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青年人要勇于创新范文

2024-06-01

作为青年人要勇于创新范文第1篇

的庄严承诺

“坚持根本宗旨勇于担当作为”发言稿:勇于作为敢于担当忠实践行合格党员的庄严承诺

不忘初心勇担当,砥砺奋进铸华章。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必须忠实践行合格党员的庄严承诺,带头扛起“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安康,让党的事业永远薪火相传。

一、践行承诺,必须增强对党忠诚的思想自觉。对党绝对忠诚是笃行前进的坚定信仰,是勇担风险的精神支柱,更是永葆纯洁的政治本色。要在学深、学透、尊崇、遵守党章党规和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强化“四个意识”、践行“四讲四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理想信念“强筋健骨”,为担当尽责“加油鼓劲”,让本分和实干成为党员干部长远的自觉追求。

二、践行承诺,必须厚植为党尽责的党员意识。党员意识的有无、强弱,不仅关系到党员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关系到党的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关系到党的先进性、执政力。要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领广大群众高度信赖党、坚决拥护党、永远跟党走。

三、践行承诺,必须落实担当实干的关键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紧紧围绕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持续聚焦“六大重点工作”和“十大关键指标”,在稳定增长、调优结构、统筹城乡、普惠民生、治理生态、共享和谐等方面狠下功夫,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带头做到工作面前敢为人先、考验面前敢于亮剑、难题面前敢于负责、矛盾面前敢于担当,努力展现“强富美高”魅力石庄的现实模样。

作为青年人要勇于创新范文第2篇

新形势带来新要求、新任务。如果我们不分析形势,不找到问题,就会迷失方向,面对我们所处的时代,面对中原经济区框架下引领和推进濮阳新型城镇化的任务,面对我们的自身条件,我们还必须实事求是地进行全面分析和沉着应对。具体来说,我们面临着十个方面的形势和问题。一是社会各界对城乡规划作用、地位的认识还不全面,特别是对规划的刚性作用也即法律性认识还不到位,有时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局面。二是对城乡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者之间关系、作用、地位不清晰。三是社会各界对城乡规划的综合性、复杂性、基础性认识不足。城乡规划涉及技术、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凸显了其综合性。城乡规划是城乡发展命脉,是建设“龙头”,凸显了其基础性。每项建设项目的背后都有规划在铺垫,规划审批过程的多环节、多流程、多参与性也凸显了城乡规划工作的复杂性。四是规划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应该认识到社会经济发展是动态的过程,特别是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跨越发展的时代,因而没有一劳永逸的城乡规划,城乡规划必须因时、因事、因策而动。我们还应认识到我们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框架,上下还有很多缺项,纵横还有很多空隙,特别是我们的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率还很低,还不能适应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还不能适应城镇规划管理工作的需要。五是把握大局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城乡规划涉及层面广,涉及到宏观、中观、微观;涉及层次多,涉及到技术、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层次。要求我们必须凸显规划的宏观性、政治性,将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来,使规划工作理念、思路、举措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内在要求。六是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清醒地认识和思考当前规划工作的特性、要求,转变观念,转变服务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打破按部就班的工作模式,将引领发展,服务发展,推动发展作为规划工作的核心任务。工作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热情服务,既要解决问题,又要化解矛盾,为市委、市政府和各行各业提供有力规划支撑。七是规划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历史和水平的原因,我们与先进规划单位相比,制度建设还有很大差距,现有制度的操作性还有待提高,制度的约束力、规范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制度对单位个体的规范作用,保护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八是规划管理手段、方式、方法进一步优化。我们的管理手段与规划工作要求相比,与先进的规划单位相比,与广大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仍然沿用旧有的办公方式、管理方法进行管理,而没有运用科技手段来提高行政效率。九是规划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我们的队伍有干劲,听指挥,这非常难能可贵。但是,我们光有满腔的热忱,而没有足够的智慧是远远不行的,是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变化的,因而必须提高规划队伍的综合素质,大力提高规划队伍的专业能力、政治辨别能力、合作干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服务谋事能力等。十是规划精品意识还不够牢固。尽管几年来我们的一些规划成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但是规划成果精品,特别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精品还非常稀缺。因而我们必须运用有限资金,在有限行政许可时间内,在较短时间内多出规划精品,装扮我们的城市。

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怎样才能更好适应面对这样的形势和问题,切实把握好近期规划工作的目标、方向,才能适应建设“灵韵濮水、秀美龙都、活力智城、生态宜居”现代复合型城市的需要。有一个总的考虑是:强化一个主题,塑造一个形象,实现六个转变,完善六个规划,强化五项建设,实现四个提升。具体来说,强化规划为民、服务发展这一主题,塑造“阳光、公正、严谨、高效”的规划形象;实现由部门规划向社会规划转变,由空间规划向综合规划转变,由技术规划向政策规划转变,由速度规划向精品规划转变,由管理规划向服务规划转变,由粗放的规划管理向现代的、精细的规划管理转变;完善科学规划、阳光规划、服务规划、效率规划、法治规划、和谐规划。强化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廉政建设;提升境界、形象、管理水平、队伍素质。力争三到五年时间使城乡规划工作达到全省上游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在具体工作中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创新观念,提升境界。创新观念,提升境界,永无止境。说此为虚,说明对“一创双优”活动还没有认识到位,境界的高度决定我们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规划工作者必须具有高远的思想境界。首先,规划是前沿性、引领性的工作,规划工作者必须具有超前的理念和先进的理念。其次,规划工作的政策性、技术性强,涉及内容包罗万象,思想境界不高就难以驾驭工作全局。此外,规划工作者需要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之间进行利益协调,思想不高就难以把握好焦点、热点问题。我们虽然反复强调,将创新观念,提升境界作为推动规划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但是很多方面仍然与先进城市相比存在相当差距。创新观念、提升境界的途径是以“一创双优”活动为载体,进行再学习、再思考、再创新和再实践。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总体要求,采取集中学、自由学、外出学、单位学的学习方式,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知识底蕴,提高自己的含金量。要善于思考,及时将学到的知识转化成工作的动力和本领,转化成自己进步的阶梯;学习不思考,就好比吃到肚子里的东西不消化一样,食之无用。要敢于创新,切实改变谨慎有余,创新不足的局面,要用新思维,产生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达到新效果。要敢于实践,用发展的眼光,改革的思路,脚踏实地的作风,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解决好规划管理服务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创新观念,提升境界,就必须要坚持不懈地转变思维方式。要用科学的、辩证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去处理复杂的问题。想问题要利用乘法和倍数,解决问题要用减法和除法,彻底摒弃消极、应付、被动的思维方式,学会用积极的、务实的、科学的方式方法化解矛盾,解决难题,推动工作开展。创新观念,提升境界,就必须要加强对规划属性和规律的把握。要深刻领会市委、市政府、区县层面和局里对规划工作的要求,社会各界对规划工作的期望,深入研究社会发展阶段规划理论、公共政策、社会公平、人性需求等问题,摸清规划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找准主攻方面,突出工作重点,务求工作实效。创新观念,提升境界,就必须要不断深化对规划责任和使命的认识。规划是城乡发展的命脉,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一个发展好、发展快,适宜人居的城市必定有一个好的规划来指导。规划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是政府调控经济社会发展和引领城乡建设的重要公共政策,土地资源若没有城乡规划就发挥不出高附加值,不是土地本身价值有多大,而是城乡规划给它赋予了许多内涵。因而,做为一名城乡规划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担当起规划未来、引领发展、维护公平、保障民生的使命和职责。

