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2024-07-15

初中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激情来源于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对教学内容的自信,它是使讲课具有感染力的重要因素,是文科类教师尤其是汉语言文学课教师必备的素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课;教师;激情;感染力;培养方法

激情是文科类教师尤其是汉语言文学课教师必备的素质,是使讲课具有感染力的重要因素。激情来源于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对教学内容的自信。激情培养的基本方法有:正视现实,调节情绪;平时或课前注意改变自己;养成站着讲课、大声讲课的习惯;掌握讲课艺术,放得开,不拘谨。

一、激情是使讲课具有感染力的重要因素

没有激情的讲课淡而无味,无法吸引和征服学生,也就不能使学生信任你、欢迎你、敬佩你。众所周知,热情、真情、激情是演讲的生命,是朗诵能打动人心的法宝。同样,笔者认为,激情也是汉语言文学课教师讲课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教师站稳讲台、提升教学力的重要一环。激情是诗歌的生命,屈宋陶谢、李杜苏辛,他们诗中的感情因素无须多说。就是散文,传统的名篇中以情动人者也不在少数。司马迁《报任安书》、李陵《答苏武书》、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林觉民《绝笔书》等,披肝沥胆,情见乎词。我们读后,便可看出作者的人格、胸襟及其高洁的灵魂。它们共同的特点就在于,所蕴涵的感情是纯真的、热烈的、美好的。讲课时,教师如果不能再现作品中的感情因子,不能把文学作品中蕴涵的情趣、理趣、象趣、谐趣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感到可恼、可恨、可鄙、可弃、可笑、可怜或啼笑皆非、悲喜交集,学生自然会觉得干瘪、刻板、枯燥、乏味,其教学效果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

二、激情来源于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对教学内容的自信

教师讲课如果不激动不过瘾,学生就不被感染不满足。然而激情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有扎实的思想基础和形象内容的;它是教师抛弃了虚伪、浮夸、做作的感情之后而产生的真情的一种升华和凝练。

1、激情来源于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爱。

(1)激情来自于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珍爱。教师的激情,源于对真理的热爱,源于对职业的自豪感和工作责任心,源于对工作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爱憎态度。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三尺讲台是神圣的,是与真理同行的,是能出成就的,也是来之不易的。如果教师能体会到这些,就会体味到快慰与满足,就会爱岗敬业并倍加珍惜,就会全心全意、满腔热忱地倾注于教学工作。同时,还应热爱生活,否则,生活中懒懒散散的教师,授课时也会松松垮垮;生活中对外界冷漠的教师,授课时也会平平板板、毫无激情。

(2)激情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挚爱。须知,学生满腔热情地选择了教师所在的学校,又不惜交许多学费,目的是希望自己学业有成,成为可用之才,以便将来能报效祖国和人民。如果教师能够设身处地,认识到这一点,就绝不会辜负学生,不会让学生失望,而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学到真本领,为学生排忧解难,付出真爱。即使教师生活或工作遇挫或不如意,也不要把情绪带到课堂上,因为学生是无辜的。

2、激情来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自信。教师的激情还出自于对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的自信。如果教师平常注意主动学习教学理论,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实践能力,讲究教学艺术,并且对自己准备的教学内容信心百倍,授课时也就自然能做到激情迸发、绘声繪色、生动感人。因此,教师在讲课前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调研学生现有的水平、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写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案,并且将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做到脱稿讲述,信心也必然倍增。相反,如果教师准备不充分,上课照本宣科,甚至对自己所要传授给学生的观点都没有把握,那必然闪烁其词、断断续续,也就不可能酣畅淋漓、激情洋溢。

三、激情培养的基本方法

1、正视现实,调节情绪。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有不少学生显露出厌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正确认清形势,积极组织、开展教学,严明上课纪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求教师豁达大度,宽厚待人,笑对人生。须知,再好的电视或节目看久了观众也会分心,一台晚会所有观众也不可能一直保持长久的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具备了这种审时度势、笑对人生的平常心态,教师自然能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不至于因学生开小差而大发雷霆、影响情绪。如果教师受学生厌学情绪的影响而导致厌教,上课只是为了勉强完成任务,没精打采,给人一种带病授课的感觉,学生对你的课就更会产生厌倦情绪。这样的课,对师生双方都是一种无奈、一种负担,也就不可能达到教师“乐教”与学生“乐学”有机结合的效果了。教师该如何调节情绪呢?方法有很多,例如,暂时回避,学会宣泄,培养幽默感,善于从光明的一面看问题等等。

