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点范文

2023-09-18

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点范文第1篇

一、确立内涵发展的航标

垫江县教育“十二五规划”和县政府对教育布局的重新调整, 给我们带来了机遇。我校与原坪山中学、三溪中学进行了整合, 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使我们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段时间, 我校在外观变化上做发展文章, 这种发展是必要的, 也是发展的一种方式。但是发展若仅限于这种方式, 没有自觉的、丰厚的内涵发展为支撑, 就有可能流于浅薄。我校的发展应当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它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规模发展与质量发展并进。

质量发展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也就是提升学校的“软实力”, 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上, 使得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效益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

2、专注于精细发展的推进。

精细型发展秉承“天下大事, 必做于细”的原则, 将学校文化建设及教师素质、德育、教学的提高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点, 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

3、走特色发展的道路。

内涵发展本身就是一种特色发展。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树立起特色立校的意识, 将办学特色放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 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4、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

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 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 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的动力。正确地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务实的关系, 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 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地, 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上四个方面的含义, 是我校内涵发展的航标。内涵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发展中的践行, 只有软硬兼备、外力与内源并重、传统与变革并举、做大与做强并行, 学校才能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夯实内涵发展的基石

不争不论只实干, 脚踏实地按规律创新又办实事, 是学校教育迅速发展的立足点。

1、合理定位是内涵发展的先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一所学校, 必然要求具有科学的办学理念。学校内涵的发展, 首先要从合理定位抓起。

我校的发展定位是:力争在“十二五”期间, 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垫江教育南三片区窗口单位, 办坪山片区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 以课改为引领, 以“一心一意课改、千方百计提质”为目标, 以“倾力打造初中、助推高中发展”为方向,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改变育人环境, 逐步优化管理策略, 大力推动内涵发展。

2、文化建设是内涵发展的载体。

学校之大, 不只在于校园之大, 其大首先在于精神之大;学校之高, 不只在于楼宇之高, 其高首先在于品位之高。要以观念更新为先导, 打造校园文化, 树立学校精神。

我校在继承传统校园文化的基础上, 经过充分的考证, 紧紧抓住“鹤游坪”、“大井边”、“玉兰树”三个文化元素, 提炼出适合五中实际的“鹤”文化, 形成了“汲泉饮澧、润德沐节”的校训, “修业进德、如玉如兰”的校风, “叩问相应、和合共鸣”的教风, “居敬持志、循序致精”的学风, 与之相适应的校徽、校歌也由此诞生,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之精神鼓舞着全校师生。当然, 我们的校园文化不应该是形式上的教育摆设, 而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学生个性和特长, 作为发展学生、教育学生的有机载体, 使学生能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认同学校是求知崇善的乐园、育德尚美的家园。并让学生通过“鹤”文化的影响, 将“崇善尚美”作为终身的人生理念, 进而做一个道德、文化、事业之达人。

3、科学发展是内涵发展的根本。

我校以师资建设为抓手, 构建学校发展平台。教师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重要资源。学校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并熟练掌握新课改教学技术, 能够满足社会进步及人才培养需要的队伍。

我校以学科建设为基础, 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学科建设是内涵式发展战略的基石和平台。学科是一所学校的核心, 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元, 学科的强弱代表着学校的强弱, 学科的特色代表着学校的特色。

4、公信度的提高是内涵发展的关键。

精细化管理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手段。天下难事, 必做于易;天下大事, 必做于细。学校管理包括“管”和“理”两个方面:“管”是硬的一面, 就是靠规章制度和权威, 铁面无私制约人, “理”是软的一面, 就是讲清道理, 理顺关系。“管”是有形的, “理”是无形的。“管”和“理”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没有公信度的干部队伍, 就无法实施精细化管理, 就无法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学校领导必须深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 深入课堂, 深入操场, 深入食堂, 深入寝室, 做到干群同工同酬、一视同仁。切实做到工作面前做精做细作示范, 名利面前不捞不占有风范。