二是坚持服务大局,提高引领科学发展的水平。城乡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就是城乡规划的大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就是城乡规划的大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是城乡规划的大局,落实市委、市政府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的决策部署就是城乡规划的大局。首先,城乡规划工作者必须做到讲政治,顾大局。既要立足本职,更要胸怀全局,站在全市的高度,发展的高度,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谋划工作,而不能为谋一时之利,图一时之快,丧失规划的“灵魂”意义和“统筹”作用。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城乡规划固然重要,但是科学发展重于泰山,要跳出规划论规划,走出技术论技术才是规划工作的真谛。再次,要坚决摒弃不合时宜的理念、经验、做法,从历史角度、现实角度、人文角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这才是城乡规划推动科学发展的精髓。

三是坚持“六个规划”,提升规划形象。坚持科学规划。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自觉地按照经济社会和城乡建设发展规律,科学谋划城乡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从宏观上来讲,合理确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城市性质、职能、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从中观上来讲,合理确定用地的有关容量指标、发展时序;从微观上来讲,采取一切方式方法提高单体建筑、群体建筑的美感和和谐度,增强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引领作用,增强城乡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自豪感,提高广大人民的凝聚力,增强外地人对城市的向往感。坚持阳光规划。要全面倡导公众参与规划、监督规划、了解规划、关心规划。从总体规划制定到单体项目的方案论证,从项目设计、审批到实施管理各环节、各层面,都要广征民意、广纳民智,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发展需要,通过完善三级会审制度、规划公示制度,政务公开,特邀规划监督员等制度,不断扩大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公众的参与水平。坚持法治规划。要尊重规划的法定性,必须按照法定程序编制、审批、调整各类规划。要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管理程序和管理环节。要严格执行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一批急用管用的办法规定。要进一步强化宣传和沟通,强化社会各行各业的规划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服务规划。要突出规划为民,服务发展的规划宗旨,要进一步制定服务指南、服务规章、服务标准,提供优质规划服务。要进一步深化零距离服务制度,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服务回访。要进一步完善重点建设项目服务制度,变你跑为我跑,提供跟踪服务,做到服务环节无缝隙覆盖,并及时发现在办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广大规划工作者的修养,为社会各界提供细心、周到、热情、优质服务。坚持效率规划。要提高规划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办事本领。要进一步梳理和优化行政许可的程序和环节。要逐步改善我们现有的管理方法、手段、方式,运用科技手段,提高行政效率。坚持和谐规划。要以促进社会和谐为己任,充分发挥规划的公共政策职能,打破规划的神秘感和封闭性,加大公众的参与力度,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切实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充分尊重民意,高度关注民生,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要统筹协调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积极处理各种矛盾纠纷,维护城乡发展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稳定。

四是坚持“六个转变”,提高规划理念。“六个转变”既是规划理论和工作指导上的转变,也是规划管理与规划服务方式上的转变,是在综合分析城乡规划所处的历史条件、客观条件而提出的,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加以实践。要实现由部门规划向社会规划转变。城乡规划涉及到社会各阶层,具有广泛的社会属性,是一项社会参与性、实践性非常广的社会活动,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打破封闭的、单一的部门编制规划的传统模式,坚持开门规划,胸怀全局,开放包容。要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凝聚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充分反映社会各界、社会各群体的利益诉求。要充分发挥好社会各群体的参与作用,把各行各业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发展需求,落实到具体地块,具体项目的规划制定、策划和管理之中,增强规划的兼容性、包容性和适应性,使规划更好地引领城乡总体发展和长远发展。要实现空间规划向综合规划转变。规划是统筹社会、经济、自然、文化、生态等因素的综合性安排。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复杂性告诉我们必须在理念上、方法上摒弃过去那种唯空间论的传统规划理论和编制方法,突破以物质空间为主导的传统规划思维模式和固有套路,深入探究物质空间背后所蕴含的经济、社会、历史、生态等潜在因素,从广度和深度上把握城乡规划所承载的功能和作用,全面地、深刻地发挥城乡规划的统筹作用,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要由技术型规划向政策型规划转变。规划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发展的重要公共政策,深入分析和妥善处理城乡的社会、经济、环境问题既是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社会发展进入了快速跨越时期,社会不同群体、不同阶层利益需求日益强化,作为指导城乡建设的城乡规划,必须由技术管制型向公共政策引导型转变,规划技术是服务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手段,单纯考虑技术指标和追求技术的“完美”,很容易一叶障目,束缚规划手脚,弱化规划应有的作用。必须将关注点从工程技术转向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上来,促进局部与总体,近期与远期,个体与群体,需要与可能,刚性与弹性,效率与公平的和谐关系上来,实现城乡发展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要由速度规划向质量规划、精品规划转变。规划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城乡的健康长远发展,由于我们前期历史原因,规划欠帐比较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搭建起了比较完备的规划体系,因而我们必须由粗放型规划向精品型规划转变,提前谋划解决制约城乡发展瓶颈的方法,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节奏,超前编制规划,我们必须分析规划管理的客观规律,分析不同类别、不同客观条件,提高审批质量和行政效能,努力打造精品规划、质量规划、一流规划。实现管理规划向服务规划转变。城乡发展,规划先行。规划重要作用在于为建设项目提供超前引导和科学指导,引领项目合理布局、合理建设,使城乡发展少走弯路,不走弯路。传统规划管理模式注重对规划方案的审查、评定和实施项目的程序性管理,却忽视了对建设行为的超前引导,造成了规划管理工作的滞后和被动应付,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型规划模式,由事后审批向事前引领转变,由被动型管理向主动型引领转变,进一步增强规划的超前性、预见性和主动性,提前介入,超前策划,科学引导,主动服务,把项目实施中的问题解决在事前,引领城乡建设健康有效发展。实现粗放的管理手段向现代化的、精细化管理手段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转变管理理念、管理手段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要充分认识管理手段、方法的现代化对提高规划行政效能的意义和作用。目前我们还处在粗放的管理手段阶段,不仅工作环节容易出现问题,而且行政效能低下,先进地市规划部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已经发挥了很好作用,行政效能提高,劳动量减轻,工作失误降到最低程度,人为因素控制质量和效率因素也大为降低,不仅为社会提供更快捷优质的服务,而且也规范了行政行为。

