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英语论文范文

2023-09-16

职业英语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复杂严峻,高校职业指导也变得更加重要和紧迫。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职业指导的效果。本文认为高校职业指导不应是狭义的就业技术指导,而应是关于学生的生涯辅导。因此这也对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围绕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当具有的专业品质素养、专业理论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专业心理素养以及需要具备的其他素养展开讨论。

关键词:职业指导人员专业素养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因此,2013年也被媒体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面对史上规模最大的毕业生就业压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强调:“通过开展现场招聘或者网络招聘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搭建一个提供就业信息的渠道与平台,为毕业生开展政策咨询、就业的指导,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持续开发岗位,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而为高校毕业生开展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就是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对高校毕业生指导的重要任务和内容。

职业指導是专门的职业指导人员或教师以社会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帮助个体了解其个性特征和劳务市场的职业供求状况以及职业的条件和性质,选择既迎合社会需要又满足个体的兴趣、能力的职业。职业指导是实现劳动力供需双向选择,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并颁布的《职业指导人员职业标准》中,把职业指导人员定义为:“为求职者就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人员”,并把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范围从劳动就业部门人员扩大到学校教师及教育行政部门人员。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素养的高低影响毕业生的供求分配关系。因此职业指导能否成为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助推器,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当具有怎么样的职业素养,也就成了关键的问题。

一、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具有专业品质素养

作为一名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首先是一名高校普通教师,因此应具备一名普通高等教师的基本素质。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强烈的服务意识以及正确的职业观。即要能都认识到教育者所担负的社会历史责任,能够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事业,而从热爱教育事业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对工作有高度责任意识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教师道德形象和职业形象;并且热爱学生,真心对待学生,关心学生,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作为一名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除了具有教师的基本素养以外,还应既有坚定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即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素养。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服务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因此应当热心、耐心地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恰当的服务,积极地指导和引导学生走出“困境”。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不仅应当重视具体就业的指导或就业技能的指导,更应到意识到工作价值的引导,即从谋生就业到追求幸福的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二、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具有专业理论素养

职业指导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表现在它综合运用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生理学、伦理学、人类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来揭示职业现象,解释人的职业行为。因此也决定了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根据职业指导内容和特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理论基础和政策知识。这里的理论基础包括职业指导的基础指导、生涯规划与设计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生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等等综合性各学科理论。而政策知识是指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除了应有基本的理论指导外,还应全面了解每年的就业政策,以及相关的劳动法规,例如各地的就业政策、劳动法规政策、社会保障法规政策、合同法等等法律法规。这样更有利于指导和帮助毕业生就业。

三、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具有专业技能素养

职业指导是要求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一项工作。而专业技能素养主要是指人们在解决具体问题、完成具体任务时所需要用到的各种过程性的能力。本文认为作为一名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具有的基本技能应当包括咨询和指导技能、生涯规划设计技能、预测与分析技能等基本专业技能。首先,咨询和指导技能是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咨询和指导技能除了要求职业指导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之外,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各种咨询和辅导的基本技巧,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例如,心理辅导技能、职业咨询技能、求职面试技巧、与咨询对象的沟通技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等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这些基本技能需要职业指导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评估和改进自己的各种咨询和辅导技能。其次,生涯规划设计技能,本身就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生涯规划设计技术主要包括职业能力测评技术、素质测评技术、生涯规划与设计实践经验。这些都需要专业指导人员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其次,预测能力和分析技能是对职业指导人员提出的更高的技能要求。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与处理技术(例如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有关的就业政策,就业市场最新信息和动态等)、信息归纳与分析技能、信息的判断、预测和评估技能等。这些技能都需要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对每年的就业市场的走向及就业市场的形势与政府相关的就业政策等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分析就业市场可能产生的变化和趋势,以及就业形势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等等。这些技能对与职业指导有重要的意义。

