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发展范文

2023-09-20

素质教育发展范文第1篇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法与经验

通过督导评估,督促地方政府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国家战略部署,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力度,完善制度和机制,改革创新义务教育资源供给结构,努力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努力实现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的普惠政策和目标。

(一)深化综合改革,提升治理水平

各级政府持续强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认识,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在制度、机制、措施上不断创新,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治理水平。

一是实施办学体制创新,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各地不断探索,深化大学区制、委托管理、联盟办学、集团化办学、一校多址、城乡互助共同体等多种办学体制,盘活存量,以强带弱,资源共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覆盖。北京市推行名校办分校、城乡一体化、“一校多址”、九年一贯对口直升、优质学校捆绑普通学校等多种方式,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吉林省制定实施了《关于在城市推行义务教育大学区管理的指导意见》,多形式、多类型的“大学区”管理方式在全省全面推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组建了15个教育集团,各学校在管理文化、资源调配、教研培训、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共享与交流。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创建了“政府+企业+名校”的办学模式,利用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发展和环渤海教育联盟平台,引入多方优质资源,丰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结构。

二是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巩固就近入学制度。各地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江苏省、四川省高中名额分配比例达到70%、50%。北京市取消“共建”入学方式,进一步规范特长生入学工作;启用全市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加强学籍管理,严格控制跨学区片流动和二次流动。2014年,小学、初中就近入学比例提升明显。浙江省90个县(市、区)中已有88个对社会公开宣布全面实现了“零择校”。

三是落实教育规划,提高学校布局科学性。海南省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在县城附近建设标准化学校,接收核心生态保护区、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入学,使其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布局调整、教育扶贫、生态保护三重目标。甘肃省100人以下学校有8000所,但仍结合实际,坚持按需布点、低段分散、高段集中的原则,办好需保留的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并提出对无人学校校址保留三年的要求。天津市和平区克服城市核心区发展空间有限的困难,近三年投入16.88亿元,专门用于学校土地置换、学校扩容、改造提升。西藏自治区洛隆县克服山高谷深、土地紧缺的困难,近三年来新增学校用地353亩,为学校布局打基础。

四是完善考核监督制度,为均衡发展保驾护航。多数省份出台或者修订了教育督导条例和办法,成立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加强督导对促进均衡发展的作用,层层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把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考核地方各级政府、表彰奖励、责任追究的重要内容。天津市制订了实施两个“100条”,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并完善了首席督学、督学职级、资格认定等相关制度,强化机构队伍建设。山东省研发均衡督导信息化平台和全省义务教育数据库,督导人员人手一机,实现后台数据与现场情况的直接比对,提高了评估信息量和信效度。辽宁省大石桥市创新督导评估考核与责任追究机制,初步构建了“教育行政、教育督导、监测评价、教育教研、信息中心”五位一体的教育监测工作格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对通过“区检”“国检”的县给予2000-5000万元奖励;贵州省对达标县给予1000万元奖励。

(二)经费投入先行,倾斜保障公平

各级政府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统筹城乡加大投入力度,调整支出结构,坚持“雪中送炭”,将更多资金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

素质教育发展范文第2篇

[摘要]课程政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会因为当时的经济、政治等外部条件的限制而呈现出不同的形式与特征。文章以我国的基础性课程政策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变化过程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基于政策分析视角,反思了基础教育课程的政策。它的主要特征以社会取向作为研究的目的,教材的设置由“国定制”变为“审定制”,课程的政策重大决定模式是中央集权。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分析

一、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研究的原因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课程理论和课程改革实践没有真正达到融合,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效果不理想。理论与实践不应该被独立于课程研究的范围之外,而应该作为课程研究范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理论应该作为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指导,这样才有利于挖掘课程理论的深度。课程政策分析可以在宏观上作为解决课程研究的基础和方法,课程政策分析是一项填补课程研究领域空白性质的工作,理论价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课程政策的涵义、本质及其载体的解读

1.课程政策概述

课程政策的内容是指关于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涉及的内容和在课程的设计过程将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重新组合。课程政策的本质是在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特点入手,并结合各个地区、方面以及层次的特点,对于课程进行进一步的具体化。其根本的目的是进行课程的利益与权利的合理分配,进而调节课程领域内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最终目标。

