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分析范文

2023-09-20

企业危机分析范文第1篇

摘要: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经济发展一道新的难题。文章通过对金融危机下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意义、广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建设现状及问题的思考,提出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社会责任;广东企业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全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严重的损害,导致世界实体经济明显衰退。在这场危机中,我国已有数万家中小企业未能经受住考验而倒闭,即便是那些尚在经营的企业大部分也正在承受着收入下滑、经营惨淡的煎熬。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许多企业为了应对自身财政状况的恶化而裁员、降薪,企业社会责任在不同程度和层次中沦丧。

广东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同时也是最迫切需要加强和规范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强化企业依法经营意识的地区。近年来环境污染严重、随意裁减员工、克扣工人工资、侵犯员工权益、制假造假等严重违规违法的恶性事件在广东企业中时有发生,尤其是珠三角许多乡镇已成为企业违法经营的高发地带。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问题再次引起各界高度关注。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

1.能有效降低成本,提升企业价值。一般来说,企业社会责任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推动企业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时代潮流,已经得到政府、社会和企业的高度关注与支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浪潮。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但会赢得政府和社会的信赖,导致应对监管的成本相对较低,而且会吸引责任投资,赢得更大发展机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但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而且能吸引责任消费,取得更好绩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但能增强供应链竞争力、有助于企业控制和优化价值链,而且能帮助企业避免风险,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

2.能促进创新,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近年来,我国企业在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经济增长的外延粗放型特征还非常明显,具体表现为能耗和物耗比较高。据测算,我国每制造1美元产值所耗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日本的11.5倍。金融危机的爆发,在某种角度来看是一个优化资源、优胜劣汰的机会,我国企业高能耗的现状将为创新留下巨大的空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将通过建立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体系,掌握核心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对已有的技术升级换代,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品质;除技术创新外,还需要管理创新、运营创新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事实上,企业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创新都能最大限度地化解企业危机,开拓市场,提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3.能提升企业形象和声誉,提高企业抗拒风险的能力。随着消费者的日益成熟,他们除了关注产品的性价比之外同样关心产品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生产出来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忠诚度。再者,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能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归属感和凝聚力,不仅能够留住核心员工,而且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容易招募到优秀员工。另外,善于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容易获得政府部门的认可、信赖和支持,得到社会民众、媒体舆论的好评,获得良好的口碑,从而提升公司的形象和声誉。在金融危机这样的背景下,这种企业更具备抗拒风险的能力。

二、金融危机下广东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现状

广东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外向型经济占主导。欧洲和北美市场在广东对外贸易中所占市场比例越来越大,已经超过一半,而全世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力量正是集中在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欧美市场的一些大客户和著名跨国公司正是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他们要求加工企业和供货商不仅要达到技术标准而且要达到环保要求,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但是,目前,广东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多数都处于经营理念不成熟、管理不规范、员工素质有待提高这样的现状,要求他们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尚需要一个过程。根据调查,目前,广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不尽如人意,一些问题比较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不签订或不履行劳动合同、裁员现象严重。许多企业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逃避支付法律规定的薪资与福利。员工在遇到劳务纠纷需要投诉时,没有任何凭据。如深圳市在一次劳动合同专项检查中,共查出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三千余家。在检查中发现,企业瞒报少报用工人数、管理人员代签合同等问题十分严重。有些企业为了逃避员工职业病造成的法律责任,固定时期换一批员工,把犯职业病的员工推向社会。还有一些企业为了度过金融危机的寒冬,随意辞退和裁减员工,导致失业率高涨。

2.安排工作超时、超量,恶意拖欠员工工资。中华全国总工会对广东省的外资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近一半的人被迫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约62%的人一周工作7天,不按规定安排周末休息也无调休,连法定节假日上班也不支付加班工资。有1/4以上的员工不能按时领取工资,半数以上工人的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深圳市近两年劳动保障部门为企业员工追讨回的“欠薪”高达5.27亿元,政府“欠薪保障基金”为4万多名员工垫付了企业“欠薪”。

3.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安全设施投入严重不足。虽然中央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安全生产问题,对生产的安全有很多的规定,可谓三令五申。但一些企业管理者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对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不重视或只是口头重视,降低自身所应该遵循的安全标准,安全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相当于降低了成本支出而增加了企业自己的利润。而安全生产标准的降低,所带来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企业安全生产隐患太多,生产事故、人员伤亡时有发生。尤其是煤矿生产企业,近年来恶性事故频发,引起社会极大震动。据广东统计年鉴,全省2008、2009年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分别高达0.23%和0.19%。

4.社会保险覆盖率太低,员工福利缺少保障。不少企业社会保险覆盖率较低,根据广东省统计局对全省600家非公有制企业养老保险的情况调查,民营企业比港澳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职工参保的比例低,226家私营企业中参保的企业有192家,占85%,其中职工参保的比例39.1%;209家港澳台资企业中,参保的企业有191家,占91.3%,职工参保48.6%;165家外资企业中,参保的企业155家,占93.9%,职工参保的比例为57.3%。

三、广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问题的原因分析

1.粤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法制规范化进程缓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总体来说我国还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的工业化程度不高,还处于工业化的中前期阶段,这是无法逾越的最大国情。尽管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在工业化进程上已远远走在了全国前面,但其发展却深受全国总体经济社会所处发展阶段的制约。最明显的表现是虽然广东来自SA8000的压力很大,但对于内地外向经济程度不高的省份来说,并不会有同样的感触。这就使得全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迫切性表现得不如广东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所实际感触到的强。在全国统一步伐下,这无疑推迟和延缓了广东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纳入法制规范化的进程。