2、平时或课前注意改变自己。平时或课前,同事之间开些玩笑,亦可调节自己的情绪,消除孤独感,优化情绪。同时,运动可以解忧,调节情绪。适度的体育运动,如打打球、跑跑步等,可以使人精力充沛,增强应付现实生活中种种困难的能力,使人忘记不快,消除精神紧张、焦躁烦闷、忧郁沮丧等不良情绪。此外,教师平时还要多读有益的书,不断地充实自己,避免生活空虚。

3、养成站着讲课、大声讲课的习惯。教师应站着讲课,这是一个起码的要求。因为坐着讲课,教师巍然不动,四平八稳,激情自然出不来。另外,站姿有利于交流,有利于反馈。大声讲课容易调动教师的情绪,学生也容易感受到教师魅力四射的激情,一节课也就能在师生双方兴奋、收获、欢乐中结束。

4、掌握讲课艺术,放得开,不拘谨。灵活调控教学语言的节奏。假如一位老师的讲课,其音速像机器的运转一样,总是一个速度,总是一个节奏,那不仅不利于表情达意,而且还会令听者感到枯燥呆板、索然无味。

总之,激情是文科类教师尤其是汉语言文学课教师必备的素质,是当好教师的先决条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而要让情感流泻,该笑则笑,该惊则惊……从而拨动学生思想感情的琴弦,课堂就不至于死水一潭。学生激动了,课堂才会生动活泼,老师才会被学生悦纳、欣赏。宁愿教学中有一次失误,也要把课讲得自然,不要为了不出错而把课讲得索然无味。因为教师的情绪与学生是互相流通的,教师情绪高涨,学生也会受到感染。而一旦学生感到兴奋,受到鼓舞,进入境界,听得入神,教师也会忘情,因为学生听课的状况也会影响教师情绪,双方是互动、交融的。一个有远大理想的教师,应重视“激情”的培养与绽放,决不可漫不经心,等闲视之。

初中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必须推行多元化汉语言文学教育,迎合高职学生职业教育的需要,让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效果更为理想,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本文分析了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问题;对策

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推广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实际的问题,导致教学边沿化,教育职业化脱节的问题频现。为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本文分析了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1.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1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日趋边沿化

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在职业教育的夹缝之中生存,成为了继续教育改革的专业项目内容,这主要是因为很多进行职业学习的学生和家长认为,汉语言文学的相关内容与职业的专业化教育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因此在专业选择上就及其忽视,再加上长期以来汉语言文学教育走着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课的开设也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教材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知道怎样进行课程内容的有效转变和课程形式的有效改革,只有墨守成规,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例如:对于语言基础的相关知识教学,还是延续了小学、中学的字词练习等内容,学生感觉到了很没用趣味性,甚至觉得所学的知识是无用的,进而厌学的思想严重,加上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就属于高考的失利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不知道怎样转变,让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日趋边沿化,其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表现在不少大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 德意识淡薄,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对民族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严重低下等。这些情况必然会影响高职学生以后的就业发展空间,无法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也无法受到用人单位的信任。

1.2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专业需求相脱离

职业教育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理应紧紧追随行业发展的需求,但长期以来,我国不仅高校本专科的专业设置、专业标准与实际的职业门类、岗位工种存在脱节,即便是直接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一线操作员工的中职学校,其专业设置也存在较严重的滞后现象。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专业需求相脱离,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理应紧紧追随行业发展的需求,但长期以来,我国不仅高校本专科的专业设置、专业标准与实际的职业门类、岗位工种存在脱节,即便是直接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一线操作员工的中职学校,其专业设置也存在较严重的滞后现象。例如: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很多教材内容与高中、高校的教材内容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评价内容也没有差异,这就导致了很多高职专业设计的要求变成了空谈。虽然教师与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对内容有所选择增删,但不能否认教材依然是高职教师上课时候的主要依据媒介,而且对教材的灵活使用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这也无形之中对教师的才能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也是教材问题必须直接带动的其他教育问题。另外,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未来各种不同职业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一入学就有着对职业发展的全新要求,但是教材滞后就导致了很多高职通用类教材注重的是语文学科的共性,是各个职业 人群所共同需要的口语表达和应用写作,忽略了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特征,脱离了不同专业学生对语文学科内容的不同需求,其结果必然影响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成果,因此,必须想到办法尽快转变问题。

