一重大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室内设计 教学模式

一、室内设计课程在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具有较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的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其目标是以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为核心,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改变,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具体体现在:在室内设计中对美术基础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没有注重创新能力的实践培养;教材内容陈旧等。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既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还要兼顾到市场的需求,只有两方面紧密地结合,才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室内设计在高职教育模式中的探索

(一)室内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合格的室内设计师来说,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对于室内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对一套设计方案而言没有创造构思的设计是没有灵魂的。在教学中我们要重点训练学生,使学生养成勤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对设计方案的成败有决定性的意义。实用性和审美性完美结合的成品,正是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只有对传统方式的颠覆,打破常规的设计惯例,才可以设计出更适合当下生活方式、改变使用者生活行为方式的產品。这不仅是在设计一个作品,而是在设计拓展新的行为方式。这也是室内设计师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室内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的不足。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与高校教育模式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矛盾。同时由于市场庞大,设计师缺乏,现有的优秀设计师在各个项目中疲干奔命,导致设计质量难以保证,并且缺乏创新,抄袭之风盛行,设计水平难以提高。这一系列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室内设计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室内设计专业教师,应提高白身的业务能力并对社会需求明了于心,通过努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专业人才,满足室内设计行业的需求。

(二)加强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积累。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过程中,学生拥有的知识和经验起了重要作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只有大量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才能拥有助于现实思维的跨越。室内设计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既有文化知识又有专业知识、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实践经验、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改变仅仅依靠课堂获取知识的现状,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学校的选修课程课外阅读及网络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积极参加工程实践,积累实践经验。

(三)教学模式的探索。

以实践为导向的职业课程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以讲授式为主要的教学模式,由于课程的整合,有些课程由于受到知识逻辑性的影响,需要走出课堂,直接到市场中去学习,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以室内设计方向的一门课程“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为例,现有的教学模式是将此课程的教学安排贯穿于整个学期,教学方式采取理论与市场调研相结合,理论课占了2/3以上,而市场调研占了很少的一部分,这种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并不适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性东西过多,而感性认识不足。而现在,可以让学生先进行为期一到两周的市场调研,采集样本,根据实践中察、听、问、摸,对所学材料课有个大概的感观上的认识,写出一套相关的市场调研报告;从报告中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程度、认知度、难点。然后根据与学生的交流和市场调研报告,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授课,这样学生便可把市场调研中的种种问题带到课堂,有针对性地提问和听讲,解决自己的难点和疑问。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前期市场调研中的问题再授新课,在此期间学生又会出现一些不懂或是不理解的知识,通过这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把问题再带到实际中,进一步地进行市场调研、考察,这样反复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对知识点的掌握也会有意识的取舍,会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只是对其中的一门的专业课进行了重新的整合,对于其他的专业课的设计都可以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培养有实际技能的毕业生。

(四)实验室训基地的建立以及实习模式的探索。

在职业院校中,实训场所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可以和企业联合办学对职业院校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在当前的形势下,装饰装潢公司接受所有的学生实习和实训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建立自己的实训基地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建立实训基地,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实际的操作中,从设计方案策划,到设计的实施过程有一个完整的实践经历。这样,学生毕业以后,可以直接参与市场竞争,而不再需要用人单位的再培训,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另外,学校可以采用“项目引入制”的模式,让任课老师承担一些社会上的项目,将这一项目引入到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这样,一方面加强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双赢的结果。经过3年的学习,学生可直接进入公司工作,这样既解决了社会对有用人才的需求,又解决了学校的就业率问题。

参考文献:

[1]郑曙红.室内设计思维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程宏.室内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室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本文从室内艺术设计专业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的改进、实施问题,对促进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的健康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 手绘表现技法 课程教学改革 室内艺术设计 改革方法

室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手绘表现技法课程,在这一目的实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绘图、绘画室内艺术设计被计算机所代替,手绘表现明显减少。因此,研究、改进当前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提高学生手绘表现能力,对促进信息时代下的室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手绘表现技法的重要性