另一方面广东作为最发达的经济体,需背负其他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重负前进。比如其他地方无法吸纳的大量外来农民工便纷纷涌入工业化程度相对高、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廉价得几乎无限供给的劳动力无疑会给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带来感觉上的迟钝,导致对提升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移方面的压力感觉不敏锐、导致对劳工权益保障等法律法规的漠视。如果仅仅从企业内部的生产成本核算来讲,企业便无法对改善员工的生活生产条件形成自我要求。这样不利于广东企业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意识,也不利于激发企业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持久的局部优越感造就了企业的惰性和企业行为的短视,使得企业思进、思变的动力不足。

2.粤经济结构制约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目前广东仍然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撑,珠三角地区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基地。这种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撑的优势,虽然无法成为赢得国际竞争的资本,却很容易使广东企业仅仅满足于国内优势,从而失去企业依法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另一方面的影响表现在目前广东仍然还是靠大量吸引内陆地区的廉价剩余劳动力维持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仍然靠吸引寻求廉价劳动力的外国企业来引进外资。

过去的三十年,广东借助开放政策和毗邻港澳的优势,占得对外开放先机,依靠引进外资和开展加工贸易,形成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格局。珠三角作为我国加工贸易最发达的地区,加工贸易出口额超过全国总额的1/3,成为全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基地。外向型经济既构成了广东的优势同时也把广东经济推向了浪尖,这也就是SA8000劳工标准对广东影响最大的根本原因。广东企业中,中小私营企业为数众多,其中又以三资、民营构成为主,这样的企业构成对建立企业依法经营社会责任并不全是“利好”。相反由于三资企业文化和法律本身的差异,按照中国的企业法律法规来规范约束会存在依法经营技术上的问题,而民营企业和大量的中小私营企业在我国发展还不够成熟,许多企业还并没有建成规范的企业内部约束机制,依法经营的意识相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差距还很大。

3.企业经营者依法经营意识淡薄。企业要做到依法经营首先要看企业主或企业的经营者是否做到了遵纪守法。因为企业主是企业行为的决策者,企业主或经营者的依法经营意识或者说法律意识直接反映出企业能否真正做到依法经营。在广东企业层次各不相同,同样企业主依法经营的意识也参差不齐,目前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个体和私营企业经营不规范,跟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有很大的关联。依法经营意识差的企业主要是一些私营部门和效益不好及改制的公有企业,且“违法”最突出表现在雇主拖欠、克扣、压低劳动者的工资,几乎每年都有恶性的雇主拖欠、克扣、压低劳动者工资的事件发生。

4.企业员工自我维权意识普遍较差。员工的维权意识是企业依法经营社会责任建设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没有员工维权意识的增强,要使企业实现并强化依法经营的社会责任是很难的。广东企业员工的维权意识淡薄最突出的仍然体现在外来工上,农民工缺乏自我维权和依靠工会法律等途径维权的意识。大量刚刚进入私营企业的农民工(包括外来工)缺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这种现象在县及乡镇更是广泛存在。根据政府部门和省工会的调查,私营企业的劳动者,特别是外来工,对合同、权力等用于保护自身权益的手段毫不在乎,许多员工关注的仅仅是现金工资支付,在关注层次上也基本上是先考虑工资支付,其次才是合同,再次是社会保障。由于员工尤其是农民是弱势群体,即便注意到了自身权益保护,也没有能力通过合法合理合情的手段去维护自身权益,另外在寻求保护的途径上农民工往往也很难借助工会或其他组织来保护和维护自身权益。这样便为企业或企业主侵犯其权益的违法经营创造了条件。

四、金融危机背景下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

1.政府应承担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引导者。在中国目前缺乏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力量的情况下,政府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目前全球化进程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趋势,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第一,从《公司法》的总则中突出强调企业必须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使企业社会责任纳人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中。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是强化企业的守法行为,使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劳动保护法、生产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在遵守国家各项法律的前提下创造利润,为社会作贡献。

第二,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开展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吸收SA8000等国外社会责任标准合理的条款,根据各地区、各行业的具体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制订“企业社会责任地方(行业)标准”。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企业社会责任定期评估,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自律开始逐步过渡到第三方认证,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使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国际接轨。

第三,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训,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让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的官员和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让企业懂得,在创造利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帮助企业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尽快与国际接轨。

第四,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营造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参与到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运动中来。设立政府“企业社会责任奖”,定期开展“优秀企业公民”评选活动,表彰模范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激励和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第五,进一步发挥工会的作用。工会是广大劳动者自己的组织,在当前的形势下更应该发挥应有作用,为维护员工权益积极与企业进行“集体协商”和“集体谈判”。地方政府要加快推动基层工会的组织建设,为工会维权保驾护航,促使企业劳资双方平等协商,创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2.面对金融危机,企业应成为践行社会责任的领跑者。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企业提升素质的最佳时机。在国家经济发展困难的时候,企业要做践行社会责任的领跑者,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对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与提升企业价值和竞争力是一种正向关系。在金融危机这段特殊时期,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将为整体竞争力全面提升打下扎实基础,有助于企业度过眼前的难关,同时也能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承担社会责任能够长期帮助企业建立竞争优势,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对社会、企业自身都将有所帮助。从企业角度出发强化社会责任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树立正确的认识,让更多企业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与实现企业竞争力存在着一致性。其次,积极倡导和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经常化、长效化。在创建企业社会责任文化方面,要建立企业核心价值观,树立企业与社会共赢的理念。在当今时代,企业应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管理战略纳入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再者,将社会责任管理制度融入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中,为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设立社会责任战略发展部或社会责任管理部之类的机构,把社会责任管理贯彻到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通过制定社会责任行动守则为公司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提供具体的和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3.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作用,新闻媒体应加大对违反《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虐待员工、非法生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利益、拒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的曝光力度。消费者协会要鼓励和倡导消费者使用优秀“企业公民”产品,抵制缺乏社会责任企业产品。加强社会各界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约束和监督,形成与法律监督相对应的社会公众监督体系。通过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形成全社会的监督氛围,促使企业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组织。

参考文献:

[1] 林泉,林志扬.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10,(9).

