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认知障碍的护理范文

2024-06-28

老年认知障碍的护理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于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间收治的150 例2 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75 例,男38 例,女37 例,年龄60~76 岁,平均年龄(70.3±0.8)岁;对照组患者75 例,男41 例,女34 例,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68.3±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尼莫地平片联合甲钴胺胶囊治疗,尼莫地平片30 mg/次,3 次/d;甲钴胺胶囊500 μg/次,3次/d。 对照组患者接受尼莫地平片联合叶酸片治疗,尼莫地平片30 mg/次,3 次/d;叶酸0.4 mg/次,1 次/d。 两组患者各接受52 周治疗,治疗过程做好随访工作,鼓励患者住院检查各项指标。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6 周、治疗52 周分别接受Mo CA评分检测,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评分,所有评分人员均接受统一的培训,确保在调查过程中能合理应用各种方法,降低外部因素对评分的影响。 所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集中、执行能力、语言、记忆等若干项目,并且针对调查者的受教育水平与年龄情况,适当调整评分,一般情况下,受教育时间≤12 年,或年龄≥70 岁的患者在计算Mo CA评分时通常会+1 来校正年龄、受教育水平对患者认知的影响,在认知功能判断中,Mo CA评分越高,则患者的认知功能越好;当Mo CA评分<26 分时,认为患者认知功能受到严重损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2.0 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o CA评分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Hcy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3 讨论

轻度认知障碍作为一种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功能损害状态,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群的轻度认知障碍发病率约为5.69%[2], 而2 型糖尿病已经成为诱发轻度认知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2 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约为43.0%,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而目前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确切机制并不清楚,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是胰岛素抵抗、糖毒性、神经元钙稳态破坏等多种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3]。

尼莫地平是治疗2 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障碍的传统药物,具有良好的脂溶性,能通过血脑屏障、选择性的扩张脑血管,且不会出现盗血现象,对患者预后影响不明显。同时,尼莫地平能通过与脑细胞上的L-型钙通道结合,控制钙离子进入脑细胞,保护脑细胞不受到影响。 而在临床治疗上,美国神经学会痴呆治疗指南[4]与中国老年期痴呆防治指南中,都将尼莫地平作为改善脑血管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药物。 从当前国内部分学者对尼莫地平的研究结果来看,大部分学者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功能上。 例如,郭如雅[5]在尼莫地平治疗认知功能损伤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对于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尼莫地平治疗(60 mg/d),在进行为期18 个月的随访后发现,患者的脑诱发电位失匹配的波幅得到改善,该研究结果说明,对轻度认知功能损伤患者实施尼莫地平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Hcy是含硫的非必须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多数学者研究结果显示,高Hcy血症是糖尿病患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 而在临床上,引发高Hcy的危险因素分为很多中,其中甲钴胺与叶酸缺乏是容易干预的危险因素,但多数学者对补充甲钴胺与叶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结果中存在明显差异。 de Jager[6]通过研究发现,患者在联合应用叶酸片甲钴胺后,患者Hcy水平下降,认知功能得到一定改善,这一效果在合并高Hcy水平中的效果更加明显。 而也有部分学者研究发现,对于健康的中老年人,服用叶酸与甲钴胺后,血浆Hcy水平得到改善,但整体认知功能未发生明显变化。从两种药物的效果上,学者的研究结果也出现明显差异,例如在该次研究中,该院在2 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治疗中,实施尼莫地平联合甲钴胺的治疗方法,收到良好治疗效果。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在临床上具有维护神经系统健康、消除烦躁不安感、集中注意力、增强记忆平衡感的效果,是健全神经功能中不可缺少的维生素,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达到了环节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目的。 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甲钴胺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患者的Hcy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而顾辨辨[7]在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治疗中,通过选取136 患者为观察对象,在对其实施叶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提示叶酸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治疗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而Mc Mahon JA[8]在有关叶酸与甲钴胺的疗效研究中,发现甲钴胺的治疗效果略优于叶酸,与该文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该次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该院在2 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分别对患者实施尼莫地平联合甲钴胺治疗与尼莫地平联合叶酸治疗,从该文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Mo CA评分、Hcy评分等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未来2 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治疗中首选尼莫地平联合甲钴胺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尼莫地平联合甲钴胺治疗方法在治疗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Hcy水平,有助于提高Mo CA评分,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为改善患者预后奠定基础,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 讨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干预问题。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75例,接受尼莫地平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患者75例,接受尼莫地平联合叶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o CA评分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Hcy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老年认知障碍的护理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 年6 月—2015 年6 月间收治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172 例, 男95 例, 女77 例, 年龄58~77岁, 平均年龄 (69±5.9) 岁, 其中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82 例, 精神分裂症57 例, 情感障碍33 例。 将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86 例, 研究组86 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 年龄, BPRS评分及血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20周的护理干预。

1.2.1低血糖反应的易发性与护理老年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相对一般的糖尿病患者来说, 更易出现低血糖反应, 影响患者的体能恢复, 进而导致患者的病情恢复慢, 病程周期加长。主要是因为:①患有老年精神障碍的病人会表现出一定的抑郁, 对周边的事物不敏感, 心绪重, 在饮食方面不注意, 饮食量过少;②住院患者通常都是实行集体供餐的形式, 患者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餐;③抑郁症患者对生活态度消极, 出现心慌、头晕等低血糖症状后, 也不能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 家人或者护理人员又未能尽早发现的话就容易导致患者呈现低血糖状态。

1.2.2 饮食护理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对饮食的控制, 同时科学的饮食有助于患者提高营养摄入, 增强自身免疫力, 对于病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常精神障碍患者表现为两种状况:一是类躁狂症:二是类抑郁症。 比如躁狂症患者会表现的情绪激动, 对食物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 不加以控制很容易饮食过量, 需要对这类患者进行集中控制饮食时间, 对其饮食种类和饮食量都加以限制, 多食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蔬菜、水果等食物, 避免患者过早产生饥饿感。

1.2.3 预防感染的护理患有精神障碍的病人在生活中通常难以自理, 不能自主的对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防护, 同时患者自身免疫力差, 出现感染的几率要远远高于常人。 因此, 对精神障碍患者需重点防护, 加强对患者的监护, 日常帮助患者洗漱、换衣服、修剪毛发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身体有无皮肤破损, 是否清洁等, 经常需要卧床的病人需帮助其建立起按时翻身的习惯, 必要时候加以辅助, 避免因长期躺卧引起的皮肤溃烂发生。

