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误用范文

2024-04-21

标点符号误用范文第1篇

检视当下公文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情况,总体比较规范。但是,仍有一些公文、文稿在运用标点符号方面存在错误。

分析其原因,有的属于疏忽大意,只要汲取教训、认真细致就可避免;有的属于基本功不够扎实,需要适当“补课”,不断总结反思。这里,着重说明以下几点。

01.运用点号时,注意不同层次的停顿

公文中,运用点号时,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停顿。如,一公文代拟稿中有这样一例:“这次全市共评选出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000名、模范集体400个。”

此句用了两个顿号,将“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000名”“模范集体400个”并列为同一层次。于是,此句目前的含义为“先进工作者”有1000名、“模范集体”有400个,但“劳动模范”不知有多少名。而此句恰恰要表达的是,“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加在一起共1000名。

将第二个顿号改成逗号——这次全市共评选出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000名,模范集体400个,将“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000名”与“模范集体400个”归为同一层次,读者就能一目了然。又如,有一通知中提出:“要形成跨地域、跨部门的、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跨地域、跨部门的”与“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应该为同一层次,句中的第二个顿号应改成逗号。如此,才更贴近句子的本意。

02.带引号、书名号的并列词语之间不加顿号

文章中的“小蝌蚪”(如顿号、引号等)太多,会让读者产生眼花缭乱之感。并列词语之间,已有引号或者书名号相隔的,不宜再加顿号。如,一纪要代拟稿写道:“‘污染排放违规’、‘雾霾天气危害’、‘小区水管爆裂’、‘道路交通拥挤’等,已成为本市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急需补上的‘短板’。”这句话中,三个顿号均为多余,应当删除。又如,有一通知代拟稿提出:“根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规定,本市将开展机关事务运行情况统计工作。”同样,这句话中书名号之间的顿号应当删除。

03.有引文的句子,末尾句号不能误置

通常,把引文独立来用,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的里面;把引文作为作者话的一部分,末尾的句号应当放在引号的外面。

如,一讲话代拟稿写道:“‘权力越大责任越重,责任越重担子越沉’。领导干部拥有人民赋予的权力,要深知重任在肩,必须负重前行。”这段话中,“权力越大责任越重,责任越重担子越沉”作为引文,是独立来用的,故引文末尾的句号应当移至引号的里面。又如,一讲话代拟稿中有这样一句:“规划界有句名言:‘真正的城市规划是区域的规划’。”这句中,引文即“真正的城市规划是区域的规划”是独立来用的,故句子末尾的句号应当移至引号的里面。

04.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之间不用句号

如,一批复代拟稿中有这样一例:“鉴于市机动车检测中心转企改制涉及国有资产清算转移,重点是对有关单位持有的市机动车检测中心部分股权进行处理。请市财政局会同市国资委按照相关规定,尽快启动清产核资工作。”此处可以看作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鉴于……”是原因,“请……”是结果,第一个句号应该改成分号,不然就读不通。

05.一些短语中的引号位置忌误用

公文中,书写带有日期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含简称)时,通常只标引其中的日期。如,一通知写道:“昆明‘3·01暴力恐怖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句宜改成:“昆明‘3·01’暴力恐怖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又如,一公文代拟稿提出:“本市‘十三五规划’,描绘了未来五年上海发展的宏伟蓝图。”这句中,“‘十三五规划’”应改成“‘十三五’规划”。

06.间隔号为“·”,即圆点处在中间的位置

有的公文将间隔号放在字符的下面,这样,间隔号成了小数点,应该予以纠正。如,一讲话代拟稿写道:“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最早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这里应当改成“约瑟夫·奈”。又如,一报送的总结中写道:“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本市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更好地营造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良好氛围。”这里应该改成“3·15”。

标点符号误用范文第2篇

1.顿号误用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如: 小河对岸

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三四”中间没有顿号。)

(2)并列数字间缺顿号。如: 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三四中间应有顿号。”)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如: “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与此相似的还有“全校师生”“公安干警”等,由于链接比较紧,中间不必加顿号。) (4)不顾内容层次地乱用顿号。如: 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中学生”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如: 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两个顿号都改为逗号。)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如: 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呀”是语气词,已经构成句子,所以其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7)连词前面误用顿号。如: 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北船、辰溪江船、以及沅陵黄船。(“和”“与”“以及”等连词前不用顿号,去掉。) 2.逗号误用

(1)并列词语间误用逗号。如: 张一把自己的烦恼、苦闷,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烦恼”后的逗号去掉。)

(2)不顾内容层次的乱用。如: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第一个逗号应改为冒号。)

(3)在说话人的最后误用逗号。如: 李三问:“去哪里?”“操场!”王二答道,这两个字吐得很重,让李三有些发懵。(“答道”后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4)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如:

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5)总结语前误用逗号。如: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像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3.分号误用

(1)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如: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分号改为冒号。) (2)句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如:

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踏实;三是耐得住寂寞。(两个分号改为逗号。)