5、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内涵发展的核心。

学校内涵发展, 品牌含金量的提高, 关键在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校长管理职责中最为重要的是, 要引领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我校把教师的发展放到学校发展的首要地位, 不断创新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我校采取的措施是:一是专家引领, 聘专家团队培养、助推教师成长;二是以“三高”为目标, 打造学校教师。“三高”即高标准, 力争成为市县级名牌教师;高指标, 让大多数教师成各级各类名师;高速度, 采用边打造边成熟边包装的办法打造名师。同时, 要建立健全一整套评价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 让能者上, 庸者下。

三、增添内涵发展的动力

学校内涵发展的重点是学校内部的软实力, 发展的动力也来自于学校内部。学校要获得发展的动力支持, 保证内涵发展的健康、协调、稳定, 就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发展, 激活课堂, 提高学习效率和育人质量。

1、打造高效课堂是内涵发展的活力。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实施使我们有了更深层次思考问题的空间, 拥有了发展和超越的机会。通过课改探索, 我校明白了要提高育人质量, 必须立足课堂。在课改专家韩立福博士的指导下, 学校推出了“453”高效课堂学习模式, 从“模式理念”、“模式结构”、“模式载体”、“行动策略”、“模式评价”五个方面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操作性极强的模式体系。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参与, 在于智慧的启迪。“兵带兵”、“兵学兵”、“兵强兵”是课堂的生命, 也是学校发展的活力。

2、开展教育科研是内涵发展的推力。

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生产力, 是学校上台阶、上水平的重要条件,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尤其是这样。为了尽快使教师进入新课改, 积极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操作流程要素, 我校采取了“全体参与、重点突破、典型引领、机械上路、灵活创新”的实施策略。全校已形成“课前指导学生理解课改理念, 课上教师融入课改方法, 课后师生反思课改效果”的高效循环体系。同时加大了深化课堂教学研究力度, 在深入研究操作流程的基础上, 按高效课堂管理评价类和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类提炼了34个课题, 供36个备课组进行课题研究, 形成我校近三年的教育科研的主要研究方向。目的是解决课堂改革过程中具体问题, 推进课堂改革。

3、提高教学质量是内涵发展的引力。

教学质量是学习者和教育者的一致追求, 是检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效果的重要依据, 也是社会关心, 家长关注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 质量是学校的声誉, 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学校要始终在“聚精会神抓课改, 一心一意提质量”的工作思路的引领下前行, 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要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质量意识要深入人心, 全校工作重心也要围绕质量问题而开展。

4、追求特色办学是内涵发展的给力。

特色是一种理念, 需要实践;特色是一种追求, 需要探索;特色是一种品牌, 需要营造;特色是一种文化, 需要积淀。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无差别教育无法培养创新型人才, 也无法办出高水平的学校。学校之间有特色的差别, 教育才有活力。为此, 学校树立了走特色教育之路的思想, 大力开展特色建设。学校努力把“快乐教育、养成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渗透到日常教育之中, 积极培育“鹤鸣九皋, 声闻于天”的校园精神, 逐步构建和谐校园, 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使学校尽快走上内涵发展之路。学校将在这方面总结经验, 创新发展, 使学校办出特色, 真正实现内涵发展。

5、促进学生发展是内涵发展的主力。

学校一切目标的实现, 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上。在实现内涵发展的过程中, 学校牢固树立全新的学生观, 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为此, 学校工作围绕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思想, 不论什么时候, 不论什么岗位, 我们都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 为学生的未来成长负责,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全面发展。为此, 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果展示、创新研究等方面做足做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点范文第2篇

1 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责

1.1 负责院 (系) 规定的学籍管理工作

学籍管理工作, 是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培养过程的管理。教学秘书必须严格按照学院的相关规定政策, 认真、耐心地作好这项工作。具体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入学注册、在学校的纪律表现、学籍变动、学习情况、课程选修、各种大型 (全国计算机等级、大学英语等级、技能考试等) 考试报名、成绩记录和毕业资格审定等等方面的管理。

1.2 协助院 (系) 部领导处理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使教学、管理正常合理的运作

