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权属调查报告范文

2024-06-19

土地权属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对落实农村土地政策、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均能起到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新事物,近几年各地在土地流转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阻碍了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因此,正确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好各种主体的利益关系,研究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意义重大。

一、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突出问题

1. 对土地流转的意义和认识不足。许多农民还没有把土地流转作为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转变经营方式、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多种经营、拓宽增收渠道等有效手段和必然途径。有些农民依然存在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不愿离开自己那块有限收入的土地。

2. 土地流转需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在具体执行中仍有漏洞,有的流转主体和行为还不能完全依法运行。对流转情况缺乏相关备案登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让变更手续,合同文本也没有统一,因土地流转而产生的纠纷事件仍有发生。

3. 流转缺乏市场化机制。土地流转市场尚未形成,缺乏中介服务。目前,土地流转主要依靠自发进行和政府推动,想转出土地的农户寻找流转对象难度较大,而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户、农业企业却苦于和一家一户的谈判费时费力又不能保证连片发展的规模,使土地流转空间狭窄,流转成本增大,严重影响了土地流转的速度、规模和效益。加之,流转缺乏中介组织,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土地流转的进程。

4. 流转风险较大,缺乏对农民利益的保护机制。土地流转前,缺乏对种植大户和企业业主农业经营能力的资格审查和评估。土地流转后,又缺乏对农民利益的保护机制。流转业主一旦经营上出现失误,无法履约,一跑了之,给流转农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造成损失后,又没有有效的补偿办法,风险由农民和政府承担。

1 5. 农民的流转收益缺乏增长机制。在流转合同的约定上,农民土地流转收益一般是一定不变,流转期间不再调整租金,流转收益没有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得到相应增长。

二、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角色定位不明晰

政府的指导是帮助集体土地健康、有序流转的保障。在一些地方,部分基层政府和部门角色定位不准,认识错位,普遍把经营权流转当成流转主体的经济行为,没有认识到其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意义,对有利的流转模式不加以鼓励和推广,不利的模式不加以批判和限制,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同时没有科学制定流转后农民出路的规划,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做好应急处理预案,提供服务,化解矛盾。集体土地流转是一种市场行为,如果基层行政组织,违背农民的意愿而强行流转,这将为社会埋下许多隐患,甚至危及整个社会的稳定。所以政府应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搞好规划、提高服务,在集体土地流转中做好服务员、裁判员的角色。

(二)农民流转意愿不强烈

分析当前的土地流转现状,存在农民流转意愿不强烈的现象。究其原因如下:首先,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失地农民缺乏生存保障。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讲,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解决看病、上学、养老等问题,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有些农民即使转移到了

二、三产业,由于失业的风险和收入的不确定性,他们仍把土地作为最后的退路,宁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抛荒弃耕,也不愿意转移出让”。其次,农民转移就业空间小。“土地流转的速度应该与工业、第三产业就业岗位增加的速度与城市基础设施容纳的程度相适应”,当前,城镇化速度慢与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不足导致农民转移就业不畅,不愿放弃土地。第三,部分土地转出收益吸引力不大,尤其是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和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提高了农民对土地价值的预期,致使流转意愿不强烈。

(三)土地流转后资金与技术支持不足

土地流转后,要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必须进行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经营者开发资金匮乏,是制约土地流转的重要原因。一些经营者大面积承包土地后从事高效农业开发,后续发展中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由于融资渠道少,致使部分经营者在土地开发上存在严重的资金困难,规模难以扩大,效益难以提高。从科技层面讲,土地流转的意义在于土地流转以后,发展高效农业,精耕细作,达到高产高效。而一些承包大户由于缺乏相关技术支持,只能搞粗放的规模化,不仅无法提 2 高效益,而且对土地资源也造成一种浪费。所有这些不仅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也使一部分有承包能力和意向的经营主体不断观望、徘徊,或者承包土地后另做他用,失去了土地流转的本来意义。

(四)土地分户经营的分散性、随意性与土地流转的计划性、规模性之间存在矛盾

土地流转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效益,而第二轮土地延包实行的是“耕者皆有田”政策,不仅土地分户经营,而且农户在这种严重分散的土地上还要种植从粮食到饲料、蔬菜等几乎家庭所需的全部作物,这就进一步加重了土地的分散程度,形成了分散、细碎、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方式,难以实现土地成片集中流转。而且业主在实施土地规模流转时,往往因为一户或几户承包户没有谈妥,而使土地规模化流转难产,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要广泛宣传,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村委会应结合土地承包法律法规,采取电视、广播、标语、条幅、下发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土地有偿流转后走上致富之路的典型事例,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及土地流转政策措施,以及流转土地农民增收的实际效果,消除农民思想顾虑,提高土地流转意识。

积极调研,及时解决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要把土地流转作为一个课题,组成调研组,深入地对土地流转情况开展调研,及时掌握本村土地流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新办法。

加强典型宣传,营造土地流转的良好转氛围。要把培育土地流转典型作为促进土地流转的重要手段,总结典型经验,加强引导。

把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宗旨,优化土地流转的环境,把优惠政策支持作为动力,推进土地流转的进程。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综合、协调、统一领导土地流转工作,;积极发展市场中介组织,使土地流转进入市场,依靠市场调节完善流转机制,推动土地流转的健康运行,降低土地流转成本;健全社会保障机制,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使农民放心走出去,进而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条件。

加强管理,规范流转秩序。加强土地转出方的管理。首先,加强农户自发的土地流转管理。农户自愿将承包土地以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等形式流转,应签订书面流转协议,并报村委会备案。其次,规范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乡村行政组织参与土地流转的行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乡村行政组织不得以任何名义强迫农户流转土地,也不得阻挠农户自愿合理地流转其土地经营承包权。第三,农户也 3 可以委托中介组织进行土地流转。委托流转要签订委托流转协议,并报本村委会备案。

