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的法律问题范文

2023-09-23

科技金融的法律问题范文第1篇

仅就国内的相关资料与文献而言, 目前整个经济理论界尚未对科技金融作出统一的定义, 有众多的学者和专家对金融科技进行了定义, 其所处的位置不同, 看法与角度也不同, 这也导致了众多学者与专家对科技金融的定义也存在着差异。2009年, 四处大学赵文昌教授于《金融科技》中对金融科技进行了定义, 这也是国内专家学者首次对科技金融一词进行了完整的定义, 其更倾向于将金融科技看做科技产业进行融资与创新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所形成的一个整体和体系。其后相关的专家学者也开始从各自的角度对科技金融进行了定义。如2010年, 赵志新在《产业金融》中对科技金融作出了定义, 其认为科技金融是科技产业融资的过程[1]。洪银兴、胡苏迪、李心丹、尤建新、徐玉莲等学者专家均对科技金融做出了定义。众多学者对金融科技定义的侧重点与角度不同, 使得其定义也有所不同, 但大部分专家学者对科技与金融的关系的看法基本一致, 均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密切, 相辅相成, 并认为科技金融对科技的创新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于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 笔者对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认为科技金融是以社会与金融资本投入到科技产业为核心, 以推动科技的创新为主要目的的金融活动, 其具有商业可持续性、融资性、市场性与定向性的特点。商业可持续性, 是指科技产业以融资的方式获得一定的资金并投入到生产与创新中, 并以回报作为目的, 以此获得后续的资金, 并进一步进行融资以获得新的资金投入到生产中, 从而达到商业可持续;融资性, 本文将科技金融归属于金融活动, 资金通融属于金融活动的核心, 因此也是科技金融的核心, 而其他功能都是金融活动发展过程中所衍生的辅助功能;市场性, 本文将认为科技金融进行的金融活动主要是将社会与金融的资本投入到科技产业中, 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方法就是进行市场融资;定向性, 本文将科技金融定义为金融活动, 但其专指为产业筹措资金和一些金融服务, 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筹措资金或金融服务则不包含在内, 如采购材料与设备、销售商品等。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文对科技金融作出的定义, 笔者对其进行进一步说明, 与科技活动相比, 本文更倾向于将科技金融归属于金融活动的范畴, 因此科技金融包括了金融产品的使用、金融制度的安排、服务方式的选择、运行机制的构建等。本文认为科技金融是金融的发展与科技的创新之间进行结合的过程, 两者的结合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 而是互相推动, 既推动了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也推动了金融的进步, 但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两个领域之间进行互动与结合过程中必然会有所不适应之处, 需要加以解决。本文既然将科技金融定义为金融活动, 则必然会有参与金融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主体是指参与到融资活动中的群体, 如企业、政府、个人、金融机构等, 这些主体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同时需要对主体加以明确, 如无偿捐赠、内部安排资金等不属于科技金融, 因为其目的并不是希望获得一定的投资回报, 即使其提供的资金被投入到了科技创新中也不归属于科技金融的范畴[2]。科技金融的客体则是指进行科技创新的产业, 通常包括高校、创业团队、企业等, 即使其原本的属性并不属于科技金融, 但若其接受了来自社会的资本或来自金融的资本且将其投入到了科技创新中, 则将其归属于科技金融的客体。

二、科技金融的实践

(一) 国外科技金融的实践

相对于国内而言, 国外的科技金融发展的更加完善, 因此对国外科技金融的实践经验进行了解与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有利于国内科技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为此本文以美国、德国和日本的科技金融实践作为代表, 对其进行了介绍。

1.美国

美国的金融市场极为发达, 为科技产业的融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因此美国的科技金融多以市场为主导。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 美国政府开始重视科技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因此推行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进行支持, 如以立法的方式允许保险公司、捐赠基金、退休基金、高校基金等对科技创新进行投资, 这些政策使得社会资本投入到科技创新的力度提高。另外, 由于美国的风险投资极为发达, 其也成为了美国科技金融资金的重要来源,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 美国风险投资的重点与热点即使美国科技创新与发展的趋势[3]。美国科技金融实践最为典型的电表就是硅谷银行, 其不仅是商业银行传统发展与经营的创新, 同时也是科技金融的突破, 其对以往的股权式与债权式投资的局限进行了突破, 并将间接投资与直接投资之间的界限打破, 尤其是对风险较高的企业, 在其需要借款时, 需要以专利技术作为抵押, 这样不仅使得借贷的风险得以降低, 同时可以进一步约束这些风险较高的企业的经营与投资。

