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范文

2023-09-21

集成电路范文第1篇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这一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中国制造业总体大而不强。主要制约因素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在此背景下,国家出台《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并将“推动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发展”作为重点突破口,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带动集成电路产业的跨越发展,以集成电路产业核心能力的提升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对中国制造的重要意义

集成电路是工业的“粮食”,其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实现中国制造的重要技术和产业支撑。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加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位进一步凸显,美国更将其视为未来20年从根本上改造制造业的四大技术领域之首。

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既是信息技术产业乃至工业转型升级的内部动力,也是市场激烈竞争的外部压力。中国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产业规模达到14万亿元,生产了16.3亿部手机、3.5亿台计算机、1.4亿台彩电,占全球产量的比重均超过50%,但主要以整机制造为主。由于以集成电路和软件为核心的价值链核心环节缺失,电子信息制造业平均利润率仅为4.9%,低于工业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目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还十分弱小,远不能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信息安全、国防安全建设。2014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2176亿美元,多年来与石油一起位列最大宗进口商品。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对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当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0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发布以来,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和产业规模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市场规模方面,2014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首次突破万亿级大关,达到10393亿元,同比增长13.4%,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产业规模方面,2014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3015.4亿元,2001-2014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3.8%。

技术实力显著增强。系统级芯片设计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建成了7条12英寸生产线,本土企业量产工艺最高水平达40纳米,28纳米工艺实现试生产。集成电路封装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装备和材料实现从无到有,被国内外生产线采用,离子注入机、刻蚀机、溅射靶材等进入8英寸或12英寸生产线。

涌现出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2014年海思半导体已进入全球设计企业前十名的门槛,据IC Ingsights数据显示,我国设计企业在2014年全球前五十设计企业中占据了9个席位。中芯国际为全球第五大芯片制造企业,连续三年保持盈利。长电科技位列全球第六大封装测试企业,在完成对星科金朋的并购后,有望进入全球前三名。

(二)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和瓶颈仍然突出

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创新要素积累不足。领军人才匮乏,企业技术和管理团队不稳定;企业小散弱,500多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收入仅约是美国高通公司的60-70%,全行业研发投入不足英特尔一家公司。产业核心专利少,知识产权布局结构问题突出。二是内需市场优势发挥不足。芯片设计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难以进入整机领域中高端市场。跨国公司间构建垂直一体化的产业生态体系,国内企业只能采取被动跟随策略。三是“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产业链协同格局尚未形成。芯片设计企业的高端产品大部分在境外制造,没有与国内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形成协作发展模式。制造企业量产技术落后国际主流两代,关键装备、材料基本依赖进口。

三、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已进入深度调整变革期,既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实现赶超提供了难得机遇。从外部挑战看,国际领先集成电路企业加快先进技术和工艺研发,推进产业链整合重组,强化核心环节控制力。不少领域已形成2-3家企业垄断局面。从发展机遇看,市场格局加快调整,移动智能终端爆发式增长,成为拉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产业格局面临重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引发的产业变革刚刚兴起,以集成电路和软件为基础的产业规则、发展路径、国际格局尚未最终形成。集成电路技术演进呈现新趋势,制造工艺不断逼近物理极限,新结构、新材料、新器件孕育重大突破。此外,随着信息消费市场持续升级,4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继续保持旺盛活力,预计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1.2万亿元,这些都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国家推动“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领域突破发展的举措

为推动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的发展,2000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18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设立了电子信息板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指导制定了《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环境持续得到优化。为进一步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2014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以下简称《推进纲要》),明确了“需求牵引、创新驱动、软硬结合、重点突破、开放发展”五项基本原则。进一步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以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破解产业发展瓶颈,着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加速发展集成电路制造业,提升先进封装测试业发展水平,突破集成电路关键装备和材料,推动产业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实现跨越发展。2014年9月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国家基金),基金实行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带动多渠道资金投入集成电路领域,破解产业投融资瓶颈。

集成电路范文第2篇

一、钓鱼岛问题的由来

1、经济原因:据我国有关科学家1982年估计,钓鱼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为30——70吨。钓鱼岛周围海域的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盛产飞花鱼等多种鱼类。日本这样一个资源贫瘠的小国,当然要不遗余力的去争夺这样一个聚宝盆了。