四、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具有专业心理素养

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存在在校大学生。职业指导人员了解和分析求职者的心理问题是解决问题和困扰的关键所在。因此,专业心理素养是职业指导人员的必备素养。首先,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具备个性化指导的重要理论基础——发展心理学。职业指导开展的前期准备,是要充分了解前来咨询者的基本特点,全面把握咨询者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有这样职业指导人员才能在指导过程中引导咨询者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可以针对不同的咨询者的特点,有的放矢地作出个性化的指导。从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学说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潜意识的发现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学习机制的揭示,从埃里克森对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微观分析到布朗芬布伦纳对个体心理发展系统环境的全方位的解读,发展心理学不仅成为职业指导理论自身发展与建构的基础,也成为实践活动的指南。 其次,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要给出个性化的指导,需要理解和尊重咨询者,更要给予人本主义的关怀。人本主义心理学即是以对象为本的心理学理论来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动机、个性等因素构成的非智力因素是人的活动的动力系统,是“催化剂”。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重视这些非智力因素是必要的,尊重、信任和支持咨询者,把人的价值、尊严、自由、创造、潜能、自我实现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建立平等和谐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运用积极心理学方法进行积极正面引导,发挥咨询者的能动性,激发和挖掘咨询者的潜力,从而使咨询者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其次,心理咨询技巧和方法是职业指导人员在职业咨询过程中,可以借鉴技巧和方法。这可以增强职业指导的有效性。这主要包括咨询关系建立的技术、倾听或参与的技术和影响来访者的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努力与咨询者建立和谐、友好、平等的咨询关系和服务关系。职业指导人员在引导咨询者去分析所处的困境时,对其感受适当地给予情感反映并表示尊重,对其进行积极、正面的影响。职业指导人员还需要具备三

种非常重要的态度: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共情。真诚使人感到诚恳而有人情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可以使人感受到尊重和信任;共情所表达的是一种理解与支持。这都是职业指导人员顺利开展指导工作的必要条件。最后,职业心理测量工具是职业指导人员需就具备的职业技能。在实际操作中,职业心理测量主要包括三部分:职业兴趣测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职业人格测验。借助这些职业心理测量工具有利于职业指导人员对咨询者的客观理解,以及调动咨询者的自我积极性,更有利于引导咨询者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说,如果没有心理学知识作为就业指导人员的重要知识储备,是很难高质量地完成就业指导工作的。

五、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具有的其他素养

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除了应具有上述素质以外,还需要具有有效的沟通能力。有效的沟通能力包括:敏锐的洞察力、风趣的言谈以及良好的表达。当然学习创新能力也是一名优秀职业指导人员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观念不断变化以及职业指导专业理论的加速更新,在千变万化的形势下,优秀的职业指导人员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术。这就需要高校职业指导人员拥有学习创新的能力,勇于突破自己,超越自己。

总之,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形下,就业市场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使职业指导的工作变的更加重要,更加有挑战性。这同时对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认为职业指导人员应当具有专业品质素养、专业理论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专业心理素养以及其他素养。职业指导人员具备这些素养才能更好的面对新时期就业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好的为咨询者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曹稳.职业指导的发展理念[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4).

[2]林静.职业指导人员素质之我见[J].职业,2009(8).

[3]郭欣,鲁卉铭.浅谈职业指导人员的心理学知识储备[J].职业,2012

[4]曹稳.我们的职业指导到底怎么了[J].教育与职业,2002(8).

[5][美]格里格 津巴多著,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职业英语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未来能否成功发展。为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等因素进行多角度分析,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关键词:职业道德;素养;缺失;原因

古人云“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又云“德乃才之帅,才乃德之辅”。可见,道德素养尤其是职业道德素养将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发展。作为社会的潜在从业者,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水平参差不齐,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为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笔者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对造成其职业道德素养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社会因素

1.市场趋利的显现与影响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充分竞争的市场更能较好地实现资源配置。但是市场天生的逐利性,在其自身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毫无疑问终将影响到社会群体成员的价值观。长期生活在趋利性文化氛围中的社会群体成员,不但会唤醒沉睡的物质利益意识,而且会增加个体逐利的冲动。另外,市场的趋利性本质,使其自身很难自觉上升为高尚的道德精神和伦理规范,最终在群体成员中固化为逐利心理和功利意识。尤其是在社会约束和监督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其逐利性的负面效应会倍增和膨胀,发展为极端利己主义,甚至为一己之私而不择手段,将自己蜕变为贪婪、欺诈和不择手段的代名词。带有强烈逐利冲动和浓厚的物质利益意识的群体成员随着自身社会活动范围的延展和步入职业化的道路,逐利的负面效应也终将在社会各行业中滋长和膨胀。而这一影响也终将在行业潜在从业者或从业者的职业行为中显现出来。

2.群体心理的异化与偏轨

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作为社会的人,彼此之间必然要发生一定的关系,在长期交往中的交互影响下逐步形成群体意识和认知,上述意识和认知一旦形成并固化,反过来就会影响到群体成员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舍。长期生活在趋利性文化氛围中的群体成员,在逐利心理和功利意识的驱动下,很容易冲塌传统文化在群体成员中形成的如“重义轻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心理堤坝。“民皆逐利”的风气一旦甚嚣尘上,其结果必然是思想领域中的“如水处下”。利欲熏心,欲壑难填,逐利者在没有健全的法制约束下便会迅速攫取巨额物质利益,进而吸引和感召更多群体成员争相效仿。于是,“有50%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的群体心理逐步形成,并迅速填补群体成员心理空间。本应该坚守的正确义利观的群体心理在物质利益的诱导下异化为唯利是图的功利观,而这一嬗变也终将回流到行业潜在从业者思想意识中来。

