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16

中小学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做好建立激励机制的具体教育意义,能够进一步深化农村地区教师对激励机制的具体认识,并为其后续班级管理工作中建立机制的实践提供明确的目的导向,使教师所建立的班级管理激励机制始终指向其本身的运作意义,最大化地发挥出激励机制的教育意义,实现管理效率的切实提高。在农村中小学教育实践之中,教师应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对不同管理与教育环节之中不同的机制进行类别分析,真正建立起具体的意义分析模型,为后续实践提供具体理论指导。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激励机制;意义分析

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虽然在教育改革活动中通过对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已经初步尝试将激励机制融入到课堂之中,然而由于教师对激励机制的概念尚处于初步认识阶段,所以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常常忽视对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导致激励机制难以最大化地发挥出本身的价值,难以真正对学生形成激励作用。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应首先对激励机制的建立意义做好具体的分析工作,以此真正在结合实践的教学分析模型中看到激励机制的实际运作意义,这将进一步引起农村中小学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对激励机制的重视,并始终以意义分析模型作为核心导向,在教学中对激励机制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完善,最大化地完善农村地区的激励机制,推动学生在不同教育环节中真正实现最大化的发展。

一、提供外在学习动机

学习仍是现阶段中小学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主要实践活动,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如何促使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环节之中也一直是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重要的教研方向之一。在农村地区中小学班级的学习管理工作中,通过教师对激励机制的合理建立,则能够使激励机制真正成为从客观层面驱动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重要工具,辅助教师实现促成学生高效学习的教育目标。这需要教师真正做好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工作,从而构建恰当的教育机制,真正向学生提供外在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实践环节之中,由此实现学习效率的切实提高。

例如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为了驱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实践环节之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良性竞争心理,通过构建班级竞赛机制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为此,教师应该探索一条合理的竞赛机制建立路径,如通过建立班级平均分数排行榜或是进步成绩排行榜的形式,使竞赛成绩能够随着每次测试的成绩进行浮动,并且公示在全班学生面前。通过这种具体竞赛制度的建立,学生的良性竞争心理将真正激发出来,从而真正以外在机制地向学生提供客观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最终切实促成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了课堂教学机制的切实优化。

二、促成班级自主管理

在班级中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管理模式,能够使学生真正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的管理技能,并从管理模式下实现个人规则意识的养成,以体验的方式实现个人德育品格的养成。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育实践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班级自主管理机制的方式以具体的机制为学生提供心理层面的约束与监督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合理机制的运作下更好地完成自我管理实践,真正实现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纪律管理员轮值制度的方式,在班级范围中树立榜样机制。这一制度的运作使得每个学生都拥有了平等担任管理者的权利,首先使学生成为了管理主体,为班级自我管理模式提供了监督角色。而这一监督角色的建立则能够以轮值的形式真正激励学生,使学生为了能够更好地胜任这一班级中榜样的角色而真正做好自我管理工作,约束自己不为管理角色添麻烦,以此为后续自己胜任这一角色打下良好的人际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真正在管理员这一身份所起到的榜样激励作用之下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與约束,最终真正在班级范围内形成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这将使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学真正响应素质教育理念的号召,真正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强化学生心理建设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环境建设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能够使学生形成更为良好的心理环境,并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成长道路上的各种挫折,真正助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中小学阶段的教学实践之中,通过教师建立激励机制的方式,还能从客观层面对学生形成激励作用,协调学生的心理因素,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激励作用下更好地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难,真正以激励机制的运作促成学生心理建设的强化。

例如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可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以鼓励、感化等形式建立情感激励机制,在学生面对学习过程中的挫折时,教师应及时以友善的教师形象出现在学生的身边,鼓励学生不要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败而一蹶不振,并通过建议等方式帮助学生真正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这能够使学生在教师正向的情感支撑作用下受到教师的情感激励,真正从心灵中得到成长的力量,积极地再次投入到面对挫折的实践环节之中去,最终真正克服失败带来的不良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将心理健康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最终切实辅助学生心理环境的良好建设,使学生能够更加健康的投入到成长的道路之上,真正以机制的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通过教师在不同环节中对不同模式的激励机制进行分析以及意义汇总,教师将更深入地看到激励机制在实际运作中所表现出的价值,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激励机制,使机制的运作能够真正指向其本身的实际意义,使其最大化地发挥出本身的价值,切实提高班级管理的实际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桂香.浅析中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000(020):193-194.

