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师与舞蹈教学论文范文

2024-07-27

舞蹈教师与舞蹈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舞蹈是一门通过肢体展现美丽的艺术,它体现的是一种视觉效果。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不仅需要进行动作示范,更要正确运用语言技术和学生之展开沟通和交流,从而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通过对语言艺术在舞蹈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可供同仁研究参考。

关键词:舞蹈;语言艺术;创作;表演

一、语言艺术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通过歌舞剧的创作形式进行分析语言艺术在其中的作用。歌编舞是以歌曲的旋律、风格和歌词的意境为基础创编的舞蹈。语言在这里是以歌词的形式出现。歌词加上音乐的翅膀,使歌声在所有乐声中最富于表情和魅力。用歌声作为舞蹈的伴奏最为自然、和谐。所以,用歌曲编舞这种形式极为多见,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当然,其中自然少不了歌词这个语言因素的作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往往成为舞蹈创编者选择的对象。有的直接选用完整的歌曲,有的把歌曲作一些改变;有的选择歌曲的一个片断,有的则重新创作一首或一个歌曲片断。歌编舞的几种创作形式。一是用完整歌曲编舞。选定一首歌曲,不加任何改变,以歌曲的旋律、歌词和风格为依据来编舞。二是用改编歌曲编舞。以某首歌曲为基础,根据舞蹈表现的需要,重新组织和改编歌曲。用改编歌曲创编舞蹈。编舞者可以根据舞蹈内容和表现的需要改变或重新创作新的音乐部分,使舞蹈音乐既容易理解和产生共鸣,又有一定的新鲜感,同时还给舞蹈创编者留下更多的自由创作空间。三是选用歌曲片断根据舞蹈内容表现的需要,从某首歌曲当中节选一个段落,安插于舞蹈音乐之中,起到烘托气氛、画龙点睛的作用。四是创作歌曲片断。根据舞蹈内容表现的需要,创作独唱或合唱的歌曲片断,安插于舞蹈的某个部分,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表现效果。

二、语言艺术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

歌伴舞是以演唱为主、舞蹈为辅的表演形式。它的特点是歌舞结合密切,歌词比较朴实、通俗易懂,歌词的语言音调和音乐曲调结合紧密。它的舞蹈动作比较简单,只是为了烘托气氛。这种形式以通俗歌曲和流行歌手的表演为多。

说唱舞是表演者一边舞蹈一边用快速多变的节奏和抑扬高低的音调配合着音乐喊说出较长的语言段落,然后再以边唱边跳的形式把同一语言段落表演出来。用词大多表述简单、具体的事物或直接表达情绪和感觉。重要的歌词常处理为重音,并常以切分音的节奏出现。歌词一般不用抽象、费解的文字,尽量选用易于快速理解的语言。音乐一般根据语言本身的节奏和音调进行夸张和强调,大多采用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组合搭配。有时语言的选用并不是为了它的内涵,而是为了其动听的节奏效果。如“咱们那个老百姓,今个儿真高兴”。演员用切分音的节奏和着音乐说出,其结果不仅给听觉增加了新颖的成分,也为内容的强调增加了份量。这种表演形式一般是舞蹈演员自己演唱,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表演形式。

劳动号子在舞蹈中的使用较为多见,效果很好。它可以让观众迅速理解舞蹈表现的内容,明确舞蹈动作的表现意义,通过号子声还可以告诉观众关于舞蹈表现的地域和地方特色等等。号子很容易配合舞蹈动作,烘托气氛,把情绪推向高潮。除了号子外,短短几个字的吆喝声对舞蹈表现也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手段。除以上所说的创作和表演形式外,还有一些尚待开发的新的创作方法。

