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文化论文范文

2023-11-13

中国音乐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和不足

1、中国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我国的特色, 音乐是民族文化大融合的一个重要元素, 在中国民族文化自带的多元属性下, 音乐文化教育要遵循这一特征。

新教改规定我国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实际上也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制定了方向标。随后,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在多元化上开始明文化,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要“尊重艺术, 理解多元化”, 多元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被国内教育界中更多的人所接受, 甚至明确了“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作品, 了解不同民族音乐传统, 热爱中华民族和其他民族音乐”的多元音乐学习途径。

2、中国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发展的不足

对多元音乐教育认识不足。按照素质教育的规律, 音乐教育应该最早出现在中小教育中, 而事实上, 中小学由于应试的影响, 反而忽视音乐教育的必要性。中小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黄金时期, 学生对音乐的接受和理解可塑性非常强, 如果缺少多元化音乐教育的熏陶, 对后期的学习有极大地影响。

教学手段单一。中国音乐教育除了一些高等音乐教育开始多元化教学, 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还是传统的理论教学, 而且也只是本土音乐教学, 甚至有些课堂只教授歌曲, 音乐理论被消除了, 这对于音乐教育尤其是音乐的多元化发展是很不利的。

教学资源匮乏。我国音乐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的比重小, 很多学校缺少专职的音乐教师, 已有的音乐教师在教学经验和对多元音乐的接受程度还有待提升, 所以, 音乐师资上存在不足。由于我国多元音乐发展较晚, 教材和配套的影音材料在课堂活动中使用不足, 出现多元音乐在教学内容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对音乐文化的感知最直观的就是来自视觉和听觉, 教学资源的匮乏给多元音乐教育带来直接的打击。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音乐教育的未来

当今世界倡导多极化, 文化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西方发达国家的多元化音乐教育已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国多元化音乐教育可以借鉴和学习, 顺应时代潮流, 下面是我国音乐教育多元化发展需要做的努力。

1、构建多元音乐理念

多元音乐教育是当下多元社会适应的音乐理念, 也是世界音乐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过去, 我国一直认为音乐教育最优秀是西方音乐, 是值得学习的, 其他文化音乐存在不足之处, 认为不值得深入研究, 这种二元对立的音乐理念忽视了音乐世界的多元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世界文化当前的发展也是非常开放的, 如果不能对不同民族艺术予以理解, 那音乐教育的未来将失去很大的吸引力, 当然, 本土文化的魅力也会大减。

2、加强基础课程学习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音乐基础教育虽然薄弱, 但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要加强我国音乐基础课程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试教育下的教育观关注的是学生的理论成绩, 殊不知音乐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音乐素养, 学生要经常接受音乐对人生积极影响的洗礼, 教育部门要提供多元文化音乐教材, 课堂教学使用新媒体技术教学, 高度重视多元音乐的教育问题。

3、提高师资水平

音乐教学中教师是灵魂人物, 多元化音乐教育更离不开教师多元的教学能力, 教师要有与不同文化互动的意识, 在不同文化中寻找音乐教学的最有效的方式。我国多元化音乐教育发展晚, 很多理论和方法还处在探索阶段, 教师在教学中会出现迷惑是正常的, 接受是传统的音乐教学理论, 却又想要展现多元音乐的时代因素, 教师在教学时是存在困惑的。

针对教师多元音乐素养培养问题, 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 音乐教学内容可增加多元文化音乐, 如世界音乐概况类课程, 突破传统西方音乐局限;同时,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多元音乐的评价, 使学生在评价中学习到多元文化的丰富性, 也让现阶段培养的音乐教师具备多元音乐教学的意识和理论能力。另一方面, 国家要为在岗音乐教师组织继续培训, 对世界音乐和多元音乐课堂培训进行考核, 并要求教师能用多种音乐进行教学。

三、结语

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 音乐教育必须立足本土音乐, 还要向世界音乐看齐, 保证音乐欣赏、音乐教育是世界水准的, 不能忽视任意一方, 统筹兼顾本土音乐和世界音乐。所以, 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 多元音乐教育任重道远, 教育者一方面要让教学内容多元化, 加强不同文化间的音乐交流;另一方面, 教育者要认识到文化的独特性, 不要干预任何文化的发展。所以, 教育者要秉承正确的多元音乐教育理念, 适应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发展。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全球范围内开始重视和研究多元文化发展的规律, 音乐作为文化交流中界限最少的元素, 自然成为多元文化发展的首要融合对象。我国教育事业需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就必须追随世界音乐教育多元化的脚步,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多元音乐教育的现状和不足, 并提出几点音乐教育未来发展的措施, 希望教育机构能较快实现角色转变, 积极推动音乐教育的多元发展。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本土音乐,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 管建华.美国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中国音乐教育的思考[J]黄钟, 2001 (1) :23-24.

