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表演法教学论文范文

2024-07-13

语文表演法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同时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讨论日趋激烈, 并引起了语文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以及《中华读书报》等也先后开展了对大学语文教学的讨论, 引起了广大语文教育界的深刻反思。究竟应该如何开展大学语文教学?这个问题虽然是老生常谈, 但却依然摆在我们面前, 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思考。

笔者认为, 语文首先要强调整体的感受, 要把课文当成一个审美的对象,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 笔者总结了大学语文的教学四字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读

熟读成诵, 文若己出。

朗诵和吟唱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的形式, 历来颇受重视。古人的语文教学讲究诵读, 这自不消说。但是, 在当今的语文教育中, 却存在年级越高, 诵读越少的现象。在大学语文教学中, 学生认为诵读少趣乏味, 教师认为诵读体现不出自己的水平, 于是大学的语文课堂成了纯粹的学术讲座。“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的古训, 成为奢谈。其实,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非中文专业学生学习的公共课, 目的并不是要学生去研究语言, 而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审美体验和以及健全自己的人格, 同时提高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

诵读最终要达到的标准是读得准、读得美。读得准, 就是不念错别字, 不读破词语, 不加减字或颠三倒四。“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 (朱熹《刘学斋规》) 只要多诵读数遍,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读得美, 就是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声情并茂, 读出作品中的音乐美、色彩美、感情美。要求和指导学生美读就是要求和指导学生沿着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精神境界的过程, 就是作品的思想情感内化为学生思想感情的过程, 同时也是作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2 品

品味文化意蕴, 提高赏析能力。

历来文史哲不分家, 如果说, 文学离了哲学 (包括宗教) 与历史, 不仅本身变得肤浅和狭窄, 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成了无本之木的话, 那么语文教学离了哲学与历史这些文化, 也同样变得肤浅狭窄和没有根柢。没有文化的语文课, 语文教材的价值将丧失一半。只看到语文教材的知识性、文学性, 看不到文化性, 无疑是对教材资源的极大浪费;没有文化视野与文化阐释的作品分析, 永远只能停留在就文论文、讲一篇是一篇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中和低层次的水平上。反之, 一旦注入了历史文化的内容, 语文课和语文教材就立刻会变得丰富而有深度, 系统而有逻辑, 学生就能由点及面, 由面及体, 触类旁通, 人文素质的提高自不待言。

可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 没有相应的历史文化知识, 突如其来地用“文化”的方式来评析作品, 曲高和寡, 那很可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在教学中就应该结合教材编排一个历史文化单元, 给学生介绍一点中华民族的元典文化, 比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可先精要地讲解一下儒道的主要思想, 指导学生读读儒家的有关论述和《老子》《庄子》等有关章节。如果学生对儒道等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就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题外之旨, 学生从教材中获得的就会远远超出文学的范畴而进入人文的领域。为了达到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和学生人文素质之目的, 教材的编写者在编选教材之前就应有一个统盘的规划。但大多数教师用的都是现成的教材, 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认真地审视现有的教材, 找出那些文化内涵丰富的作品, 再把这些作品组成相应的文化系列。

“文化”可帮助学生读出作品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题外之旨,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充分实现作为教材的作品的价值。可帮助学生领略文学作品不同的或多元的审美品质, 认识审美中的许多理论问题。

3 说

出口成章, 提高表达能力。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 采取课堂讨论、即兴发言为主分析文学作品的授课方式持积极赞同态度的同学有占90.1%;不赞同或没有发表意见的占9.9%。

多数同学认为, 通过课堂讨论和发言, 锻炼了口才、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并且对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增强竞争意识有很大帮助。

学生们积极参与这种互动式教学, 并对课堂讨论的形式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 比如尽可能多的增加发言机会等。

4 练

妙笔生花, 提高写作能力。

探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实践,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写文章、发表论文。

网络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资源, 网络化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图文声并茂、虚拟现实、又兼具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开设公共信箱, 网上留言、QQ聊天等方式实现教学互动。还在校园网上开展原创文学大赛, 同学们的积极性极高。有写小说的, 有写散文的, 有写诗歌, 还有创作古诗词的。而且也涌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有的则被老师推荐到晋江等原创文学网站上发表。

总之, 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形成一种师生互动氛围;课堂主体应为学生, 并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开展。大学语文不要像高中语文一样, 为考试而学习, 应注意实际能力的提高, 希望上快乐的语文课。

摘要: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注意四个字:读、品、说、练。

关键词:大学语,四字教学法

参考文献

[1] 邢宇皓.大学语文日益边缘化遭遇前所未有尴尬[N].光明日报, 2004-02.