(一)手绘表现是创造性思维表达的重要手段。

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安海姆指出,形象化思维表现与大脑思维活动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同步性。在艺术设计初期,抽象、含混和不确定的形象、构思居多,手绘表现能够让这些形象深化,并借助人工手绘表达出来,再通过视觉反馈给大脑,激发进一步的思考,如此反复完成艺术设计方案的完善和优化。手绘表现的缺失,将降低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设计能力,而过多地依赖计算机模型库则会使学生的头脑变得更加僵化、死板,毫无创新。从长远角度看,手绘表现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表达,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和创新能力。

(二)手绘表现是学生个性风格表达的重要方式。

艺术设计是一种典型的文化创新行为,核心在于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因此,个性化和独创性就成为艺术设计的生命。手绘表现更容易体现个人的风格、美学修养和审美追求。设计大师的成长离不开深厚的手绘功底,如勒·柯布希耶、路易斯·康、矾崎新等,他们许多的优秀设计是在寥寥几笔的手绘草图中产生的,手绘表现在培养学生个性风格和良好设计意识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良好、扎实的手绘表现设计能力是一切优秀设计理念、思想、思路产生起点与开端,是学生设计灵感产生的源泉、艺术展现与个性风格挥发的重要方式。

(三)手绘表现是学生掌握电脑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轻手绘、重电脑思想普遍存在,忽视了学生手绘表现能力的培养,学生手绘能力的降低直接影响艺术设计能力的提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不会用草图完整表达设计想法的现象,使学生不得不依靠语言、手势等的帮助向老师描述,有的甚至只会使用电脑中模型进行设计。通过在教学中的观察,我们发现,手绘功底扎实、设计能力较强的学生,其应用电脑进行艺术设计的能力同样出色;而不踏实进行手绘训练,完全依赖电脑的学生整体艺术设计能力也较差。手绘表现能力成为学生利用电脑进行更高艺术设计的基础。

二、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的改进与实施

国内已有多所高校开设了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但关于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经验模式,我们在借鉴其他院校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对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性的改进和实施。具体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优化、创新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大纲。

室内艺术设计中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是相互融合的,但要注重新观念、新技能和新方法的及时更新。如:对于固定的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及时更新工程实例;对于实践教学可以采取项目的形式,具体细化为多个小任务、小步骤完成;而对于项目课题的设计、实施,则可以采用真题真做的任务分配形式,并与项目课题报告结合起来。

(二)改变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课堂教学形式。

要使手绘表现技法课程发生根本性改变,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传授型转向项目任务型,以项目任务为中心,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即“分组合作教学”。由教师设计、提供项目课题,并进行任务分配,学生分组进行学习。教师的任务就是给学生一种知识认知理论、理念,鼓励学生创造想象。以项目任务为中心,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在交流中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实现教学目的。

(三)改进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方式、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手绘表现技法临摹训练方式,可以要求学生在临摹训练过程或各环节中通过改变临摹作品视角,建立新的观测点来练习临摹,也可以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或别人看不见的角度加入自己的创意,以及通过改变室内家居原有布局、格调、风格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室内艺术设计专业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最直接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种手绘表现技能。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实际真实的项目任务,如:提供一些设计上不够理想的空间,鼓励学生对原有空间结构、布局,甚至是设计语言、色彩等进行改进,赋予原空间以新的含义。通过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创意,加强学生对手绘表现技法的重视。

(四)增加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校外学习任务。

在室内艺术设计专业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增加学生校外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及时消化、理解手绘表现技法原理等基本理论知识,增强直观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并将手绘表现技法课程作业与学生的课外速写、资料收集及艺术装饰市场调研等结合起来。

(五)利用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社会实践开展教学。

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是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中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而社会实践是当前学校教学不可缺少的第二课堂。我们坚持这一原则,积极带领学生到施工、竞赛现场参观,明确艺术设计与客观实际结合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艺术设计公司实习,亲自参与现场设计;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参加设计竞赛,聘请有丰富社会经验的室内艺术设计师到校任教、为学生提供辅导。

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手绘表现技法课程在“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导,以项目分组教学为主要形式”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改进,取得了一定效果,提高了学生的手绘表现能力,为真正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学生奠定了基础,最终实现了室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与市场的接轨。

参考文献:

[1]赵少俐.室内设计手绘表现教学中的形式与情感表达[J].美术大观,2010,(10).