(3)句中有句号再用分号。如:

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两个句号都改为逗号。) 4.冒号误用

(1)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如:

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将冒号去掉。)

(2)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如:

会议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省里表扬,二是„„(两个冒号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3)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如: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将冒号去掉。)

(4)同一个人的话语未完时误用冒号。如: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将冒号改为逗号。) (5)冒号管辖范围不当。如:

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大家文库》:《巴金七十年文选》、《丙烯。七十年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这些书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冒号只管到逗号前,逗号要改为句号,或者冒号改为破折号。) 5.问好误用

(1)非疑问句用问号。如: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将怎么办?(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 (2)选择问句多用了问号。如: 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体型”与“亲切”后的问号改为逗号。)

(3)选择问句句群少用了问号。如: 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将两个逗号改为问号。)

特别提醒:反问语气强烈时,可以用叹号而不用问号。如: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6.省略号误用

常见的是省略号与“等”并用。如: 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帐,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将省略号去掉。) 7.破折号误用

(1)与“即”“就是”等词并用。如: 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雪线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得的治病良药。(将破折号去掉。) (2)少用了破折号。如: 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我。(“秦山第二核电厂”一词不用引号,应删除,在该词前加破折号。) 8.书名号误用

引号错用为书名号。如: 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栏目,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删除书名号,加用引号。)

9.括号误用

(1)非注释语误用括号。如:

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书名、册数) 。 (句中的括号是多余的,应删掉,并在“地址”后加逗号。) (2)括号位置错误。如:

写文章应力求“句无余字,篇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此句应为句内括号。对此种误用,应注意分清是句内括号还是句外括号。) 10.引号误用

(1)滥用引号。如:

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删去后一组引号。) (2)非直接引用误用引号。如:

吴明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删去引号。) (3)加引号范围不清。如:

更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礼多人不怪嘛’不应该把“嘛”放在单引号内。)

(4)引语末标点位置错误。如:

标点符号误用范文第3篇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辟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

1、今天的气温是零下3度,走在大街上,不能不叫人不寒而栗。(“不寒而栗”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

2、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联姻,后专指两姓联姻,不能泛指友好关系。)

3、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让梨推枣”用于兄弟关系友好,不用于谦虚。)

4、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5、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为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此误解为“首先、首要”)

8、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捉襟见肘”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与“不合身”无关 )

9、得了冠军,就对同伴侧目而视,颇有点老子天下第一的劲头。 (“侧目而视”意为敢怒而不敢言,此误解为“瞧不起人”)

10、我叔叔退休后,还留在厂里帮助大家干一些重活,大家都称赞他年富力强。(‘年富力强’包含两部分含义,一是年轻,而是力壮,例句中只断取‘力强’的意义,而忽略了‘年富’。)

11、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即看不到整体,因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

12、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由于望文生义,把"点"理解为标点,导致误用。)

13、我们上车时,他这个服装个体户非要送我们几套高档衣服不可,真是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指专家学者或内行人,属书面用语,如贻笑大方等。)

14、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叹为观止”意思是赞叹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而句中把它理解成了购房者面对昂贵的价格,只是观望,无力购买。)

15、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苍松凌空,飞泉漱石,让人深知黄山既险且秀的特色。("进退维谷"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是进退都处于困境之中,进退两难 )

16、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狭路相逢:在很窄的路上遇见了,不容易让开。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 二褒贬颠倒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1、 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见异思迁”,意思是看见别的事物就

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是贬义词。用在“响应国家号召”的“他们”身上,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2、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贬义)

3、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趋之若鹜”是指“许多人追逐坏东西”,贬义)

4、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褒义)

5、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 (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

6、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该成语形容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了极点,是一个褒义词,用在弄虚作假,蒙骗上级身上,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7、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这是个贬义词,例句中当褒义用)

8、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半斤

1 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多含贬义。)

9、最近有传媒说本公司将并入华龙公司,纯属流言蜚语。(“流言蜚语”指没有根据的,多在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用在这里有攻击、指责新闻媒体的意思,显得不够公正。)

10、班会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做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顿。这两词都是贬义词,用在同学身上都不合适。)

11、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有口皆碑”,意即“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到处受到赞扬”。)

12、老百姓对脍炙人口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感到震惊。(脍炙人口:原意为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人都称赞,这里用在劣等奶粉上显然不对。)

13、昨天下午的活动中,来自各班的同学推波助澜,使毕业联欢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这里应该用褒义词)

14、赵亮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精彩。(别有用心,心中另有算计。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15、辽宁队不甘心被横扫,昨晚该队孤注一掷,绝地反击,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回击了对手。“赛前辽宁队并不被人看好,不过我们兑现了赛前的诺言。”赛后主教练如是说。(“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含贬义,此处应用“破釜沉舟”。) 以下都是褒义词:

1.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2.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3.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4.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5.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6.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7.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以下都是贬义词:

1.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2.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3.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4.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 5.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6.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8.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9.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10.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11.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12.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13.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14.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15.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16.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17.人模人样:或指小儿有成人相(亲昵语),或指人态度举止俨然与身份不相称(讽)。 18.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19.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20.改头换面:表面上改一下,实质上和原来的还是一样。 三: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

1、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只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

2、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常修饰高大的建筑物)

3、 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这里只是“她”一个对象。)

4、 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5、 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 (“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 )

6、 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7、 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楚楚动人”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8、 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

9、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很多)

10、 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豆蔻年华"专指十三四岁少女)

11、 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炙手可热”指手一挨近就感觉热,比喻某人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12、 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滔滔不绝”是形容说话多,连续不断)

13、泰州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济济一堂”,意思是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此词多用于比较庄重、盛大的场合,参加者多是一些有水平、有身份的人物。如用于热闹非凡的商业界显然用错了场合。)

14、各种花卉竞相开放,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15、月色朦胧的夜晚,同学们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欢声笑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天伦之乐”指父子、兄弟之间的快乐。这里用在同学们是不恰当的。)

16、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内二战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络绎不绝:指人、车、马、船等,不适用于图书。)

17、如今的滨江新城,交通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人民安居乐业。(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本句运用正确,但“起伏的群山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夜色中”中的鳞次栉比运用错误。)

18、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19、近年来,车祸、矿难、火灾不断发生,各类安全事故此起彼伏,这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此起彼伏”,常用来形容声响、浪潮、斗争、势力等。这里既用错了对象,又不合实情) 以下为有特定使用对象的成语: 1.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众多。

2.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3.破镜重圆:比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4.琴瑟之好:比喻夫妇感情非常好。 5.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6.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7.耳提面命:形容长辈对晚辈教导热心恳切。

8.三申五令:多次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9.挥洒自如:形容举止潇洒,从容不迫。也形容写字或写文章,画画儿运笔不拘束。 10.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为开阔敞亮。

11.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12.如履薄冰:指做事极为小心,多用于的心绪。 四:表意重复

成语一般都比较精炼,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语和句子的语义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义的重复。

1、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成语里已隐含有"感到"之意)

2、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前面的"让人"重复。)

3、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与后面的“笑了起来”意思雷同)

4、遗憾的是,因临时有事我末能去黄浦码头送行,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与陶先生和张老失约,一直耿耿于怀,迄今也未能忘记。 (“耿耿于怀”就是“一直” “未能忘记”的意思)

5、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孑然一身”就是

3 “独自”)

6、江姐不幸被捕,虽全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遍体”与“全身”重复)

7、在第四届城市运动会上,举重健儿们用有力的双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纪录。(前所未有,意思就是从来没有过的。这意思跟例句中的“新”是重复的。)

8、我们不应当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该轻易地满足自己的成绩。(妄自菲薄,意思是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成语的语义跟“自己”重复。)

9、他特别爱读书,经常把书中的故事津津乐道地讲给别人听,大家都很喜欢他。(津津乐道,它的意思是指很有兴趣地去谈论。词义跟例句中的“讲”是重复的。) 以下为部分容易造成语意重复的例子:

1. 忍俊不禁:后多指忍不住要发笑。不能用成“忍俊不禁地笑了” 2. 难言之隐:难以说出口的隐情。不能用成“难言之隐的苦衷”

3. 南柯一梦:泛指一场美梦。比喻得失无常,美梦成空。不能用作“一场南柯一梦” 4. 相形见绌:相比之下,显出一方非常逊色。不能用作“显得相形见绌”

5.如芒在(刺)背:好像芒刺扎在背上。形容惶恐不安。不能用作“好象如芒在背”

6. 遍体鳞伤:指伤痕布满合身。形容被打得合身都是伤。不能用作“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7.当务之急:后指当前所做事情是最紧要的、最急迫的事。不能用作“目前的当务之急” 8. 接踵而至:形容很多人接连而来。不能用作“接踵而至地闯进来” 9.津津乐道:指饶有兴味地谈论某事。不能用作“津津乐道地说”

10.闻名遐迩:远近都闻名,形容名声很大。不能用作“海内外闻名遐迩”

11.责无旁贷:自身负有的责任,不能向别人推卸。不能用作“责无旁贷的责任” 12.生灵涂炭:指老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不能用作“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13.安居乐业:安定地居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不能用作“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14.见(贻)笑大方:被内行或有见识的人笑话。不能用作“只能让人贻笑大方”等。 15.自渐形秽: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不能用作“感到自渐形秽”。 16. 莘莘学子:泛指众多的读书人。不能用作“众多的莘莘学子” 17. 扪心自问:形容心地坦然,光明正大。不能用作:“扪心自问的自责” 18.真知灼见:指正确透辟的认识和见解。不能用作“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20.众所周知:大家都知道。不能用作“这是大家众所都知的”。

