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管控策略范文

2023-09-19

金融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1篇

一、大数据与金融

大数据的特征经历了3V、4V到5V的演变,阿姆斯特丹大学提出了大数据体系架构框架的5V特征,分别是数量(Volume)、速度(Velocity)、种类(Variety)、价值(Value)及真实性(Veracity)。第一是数据体量巨大(Volume),体现在数据采集、存储和计算的量都非常大,存储单位从过去的GB到TB,直至PB、EB、ZB。第二是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大数据包括多种格式和不同类型的数据,分为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第三是价值密度低(Value),价值密度的高低与数据总量的大小成反比,要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第四是处理速度快(Velocity),这是大数据区别于传统数据挖掘的最显著的特征。在数据处理速度方面,有“1秒定律”之说,即数据如果没有在秒级时间内给出分析结果,数据就失去价值了。第五是数据的真实性(Veracity),大数据都是在真实世界发生的,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信赖性。

金融行业由于服务客户众多,业务类型复杂、信息化程度较高,天然具有“海量用户和大数据”的特性。在规模上,金融机构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包括客户信息、产品信息、交易信息、行情信息等,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在速度上,为了满足客户、产品及交易要求,金融机构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提高业务的处理速度,不断优化数据的采集、存储及分析平台。在类型上,金融机构产生的数据中,不仅包含结构化的数据,但更多的是半结构及非结构数据。

二、传统金融风险管控的痛点

(一)单一的数据维度

传统金融风险管控数据来源单一,多基于征信信息及客户主动提供的信息。金融机构多使用和客户相关的强信用属性数据,一般采用20个维度左右的数据,例如客户的年龄、职业、学历、收入、支出、还款情况、资产、负债等数据,利用评分模型来识别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金融机构利用这些强信用属性的数据构建了不同的用户画像,对客户的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进行了差异性区分,依据最终的打分模型来决定是否贷款以及贷款额度。

相较于欧美国家,我国个人征信行业起步较晚,虽然央行征信中心个人征信系统经过不断发展,已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是其覆盖人群、覆盖维度仍远远不足。数据显示,央行个人征信记录覆盖率为35%,目前仍存在大量的征信白户。对于此类人群,金融机构获取的信用属性数据有限,采用原有的方法对客户进行评估存在偏颇,评估结果容易失效。其次,金融机构在使用数据不全面的情况下,没有大数据的支持,缺乏有效的交叉核验手段,对于欺诈风险的识别能力有限,容易遭受团伙欺诈及其他类型欺诈。

(二)风险管控的滞后性

对金融机构而言,欺诈风险管理相比信用风险管理更为复杂。信用风险管理侧重于对用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衡量,欺诈风险管理侧重于评估用户是否有主观恶意骗贷的意图或者行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新型欺诈也日益活跃,各类欺诈手段千变万化,各种欺诈行为层出不穷,欺诈事件也从传统的个人作案逐渐演变成了有组织、成规模的团伙作案,背后有一整条完整的犯罪产业链,所有人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协同作案。面对着层出不穷的欺诈事件,金融机构主要使用名单+规则+有监督模型去进行风险管控,但以上三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问题。金融机构在业务的开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黑名单,通过黑名单过滤掉部分欺诈客户,但机构在收集黑名单的过程中存在数据来源及准确性有限,数据时效性滞后的问题。

金融机构通过各种规则对不同的风险行为进行区分,有力的识别欺诈事件,但是现有规则的制定来源于已发生风险事件的分析以及过往的经验,存在滞后性,对于新型欺诈事件的识别乏力。在积累了一定的风险数据之后,金融机构通过有监督模型识别欺诈事件,有监督模型需要高质量的标签(已发生的风险事件)去不断优化,但机构所收集到的欺诈事件仅是所有欺诈行为中的小部分,模型对于新型未知欺诈的检测仍显得力不从心。数据是有时间价值的,金融机构利用滞后数据来识别欺诈事件,不能实时反映风险变化情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结构性风险。

(三)风险管控的低效率

以往的风险管控措施中,客户的负担较重,金融机构的负担较轻。金融机构在牺牲客户体验的前提下换取了风险的可控。比如说,客户需要提供相应的资料,需要按照机构的要求进行申请、安装、激活、更新等。金融机构在获取了客户的信息之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审核流程,在将审核结果反馈给客户。从客户申请贷款到金融机构出具审核结果的耗时较长,客户体验度较差。

传统的风险管控中,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需要人工对坏样本进行标记,需要人工通过相关信息找出关联标记样本,需要人工对风险事件进行调查等。但是每个人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各有不同,在调查中也会受限于个人的经验,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难以实现标准化及量化,缺乏整体的把控能力,使评估结果容易出现偏差。而随着金融机构业务规模的扩大与服务人群的提升,传统的依靠人来进行审核的风险管控中存在时效性差和风控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三、大数据风险管控的优势