三、语言艺术参与舞蹈的新方式

(一)配解说。利用解说词介绍背景,贯穿剧情。语言在这里的功能是提供时间、地点、年代、人物及其目的等背景信息。舞蹈艺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所以解说词中不要有评论感情的内容,把感情的表现留给舞蹈去发挥。有些叙事性的特定内容或环境,舞蹈难以说清,可以交给语言去表达。为了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特点及其表现力,凡是动作性强的内容应一律留給舞蹈来完成。解说词不必细说事情是怎样做的,或人们是怎样想的,只需介绍一下地点、人物和身份就足够了。利用解说词还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把情绪推向高潮,或制造一种激动的气氛。所以,解说不仅可以安排在开始,也可以用在结尾,或高潮部分。使用解说词一定要帮助观众加深理解背景材料。解说要简明,不能压倒舞蹈本身,或过分地凌驾于其他因素之上。

(二)加吟诵。由单人或男女两人有节奏地吟诵诗文,烘托气氛,表达感情。可以根据舞蹈内容选择或创作一节诗文,语言要易于理解,富有韵律感。要保证观众能够听清、听懂。朗诵的配乐音量要弱或不配乐。

(三)加对话。表演者利用对话直接交流,可以明晰地介绍人物关系和情绪,帮助观众了解舞蹈内容。这种形式在国外的舞蹈创作中已有尝试,在国内还是一个尚待开发的领域,这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挖掘。

(四)插科打浑。使用幽默滑稽、妙趣横生的语言,或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音调,配上相应的舞蹈动作,可使二者相得益彰,情趣盎然。二者的结合给观众带来轻松愉快的美感。这种形式可用在群众性的舞蹈表演中。语言和舞蹈的结合方式还远不只这些,有许多新的结合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开发。我们在运用二者的结合时,必须充分了解和正确区分语言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异同,既要发挥各自的特长,又要使二者有机地结合,相得益彰。语言和舞蹈最主要的差异就是时间拍节的不同。语言可以很快地把一些意象送到观众脑子里,而且严谨精确。而要求舞蹈演员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这些概念和内涵传达给观众却是不可能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是要注重语言的易懂性,避开艰涩难懂的语言而寻求一些较为舒缓简单的词句;删掉某些词句或段落,改变语法结构,只保留最关键的词句,这样才易于观众理解。二是要仔细选择最有特色的语言,以体现其易懂性。无论是说还是唱,传进耳朵的声音要清晰可辨,标准是让听众毫不费力。编导不要受充满想象力的优美诗篇的诱惑,把它们引入舞蹈艺术之中,以为越多的想象力便会产生越多的神奇力量。人们可以从书本中随意地反复吟诵,最大限度地品味它的美妙。而在舞蹈过程中,当观众要想在嘈杂的音乐声中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词句时,他们多半会茫然若失。所以,语言必须简炼,删去模糊的隐喻,力避华而不实。有些适合语言表达的内容,单靠舞蹈不可能完成,那就要放手让语言得到尽情发挥。反之,有些内容用舞蹈表现反比语言更快。

【参考文献】

[1]萨日娜.舞蹈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表现力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1):74-75.

[2]张江政.舞蹈教学教师应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143-144.

[3]朱晓红,刘生贵.艺术表现力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0):111+113.

[4]王印英.论高师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艺海,2012(10):132-135.

舞蹈教师与舞蹈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岁月匆匆,转眼半个学年过去了, 一学期的工作已圆满结束。在这一学期年里,我觉得自己在思想、工作、学习以及个人素质能力等各方面都进步,提高了许多。学期初,承蒙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信任,作为一位本学期刚来的聘用教师的我在对校情完全陌生和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去作带教工作深感责任重大,甚有几分惭愧。我回顾本学期来的带教工作应是遗憾与收获并存。带教双赢,使我得到的是更多的收获。下面就从几方面简单谈谈一学年来本人在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一、重视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要成个人永久职业,人必须永远保持学高这一范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再学习终身教育就成了它的注解。半年来,我始终如一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热心为每一位学生排忧解难,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各个方面从严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这半年来,我负责现代礼仪这门课的教学工作,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除此之外,我还负

