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配置质量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13

药物配置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医护人员在配置化疗药物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安全因素。其中, 存在着医护人员的自身职业危害, 特别是肿瘤科医护人员面对各种癌症病人, 受到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心理生理等职业危害因素。尤为化学性危害因素最为严重。医护人员在配置化疗药物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不强, 对职业安全认识不够, 自我保护意识差。 (二) 对有关职业危害及化疗药物知识学习不够, 了解不足。 (三) 化疗药物在领取、摆放、保管及操作时不慎, 化疗药外溢。 (四) 医护人员在配药过程中, 带口罩不规范, 不戴手套或只戴单层手套配置化疗药或输化疗药。 (五) 配置化疗药时注射器与针头衔接不紧, 可能导致辞药外溅到医护人员身上。 (六) 被化疗用过的针头刺伤。 (七) 徒手分离和毁型化疗用过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输液管等。 (八) 未被使用的药液敞置在操作台上。 (九) 无专门配置化疗药的配药室及生物安全柜。 (十) 配药时不能认真执行规范性操作规程, 使药液喷出。 (十一) 排出注射器里的空气时, 药物散发到空气中。 (十二) 化疗废弃物末按流程正确处理。

二、防护对策

(一) 加强化疗职业安全防护教育, 加强专业意识和学科建设, 对医护人员进行专门的从业教育和培训。利用岗前、岗中及日常的每日一题、每周一课, 学习化疗基础知识, 化疗的副作用及预防处理, 化疗潜在的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 化疗废弃物规范处理流程管理等, 提高医护人员对化疗药物潜在危险的认识和防护能力, 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 人员自觉遵守, 护士长督促检查。

(二) 配置化疗药物的医护人员应建立健康档案,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三) 工作环境。化疗药物的配备应在专门的配药室、层流操作台上进行, 抗癌药物配药室应设在人流较少处, 室内要安装排风设备或开窗通风, 保证空气流通。要选择病房僻静处备药, 防止有毒空气流入病区内, 在配制药液期间不做他用, 不与普通药物同用一个备药室。备药室内应安装通风橱或排风扇, 排风筒必须高过医院的建筑, 以免使有害气体进入其他楼层。

(四) 规范化疗防护操作程序。强化职业危害防护意识, 使人员在操作中自觉遵守防护制度, 避免发生过失行为, 保证护理安全防护措施的执行。1、在配置化疗药物操作前要穿防护衣, 戴纱布口罩外加一次性口罩, 防止由呼吸道吸入, 戴帽子, 带聚乙烯手套后再戴一副乳胶手套, 减少皮肤接触, 有条件的戴目镜。备齐用物:治疗盘内无菌纱布、棉签、碘伏等, 强化化疗药单独配置完成。2、锯安瓶前应轻弹其颈部, 使附着的药物降至瓶底, 打开粉剂安瓶时, 应用无菌纱布包裹, 防止划破手或药液外溢造成污染。溶解药物时, 溶媒应沿安瓶壁缓慢注入瓶底, 防止药液溢出, 待药粉浸透后在搅动。3、操作时一定要避免药液外漏。4、当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后排空气时或化疗扎针操作排空气时应用无菌纱布放在周围 (向纱布排液后将纱布放置专用包装袋内封存) , 防止药液外流污染空气。5、加药或输液结束拔针时, 操作者须戴手套进行。6、如不慎将药液溅到皮肤或眼里, 应立即用肥皂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清洗。若药液溢到桌面或地上, 应用纱布吸附药液, 再用肥皂水擦洗, 配药后要拖擦地面。7、抽取药液后在瓶内进行排气, 排气后再拔针, 以免药液排于空气中。8、操作完毕脱手套之后要按六部洗手法认真洗手。

(五) 加强化疗后医用垃圾的安全处理。1、接触化疗药物的用具, 污物及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废药瓶等用后一律放置在防渗漏专用 (红色) 袋 (双层) 中封闭处理, 并注明标记。一次性锐器物品如针头, 头皮针等, 用后装入锐器盒里封闭再装入专用红色袋中与其他化疗废弃物一起集中转运, 高温焚烧处理。2、非一次性物品如隔离衣、裤等应与其他物品分开放置, 经高温处理。3、医护人员处理化疗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时须戴手套。

(六) 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安全管理。1、制定化疗药规范管理, 操作规程, 执行制度标准, 监督管理机制, 质量控制和安全防护措施。人人自觉遵守。2、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保健, 定期更换岗位, 配药护士每两周轮换1次, 每年护士体检、合理安排休假, 给予较高的卫生津贴。3、禁止在配药室、治疗区饮食、化妆。4、建立职业防护监测组织、定期进行卫生监督和生物监测。对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疾病进行监察, 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使职业性危险降到最低。