(一)丰富数据维度

大数据风险管控中涉及多维度的数据,对传统金融风险管控的不足进行了补充。在风险管控中最好的数据依旧是强信用属性的数据,这类数据的风险权重高,在信用评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反映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但除了这些强相关数据,机构内部还积累了大量的非信用属性数据,例如设备信息、网络信息、运营商信息、用户行为信息等。尽管这些数据并非直接影响金融借贷,但都存在一定的价值,对这类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有助于金融机构从更全面的角度构建客户的用户画像及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对于在传统风险管控评估中存在偏差的群体,例如没有信用卡、没有房贷的征信白户,金融机构通过对大数据的使用,从更多的维度对这类群体进行区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务于客户。

设备信息、网络信息、用户行为信息一般不是客户主动提供,很大程度上是大数据采集和分析的结果。大数据技术对零散的碎片数据具有更好的整合能力,将零散的数据整合输出规律性的数据,便于金融机构的使用。大数据也给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即直接从海量数据出发,关注数据本身,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不容易受到以前经验的影响。

(二)实时风险管控

传统的风险管控中存在着一定的数据滞后性问题,而大数据通过强大的数据采集和计算能力,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建立实时的风险管控,随时监控客户的申请、交易行为,发现警报马上处理,停止相关交易,减少损失。

大数据风险管控下,多样的数据维度对原有规则以及有监督模型进行了扩充,提升了使用范围和效用。虽然有监督模型在预测的准确性上有不错的表现,但由于其天然存在的数据滞后性以及数据标签难以获取的问题,大数据风险管控中同时强调对无监督模型的使用,无监督模型在进行学习时并不知道其分类结果是否准确,也不知道何种学习是正确的,通过给模型输入大量范例,使之自动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并输出相应类别规则。通过模型的不断自我迭代,模型在识别新型欺诈方面有着不错的表现。面对欺诈行为日益呈现团伙化特征,关系网络提供了全新的反欺诈视角,通过无监督学习算法,挖掘诈骗团伙的特征,进而识别诈骗团伙。关系网络通过基于图的数据结构,把不同的个体按照其关系连接在了一起,提供了从“关系”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的分析,使我们更能从正常行为中识别出异常的特征,有效的提高风险管控的精准度,实现复杂环境下的反欺诈。

(三)提升客户满意度

传统风险管控中,机构往往要求客户提供大量的资料来进行辅助审核。这个过程涉及到了大量的人工及时间成本,为了提高效率,机构必须搭建一套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后台管理系统,具备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清理、数据建模及数据输出的功能。机构要重视大数据技术,加强底层技术架构搭建能力,加强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

相对于传统金融风险管控,大数据风险管控通过大规模的数据运算,完成大量用户的贷款申请审核工作,提升工作效率。传统金融的审核中人占据了很大的作用,因而效率相对有限。大数据风险管控中,通过全方位收集客户的各项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建模、迭代,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价,使客户在申请之后能迅速得到审核结果,大大减少了等待时间,提升了用户体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帮助机构简化信贷业务办理流程,实现申请过程的电子化,节省重复和无效的信息输入,更加高效、低成本、低风险的服务客户,在某些信贷领域甚至实现“秒贷”,摆脱了工作时间的限制。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实时及自动化审核,覆盖了很多以前无法触及的更广泛的人群。

结束语:

传统金融风险管控使用有限的数据维度,强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讲究逻辑性。即使变量与审核结果存在相关性,但是如果不能在逻辑上讲通,也不会采用。大数据风险管控,核心在于利用更多维的数据,不强调因果性,更着重于统计学上的相关性,通过数据间的弱相关性来加强传统的强因果性。这些弱相关变量看起来和结果没有直接关系,但通过大量的数据累积及数据间的相互作用,能产生有效的识别客户的能力。大数据风险管控并不是取代传统风险管控,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传统风险管控,对传统风险管控进行补充。

摘要:大数据早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金融行业而言,传统的风险管控中数据维度单一,数据滞后性,审核效率低下的问题阻碍了业务的发展,因而需要使用大数据风险管控的优势进行补充,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

参考文献

[1] 刘英,罗明雄.互联网金融模式及风险监管思考[J].中国市场,2013(43):29-36.

金融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融风险;内部控制;防范措施

一、前言

近些年,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崛起,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目前在我国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弊端与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不足,这导致了我国很多金融机构在运行过程中被诈骗分子利用其问题漏洞诈骗,使银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结构控制,让犯罪分子无机可乘。

