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质量监督论文范文

2024-07-27

混凝土工程质量监督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高层建筑的建设越来越多,影响高层建筑质量的混凝土工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此,笔者从混凝土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入手,指出了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中的质量要点,阐述了控制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措施,意在提高高层建筑的质量,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质量控制

引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足以证明其在现代化建筑中的地位。可是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一系列质量问题曝光在我们面前。混凝土工程是高层建筑施工过程的一大项,而混凝土工程存在的问题也成为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我国大多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施工工程中存在漏洞,严重影响了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为了业主安全以及社会发展考虑,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混凝土工程问题值得深思。

一、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要从高度与体形上定义,作为大型建筑,建筑的整体包括了一些特定的内容,其中包括平面布局、深井与开间,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更要处理好外部构建与装饰面的设计,对于体形大并且密集型的高层建筑来说,更要充分考虑建设过程的影响因素,所以,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提高深埋高度,混凝土工程是加固主体的主要方面,资料显示,高层建筑施工的地下部分在施工过程中占总工程工期的三分之一,从高层建筑投资比例上看也占到了24%-40%左右。所以,混凝土施工过程变得更加重要,需要提高基础建设能力,也要从工期与造价等方面综合考虑,在明确混凝度工程的独特性的同时,更要重视建筑的稳定性,提高结构刚度、抗震强度,同时,在混凝土施工上也要重视其他材料的配合使用,在减少损耗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资源浪费十分关键,这是新时期对于混凝土工程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下更加督促相关施工单位要严把质量关。

二、高层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1混凝土强度不足

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材料,在施工的经过中,需要把质量控制工作做好,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建筑项目都存在混凝土强度跟规范不相符的问题,因为混凝土项目具备隐性的特点,在施工的经过中,对其存在的安全隐患非常难以觉察,假如混凝土强度不足,会严重危害业主的生命安全,在建筑施工的经过中,需要把混凝土的配比工作做好,要增强对混凝土施工程序的控制,还要把混凝土振捣工作做好,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发生麻面或蜂窝情况,必须要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标,项目监理人员要对混凝土的质量实施检验,要增强监管的力度,在发现混凝土质量不合格时,要告知施工单位对混凝土进行重新配制。

2.2混凝土和易性相对低

在高层建筑施工时,有时会发现混凝土的和易性相对低,这和混凝土的搅拌质量有着相对大的关系,施工人员也许会对搅拌的程序不够了解,也许在配制混凝土过程中加入了太多的砂浆,这使混凝土的之前的结构被破坏了,并且使混凝土的承载能力降低了,使混凝土发生裂缝的概率增加了。减低了混凝土和易性,会使混凝土的防渗漏、耐久性、抗冻性等方面的功能降低,不能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混凝土的和易性太低在逼人程度上关系了整个高层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三、控制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措施

3.1施工現场质量控制

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过程就是依照设计规范完成一道道的工序,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关键就是实施工序的质量控制。优良的施工现场作保障是相对好完成每道工序的前提,也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核心。因此,施工过程中要增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与施工工艺的监督控制。控制工序质量的内容关键是:

首先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上要提高控制力度,要从运输单位入手,明确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出产编号与日期,相关控制单位应要求厂家在混凝土出厂时提供有效数据,包括运输数量、塌落度以及地点等等内容,同时也要有单据凭证。在制作混凝土试块时,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现场验证,要随时记录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与强度。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密实与均匀,提高其强度与抗拉能力,质量监控人员应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混凝土的插点、振捣的均匀分布,按照顺序不能缺漏。还要加强对施工作业环境的控制,如对电力供应、照明设备、安全设备以及交通道路条件等的监督控制。相关人员在监管过程中还要注意对一些基础设施的审查,确保其可靠性不影响施工。