广西马山县林圩镇黄幡小学 韦玉贵

中小学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任何一项工作的管理,我们都要追求质量与效率,中小学学校管理也是如此。本文主要探究中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关于提高中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的建议。要提高中小学学校管理水平,就要充分考虑中小学的学校特点,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中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学校管理规范化;策略;初中学校管理

中小学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对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工作有重要的影响,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加强中小学学校管理的重要,而且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因为中小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小学的管理规范化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中小学的管理是近年来的重要课题,学校的发展与学校的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会相对应地得到提高。

1.中小学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教师教学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方法不够科学

仍有许多管理者和教师被传统观念深深禁锢,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教学目标总是高成绩:诸多管理者、教师依旧把教懂课本知识、通晓各科题目套路、提高科目成绩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这样往往会忽视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也受到影响。二是教学内容太过于无趣:教学较为单一,教师面对训练学生学习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一再反复。另外,现今中小学的管理者往往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丰富的管理经验是他们的优势,可是这些老师也存在着管理思想陈旧、管理方法不科学。如 “一来领导就大搞卫生”等做法就是管理者思想落后的现象。

(2)学校管理机制不完善,教育管理缺乏规范化

学校管理制度对提高学校管理规范化有很大的影响。由于长期缺少管理的有效方法,使教师在日常工作上缺乏激情。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有足够良好生源、充满生机的学校,必须要有完善、严格、健全、独特的学校管理制度。许多学生由于一直住在学校,自己的生活问题、自律问题、时间管理问题统统都交给学习管理,而自身却存在许多问题。另外,许多中小学管理人员分工不明确,往往遇到问题时界限非常模糊,有待进一步的落实。更有些学校制度都是照搬其他优秀学校的,没有结合学校自身情况来制定。

2.制度齐全却总是难以落实

近年来,公民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各种制度也随之出现,中小学管理也有自己的一套制度,虽然如此,执行起来却总是差强人意,不符合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在中小学学校中,总是出现对于奖罚不公平的现象,在同样的错误中,有的学生就会因此被开除,而有的只是批评,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反感,规章制度透明化,执行起来却不如意。

3.奉献与收益不对等,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底下

大部分教师受到利益的催动,造成一切以利益為主的倾向,如此一来,必将使教师的职业道德丧失。另外,一些教师经常不尊重学生,甚至辱骂学生。这些教师引用大师的话,道理很简单,可以说,几乎每个上过小学的人都能够理解。最大的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就是一些教师事业不够强、毫无进取心,缺少为事业奉献的精神,教师辛苦的劳动往往却被忽视,很难得到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和报酬,这就使得他们产生工作散漫、鄙夷遵守纪律、狂妄自大等问题。这些都是缺乏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表现。

4.中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1)完善中小学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中小学学校规范化管理

如果要加强中小学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就需要完善中小学学习管理规章制度,全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学校除了要提升教学水平,而且还要加强学校各方面事物管理,针对学校的安全管理,要制定相关岗位管理机制,可以聘请专员,安排定期在校园进行巡逻,另外,食堂卫生情况也很重要,采取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医务室、心理咨询室等措施,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一定的保障。也能改善中小学学校规范化管理现状。

(2)提升教师的道德素质

教师的每句话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要而持久的影响。学校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建立起良好薪酬体系,吸引广大教师和大学毕业生前来就业,制定有效的评价机制,加大对教师的管理力度,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更好地开展各项乡镇小学教学活动。可以派教师到一些名校去听课、去培训,让他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学习有效的教学方法。