二、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理解不够充分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控机制,是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制定的一种涵盖各种业务活动并与银行各部门及其相关的工作人员的控制方法、程序与措施的动态机制。然而很多银行把其看的过于简单,认为只是银行规章制度的总结,有了相关规章制度的约束,就有了银行内部控制。因此,这导致银行在发展业务与对银行本身风险防范时,工作重点向效益、规模发展,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益与发展,甚至无视银行内部的规章制度,从而导致银行出现重大的金融危机,经济案件也时有发生,对银行的形象与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有的金融机构发生问题时,不积极从自身内部找原因,而是把问题责任归在客观原因上。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虽然银行具有相关的规章制度支持银行发展,但有的制度早已过时,与当今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管理要求不相符;有的银行顺应发展形势开展了新的业务,但与之相对应的规章制度却并不完善;有的制度过于笼统,对相关业务细节没有落实,操作性不强;有的制度过分强调纪律性,缺乏相关的程序控制;有的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即使有惩罚,也没有严格落实到位,导致惩罚制度形同虚设。这些制度的不规范、不完善,极大地影响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准确性,使金融机构内部存在很大的经营风险。

3.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银行内部管理机制上,在部分业务审批上管控的并不严格,甚至有的领导无视规章制度的约束,出现“滥用职权”现象。关于企业与个人贷款方面,少数没有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审批执行,贷款正常流程是应先提出贷款申请,信贷员会审核贷款者的信用积分,然后交由各级领导一一进行审核批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很多贷款者直接去找主管领导,凭借关系来获得贷款,这样就变成了相关主管领导一级一级向下指派完成贷款任务,整个贷款流程变成了“反向执行”过程,使得办事人员失去了他应有的职责与权力,整个贷款规章制度成了一个摆设,完全由领导个人意志所掌控;另一方面,也会滋生“腐败”现象发生。

三、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结构控制的措施

1.明确经营理念与方针

对金融经营理念与方针进行全面系统地明确是金融机构运营基础,同时也为金融机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银行应该以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理念为核心,制定有效、合理的经营方针,为金融机构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银行制定的政策要符合国家金融方针政策的要求,要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运营生产,要制定自主经营、独立承担风险,独自负责盈亏、严格自我约束的经营理念,保证资金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银行运营的基础和保障,银行有了明确细致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运营过程中才会更加顺利,因此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银行要实施内部工作目标管理,制定科学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每位员工的职责,制定严格的操作规则,这样出了差错能够直接找到负责人,从而不断强化个人的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在工作方面除了要求各部门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外,还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对重要岗位要实施轮换制度,保证其岗位不会出现严重的差错与纰漏,共同保证银行在内部运行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此外,银行要严格实施惩罚制度,保证其惩罚措施能够做到落实到相关责任人身上,这样才能够建立有效的震慑力,保证员工在工作?^程中严格准守相关制度的执行不会做“明知故犯”。

3.部门岗位职责恰当分离

要保证内部控制的独立性,就要对部门职责实行恰当的分离制度,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的独立体现,银行要做到职能的合理分配,同一种工作不能交由一个部门全权负责,一项完整的工作流程也不能交由同一个人进行操作,因为没有合理的监督与制度约束,容易造成“滥用权力现象”发生,还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因此,部门职责要分离,使各个部门员工各司其职的同时,又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从而确保整个工作流程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与此同时,银行要制定严格的决策制度与办事制度,所有的决策与执行都要严格要求相关制度流程,并保留相关工作记录,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追责,同时要建立举报制度,对相关违法乱纪与专断独行行为进行匿名或实名举报,防止个人专权、徇私舞弊的行为发生,避免给银行带来金融风险。

四、总结

金融机构在国家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要切实做好防范金融风险强化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工作,面对金融机构出现的不足之处,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整改与完善,使金融机构能够更好的为国家经济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红.防范金融风险强化金融机构内部控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6(23):26-28.

金融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3篇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金融理财投资也不例外, 风险与收益并存。因此, 需要我们对金融理财产品的风控做出相应的措施, 加强风险控制策略, 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的产生。然后, 目前我国对理财机构所采用的监管是机构监管, 但监管机构对于金融理财产品的了解不充分, 同时也造成了监管制度的不完善, 产生问题后无法及时处理。

2 表外金融理财产品审计风险

2.1 计量风险

银行的理财产品所采用的计量方式是公允价值模式,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计量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我国还采用了再次确认的会计方法。但是由于金融理财产品没有一个公开的市场, 例如像股票K线图这样的方式, 可以让理财者通过明确的金融数学模型来了解金融产品的动态走向, 这就为金融理财产品风险提供了不可预测性因素, 提升了风险等级。另外, 由于我国现尚未有权威的第三方评估体系, 所以在具体的操作中无法可靠计量金融的衍生产品。

2.2 信息披露风险

表内的金融理财产品, 其负责的部分是采用成本或摊余成本进行计量, 这就使利润与综合收益的相关项目难以分类, 导致套期会计相对复杂。而较多的理财产品, 由于属表外业务, 也就是这部分业务的经营状况是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的, 这就使审计人员难以对这部分资金做出可靠性的评估评价, 但这部分表外业务的份额是较大的, 从而影响了银行的当期收益。

2.3 内部控制风险

首先, 由于金融理财产品所设计较多的金融知识, 而对于普通理财者来说一时间很难弄明白其中的结构原理。其次, 又由于银行或金融投资机构对于销售业绩的要求, 金融理财产品的更新较快, 但研发产品的速度往往又无法追赶上其更新的速度, 这就为风控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最后, 表外计量的方式, 对于各大金融理财机构或银行来说, 金融风险就大大提升, 同时也为审计部门的工作带来了困扰。