五是坚持“十条纪律”、“三个少”、“五不让”、“四个最”,提高服务本领。坚持“十条纪律”,即:一是安排事情认真去办,不准拖延怠慢;二是下达指示必须执行,不准借口不干;三是交办事情及时汇报,不准没有回音;四是有人问事热心引导,不准不理不睬;五是接待来人一视同仁,不准冷面相待;六是提供服务热情周到,不准冷落刁难;七是受理项目及时办结,不准无故拖延;八是解释问题耐心细致,不准敷衍搪塞;九是答复事情干脆明确,不准含糊其辞;十是违规违纪坚决杜绝,不准吃拿卡要。坚持“三个少”,即:一是办事周到,让来人少问一次;二是提高效率,让来人少等一会;三是压缩环节,让来人少跑一趟。坚持“五不让”,即:一是不让申报材料在我手里积压;二是不让工作失误在我手里发生;三是不让办事时限在我手里延误;四是不让违法建设在我身上出现;五是不让规划形象在我身上损害。坚持“四个最”,即:一是提高效率,时间最短;二是提升修养,态度最好;三是转变观念,服务最优;四是强化责任,质量最佳。

作为青年人要勇于创新范文第3篇

新形势带来新要求、新任务。如果我们不分析形势,不找到问题,就会迷失方向,面对我们所处的时代,面对中原经济区框架下引领和推进濮阳新型城镇化的任务,面对我们的自身条件,我们还必须实事求是地进行全面分析和沉着应对。具体来说,我们面临着十个方面的形势和问题。一是社会各界对城乡规划作用、地位的认识还不全面,特别是对规划的刚性作用也即法律性认识还不到位,有时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局面。二是对城乡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者之间关系、作用、地位不清晰。三是社会各界对城乡规划的综合性、复杂性、基础性认识不足。城乡规划涉及技术、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凸显了其综合性。城乡规划是城乡发展命脉,是建设“龙头”,凸显了其基础性。每项建设项目的背后都有规划在铺垫,规划审批过程的多环节、多流程、多参与性也凸显了城乡规划工作的复杂性。四是规划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应该认识到社会经济发展是动态的过程,特别是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跨越发展的时代,因而没有一劳永逸的城乡规划,城乡规划必须因时、因事、因策而动。我们还应认识到我们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框架,上下还有很多缺项,纵横还有很多空隙,特别是我们的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率还很低,还不能适应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还不能适应城镇规划管理工作的需要。五是把握大局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城乡规划涉及层面广,涉及到宏观、中观、微观;涉及层次多,涉及到技术、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层次。要求我们必须凸显规划的宏观性、政治性,将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来,使规划工作理念、思路、举措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内在要求。六是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清醒地认识和思考当前规划工作的特性、要求,转变观念,转变服务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打破按部就班的工作模式,将引领发展,服务发展,推动发展作为规划工作的核心任务。工作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热情服务,既要解决问题,又要化解矛盾,为市委、市政府和各行各业提供有力规划支撑。七是规划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历史和水平的原因,我们与先进规划单位相比,制度建设还有很大差距,现有制度的操作性还有待提高,制度的约束力、规范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制度对单位个体的规范作用,保护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八是规划管理手段、方式、方法进一步优化。我们的管理手段与规划工作要求相比,与先进的规划单位相比,与广大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仍然沿用旧有的办公方式、管理方法进行管理,而没有运用科技手段来提高行政效率。九是规划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我们的队伍有干劲,听指挥,这非常难能可贵。但是,我们光有满腔的热忱,而没有足够的智慧是远远不行的,是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变化的,因而必须提高规划队伍的综合素质,大力提高规划队伍的专业能力、政治辨别能力、合作干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服务谋事能力等。十是规划精品意识还不够牢固。尽管几年来我们的一些规划成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但是规划成果精品,特别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精品还非常稀缺。因而我们必须运用有限资金,在有限行政许可时间内,在较短时间内多出规划精品,装扮我们的城市。

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怎样才能更好适应面对这样的形势和问题,切实把握好近期规划工作的目标、方向,才能适应建设“灵韵濮水、秀美龙都、活力智城、生态宜居”现代复合型城市的需要。有一个总的考虑是:强化一个主题,塑造一个形象,实现六个转变,完善六个规划,强化五项建设,实现四个提升。具体来说,强化规划为民、服务发展这一主题,塑造“阳光、公正、严谨、高效”的规划形象;实现由部门规划向社会规划转变,由空间规划向综合规划转变,由技术规划向政策规划转变,由速度规划向精品规划转变,由管理规划向服务规划转变,由粗放的规划管理向现代的、精细的规划管理转变;完善科学规划、阳光规划、服务规划、效率规划、法治规划、和谐规划。强化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廉政建设;提升境界、形象、管理水平、队伍素质。力争三到五年时间使城乡规划工作达到全省上游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在具体工作中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创新观念,提升境界。创新观念,提升境界,永无止境。说此为虚,说明对“一创双优”活动还没有认识到位,境界的高度决定我们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规划工作者必须具有高远的思想境界。首先,规划是前沿性、引领性的工作,规划工作者必须具有超前的理念和先进的理念。其次,规划工作的政策性、技术性强,涉及内容包罗万象,思想境界不高就难以驾驭工作全局。此外,规划工作者需要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之间进行利益协调,思想不高就难以把握好焦点、热点问题。我们虽然反复强调,将创新观念,提升境界作为推动规划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但是很多方面仍然与先进城市相比存在相当差距。创新观念、提升境界的途径是以“一创双优”活动为载体,进行再学习、再思考、再创新和再实践。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总体要求,采取集中学、自由学、外出学、单位学的学习方式,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知识底蕴,提高自己的含金量。要善于思考,及时将学到的知识转化成工作的动力和本领,转化成自己进步的阶梯;学习不思考,就好比吃到肚子里的东西不消化一样,食之无用。要敢于创新,切实改变谨慎有余,创新不足的局面,要用新思维,产生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达到新效果。要敢于实践,用发展的眼光,改革的思路,脚踏实地的作风,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解决好规划管理服务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创新观念,提升境界,就必须要坚持不懈地转变思维方式。要用科学的、辩证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去处理复杂的问题。想问题要利用乘法和倍数,解决问题要用减法和除法,彻底摒弃消极、应付、被动的思维方式,学会用积极的、务实的、科学的方式方法化解矛盾,解决难题,推动工作开展。创新观念,提升境界,就必须要加强对规划属性和规律的把握。要深刻领会市委、市政府、区县层面和局里对规划工作的要求,社会各界对规划工作的期望,深入研究社会发展阶段规划理论、公共政策、社会公平、人性需求等问题,摸清规划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找准主攻方面,突出工作重点,务求工作实效。创新观念,提升境界,就必须要不断深化对规划责任和使命的认识。规划是城乡发展的命脉,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一个发展好、发展快,适宜人居的城市必定有一个好的规划来指导。规划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是政府调控经济社会发展和引领城乡建设的重要公共政策,土地资源若没有城乡规划就发挥不出高附加值,不是土地本身价值有多大,而是城乡规划给它赋予了许多内涵。因而,做为一名城乡规划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担当起规划未来、引领发展、维护公平、保障民生的使命和职责。