三、结束语

近几年随着医学研究不断深入很多新的化疗药物, 新的疗法、高新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广大医护工作者经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之中。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 则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 严重威胁着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医护人员在接触化疗药物如防护不当易引起职业性损伤。因为化疗药物多为细胞毒类药物, 在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机体正常组织、细胞有杀伤作用。医护人员在对病人进行化疗的同时也会通过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或饮食吞入、针刺伤等受到低剂量化疗药物的影响。可导致诱变性、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潜在危险。所以配置化疗药物的医护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规范执行操作程序, 把职业损伤降到最低。各级领导各部门应高度重视, 认真制订职业防护措施, 建立健全化疗的各项规章和制度, 改善良好的职业安全防护设置及环境, 规范配置化疗药物的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及护理行为, 并加强环境及职业防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做好职业防护监测, 采取可行的防护措施。以确保配置化疗药物的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避免职业性危害。

摘要:本文探讨了医护人员在配置化疗药物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对策。

关键词:化疗药物,危害,问题,防护对策

参考文献

[1] 杨永芳.肿瘤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及自我保护[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2] 张凤霞, 吴阿尼, 吕翠萍.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 2005, (56) ;

[3] 李映兰, 罗贞.护理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1) ;

药物配置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质控;科学管理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vices,PICVA)是开展静脉药物配置为临床用药提供优良药品与药学服务的单位[1]。我国静脉用药比重较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量较大,存在许多潜在的风险。静脉输液是在半开放状态下进行的,药物污染、配伍不合理、药物不良反应、交叉感染风险相对较高,操作人员长期解除细胞毒性药物也可能出现职业伤害。加强配药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非常必要。

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配置过程中主要问题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确立,旨在集中配药,以利于加強环节质量控制,保证药物质量体系连续性,进而提高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实现医院药学由单纯供应保障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2]。但集中配药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如下。

1.1 环境管理问题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依据药物特性设计有万级洁净区、百级垂直层流洁净区、百级水平层流操作台等功能区域,使用药物在整个配置过程中处于封闭环境内,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溶液的洁净度,减少颗粒污染,进而保证用药安全。但管理的关键在于管人,质控还应从细节做起,完备的隔离制度并不能完全杜绝环境污染,除化疗等特殊药品外,多数静脉用药配置仍有人工完成,不可避免出现颗粒污染,若人员质控意识不强,可能导致严重污染、药品泄露等,给环境管理带来困难。

1.2 合理用药问题

静脉输液药物吸收迅速、药效快,若用药不合理可能影响疗效,甚至造成严重不良后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设立,为药师参与药学监督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增加了药师工作量,药师不可能参与所有的药物配置工作,这就要求配药人员能够配合药师、医师做好合理用药管理。

1.3 配药效率问题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集中培养,流水线化操作,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理,减轻了护理人员时间、精力,加快了药物调配时间,此外在进行小包装药品配置时,可减少药品浪费,如抗生素等药物配置,可将剩余部位用于其他地方,降低成本。但这些节省成本操作,客观上增加了管理负担,增加配药风险[3]。

1.4 人流、物流、信息流管理问题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存放了大量的药品,尽管有利于回收,减少药物浪费,但正在配置过程中的药品管理任务较重,药品信息流、物流、人流量大。

1.5 工作人员职业防护问题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接触药品量大,尽管有自我保护措施,但因长时间接触,量变形成质变,仍可能威胁工作人员健康。

2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配置过程中质量的控制与管理

2.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配置过程中质量的控制

首先:需设立质控目标,主要包括配药过程中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药品污染、药品泄露,加强处方审核提高药品合理应用水平,提高配药效率减少成本,提高人流、物流、信息流管理质量,确保人、物、信息流传递质量,控制职业风险,保证工作人员职业健康。

其次:建立质控方法,加强控制关节管理,输液的配置是由药师完成的,在此过程中,药师不仅需要严格遵守各项检查制度,还需遵守相关规范操作原则,依次做好处方标签、摆药、配置好、再次核对、包装,进行多次核对,同时做好做好特殊处方等级,确保数量无出入,避免差错,在进行核对时,做好百分百准确无误,核对输液袋以及药液质量,鉴别发现异物、变色、沉淀[4]。

最后:做好人员与调配人员需新老搭配,配置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认真负责,并应具有慎独精神,做好质控,注意操作手法,禁止反复穿刺,减少微粒污染,注意药物禁忌,正常使用操作台。

