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项目审计范文

2023-09-19

高校项目审计范文第1篇

摘要:管理审计活动的开展,在于衡量学校管理模式是否与管理需求相适应,评估学校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有利于学校发展,各类资源是否科学应用,有助于高校规避管理风险,推动高校审计活动全方位开展,提升高校公共管理水平。管理审计视角下,高校应该明确管理审计重点,建立健全管理审计机制,立足审计对象,采取科学审计方法,加强对高校重要经济活动的管理审计,根据审计结果创新公共管理模式。

关键词:管理审计视角下;高校公共管理;创新路径

管理审计是指对高校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解析、评价,促使高校运营管理效率提升的一项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高校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判断高校管理模式是否与管理目标一致,有利于高校公共管理质量及效率的提升。

1.管理审计视角下高校公共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概述

1.1有助于高校规避管理风险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高校运营环境发生变化,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在这一背景下,高校的管理重点不止于教育、科研等活动,还需要参与一些校外投资的经济活动,筹集更多的办学费用,建立新的分校区,扩大招生规模。高校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去修缮校区建筑、设施,建设新的教学场地,财务工作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如若采取传统的公共管理方式,没有完善的经济活动管理机制,将增加高校运营风险。管理审计的出现,弥补了高校在监督机构不够规范、疏于成本核算管理等方面的缺陷,让管理者能够实现对于各项经济活动的科学审查与有效监督,优化运营管理决策,有效规避管理风险,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1]。

1.2有利于促进高校审计活动全方位开展

管理审计的本质,是检查高校是否根据管理需求制定管理模式,是否根据高校发展规划展开经济活动,在经济活动中是否合理利用经济资源,有无践行成本节约策略,经济活动的开展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其目的在于推动学校管理模式的完善,健全学校财务管理机制,更好地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管理审计是一项面对未来的管理审计活动,与传统财务管理中支出收入审计截然不同,它是一项全方位、科技化的审计活动,能够推动高校公共管理的可持续改进。

2.管理审计视角下高校公共管理创新路径分析

2.1明确管理审计重点,建立健全管理审计机制

全面、客观、深度剖析高校公共管理的具体内容,明确管理审计的重点,详细了解高校管理现状,尤其是财务信息,明确经济活动项目及收入、支出情况,做好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工作。明确管理审计在高校管理中的意义,建立健全高校管理审计的机制,明确工作准则,确定工作流程,推动高校管理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高校在展开管理审计工作时,应该不断积累经验,学习其他高校在管理审计中的优秀经验,基于自身情况,改进、完善管理审计工作系统,基于审计对象,制定相适应的管理方法与考核体系,制定尽可能公平、公正、客观的评价标准,采取量化指标合理评估,广泛听取审计对象的意见,形成一套切实可行能够有效评估学校公共管理绩效的科学体系[2]。

2.2立足审计对象,采取科学审计方法

高校管理审计工作中,应该明确自身服务对象的角色定位,做好宣传工作,让审计对象知悉管理审计工作的意义,明确管理审计能够帮助其更好地进行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公共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积极配合完成管理审计工作。工作过程中,必须基于审计对象的性质、类型,制定合适的审计工作计划,采取科学审计手段与方法。高校管理审计范围广,内容繁多,需制定针对性审计方案,这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引进新型审计方法,拓宽审计渠道,从而根据审计对象的特征,选择最合适的审计方法。同时,应该根据高校管理形势的变化,不断更新审计工作方法,引进现代化审计理念与手段,完善审计制度、审计方法、审计流程等,在管理、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等方面,采取专业化的方法,在审计工作方案设计中,强化其逻辑性,增强其创造性,确保获得更好的工作成效。

2.3加强对高校重要经济活动的管理审计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抓住重要的经济活动,比如说大型仪器买入、合资办学、对外招商引资等,对这些经济活动进行实时跟踪,记录活动开展的具体流程与资金流向,做好审计工作。高校管理者应该正确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让学校各个部门建立起正确的内部审计观念,积极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确保审计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从而获取公平、准确、权威的审计结果。管理审计工作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配合,但是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审计部门不应过多干涉其他部门的管理工作,以科學合理的形式,参与到高校公共管理及风险管理中,完善学校风险防控机制,做好风险识别、评估、跟踪、控制工作,让学校能够有效规避运营风险。学校在风险管理活动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对于相关活动进行跟踪审查,合理评价风险管理实施成功,适当提出建议,促进学校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3]。

3.结语

高校管理审计对象主要包括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各项经济活动结果、各项资源利用情况、学校经营经费使用情况、办学费用筹集渠道及成果等,这些工作能够发现高校在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科学合理解决办法,创新高校公共管理路径,提升高校公共管理水平,推动高校长效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慧琴.浅谈公共管理视角下高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J].辽宁经济,2020(09):72-73.

[2]麦均洪,黄海祺.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的日本私立大学社会服务的特征及借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05):94-99.

[3]王敏,谭刚.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以某农业高校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0):179-183.

高校项目审计范文第2篇

【摘 要】 高校综合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财务信息系统,健全的信息系统审计程序既能有效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又能使其合理充分利用,发挥最大效益。文章结合目前频发的高校腐败现象,依据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高校内部审计准则,分析现代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内控体系建设的状况,从信息系统审计的视角查找当前高校内控体系的缺陷与不足,指出只有以信息系统审计为平台,构建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方能从根本上控制不断蔓延的高校腐败现象。

【关键词】 信息系统; 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 高校腐败现象

一、引言

近几年,全国各地高校腐败案件频频曝光,大学领导在基建工程、后勤运行、招生调剂与仪器设备采购环节受贿现象频发,这些腐败案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百年名校武汉大学两名高层领导利用职权收受巨额贿赂,被捕落马,严重冲击了大学在公众心目中的“象牙塔”地位。预防与遏制高校腐败现象,成为当前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信息系统审计监控功能弱化,内控体系建设不完善,是高校腐败现象频发的重要原因。以信息系统审计为平台构建完备的高校内控体系是从根本上遏制高校腐败现象的关键。

二、信息系统审计与内部控制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是高校综合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信息系统审计》指出,信息系统审计是指由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对信息系统及其相关的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和流程开展的一系列综合检查、评价与报告活动,该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信息系统审计活动。

信息系统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首先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经过信息沟通和专业技术方法处理;进而对信息系统能否有效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及时维护数据完整作出判断;最后测试信息系统能否促使被审计单位充分高效地使用资源,能否促进被审计单位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在信息系统审计的实施阶段,所涉及的审计方法需要具备信息化专业技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审计人员首先需要进行了解和描述,再进行专业技术测试。