[2]高祥生.室内设计概论[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9.

[3]高晋,任工昌.浅谈电脑绘图时代的手绘表现技法[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03).

室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室内设计专业在我国高校的主要专业,受到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当前,我国高校室内设计教学大多数都是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表示不感兴趣。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比较快,同时也引起了室内实际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现在的高校室内设计教学方法满足不了社会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高校教师需要顺应互联网时代,创新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审美。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当中高校室内设计所存在的问题,随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相关建议,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室内设计教学;改革

引言:

高校室内设计是一门专业性和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室内设计教学当中会涉及空间设计、色彩设计等方面。室内设计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地组合设计,因为室内设计还会涉及审美和未来的生活、生产质量。室内设计是一个新兴行业,在国内发展速度比较快,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建筑设计行业市场需求比较大,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实用的教学方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提高教学效率。所以,高校教师需要借助互联网去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一、传统教学模式当中高校室内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课程发展不匹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室内装修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室内设计和创新是人类的智慧和艺术的结合。其中的室内设计美是体现出人类智慧和大自然的美,其中包含各种艺术表现手法、自然规律、社会文化、社会文明、思想意识等。室内设计专业具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其装修风格、装饰材料的选择等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在,高校教学过程当中,很多设计专业的教师依然还在使用老教材,传递给学生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经验和社会发展不相匹配,与消费者的需求相脱节。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设计教师并没有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也没有利用信息技术去了解当下社会设计的需求。同时因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比较落后,所以学生对室内设计图纸设计缺乏一定规范性。“互联网+”时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改善传统室内设计教学模式当中的不足之处。

(二)传统教学模式缺乏一定的互动性

在传统室内装修设计课程教学当中,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备课和准备教学资料,在课堂上把相应室内设计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在课堂上只能作为知识的接受者。所以,在传统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课堂教学当中过度去讲解室内世界的准则和软件的使用,导致了学生缺乏一定的探究能力和设计能力。部分教师虽然已经通过互联网获取了新的设计理念,但是在课堂上并没有传递给学生。

(三)忽视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室内装修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室内设计和创新是人类的智慧和艺术的结合。其中的室内设计美是体现出人类智慧和大自然的美,其中包含各种艺术表现手法、自然规律、社会文化、社会文明、思想意识等。所以,说室内设计的审美意识不仅仅是室内装修的整体的美感,它包含的寓意特别多。但是在实际高校室内设计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略了加强对培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培养。,设计师的审美意识就会直接决定设计方案水平的高低。室内装修有很多风格比如说:北欧风格、田园、简约风格等,每一种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当中只重视学生对设计软件的使用,并没有对学生的设计理念加以培养。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相关建议

(一)利用互联网加强讲练结合

讲解法是高校室内设计教学当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是教学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如果只靠教师一个人的讲解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见,教师想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让学生了室内设计的相关内容,了解内容之后再去研究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基于此,高校教师想要提高教学效率,需要采用互联网去寻找和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料。教师采用讲练合一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教学难点,还可灵活的运用互联网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在讲练结合教学当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学生的练习时间要多与教师讲解的时间。并且先鼓励学生自我训练然后在以小组为单位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再去总结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讲练结合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既可以了解教學内容也可以学会运用知识。

(二)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高校室内设计教学需要借助互联网。进行课堂专业教学资源改革,让学生可以接触和学习到新的设计理念,了解室内当下最流行的设计审美,实现高校教学和市场的有效连接。教师还需要利用QQ和微信通讯工具,实现与学生的线上交流,在线上为学生答疑解惑,实施的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于室内设计人员来说,他们不仅需要长期的设计训练还需要进行技能练习。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使用图片欣赏教学方法。图片欣赏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欣赏图片的美感,更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欣赏图片去了解审美意识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可以在网上去寻找更多的室内装修图片,让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装修风格。

(三)实现与互联网平台、设计公司实时无缝对接

高校还需要和一些有实力的装修公司,邀请相关的设计教师为学生进行线上讲座。在讲座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设计的步骤和设计风格。通过培训之后,学生可以了解当下的流行风格和施工材料等有更深入的了解。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学习当中可以和一些企业进行合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装修行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给高校的室内设计课程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高校教师需要实现与互联网平台、设计公司实时无缝对接、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余曦.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室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 No.175(01):330-331.