2、军事原因:钓鱼岛的地理位置其实也是它之所以被日本觊觎的原因所在。如果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全面复活,日本再次成为世界军事大国,台湾和我国大陆的东部必将首先受到威胁。在战略意义上,该列岛可以为日本利用、作为日再次侵略台湾的桥梁或前进基地;也可以成为我保卫国家东海方向安全、遏制日本扩张势力南下的前哨。

3、领土原因:如果日本占有钓鱼岛,并以此为基础划分东海的专属经济区范围,那么日本将多占7——20万平方公里海域。若日本控制了钓鱼岛,就可以将其防卫范围从冲绳向西推出400余公里。日本军事力量由此就将据此向西扩展,扩大它的军事控制范围,从而将对亚太地区国家构成现实的威胁。

二、钓鱼岛是我国的领土

1、钓鱼岛属于中国有法律依据的支撑:从《开罗宣言》、《波茨坦宣言》等重要国际会议公告看,日本占据钓鱼岛是严重违反国际法规的行为。

2、钓鱼岛在历史上是属于中国的:自古以来,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早在明朝就有关于钓鱼岛的历史文献记载。日本称钓鱼岛属其冲绳县管辖,但日本的冲绳县在距今约125年前曾是独立的琉球国,而琉球国与中国有500多年的友好关系。

3、从地理位置上看,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列岛位于中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的东海海域,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而台湾省是属于中国的。

三、我国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

1、中国政府的态度强硬。“寸土不让,寸土必争”是新中国的一贯方针。中国政府已不再是昏庸无能的满清政府,中国人民也不复为人皆可欺的东亚病夫。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在揭穿日本企图利用大陆、台湾的矛盾,染指钓鱼诸岛的斗争中,共同奋斗。

2、中国的经济水平,军事水平已经居世界前列。不管从经济上还是军事上,中国是可以击败日本的。我们有雄厚的实力作为基础,在外交上我们是处于优势的。

3、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既不能坐视不管,也不能浮躁偏激。应该冷静理智的看待中日问题,抵制日货,从今天做起,从身边坐起。好好学习,为中国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集成电路范文第3篇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培养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的集成电路开发、电子系统集成和工程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和应用型高级集成电路和电子系统集成人才为目标,重视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和相关专业知识的拓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以及集成电路工具的研发等工作,也可在电子系统(如计算机、通信、家电等)领域中从事教学和研发等技术工作。在硕士或博士研究生阶段可从事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片上系统设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等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研究,也可从事计算机、通信、信号处理以及电路系统开发等集成电路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勇于创新,个性突出,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国际竞争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人才。培养要求:要求本专业的学生掌握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应用方法,掌握新型相关设计软件的应用,了解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领域中的新发展与新技术,具有良好的科学与工程素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外语应用能力,能从事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测试与应用工作

毕业能力:能够熟练的参与集成电路制造、测试、封装

核心课程:固体电子学、电路优化设计、数字通讯、系统通信网络理论基础、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CAD、微处理器结构及设计、系统芯片(SoC)与嵌入式系统设计、射频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方法学、微电子封装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VLSI数字信号处理、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及设备、

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集成电路应用实验、现代工程设计制图、微机原理与应用、软件技术基础、量子力学与统计物理、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波、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等。

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就业范围宽,可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嵌入式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消费类电子等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和教学工作。目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集成电路设计以及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各种信息系统的设计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国从2001年才开始在少数几所高校设置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专业,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非常缺乏,因此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和发展前景。

全国集成电路设计专业人才的缺口高达15万,而国内高校该专业每年的毕业生只有4000人。记者昨日从华南理工大学获悉,为满足市场需求,该校开设了华南首个集成电路

设计专业,并已于今年公开招生。有关人士透露,从明年开始,广东理工类的各大高校也会相继增设该专业。 据悉,今年率先在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开设的该专业,招本科生60人、研究生30人。 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预言,集成电路专业将会是未来十年内国内乃至华南地区的一大热门需求专业,而随着广东省原有的邻近港台等优势,加上有关部门高起点地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未来五年内广东的集成电路产业可望超过长三角等地区。 据悉,集成电路是电子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核心,其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据介绍,由于起步较晚,现珠三角地区的该产业的发展落后于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塘地区,但珠三角地区的IT产业全国最大,下游用户多,对该方面的人才需求尤为迫切。