内部控制系统以控制环境为核心,由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沟通和监督五要素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准则》(2009年9月1日颁布实施)定义的内部控制为“内部控制是指为了实现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保证资金、资产、资源安全、完整,并得到合理有效利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保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而制定与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保证措施和业务程序。”

三、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现状分析

(一)硬件软件配置齐备,内部控制理念缺乏

目前,大多数高校比较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了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信息化,实行计算机财务信息统一管理,在跨校区财务管理平台上实现信息数据同步。特别是以硬件VPN(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技术组建的财务专网,为财务管理工作实现计算机信息统一管理和维护提供了很好的网络基础平台。但是,随着硬件设备的更新、软件系统的升级和VPN技术的发展,仍有部分院校领导和财审负责人对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及时以信息系统审计为平台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二)复合型审计人才缺乏,风险评估技术滞后

现代内部审计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在具备审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学习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目前,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工程进展缓慢,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缺乏制度创新,尚未形成有利于复合型审计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环境。信息技术风险评估是高校信息系统内部审计的前提。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风险评估技术滞后,尚不能准确识别与信息系统技术相关的内部和外部风险,缺失完善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因而不能准确分析信息系统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三)内部控制环境弱化,缺失风险控制评价

评价单位内部控制环境优劣的主要考察因素有:单位的组织结构、职权划分、人事安排以及领导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管理理念和风格等。目前,高校管理者大多是某些专业突出人才转换而来,在管理理念上或多或少受到非管理专业思维模式的误导,在对高校的内部控制和风险分析上缺乏科学认识。例如,在单位的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方面,职责不清晰、权限不明确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考核机制上,更侧重于对工作态度等主观表现评价,忽视了专业不胜任、职责不相容原则的运用。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功能之一,风险评估有三个步骤:首先,通过信息沟通与交流,判断控制风险发生的概率;然后,分析评估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后,总结环境测试数据,制定控制措施,撰写风险评估报告。目前,大多数高校是在风险发生后,才从自身找原因,忽视了从源头采取措施,避免事态发生。

(四)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导致内控体系不完善

根据《会计法》相关规定,校长对学校财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高等教育法》依法确立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了校长和学校内部各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校长负责管理日常校务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时而“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多头操作”。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涉及各个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各单位都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内部管理办法和监督控制手段,但是缺乏综合衔接的内部“统一管理”办法和联动牵制的内部“监督控制”手段,达不到整体运用的理想效果,从而导致部门之间工作重叠、利益矛盾、效率低下。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必然导致资源配置失调,难以充分利用资源获取最大效益,进而导致内部控制体系崩溃,严重制约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人为干预信息系统监控功能,肆意变更财政预算支出项目

目前,大部分高校已配置了功能强大的综合财务管理系统,对校级和二级单位以及基层单位的财政预算通过信息系统实施监控,对预算项目的经费执行情况实时结算汇报,并对出现赤字的非正常项目及时通报预警。但是,近年来“刚性预算”的严肃性频受挑战,高校预算管理不规范的项目渐趋增多,弱化了财政预算的权威性。财政预算一经教代会表决通过,对任何教职工和学校领导都具有约束力,无权随意变更项目内容和预算金额,因发生特殊情况未列入预算又必须急办的项目,必须按财政主管部门规定程序上报审批、调整预算。然而,仍有部分高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法规观念淡薄,人为干预信息系统监控功能,肆意变更财政预算支出项目,不时挑战“刚性预算”的严肃性。

四、以信息系统审计为平台,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加强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从思想观念上要高度重视。为适应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审计人员要增强紧迫感,努力学习现代计算机技术,不断提升信息化审计的技术水平。作为高校的领导层,更应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及时更新硬件设备配置,升级信息化软件系统,实行计算机财务信息统一管理,完善信息系统“数据同步、统一管理”体制,坚持以硬件VPN技术组建的信息系统平台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保障。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软硬件配置的不断更新,高校领导和财审负责人应更加重视信息系统管理,增强内部控制理念,及时建立和完善以信息系统审计为平台的高校内控体系。

(二)加强培训、积极引进,建立复合型审计队伍

审计专业知识不仅关系到高校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质量,也事关整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一支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审计队伍,对审计人员定期培训、定向交流,让专业审计人员轮流到会计师事务所实践,也可以选择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学习交流,详细记录审计实践的经历,及时总结大案要案审计的经验,并将这些素材加以提炼、内部交流,从根本上提高审计实践能力。另外,审计专业人才对实践性要求较高,高校也可以通过人才引进模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信息化审计人才。通过人才引进模式,吸收专业知识丰富、计算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到信息化审计队伍中来,以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高校内部控制环境,构建信息化审计软件平台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财务系统和审计系统逐步实现了实时联网,强化了审计部门的事中审计监督职能。目前,大多数高校已更新计算机硬件设备、升级财务系统软件,并着手构建信息系统审计平台。信息系统审计软件历经数次升级,功能逐步完善,主要有四个模块:(1)“审计项目管理”模块,进行人员分工、业务协作,监控审计工作进程;(2)“财务数据查询”模块,审计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和授权范围,查询预算项目执行情况、分析经费支出数据;(3)“财经审计法律法规查询”模块,审计人员可以方便地检索、查询最新的法律法规文件;(4)“审计公文管理”模块,审计人员检索、查询、编写、存储相关审计项目的适用性文件。

(四)合理设置审计机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针对目前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带来的内控体系不完善,应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解决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缺陷。内部审计部门与单位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相对独立,专业技术要求高,具有较强的权威性。虽然高校领导的权力受党委和纪委等部门的监督和制约,但大都是事后监督、查证落实。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更侧重事前预防,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分析风险的影响程度,从而在根源上防止高校腐败案件的发生。

(五)强化信息系统监控功能,实行财政支出“刚性预算”

高校的年度财政预算确定以后,必须维护其“刚性”,不能肆意变更项目内容和预算金额。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战略基础上,预算制定过程是一个联系各部门实际情况、注重各项目绩效考评的决策过程。预算一经教职工大会表决通过,便具有“强制性”,学校各部门承办的具体预算项目都必须严格执行预算,所有经济活动的开展都必须围绕财政预算,强化全面预算的“刚性”。内部审计部门应按照学校的年度财政预算跟踪监督各项目的预算执行过程,即时反映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严格监督预算支出额度,结合高校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制约措施。

五、结语

近年来频发的高校腐败现象,与信息系统审计功能弱化、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密切相关。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我们必须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加强培养复合型审计队伍,优化高校内部控制环境,以信息系统审计为平台构建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不断蔓延的高校腐败现象。

【参考文献】

[1] 姜猛.试论以内部审计为核心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J].财会通讯,2011(8).