2.2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配置过程中质量管理

首先:应秉承精益求精思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以简化为手段,消除浪费,注重发挥人的作用,挖掘人的作用,不断改进,更新知识,追求完美精益。对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而言,需不断引起先进的技术、理念、管理方法,鼓励药师参与科学管理,发现配药过程中、管理构架等存在问题,鼓励创造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其次:以人为本,优化人力资源管理。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审方药师、配置药师等,配置过程中审核方剂一定要准确、合理,不能遗漏,保证处方合理安全。这就要求不断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应加强考核、培训,同时注重培养工作人员责任心、独立工作能力,同时做好岗前培训、合理安排工作、定期轮换岗位、加强科室文化建设。

最后:应积极优化工作流程,考虑到药师工作量较大,除需要负责输液配置工作,还需要摆药,任务繁重,有必要优化工作流程,工作过程中常见问题包括审核间太远、药架布局不合理、注射器摆放不规范、输液补充不及时、补充医嘱太多、护士提交医嘱时间长、条形码扫描不方便等,针对性解决以上问题,优化配置流程[5]。

3 小结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人流、物流、信息流庞大,需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吸收先进的科学管理理论、方法、技术,注重挖掘工作人员潜力,群策群力,解决现阶段配药过程中常见问题,提高配药效率、减轻药师负担,同时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加强职业再教育,通过多种手段,提高中心滚轮质量水平,发挥配置中心优势。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N].健康报.2009-04-15(1).

[2]中国医院协会.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指南(201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115—116.

[3]邢晓娟.浅谈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利与弊[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3014-3015.

[4]卫生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S]. 2010.

[5]连智聪,初炜.广州市三级甲等医院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现状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2, 20(19): 1598-1600.

药物配置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据统计,“十一五”以来,山东省共投入引智专项经费7000万元,引进外国专家8.2万人次,派员出国(境)培训1.1万人次,引进国外新技术870多项、新品种1260多个,解决技术和管理难题5200余项,建成国家级引智示范基地21家、省级引智基地106家,建设“千村引智示范项目”示范村113个。

《国际人才交流》:近年来,山东引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请您介绍一下聘请外国专家、引进海外人才智力对转变山东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起到了哪些促进作用?

董国勋:近年来,山东省的引智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外国专家局的指导帮助下,引智工作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引智结构不断优化,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层次不断提高,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尤其近两年,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制定实施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力度,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引智工作优势,迅速转变工作思路,果断调整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引智工作力度,推动了引智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省发展大局;通过实施重点高端引智项目,大力支持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区域带动战略;通过引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成果,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在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引智工作为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据统计,“十一五”以来,全省共投入引智专项经费7000万元,引进外国专家8.2万人次,派员出国(境)培训1.1万人次,引进国外新技术870多项、新品种1260多个,解决技术和管理难题5200余项,建成国家级引智示范基地21家、省级引智基地106家,建设“千村引智示范项目”示范村113个。

《国际人才交流》:山东引进海外智力、人才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尤其在推动山东自主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方面有哪些成果和举措?

董国勋:山东引进海外智力、人才工作,始终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结构调整大局来开展。主要做法和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向重点行业和领域倾斜,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几年,全省围绕信息技术、新材料、低碳产业等高新技术行业和领域,组织实施了大批重点引智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带动了相关行业、产业的结构升级和发展,增强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应用开发能力,加快了产品的更新换代,产生了很好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和重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我省高新技术和自主创新项目占到了全部引智项目的40%以上。与此同时,我们围绕服务“三农”,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服务特色高效农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引智工作的重点,积极引进新品种和高新技术成果项目,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促进了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出口农业的快速发展。仅2009年,全省就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1000余项,分别实施国家和省农业引智成果推广项目89项和103项。其中临沂市引进推广的自然养猪法项目得到了回良玉副总理的充分肯定。

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

《国际人才交流》:在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施区域带动战略过程中引智工作发挥了哪些作用?

董国勋: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区域带动战略部署,省人保厅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才智力支持工作的意见》,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30个引智示范基地,出国(境)培训、聘请外国专家项目占总项目的50%以上。利用国家外专局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局省合作项目机会,帮助建设一支能够支撑和引领我省蓝色经济区发展的人才队伍,为半岛蓝色经济区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

《国际人才交流》:在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工作中是如何为他们营造良好工作环境的?

董国勋:各级政府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引进外国专家。我们与世界25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政府机构和专家组织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邀请外国专家组织负责人来鲁考察和推荐专家。有的市赴发达国家和地区招聘高端人才;有的市通过驻华使领馆招揽专家。通过各类专项活动吸引外国专家。山东省政府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外国专家局每两年举办一届海内外高端人才技术项目洽谈会,从海内外引进数百名高层次人才。为了吸引和鼓励外国专家,省政府设立了“齐鲁友谊奖”,表彰外国专家。在山东工作过的外国专家已有303人获得“齐鲁友谊奖”。对特别突出的,推荐参加中国政府“友谊奖”的评选,已有41人获得该奖项。每年组织近200家外国专家需求单位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和日本花甲专家项目洽谈会。开发了外国专家网上管理系统,实现了外国专家证和来华工作许可证的全程网上办理。积极推进外国专家网上洽谈项目系统建设,充实了专家库和项目库,项目信息总量达3200多个,国外人才需求1800多项,在库外国专家信息近900项。

《国际人才交流》:在引进海外人才的同时,是如何做好人才培训工作和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的?