2.课程政策的根本属性

课程政策的根本属性指的是最能体现政策内涵的根本属性,已有的研究对它的表述是政策在本质上有关权力分配以及由权力分配而带来的利益分配。课程政策的本质是关于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授内容的科学化、理性化的行政决策的最终结果的呈现载体。课程选择的过程就是将统治阶级的意识融合到具体的课程内容当中的过程,当然在此期间也需要权利的支持,并伴随着价值冲突、各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和矛盾。“教什么”的问题即是课程内容的决定问题,而课程内容的决定主要由权力分配和运用相关联。“在关于课程涉及的内容方面从本质上来说也是矛盾不断激化的过程,而最终使得在内部之间形成一定的调整、妥协和各种稳定因素的平衡,这些蕴含着‘权力’的概念。”因此,由谁来决定“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课程决定权的问题,才是课程政策的本质所在。

3.课程政策的体现

课程政策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它在内容的制定方面会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虽然涉及的面比较广阔,但主要是指在教学计划、教学标准以及教科书方面的内容,当然它们也是课程政策信息呈现的主要载体,而课程政策的实施手段和精神是通过这些载体得以實现和传达的。因此,关于课程政策载体的研究是进行权力的重新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直接和显而易见的方式。

三、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历史回顾

课程的内容是经过人们对于周围事物不断认知而产生的智慧结晶,它的决策过程是一项复杂却具有深远意义的系统工程。课程政策的理论分析在课程政策决策过程中处于基础和根本地位,这种理论研究首先涉及的是课程政策的历史发展。课程政策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会呈现不同的特征以及内容。因而,从课程政策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揭示课程的政策变化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样也是研究课程政策的方法之一。而从课程政策的基本的价值取向来说,它与多年来我国一直强调的课程政策的“社会本位”的理念相呼应。

四、我国基础性教育课程政策的特性反思

1.以社会取向为主要目的

我国新课程政策的出发点是基础性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价值取向。价值取向、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渗透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政策决策、实施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在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阶段,课程政策的目的是以“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从宏观的义务教育课程政策上来看,它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准则的个体,服从社会需要的价值观,然而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中央集权式的决策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为了弥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造成的知识混乱的局面,而由国家重新统一制定了教学大纲、教材以及教学的计划,将教育课程的权力重新归于稳定。但是这种对于课程权力的下放及外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课程权力过于集权化的社会特征。课程权力的下放指的是课程的权力在国家机构内部由上级向下级放权。课程权力的外放指课程的权力由国家统一实施转为社会机构或者社会成员的实施。“外放”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实施的主体还是属于国家行政机构内部运作流程的权力,同时最为明显的标志是教学教材由“国定制”转为“审定制”。

3.由“国定制”变革为严格的“审定制”

政府充分考虑了社会、教师和学生等对课程权力的要求,教材由“国定制”变革为严格的“审定制”。我国的教材政策不但体现出课程政策的调整变化,也影响了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实践。由建国之后的“一纲一本”发展到“一纲多本”的教材形式变化。80年代中期后,有以前的“国定制”变为“审定值”。正是新制度的改变,使我国出现了多套教材版本,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多套的教材版本开始在全国各地大量印刷和使用,标志着“一纲多本”“多纲多本”教材模式的教育新时代的到来。

五、我国基础性教育课程政策的未来展望

通过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发展历史的回顾与反思,以及从国际教育的大气候与我国的课程教育的现状出发,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未来发展将越来越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政策理念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相继发展的时期,因此,教育部门应该把握机遇,将素质教育改革不断引向深入,课程政策的理念也要不断更新,即“以学生发展为本,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政策的未来将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上,促进学生道德品质以及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并努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有关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于课程结构协调性、整体性和选择性的把控,在改革的过程中加强课程的内容与现代社会需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还要体现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和现代化。

2.均衡化的课程决策

当今的教育课程决策趋势重视地方性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选择权和自主权,目的是为了课程决策能够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在课程决策过程中,不仅要有政府官员、行政部门和课程专家的参与,还要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出版部门、社会媒体等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到课程决策的环节当中。在这种决策过程中,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在决策中的作用以及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

