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论文范文

2023-09-16

会计实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公允价值计量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其应用效果不佳,不利于提高会计实务处理水平。对此,本文将从阐述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价值展开,就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中有效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实务;公允价计量;合理应用

引言:

在我国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其有效实施有利于提升会计实务水平,提高会计信息的应用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并能够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因此,在会计实务中合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是非常有意义的。但在我国会计准则并不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中应用效果不佳,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公允价值计量作用的发挥,相应的会计实务实施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对此,应当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切实有效的解决问题,提高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性,高质量完成会计实务,为其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以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一、会计实务中公允价计量金融工具的应用价值分析

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所具有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强化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相关性

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市场交易的过程中,以公平和自愿为主要原则进行商品和资产的交换价格。在会计实务中,通过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可以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现金流等方面的会计信息,从而向企业提供全面的、及时的会计信息,为企业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提供条件。这表明,会计实务中有效的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强化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相关性。

(二)客观确认会计收益

促进企业良好发展,需要企业客观的、真实的、合理的掌握企业资产情况和负债情况,如此企业才能制定合理的经营决策,降低财务风险,有效落实经营活动,促进企业良好发展。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可以对企业资产和负债情况进行计量,促使企业财务状况清晰化、真实化,为企业经济效益分析提供依据 。所以,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可以客观确认会计收益。

二、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素质差

在会计实务中,要想切实有效的应用公允价值计量,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好的专业技术水平,尤其是在市场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市场价格相对比较缺乏。但实际情况则不然。在实际的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素质差的会计人员,未按照相关规定来展开价值计量,这使得公允价值计量效果不佳;还存在一些专业水平低的会计人员,未能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会计信息分析和价值计算,导致会计工作效果不佳。因此,面对当前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效果不佳的情况,应当注意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

国家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保证国家经济利益的基础和维持市场正常运行的保障。但目前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法律制度还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情况,这使得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效果不佳。就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督约束机制来说,其存在很多不足,导致无法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公允价值计量工作。公允价值计量监督约束机制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

其一,监督约束机制中并没有详细的、全面的说明赔偿方面的内容。

其二,监督约束机制中没有说明如何处罚违法违规行为。

其三,监督约束机制没有树立足够的行政处分威慑力,导致公允价值计量应用过于随意。

三、会计实务中公允价计量合理应用的对策

为有效解决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使其可以在会计实务中充分发挥作用,应当通过有效落实来改善现状。

(一)完善市场信息体系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诸多金融衍生产品出现在金融市场环境中,推动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而此种背景下,要想使企业能够良好的发展,就需要构建完善的市场信息体系。通过完善的市场信息体系的维护和监督,可以使企业会计实务中切实有效的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债务计量,从而掌握真实、完整、准确的会计信息,为企业制定战略决策,调整经营活动创造条件,实现企业良好发展。

(二)加强会计法规建设

上文已经提及公允价值计量相关法律的缺失,会导致公允价值计量随意性增强,从而降低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效果。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当注意强化会计法律法规的建设,从而真正实现会计行业相关规定和操作规定的完善、健全,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法律支持,促使公允价值计量规范、合理、有效的落实,从而计量出具有较高使用价值的会计信息。

结束语:

在会计准则不断健全和完善的情况下,企业会计实务中所应用的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其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对此,笔者建议通过建立完善市场信息体系或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建设等措施的实施,解决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使其在会计实务中发挥作用,为企业制定战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栾淞婷.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3,(24):76.

[2]王泽茜.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35):70-70

[3]包栩.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商贸,2014,(18):88-88,89.

[4]孙碧荣.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实务研究[J].价值工程,2012,31(7):105.

会计实务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高校财务活动的日益复杂,高校会计人员面临的会计核算风险也与日俱增。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把会计核算风险控制到最低点。为此,笔者指出了防范和控制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多种途径。

高校会计核算风险,是指高校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核算工作时所面临的风险。随着高校财务活动的日益复杂,高校会计人员面临的会计核算风险也与日俱增,它主要表现在会计核算出错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些会计差错主要包括:由于会计人员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而使不合法、手续不完备的票据进入核算过程;会计人员对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会计科目与项目的入账错误等等,这样就容易导致高校会计信息失真。因此,高校必须对会计核算风险高

度重视,防患于未然,把会计核算风险控制到最低点。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防范和控制高校会计核算风险。