[2] 王晓,任文松.论企业社会责任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 张春华.责任御寒——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思考[J].WTO经济导刊,2009,(1).

[4] 广东统计信息网:http://www.gdstats.gov.cn.

企业危机分析范文第2篇

摘 要 随着近几年,学术界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是贯穿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小企业的经营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据数据统计,中小企业经营失败,64%的原因与内部控制失效有关,因此必须建立一个从计划、执行到控制、监督的一体化内部控制管理,这是中小企业继续支撑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稳定社会的必经之路。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和财务管理特点,进而得出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一、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和财务管理特点简介

目前,我国总体经济环境面临很大的考验,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重要地位,以下就中小企业一些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1.内部管理特点

中小企业存在以下这些内部管理特点:所有权与经营权未分离,使得中小企业经营上经常出现“一言谈”,所有者说了算那么内控效果就无法体现效果;家族式管理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基础薄弱且缺陷多,业务性质比较单一;尚未确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用人表现的随意性、不专业、为亲任用。

2.财务管理特点

中小企业账目混乱、财产不实、财务信息失真,这些对于企业的内控管理具有致命性的影响;企业所有者私设“小金库”,现金坐支现象普遍;法人独断专行和资金、资产调动不规范等重大决策失误;中小企业为了减少企业税额,弄虚作假、篡改账目,无视会计法律法规的存在,使财务控制失去了刚性和严肃性。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从我国中小企业经济实际情况来看,内部控制没有起到作用甚至导致企业经营出现严重危机,主要原因在于:

1.内部控制相关制度未建立及完善,制度形同虚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虽然大多数企业初步建立了账务管理制度、财务处理程序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组织管理机制和内部审计制度,但是中小企业的这些制度并未起到作用,企业所有者对制度的执行过于随意性,并出现制度归制度。如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也许由于企业老板的某种方面的节约而得不到真正的落实,虽然企业制定了制度,但是在中小企业中会计人员相关联岗位未分离的现象非常普遍。有些企业家在不了解其自身情况的前提下,照搬其他企业(行政部门、股份制公司等)的内部控制制度,把建立内控的目标定位在应付工商部门检查上,使得内控不能很好地落实执行,形同虚设。

当今变化多端的经济环境中,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价机制未建立,企业管理者对风险没有认识,这些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在面对2008年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我国94%的中小企业没有采取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导致出口外贸的企业出现很大的亏损,并随着2008年下半年全球的金融危机,国家财政政策银根紧缩,使得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的断裂、融资困难而倒闭了。

2.企业法人及员工内控观念落后

我国几乎全部中小企业家都是依靠机遇和冒险精神才逐步建立了公司,因此中小企业家往往不太重视企业管理,更何况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内控意识不强,甚至部分企业家认为内部控制的建设和管理会制约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招聘员工考虑的因素大多为压低工资、多做事、为人老实、与老板认识(沾亲带故)和拥有赚钱能力,至于员工的综合素质、文化水平和潜在能力毫不在乎,而这些方面的却是企业内控必备的环境因素。

人员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在所难免。中小企业家为了节省人员成本,雇佣的财务人员只了解基本会计知识,更何况办公人员,他们对内部控制的操作完全无概念,因此内部控制出现很多缺陷。例如,有的中小企业会计档案无专人管理,出纳可以轻易取得以前年度会计资料,这些无疑给企业内部控制顺利开展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3.财务、资产和经营活动三方面的内部管理控制缺乏有效性

财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很多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报表未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的企业财务信息失真问题还相当严重。中小企业家及管理者为了达到偷逃税金、粉饰业绩等目的,故意歪曲财务报表信息。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做假账已经成为全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内控基础问题。中小企业财务基础薄弱,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形成内控环境,更何况达到内控目标。

中小企业因内部控制未被引起足够重视,在资产活动上暴露出很多内控问题:(1)现金管理随意性强,易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中小企业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或现金过度闲置,使得急需经营资金,最终陷入财务困境。(2)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安全系数低。企业没有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造成资金收回困难。存货控制制度薄弱,许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这样如果遇到经济危机,那么企业容易周转失灵。(3)重钱不重物,资产问题严重。对原材料、半成品等不重视资产的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无人追究,资产浪费严重。

经营活动缺乏有效性和合法、合规性。我国企业绩效低下与内部控制质量不高密切相关。中小企业虽有经营灵活多变的优势,但在实力、资金及知名度上都无法与之抗衡,因此大多难逃亏损的厄运和控制经济危机的能力低(即一遇到危机,企业基本倒闭)。在贯彻国家法规制度方面,中小型企业较大型企业而言在进行经营活动时,更加缺乏合法、合规性。例如,对存货的控制只考虑生产对存货的合理需要,不考虑存货在合法状态下流转。

4.内部控制环境基础差,治理结构不合理

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家拥有创造公司的能力,但对于管理公司和塑造企业文化毫无认识,造成企业控制环境(员工的意识、自觉性)基础差和影响内部控制各要素发挥作用。中小企业控制环境基础薄弱主要表现为: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内控意识淡薄;企业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企业制度不健全等。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选择了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但在实际工作中,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建立。作为所有者代表的公司董事会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既不能充当所有者的“守护神”,又不能代表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那么其内部控制就受到了制约。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对策总结

1.加强企业控制环境,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对企业文化进行多方面的塑造,使它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各成员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并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企业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针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是企业内控全面提升和经营效益良好的前提。在治理结构上采用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经营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减少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真正使各利害关系层在权力、责任和利益上相互制衡,实现提高企业控制环境和质量。建立有效民主透明的决策程序和管理议事规则、高效严谨的业务执行系统、健全有效的监督反馈系统、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会计及审计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要针对中小企业实际情况而定。