2.德国

德国的科技创新的资金来源更主要依赖于银行, 科技产业与银行产业之间的关系密切, 两者有稳定的合作, 且融资渠道更为持续, 因此德国的科技金融多以全能银行为主导。在德国, 全能银行的地位极高, 说其在金融体系中处于统治地位也不为过, 因此其不会被业务分工所限制, 因此可以更好的为科技产业提供众多金融服务, 且极为全面, 如财产保险、长期贷款、中期贷款等。这使得全能银行不仅是科技企业的债权人, 同时也成为了股东, 因此其可以对科技企业的经营、发展、决策等进行监督, 既保护了自身的权利, 同时也使得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稳定、密切。

3.日本

日本的科技创新更加依赖于政策的支持, 以银行制度为基础的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与金融服务机构为科技的升级、创新与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因此日本的科技金融多以政策为主导。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政府以政策的形式提供了支持, 通过财政拨款的方法成立了中、小企业的信用保险公库与信用保证协会, 另外还设立了众多政策性金融服务机构, 如开发银行、国民生活金融公库、进出口银行等, 为科技产业的融资提供了支持。

(二) 国内科技金融的实践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开始进行科技金融的实践, 且逐步深入发展, 整个过程可以划分成三个主要阶段:一是萌芽阶段, 起于1985年,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现, 金融部门在政策支持下对科技方面的信贷业务进行了尝试与实践;二是起步阶段, 起于1999年, 国务院和中共中央为推动科技的创新与科技资本市场的发展推行了相关的政策, 该阶段的科技企业无论是上市规模还是投资规模都相对较小;三是快速发展阶段, 起于2006年, 该阶段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核心, 推行了众多配套的政策, 使科技产业的融资渠道增加, 科技金融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自2006年国家推行了众多政策支持科技金融的发展后, 各地也开始进行了科技金融的探索与实践, 如杭州市政府于2008年对创新科技经费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减少了政府拨款的资金, 创设了相关的政策性金融服务机构为金融科技提供资金支持。

再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于2012年与硅谷银行进行合作, 开始使用硅谷银行的机制, 为科技产业提供资金支持[4]。

三、结论

综上所述, 我国的科技金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 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不相适应, 这也导致了我国的科技金融发展受到影响。因此今后的科技金融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支持, 以政策的形式进行鼓励, 对科技产业的税收进行调整, 同时加大政府拨款支持的力度,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对公共资源进行重新调整和配置。

另外, 以科技企业的生命周期为核心, 建立并拓展与之相配合的融资渠道, 以此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资金;除此之外, 要建立起全面的与科技企业相关的金融服务机构, 且可以建立起专门为科技金融服务的机构, 如科技担保公司、科技信贷支行、科技银行等, 专门针对科技企业, 为其融资与发展提供服务。

摘要:科技金融归属于产业金融, 是指金融产业与科技产业的结合, 且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 而是两个不同产业与领域之间的融合与依赖, 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进行推动, 而经济的发展则需要科技来带动。高科技产业通常都具有极大的风险, 需要融资的量也较为巨大, 因此, 科技金融也可以成为科技产业进行融资的过程。科技金融自出现以来就一直是经济理论学科的重点, 但当前, 科技金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 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与实际情况, 在本文对科技金融的定义进行了提炼, 进一步分析了科技金融的内涵,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科技金融的实践, 以期有所帮助作用。

关键词:科技金融,定义,内涵,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大伟.浅析科技金融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及其政策含义[J].时代金融, 2017 (12) .

[2] 李喜梅, 邹克.科技金融内涵探讨及政策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8 (3) .

[3] 吴凤菊, 孙哲, 吴燕.科技金融研究的文献综述及未来研究展望[J].时代金融, 2016 (30) :15-16.

科技金融的法律问题范文第2篇

金融科技截至目前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 最权威的定义是赵昌文在《科技金融》中所述, 科技金融是一个系统, 由一系列的金融工具、金融服务的创新性安排和各类主体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所构成。金融科技一词来源于国外, 和国内的互联网金融两者概念较为模糊, 但是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受到严格的监管, 而金融科技则免之, 因而, 越来越多的公司平台应用金融科技一词。

二、金融科技的主要技术

(一) 大数据

大数据技术是指把海量的数据信息通过特有的工具进行专业化的处理, 对同一性质的数据进行整合, 形成满足市场需要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技术将风险控制由以往的依靠经验和主观判断转化为人工智能, 对于个人征信、风控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数据支撑, 在促进金融服务发展的同时也对商业银行的信用职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二) 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具有高达10万亿次运算本领的、按照客户的使用量进行付费的模式, 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进入到数据中心, 按用户的需求进行运算, 云计算模式将会提供出对客户需求最为有效的、便利的网络访问, 也将所需的资源能迅速从资源共享池中获取。云计算虚拟化的特点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各种各样的终端上获取应用服务, 为用户提供了足够的便利;其次, 云计算的规模是可以动态伸缩, 这样的特质为应用和用户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无限可能;最为重要的是, 和企业昂贵的管理数据所花费的成本相比, 云计算能自动化的集中式管理, 这样的特点使得云计算的费用及其低廉, 一旦运用云计算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企业的管理成本。