(3)树立道德意识,建设和谐校园

树立道德意识,建设和谐校园,是新时期下中小学学校发展的重要要求。可以利用文化墙对道德品质进行宣传,让学生在充满道德气息的氛围中学习,使学生的道德意识得到熏陶,促进中小学学习规范化管理工作有效地开展。

例如:学校可以每周采取开展丰富多样、内容新颖的主题教育活动,以爱国主义精神、传统文化传承等活动为载体,把树立道德教育融入中小学日常活动中,在中小学学习有序开展。学生往往通过这类活动受到启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中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种种问题,限制了学校管理规范化的发展,所以,学校应该通过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学校的已有资源,从教师、学校、学生以及校园环境等方面,推进中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通过对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的道德意识的建设,促进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地开展。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得到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也使得中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取得一定的进展。

中小学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中小学实验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挑战,“普实”必须进一步解决好认识问题、管理问题、教师和应用问题,才能很好地完成“普实”的目标和任务。

2012年12月,随着铜川市耀州区、新区顺利通过省 “普实”复查评估验收,铜川市在全省率先通过“陕西省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市”复查验收。

1 “普实”的主要做法

“普实”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及实验教学工作的各项要求,在各级政府财力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不断加大实验教学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新途径,细化管理办法,使全市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2005年10月,省教育厅启动“普实”复查验收。铜川市积极响应,提早谋划,科学部署,力保各区县“普实”复验不落伍。

1.1 领导重视,扎实推进“普实”工作

市教育局把“普实”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抓手和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落实,有关领导坚持每年深入学校专项检查实验教学,了解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开展情况,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实验室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1.2 继续加大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投入力度

自启动“普实”复验以来,全市先后投入资金4.5亿元用于实验教学,其中2.9亿元用于中小学实验用房、部室建设,1.6亿元购置仪器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学校实验教学条件。铜川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实验室全部达到省颁一类标准。

1.3 认真开展实验教师在职培训

全市每年举办中小学实验员、实验管理人员和中小学理化生、科学课教师操作技能培训,先后培训人员8000余人次,使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实验学科教师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4 开展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和标准化实验室创建活动

全市共评选出实验教学示范学校75所,标准化实验室学校16所。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提升了实验室管理水平,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1.5 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工作

全市中小学实验室统一按照“十有六规范”管理,实验教学实行“一单、一本、三表、三册”管理,使铜川市的实验教学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

1.6 认真开展实验操作考核

按照省教育厅的安排部署,2004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中考加试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工作,2008年,在普通高中学校开展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工作,通过多年不断实践和探索,制定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实施办法,使实验操作考核做到了公平、公正,极大地调动了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的主动性和学生实验操作的积极性。

2 今后“普实”的主要任务

完成“普实”及复验,在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上只迈出了第一步,只是完成了学校实验室从无到有的转变、仪器设备从数量很少到数量较多的转变、课堂教学从教师讲实验到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转变,真正意义上的实验教学才刚刚开始。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科学应对,迎接新一轮实验教学的挑战。

2.1 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开展实验教学的主动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要通过实验教学活动,不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操作技能、创新思维和科学态度,促进教育理念更新,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实验教学既是一种科学实践,又是一种教育实践。学生既要通过实验验证和深化理论知识,也要通过实验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协作精神及民主讨论的学风。

抓好实验教学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有效措施。《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抓好实验教学活动是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师讲实验的实验教学怪圈,才能让学生自己在实验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学会知识,才能获得个性的发展。

2.2 细化管理,使实验教学更加科学规范

1)进一步制定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办法。虽然我们在“普实”过程中制定了实验教学与管理的基本办法,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实验内容大量增加,实验几乎渗透到了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中,课程已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划分,在这种大的课改背景下,对实验教学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已有的管理制度,修改并制定出符合现实教学任务要求的实验室管理办法。