2.尽量减弱内控制度的局限性,防止企业内控效果降低

内部控制制度固有的局限性会,影响内控效果,因此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1)管理越权,在内部会计控制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越权行使职能的行为;(2)串通舞弊。要加强对员工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法制观念;同时实行不定期的岗位轮换制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审计等措施,把串通舞弊控制在最低的程度(3)制度滞后性。企业各个部门根据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内部控制的程序、方法、内容,通过不断的完善使之适应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发展变化。

3.加强对企业法人及全部员工的内控认识和培训

企业工作人员的内控素质培养可以通过:首先,必须具有良好的工作责任心,明确自己工作所处的重要控制位置和责任,对其工作的关键控制点进行培训及教育;其次,必须建立奖惩考核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其能应对突发事件并及时采取措施。因此,专业人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使得工作事半功倍,应切实贯彻相关的制度,才能把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做好。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将企业变成一个学习的实践基地,促进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双赢目标。

综上所述,企业要实现永续经营,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在今后中小企业应及时进行技术、管理组织、风险管理、内审等方面的创新,才能逐步解决其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各样问题,从而推动中小企业向前、向大企业迈进。

参考文献:

[1]梁悠.浅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大众商务.2010(109):88

[2]王萍.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商业会计.2008(5):61-63.

[3]杨雄胜,李翔,邱冠华.中国内部控制的社会认同度研究.会计研究.2007(5):19-23.

企业危机分析范文第3篇

一、闪存门事件的发酵

在华为P10上市后的一个月,有细心地网友发现同款华为P10,经过测试后得出的读写速度完全不同,于是网友开始提出质疑,华为P10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三种闪存混用的情况。大家发现,即使都在使用最新版本,仍旧会有跑分上的差异。

“闪存门”事件在短时间内被曝光,并持续发酵一个晚上,开始有大量质疑帖出现,至此,“闪存门”事件真正的爆发。

二、危机公关中企业与新媒体的关系

一般而言,企业危机公关的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与媒体间的沟通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企业通过新媒体发布相关信息的同时,也要对媒体进行即时控制,这种控制不是指控制其撰写的内容和传播的走向,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具有其主观性,是不受到外界所控制的。通常来说,企业与媒体的关系无外乎于冲突和联合,当二者存在共同利益时,二者在处理危机时的立场是一致的,那么,企业在处理危机时就会容易很多。

三、企业危机公关的原则以及危机公关处理方式的优缺点

我国著名危机管理专家游昌乔在《危机管理中的媒体应对方法》中提出了解决危机所釆用的“5s原则”。5S原则分别包括:承担责任原则、真诚沟通原则、速度第一原则、系统运行原则和权威证实原则。

企业进行危机公关通常来说会按照“5S原则”来处理。(1)企业危机公关的首要步骤就是承担责任,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承担应负的责任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受众从愤怒中的情绪中走出来。(2)在企业与公众矛盾的化解过程中,真诚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受众通常从充分传播、承担责任和人情味三个方面来判断企业是否真诚。(3)在危机爆发之后,企业需要在第一时间掌握话语权,通过合适的渠道来传递准确的信息,才能争取危机公关的胜利。(4)企业内部有一个良好的系统的危机公关运作的方式,企业内部对外所发布的信息是一致的。(5)当企业发生与产品质量相关的危机时,企业自身发布的消息在受众的心中可信度不会太高,这种情况下,企业通过权威机构来对产品质量进行鉴定,或者借助第三方平台,发布具有说服力的结果。而本文中的案例———华为则是通过大量的删除用户言论,剥夺受众话语权,其后通过新浪微博发布的声明中也是一味地推卸自己的责任,对于受众对产品质量提出的质疑,华为并未借助权威的机构进行质量鉴定,而是直接的将责任归咎于友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企业的形象,激化了与受众的矛盾。虽然在事件发酵之后华为能试图去控制并且迅速的发表声明,但其对于问题的逃避态度则另受众不满,甚至在受众进行维权时,忽视消费者感受,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进一步的扩大的危机影响力。

四、新媒体时代下企业危机公关的建议

(1)增加预警机制

国内的很多企业对于危机公关没有清楚的认识并且存在侥幸的心理,忽略了新媒体时代下信息流动速度的快速,如果企业没有相应的准备,那么,在危机爆发的时候,企业内部只会手足无措,不能在第一时间对危机进行处理。与之相反,一个做好公关预案的企业,会在企业发生危机的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避免危机带来更大的破坏性。同时,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的网站建立起学习的平台,员工通过学习危机成功的案例,来培养危机意识,以求在危机发生时,能应对自如。

(2)真诚沟通,用一个声音说话

根据危机处理的原则,企业在危机发生之后向外界传递出的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坚持速度第一的基础上,及时反应,在危机爆发的第一时间内可以向公众诉说事实的真相,并且对于受众的困惑进行解答,努力的做到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消除受众心中的不安。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内容的丰富性,需要企业发布的声明应是态度真诚且一针见血的,受众的阅读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企业应当在短时间内抓住受众的注意力。企业的员工对外也要统一措辞,用一个声音说话。企业要积极的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3)利益补救来重建信任

企业的危机处理不仅要有真诚的态度,同时也要有积极有效的行动。企业要在危机发生之后,准确的了解到受众真正的需求,有的放矢,进行利益补救。如果企业因为产品质量发生危机,那么企业最需要做的应当是向消费者做出利益承诺,并且召回问题产品,将受众的利益损失降到最低。

危机过后,企业如何进行企业形象的重建,恢复受众的信任,是一个艰难的课题。企业想要恢复受众对企业的良好认知和信誉,最直接简单的方式就是对受众进行利益的补救,让消费者实在的感受到的利益,才能够改变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坏印象,重新建立起品牌的信任感。