2.4 审查风险

金融理财产品的衍生产品的审计是以风险为导向的, 但衍生产品的设计较为复杂, 虽近年注册会计师也在不断地加深学习, 但一时间也很难弄清每款理财产品的风险点, 而在实际操作层面来说也是不现实的。

3 理财风险规避策略探讨

3.1 金融机构的管控措施

(1) 构建优秀的理财团队, 培养其理财能力。建立优秀的理财团队是控制理财风险的一项重要手段, 同时也影响着我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在培养理财人员方面, 需考核持证上岗, 定期培训, 提升业务能力。

(2) 调整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1) 建立强有力的理财产品分析管理体系, 理财产品牌的风险管理需纳入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中, 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 立体化, 全方位地对理财产品进行控制; (2) 还需运用风险检测手段进行风险计量, 控制及处理风险。

(3) 有效转移风险, 采取规避手段。对于研发产品方面, 在研发期必须对产品进行测算, 测算产品的成本与资金的合理性, 根据市场情况测算产品风险与收益。如产品销售资本的回报率低于零值, 就必须停止其销售, 确保投资者的权益。

(4) 完善内部的审查和监督管理。审查与监督部门的建立,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估报告, 由审计部门评估分析风险。然后由理财业务管理部门进行监督, 监督其相关材料。加强监督部门的监督手段, 才能够有效的规范金融理财行为。

(5) 采用科技系统和信息系统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壮大, 这些技术的发展对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具有一定的效果及高效性, 因此我国金融理财行业应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手段, 提供金融理财产品。

对于高新技术的运用, 首先, 加强与完善网络银行软件的及硬件设施, 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完善客户信息。其次, 加强客户资料的安全性, 运用高新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强监管力度, 尤其是目前互联网金融的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管体系, 因此对其规范化流程, 管理控制制度, 都需加强。最后, 建立认证书, 加强防火墙密钥的技术控制, 保证金融投资者的权益。

3.2 相关监管机构的措施

建立健全相关的金融理财法律法规, 降低政策风险。中国银监会要发挥积极的作用, 细致总结理财业务发展情况, 严格执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规范理财行为。建立监督机制, 监管市场不良操作, 由于现今人们的风险意识不足, 因此需要监管机构对其财产风险进行约束与提示。

3.3 投资者的风险规避措施

对于投资者来说, 规避风险需提升自身的理财风险意识, 正确看待投资, 加强自身的理财理论知识, 面对理财市场的运行时, 需要做好预测, 不要存有“一夜暴富”的心态。过于追求利益, 而忽视风险。同时, 也需要提升自我认识, 明确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 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理财产品。最后, 需要我们优化投资理财组合, 降低风险, 做好风险应急措施计划。

4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国家的富强,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投资理财已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应对金融理财产品市场就需要各机构相互合作, 规避风险, 为金融理财市场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空间。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金融行业的投资理财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 各大银行也推出了较为丰富的金融理财产品。但由于金融理财市场目前的监管及制度不够完善, 充满不确定性, 所以在投资金融理财产品时也存在相应风险。本文通过对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分析, 对规避风险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金融理财产品,风险分析,规避策略

参考文献

[1] 盖雪.论金融风险持续性及其规避策略[J].中国市场, 2015 (12) .

[2] 刘帅帅.论金融风险的持续性及其规避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 2014 (9) .

[3] 宋志宏.金融风险的持续性及其规避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33) .

金融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4篇

金融系统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 金融行业的繁盛可以降低企业融资门槛, 丰富融资渠道, 从而让企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近年来, 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金融系统产生了剧烈冲击,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此外, 政府债务等问题引发的金融系统风险也没有得到有效抑制。因此, 有必要对新常态下金融系统存在的运行风险进行分析, 从而找到有效的防控对策, 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使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2 经济新常态下金融系统运行的特点

在经济新常态下, 金融系统的运行风险发生概率明显提升, 容易在出现不利事件后导致正常运行模式的实效, 进而引发多种不确定风险事件。金融行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其运行风险的存在, 会使国民经济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金融运行风险主要是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运行风险, 需要对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状况进行全方位监控, 才能做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因此, 在金融风险防控过程中, 要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从金融系统运行特点出发, 制定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金融系统运行特点包括: (1) 在金融运行过程中面临着不确定性风险, 需要基于全系统对金融损失进行评估, 并制定综合防范措施; (2) 金融风险普遍存在, 金融工具具有有偿性特点, 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回收资金, 获取相应报酬; (3) 金融风险具有扩展性, 一家金融机构的风险会扩散到整个金融系统, 在开展金融活动时必须有良好的信任条件基础。