二是坚持服务大局,提高引领科学发展的水平。城乡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就是城乡规划的大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就是城乡规划的大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是城乡规划的大局,落实市委、市政府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的决策部署就是城乡规划的大局。首先,城乡规划工作者必须做到讲政治,顾大局。既要立足本职,更要胸怀全局,站在全市的高度,发展的高度,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谋划工作,而不能为谋一时之利,图一时之快,丧失规划的“灵魂”意义和“统筹”作用。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城乡规划固然重要,但是科学发展重于泰山,要跳出规划论规划,走出技术论技术才是规划工作的真谛。再次,要坚决摒弃不合时宜的理念、经验、做法,从历史角度、现实角度、人文角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这才是城乡规划推动科学发展的精髓。

三是坚持“六个规划”,提升规划形象。坚持科学规划。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自觉地按照经济社会和城乡建设发展规律,科学谋划城乡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从宏观上来讲,合理确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城市性质、职能、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从中观上来讲,合理确定用地的有关容量指标、发展时序;从微观上来讲,采取一切方式方法提高单体建筑、群体建筑的美感和和谐度,增强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引领作用,增强城乡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自豪感,提高广大人民的凝聚力,增强外地人对城市的向往感。坚持阳光规划。要全面倡导公众参与规划、监督规划、了解规划、关心规划。从总体规划制定到单体项目的方案论证,从项目设计、审批到实施管理各环节、各层面,都要广征民意、广纳民智,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发展需要,通过完善三级会审制度、规划公示制度,政务公开,特邀规划监督员等制度,不断扩大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公众的参与水平。坚持法治规划。要尊重规划的法定性,必须按照法定程序编制、审批、调整各类规划。要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管理程序和管理环节。要严格执行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一批急用管用的办法规定。要进一步强化宣传和沟通,强化社会各行各业的规划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服务规划。要突出规划为民,服务发展的规划宗旨,要进一步制定服务指南、服务规章、服务标准,提供优质规划服务。要进一步深化零距离服务制度,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服务回访。要进一步完善重点建设项目服务制度,变你跑为我跑,提供跟踪服务,做到服务环节无缝隙覆盖,并及时发现在办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广大规划工作者的修养,为社会各界提供细心、周到、热情、优质服务。坚持效率规划。要提高规划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办事本领。要进一步梳理和优化行政许可的程序和环节。要逐步改善我们现有的管理方法、手段、方式,运用科技手段,提高行政效率。坚持和谐规划。要以促进社会和谐为己任,充分发挥规划的公共政策职能,打破规划的神秘感和封闭性,加大公众的参与力度,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切实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充分尊重民意,高度关注民生,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要统筹协调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积极处理各种矛盾纠纷,维护城乡发展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稳定。

四是坚持“六个转变”,提高规划理念。“六个转变”既是规划理论和工作指导上的转变,也是规划管理与规划服务方式上的转变,是在综合分析城乡规划所处的历史条件、客观条件而提出的,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加以实践。要实现由部门规划向社会规划转变。城乡规划涉及到社会各阶层,具有广泛的社会属性,是一项社会参与性、实践性非常广的社会活动,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打破封闭的、单一的部门编制规划的传统模式,坚持开门规划,胸怀全局,开放包容。要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凝聚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充分反映社会各界、社会各群体的利益诉求。要充分发挥好社会各群体的参与作用,把各行各业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发展需求,落实到具体地块,具体项目的规划制定、策划和管理之中,增强规划的兼容性、包容性和适应性,使规划更好地引领城乡总体发展和长远发展。要实现空间规划向综合规划转变。规划是统筹社会、经济、自然、文化、生态等因素的综合性安排。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复杂性告诉我们必须在理念上、方法上摒弃过去那种唯空间论的传统规划理论和编制方法,突破以物质空间为主导的传统规划思维模式和固有套路,深入探究物质空间背后所蕴含的经济、社会、历史、生态等潜在因素,从广度和深度上把握城乡规划所承载的功能和作用,全面地、深刻地发挥城乡规划的统筹作用,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要由技术型规划向政策型规划转变。规划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发展的重要公共政策,深入分析和妥善处理城乡的社会、经济、环境问题既是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社会发展进入了快速跨越时期,社会不同群体、不同阶层利益需求日益强化,作为指导城乡建设的城乡规划,必须由技术管制型向公共政策引导型转变,规划技术是服务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手段,单纯考虑技术指标和追求技术的“完美”,很容易一叶障目,束缚规划手脚,弱化规划应有的作用。必须将关注点从工程技术转向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上来,促进局部与总体,近期与远期,个体与群体,需要与可能,刚性与弹性,效率与公平的和谐关系上来,实现城乡发展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要由速度规划向质量规划、精品规划转变。规划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城乡的健康长远发展,由于我们前期历史原因,规划欠帐比较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搭建起了比较完备的规划体系,因而我们必须由粗放型规划向精品型规划转变,提前谋划解决制约城乡发展瓶颈的方法,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节奏,超前编制规划,我们必须分析规划管理的客观规律,分析不同类别、不同客观条件,提高审批质量和行政效能,努力打造精品规划、质量规划、一流规划。实现管理规划向服务规划转变。城乡发展,规划先行。规划重要作用在于为建设项目提供超前引导和科学指导,引领项目合理布局、合理建设,使城乡发展少走弯路,不走弯路。传统规划管理模式注重对规划方案的审查、评定和实施项目的程序性管理,却忽视了对建设行为的超前引导,造成了规划管理工作的滞后和被动应付,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型规划模式,由事后审批向事前引领转变,由被动型管理向主动型引领转变,进一步增强规划的超前性、预见性和主动性,提前介入,超前策划,科学引导,主动服务,把项目实施中的问题解决在事前,引领城乡建设健康有效发展。实现粗放的管理手段向现代化的、精细化管理手段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转变管理理念、管理手段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要充分认识管理手段、方法的现代化对提高规划行政效能的意义和作用。目前我们还处在粗放的管理手段阶段,不仅工作环节容易出现问题,而且行政效能低下,先进地市规划部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已经发挥了很好作用,行政效能提高,劳动量减轻,工作失误降到最低程度,人为因素控制质量和效率因素也大为降低,不仅为社会提供更快捷优质的服务,而且也规范了行政行为。

