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2023-09-16

高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近些年,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高校安全保卫情况,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质量不仅关系到学校管理,还与在校师生人身安全有着紧密联系。就当前我国国内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整体情况来看,尚有一些问题存在其中,亟待改善。本文从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积极意义分析入手,基于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从安全法制教育、安全保卫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具体路径,以期为高校管理者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安全保卫;挑战;突围路径

1 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积极意义

1.1保障高校广大师生安全

当前,高校周边环境改变以及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师生的安全问题带来了挑战。比如高校师生是高校周边歌厅、酒吧、网吧、小餐厅、小旅馆的主要消费群体,在这些场所内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存在,还时常会发生抢劫、盗窃等情况。并且城市内不断增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和频繁出入校园的车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师生的安全。因此,在新形势下将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做好,实现安全保卫工作水平的提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安全隐患消除,为广大高校师生的安全提供保障。

1.2有利于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对于当代高等院校而言,无论是提升自身办学质量还是实现创新发展,都必须要确保校园环境稳定、和谐、安全。在新形势下,将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做好,通过日常校园检查和巡视的加强来避免安全事故在校园内的发展。如此,不仅可以为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高校师生安全提供保障,还有利于稳定、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构建。

2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校园周边环境复杂

我国大部分高校周边都有着非常复杂的环境,这在无形中增加了给师生安全带来威胁的不良影响因素。并且,由于学生不断增长的消费水平和学校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多高校的管理方向开始向开放性管理发展,周边不断增多的娱乐场所、网吧等毫无疑问给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挑战。此外,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个人理想抱负和发展需求等方面均有所差异,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高校师生之间的内部矛盾,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出现不安全思想行为的概率随之增加。

2.2 保卫部门配置不足

现阶段,我国国内高校安全保卫部门的法律地位尚不明确,以至于其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处理很多案件,安全保卫部门的工作效率自然受到影响。对于高校师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很多高校出于保护学生、维护学校名誉等诸多原因而只采用校园内部规定来处理,这实际上也在很大程度上给校园安全保卫部门的工作开展造成了阻碍。此外,高校安全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水平偏低,以至于无法有效地开展相关工作,比如难以控制高科技犯罪等。可见,当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方面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尚未有效配置安全保卫部门,其安全服务效率有待提高。

2.3 安保基础设施不完善

面对不断扩大的在校师生人数,众多高校纷纷完善、更新安全保卫装备与设施,但各个高校的实际管理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部分高校可能会有经费紧张的情况出现,以至于无法及时地完成改造安全基础设施的工作。也正是因此,截至目前为止在我国部分高校内仍有很大问题存在于安全保卫的设备配备以及技术手段方面,这些显然不利于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人员保持顺畅的信息沟通和快速的案件反应。

3 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具体路径

3.1 加强安全法制教育

面对日益复杂的校园周边环境,新形势下要做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就必须要将安全法制教育加强。一方面,安全思想教育要在高校内推进落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学校的教育计划中纳入安全法制教育,将其落实在实习社会实践、毕业生就业、新生入学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在校园内也应定期开展,高校可邀请专家等在校园内举办与安全教育相关的讲座和知识培训,避免校园安全事故发生。此外,对于校园内部暴力文化,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变化给予高度关注,避免他们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

3.2 加强安全保卫队伍建设

安全保卫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质量,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做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就必须要将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加强。一方面,根据当前安全保卫工作需要,高校可利用实战训练、在职培训、人才引进等方式来建设安全保卫工作队伍,将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水平切实提高。另一方面,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人员自身要加强学习,顺应新时期要求不断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犯罪心理学、校园保卫等相关知识,将其工作实效性切实提高。

3.3 建立综合校园安全管理服务平台

新形势下,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型犯罪手段,高校需将自身整体防控能力提高,依托技防、物防、人防等将校园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建立起来,实现校园安全技术防范体系的搭建。高校需加大安全保卫工作资金投入,整合校园内的电子巡更、车辆管理、消防报警、电子门禁控制、防盗报警、视频监控系统等,实现科技创安工程创新建设。此外,对于出现在校园内的突发事件,安全保卫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应充分地发挥出来,以此来确保整体的校园防控能力提升。