2)校长要成为实验教学的行家里手。好的校长会从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竞争力,整体提高教学质量上重视实验教学。一个懂业务、会管理的校长一定能建设和管理出一流的实验室。校长要懂得实验课的教学规律、教学特点、教学方法以及怎样才能上好实验课,要经常深入实验教学一线帮助实验管理员解决实验室管理上的困难,要经常过问实验教学情况,了解实验教学现状,为实验教学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3)加强实验考核。实验考核应采取多种形式,首先,要进一步规范中考实验考核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验考核,加强考试过程管理,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其次,每学期或学年对实验科目要进行实验操作考核,确保学生能准确理解本期或本年所做实验的基本原理,懂得基本操作步骤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第三,要对学生的创新性成果和探究性学习成果进行考核,鼓励学生参与日常的探究性实验。实验考核重在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操作的准确性和创新实验的能力上,且不可只进行笔试而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查。

4)推进各级实验室标准化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工作是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的基础、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支持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积极创建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示范学校是加强实验教学骨干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创建的过程中一定要赋予实验室标准化示范学校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制定评估和管理细则,切实发挥好示范学校的带头和引领作用,通过创建一所实验室标准化示范学校,实现区域内先进管理理念和优质资源共享,带动周边所有学校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

5)建立实验教学经费保障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政策,明确每年学校公用经费用于实验教学的最低标准,确保实验教学经费落到实处,落实情况应作为年终对学校和校长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强实验教学经费督导检查,让实验教学经费真正用于购置新的教学仪器、补充损坏的仪器设备、添置药品和购买实验材料等。

2.3 完善机制,确保实验学科教师队伍稳定

1)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提高实验教师操作技能。现有的实验学科教师专业化程度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不同学科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生物学科很多教师非生物专业毕业,小学科学课教师很少有专业教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普实”时虽然对多数教师都进行了相关培训,但与教学要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实验学科教师必须走专业化教师发展之路,现任的专业教师要经常参加业务学习培训,掌握新的实验操作技能,用于改进和创新实验教学,非专业教师必须进行离岗专业培训,系统准确地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2)合理规划,有效补充教师,引导和激励教师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各区县和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教师补充机制,合理补充实验学科专业教师,要坚决制止专业教师难以被录用的用人办法,使专业教师合理补充和流动。同时学校在安排任课教师时,要有计划地安排对实验教学有兴趣和热情的教师担任实验学科任课教师,并且长期任课,只有经过多年的教学和实践,才能很好地完成实验学科的教学任务。

3)积极开展实验教研活动。进一步明确实验教研组的目标任务,落实实验教研组工作计划。实验教研活动要区别于常规的教研活动,突出实验学科特点,重在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创新、教师规范操作、如何规避学生易犯错误、学生实验兴趣和实验能力培养的研讨上。通过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制作教具、撰写实验教学论文、开展实验教学课题研究等形式,深化实验教研活动。

4)规范实验学科教师教学奖励和激励机制。制定新课改情况下实验教师工作量标准,规范实验教学过程。年初对实验教学情况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中要进行详细的登记与考评,将实验教学开展情况作为实验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以此来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给实验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实验教学,让实验教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2.4 强化应用,落实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

1)规范实验教学。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包括基本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等。实验初期,要让学生通过规范的操作,准确掌握基本仪器的原理、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避免因仪器操作不当而使实验数据产生误差、实验结果无法显示、危险事件的发生等。

2)创造性地开展实验教学。创新实验教学,要以课标为依据,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注重与当地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的结合,实验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验材料更加容易获取、成本更低,实验过程更加简便易行,从而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实验内容和实验材料不断改革创新,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科学开放实验室。建立实验室长期开放的制度,坚决摒弃实验室定期开放的做法,让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可以随时进出的学习场所。制定新型实验室管理办法,配备充足的教师参与实验室管理,也可以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实验室开放与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进出实验室规定和借用实验仪器的烦琐手续,确保现有的仪器设备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实践中均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教育科学研究室)

中小学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教育督导也就是指教育管理部门对具体学校教学过程开展的监察评定工作,依据具体的工作成果编制基本的参考资料,为更多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本文就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有效的实施策略,希望能对我国教育督导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督导;实施策略