其次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2 小时内,要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养护工作,如:用塑料膜或者麻袋对其表面进行覆盖,根据测温状况进行保温养护。施工单位还要对混凝土质量进行质检,合格后与下一程序的人员交接,从而保证整体工序的质量,并向监理师呈交一份报验申请表,然后监理师按照规定时间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查,确定其合格后签字验收。

3.2拟定混凝土项目的施工程序

因为高层建筑的施工规模相对大、施工工期相对紧等方面的影响,造成高层建筑项目的施工管理特别的复杂与繁琐,一些施工单位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疏忽了现场施工的质量控制。所以,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加大对混凝土项目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力度,拟定规范的混凝土项目管理制度,清楚确定混凝土项目的施工程序,让混凝土项目的施工规范化、程序化,力求可以做到对混凝土项目施工全程、全方位的监督与管理,保证一旦发生问题,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可以及时的查明问题的出现因素,并使用相关的补救方法,使混凝土项目故障对高层建筑项目施工所导致的影响降低。

3.3建设混凝土工程施工复核制度

混凝土项目的施工技术一直贯穿于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工艺是项目质量控制系统特别关键的一部分。在实施隐蔽项目施工前,监理单位要实施检验验收,在不一样施工方实施项目交接,还有不一样专业分包单位实施交接中都要实施检验、验收,清楚确定施工质量责任。对项目施工中技术的复核要建设完善的制度,把施工现场各方实施有效协调。技术复核流程中,首先由施工企业提交质量资料,资料中对项目质量有具体说明,之后把这质量资料交由监理工程师,通过认真的审查,确认文件无误,施工质量可靠时才可以签证认可,假如审查过程中有什么可疑点,要实施现场检验,监督施工单位及时返修。现场检验关键包含视觉检验、量测检验和试验检验三种方式,直到项目质量合格之后才能签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尤为严重,主要表现为混凝土质量低,和易性低以及保养不当,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通过分析得出,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可以从原材料、搅拌、浇筑、振捣等多方面控制。保证工程有序进行并且配比合理的检查机制,加强管理和监督两方面,可有效避免混凝土工程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希望本文能给予所有建筑从业人员一点启发,帮助中国高层建筑项目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金有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研究[J].河南科技,2013(18):71.

[2]李红英.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控制探析[J].民营科技,2013(04):236+178.

[3]王子航.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控制探析[J].民营科技,2013(03):291.

[4]高锐.分析高层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J].才智,2012(28):31.

[5]张晓瑜.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探究[J].科技视界,2012(23):254-255.

[6]周志锦.高层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探析[J].才智,2012(04):39-40.

混凝土工程质量监督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我国的各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占据了相当重要的比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对建筑物的安全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此必须对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产生足够的重视,对混凝土生产到施工的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和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在经济快速发展,民用建筑、厂房、大坝、桥梁等建筑工程的结构绝大多数都是由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承担的,因此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水平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角度出发,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浅析,仅供同行参考,现论述如下:

一、混凝土施工前期质量管理

1、混凝土的原材料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材料选择工作,材料选择的合理性、规范性对建筑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水: 应该尽量采用可饮用的水进行混凝土的拌合,对于不可饮用的水,在拌合之前应该先进行化验和抗腐蚀检验,严禁使用工业废水、酸性程度较高的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搅拌。

(2)水泥: 应该根据工程结构物的设计强度要求以及不同型号的水泥性能来选择,保证其强度不低于设计的规范。使用前相关人员一定要严格检查水泥的包装、种类、出厂日期、出厂合格证、出厂检查报告等,并且按照相关的规格取样进行复检,使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初凝和终凝的时间等性能指标都能达到国家标准。

(3)骨料: 粗细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骨料的优劣对混凝土最终强度有直接的影响。在选择粗骨料时,应对其质地、针片状颗粒含量、级配、最大粒径等参数进行重点检查。在选择细骨料时,应重点检查质地、细度模数、含泥量、有害物质含量等,其中有害物质含量和含泥量检查尤为重要。