[2] 邱旸.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音乐教育策略研究[J]黄河之声, 2012 (7) :56-57.

[3] 任也韵.当下与未来中国音乐教育的核心生长点[J]艺术百家, 2009 (s2) :245-248.

[4] 廖洪刚.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音乐审美教育研究[J]北方音乐, 2015 (4) :192-192.

中国音乐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音乐赏析;教学;小学音乐教育;欣赏

音乐不是实物,欣赏也并非具象,将如此抽象而虚无缥缈的概念传输给小学生将会是教学的攻坚克难部分。但同时,小学生经历少,没有音乐糟粕的熏陶,对新事物接纳能力强,从小对学生音乐欣赏的培养将深刻影响学生未来对艺术和美的欣赏与接纳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情操。而对于老师而言,在教学中具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掌握学生年龄特点,激起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教育进程必将事半功倍。

一、音乐欣赏对学生音乐学习的意义

自政府发表文件提出:将德智体美教育作为教育重要方面。对于小学生教育工作来讲,基础学科的教育重要性不如艺术学科。小学生年龄尚小,心智尚未成熟,审美尚未培养完全,容易被家庭或社会氛围带偏。从小对学生音乐欣赏的培养将深刻影响学生未来对艺术和美的欣赏与接纳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情操。

以交响童话为例,从故事本身入手,将音乐转化为丰富而有趣的图画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具体的了解到音乐背后的内涵,张开想象的翅膀。为欣赏交响童话主题的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此外,一个好的音乐氛围将影响学生的成长环境。试想,一个校风差,学风歪的学校里,如何开展良好素质教育?又如何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从音乐这个小的点做起,以点带面,进而带动整体。创造一个良好而美丽的校园风尚。经常播放富有时代意义和精神的作品如《让我们荡起双浆》、《一个真实的故事》、《闪闪红星》等。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熏陶,激发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敬爱之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如何将欣赏融入教学

(一)以欣赏为线,贯穿唱歌、乐理与基本技能

音乐教学重在欣赏,欣赏作为中心内容,占据教学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以欣赏为前提,通过乐器、歌唱、演奏等形式,给学生的认知带来新的体验。同时,将基础知识融入音乐本身,加以引导学生欣赏学习。将会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例如欣赏歌曲小白船的时候,不单单只是对单一乐曲个体进行播放。而是加入动画,多媒体等其他新奇因素,以来增加动画性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二来多元素结合,理解与感受也将更加深刻。节奏、速度、起伏、情感的多方面融合,是学生更加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境中,加深对旋律的印象,更好感受音乐之美。

(二)引导学生欣賞,从感情认识到理性知识

从感觉抓起,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相对于直接教授刻板的基础知识,先感受音乐实属更好的选择。不仅仅对于小学生,对任何学习者而言,由简到难,由易到难才是学习之道。此外,感受所带来的兴趣是无价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喜欢这门艺术,想要去更深入的了解,激发学生想要学习理性知识的欲望,基础知识将不再刻板,而是学习爱好的铺路石。学习也将会充满乐趣。

(三)发挥学生创造性,感受美、创造美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感受他人作品的同时,激发学生独特本身创新性与创造能力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不同的创造体,音乐这门艺术才能经久不衰,愈发美丽。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步步了解艺术产生的情感,感受到了艺术的美,而这些所有学过的、看过的、听过的都将成为学生宝贵的财富,为学生的创造性埋下伏笔。教师是学生创造力萌芽并发展的园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创造音乐的机会,引导学生将想象力转化成具体可见的实体。不仅仅是学生对音乐欣赏能力的飞跃,更激发学生创造的动力,并让学生明白,艺术不是天花板不可触及,任何人都可以去创造、去感受。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绝不能只停留在传统模式,改革创新,用最新的思想与那些稚嫩而新鲜的孩子们碰撞,亦师亦友,用最具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以最贴近孩子思维方式的教学模式,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最适合学生特点、浅显易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融入到教学,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为更好的将欣赏这一艺术能力为学生所理解并掌握。写无止境,教无定法,只有不断求新探索,才能不断完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可以引导和激发的。一堂音乐课,教师如果能科学地、充分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做到愉快教学、轻松学习,学生就一定能在广阔的音乐天地驰骋,我们的音乐课也会更加具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韩文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07):11.

[2]朱尧鸿.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及应用分析[J].新课程,2021(30):73.

[3]李霖.从教育目标看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人文价值[D].西南大学,2020.

[4]王金金.多媒体应用于小学音乐欣赏教育的解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3):4-5.