一、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开展的意义

在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开展之中,引入教育督导工作能够对学校当前教育管理的具体情况加以明确,总结相应的办学经验和教育成果,及时有效的发现在当前教育过程之中呈现出的问题,探究教育制度、教育管理机制、教育责任主体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打破过去辖区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问题。我国中小学教育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而如何解决教育管理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基础教育工作开展的关键所在。可以说,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是夯实义务教育成果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根本所在,能够为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理念变革提供坚实的依托,这也是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开展的意义所在[1]。

二、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良好的合作模式

教育督导部门应该将中小学作为督导的对象,融入更加真实化的情境,不断研究和分析中小学工作开展之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督导部门应该遵循我国针对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开展的实际要求,相关策略,相关政策和调理制度,结合中小学具体工作情况,与其构建深入合作和交流的机制,通过实地调研、合作督导、课程阅览等多种形式,分析中小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标准、办学规划和办学闪光点,分析不同学校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探究多种问题存在的差异,明确不同工作开展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整合多种有价值的信息,进行集中式的归纳和整合,从深入探究和整体分析的角度,对管理对象提出有效的优化策略和改进策略。在督导工作开展之中,要与校方建立合作的关系,让学校乐于接受督导,乐于提供自己的信息,使学校主动展示自身情况,同意督导人员入驻校园,共同商议解决学校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一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共同分析学校的管理方法,充分发挥出中小学教育督导的作用和价值。

(二)打造高效交流和沟通的途径

根据教育督导工作的具体要求来看,督导方需要填写相应的教育管理标准,比如说督导日报、学校运作情况、存在的具体问题、整顿的实际情况,这些细节化的指标属于必要的日常工作,而如何找到中小学教育工作之中存在的问题也成为了督导工作的核心所在。这也就要求了教育督导工作的开展能够与中小学构建有效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在不干扰教师正常教学秩序、学校正常管理秩序的前提下,亲自到学校考察,与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进行交流,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在遇到实际性的问题时,与教师、管理人员以及校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商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对策,分析问题整改的具体成效,直到通过沟通和交流获取问题的解决策略。

(三)提升督导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督导工作的开展本质就是获取学校先进的办学经验,在办学较为成功的地方进行大力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学校能够学习先进的办学经验,了解高效的教学手段。这也就要求了督导工作开展之中引入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策略,本着实事求是的工作要求,对办学过程之中获取的成绩加以分析,探究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严肃处理和全面监督的方式,提升督导工作开展的实效性,最大程度的解决办学过程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学校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可以邀请不同学校的领导共同商议,探寻问题的解决策略,而对于各个学校之间存在的特殊问题,则应该引入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措施,通过经验交流、解决问题方法推广等多种方式,不断强化学校之间的团队协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督导模式,从而使对应的中小学能够对当前较为先进的理念加以了解,不断革新自身的教学模式,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从而使学校能够获得更加均衡的发展[2]。

(四)与家长形成教育督导的合力

从长期角度来看,督导工作必须将学生家长纳入到工作范围之中,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到督导工作之中,与学校、督导方组成三方面督导的合力,构建出更加长效的教学改革机制,推动中小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督导方应该与家长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引导家长将自己心中的话说出来,以更加客观的立场去审视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开展之中呈现的问题。督导方也应该协同学校,构建出家长委员会机制,让家长与教师进行良好的协调,确保家长在教育督导工作有着一定的发言权和参与度,确保家长能够更加公平高效的参与到督导工作之中,确保教育督导工作的作用和价值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教育督导的作用和价值也更加突出,需要我们能够以行使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和手段,切实有效促进教育督导工作水平的提升,这也将为我国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凯. 浅谈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的实施策略[J]. 文渊(小学版),2020(7):315.

[2]敖淑红. 浅谈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工作的实施策略[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4(2):18-20.