二、学校因素

1.教育理念的循古与滞后

现代教育应强调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同时包容个性的张扬,追求整体有机的生态“和谐教育”,在系统思想的指导下倡导开放、主张“拿来”、兼收并蓄,正视多元并因之而变,在扬弃与吸纳中注重受教育者道德与文化素质的提升和创造潜能的培养、挖掘和激发,通过科学的教育教学手段和完美的教学艺术的有机融合开启受教育者心智,最终将受教育者培养成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然而,反观当下,职业院校的教育理念依然沿循旧制。职业院校虽然大都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了正常学期教学计划,也都开设了职业道德相关的课程,但大都是选修课或考查课,学时安排也明显少于考试课或必修课。这种安排使学生直接或间接地认为该课程不重要。再者,职业院校存在着重知识、轻道德,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的现象。衡量办学成功与否的标准仍然停留在对毕业生就业数量的追求。在百分比率的驱使下的教育,谈不上对职业道德占比较高的学生质量的重视,更谈不上在以人为本和尊重多元的基础上实施开放式个性化的全面教育。

2.教育内容陈旧与泛化

当下,职业院校为了提高在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效果,虽然也积极进行了课程改革,较之以前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和形式也都有较大改观,但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还仍然存在着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陈旧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首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缺乏鲜明的时代性。当今,新现象新事物层出不穷,思维活跃并具有强烈的猎奇心理的青年学生自然会对新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课堂上陈旧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再加之教师毫无新意的说教,使学生倍感乏味,失去兴趣牵引的教学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其次,教材内容泛化。职业道德教育岗位针对性不强,缺乏专业性。职业院校所用的职业道德教育教材通用性有余,专业性不足。众所周知,不同的行业、岗位有不同的道德要求。然而当前,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大都局限于“一般职业道德”教育,对“行业职业道德”教育涉及较少,即使部分内容涉及行业职业道德,但也未能做到有效结合行业职业道德特点,未能充分体现岗位特色。这种宽泛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面对众多带有明显个体差异的学生,很难体现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3.知与行的背离与脱节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经过系统的学习,对职业道德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由于自身心理上的不独立或者社会职业角色定位模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又使得他们难以对自身道德行为实施约束,更谈不上短期内形成职业道德自觉。学校偏重职业道德理论教育,缺少与社会联系,学生对道德的理性认识和行为抉择容易出现明显的知行背离与脱节。他们对社会职业道德现状不满,内心希望整个社会加强道德建设,但在个体行为选择上,部分学生对道德建设的实施却无意“从我做起”,对自己不文明、违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的行为往往采取放任自流或是盲从的态度。经验证明,通过对学生进行“知的教育”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行的实践”,才能使学生在职业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进而将规范在意识中内化,从而形成职业道德的自觉,最终实现教育的知行统一的目的。

三、家庭因素

1.病态化家庭环境的影响

前苏联家庭教育者科娃廖夫指出,“人类至今还没有发明比家庭更完善的教育机构”。家庭环境在学生职业道德养成中起着独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处于成长中的职业院校的学生,心理从依赖走向独立,有强烈的认知冲动,但自身甄别能力较低,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追逐名利、只求索取不讲奉献的病态化的家庭环境,只能在正处于职业道德塑造期的学生心中刻上重利、逐利甚至唯利是图的病态化的心理沟痕。长期生活在该环境中的职业院校的学生在高尚的职业道德尚未形成之前,思想早已被病态化的家庭环境所污染,而且其负面影响与日俱增,最终将成为妨碍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消极和不利因素。

2.共同素养缺失的映射

鲁迅说:“许多精神上、体质上的缺点,也可以传之子孙,而且久而久之,连社会也都蒙受影响。”他又指出,“父母的缺点便是子孙灭亡的伏线,生命的危机”。事实证明,不同的家庭培育出不同的人。家庭成员尤其是主要家庭成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到从这个家庭走出的孩子身上。这是因为作为家庭主要成员的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意或无意会成为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无论是外在的处事行为还是内在的价值取向,都将在不经意间的言谈举止中映射到孩子心灵中。家庭成员间各自的素养水平看似独立,实则像连通器一样密切相连。每个成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家庭的共同素养水平。如果家庭的职业道德共同素养水平较低,本身又存在着诸如物利观等方面的缺失,那么这一缺失终将映射到从家庭走向学校的孩子身上,成为其自身提高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又一绊脚石。