责了学校的舞蹈队选拔工作,仔细而又心细的挑选了一批具有一定舞蹈基本功的学生作为舞蹈队的新成员,为学校的舞蹈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新的活力。半年以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在日常工作中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二,为教育事业,为培养人才做贡献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主要担任现代礼仪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另外还负责学校舞蹈队的训练工作。虽然工作任务繁重,但是我仍旧经常保持良好的状态,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完成好学校领导交给我的各项工作。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翻阅《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舞蹈编导学》等书籍,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了解课改新动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将所学运用到本职工作中。在教学中我本着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和同事友好相处,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积极向每一位老师学习,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日常工作的每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我所教授的课程。

在我舞蹈队的教研工作中,我坚持以我校两年准备,三年跨越,五年成一流的目标为根本,以更新观念,提高舞蹈教

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意识为目的,以抓教学质量,提高队员的团队意识为方法,促使舞蹈队在各项工作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稳步提高,更能够促使舞蹈队每一位成员从思想,理念,有一个新的跨越。

在我校开展的师徒结对中,我荣幸的成为XX老师的徒弟。在日常的工作中X老师经常找时间与我沟通交流,并且针对我的专业和个人的特点为其进行辅导,在不断的听课评课中介绍一些优秀的教学经验让我学习,丰富我的的教学视野。在业余时间,她还向我介绍一些优秀的教学教育案例,与我共同研究,使我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课中,尽快成长为自主型教师。

这学期我还在团委的组织下负责学校舞蹈队的训练工作。我们的舞蹈队队员都是才挑选的新队员,学生缺乏舞蹈专业上的基础和知识是我们训练中碰到的最大问题,为了在一月初的素质教育活动上取得好成绩,我们大家认真挑选歌曲舞蹈,加班加点的训练,冒着寒风,忍着严寒,我们和孩子们一同努力,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的表现舞蹈,我们采取示范,模拟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舞蹈《XXX》表现内容丰富,感染力强,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但我相信,只要乐岗敬业,定会

舞蹈教师与舞蹈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张洁

本文主要针对学生在进行幼儿园自娱性幼儿舞蹈创编时,出现的典型问题,谈一谈个人的教学策略。

自娱性幼儿舞蹈分为四大类: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以及集体舞。

自娱性幼儿舞蹈由于表现形式的差异,各显其特点,律动重反复性、歌表演重表演性、集体舞重交流性、音乐游戏重趣味性,这是它们与众不同之处。在创编时要准确把握,以免混淆。但无论哪种形式的幼儿舞蹈都不能脱离童心、童趣,这是它们最为重要的共同特征,也是幼儿舞蹈创编的出发点和至高无上的追求目标。

一、 律动创编

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创编动作的节奏与音乐节奏脱节,动作较随意。

2、创编律动只是无意义动作的随意堆积,不能以实际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需要进行创编。

3、创编律动的情境创设空洞无意义,缺乏对于幼儿正向情绪的启发和引导。

4、形象动作不突出不准确。 学生出现的问题总结起来就是创编思路不清晰、创编目的不明确、创编动作无章法、创编点子不新颖。

因此,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上主要解决这四大问题。

1、对于创编思路不清晰、创编目的不明确的问题,学生先体验三种类型律动(节奏律动、模仿律动以及动作律动)的创编练习,首先使其明白律动创编要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需求为导向,以幼儿认知水平以及知识基础为依据,服务于幼儿园教学实际,由此明确创编目的。 其次,教师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创编律动的步骤,①明确律动训练目的、选择创编律动的类型②怎样选择合适的音乐③动作的设计与编排④道具的应用。

2、对于创编动作无章法,形象动作不突出,动作节奏与音乐脱节的问题。教师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声势动作的节奏训练方法,使学生掌握不同音符下的动作时值,帮助学生提高动作节奏的敏感度。 策略一:先用声势动作将