结语

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不仅可以保障高校广大师生安全,还有利于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但现阶段,校园周边环境复杂、保卫部门配置不足、安保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成效。基于此,我国众多高校可采取加强安全法制教育、加强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建立综合校园安全管理服务平台等措施,以便在新形势下做好安全保衛工作,为和谐校园构建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向雪莲. 新时代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Z大学为例[J]. 法制与社会. 2019(34)

[2] 华茗. 新媒体时代高校安全保卫干部工作宣传方法的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19(24)

[3] 田佳军. 新媒体在高校安全保卫中的应用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06)

作者简介:徐佳 (1983.11.28-),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辽宁省抚顺市,学历:本科,职称: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英语。

高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决定着高校的各项活动和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研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究的内在要求,分析综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科学的高校安全文化综合评价模式,对了解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水平,完善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促进高校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安全文化;存在问题;评价模式

高校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和安全文化的统一,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建立和形成的安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理念文化、行为文化的总和。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是国家安全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高校安全文化,既能够抵御西方思想文化渗透,保障师生安全和高校稳定,又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而且能引领社会和国家安全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国家的安全稳定。因此,高校有义务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带头把安全文化的环境、体系、评价机制建设好,供其他行业学习参考。通过增强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构建高校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健全安全防范机制,不断找不足之处,加以完善,才能防止重大火灾事故和刑事案件的发生,减少违法犯罪案件和消除安全事故的隐患,有效地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保障学校正常的运行,营造和谐的大学校园环境。

一、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各高校都能将建设校园安全文化提高到战略高度,从建立高校安全文化体系的角度强化了对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创造性地采取了许多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高校的安全和稳定,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发展还不平衡,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下问题。

(一)量化标准不统一,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高校安全文化的内容包括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物质、安全新闻等多个层面。物质文化相对较容易评价,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相对较难衡量。各高校校园安全文化评价仍处在衡量标准不统一、无法一一量化的尴尬困境,不能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高校安全文化综合评价体系,不能科学的评价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

(二)系统性工程复杂,建设中难以形成合力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包括师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安全文化素质提高,安全理念的形成,安全行为规范;安全保障场所、设施建设;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实施;日常的防备和危机的管理,传统性的安全和网络安全。目前,很多高校在安全文化建设合力形成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发展还不够平衡,重管理轻教育现象仍然存在

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的安全文化现状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安全文化教育工作要优于不发达地区,本科院校的安全文化教育工作要优于专科高职院校。同时,教育中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如安全文化教育在师资的配备、课程的设置、学分的安排等方面的随意性较大,缺乏充足的经费保障。

二、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图1表明:高校安全理念文化是核心、是灵魂,安全行为文化是主体、是形式,安全制度文化是表现、是手段,安全物质文化是条件、是载体,只有四位一体,形成合力,才能建设好高校的安全文化。

(一)学校决策层要发挥领导作用

只要学校决策层能够在思想上重视,认识到位,那么,高校安全文化体系建设所需要的设备、资金、制度等各方面就会在总体上有明确的规划,才能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建设。

(二)安全责任制要执行到位

建章立制,才能够促使高校师生员工中形成始终把安全摆在首位的统一认识,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约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并能够从资金、人员、设备、评估、奖惩等方面进行强化,确保安全意识成为学校师生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的第一意识和自觉行动。

(三)师生的安全意识要不断提高

在高校安全文化环境里,每一位师生员工能够自觉参照安全责任制的要求,不断通过安全文化的影响,增强自身安全观念、意识和价值观,进而整体提高校园安全文化水平,促进高校安全文化体系的形成。

(四)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

要坚持对高校安全文化进行系统建设的多种有效措施,如:对师生员工加强安全文化教育与培训,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职责,构建校园安全预警系统,快速处理应急突发事件,重视网络安全文化管理,净化和保护网络文化环境等。

三、高校安全文化综合评价模式构建的思考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不断改进的过程,是以安全文化建设从组织策划方案开始,经过测量与评价等一系列过程,以安全绩效考核为标准的循环的过程。那么,综合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具体实践来看,高校安全文化综合评价模式要达到的效果是通过评价体系了解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提供进一步完善的决策依据,进而达到更高的水平,使高校的安全文化建设处于持续改进,不断适应新形势的状态。如图2所示:

(一)要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

对高校安全文化进行综合评价必须首先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同时要注意逻辑性、实效性与特殊性。也就是说,要考察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是否成体系、是否具有先进的时代性、是否能够作为一种软实力作用于高校的办学水平与发展方向。假如一所高校的安全文化不成体系,就无法判断其是否更与时俱进、更有实效、更先进、更优劣。(二)要结合实际进行评价