3.科学化的政策制定

课程政策是一个动态的实施过程,而不是处于静止状态的文本形式。它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即政策的议题、政策的决策、政策的执行和政策的后期评估。就政策的议题而言,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将主要作为政策议题讨论的核心。政策的决策理念不仅要涉取世界教育课程政策的精华部分,还要明确政策改革的目标,这对于后期政策的评估也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而政策执行过程中,因为各个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差异,会出现政策失真的情况,但是这种失真是与当地的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因此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反馈。对于政策评估,政府改变了以往只重视政策颁布和实施而缺少后期政策效果反馈评估的状况,同时也加强了对课程政策的不断更新、补充、修订以及完善的过程。通过这种及时的对于政策实施情况的反馈分析,从而使得政策的实施过程能够长期、稳定地处于不断循环的状态。

总之,课程政策牵涉到社会的进步及每一个人的发展,制定行之有效的课程政策,能真正起到课程政策的导向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国政策系统的作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东芳.课程研究领域的新拓展[J].课程研究,2001,(03).

[2]郭晓明.论中国课程知识供应制度的调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2).

[3]胡东芳.论课程政策的定义、本质与载体[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素质教育发展范文第3篇

教师及其专业发展历来是世界各国教师教育关注的重要话题,近些年来,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由群体关注逐渐转到个体关注,由外部关注转向内部关注,由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转到关注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教师自主发展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内涵、影响因素和途径对其进行了梳理。

一、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内涵的研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对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研究,研究者们多从“自主”概念出发,进一步去阐释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内涵。

1.关于“自主”的研究

自主(autonomy)一词源于希腊文“auto”(自我)和“nomos”(法律),其基本含义是自己不受他人的约束指导。《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自主”一词的解释是:自己做主。[1]《辞海》的解释是: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2]瑞吉而斯认为“自主是建立在个体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基础之上的,自主的行为是一种自愿自发的、自己选择的、自我控制的,并为之负责任的行为。”[3]朱小蔓认为,自主性实际上是学习者在其学习生活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动源。因为有了自主性,一切学习活动便成了自觉。[4]金美福在2002年进行的一项“教师自主发展之我见”的调查中,分析出了普通教师对“自主”的理解的一些关键词:自觉的、主动的、积极的、主观意识、能动性、非外界强制的。[5]熊晓东认为,“自主性”的核心思想集中体现在两点:“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和“自觉能动”。“主观意志”也就是“自主”中“自”的含义:自己——主观、个人,强调的是个体的内在性。“自觉能动”也就是“自主”中“主”的含义:自觉、主动,强调的是个体的能动性,能动性是人的本性。[6]由此可以得出自主的特点主要是:个体的、自觉主动的、能动的。它也往往包含个人的自我选择,自我调控和规范,权利和行为的自由,做自己的主人等方面的意思。

2.关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概念的研究

自196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把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之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已逐步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利特(1993年)将教师自主界定为“教师从事自我导向式教学的能力”;史密斯等(2000年)则认为是指教师作为学习者的自主。金美福认为:“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个体自觉主动地追求作为教师职业人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自我超越方式”,“‘自我超越’应该表现为在履行使命基础上的,不断更出色地履行使命”。[7]它有以下三个特点:发展需求和愿望的内在性、发展内容的个体性,以及发展个体的自觉主动性。这内在性、个体性和自觉主动性所指向的主体,就是教师本身。叶澜、白益民等学者的研究虽然不以“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为名,但他们所提出的“自我更新”的概念与自主发展有一个共同点,都强调教师作为发展的主体和教师发展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他们认为:“所谓‘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8]还有研究者认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两个方面。[9]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主进行专业结构剖析、自主设计专业发展计划并主动实施、自主调控专业发展方向等实现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个人自主努力的追求与外界条件、外界环境的诱导两方面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专业自主发展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并且是贯穿于职业生涯的。”[10]

二、影响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因素的研究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讨论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时,我们既不能忽视这些因素的影响,但也要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自身的特点入手。本文拟从教师个人与外界环境两方面来综述影响教师自主发展的因素。