1.2.4 心理护理患者在接受治疗护理的过程中, 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逐渐地开始认识自身的病情, 糖尿病与精神障碍并存的困扰也极易导致患者心理负担。 因此, 对于这类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通常需要医护人员做好以下几点:①与患者保持必要的沟通时间, 同时建立相对和谐的医患关系, 并从不断地沟通中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②通过科学的心理治疗措施, 针对患者表现出的不同状态给予合适的心理辅导,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以对抗自身的病况;③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让其参与到患者的心理治疗过程。

1.2.5 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精神障碍和糖尿病两项疾病都属于慢性, 仅靠住院期间的护理治疗作用毕竟是有限的, 还需要患者及家属在出院后进行必要的健康护理。 通常在患者住院期间, 医护人员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家庭辅疗措施, 主要包括:①对精神障碍等疾病表现出的症状能够及时分辨, 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②按照医生规定的标准进行服药, 按周期回院复查;③饮食应注意避免过于甜腻, 最好按照医院的健康食谱指导患者进餐;④患者应注意加强户外运动, 但应适量;⑤生活中对各类感染的预防, 包括感冒、肠胃炎等的预防和紧急护理措施。

1.3 疗效判定标准

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依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IV级标准进行评定, 痊愈:治疗后BPRS减分率≥75%;显进:减分率50%~74%;进步:减分率25%~49%;无效:减分率<25%。 总有效率= (痊愈+显进) /总例数×100%。 血糖正常值3.33~6.66 mmol/L。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精神障碍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护理干预后, 研究组痊愈48 例, 显进35 例, 进步3 例, 无效2 例, 总显效率94.2%;对照组痊愈36例, 显进28 例, 进步17 例, 无效5 例, 总显效率74.4%。两组比较, 研究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糖临床检测比较

经过护理干预后, 研究组患者血糖临床检测结果正常67 例, 异常19 例, 正常率为77.9%;对照组患者血糖临床检测结果正常48 例, 异常38 例, 正常率为55.8%;两组比较, 研究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2。

3 讨论

精神障碍与糖尿病并存相互影响, 使病情更加复杂化。 老年患者本身在思想上和身体上都有一定的功能性衰退, 加之精神障碍困扰, 在自知力方面下降明显, 生活中不能更好地照顾自己, 治疗的依从性也表现的更差一些。 患者经常在住院期间表现为不按规定饮食, 睡觉, 下床活动少, 这样就会导致患者的糖尿病情加重, 引发其它感染的几率不断上升, 而感染后的病情控制也不到位, 又反过来加重患者的精神压力, 致使精神障碍疾病持续加重。

针对糖尿病的护理干预并不是简单地调整患者的血糖, 更重要的是通过专业的护理措施预防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等并发症, 减少并发症对于患者的损害, 增强患者自身的生活品质。 这其中包括对患者身心所面临的各种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控制, 包括饮食结构不良, 肥胖、饮酒、运动量少, 血压高等。 老年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的护理中针对心理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必不可少, 需要按照患者自身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健康程度, 采取相应的心理指导, 帮助患者逐渐消除对于病症的畏惧情况, 建立起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并向患者介绍相应的病症表现, 及其预防科控制措施。 具体到相应的措施, 一般包括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及控制的要点, 一般食物的能量计算方式, 患者定期测量血糖的必要性及测定的时间和周期等。

综上所述,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有可能会伴随终身。 老年患者合并两种疾病的护理干预就更加困难, 需要医护人员付出更多的专业素质和精力。 研究表明, 对精神障碍伴发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帮助患者维持血糖稳定, 改善症状, 对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老年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172例, 将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86例, 研究组86例, 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20周的护理干预。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 研究组痊愈48例, 显进35例, 进步3例, 无效2例, 总显效率94.2%;对照组痊愈36例, 显进28例, 进步17例, 无效5例, 总显效率74.4%;研究组患者正常率为77.9%;对照组患者血糖正常率为55.8%。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提高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词:精神障碍,糖尿病,护理干预,老年患者

参考文献

[1] 尹玲, 张艳华, 顾洁芳.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住院焦虑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8, 6 (6) :52-53.

[2] 杨航, 谭艳芳.老年期痴呆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4 (7中旬刊) :58-60.

[3] 瞿艳荣.老年精神障碍临床特点与治疗探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3) :12-13.

[4] 姜海涛, 冀秀英.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20) :125-126.

老年认知障碍的护理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9例患者中, 男性16例, 年龄71~92岁, 平均77岁。女性患者23例, 年龄60~93岁, 平均81岁。牵引时间2~60 d, 平均55 d。各项生化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例患者中多为文盲, 耳聋者居多, 生长在农村。

1.2 方法

1.2.1 详细收集资料

责任护士全面掌握患者文化、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宗教信仰。患者入院后取舒适卧位, 必要时行患肢皮牵引制动, 检查心电图、全面体检、了解病人受伤原因、受伤前自理能力、语言表达、听力、睡眠等。了解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情况、内科疾病史。全面了解患者家庭成员信息情况, 和患者最信任和最疼爱的亲属进行座谈。讲解人文关怀知识,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征得亲人的配合, 时刻守护在床边, 让老人感到心里踏实、温暖。

牵引3 d内发放问卷, 随着家庭支持系统及护理干预的深入开展, 在住院期间或出院之日再次发放问卷调查, 以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及对治疗护理的接受程度和依从性。

该调查统计表根据该院患者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情况进行, 简单易行。由临床资深护士及护士长研究和讨论适合该组病例。

1.2.2 全面做好骨牵引前的准备

牵引前医生进行书面的告知谈话, 牵引术均在手术室进行, 麻醉方式全部为局麻, 术后均无不适感。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注:P<0.05或P<0.01。

从表1比值可以看出, 干预前患者对住院牵引表示拒绝, 对环境不适应、心理压力大、抱着“不如死了算了”的态度, 同时对治疗效果和预后不乐观, 无法忍受疼痛等, 对护士进行的康复锻炼计划不配合, 入院时94.87%的老年患者自责自己会给家庭造成拖累。经过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和真情温暖的护理服务, 患者体会到护理康复的重要性, 重新点燃对生活的希望, 消除了自责的心理。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从干预前的20.52%~53.85%。亲人的关爱与护理技能知识的掌握, 提高了患者亲属对治疗护理的可信度, 积极主动与护士配合学习家庭护理技巧。同时, 由于护士的人文关爱知识教育和娴熟的专业技能, 患者床边看护率大大提高, 护理干预前床边陪护率15.38%, 干预后提高到56.41%, 使患者有家的归属感和被尊重感, 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及自身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因此, 家庭支持系统是患者战胜自己战胜疾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