[2] 王步高.试论新时期“大学语文”课程的学科定位[EB/OL].h t t p://w w w.stulib.com/Country/B12/B12-00-03/paper/lwts-2.htm.

[3] 桑哲.关注语文核心规范教学改革——访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J].现代语文, 2006 (4) .

语文表演法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最关键时期,同时,语文作为基础性知识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会面临一定的学习困难,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讲解时,也要运用不同的形式来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要制定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开辟学习语文的新途径。阅读是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部分,要想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就要逐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有效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阶段;语文教学;对比阅读法

前言: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探究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整合,从而制定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要想强化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就要有效加深阅读内容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对比阅读法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文章的内容和相关知识信息,在阅读实践的过程当中,有效帮助学生施展自身的才能,促进高总阶段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积极改善。

一、比较阅读法融入时代背景

在高中阶段之所以要创新阅读形式,一方面由于学生在课堂上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出于解决问题的目的,要进行有效的创新。另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形式的单一性,出于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角度,去进行阅读法的创新。在运用比较阅读法时,教师需要结合不同的元素,以不同的对比角度为出发点,为学生进行有效的讲解,让学生的阅读效率得到充分的改善。高中阶段的文章内容层次比较高,再进行阅读、分析和探究过程当中,教师既要为学生指明阅读,分析的方向[1]。同时也要为学生全面的讲解分析的过程,让学生学习教师的教学特点,从而有效积累丰富的文学内容。运用比较阅读法师,教师可以结合时代背景相似的文章,为学生进行差异讲解,总结相似之处,凸显文章的独有特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注意力也能更加集中。

例如,《窦娥冤》和《孔雀东南飞》两篇文章,都是封建统治之下的悲剧。教师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为学生先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结合不同的内容,让学生去阅读,最后与学生一同去分析故事结局发生的必然性。通过对比阅读的形式,让学生对封建腐朽制度的残酷有更深刻的了解,对故事中的主人公有更多的同情,促进文章的分析和探究能力。

二、比较阅读法融入写作主题

高中阶段,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在思想情感以及认知能力上得到有效得培养,这样当以后再进入社会时,学生的思想能够更加成熟,对问题的分析角度也能更全面,促进学生以后长远发展。语文阅读的学习是学生转变思想,提升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强化,教师要不断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质量改善,寻找不同的教学模式,融入到语文课堂上,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充分的调动,促进对语文知识的了解[2]。运用比较阅读法师,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元素来为学生找寻对比的基准点,然后进行有效的渗透和讲解,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有效避免刨片,同时阅读效率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在运用比较阅读,法师可以结合文章的相同主题来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学生能够对相同题材的写作内容有效掌握写作技巧,同时也能对文章的内涵进行进一步分析,加深学生对比较文章内容的印象。

例如,讲解《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时,两篇文章都是借景抒情的主题,针对不同的内容就是可以进行对比性讲解,结合相同的主题去锻炼学生,共同探讨文章中蕴含的作者情感。这样一方面能够提升文章讲解的层次,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身的情感,将情感融入到阅读内容中,才能对作者的思想和创作主体有更深刻的共鸣。

三、比较阅读法融入个人作品

随着新课改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教师在运用比较阅读教学法,为学生讲解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的探究比较阅读法的特点和阅读的形式,这样才能够给学生全方位的指导,让学生对语文阅读的文章能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比较阅读法可以分为不同的特点,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教师可以在高中语文课本当中选出相同个人的作品进行纵向对比,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内容去感悟,作者在创作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在分析和讨论中总结出作者的创作特点和风格[3]。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的酝酿会更加深刻,同时在探究相同作者的文章时,也能更准确的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提升阅读效率,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强化。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相同作者的故事和相同作者的现代文章,结合创作的时期和作者的经历,为学生进一步分析提供有效的辅助作用,有效彰顯比较阅读法的教学作用,促进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论:总而言之,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就是要从重点知识开始讲起,这样一方面能逐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有更强烈的意识。在阅读过程当中,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让文学知识不断的充斥学生的学习思维,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能够得到有效的调动。在制定教学模式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新课标的教学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讲解不同的阅读内容时,首先要从锻炼学生自主阅读开始,逐步强化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然后再为学生讲解阅读技巧,锻炼学生在对比阅读法当中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层次。相信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能够有效的提升,同时在阅读方法和阅读途径上,自身也能有更多的创新想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剑锋.高中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法的教学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1(30):59-60.