具体包括:收交教学进度表, 检查、监督教师教学进度和教学情况;下达教学任务书, 并及时将汇总表送交教务处;处理教师包括教学任务的安排、课表的安排发放、调停课手续的办理, 起草系部教学文件、通知等;定期组织开展评教、评学活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搜集、整理教师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协调并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协助院 (系) 领导组织制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教学基本文件;组织与协助各教研室主任作好教学任务安排工作和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工作;协助院 (系) 领导做好各项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期中期末考试、实践周、毕业设计、实验室管理工作安排等等。

1.3 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呈的协调沟通工作

教学秘书向上至少对应着教学管理机构中的两个层次的领导, 向下直接联系教研室、实验室和全体教师, 甚至全系学生。为了使各层次、各方面的活动协调于整体之中, 使学院教学院长和主管教学部门教务处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 教学管理文件及时地传达给教研室并贯彻实施, 或将教研室及至全体师生的意见、要求和困难及时反馈给院 (系) 领导或教学主管部门, 一般都需要通过教学秘书这一中介环节才能完成。教学秘书是各种教学管理信息上传下达的桥梁。同时也是教务处与系部之间、系部领导和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开展教学活动的桥梁和纽带。

1.4 收集、整理与管理各类教学档案

院 (系) 在组织实施教学、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产生和形成大量的文字、图表和数据资料, 其内容十分广泛, 涉及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主要有四类, 第一, 教学计划、授课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工作量等。第二, 教学日历、教学进度表、教学课表等。第三, 学生名册、学生档案、学生成绩表等资料。第四, 过往的试卷、课程论文、毕业实习材料、毕业论文, 等等。教学秘书必须及时做好这些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这项工作不仅有质量要求, 而且还有时间上的限制。教学秘书必须确保教学文件归档的时间性、正确性和完整性, 使学院的教学档案资料成为学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教学秘书工作的特点

2.1 服务性

教学秘书的宗旨是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 这是教学秘书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秘书服务的对象是有思想、有知识的人, 他们的年龄、职称、性格、学历、地域等均有所不同, 面对性格迥异、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不同的教师和学生, 使教学秘书的服务对象有了特殊性, 服务的难度加大。由于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 因此, 教学秘书的工作必须建立在真心诚意服务的基础上, 急教师所急, 解学生所难, 任劳任怨, 全心全意为教师和学生服务。

2.2 综合性

教学秘书的工作涉及本院的全部教学工作, 既要协助领导管理教学, 又要处理教学方面的具体事务, 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 还要完成教务处和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因此教学秘书工作实质上是综合性的复杂工作。

2.3 时效性和繁杂性

教学秘书工作的时效性主要表现在所有的教学准备工作必须在教学活动实施前准备就绪, 讲究效率, 不做无效劳动, 不做重复工作, 争取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教学效应的最佳发挥。教学活动是教和学双方的互动过程, 也是全院各部门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过程。教学秘书工作的繁杂性主要表现在工作的难度大, 既有常规性的日常管理工作要做, 又有一些突发性的教学情况要处理, 工作重、责任大。工作的内容范围几乎涉及到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 既繁又杂, 许多工作都牵涉到具体的人或物, 涉及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

3 做一个合格教学秘书应具备的素质

3.1 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

教学秘书工作非常具体, 包括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 具有综合性和繁杂性的特点。除了要面对大量的文件、通知、电话、来访等, 还要处理学生注册、选课、成绩管理、学籍管理、课程安排、材料撰写、突发事件处理, 等等。琐碎而重要的工作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 繁杂的工作易使人烦躁和疲惫, 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秘书必须有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 面对繁重的工作懂得变压力为动力, 树立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理念, 把全心全意为师生为教学服务作为崇高的精神支柱, 在老师、学生中树立一个优秀的“公仆”形象。同时工作中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态度。面对繁琐的教学管理事务要细致认真, 讲究工作规范, 树立良好的秘书形象。

3.2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由于工作上的需要, 教学秘书经常和各方面的人员、职能部门打交道, 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应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保证教学工作畅通, 提高工作效率。教学秘书在沟通协调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方的特点和需要, 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要注意谈话的艺术, 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 讲究灵活性和应变性, 做到热情又机智, 以诚待人, 以礼服人, 确保取得良好的结果。