加强土地转入方的管理。首先,农村土地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农户家庭承包土地的剩余承包期。流转期满后,经双方协商,可续签土地流转协议。其次,指导监督工商企业选择适当方式开发农业。但工商企业进入农业要注意不得侵害农民利益,要有利于保护和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政府应鼓励他们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带动农户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重视纠纷调处,保护土地流转。为保护土地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要充分发挥作用,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全部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流转形式。坚持以《土地承包法》及中央和省相关规定为准绳,鼓励农户依法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合作社等土地流转组织形式。在保持原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由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自愿申请,并以土地经营权入社的形式,组建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由土地流转合作社进行集中统一规划、统一经营。这种模式以股份制和合作制为基本形式,实行“三权分离”,即村集体拥有土地所有权,农民拥有土地承包权,土地流转合作社拥有土地经营权,实行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管理制度,农户按入社土地面积从合作社获取分红收益。这种形式既能够把土地集中流转出来,促进高效规模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又可以克服其他土地流转形式存在的弊端,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维护承包农户和经营业主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有利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2012级物流一班

土地权属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为更好的了解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暑假期间,我对××村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如下:

一、土地利用不好的原因

其一,XX村比较贫困,大部分人以外出务工为主,年收入不会超过五万,因为长年在外,家中的农田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原本肥沃的土地现在变得异常的贫瘠,丛生的杂草替换了作物,土壤也因年久未翻变得异常的坚固,杂树根紧紧的抓住土壤使其结块,良土基本上不具备再肥沃的可能。

其二,2001年国家实行退耕还林,广大农村响应了国家的政策,纷纷开展了这项活动,然而有些见利忘本的人,歪曲了这一政策,把自家大量的田地都拿出来变成林地,其目的就是为了那少量的钱,这样,又一批良田被占据,本来不多的耕地已经接近了“灭绝”的边缘。 其三,农村道路的修建,原有公路的硬化、拓宽,甚至有些人为了新修的公路的美观,居然毫不吝惜的将大量的农田占据。然而这些

一)我安全管理情况

我县从2012年—2013年底,数据库分析显示,我县2013年初耕地面积511890.25亩,年末耕地面积511022.85亩,耕地减少867.4亩,新增耕地172.35亩。

(二)获嘉县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 耕地中中低产田所占比例较高,土地生产力尚未充分发挥

在获嘉县现有的511022.85亩耕地中,中低产田面积为232259.89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5.45%,并且受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制约,改造进度缓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户的微观经济主体地位得到空前强化,农户的经营行为主要服从于个人利益,对农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明显缺乏积极性,加之在很多地方集体统一经营层次的职能被削弱,使得农田水利建设停滞不前,机井淤积得不到清洗,河流、渠道淤塞得不到疏通,农作物布局得不到合理的调整,农业技术推广困难重重。

2)、耕地重用轻养,肥力下降。自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随着耕地复种指数的提高,耕地重用轻养的矛盾日渐突出。首先是耗水、耗费较多的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大面积种植,使作物种类过于单一,普遍重茬连作,对地力消耗很大,耕地得不到休整,肥力下降;其次是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造成土壤板结,耕地质量下降,农业生产成本上升。

3)、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超标,土地现象较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获嘉县的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民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原先低矮、简陋、拥挤的农舍早已不适合现代农民居住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美观的新居。“有钱搬到村外住”,是农村里的一句常话。同时,由于乡村建设一直是获嘉县规划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因此,在量大面广的住宅更新过程中,各地农村的村庄均表现出粗放发展的势头,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村庄中心衰败、外围扩展无序的“空心村”现象,使得获嘉县农村人均居住用地达到168.87平方米,高于国家规定的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167平方米的控制上限。

4)、县城郊区土地利用结构混乱

获嘉县城郊区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乡村建设用地和乡村农业用地三位一体的复合区,土地利用结构既受城市区位条件和乡村建设规划的制约,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原有的农村土地利用格局。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明显高于城市建成区和乡村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复杂主要表现为:工业企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并存,居住小区和农村住宅并存,设施农业用地和绿化用地并存,畜牧养殖用地和交通道路用地并存。县城郊区既有城市用地,又有农业用地,而且,农业用地不断被城市化。其演变的一般过程是近郊农业用地—菜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且各阶段相互混杂,从而使土地利用结构日趋复杂,从近年获嘉县征收的土地用途来看,有工业、仓储、教育科研、公司行政、商业服务、市政交通、商住混合和其它类型等。各类用地相互穿插、交错,相互影响和干扰。这种分散配置的非农产业比起城市中集中发展的非农产业多耗费5%~10%的土地,使土地不能较好地集约化利用。

5)、人口增加,耕地减少,人地矛盾日趋突出。同时人口增加对农副产品和对非农建设用地需求的增加,耕地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要严格控制各种非农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

五、有关政策、措施和建议

1、合理安排非农建设用地,努力实行集约型工业用地。合理布局工业用地,发挥地域优势,创造区域工业效益。

2、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农地质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高效发展。严格禁止农地掠夺性经营,在发挥地域优势的基础上、注重农地经营方式的转变。

3、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充分发挥农户和集体的积极性 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发挥集体统一经营层次的职能上,实现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化、作物布局合理化、农田种植良种化、农田耕作机械化、农田施肥配方化、病虫害防治统一化、生态农业林网化、产量水平目标化、农田管理模式化和地力管理档案化。做到既能统得起,又能放得活,大力推广农业技术成果,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协调各种矛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田灌溉能力,使集体统一的职能落到实处。