2、

4、

8、16分音符表现出来,体验节奏。再将学生

分成每六人一小组,每组按照自己的主题,设计动作。(动物、交通工具、家务、体育运动、自然类等)

策略二:教师提供不同类型的音乐,学生依据音乐内容、性质以及结构设计动作,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形象的动作捕捉能力。

3、对于学生创编没有新颖点子的问题,教师以“兔子”这一形象为例,从形态特征、动态特征、习性特征、整体感觉以及心理活动这五个方面,引导学生怎样通过细致的观察生活,从而获得创作灵感。

二、歌表演创编

学生在歌表演的创编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动作杂论无章,动作创编随意性强,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凑动作,动作组织也毫无规律可言。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的教学策略——动作发展变化与组织。 《小蝴蝶》 步骤一:依据音乐《小蝴蝶》确定形象动作(元素动作)

形象动作的提炼要准确、形象具体,能表现其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并要注意形象动作要单一性以及可变性要强。 步骤二:运用编舞技法对形象动作进行发展变化。

通过改变“蝴蝶”形象动作的幅度、节奏、力度、路线、空间、方向等方法,发展更多的子动作。 步骤三:组织动作的方法

按照音乐情节内容组织;按身体部位的某种秩序组织;按音乐的重复变化规律组织;按对称的原则组织;按主题动作组织。

学生们经过这一专项训练后,在之后的创编实践中,动作编排略有章法,会由一个动作发展出若干个不同动作,获得动作素材。但创编作品大都有些呆板,只是单纯的按创编技法设计动作,容易忽略动作的生动以及情趣。还需要学生不断尝试创编练习,熟练创编技法,积累创编经验。

三、 集体舞创编

学生在集体舞创编时的问题。

1、学生会跳集体舞,但对于集体舞典型特征换伙伴以及伙伴交流认识模糊。

2、学生往往把集体舞动作设计的较为复杂,对于集体舞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好。这样不仅幼儿完成起来困难,而且偏离集体舞以自娱为目的,为幼儿提供与人合作交流机会的教育意义,因此,动作要简单便于幼儿掌握,动作种类不能太多,动作变换频率不宜太快。

3、学生在设计换伙伴环节容易“为换而换”,频繁更换伙伴,但伙伴之间没有交流,这就失去了换伙伴的意义,集体舞就是为了让幼儿不断结识新伙伴,与伙伴交流互动。

4、“伙伴交流”动作设计呆板,常常以拍手、点头等无情绪无内涵的动作互动。幼儿天真活泼,伙伴交流可以设计一些有意思的身体接触类的动作(碰碰臀部、碰碰头、钩钩小鼻子等)容易引起幼儿兴趣的动作,或设计一些对比类的动作(一动一静、一高一低、一快一慢等),增加动作的趣味性。

5、创编动作的段落感不明显,一个动作在不同的音乐段落里重复使用,这样既不便于幼儿记忆动作,又不能使幼儿通过动作去感受音乐节奏、结构等。因此,学生应该为不同的音乐段落(具有鲜明特点的乐句)设计不同的动作,便于幼儿记忆动作并用动作感知音乐的变化。通常音乐有明显的段落感,学生在设计动作时就要利用好音乐段落的节点,使音乐起到一个提示作用。

总体来说,集体舞的创编需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明确集体舞的定义、类型、特征以及教育意义;第二,准确掌握创编集体舞动作的难易程度;第三:探究集体舞交换伙伴的模式。 教学策略一: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设计了——经典案例分析

步骤一:先一起感受集体舞经典案例《萨沙》、《乓乓舞》,明确集体舞定义。

步骤二:将《萨沙》由散点集体舞,改为单圈舞或双圈舞,将《乓乓舞》由圆圈舞,改为行列舞或链状舞的集体舞形式,掌握集体舞的基本类型。

步骤三: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这两个案例当中,①换伙伴和伙伴交流的音乐段落②变换伙伴时的音乐节点(具体哪一乐句)③变换伙伴的方式④伙伴交流所用的动作。从而强化学生对于集体舞的特征的认知,并使其理解集体舞对于幼儿集体意识、沟通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教育意义。