08042131

集成电路范文第4篇

心 得 体 会

级电信二班

杨晓奇 20130922222

1

3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学期过去了,模拟电路实验这门课也接近了尾声。在这学期学习过程中,有欢笑,有汗水,有同学们的努力学习,更有王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一次次的实验课上有批评,有表扬,却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那么就将本学期实验课体会总结如下:

模拟电路实验这门课,主要是通过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在实际中动手操作各种电路实验,再通过结合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来验证,加深对所有内容的理解。所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实验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掌握电工仪表的使用,训练基本接线技能,正确使用电子仪器,学会调试电子线路,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这学期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学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动手能力、逻辑思维以及设计思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让我们对模拟电路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能够熟练掌握和理解,我们这学期开设了模拟电路实验,实验内容主要是分为获得元器件原始数据,测试,验证,调试,总结经验公式,完成实验报告等。实验设备主要用到的有: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实验电源,交流毫伏表,模拟电子技术试验箱等。进行介绍,包括它们的特点,分类以及作用,然后让我们将各个电子元件进行实际的实验与验证。在做完实验后,通过总结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际测得的结果与理论估算值比较,讨论分析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整理实验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

集成电路范文第5篇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从2003年起进行“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专业选修课程的建设, 目前该课程有16个课时的理论课, 15个课时的实验课, 授课对象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 开课学期为第7学期。该专业本科生并不具备半导体物理、晶体管原理等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针对具体对象, 调整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思路, 加强教学研究, 努力寻找适合于非微电子专业本科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1]。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中, 将实验课、毕业设计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紧密结合, 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兴趣。通过几年实践, 课程组教师和该课程所培养的学生在ASIC设计方面取得了不少教学研究成果和科技成果。

1 课程建设思路和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1.1 课程建设思路突出实战性

经过大纲的调整, 目前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只有16个课时, 因此我们在理论课上精简内容, 突出重点, 以实用、实践为主, 在教材的选取上也同样突出了实战性 (选用的教材是廖裕评和陆瑞强的《Tanner集成电路设计实战指导 (第二版) 》) [2], 主要讲授内容包括C M O S逻辑、A S I C前端设计、A S I C后端设计和A S I C的可测性设计技术等内容, 并结合Tanner Pro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和具体的电路实例, 详细讲解ASIC设计的流程。其中的重点内容是CMOS单元电路全定制设计和基于标准单元的ASIC设计,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EDA技术的基础, 对于前端的硬件描述语言和电路原理图设计相对熟悉, 因此在“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课中, 我们以后端版图设计和验证为主要内容[3]。通过以实战为主、兼顾理论的讲解, 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够直接上手实践, 进行A S I C设计。

为配合理论课, 结合“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实践性强的特点, 我们的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 主要目标是做到对理论教学的深化、实践和补充。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 即课内的基础实验、本科生毕业设计以及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这是该课程实践教学的三个立体层次, 我们称之为基础层次、设计层次和创新层次。这也是我们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时所遵循的大的思路。基础实验是所有学生都需要完成的, 毕业设计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主要面向部分对ASIC设计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下面将分别介绍各部分的内容安排。

1.2 课内基础实验内容设计

课内基础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提前接触到未来在进一步的研究和工作中可能会应用到的一些软件工具、设计流程以及设计技巧等。因此, 本课程要更加注重实验教学效果, 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具体和形象地掌握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课内基础实验部分共15课时, 分五次进行, 根据理论教学内容, 我们精心设计和改革基础实验内容, 经过教学实践和修订, 目前教学大纲要求的五次实验内容 (如表1所示) 。

同学们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芯片设计方面的课程, 特别是有关后端版图设计的内容。因此, 当他们在实验室刚刚接触到ASIC的设计时, 表现出了很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对ASIC设计的浓厚兴趣,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五个实验, 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并有所收获, 有所思考, 有所提高。有一部分同学还主动把实验中没有涉及到的更加复杂的电路拿过来, 用Tanner Pro工具进行设计, 例如有学生在完成“四位加法器和减法器ASIC的设计”实验之后, 自行设计得到了更为复杂的四位平行乘法器ASIC的版图, 起到了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1.3 精心指导A S I C相关毕业设计