[2]武锦繁. 构建互联网背景下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环球市场, 2020, 000(006):212.

[3]杨晓青, 袁利国. 构建互联网背景下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福建茶叶, 2020, v.42;No.217(01):82-83.

[4]葛泰, 蔡仰风. 浅析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 流行色, 2019(07):178-179.

室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当今热议话题,各学校积极联系当地政府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深化产学研合作,以期培养服务地方应用型人才。但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人才培养,尤其是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文章将从教学方式、学生分组方式、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出发,探索项目驱动分组教学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和改革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职业素养和对岗位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项目驱动;分组协作;应用型人才培养

2015年11月16日,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在国家层面提出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发展的新思路,为高校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该意见指出了高校转型发展的14项任务,其中要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根据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的人才,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用艺术,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多年的人才培养和后期的跟踪调查发现,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团队协作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学生,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才能获得更多的升迁机会。可是通过多年的人才培养发现,能在大学里就具备以上素养的学生寥寥无几。由此可见仅仅拥有一套好的课程体系,有着优越的软硬件条件,也未必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符合行业要求的综合素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按照行业真实项目的运营模式,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从项目团队组建方式、设计过程的推进、项目汇报及评价模式等环节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一、项目驱动分组协作的教学模式

近几年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即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工程教育模式成为当代教育的新模式。其以产品的研发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导向,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与项目驱动型教学方法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置身于项目的全过程,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项目各阶段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师占主导地位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基于实际项目的运作特点,將教学活动分为项目设计、项目实践、汇报评价三个阶段。教师通过合适的情景设置,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并定期举行组内头脑风暴式的探讨,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模拟项目汇报情境,让学生走向讲台,由学生、教师及企业主创设计师共同评价,形成客观的综合成绩。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又快又好地表现方案,而且还要流畅地表述自己的方案,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训练他们的职业素养。通过项目驱动型快速设计的反复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作能力、表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二、教学新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环境艺术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实用艺术,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其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大与延伸,它是关注人类生活空间环境及设施的应用型专业,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多数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或相关行业工作。如果学生不懂得项目设计的创作过程及实施过程,均会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此外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社会责任心、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都将影响他们未来职业的多元化发展。因此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课程,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设计公司,学习公司项目运作的模式,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为未来的学习明确方向。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之前,教师从设计实践中优选适合学生的工程项目,讲解与项目相关的知识要点,提出项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并定期开展组内头脑风暴,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及时间表,培养同学之间的沟通能力和时间意识。最后,通过小组方案汇报答辩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口才及应变能力。

(一)项目的选择与设计

项目驱动型教学的成功实施与好的项目设立是分不开的。项目类别的选择、项目复杂程度的控制均会影响教学效果。假若项目类别过于冷门,学生将无法把课程知识点举一反三;项目内容简单,无法覆盖课程的核心知识,学生将无法形成系统的课程知识体系;项目内容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范围,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选择符合教学的项目一定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项目的主要问题能够利用课程的核心知识解决,并能适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由浅入深地构建知识系统。此外,设计的项目最好是学生们耳熟能详、易接触到的项目,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

(二)项目实践阶段

1.组建小组,分组调研

正如前文所述,环境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的实用艺术,因此任何一个尽善尽美的环境艺术作品都离不开来自各个专业的技术人员的鼎力协作。此外目前多数项目的设计周期短,通常需要多人的配合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甲方要求,因此团队协作是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公司主要的运作模式。为了能够培养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此次项目驱动型快速设计课程,将同学分成三至四人为一组的设计小团队,锻炼学生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学生到项目现场进行踏勘。此环节为了让学生准确获取基地信息,在外出踏勘之前,教师先讲授考察内容及分析方法,然后制定一系列的考察任务,再由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考察和资料汇编。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大家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把零散的活跃的创意灵感,整理成完整的、有实用价值的考察报告。