2.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解决对策

2.1推行多元化汉语言文学教育

为了解决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日趋边沿化的问题,必须尽快在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之中推行多元化教育。首先,教师要推广当代的文化教育因素。高职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方式将当代文学名人引入高职语文教学中,如文字与图片、影视资料、多媒体等。这样既能够保证学生全面形象地了解到当代文学名人的相关情况,还能够让学生对文学产生更多的兴趣。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学资源,提高高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今社会学生离不开网络资源,在网络资源的影响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当代文化名人进行网络沟通,然后善于利用网络文学资源,激发高职学生运用书面语言的兴趣和信心。在高职教育开设文学课程,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网络文学作品进行点评,通过与网络上万千读者的互动,互动增强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信心。另外,要采用更多的實践活动来激发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地位,通过演讲竞赛、辩论比赛等形式来进行文学理论的推广。

2.2迎合高职学生职业教育的需要

高职学生职业教育的需要必须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之中有所体现,这样才能够抓住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特色,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同时抓好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加强对职业知识技能的渗透,探讨职业技能知识和语文基础知识的共同点,提升学习效率,培养出具有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的优秀人才。首先,教师要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引进创新式的教学课堂,加大实践课堂的比例。我们说职业学校既教育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知识素质。因此,教师需要将日常生活与教学能够结合起来,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其次,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质量控制体系。重视顶岗实习工作,并在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规章制度的健全以及人力物力的保障工作上要做好,建立多向管理模式。实行顶岗实习单位的管理、学校的指导管理和学生的自我管理的多向管理,保证对顶岗实习实施全过程控制,让学生能够在实习过程中感受到汉语言文学知识的重要性。总之,汉语言文学教育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使之与当今的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相适应,并为之服务。

综上所述,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必须推行多元化汉语言文学教育,迎合高职学生职业教育的需要,让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效果更为理想,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逯艳.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案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5(32)

[2]郑力乔.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琼州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26)

初中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大浪潮下,汉语言文学作为高校教科体系中是最基础,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汉语言文学可以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美学修养的提升。但大多数高校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上都过于随意,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社会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审美教育作为语言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其灵活的教学方式、广泛的知识体系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与审美教育结合,不仅汉语言文学本身属性特点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目前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教育的要求。审美教育的加强在提高学校的教育力度和学生们精神文化素养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体系中与审美教育相结合是目前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点项目。本文主要对目前高校在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的现状以及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对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的渗透融合上提出了一些策略。希望本文能对一些学者在开展汉语言审美教育的实际工作和研究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文化素养;现状;策略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着我国优秀的文化,审美教育作为一种美的教育是一种特别的教育。蔡元培先生在主持中国教育工作的时候提出了教育的五大维度,大家所熟知的只有德智体,除此之外还有审美教育和世界观教育。审美教育在强化人的感知力、想象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塑造人的创新求异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将审美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不仅對审美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在教育的方法上有所创新,更重要的是能更好的让学生接收汉语言文学知识,提高审美感知,为社会提供实用性人才。

一、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汉语言文化教学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是高等院校专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专业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基础牢固厚重、就业适应面宽、社会需求量相对固定等传统优势[1]。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教育科技都受到了影响,改变了我们对固有的教育看法和人才观念,大大冲击了汉语言文学这个传统人文专业。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显然已不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在具体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点在各大高校的教学课程方面,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课程设置的非常少。课程的构建存在着不合理性以至于学生没有办法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第二点在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方式上非常的单一,教学方法比较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转变单一的理论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其个性化的发展。很多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挖掘停留在教材的表面,没有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审美教育,同时也无法有效地对学生的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进行科学的培养。第三点教学理念的落后也是汉语言文学教学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的考核评价模式上,现如今大多数高校在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时候,还是停留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测评上,那么这就造成了汉语言教学只关注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育,学生和教师只关注教学和学习结果、而忽略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等问题的存在,也因此整体的教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2]。第四点便是学生主观意识的问题,物欲横流的社会,以至于很多学生对汉语言文学没有很强的认同感,没有意识到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作用,这些在情绪和认识上的缺陷是导致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不高的直接因素,学生的消极情绪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汉语言文学教学目的的实现。