从2001级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开始, 我们每年都安排有关教师提供部分有关于ASIC设计的题目, 以便于学生进行选择。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积累, 在已经毕业的五个年级本科生中, 有十多位学生进行了包括“时序控制电路及其版图设计”、“密码锁ASIC的电路及版图设计”、“LED驱动控制芯片的ASIC研究与设计”等与专用集成电路有关的毕业设计。每年有关ASIC的毕业设计题目都深受学生欢迎。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 通过毕业设计这样的综合训练, 学生深化了对A S I C设计的认识, 积累了IC设计方面的经验和知识。

1.4 支持鼓励学生参加学术科研活动

同时, 我们强调课内课外相结合, 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部分学生在课外加大对ASIC设计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向学生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和信息, 充分利用电子技术协会的研究平台, 提供研究所需要的软硬件条件。

我们支持和指导对ASIC设计有研究兴趣的学生, 积极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高水平的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引导学生深入到ASIC设计领域, 进行研究和探索, 形成有关成果, 并将其撰写成学术论文进行发表, 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师关于ASIC设计的科研课题并做出积极贡献。

2 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成果

经过几年的建设, 该课程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教学内容框架和体系, 已经相对比较成熟。针对IC设计和制造工艺、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 课程组紧跟技术发展脚步, 保证课程教学内容每年都有比较大幅度的更新, 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中体现。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课程组在自身取得教研和科研成果的同时, 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培养。自2005年以来,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的成果逐渐体现, 有关教师在《电气电子教学学报》、《电子设计应用》等期刊发表有关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的教学研究论文和学术论文4篇。在有关教师的指导下, 作为培养对象的本科学生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2002级1名学生作为第二作者在《现代电子技术》发表论文“多功能电子钟的ASIC设计”;2005级学生的多篇有关ASIC设计的毕业论文被评为优或良;2006、2007级7名学生的作品——学术论文《LCD数字视频信号处理ASIC的设计研究》2009年获得第五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07级1名学生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有关教师主持的部级重点实验室青年基金课题《ECC密码算法ASIC的低功耗安全设计研究》。

3 结语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课在没有微电子学专业的高校特别是非重点高校中开设并不多, 对于该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的方法研究和探讨需要更加深入。我们在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中, 紧密围绕本校、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以授课对象为主体, 遵循课程的教学规律和科学研究规律, 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体系, 针对本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科学安排三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 经过几年的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下一步的研究将进一步总结几年来的课程建设经验和教学实践经验, 继续丰富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 加强教材建设;依托学生科技协会, 成立ASIC设计兴趣小组, 加大学生培养;进一步拓展实践教学中IC设计的环节, 让学生接受更完整、更深入的芯片设计培训, 提升教学层次。

摘要:在非微电子专业开设“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课, 是培养相关集成电路设计人才, 适应日益升温的国内IC产业, 解决IC设计人才匮乏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出发, 重点分析和讨论了“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路和内容设计以及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效果, 并对下一步的教学研究指出方向。

关键词: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实践教学,教学研究,学生成果

参考文献

[1] 武玉华, 路而红.非微电子专业“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课程建设研究[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5, 27 (6) .

[2] 廖裕评, 陆瑞强.Tanner集成电路设计与布局实战指导 (第二版)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集成电路范文第6篇

基于图像信号采集基础上, 开展的多通道模拟系统设计, 需要通过系统来将电路集成部分结合在一起, 形成整体化的图像信号采集框架。程序作为系统中连接信号的导体, 要保障连接过程中, 能够达到最优化的控制效果。图像信号采集与多通道模拟系统的设计, 需要体现出不同信号传输信道对接特征, 并确保多通道同时运行时, 信号传输转换可以达到最快速度。有关于图像信号采集与多通道模拟系统的集成设计, 可以从系统调试方面进行。总大整体系统框架运算速度, 信号采集是通过电流捕捉完成的, 因此在系统中要有精敏的感应效果, 将集成电路的各个硬件模块组合在其中, 根据信息采集请求先后顺序, 进入到控制模块中。