(4)掺合料:工程实践中常采用“双掺”技术,即在掺入粉煤灰的同时再掺入减水剂。以此配制的普通、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可节约水泥,提高混凝土工作性、强度、耐久性并可显著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能满足不同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施工中应该针对不同的施工部位来严格控制粉煤灰的掺量。

(5)外加剂:外加剂的品种应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选择,通过试验及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严禁使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外加剂。外加剂的生产厂家必须具有相应资格,且要出具外加剂的性能检测报告。工地使用前应该进行试验以保证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施工中应该严格控制用量,并且延长拌合的时间,以保证拌合的均匀。

(6)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拌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和适宜的坍落度。这就要求混凝土的配合比合理。在确定材料之后,应该对其进行取样,交由相应的实验室进行试拌,对标准养护28天的混凝土强度试件进行试压,以此数据为基准调整配合比,最后得出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2、混凝土的搅拌

施工人员应严格严格掌握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做到投料顺序和计量准确。严格控制搅拌时间,不得随意加减用水量,确保搅拌均匀。施工中应经常对骨料的含水率进行检测和调整,随时监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

3、混凝土的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应该保证混凝土的均质性,以免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或者发生产生离析、砂浆流失、泌水等现象。

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1、编制合理的浇筑方案

混凝土浇筑方案是指导施工过程中各项技术工作的基础文件,是保障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基础。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对技术交底文件、设计图纸及设计方案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在此基础上明确混凝土浇筑工作重点。根据混凝土浇筑需求、浇筑技术控制要点、浇筑质量控制因素等进行混凝土浇筑方案的编制,以科学的浇筑方案为基础,指导混凝土浇筑工作,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

2、混凝土入模倾倒技术控制

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如超过2米时必须采取加串筒措施并分层浇筑,更要注意入模过程中严禁对钢筋及模板产生冲击。

3、混凝土浇筑时间技术控制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间宜缩短,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

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规范规定,当超过规定时间必须设置施工缝。

4、混凝土浇筑振捣技术控制

浇筑振实成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混凝土由于没有振实所产生的外观上的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等质量问题,易引起重视,但由于振捣不良,所产生的内部蜂窝、孔洞等内在质量缺陷,同样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人们反而容易忽视。故而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规程来操作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首要前提。振捣器的选择是关键,一般来说对于石料粒径较大的混凝土应选用频率较低、振幅较大的振捣器,反之应该选用频率较高、振幅较小的振捣器为宜。混凝土振捣中,每次振捣时间要很好掌握,振捣时不宜超过长也不能过短。一般振捣至混凝土不在下沉,无显著气泡上升,混凝土表面泛浆,表面达到平整为适度。

三、混凝土后期養护管理

1、制定合理的养护技术措施

混凝土养护对保证混凝土强度具有重要意义,为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脱皮、松散、产生干缩裂缝等现象的发生,必要的养护措施尤为关键。对应混凝土结构形式的不同,通常实施的养护方式也不尽相同。受施工环境温湿度、日照、风速、地理位置、施工人员管理水平和手段的影响,实际采取的养护措施和养护效果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实际采取的养护措施和养护效果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

2、合理安排养护开始时间和养护持续时间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7.4.7条规定: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这里所规定的养护时间只是保湿养护的最迟开始时间,并没有涉及养护的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事实上混凝土自身收缩从其初凝前就已经开始,12小时显然已经滞后于混凝土开裂的危险期,故而在不人为破坏混凝土表面的前提下,尽早保湿养护确有必要。

该规范还规定: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这里所规定的时间是保湿养护的最少时间,并没有指出持续时间或结束时间,有关研究和实践证明,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盲目延长浇水养护时间加强养护的做法并不可取。

3、混凝土养护时的温度控制

混凝土的养护,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还应通过对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和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进行人为的控制,防止因温度变形引起混凝土的开裂。一般应遵循以下几点:

(1)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当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不大于25℃~30℃。