[2] 唐文杰.高校信息系统审计策略探讨[J].财会月刊,2012(15).

[3] 胡玲玲.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J].商业会计,2012(10).

[4] 杨霞光.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探讨[J].商业会计,2010(14).

[5] 姜猛.以内部审计为核心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可行性分析[J].审计月刊,2010(7).

[6] 邱玲.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问题及对策[J].宁夏审计,2011(4).

高校项目审计范文第3篇

摘要:高校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发展和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和改革,高校内部审计也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我国高校内部建设的不断加强,给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立足于此,阐述相关的理论概述,分析大数据时代给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大数据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改革方向。旨在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引导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认清大数据时代给高校内部审计带来的影响,并在大数据时代不断完善,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内部审计;改革方向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大数据逐渐来到我们身边,并给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高校作为我国人才的输出地,不仅是大数据最先体验和发展的机构,同时也是大数据的体验者和受益者。随着近几年高校的建设的不断发展,各高校的办学经费、教育投资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产教结合、校办企业的增多,给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作为高校内部审计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进行改革和创新成了目前主要的研究课题。

一、大数据的相关概述

(一)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也逐渐被人们熟识,并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日常搜索引擎,大到各行各业的数据分析和整理等等,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

(二)大数据下的高校内部审计

高校内部审汁指在高校内部所产生的一切经济活动,并保证其真实性和合法性的监督和自我监督行为。随着近几年我国高校建设的飞速发展,教育经费不断增长,高校在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流向和内部审核也逐渐公开化、透明化,将大数据应用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三)大数据审计的必要性

首先,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输出地,高校信息化的发展,直接带动着我国企业和社会信息化的步伐,从而促进我国教育和企业向信息化发展。其次,在高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今天,高校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多,审计技术和审计工作愈加重要,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大数据审计势在必行。最后,就目前高校的审计数据来说,大都是以合规性审计为主,数据提取相对单一,无法进行数据的充分挖掘,数据之问的联系性也比较低,影响数据的开发和利用。

二、大数据时代给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

(一)大数据时代给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的机遇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是云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的审计技术,同时也是我国高校审计工作人员的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通过大数据的处理,不仅可以减轻传统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也让审计工作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内部审计,相对传统的审计来说,数据面更加广阔和全面,数据准确、有效,不仅大大降低了审计的成本,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审计过程中的问题和漏洞,使审计工作更加专业和高效。

(二)大数据时代给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带动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对整个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传统的高校内部审计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传统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也逐渐凸显,这无疑是对传统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巨大的挑战。其主要问题存在于以下几点。首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挑战。传统的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中,大都知识结构单一,虽然具备基础的财务、造价等专业知识,但是往往对大数据的了解和掌握不足,甚至计算机水平仍然处于基础阶段,限制了大数据在高校内部审计中的发展。其次,对内部审计模式的挑战。传统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大都是以账项审计和制度审计为主要方式,而相对于风险审计和管理审计则要求不高。传统审计的重点在于检测资金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对资金的风险控制、管理控制等涉及有所不足。这也就导致了传统内部审计工作的局限性,其使用效率和风险控制不足,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的有效性。最后,对内部审计方法的挑战。传统高校内部审计方法大都是以查账、凭证、盘点等方式进行,不仅审计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而且人工审计的方式难免会有所疏漏,从而影响审计效率和审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大数据的应用,可以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统计、分析,有效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改革方向

(一)加强人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

“2l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作为整个审计工作的核心,虽然大数据可以实现数据的统计和整理,但是整个数据的判断和分析还是需要审计人员完成。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具备专业的财务、工程专业的知识技能之外,对相关人员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大数据应用处理技术要有非常高的要求。作为高校管理人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人才建设,普遍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鼓励在校学生留校,并针对高校自身对审汁人才的需求进行定向培养,自主培养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技能双优的学生毕业担任学校内部审计工作。其次,要积极引进优秀的大数据审计应用和管理专业的人才,完善高校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人才结构,让更多优秀的大数据审计管理人才融入高校内部审计团队,从而带动整个团队大数据审计建设,提高整体素質。最后,高校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学习先进的大数据审计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作为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大数据审计培训,普及大数据审计知识,提升相关人员的大数据运用和分析能力。作为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积极主动地向具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同事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在线教育等为自己充电,学习先进的大数据审计知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二)创新审计模式,提高审计效率

如果我们将整个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看作是一个人体的话,那么审计模式就是人体中的骨骼和脉络,决定了整个审计工作的目标和方法。在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审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除了对高校的资金进行监管和审核之外,还要注重对资金建设和风险的掌握和把控,从而进行风险预估和规避,使高校审计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

首先,改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作为我国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不仅代表着我国整个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显然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国家需要做好大数据时代下的审计法律法规的完善,使其更好的约束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其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规划,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智能和作用。例如,高校可以建立数字化办公设备、完善的财务数据库等,用于日常的数据收集整理以及加工和共享,使其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

(三)创建审计平台,提高审计质量

大数据下,相关的工作逐渐从人工转变为电子化、信息化,大数据时代下,审计平台的开发和建设,不仅需要更多的专业化人才,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对于单个高校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限于条件的制约,更多的高校会对大数据审计感到抵触和力不从心。对此,笔者建议,参考审计署所制定的“金审工程”的审汁发展模式,南教育部进行牵头提供资金支持,以地区为单位向各高校的科研力量提供技术支持,整合各高校之问的科研力量,建立完善的高校内部审计数据平台,将各高校的内部审汁和管理通过该平台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共享,这样一来,既可以实现各高校之问的内部审计工作的整合,同时还能通过数据平台进行内部审计数据的统一处理、分析和管理,从而全面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非常好的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作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大数据时代给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在大数据时代,在内部审计工作的人才建设、审计模式、审计平台上等进行全面改革,在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同时,推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敬妙.浅谈新形势下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制度的思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 3):32-35.

[2]谢洁莹.高校内部审计及整改问题研究[D].浙江:浙江工商大学,2017.

[3]侯文杰.高校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78-80.