4、加大农家肥的投入量,逐步培肥地力

从培肥地力的角度出发,首先要加大农家肥的投入量。农家肥不仅能使作物生长获得多种养分,还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在获嘉县农田施用的农家肥中,过去是以猪粪为主的厩肥(马、牛、羊)与农作物秸秆的堆、沤肥并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堆沤肥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农田施肥以厩肥占主导地位,特别是猪粪所占比例上升,成为大多数农户作为小麦底肥的主要当家肥料,对稳定提高全市农作物生产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技术推广部门的努力,与本县种植制度相适应的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已逐步扭转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下降的趋势,对培肥地力起到了积极作用。研究表明,秸秆直接还田对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有明显效果,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积累,提高土壤速效氮、铁、锌、锰的含量,促进脲酶活性,降低容重,从而可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等生态条件,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用秸秆直接还田的方法培肥地力,可以使玉米秸秆在腐熟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多糖类物质直接与土壤颗粒作用,增加土壤微团粒的数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强土壤表层的生化活性,加快各种养分的周转代谢,在全面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的同时,使水、肥、气、热诸肥力因素之间的关系更为协调,从而使土壤生产性能不断得到提高,不仅不会耽误当年或当季农业生产,解决肥料投入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减少秸秆的运输、沤制以及沤制过程中的养分损失。

5、加大对“空心村”的治理力度

土地权属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2、公司的建设项目清单,包括:项目情况的简单说明及具体项目所用土地情况的说明;

3、如果公司的土地为出让地;

(1)如该宗土地为公司直接从土地管理部门出让取得,需审阅:a。该宗自有土地所对应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b.与土地管理部门签署的官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及其附件;c.当地财政厅出具的土地出让金缴付专收据;d.签署土地出让合同时当地的土地基准地价公告;e.公有土地使用成交确认书(中标通知书)

(2)如该出让地位公司从第三方以转让方式取得,需审阅:a.该宗自有土地所对应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b.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c.土地转让金缴付凭证;d.签署土地转让合同时的基准地价公告。

4、如果公司的土地为划拨地,需审阅:a.该宗自有土地所对应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b.政府批准用地的文件;

5、如果土地以租赁方式取得,需审阅:a.公司与当地政府部门签订的国有土地租赁合同;b.国有土地租金缴付凭证以及国有土地租赁登记证明;

6、如果公司使用的土地目前尚未确权或存在权属纠纷,请公司说明相关情况及有关政府确认土地权属的批复或其他确权文件;

7、若公司使用的土地为集体建设用地,需审阅:a.公司通过出让、出资、出租和转让等方式去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协议;b.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土地权属证书;c.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批准、登记文件;d.村民(代表)大会批准有关土地流转协议的会议决议;e.土地价款交付凭证;

8、如公司使用的土地为农用地并用于农业用途,需审阅:a.土地流转协议;b.村民(代表)大会批准有关土地流转协议的会议决议;c.土地管理部门对农用地流转的登记文件;d.土地价款交付凭证;

土地权属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组员:陈俊杰陈敏华 何梓良 兰谨昱 刘文雨 吴珍妮

土地是人类的立足之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具有多功能的利用价值。 土地利用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必须科学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深刻把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要求,充分认识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的挑战: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的形势日趋严峻。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预期将分别达到13.6亿和14.5亿,2033年前后达到高峰值15亿左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也需要大力加强对具有生态功能的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保护。同时,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将不可避免地占用部分耕地,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也需要调整一些耕地。但是,耕地后备资源少,生态环境约束大,制约了我国耕地资源补充的能力,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土地利用问题的有利条件。从土地利用状况看,我国建设用地利用总体粗放,节约集约利用空间较大,为统筹保障科学发展与保护耕地资源提供了基础条件。从国际背景看,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从国内环境看,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主法治和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

展望未来,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必须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出发,正确把握科学发展与资源配置的密切联系和内在规律,本着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立足保障科学发展,增强土地资源危机意识,树立全民节地观念,妥善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积极探索土地利用新模式, 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套用国土部的相关文件我们进行学习:

指导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指导方针,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统筹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落实共同责任,注重开源节流,推进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严格保护耕地。按照稳定和提高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立足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节约集约用地。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立足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合理控制建设规模,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努力转变用地方式,加快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防止用地浪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统筹各业各类用地。按照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要求,立足形成国土开发新格局,优化配置各业各类用地,引导人口、产业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立足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统筹安排生活、生态和生产用地,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促进生态文明发展。

──强化土地宏观调控。按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立足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加强和改进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增强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进行了相应的学习后,我们决定对家乡的土地进行一些相应的利用情况的调查。计划如下:

计划:

对松溪县土地利用调查我们主要是通过其对土地在利用方式上的种类进行调查入手,例如城区的农田覆盖情况和房屋占地情况房地产分布等进行相应的调查取证。并以实地考察的方式,对相应地区的土地的基本利用情况进行从前到现今的比对。具体调查报告如下:

简介

松溪县是福建省北部山区一个颇具特色的县,位于闽浙交界处,武夷山麓东南侧,古时沿河两岸多乔松,有“百里松荫碧长溪”之称,松溪因此而得名。属传统农业县。区域面积1040.2平方千米人口:人口16万人。县境介于东经118°33′~118°55′和北纬27°24′~27°51′之间。按公路里程计算,东去庆元县城48公里,东南至政和县城27公里,西至建阳县城107公里,北抵浦城县城75公里。

松溪县城区,面积约 6.5 平方公里。 为松源街道。分东南西北村。

目前,我县城区土地房屋主要以私人住房为主,大都过去的老式房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县出现了一批商业住宅小区,并逐步形成规模优势,但是一系列的房价问题也发生。以我县最早,的房地产小区来看,其中位于大街的金山小区,和位于电信局附近的金源小区是我先最早的住宅类小区。其后出现了较为突出的来龙御景等一些商业化,物业化小区。 以来龙御景为例,来龙御景商住小区,原先属于旧二中地域。后因为旧二中的迁移形成了,当今的地产。