影响高校安全的内因主要表现为高校内部管理、校舍安全工程及师生安全与健康素质等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高校内部管理,所以,具体需要从法制环境、治理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构建高校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限于文章篇幅另文论述),使综合评价的结论和意见更加符合高校的自身实际。

图2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持续改进过程

(三)要同步构建一套高校安全应急系统

要成立职责明确的应急机构,并配备监控防治保障系统,能够全天候的监控校园的方方面面,对危机的发生作出准确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应急系统发挥最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需要不断改进的系统工程,要求各高校不断改革创新,拓宽工作思路,要按照“预防为主,标本兼治”为方针,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并持续改进,以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凤兰.高校校园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06(5):459-462.

[2]徐弘,任性遂.构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378-379.

[3]张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18-120.

[4]章世虹.最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手册[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5]刘锦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琼州学院学报,2009,16(3):40-42.

[6]郭广银,杨明.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3.

[7]张淑锵.大学精神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121.

[8]康胜.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7):350-355.

[9]何祖健.高校校园文化: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N].光明日报,2008-12-03(10).

高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分析了新时期女大学生生理、心理、思想和群体特征,概括了高校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总结了当前高校女生群体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和缺少针对性措施的现状。最后,从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列入公共必修课程,增加实践演练和参与环节,搞活安全教育形式,重视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组织女子自卫防身术培训五个方面,探索了新时期高校加强女生群体安全教育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女生群体;安全教育;对策;高校

作者简介:白泽朴(1983-),男,天津人,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助教。(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大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会2010-2012年度课题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0LLSJ-14)的研究成果。

高校的安全工作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保护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是高校良性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安全防范意识差,在遇到各种安全突发事件时常常不能够正确处置。这类问题尤其突出地表现在高校女生群体当中。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女大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加。在文科院校中,女生已是主要人群。2009年一项调查显示,72.1%的受访大学生对所在学校的安全保障情况不满意,有71.0%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安全自救培训,53.9%的大学生不会使用灭火器。而在这组数据中,女大学生占有相当的比例。试想:一旦发生火灾,女大学生们除了呼喊和跳楼之外还能如何应对?一旦遇到歹徒,除了哀号之外是否只能就范?

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要根据她们的身心特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突破安全教育的瓶颈。唯有如此,才能做好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一、女大学生的特征

1.女大学生的生理特征

在校女大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8至23岁之间,已基本进入身体稳定期,身体器官趋于成熟,机体功能处于最强健的阶段,但体能明显弱于男生。

2.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女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大学特有的学习生活方式,使其心理发育处于一个迅速走向成熟但未真正成熟的阶段。[1]

女生情感丰富细腻,情绪体验敏感强烈。她们直觉敏锐,偏重感情,富于同情心,易受表扬的影响。但性情多变,易矜持害羞,易产生嫉妒心理,自豪感与自卑感交织,自我评价易受环境影响。经期的任何异常都会加剧出现心理问题,如心烦意乱、敏感兴奋、情绪波动等。

3.女大学生的思想特征

当代女大学生展现出了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良好风貌。她们自主意识不断强化,竞争意识进一步增强,但也呈现着一些消极特征。

因为缺乏社会阅历,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女大学生易受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袭,致使政治信仰缺失。她们常以自我为中心,推崇享乐主义,重利轻义,在学习、恋爱、就业等方面功利化倾向明显,超功利的精神追求则被严重淡化。[2]

现在的女生多是在宠爱中长大,成长中鲜有批评与挫折,导致普遍存在任性、娇气、依赖性强、心胸狭隘、易悲观消极、集体观念淡薄、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

4.女大学生群体的特征

女大学生群体朝气蓬勃,体现着新时代女性的良好形象。但一些消极特征更值得关注。

女大学生群体的统一性下降,差异性提高。具有不同生活背景的青年人聚在一起,她们自发地寻找着自己的归属,催生出了众多的“小团体”,导致群体松散。女生群体的集体荣誉感淡化,群体的向心力不够,积极性和效率下降。集体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社会懈怠效应”增强,个体心理间对抗性加剧,易爆发群体内冲突。

二、高校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环境背景

1.社会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转型期当中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这些都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大学校园。