1. 自身因素

首先,教师自主发展主体性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皮尔森通过对教师态度量表和教师自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教师自主与教师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11]金美福将教师自主发展的影响因子归为三个方面:人生的追求与目标、知识资本、教育研究。这三个影响因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个因子都作为一个子系统,共同构成一个系统,外部环境不是决定教师自主发展的根本原因,而是内在环境,即精神世界。[12]

自我效能感是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机制。庞丽娟、洪秀敏认为: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自身教育能力与影响力的自我判断、信念与感受,它是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机制,影响教师身心健康、专业承诺、工作动机和教育行为等多方面的发展。[13]

自主意识对教师自主发展也有重要影响,自主意识是教师真正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主观动力和内在核心因素,同时还可以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责任感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叶澜、王晓戎、杨馥卿等人都提出了自主意识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教师自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4]乐伶俐、刘永利、苏尚峰、黄景和瞿虹等人从“自主性”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视角进行研究,他们共同认为自主性对教师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自主性不仅是教师发展的一种特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境界和旨意所在。

朱小蔓将影响教师自主发展的个人因素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自主发展”和“自我提高”的心理需要,即指向“成长”的成就动机,它受教师的职业价值取向、教育观念、伦理与人格方面素质的影响;二是能够实现“自主成长”的身心支持性素质,包括优秀的智能结构和情感智慧。[15]上述对教师自主性的认识仍然局限于教师专业发展领域,而忽视了从教师作为一个人的视角对其自主性进行分析。

2.外部环境因素

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不仅受教师主体性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外在环境的制约,包括教师管理、组织环境、教师自主权和教师培训等方面。

豪尔的研究表明,教师自主发展与教师所教授的年级之间呈显著相关,初中教师的自主显著高于小学和高中教师。他认为,教师自主与教师年龄、教龄和学历等因素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其原因可能是学校教育改革让教师赋予了新的角色,从整体上改变了教师自主的环境和氛围。[16]国外有关教师自主的研究结果显示,为保证教师自主,应处理好三种自主关系:战略性自主、管理性自主和操作性自主。[17]还有学者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教师自主发展也受学校教师的管理制度的重要影响。关于教师自主权与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教师希望获得教师自主权,学校管理应减少对教师控制;二是教师不需要获得教师自主权,学校减少对教师的控制并不一定能提高教师的自主,相反他们会表现得不知所措;三是教师自主权与学校管理方面应处于动态平衡。

通过对影响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因素的分析,也为本文提供了主要分析的的思路,我们在研究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教师内在因素的研究,但也不能忽视外界环境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三、关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途径与策略的研究

陈振华探讨了教师自主发展的意义、途径和实施条件。他认为,当前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校本研究、教学改革三种途径实现自主发展。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既要有教师的主体意识、发展意识、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也需要在客观上提供一定的保障机制,如建立奖惩制度、提供教育资源、形成合作与交流氛围等。[18]邱亚平提出通过幼儿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来提高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水平。[19]查英认为通过E空间 (Educational Space)(特指由互联网中所有的教育类网站所组成的一个网络教育世界)的交流讨论,通过写、思、发展的原理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发展,从教师的发展特点来看,这种发展实质上就是一种自主发展。这也表现出E空间教师自主发展的独特点:教师发展方式的符号化,发展空间的非职场性,发展体现为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的转变。[20]郭胜兰提出了校本培训中教师自主发展模式建构的策略,包括教师学习的策略、实践的策略、研究的策略以及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激励策略。[21]叶澜、白益民等提出了自我更新的教师发展新取向,并认为,教师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必然要求,教师的专业自主包括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教师专业发展应以自我更新为取向。也有学者从其它角度对教师自主发展展开了研究。[22]

在对教师自主专业发展途径的探讨中,研究者们不仅从教师的内部追求动机出发,也从外在环境来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创设一个好的外部支撑。

四、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以往关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为后续研究者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借鉴意义,但我们在研究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时也应该注意如下问题:

1.在教师自主专业的发展中,研究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意义,但是无论怎样,都必须建立在专业自主的基础上,让教师拥有自主的权限。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不仅是外界所赋予的“名誉”上的自主,而且应该是“实在”的自主,使自主专业发展权利真正还给教师,促进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

2.从研究视角上看,首先,教师自主发展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以往的研究更多的是侧重于教师自主发展共性的研究,且以城镇教师为研究对象的居多,而对于农村地区幼儿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研究较少;其次,在以往的研究中,对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途径和内容等有了大量丰富的研究,但在这些研究中教师都是出于被教育和被塑造的地位,将教师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从生命关怀的角度对教师的发展研究则相对较少。因此,关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研究趋势将逐渐从专业发展的视角转向个人成长的视角,从而更关注教师的生命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6:1670.

[2] 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225.

[3] Rodgers D. B, Leslie A L.Tension, Struggle,,Crowth,Change:Automony in Education[J].Childhood Education,2002,78(5):301-302.

[4] 朱小蔓.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模式建构与理论反思[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3.

[5] [7] [12]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教学研同期互动的教职生涯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0.

[6] 熊晓东.太阳从这里升起——一个教师的教育札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8] [22] 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9] 连秀云:教师专业化建设——一个影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课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3(02).

[10] 梁楷顺等:德育引领学习创新自主发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11] Person L.C.,The Prediction of Teacher Autonyms[J].Educational Research Quarters: West Monroe,1998,22(01):33-38.

[13] 庞丽娟,洪秀敏.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J].教师教育研究,2005(04):43.

[14] 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18.

[15] 朱小蔓,箮佐领.走综合发展之路,培养自主成长型教师[J].课程·教材·教法,2002(l):22.

[16] Person L.C.,Hall B.W.Initial Constuct Validation of the Teachings Autonyms Scale[J].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rch,1993,86(3):172-178.

[17] 姚计海,钱美华.国外教师自主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4(09):45.

[18] 陈振华.教师自主发展:当下的意义、途径,条件[J].陕西师大继续教育学报,2005(2):23.

[19] 岳亚平.融合中静悄悄地成长[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232.

[20] 查英.E空间与教师自主发展[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7:5.

[21] 郭胜兰.论样本培训中教师自主发展模式的建构[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23.

素质教育发展范文第4篇

[摘要]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统筹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内各小学教育的差距。教育均衡发展之“根”首先是落实教育布局结构的合理调整,教育均衡发展之“本”是师资队伍的均衡建设,教育均衡发展之“魂”是学校发展的创新。统筹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天时、地理、人和兼备。只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奋力追、全力赶、努力超,不懈怠,促进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更高目标一定能实现。

[关键词] 均衡发展 教育布局 队伍建设 发展创新

伴随着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催人奋进、气贯长虹的“统筹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强音在黔北边陲小县——余庆大地激荡: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奋力赶超,凝聚力量,攻坚克难,2012年实现我县义务教育阶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到2020年和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统筹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全县教育工作者反思的焦点,更是对十八大精神怎么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怎么干的行动部署。作为学校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清楚地意识到:面对当前教育发展形势,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尽最大努力统筹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实现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为了提升学校的师资水平,促进校际联合与合作,缩小区域内各小学教育的差距,真正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凉风小学从2010年就率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了多种措施统筹优质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优质化,使本片区由原来的四间“小而分散型” 学校合并成两间“综合型”学校。向“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统筹教育资源”迈出了第一步。这一步来之不易,他主要来源于认识与实践相并重。

一、教育均衡发展之“根”首先是落实教育布局结构的合理调整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社会的公正,全力维护教育公平,让每一位公民的子女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创造尽可能均衡的接受教育的条件,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底线,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更是地方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力量,党委、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敢于担当起维护公众教育基本权利的责任和义务。为均衡化教育提供服务,实行公平化教育给足政策,并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尽力向弱势群体倾斜,逐年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农村最边远薄弱学校得受益。凉风小学就是紧紧抓住这难得的机遇主动对接,奋力赶超,凝聚力量,攻坚克难采取了多种措施,顺利地对原来的“家巷小学”“后平小学”撤并建,全力打造新的“凉风小学”。加大调整教育资源内部分配、确保原来的“长征小学” 校际分配的力度。另一方面合理、有节的诉求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硬件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大力支持。在2011年、2012年最终实现了校园“班班通”工程建设和学生“借读制”宿舍楼的修建。学校多媒体教室、学生计算机教室、图书室、实验室、多功能室、实验仪器室、音乐体育美术器材保管室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推进教育公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均衡发展之“本”是师资队伍的均衡建设