一、高校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合理设岗,合理配备高素质会计核算人员

会计核算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直接关系到高校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同时,会计核算又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繁重而复杂的工作,会计核算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不确定性和隐蔽性,因此高校一定要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对会计核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以下措施把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支持落到实处。

(一)合理设置会计核算岗位

目前,高校会计核算人员普遍感觉工作强度大,任务重,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条件下容易出现会计核算差错,引发会计核算风险。按需设置会计核算岗位,切实减轻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压力,是防范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必由之路。因此,会计核算人员的配备应在按岗定人的基础上,结合业务量合理配置人员,使各项业务都能做到双向复核,并加强岗位间的相互制约,杜绝兼岗、混岗现象,将会计核算业务的各个环节都置于有效监督之下。

(二)配齐配足高素质会计核算人员

会计核算风险可以通过会计人员避免,也可通过会计人员产生。因此,选派业务素质高、思想品质好的会计人员到会计核算岗位工作,是防范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重要措施。所以,会计核算岗应配备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坚持原则、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熟悉会计业务、具备较高业务水平、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会计人员。

二、高校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利用法律法规抵御会计核算风险

为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合法性、规范性,防范高校会计核算风险,必须狠抓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岗位责任制等制度的建立,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核算行为。

(一)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强化会计监督是防范与化解会计风险的重要措施

要防范会计核算风险,高校应当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且要做到人员岗位分离和操作权限分离,使岗位和权限彼此牵制,相互制约。

(二)制定并落实会计核算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会计核算岗位的责任与权利,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并且严格日常操作,加强会计核算业务监控的实时性

具体地说:审核人员要严把凭证的受理审核关,杜绝假冒、变造,手续不完备的凭证进入;核算人员要仔细计算每张原始凭证的金额,减少核算差错,严格按《高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入账处理;复核人员要严格履行复核岗位职责,把好复核关。高校还应建立会计人员责任追究制度,以制度形式督促会计核算人员必须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财经制度。

(三)建立健全并大力宣传本校财务规章制度

高校要依据《会计法》及相关法规并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健全并大力宣传本校财务有关报销、借款等的制度,这样会计核算人员就有可能在工作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源头上防范票据不合法、手续不完备的风险。

三、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

会计核算人员的责任心、道德水平、业务技能如何,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会计核算人员业务素质高,核算能力强,则可降低错账引发的会计核算风险。所以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是有效防范会计核算风险的基础。

高校要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开展培训学习是有效途径。高校应针对不同对象,通过多种形式激发会计核算人员的学习热情,提高培训效果,使其能及时了解会计政策,掌握会计事项处理方法,不断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具体地说:

(一)强化会计核算人员学习意识

高校可通过多种形式印发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相关业务知识、法律法规及微机操作技术等学习材料,提高会计人员的认知能力,增强会计核算人员的抗风险能力。

(二)加强业务技能培训

高校要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开展有针对性、适用性强的岗位培训,开展业务知识竞赛和业务理论研讨会。通过集中学习、辅导和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技能。

四、以人为本,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防范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重要途径

(一)要以人为本,尊重会计核算人员,激发会计核算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高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都要靠会计人员去执行。因此,高校应为会计核算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舆论环境和制度环境,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加强会计核算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系统传播、阐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使职业道德观念渗透到会计人员的思想深处,从而净化其内心世界,改善其认知标准,建立符合道德规范的价值观,提高每个会计核算人员的自律意识,使之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提高技能”等良好职业道德,自觉提高责任意识,坚持原则,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规范日常业务处理,严防会计核算风險。

(三)培养会计人员敏锐的风险防范意识

会计核算人员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日常业务操作的同时,还应对每笔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仔细审查核对,防范虚假凭证、会计错账等造成的会计核算风险。

总之,高校会计核算风险虽然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其加以防范和化解,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从而确保高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最大限度地降低高校会计核算风险。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会计实务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随着我国网络经济不断的发展与进步,资本化市场也日积月累地繁荣壮大,近些年来很多西方国家在会计审计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我国这一问题也依然在发生,而随着社会与科技不断发展前进,对会计审计的监督和风险防范也做出了新调整,然而会计信息化的管理,会计电算化就成为了实际工作中会计审计和防范风险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关键词] 电算化;会计审计;监督;风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13. 035