3 经济新常态下金融系统运行的风险分析

3.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从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金融系统的运行状况来看, 金融运行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即政府债务、房地产信贷和影子银行风险。其中, 政府债务风险是指在地方政府运行过程中, 形成的债务风险。其主要产生自两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 二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因此, 在政府债务风险防范方面, 也要从两方面同时管控, 对政府投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扩展投资渠道, 分散债务风险, 否则会对金融机构正常运行带来极大影响。

3.2 房地产金融风险

房地产是在信贷环境下快速发展起来的,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 房地产行业成了时代的宠儿, 但也因此对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行起到决定性影响作用。必须提高房地产行业的健康运行水平, 对其信贷风险进行有效防控, 这对房地产行业和金融系统的运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利益驱动下的金融机构竞争将房地产行业作为主阵地, 为房地产行业提供土地储备贷款、项目开发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消费者按揭贷款等多种金融产品, 已经全面渗透到房地产运行的各个环节。因此, 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协调管理体系, 确保房地产金融链条的正产运转。

3.3 影子银行监管风险

在经济新常态下, 影子银行这种新兴的金融机构在金融监管方面有更大难度, 影子银行的许多金融功能都无法得到有效监控, 导致一些不具备金融机构运行资格的机构也开始实施金融行为, 对整个金融行业的秩序产生了不利影响。影子银行的金融行为容易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运行风险, 其负载形式不是存款, 不受存款货币机构监管, 金融行为容易出现越界现象。在影子银行的运行过程中, 出现了许多无法实施金融管理的票据, 容易造成金融市场秩序混乱, 必须尽快完善其监管措施。

4 经济新常态下金融系统运行风险的防控措施

4.1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 金融系统的运行受多方面社会因素影响, 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有上升趋势, 多种社会事件都会对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金融系统必须建立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对金融风险进行预防性管理, 创造良好的金融运行环境, 将各种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首先, 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方面来看, 由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为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 因此需要采取全面管理措施, 通过有效匹配政府负债和收入, 降低政府债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要对政府过度负债行为进行严格控制。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已经为金融系统风险防范敲响了警钟, 在金融系统风险防控工作中, 要从多角度出发, 全面升级风险防控管理水平。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需要建立适用于宏观经济发展的债务管理体系, 对债务进行科学测算, 在满足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同时, 境地政府债务风险。需要同时从财政和金融两方面着手, 及时清算呆账、坏账, 避免政府债务风险的爆发。

4.2 提高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防控水平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在金融机构的扩张发展过程中, 将大量资金借贷给信用度较低的借款人, 坏账率明显上升, 最终因贷款人无力偿还贷款, 导致整个金融行业的资金链断裂, 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在其形成机制上, 非常值得房地产行业借鉴,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如果出现利率升高、房价下跌等情况, 会直接导致坏账率上升, 进而对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威胁。目前金融系统已经渗透到房地产行业运行的各个环节, 在房地产金融系统的构建过程中, 必须实现对个人住房信贷的有效监管, 同时对整个金融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实时跟踪, 健全房地产金融监管体系, 提升个人房贷质量。在房地产市场中, 提供房地产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需要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提升信贷业务综合管理水平, 通过金融风险监管体系的实施, 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 进而调整信贷业务, 避免整个金融系统受房地产运行风险的影响, 陷入金融危机。

4.3 健全影子银行金融监管体系

从我国目前金融体系的发展状况来看, 金融风险监管体系逐渐完善, 对传统领域的监管措施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但影子银行的金融风险监管仍然属于薄弱环节, 许多金融风险问题都产生自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不到位。针对这种情况, 在经济新常态下, 加快完善影子银行金融监管体系尤为重要, 应通过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发挥各金融监管部门的作用, 共同实现对影子银行各运行环节的有效监管。为实现这一目标, 金融部门首先要改变金融监管理念, 全面开展金融风险监管工作, 根据金融系统运行特点, 建立有效的防范措施, 将金融监管工作提前化。在金融监管过程中, 不仅要对各金融机构以及行使金融行为的机构进行全面监管, 还要加强信息披露, 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 确保信息的真实性。针对部分影子银行非法实施金融行为的问题, 应在健全监管机制的基础上, 采取法律治理手段, 通过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对影子银行的金融行为和金融衍生品进行有效约束。另外, 应积极营造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 规范金融市场运行秩序,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金融理念, 从根本上降低金融运行风险的发生概率。

5 结语

综上所述, 新常态下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影响重大, 通过对其存在的运行风险进行分析, 可以为金融风险防控提供方向。在此基础上, 全方面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水平、房地产金融风险防控水平以及影子银行金融监管水平, 可以有效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 从而为其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摘要:进入新常态以来, 金融系统运行状况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本文首先对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系统运行特点进行简单介绍, 并分析新常态下金融系统运行面临的风险问题, 包括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金融风险和影子银行监管风险等。在此基础上, 针对这些风险问题, 提出几点防控措施, 以期促进金融系统的健康、流畅运转。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金融系统,运行风险,防控策略

参考文献

[1] 代鑫.经济新常态下金融系统运行风险防控策略研究[J].山西农经, 2016 (7) .