3.3 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秘书处于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第一线, 从事具体的教学事务, 工作量大, 事务繁琐, 教学秘书的工作处在学院和系部之间、系部领导与教师和学生之间, 由于种种复杂原因, 他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 有时还要蒙受许多难以说清或根本无法说清的误解或冤屈。这就需要教学秘书修炼一颗平和的心态, 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

3.4 要有时代意识

现代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教学管理工作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时代的要求而调整、变化。作为教学管理工作重要的一成员, 教学秘书不能抱着原有的陈规陋习, 按部就班。具有开拓、创新意识, 提出新的见解, 新的方法和途径, 要有前瞻性、预见性, 主动地开展一切教学管理工作。同时, 面对新技术的挑战, 要把熟练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纳入自己的工作日程, 搞好文字编辑、信息收集、数据处理、资料统计、档案管理等工作。特别要熟练掌握教务综合管理系统的操作, 保证做好学生的学籍管理和成绩管理工作。主动学习, 及时掌握不断更新的各类教学管理系统, 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总之, 作为新时期的教学秘书, 要了解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责和特点, 正确认识其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工作中树立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 在工作中经常总结以往的经验, 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 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 不断更新知识, 完善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才能在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师生、全面推进学院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

摘要:教学管理是保证高校教学正常运转的关键, 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直接或者间接影响院系的教学管理质量。本文简要阐述了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特点, 以及做好教学秘书工作应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职责,特点,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诚怡.关于做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3) :95~96.

[2] 朱烈, 王详.论如何提高青年教学秘书的业务水平[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 (10) :57~58.

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点范文第3篇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简单而言,就是企业在日常运行中所表现出的各方各面。

企业文化的历史:

企业文化的提出源于日本经济发展奇迹而引起的美日比较管理学研究热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在 20世纪 50年代开始引进美国现代管理方法,60年代实现了经济起飞,70年代在平稳度过两次石油危机后再次创造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进入 80年代之后大有取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趋势。而对日本快速发展的经济奇迹,如何解决困扰美国企业界的各项难题,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些学者的研究汇合成了一股美日比较管理学的研究热潮,1981年 ~ 1984年,接连出现了 5本企业文化方面的专著,它们是《未来的企业》、《 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管理艺术》、《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西方企业文化》等,它们奠定了企业文化学科体系的基础。

1985年至1986年,企业文化传入我国,并且陆续在我国传播媒介上出现各种介绍、研究企业文化的作品。从此我国出现了企业文化热,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生长点。其实,我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企业文化的源泉,而且早在 50年代和 60年代,中国同日本一样,在实践操作上早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虽然未上升到理论和理性上来研究,但像举世闻名的“鞍钢宪法 ”、“铁人精神 ”、“孟泰精神 ”等,都是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方面的开创之作。当然也只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企业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有了自主经营权之后,企业文化才真正地作为科学的、系统的理论和操作系统在中国出现,并且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与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秉持的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不管是什么企业都有它的责任和使命,企业使命感是全体员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是企业不断发展或前进的动力之源。

二.企业文化能凝聚员工的归属感。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让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共同追求同一个梦想。 三.企业文化能加强员工的责任感。企业要通过大量的资料和文件宣传员工责任感的重要性,管理人员要给全体员工灌输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团队意识,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企业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企业。

四.企业文化能赋予员工的荣誉感。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领域,多做贡献,多出成绩,多追求荣誉感。

五.企业文化能实现员工的成就感。一个企业的繁荣昌盛关系到每一个公司员工的生存,企业繁荣了,员工们就会引以为豪,会更积极努力的进取,荣耀越高,成就感就越大,越明显。

2018年5月15日

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点范文第4篇

和谐社会的内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用全面思考问题的理念,把社会主义建设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政策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把和谐社会的思想付诸实践,必须正确理解建设和谐社会的内涵。

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向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目标之一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包括人与政治关系的和谐、人与经济关系的和谐、人与文化关系的和谐;目标之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求人在向自然索取的过程中,尽力增强其再生能力,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目标之三是人与人的和谐,核心的问题是要调节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公平地分配社会利益,使每个人都各得其所,各得其利。