会计是我们社会经济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门,甚至是一个核心。它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也在逐渐完善,由此可见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决定着会计专业的发展水平。而如今会计技能也不断更新进步,会计电算化也是会计人员必须会操作的一门学科,它可以全面地对会计进行核算,因此电算化对审计工作也有新的改善,但也带有一定风险。所以我们要全面了解深刻认识,才能使电算化审计行业顺利进行健康发展。

1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1.1 审计线索的影响

根据传统的老式手工记账法,所有记账、做账、报账等工作都是由会计人员手工填制完成,一些较多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只能通过工作人员手动进行汇总编制,虽然方法比较繁琐,但是提供信息的线索还是清晰明了的,由于都是纸质而审计人员只能根据部分资料进行审查或抽样调查。会计电算化就相对不同,它取代了传统的做账方法,将数据具体化完整明了的方式呈现,但电算化都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方式进行,而现在的审计人员还停留在以前的工作模式,所以导致其没有适应这种信息化管理,这样就影响了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内部控制的影响

由于电算化的诞生,一些老式做账的方式方法就逐渐失去了存在价值,原来的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一些较为浪费功夫的工作也都需要纸质手工编制,而现在电算化的运用使这些问题都轻松得以解决,但因为传统的手工做账已被习惯使用,如今转移到电算化网络中来,使传统与现在的内部控制也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把原来的财务部门转移到信息化数据处理部门,这样一来财务人员的工作的监督就逐渐减少。如果不对内部体系进行控制,会计电算化就无法真正取代传统的老式手工记账,这样一来电算化带给人们的方便快捷就无法实现。

2 电算化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会计是企业运行或持续经营必不可少的重要岗位,它的主要职能是货币资金的收、付、转,商品经销的供应、生产、销售的过程。会计电算化作为现阶段比较流行方便的一项新技术,它的主要组成就是计算机与当前电子信息技术的结合。电算化出现在财务领域是跨越时代的转折,它使财务人员轻松完成工作,将财务信息准确有实效性的呈现,也因此大大提高了社会经济企业房展的信息管理水平等。

会计电算化虽然给企业带来很大便利,但面对审计也存在一定风险性,我们常说的审计风险就是审计人员对有问题或是有纰漏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核,审核中发现漏洞发现原因,有时审计人员并不做出正确严格的评判,而是发表些与事实不符的意见。审计方面出现漏洞一般由两种情况构成,首先是我们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就完全的依赖网络,计算机也有出现事故的时候,而这中途很容易出现的错报与漏报的可能。其次,我们审计人员自身也是一部分重要因素,没有做到公平公正,对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指出和处理。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推动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技术应用也随之发展。对财务管理审计环境、方法、内容也有变化,这样就使审计工作者在这方面面临很大的挑战,因为由于电算化不断发展,审计也相对应有所变化,同时也会有风险。实际上会计电算化的审计程序比较简单,都是简单易学的,首先会计审计之前要有准备阶段,然后审计过程中有实施阶段,最后通过工程中完成情况作出审计结论。

3 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分析及对策

会计电算化本有的特点就为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与风险, 因此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有利可行的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办法。

3.1 完善审计准则, 加强人才培养

因为会计电算化对审计方面的方式方法专业技能都有较大的改变,因此我们可以从审计本身出发,根据原有基础上的审计标准和准则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提升,通过实际工作的结合建立新标准新准则,但在编制新标准准则时,也需对电算化应用进行考虑,人才培养方面要考虑周全,对有潜力懂技术可发展的人才一定不要漏失,现有工作人员也要定期进行培训与审核,要保证人才与科技是相互提升共同进步的。

3.2 新建审计内部控制制度

应该根据电算化本身的特点,建立全新制度有针对性的为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能够保证新环境下审计结果的真实准确,在操控方面编制一套完整规范的操作流程,使审计人员无机可乘,能够认真对待以防通过计算机网络的问题实行造假或有隐瞒等现象。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技能,管理层也不得忽視,企业或部门间有称职的管理人员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审计是对财务部门的再监督,但审计部门的本身也是需要监督控制的,例如任职人员的身份要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人员管理等方面。

3.3 开发审计市场

对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不断完善,审计工作也要随之发展,根据具体工作,开发新型审计软件。从审计角度来看,增加一些对信息系统化的格式,不断创新才能够做得更好,同时要监管部门也要做好辅助,双方协助没有问题对更新生产都是极大的帮助。

4 结 语

随着会计信息化技术逐渐成熟,电算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还是很良好的,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的改革已经做出了有效成绩,成功地迈出传统化的操作时代,有了稳定的技术与超强的耐力。但想要这种情况持续发展下去或者有更高的晋升空间还是要不断努力,从本职工作做起,将实践理论相结合进行下一步研究与探讨。

主要参考文献

[1]牛大宏.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3(3):54-56.