(三) 区域链

区域链技术的本质是一个去中介化的数据库, 是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相联结而构成的链式数据结构, 以此来验证和存储数据信息;利用分布式节点和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 每一个节点都具有完整的数据信息, 只有破坏所有节点, 信息才会遭受泄露, 因而区域链的每个节点的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极高;区域链技术还利用非对称的加密和授权技术, 保证了数据信息传输和访问的安全;智能合约又可以自动化执行事先规定好的规则和条款。区域链技术充分解决了交易的信任和安全问题, 使用区域链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去降低风险和业务经营的成本, 能使企业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

三、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伴随着金融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 当代“金融+科技”的创新模式颠覆了银行业传统的信用中心式的服务模式。“金融”和“科技”的有机结合, 使得科技成果进入到金融领域, 并在金融领域发挥极大地效用, 使得科技成果转化成了现实的生产力和企业的助跑器。互联网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快速普及, 同时催生了用户服务层面的大量创新和应用。多数企业借助互联网跨界涉及金融服务, 伴随着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大量出现, 加剧了和商业银行的竞争, 使得商业银行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并且随着金融服务的多元化, 意味着商业银行传统的金融服务市场份额被挤占。下面是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主要影响:

(一) 银行竞争压力加剧

金融科技的火速发展, 第三方支付平台顺应而生。2003年, 支付宝进入大众的视线, 意味着科技由之前的幕后网络支撑作用逐渐转向幕前, 步入人们的生活。2013年, 余额宝的横空出世更是给传统的金融业带来了极大的震撼。金融科技的支付产业和储蓄产业崭露头角的同时意味着传统业务模式的商业银行的市场地位被撼动。随后, 不少平台纷纷效仿, 出现了蚂蚁花呗、东京白条、唯品花等的存贷方式以及基金、保险等行业的重新互联网战略布局, 这都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更有数据表示, 高盛投资在2017年8月7日发表的“中国金融科技的增长”一文中显示, 中国第三方支付在2010年至2016年期间以74倍数增长;网络借贷在2013年至2016年呈36倍数增长;截至2016年中国共有3.4bn的第三方支付账户;其中第三方支付中有75%是通过移动设备支付完成。这充分表明伴随着金融科技的高速增长, 传统银行业的竞争压力逐渐加剧。

(二) 银行客户数量减少

(1) 融资信贷。在融资信贷方面, 商业银行的融资借贷业务主要集中在购房贷款、购车贷款以及信用卡业务三方面上, 商业银行在这三方面的贷款流程上手续烦琐, 而金融科技公司克服了这一缺点, 在贷款的审核方面简化了流程, 极大的便利了客户;而且, 近几年房地产产业低迷, 银行更多地将借贷业务转移至购车贷款和信用卡业务方面, 但是对于如今的p2p贷款平台的贷款用户来说, 有大约60%的贷款用户从未开通过信用卡, 这也进一步的局限了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而且金融科技公司的融资信贷利率多数优于商业银行, 甚至还推出了在规定日期内偿还免利息等的优惠政策, 这就更大的吸引了客户的眼球, 这就导致了商业银行流失部分客户。

(2) 理财产品。在理财产品方面, 随着金融科技公司更多的理财产品的推出, 使客户拥有了较大的选择空间, 解决了原先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渠道单一的弊端, 金融科技公司多样化的理财产品满足了各个层次的客户, 更能满足客户的特色化需求, 区别于传统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难以同时满足基础客户和高端客户需求的弊端, 这就导致了商业银行的客户数量急剧减少。

(3) 支付清算。在支付清算方面, 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交往多数依托于网络媒介, 社交媒介的改变以及电商平台的出现促使社交媒介和金融价值链叠加, 从而使得客户的行为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在2017年的春节期间, 有数据表示, 微信共发出了14bn的红包;近年来, 人们在旅游、购物等方面更多愿意选择金融科技进行支付结算, 非银行机构支付的趋势不容阻挡。

(三) 银行的信用职能被弱化

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 科技金融公司通过对大数据的整合、检索, 充分利用自己的数据优势, 以此来推测消费者的爱好以及需求, 为自身开展金融业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其次, 科技金融公司通过对大数据的运用可以了解到各个领域的信息, 可以扩展自己的业务。最为重要的是, 科技金融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据建立自身的信用数据库, 从而绕开了银行的信用体系, 如果这一趋势逐渐发展下去, 那么银行的信用职能将会逐渐被弱化直至完全失去原有的重要性。

四、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 (对策)

(一) 加强创新, 建立竞争优势

(1) 因为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历史源远流长, 在金融业有着重要的地位, 故而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根深蒂固, 相比于同行业同性质的金融平台, 多数客户更愿意相信商业银行, 存贷款也更愿意选择商业银行, 这使得商业银行拥有着的大量比较稳定且长期合作的客户, 商业银行应该定期维护客户关系, 增强与客户的黏性关系, 让客户更加的信任自身, 基于这个基础商业银行应该将其培养成自身的一大竞争优势。