随着办学理念的转变,高校自身也在主动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社会环境对高校的影响愈发增强。加之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形势严峻,性别歧视严重,使女大学生的浮躁情绪和挫败心理不断强化,为校园稳定和女生身心安全埋下了隐患。

2.学校环境

当前我国高校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近年来高校安全突发事件不断发生,大部分事故不属“天灾”,而为“人祸”。[3]

由于安全意识淡薄,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破损的仪器设备、宿舍器具不能及时修缮,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随着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勤管理更为混乱、复杂,监管措施落不到实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极易引发食物中毒、校内盗窃、宿舍火灾等安全事件。而高校往往是在事件发生之后才采取一些应急措施“堵窟窿”。

另外,一些客观因素也增加了维护校园安全的压力。高校周围遍布网吧、小摊、日租房、小饭馆,虽经整顿但成效并不显著,无法从根本上改善高校周边的治安环境。随着社会化运作,校内宾馆、食堂、运动场、学生活动中心等场所对社会开放,校外人员的涌入给高校正常秩序带来了威胁,增加了校内治安案件和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成本。

三、当前高校女生群体安全教育的现状

1.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培养强烈的安全意识能够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虽然大部分高校已经注意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但却很少像日本等发达国家那样,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日常教育体系。即使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也只是停留在“坐教室看黑板”的层面上,缺少必要的动手演练和实践操作环节。这样的安全教育无异于纸上谈兵。

2.缺少对于女生群体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措施

目前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属于“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情形。在教育方式方法和内容上没有根据男女生及其群体特点分别进行设计。尤其是在诸如心理卫生等性别差异性较大的领域,课程安排没有体现出男女差异。即使体现出了女生特点,也会因为缺少对于女生群体特征的正确认识而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四、高校女生群体的安全教育对策

1.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列入公共必修课程

知识传授作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手段必须得到高度重视。教务部门要牵头开设安全教育必修课。在内容上,应包含以下八个方面:公共安全、防盗、消防、交通、网络安全、防抢劫、防诈骗、防性侵犯。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各类突发事件下的求生技能和避免人身财产损失的基本常识。

安全教育课程还要与普法和“两课”教学紧密结合。增加法律常识,能够使学生规范自身行为,也有助于其依据法律同违法行为做斗争。通过学习“两课”,可以增强政治上的敏锐性,从我做起确保国家安全稳定。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淡化应试色彩,安全教育课程应以开卷考试为宜,辅以课堂表现、出勤率等指标。

在女生为主的学院,为了增强女生群体的安全防范意识,要充分利用女生情感丰富、情绪体验深刻的特点,增加案例分析。借助大量图片、视频材料,深入剖析悲剧的成因和后果,总结教训,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增加实践演练和参与环节

作为实践性学科,要使安全意识发挥实效,就必须增加体验环节。高校要结合常见安全事故设计演练内容,并就地取材模拟灾害现场。可利用操场、宿舍楼、教学楼、学生食堂等场所进行灭火、逃生、溺水、触电以及食物中毒等应急预案演练。女生存在着胆小、动手能力差、遇事慌张的问题,因此此类演练对于女生更为必要,要做到人人参与。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可以成立女子联防小分队,负责校内一定区域的治安管理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女大学生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卫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其主人翁意识。

3.搞活安全教育的形式

安全教育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

安全宣传要善于利用校内安全事件,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更具说服力。要充分利用校内网络、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校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也可以通过办黑板报、张贴宣传画、签名留言、开设模拟法庭、举办讲座、印发安全手册、观看安全纪录片、拍摄安全常识短片、举办主题竞赛或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开展,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更多学生,尤其是女生乐于参与进来。

高校还应积极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消防队、旁听法院审判、参加宣判大会等获取直观的印象。活动结束后,还可以召开座谈会或撰写观后感,促使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心得,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4.重视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日常管理和学科教学相结合。在德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必将有助于整体教育效果的提升。日常管理中,要注重对特殊人群(经济或学业困难、身体疾患、单亲、孤儿)的关注,要采取措施帮助其渡过难关,并扭转其不良心态,减轻负面情绪。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理性思考能力,并不断教育、感化学生,滋润学生的心灵,这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针对女生特点,系统讲授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普及心理卫生常识和心理调节的简单方法,使女生们增强自我教育、自我引导的能力。[4]充分发挥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倡导学生主动寻求心理疏导,并把心理咨询视为个人保健的重要一环。