[2]武换芳.有关电算化条件下会计审计监督和风险的防范[J].时代金融,2012(9).

[3]李哲.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7).

会计实务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通过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各个不同点一一进行比较,特别从两种类型的定义、合并对价的确定、会计处理的原则和会计核算方法,合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确认金额,合并中支付的相关费用的处理及确认,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及编制基础等方面作了阐述,总结企业合并方面的理论知识,旨在让自己和同仁们对企业合并有个更深更细的了解。

[关键词]企业合并;同一控制;非同一控制

企业合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从企业合并的定义看,是否形成企业合并,关键要看有关交易或事项发生前后,是否引起报告主体的变化。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将企业合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的方式分为3种:控股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控股合并中,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后仍维持其独立的法人资格,继续经营。吸收合并是被合并方在合并后,其法人资格被注销,由合并方继续经营。新设合并是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后均注销各自的法人资格,重新注册成立一家新的企业,由新企业持续经营。

两种类型的合并,有其相同之处,也有其差别。两种类型的企业合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一、两者的含义不同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加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它是指发生在同一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情况,取得对参与合并的另一方或多方控制权的一方为购买方。

二、会计处理原则不同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类似于权益结合法。从最终控制的角度来看,该类企业合并一定程度并不会造成企业集团整体的经济利益流入和流出,最终控制方在合并前后实际控制的经济资源并没有发生变化,就如同一个人的钱从左口袋转到了右口袋。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或形成的投资),应当按照合并臼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不按公允价值调整,不形成商誉)。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或发行股份面值总额)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时,须先确定两点:(1)确定合并方:(2)确定合并日。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基本处理原则是购买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以及与合并有关的各项直接费用,不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权益性证券或发生的债券的手续费和佣金。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时,须先确定三点:(1)确定购买方;(2)确定购买日;(3)确定合并成本。

3.企业合并支付的相关费用的处理不同。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审计费用、评估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等科目。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发生的与企业合并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为进行合并而发生的会计审计费阳、法律服务费用、咨询费用等,不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发行的权益性证券或发行债券有关的手续费或佣金,于发生时计入合并成本。

三、合并报表的编制不同

1.合并资产负债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在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各项资产、负债应维持其在被合并方的原账面价值不变。合并方与被合并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不同的,按照合并方的会计政策对被合并方的有关资产、负债进行调整后的账面价值确认。合并方与被合并方在合并日及以前期间发生的交易,则作为内部交易进进抵消。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对于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中应该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分以下两种情况分别从合并方的资本公积转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1)如果合并方账面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贷方余额大于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应将这归属于合并方的部份自“资本公积”转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2)如果合并方账面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贷方余额小于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应以合并方的贷方余额为限将归属于合并方的部份自“资本公积”转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在合并工作底稿中,这样作分录:

借:资本公积   贷: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例3:甲、乙分别为s公司下的两家子公司,甲于某年的3月1日从母公司处取得了乙公司100%的股权,合并后乙公司仍独立法人经营。为进行该企业合并,甲公司发行了1500万股本公司普通股(面值1元)作为对价。假设甲、乙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合并日,两家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如下表)。

甲公司在合并日进行如下的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 5000

贷:股本

1500

资本公积

3500

因为甲公司是合并方,它在合并日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对于合并前乙公司的留存收益(1000+2000=3000万元)中归属于甲公司的部分由从“资本公积”转入“留存收益”。自此甲公司在确认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甲公司的资本公积则为2500+3500=6000万元。假设其中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金额为4500万元,(4500>3000)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资本公积

3000

贷:盈余公积

i000

未分配利润

2000

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在购买日当天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作为一种公平的交易,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的各项可辩认资产、负债以其在购买目的公允价值计量。

2.合并利润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合并方在编制合并利润表时,应包含合并方及被合并方从合并当期期初到合并日实现的净利润。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当日不需要编制合并利润表,但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则体现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应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