(2)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差不超过20℃。其温差应包括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和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

四、结束语

总之,混凝土施工技术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其浇筑的好坏决定建筑的承受荷载的能力。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对混凝土建筑质量点要严格控制,把握好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按照施工步骤开展相关工序,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养护措施,避免混凝土出现有害裂缝,从而切实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鑫 赵守其:《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施工技术管理》,《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年01期

[2] 陈华阳:《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福建建材》,2013年04期

混凝土工程质量监督论文范文第3篇

一、土建施工存在的问题

(一) 结构设计不合理

高层建筑相较于普通建筑来说, 结构更加复杂, 对结构设计的要求也更高。有些设计单位没有对实地环境进行调查, 就直接套用类似建筑的设计图纸, 使得结构设计与实际建设情况相差甚远, 从而影响高层建筑的结构稳定性, 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二) 建筑材料不合格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 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有些企业为了压缩施工成本, 通常会选用一些质量不达标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 虽说这种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但是劣质的建筑材料会大幅度缩短建筑的使用年限, 还会导致高层结构性能严重下降, 使得建筑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难以抵抗, 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是城市安全的潜在危险。

(三) 施工工艺不合理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 施工工艺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然而一些施工企业为了缩短施工周期, 就忽略了施工工艺的合理性, 使得土建工程缺乏实际的施工方案, 在施工中存在着施工企业擅自更改施工工艺流程的状况, 直接影响到高层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作为新时期的设计人员,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 要对施工环境进行充分的实地考察, 保证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建筑材料的安全性以及施工工艺的合理性, 以此来实现土建工程的最优设计。

二、改进土建工程质量控制的几点措施

由于高层建筑土建工程的施工中, 主要材料为混凝土, 因此加强对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控制势在必行, 下文也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一) 大体积混凝土技术

1.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在进行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浇筑时, 为了保证浇筑质量达到标准。通常采用的是分段分层浇筑和分层浇筑, 还需注意, 要等到上一次的浇筑工作完成之后才能开始下一层的浇筑。

2. 加强控制水泥材料

加强控制高层建筑施工中水泥材料,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要选择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二是要选择具有一定泌水性的水泥;三是在实际使用中加入适量的减水剂, 来减少相应的用水量。

3.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的浇筑工序完成以后, 就可以进行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技术了。首先, 要用双层麻袋覆盖住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 需要经常浇水来保持湿润;其次在混凝土初凝之后, 在其周围要砌好挡水, 同时还需要进行定量蓄水, 蓄水深度一般在6厘米左右;最后, 在混凝土的养护中还需要不时进行温度测量, 要控制养护温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以防止因温度变化而造成混凝土干裂的状况。

(二) 深基坑支护技术

高层建筑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可以选择的方式如很多, 其中主要的支护技术有钢板桩支护、水泥土墙支护、排桩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等。以水泥土墙为例子, 高层建筑的具体操作流程可分为三步:第一步, 支护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并且做好工程周围的地址勘测工作;第二步, 在施工中时刻检测地质情况, 如果出现异常状况, 必须立即停止施工, 并找出导致异常状况的原因, 并及时解决异常;第三步, 在高层建筑的深基坑支护施工中, 要注意排水是否足够及时通畅。在实际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过程中, 需要考察实际的工程环境情况, 利用有效的基坑降水技术, 保证基坑中的水可以顺利排放, 以此来减少对周围建筑的影响。

(三) 型钢混凝土技术

1. 型钢柱吊装

型钢柱通常是分段进行吊装的, 在吊装过程中则应考虑到塔吊的运输能力和起重量, 以保证型钢柱在吊装时不出现意外情况。

2. 型钢梁吊装

型钢梁一般采用从里向外的吊装方法, 在吊装过程中, 需要确保吊装完全按照设计图纸执行, 以保证型钢柱吊装方向和位置保持准确。

3. 高强螺栓安装

安装螺栓时, 应当采取自由穿入的方式, 强行穿入则容易造成丝扣的破坏。值得注意的是, 修孔前要将周围螺栓全部拧紧, 再进行铰孔, 以此来保证安装质量。

结束语

土建工程的质量控制与工程的安全稳定息息相关, 做好施工的方案优化可以有效保障土建工程质量和混凝土工程质量。同时, 施工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土建工程施工的重要性, 在施工中做好相应的质量控制和工程管理, 以此来推动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