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是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其一,物质文明为和谐社会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谐社会是物质文明发达、全社会共同富裕的社会,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保障。其二,政治文明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我国的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并且使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其三,精神文明为和谐社会创建精神和智力支持。和谐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建设者,建设精神文明就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三个文明”一起抓,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和谐社会的动力支持是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和稳定辩证统

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三者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基础,可以说,处理好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的关系,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动力支持。

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是公平与公正。公平与公正涉及社会利益的合理分配,而社会利益的合理分配,是和谐社会的核心。社会主义主张人人平等,在利益分配上遵循公平与公正的规则,谋求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价值取向是一致的。或者说,公平与公正,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是秩序、法律和道德。在文明社会里,社会系统各要素都按着一定秩序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并有序地运转。维系和谐社会的秩序包括公共秩序、生活秩序、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等,这种种秩序就像社会机器上各司其职的螺丝钉一样,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在法治社会里,法律是为了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而制定的,人的尊严和价值体现于对法律的遵循。维持秩序的不仅有法律,还有道德。对一个国家来说,德治与法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中央在提出依法治国之后,又提出以德治国,就是对法治、德治相互作用的强调,是对二者对社会秩序及公众利益保障的重要作用的肯定。

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点范文第5篇

一、修辞能力的概念

笔者以“修辞能力”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 共有916篇文章, 然而对“修辞能力”的概念做出明确阐释的却很少。较有代表性的有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李德鹏, 他认为“修辞能力是国民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的是个人在词语锤炼和句式、辞格、语体选择等方面的理解与表达能力”。曹石珠认为修辞能力主要包括辨别能力、鉴赏能力和运用能力, 所谓辨别能力, 就是辨别修辞现象的能力, 细而言之, 就是准确把握各种修辞现象的特征, 并且依据各自的特征准确判断各种修辞现象的能力;所谓鉴赏能力, 就是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正确判断修辞现象好与不好以及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的能力;所谓运用能力, 就是运用修辞现象的能力。

两位老师从不同角度对修辞能力做了解读, 综合两位对修辞能力的理解, 本文认为修辞能力是指修辞主体能否根据语境和题旨选择同义手段, 以达到理想修辞效果的能力。修辞主体对同义手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修辞能力的核心。

二、修辞能力的内涵

修辞能力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语境的驾驭能力、对修辞同义手段的选择能力和修辞策略的生成能力。

(一) 对语境的驾驭能力。

指修辞主体对语境的分析理解和创造能力。陈望道先生提出了“题旨情境说”, 将“情境”放在了“第一义”的高度, 把情境“作为研究修辞规律的立足点”, 认为, 成功的修辞就是为实现“题旨”而适应“情境”的结果。后来修辞学借用语用学中的“语境”概念, 其实质与“情境”基本一致。语境是修辞的前提和基础, 它决定了修辞同义手段的选择, 任何修辞行为都发生在一定的语境中。修辞主体要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首先需要对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双方关系、语言表达习惯等做充分的语境分析, 依据语境做出准确的信息反馈。“对牛弹琴”“驴唇不对马嘴”等交际失败的故事都有对语境分析不到位的原因。

认知语境观认为语境并非静止不变而是随着交际活动的进行不断发生变化, 而且语境是交际双方的心理假设, 交际双方不是被动地受制于语境, 而是在众多的因素之中主动选择、利用、改造甚至创造某些因素, 从而使语言交际顺利进行。对于语境的再创造建立在修辞主体对语境的准确把握基础之上, 它考验的是修辞主体能否根据语境的动态变化“随情切景”的能力。所以, 对语境的再创造能力也是语境驾驭能力的重要内容。

(二) 对修辞同义手段的选择能力。

同义手段指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表达效果相同或相近, 但是修辞效果不同的一组语言单位和不同的布局方法、叙述方法、语体和风格等。同义手段虽然意思相近, 但是在修辞意味、感情基调、语体色彩、语义侧重、适用对象等方面仍存在差异。修辞的本质特征是对同义手段的选择, 对同义手段的理解、辨别和运用能力是修辞主体的核心修辞能力。