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下,企业如何做好危机公关?新媒体的双面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危机处理效果。企业应该充分重视新媒体,合理的运用这个平台。新媒体可以成为企业与受众沟通的桥梁,企业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来引导舆论,处理危机。华为“闪存门”事件中华为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带来的效果,值得大家分析。笔者希望借助这个新媒体时代的危机公关案例,能够给国内的企业带来一些经验与想法。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企业危机不可避免。企业面临危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采用得当的危机公关策略就是解决企业危机问题的关键。企业如何降低危机的破坏性,从而提高企业在遭遇危机时转“危”为“安”的能力,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充分运用“5S原则”,以华为“闪存门”事件为案例,对企业危机公关策略以及效果进行分析,力求为企业找到一个可以效仿的模板。

关键词:危机公关,媒体策略,5S原则

参考文献

[1] 陈国强.企业媒体公关策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

[2] 王倩.企业危机公关策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

[3] 厉恒.企业危机公关的媒体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4] 侯姝媛.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危机公关策略[D].重庆工商大学,2016.

企业危机分析范文第4篇

摘 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从来都是占有基础性地位,随着现在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上市公司应该提高预防财务危机发生的意识。因此,本文在介绍了财务危机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危害及出现的原因等理论基础上,以华英农业上市公司为例进行财务危机分析,最后针对农业上市公司提出应对财务危机的对策。

关键词:财务危机;农业上市公司;华英农业

一、绪论

农业上市公司是以农业为主营业务并与庄家以不同形式变成利益关联机制的公众公司。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且受地域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且农业上市公司大多数地处农村或者在离农村较近的地方,营销观念落后、缺乏竞争和质量观念,使得农业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存在一定的财务危机。财务危机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大的经营管理问题,从企业内部来讲,财务危机可能导致工作人员的工资无法正常发放,从而导致人心不稳,对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未来失去信心,进而对待工作变得消极,甚至产生离职的可能;从企业外部来讲,一旦财务危机被合作伙伴知晓,可能会因为担心企业偿债能力下降,而上门要求提前还款,如果被竞争对手知晓,可能会采取一些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加剧企业危机,进而加速企业的破产。由此可知,开展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分析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财务危机概述

1.财务危机定义

财务危机是公司明显无力按时偿还债务的危机。从以往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国内外对于财务危机这一概念并没有一致的说法。因此,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认为财务危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确定:第一,公司在法律上是否被认定为破产,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极端的判断方式;第二,财务情况表现为不正常从而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这就可以认定公司出现了财务危机。

2.财务危机形成因素

公司财务危机的出现与许多因素有关,由于每个公司的业务和管理结构的不同,那么财务危机形成因素也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内部监管与控制不合理、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和市场竞争力差等。

3.财务危机的特征

(1)财务危机具有客观积累性

财务危机的发生不是一朝一夕促成的,它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刚开始必然是由于财务上的一些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处理,而最终越滚越大直至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最后形成了财务危机。

(2)财务危机具有实发性即突变性

财务危机是由众多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共同构成的,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由企业把握和控制的,然而更多的因素是爆炸性的、不可控的,它具有偶然性,有的甚至是险峻的状况。突然出现情况变化时,如果在公司采取控制分析的能力范围内,企业可以生存,然而,如果超过公司最大的短期融资风险限额,企业将处于危机之中。

(3)财务危机具有损失性

财务危机的影响包括各种各样的情况,但任何一种情况的出现都将给公司带来极大的损失。

4.财务危机的危害

(1)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

如果大量占用公司资金,现金流会出现周转问题,再加上产生的资金占用带来的成本和银行贷款的利息开支上升,很明显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经济衰退,日常生产经营大大受阻。

(2)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公司在金融危机中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扰乱生产和经营的连续性。

(3)影响公司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

财务危机会造成公司效益不准确、无法最大程度地估计出这个较为贴近的数值,这是很难取胜的。同时,如果企业不确认可能发生关系损失、虚盈实亏,是没办法形成企业的资本积累的,这会大大增加引发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进而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参与市场竞争。

(4)影响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由于财务危而使企业负债经营,企业的经济效益严重下滑,企业员工的经济收入也在不断下降,由此会使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

三、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现状及产生原因分析

1.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现状

(1)财务质量状况恶化

为了达成经营效益最大化与风险最低化的标准,农业上市公司大多采用多元化經营,然而却没有达到企业想要的效果,财务质量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提升。有些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逐渐下降,而且亏损的公司也变多了。

(2)资产负债率偏高

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即资产负债率。总的来说,资产负债率是评价一个企业负债水准的综合指标,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那它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会变高,严重的话会直接破产。为了防备资产负债率过高,农业上市公司理应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3)资本规模小、资产质量差及结构较不合理

由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较小且生产的产品质量也不是特别好,若流动负债比例高,那么资金周转困难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而这也会使企业因缺少正常的资金流而陷入财务困境。

(4)外部融资规模偏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张,仅仅采用内部融资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现金流的要求,进而推出了外部融资。然而只要企业外部融资过多,企业的筹资成本也一定会随之增加,企业的运营收益也会随之减少。

2.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产生原因

(1)自然环境因素

土壤和气候等天然环境要素对农业的影响很大,如水稻的生长离不开雨水同时也要求温度,而麦子的生长则不需要太多雨水。如果风调雨顺那么农业的发展自然是一帆风顺的,而如果气候或土壤不给力那么对农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想要进行跨地域的生产和推广农业,有着很大的难度。和农业其他行业相比,受自然环境如天气、地域等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而这些因素会使投资人所获取利润的不可控性增加,投资人对农业的投资也会更加慎重一些。

(2)相关行业对金融交易法规不够关注

现在农业公司接触金融市场环境不仅仅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公司能更好地发展它已经是必须的了。如果国家对宏观金融政策严格把控,就必将会导致企业的各项资金运作和筹资活动更加困难。所以,农业上市公司平时应加强对金融交易法规和金融政策的关注以方便农业上市的融资。