五是坚持“十条纪律”、“三个少”、“五不让”、“四个最”,提高服务本领。坚持“十条纪律”,即:一是安排事情认真去办,不准拖延怠慢;二是下达指示必须执行,不准借口不干;三是交办事情及时汇报,不准没有回音;四是有人问事热心引导,不准不理不睬;五是接待来人一视同仁,不准冷面相待;六是提供服务热情周到,不准冷落刁难;七是受理项目及时办结,不准无故拖延;八是解释问题耐心细致,不准敷衍搪塞;九是答复事情干脆明确,不准含糊其辞;十是违规违纪坚决杜绝,不准吃拿卡要。坚持“三个少”,即:一是办事周到,让来人少问一次;二是提高效率,让来人少等一会;三是压缩环节,让来人少跑一趟。坚持“五不让”,即:一是不让申报材料在我手里积压;二是不让工作失误在我手里发生;三是不让办事时限在我手里延误;四是不让违法建设在我身上出现;五是不让规划形象在我身上损害。坚持“四个最”,即:一是提高效率,时间最短;二是提升修养,态度最好;三是转变观念,服务最优;四是强化责任,质量最佳。

作为青年人要勇于创新范文第4篇

勇于担当

善于突破努力开创工商行政管理工

作新局面

——学习王清华局长2012年在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心得体会

王清华局长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为了努力实现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强化工作保障中提出了要发扬“三种精神”,这“三种精神”就是:敢于争先的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善于突破的精神。

一要敢于争先。就是要鼓励创先争优、奖励创先争优,大力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引导干部职工瞄准“六个一流”的跨越发展目标,瞄准全年的工作目标,敢与强的比,敢与快的赛,争当开路先锋,勇立时代潮头。

二要勇于担当。就是不论在哪个地方、哪个岗位,碰到哪些矛盾和困难,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的,有利于推动发展的,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就要勇于打破传统、超越常规,义无反顾、大胆作为。

三要善于突破。就是要围绕全局性的工作重点善于突破,打开工作局面。遇事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多出主意,认定了的事,就要一抓到底、百折不回,在突破和创造中完善思路、找到出路、开拓新路。争当思想解放的表率,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和统领总揽全局的能力,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实践证明,越是任务重、困难大、环境复杂,越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勇于作为。

“敢于争先、勇于担当、善于突破”这三种精神,体现怀化市工商局党组和局领导在当前和今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新形势下的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正是这“敢于争先、勇于担当、善于突破”的精神,几年来,使怀化市工商局各项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各项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2010年,市局党组提出了“固本强基真抓实干、凝心聚力跨越发展”的工作目标和战略思想,使怀化市工商局取得了 “五个重大”方面的成绩:一是强化服务,在助推经济发展工作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二是改善民生,在促进和谐稳定工作中取得重大进展;三是加强监管,在维护市场秩序工作中取得重大成效;四是创新管理,在系统自身建设工作中取得重大进步;五是争取支持,在改善工作环境工作中取得重大成果。

2011年,提出了“立足新起点、谋求新突破、再铸新辉煌”的奋斗目标,采取了“围绕中心抓重点,加强创新破难点,科学管理创亮点”的方式方法,从而使服务效能不断得以提高,监管执法得以扎实推进,自身建设得以持续加强,使怀化市工商局各项工作再创新辉煌。

2012年,又提出了“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以提高效能为保障”的战略思想,使怀化市各项工作即将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这第三年,是怀化市工商局最关键的一年,是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干三年促大变”的重大战略部署的落实和成果展现的一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实现三年来的奋斗努力,王局长在讲话中对此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

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

一是必须突出监管执法主责;二是必须树立执法为民理念;三是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准则;四是必须把准促进发展目标;五是必须贯彻创新提效要求。

在搞好重点工作中,王局长又提出了“四种模式、四项改革、四个创新、四项工作”的工作思路:

一、要突出怀化工商特色,丰富四种模式。一是继续完善座谈评议制度,丰富监管执法模式。二是不断完善领导干部效能考核,丰富班子建设模式。三是深入规范权力运行,丰富内部管理模式。四是继续倡导“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理念,丰富工商文化建设模式。

二、切实把握重点环节,深化四项改革。

一要深化执法办案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执行顺畅、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机制。二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三要深化财务制度改革,统筹财务管理。四要深化机关建设改革,强化机关统帅引领作用。

三、围绕提升工作效能,加强四个创新。一是市场监管的创新。二是服务发展的创新。三是消费维权的创新。四是效能建设的创新。

四、紧扣工商职能职责,推进四项工作。一是扎实推进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二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扎实推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四是扎实开展素质教育检查验收活动。

在实现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上,又提出了强化工作保障方面的“四个力”的保障措施:

一要深入解放思想,向思想解放要动力;二要切实转变作风,向作风转变要活力;三要大力夯实基础,向基础夯实要内驱力;四要全面强化纪律,向纪律强化要执行力。

几年来,在以王清华局长为首的怀化市工商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县工商局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怀化之所以取得了这样的成就,主要是牢牢把握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始终做到了“五个坚持”:即坚持以人为本,凝心聚力;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带好班子,严管队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科学谋划,真抓实干。

其经验和做法,概括起来就是五个方面:

一是坚持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不走样,是怀化工商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二是坚持循序渐进的工作方式方法,是怀化工商事业稳步发展的有效手段。三是坚持自力更生和艰苦创业,是怀化工商事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四是坚持打造基层工作特色,是怀化工商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力支撑。五是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干部,是怀化工商事业和谐发展的坚实基础。

几年来,从靖州工商局的发展变化来看,在以舒祖斌同志为首的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也正是始终坚持了“敢于争先、勇于担当、善于突破”的这三种精神,紧跟新形势的发展步伐,坚决贯彻执行和落实了市局党组每个时期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使靖州县工商局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开创了靖州县工商局各项工作新局面,一跃成为怀化全市工商系统的先进单位。今年四月份,又根据王局长报告中提出的“消费维权创新”要求,在靖州县成立了怀化市首个“军人消费维权服务联络站”,开创了消费维权工作的新途径。

然而,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给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王局长在报告的最后强调指出:“新的任务艰巨繁重,新的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提效实干,奋发进取,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作为青年人要勇于创新范文第5篇

新形势带来新要求、新任务。如果我们不分析形势,不找到问题,就会迷失方向,面对我们所处的时代,面对中原经济区框架下引领和推进濮阳新型城镇化的任务,面对我们的自身条件,我们还必须实事求是地进行全面分析和沉着应对。具体来说,我们面临着十个方面的形势和问题。一是社会各界对城乡规划作用、地位的认识还不全面,特别是对规划的刚性作用也即法律性认识还不到位,有时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局面。二是对城乡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者之间关系、作用、地位不清晰。三是社会各界对城乡规划的综合性、复杂性、基础性认识不足。城乡规划涉及技术、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凸显了其综合性。城乡规划是城乡发展命脉,是建设“龙头”,凸显了其基础性。每项建设项目的背后都有规划在铺垫,规划审批过程的多环节、多流程、多参与性也凸显了城乡规划工作的复杂性。四是规划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应该认识到社会经济发展是动态的过程,特别是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跨越发展的时代,因而没有一劳永逸的城乡规划,城乡规划必须因时、因事、因策而动。我们还应认识到我们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框架,上下还有很多缺项,纵横还有很多空隙,特别是我们的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率还很低,还不能适应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还不能适应城镇规划管理工作的需要。五是把握大局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城乡规划涉及层面广,涉及到宏观、中观、微观;涉及层次多,涉及到技术、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层次。要求我们必须凸显规划的宏观性、政治性,将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来,使规划工作理念、思路、举措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内在要求。六是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清醒地认识和思考当前规划工作的特性、要求,转变观念,转变服务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打破按部就班的工作模式,将引领发展,服务发展,推动发展作为规划工作的核心任务。工作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热情服务,既要解决问题,又要化解矛盾,为市委、市政府和各行各业提供有力规划支撑。七是规划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历史和水平的原因,我们与先进规划单位相比,制度建设还有很大差距,现有制度的操作性还有待提高,制度的约束力、规范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制度对单位个体的规范作用,保护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八是规划管理手段、方式、方法进一步优化。我们的管理手段与规划工作要求相比,与先进的规划单位相比,与广大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仍然沿用旧有的办公方式、管理方法进行管理,而没有运用科技手段来提高行政效率。九是规划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我们的队伍有干劲,听指挥,这非常难能可贵。但是,我们光有满腔的热忱,而没有足够的智慧是远远不行的,是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变化的,因而必须提高规划队伍的综合素质,大力提高规划队伍的专业能力、政治辨别能力、合作干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服务谋事能力等。十是规划精品意识还不够牢固。尽管几年来我们的一些规划成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但是规划成果精品,特别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精品还非常稀缺。因而我们必须运用有限资金,在有限行政许可时间内,在较短时间内多出规划精品,装扮我们的城市。

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怎样才能更好适应面对这样的形势和问题,切实把握好近期规划工作的目标、方向,才能适应建设“灵韵濮水、秀美龙都、活力智城、生态宜居”现代复合型城市的需要。有一个总的考虑是:强化一个主题,塑造一个形象,实现六个转变,完善六个规划,强化五项建设,实现四个提升。具体来说,强化规划为民、服务发展这一主题,塑造“阳光、公正、严谨、高效”的规划形象;实现由部门规划向社会规划转变,由空间规划向综合规划转变,由技术规划向政策规划转变,由速度规划向精品规划转变,由管理规划向服务规划转变,由粗放的规划管理向现代的、精细的规划管理转变;完善科学规划、阳光规划、服务规划、效率规划、法治规划、和谐规划。强化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廉政建设;提升境界、形象、管理水平、队伍素质。力争三到五年时间使城乡规划工作达到全省上游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在具体工作中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创新观念,提升境界。创新观念,提升境界,永无止境。说此为虚,说明对“一创双优”活动还没有认识到位,境界的高度决定我们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规划工作者必须具有高远的思想境界。首先,规划是前沿性、引领性的工作,规划工作者必须具有超前的理念和先进的理念。其次,规划工作的政策性、技术性强,涉及内容包罗万象,思想境界不高就难以驾驭工作全局。此外,规划工作者需要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之间进行利益协调,思想不高就难以把握好焦点、热点问题。我们虽然反复强调,将创新观念,提升境界作为推动规划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但是很多方面仍然与先进城市相比存在相当差距。创新观念、提升境界的途径是以“一创双优”活动为载体,进行再学习、再思考、再创新和再实践。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总体要求,采取集中学、自由学、外出学、单位学的学习方式,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知识底蕴,提高自己的含金量。要善于思考,及时将学到的知识转化成工作的动力和本领,转化成自己进步的阶梯;学习不思考,就好比吃到肚子里的东西不消化一样,食之无用。要敢于创新,切实改变谨慎有余,创新不足的局面,要用新思维,产生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达到新效果。要敢于实践,用发展的眼光,改革的思路,脚踏实地的作风,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解决好规划管理服务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创新观念,提升境界,就必须要坚持不懈地转变思维方式。要用科学的、辩证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去处理复杂的问题。想问题要利用乘法和倍数,解决问题要用减法和除法,彻底摒弃消极、应付、被动的思维方式,学会用积极的、务实的、科学的方式方法化解矛盾,解决难题,推动工作开展。创新观念,提升境界,就必须要加强对规划属性和规律的把握。要深刻领会市委、市政府、区县层面和局里对规划工作的要求,社会各界对规划工作的期望,深入研究社会发展阶段规划理论、公共政策、社会公平、人性需求等问题,摸清规划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找准主攻方面,突出工作重点,务求工作实效。创新观念,提升境界,就必须要不断深化对规划责任和使命的认识。规划是城乡发展的命脉,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一个发展好、发展快,适宜人居的城市必定有一个好的规划来指导。规划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是政府调控经济社会发展和引领城乡建设的重要公共政策,土地资源若没有城乡规划就发挥不出高附加值,不是土地本身价值有多大,而是城乡规划给它赋予了许多内涵。因而,做为一名城乡规划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担当起规划未来、引领发展、维护公平、保障民生的使命和职责。