[4]侯文杰.创新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思考[J].统计与管理,2017(1):181-182.

[5]王康.关于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和发展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6):268-269.

[6]張晓辉,张皤,常淑惠.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内部审计流程分析与处理[J].科技经济导刊,2016( 36):78-79.

作者简介:

王晓艳,南京中医药大学审计处,江苏南京。

高校项目审计范文第4篇

【摘要】高等学校新校区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是近年来行之有效的审计监督模式,它将工程审计由竣工结算审计转向对过程的控制,将财务审计由基建财务收支审计向绩效审计延伸,是工程预决算审计和财务审计的有效融合,并以此实现控制造价、规范管理两大职能。

【关键词】高等院校 基本建设 跟踪审计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注重內涵建设的同时,纷纷择地重建新校区,扩大外延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巨额建设资金收支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提高建设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了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校领导层以及广大教职工关注的重点,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践,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审计监督管理模式。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涵

审计工作是国家的经济卫士,对于高校来说,内部审计就是强化高校行政管理、提高教育投资效益、防范经济腐败的重要工具,是高校经济活动的“免疫系统”,而全过程跟踪审计就是高校新校区建设的一个“免疫子系统”。

全过程跟踪审计就是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依法对新校区建设项目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审计监督,实施包括从项目前期决策、立项规划、招议标、项目实施造价控制、变更签证、材料认质认价、项目后期结算审核、决算审计以及评估的全过程的审计活动。其具体涵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工程审计由竣工结算审核向过程控制的转变

高校工程审计,过去仅仅是局限于竣工结算审计,但是对于这种静态的工程造价审核,只能是就事论事,即使发现了管理上的漏洞(如签证失误),或者被施工单位的投标策略钻了空子(如不平衡报价),由于缺乏必要的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对工程造成的损失难以补救。而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够从源头上加以控制,过程中加以监督,事后加以审核,所以在新校区建设这样相对工期长、资金大、管理复杂的工作中,对保证工程建设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2、全过程跟踪审计是财务审计由基建财务收支审计向绩效审计的延伸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审计部门往往从核减额角度注重工程结算审计的眼前利益,而忽视了从效益角度对工程财务决算审计及评价的长远利益。基建财务决算审计作为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项目建设资金的来源、使用状况的真实、合法、合规性评价显得愈加重要,特别是对其后续的绩效评价,某种程度上比单纯的基建财务收支审计更加重要。当前绩效审计是审计工作重点推行的领域,全过程跟踪审计可以在这一领域加强尝试,以真正实现教育投资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3、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工程预决算审计和财务审计的有效融合

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包括工程预决算审计和基建财务审计,二者的有效融合解决了过去纯粹的结算审计和财务审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两类审计人员的共同参与和互相协作,可以使这两项工作交叉开展并相互借鉴。例如在项目可研报告的审查队段,财务审计人员可以为工程审计人员提供建设资金运行的成本分析;在财务决算报告的审核阶段,工程审计人员可以为财务审计人员提供特定建筑单位建筑面积的土建和安装成本分析;在项目后续评价阶段,工程审计人员可以为财务审计人员提供全过程跟踪审计过程中形成的显性经济效益(如工程核减额)和隐性经济效益(如材料的认质认价效益和招标人费用项目综合价格认定效益),财务审计人员可以分析工程进度款支付的时间价值和相关的社会效益(如招生规模的扩大、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的效益等)等,二者共同配合,相得益彰。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职能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意见》明确指出:“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应以促进控制工程造价和规范工程管理为重点,将技术经济审查、审计控制和审计评价相结合,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本文认为,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职能主要就体现在控制造价和规范管理两个方面。

1、控制造价

控制造价是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审计工作的主线。控制造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根据国家的定额及相关规章制度,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审计,将造价控制在法律法规所界定的标准之内;二是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的办学经费的限制,将造价控制在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全过程跟踪审计,就是要按照科学的程序,实施必要的审计,在事前、事中、事后几个环节对工程造价进行审核和评价,从而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

(1)事前控制。这个阶段的审计工作主要是对立项、规划设计和招投标的控制。立项阶段,通过审查项目立项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文件,促使建设单位按规定进行论证,对项目建成后将要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测算,完备立项手续,以减少决策失误发生的机率。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审计其总体规划方案和初步设计方案及相关的概预算,促使建设单位对项目的可行性、技术性、科学性和经济性进行评估;通过对高校自身经济实力和偿债能力的评估,促使设计单位量力而行的推行限额设计,控制设计标准,防止严重超预算现象发生;通过对项目建设的开工前审计,对资金的到位和落实情况进行严格把关,防止将预算内的事业维持费挤占或挪用到基本建设上来;通过招投标阶段的审计参与,可以促进有关方面科学规范地进行招投标活动。审计部门的作用还体现在对施工合同中质量控制、付款方式、索赔等的重点关注方面。

(2)事中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造价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材料认质认价、招标人费用项目控制、变更签证控制、付款控制。对于材料认质认价工作,审计部门通过协同有关方面对特种材料、装饰材料的市场考察、调查、询价、论证,有利于将质优价廉的材料被用到工程建设项目中。对于清单编制的工程预算,由于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会有一部分由招标人即建设方控制的的费用项目存在,如外墙涂料、铝合金、幕墙等,审计部门应在实施的过程中对这些项目的定价提供依据和参考。图纸变更是当前一些工程建设领域出现问题的重要手段,工程出现超预算、诉讼问题甚至于出现一些腐败问题很多都源于图纸变更这个环节,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参与会引起工程管理部门足够的重视。对于付款控制,审计部门也是全过程参与,在按形象进度付款的工程中,如果能坚持先审计后付款的原则,可以很好地控制造价,并有利于后期的结算审计。

(3)事后控制。这个阶段的控制造价主要是在结算资料审核、竣工决算审计、后续评价等方面。结算审计是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工作,审计过程中要认真核对工程量、图纸、变更签证资料及相关甲方认质认价材料签证、招投标文件,认真套用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或有关定额,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维护学校的利益。竣工决算审计是对建设单位项目基建财务决算报告的审计,主要是对决算编制依据、工程项目建设的批复及预决算的金额、项目建设资金的循环过程、库存物资、债权债务、办理交付固定资产等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计。后续评价主要是在基建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对项目收支的真实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以总结经验、揭露问题,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角度以评价项目投资。

2、规范管理

全过程跟踪审计要通过技术经济审查、审计控制和审计评价的具体审查,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有机结合,从而在促进建设单位加强工程管理、财务管理和审计管理方面发挥作用。