(2) 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单一, 经营范围也比较狭窄, 我国商业银行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核心业务, 做到业务的多样化、特色化, 打造出属于自身的亮点, 在满足基本客户的同时, 又能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最后, 我国商业银行也可以向国际市场学习, 加强创新意识, 在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国内市场需求进行优化, 创造出既适合国内客户又满足国际客户的产品。

(二) 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和风险监控机制

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银行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可以促进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在信用体系方面, 商业银行可以建立失信惩戒机制, 对于违约企业可以采取惩戒措施, 通过诉讼和加强追偿力度等手段落实银行自身债权, 对于信守承诺的企业可以采取守信增益机制, 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企业的守信能力, 减少经营风险的产生。在风险监控方面, 商业银行要做好经营的全过程的风险管控工作, 比如, 为防范不良资产的产生和减缓其比例加重, 商业银行要加强监督。在企业或个人贷款之前, 深入了解贷款客户的资金情况和信用情况, 由此来确定是否发放贷款。在发放贷款期间, 加强对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的监督, 减少出现不良资产产生的可能性, 如果不良资产的产生无可避免, 那就提前做好挽回及解决措施。银行要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解决。

(三) 和金融科技公司开展合作, 进行优势互补

商业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两者之间除了竞争的关系, 同样可以发展成合作的关系, 双方进行优势互补, 可以产生共赢的局面。金融科技公司在数据、科学技术、人才等方面有着商业银行无法匹及的突出优势, 而商业银行在客户资源和对公资源上面仍具备着优势。两者如果开展合作与交流, 在商业银行方面, 商业银行可以为金融科技公司介绍客户和提供一定的资源, 科技金融公司能不断增加客户量, 业务量, 从而盈利增加。而在金融科技公司方面, 首先, 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将其数据提供给商业银行作为参考, 为其业务创新的方向提供一定的依据;其次, 金融科技公司可以派遣专业的技术人才至商业银行, 通过定期维护网络系统、建立新型防火墙等方式, 以此来维护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所带来的经营风险;最后, 金融科技公司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使商业银行的创新业务步入正轨。

(四) 加强不同银行间的学习, 提高专业服务水平

金融科技尚未出现之前, 银行只要面对来自内部的竞争压力, 把处于同一金融行业的不同的银行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但是伴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 银行又面临着新的外部竞争压力。不同的银行之间应该摒除竞争敌对状态进而转化为盟友, 共同迎接外部的压力。银行之间应该互相学习, 加强彼此间合作, 定期分享有效的管理经验和交流先进的体制制度以此来提高专业服务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 金融科技具备着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特性, 能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 故而金融科技的趋势不可逆转, 金融科技也将会是未来几年的热门产业之一。那么, 金融科技无法避免的会给传统模式的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冲击, 加大了传统商业银行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竞争对手所带来的压力, 主要的影响表现在商业银行的融资信贷、理财产品、支付清算等业务方面。传统商业银行针对金融科技浪潮下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为保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不断加强自身的竞争优势, 采取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服务, 同时也可以学习借鉴金融科技, 将科技运用到业务之中, 从而降低传统模式管理下的高成本, 进而使自己形成创收, 提高整体盈利水平。所以简而言之, 金融科技既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又给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创新思路。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一直秉承着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一直以来都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科学技术涉及金融领域, 立即在金融领域形成一大风暴。2017年4月, 全球金融科技报告显示, 科技公司将在未来的5年时间内挤占全球大型金融机构24%的营业收入,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科技的趋势下, “科技”+“金融”的新型模式将会给传统业务模式的商业银行造成极大的影响, 本文就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创新发展策略。

关键词:金融科技,商业银行,影响,创新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程欣炜.江苏省商业银行科技金融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3.

[2] 杨松玺.互联网理财发展及其对银行的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5.

[3] 李妍.第三方支付发展面对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5.

[4] 张旭.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财税金融, 2014 (11) .

[5] 郑国华.聚焦金融科技引领行业变革[J].中国城市金融, 2017 (7) .