[2]黎栖君.高中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法教学尝试[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09):22-24.

[3]常青.比较阅读法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97-98.

语文表演法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有人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语文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因为导入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是为了疏导、启发、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所运用的语言。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语以求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效果。

导入语的方法很多,但要根据本节课所讲内容设置恰当的导入语。就拿两种导入法为例来谈一下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歌曲导入法,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朝气蓬勃,富有青春活力,喜欢唱歌,也喜欢听歌,所以课前放一段能引出本课的歌曲,从而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增强讲课的感染力。我在讲朱自清的《背影》这一课时先放一曲电视剧《父爱如山》上的主题曲,不仅吸引学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情;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播放了《冰山上的来客》的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再如:设疑导入法,学生有好奇心,有求知欲望,你可以设置能让学生深入文本的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轻松完成本节课任务。在讲《沙漠里原奇怪现象》时,可设置疑问:沙漠与平原不同,在那里会产生许多大家没见过的奇怪现象,究竟有哪些奇怪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奇怪现象,大家想了解吗?自然地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师生互动,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相互影响的过程,以“教”促“学”,以“学”来促“教”。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民主意识,注意营造课堂的民主氛围,创造和谐的师生互动课堂,从而使课堂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成绩和能力都得以提升。

为了在语文课堂上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师生转换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如,在教学环节“学”这一环节中,我先给学生设置一些针对文本知识的问题,学生自己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师生互动解决。然后让学生继续进行文本探索,再向老师和其他学生提问题,这样能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自尊,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三、适时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先进教学手段,正确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在语文课上适时运用多媒体,能通过情景画面,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例如,我在讲《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将“海市蜃楼”“魔鬼的海”“鸣沙现象”等的形成过程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这一本来干巴巴的说明文,生动形象地学会,并了解了一些物理原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运用多媒体,以声传情,以形达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创造生动的教学氛围。

四、教师以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母语,特别是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语言表达。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目标要求,创设适合本节内容的语言情境,使语文教学具有趣味性、幽默感,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带有强烈的语感。就连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也非常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学生强化训练式的鼓励、赞扬,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能受益。

语文表演法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栖凤中学教务主任、语文教师 刘少海

●无论何时,我都会扎根课堂,立足实践,永远以一个学习者的心态去学习、去实践、去反思。

●语文课堂是我和学生共同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和学生共同成长,一起收获。

●学生的进步是我最大的幸福,家长的肯定是我最大的满足。

●认认真真做教书人,勤勤恳恳干育人事。

激扬而宁静,精细而干练,睿智而豁达,这是少海主任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他在教务管理中大气而精细。他着眼于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将众多的教学竞比活动安排得有条不紊,总能激发参赛教师的热情并帮助教师取得优异成绩。

他在学科教学上淡定而坚守。他的语文课上得精彩并深受学生喜爱。当很多语文教师纠结于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侧重的烦恼时,他始终坚守着语文教学的根本,不追风,与学生一起在语文课堂中共同成长。他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从人的境界和情操高度界定目标,从人的长远发展实现教学。他在教育科研上笃定而执著。班集体管理研究成绩显著,去多地进行经验介绍。立足课堂教学模式和规律研究,参与多项市、区级课题研究,发表多篇教学论文。如今又在促学教育实践中起着引领作用。

大港“十佳”青年教师、天津市“十佳”班主任……充分证明了少海主任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取得的成绩。

愿少海主任不断进取、勇于超越,取得更精彩的教育人生!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物理特级教师 吴宝庆)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讨论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互助。讨论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个问题交换看法、互相启发、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不但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还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我有幸在滨海新区首届教坛能手培训班的学习中,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文本解读与能力训练相结合”的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通过反思自己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我对在语文阅读课教学中进行有效讨论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和思考。

一、讨论要有题

1.什么样的问题值得讨论。

语文阅读教学中选择什么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这是一个关系到讨论是否有价值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课前所选的讨论内容应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其实讨论问题的选择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语文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中的客观的知识应该排除在外,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具有主观性的、争鸣性的以及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讨论的问题还必须是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解决的认识上的重要问题,而且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能引发学生的争论,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文章主题的认识。《香菱学诗》一课讨论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这是学习的重点。在讨论中既要突出香菱的“苦志”,也要谈到黛玉、宝钗等人的指导以及大观园的优越环境。从而让学生懂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不仅靠个人的努力,也要靠教师的教导、点拨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怎样提出讨论的问题。