其后,更具代表的是,凯震东方铭城商住小区,其项目土地隶属国家农业规划用地。后因政府方面等等一系列原因,形成了如今的房产。但是也突出的表现出了,我县政府对土地的利用十分的无规划。管理上有很大的疏忽。更甚至,目前正在内部规划的关于对我县电影院的商业地产开发正在进行着,届时,我县的电影院广场将不复存在且在现今的电影院上出现一栋28层的松溪第一高楼。可想而知我县的土地利用现状是多么的“泡沫”。

此次调查的城区农业用地中,几乎的土地被征用,占调查的90%。 其用途都是用于房地产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在土地的征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主要问题在补偿的标准问题上,大多数农民对补偿标准在理解上和政府存在分歧,以及补偿安置费分配混乱。在我国,土地被征用后,一般可获得土地补偿费、置补助费、以及土地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等三方面的补偿。

我县在土地征用上由于征地的范围多,因此在土地补偿费和后期安置上的问题比较大,

其问题的关键在于安置补助上存在较大的分歧。根据反映至今都还没有完全解决。对于征地的看法普遍都表示愿意,关键是要解决好他们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普遍人认为若征地对他们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1. 个别就业受到威胁

2. 房价的提高等一系列问题增加农民的支出负担,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所下降

3. 失地后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受到冲击

最后我们经过讨论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政府引导力度。

2、基本农田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3、加快集约用地的各项制度建设。

4、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

5、由政府引导,引进外资,加大投入,制定合理措施,根据实地情况,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观赏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 。

6、在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上,照顾到农业与农村的发展以及农民群众的应有利益。

7、完善农村保障和福利体系。减轻农民负担,对失地农业进行技术培训,切实解决其生活问题。

总结:

土地权属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主题:农村大面积耕地闲置的原因

调查时间:2011年1月15—2011年1月25日

调查对象:河北省全省农作物种植集聚区的全体农民

调查目的:调查了解、分析影响农村大面积耕地空闲的原因,为国家制定相应的农村政策提供最真实的信息,保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进一步加快促进农村的发展速度,缩小城乡差距,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

调查内容:为了解农村大面积耕地闲置的原因,提高国家粮食作物产量,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我利用寒假在家的机会,走访了河北省全省农作物种植集聚区的全体农民的种粮情况,咨询乡镇干部,采访当地农民,并在他们的带领下来到农田中深入研究,了解当地先进种植技术普及,基础设施建设,保险补贴,收成及收购等情况。

调查结果:

一、基本情况和农业发展

土地是一种珍贵而稀缺的资源,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土地后备资源不 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我国却有大量土地闲置。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截至 2008 年,供给开发商的土地还有 14.5 万亩闲置,约占当年开发面积的近四成。根据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的数据显示,截至 2009 年底,全国仍然约有一万公顷闲置土地,其中企业自身原因造成闲置土地的占比 46%,政府原因占比54%。最近(8 月 19 日上午)国土资源部在房地产用地专项整治工作新闻通气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5 月底,全国共上报房地产违法违规用地宗数 3070 宗,面积约 18.84 万亩。其中,闲置土 地宗数 2815 宗,面积 16.95 万亩,分别占上报总宗数和面积的 91.69%和 90%。这里统计 的数据还没包括农村闲置的土地,如果一并算入一定是个惊人的数目。

二.闲置土地的定义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1.闲置土地的定义 闲置土地是指, 空闲搁置而未及时利用的土地。 根据我国1999年国土资源部出台的 《闲 置土地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号),

第二条之规定:闲置土地,是指土地使用者依 法取得士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建 设的建设用地。根据作者朱林兴对闲置土地的看法认为,闲置土地还应分为农村闲置土 地和城市闲置土地。

2.处理闲置土地的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盘活闲置土地,加大闲置土地的管理,我国先后出台很多相关法律法规,对闲 置土地的处理做出了相关规定。如,“1994年,《城市房地产管理办法》对房地产开发闲置土地做出规定: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 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地收回土 地使用权。其中,由于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 工作造成动工开发延迟的除外。”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37条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 芜耕地。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1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 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1年以上 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2年未使用的,经 原批准机关批准,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土地使用者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

为 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出 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闲置土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 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9部门 《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 的意见》(国办发

[2006]37号),要求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对超出合同约定动工 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依法从高征收土地闲置费,并责令限期开工、竣工;满2 年未动工开发的,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对虽按照合同约定动工建设,但开发建设面积 不足1/3或已投资额不足1/4,按闲置土地处置。” “200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13号),要求严 格执行闲置处置政策,对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要征缴增值地价。”等等法律 法规。 “2009年,新《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一条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 地。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 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已经恢复耕 种的,如果需要继续使用该土地进行建设,应当依法给予青苗补偿。”

三.农村大面积耕地闲置的原因

农村大面积耕地闲置,归根结底是种粮所得的收入不高远不如其他。我国的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和发展,社会多元化越来越深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农民的收入渠道也越来越多,笔者所在镇也不例外,人们可以通过外出打工或者经营生意等多种方式来改善自身的经济条件,种粮已不再是农民唯一的收入来源。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削弱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一)出外务工“淘金热”。每年,我国出外打工的人主要来自于农村,特别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农村青年,中学毕业后选择的都是出外打工之路。出外打工与留守在家种田比较,大多数农民都选择了者,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村劳动力剩余决定远行。但因基础薄弱,生活水平仍较低。农村因为劳动力剩余,当地的企业不多不能就业,又找不到合适的副业。呆在家仅靠一亩三分地很难以改善生活,所以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远走他乡另谋职业。加上如今走南闯北获得成就的农民工给留守在家农民极大的冲击,很多农民萌发了出外淘金热。于是出外打工成为了农民创收的一条捷径。二是收入差距明显决定选择。我采访了一位在外打工多年的农民,他告诉了我这么一组数据:“假如我在家种田,一家四口4亩多田,收成好种粮的产量可达到800斤/亩,两季每亩1600斤,折人民币1120元,加上种粮的补贴,每亩的收入为1200元,除去谷种、化肥、农药、耕作等成本开支,一亩田年纯收入才为500-600元,按一家四口人计算,一年种粮不过3000元,这里面还包括全家的口粮。而出去打工,收入远远大于种粮的收入,我县农民打工主要集中在浙江一带。月工资一般为1500-2000元,除去日常的生活开支,稍微节俭点在外一年的纯收入可以达到1-1.5万元。如果是夫妻双双在外打工,收入还会在2万元以上。”如此悬殊的收入比较,农民就不难选择去留了。三是工种单纯决定外出。在家种田琐事多,花不少精力和时间,收成也不一定好,如果想再创收搞些别的副业,一年到头都在忙。而出外打工相对就比较单纯,以劳动时间计算劳动报酬,只需要把手中活干完,就可以拿一定的报酬。这样一对比,农民当然愿意选择比较简单的而又收入更高的劳动方式。