二、汉语言文学与审美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审美教育渗透到汉语言文学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美教育在提升学生的个体竞争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本质上看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的一种,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进行审美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情商进行培养的教育活动,而情商则是指导学生获得更好发展的关键要素,能充实和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个体综合素质,强壮学生的心态和心理素质。其次,审美教育在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健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审美能力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构建以及道德意志力的健全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效应,使学生形成正确、系统的审美心理结构提升学生们的道德水平。最重要的是在摆正学生心态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社会发展氛围浮躁,压力巨大也因此使学生群体的思想变得更加的功利,功利主义和投机主义产生在学生的意识中,在这种情况下,审美教育具有还原教育的活动本质,有助于帮助学生摒弃功利之心,摆脱物质及功利的困扰,使学生能够心无旁骛更加沉醉于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和自我素质的提升中。最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体系中加入审美教育不仅可以丰富汉语言文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易于接受和热爱汉语言文学。在汉语言教学中结合审美教育,在对学生的基本文化能力(汉语言文学阅读、写作能力等)有所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在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精神、高品格的形成和塑造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汉语言文学学科的特性为审美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素材和内涵,这些大量的审美教育素材为审美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与审美教育活动密不可分,根据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和审美教育的要求,结合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针对的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法,来更好的实施汉语言文学教育活动。

第一点深度挖掘汉语言文学中蕴含的审美教育元素。在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对审美素材进行分析和挖掘是最首要的,既是成功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审美教育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汉语言文学中蕴含着大量传统文化的精髓,包含了大批的经典文化,汉语言文学其本身就是一种“美”。老师要借用汉语言文学中蕴含的人文情感教育素材等各方面来引导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科教育本质、特性的认知。接着就是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老师在教学的实践中要对课文全方位的赏析,作者在课文中所运用的各种写作手法、艺术手法、文章的逻辑结构等等都要熟悉了解,文章中作者运用的字词段落结构等等都是传递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感知,体会出作者通过汉语言文学传递的感情和思想,体会汉语言文学的美,提升学生自己的审美能力。

第二点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热情。老师在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改变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认同感不高的问题。熟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无形的力量。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其视野开阔,自主性、独立性很强,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速度更快,能力也比较强。在汉语言文学的审美教育中以兴趣来推动可以更加的行之有效。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有兴趣,那么自然就会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和想法。要想更好的开展审美教育活动,首先,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才可以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实行有针对性的措施。比方说每个人对一篇文章的审美感知不同,相同的一篇文章有的学生喜欢这篇文章的字词语句,对这篇文章的整体逻辑结构却并不看好,而有些人的看法却完全相反。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師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在汉语言文学授课过程中实行个性化的施教。要刺激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将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联系实际以更好的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探究欲望,提高作品的感染里,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三点提高汉语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文学素养,合理安排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在课程的设计方面,不要把全部时间全部花费在理论的解读上面,老师要注意创新和改革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的方式方法,科学合理的安排好课程的内容,把审美教育的时间拉长,缩短对知识点和古诗词内容的过度讲解,注重课堂气氛,把握和调动好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大量的加入审美内容,在内容上选择适应学生审美生活、审美观念的和具有较高审美教育价值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作品美感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通过讨论,还能够对作品的“美感”进行全面的认识。审美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完美融合,不仅在强调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自觉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老师将理性的知识点与感性的理解相融合,放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很实在地感受审美与汉语言文学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同时老师在把握现当代文学和古代文学在教育方法上要有所差别,在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上要注重作品所传达的意境美,意向美以及形式美,因为古汉语言文学字形偏僻,生涩难懂,因此老师在传授古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讲解以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审美教育。在现当代的文化作品教育的方法上跟古代文学作品完全不一样,方法会比较有新意,老师可以创设情景教学给学生营造一个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情绪环境,可以让学生的感知性更强[3]。

四、结语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审美教育的过程,审美教育在现如今的现代教学体系中已经渗透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了,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审美教育的融合,既是汉语言学科顺应时代发展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的需求,也是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手段。汉语言文学教育方式和内容的创新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汉语言文学,让社会更加重视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最终可以有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多层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为学生完美人格、独立品质以及个体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阿迪力.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J].新农村,2011(4).

[2]徐春霞.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开展[J].科技资讯,2017.