董国勋:山东是高度重视出国(境)培训高层次和紧缺型人才工作的,平均每年选派1500名各类人才出国(境)培训。

围绕“三支队伍”建设,大力培训党政领导人才、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全省每年选派200多名县处级以上优秀中青年党政领导干部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选派近百名大型企业的高管人才到国外知名大学长期培训,或到世界500强企业挂职培训。另外,通过多种形式,选派我省两院院士、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高层次专业人员出国培训。目前,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的出国(境)培训项目占全部项目的60%。

围绕重点行业搞好培训。积极组织实施教育、节能、环保、农产品出口、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培训。组织实施了服务业于人培训工程、齐鲁名师工程、建筑节能、大气脱硝等多项培训。

围绕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搞好培训。围绕南水北调工程,组织实施了跨流域调水技术和水资源配置管理培训。围绕省政府提出的同纬度引智工程,组织实施欧洲油橄榄良种引进与产业化开发培训。枣庄被国家列为资源桔竭型城市,组织实施了煤炭绿色开采及生物复垦技术的培训。围绕黄河三角洲开发,组织实施了耐盐种质资源数据库管理及盐分监测监控技术培训。这

些培训项目的实施,学习了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引进了大批优良技术和成果。

促进区域带动战略实施新突破

《国际人才交流》:今年是应对后金融危机影响、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关键一年,如何发挥引智工作在促进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董国勋:今年是我省应对后金融危机、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又一关键之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全力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加快实施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等重点区域带动战略。这对引智工作也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科学发展,更加注重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更加注重提高出国(境)培训质量和效益。

促进区域带动战略实施新突破。重点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开展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大力引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优势产业开发方面的高层次外国专家来鲁服务。在蓝色经济区建立一批国家级引智示范基地或示范单位,促进经济区快速发展。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引智项目,为开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服务。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引智项目,带动引智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组织实施服务业“千人培训工程”,抓好高层次服务业人员赴国(境)外的培训工作。实施半岛蓝色经济区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高端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优势产业开发技能人才和具有创新能力的海洋经济管理人才,提高半岛7市发展海洋产业的管理水平。

开创国际交流合作新局面

《国际人才交流》:在应对后金融危机影响的形势下,怎样开展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

董国勋:开创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新的局面,是今后引智工作的主要任务。我们将安排组织好一系列有影响的大型引智活动,搭建山东与国外高层人才智力交流与合作平台。举办第六届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暨技术项目洽谈会。邀请高层次外国专家和高端人力资源机构、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来山东对接高新技术项目,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活动。筹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高层国际论坛活动。以“黄河三角洲大开发,推动山东大发展”为主旨,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汇集世界各国优秀人才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献计献策,贡献力量。组织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按照“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精品化”的标准组织好参展项目和洽谈项目,充分展示齐鲁引智风采,吸引更多高水平海外人才和项目落户山东。承办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和中国(昌邑)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协助承办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帮助省内企业引进新能源领域的高层次外国专家和科研机构来鲁交流洽谈,促进太阳能产业的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

加快国外成果推广,拓宽引智工作新领域。推广国外先进农业种养殖技术、优良品种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实施“新农村建设引智工程”、“千村引智示范项目”和“引智扶贫项目”,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成果,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为推动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国外智力支撑。支持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领域的引智项目,为重点流域环境治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等提供更有效的国外智力资源。

不断完善管理和服务,开辟海外人才智力新渠道。不断完善外国专家管理、服务和表彰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重点培养高端紧缺人才,提升出国培训工作新水平。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选派高层次人才、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企事业高级管理人才、优秀中青年党政领导干部到国(境)外培训;加大组织实施高级技能人才与师资力量出国(境)培训力度,解决技能人才不足的问题。组织实施服务业“干人培训工程”,做好出国(境)培训总结和成果推广工作,扩大出国(境)培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药物配置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水资源利用状况可以通过人均水资源量和人均用水量等系列指标综合反映,从国际、国内水资源利用状况比较分析来看,长江流域处于轻度缺水状况。当前,长江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足与人口经济持续向大城市聚集矛盾凸显,河湖营养化问题突出,区域水资源禀赋、利用方式与节水紧密相关,流域节水亟待制订行动方案,持续推进节水减排、节水型社会建设和助推经济社会转变发展方式是长江流域节水的关键。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用水量;节水;长江流域