通过护理干预, 正性因素有较高的提升, 消极的主观感受减低幅度较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调查从9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形成老年患者悲观绝望甚至情绪失控、拒绝治疗的相关因素, 其中, 对环境的适应、各种因素造成的顾虑、惧怕、对家庭支持系统与情感需求、睡眠等迫切改善表现的尤为突出。

牵引者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家庭原因, 担心给家庭成员造成负担拖累子女;另有一部分为子女不在身边或亲情缺失, 子女缺乏赡养老人的基本道德素质, 老年患者担心被子女遗弃。在农村, 老年人仍在家庭中起到一定作用, 甚至是主要劳动力, 力所能及的务农或看管外出打工子女的孩子, 一直处于忙碌中。所以受伤原因大多为摔伤、跌伤, 一旦卧床, 感觉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受到威胁, 失去存在的价值, 加之老人内心脆弱因担心遭到家人嫌弃而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调查问卷中相当一部分抱着“活着没用, 不如死了算了”的念头。因此, 做好家庭支持系统的教育工作, 提高陪护率, 让老人感受到子女的孝敬与家庭温暖, 感受到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与存在的价值。护士对家属及患者本人的家庭护理技巧及专业护理知识进行的全方位细致的宣教, 使病人及家人掌握家庭护理基本知识进行家庭护理, 减少住院费用, 增进情感交流, 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在治疗护理过程中, 由于环境、疼痛、特殊卧位、睡眠等因素再次选择放弃治疗。其中部分老年患者为了减少小便次数拒绝喝水;为了减少大便次数选择不进食或少进食;为了减少费用忍受疼痛;害怕恢复不好拒绝康复锻炼, 总以为身体稍有活动就会加重骨折断端错位而难以修复, 因此, 护理干预对疾病的转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此以来, 精神受到煎熬。有证据表明, 手术后精神障碍可导致死亡率增加, 康复延迟, 并发症增多, 住院天数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3]。甚至体内神经生化、免疫及神经内分泌功能将发生改变[4]。

3.2 护理干预

①详细收集资料, 及时有效的术前沟通。将相类似的病种安置在同一房间, 必要时和正处于康复期积极乐观的牵引者安置在一起。环境产生的干扰就会使人烦躁[5]。所以护理操作尽可能的集中统一进行, 动作轻柔, 并在病房门前悬挂警示牌, 以减少噪音, 促进睡眠。因为老年人睡眠较浅, 大多睡眠较差。

②疼痛可以使人焦躁, 情绪激动, 会引起人体内环境的紊乱, 难以配合正常的治疗护理。随着人性化的管理“无痛病房”走进医院, “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实施个体化镇痛是舒适护理的一项重要指标, 更新疼痛观念, 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 我们常采用NRS (0~10数字疼痛量表) 疼痛量表进行评估, 责任护士了解病人对疼痛的感受, 认真听取病人的主诉, 采用分散注意力、听轻音乐、增加亲人探视、必要时进行药物控制, 使患者远离疼痛。每位护士每天不少于1 h在床边进行通俗易懂的口语化的人文关怀及健康教育宣教, 对失聪老年患者还要进行手语会话。让老人对牵引、对生活充满信心, 真切的感受医务人员的关切与尊重。从沉默寡言不配合到病房充满笑声的过程就是一个健康的信号。

③充满亲情的关怀是老年患者战胜疾病并最终取得配合的最重要因素。教会家属家庭护理中饮食搭配、大小便的护理等各种技巧, 提高亲人对老人精神支持重要性的认识。经过护士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患者本人及家属的专业知识训练、生活护理技巧、人文关怀培训的强化, 增强其知晓率, 提高牵引患者的治愈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指导患者深呼吸, 有效咳嗽、咳痰, Ebihara[6]指出,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易患咳嗽反射敏感性抑郁症, 要重视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取得患者的信任, 以消除患者的紧张与焦虑情绪[7], 提高生活质量。

④针对不同病人, 护士制定了主、被动锻炼计划, 教会每一位病人用健侧脚后跟和双上肢肘关节三点支撑, 将臀部、肩背部抬离床面, 坚持3次/d回合, 抬离床面坚持15 s/次, 连续抬离5次为1个回合;同时对四肢进行等长等张肌肉锻炼, 一收一缩为1次, 早中晚各50次, 坚持5~10 s/次;起床后临睡前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坚持3~5 min, 护士及家属协助翻身拍背。这样有效地促进了肠蠕动、减轻腹胀、增进食欲, 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同时也减少泌尿系统感染及结石的发生。这些护理措施随着牵引时间的延长在循序渐进进行。从护士床边督促到患者本人习惯性养成主、动锻炼是护理干预的重要指标。

①骨牵引时间较长, 很多病人选择家庭病房护理带牵引出院。其中子女孝敬, 掌握护理要领的大都顺利康复, 定时取除牵引。但也有家庭成员素质较差, 人文关怀缺失而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的。因此我们制定了较完善的电话随访或访视, 指导敦促患者及家属持续不断地进行康复训练与护理, 了解患肢肿胀情况、皮温情况、活动及大小便情况、了解内科疾病病情, 掌握病人的情绪波动, 适时进行疏导, 尊重老人的情感, 提示复诊时间。通过一系列回访措施。使牵引并发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因此, 子女的孝敬、守护是老年患者战胜疾病的精神支柱, 医务人员的关爱、尊重, 让老人切实感受到内心的温暖, 细致、周到、温馨的治疗护理方案是康复的基本保证。

摘要:目的 了解持续骨牵引老年患者心理障碍的相关因素并实施干预。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分析, 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开展护理干预。结果 主要从9个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并进行护理干预, 干预后正性因素明显高于干预前, 家庭支持系统、患者本人的配合程度和归属感明显增高 (P﹤0.05) 。结论 开展因人而异、简单易行的对患者本人及家庭成员的人文及健康教育, 提高家属对老年人的关切感与归属感, 使患者获得有效地家庭支持。提高患者本人及家属对护理基本技能、疾病相关知识与生活护理的知晓率, 对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骨牵引,老年患者,心理障碍,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刘海春, 陈允震, 杨殊, 等.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不通内固定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 20 (1) :8.

[2] 贺翎, 米萍.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 25 (8) :714.

[3] 陈丽芳.颈椎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J].临床护理杂志, 2011, 10 (5) :16-17.

