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文明礼仪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19

交通文明礼仪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幼儿文明礼仪主要指的是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文明道德素养、合理和谐的行为。幼儿文明礼仪主要包含个人礼仪与交往礼仪两个部分,涉及文明礼仪意识、用于以及以仪容仪表、体态和道德素养五个方面的内容。基于此,本文以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整合为研究基础,通过运用调研法、观察法以幼儿园教师、家长为调研对象,从而揭示出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的个人礼仪、交往礼仪的主要教育内容、现存问题和原因,从而在家园合作背景下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以此为促进我国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1、幼儿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2、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迫切需要家园合作。

二、家园合作开展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策略

(一)家园合作开展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目标制定策略:通过创设幼儿礼仪教育、营造良好教育氛围以及开展一日生活礼仪教育活动的方式,使得教师与家长在幼儿交往礼仪中,不但可以充分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而且还可以促进幼儿园、家庭生活的礼仪教育环境的改善。另外,在家园合作的幼儿文明礼仪教育中引入尊重概念,使得幼儿、教师以及家长三者可以形成尊重、被尊重的和谐人际关系氛围,进而为幼兒形成捡钱人格、良好道德素养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家园合作开展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选择策略:1、创建良好的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2、增加文明礼仪教学课程。(1)完善幼儿园文明礼仪教学机智,创建文明礼仪教学课题研究小组;(2)创建幼儿文明礼仪教学课程目标和框架;(3)重视教学内容的选取,明确教学目标。

(三)家园合作开展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组织与实施策略:1、开展幼儿园一日生活文明礼仪学习活动。幼儿园作为幼儿每天学习、吃饭、睡觉以及游戏的主要场所,所以幼儿园开展一日生活文明礼仪学习活动,不但能够引导幼儿在与教师、同伴接触中形成良好的交往礼仪,而且还可以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文明礼仪的益处,以此逐步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意识和行为。2、家庭与幼儿园合作,促进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提升:在幼儿文明礼仪教育中,成人榜样的力量是促进教育效果提升的重要保障。个体所形成的健全人格不仅与其成长环境、家庭生活氛围有著密切的联系,而且父母的言行也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家长应当通过讲座、家访等方式,使得教师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幼儿家长在文明礼仪教育上的现状、问题,从而在家园合作下可以将文明礼仪教育内容融合到家庭生活中。幼儿园教师要引导家长要做一个具有榜样力量的文明礼仪榜样,做到处处以文明礼仪对待他人,从而为幼儿在家庭生活继续学习文明礼仪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家长还应当与幼儿园教师组成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小组,通过组织各类幼儿文明礼仪活动的方式,让教师和家长可以掌握最佳时期来开展对幼儿礼貌用语、交往礼仪的教育。这样不但可以让幼儿在做客活动中可以感受到文明礼貌对待他人的益处。又比如教师可以与家长组织野餐活动,设计出最佳的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方案,从而使得幼儿在亲近大自然、同伴的同时,也可以在家长良好行为的影响下形成正确的文明行为。

另外,依据《幼儿园教育纲要》中的明确规定:“家庭是幼儿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合作者,幼儿园应当在积极合作原则引导下,创建出可以促进家长与幼儿园合作的新型幼儿文明礼貌行为培养模式,从而共同促进幼儿园、家长以及幼儿文明礼貌行为教育与学习效果”。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家园合作下的幼儿家庭文明礼仪培养应当从五个方面着手:首先创建幼儿园文明礼仪宣传区,使得家长在接送、参与幼儿园活动时可以不断学习到最新的文明礼仪教育知识,以此来改善家长的教育理念;其次是要组织文明礼仪的知识比赛,通过邀请家长一同参与知识竞赛的方式,不仅可以促进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亲子互动,而且还可以让幼儿在家庭活动、幼儿园活动中得到最好的文明礼仪教育;再次是教师与家长积极沟通交流,提升家长对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认知水平。(单位:青海省六一幼儿园)