21.妄自菲薄:过分地瞧不起自己,以致失去了信心,不能用作“~你自己”。 23. 日理万机:一天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不能用作“每天都要日理万机。” 25.恍然大悟:一下子忽然明白过来。不能用作“我心里突然觉得恍然大悟了。” 26.任重道远:比喻既担负着重大而艰巨的责任,又必须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不能用作“任重道远的责任。” 27.眼花缭乱:看到纷繁复杂或光彩耀眼的事物而感到迷乱。不能用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28.破天荒:比喻从未有过,第一次。不能用作“破天荒的第一次”。

29. 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势头并未停止。不能用作“正~” 31.耿耿于怀:心里老是想着,不能忘怀。不能用作“心里一直~” 32. 感激涕零:形容非常感激。不能用作“~得流下了眼泪”。

33.历历在目: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不能用作“往事~地出现在眼前”。 34.刻骨铭心:比喻感受深刻,永不忘记。不能用作“令人难忘的教训~”。 五:语境不合

成语也是词,它必须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语境不合,自然造成误用,成语的意思必须与句意相合,否则会错误。

1、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独树一帜。(“独树一帜”指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原句中梅园虽也与众不同,但句中仅及梅园一处,改为“别具一格”更切合语境。“他的造诣,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局限,可谓独树一帜”。运用正确)

2、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巧极其精巧;“苍山”“洱海”并非人工所造,使用不合此语境。)

3、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同“内容充实”不构成递进关系)

4、这位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插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及了。(“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与上文不构成转折关系)

5、青年人要多读书,勤思考,并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沸沸扬扬的新生活。(“沸沸扬扬”指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这里形容新生活,不合适。正例:昨天发生的事 今天已经在街上传得沸沸扬扬了。在庆祝“六一”儿童节那天,学校操场上,沸沸扬扬,人山人海,热闹极了。)

6、青藏铁路建设者攻克了大量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取得了今非昔比的巨大成就。(“今非昔比”指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7、桂林的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栩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宛如活的一样。一般情况下用来描述文学艺术形象的,句中用来形容自然界中充满生机的景象显然是错误的。)

8、她生长在音乐世家,从小深受音乐熏陶,所以对音乐爱不释手。(爱不释手,形容喜爱得舍不得放手。它一般应该用来表示对具体事物因喜爱而舍不得放手,不可用于抽象事物。)

9、我正在欣赏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泰然自若地走过我的身旁。(泰然自若,形容在严重、紧急的情况下,沉着镇定,毫不慌乱。它应该用于非常情况下或者面对非常事件的语境当中。)

10、加入世贸组织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偃旗息鼓:多指停止战斗,也指停止批评、攻击等,而从本句表达的意思看,“几家汽车大厂”实际上还没有开始采取行动(即价格变化的“动作”),当然也就谈不到“停止行动”了;另外“偃旗息鼓”是一种短暂的甚至是瞬间的动作行为,也不可能“一直”。)

11、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12、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强调是说话人的问题,而不是听话人的问题。)

13、进入九年级以来,我们班的好多同学都比以前更加苦心孤诣的学习,很多同学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别人所达不到的。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14、《西游记》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起伏在有停顿,与前文“情节”不相搭配。)

15、当年,飓风"卡特里娜"横扫了美国密西西比州的不少地区,并给该州带来了迄今为止最惨重的洪水灾害,致使生灵涂炭,不少难民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

16、本来大家都谈得很开心,可是这个人一出现,在场的所有人都哑然失笑,气氛顿时沉闷下来了。(“哑然失笑”意为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而句中要表达的是“沉寂、静默”之意,故不当。)

17、有关崔永元组织的“重走长征路”的报道,内容翔实,平铺直叙,受到社会各阶层读者的广泛好评。(“平铺直叙”指文章平淡无奇,只按次序简单叙述,与下文“广泛好评”不搭配。) 六:谦敬错位

成语有些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

1、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只能对己。)

2、你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蓬荜生辉”是谦辞,只能用于自述,不能用于他人,否则对人不敬,因此本句犯了用错谦辞的错误。)

3、在这方面,我是当之无愧的泰山北斗。(“当之无愧”指当得起某种光荣称号或荣誉,毫无愧色。这多作敬词赞语,表示对人的赞扬。)

4、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总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

5、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用反了。)

6、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 【以下为部分谦词】

1、敝帚自珍:比喻自己的东西再不好也值得珍惜。

2、贻笑大方:指让学者或行家笑话。

3、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4、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坏。

5

5、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6、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7、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8、恭敬不如从命:与其态度谦逊有礼,不如遵从人家的意见。 【以下为部分敬词】

1、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2、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3、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4、洗耳恭听:洗清耳朵,恭敬地听讲。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人讲话。(多用于请人讲话时说)

5、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6、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低下职位,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七:自相矛盾

在成语运用中,成语自身意义尽管准确,但是如果不注意成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也极有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矛盾。

1、罪犯在作案时不可能不留下明显的蛛丝马迹。(“蛛丝马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明显”与“蛛丝马迹”的词义相矛盾。)