四、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定以及合并对价与享有对方净资产份额的差额的处理不同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1)长期股权投资=享有对方净资产的份额。(2)合并对价与享有的净资产的份额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如为借方差额,应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借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例4:甲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1月1日甲

公司支付现金200万元给丙公司,受让丙公司持有的乙公司70%的股权(甲公司和丙公司同受A公司控制),受让股权时乙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为3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300x70%)210

贷:银行存款

2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10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D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方的合并成本;(2)合并成本=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发行或承担的债务、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企业合并中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之和;(3)企业合并成本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辩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在取得的各项可辩认资产和负债均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且确认了符合条件的无形资产以后,剩余部分构成商誉或确认为营业外收入。应分别以下处理:

第一,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例1:甲企业于2010年1月取得乙公司30%的股权,支付价款9000万元。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净资产账面价值为22500万元(假定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辩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甲企业派人参与了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甲企业对乙公司的投资应采用权效益法核算,其合并成本9000万元大于它应享有的份额22500 X 30%=6750(万元),则9000万元作为投资成本,而差额9000--6750=2250则作为商誉q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列示。甲企业作如下会计处理(单位: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

9000

贷:银行存款

9000   第二,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计入合并当期损益一营业外收入。例2:甲企业于2010年1月取得乙公司30%的股权,支付价款9000万元。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狰资产账面价值为22500万元,公允价值为36000万元。甲企业派人参与了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甲企业对乙公司的投资应采用权效益法核算,其合并成本9000万元小于它应享有的份额36000X30%=10800(万元),则10800万元作为投资成本,而差额10800--9000=1800则作为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h甲企业作如下会计处理(单位: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

10800

贷:银行存款

9000

营业外收入

1800

以上就是本人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差异的总体阐述,各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编委会,高级会计实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5):146

[2]朱从敏,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6~25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2006(2)[4]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一长期股权投资,2006(2)

会计实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使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发生转变。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员面临的挑战,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研究得出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旨在为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职业教育转型提供方向指引。

关键词:职业教育 会计教育 人工智能 财务机器人 培养模式

一、引言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决胜阶段,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企业转型升级需要高效的会计信息服务,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愈发重要。2019年3月的“两会”对外传递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利好消息,鼓励职业院校扩招,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曾经从事基础工作的会计人将逐渐失去工作机会,取而代之的将是财务机器人。按照教育部的统计结果,会计专业每年均位列选择人数最多专业榜单的前10名,为了使毕业生所具备的职业技能与企业需求更好对接,对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职业教育模式开展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会计职业教育改革都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学者的广泛关注。汪榜江[1]基于社会新经济变革探讨高职会计技能的演进与发展,重构与实践技能人才培养的立体化路径。常茹[2]认为掌握专业知识、培养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都是职业教育的重点。李芸达等[3]认为从知识、技能、教学手段、实践方式等方面转变现代职业教育。费超[4]提出当代会计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综观上述研究,大多学者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会计人才不适应企业需求的情况做出分析,给出较为宽泛对策,然而鲜有学者给出具体、指导实践的对策,针对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职业教育的研究更为少见。因此,对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员面临挑战与企业当前的需求开展分析,参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制定会计人才职业教育模式,为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实施提供实践指引。

二、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面临的挑战

(一)财务核算工作将被机器人替代

财务机器人擅长完成大量重复性高、流程性强的事务性工作,而现在大多数的职业院校包括本科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均把重点和绝大多数时间放在财务核算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上,而这些流程性强、能标准化的工作是最容易被财务机器人替代的。

(二)要求财务人员熟练运用机器人完成工作

财务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应用于财务领域的一大标志,虽能替代财务核算等职能,但是有关管理分析、决策制定、战略部署等职能却主要依靠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结合财务机器人提供的数据开展工作,因此对财务人员的高端分析能力要求甚高。

(三)财务与管理的界限愈发模糊

财务人员原本低端、繁杂的工作可以交付给财务机器人完成,而更加应该关注机器人无法精准判断和准确完成的工作,例如关于业务的预测、决策、分析、内部控制等与管理更相关的工作,因而财务工作向管理工作延伸。

三、人工智能时代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

(一)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

在人工智能时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从基础的会计核算向财务分析、管理决策、业务预测等管理型会计转变[5]。由于机器人无法完成复杂的多层面综合分析,因而需要会计人才不僅能判断会计核算的正确,还能为复杂的决策提供支持意见。