教师所选讨论的问题,应是教师根据文本的逻辑顺序进行自然解读后的产物。每篇文章都体现着作者一个完整的思考,它就像一条线,引领着我们解读文本。教师要把握全篇文章的逻辑,在此基础上设计讨论问题。讨论的问题应是对文本阅读后的提炼,教师抛出的讨论题,既要涉及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基本知识,又要做到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且能积极拓宽学习范围。从文本中提炼出的讨论题应给学生多角度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简单切入问题,深入思考问题。

例如:在讲授《杨修之死》一课时,我对课文先进行了以阅读理解为核心的梳理、取舍和整合,进而整理出三个可以使学生最终理解文本主旨的讨论题:(1)杨修的“真知”从文中哪些事情上可以看出来?(这是梳理文本基本内容)(2)杨修“真知”魏王肺腑吗?(这是了解杨修的性情)(3)假如你是杨修,如何与曹操相处?(这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三个问题貌似简单,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它又有深刻性,直击文本内涵。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很容易地就对杨修的死因有了自己的发现,并能较好地分析出了杨修的性格特点。

因此,课堂讨论的问题应根植于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精巧提炼。

二、讨论要有法

传统的小组合作讨论,在很多教师的教学环节中可能只是为体现合作探究的形式,大多属于漫谈式,没有可遵循的模式,甚至于天马行空。优秀生独霸一方,中等生坐享其成,“学困生”一头雾水,缺乏实效。

语文阅读课中的讨论应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感悟、交流的平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感悟、交流应建立在文本中具体而鲜活的字、词、句、段乃至标点符号的基础上,是一种咀嚼内容、品味效果、揣摩作者性灵以及联系自身实际生活的内化过程。

我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讨论的方法是:第一步,立足文本,找依据。在明确了论题之后,引领学生围绕论题从文中找到与之相关的文字,做到有的放矢。第二步,品味语言,有训练。找到了论题的依据,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字中,关注人物的细节描写,重点词句等关键信息点,加以品析,用固定的句式,有条理地组织语言训练。第三步,联系生活,成内化。讨论的问题来源于文本又不局限于文本。通过讨论,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读懂作者,获得生活以及人生的深切感悟,进而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第四步,关注过程,有评价。教师在传授此法的过程中给任务、搭台阶,使学生能真正参与其中,在学习其他文本时能举一反三、独立操作,教师要采用多角度、多元化的发展性的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讨论中的表现。通过以上方法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较好地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赏析能力的训练。

三、讨论要有度

1.讨论要有深度。

讨论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讨论中使学生明辨是非,唤醒和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这一切要立足对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宽度。我们不能把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点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不能学生讨论刚刚开始不久,有时甚至才发表了一个意见,其他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言,教师就匆匆收场。这时,学生的思维尚未碰撞、激活,讨论尚未进入实质性阶段,而且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学生未完全明白,在学生“讨论”正浓时突然打断,往往使学生迷惑不解。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浪费了时间,使讨论流于形式。

在讲授《心声》一课时,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讨论:小说为什么取名“心声”?设计这个题目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心理和文章主题。如果学生只得出李京京的“心声”在于执著地要求在公开课上读课文,没有理解其深层次的“心声”一方面是要求教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另一方面是渴望家庭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那么就说明学生的讨论不够深入,缺乏深度。

2.讨论要适度。

语文课堂讨论必须立足文本解读,忠实于文本解读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能溢出文本,脱离文本。语文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过程,适时做好讨论总结工作,调控好讨论的节奏。否则很有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况且有些讨论题可能没有标准答案,主要是开阔学生的思路,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不能够打破砂锅讨论到底,这样很有可能影响教学活动的继续进行,千万不能出现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基于“文本解读与能力训练”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下的有效讨论,必须立足对语文文本的深入解读,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才能不断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推荐的书

《中学语文课文文本自然解读》,郭志富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生为一大事来》,刘彭芝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吸收力的心灵》,【意】玛丽亚·蒙台梭利著,吴学颖译,中国发展出版社

语文表演法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演示法的目的及意义

小学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学科, 对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比较高。然而, 小学生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本身积极性和主动性偏差, 传统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学习兴趣不高[1]。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运用全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演示法是一种寓教于乐、劳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 教师通过为学生演示相关的图片、视频、语音等, 为学生建立相应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的建立, 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在同时在心中建立更加立体的场景, 加深自身的感悟。教师再通过相应的引导教学, 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实现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演示法不但能够将知识点有机融合, 还能进一步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意义重大。同时, 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在不断革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到其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素材库, 进行教学演示, 丰富学生的视野。