四、学生自身因素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既体现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和参与社会实践的锻炼,理应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反观当下,职业院校的部分学生不但没有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反而日趋彷徨和迷惘;不但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甚至颠倒;道德素质不但没有提升,反而出现价值观下降和滑坡;荣辱观不但没有回归正位,反而渐行渐远。上述现象说明,部分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尚未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

2.职业道德认知模糊肤浅

道德认知是指人们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认识,是一个从道德刺激到道德新知的形成过程。同样职业道德认知也不是背记某些规则、箴言,而是反复经历道德冲突而表现出的稳定、积极的道德判断,进而将道德判断上升到道德自觉。职业院校的学生虽然接受了学校开设的职业道德课程教育,但是由于教育的双方在思想上的轻视等因素,最终导致课程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加之学生自身由于惰性的存在和功利性学习观念的影响,很难自觉研习职业道德内容。

3.职业道德内化远未形成

职业道德内化是指通过对受教育的对象进行科学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对职业道德规范、标准和要求达到一定认知,进而培育其职业道德情感,树立其职业道德信念,增强其职业道德意志,塑造其高尚的职业道德人格,并最终在其思想中固化为职业道德自觉的有机过程。可见职业道德的内化是一个系统化、长期化的过程,它的形成不仅需要系统的教育,还需要长期的实践。职业院校的学生虽然接受了学校有关职业道德教育,对职业道德有浅显的认知,但他们的道德情感并不浓厚,道德信念远未树立,道德意志和人格还没有真正形成,以至于他们在真正的道德冲突中,其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依然是无助和盲从,甚至出现突破社会道德底线的错误行为。正是这一不足从根本上影响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提升。可见,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苏联]科娃廖夫.家庭关系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2]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杨云芳,杨云霞.试论法官职业道德认知的影响因素[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责编:一 萧

职业英语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越南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等相关的教育已随着该国经济体制的深化而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本文根据调查了解到的越南职业教育现状,分析探讨了其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越南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改革策略,为越南职业教育和我国的职业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越南;职业教育;现状;策略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往来将更加密切;“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让教育国际交流也随之全面进入大发展时期,我们要立足东南亚,加强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特别在加强国际教育方面,努力把我区作为合作、教育的高地。作为东盟国家之一的越南,该国家在东盟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中教育发展比较快。越南在“七大”中提出的革新路线,提出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促进了越南经济的快速发展,越南的教育也随国家经济的发展有了较大的进步,教育的方针、内容等相关的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全国的识字率已达到了94%。越南的经济已经达到了计划中的走向市场的程度,政府开始注重国民的教育及职业教育。但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越南职业教育现状

1.越南职业教育师资现状。目前越南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主要来源于普通师范、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在正式任教之前进修大学和高等教育课程的高职、中职学校留校的学生,从各种行业的技术人员转行的教师以及通过社会各个渠道聘请的专职、兼职教师。但现有的职业教育师资在整体数量与结构质量方面都与越南职业教育规模不相适应。师资总量不足与结构性不合理并存。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学历层次、专业实践得到了提升和改善。但有少部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强,教学技能也有待提高。而针对职业教育的教师的专业培训比较少,所以职业教育的教师职后培训是提高他们能力的必要途径,也是一项终身的任务。

2.越南职业教育系统。越南的职业教育包括了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这两个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属于职业技术教育,而中等技术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等则属于职业培训。

公共知识、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及实际操作四个方面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训的主要内容。专科学校主要培养某种职业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解决实际工作中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一般培养年限为2~3年;为了使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有比较合理的职业定位,学生主要通过文化、技术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让他们成为熟练的工人。简单的职业培训时间是一年,复杂的职业培训时间是两年,学生毕业后可取得技术资格证书或业务资格证书;职业培训主要以小学或者初中毕业的学生为主要的生源,有很多地方是由地方政府统一管理,使没有受过训练的人员可以学习新的技艺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越南职业教育的不足

1.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越南国内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和家长都不重视职业教育,认为学生考取大学获得更高的文凭是最好的发展。而职业教育一直处于一种备用的发展方向,接受职业教育成为很多人无奈的选择,导致了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层次都认为职业教育是较低的教育。而有些领导觉得发展职业教育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的周期很长、成果不显著,对职业教育失去了信心,进行导致职业教育没有引起越南政府的重视,越南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态度、观念及其重视程度需要改进。