对于大一女生要积极引导。在报到之初即开展入学教育,举办校规校纪、成人成才讲座,使学生尽快完成角色定位。召开班会、宿舍会,加强相互了解。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测试,做好隐患排查工作。高年级学生面对恋爱、就业等问题,心理困惑较多,要注意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建立心理疾病预防体系,做到早发现、早关注,防患于未然。

建立健全校—家—社心理健康互动合作制,由高校、家庭以及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心理问题专业性强,并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家庭和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要及时与心理异常女生的家长沟通信息,并借助社会力量协助做好心理保健工作。

5.组织女子自卫防身术培训

自卫防身术是一种抗暴御侮的搏击技能。虽然我国一些高校开设了类似课程,但依旧方兴未艾。

出于对学生的责任,高校应投入经费开设女子自卫防身术培训课程。做好前期宣传并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包括三大部分:理论知识、暴力防范技能和身心素质。理论知识部分应包括格斗理论、暴力防范知识、犯罪心理、人体解剖知识、健身知识;暴力防范技能应包括身体格斗技能(远、近战技术、贴身格斗、特殊格斗、地面战)和非身体防范技能(防身器及语言的运用);身心素质则包括心理素质(一般包括果敢性、自尊、自信心以及自我效能等)和身体素质(力量、速度及灵敏度)。[5]

参考文献:

[1]黄胜泉.大学生安全教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晓芸,赵兴宏.新时期女大学生思想特点及其思想政治工作[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3).

[3]梁姗姗.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失及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9).

[4]章姗姗.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J].科技信息,2009,(23).

[5]叶孙岳,等.普通高校女子自卫防身课程设计与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责任编辑:麻剑飞)

高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注校园安全已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高校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生群体的安全问题往往容易被校园管理的整体良好形势所掩盖。

二、研究生校园安全管理的特殊性

(一) 思想观念的特殊性

从外部环境来说, 研究生作为高校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知识水平与科研能力较本科生要高。从内部环境来分析, 对于研究生, 多数人群经过寒窗苦读、挑灯夜战, 最终得以在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对于他们本身, 较本科生也存在着一定的优越感。结合外部与内部环境, 研究生在思想观念上要更加独立、个性, 较本科生有比较大的区别。

在对研究生进行安全教育时, 往往会被研究生这种思想观念上的优势所掩盖。老师认为他们已经具备了保障安全的思想意识, 学生自己也认为自身具备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 造成安全教育的非全覆盖化, 安全教育得不到重视, 致使一些安全问题随之产生。由此不难看出, 研究生的思想观念特殊性, 往往使得高校忽视学生的安全教育, 导致问题频出。

(二) 学习环境的特殊性

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与改革, 研究生的规模不断扩大。为更好的培养研究生, 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同时结合社会的实际需要, 各个高校不断将实验室教学逐步引入到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基于此环境下, 研究生日常学习、科研的场所已经由本科生时期的教室逐步被实验室所替代。实验室已经成了当代研究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伴随着实验室开放时间以及使用频率的不断增加, 实验室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我国高校大多属于综合类院校, 致使研究生的学科分类种类繁多, 实验室根据学科需求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为一般性实验室, 这一类实验室没有复杂的实验仪器, 仅仅为研究生提供日常学习的场所。第二类为特殊环境实验室。这类实验室往往由于实验要求提供特殊环境或者条件, 常见的如高压、超低温、强电压或者真空、强磁场、无菌等。第三类为生化类实验室。在这一类实验室中, 一般会使用到各种各样的化学品, 生物试剂, 这其中不乏易燃易爆物品甚至剧毒物品。第四类为探索性实验室。这类实验室往往由于实验的探索性以及不确定性, 会在安全方面产生不确定的安全隐患。由于学习环境的特殊性, 一旦出现安全意识淡薄、相关制度跟不上、责任不明确、管理缺位就会存在大量易被忽视的安全隐患, 最终演变为安全事故。

(三) 心理健康水平的特殊性

现阶段, 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攻读硕士。现实中, 研究生将承受较本科生更加繁重的压力, 尤其是在学业、科研、就业、生活等多方面承受冲击时, 无形的压力致使他们内心强烈挣扎, 严重影响着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 能攻读研究生的同学个人能力相对突出, 从而产生优越感。此类优越感是把双刃剑。对于不懈追求的同学来说, 优越感能催人奋进。但对于从小就一帆风顺, 并没有经历过挫折的同学来说, 却是打破现实的一把利刃。各类压力都可能导致其心理健康水平急剧下降。这些问题轻则影响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 重则可能发生针对他人或者自身的伤害性事件, 最终酿成大祸。