二、演示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运用

1、创设情境, 从导入手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了主导地位, 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被动接受者[2]。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强, 学习的热情也普遍偏低。加上小学生往往由于年纪小的缘故, 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时候, 喜欢凭借自身的喜好去选择。因此,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模式, 将现代教育模式融合到课堂教学当中,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工具, 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情境。良好学习情境的创立能够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 帮助学生点燃学习热情, 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升, 教师的教学质量也随之提升。

例如:在《翠鸟》一课教学中, 很多学生并没有见过真正的翠鸟, 仅凭课本上的插图很难理解翠鸟的真实模样。这时候, 教师便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在课前准备好翠鸟的视频或者图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展示给学生看, 让学生充分了解翠鸟, 同样也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画板书,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 由于小学生各项知识和技能尚未完善, 因此, 小学生受社会的条条框框约束也比较小。想象力丰富多彩、天马行空是小学生最大的特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 利用作画的方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画板书的形式, 能够有效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帮助学生更好理解。

例如, 在《回声》一课教学中当中, 教师可以利用绘画板书将课文的重点、难点全都突出出来, 进行简明扼要的概括。这样不但能够节省时间, 还能让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 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感知记忆能力,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抓时机, 排疑解难

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学科, 因为其灵活性比较高。在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 往往没有特定的答案[3]。同样的词语可以运用多种解释方式, 也含有多重含义。但是, 正因为语文的多样性, 对于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学生来说, 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填鸭式教学, 教学质量通常偏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演示法, 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 但是, 在进行教学活动中, 教师还需准确把握时机, 为学生排忧解难。

例如:在“缠绕”一词的讲解过程中, 学生出现似懂非懂的情况, 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两条手臂缠绕在一起, 然后给学生演示。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够通过教师的演示, 明白缠绕的意思。

4、运用演示法, 培养观察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 由于学生年纪比较低, 相应的词汇量以及各项认知都很匮乏[4]。但是, 小学生本身具有十分强的模仿能力,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 学生在日常观察当中, 不但能够积累丰富的知识和词汇, 同时还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此外, 良好的观察能力还能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例如:在《周总理睡衣》一课教学中, 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给学生播放课文中的插图, 让学生在没有熟悉课文的情况下, 通过插图说出插图中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 教师可以在旁边慢慢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观察和描述, 然后将课文内容带入其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小学语文是一门灵活性高的学科,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 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情, 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法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学科, 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施行, 教育部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中, 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学习效率和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都不是很高。想要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积极思考运用全新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本文主要对演示法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以供参考。

关键词:演示法,小学语文教学,运用艺术

参考文献

[1] 赵丽莉.浅谈教学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5, 07 (10) :10-10.

[2] 姜晓梦.浅谈教学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5, 11 (12) :114-114.

[3] 赵秀寒.论“视域融合”示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4, 22 (16) :47-51.

语文表演法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语文教学, 至始至终的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因为作为国语, 如果语文没学好, 是不可能指望学生以后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上升空间的, 而追根究底, 就是他们不具备或者是缺乏甚至是丧失了最基本的自我学习能力。在现有的教材安排上, 听的能力训练无疑占据了绝对比重, 每堂课老师说学生听是现在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其次是写的能力, 因为毕竟有考试的要求, 所以偶尔还会考虑到这个方面。自从取消了学校的早自习, 学生在读方面的能力训练, 因为没有了强制要求, 显得随性而松散, 很多学生初中三年就根本没正式涉及到这个方面的学习和训练, 而说的能力就更不用提了。当然进入职高之后, 后面所提的两个方面的能力就显得更弱了。

说话是我们向同伴展示我们的思维和修养的一个载体, 或者是向“敌人”发动进攻的一个良好武器。要求我们不仅能说流利的普通话或者是漂亮的英语, 更重要的是你表达的内容。美国总统需要发表竞选演讲来获得选民的支持;员工需要艺术的表达来获得老板的认同和信任;销售人员需要通过沟通让客户把他的人民币 (或者美元) 拿来交换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说话的境界大概可以分为敢说, 能说, 会说。能克服胆怯, 能张口说话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叫敢说。一个做销售的年轻人, 最害怕和陌生人说话, 所以他从来不会去拜访陌生客户, 一般都要有人陪他他才去, 否则他就在公司玩的话, 结果可想而知, 他只能告别他想在销售舞台上大展身手的梦想。敢说了还要能说, 就是你的底气比较足, 你有很多东西可以表达, 不至于每天都是那些老话, 说得让人烦。当然说话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会说了。会说的人懂得说的时间和尺度。什么时机说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什么时间应该滔滔不绝如黄河之水天上来, 什么时间应该惜言如金, 一语中的。会说的人还会给听众思想上强烈的冲击, 会引入听众思考, 同时还具有幽默感, 能让人在笑声中领会很多人生道理。