中图法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18.0410

1 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状况

1.1 国际国内水资源利用状况

1993年“国际人口行动”提出的“持续水—人口和可更新水的供给前景”报告认为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 700m3的国家为用水紧张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少于1 000m3为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少于500m3为严重缺水国家。也有的认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3 000m3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量低于2 000m3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量低于1 000m3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m3为极度缺水。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 220m3,总体呈现轻度缺水。

《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2004年3月16日“第三届水资源论坛大会”召开前发表的报告)对180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丰富状况做出排名,中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约为世界平均值的1/3。人均水资源量2 220m3排在第128位,是美国的1/4、日本的1/2,在亚洲排位靠后,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全国用水指标见表1。

1.2 长江流域用水水平

长江及其以南区域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5%,却拥有占全国80.9%的水资源量,而长江以北区域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3.5%,拥有的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19.1%。

长江水资源总量9 958亿m3,人均水资源量2 330 m3/人 。2016年用水总量为2 038.6亿 m3(含太湖水系335.8亿 m3),人均综合用水量446m3,万元GDP用水量76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71 m3,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411m3,综合耗水率41%。长江流域用水指标见表2。

长江流域2016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率17.8%,低于全国平均值,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但各水资源分区之间差异很大。最高的太湖水系达82.0%;其次为汉江和洞庭湖水系,分别为 24.8%和15.7%;金沙江仅为4.4%(见图1)。

2 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水资源地区分布: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我國北方和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水资源时间分布:我国东南沿海、南方地区水资源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时常发生季节性缺水;上述时空分布特点成为制约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我国水资源特点,人为加以有效调控,是解决21世纪中国水问题的关键。

长江部分地区缺水现象较为严重。长江流域现状河道外多年平均经济社会缺水量约33亿m3;其中四川盆地腹地、滇中高原和黔中、湖南湘南湘中、江西赣南、汉江唐白河、湖北鄂北岗地等是长江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质性缺水状况严重。

2.2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足与人口经济向大城市持续聚集的矛盾

华北地区人口占全国26%,水资源量仅占全国6%,人均水资源量只有556m3,是全国缺水最严重地区。上海市、江苏省经济发达位于全国各省市前列,2013年人均水资源量仅117m3、358m3。云南、贵州田高水低,绝大部分耕地和人口位于平坝区,云南省水量少的平坝区占全省面积的6%,耕地却占全省的40%;四川盆地底部面积占全省26%,耕地却占全省62%,水资源量仅占全省22%。水资源分布在区域内是分散的,而人口相对集中(城市化形成城市聚集群),导致人均水资源量很少,废污水排放量巨大,水质污染严重,河湖水系难于承载。

2.3 河湖普遍营养化问题

2005—2015年,我国废水排放量由 524.50 亿t/年增至 735.30 亿t/年,复合增长率达 3.44%。

目前长江流域总体水质良好,2016年废污水排放总量353.2亿t。在约8.8万km评价河长中,Ⅰ、Ⅱ、Ⅲ类水河长占83.4%,V、劣V类水河长只占9.6%。局部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如长江湖口以下干流近30%评价河长水质劣于Ⅲ类。近几年,点源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效果,但面源污染导致总氮、总磷超标严重;河湖水系中,水库、湖泊存在向富营养湖库转化的趋势。在评价的集中供水水源地中,供水合格率只有69.1%,水质状况堪忧(见图2)。

3 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策略

3.1 认真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

正确把握长江经济带发展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五个关系,努力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适应治水兴水新要求。

长江委2018年工作会议提出了“由开发中保护向保护中发展转变、实现以保护为前提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治江新思路,确立了“四个长江”的治江目标,拟通过补齐补强防洪抗旱减灾体系短板,着力构建安澜长江;强化优化水资源配置和节约利用,着力构建绿色长江;建立健全流域综合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和谐长江;加快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着力构建美丽长江。

3.2 调整既有的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优化时空配置

一是合理开源。实施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国家规划有“四横三纵”水资源配置格局,并部分实施,各流域、区域内也有规划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并分期分批实施。西南地区建设有大量中小水库调蓄水量,供水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二是强化调配。不断加强流域水量调度配置管理,调节丰枯季水量配置。如实施三峡为中心的上游水库群水量联合调度,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水量调度,以及汉江、嘉陵江、岷江、沱江、赤水河、金沙江、牛栏江、澜沧江、乌江等水量调度。