[4] 何淑贞, 温开萍.心理干预对腰椎骨折伴截瘫患者康复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 2011, 10 (2) :32.

[5] 马敏.ICU环境对患者身心的影响的研究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4) :306.

[6] Ebihara S, Ebihara T.Cough in the elderly:A novel strategy for preventing aspiration pneumonia[J].Pulm Pharmacol Ther, 2011, 24 (3) :318-323.

老年认知障碍的护理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4 年11 月—2016 年2 月期间收治的84 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 例。 两组老年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观察组,男26例,女16 例,年龄63~76 岁,平均年龄(69.52±6.74)岁,病程2~6 年,平均病程(4.13±2.14)年,合并症冠心病6例,肾脏疾病8 例。 对照组,男27 例,女15 例,年龄63~77 岁,平均年龄(70.15±7.14)岁,病程2~6 年,平均病程(4.27±2.19)年,合并症冠心病7 例,肾脏疾病9 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包括血糖、血压监测,健康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障碍专项干预,具体如下。

1.2.1 情感支持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以朋友的身份,积极与患者交流、攀谈,介绍病房环境,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感。 护理人员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措施,增加情感关怀,引导患者充分倾诉内心苦闷,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的温暖。 选择血糖、血压控制良好, 并发症较少的病例鼓励患者不要灰心,树立治疗信心;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家属消除家庭对患者的压力,多给予患者关怀,使患者逐渐忘却不良情绪。

1.2.2 针对性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疑问、误解进行心理干预:第一,应告知患者遵医、规律用药的重要性,破除用药损害身体的误解,讲解不按时服药的危害;第二,讲解药物疗效与价格的关系,破除贵药好的误区,让患者安心用药,不要焦虑;第三,鼓励患者积极参加轻体力运动及社会活动,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不良情绪产生。

1.3 调查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抑郁、焦虑心理障碍情况;患者入院后(干预前), 立即采用SAS、SDS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况,离院前(干预后),再行SAS、SDS量表评估;统计两组患者评分, 各个量表评分越高, 表明抑郁和焦虑情绪越严重。 SAS、SDS量表均以50 分为临界值,≥50 分为存在焦虑及抑郁症状[1]。 同时,采用生活质量测定简表SF-36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情况,评估方向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精神信仰,评分越少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2]。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对照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SF-36 简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 简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我国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发病率均较高, 两者合并的老年病例较为常见, 但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并发症风险显著升高,较易出现多脏器及多系统的病变,因而需要严格服药控制血糖、血压及并发症风险[3]。 近年来,临床文献研究报道,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情况[4]; 该研究对该类患者入院时调查研究也发现患者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均值均>50分,可知该类患者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且具有一定普遍性,需给予心理干预。

该院总结慢性病长期临床护理经验, 针对老年心理障碍问题,制定了心理障碍专项护理,该研究对该干预模式应用效果探究发现:经心理障碍专项干预者,焦虑SAS、 抑郁SDS评分均显著下降, 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可知该护理模式改善了患者心理障碍情况。 该研究进一步探究了患者生活质量改变,发现心理障碍专项干预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该干预方法应用价值较高。 该研究建议,在实施心理干预中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给予心理干预,使患者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给予患者心理障碍专项干预有助于改善其心理障碍及生活质量, 应推广使用心理障碍干预措施。

摘要:目的 调查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障碍,探讨有效的干预对策。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11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调查患者入院时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情况,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障碍专项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变化及生活质量改变。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简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给予患者心理障碍专项干预有助于改善其心理障碍及生活质量,应推广使用心理障碍干预措施。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心理障碍,护理分析

参考文献

[1] 张银环,刘爱娟,陈延萍,等.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障碍调查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学,2006,8(2):126,128.

[2] 肖晓萍.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18例临床护理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10(6):12-13.

[3] 郭蕾,雷睿.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调查及护理对治疗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12):205-206.

老年认知障碍的护理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介绍了有关数学和数学学习的观点,侧重于探讨数学学习障碍在心理表征及工作记忆上的认知特点,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数学教学策略和训练矫正提出建议。

〔关键词〕数学学习障碍;心理表征;工作记忆;教学策略

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更对提高国民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学龄儿童的数学能力的发展状况也日趋受到全世界决策者的关注,并将其作为社会资本的潜在来源和维持科技社会健康发展的途径。美国数学教师全国委员会(nctm)出版的《学校数学的原理与标准》(2000)已经对数学课程进行了扩展,并提出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问题的解决,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景中去的过程。尽管美国已经竭力推动学龄儿童数学能力的提高,但最近国外的研究[1]表明,依然有5%~8%的学龄儿童不能达到nctm的标准,并且难以对这些儿童数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原因作出很好的解释。虽然原因复杂,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这些儿童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特定的障碍,即数学学习障碍。在过去的几年中,发达国家已经对数学学习障碍在工作记忆、数概念与计数知识、算术策略以及干预策略方面有较为系统的研究,但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数量尚少,因此对数学学习障碍的关注有助于促进我国在数学学习障碍领域研究的深入,也有助于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一、 数学学习障碍

二、数学学习的心理学内涵

数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谈到数学学习障碍,就不得不提及数学和数学学习的本质特点。理论上来说[3],数学是一系列概念性、程序性、陈述性知识的描述和关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理论。概念性知识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儿童运用数学进行推理的基础。与先前所学的概念的联系将帮助儿童获得对深层次的概念的理解。对儿童来说,最难理解的问题是那些难以与他们已有的心理表征建立联系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包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需要使用的一连串的自动化技能,例如,当某个数字与10相乘时,只需要在这个数字后面加上一个0就得到答案。陈述性知识是指那些人们能够不假思索地从记忆中提取的数学性的概念,例如,当呈现数字6,儿童会想起2+4或者3+3等。

数学学习的范畴不只局限于概念性、程序性、陈述性知识等领域,还包括理解和认知沟通的能力,如对数学的态度、准确计算的信心、数学学习的情绪等方面。数学是一个拥有它自己的一套符号和使用规则的语言,儿童要使用数学语言理解数学符号和工具的全部功能,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明确地使用这种数学语言。因此,尽管数学学习是基于儿童思维过程内的知识结构进行的,但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其他部分,如描述、提问、讨论、预测、与他人交流的活动对儿童的数学知识的增长也是十分必须的。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学会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而不仅仅是学会数学知识。