中小学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主要从中小学图书馆所特有的价值功能开始探讨,着重介绍当前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中的各种认识误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现状:信息化管理

1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办馆经费不足

在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经费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应在教育经费中按一定比例设立图书专项经费,各地教育图书管理部门要做好统筹安排,组织实施。学校要多渠道筹措图书经费,提倡和鼓励社会和个人捐助图书馆建设。关于中小学图书馆投入的规定中,没有规定明确的图书馆经费分担标准,使得广大中小学图书馆始终面临投入不足的困境。通常无法完成图书剔旧更新

1.2图书馆员业务能力与服务水平较低

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受财力的制约是一个客观因素,但人的因素具有在客观条件下的主观能动性。在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资源配置中,人的因素则是“最短的一块木板”,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①领导素质;②馆员素质。白炯在《再论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中提出,中小学图书馆员的业务能力包括基本业务能力和高级业务能力,高级业务能力中提出中小学图书馆员对实践工作的研究能力对图书馆管理工作开展很重要。而这种能力恰是图书馆员欠缺的。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指导还停留在知识认识的层面上,没有与中小学读者的实际阅读行为紧密结合

1.3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

从当今世界的潮流看,中小学图书馆在发达国家基础教育中已经改称为学校资料中心。而大学里培养图书馆人才的院系,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的图书馆学院系改名热潮。鲁欣指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应是馆藏信息资源建设、数据库建设和信息传播服务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全面的信息化建设。我国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图书馆业务流程自动化,并由封闭的局域网向开放的互联网系统发展;第二阶段是图书馆网络化发展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特征,包括建立电子阅览室,普及互联网,图书馆联合编目和信息共享;第三阶段是海量信息存储,多媒体技术,分布式管理为特征的数字图书馆建设。

2中小学图书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政府领导专业化

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成立领导机构,加强对中小学图书馆配备管理工作的领导,设立专项图书馆资金。结合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图书配备项目,制定中小学图书馆建设规划,完善本地中小学图书馆图书配备管理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使中小学图书馆配备基本达标。

2.2设立较高的中小学图书馆员入职素养要求

国外图书馆员的素质有相应的要求。如美国中小学图书馆员素质较高,业务能力强。表现在图书馆员准入资格与教师相仿,至少大学本科毕业,在校学习过图书馆学课程。中小学图书馆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与教师相同。日本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职务是教谕,名为“司书教谕”。2007年新修订的《学校图书馆法》第五条对“司书教谕”作了详细规定:首先,学校必须设置司书教谕职位;其次,司书教谕的任用资格至少是骨干教谕以上的人担任,也就是骨干教师担任,而且该教师必须修完图书馆课程。

2.3提高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程度

金学方在“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建设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应该把图书馆建设列入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日程,并给予财力和人力的保证。荆孝民指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出现信息设施得不到有效利用的现象,技术装备除了用于信息技术课教学外,基本处于闲置状态的问题,并提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学校信息化建设整合,将图书馆数字化过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融为一体,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构想。另外,复合图书馆也是一种发展方式,复合图书馆界定了图书馆是印刷型和电子型资源混合并存的環境。

2.4加强中小学图书馆的使用管理

周爱娟指出图书馆管理要借鉴马斯洛的“需要动机”理论,发现图书馆员的需要,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促进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水平提高。又如王浩指出,图书馆应引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并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韩绪芹指出澳大利亚图书馆合作开展阅读活动,鼓励学生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志愿者;学校图书馆网站要提高网络化程度。

3结束语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信息技术为标准的高科技时代。要做好图书馆建设,必须对中小学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和素质进行重新调整,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学科知识、图书馆学知识和中外文知识。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树立创新精神,更新图书馆管理观念,不断提高知识服务的能力和自身的信息素养,在新时代下,做好信息传播、信息开发、信息增值等服务工作,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信息导航员、网络交换手。

中小学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课堂管理模式产生了很大的改变,以人为本的小学课堂管理越来越受老师关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课堂管理的现状,并着重阐述了健全课堂管理制度、提高老师教学与管理水平、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这些策略对以人为本的小学课堂管理的意义。