三是深挖潜力。继续提高中水、再生水和海水利用。

3.3 保障与约束并重

强化法律法规中节水条款的刚性约束作用,牢固树立在水资源利用上“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强总量和强度双控,探索建立“水源+用途”二维用水总量管控体系;推进重要经济区、重大产业布局、核电布局等规划水资源论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促进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探索制定取水许可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积极稳妥压缩存量发展旧动能用水,严格抑制高污染风险产业向上游低水平无序转移的新增用水,严禁淘汰产业新增用水,倒逼钢铁、火电、石化等高耗水行业到2020年达到先进用水水平,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真正实现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刚性约束,倒逼区域绿色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同时更好地保障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水需求。

4 长江流域节水管理建议

4.1 实施国家节水行动

围绕贯彻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深入分析流域在产业布局、水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用水水平等方面具有的区域不平衡性,突出流域特色和区域差异性,围绕总量强度双控、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重点区域节水开源、科技创新引领六大重点行动,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上措施,分区研究确定长江流域节水行动方案,强化精准指导。

4.2 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将节水优先全面落实到规划、取水许可、计划用水、水量分配、延续取水、定额管理等水资源管理全过程;编制流域节水行动方案并全面实施,助推流域形成节约资源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快推进集约用水的方式转变,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废污水排放,全面推进节水减污型社会建设。

二是强化监督指导。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对流域内相关省区市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进行监督检查,复核达标县(区)指标完成情况,提出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意见建议。同时,开展对流域内相关省(区、市)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重点用水單位的取用水管理。

三是加大节水宣传,改变传统节水观念。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一个人每天平均饮用2~4ml水,而生产一个人每天所需粮食的用水量为2 000~5 000ml,农业消耗了全球淡水和地下水提取量的70%。每年全世界粮食浪费达13亿t,如果浪费减半,每年可以节水1.35万亿m3。所以,“光盘行动”这种“厚待自然”的方法,比“少洗澡”这种“克扣自己”的方法更显成效。

4.3 促进经济社会转变发展方式

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规划,实施绿色发展战略,通过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定额管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聚焦差异化的区域水资源管控战略,引领区域间绿色协调发展。比如,下游长三角地区属于国家优化开发区域,管理重点在于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的用水效率管控,推动产业结构率先转型升级和转移,要点在于节水增效。中下游江淮地区、中游地区的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上游的成渝地区、黔中地区、滇中地区属于国家重点开发区域,需要引导生产要素向其集中,促进工业化城镇化,管理重点在于突出负面清单管理,促进产业结构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要点在保供水与节水减污并重,控总量和提效率并举,实现水资源有序有限开发。

加强区域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用水结构研究,分析区域流域虚拟水贸易状况,通过政府政策和水价调整,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水资源丰富区域可多生产耗水量大产品,整体贸易以输出水量为主;缺水地区以生产低耗水量产品为主,整体贸易以输入水量为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刘昌明,陈志恺.中国水资源现状评价和供需发展趋势分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刘昌明,何希吾.中国21世纪水问题方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3]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2012—2016[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2—2016.

[4]单之蔷.从虚拟水的视角看“红旗河”大调水[J].中国国家地理,2018,05.

[5]水利部.长江经济带发展水利专项规划[R].北京:水利部,2015.11

[6]马建华.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J].人民长江,2018,49(12):1-6,29.

[7]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8]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EB/OL].北京: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1.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Water Consumption; Water Saving; Yangtze River Basin

药物配置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2、基于学习软件的药物分析移动教学模式探讨

3、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研究

4、由期末试卷分析谈提高分析化学教学效果

5、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药学药事管理与法规课堂教学改革

6、医院财务的预算管理及成本控制研究

7、云南白药股权激励动因分析

8、新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研究

9、高职药事管理与法规教学改革

10、医院财务管理信息一体化策略研究与应用

11、学习新版GSP对药品批发企业的意义

1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做好医院会计工作

13、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中的反思

14、我校药学专业群建设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考

15、浅谈小型蛋鸡场经营管理的注意事项

16、管理模式:追求可持续的高效率

17、“大智移云”时代医药企业成本管理优化

18、医院管理中统计信息的价值分析

19、《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改革与社会实践

20、清华科技园的第“三次浪潮”

21、商业模式如何引领企业进步?