三、数学学习障碍的认知特点

自认知心理学诞生以后,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研究数学学习障碍已成为一种主导性的范式,研究者开始对影响儿童数学发展的基本认知机制进行研究,当前对数学学习障碍的认知加工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表征和工作记忆领域。 1.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指客观事物在头脑中以某种方式显现。认知心理学认为,解决问题首先要理解问题,即以最佳的方式对问题加以表征。同一事物或问题的不同心理表征会产生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好的心理表征不仅能将数学问题组织成较少的组块,减少记忆的需要,还能让问题解决者组织起问题解决的策略并预期获得答案所遇到的阻碍。问题表征作为问题解决的中心环节,其质量影响到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是问题能否成功解决的关键[4]。数学心理表征包括符号建构、概念意义的确立、视觉空间图示和策略启发过程。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的困难大多在于他们没有或者未能构建恰当的心理表征。相关研究也证实,数学障碍儿童在问题解决中表现出的困难与他们对问题的表征有关,数学学习障碍儿童问题解决的表征时间较短、类型单

一、缺乏有效性。

一些研究表明,在解决问题时,数学学习障碍儿童更多是注意问题的显著特征,而忽略问题条件中的隐含关系,他们的心理表征缺乏抽象的信息,难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已有图式中的知识组织,这样就影响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有效地搜索问题空间,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

2.工作记忆

数学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在这种认知活动中,中央执行系统涉及策略选择、任务转换等核心功能;语音回路主要参与计数和复杂计算的信息保持,同时也与问题解决有关;视空模板则负责多位数计算、图形图表的理解加工和空间信息的编码转化等。研究者认为,工作记忆存在缺陷可能是造成数学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数学学习困难儿童大多存在视觉空间模板、语音回路以及中央执行器功能等方面的缺陷,虽然这些结构的功能各有侧重,但它们对数学学习障碍儿童数学能力的运用产生了综合影响。数学学习障碍与工作记忆广度有关,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不如正常儿童,工作记忆容量小的儿童没有足够的认知资源来提取和更新信息,这样也就导致问题解决中的知识储备不足。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可能存在从记忆中提取数学知识的困难,以及记忆提取的过程因不能有效抑制外界信息的干扰而受到影响。与数学优秀儿童相比,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的语言加工速度、短时记忆、中央执行功能以及整体工作记忆能力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在问题解

中国决的准确性、语音加工、一般领域的工作记忆和言语工作记忆上也都低于同龄儿童。 篇二:第四章 数学学习障碍概述

第四章

数学学习障碍

第一节

数学学习障碍概述

一、数学学习与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是人的重要能力

这种早期的能力可以理解为种系发展的结果。(生存能力——基因编码)

大量研究显示,一岁前的蹒跚学步的婴儿就已经有了数的概念(Didamond & Hopson,1998). 人们目前还不大清楚大脑从何时开始处理逻辑运算和算术问题的,更不清楚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许多年来,教育者已经认识到,有些儿童非常经精于计算,而另外一些儿童尽管本身非常努力,但数字计算能力却仍然比较差 。

在过去的30年间,学龄儿童中具有数学学习困难的比率在逐步增加。

二、案例

段同学,女,五年级学生,学习态度好,对人友善,尊敬老师,家庭环境良好,父母关心学习,智力活动表现一般,上课回答问题偶有出色表现,数学学习成绩不良,作业速度慢。

典型学习题目:一辆东风21型拖拉机5小时耕地4.8公顷,求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师:请你把这道题解出来。

(段同学呆了好大一会儿。)

师:别怕,你想怎样做就怎样做。

段:(列式)21÷5-4.8 师:为什么这样做?说说理由好吗? 段:(呆了一下,换了一个算式)21×5+4.8 师:别着急,想清楚再做。

段:(又换了一个算式)21÷4.8×5 师:出示题目:一辆拖拉机5小时耕地4.8公顷,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师:这体会做吗?

段:会做,除起来。

师:怎么除?

段:(列算式)5÷4.8 ?? 案例分析

段的数学障碍:基本成因在于“数学化”障碍。在她解题过程中,缺少一个数学化的基本过程,不能把一些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进行思维加工与判断。

三、数学学习障碍 的表现、定义和类型

(一)数学学习障碍的表现与症状

一般症状:

不能很正确地进行加、减、乘、除方面的运算;

记不住数学公式、规则或概念;

在理解时间和方向等抽象概念上有困难;

在移项、略项或逆算过程中总是出现提取数字的错误;

难以记住如何在游戏过程中保持得分

(《有特殊需要的脑与学习》)

钱志亮老师在《特殊需要儿童咨询与教育》中列举如下:

(1)数位困难——不能正确理解数位概念,不能理解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表示不同的值。

(2)计算方法不良——有些儿童在进行基本的算术计算(加、减、乘、除)时有困难。常见模式有:计算方法混淆;计算错误;没有掌握数学规则,包括仅用大数减小数、把进位与运算次序颠倒、从左到右计算进位、不需要时也借位、不会二次借位、省略运算步骤及其他障碍 ;

3.林美和(民78) 根据数学学习障碍儿童个案研究的结果指出,数学学习障碍儿童具有注意力缺陷、冲动的认知方

式、记忆缺陷以及认知缺陷等现象。

4.Johnson 和 Myklebust (1967)提出算术障碍(Arithmetic Disturbances)和运算能力障碍(dyscalculia)学障儿童的具体特征。

5.学前征兆:数学相关活动经验的缺失

不会一个接一个地数数字(十以内)

不会把玩具按某种规则进行分类

对摆弄石块、迷宫、模型或组合积木的活动兴趣和经验缺失

数量的概念:儿童对数量的概念从牙牙学语时就体现出来“所有的”、“全部”、“好多”、“很大”等 空间的认识:玩积木等,形状、排列、顺序等

1.算术障碍

缺乏建立一对一配对(one-to-one correspondence)观念的能力。例如,不知道四个人吃饭时要在餐桌上摆多少碗筷等。

缺乏有意义地接顺序数数的能力:虽然能依顺序念出数目字,但没有数字概念,或不懂得数字间的关系。 缺乏联合听觉与视觉符号的能力。例如,儿童也许会口语数数,但却无法认读数目字。

缺乏学习基数和序数数数的能力。

缺乏以视觉推估物体数量的能力。

缺乏理解数量守恒原则(the principle of conservation of quantify)的能力。例如,难于理解两张五十元的钞票和十张十元的钞票是一样多的钱。