修辞主体修辞能力的高下主要就体现在对同义手段的选择, 如历史上著名的“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 拈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这些都是诗人为了表达的需要, 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的精细锤炼和创造性搭配的写照。炼字的过程正是修辞同义手段选择的过程, 正是因为这样追求完美的精神才成就了文学史上这些璀璨的经典。

(三) 对修辞策略的生成能力。

对“修辞策略”研究较有代表性的学者应属郑荣馨先生, 他认为“修辞策略是在语言交际活动中, 说写者为顺利达到交际目的, 努力适应听读者而选择和运用修辞手段的一种谋略设计”“包含语言交际活动、交际目的、适应、修辞手段、谋略设计五个要素”。修辞策略是对修辞活动的整体设计, 修辞策略的生成能力即是指修辞主体对交际目标、语境、同义手段、修辞手法等修辞活动的要素进行系统整合与重构, 进而形成修辞活动具体实施方案的能力, 它直接指向交际目的达成的问题解决, 形成问题解决方案。修辞策略的生成能力是修辞主体修辞能力的综合体现, 在信息纷繁的社会环境和复杂的语境中, 有助于我们完整、科学地阐释修辞活动全过程, 有助于我们切实有效地指导语言交际活动, 获得最优化的修辞活动实施方案。

三、修辞能力的分类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主要方式, 我们将其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同时, 不可忽视发挥重要作用还有准语言。“准语言是指伴随有声语言进行交际的眼神、身态动作, 以及语速、声音等。在自然语言交际中, 人们并不是总用纯粹的有声语言, 而是常常伴随着有声语言出现眼神及身态动作等。准语言包括了辅语言, 或副语言和体态语。

由此, 我们可以将修辞能力分为两类:语言修辞能力和非语言修辞能力。其中, 非语言修辞能力则是指通过与语言无光的途径所传达的信息, 包括身体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交流以及副语言等。语言修辞能力则包括书面语修辞能力和口语修辞能力。

四、修辞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李德鹏总结了现在修辞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语言学界不重视;二是对修辞应用的认识存在误区;三是语文教学没有发挥应用的作用。并提出两条建设意见, 一是语言学界要积极行动起来, 深入挖掘修辞能力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价值, 制定修辞能力的科学评价标准, 积极参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从而带动中小学教师, 带动社会各界共同提高国民修辞能力。二是在方法论上要有定量思维意识。在此基础上, 本文有几点薄见仅供参考。

(一) 培养修辞意识。

美国修辞学会 (RSA) 的研究成果认为, 修辞学能帮助我们理解:话语如何构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念, 包括人、文本、机构和文化;当通过读写说听来理解世界时, 我们如何利用修辞理论和策略来促进我们的批评性思考能力;修辞理论和策略如何帮助我们以一种如何劝说受众认同, 或至少给我们公平聆听的方式来构建我们的文本。由此可见, 修辞已不仅仅停留在帮助人们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层面, 它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认知方式。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在日常交际中经常词不达意、语义混乱, 究其根由是缺乏系统的修辞能力训练, 正视修辞的重要性、树立并培养修辞意识, 是加强修辞能力建设的源头性问题。

(二) 加强修辞教学。

修辞意识如何培养?最终的落脚点仍在课程。这里的修辞教学并不仅仅指修辞知识在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体现和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 更包括高校修辞学课程的设置, 特别是中文师范生的人才培养。虽然吕叔湘、叶圣陶、张志公等都曾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教学将最终走向修辞的道路, 而现实情况却与此相去甚远, 不论是中小学语文教学还是高校修辞学的学科地位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不同学段对修辞格教学相对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 但是并没有形成更为系统的修辞学知识体系, 最新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在处理修辞学知识时同样也采取了分散讲授的方式, 这仍然会给语文教师带来“辞格中心论”的错觉。再来看培养语文教师的摇篮, 师范类院, 情形也不容乐观, 开设修辞学课程的学校并不多见, 而修辞学方向的博硕士点更是少之又少。