科技金融的法律问题范文第3篇

一、建立科技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

在《意见》指导下, 近年来, 河北省科技金融结合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创业投资和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规模不断壮大, 省引导基金规模已达8.15亿元, 共参股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16支, 资金总规模达到45.7亿元;省贷款风险补偿金达1.22亿元;全省科技支行已成立约20家。然而, 现行的科技产业统计指标、金融统计指标均是针对科技或金融自身发展而设计, 没有体现科技金融结合的属性。建立科技金融发展评价体系是深入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的基础。通过构建指标体系, 科学衡量和评价全省各地市科技金融结合的发展程度, 分析区域间发展差异, 促进全省科技金融工作协调发展。

二、指标选取和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 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在构建河北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时, 必须把科技金融发展视为一个系统问题, 要反映科技金融体系的全貌和层次, 切实注意指标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主要应用于科技财政扶持、科技贷款、创业风险投资、科技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等六大形式。在分析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时, 评价指标体系要能综合地反映河北省科技金融系统中各子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强度和影响力等方面的内容。

(二) 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指在构建河北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时要综合考虑实用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首先, 指标要简化, 方法要简便。评价指标体系要繁简适中, 计算评价方法要简便易行。其次, 数据要易于获取。评价指标所需的数据要易于采集, 无论是定性评价指标还是定量评价指标, 其信息来源渠道必须可靠且容易取得。最后, 整体操作要规范。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计算方法, 以及各项数据都尽可能标准化、规范化, 严格控制数据的准确性。

(三) 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在构建河北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时要结合我省实际, 突出反映我省科技金融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工作重点。在指标设计上应结合省情, 根据我省科技金融政策, 突出我省在创业风险投资、天使投资、贷款风险补偿、科技支行、创新券等方面的政策实践。

三、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原则, 本文从科技金融政策、科技金融发展程度、科技金融宏观效果这三个方面来构造我省科技金融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共分三级, 其中一级指标3个, 分别是科技金融政策及财政投入、科技金融发展程度、科技金融宏观效果;二级指标13个, 分别是科技金融管理机制、财政科技投入、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科技信贷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科技保险发展、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创新券发放和使用情况、研究与发展 (R&D) 经费支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奖励、专利授权等指标;三级指标60个 (详见下表) 。

摘要: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2015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意见》。如何科学评价河北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 督导推进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 结合实际, 本文构建一套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对各地市科技金融结合工作进行分析和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三级, 其中, 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60个。

关键词:科技金融,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徐玉莲.科技金融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11) :118-124.

[2] 梁伟真, 梁世中.科技金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 2014 (10) :64-67.

科技金融的法律问题范文第4篇

一、金融科技定义阐述

金融科技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方式,我们通过对有关的资料进行调查,可以知道,现阶段,金融科技的含义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可以通过使用各类的过程或者产品,对金融市场进行调控的技术。这项技术的发展一经出现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美国,美国通过市场调控的方式发展经济,完善了美国的经济体系。最近几年来,我国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加大了对金融科技这一技术的关注度,发展了各类金融科技产品,主要的产物是第三方制度以及淘宝等。金融科技产品的范畴较为广泛,不仅仅局限于金融产品,包括人工智能产品以及云计算等都属于金融科技产品的领域。

金融科技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模式,可以说,金融科技技术的出现打开了金融产业的另一扇大门,金融科技与传统的金融技术相比具有更多的优点,例如,信息储量丰富、交易较为方便,除此之外,金融科技技术还具有较强的保密性能以及安全性能,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有关的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现阶段,金融科技的应用对于商业银行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影响,接下来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商业银行产品创新

首先是对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通过对有关的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产品主要有三个类型,分别是核心产品、基本产品以及外延产品。这三类产品具有不同的特点,我们接下来就这三种产品的类型展开分析,首先是对核心产品的分析,核心产品主要是银行根据客户提出的意见进行改革,以满足客户的要求为主的产品,其中,核心产品主要以投资收益的产品为主,可以为客户带来一定程度的收益,这类产品主要具有的意义就是经济方面的意义;其次是基本产品,基本产品是银行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包括:存款以及贷款等服务体系,通过对有关的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基本产品这类产品是现阶段银行客户主要采取的产品业务之一。除了上述两种产品之外,另外一种就是外延产品,这类产品是金融产品中的优化业务,主要是为了解决客户存在的问题,进行开展的。金融科技产业的出现,使得金融产品也趋向于科技化,现阶段,商业银行新推出了网上产品,产品趋向于虚拟化,这类产品的出现方便了有关的操作,用户可以直接在第三方平台上进行操作,节省了银行员工的工作流程,提升了用户的商业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金融领域的进步。

(二)商业银行服务创新

其次是对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也非常的关键,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受是现阶段商业银行主要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对有关的资料进行调查,我们可以知道,采用传统的业务办理模式,有关的用户需要在银行内部排队办理,工作的效率不高,需要大量的银行员工。现阶段,金融科技产品的出现,使得银行用户可以直接在网络上进行业务的办理,银行员工为客户提供在线服务,节省了双方的时间,大大的提升了工作的效率,提升了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服务质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我国金融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对有关的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现在大部分的商业银行都开展了网上业务办理的流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我国相关机构以及政府部门对金融科技产品的支持。

三、利用金融科技创新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建议

现阶段,我国金融科技产品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工作办理的效率是现在相关工作人员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我们选择了现阶段商业银行主要采取的几种发展方式进行分析,希望可以解决有关人员的问题:

(一)借鉴外国优秀经验、加深金融与科技融合

首先,第一种方法就是借鉴外国企业的成功经验,加强金融产品与科技产品的融合,通过对有关的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金融科技产品主要起源于国外,由于我国金融科技领域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为了尽量缩短这种差距,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发展科技水平,加强科技产品与金融理念的融合。金融创新银行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发展自身的技术水平,可以采取外聘专家或者遣送留学生的方式进行经验的学习。除此之外,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要注重与国内的情况结合,在适合国内的基础上进行理念的创新。如何提升金融产品与科技水平的融合呢?这是相关工作人员现阶段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要促进金融产品与科技理念的深度融合,促进金融产业的本土化发展,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科技产品,除此之外,国家政府以及相关的机构也应该提高对有关理念的关注度,制定适合的政策以及法律,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遵守金融行业规范和法律、维护良好发展环境

第二种方法就是尊重市场的发展环境,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发展,现阶段,我国科技领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种新型产品出现,例如: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大数据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科技领域的发展。通过对有关的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现阶段,我国的金融领域与科技产品的融合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安全性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由于最近几年,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飞快,传播信息的速度非常的快,提高科技与金融融合的安全性能非常的重要。一旦某个环节出现了安全方面的漏洞,就会给银行的经济体系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会丧失客户的信息,降低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影响银行用户的日常生活,降低信息的安全性能,因此,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提高对信息安全的关注度,降低风险情况的发生。商业银行之间应该加强合作,进行技能之间的交流,共同维护我国金融产业的环境稳定,推动金融行业的长远发展。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应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进行发展。

(三)通过金融科技创新开发联合开展跨界合作

通过对有关的资料进行分析,可知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逐步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如何提升发展的进度以及工作的效率是现阶段有关的工作人员主要关注的问题之一。传统的商业银行要想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的发展,就要开发非金融服务的价值,提高与客户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大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相关人员的调查,我们可以知道,建设银行早在2017年就进行了业务的开发工作,提出了与阿里巴巴进行合作,互联网技术在商业银行发展中的应用推动了相关产业的进步,不仅提高了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速度,还对有关的产品模式进行了创新,最近几年来,建设银行一直处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前列。其他的商业银行应该借鉴其成功的经验,跨界合作的根本含义就是双方签订有关的协议,在法律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发展彼此的优点,促进双方的长远发展。除了建设银行之外,京东金融与工商银行签署有关的协议,双方致力于共同开发金融科技有关的产品,以资产管理作为合作的主要前提,在多方面开展合作,既促进了双方的发展,又为我国金融理念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中国银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也挂牌成立。

结束语

总之,金融科技为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积极影响,但科技并非万能的,不管是商业银行主体还是社会公民都应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金融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摘要: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金融与科技的融合表明我国金融行业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现阶段,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根据有关的资料显示,我国的金融科技以第三方平台支付(例如:微信、支付宝等)、P2P等为主,支付宝已经成为了我国新的四大发明之一,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这篇文章主要以金融科技的发展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就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展开讨论,希望可以引起人们的关注,解决相关人员的困扰。

关键词:金融科技,商业银行,创新发展,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佳.浅析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对未来消费金融发展的影响[J].黑龙江金融,2017,(08):64-66.

[2] 张林.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增长———基于空间计量的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6,(01):14-24.

[3] 李沂燃.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状况及对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7,(03):20.

科技金融的法律问题范文第5篇

目前, 从金融科技发展的角度研究金融科技对财经类毕业生就业影响的文献相对较少, 且比较零散, 大部分是从广义层面阐述金融科技的发展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杨萌萌 (2018) 在《金融科技发展对就业的影响》中结合实证分析探讨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对金融业以及相关行业就业的影响。通过研究, 从金融科技和财经领域两个视角出发, 按照财经类行业的不同, 对金融科技在这些行业里的应用进行分析, 并通过高校就业质量报告来分析当前财经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财经从业人员、在校大学生两类问卷调查整理所得的数据分析金融科技对财经行业的影响以及金融科技对财经类学生的影响, 意义十分重要。

一、金融科技在财经领域的应用分析

近年来, 金融科技发展迅速, 金融科技已广泛并深入应用于财经类主要行业, 特别是应用于会计、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主要财经行业对金融科技的应用情况如下:

1.在会计领域, 财务机器人替代了传统会计依靠人工进行的各方面核算, 而在其他方面更多呈现对公司的辅助作用。

2.在审计领域, 金融科技还不能承担主要的工作, 更不能替代审计人员办公与决策。

3.在银行领域, 金融科技对客服工作具有一定的替代性, 智能投顾的出现将对低端理财投顾岗位产生极大影响。

4.在保险领域, 承保、理赔环节中一些简单、重复、偏向数据分析比对的工作将逐步被智能应用取代, 在其他方面基本上起辅助作用。

5.在证券领域, 同样对数据分析的工作具有极大的替代性, 而管理类工作影响不大。

总之, 尽管金融科技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但已经引起了这些行业运转和发展方式的改变。