2、他虽然腰缠万贯,但终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身无长物。(“身无长物”是指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生活穷困。与“腰缠万贯”矛盾。)

3、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草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星罗棋布”的意思是形容数量很多,散布的范围很广。“几座白色的油井房”说明很稀少,这与“星罗棋布”的意思刚好相反。)

4、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从语意来看,末一分句要表达是“你这样做是强迫我”的意思,但 “差强人意”的意思是“这勉强让我满意”,前后矛盾,应当改为“强人所难”)

5、他对工作一向拈轻怕重,勇挑重担。 (前后语意矛盾)

6、为了让分别多年的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不期”即没有约定,与“精心组织”矛盾)

7、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有“众多”意,与定语“一位”矛盾)

8、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里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萍水相逢”是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与过去“在清华园里相识”矛盾)

9、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它的运用与后文“留下极深刻的印(“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它的运用与后文“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矛盾。)

10、领导者应该在问题未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

11、她站在门口微笑着说:“李钢同志,你这样连着几天几夜通宵达旦地忙活,可要当心身体啊!”(通宵....达旦,意思是一夜到天亮。它是指一夜没有睡觉,这跟句中的“几天几夜”的意思是互相矛盾的,因此是错误的。)

12、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名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忍无可忍:忍得再也忍受不下去了。其结果往往是做出某些反抗举动,而例句中的两个民工在被毒打后,最终不得不承认了盗窃,前后构成矛盾,)

13、研究生招收标准太松太滥,使原本含金量相当高的中国大学生所授予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大大贬值,不仅自己觉得不地道,在国际上也被人另眼相看。(另眼相看,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而例句中的意思是说中国大学生所授予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大大贬值,不被人重视,这样看来,成语的意思和句子的意思产生了矛盾,违背事理。)

14、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亡羊补....牢:指虽然犯错却来得及补救。与后文矛盾) 八:轻重失当

1、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一旦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这里用来指代考场上考生答题遇到的困难,过重。)

2、刚一起跑,初三(2)班的夏丰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

6 3000米跑的第一名。 (“后起之秀”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此大词小用)

3、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素养、举止言谈都显得格格不入。 (“格格不入”的....程度太重,应用“各不相同”)

4、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 (“哀鸿遍野”比喻旧社会到处....是呻咛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程度太重)

5、王老师勤勤恳恳,日理万机,在教坛上默默奉献了30年。(“日理万机”的意思是指一天内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一般指君主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与处理繁多的政务。该词词义较重)

6、工人俱乐部里,象棋、扑克、乒乓球、电视机、书报、画片,包罗万象。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庞....杂,无所不有。而例谈不上“包罗万象”,也有“大词小用”的毛病。)

7、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卉鲜艳娇美,而菊花虽美却不能代表各种花....卉。这是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8、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是我们新社会的特点。("坐享其成"的人其思想行为是可以通过劝导加以改....正的,用在该句显得语义很轻,应用"不劳而获";"不劳而获"用于剥削阶级思想严重的人,语义重,其思想和行为是应该批判的,和该句的"可耻"相照应。)

9、老王一句话揭了他的短,惹得他火冒三丈,气冲霄汉。 (“气冲霄汉”常形容大无畏的气概和精神,用....于此既感情色彩不当,又不分轻重)

10、李大夫用针灸疗法,只用了一个疗程就把张大娘的风湿病治好了,真是起死回生啊! (“起死回生”用....于治疗风湿病属明显夸大)

11、小明在学校经常惹事生非,家长对他是深恶痛绝。(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了极点。这里还达不到....极点。)

12、级四班班长陈娜学习好,工作好,人品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德高望重:品德很高,名望很....大。这里用在班长身上太大了。)过重。) 九:形近混淆

1、世界杯快要开赛了,各地的球迷滔滔不绝地赶往德国。(“滔滔不绝”形容说话连续不断。此句应用“源....源不绝”。)

2、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上果然不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应用"不负....众望","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只一字之别,而意思却大相径庭,前者是不能使众人信服,后者是不辜负众人的希望,这是把两个字形及读音均相近的成语弄混淆了)

3、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此句却把它与其语素完全相同,而语素位置不同且语义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4、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应用成语"应接不暇";"目不暇接"意思是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应接不暇"则指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两成语意义相近,但细细推敲,会发现前者偏向主动,后者偏向被动。如:在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人山人海,精彩纷呈,看得我目不暇接。火车外的风景让人应接不暇。蓝的、绿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的让人应接不暇。)

5、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不可思议:神秘奥妙,不可理解。这里形容“撒野动粗”,有愚昧或态度蛮横之意,应该用“不可理喻”)

6、那天,我和他在车站依依惜别,而后就南辕北辙,各奔东西了。( 南辕北辙:一件事的目的与方法相反。宜改为“分道扬镳”)