(3)财务危机意识淡薄

因为大部分已经上市的农业公司的起始时间比较晚,而且它们中的绝大部分又是中小企业,它们在面对市场竞争时竞争生存能力相对薄弱,财务危机意识也十分淡薄,这会增加他们陷入财务危机困境的概率。

(4)财务危机防范系统不健全

首先警情不够准确;其次现存财务危机防范系统缺少分析能力。我们在企业财务危机防范系统中采用的财务指标仅仅在最后的结果中给企业提供一个数字,然而企业依靠这个数字是无法准确判别自身的财务状况,这很容易发生财务危机,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四、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分析——以华英农业为例

1.公司简介

华英农业在2009年12月26日注册上市,并属于中小板上市公司,是我国第一家鸭行业的上市公司。总公司具体的地理位置是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所属行业为畜牧业。该公司以鸭类的养殖和加工为主要业务,其次还进行熟食、饲料和羽绒加工等等。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华英农业将产品推向了美欧、日本等国家,并且获得了良好的声誉。之所以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同,正是因为这么多年来华英农业一直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

2.华英农业近三年财务状况分析

为了了解华英农业的财务情况,本文分别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五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财务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公司用其所拥有的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公司是否有能力去偿还债务,关系着公司是否能健康发展。在这里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流动比率行业标准值是1.73,从上表来看华英农业的流动比率比标准值1.73小,而且近三年一直是下降趋势。速动比率行业的标准值是1.06,从上表可以看出近三年速动比率也在下降,2019年下降到0.66。这两个指标代表了该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近三年这两个指标均逐年下降,说明该公司偿债能力可能出现了问题,需要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2)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公司在一段时间之中获得收益的能力。在这里选择了净资产和总资产的收益率进行分析。

在上表可以看出华英农业2017年-2018年都是正值,而2019年转盈为亏出现了负值,在这里进一步肯定了上面对该公司的预测,该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佳、资本投入不能回本,所以盈利能力出现了问题。

(3)现金流量分析

在公司的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现金流量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公司想要正常运转必须要有足够的现金流为基础。在本文中选取了主营业务现金比率,它代表公司的资金利用率。

主营业务现金比率越大,说明本期收入变现的能力比较好;如果该数值小,现金真正的收入低,可能一大部分形成了应收账款。从上表1数据来看华英农业2018年的主营业务现金比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表示该公司收入变现能力逐渐提高。2019年该指标又出现了下降。

(4)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是指公司运用所拥有的资产去经营和运转的能力。它可以表示各种资产的周转率,如果周转得越快就越有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在这里选择了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行业标准值是6.79,从上表可以看出华英农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数值比标准值大,说明该公司应收账款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收回,催账工作较好。总资产周转率的标准值是0.9,该数值越大,说明公司全部资产周转得快,可以认为销售能力比较好;在上表可以看到2017年-2019年该指标是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该公司仍没有达到行业标准值0.9。从这两个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管理者需要注意的是该公司在销售方面还有待提高。

(5)发展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是指公司能够扩大经营规模的潜力。在这里选取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总资产扩张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能估计公司产品的生命周期,如果该指标超过了16%,表示相关产品正在成长中。从上表来看华英农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近3年的指标出现递减趋势,说明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处于缩水状态,但是该公司管理者应注重其稳定性和持续性发展。总资产扩张率也呈现逐年递减状态,2019年还出现了负数,表示公司的发展萎缩,应引起经营管理者的重视。

五、农业上市公司如何规避财务危机的发生

通过上述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分析,为了避免农业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危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健全财务危机防范组织机构

农业上市公司防范组织机构是否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华英的财务危机防范机制是否能有效地运行、实施,对财务危机防范体系能否正常地发挥它的作用也有很大的影响。

2.完善财务危机防范信息系统

从实际出发,农业上市公司应该更加完善财务危机防范信息系统以便给企业带来更多反映其财务风险的数据,这也能更好地防范风险的发生,一旦有一点出现财务危机的标志,农业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财务危机防范组织系统的运行立刻采取应对之策,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效地避免财务危機的发生。

3.加强财务危机的日常监控

如果农业上市想要避免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就需要研究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有哪些财务风险,想办法提前发现已经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风险,并且预先控制甚至避免将要发生的类似于风险。

4.优化财务危机的处理机制

(1)危机处理机制的构建

由于财务风险的偶然性和不可控性,一旦发生,它的破坏力极大是我们所无法估计的。一旦农业上市公司出现了财务风险,为了使公司能够摆脱财务困境,农业上市公司必须要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财务危机处理机制以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

(2)危机处理机制的实施

企业在陷入财务困境后应该立即采取行动来化解财务危机,必须尽可能在事情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之前稳住局面,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损失,以避免出现危机。为此农业上市公司应该事前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方案和任务程序。

参考文献:

[1]刘晶.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识别方法与防范对策[J].商业经济,2017(09):13-14.

[2]盛小琪.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方法优化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

[3]张觅.基于DEA方法的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5.

[4]吴倩.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实证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6.

[5]徐亚飞.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综合绩效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

[6]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999(4):31-38.

[7]张志强.农业上市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8]黄雷,齐振威,叶勇.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2,(05):4-5.