缺乏数学运算的能力。

缺乏认识与使用四则运算符号的能力。

缺乏了解数字排列组合的数值意义的能力。例如,无法理解由

1、

2、3三个数字所排列组合而成的1

23、2

31、312,其数量是不一样的。

难于记忆和应用数学运算的步骤与原则。

难于理解测量的原则与方法。

难于阅读地图和图表。

难于解答数学推理的问题。亦即缺乏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能力。

2.运算能力障碍

算术运算能力障碍(Dyscalculia)是指能理解与使用说话(Spoken Language),能阅读和书写,但却无法了解数学的原则与过程,也学不会计算的儿童。算术计算能力障碍儿童在数学困难的特征如下:

(1)视觉—空间组织能力与非语文统整能力不足(Stuauss & Lehtinen,1947)。无法迅速分解形状、大小、数量、体积或长度的不同,无法推估距离,无法依据视觉—空间组织能力做判断(例如车速)。这类儿童在儿童早期显现非语文的问题,例如,不喜欢玩拼图、积木、模型或拼凑玩具。

(2)许多算术学习障碍儿童显示优异的听觉能力及早熟的说话能力。教师宜妥善设计多重感官的刺激学习以弥补其非语文视觉障碍。

(3)方向感障碍:无法分辨左右或欠缺方向感。无法掌握各种视觉非语文线索(例如,建筑物、地形、地物)来协助自我导向(例如,身在何处)。因此,他们利用语文线索,例如车牌号码、街道名称、商店招牌等。

(4)社会知觉与判断能力不足:距离和时间概念相当欠缺。其社会成熟度与非语文能力较低,由于自我协助、运动力(locomotion)和用具操作能力的不足,他们尚需依赖成人社会的协助。

(二)数学学习障碍的定义

就数学学习障碍的定义而言,意指个体智力正常,但于数学符号运用能力的学习上有困难,致使数学能力低下。(Russel ﹠Ginsberg,1984) ;

台湾林美和提及:数学学习障碍系指个体在数学语言发展过程中,于内在语言、接受能力、表达能力三个层面中,有任何一个层面的困扰,换言之,数学学障是指个体在运用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有困难。(资料来源:中国中小学学习困难网);

在算术加工过程中出现持久性问题的儿童通常被称为数学障碍。(《有特殊需要的脑与学习》)

朴永馨教授主编的《特殊教育辞典》:“失算症”

失算症 (dyscalculia) :学业性学习障碍的类型之一。由于大脑优势半球的顶枕区的神经中枢损伤而导致无法正确进行算术运算的症状。其原因可能是遗传因素,产前、产中、产后的脑损伤,早期的环境剥夺以及情绪因素等。主要表现类型有:(1)感知性失算,即缺乏辨别、认知、理解数学符号、术语及数字间关系的能力;(2)运

用性失算,即在书写数字、符号、进行基本数学运算,运用和表达符号和术语方面的能力缺失。又称“运算能力障碍”。

(三)类型(及其表现) 1.Kosc将数学学习障碍分两类:

其一是器质性学障,肇因于先天异常、遗传或出生后脑伤、肝功能异常所导致在学习数学概念、运算能力等的障碍; 其二为学习性数学障碍;由于后天不良的数学、情绪、疾病等问题所导致数学能力普遍低下或不足。(Reid,Hresko ﹠Swanson,1991) 2. Geary(2000):数学学习缺陷包括在掌握基本数学概念方面出现困难、计数困难、代数运算困难、提取困难及视空间缺陷等方面的困难。每种障碍的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 3. Blalock(1987),Rourke(1987),Kosc(1974)和Badian(1983)提出四种数学学障的类型:

视觉—空间能力不足的数学学障儿童:有适当的数的观念和数学基本知识。其数学上的错误是数目字书写不清楚,算术排列组合不正确,无法重组(regrouping),在除法计算时不会使用”零”当做借位用,数目序列颠倒(如38写成83),省略小数点或$等符号(由于注意力不足),计算方式错误(如该用×法时用+法),无法自发地核对与审查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答案,有些有视觉活动的困难,而难于在墙上挂图或挂时钟,其有适当的读写能力和良好的口语能力,但写字和拼字不佳,日常生活和书写方向有组织能力的问题。

逻辑数学能力不足的数学学障儿童:虽然他们的计算结果正确,但其计算能力是机械式的,他们不知要采用何种方法计算,要从哪里开始算起。他们对时间、金钱和测量的理解不足,由于他们难于理解算术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因此,计算对他们并无多大帮。他们的自估能力也不好。他们必须靠应用题中的提示字句来解题,没有提示字句就不会做应用题。应用题中若使用过多的数目字或信息,他们也就不会解题。本类型的数学学障儿童读字能力相当好,但理解能力则较差。

数学概念不足的数学学障儿童:他们因语文理解问题而形成数学学障。他们无法了解符号和数学术语(例如,百分比、小数、分数等)。他们不会做算术应用题,特别是应用题的文句中没有提示的字句时;他们的抽象能力有问题。

第四类数学学障儿童因其数学上的障碍(包括计算结果与过程的错误,九九表学习困难,阅读障碍(dyslexic)、视觉记忆问题,听知觉和记忆力缺陷)而有实际生活上的数学问题,诸如找零钱、开支票、计算小费等等。但理解力和数学概念不错。 (Blalock 1987;McLeod & Armstorng,1982)等。(资料来源:中国中小学学习困难网 )

(四)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

1.生理原因

数学任务完成中的大脑活动情况: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研究发现:顶叶和额叶是执行基本心理运算的主要脑区(比如计数、进行序列运算等)然而,在处理更复杂的运算时,其他脑区也会参与其中。(Rueckert,Lange,Partiot,Appollonio,Litvan,Grafman,1996)

顶叶损伤将会导致数学困难。对患有Gerstmann综合征患者的研究(顶叶受损引起)显示,这类患者出现严重计算问题,同时,左右定向问题也比较严重;但口头语言没有问题(Suresh& Sebastain,2000)。

视觉加工不良的个体常常表现出数学学习困难。 遗传因素也起着一定作用:同卵双生子的研究?? Johnson 和 Myklebust(1967)提出与数学学习障碍有关的四项学习因素,兹摘要如下:

听觉接收性语言障碍与数习学习障碍:听觉接收性语言障碍的儿童,在数学方面的问题通常是出现在单字意义上的无法理解,而非数学的思考能力。例如:三角形的底边,小孩子会误认一定在最下面 是底

;可是,如果底向上尖向下就不会算了。所以,听觉接收性语言障碍儿童在一般的计算能力方面有良好的表现,但在推理和数学学障测验上表现较差。

听觉记忆与数学学习障碍:学生听得懂数目字,但却无法正确说出他想要表达的数目字。也就是当口头问答时,无法将计算结果说出。另一种是听不懂题目,却是可以用阅题方式来解题。 阅读障碍与数学学习障碍:本型儿童在接收视觉讯息时,可能就是产生了对字的反转(inversion)、旋转(rotation),及扭曲变形(distortion)的现象。如把3看成8,把6看成9等等。