试想, 一个人进入社会后, 只有听话的能力, 却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不能好好的读出一篇像样的文章, 在写的方面又不能很好地表现。这样的人, 什么样的就业环境才适合他们呢?那么, 他们的结局是否只能是一辈子当劳力者而无法成为劳心者?哪个为人父母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读书后的结局是这样的呢?而事实上, 一个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应该得到全面发展, 因为语文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正如一张桌子的四方脚, 只有均衡才可以四平八稳, 如果其中任何一个脚跛了, 那么, 这张桌子还可以平稳的站立吗?所以,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是需要同头并进的。

本人从事职高的语文一线教学已经十余载,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语文改革之后, 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 我正尝试着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就是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 来更好的融会贯通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尤其是学生相对较弱的说和读的能力的训练。期望通过这样的探索, 能够让职高的学生达到“站起来能说, 坐下来能写, 走出去能干, 脑中有物, 心中有数”的目标。至少, 不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职高学生, 比普高学生好像低人一等。只有自信了, 才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甚至是超水平的发挥。

现在就把我的具体实践方法讲述如下:

首先, 我会在新生开学的第一堂课上就提出我的要求, 要利用每堂语文课前的5分钟时间, 训练学生的说或者读的能力。

就读而言, 要求学生准备精美的千字左右的短文, 必须是课外的, 然后要在读完该文章后, 说出自己推荐它的理由;

就说而言, 要求班上的每个学生以不记名的方式事先准备2-3个话题, 涉及的范围不限, 主要涉及生活、工作、家庭、社会等热点话题, 只要能使人看后有话能说就行。然后折好成阄, 全部放到一个盒子里备用。

接下来具体要求是:每节课课前, 我会上台随机抽1-2名学生 (事先要求各班科代表先准备好本班每个学生的名字并做好阄, 放到一个小盒子里) , 然后抽到的学生可以选择读或者说的方式完成。选择读的学生, 就拿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美文上台, 先给全班学生说明“我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 题目叫……”然后朗读 (如果可以, 朗诵更好) , 朗读结束后, 要对全班学生说出推荐理由。选择说的学生, 上台后就在准备好的装话题的盒子里随机抽一个话题, 面对全班学生说出“我今天抽到的话题是……”然后自由地说。不管是选择读文章或者是说话的, 都要求不能少于一分钟, 也不能超过三分钟。当然, 为了活动的顺利实施, 还需要制定一些奖惩措施, 这些就可以因人而异了。

刚开始, 学生也许不知道该怎么做怎么说, 所以老师可以试举一个例子来让学生理解, 也当是下水之作吧。我一开始就举了一个最近报道很火的“如果你是旁观者, 看到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搀扶或者帮助?”的话题来激发学生兴趣。面对这样的话题, 学生都有话可说, 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得很激烈, 但是当我问到“有没有同学可以单独就此问题发表个人的见解?”的时候, 大家就都沉默了。也就是说, 大家应该是有参与的积极性的, 但是呢, 确实是缺少动力和胆量独自去做。而如果一直都是人云亦云的话, 他们是永远不会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观点的。

我个人认为, 说话的活动, 一是可以训练学生面对其他人的勇气和胆识, 二是在公众场合或者是比较正规的场合, 训练自己的表情、肢体语言等的控制能力, 三是围绕一个话题, 训练组织语言的能力, 四还可以训练自己自由说普通话的能力。而且这个活动还可以让老师发现一些学生的也许一直不为人知的能力。一举多得的事情, 何乐而不为呢?而且, 如果在这里说话可以做到井井有条、头头是道, 那么, 换做在考场上, 面对现在的所谓的话题作文, 就不会完全心里没谱, 一通乱写了。无非是说话靠嘴表达, 作文用手表达而已, 但其实质是相同的, 就是都在用心“说话”。基于以上考虑, 我首先提倡的就是开展抽话题自由说话的活动。当然, 有的学生确实需要很大勇气才可以做到这样自由地说话, 那么, 朗读的设置也就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跳板, 最终的目标始终是说话的训练。

上一篇:体育类英语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煤矿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