作者简介:刘磊(1988- ),女,河南开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财务理论与实务;汪志鹏(1988- ),男,河南固始人,硕士,研究方向: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危机分析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在分析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危机引发因素的基础上,从资金的角度,剖析这一系列的冲击因素对财务危机的影响过程,并得出结论认为引发因素只是诱因,最终能否发展成为财务危机要视情况而定。

关键词:资金视角 房地产业 财务危机 引发因素

一、引言

尽管房地产业被普遍认为是暴利行业,但事实上,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并非一番风顺。在“2006年商业地产发展趋势及如何促进中国商业地产健康发展的专家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1997年我国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在随后的几年内,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由开始的一万家、两万家发展到了去年的五万家,其中一半以上的房地产公司年龄不超过五年。”由于行业的疯狂发展,楼市蕴含着大量的泡沫,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自2010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十条”和“国五条”来试图为“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在降温的过程中,房地产企业生存环境恶化,在面对不利的环境变化时,许多房地产企业出现了财务危机。

房地产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有着其特殊的行业特点,尤其是资金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危机的一些引发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探讨,并从资金管理的视角,对这一系列的引发因素影响过程加以分析,以期能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有所帮助。

二、财务危机引发因素分析

从行业特点来看,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资金密集度高、开发周期长、区域差异大、受宏观环境影响大、产业波及面广等特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内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如果企业不能有效的应对,就可能引发财务危机。引发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危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一)外部因素

1.金融环境。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金高度密集型行业,房地产开发需要的资金量庞大,房地产业是“不是金融业的金融业”。在我国现有金融环境下,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我国房地产行业资产负债率明显偏高,基本都保持在70%左右,个别资金状况不好的企业甚至达到90%以上。每年偿还银行的本金和利息是房地产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资金支出项,一旦金融环境变得不好,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一部分资金比较紧张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极易发生财务危机。

2.土地环境。众所周知土地是房地产开发的基础。自从我国实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来,土地的价格一直在飙升。房地产企业所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在企业经营开发成本中占了相大比重。近年来,这个比重已经升到30%-40%左右,因此,土地市场的各种变动,直接影响到企业开发成本的大小。同时,国家为了防止房地产企业大量囤积土地特别规定:闲置超过一年的土地要征收20%的闲置费。由于土地的高价值,对于企业来说,土地储存过多,一定会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影响企业资金链的健康,而土地储备少了,可能会面临丧失市场机遇,影响企业的发展的状况,所以国家的土地政策会影响房地产企业的土地购买的计划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

3.税收政策。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涉及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以及其他的一些地方性税种。目前税费已经占到了房地产开发成本的10%左右,国家或地方政府调节这些税费会使商品房的成本发生变动。另外如果对房产征收物业税,可能会影响对大户型楼房的销售。

(二)外部销售环境

房地产企业主要受到房价的波动、限购政策和预售政策这三个外部销售环境的影响。像所有商品一样,房地产的价格变化受到房地产的供求关系的影响。由于房地产的供给严重依赖于土地供给,而土地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固定性,每个地区的房价差异很大,波动情况也不一致。为防止房地产行业产生过多泡沫,抑制国内一些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暴涨,国家会采取一些限购的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以达到供需对等的平衡点。商品限购政策是市场经济失灵状态下的政府挽救之策。比如仅2011年一年有超过120个城市出台了房价调控目标,46个大中城市出台了“限购令”,限购令的出台会影响房地产的销量,使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回流变得困难。预售一直都是房地产商快速回流资金的一个法宝,但是房屋预售具有较强的国家干预性。因此有关预售的变化会对房地产商的资金回流产生明显的影响。我国对商品房预售的条件资格及程序作了规定,而且还要求在预售合同签订后向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预售政策的收紧和严格化,也将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销售和资金回流情况。

(三)内部因素

1.投资决策。由于前几年房地产投资的高回报率,使得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项目决策时忽视企业的高风险和行业发展的周期性,对未来困难估计不足。在没有细致分析项目所处的环境、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及消费者的购买力等前提下,就盲目进行投资,同时由于房地产项目占用资金比较多,不少房地产企业在高利润的趋势下,不顾企业的能力,疯狂的进行扩张,同时开发很多项目,这个过程就会占用大量资金,企业资金链紧张,在遇到不利的外部环境时,应对能力变得很弱。因此盲目的项目开发常常是引发企业财务危机的关键因素。

2.营运问题。营运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由于管理、决策上的失误所导致企业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由于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涉及的问题多,项目的周期长,资金需求大,因此如果对项目成本、工程成本控制不利,内部各部门无法协调沟通,无法合理安排工程进度等,都会造成成本或者费用的增加,或者造成项目不能按预期完工,最终都会降低企业盈利能力。再者,在建造过程中如果质量控制没有做好,项目的不合格也会给企业运营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企业在产品销售政策、货款回收、信用政策等方面管理不善,也可能会引发企业财务危机。

三、企业财务危机引发因素影响过程分析

引发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因素有很多,这些不利因素的发生会对企业产生冲击。本文从资金的角度,分析这些冲击对企业的可能影响过程。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金为王”的行业,金融环境的不利变化会导致企业的融资变得困难或者融资的成本变大。面对金融环境的不利变化,企业可能无法通过贷款获得足够的资金。有些金融环境的变化将使企业融资付出较大成本。总体上,金融环境的不利变化会影响企业当期的资金流入或者加大未来的资金流出。假设企业遭受了金融环境的不利变化,企业正常的信贷受到影响,如果企业本身财务状况比较好,经过不利变化的冲击后,企业的资金链依然是宽松的,那么这项冲击基本上对企业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企业也不会发生财务危机。假定企业因为金融环境的不利变化而产生了资金缺口,那么企业一般会先通过销售存货获得销售资金回流或者是变卖一些现金类的资产获得资金补充,如果这样就可以弥补这个资金缺口,那么企业不会产生财务危机。如果没能弥补资金缺口,那么企业还可以通过减少一些支出来应对。企业的支出可以分为消耗性的资金支出和投资性的资金支出两种,房地产开发企业以项目开发为主业,减少投资性的支出往往意味着减缓项目开发的进度,减缓项目进度也就预示着未来项目变现时间会推迟,对未来的销售资金回流可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导致未来资金回流不足而使企业产生资金缺口,因此一般来说当期可以减少的投资性资产支出非常有限。而消耗性的支出是比较少的,并且可节约的金额也非常有限。如果企业通过减少支出弥补了资金缺口,那么企业当期也不会产生财务危机。如果减少支出也不能弥补资金缺口,那么企业还可以利用一些非信贷的借贷获得资金,如果当期可以借到足够的资金弥补资金缺口,那么当期是不会发生财务危机的,但是由于这部分借款预示着未来的时间里需要还本付息,如果企业因为借款使得企业项目开发顺利,未来有足够的项目回流金额应对这部分资金流出,那么企业不会发生财务危机,但如果企业未来没有足够的资金回流支持这部分本金与利息的支出,那么还本付息的压力将使得未来的资金缺口变大。如果通过非信贷的借款不能弥补资金缺口,那么企业就必须要变卖一些非流动的资产获得资金支持了,当企业必须要依靠变卖固定的资产才能避免企业资金链断裂时,就算当期企业资金链没有断裂,但因为变卖这部分资产一般会严重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常情况下,企业未来发生财务危机也在所难免。