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均衡建设,软资源强才能算强、软资源均衡才是真均衡。为了更好的培养区域内的教师,整体推进教育均衡化的发展,使每一个教育者都能培养出优秀学生,学校在教师队伍的打造和培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提高认识,强化过程管理,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1、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提高对学校发展必须教师队伍整体建设优先发展的认识,针

对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构成、知识构成和教学能力素质的构成特点,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起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亲自抓,教导处具体“专人负责、分工明确、分层培训、分类推进、高效务实”的工作原则去实施。形成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培训网络”,制定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方案”。确定学习目标,专人辅导,按计划开展培训提升。

2、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规范、实效的过程管理,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作为学校发展的大计来抓。根据不同层次对教育教学的需求,设立不同的内容,采取专题系列培训、自学辅导和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等多种形式培训活动。让教师的技能培训常学常新,与时俱进,适应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教师的严格要求。

(二)、全面提示“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模范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做到“五个践行”:

1、践行自觉学习新知识、新教育理论、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提高文化素养。

2、践行模范遵守师德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模范遵守道德规范,潜心钻研,实事求是,严谨笃学,树立先进教育理念,自觉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3、践行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践行深入课堂、深入班级,关心师生,尊重师生,积极为师生解难题、办实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5、践行模范遵纪守法。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遵纪守法,维护稳定,坚决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做斗争,达到社会评价满意度高。

三、教育均衡发展之“魂”是学校发展的创新

自信源于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我们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提供了源源不绝的正能量。源于外部机遇聚合、内部机遇凸显的双重并进。解放思想,就是要结合实践,“十破十立”树立学校发展新的观念新的体制。凉风小学学校发展创新的主题是——创建农村示范型特色学校。具体内容和要求是:

1、彰显特色育人环境

2、践行有效的工作制度

3、创先发展教育特色

4、突出学校工作亮点

5、打造社会满意度高的教师团队

努力做到“四个好”:

1、领导班子好。班子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重大考验和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班子应具有较高的谋划教育发展、推进教育改革、勇于创新的能力和科学决策、依法管理和民主管理的能力。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认真研究和解决师生反映的突出问题,工作措施符合实际,成效显著;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切实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班子健全团结;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班子带头应发挥表率作用;思想解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清正廉洁。

2、教师团队好。严格履行学校工作制度和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对教师团队的管理和监督,教师整体素质要高标准,突出敢闯敢“我为人先”的模范作用。

3、工作机制好。紧紧围绕学校科学发展,切实履行职责。强化制度建设,结合实际积极建立健全本部门本学校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制度完善,民主氛围浓,落实措施得力,工作成绩突出,师生反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度高。

4、环境育人好。抢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遇,围绕“城乡同质、设施同配、师

资同优、学生同享”大力彰显学校教育特色,亮化校园建设,为师生打造优美、怡人、温馨的育人环境。

素质教育发展范文第5篇

作为语文教师,为学生作文写评语是与学生心灵直接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些评语关系到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尊敬,关系到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成绩。可以说,语文教师往往是通过这些评语实现其育才的目标的。本文把作文评语与学生素质发展联系起来论述,以供大家探讨。

一、身为人师,热情对生

作为教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还在于通过教育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成为有用之才。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恰当的帮助,才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完成育才的任务。“教书育人”是两位一体的,教师必须善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善待他们每一点滴的进步。

有时候,教师对后进生所写的作文感到头痛,认为这些文理不通的作文。有无从下笔之意,因而产生怕麻烦、不愿意教的思想,往往写了“不通”、“重做”、“你在说些什么呀”等等评语。这是一种绝对错误的做法。这样既有失于“诲人不倦”之宗旨,又有损于学生人格,甚至打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孔子有句名言,叫做“有教无类。”这就是说不管学生如何无知、愚昧,只要他能学习,就要认真教育。