(二)多学科知识融合

在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知识,更应对管理领域、战略规划领域、IT领域、企业业务领域、投融资领域等方面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立体知识网络和健全知识体系,能够熟练使用机器人完成工作,并能够对其工作结果进行审查,及时发现问题加以纠正,将业务、财务、管理有效结合,实现企业全局立体化无缝管理。

(三)持续学习的能力

人工智能时代,信息的数量和复杂度飞速上升,具备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新知并有效运用是财务人员在未来应该着重发展的技能,并且这些新知不仅限于财务知识,更应将IT知识、管理与业务知识的重视程度提升。

四、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一)形成“AI+”的培养方向体系

根据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方向设置以及当前人工智能时代对会计人才需求,建立AI+会计、AI+审计、AI+税务的人才培养方向。AI+会计人才培养方向旨在培养能够熟练操作财务机器人进行账务处理、核算、汇总、分析,同时懂业务、会管理,能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的复合型会计人才。AI+审计人才培养方向旨在培养能够熟练运用财务机器人进行开展审计工作,并能及时发现财务机器人处理结果存在的错误,及时纠正。AI+税务人才培养方向旨在培养能够使用财务机器人辅助开展纳税核算、税收筹划等方面的工作。

(二)教师配置与培养计划

1.教师配置。在教师配置方面,不同于以往以校内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职业教育的教师由校内教师、企业专家、企业导师三个主体,比重均衡。校内教师偏重理论讲解,理论联系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聘请企业中资深财务专家到学校现身说法,把实务中最新的业务、最先进的方法、最贴近实际的视角带到课堂中,让学生不用走出校园就可以培养出人工智能时代所需的财务技能;企业导师在实习实践环节以现代学徒制的形式手把手教给学生在企业实务中如何结合财务机器人开展工作,遇到问题如何解决。

2.培养计划。根据企业对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需求,制定出必修选修专业课、实训实践课堂、企业实践技能培养三个维度的培养计划,分别对应校内教师、企业专家、企业导师的教师主体。

在必须选修专业课维度,压缩报账型会计类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方面的课程学时,在课程中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基本技能,以及熟练运用财务机器人完成核算工作的能力;提升管理型会计课程占比,如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纳税筹划、内控建设与评价等方面的课程,使会计人才知识体系从报账型向管理型转变,提升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的职能。

在实训实践课堂维度,教师通过实训实践课堂的开展,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立体化认识,让学生在财务机器人实训模拟平台上了解机器人的工作,熟练使用机器人完成财务、业务工作。

在企业实践技能培养维度,学校与龙头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等实践平台合作,开展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新模式。让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实际操作实际业务,在企业导师的引导下把所学转化为解决实践问题的技能。

(三)教学模式

1.校内课程教学。在人工智能时代,企业需要懂会计、会管理、有建设性思维的会计人才,因而高职院校课程的教学模式不应再以传统的讲授式为主,应多运用启发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學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根据培养目标向学生布置案例作为学习任务,学生拿到学习任务后,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实际中的操作方法并加以汇总和思考,在线交流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

在课中教学阶段,教师对课程重难点开展讲解,导入课前布置的案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课前准备内容,其他同学发言提问,展示的小组辩论答疑,教师对每组展示情况点评并总结,各小组修正问题解决方案,通过“尝试——修正——总结”的形式强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使用本节课知识点。小组比拼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竞争意识,培养学生敏捷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之后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企业的财务工作。

在课后反馈阶段,学生总结知识、熟练技能,教师对学生案例作品评审并评定学生课堂表现,学生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双方互评,改善教学效果。

2.校外实践教学。在人工智能时代,企业更加需要毕业就能够独立上手财务工作的会计人才,因而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加大实践教学尤其是校外实务操作的实践教学比例。校外实践教学是体现人工智能时代校企合作办学的主要形式,学生通过在龙头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实践平台,向企业导师学习如何了解企业经营与发展现状、熟练运用财务机器人完成工作并开展深度业务分析,运用所学知识参与企业预测、决策等高级管理活动。采用现代学徒制的形式,最大程度提升学生在企业实际操作中的接受和融入程度,自然的将校内课程中所学对接到实践问题。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

五、结束语

参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从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员面临的挑战开始分析,将市场环境与企业发展现状结合分析,得出当前企业对会计人才所具备技能的需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职业教育转型研究,并演绎得出了会计人才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为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教育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汪榜江.高职会计技能教育的立体化实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02):19-23.