摘要: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土木建筑工程正向着规模更大、质量更高的发展目标迈进。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决定着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而混凝土作为土建工程的主要材料, 其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土建工程中的各个环节, 同时兼顾控制好土建工程质量和管理好混凝土工程质量, 可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进步发展。因此, 本文以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为切入点, 首先分析了土建工程在施工中所存在问题;其次提出了优化土建工程质量控制和混顶图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 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相关工作者提供意见与参考。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 洪亮, 吴功名.浅谈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4 (17) .

[2] 张程.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4 (18) .

混凝土工程质量监督论文范文第4篇

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细骨料、化学外加剂、矿物质混合材料, 按比例配合, 经过均匀拌制, 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

(1) 水泥。水泥有多种品种、标号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 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

(2) 砂。细骨料砂, 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之间。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 有害物用质 (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 含量不应超过2%。

(3) 石子。粗骨料石子, 应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量泥量及最大粒径。一般采用1cm~3cm的碎石, 卵石一般能用于结构受力部位, 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

(4) 水。凡是不能饮用的水, 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 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污水、工业废水、p 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 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 更样着重控制。

(5) 外加剂。首先, 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 质量保证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其次, 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 应进行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 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

2 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2.1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 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逊径颗粒, 且以饱和面干状态。但施工时, 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逊径颗粒, 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逊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 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2.2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 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 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 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 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 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 (保持水灰比不变) 。

2.3

混凝土配合比, 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 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

3 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

应严格控制原材料计量。搅拌机应配备水表, 禁止单纯凭经验靠感觉调整用水量的做法;对外加剂, 应事先称量出每盘一份加入, 禁止拿铁锹随意填加;对砂石料, 应坚持要求每次过磅称量, 不提倡小车划线做记号的体积法。另外, 还应对每盘的搅拌时间、加料顺序、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是否离析等进行抽查。在较大的工程中, 应采用电脑计量的搅拌站, 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为因素, 使配合比得到可靠的保证。

4 混凝土的运输质量控制

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 避免产生分离、泌水、砂浆流失、流动性减少等现象。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和最短的时间, 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 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完毕。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混凝土的灌筑量。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许留施工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运输必须保证其浇筑工作的连续进行。

5 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控制

5.1 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前, 应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 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 但不得有积水。

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 应清除淤泥和杂物, 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 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土, 应用水清洗, 但表面不得留有积水。在降雨雪时, 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的浇筑, 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捣实方法、结构的配筋情况等因素确定。

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 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 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 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 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筑后, 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 充满整个模板空间, 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 拆模后, 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

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 其间歇时间宜缩短, 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5.2 施工缝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设备、人力的限制, 混凝土的浇筑不能连续进行, 中间的间歇时间需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则应留置施工缝,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由于该处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力较差, 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 因此, 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5.3 混凝土的捣实

混凝土的捣实就是使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与密实的过程, 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形正确, 表面平整, 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

混凝土浇筑入模后应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 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满模板的每一角落, 排出气泡, 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6 结语

总之,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控制好各个环节, 对每个工程进行具体分析, 严格遵守施工规范的要求, 通过科学的管理, 达到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目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施工过程中的重点, 应该从各个方面采取控制措施, 以确保整个工程质量以保证企业信誉和发展。

摘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关系到建筑物及构筑物的结构安全, 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 在施工过程中, 必须采取措施, 有效地控制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各种因素, 避免出现质量通病, 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 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张明栋.现浇钢筋混凝土落地槽施工[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09, 2.

