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应用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19

创业应用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人类学对现代组织及其文化的研究

3、浅谈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能力问题

4、应用型院校大学生创业探索与实践①

5、企业管理就是参禅悟道

6、努力谱写永不休止的创新史

7、海南省双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对策

8、谈中国大学生“第一堂课”的深远意义

9、电子商务创业型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和实践

10、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法初探

11、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思考与建议

12、工科院校商科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

13、课堂创新氛围、创新角色认同与大学生创新行为关系研究

14、企业家精神的美国式解读

15、地方高校培育大学理想的途径

16、新桂商研究之“尝不忘”的标准化管理和发展

17、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研究

18、在烹饪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几点认识

19、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定位及优化路径探析

20、普通综合性大学中文学生科研能力提升对策探究

21、用生态建构思维推进新时代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22、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及存在问题分析

23、新时代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24、“互联网+创业”下五邑大学学子创业障碍的探索

25、创业网络构建与中式快餐连锁企业纵向一体化

26、地方高校“UGE”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27、综合性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8、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29、略论我国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方法与路径

30、植物生产类专业学生自主创业模式研究

31、企业文化创新——铸造核心竞争力的利剑

32、高职学生创业的利与弊

33、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34、就业信息化视野下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35、基于28个关键场景思维助推建设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

36、让需要工作的人成为工作需要的人

37、一种具备可操作性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模式

38、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课程、课程结构及课程体系

39、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析

40、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高校计算机实践社团搭建研究

41、当前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42、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

43、工匠精神视阈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究

44、双案例之真功夫离婚案

45、创业过程:对能力极限的考验

46、幸福文化:高校创业教育的文化支点

47、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措施的研究

48、挑战传统:妇女自主创业面面观

49、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创业应用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残疾人事业公共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构建探讨

3、新时期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反思与优化对策

4、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5、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基于温商精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路径探索

7、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8、当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浅议

9、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

10、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1、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12、基于创业实践教育的财务管理教学方法创新

13、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

14、以创业为导向普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5、地方商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16、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17、高校创新创业金课群模块及其组成研究

18、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19、工匠精神视域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高等职业院校营销与策划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讨

21、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专业教育的契合研究

22、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生态化培养模式

23、创新创业驱动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审视

24、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研究

25、综合案例教学法在会计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中的应用

26、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7、水产类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新模式探究①

28、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29、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4+5+9”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30、融入创新创业理念的财务管理改革探讨

31、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就业的研究与实践

32、会计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33、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建设

34、“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35、互联网时代双创职业核心能力教育 与专业教育融合途径探究

36、基于胜任力培养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研究

37、经贸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38、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39、创新创业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讨与实践

40、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分析

41、抚顺市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42、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高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43、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施途径探索

44、浅谈工商管理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

45、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双一流”高校经管类课程建设与优化

46、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47、论武陵山片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48、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与存在的问题

49、高职院校基于专业课教学的创新创业项目研究

创业应用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2、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创新推进就业创业工作

3、珠三角地区独立学院学生创业探析

4、新型教学资源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机制探索: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视角

5、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6、云创业平台资源配置机制

7、为大学生创业融资铺路搭桥

8、民族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9、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园就业服务与帮扶对策研究

10、新工科下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研究

11、基于主成分方法的农民创业风险因子识别及其规避策略研究

12、苏州创业资本的制度特征及发展思路

13、大湾区背景下英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思考和探索

14、高职交通土建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与探索

15、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16、基于就业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17、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调查及对策研究

18、脱贫攻坚背景下高职毕业生返乡创业研究

19、基于“互联网+”大赛视角下的内蒙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20、基于“BIM+四维联动”的 建筑类专业创新创业教学研究与实践

21、大力推进乐山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2、创业环境与青年“创业梦”的实证研究

23、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

24、“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的就业拉动效应

26、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

27、舟山市农业领域创业青年发展现状、存在困难及对策思考

28、智能交通系统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讨

29、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农村女性创业路径探索

30、高职院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思考

31、基于“双创”的交通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实践浅析

32、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33、基于创业型经济的政策设计与管理途径分析

34、思政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35、岗位创业视域下创业教育与建筑类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36、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研究

37、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38、卓越交通经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39、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40、土建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41、互联网+创业视角下管理课程建设优化路径研究

42、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43、探索技能创业之路 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44、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职师本科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初探

45、贫困地区农户创业的信贷需求研究

46、试析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风险应对策略

47、中外沿海经济带大学生创业比较分析

48、涪陵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研究

49、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综述

创业应用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2、广西中小企业创业板融资探讨

3、试论中小企业创业投资项目的财务监管

4、四月各地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汇总

5、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路径选择

6、十二月各地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汇总

7、中国创业板上市暴露问题及其归因分析和对策

8、创建高职中小企业创业管理方向可行性分析

9、浅析组织学习对创业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10、大学生创业企业负债经营的问题与对策

11、促进辽宁就业的财政政策措施研究

12、创投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规避研究

1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

14、对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思考

15、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创业型城市建设

16、中小企业内部创业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17、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风险研究