[2]常茹.基于会计职业能力需求分析的会计教育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6(03):83-85.

[3]李芸达,陈国平,范丽红,费金华.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会计研究,2015(02):87-92+94.

[4]费超.谈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9(03):56-58.

[5]唐莹.浅议人工智能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型[J].财务与会计,2018(23):69.

基金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RS-2019-3005),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94004)。

( 李宁、洪秋叶、吴向民、翟翠娟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崔铂晗单位:保定市电化教育馆(保定市教学仪器站))

会计实务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我国金融系统中,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会计是银行系统的基本工作,银行业务经营的全过程都是建立在会计工作的基础之上。因此,会计风险也贯穿于银行业务的各个环节,成为银行经济案件的隐患。本文针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具体表现进行总结介绍,探索会计风险出现的原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尽可能的对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进行有效规避。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成因;防范

金融系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金融体系的健康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经济良好发展的基石。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诸国汇率的调整,加上近年来重大经济案件的发生,金融风险的防范问题成为了现代经济发展中普遍重视的问题。如何保持金融体系的安全平稳运行,是各个国家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所在。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会计工作贯穿于银行运营过程的始终,会计风险的防范问题也就显得尤为突出。如果对银行内部的会计风险疏于防范,没能做好内部控制工作,会给各种经济犯罪埋下安全隐患,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造成银行和国家的经济财产损失。

1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所谓风险,就是指因不确定的因素造成的盈亏的可能性。银行会计风险,是银行在进行运营管理时因为会计信息的错误和核算工作的失误或者疏漏,对经营管理决策产生误导,致使决策失误或者引起其他负面情况的产生,为银行的财产和信誉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因此,银行运行的风险主要在于银行会计的风险,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票据结算风险。结算业务是指银行提供给客户多种结算的方法和工具,使客户在日常各种经济活动中的货币实现支付和过户转移,属于一种带有中介性质的金融服务业务范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经济活动越发频繁,支付的数量和额度呈快速上涨的趋势。票据作为银行结算业务常用的支付方式给银行和客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附带了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可以从四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方面,票据的当事人本身的票据行为不一定规范,由此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第二方面,如果结算的中介一方在操作中有失误产生或者违规进行操作可带来一定的风险;第三方面,在票据方面犯罪行为的日渐增加为银行的票据结算业务带来风险;第四方面,客户企业、银行、司法部分三者间对于相关的票据纠纷法律法规的理解具有不统一性,理解上的差异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会计核算风险。商业银行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会计工作,能够对银行的各种经营运行的业务进行全面、真实、准确的核算是银行会计的基本工作。核算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关系着银行各种账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关系着商业银行整体的经营的良性发展。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无论从核算方法、核算程序还是核算工作质量上都要严格把关,只要有一个环节发生疏漏或者错误,就容易带来银行会计风险。银行会计在核算环节上的工作量很大,仅每天在资产和中介的业务中,就有大量的现金收付、票据认证、账务结算等多个类型的工作,种类复杂,工作量大,这些都会给银行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会计风险。从实践总结来看,银行的风险大多是因为会计核算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而产生的。

(3)会计监督风险。银行会计监督,就是对银行本身的各项经营活动是否合法、规范进行控制和监督管理。但是对商业银行来说,在会计监督环节发展相对还比较薄弱。尤其在个别银行或者地方中小分支机构,在会计监督方面工作力度比较欠缺,工作大多流于形式,贯彻不彻底。很多不规范的操作和盲目攀比之风仍然存在,经营行为的不合理现象层出不穷,会计监督没能真正发挥其重要职能。这种情况使商业银行的亏损风险加大,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措施,风险的进一步发展会影响商业银行整体的向前发展。

(4)结算编制风险。在商业银行中,结算风险主要是指结算数据不够真实、准确,其主要表现在经营利润的结算方面不够真实。出现这种情况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干扰存在。个别银行因为某种考核或者盈利的需要,会有舞弊的现象存在,如:虚假增加或者减少利润、搞账外账等。结算业务,尤其是利润结算业务,是经营成果的最终反映,也是各银行机构间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数据浮夸,直接影响着银行本身以及上级银行的管理决策,带来一系列管理上的风险。