[5]熊睿.基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中国音乐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我国历史比较悠久,文化也比较丰富,少数民族中的音乐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浩瀚的音乐宇宙中,少数民族音乐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但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忽略了文化的传播,忽略了社会多元化的传播。现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快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所以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的发展也越来越淡了,人们对流行音乐和西洋音乐的青睐更多,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中,传统的少数民族民间音樂面临濒临消失的危险,所以我们要更多的专注于如何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将我国传统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发扬光大。接下来文章就以佤族传统音乐为例进行这一系列问题的分析,重点分析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本土化与现代性。

关键词:佤族;传统音乐文化;本土化;现代化

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除了在我国有分布之外,在缅甸也有部分分布,其民族语言就是佤语,但是他们并没有通用的文字,主要用实物或者木刻进行消息记录、传递和数字计算。他们的主要聚居地是我国的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些县,其中沧源是最重要的聚居地。佤族在过去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称呼,而且其他民族对佤族的称呼也有很大的不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对才统一改成佤族的称呼。佤族的音乐比较优秀,其主要特点是原始、优美、健康、朴素,而且音调也比较质朴,通常会有比较粗犷而且独具一格的风格。在佤族音乐中,最重要的就是民歌,包括劳动歌、情歌、宗教歌、悼念歌、儿歌等等,主要使用的乐器是口篾、短笛、葫芦笙、独弦琴、木鼓、象脚鼓、铜铓、钗等。传统音乐的本土化和现代化对其发展都非常重要,本土化指的就是基于佤族的特点和一些风俗民情进行音乐的创作,是佤族传统音乐继承的基础,而现代化指的是借助一些现代化的元素并且将其运用在音乐创作中,是佤族传统音乐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所以说本土化和现代化对于佤族音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佤族音乐

(一)佤族音乐的基本介绍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流传在民间,这其中也有很多民族民间音乐,并且赢得了各族人民的喜爱。其中有一首关于佤族的歌曲叫做《阿佤人民唱新歌》,这首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唱遍了大江南北,从而让大部分中国人了解到在我国遥远的边区还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佤族。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佤族人民从古至今有着能歌善舞的称号,比较擅长用歌声来传述历史。佤族人天生擅长音乐,音乐灵感就来源于日常生活和一些生产劳动自己宗教活动中。佤族音乐主要分为三种,民间歌曲、民间乐器和民间舞蹈。因为佤族人民一般情况下都是隐居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下,生产和生活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所以佤族人民在相对恶劣环境的情况下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从劳动中出发的劳动号子节奏铿锵有力、韵律也比较强劲。通过动人的歌舞和嘹亮的歌喉,将佤族人民充沛的经济充分的展示出来。在传统的社会活动中,将佤族音乐和文化进行传播。现代文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扩张都在逐渐改善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佤族中青少年有更多的的机会接触到现代化的流行音乐,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佤族传统民间音乐也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

(二)佤族音乐的分类

佤族民间音乐的种类比较多,是我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有山歌、习俗歌、宗教歌和劳动歌。这其中山歌最具有代表性,因为山歌的演唱形式比较随便,充分的表达了咏唱的含义,而且能够在山野中随意的合唱。山歌的曲调也比较简单,节奏相对自由,内容反应了劳动和爱情,从结构来看,通常是一个高亢引腔,歌词长短变化不一,而且演唱是不需要使用乐器进行伴奏,深受佤族男女的深爱。习俗歌是有比较重的仪式感,比如说佤族人民在婚礼、葬礼、盖新房、狩猎等等的活动中都要进行风俗歌的演唱,这些充分体现了佤族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婚礼中有《结婚调》,葬礼中有《哭调》,盖新房的时候有《贺新房调》,狩猎的时候有《狩猎歌》,这些风俗歌的演唱形式一般都是通过专业的歌手进行领唱,群众们进行合唱。劳动歌曲的风格则相对粗犷而且趋势,想砍柴歌,薅秧歌等,这些劳动歌一般是在野外进行一些集体活动时候的调味品,通过对唱的形式将劳动的气氛带动起来,从而可以缓解劳动人民身体中的劳累,提高劳动效率。佤族宗教歌一般是在宗教活动和祭祀活动中进行演唱的,主要形式是朗诵的形式,而且在朗诵的过程中带有咒语和一定的吆喝声,一般的祭祀活动都要进行祭祀歌的吟唱。除了山歌、劳动歌和习俗歌,佤族地区音乐中玩调也比较流行,玩调有两种分类,一种是唱调,就是只进行唱,单纯的唱,还有一种是分跳调,也就是边唱边跳的形式,参加分跳调的人分为两排,他手拉着手,肩靠着肩,气氛比较热烈而且相当有趣。除此之外还会有一些情歌、儿童歌曲等等。

在佤族中,民歌的整体风格都是比较粗犷的,但是粗犷中还有一些质朴,最重要的是这些歌曲都源于生活,紧贴生活,将生活显示的淋漓尽致,到现在为止,在佤族的很多场合中依然能够听到佤族的音乐,佤族人民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将这些音乐传递了下去。