二、评语中肯,思想第一

写作文评语,思想性是第一条原则。因此,我们对学生要采取肯定的态度,不论学生写作情况及平时表现如何,我们都要找到他们积极向上、有益于个性发展及有利于社会前进的一方面。有的老师,在思想上带有“怨气”。以为这几个差生,拖了整个班级的后腿,就有意无意地写出不很得体的评语。这样做不仅大大地挫伤学生的上进心,甚至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负担,这是不妥当的。

例如,一年级有个学生开始用拼音与查字典的方法写了一则日记。那是她的第一则日记,她写道:“我已经当了一学期的一年级小学生了,今天在学校里参加了休学式,休学式开始了,仪式一项一项地进行着。虽然我听不太懂,但最后得一张奖状,心里乐开了花。说真的,我认为自己的表现还不够好。我在下学期一定要更加努力,争取得到最好成绩。这是我的一些小想法,也算是我的第一则日记吧!”我看了这之后,写下了几句中肯的评语:你能写日记了,而且没有错别字,这是一项了不起的进步。你的一点小想法很好,只要你继续努力。你的“想法”会实现的。

类似这样的评语,就能很好地激励学生幼小的心灵,他们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茁壮成长。总之,中肯的评语贯穿着思想性,对学生的进步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因人而异,掌握特点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人才,并能结合实践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人才。因此,一个好的老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作文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评语写作,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然后按照统一的教材施加不同的引导。

例如,一个一年级的学生这样写雪景:

下雪了,大树和小树都穿上了一件银装;

下雪了,小草和禾苗都盖上了一层棉被;

下雪了,小朋友们可高兴啦!跳呀、玩呀,个个都满脸通红。雪花姐姐,我要给你留一封信:希望你下次再陪我玩。

我写下这样的评语:下雪是最好玩的了,相信你的“希望”准能实现。你不仅爱在雪天玩,而且还列举出了“雪”的特点,说“小草和禾苗都盖上了一层棉被”,真是富有创造性,这是你观察得来的,希望继续保持这个特点。

总之,因人而评,即使同一题材的写作,也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来写评语,这对培养个性、发挥创造力是有重大意义的。

四、善于观察、区别对待

为了更好地写评语,教师必须善于观察学生的各种动态,了解他们的一些特点、爱好、主要的优缺点,同时还要分析这些特点产生及形成的原因,所以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知心人。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譬如一个学生以《学校》为题,写了篇简单的日记.他只写了这样一句话:“我爱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因为这是一个一年级的学生,他能这样写、这样说,实在属于不简单的了,因而我为他打了一个“√”。表示了肯定,再加上一句批语:“你真有爱心。”后来这个学生十分努力,日记大有进步。

区别对待学生的作文,十分重要。我们不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养成“为成绩”而学习的观念,应通过不同评语鼓励他们不断进步,才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通过评语,沟通心灵

学生是天真的,所以教师的评语也应该是恳切真诚的。真正面向学生的评语,无论是语气还是行为都应该使学生意识到,评语是老师对自己的评语,是为自己而写的评语。

例如,有个学生在一篇题为《春天来了吗》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春天来了吗?你看大树上的小鸟欢快地唱着歌,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小青蛙在田里捉虫忙。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吗?你看大树、小树都抽出了绿绿的小芽。小草伸出了小脑袋,给大地穿上了绿衣裳。春天来了。”在这篇日记后,我的评语是:题目妙极了,明明是个“疑问”,然而经过你的笔,用两个事例(一个动物、一个植物)回答了“来了”;而且你还能用形象化的说法说“穿了绿衣裳”,真是好样的,老师佩服你。这个评语。震动孩子的心,她回家对父母说:“老师佩服我呢!”

的确,只有通过评语,沟通师生双方心灵,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由上所述,教师只有耐心诱导,运用本身的人格魅力及教学艺术,从一点一滴的具体事情开始,逐渐地在提高语文知识的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思维力,渐步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发展范文第6篇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上一篇:康复治疗学专业范文下一篇:乡镇个人综治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