2.越南职业教育与社会运行关系的建立尚不紧密。越南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在产业、行业及企业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互动、互利共生的运行机制还是比较缺乏的。现阶段,越南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要求有出入,可见,职业教育与社会运行的关系还没有具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越南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地域分布不合理、教育模式亟待完善。越南从开始发展职业教育起,归属的管理部门一直在调整、合并和调换,而从不同的行政单位的角度出发,观察到的现状都是不同的,进行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的管理方法和制度都会不一致,有可能会出现制定的政策相互矛盾的情况,让受不同行政单位管理的职业教育学校不知遵从哪个单位出台的政策,会阻碍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这种管理分散、资源浪费的情况同样出现在职业教育学校的分布上。在越南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职业教育学校主要分布在红河平原等经济发达的地方,西北、西原、西南等地因经济发展跟不上,职业教育相对来说比较少,造成了农村技术性人员比较少,进而制约了农村向城市输送成熟劳动力,影响了越南国内经济的发展。

4.越南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建设仍需创新完善。职业教育的最终检验依据是应聘的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这个依据直接反映学校的教育情况与社会接轨的程度,而职业培训及教育就是针对具体的职业教育岗位培养的专业实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能胜任。当前在越南职业教育的评价系统里,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评定最常见的反饋还是一般的常规教学问题,实际教学中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很少有学校根据专业岗位的具体情况细化评价标准。针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课程,很多老师都是直接进行理论知识的剖析,对于要求较高的实际技能操作教育忽视了,没有让学生在理论应用实际中学会转化和应用。在学生的考核方面也没有统一的系统标准,现在的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还有所欠缺,评价的指标与学生考核及特定职业培训要求不一致,不能适应越南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发挥不了真正的作用。

三、越南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

1.努力改善越南国内环境,提高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东盟职业教育论坛开启后,东盟各国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重视开始提高,包括越南,而在一定程度上职业教育和培训对越南的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职业教育的地位逐渐被社会认可。但是,在越南还有很多地区没有树立正确的认识,政府应该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加大宣传力度,让民众转变传统观念,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重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越南国内的相关职业教育部门需要提高对职业教育及培训等工作的服务意识,端正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观念,促使越南社会环境得到改善,让社会各界人士对职业教育及培训有正确的认识,让职业教育及培训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改变社会和各界人士对职业教育及培训的传统观念。

2.职业教育需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可以向德国等职业教育办得较好的国家学习,可以将一些办学水平较高、学习环境好、办学条件不错、师资力量水平较高的学校作为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试点。越南也应该在政策上允许招收一些较好的生源进行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从源头上使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质量得到保证。在政策上得到了国家的支持,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方式,培养实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学生在学校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后,由教师带队到企业实习,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解决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一直以来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局面。

3.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转变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在越南,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管理机制还处于初始的计划性、官僚化和“大锅饭”的阶段,还没有完全适应市场机制。正因为如此,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一直都是多个部门的管理,政府没有确定统一的管理部门,导致各个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的学生的管理机构都不同,这将会制约越南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发展。为了打破这种多头化管理的局面,越南政府应该重视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的管理问题,成立一个专业的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机制、统一管理模式,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又协调合作。越南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应该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进,根据国家当前的经济、文化及风俗习惯等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办学,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制定职业教育的专业、职业教育的课程要求、职业教育的岗位目标等。

4.建立科学的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从现在的越南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情况来看,政府仍然是职业教育学校的主要管理部门,该部门应履行其应有的责任和职责,建立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评价系统,以社会需求和政府的指导为评价制度。在评价的内容上要更加细化,从实用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各个方面出发,准确地评价教师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对具体的岗位要求是否达到了该岗位的技能要求,在具体的岗位工作中是否能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而解决实际问题,等等。在学生的评价系统中,也可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训专业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在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教师评价体系设置中,可以根据职业技术的具体岗位要求进行细化,对理论教育和实践操作教育提出定量要求,以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可以培养教师发挥自己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激发他们的教学积极性。

当前,越南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面臨着重要发展的时期,其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有着自己的优势,当然也有着自己的不足。我们可以根据我国的国情,认真分析越南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取其精华为我国培养更多更好的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杰佛瑞.柯瑞.越南[M].彭玲娴,译.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

[2]祝士明,王君丽.越南职业技术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J].职业通讯,2006,(5).

[3]阮英青云,陈永芳.越南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2).