(1)规范工程管理。高校新校区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工程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是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三大环节。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点是造价控制和规范管理,三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造价控制,而造价控制又是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跟踪审计可以从一个侧面来规范和促进工程管理。例如在工程管理质量控制中,跟踪审计人员可以跟踪对进场材料进行抽检、对施工方案进行评估;在工程管理进度控制中,可以根据合同约定,核定付款进度的要求,及时掌握工程的总体进度计划、分解的月进度计划和周进度计划;在工程管理投资控制中,可以直接进行工程计量,核定会商有关工程索赔事宜,提供有关签证依据和造价咨询,为工程管理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而服务。

(2)利于财务管理。首先,全过程跟踪审计能促进基建财务部门科学编制预决算。当前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和基建财务制度的不健全,加上调研不充分,概预算编制粗糙,造成了很多基建项目的预算管理工作薄弱,甚至有的项目变成了“三超”,即概算超计划、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在很大程度上给领导决策和基建财务的正常运行带来了麻烦。全过程跟踪审计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财务部门提供基本准确的预算框架,帮助大多数不懂工程预决算的财会人员理清项目建设资金的真实需求情况,从而更好地依据学校的财务状况及资本运作情况,编制年度基建资金计划,并作出投资合理化建议和安排建设资金并适时地追加或减少投资预算,从而调整付款计划;此外,跟踪审计人员通过结算资料审核,便于财务人员正确的核算投资成本,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其次是促进基建财务部门加强会计核算工作。全过程跟踪审计通过对基建项目竣工决算报表、会计凭证、原如凭证的审计,可以审查其核算过程中是否存在科目设置不完善、成本开支不合理、原始凭证不真实、固定资产入库不及时、材料核算不准确甚至是有无存在巧立名目挤占工程建设资金、贪污腐败等现象,从而形成威慑作用,促进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合法化。

(3)促进审计管理。高等学校审计属于内部审计的范畴,由于高校内部审计资源的稀缺,如何有效的利用并提高质量,全过程跟踪审计提供了许多可以采取的经验。首先,可以灵活的采用招投標的办法,从市场上招聘具有良好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到高校工程建设审计工作中来,从而解决内部审计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高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审计质量控制办法跟踪审计单位的服务质量,比如可以利用收费杠杆、激励措施、监督机制,促使跟踪审计服务机构尽心尽职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当然,通过社会审计机构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合理渗透,也有助于高校内审部门学习掌握先进的审计方法,提高抵御审计风险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审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 支海坤:高校基本建设中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新思路[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4).

[2] 刘忠平、谢祎龙等:关于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实践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6(1).

(责任编辑:唐石泉)

高校项目审计范文第5篇

[摘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审计信息系统的构建成为各级审计部门及审计单位的必然趋势。本文根据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内部委托审计的需求情况,分析和描述高校内部工程委托审计信息交互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框架。

[关键词]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功能需求;框架设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8. 020

高校内部审计对于建设项目审计的日益规范化,工程项目审计的电算化水平迅速发展,高校基础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传统的内部审计的方式已经逐渐显露出“疲态”,同时由于我国经济与法律环境的变化,内部审计部门也必须关注所在单位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法律责任问题,通过信息交互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明确审计责任,确保审计质量,避免可以预防的工程索赔,降低审计风险成为高校内部工程审计的必然发展趋势。

1 高校内部工程审计现状及信息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1.1 高校内部工程审计的现状

1998年我国的高等学校全面开始扩招,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同时带动我国高等学校基本建设工程的迅速发展,高校的基本建设项目发展也几乎是在成倍地快速增长。因此高校的工程审计任务也随之急剧增长。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1)高校工程审计任务的繁重并且第三方审计独立性更强,越来越多的工程审计项目通过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实施审计。

(2)高校工程审计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中,缺乏明确的工作程序和审计及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等可操作性。

(3)高校工程管理部门的责任追究制度少,工程管理不到位,加大了工程审计的难度。

(4)缺少专业审计人员与工程审计的管理方法落后,给审计质量带来风险。

1.2 高校内部工程委托审计项目的管理需求

1.2.1 高效、精细化管理需求

随着高校扩招和基本定型,高校的基本建设趋缓,工程管理逐渐规范化,高校工程审计更多面临的是原有建筑的大修工程和零星修缮工程,项目数量逐年增加,送审总金额也逐年增加,普遍采用的人工、表单式管理无法做到对大量项目进行及时统计和动态监控,需要信息技术进行现代网络化管理。

1.2.2 信息对称化,多部门协同管理的需求

高校工程委托审计中涉及不同的单位、部门主体,主要有工程管理部门、审计部门、造价咨询单位和施工单位4个类型,人工表单式管理通常会有如下弊端:工程审计相关信息在这4个单位之间传递的过程往往会有不对称性,工程审计文件的传递常常有延迟性。因此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使用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工程审计信息系统,不但可以快速有效的处理各种工程审计的各种信息、文件,而且可以进行多单位、多部门协同管理。

1.2.3 高校预算管理的需求

高校的预算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而工程审计过程中有许多不可预见性的问题,工程审计的进度有时直接影响预算执行情况。配合高校预算管理的需求,工程审计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对财务、纪委等相关部门开放查询、监督权限,提供工程审计项目的实时进度状态,工程审计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就更大程度地从审计进度方面支持了高校相关工程经费的预算执行。

1.2.4 工程审计工作自身管理需求

高校工程委托审计信息系统的构建,是建立在理清高校工程委托审计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可以明晰工程审计过程中的各方责任,从而达到对每个工程审计项目的各阶段的明晰管理。

1.3 审计过程控制的需求

1.3.1 工程审计流程的科学管理需求

随着现行工程造价量价分离的工程量清单管理模式和教育部的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形势发展,高校工程审计的内容和流程逐渐细致化和复杂化。人工进行工程审计项目的资料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统计越来越不能够满足现代科学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1.3.2 工程审计事前和事中的控制需求

高校工程委托审计管理过程中,由于专职审计人员的缺乏,对于很多工程项目只能做到事后监督,但是造成的弊端就是等到工程进入结算审计阶段,有些事实已经具有法律效率,给高校带来的损失不仅无法挽回,而且事后解决各方争议的过程冗长,审计效率低下。