二、从音乐本土化方面分析如何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从上文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佤族传统的音乐,对其分类和具体的形式也已经基本掌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佤族传统音乐文化正在受一些现代化的音乐影响,面临消失的危险,所以首先必须对佤族文化进行传承。那么如何对佤族文化进行传承呢?首先应该深入了解佤族传统音乐文化,唤醒人们对佤族传统音乐的保护意识,进而找到适合其生存发展的艺术生长点。

(一)深入佤族充分了解佤族传统音乐

深入了解佤族的传统音乐是进行佤族传统音乐传承的基础,所以为了能够将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工作做好,首先应该进去佤族,从而充分了解佤族的传统音乐。虽然从网络中可以查阅到关于佤族音乐的一些信息,也可以听到佤族的一些音乐,但是总会感觉和我们的生活离得比较远,而且对陌生的佤族传统音乐并不说可以完全接受,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佤族,对佤族的传统音乐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佤族传统音乐的那种氛围和人们在其中寄托的情感,通过亲身感受佤族传统音乐的氛围,解读经典佤族传统音乐背后的故事,了解整首歌曲制作、吟唱、传播的过程,从而产生一定的民族音乐成就感,有了这种感情,才能够更好对佤族传统音乐进行继承。

(二)寻找适合其生存发展的艺术生长点

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所以可以说民间音乐源于民间。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所为了能够得到更有效的保护方法,首先需要对传承人进行保护和培养,这样才能将佤族传统音乐进行传承和发展。首先应该重视佤族传统音乐的挖掘,把现有的传统音乐进行系统的整理,整体其发展的过程,从而找到适合这些音乐发展的生长点,进而就能够對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载体进行搭建,从而保护和培养传承人,将佤族传统音乐进行最大程度的传承。从古至今佤族传统音乐主要的传承方式就是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传承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现状,所以需要找寻一个新的出路。

(三)唤醒人们对佤族传统音乐的保护意识

现如今社会,传统的民族音乐想要得到发展,就必须是能够保持传统音乐特色的基础上从而进行新鲜血液得罪注入,将传统的佤族音乐和现代的元素向结合,找到适合佤族传统音乐发展的出发点和生长点,将佤族传统音乐中的魅力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进行更好的创新和发展。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研究佤族传统音乐,最终的发展目标是佤族传统音乐能够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在佤族传统音乐继承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守求真务实的态度,深入生活、复合大众审美,深入佤族内部,充分了解更多的传统音乐文化,将民间的一些采风制度进行完善,并且通过实地考察的形式吸取营养,汲取素材,进而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将人们对佤族传统音乐的保护意识唤醒,从而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三、从音乐现代性方面分析如何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上文从三个方面讲述了从音乐本土化方面分析如何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进下来这一部分将讲述从音乐现代性方面分析如何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首先应该挖掘具有音乐天分的佤族少年对其进行培养,然后需要寻找可以融合进佤族音乐的现代化元素,最后可以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重视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

(一)挖掘具有音乐天分的青少年对其进行培养

要进行佤族传统音乐的发展和创新,首先应该从佤族内部或者是比较了解佤族文化的汉族人民中挖掘出具有音乐天分的青少年。因为具备这些条件的青少年首先可以对佤族传统音乐进行继承。而且他们大多会受现代流行音乐的熏陶,对就行音乐也会相对比较了解,所以在进行佤族传统音乐传承的过程中,凭借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一些现代比较流行的音乐元素加入其中,这样就可以在对佤族传统音乐传承的同时进行一定的创新,这样佤族传统音乐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寻找可以融合进佤族音乐的现代化元素

为了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还需要寻找可以融合进佤族音乐的现代化元素。现代流行音乐是一种能够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而且发展的很好的一种音乐形式,为了能够促进佤族传统音乐的发展,可以借鉴流行音乐中的一些新的文化元素,将其融入到佤族传统音乐中,从而让更多的人接受并且热爱佤族传统音乐,这样佤族传统音乐文化就可以得到发展。比如说凤凰传奇演唱的歌曲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歌曲类型,我们用这种类型的歌调进行佤族音乐的改变,从而冷让很多的人了解到佤族音乐文化。而且也可以在佤族音乐中加入一些放下非常流行的rap,用脍炙人口的语调将佤族传统音乐中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表达,等等。总之尽可能的将现代流行的一些音乐元素融入到佤族传统音乐文化中,促进佤族音乐文化更快很好的发展。

(三)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重视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首先需要一定的传播,所以首先需要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阵地,经过反复的比较和讨论,学校教育应该成为首选。在学校教师得罪引导下,青少年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进而有利于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为了能够将这一项目进行的更好,首先应该和相关部门沟通将这些内容写入学生的教材中,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地域特色,给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好的发展环境,从青少年抓起,对佤族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对整个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项目的进行中,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并且能够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给一些民间艺人提供更好的待遇,加强相关法律的保护政策,同时全力支持这些民间艺的一切合理的艺术活动,为其带徒授业创造条件。