职业英语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数学教学疲态不仅会阻碍教学进程,而且会影响高三学生的学习进度.从数学教学疲态的现状入手,分析引起教学疲态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缓解高三数学教学疲态的策略,发现可以通过改变课型、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学生互动交流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三;数学;教学策略

一、数学教师教学疲态现状分析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不太乐观的教学场景:教师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学生在台下没事可做;教师在台上激情澎湃,学生在台下兴趣全无;教师指出讨论焦点,学生在台下一脸茫然;教师留下变式练习,学生不知所措.这样生机全无的课堂处在低效的状态中,透露出一种疲惫的味道,笔者在这里将这种教学的疲惫状态定义为数学教学疲态.

二、引起教学疲态的原因分析

在高三这个学习的关键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低效的教学场景呢?笔者通过分析,总结出以下三点原因:一是从课型的方面来看,高三课堂主要以复习为主,课型单一,没有新授知识的冲击,课堂情绪平稳,难以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从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课程内容量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情绪;三是从学生的学习方面来看,高考战线过长,在学习任务繁重、压力过大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学生极易形成疲劳的学习状态.

三、缓解高三数学教学疲态的策略

华罗庚指出“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抓“新”点,采用新方法、新思想去刺激疲态下的高三数学教学,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针对上述原因,从以上几个方面提出一些策略,瞄准“要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多变课型,触动学生学习兴趣

处在平稳的课堂情绪之中,学生缺少“新”的刺激点就会逐渐步入疲态.而在此时,教师若能适当的改变以往的课型,将成为摆脱疲态教学的着力点.以传统的复习课为例,学生在这样的复习课中通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若能一改常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那么教学效果又会是怎样的呢?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然后把问题分别留给各个小组讨论,请其中一组给出答案,其他组点评和答疑,最后教师再校正答案并总结.这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得到大大提高,学习兴趣也会逐渐增大,课堂效率自然就会得到提升.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波利亚思想运用于课堂,采用理解题目、拟订方案、执行方案、回顾这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2.灵活教学,调动学生学习情绪

高三教学内容量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学生情绪是常有之事,若长此以往,虽然教学任务得以很好地完成,但课堂效率低下,达不到教学目标.在这里笔者将以试卷讲评课为例,从教师的教学方面出发探究缓解高三数学教学疲态的策略.试卷讲评课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具有校正、巩固和深化的作用,而对学生未学到的知识具有发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是高三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复习课.

传统的讲卷模式包括三个步骤:给出题目、寻找答案、教师点评.讲卷过程单一,知识的再整理、再融合、再运用及再拓展过程被弱化,易在学生心中形成一种只为寻找答案的思想,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能满足通过试卷课查漏补缺的需求,而且长时间下去,学生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整个教学过程就会疲态尽显.

将传统的讲卷模式进行优化后,笔者得到优化版的讲卷模式,共分为五步.第一步试卷分析,在评讲试卷之前对学生的答题、试卷命题等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和分析,弄清楚学生是知识性、方法性还是思维性错误,做好课前准备.第二步给出题目,讲卷要突出重点,可以根据得分率的高低,分配不同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要兼顾学生情绪.保持讲题方法多变,课堂风格抑扬顿挫,随时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第三步品味题目,学生在教师的领导下理清题目思路,分析错因.第四步探寻答案,教师主导但不主动,学生自己探寻解决方法,当学生步入困惑时要及时引导.第五步师生共评,问题的完美解决在于最后的总结和归纳,所以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再补充不足的部分,师生互动完成课堂.

学生在掌握一道题的解决方法之后,往往会有一段兴奋的时间,这时候教师要懂得抓住兴奋的尾巴,继续类似题目,“借题发挥”拓展学生思维.总之,在高三这个特殊时段,照顾好学生的学习情绪是缓解教学疲态的重要策略,也是教学走向成功的重要推力.

3.互动学习,引发学生学习热情

长期处于枯燥无味的高压状态,学生要积极锻炼,培养自身在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抗压能力.通过与其他同学互动学习,能够提升自身学习热情,促进共同进步.遇见学习阻碍时要及时向老师或同学倾诉,以免影响心理健康,从而使学习进入疲态.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调节自己的学习心理,如:跑跑步、找朋友谈谈心、保持充足的睡眠等.