交通文明礼仪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以提高师生文明礼仪作为出发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礼仪教育作为提高师生整体素质的载体,通过老师的示范作用,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促进学生自觉行为意识的提升,使文明礼仪之风吹遍校园。同时通过培训教师礼仪教育,带动感染着学生,推动了学校德育教育水平健康发展,对学生身心发展,树立自信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学校的文明礼仪之风整体提高。

关键词:德育教育全面提高文明礼仪整体素质

中学德育工作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课题,当今时代学生思想素质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正在逐步形成,但是,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还不能适应培养全面发展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学生载体,全面提高德育教育水平。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因此说,德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必须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使广大学生知礼、懂礼,形成一个广泛的社会风尚,教育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提倡必要的礼仪,”礼仪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1 以教师为先导,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纵观古今中外,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学生,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我们从开学伊始就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此外我们还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必须要树立良好的榜样,鼓励学生、教师文明做人、做事,比如看到校园有废纸、垃圾,要主动检起来,这样的小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文明氛围。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我们十分重视教师德育的建设,关心他们专业化水平的发展。有了和谐的教研氛围就能开展高效的校本培训,更能唤醒教师内在的创造激情。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关心人、发展人、提升人。此外我们还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必须要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根本任务是要把学生教好,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才能和道德品质方面有很高的修养,自己首先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因此要求教师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自己的高尚道德给学生做出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充分挖掘课堂的教育主导作用,把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到学“守则”、“规范”教育活动之中。

提高教师的修养,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建设好一支德育教师队伍。建立实施“二级管理层”工作形成特色。积极提倡两种精神:一是爱六中、做主人、讲奉献、争第一;二是责任、卓越、大气,努力使每位教师都成为优秀德育工作者。结合教师节继续开展“师德标兵”的评选表彰活动,总结和推广优秀班主任的领班艺术,把个体的智慧融于集体行动之中,充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使德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2 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开展礼仪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学校通过一系列活动,组织教师、学生文明礼仪演讲比赛、优秀礼仪作品评选等,活动中教师学生积极性很高,不但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此活动还得到了很好的延续,促进了同学们的自觉行为意识,使校园文明意识大大提升。

学校教育是素质教育,而实施礼仪规范教育,才能使学生全面素质提高,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跨世纪人才。学校在抓文明礼仪的同时始终把学生作为主体,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负责意识,提倡学生自治、自律、自立,从而探索德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一是落实好“文明岗”,充分发挥小值日队伍的综合作用,加强督促检查,开展常规评比;二是开展“一日班长”制度,让人人都来尝试当“班长”,进行民主管理;三是宣传队伍建设,学校通过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展览台等均由学生自己负责。

3 培训教师,规范教材,文明礼仪正规化

德育科研是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标志,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保证,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提高德育的效益,我们注意运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德育工作,积极进行德育的科研工作。树立典型,发挥辐射作用。积极推广学校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树立教师、学生身边的文明礼仪榜样,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报道活动成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一种常规教育进入校园,使其有效实施,必须使其正规化,才能发挥教育的功能。

(1)培训教师礼仪教育是一门新课题,是一种知识性、系统性、示范性很强的教育。如:与人谈话的口气、姿势、表情等等。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应具有的礼仪常识是学校礼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

(2)践行文明礼仪是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过程。只有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践行文明礼仪,才能使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得到真正提高。通过践行文明礼仪,还可以带动和感染周围的人。通过礼仪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了良性循环。通过礼仪教育,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3)讲求务实,注意实施礼仪教育具体化。教师礼仪的内容要求从大处着眼,与平时政治业务学习相结合。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具体内容包括:教师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教师讲课的姿势,对家长的态度,教育学生的方法,对待政治业务学习的态度,教师的仪表、着装和言谈举止及教师间的关系,教师与家庭的关系以及教师的个人卫生习惯,教师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还要求教师工作时间不能戴手机,不能在课间办私事,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礼仪教育作为学校的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常抓不懈,真正落实到每一位教师以及学生的学习和平时的工作中,使教师和学生参与进去,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真抓实干,让文明之风、礼仪之风吹遍校园的各个角落。

交通文明礼仪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 要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是在与人相处时尊重他人,是与人友善的一种行为方式,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表现。孔子也曾说,“不学礼、无以立”,一个健全的人格,与“知礼”是不能分开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自觉养成文明礼仪,知礼、明礼、守礼、践礼,是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文明礼仪;内涵式发展