混凝土工程质量监督论文范文第5篇

近几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猛迅, 能源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比如说, 由于各种地理位置等原因, 我们国家的水资源一直处于发布不均衡的状态, 所以若想我国经济的维持可持续发展, 就离不开水利水电工程的辅助。虽然现在我们国家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发展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但是因为它具有投资资金大且施工周期长的特点, 故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这些隐患还直接影响着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

1 水利工程混凝土特点

根据解析我国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 发现其最大的特征就是施工强度。第一, 因为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直接影响着此工程的质量, 故其相应的混凝土技术也需要加强与提高;第二,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对混凝土连续浇筑有着较高要求, 故其所用的材料一定要合标准;第三点, 施工技术简洁方便, 根据技术要求来做原料配置与浇筑养护等步骤就行, 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 其实混凝土施工的时间相对来说要少些, 其作用本来就是为了缩短工程的施工周期, 从而减少企业所需的投资成本, 并提升经济利润。如下就是本人根据实际的项目, 针对每个施工环节提出相对应所用的技术还有其质量控制方法。

2 严格管理原材料

2.1 选择高质量水泥材料

水泥的选用, 首先出产厂家要靠谱, 即其质量要有一定的保障, 其次, 证明质量的相关文件不能少, 采购时要认真仔细查看其出厂与保质日期, 还有水泥种类与级别也包含在内。质量检测这个环节一定不能偷工减料,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之后人们的安全。还有, 对于水泥保存也需要格外注意。水泥入仓前, 也要做相关的检查才可以放入, 还有不能够将它们都放在一起, 使用的基本原则就是先入库的先使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在水泥受潮或者是被雨淋以后, 不会让所有的水泥都变废, 也就是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损失。当然, 若遇到仓库放满, 还有水泥马上就要被使用的时候, 能够采取的方法就是直接放在露天场地上, 不过还是要做好准备工作, 了解清楚当天的天气变化情况, 若是发现下雨必须要尽快收回来。还有其地理位置必须是地势比较高且排水性能良好的空旷区域, 在水泥下方垫好东西, 上面运用塑料膜等将它盖住。由于水泥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很简单, 因此对选用的存储水泥仓库的标准比较高, 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 环境干燥, 主要是地面干燥;第二点, 地基地势比地面高;第三点, 一次其堆放数量不能超出10袋, 因为如果堆太多, 会由于被挤压而变硬。做到以上几点要求之后, 还要按时查看所储存水泥的生产日期, 对于已过期的, 坚决不要采用。

2.2 原材料的计量

对于所使用的计量器具一定要根据标准计量法的法则对其检查, 确保其计量的准确度。制造混凝土时, 要严格限制原材料的计量偏差。比如说, 测定骨料的含水率的次数, 每一工作班至少要有1次。汛期施工的测定次数还要增多, 并按照骨料实际含水量来调节骨料和水的用量。

2.3 选择质量合格的骨料

混凝土组成原料包含有上面所提的水泥, 还有骨料, 一般地, 骨料选用的是碎石或鹅卵石等。在真正的施工过程当中, 必须要注意骨料粗细与坚硬的强度。比如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必须采用坚硬骨料, 还有对于畸形骨料要做相关的抽样测定。由于石灰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所以不能将骨料和它放在一起, 还有骨料之间也要分开放置。

3 保证施工质量

3.1 混凝土的搅拌

搅拌在水利施工过程混凝土施工当中影响很大。现在, 这项工作基本上都已采用自动化处理, 即运用机械来进行, 其优点就是运行工作速度快, 搅拌量大, 且搅拌质地均匀。不过在进行此环节之前, 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即确保原材料质量过关。且实际搅拌过程中必须要按照实验中确定的标准比例来混合, 降低误差。在使用外加剂后, 要保管好剩余的部分。还有需要提醒的是, 混凝土搅拌并不是纯粹的将原料都混在一起搅拌就行, 它还是有一定的先后顺序的。一般地, 搅拌顺序有两大类, 可以根据其是否使用外加剂来区分。若不要用外加剂, 顺序是石子、水泥、砂;若要用外加剂, 那就是在水泥后用外加剂, 然后就是砂。