[2] 李德尚玉.互联网金融风险信息共享系统上线运行[N].第一财经日报, 2015-09-15.

金融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5篇

(一) 内部审计不够中立带来的风险

独立公正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如果不能够确保中立, 必然意味着的内部审计结果失真, 从而导致内部审计风险被放大。目前,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独立性远远不够, 内部审计部门在机构内部的地位不够超脱, 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方面, 审计人员容易受到企业领导或者部门领导意志的影响, 很难做到公正客观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或是单位领导出于各种考虑, 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进行干预, 内部审计很多时候都是流于形式, 加之信息不对称的存在, 内部审计机构也很难独立的进行审计。例如一些审计人员在审计出问题之后, 会因为领导的干预而“自行消化”隐报瞒报问题, 从而使得审计结果受到影响, 放大审计风险。

(二) 内部审计信息化带来的风险

近年来, 内部审计信息化在国内外的发展势头强劲, 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进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尝试。目前,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信息化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 作为产生伊始就以“提高信息可靠性”为使命的审计职业来说, 面临着更大的需求, 即被审计的信息不仅是过去那些以纸张为载体的信息, 还包括以各类介质为载体的“看不见”的信息, 审计人员不仅要对信息系统产生的信息进行审查和评价, 还要对产生这些信息的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可靠性进行审查。这一切必然影响并改变着审计的范围、内容与方式、方法, 使审计人员必须利用信息技术, 基于信息化环境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大大推动了审计的发展, 但同时也对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具体内容来看, 囊括了软件以及硬件两个方面。审计的业务范围和内容从传统的财务报表或其他管理方面的“有形”信息扩大到了信息处理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及其内部控制等等“无形”的技术领域, 内部审计信息化所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

(三) 内部审计人员不专业带来的风险

审计工作是一种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它区别于一般的行政工作, 每个审计人员都应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目前,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专业人员普遍比较匮乏, 部分从业人员缺少内部审计所需要的各种知识, 学历、工作经历、业务操作技能均参差不齐, 基本素质不高, 主要体现在金融法规制度水平有限, 业务实际操作接触面小, 综合分析能力不强, 统筹兼顾能力欠缺, 对新生事物不能及时接受, 缺乏必要的敬业精神和勤奋努力, 形成思想停滞、业务不精的不良局面。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不强、职业道德不规范, 所掌握的审计知识、方法难以胜任这一工作岗位要求, 势必会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引起质疑, 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

二、内部审计风险破解策略

(一) 持续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

内部审计风险破击的关键在于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减少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干扰, 实现审计风险的最大限度下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组织架构的顶层设计方面, 需要充分的考虑审计机构作用以及性质, 从现代企业治理架构完善的角度来确保审计工作的超然地位, 并从制度层面明确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地位层面的超然, 从而避免来自于管理层的干扰。同时, 董事会及监事会要加强对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管理, 对已形成的审计风险, 要认定责任人, 并相应给予处罚, 确保审计人员能够客观公正地开展审计工作, 主动规避审计风险。

(二) 规范内部审计信息化应用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但是也要注意规范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应用, 减少内部审计风险。审计人员要安全、高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关键要掌握信息化内部审计系统风险成因, 提前进行相关风险预警方案的设计, 特别要注意对管理控制风险进行仔细核查, 避免因为管理控制措施不当导致内部审计风险放大。比如说, 随着内部审计要求变化和一些新制度法规的出台, 需要及时对信息系统进行调整和更新, 并请系统开发公司对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典型性问题进行及时解决, 确保各类信息系统稳定运行, 避免因审计系统本身的缺陷而放大审计风险。

(三)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来说, 大部分的内部审计风险都是人的因素所导致的, 因此内部审计风险破解工作开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专业化的审计队伍。为了有效规避和减少审计风险, 企业应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 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的政治修养、理论修养、职业道德修养、业务技能修养、工作作风修养以及协调能力修养, 全面促进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风险管理能力和审计技能的提高, 使审计人员能够依据大量的资料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 避免因能力不足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与此同时, 还要建立审计人员任职资格制度, 提高准入门槛, 坚持宁缺毋滥的基本原则, 并将不适宜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及时调离审计队伍, 最大限度减少因人为因素而导致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摘要:本文将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模式, 在对内部审计风险内涵以及内部审计风险破解原则进行探讨的基础之上, 概括总结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 并围绕这些风险提出相应的破解策略。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审计风险,破解策略

参考文献

[1] 姚玉沿, 刘乐荣.农村合作金融内部审计推行风险导向审计的实践探索[J].中国内部审计, 2012 (6) .

[2] 杜正均.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管理的探讨[J].北方金融, 2017 (4) .

[3] 刘宇琪.农信社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及改进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6 (7) .

[4] 杨小寅.如何做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J].时代金融, 2015 (10) .