四、进一步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发挥好主导作用是课堂效率高低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笔者主要从开导、诱导、引导这三个方面理解,即:那些对数学学科感到迷茫甚至怀有抵触心理的学生,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进行开导;在学习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波利亚思想逐步诱导学生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在学生遭遇学习的瓶颈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走出迷惑.教师若能把握好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也就能很好地被调动起来,这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得到很大的提升.所以,灵活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然而,只是单一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可行的,因为整个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缺一不可.如何把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攻克疲态教学的突破口.疲态下的课堂最需要的是朝气,只有在适当的时间点燃学生的热情,促进他们进行互动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的教学不应仅限于“教书”这样低层面的教学,而应上升到“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的“育人”教学,只有站在高层面上的教学才能在逐渐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稳住脚跟.

【参考文献】

[1]胡素芬.疲态下的教学策略初探[J].数学教学,2014,11:13-15.

[2]G波利亚.怎样解题[M].涂泓,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

职业英语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忽视,重视职业道德知识的学习,忽视道德的内化;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患者,学生成长,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谐社会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营造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大环境,真正做到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教学改革来加强高等卫生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

【关键词】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大学生;患者;德育教育;社会大环境;改革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目的。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学生是未来社会基础卫生医疗保健的执行者,是基层群众的健康守护神,他们肩负着保护社会成员健康和生命的使命,提高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一)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在选取人才中存在着重视技能考察,忽视道德考量的情况,致使高等卫生职业院校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因此在有限的学生学习时间内关注学生的实践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有的院校甚者把思想政治教育课改为见习课,这种情况下,使学生获得专业技能最重要的,思想道德无所谓的认识,不重视道德的修为,忽视道德的修养。高等卫生职业院校轻视职业道德教师的学习和提升,很多教师多年封闭于校内执教,没有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与社会出现脱轨,很难系统的获得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使教师在面对年轻学生时,力不从心。

(二)重视职业道德知识的学习,忽视道德的内化

职业道德教育就是塑造人的教育,就是把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品德,又外化成为道德活动的过程。高等卫生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学形式单一,以说教为主,照本宣科,重视职业道德知识的灌输,忽视职业道德课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教化,忽视学生对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化。教师的“一言堂”使学生对课程没有学习的兴趣。职业道德课的考核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为应对考试,学习过程中重视知识的识记,忽视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识,缺乏内化的动力,致使职业道德教育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二、加强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患者

职业道德教育是我国思想道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高等卫生职业院校的学生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他们未来的服务对象是人,“人命致重,贵于千金”,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大部分器官不可再生,我们的学生因为职业道德的缺乏,会忽视生命的尊严,会疏忽大意,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大多是不可逆的。因此加强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让他们将来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事故。

(二)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医务人员被赋予了保障人民健康,防病治病的使命,这就决定了医务人员在掌握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同时,应该具有高尚的社会主义医德,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思想,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高尚的职业道德让医务人员有着对患者极大的同情心,有救患者于痛苦的责任感,在实际的医疗过程中才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基本只有两个原因,一是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再就是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低下,一旦造成对患者的伤害,后者比前者对于医务人员心理伤害更为巨大,他们一定会陷在深深自责中,内心一直会有阴影,影响到未来的生活。

(三)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

医德已成为医疗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着医疗质量的高低,只有具备了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医务人员才会自觉自愿的为患者服务,才会有发自内心的同情心和挽救患者生命与健康的责任感,自觉自愿的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良好的医疗质量,高尚的医德作风,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这对于降低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和谐医患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有利于构建良好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

医疗行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行业,医务人员道德水准的高低直接体现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患者来自社会各个行业,在他们获得疾病的治疗的同时,还获得了医务人员生活的照顾,精神的慰藉,在他们治疗好疾病的同时,也会受到良好医德感染,在自己未来的工作实践中会以医务人员为榜样,克勤克俭,为构建良好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提升。

职业道德对于社会,医务人员还是患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有着深刻的意义。如何加强高等卫生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呢?

三、加强高等卫生职业学院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营造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大环境

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学生是未来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关注他们的成长就是关注人们自身未来的健康。舆论要坚持正面宣传,弘扬正义,宣传优秀医务工作者的高尚医德事迹,为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学生树立道德楷模,为职业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的潜规则,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医德环境。

(二)高等卫生职业院校改变观念,真正做到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高等卫生职业院校要把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不能简单的把职业道德教育归为德育课教师的职责,每个任课教师都要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要把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学习、社会服务有效地结合起来。学校各个部门要明确责任,密切协作,认真履行本部门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职责,把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落到实处。

加强高等卫生职业院校教师的执教水平,对任课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明确教师职责,增强教师的使命感,作为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要育人,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应该有的职业道德责任感,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三)进行教学改革,改变教学形式,增加考核形式