3.2 正确摊铺混凝土

根据比例将混凝土原料混合均匀之后, 把它运送到特定地方浇筑。混凝土浇筑也是需要根据具体步骤进行, 并且在浇筑时, 应首先把混凝土倒人模板当中并平铺。采用铲子一直抹面, 能够使混凝土的表面变得光滑, 而且非常紧密没有裂缝, 当然, 一般也不会发生蜂窝或气泡的情况, 质量也很不错。混凝土摊铺过程中必须要使其高度比模板的高一些。还有时间问题也要得到重视, 通常情况下是在1h之内就行, 如果时间过长, 混凝土很容易会出现风干崩裂现象。因此, 需要对时间进行合理控制, 必要的时候需要采用麻袋将其覆盖, 避免混凝土内部水分大量蒸发, 防止风化现象的出现, 尽可能的加快混凝土浇筑速度。

3.3 混凝土的养护

一般情况下, 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后, 需要立即对混凝土表面予以覆盖并对其进行洒水养护, 如果混凝土比较干硬, 或者是在炎热天气进行的混凝土浇筑, 可以对其加设棚罩, 等收浆完成后再对其表面予以覆盖及洒水养护。洒水养护时间不能低于七天, 如果是高强度混凝土, 则养护时间不能低于十四天。运用塑料膜覆盖养护时, 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严密, 确保膜内有足够的凝结水。运用真空汲水混凝土, 能够确保强度条件下一定程度的减少养护时间。运用涂刷薄膜养护剂养护时, 养护剂应通过试验确定, 并应制定操作工艺。

4 结语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在水资源紧张的问题。之所以对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的要求比较高, 是因为它对水利工程的影响非常大, 甚至可以说是起决定性作用。因此, 负责企业要将强对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管理, 每个步骤都要涉及到, 并实施落实到位, 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标准。

摘要:现在的水利建设项目的施工中运用最多技术就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更主要的是建设工程的质量受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的干扰比较大。故本文就关于水利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目的是为了方便以后项目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水利施工,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代志雪.水利施工中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居业, 2016 (12) :123+125.

混凝土工程质量监督论文范文第6篇

1.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

混凝土是脆性材料, 其抗拉强度远不及其抗压强度, 大体积混凝土的拉应力需要混凝土自身承担, 由于断面尺寸较大, 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产生相当大的拉应力。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 归纳起来主要有水泥水化热因素、温度变化因素、混凝土收缩因素、地基基础变形因素等。水泥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 这些热量主要集中在水泥浇筑后的一周左右, 水泥用量越大, 其内部温度将会越高, 由于内外部散热条件的差异, 混凝土中心位置的温度最高, 因此会致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而表面产生拉应力, 当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其次, 由于混凝土自身的收缩特性, 在凝结时体积会缩小, 当受到支承条件或者内部钢筋影响, 也会使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 从而导致开裂情况。

2. 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

2.1 施工原材料控制

施工材料是保证施工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 在水泥的选择方面, 由于不同的水泥其矿物成分和掺料不同, 其水泥水化热也存在巨大差异, 在选购方面需要尽量选择低热水泥, 骨料选择方面, 粗骨料应选择自然连续级配的碎石, 可以获得较小的空隙率和表面积, 能够降低水化热, 而细骨料则应当根据有关规定要求选择中粗砂, 在保证水泥强度的前提之下应当减少水泥用量, 优化配比, 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2.2 优化设计