22、民营医院药房管理规范化探析

23、激励机制在现代化医院经营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24、移动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边界研究

25、加强医院内审工作,促进内审模式转变

26、现代医院内部审计与财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27、《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改进探索

28、新《药品管理法》施行下对药品经营企业执行GSP的影响及建议

29、种植业集团企业存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30、探析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经营管理现状及措施

31、毛泽东与外国首脑及记者会谈录等

32、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33、2016中国平安小康指数:78.1我们应如何对待医疗安全

34、项兆伦 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5、公立医院资产财务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36、医院住院患者膳食营养服务与管理工作探讨

37、校企合作的《药事管理与法规》教学案例库建设方法和标准研究

38、农产品供应链跟踪追溯系统的支撑体系构建

39、对多元化发展的中小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40、浅析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教学设计

41、高职高专院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职业技能竞赛设置探讨

42、加强国有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和途径探讨

43、浅议生物医药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44、台湾地区高校创业教育新进展

45、绿色蔬菜种植与管理技术研究

46、基于高职PBL的《药物商品学》课程开发与能力目标的实现

47、枝江市兽药经营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48、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药事管理与法规”平台课程建设

49、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应用分析

药物配置质量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促进我国在新药研发中加强药物经济学的应用。方法:综合国内外新药研发的现状,分析在新药研发阶段引入药物经济学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结果与结论:我国的药物经济学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在新药研发中引入药物经济学还有待政府部门的规范和推动。

关键词新药研究与开发药物经济学

新药研究与开发是一项高技术、多学科、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复杂系统工程,同时又是制药公司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和主动力,若能成功开发出一个全新的治疗新药,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及其股东带来巨额的利润。但近几年来,随着研发费用的不断上扬以及研发周期的延长,制药公司新药研发的步子已经明显开始放慢。据国际上的有关调查,以研发为主导的制药工业的研发投入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已为各行业之首,达到了航天工业和国防工业的5倍,几乎是计算机的软件及服务业的2倍,而且这种投入还在以每5年就增加1倍的趋势持续增长[1],飙升的研发费用使全球制药公司正面临着巨大的研发压力。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国内外新药研发的现状,阐述在新药研发阶段引入药物经济学的必要性,同时结合目前各国应用药物经济学的情况,进一步分析当前在新药研发中应用药物经济学所面临的难点以及前景。

1国内外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

根据美国研发制药企业协会发布的一项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美国,从新药的临床验证到FDA批准,平均每个品种要花13年左右的时间,研究开发的成本费用一般在2.5亿~3.5亿美元之间;就算研发成功,新药能够进入市场的成功率也非常低,一般从早期开发到上市销售的成功率,欧洲为1/4 317,美国仅为1/6 155;新药获准上市后也并不意味着商业上的成功,上市的新产品中只有1/5可以盈利。此外新药临床试验时间的延长和新药审评时间的增加,使新药上市后的有效专利期也在大大缩短。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全球制药产业就面临着创新成本不断攀高、新药上市数量连年减少的不利形势,目前全球范围内新活性物质的上市数量已持续下降到197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全球制药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创新困境”。

我国新药研发自1985年实施《药品管理法》后,逐步开始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但我国新药研发的总体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自主创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至今不到100个,占我国批准新药的5%,仿制品种多达95%左右。在加入WTO后,国家虽然加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的研制,但力度太小,投入太少,短期内难见成效,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市的新药中,只有1种抗疟疾药蒿甲醚进入了国际市场和1种重金属解毒药二巯基丁二酸钠得到了美国FDA的认可,所占世界份额极低[2]

2药物经济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2.1新药研发中引入药物经济学的必要性

新药研发的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特点,使新药研发决策的正确与否显得关系重大。决策正确,可以使企业获得巨额的利润,进而更好地发展;决策失误,其结果就很可能是最终开发出来的药品因经济性差而得不到广泛的使用,从而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无法继续生存。一个戏剧性的案例是2005年阿斯利康抗凝血新药Exanta(ximelagatran,希美加群)的治疗中风的疗效遭到FDA质疑,并认为该公司对药品的副作用管理计划有缺陷,该消息一经公布,其股票立马在纽约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下降了3%~4%,至今余波未平。而此前,Exanta是被业内人士一致看好将成为预防心肌梗死、肺栓塞和中风的标准疗法,一旦获得FDA的批准,它将成为60年来的首个抗凝血新药,由此可见新药研发成功与否的重要性。

而从过去和现在的实践来看,新药不能获准上市的主要原因都是安全性或有效性不能满足有关要求。但是,从目前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即使新药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符合有关要求而获得批准上市,也不等于该药物的市场前景就好,而且很可能因该药物的经济性差而销路不好。因此,在早期阶段,就开始对药物研发全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在完成药物研发的每个阶段性工作之后,在考虑安全性、有效性的同时根据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价的结论,做出是否继续下一个阶段研究的选择。也就是说,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价可以帮助人们及早获悉所研发药物的经济性,并为有关人员在药物研发的每一个阶段适时做出继续或退出研发的决策提供依据,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追加投入,为企业节约成本和时间,把新药研发失败的损失减到最小程度。