二、财经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

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 各大财经类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流向体现出了就业去向的分布相对集中, 就业岗位逐渐由于金融科技的助力对人力岗位产生了挤压。

以山西财经大学为例, 在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 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82.34%、91.53%、100%。在就业去向分布上, 就业的单位性质主要集中在企业单位, 占比达87.4%;就业的单位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业和公共管理, 比例分别为研究生 (含博士) 34.17%、29.53%和本科生21.71%、25.04%。在金融子行业方面, 银行与证券仍位居第一、第二位。数据显示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为管理培训生、客户经理、销售员、财会等, 主要从事财务核算类、数据分析类等工作。

金融科技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使得很多岗位正逐渐被金融科技辅助或替代人力, 这已对财经类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一定影响, 对就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金融科技在财经类行业应用及对财经类毕业生影响的综合调查分析

通过对金融科技的研究, 目前金融科技只会替代操作简单、流程固定且偏向于数据分析的工作;而对于管理类岗位, 金融科技基本上起辅助、促进作用。

(一) 金融科技在财经类行业中应用的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当前金融科技在财经类行业中应用的实际情况及影响, 增加对金融科技在财经类行业中应用的实际了解, 走访了金融企业, 对银行、证券、保险、会计、机关事业单位等行业从业人员发放了调查问卷进行调研。

从调查结果来看, 当前金融科技仍虽被广泛引入但工作能力不够深入细致, 在日常工作中仅能胜任客户服务、数据处理等工作, 而面对管理决策、财务分析等方面的工作仍有不足, 在财经领域中仍处于辅助工作以提高效率的初级阶段, 仅扮演辅助从业人员办公的角色, 只是在小部分岗位上造成了科技替代人力的情况, 如银行智能柜台取代人工柜台。

(二) 金融科技对财经类在校生影响的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在校生对金融科技的认知度以及怎样看待“金融科技对就业岗位的影响”, 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了网上问卷和实地访问调查。通过调研结果发现:财经类学生对大数据、机器人自动化、新型跨境支付结算系统较为了解, 而对智能投顾、智能理赔、区块链了解较少;在375份问卷中, 75.73%的被调查者认为金融科技对就业岗位具有替代性, 特别是对数据分析类岗位, 占比最大, 为47.73%。

四、金融科技对财经类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工作设备进一步科技化, 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这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智能替代人力的现象。

大型企业智能科技的使用导致财经类毕业生被迫转行或转变就业方向。而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定位不准, 这严重影响毕业生的就业。

金融科技的发展提高了金融业的效率, 从而减少了工作岗位, 提高了工作标准, 要求更加优秀的求职者来胜任新的工作, 这也为毕业生增加了更多的就业压力, 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五、金融科技应用背景下促进财经类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面对金融科技所带来的影响, 财经类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应谨慎选择偏向于数据分析、数据整理、在线客服等工序简单重复的工作。另一方面, 良好的专业知识水平、丰富的活动经历和实习经验、合格的相关技能、能够熟练掌握外语等优势对财经类毕业生未来就业有正向显著性影响, 因此, 不断学习最新的知识与技术, 不断提高自身沟通协调等各方面能力, 完善自己, 才是财经类学生应对就业形势不利因素的最可靠方法。

(一)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1) 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2) 多参加实践活动, 培养自己团队合作、清晰思考和语言文字表达、组织管理的社交能力; (3) 紧紧跟随时代潮流, 提高自己的科技能力, 擅长运用新技术解决工作难题、熟练使用工作设备, 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4) 树立终身学习、批判性的思维, 多读书, 不断提高自己人文素养与行为实践能力; (5) 善于思考, 学有所用, 运用专业、科学的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认知实践能力; (6) 转变就业观念, 调整就业心态。

(二) 积极做好进入应聘单位的准备

面对如今金融科技进步发展的大潮, 每一位金融求职者都应: (1) 提前了解并学习现有的与工作有关的金融科技产品; (2) 多参加相关实习或社会实践活动; (3) 平时多积累相关专业知识, 加强专业能力, 并进行一些能力培训; (4) 参加一些公司的专场招聘会, 提前了解更详细的有关工作的信息。

(三) 扩大就业信息获取的渠道

作为求职者, 财经类毕业生应时刻关注就业信息, 扩大就业信息获取渠道, 深入了解政府部门有关的就业政策和各行业公布的招聘公告, 认真解读其中的就业信息来获取各种渠道公布的有效就业信息。

摘要:如今,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为财经行业带来重大变革, 也在对财经行业工作者以及打算从事财经类行业工作的就业者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从金融科技和财经领域两个视角出发, 结合理论分析和数据统计, 分析了金融科技对财经类行业的影响及由此所产生的对财经类毕业生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提高财经类毕业生应对金融科技发展的就业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金融科技,财经类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

[1] 杨萌萌.金融科技发展对就业的影响[D].山东大学, 2018, (9) .