中华民族向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文明礼仪是我们优秀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有道德的重要部分,小学生还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在小学教育中要格外注意对他们人格的培养,教育其成为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社会新人。同时,在小学阶段就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对于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1 從理论角度出发,提升德育教育。

学校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领地,是学生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的重要场所,学校的德育工作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职责。因此,学校要特别注重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从制度、教学到一系列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都要以促进学生养成文明礼仪习惯,以此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首先,要开展相应的文明礼仪理论课程,有专业老师进行细致的讲解,辅以一系列轻松且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等,让学生对基本的礼仪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并能自觉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其次,学校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文明礼仪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文明礼仪的教育,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体验文明礼仪给人与人的交往带来的便利与好处,同时,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参与这些文明礼仪的主题活动,加强彼此之间的交往和了解,提高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不自觉间形成文明礼仪。学校通过文明礼仪教育,形成自身特有的德育体系,丰富学校的发展内涵,增加学校的竞争力。

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离不开班主任的大力支持,班主任是和学生相处的最为密切的人,班主任对这项工作的支持、理解,直接影响了文明礼仪的教育成效。因此,学校要注重对教师理论文化的培养和提升,要组织班主任们进行有关德育方面的知识的培训,保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们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同时,还可以邀请一些文明礼仪教育专家走近校园,进行相应的授课、调研,为学校接下来的文明礼仪教育提供意见等,为教师们的继续教学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促进师生文明习惯的快速养成,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2 开设相应课程,让文明礼仪成为学生的必修课。

学校可根据学生们的年龄、身心发展状况、实际生活情况等,引入相应的礼仪教材,让文明礼仪成为学生们的必修课。可将思想品德课、班会课等课时作为礼仪教学的主要阵地,让礼仪教材走进小学课堂,教育学生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等等,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礼仪教导,使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文明礼仪的魅力,了解基本的礼仪常识,自觉践行良好的礼仪规范,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同时,学校还可以专门开设文明礼仪课程,结合礼仪教材,以及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现代技术等,让文明礼仪在学校形成人人学习和践行的高尚品格,让文明礼仪影响每位师生,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风气,丰富学校大发展内涵。

3 抓好文明礼仪建设,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为了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学校可制定相应的规则来督促学生,例如《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将一些文明礼仪明了化、制度化,例如不说脏话、不迟到、不早退、不谩骂同学、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不在书桌上乱刻乱画等等,将这些基本的文明礼仪制度化、精细化、明了化,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风气。同时,学校还可以借助升国旗、国旗下的讲话、校园广播等等形式进行文明礼仪的传播,小学生对一些新鲜的形式普遍比较赶兴趣,所以,要善于创新,利用新的方法和形式引起学生们的关注。同时,还可以出一系列文明礼仪的黑板报等等,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主题鲜明、具有宣传教育意义的方式,提升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识和践行,创设阳光、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丰富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内容。

4 家校联合,形成文明礼仪教育合力。

小学生文明礼仪的顺利养成,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加入,小学生由于其生理、心理、年龄等方面的特点,对家长的依赖较大,家庭教育在小学生的成长中依旧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因此,学校在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时,要注意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教师要主动通过联系本、微信群、QQ群等方式,和学生家长取得沟通,转变学生家长只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观念,使家长意识到文明礼仪在小学生的行为规范、道德培养方面的重要性,让家长也参与到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这样,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内外结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今后的人际交往、工作生活等等方面的行为准则提供前提基础。因此,定期举办家长会、亲子运动会等等,不仅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教师和家长也能取得更加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在学生的学习上、日常生活习惯上等等方面,都能有更深的了解,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成长,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成为一个知礼、明礼、守礼、践礼好孩子。

5 结语

学校在进行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时,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注重文明礼仪知识的宣传、讲解,提升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育,例如课堂讲学、课外文明礼仪主题活动、写作比赛、创设相应情境让学生体验、图文并茂的黑板报等等,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将文明礼仪内涵其间,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学生具有很高的个人修养。这样,才能不断达成学校的内涵式发展目标,与学生一起共建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高晓瑜.绽放文明礼仪之花,涂亮幸福人生底色[J].中国教育学刊,2012(S2).