(二)乡村干部指导农业难有作为。与农民交谈中,很多农民告诉我,如今的乡农技干部懂农业的很少。据了解,现在乡干部大多为非农专业中专毕业生,

自己不懂农业,难以对农民进行业务指导。如今的乡镇农技干部,工资是乡里发,因此大多数工作都是围绕着乡镇主要工作开展,而如今乡镇主要工作都放在发展经济、壮大工业、招商引资和计划生育等方面;取消农业税后的农业对财税贡献不大,对农业不是很关注,乡级政府对农业并没有发挥着“小政府,大服务”的作用,导致农业发展很不平衡。还有现在的乡干部几乎都是住在县里,村干部也有部分在县城安家,所以一到晚上,乡政府除值班人员外,俨然一幢空楼。农民遇到的一些农业技术问题,只能自己解决。这就也就暴露出了乡村干部指导农业难有作为的问题。农民种粮需要技术的支持,乡村干部提供不了,就很难把农民拧成一股绳,就很难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三)农业技术培训不到位。

我国的农业主要是小规模农业,缺乏规模化,缺乏产业化,缺乏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其中原因主要是农业技术知识传播途径不到位。乡镇农技干部做的都是农技以外的乡镇工作,没有发挥专业特长。一位县级农技老干部说,其实农技干部也有苦衷,他们自己也缺乏农业知识的培训,知识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农业生产知识,乡镇也想组织农民培训,但留守在家的农民根本对培训不感兴趣,就是有农业知识宣传资料,很多农民根本不愿意学也理解不了。还有财政上这些年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却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却较少,因为经费不足,就难以进行农业科技研究,就很难举办新时期农业产业知识训班。没有实验示范,农民缺乏信心,所以也就直接导致了种粮积极性不高。

(四)配套政策难落实。

1.是粮食补助方式不尽合理。发放粮食直补资金,因各地方未调查核实中实际种植面积,则按农户农税改革的计税面积发放,导致未种粮食作物的耕地也能得到补助,造成“粮补”变“地补”。还有良种补贴是也是按计税土地上实际种植面积进行补贴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展成了只要农户种了粮,就可以享受良种补贴。也就变成了“良补”变“粮补”。现今政府所掌握的农民承包的土地是以“计税面积”为标准,并不是农民承包的实际耕地面积,农民实际耕种的土地远远大于“计税面积”。由于实际耕地面积与计税耕地面积有很大出入,所以几乎没有办法具体到每户。因国家当前政策导向是尽量稳定现在的土地承包关系,没有组织开展新的土地面积测量工作。本村村民不管是务农也好打工也罢每年人均都只能获得很少的补贴。一个看似简单的种粮直补政策到了基层实际操作层面就变得复杂了。

2.农民用地结构不合理,粮食作物占地多,而主要的农副产品价格下跌,经营成本 相对较高,农业收益不甚理想,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我国很多农村的农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协调程度低,耕地中粮食作物占地多、经 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占地比重小。加之,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产品市场由卖方 市场过渡到了买方市场,农产品相对过剩,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下降,有的时 候甚至要依赖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农村流传一句话叫“政策好、粮价高,人努力、天帮 忙”。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由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农产品新品种、新技术的成本高、效益低,土地投 资边际成本的不断上升,农民税费负担沉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农业生产成本连年 上升,农业经营成本相对较高。面对“种粮越来越不划算”的现实,农民收入减缓,甚 至负增长,农民生活苦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低落,这是造成土地闲置的根本原因。

(五)缺少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农民自身的科技水平较低,国家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不到位,农业生产中对新技术的应用太少,农业生产工具更新换代周期太长,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增值作用较弱,科技贡献占农民增收的比重太低。农民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单一,仅限于传统的玉米和小麦,普通的粮食作物缺少科技含量则缺少市场竞争力,产品当然卖不了好价钱。现存的耕作方式本质上还是传统方式的延续。信息渠道闭塞,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很低,绝大多数农业尚未享受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这导致农民不能及时地了解有关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信息。对于农作物的选择也比较单一,只是局限于传统的个人喜好,不能做到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自己的种植选择。国家和政府举办的科技下乡一类的活动,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农民的落后的科技知识水平。政府的科技指导力度还不够大,农民只能通过以摸索的方式尝试这条路。探索就难免失败,农民在不懂科学技术的时候盲目使用反而容易造成了经济损失。

(六)基础设施差。

水利设施建设不到位。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但是在建设中有时会出现花钱办不好事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农民不愿出力,就等着政府解决。另一方面是指标转移了。认为主要地段的沟渠修好了,可以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其实工程没有完工,还是有隐患,农田灌溉的质量还是不行。如遇到干旱缺水,很多离水源较远的水田难以播种,再次抛荒。因为缺水,也直接导致粮食产量也逐年下降。