因为现代的年轻人对流行音乐大多偏爱,通常情况下对民间音乐缺乏兴趣和热情,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将佤族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载体进行搭建,将培养工作做充分,让我国青年一代可以接受佤族传统音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化的大众传媒工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通过这些大众传媒可以让人民群众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能够充分的体验到佤族传统音乐,在整个社会中营造出积极的佤族传统音乐的发展分为从而增强人们对佤族传统音乐的认同感。

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继承佤族传统音乐

通过研究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本土化,从本土化方面研究了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进行佤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从而促进了佤族传统音乐文化更快更好的发展。继承佤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冲动了解音乐的创造背景、传播方式、显示的意义等等,这样对佤族传统文化进行透彻的剖析,从而更快更好的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

(二)促进佤族音乐的发展

研究佤族音乐的现代性主要是分析从音乐现代性方面分析如何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主要从传承人的培养、现代化元素的寻找以及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这几个方面研究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通过这样的方式,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确实得到了更好的创新。

五、结束语

本文以佤族传统音乐的简单介绍和具体分类开题,通过对从音乐本土化方面分析如何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从音乐现代性方面分析如何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这两个方面分别讨论了佤族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让各族人民对佤族文化有了更充分的了解,从而促进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快速发展,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文化认同视野下佤族音乐传承机制研究;魏征;贵州民族研究;2018年03期 核心;

[2]佤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中的积极因素;张宗红;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音乐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现代社会,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使之得以保护和发扬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

关键词:民间音乐 传承 发展

一、民间音乐概念综述

民间音乐是最具有民族文化性、社群参与性、乡土本色性的文化艺术总成,其韧发于民间、取材于民间、成长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可谓中华民族音乐之滥觞。几千年来。民间音乐在漫长的社会历史沿革中。始终保持以口头的传承方式在民间艺人之间薪火相传。并在传播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流变。民间音乐表达了基层社群的心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层社群的基本生活原态。成为人们精神生活领域所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中国民歌的形式丰富多样,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之间各有区别、各有特色。例如,汉族民歌多以四句一段为主,但陕北、晋西北以及内蒙古地区也有以两句一段的民歌,藏族的“谐”体歌亦多四句一段。汉族民歌除七言体以外,又有五言、六言、八言甚至以上的诗句,与之对比。纳西民歌则多为五言。在韵脚方面,汉族民歌强调尾韵押韵。蒙古民歌则多押头韵。侗族民歌则多押腰韵,不一而足。从风格来看,傣族民歌尚明丽清新。汉族民歌因南北地域环境不同而有所区别。南方较为含蓄婉约,北方则较为粗犷豪放。

尽管民间音乐因其自身起源与发展环境不同。存在种种不足。但作为劳动人民心声的反应,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内在的、积极向上的、昂扬奋斗的精神面貌。受历史条件和传承方式的影响,民间音乐在技校拓展方面表现的较为缓慢,但经过千百年来人民群众的加工与锤炼。其艺术水准和表现力却日臻完美,很好的展现出一个前进发展的过程。不可否认,民间音乐已经成为全人类文化艺术成果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其在净化心灵、涵养情操、提升品位、塑造人格等方面展现出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二、民间音乐的本源与特征

正如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反映了人类物质生产的客观需求一样。民间音乐从产生之日起就伴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产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同时也伴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得以传承和发展,民间音乐反映了基层社群的集体智慧。是人类社会物质实践所衍生的精神产品。实践具有永恒性,因而民间音乐也内在的承继了物质实践的永恒性与发展性。由于民间音乐的传承主要以口头为主。因而又具有流变性和应时性等特点。正因其这种流变性和应时性,是民间音乐更加真实客观的反映出各时代、各地域、各民族、各群体的生活实际。

民间音乐具有鲜明性与自然性的特点,其含义有二,其一真实,其二浑然天成,民间音乐这一特色的形成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因素:其一。创作模板与传播方式本身即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其二。民间音乐所要表达的意思或思想感情乃是基层社群自然且真实的流露:其三。表现载体亦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表达方式率真自然:第四,作为表现兴师动众额语言来源于自然生动的口语。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三、民间音乐的发展状况评述

(一)“现成思路”、“现成格局”现象表现突出。民间音乐唱词中,相同的词语、相同的艺术处理手法。往往会被反复运用:戏曲剧种、说唱曲种中普遍存在唱腔的雷同与结构音乐表现手法单一等特征:一个地区内部旋律运动的模式、乐段结构以及润腔方式的也存在同一性。

(二)表达技巧缺乏系统性或统一性。民间音乐不乏高超的表现技巧,但受历史背景与传承方式的影响。这些技巧的探讨与改进亦仅存在于口头中,始终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使这种技巧本身传承受阻。