[3]王新叶.浅析审美教育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6(33).

初中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汉语言教育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具有的教育特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的职业定位是比较模糊的,它不像建筑工程学、会计学以及医学类专业那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因此难以与应用型直接相提并论。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的人文类学科,不仅承载展现人文精神风貌的重任,还承载着发扬和提高全民整体语言文化素质的重任。它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外优秀文化及其遗产的学习与传承,其核心内容是关心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意义与价值,即对人类、国家、民族、集体、个人与自身的一种认知和社会责任。因此,其专业教育的特色在于其培育出的毕业生主要就职于人事的相关工作,对专业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比较重视;教育非直接体现于应用方面,而是从对社会人文观念及精神文明择取的影响上加以体现;不注重直接创造出的、可以进行计算的经济收益,而是注重对无法以数值计算的社会收益的创造,等等。目前,在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的情况下,教育的实用性逐渐成为教育的追求目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来讲,进行适当变革是很有必要的,在坚持传统的同时,积极与社会需要接轨。

二、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比普修课课程安排,专修课的上课时间明显太少,导致对专业的深度学习出现不足;其次,教育教学方式中存有的问题,实践类课程安排较少,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强。考核体制与考核形式方面的问题。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研究及掌握不足,但是都能够顺利获得相关学分以及通过最终毕业考核,这其实是对专业考核体制与专业考核形式存在缺陷的一种展现。同时,试卷决定课程最终成功的观念使得学生们只关心考试的最终结果,而忽略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热爱程度不足的问题。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认知不足,缺少对优秀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光荣感及使命感,同时自身专业素养还有待提升。

三、改变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的措施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理念在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转变的指导中,不但要求教师积极寻求教学观念的更新,而且要注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变。在现代化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精心的设置与合理的安排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而且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才能实现将课堂转变为学生活动主阵地的教学目标。

2.实践应用能力的强化。强化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以就业的观点指导教学改革,就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现代“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必须加以强化。该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应体现在五个方面:古今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现代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信息调研能力等。学校和教师必须精心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本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通过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以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获得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能力,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3.变换思想练习,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性新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中,不但要对传统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彻底的革新与完善,而且要注重对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强化,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在现阶段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练习是课堂活动的基础部分之一,教师要摈弃传统的观念,在练习中引导学生不断变换思想,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啟发思维,培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汉语言文学教育发展的创新策略

1.营造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氛围。在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过程中,一个良好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氛围十分重要。营造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氛围,便于将汉语言文学与创新融合在一起,有助于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

2.构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平台。构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平台是发展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该平台的建立,方便了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使独特新颖的想法的传播,大大调动了师生创新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3.加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实践。加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实践是推进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有力措施之一。创新的意识与思维都需要通过实践来体现,我们要重视师生的创新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执行力。

参考文献:

[1]金海英有关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2.

[2]韩自波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时代教育,2009,(5).

初中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互联网不仅是工作和娱乐的媒介,而且还提供了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渠道和方法。互联网信息化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电子阅读也已成为阅读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手段。如今,互联网时代与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相互融合的体验,已成为热门话题。

关键词:网络背景;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

引言

学生性格和思维的关键阶段,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汉语言文学作品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具备很多语文教材和普通文学作品不具备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价值观的养成。将经典阅读教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

1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的联系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互联网为阅读经典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渠道。例如,入学的学生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和智能移动终端获得经典文学作品,甚至可以找到通常很难找到的外国经典作品和小众作品,并且在阅读时间,阅读地点和阅读方式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其次,经典阅读也在一定程度上清理了网络环境。一方面,网络环境下的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引导阅读方向,因此学生在选择阅读时不会偏差太远,并且总体上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另一方面,优秀的古典文学体现了真理。以微妙的方式净化学生的思想,并增强积极的能量,以帮助他们抵制不良信息,并通过提高人们的综合素养,自发地传递网络环境中的正能量。通过将文学经典的阅读转化为影视作品并向公众传播视觉图像,可以进一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阅读原创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影视作品的加工来加深文学作品的意义。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学经典,一些有声电台对文学经典进行了阅读和讲解,使人们可以通过声音学习文化,阅读更多的汉语言文学作品。包括一些评论和评说,向听众展示阅读体验,这将进一步提高听众的兴趣。文学经典在传播的过程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充分展现了文学的魅力。