2.2在新药研发阶段引入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可行性及难点

新药研发过程中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最好时期是临床试验时期,这一时期可以搜集到相关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所需的结果评价资料。在新药临床研发阶段,有关经济学的资料可从研究记录、病例记录以及医院公布的药品、治疗价格目录中获得,还可以直接向病人询问、调查获得。获得的资料可以通过药物经济学的常规分析方法如最小成本法、成本-效果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用分析法等方法来进行分析。

新药临床研究中,Ⅰ期临床试验阶段由于参与试验的患者很少,药物经济学数据的搜集代表性差,在此期进行临床研究只能作为探索性研究或正式研究的准备。Ⅱ期临床研究要求随机盲法对照试验,试验条件与药物实际应用环境有较大差距,因此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可能会受到试验因素的影响,但此期搜集的药物经济学数据对进一步扩大样本容量具有参考价值。由于研究设计的严密性和病例数的充分性,Ⅲ期和Ⅳ期临床研究阶段比较适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药物经济学研究可以是临床研究的一部分,也可以配合临床研究的进展以及并行或追溯性地研究[3]。按照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案设计的临床研究,数据具有统计意义,比起在新药上市后采取所谓随机方式获得的经济学信息更具准确性,更可信。

与传统的临床研究相比,临床研究搜集资料的目标有很大的差异,药物经济学研究要搜集的资料并不完全是临床研究过程的副产品,而是要经过严密设计的主动搜索过程。这一搜集资料的过程,受到临床试验本身的限制,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它已脱离了药物经济学研究的隐含前提即必须在现实药物使用环境中研究,临床试验中加入了人为激发因素,病例的选择受到限制,药物的使用受到限制,种种因素可影响测量结果的信度。另外,药物经济学所需的结果评价指标在临床试验中搜集的难度也应得到关注,如效用、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及单位转换等[4]

2.3药物经济学在各国的应用情况

国外药物经济学的应用起步比较早,在研发中获得的经济学数据主要作为新药申请、药品定价和医保报销目录的遴选参考,而且这种方式已逐渐被世界范围内药品监督管理及审批机构采用,并越来越受到关注。

新药评价的一项最新发展就是要求对新药进行经济学研究。当一种新药上市时,要求对市场中的同类老药或疗效相近的非同类药物进行经济学评价,以决定该新药如何能得到社会保险补偿或补偿多少。英国政府鼓励对新药进行经济学评价,肯定了英国制药工业协会提出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的作用,但没有要求制药企业在申请生产、上市和进入报销目录时必须提交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美国FDA颁布了临床研究中已经制定了衡量药品的成本-效果的推荐性指南,同时政府在决定医疗照顾计划药品报销目录时,同样采用了成本-效果分析标准。同样,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国也有类似的政策出台。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虽然不是新药申报资料的必备条件,但是该结果的加入将有助于新药审评的通过。

另据报道,全球最大的40家以研究开发为基础的制药公司均设有药物经济学部门,国际上主要制药公司的75%已经采用药物经济学研究来制定药品价格,美国制药公司的50%及欧洲制药公司的38%在美国申请新药上市时提供了药物经济学研究资料,大约有16%的公司在新药临床前研究和Ⅱ期临床期间就开展了药物经济学研究,38%的公司在新药Ⅲ期临床和Ⅳ期临床期间开展了药物经济学研究[5]。目前在新药研发中,药物经济学主要应用于新药的申报、临床实验的设计和继续/终止研发决策。

3药物经济学在我国新药研发应用的前景

我国的药物经济学研究起步比较晚,随着最近几年对药物经济学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我国药物经济学研究步伐也在日益加快。在药物的使用环节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尝试性地对各种预防、诊治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价;各大高校也开始开设药物经济学的相关课程和研究中心;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开始将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价用于指导药品的研究开发;有关政府部门也开始陆续制定相应的药物经济学评价规范或指南,并逐步开始要求制药企业在进行新药申请时提供相关药物经济学评价的资料。

目前我国制药企业主要面临两方面的巨大压力:一是缺乏自主创新的新药产品,不断受到外资企业的排挤;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对药品不间断地强制降价。我国加入WTO后,世界各制药巨头纷纷进驻中国,与外企雄厚的资金、强势的研发能力以及严密的专利保护相比,我国药企的低价优势将不复存在,而成功研发出一个新药需要巨额资金和长时间的人力、物力投入,这也正是我国制药企业的软肋所在。因此,在我国制药企业资金短缺、研发能力落后的情况下,在新药的研发阶段引入药物经济学研究作为指导,将有成为企业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一条蹊径。这样可以尽可能地为企业节约成本和时间,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研制出物美价廉的创新药品,从而使企业有望在竞争激烈的医药界驻守一席之地。

(收稿日期:2006-11-28)

*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医药贸易、市场营销、药物经济学、社会与管理药学。电话:025-86632097。

上一篇:中药饮片质量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消毒剂与污水处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