(三)发展进度较慢。民间音乐起源远远早于专业音乐。但其发展进度却远远慢于专业音乐。专业音乐不仅有书面的词曲书谱,而且其传播和交流与民间音乐相比更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更具有可操作性空间。而这恰恰是民间音乐自身所欠缺的。

民间音乐因得不到及时的总结、整理。发轫于基层社群的民间艺人亦如流星般一闪而过,而留不下成熟的作品。有些民间音乐品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便过早地衰败了。再加上民间音乐缺乏充足资力、物力、人力的支持,其在历史流变中始终呈现出一种自生自灭的消极状态。

四、如何传承和发展民间音乐

(一)加强对民间音乐传承的教育和研究

民族的才是世界。民间的才是普适的,我国是一个有着多种民族、广阔地域的历史文明古国,民间音乐承继了中华民族的新鲜血液乃国之瑰宝。因而如何把我国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民族音乐传承下去。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的责任。也是国家教育所肩负的重要的责任和义务。要保护和拯救民间音乐。需从学校教育入手。大力加强各级学校中的民间音乐教育,使其成为收集和传承民间音乐的重要载体和通道。同时,要加强对民间音乐拓展教育。重视民间音乐理论研究,积极通过各种类型的培训教育和各个级层的理论研究。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和民族音乐基础理论薄弱的问题,

(二)加强民间音乐宣传、推广和普及力度,提升其综合影响力

我国民间音乐的品类和构成内容都是极其丰富的。它有赖以自豪的音色特质、混响特质、语言特质和结构特质,同时又起源于人民的现实生活之中。因而与劳动人民具有根深蒂固的感情基础,要使国人普遍了解民间音乐丰厚的文化蕴含和艺术功底,提高艺术审美欣赏能力。除了通过媒体的积极宣传与大力引导外。还需国民普遍参与和共同支持。例如,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由普及到提高、由专业到非专业、由学校到社会团体等模式广泛开展民间音乐的推广与普及活动。在普及中实现民间音乐精华的传承。此外,通过媒体和文体活动传播民间音乐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渠道,社区和学校都可以开展。例如通过校园的广播、文艺汇演等活动,让更多的社区居民、老师学生等接受民间音乐的熏陶。形成参与面更广,教育效果更显著的整体氛围。时间长了,机会多了,孩子们、老师们的兴趣、能力也就培养起来了。

我国的民间音乐文化丰富多彩。构成我国文化艺术的独特景观。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容不得我们沉浸在丰富多彩、涵养深刻的文化景观中,我们已然进入了一个对民间音乐的文化进行发掘整合的时代。这种发掘整合工作必将有利于拯救濒危的民间音乐文化、音乐现象,有利于他们的进一步传承。应当指出,对于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文艺工作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正是由于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各方面的考察与研讨等工作。我们才能依然听得到那些历史已经很遥远的音乐。比如纳西古乐。福建南音,潮州音乐等等。在突飞猛进的崭新的时代面前,我们觉得欣慰。因为我们有些古老的民间音乐文化被发掘与保护了起来,并且在世界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当然我们的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而不能因为有了一点点成绩而固步自封。只要我们每一个国人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我们的民间音乐文化也就多一些艺术生命力!讓我们共同期待与努力!

参考文献:

[1]邓光华.中国民族音乐欣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郭小刚.民间音乐发展现状与大众社会心理初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06).

[3]邓薇.民间音乐传承思考[J].民族艺术研究,2008,(04).

[4]杨光东.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定位及特征新解[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04).

[5]武敏.谈湖南茶陵本土民歌的保护与传承[J].艺术教育,2011,(09).

[6]刘畅.论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传承[D].东北师范大学,2007.

[7]丁宁.探究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0,(05).

[8]方光耀.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当代意义[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5).

作者简介:

杨硕雅(1956—1),男,壮族,广西省南宁市上林县人,广西上林县文化馆,大专,中级职称,从事民间音乐艺术创作及研究。

中国音乐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西方古典音乐;历史;未来;研究

引言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各民族文化的不同使得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变得十分困难。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也就使得在面对一些外来文化时,往往不能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特别是对于西方古典音乐而言,随着世界一体化格局的不断形成,西方古典音乐最为一项世界级文化被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国,而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这项优秀文化未能很到的与我国传统文化进行融合,从而导致这一財富的“浪费”。如何将西方古典音乐与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便成为当下我国相关领域研究工作人员需要考虑的首要难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对此,文章深入分析了西方古典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体现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从而推动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古典文化的有机结合。

一、西方古典音乐概述

(一)西方古典音乐介绍

在西方音乐史中对古典音乐并没有固定的概念,由于解释的不同,使得其概念也多种多样。而本文所提到的西方古典音乐采用“维也纳古典音乐”的观点,其中以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为代表。