7、写事件,不写其来龙去脉,只取其涉笔成趣的地方加以渲染,片言只语,含蓄浓缩。(片言只语和“三言两语”;都形容简短几句话。但片言只语偏重于“简短”、“零星”;并可指零碎的文字材料;“三言两语”多偏重于“很少、几句”。 正例:他来了一封信;尽管是片言只语;但总算有了下落了。他的信每次总是片言只语,从不多写。这个问题很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

8、石景山区开办了北京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招收了126名新生,但这对8万多名打工子弟来说,实在是不足挂齿。(不足挂齿:形容事情很小不值得一提。可换为“微乎其微”。)

9、小英在全省中学生舞蹈大赛中,以其优美舒展的舞姿和新颖的编排,征服了评委,获得一等奖,全家人简直是乐此不疲。(“乐此不疲”意思是“因对某事酷爱而不觉疲倦”,用在此处不当,可改为“乐不可支”)

10、最近,在巴基斯坦发生的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饱受社会**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耸人听闻”指故意言过其实,夸大其辞,使人听了感到震惊。应改为“骇人听闻”。)

11、菏泽牡丹属中原牡丹种群,花色五花八门,花型千变万化。其主要花色为粉、红、紫、蓝、黄、白、黑、绿、复色九大色系。(“五花八门”比喻种类繁多。此处用“丰富多彩”比较妥当。) 以下成语容易形近混淆:

1. 前赴后继 前仆后继 (前者意为“前面的人冲了上去,后面的人紧跟着上去”;后者意为“前面的人倒下去了,后面的人紧跟着又冲了上去”。)

2. 一挥而就 一蹴而就 (前者意为“一动笔就写成”,形容水平高,写字、画画、作文等很快完成;后者意为“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很容易办,一下子就能完成。) 3. 不期而至 不期而遇 (前者意为“没有预料地来到了”,用于事;后者意为“没有预先约定,却意外地遇见了”,用于人。)

4 不胜其烦 不厌其烦 (前者为“烦琐得使人受不了”;后者为“不嫌烦琐,不嫌麻烦”。)

5. 无可非议

无可厚非 (前者意为“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后者意为“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如:你们的盛情是可感的,动机是无可非议的。他硬要说他的女朋友最美,那也无可厚非,毕竟“情人眼里出西施”。)

6. 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 (前者意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后者意为“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如:对于地球环境污染的加剧,仍有些人不以为然,漠不关心。有时,我们觉得那是老生常谈而不以为意,总觉自己可以处理得很好;)

7. 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 (前者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褒义);后者意为凡是能做的坏事都做到了(贬义)。)

8. 如虎添翼 为虎添翼 (前者比喻力量很强的人增加了新的动力;后者意为“给老虎添加翅膀”,比喻帮助恶人作恶或增加恶人的势力,只适用于人。)

10.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11.形影相吊:形容孤独。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12.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

一见钟情: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 13.乐不思蜀:泛指乐而忘返。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14..重整旗鼓:比喻失败后积聚力量,重新行动。褒义。 卷土重来: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贬义。

15.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处心积虑:早已千方百计地谋算。多含贬义。

16.道貌岸然:现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多含讥讽之意。 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

17.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多用于指人。 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多用于指物。

18.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 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19.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的垂死之状。 岌岌可危:形容极其危险。

20.出生入死:形容冒着生命危险。多用于概述经历。 赴汤蹈火:多用于表达决心。

21.面目一新:改变原样,呈现新貌。褒义。 面目全非: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指景象很破旧,样子很难看。

22.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强调脸色表情和顺。 和蔼可亲:谓态度谦温和气,容易接近。 23.明哲保身:后亦指为了个人得失丧失原则的庸俗处世态度。贬义。 洁身自好:保持自身清白,不同流合污。也指顾惜尊重自己,不与他人纠缠在一起。褒义。

24.目不斜视:不该看的事物不看,形容品行端正,遵守礼制。 目不转睛: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25.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侧重指珍贵。 寥寥可数:形容数量非常少。侧重指不多。

26.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言论。 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语。多指背后议论诽谤或挑拨离间的话。又作“流言飞语”

27.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乱,没有条理。 七手八脚:形容人多忙乱,动作不一。 28.本末倒置: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 舍本逐末:舍去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 29.生气勃勃:多用于指人。 生机勃勃:多用于指事物。

30.束手无策: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的办法。 手足无措:常用于形容举止慌乱。

31.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

8 事)。

32.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同样的事物。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

33. 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34. 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35、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满城风雨:非指自然界的风雨,而是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到处议论纷纷。

36、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岁月。 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

37、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 38. 不堪设想:不能想象,侧重指严重的不良后果。 不可思议:不能想象,侧重指奇妙深奥的或不可理解的事情、道理。

标点符号误用范文第4篇

1医学词语误读误用的危害

1.1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声望

教师威信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渊博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言传身教都潜移默化起到感染教育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误读误用医学术语, 会让学生产生不良印象,降低个人声望,失去其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和可信性,对教师是一种遗憾,对学生是一种损关。