金融风险管控策略范文第6篇

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材集团”)组建于1983年,是我国唯一在非金属材料业拥有系列核心技术和完整创新体系的企业,是集科研、设计、制造、工程建设、国际贸易于一体的科技型、产业型、国际型企业集团。拥有“三大主导产业”、“六大系列核心技术”,这些技术代表着中国在该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部分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近十年来,以谭仲明董事长为首的集团领导班子通过对环境、资源、集团自身优势、劣势进行认真分析、评价,科学地确立了发展战略,有效地进行了资源整合,加强了企业风险管理,成功地摆脱了历史困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中材集团充分认识到全面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风险管理摆在重要位置,从防范法律风险入手,将风险管理文化和理念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战略规划、经济运营、财务审计、劳动安全等方面逐步建立了风险防范制度。

战略部署

统筹全局,重视战略风险管理

1.着眼长远,加强战略风险管理。集团始终高度重视战略风险管理,近十年来,一直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战略研讨会,形成了“务虚会制度”。研讨会由集团主要领导和外聘专家学者参加,对集团所处的内外环境因素以及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科学选择发展战略和长远目标。

2.关注日常运营,积极防范运营风险。集团坚持实施经济运营分析会制度,通过年度、季度、月度召开经济运营分析会,强化运营风险管理。运营分析会将集团所属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信息进行归并统计,与历史同期指标、本期计划指标、行业相关指标进行比对分析,对运营状态做出客观判断,监控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资本结构和成长性等领域,科学设定了17项预警指标,划分了黄、橙、红三个警报区间,对运营风险较大的企业及时予以“预警”。

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外部风险

1.加强政策研究,防范政策风险。

集团产业面宽,业务涉及土地、矿产、能源、环保、国防科技等诸多政策领域,重视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贯彻,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地区发展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相关文件,确保发展战略、经营方针、目标手段、改革措施等符合国家政策要求。集团及时投资组建中材节能公司,积极发展中材风电叶片、CNG气瓶、光伏多晶硅材料熔炼器等产业,都体现了利用政策、把握机遇的风险管理能力。

2.密切关注市场环境,规避市场风险。

集团注重对国内外市场环境和经济规律的研究,2008年上半年,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分析,较早预判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及时缓建了3条玻璃纤维生产线,降低了集团玻纤产业在金融危机大环境下的风险。集团所属中材国际针对国际市场汇率变化,采取锁定合同汇率等策略,对降低装备工程业的汇率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

加强管理,有效防范内部风险

1.控制成本,强化财务风险管理。

集团在财会管理方面,一是建立健全了会计核算监督、财务决算管理、财务动态检测等多项财务制度;二是加强了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财务报表的管理;三是搭建了财务管理网络平台,加强了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在审计管理方面,加强审计监督,通过严格的年度审计、任期审计、项目审计、专项审计等审计措施,强化了集团系统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

2.积极加强法制建设,切实防范法律风险。

集团逐步建立了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一是在集团总部及所属企业建立专职或兼职的法律事务机构,聘任律师或企业法律顾问,集团和重要二级企业设立了总法律顾问制度;二是加强普法教育,增强全员的法制观念和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三是加强合同、议案等法律性文件的审查,严格执行审查审批制度,将法律风险的防线前移;四是依法积极处理历史遗留债务和经营活动纠纷,及时消除隐患;五是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对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实施动态检测管理。

3.开展安全管理与应急体系建设,有效规避安全风险。

集团高度重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一是进行安全管理与应急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安全管理流程再造工作;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相关文件;三是通过举办消防、安全生产讲座、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强化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4.做好招聘培训激励工作,积极应对人力风险。集团高度重视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签订不竞业协议及保密协议,建立技术业务骨干人才库和后备干部人才库,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依托对外经贸大学成立了中材学院,对集团及所属单位的领导干部进行轮训,提高管理层的知识水平,为集团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后劲。

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防范道德风险。

集团致力于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以“敬事礼人、尚同敏行”为核心,建设“敬事、敬人、敬信、敬学、敬同”的敬文化体系。一是加强和改善企业党建工作,完善纪检监察和绩效考核制度;二是真心实意关心爱护员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倡导廉洁自律、廉洁从业的好风尚;三是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财务、审计制度,强化资产监督和效能监察力度,堵塞漏洞,严格奖惩,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从根本上铲除滋生道德风险的土壤。

体系建设

2009年8月下旬,中材集团召开了全面风险体系建设启动大会,对集团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工作做了总体部署安排,决定在集团总部启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同时以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材国际”)、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山玻纤”)和中国建材工业地勘中心河北总队(以下简称“河北总队”)三个下属单位为试点,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在试点结束后,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在集团所属各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集团及试点单位相继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了责任部门和人员,以确保工作的组织推进。集团总部安排专人跟踪、督促试点单位,了解协调相关情况,相关事业部支持配合。根据咨询机构建议,集团总部和泰安玻纤成立了“风险体系建设内部专家组”,参与风险评估、审核等关键环节工作。