1.3.3 工程审计过程各阶段工作的时间进度控制需求

工程审计工作过程和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一样,各相关主体单位的行为存在法律效力,在我国越来越重视法制化社会建设的大环境下,各方主体也将越来越重视审计过程中各方的法律时效性和所造成的法律后果。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通过信息化系统记录下各个相关主体单位的反馈意见及反馈时间将比使用纸质文件更加准确和高效。

1.3.4 审计质量控制的需求

1.3.4.1 对社会造价咨询单位的考核评价管理

社会造价咨询单位对于高校审计部门来说是受托方,高校审计部门对于这第三方的工作应做出有效的管理,并通过恰当的量化的考核对其工作进行评价。有了信息系统对审计过程中各阶段工作内容及时间节点的记录,高校审计部门就更容易对所委托的社会造价咨询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约束。

1.3.4.2 审计部门内部审核控制

高校审计部门内部同样需要有效的内部控制,从而降低审计风险,进一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1.4 文本及档案管理需求

(1)高校工程委托审计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文档,包括合同、函件、审计工作底稿、会议纪要、审计报告、审计咨询意见等等。由于可能同时进行委托审计的工程项目有数十或者数百项,进度不一,因此对于这些文档的传递与管理的高效和信息化是工程审计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2)现阶段大多数工程审计的档案管理依旧以纸质文件为主,审计人员查阅起来非常不方便,在信息和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能够按照项目归档和查阅的需要进行信息化管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1.5 法规库和经验库的需求

(1)工程审计是一项法规性很强的工作,在审计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工程建筑及经济方面的各种法律法规,建立系统的法规库进行法规的管理、查询和检索将极大地方便审计人员,并且提高工作效率。

(2)工程审计同时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毕竟我国的建设工程还在不断的前进和发展,而高校的基本建设又具有其特殊性,因此现实与法律规章的冲突依然存在,因此在审计的过程中将一些经典的案例进行收集、维护和管理将会在更加完善的法规出台之前给审计人员一种参考的解决方法。

2 高校内部工程委托审计信息交互管理系统框架设计

高校内部工程审计,并且是委托审计的前提下,针对审计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建立交互式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想如下。

2.1 高校内部工程委托审计信息交互管理系统框架

高校内部工程委托审计信息交互管理系统由于用户数量会较多,并且随着现代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发展,基于B/S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Browser/Server 简称 B/S)结构的系统平台[4],系统管理员通过Access Control设置用户权限,用户根据用户名和密码通过防火墙登陆系统进行相应权限内的操作从而读取数据或将相应内容上传服务器。文件上传之后应该只能被查询、下载,不能被修改或者被重新上传覆盖替换。

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建立有自己的一套OA系统,因此基于OA系统建立的高校内部工程委托审计系统更容易整合学校内部的信息系统资源,如果所有的信息系统的管理都在高等学校自身,这样建立的信息系统有方便管理,维护成本较低,相关部门间的数据兼容更容易的优点,也有其数据对外的法律效力就弱的弊端。但如果能够将服务器等相关管理委托第三方则优缺点与前者相反。

2.2 主要流程设计思路

2.2.1 总体框架

随着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高校内部工程审计的业务也逐渐细致(见图1),高校初步建立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时,不一定面面俱到,可根据学校自身的审计力量和实际情况进行选取并构建到系统之中。对于在各自学校内部工作流程相同的审计业务流程进行合并,例如图1中跟踪审计中的合同审计和造价咨询中的合同咨询业务可共用一个流程,只需要给不同的项目使用同一流程,但赋予不同的项目属性,也就是“贴”上不同的“标签”方便分类归档与分类统计。

此外,由于各地方开发和普遍使用的计价软件由不同软件公司开发,计价软件本身就是一套非常复杂、较为成熟的系统,并且虽然生成的造价文件的格式有所不同但都可以转化成Excel的通用格式,高校内部委托审计信息化管理系统由于其本身目标偏重于管理,因此可以考虑不将计价的作业软件集成到系统中,而采用将Excel文件导入的方式。

2.2.2 文件传输流程

在审核过程中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的传递过程如图2所示:信息系统中传输电子文件的传输更能体现各方的独立性;信息系统中电子文件的传递过程比纸质文件更加快捷。

施工单位将电子化的资料通过网络上传到系统,高校工程管理部门收到纸质文件后对相应项目文件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打印项目审计申请表并提交校审计部门,审计部门进行审核后委托社会造价咨询机构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审核,社会造价咨询机构将审核后的文件上传到系统,审计部门、工程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则收到系统提醒,三方可以同时查看审核后的文件,并分别提交回复意见,必要时审计部门组织会议进行协调,直至在坚持审计原则下各主体无异议,社会造价咨询机构出具审计报告提交审计部门,高校审计部门则按照校内规定进行后续的工作。

2.3 高校内部工程委托审计信息交互管理系统模块及功能设计

根据前文所述的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各种需求可以设计高校内部工程委托审计信息交互管理系统的基本模块构架和功能:

(1)系统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用于系统管理员对于不同用户的权限设置,数据导入导出、备份恢复、审计信息的Web发布等。

(2)流程管理模块。对于不同的业务流程进行设计、测试,用于项目管理过程。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性质、不同的关键点要求的不同可以有所改变。这样就能够在审计工作不断的发展中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创新而不用重新构建新的信息系统。

(3)项目管理模块。该模块以项目管理为主线,以高校审计部门为主体,工程管理部门、社会造价咨询机构和施工单位参与审计过程的交互式管理。功能包括项目的状态查看、立项、委托、审核、评价,各种文档管理浏览、下载、统计,审核过程中各种文件的流转、审批、共享和预警。日常工作的日程安排和提醒。

(4)文档管理模块。该模块中可设置审计过程中的常用文档、表单范本,对项目中的文档、表单进行查询、管理、审核、汇总、统计和输出。审计部门可以将合同、函件、审计工作底稿、会议纪要、审计报告、审计咨询意见等大多数文档经验化和模板化,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情况进行调用和修改。

(5)档案管理模块:按照项目进行项目文件归档、整理、查询、统计、下载,当项目完成结束时自动转入归档模块,将所有该项目电子文件汇总编号后存入数据库,同时支持对档案目录、封面的编辑和项目信息自动生成等。

(6)知识库管理模块。分为法规库、经验库、造价信息库。设置批量导入、更新和查询功能。

高校内部工程委托审计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将有利于高校内部审计的转型与发展,有助于提高高校内部管理部门协同进行工程管理的配合程度,有助于提升高校内部工程审计效率与审计质量。本文仅针对现阶段的高校内部工程委托审计工作需求提出交互信息管理系统的框架设计设想,展望大数据与云存储日益发展,期待未来高校间工程审计的分析数据和经验数据可实现共享,进一步提高工程审计的科学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磊. 审计项目管理软件的需求分析与架构设计[D]. 天津:天津大学,2005.