1.2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信息交流

如果读音错误,用字、用词混乱,必然影响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误读误用医学术语,按固有的认识,不从具体条件出发,盲目使用某种特定经验来答题, 而产生了消极迁移,产生心理定势是心理贮存强化、机械化的结果。 如此积重难返,难以纠正。

1.3影响学校的整体形象

作为医学教育人员,无论是教学或参加学术会议,如果经常读错字或使用不规范字,不仅有损个人的声望,而且对学校的声誉和整体形象也不利。

2医用语误读误用的现状

2.1医用语中常见误读词语

常见的有“贲门、肱骨、骨骺、踝关节、面颊、肋骨、下颏、内 (侧 )髁 、髋骨 、 卵巢 、 粘膜 、 粘连 、 ? 骨 、 膀胱 、 髂骨桡骨 、 臀部 、 浸润、流涎、龇牙、频数、呆板、呆滞、蹒跚、白痴、痤疮、瘭疽、唇裂、皴裂、皲裂、龟裂、膝关节、纤维、囟门、内外臶、砧骨、髑髅、 骨殖、双眸、便秘、麻痹、房颤、寒颤、嵌顿、伛偻、潴留、灼热、濒死、搐搦、呆拙、妊娠、便溺、浊音、龛影、胼胝、憩室、屏气、佝偻、 畸形、坏疽、荨麻疹、鳞屑、龋齿、癫痫、霰粒肿”等。

2.2医用写作常见错别字

比如将“瓣膜”写成“办膜”、“暴发传染病”写成“爆发传染病”、“辨证施治”写成“辩证施治”、“瘢痕”写成“斑痕”、“绷带” 写成“绷袋”、“参与”写成“参予”、“沉淀”写成“沈淀”、“蛋白质” 写成“旦白质”、“大肠杆菌”写成“大肠干菌 ”、“额窦 ”写成 “额癊”、“药物反应”写成“药物反映”、“烦躁”写成“烦燥”、“肺原性” 写成“肺源性”、“副作用”写成“付作用”、“覆盖”写成“复盖”、“附睾”写成“副睾”、“分解”写成“分介”、“跟腱”写成“跟健”、“黄疸” 写成“黄胆”、“化脓”写成“化浓即使”、“即使”写成“既使”、“糜烂”写成“靡烂”、“调剂”写成“调济”、“褪色”写成“退色”、“咯血” 写成“喀血”、“抗原”写成“抗元”等。

2.3议论分析

产生误读误用的原因一是不求甚解、以讹传讹。 对一些似是而非的字、词读音,不求甚解,按主观臆想或偏旁组合,认为字读半边不为错,或把学生时代接受的错误读音以讹传讹;二是不思明辨、将错就错。 对有些似是而非的术语的读音,不做深究,按个人意念,或因某些字、词的错误读音广为人知,习以为常,正确的读音反而鲜为人知。 由于这些错误广为流行,使原本正确的读音少为人知,甚至反被认为是误读,导致正确读音者屈从潮流,迁就多数。 荨(qian)麻的正确读法,到了由荨麻引起的荨麻疹这个词上,“荨”就被医生和患者错读成了(xun)。 国家语委考虑到这种错读的群众基础很深,于是将错就错,把“荨”字变成了多音字, 荨(qian)麻与荨(xun)麻疹。

不规范用字的原因,一是第二次简化字的沿用。 第二套简化汉字国家早已废止, 但仍有人继续使用; 二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上使用不规范字的现象较为普遍, 从而影响到教学活动。 三是为简便,图省事,随意使用不规范字。

2.4误读误用的预防措施

(1)坚持普通话的法定地位 ,继续大力推广普通话 。 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努力推迸全社会用字规范化。

(2)加强中文信息工作宏观管理力度 , 逐步实现优化统一 。 同时建立语言文字法规体系,实现语言文字工作的依法管理。

(3)搞好宣传教育活动 ,加强科研工作 、 信息工作和对外交流。

误读误用的现象首先应引起广大师生的思想重视, 切实地把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作为一项基本功来训练。 最根本的是提高教师的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包括语言文字水平。 对新教师做岗前培训时, 应该把提高语言文字水平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另外,在编写教材时,希望编者能把易误读的医学词语,附注上正确的读音,这样的话,医学词语误读误用现象一定会减少,乃至逐渐消失。

摘要:医药类高专很多教师以医学教育为主,缺乏专业的语言训练,导致一些医用语的误读误用现象较普遍。本文中笔者对一些常用的医用语误读误用和不规范用字情况作出分析,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并采取预防措施。

标点符号误用范文第5篇

一、外国中文学习者误用歇后语的原因分析

当歇后语在汉语中出现,很多外国人都不能很好的运用,更不用说真正地理解它的含义了。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我国对外汉语教材和教学中有关歇后语教学的内容较少,外国学生很少在课堂上接触这一类特殊的语言形式;另一方面是外国学生在接触歇后语时,由于对中国的相关文化不甚了解,导致对歇后语的理解产生偏差。