[2]孙军,张乐天.小学礼仪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10(20).

[3]蒋兰波.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义和策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7).

作者单位

辽宁省阜蒙县七家子学校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123100

交通文明礼仪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摘 要:技工院校学生在价值认同、能力结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因此技工院校必须根据这一规律性和特殊性进行有效的德育管理。技工院校在德育管理中,应紧扣技工教育市场性、职业性等本质特征,秉持一定原则,坚持创新思路,着力构建技工院校德育管理新模式,以实行有效德育。

关键词:技工院校 德育管理 五大原则 三大创新

技工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一种特殊的教育层次,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越来越清晰。与普通教育相比较,技工院校的学生在价值认同、能力结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和特殊性。技工院校必须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特殊性实行符合自身规定性的、有效的德育管理。技工院校的德育管理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行为规律,以保证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主要特征

1.朝气蓬勃,但任性,纪律意识弱,做事缺乏耐心、恒心

技校学生常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得朝气蓬勃,精力旺盛,能够积极参加班级、学校开展的各项社会工作和活动。但是,一些学生纪律意识缺乏,规则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常表现出某种叛逆性的年龄特征,参加活动时,缺乏耐心,浅尝辄止。

2.个性突出,勇于表现自己,但自卑,抗挫折能力差

受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影响,技工院校学生表现更为个性、独立,很多学生在中学时因成绩欠佳等原因,有强烈的挫败感。在一些学生看来,进入技工院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是以失败者的心态走入学校的,常表现出明显的自卑心理,社会责任感不强。

3.有一定的求知欲望

经过中考、高考的检验和选择,他们感觉到知识的重要,渴求以知识改变命运。但一些学生刻苦求知精神严重欠缺,学习动力不足,自主学习意识差。一些学生文化基础差,缺乏科学的、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

针对技工院校学生这些心理、行为特征,技工院校必须实行有针对性的德育管理,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技工院校德育管理的主要原则

1.方向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

技工院校德育工作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方向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用主流价值观和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成果滋润学生的精神世界。加强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激励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意识。加强遵纪守法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

2.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

根据有关德育课程改革的文件要求,要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和考核“五落实”,创新德育教学方法,改革德育考试制度。但是德育不是简单的单向灌输和知识传承。因为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因而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通过内心的体验自觉接受主流价值观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能力,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3.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学校德育必须研究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认知、心理需求、行为习惯的实际,紧扣学生的精神发展、社会成长、心理发育和职业生涯的实际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如部分学生存在有说粗话脏话的陋习,则可以在德育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生活的小事做起,这是技工院校德育工作取得成功的途径。

4.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技工院校学生作为与社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和利益诉求。由于他们涉世未深,判断是非能力差,他们的这种追求或诉求常常通过一种非理性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能采取学生能接受的教育方式,化解学生的思想纠结,同时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保障学生的正当权益。

5.开放性和社会性的原则

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必须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合力联动育人机制,走出单纯的学校教育这一封闭化的误区。学校要主动争取社会力量对德育工作的参与,营造环境,构建开放型的德育新模式。同时学校德育要研究社会观念、社会文化和社会现象对学生积极、消极的影响,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接触企业,在社会生活的历练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为加快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提供可能性。

三、创新思路,构建技工院校德育管理新模式

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这不仅给技工院校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信息辨别带来了深刻影响,也增大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德育管理者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转变管理方式、完善育人机制、强化队伍建设,遵循技工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构建德育管理新模式。

1.创新组织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实施德育过程中的作用

在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特别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具体地说,班主任应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领者,学生的主要精神关怀者,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因此要重视班主任的选择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实施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培养工程,培养一批素质优良的名班主任;重视班主任工作研究,推动班主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尊重班主任的劳动,学校绩效工资分配要适当向班主任倾斜;要将班主任工作成绩作为教师聘任、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的必要条件,教师高级岗位评聘应向优秀班主任倾斜等。