三、高校研究生安全教育的普遍现状

针对研究生, 高校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教育活动。

(一) 人身财产安全教育

针对此类案件, 国内高校往往依托新生入学、节假日前夕、特殊时期的安全讲座、安全通报、已出现类似事件时的安全预警进行, 缺乏系统性。

(二) 网络安全教育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 移动网络逐渐成了人们社交、娱乐的新载体, 尽管研究生具备一定网络知识储备, 但相关法律法规认知, 以及自我保护意识还有待加强。在针对网络安全问题进行研究生教育时, 高校往往采用安全预警或者案例分析的方式, 收效甚微。

(三) 消防安全教育

由于火灾事故的发生将会直接造成人员以及财产的巨大损失, 消防安全教育始终是校园安全教育重点之一。在对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 往往形式大于措施。一般通过检查实验室器材使用、宿舍违规用电器使用检查、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来开展。书面化的教育并无法让研究生有切实的教学体验, 这也是现如今针对研究生开展的消防安全教育的缺失。

(四) 心理安全教育

近年来, 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高校的普遍关注。由于研究生所处的时期不仅要处理好自身学业以及科研上的问题, 同时还要面对经济、家庭责任等方面的压力, 难免产生心理问题。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 一般采用心理咨询、心理问题排查、辅导员谈心、朋辈心理辅导等方式展开。但由于研究生个性、独立性较强, 往往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较为被动, 很少有学生主动与老师交流表明自身有心理问题寻求疏导。这也是当今心理安全教育的普遍通病。

四、高校研究生安全教育的主要问题

(一) 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

构建高校的安全和谐离不开管理部门的领导。但在高校管理中, 往往还是重本科生轻研究生。这直接导致了研究生与本科生在校园安全问题上无法两条腿协调行走。同时, 由于本科生与研究生主管部门的不同, 难免出现工作不重叠的情况。只有从全局层面重视研究生的安全教育问题, 制定更加合理的安全教育制度, 才能真正提高高校的整体安全水平, 构建和谐校园。

(二) 安全教育体系不完善

对于研究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一般以辅导员开展相关教育活动为主, 学校召开安全教育讲座等为辅。但这种教育体系并不完善, 不具备强制学习性, 教学方法单一, 无法达到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 要不断地完善研究生的安全教育体系, 力争研究生导师、专业课教师以及思政教师的共同协作, 实现全方位育人。

(三) 安全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随着当今研究生的不断扩招, 全国研究生的基数在不断扩大。对于高校而言, 生源的增多不仅仅需要配备更多的专业课老师, 更多的思政教师, 更多的辅导员, 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之上, 按照人员分配比设立专门的安全教育及实验室管理工作人员。同时要加强此类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避免由于业务不熟练或师资力量的不足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发生。

(四) 安全问题应急预案不规范

针对突发安全事故, 应急预案必不可少。但在面对实验室爆炸、实验室火灾、实验试剂泄露等等突发问题时, 应急预案仍有所缺失或亟待规范。同时, 高校也应针对不同类型实验室, 不同可能发生的突发问题类型, 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及应急处理方案, 作为安全问题的应急处理标准。

综上, 研究生安全教育意义重大, 对于高校的安全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必须要将安全教育纳入高校管理的规章制度中, 这将会对高校稳定发展、培育社会栋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校研究生安全教育的研究, 探索研究生在校园安全管理的特殊性, 现阶段研究生安全教育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来阐明研究生校园安全教育对于高校管理的重要性, 以期进一步完善教育机制, 推动高校安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安全教育,特殊性,普遍现状,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莹.研究生安全意识的培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0.

[2] 刘颖.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相互关系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09.

[3] 张起志.研究生校园安全问题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月刊, 2016, 5 (5) :38-39.

[4] 韩玉德.高校研究生使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 35 (4) :293-296.