二是坚持服务大局,提高引领科学发展的水平。城乡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就是城乡规划的大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就是城乡规划的大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是城乡规划的大局,落实市委、市政府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的决策部署就是城乡规划的大局。首先,城乡规划工作者必须做到讲政治,顾大局。既要立足本职,更要胸怀全局,站在全市的高度,发展的高度,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谋划工作,而不能为谋一时之利,图一时之快,丧失规划的“灵魂”意义和“统筹”作用。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城乡规划固然重要,但是科学发展重于泰山,要跳出规划论规划,走出技术论技术才是规划工作的真谛。再次,要坚决摒弃不合时宜的理念、经验、做法,从历史角度、现实角度、人文角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这才是城乡规划推动科学发展的精髓。

三是坚持“六个规划”,提升规划形象。坚持科学规划。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自觉地按照经济社会和城乡建设发展规律,科学谋划城乡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从宏观上来讲,合理确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城市性质、职能、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从中观上来讲,合理确定用地的有关容量指标、发展时序;从微观上来讲,采取一切方式方法提高单体建筑、群体建筑的美感和和谐度,增强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引领作用,增强城乡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自豪感,提高广大人民的凝聚力,增强外地人对城市的向往感。坚持阳光规划。要全面倡导公众参与规划、监督规划、了解规划、关心规划。从总体规划制定到单体项目的方案论证,从项目设计、审批到实施管理各环节、各层面,都要广征民意、广纳民智,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发展需要,通过完善三级会审制度、规划公示制度,政务公开,特邀规划监督员等制度,不断扩大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公众的参与水平。坚持法治规划。要尊重规划的法定性,必须按照法定程序编制、审批、调整各类规划。要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管理程序和管理环节。要严格执行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一批急用管用的办法规定。要进一步强化宣传和沟通,强化社会各行各业的规划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服务规划。要突出规划为民,服务发展的规划宗旨,要进一步制定服务指南、服务规章、服务标准,提供优质规划服务。要进一步深化零距离服务制度,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服务回访。要进一步完善重点建设项目服务制度,变你跑为我跑,提供跟踪服务,做到服务环节无缝隙覆盖,并及时发现在办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广大规划工作者的修养,为社会各界提供细心、周到、热情、优质服务。坚持效率规划。要提高规划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办事本领。要进一步梳理和优化行政许可的程序和环节。要逐步改善我们现有的管理方法、手段、方式,运用科技手段,提高行政效率。坚持和谐规划。要以促进社会和谐为己任,充分发挥规划的公共政策职能,打破规划的神秘感和封闭性,加大公众的参与力度,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切实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充分尊重民意,高度关注民生,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要统筹协调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积极处理各种矛盾纠纷,维护城乡发展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稳定。

四是坚持“六个转变”,提高规划理念。“六个转变”既是规划理论和工作指导上的转变,也是规划管理与规划服务方式上的转变,是在综合分析城乡规划所处的历史条件、客观条件而提出的,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加以实践。要实现由部门规划向社会规划转变。城乡规划涉及到社会各阶层,具有广泛的社会属性,是一项社会参与性、实践性非常广的社会活动,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打破封闭的、单一的部门编制规划的传统模式,坚持开门规划,胸怀全局,开放包容。要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凝聚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充分反映社会各界、社会各群体的利益诉求。要充分发挥好社会各群体的参与作用,把各行各业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发展需求,落实到具体地块,具体项目的规划制定、策划和管理之中,增强规划的兼容性、包容性和适应性,使规划更好地引领城乡总体发展和长远发展。要实现空间规划向综合规划转变。规划是统筹社会、经济、自然、文化、生态等因素的综合性安排。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复杂性告诉我们必须在理念上、方法上摒弃过去那种唯空间论的传统规划理论和编制方法,突破以物质空间为主导的传统规划思维模式和固有套路,深入探究物质空间背后所蕴含的经济、社会、历史、生态等潜在因素,从广度和深度上把握城乡规划所承载的功能和作用,全面地、深刻地发挥城乡规划的统筹作用,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要由技术型规划向政策型规划转变。规划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发展的重要公共政策,深入分析和妥善处理城乡的社会、经济、环境问题既是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社会发展进入了快速跨越时期,社会不同群体、不同阶层利益需求日益强化,作为指导城乡建设的城乡规划,必须由技术管制型向公共政策引导型转变,规划技术是服务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手段,单纯考虑技术指标和追求技术的“完美”,很容易一叶障目,束缚规划手脚,弱化规划应有的作用。必须将关注点从工程技术转向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上来,促进局部与总体,近期与远期,个体与群体,需要与可能,刚性与弹性,效率与公平的和谐关系上来,实现城乡发展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要由速度规划向质量规划、精品规划转变。规划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城乡的健康长远发展,由于我们前期历史原因,规划欠帐比较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搭建起了比较完备的规划体系,因而我们必须由粗放型规划向精品型规划转变,提前谋划解决制约城乡发展瓶颈的方法,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节奏,超前编制规划,我们必须分析规划管理的客观规律,分析不同类别、不同客观条件,提高审批质量和行政效能,努力打造精品规划、质量规划、一流规划。实现管理规划向服务规划转变。城乡发展,规划先行。规划重要作用在于为建设项目提供超前引导和科学指导,引领项目合理布局、合理建设,使城乡发展少走弯路,不走弯路。传统规划管理模式注重对规划方案的审查、评定和实施项目的程序性管理,却忽视了对建设行为的超前引导,造成了规划管理工作的滞后和被动应付,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型规划模式,由事后审批向事前引领转变,由被动型管理向主动型引领转变,进一步增强规划的超前性、预见性和主动性,提前介入,超前策划,科学引导,主动服务,把项目实施中的问题解决在事前,引领城乡建设健康有效发展。实现粗放的管理手段向现代化的、精细化管理手段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转变管理理念、管理手段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要充分认识管理手段、方法的现代化对提高规划行政效能的意义和作用。目前我们还处在粗放的管理手段阶段,不仅工作环节容易出现问题,而且行政效能低下,先进地市规划部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已经发挥了很好作用,行政效能提高,劳动量减轻,工作失误降到最低程度,人为因素控制质量和效率因素也大为降低,不仅为社会提供更快捷优质的服务,而且也规范了行政行为。