合理的结构形式能够有效降低水化热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通常布筋较少或者不布筋, 然而面对巨大的拉应力, 还是可以在易出现裂缝的位置布置斜筋分担混凝土的拉应力, 从而降低裂缝的产生。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庞大, 施工周期长, 在结构设计中充分利用好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降低对结构的约束, 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此外, 边界的约束是产生温度应力的原因, 因此施工设计应当重点加强对于边界的构造设计, 可通过设置滑动层的方式削弱外约束。

2.3 合理安排施工

合理的安排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进度对于温控具有明显作用, 施工涉及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浇筑以及温度控制, 是控制温度裂缝的主要环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当采用分层分次浇筑方法, 注意浇筑的时间间隔, 当下层混凝土温度降到合理值之后才能进行上层混凝土浇筑, 采用延缓与降低温差梯度的措施控制入模速度, 有利于混凝土均匀散热, 避免出现垂直裂缝。碎石和水的温度对于混凝土拌和的出仓温度影响较大, 因此如果在较高的条件温度下施工, 还需对现场裸露的砂石进行降温保护, 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运输和储存时间, 浇筑前可对砂石进行冷水降温, 搅拌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添加冰水的方式降低入模温度。如若在较冷环境中施工则需要注意避免混凝土受冻, 混凝土浇筑温度过冷或过热都会影响施工效果。

2.4 混凝土振捣

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质量, 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振捣装置, 在振捣过程中, 分别在浇筑带的前后设置振捣棒, 一道用于出料口, 另外一道用于混凝土坡脚部位, 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和插入深度, 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施工过程中振捣棒的移动间距应当控制在半径的1.5倍以内, 避免碰撞钢筋及周围模板, 防止漏振或过振, 对于上层混凝土的搅拌以表面平坦无气泡为标准。与此同时, 确保混凝土的不间断供应, 确保不留冷缝。

2.5 混凝土泌水控制与养护

泌水现象是指混凝土浇筑后水从内部分离的情况, 泌水的原因主要由于混凝土内部水量不匀导致, 泌水部位极易产生裂缝, 为了有效控制泌水问题, 混凝土浇筑后应当加强养护, 利用降内保外的原则, 通过表面覆盖麻袋或塑料膜并持续洒水的方式减少内外温差, 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 使混凝土表面得以缓慢冷却, 保水养护时间应当至少三天以上。

2.6 应用冷却水管

在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中埋设冷却管道是通过利用管内循环的冷却水达到降低内部温度和控制体积的目的,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在混凝土内部增设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控, 冷却水管多采用薄壁钢管, 在使用之前首先应当进行通水试验, 确保管道无漏水或堵塞问题, 从而根据对混凝土内部温度的监控调节冷却水的进水量和温度, 确保通水时间能够将二次温升控制在初次温升以下, 当大体积混凝土体积较小时, 可以在温度出现下降时便停止通水冷却, 避免出现过大的温度梯度。当遇到温差过大或者过小情况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水温, 否则容易造成温度裂缝。

结语:随着桥梁工程的发展以及越来越高的社会需求, 大体积混凝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对于技术的措施要求也显得更加重要。缓慢降温能够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 提高抗拉性能, 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控制裂缝的有效手段, 因此在施工前首先应当对混凝土温控情况进行精密计算, 结合实际的温度场分布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 优化施工方案, 才能实现更好的施工质量。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研究工作对我国桥梁工程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桥梁工程施工中经常涉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实, 表面系数较小, 热释放比较集中, 当内外温差过大就容易出现温度裂缝从而影响结构安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是确保桥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温度监控是控制裂缝问题的有效手段, 按照我国有关标准描述, 最小断面尺寸高于0.8m的混凝土结构就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降低温差。本文将通过对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提出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以及防止裂缝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有军, 施明丽.试述桥梁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09年06期.

[2] 赖火平.浅谈桥梁建设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J].科技资讯, 2008年20期.

[3] 黄杰.浅析桥梁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温度控制[J].广东科技, 2012.7.

上一篇:房地产建筑设计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成本管理与建筑施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