(二)西方古典音乐的创作背景及特点

西方古典音乐最早出现在启蒙运动时期,当时人们刚从传统的思想中解放出来,一些音乐家们将时代精神融入到音乐作品中,从而形成了西方古典音乐。在音乐创作过程中,以贝多芬、莫扎特为代表的音乐家,利用自身独特的音乐天赋,将时代的主旋律穿插到音乐作品中,使得听众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体会到音乐所流露出来的时代情感。通过音乐中情感的交流,使得音乐被赋予了典型的文化特征,使得文化与艺术得到有机融合。

二、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历史

(一)利用中国文化理解西方古典音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诗歌作品是最具代表性之一。诗歌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是其艺术形式的体现,这与西方古典音乐相类似。而对西方古典音乐的理解可以借助中国文化中的诗歌作品进行表达,通过二者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共同点,将西方古典音乐与具体的诗歌作品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西方古典音乐的理解。例如,唐朝王勃的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为送别诗它表现了诗人在送别朋友时的一种惆怅情怀,并对朋友给予了深深的祝福。此外,该诗还表现了一种相聚必散的情怀,体现了人们在追求事业以及前程时的一种高尚胸襟。尽管作者在送别朋友时很难舍,但是想到朋友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而离开,便抛下惆怅,给予祝福。而在西方古典音乐中,莫扎特的音乐作品风格与王勃的诗歌具有相同的基调,这是由于他们在仕途上具有相类似的遭遇,便使得作品所流露出相同的情怀。莫扎特作品《简易奏鸣曲》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情感表达上极其类似,这为我们在理解西方古典音乐方面奠定了基础。正是由于两位伟人具有共同的情感遭遇,使得他们避开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作出相同的情感的作品,从而为艺术与文化的结合铺平了道路。

(二)中国古典文学与西方古典音乐联系

中国古典文学与西方古典音乐具有重要的联系,《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文学代表作之一,与西方古典音乐的联系最为密切。《红楼梦》主要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描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极度不满。该作品迄今为止仍然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由此催生了“红学”和“红迷”。而随着后世对《红楼梦》作品的不断深化研究,一些音乐领域的“红迷”们发现该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在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中有所体现,例如《红楼梦》中刻画的史湘云是一个豪情的角色,在《莫扎特书信集》中具有同样的人物性格,莫扎特作品所表达的漠视权威、豪放不羁这些性格正是史湘云所包含的。由此可见,史湘云人物形象是莫扎特思想的真实写照,二者虽然身处不同时期,没有任何本质上的联系。但是他们所具有共同的性格特点,那就是对社会的不满、对权威的漠视,这使得中国古典文化与西方古典音乐建立了相应的联系。

三、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未来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格局的形成,西方古典音乐必将在我国实现全面的发展。但是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需要将其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并且在我国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有效创新,从而促进文化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总体而言,西方古典音乐在我国未来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它对我国文化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西方古典音乐的引入,会给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得一些音乐创作家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大胆创新,以突破传统文化的制约,促进我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对那些以保持统文化者而言,也能从中寻找到新的活力、新的启迪点[1],从而达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西方古典文化引入我国时间虽然较长,但是其发展效果不容乐观。对此,如何正确的看待这一优秀的文化,并将其有效融入到我国传统文化之中,值得相关人员思索。通过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方古典音乐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并且可以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西方古典文化的学习和引入。因此,在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当下,要想更高的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就需要将其与西方古典文化进行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打造出更加优秀的文化形式,从而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海德里希·盖格,曾金寿.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历史与未来[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03):164-169.

[2]田笛.浅谈古典音乐与西方文化之关系[J].中华少年,2015(13):98,92.

中国音乐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音乐艺术是特定文化的产物,脱离了文化,其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文章概述了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的概念,明确了两者间的联系,并就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协同发展的实现提出相应对策,意在为音乐艺术的长足、稳定发展提供参考与支持。

【关键词】传承 发展 专业门槛

音乐艺术虽然不是主课,但是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学习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课程,跟生活息息相关必不可少,与文化课相辅相成。如何正确的看待音乐艺术就成为了重点,即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吸收丰富音乐文化知识又要借此放松学生的精神,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兴趣。

一、音乐热

步入二十世纪音乐文化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家长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盲目的为孩子进行音乐兴趣教育的选择,往往不顾孩子本身的感受,盲目的选择一门或者多门音乐艺术类教育逼迫或者机械式学习,这是音乐学习上的一大难题,家长往往不了解孩子的喜好,不分辨孩子对选择科目的感受就做出选择,这样很容易造成畸形教育。不喜欢的东西往往不愿意付出努力,往往是浪费了时间、生命和金钱,这都是音乐教育的盲区。