在指导班主任实施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学校要重视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帮助他们提高德育理论素养,真正掌握实施有效德育的路径和方法。有研究者指出,我国目前的学校德育,主要呈现为知识性德育。但从德育本身的特点看,这种与学生德育实践割裂的德育,很难达到实现德育目标的目的。因此,根据技工院校部分学生文明意识不强这一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应是技工院校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还要着力提高班主任工作责任感,保持一颗对学生的爱心。班主任走进学生心灵的切入点就是感情投入,就是爱。对学生的爱,不是教育策略或教育技巧,而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一种最自然的情愫。只有学生感觉到班主任对他们诚挚的爱时,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育。这是成功的班主任的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2.创新计划管理,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

德育是通过作为非强制性制度因素又作为精神因素影响人的经济行为以致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学者陈宪认为,职业精神是责任心、事业心、竞争意识、团队精神,乃至敬业精神的总和。在很多情况下,有职业精神的人,会自觉寻求发展的机会,或在工作中增加自己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技工院校学生是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精神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充分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制订德育计划,确定阶段性德育内容时,必须把职业教育内容置于重要位置。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学校应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增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意识,学习和践行以严谨认真、勤勉负责、精益求精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精神。

职业教育必须融入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和岗位实际。教师利用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等有利时机,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把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作为学生实习实训的重要内容列入实习实训工作方案,建立和完善学生实习实训工作规程,建立学生实习实训

档案。

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也应该是技工院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如果技工院校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能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那么,技工院校的吸引力将得到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也将得到极大提高。北京市职教学会副会长蒋乃平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职业院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实效的重要载体。技工院校的创业教育内容应包括:一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分工和职业分类,了解各类职业的一般特点、要求等(即了解社会);二是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心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即如何做人);三是教育学生如何择业,如何创业,指导学生走向社会,选择职业岗位等(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3.创新过程管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在德育管理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应用各种手段对学生实施管理,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能动性,激发他们的主体因素,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既是学生思想品德塑造中的最高形式,也是学校德育管理的最高形式。

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是放任自流,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校应建立稳定的机构、机制和制度,保证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广泛参有机结合。如成立学生自律机构、构建学生自律评价标准等,以规范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努力使自律成为每个学生提高个人修养的内在需求,并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总之,技工院校的德育管理是技工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关乎学校的办学方向,关乎技工院校能否真正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合格的劳动者和接班人,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以求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黄正平.班主任专业化论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曹辉.道德教育与人的经济生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仪征技师学院)

交通文明礼仪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要:学校德育工作一直是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的教育任务。面对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要想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既要坚持顺应流变与时俱进,更应该坚守德育教育工作要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结合自身多年德育工作经验,探讨在德育工作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几点看法。

关键词:学校教育;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制度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培养他们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个是母爱,一个是师爱。师爱是情感与灵魂的融合,是师生之间的沟通。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在动力,自觉地、积极地遵循我们指出的正确方向。在学校,学生的学习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和配合,课堂教学不能盲目进行。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找出学生学习的突破口,及时正确地引导学生。此外,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一、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学校德育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老化,主要表现在对教育定位把握不够“前卫意识”;许多学校只注重文化课的教学,片面地把成绩作为学校的生命线,甚至有的学校没有道德教育,应该只因上述检查而开放,而不是真正落实。德育课程挪用现象时有发生,缺乏有效的方法教育学生抵制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预设多,效果差;外在情感和内涵不够;科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学生的道德教育认知与道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分离的,导致学校工作的被动局面。

特别是基层学校,特别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教育水平不高。他们生活在一个令人不满意的环境中,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这就是农村基层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区别。比如,农村很少有学生主动跟别人打招呼,但城市不同。文明礼仪是第一堂课,特别是礼貌。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