2.快速设计,竞选组长

设计公司的生产运作,通常由主创设计师制定设计任务和设计计划,严格把控整个设计进度和设计质量,同时也肩负着重大的产品质量责任。此次课程改革,也将效仿该模式,在小组内选出组长作为组内的主创设计师,鉴于公平公正的原则,将采用快速设计的竞争方式,在前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每人限时设计一套方案,再由组外同学的匿名投票选出最佳方案,该方案的作者将成为主创设计师,其它组员将协作于他优化其方案。

3.情景模拟,汇报成果

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是以实际工程项目的工作流程为模板,因此最后的成果汇报,将模拟与甲方沟通和方案汇报的情景,教师、聘请的一線设计师和组外的同学作为甲方,小组组长登台汇报,台下的同学以甲方的角度提出问题,最后由教师和设计师对方案进行评价解析。此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知识。

4.教学评价思路与评价细则

(1)教学评价思路

环境艺术类的学生作业长期以来都是由教师全权评定成绩,成绩的评价标准学生全然不知,使得成绩缺乏说服力,但是对于专业技能课的教师一般都会心慈手软,只要不是非常差几乎都能拿到及格成绩,因此学生也并没有为自己的成绩刨根问底,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项目驱动型快速设计主要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借助于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走进企业观摩设计全过程,亲身体验设计并参与到设计的评价过程,让学生自评互评,同时邀请设计公司的行业专家参与评价,再由教师对设计作品进行讲解分析以及对整个项目工作过程进行综合评分。学生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不仅知道成绩的由来,而且在评价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迫使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图纸的快速表现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设计管理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由于课堂形式的多样性,为了维护整个教学各环节能够顺利开展,所以还应对学生的纪律考勤、道德品行给予监督评价。因此该课程的考核将分两大块,第一,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第二,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其中平时成绩是由30%的设计过程成绩和30%的纪律考勤成绩构成。

(2)考核评价细则

平时成绩:第一部分,考勤考核,主要是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行是否能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等方面内容,这部分成绩由教师评定,评定结果占成绩的30%。第二部分,设计过程成绩,主要是学生自评互评。当项目任务下达后,学生自愿分组,3~4人一组,根据前期所调研和讨论结果,在既定的时间里,小组成员每人一套快速设计方案,图纸量由教师确定,然后由小组成员相互评价给分并选出最佳设计方案,该方案的作者将成为该组的组长(或主创设计师),其它组内成员协助并听从组长的任务安排,共同将该方案进一步完善升华。组内成员互评成绩将占成绩的30%。

考试成绩:是各小组将推选出的最佳设计方案,经过组内成员的共同协作完成的较为完善的设计方案,将由设计小组组长登台演讲,向教师、设计公司的行业专家及全班同学们进行方案的答辩。评委们将根据设计方案的功能性、艺术性、图面效果的表现性、汇报组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给出最终团体总分。总分计算公式如下:团体总分=(学生评分+教师评分+企业专家评分)/3;其中学生评分是除了本组同学外,全班同学对其进行投票,投票数超过全班人数的90%将视为95分,投票数超过全班人数的80%视为85分,投票数超过全班人数的70%视为75分,投票数超过全班人数的60%视为65分。团体总分的30%视为组内工作成本的损耗,团体总分的70%作为设计小组的分配分数,由于团体总分视为考试成绩需要乘以40%,所得结果才是组内成员分配的分数,小组组长将掌握分配权力,根据组内成员对方案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组长由于要统筹方案的全局,兼顾方方面面,责任大,任务重,所以分配分数乘以加权系数1.4作为组长的考试分数,组员一、二、三的考试分数是分配分数分别乘以加权系数1,0.85,0.75。假若班里以四人一组,剩余学生将不能构成4人小组时,可以自行协商,但至少保证组员为3人,加权系数将调整为组长是1.4,组员一是0.85,组员二是0.75。按照这样的分配方式将会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同时通过这样的竞争和分配机制,能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同时能够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