四 .解决农村抛耕的具体措施

要解决农村大面积耕地空闲,要实现农村的快速发展,要实现要使农民真正地富裕起来,我以为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和提高:

(一)探索农村和农业改革新路子。

1.是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建立各类专业经济协会组织,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小规模生产的农民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使之成为市场和农业产业结合的主体,从而达到改变市场信息不灵、生产盲目、经营分散、经营方式封闭、产品交易滞后的缺陷 。

2.是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或引导农民以土地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流转,促进土地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经营水平,让农民获得更多的资本性收入和级差地租收入。三是按照“面向大市场、经营大品牌”的思路,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调优调强产业发展布局,建立水稻、油料、蔬菜、果业、蚕桑、畜牧等高效现代化生态农业示范带,提高土地和农产品的附加值。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能力。

1.要多方争取项目,多元化融资,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特别是要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财力、技术的支持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科技含量,提高堤防防洪标准,加大对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力度,增强农业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彻底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的现象,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2.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建设的实施,抓好堰、渠、堤、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消除交通“瓶颈”现象,加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改善农村和农业生活生产条件。

(三)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改进农业科技指导方法。要实现粮食的高产,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政府必须加大对农业特别是种粮科技投入力度。由政府或农科站要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知识水平较高、技术过硬的农业科技人员开展“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充实到乡镇农技队伍中去,把最新科技资讯及成果带到田间地头,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用田间讲座、田间诊断、田间示范等形式,把现代化的农业科学技术直接送到千家万户,定期开办农业知识技术讲座,使农业技术人员从根本上了解农民种粮的疑问,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对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发展高效现代农业的需要。

(四)运用市场手段调节经济作物的价格,降低农资的价格。对于农民对经济作物的喜好,应该通过市场手段调节其价格,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扬长避短,发挥土地本身的优势,对于一些不合适的经济作物,积极引导、调整农民种植结构。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措施,加强对化肥、农药等涉农生产企业和农资市场的监管,实行农业生产资料专营,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牟取暴利和以假充值、以次充好、短斤缺两等价格欺诈违法行业。这样可有效地降低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的价格。增加财政预算中对农民的补贴和对农资器械的补贴,进一步提高补助标准,真正地让农民增加农业的净产值,让农民真正得到种粮的实惠,看到种粮的前景。并建立起稳定的粮食供销渠道,对农民生产出的农产品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解除农民粮食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保护农的切身利益。

(五)国家需要进一步调整对农民工的引导工作,将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的方式多元化,使得农民工在外打工能够在城市里学的一些农业科学技术理论,树立农民科技科技致富的典范,鼓励部分农民工回家乡利用科技致富。只有改变了农民科学技术水平低下的局面,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改变农民贫穷的地位,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实现粮食的增收增产。

(六)进一步改革土地制度,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道路。目前农民种植规模较少,商品化程度不高,也是影响到农业效益进而影响到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原因。这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密切相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保证了农民基本平均分得了一份土地的同时,也使土地耕种的规模受到影响。分散的农户种粮技术和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成本也就相对较高。这些分散的农户,种粮的目的也主要是解决自己的口粮,商品化的程度不高。要使土地集中起来进行机械化、集约化耕种,提高生产效率和单位产量,提高粮食生产的商品化,就应进一步改革土地制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处罚耕地撂荒的农户。现行的政策对农民撂荒没有任何惩罚,农户想种就种想不种就不种,呼吁政府尽快制定可操作政策和法规,对耕地撂荒的农户课以重罚,只有进行处罚,才能更有效的减少耕地撂荒。

(七)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耕地规模效益。要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和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把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发展特色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增加农业效益,以调动农民种地积极性。要从实际出发,坚持自愿、依法、规范的原则,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制定土地规范流转的有关政策,做好农户的生活安置和生产安排,将耕地转包给种田能手或种粮大户耕种,发挥耕地在规模经营的优势,提高农村耕地的种植效益。农村金融部门要

加大 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确保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保险部门要创新适合“三农”的保险产品,不断提高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经验体会:

土地权属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农村土地调查,即查清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分布和权属等情况;城镇土地调查,掌握每宗土地的界址、范围、界线、数量和用途;基本农田调查,将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区块)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并登记上证、造册;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地籍信息系统,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土地资源调查报告是资源调查的真实文字记录,是极重要的成果资料之一,它要求对整个调查工作系统的工作总结和技术性的总结探讨。编写好报告不仅对系统、全面、科学管理土地十分重要,而且对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充实、发展土地科学,造就一大批土地科学人才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土地资源调查结束后,一定要严格要求编写好土地资源调查报告。通过本次实验,学会利用有关资料和图件,撰写地、县、乡级各类土地资源报告和专题报告。

二、杨庄镇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莱芜地处东经117°19′~117°58′、北纬36°02′~36°33′之间。杨庄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杨庄镇地处泰山东麓,莱芜市西部平原,西与泰安市接壤,汶河、汇河交汇于此。 面积58.8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15026户,48808人,耕地面积3588公顷。

行政区划:杨庄、大埠头、小埠头、燕家庄、东李家庄、西李家庄、陈徐、西宅科、张里街、朱屈街、冷家庄、西杨庄;陈东、陈西、陈北(三村合称陈家楼);高家店、前郭庄、后郭庄、水西官庄、张家泉、巩家庄、刘家店、李家堂、镇武庙、谭家庄、侯家洼、罗家洼、司家岭、胡家宅、孟家官庄、太平官庄、凤凰官庄、梅家官庄、尹家庄、马村(原名马家庄)、营房、蔺家庄(蔺家庄、王家庄)、石家河、大桥沟、小桥沟、阎桥(阎桥、小阎桥)、雪岭、龙尾、上马家泉(上马家泉、马家庙)、下马家泉。

(二)自然条件:

地理条件优越,地貌多样,山区、丘陵、平原三分天下,各占其一,主要种植烤烟、果品、中药材、花生等经济作物,森林覆盖率达36%;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矿、钛铁矿、白云母等,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是全镇的支柱产业,其中龙头企业兴盛矿业被评为“国家级绿色矿山”,并成功在香港上市。旅游资源丰富,拥有齐长城遗址、曹操回马岩、五山溶洞、鸽子崖、汞丹山林场、驻地广场、千年银杏、龙山文化遗址、抗日烈士陵园等名胜古迹。

(三)社会经济情况:

杨庄镇地处泰莱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种植业发达,是莱芜市“三辣生产基地”。全镇生姜面积12135亩,大蒜25000亩。全镇依托资源优势,建有恒温库21座,库容6万吨,成规模农副产品加工厂22家,年加工生姜6万吨,大蒜5万吨,80%销往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国家,有9家企业有自营进出口权。全镇经济发展、政治和谐、社会稳定,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无邪教乡镇、平安建设先进乡镇、群众信访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56亿元,工业总产值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利税9.7亿元,境内税收1.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29元。 全镇现有工业企业127处,年创工业产值16460万元,实现利税524万元,成为全镇经济的重要支柱。莱芜市风机厂、莱芜市兴华机械厂、莱芜年阀门厂、莱芜市东方摩托车汽缸厂、莱芜安王锅炉制造有限公司是杨庄镇骨干企业,其中限额以上企业8家。

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全面实施工业带动战略,靠龙头企业拉动经济增长、培植、扶持优势企业不断壮大,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推动镇村企业上台阶、快发展。 杨庄镇是莱芜市农业大镇,全年粮食总产达1.9万吨。近几年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科技、流通、储藏加工三大龙头的作用,加快了农业生产化进程,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良性循环格局。杨庄镇个体私营经济呈现蓬勃发展势头。

杨庄镇把园区环境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本着“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先后投资400多万元,规划方田65个,建成万亩生姜、大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打牢创汇农业基础。投资近千万元,新建双龙路、鑫源及供水、排水、变电、通讯设施,进一步提高了园区“四通一平”质量。园区管委会严格实行“一个头对外,一个漏斗对内”的封闭管理模式和“一个站式”服务,建立投资企业包干责任制,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创造优良投资环境。

2002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5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32元。

马村概况:

马村隶属莱城区杨庄镇,原名马家庄。

二、土地资源调查的过程和成果

简述乡(镇)土地资源调查开展的过程与成果,以及参加调查人数、调查起迄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调查成果的质量等;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过程:

(一) 准备工作

1. 分好小组,组织队伍

2. 制定工作计划:

5月13日--5月15日 :工作底图制作

5月16日--5月18日:外业调查

5月19日--5月21日:面积量算

5月21日--5月26日:成果汇总,编写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3. 资料准备:杨庄镇地图、航片、地形图、第二次土地调查规程的相关资料等

4.物品准备:米尺、纸、笔、硫酸纸、皮尺以及外业调绘相关物品等

(二) 外业调绘

1. 调绘前的准备工作阶段

(1)制定工作分类系统

(2)室内预判:

裁剪适合大小的硫酸纸,并利用已有土地利用数据库与调查底图套合后解译(杨庄镇地图和航片),根据航片的影像特征与专业解译标志,按照航片判读的一般判读顺序,依据影像对界线进行调整。将能够确认的地类和界线、不能够确认的地类或界线、无法解译的影像等,分别用不同的线划、颜色、符号、注记等形式标绘在硫酸纸上。

2. 调绘阶段

马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参加调查人数:6人

调查起迄时间:5月17日 完成的工作量:马村的具体调绘包括:村界调查、土地类型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外业补测的相关内容如:线状地物调绘、零星地物调查、不够上图的小图斑面积量算等

调查要求:

①掌握测绘地图的比例尺:1:10000 ②确定我们组的验证样区 :杨庄镇马村④确定调绘地图的方位 ⑤调绘地类 ⑥边走边判,补测地物

严格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走到看到。外业调查时必须走到、看清、绘准、绘真;

(2)真实准确。对画在底图上的各种要素都必须实地认真判读,做到位置准确、符号运用正确、大小等级分明、地物形态逼真;

(3)问清查实。地理名称要问清、问准,各种数字注记资料要实地量测,核实无误;

(4)记清记全。对于野外调查内容要在外业调查记录表上全部记录,做到清晰易懂,新增地物补测要画草图加以说明。

外业调绘的主要内容:

1、路线勘察:路线勘察的任务是沿一定方向的线路,穿过不同地形部位,以了解调查区内的土地各构成要素的变化、土地类型特征以及分布规律和特点; 如采用遥感调查方法,还要充分注意各种土地类型与遥影像的解译标志之间的关系,以便于窒内解译。

2、制定拟工作分类系统:是指建立调查区内地类调绘的工作分类系统及其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并系统编码。拟工作分类系统是室内预判和外业调绘填图的基础。

3、地类调绘:是指沿着调绘路线边走、边看、边判、边画、

边量和边记的综合过程。 其要点是选择好调绘路线、掌握调绘底图的比例尺、抓住地物特征和边走边调绘等过程。

4、外业补测:注意以下几点:

(1)新增建设用地,依据土地勘测定界及地籍调查资料转绘到调查工作底图上,并实地确认。(2)注意地物的中心位置。以线状地物为参照物补测时要量测到线状地物的中心线,而不能只量测到线状地物的一侧。(3)注意地物的形状、大小和宽度。(4)注意控制新增地物的关键位置。(5)注意对已补测地物加强校核。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补测,都必须利用明显地物影象进行检查,使其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以保证补测地物的位置准确,形态逼真。(6)为了确保补测的量距精度,要求用钢尺或皮尺丈量。