高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全球化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主流,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的基石。在全球化境域下国家安全遭遇严峻挑战。维护国家安全,理应成为全体国民,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政治意识。在此背景下,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亟需创新。

[关键词]全球化;国家安全;高校国家安全教育

[文献标识码]A

[

高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信息化建设速度的提升,信息管理备受关注,信息在经济和社会交往过程中的重要程度逐渐增强,高校信息化的普及必然显得更加重要,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形势,各高校也极力加大了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和步伐,校园信息化是适应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校园网建设得到不断发展的同时,网络虽然加强了学生与外界的交流,开阔了大家的视野,但由于信息量激增且网络具有无主观不设防性和缺少法律约束性特点,许多非法、有害信息网络也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这使得加强高校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目前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现状的同时,针对高校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做出了重要剖析,届时对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提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探索方法。

关键词 信息安全稳定监督 网络环境 安全隐患

一、高校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1、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主要是UNIX、WINDOWS和Linux等,这些操作系统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许多新型计算机病毒都是利用操作系统的漏洞进行传染。如不对操作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弥补各种漏洞,计算机即使安装了防毒软件也会反复感染。

2、病毒的危害。

计算机病毒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破坏系统软件和文件系统、破坏网络资源、使网络效率急剧下降、甚至造成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瘫痪,是影响高校校园网络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3、黑客的攻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中,黑客的定义是:“对计算机系统进行非授权访问的人员”,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人对黑客的理解。大多数黑客不会自己分析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的源代码、找出漏洞、编写工具,他们只是能够灵活运用手中掌握的十分丰富的现成工具。黑客入侵的常用手法有:端口监听、端口扫描、口令入侵、JAVA炸弹等。

4、不良信息的传播

在校园网络接入Internet后,師生都可以通过校园网络络在自己的电脑上进入Internet。目前Internet上各种信息良莠不齐,有关色情、暴力、邪教内容的网站泛滥。这些有毒的信息违反了人类的道德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对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的学生来说,危害非常大。

5、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随着我国大力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政府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校园网络越来越普及,不但教学楼和办公楼中连上了网络,连学生住宿区和教师住宅区也进行了联网。这样,端口增多,上网的人数也随之增大,需要投入比以往更多的精力和人力来对网络安全进行管理。而由于网络扩张太快,很多人员的网络安全知识并不过关,为网络安全管理埋下了隐患。

6、其它高技术失窃密隐患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敌对势力和敌特分子对我经济、政治、军事和科技等秘密信息的窃取手段也日趋诡秘。如通过截收的手段,监听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电磁信号和声像外露信号来获取秘密信息,通过窃取信息存储介质(如涉密的软盘、硬盘、光盘、笔记本电脑等)来获取秘密信息和利用对方信息系统中某些设备里暗藏的遥控器材或芯片,刺探其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秘密信息,或扰乱系统的正常工作。

二、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

1、高校网络的速度快和规模大。

高校网络是最早的宽带网络,普遍使用的因特网技术决定了校园网络最初的带宽不低于10Mbps,目前普遍使用了百兆到桌面、千兆甚至万兆实现园区主干互联。校园网络的用户群体一般也比较大,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人。中国的高校学生一般集中住宿,因而用户群比较密集。正是由于高带宽和大用户量的特点,网络安全问题一般蔓延快、对网络的影响比较严重。

2、高校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管理比较复杂。

校园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的购置和管理情况非常复杂,比如学生宿舍中的电脑一般是学生自己花钱购买、自己维护的,有的院系是统一采购、有技术人员负责维护的,有些院系则是教师自主购买、没有专人维护的。这种情况下要求所有的端系统实施统一的安全政策(比如安装防病毒软件、设置可靠的口令)是非常困难的。

3、活跃的用户群体。

高等学校的学生通常是最活跃的网络用户,对网络新技术充满好奇,勇于尝试。如果没有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有些学生会尝试使用网上学到的、甚至自己研究的各种攻击技术,可能对网络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

4、开放的网络环境。

由于教学和科研的特点决定了校园网络络环境应该是开放的、管理也是较为宽松的。比如,企业网可以限制允许Web浏览和电子邮件的流量,甚至限制外部发起的连接不允许进入防火墙,但是在校园网络环境下通常是行不通的,至少在校园网络的主干不能实施过多的限制,否则一些新的应用、新的技术很难在校园网络内部实施。

5、 有限的投入。

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通常都轻视了网络安全,特别是管理和维护人员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在中国大多数的校园网络中,通常只有网络中心的少数工作人员,他们只能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无暇顾及、也没有条件管理和维护数万台计算机的安全,院、系一级的专职的计算机系统管理员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三、增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防范能力的措施