五是坚持“十条纪律”、“三个少”、“五不让”、“四个最”,提高服务本领。坚持“十条纪律”,即:一是安排事情认真去办,不准拖延怠慢;二是下达指示必须执行,不准借口不干;三是交办事情及时汇报,不准没有回音;四是有人问事热心引导,不准不理不睬;五是接待来人一视同仁,不准冷面相待;六是提供服务热情周到,不准冷落刁难;七是受理项目及时办结,不准无故拖延;八是解释问题耐心细致,不准敷衍搪塞;九是答复事情干脆明确,不准含糊其辞;十是违规违纪坚决杜绝,不准吃拿卡要。坚持“三个少”,即:一是办事周到,让来人少问一次;二是提高效率,让来人少等一会;三是压缩环节,让来人少跑一趟。坚持“五不让”,即:一是不让申报材料在我手里积压;二是不让工作失误在我手里发生;三是不让办事时限在我手里延误;四是不让违法建设在我身上出现;五是不让规划形象在我身上损害。坚持“四个最”,即:一是提高效率,时间最短;二是提升修养,态度最好;三是转变观念,服务最优;四是强化责任,质量最佳。

作为青年人要勇于创新范文第6篇

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就是通过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每位党员做好社会的细胞,发挥细胞作用。

“两学一做”,主要内容是学习党规党章,学习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因其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党员的工作和生活,让党员们不再感觉其高大上、遥不可及、枯燥无味,而是真真切切地认为与自己息息相关,能够发自内心地在真学、真懂、真用上下功夫,去以学促做,增强看齐意识、履行党员义务,更加爱党忧党兴党护党,更加主动地立足岗位作贡献,真正去做一名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此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学习范围向全体党员拓展,将学习教育活动向常态化延伸,把学习落实到每一个支部,落实到每一名党员。

“两学一做”要求党员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做,着力解决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淡化、党员宗旨观念淡薄、党员精神不振、道德行为不端、党员教育管理不严不实等问题。其最终目的就是提升精气神,紧密联系实际,坚持求真务实、按规矩办事,使每一名党员成为各自工作岗位的旗帜,在其中发挥好示范作用,听党话,跟党走,成为时代的先锋表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组织基础。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面向全党、同步展开,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不设环节,具有覆盖面全的特点,需要达到激活每个党员细胞的效果。广大党员在学习过程中准确把握学习教育的特点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推动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上水平、见实效。坚持抓在日常,通过彰显支部作用、落实制度规范、建强基层组织,切实用好日常教育途径、教育方式,持续推动,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真正成为长流水、不断线的日常教育。坚持分类指导,针对学习教育层级多、领域广的特点,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情况,按照任务具体化、精准化、差异化的要求,精准把脉、精确施策,体现层次性、突出针对性、凸显灵活性,绝不能“大水漫灌”,搞“一刀切”、“一锅煮”。坚持以上率下,高度重视“关键少数”的示范作用,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把标杆立起来、把自身摆进来、把境界提上来,带动全体党员积极主动“学”、自觉扎实“做”,推动形成上行下效的生动局面,引领整个学习教育有力有效展开。

发挥党员作用+勇于担当作为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阐述并强调“好干部”的标准。2014年10月,总书记对云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进一步明确指出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高屋建瓴地从修身、为政、成事三个层面,为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具体而言,敢于担当既是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的从政准则,又是党员干部切实推进实际工作的成事之要。广大党员干部应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责任担当的重要论述,将其全面、认真地贯彻到作风建设及业务建设中,切实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重任。

怎么看:责任担当是党员干部的必备基本素质和鲜明政治品格

责任担当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坚定传承者,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不断赋予责任担当以新的时代内涵。

责任担当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我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总书记强调,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这是检验每一个党员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自创建之时起,中国共产党就是具有强烈责任意识和坚定担当精神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心怀崇高革命理想,同全体人民一道顽强拼搏,很好地诠释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责任担当。

责任担当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是人类迄今为止最科学、最先进的权力观,其基本观点包括: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力用之于人民,权力受人民监督。党员干部要有担当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要求。领导意味着责任,因此,领导必须要担当。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责任无处不在,担当义不容辞。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在行使权力时,要以强烈的担当精神尽力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在与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血肉相连的真情实感中深刻理解和领会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内涵与要求,踏实践行自身的责任和担当。

责任担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当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面临着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动、国内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思想的深刻变化,并且这种变动、变革、变化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不确定因素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与考验越来越多,我们肩负着新的更为艰巨而繁重的历史任务。特别是,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伟大事业任重而道远,尤其需要党员干部具有直面矛盾的勇气、敢于担当的精神。

如何干:党员干部要在实际工作中切实体现敢于担当的要求

责任担当首先要体现在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上。党员干部要始终把握好意识形态立场的坚定性,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责任担当要体现在思路谋划和顶层设计上。当今世界,各个领域都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更加需要党员干部具有全局观念、前瞻意识和开阔视野,自觉在党和国家建设的大局下谋划发展,抓好工作。我省党员干部要进一步立足云南省情,认准改革发展目标方向和路径,明确时间表、实施科学决策,保持发展思路和宏观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相对稳定性,坚持不懈、一抓到底,以求取得实效。

责任担当要体现在思想解放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上。对于云南而言,首先要尽快转变以“唯GDP增长论成败”的传统发展观,以就业增长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首要发展目标,促进全省由数量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质量效益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其次要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统筹好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三个重要关系,把云南从落后的思想观念、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中解放出来,推动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发展质量。

责任担当要体现在抢抓机遇和加快发展上。抢抓机遇,需要充分发挥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党员干部要善于认识机遇,把握机遇,用好机遇,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会创造机遇,在制度和科技创新方面多作努力,大胆先行先试,克服在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的问题上“慢半拍”、“慢一拍”、“不合拍”的不足。

责任担当要体现在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上。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需要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探索中提出问题,以历史勇气直面问题,以责任担当研究问题,以政治智慧回答问题,以实干精神解决问题。只有抓住时代本质,以问题为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工作才会更扎实有效,人民才会更加满意。

上一篇:作文课描写秋天的风景范文下一篇:钻头销售年终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