5、样区调绘验证:是指应用遥感图像进行调绘是的一项外业工作,是选择一些样区在野外来验证室内预判的结果。

(三) 内业工作

1. 转绘工作 将外业测绘整饰完毕的专业图转绘到地形图上。

2. 量算面积 在转绘好的以地形图为基础的专业图上,本着以图幅

为基本控制,分幅进行量算,按面积比例平差,自下而上逐级进行汇总的原则进行各级面积量算。首先面积量算的准备工作;然后进行控制面积量算的量算;碎部面积量算,包括:线状地物面积的量算,飞地插花地的处理,田埂面积等;面积的汇总统计。

3.边图与图面整饰 在量算面积工作结束后,要对薄膜分幅图进行整

饰,以便进行编图。

4.成果整理:调查报告的编写

(四)检查验收

内容有:

1.外业调绘和补测地物——着重检查各种地类的判别、地类界线的精

度线状地物的测量、新增地物的补测等。

2.内业工作——重点检查转绘精度、面积量算精度、成图质量等。

调查成果的质量:

经过实地调查,我们确定了马村的村界、零星地物、未够上图小图斑面积以及外业补测的各相关地物面积的相关资料。了解了一些飞地以及插花地的界限与位置。成果相对

三、土地利用现状和利用意见

(一) 土地利用现状

2005年底,全市土地总面积为224621.16公顷,其中莱城区面积190688.80公顷,钢城区面积33953.95公顷。农用地148430.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1%,其中耕地68700.33公顷,占30.6%,园地15208.86公顷,占6.8%,林地37102.55公顷,占16.5%,其他农用地27418.97公顷,占12.2%;建设用地32514.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4.5%,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6857.30公顷,占12.0%,交通用地2011.06公顷,占0.9%,水利设施用地3646.53公顷,占1.6%。未利用地43675.5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9.4%,其中未利用土地39019.11公顷,占17.4%,其他土地4656.44公顷,占2.1%。杨庄镇面积5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88公顷,姜面积达1.2万亩,大蒜面积2.5亩,其他经济作物面积1.3万亩,还有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林 地、园地等。

农用地以耕地为主。耕地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莱城区耕地比例大,钢城区小。西部平原耕地所占比例大,方下镇、寨里镇、羊里镇、杨庄镇等乡镇,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都在50%以上;山区乡镇耕地少,茶业口镇、雪野镇、大王庄镇、黄庄镇等山区乡镇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

还不到30%。园地构成以果园为主,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区和东部山区,西南部也有较多分布。林地以有林地为主,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区。

全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特点比较明显,平原地区人口密集,工业发达,建设用地比例大;山区则相反。

全市未利用地主要以荒草地为主,面积37893.2公顷,占未利用土地的86.76%。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北部、东部山区、南部山区等。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及其分类依据为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表

(二) 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的形势

莱芜市是山东省土地面积最小的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化发展增速给土地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人多地少,后备资源不足,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土地利用与管理形势严峻。

人口高峰日益逼近,耕地保护任务更加艰巨。全市人口总量预计到2010年达到130万人,2020年达到150万人,逼近人口总量峰值。全市人口密度534人/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0.18公顷。人均耕地仅0.055公顷,低于全省人均水平。莱芜为全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且地处鲁中山地丘陵区,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较多。必须充分认识全市耕地面临的形势,加强耕地保护,坚守耕地红线。

建设用地规模扩张较快,供给压力更加凸现。1996年-2005年,建设用地共增加5572.40公顷,是规划指标的1.4倍,平均每年增加557.24公顷。农村居民点不减反增,到2005年共增加849.70公顷,年均增加84.97公顷。城镇用地以年均369.87公顷的速度增加,根据预测到2010年莱芜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5%,到2020年将达到70%,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必然带来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增长。同时社会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的调整升级,城乡居民对生活、生产、出行的空间需求日益增加,也将进一步加大建设用地供给压力。全市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土地资源制约,解决好土地供需矛盾是保证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

部分土地资源利用低效,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有待提高。2005年全市单位建设用地

二、三产业产值为73.17万元/公顷,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17倍,但是与青岛、淄博等地相比,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全市农村居民点和个别开发区等建设用地利用低效、粗放,盘活挖潜空间较大。据调查,全市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高达233.2平方米,严重超过省及控制标准,个别地区“空心村”现象严重。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70%,农村人口将大幅度减少。必须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努力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增强建设用地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三)合理利用对策

针对当前土地供需中的突出矛盾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坚持从全市土地利用现状、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各区实际情况出发,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土地管理,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控制,围绕规划目标的实现,采取以下对策:

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统筹安排农用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划定基本农田,实现从单纯的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的转变;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加大土地复垦力度,确保补充耕地质量;统筹安排各类农用地规模,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和布局。

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为重点,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以需求引导和供给调解合理确定建设用地总规模,从紧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严格划定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防止无序扩张;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促进形成城乡协调的用地新格局;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合理利用未利用地和非耕地。

以加强国土综合整治为手段,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生态功能,构建良好的土地生态基础;积极推进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为重点的国土综合整治,统筹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加强各类生态保护用地保护力度,探索建立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相适应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以优化和布局为主线,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围绕全市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强对不同区域土地利用方向,结构和布局的调控和引导;按照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规范土地开发秩序,促进土地利用的区域协调;强化区级土地利用调控,积极落实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空间管制措施。

以落实共同责任为基础,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严格执行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目标责任制,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调控作用,落实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政策,健全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市场调节机制,建立土地利用规划动态调整机制,构建全市土地资源保护体系、土地节约利用保障体系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体系,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实施。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充分吸取上轮规划的经验不足,本次规划基于珍惜资源、善用资源的理念,探索体现“莱芜特色、符合国策”的技术思路和规划手段,推进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管理方式的创新。

上一篇:停电停风应急措施范文下一篇:土地评估抵押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