书写障碍与数学障碍:此类儿童无法学习单字或数学的书写。

2.环境原因

学习环境

数学恐惧:有些儿童由于本身具有失败经历或仅仅对数学缺乏自信心而导致了对数学的恐惧。

教学质量:有研究表明,专业水平高的教师比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在学业成绩测验的得分高40%. 教学策略:学生学习存在多种风格,如偏向定量学习或定向学习。教师应采取多种指导策略,以某种策略单独教学的话,就会对习惯另一种策略的学生产生不利影响,许多学生因此而导致数学学习成绩很差。更有甚者,有些会出现数学障碍的症状。

语言环境及文化差异:如在第二语言环境中学习数学;在另一文化氛围中学习;

3.行为模式方面

冲动、粗心?? 4.推理问题

如果儿童推理困难,他们就不能看出事物的不协调,如10+9=109,不能从已知技能中概括出一个新的、略有不同的技能

5.数学准备技能不足

大小辨别困难、形状辨别困难、一一对应困难、排序困难?? 第二节 数学能力的评估

一、数学学习的准备工作

1.分类:大多数5-7岁的儿童能够按颜色、形状、大小、材质及作用等属性来判断物体是否相似。

2.排序:排序对于掌握数字的顺序非常重要,许多儿童到六七岁才理解排序的概念。

3.一一对应:学习数数的基础,是掌握计算技能的必要条件。包括理解统一物体在不同序列中仍是它本身,无论该序列的特征与另一序列是否相似。

4.守恒:学习数字推理的基础。守恒意味着无论物体的空间顺序如何改变,该物体的数量保持恒定。

二、评估需要考虑的因素

A.认知意识水平

与学生进行单独的交流,并观察每个学生是采用何种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的。

问问学生“你是如何思考的?”,“你使用了哪些常规或特殊的策略”

确定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技能,哪些方面还不足,忽略了那些方面。

判定数学答案的正误,让学生解释他们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

B.数学学习方法

加工数学任务时采取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来自于所采用的风格是偏向于定性还是定量(Sharma,1989;Marolda&Davidson,1994) 定量学习者

喜欢处理实体。这些实体有确定值,比如长度、时间、体积和大小等

喜欢使用程序的方法解决问题,倾向于使用固定方法或步骤,通过机械式的方式完成数学任务。

喜欢把问题分解为不同的部分进行解决,然后将部分整合起来,解决整个问题。

善于演绎推理,即将一般原理运用到具体问题中。 当以高度结构化的组织呈现数学问题时,学习效果比较好。

常常坚持用一种标准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当使用其他方法时通常会感到不习惯或不能集中注意

定性学习者

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完成数学任务

以定性的而不是分解部分的方式描述数学问题的各个要素。

属于社会学习者,他们通过讨论、质疑、举例等方式进行推理。

通过寻求概念和流程之间的关系的方式学习的。

善于发现熟悉的情境和当前任务的联系和相似性。

主要关注数学问题中视空间方面的信息。

在顺序、运算法则、初等数学和精确计算方面有困难。

在完成任务时,倾向于采用捷径的方法,出现多余的步骤,以及基于直觉推理的固定程序等。

常常没有经过足够的练习达到自动化水平。

C.诊断学生的错误类型

常见的一些错误: D.数学语言

E.必备的技能

Mahesh Sharma(1989)

1、按照由步骤地指导进行学习的能力

2、识别模式的能力

3、通过合理的猜测估计质量、大小、范围和数量等的能力

4、在头脑中产生视觉图像,并进行操作的能力

5、有良好的空间位置和空间组织感,如对左右、东南西北、上下等方位的判断

6、演绎推理,将一般原则应用到具体事例的推理能力,由前提条件到逻辑结论的推断

7、归纳推理是自然理解的过程,并非有意注意和推理的结果,运用归纳推理很容易觉察不同情境下的类型以及程序和概念间的关系。 篇三: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及对策[1] 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增城市实验中学陈国辉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对基础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但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在教学中却深让人担忧。据调查显示:在初中阶段,数学问题生所占的比例县城为:22%,乡镇为29.7%[1]。而在2012年广州市中考数学中,30分以下的考生为9442人,不合格的人数为22562人占的比例为19.3% [2]。可见如此高比例的数学学习障碍生已经严重地影响到我们的教育。那么他们又是怎样形成?作为教育工作者又如何有效地减少这种情况呢?

[关健词] 数学学习障碍

培养 健康数学学习心态

终身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又指出“义务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可见《纲要》既要我们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又要我们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精神”。但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却出现了如此大比例的数学学习障碍生,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则对纲要的执行只能是一句空话。那么我们又如何才能够将这一部分的数学学习障碍生转变过来呢?又如何防止好数学学习障碍生的出现呢?我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要做的是:将学生健康的数学学习心态培养起来,先从思想上着手,从主观上将他们对数学的恐惧心理转变过来,才能有效地防止数学学习障碍生的出现。要做到这一点,那么就要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他们在学习数学中心理障碍的成因。

一、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形成

1、从客观上来分析。从小学进入到初中以后,数学的抽象思维进一步加强,并且更涉及到了严密的逻辑推理。因而有的同学便不能很好地理解概念的本质,从而死记硬背;抓不住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对数学推理便一窍不通。从而在学习数学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是可想而之的。这时便会使每个学生都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并把这种挫折和失败的原因归之于外部的,不可变的,无法自我控制的因素。这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和归因便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数学行为的坚持,以及对未来学习数学活动结局的期望,使学习数学的内在 动力减弱,当减弱的内在动力累积到一定时,数学的思维能力便远跟不上数学科学习目的的要求,导致产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便不可避免了。所以《纲要》便着重强调:“改革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从主观因素的角度来考虑。由于数学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培养中的特殊作用,使到世界各国的教育,无一不把数学摆在重要的核心位置,在我国也是如此。可惜的是我们在长期的数学教育中,却用了一把扭曲的尺——“应试教育”来衡量我们的数学教育水平。使数学在教育的逐级选拨中,其作用只是充当“筛子”。虽然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的课多,投入的精力大,负担重,但其指导方向是应试,是为了高分。严重忽视了数学素质方面的要求,使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被机械的解题训练所取代。使本来威力很大,应用很广,兴趣很浓的数学,变得干巴巴,成了死套公式枯燥训练,不受欢迎并且颇感恐惧的学科。人为地造出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困难和障碍。因此《纲要》也着重地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二、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1、过分依赖教师。学生对老师普遍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期望教师把数学问题进行归纳并分门加别类的一一讲述,突出重点和难点,最好是教师点明哪些是易考题型。还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的模仿硬套。解题过程中常忽视严密的推理过程,导至一种题型要反复操练几次。此类现象最终导致离开老师的辅导就茫然不知所措。这也是造成机械式训练的一个重要的诱因。经常听到不少同学考完试后便讲:“:这道题做过的了,但考试时还是不会做”。便是这种心态的集中表现。