针对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要增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能力,需着重从增强人员安全保密意识,严格制度管理和加强网络信息技术防范建设三个方面入手。

1、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增强防间保密意识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同时,也给窃密者提供了全新的手段,迫使保密工作从观念、管理到防范方式,都要进行根本性的改革。面对新的挑战,要改变过去那种只要关好门,锁好柜、管好文件的传统观念。面对高科技的发展,我们必须从维护党和国家秘密和国防安全的高度出发,要深入地学习信息化条件下的保密知识,不断强化保密观念。针对计算机操作人员。我们要通过教育引导他们充分认识窃密与反窃密斗争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计算机网络泄密的严重危害和加强网络安全保密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提高做好网络安全保密工作的自觉性。针对一般用户,我们要通过密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起“保密就在身边,泄密只在瞬间”的意识,坚决克服涉密介质随处放置或管理不善,随意携带涉密笔记本电脑外出并丢失,侥幸地把涉密电脑连上互联网等行为的发生。

2、严格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完善制度防范体系常言道“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说到底,首先是一个管理问题。一是人员管理。人员是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核心。人员管理除了技术层次的要求,还应有安全性要求,即保证从事网络信息工作的人员都应有良好的工作动机,不能有任何犯罪记录和不良嗜好。同时还包括人员筛选录用政策、上网和离职控制、以及惩奖制度的完善。二是工作程序制度。工作程序制度是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涉密计算机上网审查审批、密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传递、使用和销毁和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原则等一系列制度。

3、 配備网络信息防范设备,加强安全保密建设要保证网络信息安全,一是要做好物理环境安全。即在校园网络络环境中,要尽量防止意外事件或人为破坏具体的物理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机柜、线路等。二是要做好计算机设备安全。即对计算机的机箱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把不用的设备在系统中禁止掉,防止从软驱或USB等接口窃取数据。三是要使用防火墙。防火墙是抵御各类网络攻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操作系统信息不对外泄漏,也能监控个人电脑正在进行的网络连接,把有害的数据拒绝于门外。四是要使用反病毒软件。目前互联网上的病毒非常猖獗,达几万种之多,传播途径也相当广泛,这就需要在计算机上安装防病毒软件来控制病毒的传播,并定期或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和病毒码特征库。五是要使用加密软件。在对操作系统系统添加了防火墙和防病毒等安全防护措施后,并不等于系统就处于安全的状态了,信息资料仍然可能被人查看和截获,因此,在存储传输信息资料时,必须采用加密软件。

四、安全方案

我们综合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内容过滤和安全评估技术,建立大学校园网安全系统框架:

1、建立完整可行的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策略与技术组织措施;

2、利用防火墙将内部网络、对外服务器网络和外网进行有效隔离,避免与外部网络直接通信;

3、利用防火墙建立网络各主机和对外服务器的安全保护措施,保证系统安全;

4、利用防火墙对网上服务请求内容进行控制,使非法访问在到达主机前被拒绝;利用防火墙加强合法用户的访问认证,同时在不影响用户正常访问的基础上将用户的访问权限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5、利用防火墙全面监视对公开服务器的访问,及时发现和阻止非法操作;

6、利用防火墙及各服务器上的审计记录,形成一个完善的审计体系,在策略之后建立第二条防线;

7、在本部和各分校,利用入侵检测系统,监测对内,对外服务器的访问;

8、在本部和各分校,利用入侵检测系统,对服务请求内容进行控制,使非法访问在到达主机前被阻断;

9、在本部使用入侵检测系统的控制台,对各分校的探测器进行统一管理;

10、在Internet出口处,使用NetHawk网络行为监控系统进行网络活动实时监控和内容过滤;

11、在本部部署RJ-iTop网络隐患扫描系统,定期对整个网络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弥补出现的漏洞;

12、使用安全加固手段对现有服务器进行安全配置,保障服务器本身的安全性;

13、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提高校园网系统全体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技术。

参考文献:

[1]蔡皖东.网络与信息安全[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广山.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蒋东兴,付小龙.高校数字校园建设指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廖常武,汪刚.校园网组建——“校校通“工程系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钱文彬.校园网信息安全过滤技术研究[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09,(11).

(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上一篇:室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国际经济贸易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