(三) 促进修辞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修辞学的研究成果很多都没有能够渗透到修辞教学, 修辞教学也没有跟上修辞学的研究步伐, 仍然缺乏可操作性、实用性强的研究成果。修辞学也应适当与研究热点结合, 如核心素养, 拓宽修辞教学的研究空间和研究领域。

摘要:修辞能力是国民语言能力的重要内容, 是未来人才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修辞能力是指修辞主体能否根据语境和题旨选择同义手段, 以达到理想修辞效果的能力, 对语境的驾驭能力、对修辞同义手段的选择能力和修辞策略的生成能力是其重要构成内容, 可分为语言修辞能力和非语言修辞能力。可通过培养修辞意识、强化修辞教学和促进修辞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三个方面加强修辞能力建设。

关键词:修辞能力,内涵,分类,思考

参考文献

[1] 李德鹏.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年2月7日第3版.

[2] 曹石珠.加强修辞实践增强修辞能力——修辞教学改革谈.湘南学院学报, 2011 (4) .

[3] 宗廷虎、李金苓:《中国修辞学通史·近现代卷》,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8.

[4] 郑荣馨.论修辞策略的概念.江汉大学学报, 2003 (2) .

[5] 骆小所:《现代修辞学》,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0.

[6] 李德鹏.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年2月7日第3版.

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点范文第6篇

1科普基地特色与优势

科普基地有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景区等, 有各自的特色和行业背景。重庆科技学院科技探索体验中心是基于重庆科技学院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的一个科普基地, 其主要特点就是体验性与探索性相结合。基地由力学、热学、振动与波动、电磁学、光学和近代与应用部分物理实验组成, 同时辅以“计算机导学系统”, 通过大量的视频、图像、动画、文字等资料, 引导学生个性化体验与探索科技。探索体验中心将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物理、高新技术中的物理、军事物理、趣味物理等丰富的物理现象, 通过陈列、表演、讲解、现场参与体验等多种形式展示给公众, 让公众直观地观察和体会这些平时看似神奇、神秘的现象, 并从中了解和认识其背后所蕴含的物理规律。基地有近百个物理实验项目, 不仅震撼性强, 大多数实验项目还都可以让参与者体验, 并且在体验、思考中探索科学的奥秘。

科普基地基于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其优势就是:有较好的科研创新能力, 可以促进科研、教学与科普的紧密结合;有着良好的师资力量, 在指导学生创新实验竞赛方面也有着很多经验。基地每年都会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3~5项创新实验, 在第一届重庆市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中, 就获得市级一等奖1项, 二等奖3项, 三等奖6项的好成绩。

2内涵建设

科普基地的内涵建设是自身的“源头活水”, 对增强科普服务能力、提高科普效果有着重要意义。科普基地内涵建设跟不上, 如对所拥有的科普资源开发力度不大、科普展品设施更新维护欠缺、科普展示手段落后、科普活动形式单一, 会极大地限制科普基地社会影响力[2]。

2.1基地升级改造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科普工作也要紧密联系科学技术进步, 科普基地建设需要不断升级, 扩大科普基地展示面积, 增加新实验项目, 提升接待和开放能力、效率和效果。克服基地房间不足困难, 将户外空间、实验室楼道充分利用, 把部分科普项目拿出实验室放到房间外面, 将宽阔廊道空间建成科普宣传的文化长廊, 让科学氛围无处不在, 让科普基地的墙壁也可以“说话”。设立专栏介绍物理学主要的学科研究内容、前沿科学技术、著名物理实验、著名物理学家以及物理学在生活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等内容, 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 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提高科学素养。

优化科普基地内部资源, 将目前科普项目升级换代并且进行主题类展示, 如将“偏振光立体电影”“视觉暂留”“红绿立体图”“激光全息图”“海市蜃楼”“窥视无穷”“普氏摆”等科普演示项目归类成为“视觉的盛宴”主题;将“弦驻波演示仪”“弹簧纵波演示仪”“圆驻波演示”“昆特管”“声波可见”等科普演示项目归类成为“看得见的声波”主题。

2.2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科普基地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和健全科普基地内部管制制度, 对科技探索体验中心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有利于提高组织科普活动的能力。做到对科普基地建设、仪器维护、科普项目开发、科普活动策划等有专人负责, 对开展科普活动有计划、有总结、有评估。