[2]谢松.高等学校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1.

[3]刘强.高校基建工程审计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0(21).

[4]史成刚. 高校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吉林:吉林大学,2011.

高校项目审计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高校修缮工程的规模和数量逐年攀升,工程审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针对高校修缮工程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工程审计经验,从加强相关制度建设、规范工程管理程序、加强合同管理、加强修缮工程全过程审计、严把结算审计关、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创新审计技术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高校;修缮工程;工程审计;造价控制

高校基础建设是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而高校修缮工程又是基础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在于延长既有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大大降低大型基础建设投资,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而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修缮预算资金来完成对基础设施的优化配置以及维护、提高修缮资金使用效率、预防滋生腐败行为是高校管理层要面对的一项繁重而复杂的任务。高校工程审计是在基建、修缮项目工程中对施工质量和修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的审计活动,是整个基建、修缮活动中最重要的监管措施之一。结合多年来对高校修缮工程审计实践的经验,本文对目前高校修缮工程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1高校修缮工程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制度落实不严格

制度落实不严格主要体现在没有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和对外合同订立制度等方面,具体表现为:

(1)招投标制度落实不严,存在分拆工程项目规避招标的问题。

如某校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实施办法中规定:超过3万元的基建、修缮工程必须要公开招标,而工程管理部门不按规定执行相应的招标制度,对于一些超过规定额度,需要组织公开招标的修缮工程,相关的工程管理部门为了跳过招标程序或者受某些关系的影响,直接将修缮工程在不通过招投标的前提下发包给施工企业,等到修缮工程完工后,将原本是一个整体的修缮工程分解成几个单项工程进行验收,然后分别报送给学校审计部门进行结算。这样规避招投标的行为就给后期工程审计工作带来问题。

(2)对外合同订立制度执行不严,存在分解工程规避审核的问题。

如某校对外合同管理办法规定,金额超过5000元的支出必须订立合同,同时需要经过校审计处的审核,工程管理部门为了规避审计部门的审计,将较大的修缮项目拆分成若干个5000元以下的分项合同,分别由一个或者多个施工单位承接,这样就可以规避审计部门对工程的审核,给修缮工程审计带来难题。

1.2管理程序不规范,变更难控制

高校内的修缮工程往往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等特点,这样就会出现修缮工程在管理程序上的不规范。很多时候为了满足正常的教学要求,修缮工程需要临时上马,工期紧张,造成很多项目无图施工,无预算施工,这样不仅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而且对工程的造价无法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大量工程变更需要后补,而变更的真实性无法保证。考虑到高校教学任务的问题,许多基建、修缮工程的施工会在高校寒暑假期间进行,由于放假期间管理人员不会每天监督施工的进程,这样就会使得施工单位在某些施工程序上偷工减料,简化施工工艺,取消隐蔽工程的验收程序,施工单位不经过工程管理部门自行扩大施工量,这些行为都会给审核部门的竣工结算带来很大的问题和不便。

1.3合同管理与执行不规范

由于有些高校修缮工程规模较小,不被相关部门重视,因此常常会出现先施工后签合同,或者无合同施工现象;即使有合同,也无标准格式,合同条款中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明确,内容不完整以及结算方式不合理;有的关键性条款存在歧义、前后条款相互矛盾;有的合同签订不规范,合同签署者不是企业的法人或者授权人,出现代签合同的行为或所盖企业章不是专用的合同章等问题,这样就给施工单位提供了投机取巧的机会,致使施工管理的难度加大,给审计工作带来诸多障碍。

1.4前期勘察不实,造价难控制

在对旧建筑物进行装修或改造之前,需要充分调研和勘察既有建筑物,充分考虑使用部门的实际使用功能诉求,在既能确保达到修缮的目的,又能不影响原有使用功能的基础上,确定修缮项目施工工序,进行初步的造价预算,并进行控制,而实际修缮工程申报过程中,由于缺乏和使用部门的沟通,会造成施工过程中临时增加许多前期没有考虑到的实际使用功能要求,这样就会带来许多临时增加的修缮工程量,造成前期勘察不实,造价无法掌控。而这些都无法在前期的工程审批报告和预算明细中体现,使得在修缮工程结算时给审计人员带来审计障碍。

1.5修缮工程缺乏专业管理人员

高校的修缮工程虽然没有新建项目的规模大,但是依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有土建类相关从业经历或者基建、修缮经验丰富的人员去管理。一般高校里修缮方面的工作归后勤处管理,而高校这方面的管理人员中很多专业水平和施工经验不足,监管效率不高,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缺乏专业的应对经验,这也使得施工单位有了投机的可能,同时也为结算审核带来了隐患。

1.6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

目前天津大部分高校的审计工作由审计处负责,受限于编制问题的影响,高校的工程审计组每年除需要完成本校基建、修缮工程的审核工作以外,一般还兼有校内合同审核和监察工作。审计处设置的工程审计岗位偏少,导致工程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如果要求有限的工程审计人员对每个修缮工程都要从事前预算审核、事中深入现场到竣工结算全程跟踪施工过程,基本很难实现。修缮工程审计的关键控制点是核实工程量,因为没有施工图纸,实际施工工程量需要到现场测量而定,审计处的工程审计员不可能全程参与每个工序的验收,若没有详细的隐蔽工程验收签证,没有详细的文字记录,施工单位往往会抓住漏洞,夸大报送工程量,导致工程审计人员无法准确把握实际工程量,提高了审计工作难度。

1.7审计技术相对落后

目前,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大面积普及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当中,相关的工程造价软件开发也比较成熟,而部分高校的审计部门在进行工程审计过程中所采用的工程审计技术依然是传统的人工手算方式,这样就会造成审计过程中存在过多的人为误差。有些高校审计部门的工程审计人员对于目前社会的建筑工程市场的了解也还停留在以往的经验和简单的市场询价阶段,对于目前快速发展的新型建材市场和日益改善的建筑工程工艺信息把握不到位,造成审计过程中出现过多的人为误差,而落后的传统审计技术显然已经跟不上目前日益增加的内部审计工作,因此,修缮工程的审计质量得不到提高,审计效率低下,无法最大程度地保证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益,给修缮工程的内部审计工作带来困难。