18、中小电子信息企业现金持有水平比较分析

19、德国创业促进体系及对中国的启示

20、2008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研究报告

21、创业板现状分析及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定位研究

22、延安市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探究

23、大学生创业若干法律问题浅析

24、我国创业风险投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研究

25、青年大学生如何成功创业

26、《创业者性格特质与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创业策略研究》评介

27、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的建设发展思考

28、稻盛和夫的修炼历程:从企业家到佛教徒

29、我国中小企业成长动态分析

30、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管理的全新模式

31、合伙制:打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宿命

32、广东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33、科技创业动力源及运作实践探析

34、创业板的推出对长三角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分析

35、内地中小企业香港创业板上市成长性影响因素分析

36、创业板企业高管薪酬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37、企业家能力对企业国际创业绩效的影响

38、从创业板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破解路径

39、用新模式破解中小企业融资老难题

40、河北省中小企业借力创业板加速发展探析

41、中小企业利用创业板融资问题探究

42、浙江省加快推进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

43、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地方经济转型中的功能及其发挥

44、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新生调查分析

45、中小企业创业投资的发展掣肘及梭形纾解机制构建

46、中小企业创业投资中信用评价问题研究

47、中小企业创业期融资问题研究

48、中小企业板:中小企业大发展的推进器

49、吉林省创业环境发展研究

创业应用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2、依靠创业促进就业的教育模式研究

3、什么样的男人最“旺妻”

4、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

5、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创业动机的策略分析

6、高职园艺专业系统化创业教育路径选择

7、赋权学习法在技校创业实训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8、打工还是创业,这是个问题

9、基于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

10、没有方向,任何风都会成为逆风

11、浅谈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12、企业家创业驱动机制及其模式研究

13、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4、在创业的路上破茧成蝶

15、王子月:小剪纸“创意”出大财富

16、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17、管理者与创业者应对不确定性的比较研究

18、设计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9、递进式孵化创业“种苗”

20、支持下乡人员创业 促进农村产业融合

21、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生态链的培育与实践

22、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23、园林系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改造与课程改革

24、创业实战导向教学模式在跨境电商实务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25、涉农专业“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创业实践教学研究

26、关于江苏省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27、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创业的途径研究

28、“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重构研究

29、生命周期视角下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30、英语教学中研究性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31、毕业季,来套“求职装备”吧

32、高校工科大学生科技创业模式研究

33、职业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4、谈中等职校校园创业项目的开发与实践

35、只有干出成绩才能打开局面

36、大学生创业活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7、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途径

38、浅析高校大学生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39、大学生为更好的自主创业应做的准备

40、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41、创建教育供给侧改革新生态

4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4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业新形式:大学在校生微创业的发展研究

44、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会计专业“一链五维”育人模式探究

45、举国创新需求下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德育教育模式辩思

46、大学生村官创业困境与对策

47、基于专业教育的高职创业教育实施方案

48、“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微商创业的相关财务问题探讨

49、创业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

创业应用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 要: 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分离、资源与平台分散、师资队伍欠缺、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共性问题。不同类型、不同地域高校在师资引进、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别。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立足地方、因势利导,强化协同融合,避免同质化现象。

关键词: 协同融合 地方应用型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教学改革

一、引言

创新创业思想起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对“创新创业理论”的思考。在熊彼特看来,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在这个理论的影响下,20世纪40年代诞生了创新创业教育,并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欧美发达国家迅速兴起。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是从创业教育发展而来的。1997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全面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同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21世纪初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等9所大学作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开展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探索。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指出,要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二、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

近年来,地方应用型高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部分高校由于办学历史短、办学经验不足,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共性问题,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某些地方应用型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当作一种新的教育目标,也没有当作重要的就业策略和政策来认识,更没有上升到理念指导层面,而且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存在功利性价值倾向。

二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某些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明确的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区域经济发展脱节,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导致部分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业能力不高,可持續发展能力不足。

三是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与平台分散。高校、政府、社会拥有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建有大量的创新创业平台,由于管理体制等问题,政府、企业和社会所拥有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未能被高校充分利用。

四是专业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欠缺。充足优质的师资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因素。某些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与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师资已成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问题。

五是创新创业教育运行保障机制不健全。地方应用型高校都致力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是部分缺乏系统的、科学健全的运作机制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长效开展。

此外,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高校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以淮阴工学院为例,作为江苏省属应用型本科高校,与老牌高校相比,在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科研与教学水平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学校地处苏北腹地,与苏南同类高校相比,处于明显的地域劣势,师资引进、校企合作、基地建设均存在较大难度。如何突破师资、优质课程资源、实践平台等瓶颈,汇聚满足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资源平台,是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三、协同融合的内涵和意义

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协同理论,并迅速推广到物理、社会、经济和管理等学科领域。协同的本义是指元素对元素的相干能力,其性质为多方协调与合作形成集聚效应,其结果则使各方共赢,推动事物共同前进与发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的彼得·葛洛在此基础上提出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即由一群具有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在集体远景及目标的驱动下,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融合是指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协同理论强调的是多元主体之间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实现目标,融合理念更多的是不同类型事件之间的渗透与融入,形成整体,同步实现目标。由此可见,协同与融合有共通之处,但各有侧重面。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育中,协同的意义在于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搭建政府、产业集团、高校、社会之间共建共享平台或载体,将分散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有效集聚,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的交互联动,实现单一主体难以取得的集成效益。融合的意义在于通过体系优化,使与专业教育融合、与学生个性化发展融合、与行业企业需求融合,使高校人才培养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形成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四、淮阴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索