科技金融的法律问题范文第6篇

一、移动数字技术实现金融应用的普及化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数字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移动数字技术让更多人近距离接触各种金融服务,也为金融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开发,推动金融产品研发和金融向社会经济的渗透,更能保障金融服务的便捷化和普及化,为普惠金融推广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支撑。基于移动数字技术应用为更多获得金融服务提供了最为直接的便利服务。今天的中国,每个人都离金融非常近,比发达国家领先,让每个国随时实现各种无现金支付,更能实现各种金融资金的直接往来,不仅可以消费,更可以实现资金周转,还能提供各种形式的金融增值服务,获取不同额度的信贷支持。这些在以前只能在银行网点排队才能获取的服务,而且像信贷之类的只有一些有较强偿付能力或者担保能力的机构或者个人才能获取。而现在,只有要支付宝,芝麻信用达到一定标准,就能获取一定额度的网络贷款,放款非常快,还贷也非常便捷。对于更多需要小额金融服务的广大国民来说,这是非常好的选择,也是最为便捷的方式,是普惠金融最为有效方式,也是金融科技推动普惠金融的直接体现。现在的数字移动技术,让更多人通过手机来享受各种金融服务,从事各种金融活动,获得更多的投资渠道和收益。基于移动数字技术应用的各种金融投资和延伸理财,让每个人能够成为金融产品的享用者,让金融真正成为更多人的投资工具。通过移动通讯终端,借助第三方支付工具,将手中的资金实现理财和消费的统一,支付宝推出余额宝后,各种宝宝们陆续出现,让更多人实现了存贷、理财和投资便捷化,进一步推动金融业的普及化。

二、网络银行让更多人享受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移动数字技术应用,让更多银行推出数字一定银行,手机银行是各大商业推出的便捷服务,不仅储户能够随时进行各种资金来往,利用随处可见的自动柜员机,实现现金与非现金交易,还能利用网络银行或者手机银行,随时申请各种小额贷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国人不仅需要资金储存,需要通过存款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还要充分利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进行各种投资,尤其是立足自己的工作和生产实际,用于扩大生产或者进行更多的商业往来,以此来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增加个人收入,也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这些都是金融科技手段的支持,金融创新的结果,也是普惠金融得以实现的保障。传统的方式和手段,工作效率低,只能对一些重要的大客户提供服务,普通小微客户各种金融需求零散,服务成本高,微众客户数量非常多,又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从事不同的行业,服务起来非常不方便,也力不从心。网络或者手机移动银行让更多的微众客户随时利用科技支持的手机和电脑进行各种操作,尤其我国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受到高中以上教育的人,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金融需求能够得到最限度地满足,这是金融科技手段支持的结果,也是新时代实现普惠金融的信心所在。

三、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保障金融信贷安全

银行推动普惠金融积极性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风险大,成本高,利润低。银行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机构,也是重要的金融企业,控制成本,降低各种风险,保障金融稳定,实现足够的盈利,也是衡量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准,更是银行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推动普惠金融,需要保障金融信贷安全,保障银行金融安全,也保障每个信贷用户的资金安全,确保资金投向更加安全的行业,投向更具市场发展前景的企业,有利于调整资源合理分配的部门。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技术能够保障信贷安全,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更好地分析信贷资金投放,尤其是小微客户,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信贷客户生产经营对应的市场发展需求,应用信息化技术分析企业成本和经营开支,预测其经营效益,既能保障信贷投放安全,更能够促进小微客户更好地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可以更好地跟踪信息资金的投放,不仅能够防止资金挪用,对决各种骗贷行为,还能对小微客户进行更多的金融指导,确保小微客户经营更加稳定,保障他们的盈利能力,确保小微客户能够及时偿还各种小微贷款,更能保障小微客户不断发展壮大,真正实现普惠金融的终极价值。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经济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更多人希望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展创业,金融服务需求和市场不断扩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用金融科技手段服务更多信贷客户,尤其是更多的小微客户,实现金融的普惠性,发挥金融的根本作用。

摘要:金融机构需要真正树立普惠金融金融理念, 真正落实普惠金融, 并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为金融服务提供各种便利, 为信贷投放保驾护航, 为更多需要普惠金融的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市场服务、技术支持,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创造更多的价值, 服务更多需要服务的小微企业和公民个体。

关键词:普惠金融,金融科技,应用

参考文献

[1] 尹优平.金融科技助推普惠金融[J].中国金融, 2017年22期:90-91.

上一篇:口腔科院感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科技型企业认定标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