在思想品德教育課堂中,教师要引导要获得社会的肯定,提高社会价值,就必须根据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来衡量其行为,使其行为与社会价值目标相协调。所以在学校里,老师必须加强自己,加强自己的道德建设。学校绩效评估不能再追求文化成果。要把道德教育放进去,而且要占很大的比重。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科技、智能化犯罪必将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必须有严格的道德教育评价标准,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关心学生的成长,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诚的微笑可以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几句鼓励的话可以让即将放弃奋斗的学生焕发青春。尊重是相互的。比如在教育管理上,肯定不是每个人都会这么听话。对于纪律性差的学生,更应该尊重他们,不要对着骂,而要尊重他们,不要打骂他们,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在他身上寻找亮点,肯定他的长处,让他们也看到自己值得称赞的一面,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然后耐心地和他一起分析缺点,让他们知道错误的作风,从而接受我们的教育。对他们的尊重就会激发他们对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只有让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他们的心理,这样的教育才能产生显著的效果,才能建设一个好的班级。

三、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应采取的对策

道德教育是塑造人的思想的伟大工程。工作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在“德”、“智”、“体”、“美”、“劳”之中,“德”是第一位的,是一切的基础和根本。如果“道德”做得不好,其他的事情就谈不上了。面对严峻的德育形势,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逐步转变,现代教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分数不再是学生的生命线,必须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把一份满意的答卷交给社会。

学校德育工作要积极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我们的成长环境并不理想,特别是在农村基层,学生家长大多是农民工,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和孩子们相处。何况教育和指导呢。尤其是学生离开学校回家的时候是一个真空。如今,社会上有许多不良群体。因此,必须以学校为阵地,开展多功能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群体和行为的诱惑,加强与学校的建设,有效地监控青少年。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在行动中理性,在实践中锻炼,在参与中成长,逐步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尤其是我们基层的学生,因为上一代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在第一任教师中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为他们创造了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未来这个五彩缤纷的社会面前不会无所适从。

四、结语

学校德育实践表明,学生的许多违纪违法行为都是由心理素质低下、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造成的。如果不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出发,而仅仅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不仅难以解决,而且适得其反,不利于人格、认知、思维等的多元化发展。因此,道德教育只能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发动心理攻势,端正青少年的心理,让他们对行为规范有正确的识别,培养良好的道德。然而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正如“春风潜入夜幕,润物细无声”一样,思想道德教育任重道远,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懈的努力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李美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5.10

[2]马可可.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培养[J].德育教育刊,2013.11

[3]林穗思.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J].教育教学论坛,2010.08

[4]杨小路.试论小学生的育人教育[J].小学教育教学论,2014.12

[5]杨晓.小学生教育的发展问题[J].第二课堂,2012.05

交通文明礼仪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在江苏省推行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的大背景下,探究当代中专生文明礼仪缺失的原因,思考并实践如何从学校教育层面有效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本文从环境熏染、资源整合、教师示范、活动跟进四个方面对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进行了一定思考和有效探索。

当今,职校生中不少人对应有的文明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一些学生在学校里不讲礼貌,不懂得尊重老师、同学;在社会上满口粗话,不懂得尊重他人;在家里“以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长辈。这些现象产生,既有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方面的原因,如有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分数等智育方面的问题,忽视孩子人格思想方面的教育,对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更是漠不关心;有些学校在文明礼仪教育无法做到全员德育,出现有些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过于简单化、粗暴化,不能用自身的“礼仪”形象来感染学生;有些教师职业道德低下、职业责任缺失,没有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有些教师职业形象不注重,着装没有遵循服饰礼仪原则,浓妆艳抹,职业形象较差。这样的教师形象无形中对学生文明礼仪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

经过2-3年职业学校的学习,中职生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成为能够自立于社会、有一定技能的职业劳动者,成为自觉探求新知、不断自我完善、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变革的人。因此,中职生的礼仪教育问题已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为此,江苏省文明办和江苏省教育厅联合制定出台了《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试行)》稿,倡导各阶段学生严格学习“八礼”规范,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礼仪教育,这是加强中职校学校德育工作的落脚点,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德育工作实践中切实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

那么,如何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职业学校应该搭建怎样的平台以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呢?下面结合我校的具体实践和个人经验,谈如下做法和感受。

一、环境平台:形成文明礼仪教育的校园氛围

校园环境作为一门隐性课程,虽然无声却能说话,它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每个学生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和礼仪、道德素质等的形成。打造一个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营造文明礼仪教育的氛围,对学生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格。