2加强高校修缮工程审计的建议和对策

2.1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要想做好修缮工程审计工作,必须要有法可依,有据可循。高校相关工程管理部门必须加强管理,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展开工作,修缮工程实施前期,做好工程项目预算的编制,根据合理的预算文件确定是否需要对工程进行招投标,对超过高校规定限额要求的修缮项目,应严格按规定程序上报招投标管理部门进行招标,严禁工程管理部门为规避招标而分拆工程项目,一经发现工程管理部门出现为规避招标而将修缮工程分拆的问题,审计部门将不予审计。学校可以选择4-5家有资质、信誉良好、施工技术能力强的施工单位作为施工单位资源库,遇到不需要进行招投标而且工期紧张的小型修缮项目,可以选择资源库里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这样既能保证施工工期,又可以为学校节约资金,同时工程质量也有保障。审计部门可以根据施工单位以往工程的表现,向工程管理部门推荐施工单位。

2.2规范工程管理程序

审计部门要严格把控修缮工程管理部门对项目的申报程序,报送的修缮项目需要有管理部门前期勘察说明,并且有经过审批的初步设计以及概算,审计工作人员应对报审的设计和概算进行审核,确保工程前期设计和预算合理。

对于需要进行招投标的项目,审计人员应重点把控以下几个方面:①确保招标文件的内容合法合规,条款完整严密,达到招标项目的实质性要求;②采取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制作投标文件的,应审查清楚分部分项工程量是否描述准确,综合单价编制时是否套项合理,内容是否完整;③监督招标程序,保证评标的公开公正,定标程序和结果合规合法。

2.3加强合同管理

工程管理部门应加强合同管理,由审计部门对签订的施工合同进行审核,对审定合格的合同出具审批表,财务处不应对没有审批表的合同进行结算,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合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审计部门在施工合同审核时,要特别对合同中工程的承包范围、工程工艺要求、工程质量要求、工程保质期、合同价款的结算方式、质保金的扣除以及工程变更的计价办法等方面进行审查。工程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发现问题,把握工程进度,监督施工单位是否按合同施工。

2.4加强修缮工程全过程审计,确保工程质量,准确把握工程量

审计部门要逐渐改变过去单一的注重竣工结算的审计模式,从扩大内部审计机制入手,扩展到全过程工程审计,充分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监督审计。对于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验收特别是关键部位隐蔽工程,工程审计员应重点跟随,同时会同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单位做好三方验收会签表;对于需要发生工程变更的地方,工程管理方应通知审计部门采用现场核实工程量、拍照片等方法随时做好变更签证,为审计工作保留证据资料。

2.5严把结算审计关

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是修缮工程审计的最后一环,也是最关键一环,应重点审核以下几个方面:

(1)结算文件的编制依据是否合理,内容是否真实完整,是否按照合同约定方式进行结算;

(2)工程变更签证的结算单价及工程量是否准确;

(3)工程管理部门对修缮工程的验收工作是否严格按合同要求的施工范围、施工工艺、施工目的进行,是否出具由施工方和管理方盖章确认的验收报告。

2.6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针对工程审计的专业性要求,需要由相关专业或者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审计员来胜任审计工作,一般高校由于编制的限制而不会配备足够多的工程审计员,这样就对工程审计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审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和工程预结算的知识,同时,要有较高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借助计算机来辅助审计,提升基建、修缮工程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定期派遣工程审计人员参加工程造价相关培训,确保审计员能了解最前沿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提高自身的审计能力和自信心,保持工程审计人员在业务方面的先进性。

2.7创新审计技术,提高审计效率

可以将开发、革新高校工程审计技术作为提升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质量和效率的主要措施来应对目前部分高校工程审计方法落后、审计效率低下的现状。与此同时创新审计技术可以缓解高校审计部门审计人员短缺、审计任务繁重的形势,为此,结合多年审计经验,我们也做出了很多的探索和改进。

(1)研制开发的高校基建工程审计信息化系统软件替代了过去需要手工操作、记录大量数据的方法。通过开发有针对性的信息系统软件可以将工程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工程计价数据资料进行总结、分类、存储,建立起一个小型的数据库,进行网络数字化管理,为以后的工程审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也能更好地发现审计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为校领导和相关工程管理部门的前期决策审批过程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2)在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工作中增加工程审计软件的运用。目前,社会上工程造价软件的开发已经相当成熟,市面上的造价软件有广联达、神机妙算、建设工程计价系统等,高校可以选择一款适用于当地工程造价情况的软件作为审计软件。审计过程中,审计员通过分析施工单位提供的送审文件,将实际发生的工程项目运用工程造价软件进行准确套项,同时导入施工当期的当地市场信息价,得出相应的含税总价,然后比对送审的结算文件,仔细查看各条价格的合理性,得出最终的审计结果,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3)准确把握目前建筑市场的行情有利于准确地进行工程审计工作,可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公正合理,为此,审计部门订阅了当地的造价信息期刊,不定期地到建材市场采集市场信息,建立起常用建材的信息库。这样就为提高工程审计质量、确保审计工作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修缮工程审计是高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提高工程审计的工作效率,各高校要重视落实校内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各项管理程序,加强工程合同管理,同时也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加强修缮工程的全过程监督和审计,积极开拓审计手段,使用造价软件辅助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效率,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的审计体系,以之指导今后的工作,同时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牛如海,甄改芳. 对高校基建修缮工程造价虚高的审计[J]. 中国内部审计,2006,10:27-28.

[2] 曾晓璇. 浅谈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内部控制审计[J]. 中国证券期货,2012,02:91-92.

[3] 胡晓娜. 高校基建工程结算审计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建材技术与应用,2015,02:40-42.

[4] 朱文学,张天忠. 学校基建修缮工程内部造价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 江西建材,2013,05:305-306.

[5] 齐平军. 高校修缮工程审计现状与对策[J]. 建筑经济,2013,10:86-87.

[6] 方金强,梁勇. 浅谈高校基建修缮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河南建材,2013,01:171-172.

[7] 顾志恒. 高校修缮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8] 邱洪胜. 高校修缮工程审计难题与对策[J]. 价值工程,2014,26:97-98.

[9] 唐楚俊. 高等院校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8.

[10] 史彬芳. 基于价值增值的高校内部审计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

[11] 唐晨曦. 高职院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问题探析[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60-61.

上一篇:管理力范文下一篇:关于母亲节的诗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