【关键词】以人为本 小学课堂管理 自我管理

引言

随着人们对于小学生教育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人为本”的小学课堂管理策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传统的小学课堂管理中,学校与老师的权威性被过分的强调,老师通常仅仅根据教学任务的安排和计划来进行课堂的教学工作。这样的模式不仅阻碍了小学生教育教学的发展,对于老师的教学创新性也产生了抑制作用。因此,对于小學课堂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成了学校和老师工作的重点问题。在小学课堂管理中引进“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能够弥补这些传统课堂管理的漏洞。

一、小学课堂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改落实程度的加大,很多小学已经对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但是,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依旧存在于大多数的小学课堂之中。现阶段,小学课堂管理仍存在着四大问题:第一,课堂互动较少。老师在进行课程的开展时,虽然一定程度上给了学生们参与课堂的机会与权利,但是,由于老师教育观念的落后,以及学生们看老师“眼色”回答问题的习惯,使这种参与依旧掌控在老师的手中,忽略了学生的创新与发展。第二,忽视身心健康发展。老师在课堂管理时,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纪律问题,为了防止教学工作被影响,压制着学生们活泼的天性,影响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第三,教学方式单一。老师在课堂上多使用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并不注重学生们主体性的发展。由于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沉闷。第四,对于多样的问题解决方式不够完善。小学生的课堂有着很多的问题存在,例如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小动作多、不服从老师管教等等[1]。这些问题都需要老师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技能型解决,而不是一味的使用高压的政策来处理。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小学课堂管理策略

(一)健全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制度

合理的制度是保障以人为本的小学课堂管理建立的基础和依据。要改进现有的小学课堂管理模式,不能仅靠老师的力量来进行,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都要付出一份力量。尤其是学校,作为老师们直接接触到的教育工作环境,对于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改革的作用就更加强大。学校可以通过展开教师职工会议进行商讨并建立健全起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制度,来促进老师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改革的力度。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奖惩制度、职称评定制度等等方式,来增加老师对于以人为本课堂管理改革的重视度,真正的落实课堂改革,提高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促进老师和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提高老师教学及课堂管理水平

影响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模式改革的程度的还有老师的教学和课堂管理的水平。老师们仅仅意识到了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改革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自身的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改革的发展。要增加老师的教学技能,要让老师的课堂“活”起来。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就是要制造出一种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增强,学生在课堂上“敢动”,得到更多的尊重,让师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使老师之于学生们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习道路上一起前行的陪伴者。例如,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新颖的观点后,老师不能不予理睬,应该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对于值得深思的观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锻炼创新的思维,实现自我的更好发展[2]。

(三)改善学生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模式中,老师应该淡化自己的“权威性”,不应该让学生对自己的话“唯命是从”,而是应该更多的使用赞美和鼓励的语言,改善小学生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学校和老师应对小学生课堂教学环境的物理环境和制度环境都进行优化和改善。在进行物理环境的改善中,可以通过改变传统的排座方式来实现。例如,可以将传统的“教会式”排列方式进行调整,变成“小组式”的排列方式。也可以随着不同的课堂需要进行随时的调整。在优化制度环境时,可以通过规则教育让学生清楚的判断行为与事物的对错,为学生提供更加有序的学习环境。

(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想要将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贯彻到底,使小学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就要在管理中,对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培养。首先,老师与小学生的交流不能仅仅保持在学业上的交流,在感情上也要与学生进行联系与沟通。让学生在课堂、老师面前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教育模式从传统的“教师权威”逐渐转向“民主管理”。其次,老师要逐渐淡化自己的课堂管理决策的权威,引导小学生逐渐参与决策,进行自我管理。最后,随着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断的发展,一些学生已经能够独立的进行自我管理的活动。老师可以适当放权,让这些学生进行班级的管理,促进班级内学生的更好发展。

总结: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模式对于小学课堂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健全以人为本课堂管理制度、提高老师的教学及课堂管理水平、改善学生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显著提高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使学生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西.以人为本的小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17.

[2]杨丽,鞠伟.浅谈中小学课堂管理中以人为本[J].新课程(上),2017(02):210.

作者简介:

杨春梅(1979年10月)女,籍贯:安徽阜阳颍上人,汉族,现职称:小教一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上一篇:工业废水处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电子商务法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