1、歇后语在对外汉语教材和教学中缺失

在教材中分布不均匀。歇后语在俗语教材和口语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但在我们很少看到一些综合汉语和汉语阅读为主的教材里有歇后语,更不用说一些有关写作的教材,基本上是没有的。

零散地分布在教材中,编排教材的时候不够系统。只是在口语类、俗语类有关的教材中稍微涉及一些歇后语相关知识,当出现一个歇后语的时候只是对它的意思进行简单是的解释,很多是需要背景知识的,然而教材并没有给出解释。

在教材中缺乏相关练习。在教材中出现和歇后语相关的知识点,没有组织外国学习者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导致外国中文学习者遇到相关情境时不会用,不敢用。

2、外国学习者对歇后语的理解偏差

由于外国学习者对我国文化的不了解,导致外国学习者在歇后语的学习中出现理解偏差,致使许多外国中文学习者对歇后语的理解不到位,出现误用和错用的现象。其理解偏差主要分为:

1)错误地理解语义

歇后语的意义与要表达的内容不符,也就是语义偏离。如:“我们今天去玩蹦极,真是飞机上跳伞——一落千丈。”句中的“飞机上跳伞——一落千丈”是指人或物的身份或者地位的降格,而不是真的指的是从高处向低处落下,句中的用法存在错误。歇后语在句中表达的意思不明确。如:“这真是大姑娘脸肿——难看”中的“难看”既可以理解为书的样子不好看,也可以理解为书的内容晦涩难懂。

能够明确的表达意思,但句子前后存在矛盾。如:“教授的所有问题他都回答出来了,真是阎王爷使计谋——诡计多端。”句中前半部分已经说了他成功地回答了教授所有的问题,理应是聪明,后半部分却是诡计多端,形容人阴险狡诈,与前面的意思相互矛盾。

2)错误地运营用结构

随便加字减字。外国学生受汉语数量短语数词+量词+名词的影响,以及受中国人日常口语化交际色彩所影响,出现加字现象。只注意歇后语前半部分,而忽视了对后半部分的理解,随便剪省略、减字如:“你这个人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人心。”只凭着自己的想象来安排语序,任意颠倒。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歇后语教学的相关建议

1、增加对外汉语词汇大纲和教材中歇后语的比重

一方面在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增加歇后语词汇的数量,保证一定数量的有效输入,才能得到相对理想的输入数量,当数量都跟不上的时候更不用说质量。另一方面,什么阶段应该学习什么样的歇后语,学习什么类型的歇后语才能刚好的消化,这些都需要做出明确的文件规定,比如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规范分出歇后语的的等级,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对外汉语老师有据可依,也为对外汉语老师教授歇后语提供了方向。

2、编写适合外国中文学习者使用的歇后语词典

在歇后语词典的编制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些方面:首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必要。选择一些对生活用帮助,常用,并且规范的歇后语,尽量少选用甚至不选用不常规,不日常不易懂的歇后语。然后,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意义,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或者带有历史典故的歇后语。老师教学中尽量用简单易懂,但是要具有美感的语言解释歇后语,这样不但能学习歇后语,也能了解歇后语背后的意义,展现汉语的美感。最后,编纂歇后语词典的时候,一定要注明这个歇后语是的性质,是褒义的还是贬义的,还是中性的,这样可以减少外国学生使用歇后语时犯错误的概率,增加学习积极性。

3、增加课内外中华文化知识的熏陶

在日常教学中,对外汉语老师可以采用引导的教学手法,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掌握歇后语。自然有效的在语言的角度上将中华文化传播出去。上课的时候有意识地说歇后语,用这种潜移默化方式加深学习者印象,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者学习积极性。

4、加强外国中文学习者课后歇后语的练习

在歇后语的相关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加强上课时对歇后语的教学力度,还要加强课下歇后语练习的强度。可以布置与歇后语相关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组成相关小组,制定歇后语练习的相关计划,让外国中文学习者勇敢地把自己的所想所思用歇后语的形式说出来,并进行相关的评价和说明,指导外国中文学习者正确地使用和运用歇后语。

三、小结

对外汉语的教学工作者,应积极引导外国中文学习者学习歇后语,加强相关练习,努力使汉语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中华优秀文化以及汉语对外的交流和传播出一份力。

摘要:本文指出外国中文学习者误用歇后语的原因,并对对外汉语歇后语教学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误用歇后语,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1] 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文字应用,2010,02:2-11.

[2] 冯芳.对外汉语教材评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3] 冯艳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4] 黄晶.汉语歇后语的意义构建与概念整合理论[D].重庆大学,2004.

[5] 李金金.汉语歇后语的认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

[6] 李娟娟.框架理论视角下的汉语歇后语分析[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4,03:15-18+24.

[7] 李玲玲.简论歇后语的结构形式[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9:77-80.

上一篇:表达方式说明范文下一篇:安逸人生诗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