二、音乐门槛

随着大学热,学生们为了上大学往往就音樂类专业作为门槛。顺应社会的需求,近年来各大高校扩招,大学里的艺术类院校就成为了学生们上大学跳板。短时间的学习音乐考大学,大学门槛太低造就了专业和非专业门槛模糊不清,大家认为只要是会就能行;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给高师生源上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考生质量大幅度滑坡,作为音乐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选择什么样的生源作为培养对象,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环节,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整体素质。一些学校甚至利用一些卑劣的手段达到中饱私囊的目的,往往优秀的孩子被一次次错过。而艺术类院校的文化也成为了老大难,通常艺术类院校比较注意专业能力,相对忽视学生的文化成绩和综合素养,这种招生方式已经给社会带来了不好的负面影响。

三、音乐教学方式腐朽不堪

七八十年代的教学课堂里并不重视音乐的存在,有些甚至不开设音乐课堂,有些孩子到了大学才知道有音乐课;而音乐课上也跟文化课教授上无太大区别,老师拿着书本繁琐无谓的念一些没有基础的学生根本不理解的理论知识。毫无生气的教学模式导致中国音乐文化士气低迷。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音乐教育高度上升从而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地位有所提高,短几年内音乐机构仿佛一夜出现在人们的眼中,音乐真的变得重要了吗?据了解,一些学校小学生毕业后往往只会唱几首儿歌,而初高中生由于学校抓质量抓升学率音乐课进行的稀稀拉拉,有些学校开设音乐课只是摆设。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教学方式让中国音乐教育腐朽不堪。

四、落后音乐不间断崛起直接或间接影响音乐教育

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网络歌手如雨后春笋不断崛起,经典歌曲仿佛已成昨夜黄花,兴起的大多是一些不堪入耳的音乐。这类音乐作词不堪入目,作曲简单。影响高深艺术文化的传播,学生们受此类音乐的影响变坏,变得不爱学习,间接影响了各类成绩下滑。传统曲目变成了他们眼中的老古董,抵制排斥正规音乐教育,给文化教育和音乐教育带来了难题。

解决上述问题建议:

(一)认清学音乐是为什么

让家长了解什么是音乐,怎样选择音乐教育,如何正确的看待音乐教育。了解自己的孩子想要什么想学什么,怎么看待音乐。音乐是一门语言能让人感受到平常所不能感受的东西。往往刚学习音乐的孩子岁数不大,对于新鲜的事物好奇心强、积极性高。家长要让孩子认清自己想要什么,对音乐所抱的态度,避免一时兴起产生念头随之消极对待,此时家长就要做出相应对策对其鼓励教育。

(二)加强高校监督力度

我认为高校音乐教育招生的基本观点应是:在测试内容上注重文化和音乐及全方位综合素养的考察,力求杜绝人情因素,中饱私囊,专业和文化相加。我认为专业艺术院校不但要注重专业条件,方法技术等,更该注意音乐理解和表达方面,着眼点是音乐天赋、可塑性、音乐悟性等,为了防止录取途中出现黑哨等现象,考生可以安排到专门考点当场录音,由专门的人员统一评分。一旦发现徇私舞弊行为取消考试资格三年内不予参考资格,音乐笔试类题目安排机房,学生统一在计算机上答题,随即在题库里抽取一百份样卷,做到人人题目不同,杜绝提前泄题和互相抄袭行为。对派去招考的老师进行隔绝式住宿,除了考试当天不予随便走动,杜绝通信来往。大大降低低素质招考问题。

(三)引进优秀教师国外先进教学方法

学生音乐素养取决与老师教学经验对音乐的看法和学校对音乐的重视程度。杜绝音乐课如一潭死水的出现,老师多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一些小活动来增加学生的课堂情绪,利用肢体活动来帮助学生认识音乐,只有孩子们去亲身体会,才能让音乐变成自己的。自己多实践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引进国外音乐教育,国外的音乐教育具国内音乐教育有领先地位,中国的音乐教育本就是国外引进,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西合璧来教习孩子,让孩子在日常文化学习中学习到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四)市场加大力度管理

当今信息化社会,利用网络犯罪现象成风,要加大对网络的管理,要刮起一股讲文明,树新风的好习气,学生从自身思想上杜绝不良音乐带来的负面影响,自我规范、热爱学习、热爱生活。适当了解传统音乐,中国古典音乐,争当宣扬中国国粹艺术的小先锋,回唱经典老歌,红色歌曲,促进社会生活的进步,使音乐往好的方面发展。

综上所诉,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是息息相关的。二者不可或缺,音乐文化往往影响音乐教育的方向,而音乐教育又从而改变音乐文化趋大众之所向,陶冶人民大众的情操,放松心情愉悦心情。音乐文化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有着不能忽视的地位,而音乐教育随着近年音乐文化越来越受重视也加大了力度改革,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家音乐家,侧面上推动国家经济文化发展。

上一篇:信息检索探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学生舞蹈培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