科普基地人才队伍配置跟不上, 是科普基地普遍情况。科技探索体验中心对大学物理实验示范中心教师进行科普培训、科普讲解员培训, 将老师作为科普工作人员固定化, 在大学生中培养科普志愿者, 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对科普工作人员和科普志愿者,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活动, 加强业务学习, 全面提升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

2.3提高自制科普项目能力, 指导中小学竞赛

发挥科技探索中心的科研优势和教学优势, 自制科普项目, 提高自身活力;利用科普基地向中小学学生开放, 指导中小学竞赛, 为“雏鹰计划”等提供高校教师和实验室资源, 为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3品牌打造

科普基地品牌打造与科普工作能力、科普活动开展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科普基地品牌的打造会有益于科普工作的提升。

3.1组织、参与有影响力的重大科普示范活动

重大科普示范活动, 需要整合政府部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科普资源, 科普受众面、公众参与性都很大。尤其围绕重大科学事件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题性科普活动, 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工作, 如积极主动参加市科委、教委组织的“科技夏令营”“科技动令营”“科技周”“校园行”等科普活动, 非常有利于科普基地提升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

3.2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科普基地资源各具特色、分布不均衡, 并且也缺乏密切交流与合作, 只有加强科普基地之间的协作, 充分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才能打破制约科普工作深度和广度的“瓶颈”问题[3]。

其中, 科普基地资源是城市旅游资源的特色部分, 充分利用科普基地旅游资源, 开展科普旅游, 是科普工作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游客在旅游中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 尤其是青少年在旅游中获得了课本以外的知识, 各类科普基地的创建为科普旅游提供了条件[4]。旅游与科普结合, 把各科普基地科技资源充分利用, 通过旅游活动的形式使旅游者领略现代科技的神奇魅力, 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 同时也感受到旅游活动的乐趣[5]。

3.3通过新媒体开展科普活动, 对基地进行宣传

互联网、移动电视、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科学传播中有着积极作用, 在信息时代正在成为科普传播的主要形式。它具有的即时性、互动性、可视性、平等性等特点和优势使其有别于传统媒体而深受公众喜爱[6]。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 是不断变化的[7]。新媒体综合了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 通过互联网、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 运用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户外电子广告屏等终端, 向受众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新型传播媒介[8]。科普基地的发展要适应新媒体, 充分利用新媒体, 通过建设科普专栏、科普网站、科普微信、科普游戏、数字博物馆、数字科技馆, 提高科普宣传力度和幅度。

4结论

重庆科技学院科技体验探索中心作为重庆市科普基地, 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不断在科普基地升级改造、管理水平、人才队伍培养、科普项目制作能力、指导学生竞赛方面进行内涵建设, 提升基地的科普能力。在提升科普服务能力的同时, 通过参与有影响力的重大科普示范活动, 与各科普基地共享科普旅游资源, 新媒体开展科普活动来提升自身品牌。

摘要:科学普及工作中, 科普基地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科普基地建设与科普活动开展情况, 简述了科普基地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 进行的科普基地内涵建设和科普基地品牌打造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科普基地,内涵建设,科普旅游,新媒体

参考文献

[1] 覃朝玲, 徐小丽.科普基地的功能与作用综述[J].科教导刊, 2011 (10) :241-242.

[2] 陆朝光, 郑德胜.广东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实践与对策[J].科普纵横, 2014 (02) :35-37.

[3] 杭州市科协.创新科普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协论坛, 2011.11 (292) :15-16.

[4] 周秦, 刘新福.加强科普旅游提高大众科学素养[J].科普工作, 2004:34-35

[5] 周凤杰.旅游与科普的联姻及其发展策略探讨[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 (2) :100-103.

[6] 邱成利.发挥新媒体优势创新科学普及方式[J].科普研究, 2013 (6) :41-49.

[7] 毕晓梅.国外新媒体研究溯源[J].国外社会科学, 2011 (3) :114-118.

上一篇:公共管理专业内容范文下一篇: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