(3)成绩构成图示

三、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

项目驱动型教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但对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教师不仅能够对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际项目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但是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多数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教育系统,缺少企业的从业经验,缺乏实际项目的实践经历,很难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要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定期派教师到企业中进修锻炼,培养一批具有真本领的双师型教师。同时也要从企业中聘请行业专家担任我们的兼职教师,为学生输送最新的行业技术要求。

(二)项目与教学的耦合度不佳

项目驱动教学最主要的是要有合适的真实项目,才能满足教学要求,由于教师长期从事教学任务,承接的工程项目非常有限,项目的难易程度以及知识覆盖的广度与教学内容耦合度不佳。因此需要广泛收集,并结合教学内容,认真筛选,确保项目难易程度适中、符合学生现阶段的知识结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另外项目的时间要求很难与教学计划同步。例如项目的起止时间与开课时间不匹配,很难把项目计划与课程教学计划相协调,无法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充分研究学科知识点,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对此,要根据学情,建立由易到难的项目库,让学生在项目中循序渐进探索学科知识;也可以联系企事业单位,将其预设计的项目提前草拟设计任务书,来吻合学校的教学计划。

(三)分组方式的利弊

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着用两种分组方式。第一种是按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专业成绩分为提高层、普通层、基础层三个层次,并按不同层次将其分配到各个小组,让学习优秀的学生激发普通层学生的斗志,再共同帮扶学困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但是该方式容易让学困生产生依赖心理,将任务推卸给优秀的学生,坐享别人的劳动果实。第二种是自由组合的方式。同学们通常会按照同性别、同寝室或志趣相投的同学自建成组,这样可以形成相对融洽的小团队,但是久而久之小组会形成稳定的成员结构,并且分工明确,每个人就会形成知识和技能的片面性,不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会疏于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与交流,不利于班级同学情感的建立。

四、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项目驱动型的教学模式下能使学生获得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快速构思及快速表现设计方案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在分组协作的机制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能力、自学能力、管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该教学模式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生产模式,熟练掌握各生产环节的技术要点,增强了学生今后就业的自信心,快速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参考文献:

[1]杨希.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J].陕西教育(高教).2015(12):33.

[2]田浩.基于项目驱动的团队协作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3):168-169.

[3]张英芝,王晓峰,包昊菁.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项目管理》课程中的探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25):119-120.

[4]胡文岭.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分组教学实施方式研究———以平面广告综合设计课程为例[J].艺术科技,2017(10):31.

作者单位:

许昌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室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由于室内设计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因此需要将项目式教学模式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项目式教学模式能够真正以就业为导向,消除过往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分析项目式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探索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室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模式;室内设计课程;创新;研究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003

职业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担,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室内设计课程的开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就业选择,而且顺应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潮流,满足人们对于室内设计的个性化需求。项目式教学已经成为职业院校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先进教学方法,能够以项目为核心,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充分融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更是促进教学改革的关键途径。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以当前教学内容和市场发展规律为依据,保障项目课题的设计符合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特点,防止出现与市场脱节的现象。由于我国室内设计课程的起步较晚,对于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仍处于摸索阶段,因此需要以实际情况为前提,逐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项目式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校企合作

在以往的室内设计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往往存在故步自封的问题,缺少与当地企业之间的交流,导致学生的学习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脱节。而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为校企合作提供动力,促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而且有助于企业项目的实施,为人才的培养与吸引奠定基础。

(二)提升教学水平

为了确保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教师必须要到工作一线去亲自调研与体验,无论是对室内设计前沿动态的了解,还是对当前企业的室内设计人才需求调查,都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锻炼,帮助教师提升自身职业素养。项目式教学模式是一个促进学生与教师共同进步的教学方法。

(三)满足当下市场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室内设计行业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而且要能够对整个项目进行统筹规划管理,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把控。而项目式教学模式,就是对于企业实际工作状态的模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使其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得心应手。