基于上述思考,淮阴工学院提出了“立足地方、融入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思路,构建了面向全员、贯穿全程、协同培养、学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创新机制、推进协同,全方位、多渠道地汇聚社会优质教学资源,走出了一条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改革的特色之路。

(一)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

针对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陈旧,缺乏科学、系统的顶层设计,与专业教育、学生个性化发展等结合不紧,与行业企业等需求脱节等问题,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要立足地方、融入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坚持实践性、应用性、技术性、创新性原则,确立全覆盖、全链条、全方位、全受益的“四全”理念和“融入专业、强化实践、个性发展”的工作思路,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发展有机融合,与学生个性发展有机结合,构建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五大体系。

(二)重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主线,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分为意识培养、基础训练、能力提升三个有机衔接的层次,构建“通识教育+双创课程”、“专业教学+双创训练”、“综合实践+双创项目”的分层递进式课程平台。实施校企共建百门课程和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双百工程”,将企业文化、创新创业思维、理念和案例融入专业教学。一、二年级通过课程学习和氛围营造,开展创新创业思维训练,了解创新创业基本知识;鼓励各二级学院开设具有学科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理论及实践实训类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二、三年级依托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实验班和竞赛,进行训练;三四年级在导师引领下,结合毕业设计、专业实习进入科研团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并获得相应学分。

(三)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共享平台

完善校内统筹整合机制,创新校外协同集聚机制,搭建虚实结合、内外联动的“六院三园”创新创业教育大平台。打破专业、学院壁垒,组建创新创业学院,汇聚校内创新创业优质资源,实施创新创业强化教育。与地方政府、企业、台湾高校等合作,相继组建五大学院,创建产教融合试验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与中兴通讯公司共建中兴学院,采用项目驱动模式,按照“深度融合、混合培养”思路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被列为省高教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联合台湾中华大学、长荣大学等高校及部分在淮台企组建大陆首家台商学院,采用两岸校地企多元协同模式,共建创新创业交流基地,已获批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联合淮安市工商联及300余家淮商企业组建淮商学院,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省农垦集团等组建农垦学院,采用院园融合模式,共建实践教育中心,助推涉农专业与产业发展。与地方政府合作组建文创学院,采用校政合作模式,共建淮安市创新创业学院。同时,该校还与淮安市政府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农业科技园、盐化工产业园,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和创业项目孵化。

(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

坚持引培并举,协同台商、淮商和台湾高校,引进企业成功人士、工程技术人员和台湾高校教师等110余名担任创新创业兼职教师,聘请220余名台湾和淮安企业家担任两岸青年创业导师;同时聘请10余名国外教师来校担任创新创业教学工作。建立产业教授评聘制度,实施百名教授(博士)进百企工程,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校内认定双师型教师226人。组织教师参加就业创业系统培训,每年选派数十名教师赴台湾地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习交流。举办两岸青年精英特训营。成立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打造一支有学校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台湾地区高校教师等组成的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的“双师双能”型创新创业教学队伍。

(五)构筑创新创业教育赛训体系

注重赛训牵引,以赛带训、以训促学、赛训孕创,形成学训赛创四维联动体系。实施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依托翔宇学院组织跨学院、跨专业学科竞赛培训班;实施“一院一品”工程,开发校级竞赛项目,完善学科竞赛三级体系。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推进工业园、设计园、创业园“三园一体”,开展创业项目培育与孵化工作。健全课外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机制,激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科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和翔宇竞赛强化培训班,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开展创新创业类的社会调研,參与创新创业类的社团活动等,确保了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创新创业赛训活动。

近三年来,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66项,省级161项,海峡两岸合作项目30项,校企合作项目8项。学生项目连续多年入选全国、省大创成果展,并获江苏省“十大最具潜力创业项目”,公开发表论文240余篇,获批专利、软件著作权300余项。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奖2111人次。在2015年第十四届“挑战杯”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在“中国创翼”(2015)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中获“金翼”奖;在2016“创青春”速度中国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2金2银3铜;在2016第八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6项;在2016第十一届“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获3项国家级奖。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学校连续多年获江苏省高校毕业就业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五、结语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来说,协同融合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对于高校深化创业教育改革来说,协同融合是一条新的探索路径。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创新机制体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走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推进跨专业、跨学科、跨界联合,多渠道、多方面汇聚创业教育优质资源,着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99-103.

[2]张倩,邬丽群,基于协同培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4):30-35.

[3]刘玉山.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困境与化解策略-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考察[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9):69-74.

[4]李月云.新建本科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困境与策略——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5(23):53-59.

[5]刘艳.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35-37.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改重点课题“新常态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淮阴工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5JSJG045);淮阴工学院教改项目“基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YC201329)。

上一篇:交通文明礼仪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农村中学德育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