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直接影响项目投资的成本,使得投资的成本加大。一方面,项目投资的成本加大,预示着企业未来的盈利可能会减少。另一方面,将导致企业在开发的过程中投入更多资金。外部销售环境的不利变化将直接减少资金的回流。对于房地产来说,除去外部的筹资来源,企业依赖的资金主要来源就是销售的资金回流。不管是房地产的价格下降还是销售量的下降,对资金回流都会产生不利影响。项目投资决策对企业财务的影响非常大,每一个项目的开发都预示着大量资金投入,并且由于企业的项目开发是一个长期过程,开发的项目多了,预示着企业需要一个持续的现金流出来支持项目的持续开发。营运失误对企业的影响比较复杂,项目管理上的失误会导致当期资金的支出加大,或者是减缓项目进度,影响未来的资金流入。而销售政策等的失误会影响企业当期的资金回流。不利因素的直接影响结果见上表。

我们发现这些不利因素的直接冲击主要有四方面:有些是减少企业当期的资金流入;有些是增大企业当期的资金流出;有些会减少未来的资金流入;有些会增大未来的资金流出。总之,这些引发因素会对企业的资金链产生影响,使得企业的资金缺口变大。上文中,我们具体分析了企业受金融环境不利变化影响时可能的发展变化过程,企业面对其他不利因素而产生资金缺口的反应过程和前面的分析类似,只是由于信用贷款没有受限,企业多了一个利用信用贷款获得资金回流的环节,如果企业当期可以通过信用贷款弥补资金缺口,那么至少当期是不会发生财务危机的,但是企业借款就有还款的压力,对未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不利的内外部因素作用下,最终这些因素能不能导致企业产生财务危机是不确定的。因此,不能将这些因素归结为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而只能视作冲击因素,这些冲击对企业的影响如何,是否将引发财务危机还需要结合企业整体的情况,系统地进行分析。房地产开发企业要从资金的视角对本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分清冲击因素和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真正原因,及时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降低危机发生的几率。Z

参考文献:

1.刘长生.我国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形成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06,(8).

2.崔林.高房价还能撑多久[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3.冯远军.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占涛,女,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研究生。

企业危机分析范文第6篇

中华老字号一直被当作是中国传统商业中的瑰宝。据有关资料显示:现代国际品牌的成长历程平均只有100年,有的甚至才几十年,而老字号的历史平均都在160年以上,有些甚至长达

三、四百年。

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生前曾经说过,他创立沃尔玛的最初灵感正是来自中国的老字号瑞蚨祥。然而,在最近的几十年中,老字号的辉煌逐渐成为历史。根据权威部门的粗略统计,在全国近2000家老字号企业中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只有10%左右,大部分都处于勉强维持经营状态。

老字号面临和产生危机的是多方面的,生产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观念老化、产品结构不合理等。而归根结底,当前老字号的危机集中体现在人才的危机上:一方面人才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又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

人才问题已经成为老字号企业能否再度崛起的核心问题。

一、影响老字号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因素

1、人才构成的封闭性。老字号企业往往集中于某个区域,其人才构成有明显的区域性,甚至有严重的近亲繁殖和任人唯亲现象,往往形成排外的组织气氛,非常不利于吸引创新性人才。

2、忽视企业形象塑造。中华老字号企业大多属于传统行业,长期以来忽视行业社会形象的培养工作。以高科技为主导的现代新兴产业的冲击,加上老字号企业忽视创新变革,老字号企业在相当多的人眼里已经成为夕阳企业,成为保守落后的代表,精英人物往往不屑于参加此类企业。

3、缺乏良好的企业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和培训。国外老字号企业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发展规划和培养工作。麦当劳一贯信奉没有个人的成长,就没有公司的成长的理念,在人才培养上投人非常的大。而中华老字号在这方面非常欠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忠诚度和信心。

4、管理理念和方法落后。

相当多的老字号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经验管理阶段,其管理者往往缺乏现代企业运作理念,不少人还抱有一招鲜走遍天下的侥幸思想,奢望通过老字号既有的技术特色继续老字号昔日的辉煌,忽视企业的基本制度和核心经营理念的建立和培养。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管理人员还采取简单的命令式管理方法,缺乏沟通和协调,忽视接班人才的培养工作,不能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激励机制、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严重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和活力。

5、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大多数老字号企业缺乏良好企业文化氛围,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对企业的认同感较差,这是老字号企业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重要原因。

6、薪酬福利缺乏竞争力。老字号的薪酬一直缺乏竞争力,成为其吸引人才的重大阻碍。不少三资企业技术力量、资金力量雄厚,劳动生产率高,负担又少,因而工资、福利待遇比较好,吸引了大量老字号企业的技术专家等人才加人。如在北京王麻子剪刀厂申请破产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技术专家被别的企业挖走,这些企业反过来对王麻子的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上一篇:闻过则喜范文下一篇:幼师学期末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