因此,我校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效实践:一是建构文明礼仪教育的显性环境。我们将《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中提到的“八礼”张贴在学校的宣传墙上合适的位置,并配以精美的图文说明;在餐厅墙壁上配上餐饮之礼的内容;在校园、各系部入口易见处配有仪表之礼的内容;在升旗仪式主席台附近适当位置配有仪式之礼的内容等等,让校园处处都成为德育的物化环境。二是建构文明礼仪教育的隐性环境。我校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定期组织开展演讲会、知识竞赛、辩论会、观看礼仪教育片等活动,并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结合对《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的学习及认识,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礼仪修养,从内心深处自觉接受礼仪教育,在行动中实践文明礼仪,在校园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二、课堂平台:整合文明礼仪教育的学科资源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学科知识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心理要素的构建等,都是与课堂学习紧密相联的。因此,只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才能充分发挥主渠道教育的作用。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师必须转变课堂教学单纯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的教学观,要用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观指导学科教学。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必须把文明礼仪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即教师充分整合学科教学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将学科知识的教学与学生的态度、精神、习惯、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心平气和、诚恳友善、宽容礼让、诚信待人、恪守公德等文明礼仪和良好品质。

为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以后掌握一定的社交礼仪知识,我们重视将礼仪教育与职业观教育的结合,所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选取语文、政治、音乐、体育学科以及学校的烹饪、旅游商贸的专业课来做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这些学科的特点,适当地将“八礼”教育有效渗透其中。比如,在旅游商贸专业学生的在校学习过程中,我们注重创设环境,针对学生要从事的职业特点,将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等贯穿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语文和政治学科教学中则将仪表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仪式之礼等内容深度融合进学科的课堂教学。这样的学科教学使文明礼仪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佳境。

三、教师平台:树立文明礼仪教育的人格榜样

在文明礼仪教育过程中,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必不可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比学生更高的素质和规范的文明礼仪。中职阶段学生处于模仿性较强的年龄段,教师就是他们的模仿学习的对象。教师若能在生活中严格遵守社会规范,教学过程中处处模范地使用教学语言,对学生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修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的言谈举止、饰物衣着等个人形象的好坏直接体现了教师教养的高低,衣着得体、言谈高雅、举止得当是教师外在修养的基本要求。教师的教养与外在形象相辅相成,是内在形象的挖掘及综合体现。教师的仪表风度、精神状态等内在形象,可以成为学生礼仪学习的楷模。在这方面,作为教师本身,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从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适当地结合社会规范以及民族民俗风情来有目的地约束自己。

比如,我们常对学生说“站有站相”,但实际的生活中,以一种怎么样的站姿作为学生的标准,却很少提及,那么教师就应该在学生面前做出示范,并能持之以恒地用良好的站姿给学生树立榜样。

四、活动平台:丰富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阅历

文明礼仪教育如果只停留在语言教育的基础上,往往会显得苍白无力,很难达到教育的持续性,不容易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学生的不文明行为也会随之反弹。要使文明礼仪教育渗透于学生思想深处,我们应该通过多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加以强化,让学生从活动中深切感知做一个知文明懂礼仪的公民是一件光荣而神圣的事情。例如,以“八礼四仪”中的青春仪式、入团仪式、成人仪式、毕业仪式等重大活动为主题,我校开展了仪式之礼教育和其它文明礼仪教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感性认识的积累使学生产生理性认识质的飞跃。各系部还开展了“礼仪标兵”、“礼仪特使”、“文明班集体”等的评比活动,开展了文明礼仪系列主题活动,如礼仪大讲堂、演讲比赛、礼仪征文、礼仪故事分享等活动,并且组建了与文明礼仪相关的社团活动。这些活动的跟进不仅多元化地进行了文明礼仪的自主教育,还给学生创造了锻炼和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古老的中国也被世人称誉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在学校礼仪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坚持将礼仪教育与道德修养相结合,坚持礼仪教育与道德实践教育相结合,坚持“教学做合一”。只有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每个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中,才能使文明礼仪的DNA得到有效传承。

上一篇:导游方面的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创业应用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