二、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室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一)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在过往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对室内设计课程产生厌倦。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被凸显,导致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在室内设计课程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模式,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自主能动性,使其参与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中。教师应该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对于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以学生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为基础,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在项目教学中明确知识的难点与重点,引导学生自发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培养现代化综合型人才的创造力与团队合作能力[1]。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都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增强其就业竞争实力,缓解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对于室内设计而言,对于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在室内设计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虽然也有实践课程的设置,但是由于实践内容与项目缺乏创新性,未对当前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和了解,导致学习内容与市场脱节现象的发生。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由于不适应室内设计的特点,导致设计质量差、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等问题出现。因此,在项目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室内设计课程中时,应该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与研究,教师应该亲自到一线工作岗位参与调研,掌握室内设计行业的前沿动态。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项目课题的设置具备创新性与实用性,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毕业后有用武之地。

(三) 强化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促进项目式教学模式有效应用的关键环节。首先,应该进行设计任务书的布置。对企业招标文件进行模拟,明确设计要求、成果要求和注意事项等,与学生一起对任务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研讨。其次,应该选择合适的空间场地,让学生实地感受设计工作的环境氛围[2]。在实际环境中,学生能够对建筑结构、方向、空间特点和设计要求等进一步掌握,获得丰富的信息数据,为项目的实施奠定基础。对于空间尺寸进行测量并记录,完成原始框架图纸的绘制。明确项目需求的同时,划分空间組合,突出设计风格与重点,实现合理布局。再次,应该亲自到建材市场进行调研,确定项目所学材料的类型及价格,完成材料意向图的制作。按照项目要求进行施工图纸、分析图、CAD方案图纸、铺装图和PHOTOSHOP彩平图的绘制,制作手工模型或者3D效果图等。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够实现教学的流程化与专业化,让学生感受到室内设计的实际工作氛围,为将来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四)增加课堂互动

在实际工作中,室内设计通常需要多人的配合,最终促使工程项目的完成。将项目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室内设计课程中,也应该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研讨与互动,以便于促进设计方案的不断优化与调整,通力合作实现项目的完成。为此,教师可以在项目式教学模式中应用分组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能力进行分组,合理安排小组中每一个人的任务及承担的责任,以便于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能力特点[3]。在项目实践中,应该鼓励学生在小组间进行交流互动,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与意见,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共同促进问题的解决。将企业的基本运作模式应用于项目式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对方案进行选择和优化,激发每一个学生参与项目设计的热情。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便于在平时学习中针对性提高。而对于教师而言,也能够通过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模式的逐步优化,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五)增强工作项目的典型性

室内课程实践项目的设置,应该确保其典型性与代表性,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首先,室内设计课程的特色与实践技能知识要充分体现在项目当中,提升项目的多样性与层次性,以便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逐步提升。比如对于空间分割、空间色彩、材料造价、造型和家具陈设等内容,应该合理安排、統筹规划,并与当前流行趋势相结合。其次,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与当前项目内容进行充分结合,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情境当中。明确课程与项目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讲解、示范、演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任务书为指导,确保各个流程的规范性与专业性[4]。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对项目进展与实施情况进行有效把控,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六)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环节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和课程体系评价,是教学评价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应该明确在项目实施中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吸收程度,避免项目与教学内容出现脱节问题;明确项目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便找到教学环节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项目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对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以便及时调整项目课题方向。评价体系应该多元化,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以及专家评价等方式,对项目完成效果进行总结。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的方式可以在教学课堂中完成,能够保障问题解决的及时性。而专家评价能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和专业性指导,对于学生当下的学习和往后的工作都能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结语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能够通过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而得到提升,以便于在室内课程设计中发挥自身创造力,实现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顺应当前市场需求,为室内设计行业贡献力量。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前提,重视课程的设计与评价,循序渐进的完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冬艳,李晓宁,韩冰.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室内设计课程中的创新与研究[J].才智,2018(30):35.

[2]桂恬.室内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探究——评《室内设计项目式教学基础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8(1):124.

[3]刘永强.室内设计专业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师资探析[J].艺术科技,2017(7).

[4]王力,阿丽莎.模块化教学与项目式教学相结合的探索——以室内设计课程为例[J].艺术教育,2017(19):148.

[责任编辑 胡雅君]

作者简介: 李文雅(1983.8— ),汉族,河南济源人,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建筑装饰,环境艺术。

上一篇:公立医院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高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