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对学生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让学生渐悟的过程,职业道德教育形式要多样化,把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可以采取开讨论会、组织演讲,观看收听先进医务工作者的事迹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可以更好地看到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观点,更好地进行引导和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请优秀的毕业生来校进行演讲交流,让他们高尚医德感染学生,这种身边人的事迹会让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更为显著。德育课的考核形式要多样化,德育教师要深刻认识德育课的实质,不是让学生简单的获得德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的提高了职业道德素养。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改革开放带来经济文化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对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强烈冲击,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也影响到了高等卫生职业院校的学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侵蚀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升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要组织专家学者积极开展这项研究,作为高等卫生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把自己的的教学实践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的同时,积极参与科研,把自己的实践中的感性认识加以提炼,形成理论指导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为加强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江惠英《医护伦理学基础》[Z]科学出版社2012。

[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http://cpc.people.com .cn/GB/33832/33855/2922165.htm l 2004年10月15日。

作者简介:

温俊轶(1972 -),女,河北廊坊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廊坊卫生职业学院,通讯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大学城廊坊卫生职业学院,邮编:065001。

职业英语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职业院校商务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很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在教育机制改革中,职业院校开始重视课堂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法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是教育改革机制成功的体现,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职业院校;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下文主要讲述了职业院校传统的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以及职业院校几种创新的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一、职业院校传统的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一)传统的商务英语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商务英语的教师先将本节的课程中出现的生词进行拼读并且讲解,然后带着生词讲解课文,课文中的重点老师会给学生指出来,然后等课文讲解结束以后,再对不理解的问题进行阐述,老师再进行详细的解说,没有疑问后,学生再做英语课后习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英语老师将英语课程中的内容硬加在学生身上,学生对英语提不起一丝学习的兴趣,教师的用心也很良苦,但是教师用心讲完一堂英文课以后,学生没有真正的将学习的重点听进去,掌握的英语知识更是少之又少。

(二)商务英语并不是专业的英语的典型,它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顺应时代要求的应用英语的一个分支,普通的教学模式对商务英语的教学效果不大,商务英语的价值就不能真正为学生所重视和发现,学生在商务英语的学习中不能尽心尽力,对商务英语缺乏认同,失去对商务英语的学习热情,即使商务英语进行很严格的考核,商务英语的口语和考试成绩效果也不怎么理想。

二、职业院校几种创新的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简单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效果却比较明显。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联系实际对理论进行证实检验,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还可以为教育节省资金。

(2)案例教学法是将学生放在实际的情景中,合理的设计典型的案例,学生通过对自身处境的设想,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独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案例教学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重点的掌握,在案例分析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但是案例教学法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教师不仅会授课,还要学会引导教学,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教授学生英语的过程中多積累教学的经验。

(二)互动教学法

(1)互动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学生与老师之间达成某种共识,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老师在课堂中扮演辅助的角色,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探索和讨论,学生在课堂中尽情的阐述自己的观点,针对不同的观点的分歧进行分组讨论。

(2)互动教学法可以活跃学生的课堂气氛,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语言应用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提高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起到促进作用,老师在学生进行讨论的同时,适时的对学生的言论进行提点和修正,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增加,学习的效果也会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明显。

(3)互动教学法其实是为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法需要老师对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性格有所了解,才能针对个人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互动教学法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在进行学术研讨时能够充分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的补足自己的不足,又能在互动的过程中充分的表现自己,增加学习的信心。

(三)示范教学法

(1)示范教学法是最容易理解的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水平的不断创新,人们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示范教学法就是通过老师对知识的示范以达到对学生行为的刺激,使得学生积极效仿老师的行为。

(2)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都是心智未成熟的少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快的原因是对新事物比较好奇所致,老师在行为上的示范其实是对学生的行为加以规范和引导,学生可以通过模仿老师的示范,增进对学习的兴趣和对新事物的探索。

(3)示范教学法虽然对学生的教学成绩见效比较快,但是不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造成不良的影响,时间久了就缺乏举一反三增强解决事情的能力。

结束语:职业院校商务英语的课堂教学方法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对商务英语的教学才能真正起到促进的作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商务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掌握更多商务英语的专业知识,将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彭茜茜.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探索[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12

[2]钱碧如.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堂设计[J].Sino-US English Teach-ing,ISSN1539-8072,USA,May 2007,Volume 4,No.5(Serial No.41).2009.05.06

[3] 康林,刘卫东.论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与职业,2007.05.14

[4]肖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递阶式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践 [ 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5.08, 7( 3).

作者简介:王巍(1983-),女,辽宁抚顺人,中山市技师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商务英语方向研究。

上一篇:系统工程论文范文下一篇:电工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