2、过分焦虑。从小学升到初中,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推理能力的进一步加强。导致不少的同学适应不过来。特别是不少的女同学一遇上几何题时便茫然不知所措。并且一遇到挫折、落后时便焦虑紧张,并没有很好地去分析出现挫折和落后的根本原因,没有认识到现在的失败和落后是暂时。而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没有很好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和不足时,就急于证明自己。但结果往往是可想而之的,久而久之,这种焦虑的心理便最终导致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上进的动力,形成学习上的障碍。

3、过分的自谅。这些同学通常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老用马虎、粗心替自己的错误解释。认为小小的一个错误没什么重要的,一次一次地原谅自己,把努力的期限一天天往后移,导致成绩老在原地踏步,造成障碍。

三、数学学习障碍的对策

要克服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数学学习心态,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具体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水平低下,又与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有关。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首要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现在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展开教学,其中的一个功能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可以学好数学的信心;另外,强调从生产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最后又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一方面是让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另一方面又让学生理解数学是很有用的科学,生活中处处都要用数学,进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好玩”、“数学有用”,才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些教师,只强调数学学科的基础地位,从应试必须要考数学这角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样则很容易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和信心。例如,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挫折,他们会产生这样的念头:我的数学是学不好了,升学考我是没有希望的了,因此也就没有再努力学好数学的必要了。为此我们要学生意识到,不管准不准备升学,都必须学好数学,因为学好数学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必要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的态度。

2、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失败归因分析,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可以这么说,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遭遇失败是常有的事情。如果这时,教师、家长能及时帮助他们排除学习障碍,减少挫折和失败的机率,使他们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同时对他们的情感体验予以调适并进行正确归因的指导,则可以使他们摆脱情绪困扰,改善学习心态,反之,如果他们的学习因难逐步加大,学业屡遭失败,则会产生畏学、厌学情绪、丧失学习内在动力,对学习抱着自暴自弃的态度,不作任何努力。所以说,“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失败归因分析,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是排除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重要策略。

3、因材施教,进行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和训练。作为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肯定是存在着差异。作为教师应正视这种情况,采用多样的,灵活教学手段。(1)在教学内容上,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以新的《纲要》的精神而编写的新课程,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作为教师一定要很好地把握好这一尺度,不能够一视同仁,否则后果适得其反。不少的教师在新课程实施后,数学学习障碍生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便很好地说明这一点。(2)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以采用弹性的分组形式。在教学中为了实现不同的教学目的,有时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和合作性来分组。有时可以根据学生是否有相同的教学需要来分组。切忌固定的分组形式,若这样的分组,时间一长很容易严重地打击中下层生的积极性,造成更多的数学学习障碍生。

总的来看,学生健康的数学学习心理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与其它的学科也有密切的联系.我们不仅从数学方面,还应拓展到其它学科,而且还要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才能很好地将学生健康的数学学习心理培养起来,才能克服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张奠宙 李士琦 主编《数学差生问题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3年5月

[2]、2012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年报》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2012年12月

[3]、彭钢 张晓东 编著《课程理念的更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老年认知障碍的护理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的31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的年龄为43~81岁, 平均年龄 (66.7±10.1) 岁, 患者中男性159例, 女性151例。患者中包括脑出血患者46例, 脑梗死患者7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如下纳入条件: (1) 满足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 (2) 经颅脑CT/MRI确诊的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初次发病; (3) 病程不长于1年; (4) 患者入院时无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存在痴呆、精神病史。

1.2 临床评估

所有患者均进行脑卒中患者的常规治疗并施以康复护理, 对于患者的认知障碍及相关损伤程度, 从以下方面予以评估: (1)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使用基于Barthel指数修订量表, 共分为10大项满分100分, 得分区间在[95, 100]为完全独立;[75, 94]为轻度依赖, [50, 74]为中度依赖, [25, 49]为重度依赖, [0, 24]为完全依赖。 (2) 选择适用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种筛查工具, 即简易智能筛查量表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作为认知功能障碍与否的判别标准。判别得分按照患者文化程度来区别[3], 文盲组<17分, 小学组<20分, 初中以上组<24分则可以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3)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规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NDS) 进行评估。 (4) 患者入院时无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无痴呆、精神病史。

1.3 统计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6.0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310例脑卒中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简易智能筛查量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3项的得分及评估如表1。可见脑卒中认知障碍发生率为32.6% (101/310) 。同时通过对患者是否伴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影响因素的分析, 发现此3类伴发疾病与认知障碍的发生均具备显著相关性, 具体如表2。

3 讨论

本文通过对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10例进行了认知障碍程度的评估, 结果显示脑卒中认知障碍发生率为32.6%, 同时通过对患者是否伴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影响因素的分析, 三者的认知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0.3%、40.2%、48.9%, 与认知障碍的发生均具备显著相关性。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危险因素会导致反复微栓塞、小动脉痉挛、硬化, 脑微小血管病变的发生最终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 表现为显著的认知功能减退甚至血管性痴呆。综上, 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在记忆力、注意力、理解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不能将注意力长时间保持在所进行的康复训练上, 因此, 应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同时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认知功能训练, 这样有助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提高。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脑卒中患者临床发生认知障碍的状况及程度。方法 选取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10例进行了认知障碍程度的评估。结果 脑卒中认知障碍发生率为32.6%, 同时通过对患者是否伴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影响因素的分析, 三者的认知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0.3%、40.2%、48.9%, 此3类伴发疾病与认知障碍的发生均具备显著相关性。结论 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应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同时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认知功能训练, 同时神经科医师能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概念、检查方法 、诊断、治疗等有更为科学的认识。

关键词:脑卒中,认知障碍,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 游国雄.脑血管病与失眠和睡眠呼吸障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5 (4) :426~427.

上一篇:篮球词汇中英文对照范文下一篇: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