二、基于图像信号采集的多通道模拟电路集成设计

(一) 低失调运算放大器

基于图像信号采集基础上开展的多通道模拟电路集成设计, 第一部分是低失调运算放大器。该结构可以有效减少电路导通后的失调电压, 输入级采用MOS管叉指耦合结构, 能够对流经的电流变化灵敏感应, 失调电压得到控制。在节点内能够精准的感应, 电流通过时间并形成波形图。输入极输出极是在同一电位的。信号采集集成电路设计中, 受硬件组合技术影响可能会存在少量偏差, 流经电流也因此变化, 为避免在此时, 由于误差而造成图像信号采集失误, 系统内设计了参数匹配控制器。对低失调运算放大器进行控制, 硬件部分直接与软件系统相互连接。

(二) 增益可调仪表运算放大器

采用电阻匹配集成方法, 进行运放结构构成, 电阻反馈至网络需要高度匹配, 导致图像信号采集过程中, 需要调动大量运算资源来完成这一任务。集成设计中为克服这一问题。采用数字接口优化方式, 改变传统信号传输路径。信号在传输过程中, 拥有更多的信道选择机会, 能够通过多种信号结合, 进入到最终的综合控制器内部。电阻运算处理中, 基前端集成重点提出对于信号差的捕捉, 根据捕捉得到的电阻变化进行信号运算, 最终生成图像。前端基层电路的外部, 连接译码器, 实时翻译电网变化情况。增益可调仪表运算放大器设计使用, 最主要的效果是能够根据不同电阻强度, 调节到适合的区间, 这样就不容易产生信号捕捉误差问题, 也能最大程度保障捕捉的结构精准度。

(三) 电流-电压转换器

感应电流捕捉后, 同样需要转换器应用, 将其转换成为电压, 通过电压感应来进入到图像信号生成环节。电流-电压转换器设计, 突出在转换速度稳定方面。通常情况下该种转换由光电二极管来完成, 但在转换过程中一部分能量会损耗, 很容易影响到最终的转换灵敏度。在对图像信号进行采集时, 采用MOS管的等效输出换阻, 从而完成电流与电压之间的转换。这种集成技术方法不仅保障了转换速度, 面对高强度转换任务, 也能利用极短时间来排列顺序完成依次转换, 因此最终所生成的图像, 在时间与精准度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进步。电流电压转换, 最重要的部分是集成后的连续度, 转换动作无间断进行, 最终呈现出的图像信号也将是连续存在的。

(四) 基准源/偏置电路

采用温度补偿技术进行电路集成构建, 硬件部分的阻值会随着温度变化而不断变化, 温度补偿则能够将其控制在稳定的标准内, 最大程度降低图像信号采集多通道电路系统受环境的影响。集成系统中难过过基准源与偏置电路设计, 能够达到电路系统电压传输均衡的效果。面对变化期间的多种电压电流结合模式, 温度与误差补偿, 可以有效突出强化效果, 面对图像信号采集与传输需求, 始终保持均衡, 进入到均衡的标准范围内。图像信号采集与运算功能, 均需要建立在稳定的信号通道基础上, 偏置电路可帮助营造出这一基础环境, 达到更均衡的控制作用。

三、结语

除此之外, 为适应不同种生理信号的采集需要, 其增益设计为可调, 而电流-电压转换器的设计则可以实现电流源生理信号的采集。多路选择器能够实现与ADC连接的通道选择, 而内部集成的ADC可以将每个通道调制后的生理信号进行量化输出。集成电路系统还包括了高精度的电流/电压基准源、偏置电路以及数字接口电路的设计, 具体操作中都需要深度优化。

摘要:基于图像信号采集基础上, 开展的多通道模拟系统设计, 要以硬件结构优化连接为目标进行。本文重点探讨多通道模拟系统设计方法, 以及基于图像信号采集基础上, 多通道模拟前端集成电路设计优化方面, 重点列举几大重点集成部分, 深度剖析所用技术措施, 可以做为图像信号采集系统构建的技术参照。

关键词:图像信号采集,多通道模拟,集成电路

参考文献

[1] 邵海宝, 王志亮, 张振娟等.基于“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微课辅助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新校园 (上旬) , 2018 (2) :116.

[2] 王雪茹, 柳文博, 李慧.低压低功耗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及展望[J].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6 (10) :00055-00056.

上一篇:财务会计和会计学范文下一篇:两纲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