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体系建设阶段,通过风险评估、组织体系建立、制度流程梳理初步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第二阶段是体系完善阶段,进行体系的试运行,总结经验,整改完善;第三阶段是体系提升阶段,深入开展专项风险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项目联合工作组通过多轮会议研讨,制定了集团和试点单位的全面风险管理项目的实施方案,整个体系建设分为风险评估、体系建设、职责落实与流程完善、体系试运行4个阶段。

在实施方案中确定了例会制度、研讨会、信息归口管理等工作机制,明确了分阶段验收的项目检查方式。

一是开展了风险全员辨识、评估。最终确立风险事件301条。确定集团总部层面重大风险2个、重要风险5个,完成了风险评估报告的撰写。二是完成了风险管理体系设计。编制了全面风险管理手册,明确了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及职责划分,明确了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和报告体系。三是完成了制度流程的梳理。对涉及重大风险和主要业务的49项制度和10个重要流程进行了梳理,找出了制度管控的薄弱环节以整改完善,编制了企业重要流程的内控手册。四是完成了重大风险管理策略和应对方案编制,并向国资委上报了集团2010年度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在总结上述经验的基础上,集团按照所属企业的性质,将所属企业分为上市公司类、非上市公司类、地勘单位类,分别借鉴中材国际、泰山玻纤、地勘河北总队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方法和成果,分期分类部署相关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集团于2010年4季度召开了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地勘单位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部署会议。在会议部署工作的同时也开展培训,宣传灌输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集团制定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所属单位开展此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组织领导、工作方式、实施步骤和工作内容、检查验收、工作考核等内容,并印刷成册发给所属单位。中材集团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全面铺开。

体系特点

中材集团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无论从组织体系、操作方法,还是沟通管理等多个方面都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具体体现为:

组织体系:自上而下、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以董事会试点为契机,积极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一方面,在集团公司董事会层面成立了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为风险管理项目提供建议;另一方面,充分运用董事会的决策来控制风险,通过规范的公司治理来加强集团管控和风险管理,使得风险管理建设全面、权威、系统。

二是领导高度重视,实行风险分层管理。董事会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为最高风险管理机构;总经理办公会全面领导风险管理工作;总风险管理师全面负责风险管理工作,并指导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对体系实施做有效监管;法律事务部和审计部负责风险管理日常工作;其他各部门设立风险管理相关岗位。

三是致力于建立一套自上而下、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材集团选取典型的子公司进行试点,试点单位有属于装备工程制造行业的中材国际,属于地质勘探行业的河北总队,属于玻璃纤维行业的泰山玻纤。总部体系建设和试点单位同步进行,便于上下级企业的体系对接。在体系推广中,按照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和地勘单位分类进行有效整合资源。

操作方法: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全员参与

一是区别对待,因地制宜。例如,在集团总部层面由具有充分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风险管理项目内部专家,充分利用骨干员工的管理经验和有效参与,有效消除测评误差。同时,由内部审计部门作为项目的牵头部门之一,深入参与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为后期体系的执行监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统筹规划,建立模板。在进行试点时,集团都是从不同的类别选取典型的企业推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集团所属单位原则上按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地质勘察类单位划分为三类,分别套用行业相同或相近试点单位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成果。

三是部门配合,全员参与。集团要求各部门、员工都应积极参与,提高部门对风险的关注度,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对风险的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而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

沟通管理:三级联系,归口管理,例会制度

一是在中材集团内部实行三级联系的制度。项目组确立了三级联系制度,各部门部长是风险管理项目工作小组的成员,各部门安排一位中层领导作为本部门风险管理的具体负责人,各部门设置联络员一名。项目组在进行信息传达时,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或三级同时传达的方式,从而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及时,顺利推进项目的实施。

二是项目组对所有信息实行归口管理。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所有纸质资料或电子信息的接收和传出实行专门管理,并制作资料接收清单,实行归口管理,有效地保证了信息沟通的顺畅。

三是实行专题研讨会和例会制度。在项目实施的每一阶段,召开专题研讨会,参会人员针对讨论主题各抒己见,按照民主集中的原则形成最后的决策。每周五下午进行本周工作内容总结和后续工作安排,会后按会议纪要推进安排工作。

中材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以来,得到了领导及员工的大力支持,项目进展顺利,从而有效地推进了体系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各级领导员工的风险管控意识增强,培育了风险文化和风险理念;二是完善了风险管理的工作机制,建立了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和报告机制,为体系建设提供了保障;三是通过风险诊断,辨识出了重大重要风险,制定了重大风险解决方案;四是梳理了重要的制度和流程,进一步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管控水平,为集团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球化时代,风险管理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最突出的特点,它是企业管理的纲,纲举目张。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生死存亡的竞争,而不是发展速度快慢的竞争,成本和技术只是决定快慢,而风险管理决定的是生死。只有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企业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有效地降低各类风险发生率和损失程度,保证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资料来源于德勤会计师事务所)

上一篇: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范文下一篇:打篮球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