2网络时代对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的影响

2.1网络时代对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的负面影响

在网络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过去经典阅读是使用纸质书籍和报刊完成的。阅读这些纸质书籍可以获取很多知识。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某些电子书APP和硬件设备的出现,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已经发生了变化。汉语言文学知识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果,蕴含着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继承了民族精神。传统的纸质书籍阅读速度很慢,并且获取文章和书籍的渠道相对简单。通常是通过书店、图书馆等完成的。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快速获得各种需要的知识。因此,目前,认真阅读传统经典著作的人越来越少,了解古典汉语文化知识的人也越来越少。互联网时代对阅读汉语言文学经典的影响也反映在閱读经验的减弱上。过去,书籍是无价的,但如今,仅用手机或计算机就可以有效地获得相关的阅读信息。但是,网络环境下信息的质量参差不齐,阅读信息杂乱无章,干扰了读者的阅读活动。有害的垃圾信息容易使读者感到困惑,不仅不能提供有用的知识,而且还会降低个人的喜好和修养。

2.2网络时代对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的积极影响

首先,互联网时代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传播的新平台,在当前网络环境中,社交媒体和软件的扩展使具有共同兴趣的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讨论和表达意见。由于互联网突破了空间限制,国内外许多文学爱好者在交流过程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碰撞,极大地促进了新时期的汉语言文学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向海外传播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古典汉语和文学阅读形式,例如现在的喜马拉雅听书和懒人听书等软件,通过一种新格式增强了阅读的吸引力。古代文学作品大多是繁体字。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简化版本的积极应用,减少了阅读的难度,而且有声读物和文学作品的结合,可以解放人们的视力,并带来新的体验。

3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策略

3.1利用网络环境,创新阅读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实现阅读中国古典文学方式的变化是大势所趋。利用网络环境创新阅读教育方式,不仅满足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促进了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其融入经典阅读课堂教学中,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例如,教师可以在上课前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准备一些课件资料,并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PPT显示屏、照片显示屏、音频和视频显示屏等进行教学。将经典的阅读内容转换为网络数字资源,不仅可以节省黑板上的书写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丰富教育内容,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并使学生接触更多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渠道。

3.2丰富阅读形式,理解经典作品的含义

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课堂描述,更多的是引导学生逐步引导阅读。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教师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形式,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认识经典作品的含义。例如,老师为学生分配阅读主题,例如“阅读明清讽刺小说”和“莎士比亚”,向学生推荐一些作品,并要求学生独立参考和查阅相关经典,写下观后感。例如,组织学生表演古典戏剧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让学生一起创作戏剧剧本和编排戏剧。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必须反复阅读和体验作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含义,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此外,教师可以举办古典文学朗诵比赛,并鼓励学生积极报名,选择喜欢的经典作品,确定语言风格并改善学生的阅读体验。

3.3使用在线视频演示经典阅读

受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人们不愿阅读越来越长的纯文字文章,但更愿意阅读融合视听和图形文字的作品。在互联网时代,在线视频资源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可以通过在线视频展示经典阅读,对汉语言文学的经典作品进行改编,并鼓励学生来阅读经典。利用声音、图像和文本的组合可用于表示纯文本经典作品。例如,可以组织一个“校园论坛”,以视频和PPT格式展示学生阅读的文学经典,并对其进行讲解。为此,学生首先要充分阅读汉语言文学经典,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经验,然后对其进行转换,以便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校园讲故事、校园论坛和其他形式来分享阅读体验。与他人一起阅读,使学生可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结束语

简而言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推广汉语言经典阅读活动提供了新的机遇,但相关部门也应深刻认识到在线阅读促进活动的重要性。阅读古典文学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理论知识,而且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因为我国正处在社会正面临转型与发展机遇的时代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上。因此,有关部门在促进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推广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并采用线上线下的组合的手段来促进文化传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怡清.试论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J].散文百家, 2018,(11):241.

[2]许进良.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J].山西青年,2018, (18):228.

[3]樊星.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J].语文建设,2013,(23): 15-16.