2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2.1缺乏完善的金融管理机制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的金融市场还缺乏完善健全的管理机制。随着金融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相互间激烈的竞争,使违规经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从而使银行会计风险也日渐加大。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我国的金融管理机制缺陷逐渐显露出来,如何对其进行完善,使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所在。目前我国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还处于一个初级的阶段,其管理体制还不够成熟,管理经验和监督力度都有所缺乏,无法将风险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控制。银行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直接影响着银行会计工作职能的充分发挥,也为银行会计风险的出现留下隐患。

2.2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建设不到位

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几例重大金融犯罪案例的出现,我国银行组织对银行内部控制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但是在银行具体的内部控制措施上,工作没有具体的落到实处,这是导致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银行内部控制方面,无论是内控制度、还内控机构的配置资源,没有实现合理的建立和优化,不能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内部控制单元。各个环节的内控制度独立存在,缺乏良好的配合的协调,为银行各个环节的运行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商业银行各种新业务的开发,相应的会计核算工作没有跟上银行业务的发展步伐,使各个环节的会计控制工作分散开来,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的银行内部控制系统,使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力度大打折扣。

2.3缺乏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进行高质量的会计核算是银行实现良好稳定经营发展的基础工作所在,在银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银行会计风险的形成,同银行会计核算的质量的好坏具有直接的关系。首先,在银行柜面方面,在进行现金的支付操作时,没能按规定程序进行业务办理,收支手续混乱不清,容易造成账面的混乱。其次,在银行各部门岗位间的内部账务方面,对账务核对不能做到及时、准确,很容易出现呆账、坏账;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操作的失误导致发生错账,或者别有用心的工作人员制造假账等,这些都会带来一系列的银行会计风险。会计核算工作方法不规范,核算工作质量不高,直接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准确,对银行的决策造成误导。

2.4缺乏有效的会计稽核监督

就现有的商业银行会计稽核监督来说,多以对纸质凭证进行账务检核为主,会计检查稽核监督职能限制在表面,难以对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进行深入的监督,无法对违规操作等行为进行有效控制。这就使银行会计监督在风险的防范控制方面不能做到及时、有效,风险防范效能大大降低。另外,在检查监督的执行方面,工作人员多将此工作流于形式,没能做到切实有效的深入执行,使稽核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无法真正起到控制会计风险的目的。

2.5银行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银行机构的增加和新业务的不断扩大,银行会计业务的专业精英人员严重匮乏,很多支行以追求营业额为主,忽视了员工素质的教育和技能的培养。现有银行会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一些银行会计人员缺乏法律意识,综合素质薄弱,业务水平不精,为银行会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在银行的一些小型分支机构,会计核算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不能按规范进行有序操作,混岗操作时有发生。另有一些工作人员别有用心,用工作之便窃取公款,造成银行的经济损失。

3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建议

3.1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对业务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

在商业银行内部,要对各个会计工作环节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全面的认识,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对银行各项会计操作制度进行规范化的整理,尤其在会计核算环节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做到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工作中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总结,弥补制度上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使其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不断的进行完善,以减少制度的缺漏带来的风险。各个商业银行要将法规制度加以贯彻,落到实处,在业务扩展的同时重视制度的完善和执行,以使制度不会沦落为一纸空文。

3.2加强会计检查监督,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体系

商业银行对会计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是使会计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行的有效途径。对会计的监督可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建设智能化、现代化的监督检查体系,以将人力检查监督系统中存在的缺陷进行补充。通过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强化会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对于现今商业银行会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可将实时监测系统和稽核检查系统综合运用,共同协作进行风险防范,增强风险控制能力。

3.3加强员工业务素质的培训,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商业银行在追求经营利润的同时也要注重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可通过有组织的培训学习、业务竞技等多种形式进行员工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强化员工的法律意识,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对会计业务操作中的各种风险隐患进行培训,提高人员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和风险识别能力。进行有效的内部培训,可以帮助会计工作人员在发展个人业务技能的同时建立端正、谨慎的工作态度,对加强银行整体人员队伍的风险防范技能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4 结语

会计工作贯穿银行经营运行全过程的始终,每个环节的会计操作,都有一定的会计风险存在。因此,对于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同样在每个业务环节都不容忽视。会计风险防范的有效性同防范措施是否得当具有直接的关系。商业银行要对会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不仅要从整体上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还要根据各个环节会计工作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使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真正的达到细致、有效,促进银行稳定持续的向前发展。

上一篇:建筑工程学论文范文下一篇:信息技术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