作者简介

李一凡(1999.12.5)女,汉族,陕西省洋县人,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初中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第6篇

内容摘要:高职院校的作用在于针对学生进行职业化培训,引导学生掌握某种专业技术,进而为社会输送相关的专业性人才,同时实现学生的有效就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高,这就进一步凸显了高职院校职业化教育的重要性。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各种专业化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不仅要充分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有效教学,从而提高其人文知识水平以及人文素养。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规律,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从整体上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为其后续就业提高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汉语言文学 教学创新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尤其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进程的加快,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促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在新的时期,经济发展不再单纯依靠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转向那些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这种变化对社会经济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对于人才的需求就体现为更多的专业化人才缺口,说明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拥有某种专业或者操作技能的人才存在大量需求。基于此,高职院校的教育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这是因为高职院校的功能就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其人才培养方向正是专业化、技能化和职业化。

高职院校除了引导学生对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还需要对其进行汉语言文学教育。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不同于其他高等学习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其作用在于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能力,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以及后续就业及其工作提供帮助。需要注意的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专业性知识的教学不同,难以通过简单的知识传授和实地操作进行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语文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创新,改革语文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引进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将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课堂转变为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当前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导致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课程学习热情不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另一方面老师制定的教学目的往往也难以有效实现。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未能真正实现语言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仅仅只是按照老师的安排进行机械化的、单一的语言学习,最终不利于从整体上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语言能力,这对于学生开展专业学习以及后续的就业工作无疑具有不良作用,需要得到及时纠正。

1.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主动进行课程和教学模式方面的改革,尤其是最近几年在新课标改革的促进下,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学均得到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高职院校实际情况进行了针对性改革和创新,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等进行了具体的改进,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尽管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经过改革发展,以及有效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教学理念缺乏创新。当前针对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改革,大都局限于基础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基础性内容方面,未能真正从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上进行革新。这导致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虽然该换了全新的教学内容,应用了新式教学方法,引进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等,但是由于没能在教学理念上进行针对性的发展与创新,导致汉语言文学教育从本质上还是没有发声改变。另一方面,由于老师依然受到高职院校教学环境的影响,在实施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过分关注学生的实用技能,进而忽略了学生在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方面的发展,导致语文教学未能真正实现良好的改进,难以满足新时期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需要。

二是课程体系不够合理。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除了要提高学生在语言应用方面能力以外,还要针对学生具体专业内容实施对应的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外,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还需要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但是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依然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语言能力为主要目标,未能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人文素养作为重点内容。这种课程体系设置背离了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初衷,难以促进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的发展,因此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是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汉语言文学教学与专业知识的教学存在较大差异,难以通过实践案例帮助学生对其中的具体操作和技能进行学习掌握,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教学,来说对学生实习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来实现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目的。当前高职院校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具体来讲,很多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时候,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导致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课堂比较沉闷,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得到激发,无法真正投入到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去,最终影响到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2.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优化对策

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后,就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对应的改进措施。要实现良好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同时要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按照新课改的相关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针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进行創新,从而满足当前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际需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是创新教学理念。要真正实现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提高和改进,首先就要针对教学理念进行革新,这是行动的先导,也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基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主动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身心发展情况进行教学理念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始终坚持培养发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及其综合素质,尤其是要注意教学过程中培养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老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关注学生对应的专业内容,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汉语言文学与对应的专业教学进行结合,这样一来,有助于学生更加科学有效地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相关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最终全面提高汉语言文学以及专业教学质量。

二是完善课程体系。要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就要结合学生专业的具体内容及其特点,参照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规律,针对相关的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在具体实践环节,老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将其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实践进行结合,然后按照新课改的相关要求,针对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体系进行革新。在设计对应的课程的过程中,老师要始终关注学生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反馈,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其学习热情,要注意选择那些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的教材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是改进教学方法。为了将创新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的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进行充分利用,老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改进。在实践过程中,老师必须遵照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目的,针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改进和优化。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将课堂教学内容以更多的方式进行呈现,这样就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参加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老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小结

当前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已经不断地取得新的突破,但按照较高的标准要求,我国一些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而最为突出的就是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以及广大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师要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教育模式,重点要在创新教学理念、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推动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取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胡晓薇.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教学理念[J].牡丹,2017(36).

[2]李雪芳.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践探析[J].读天下,2017.

[3]徐秋梅.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汉字文化,2018,No.205(11):29-30.

[4]牟文君.基于自主模式下的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J].才智,2018(15):101.

(作者介绍:刘洁絮,河南水利与环境职業学院助理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中文)

上一篇:高度化产业结构论文范文下一篇:云计算国家审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