策略二:针对集体舞难易程度的把握这一问题——创编实践《hello,朋友!》

步骤一:要求学生为中班幼儿创编单圈集体舞《hello,朋友!》 步骤二:根据3-6岁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状况,以及每个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为依据,分别为小班和大班幼儿创编集体舞。要求在中班单圈集体舞《hello,朋友!》的基础上,对动作进行简单修改(进行加减法)。让学生深刻体验动作的难易差别,并巩固大中小班不同年龄层幼儿不同的动作能力水平。 策略三:专题训练——集体舞交往模式的探究

集体舞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就“交换伙伴”,这里我们称之为交往模式,集体舞种类繁多,同一种类集体舞交往模式可以有多种,不同种类的集体舞交往模式更是五花八门,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层次掌握集体舞,开展集体舞交往模式的探究。

步骤一: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择一个之前的集体舞创编成品,先以单圈舞的形式,进行交往模式的探究,每种类型最少得出两种交往模式。

步骤二:分组回课、组际互评,教师点评,归纳总结。

步骤三:分别尝试双圈舞、三圈舞、行列舞以及链状舞的交往模式探究活动。

四、 音乐游戏创编

音乐游戏学生觉得好玩,但是真正投入创编时,又觉得无从下手。经过前一阶段的创编练习,为一段音乐设计动作对学生已不是难题。因此,音乐游戏的创编难点在于怎样把音乐知识融入到游戏当中去。另外,学生的游戏知识储备也不足。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 策略一:“玩游戏”

给学生布置课前作业,“收集各种游戏”体育游戏、语言游戏、闯关游戏、五种感官游戏等,各种游戏的搜集工作完成后,在初始课时尝试各种游戏的玩法。为学生积累游戏素材。

策略二:教授经典案例,分析创作思路—-《匹诺曹要做真孩子》 步骤一:教师教授经典音乐游戏《匹诺曹要做真孩子》的经典案例,让学生先去体验什么是音乐游戏,感受音乐游戏的乐趣。从而,加深对于音乐游戏定义、特点、教育目的的认识。 步骤二:分析经典案例,回导创作思路

给学生抛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发现规律。 问题一:《匹》包含几部分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匹》包含故事、互动以及游戏三个部分。作者的创作思路是以“故事”激发幼儿兴趣,用“两人互动”活跃气氛,以“游戏部分”增加趣味性。 问题二:音乐段落与故事情节的关系?

学生讨论得出故事情节要依据音乐的段落来安排。 步骤三:创编实践,归纳创编步骤。

学生通过创编实践,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音乐游戏的创编步骤。

1、确定创编的音乐游戏目标,明确音乐知识点。

2、根据音乐段落,编排故事情节。另外,提示学生在创编时故事素材可以从幼儿经典故事或童话当中获得。

3、用简单的动作翻译故事情节。

4、反复合音乐,修改动作。

5、加入游戏部分。

从而,帮助学生在创编时可以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舞蹈教师与舞蹈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高校音乐教学中,古典音乐鉴赏与学习是学生的必修内容。它不但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代表,更是人类音乐历经沧桑存留下来的不朽之作。可是古典音乐的创作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距太远,学生在学习时很多音乐内容都无法领悟透彻。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不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那么很难顺利进行对古典音乐的欣赏。学生的音乐学习中还有较受学生欢迎的必修内容,那便是流行音乐。它的特点是内容简单直白易懂且旋律清晰明朗,娱乐性较强。本文通过古典与流行音乐在课堂中的三种结合教学法来做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教学

一、采用古典与流行音乐比较教学法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时,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设计在同一课时中去学习。利用比较教学法,帮助学生找出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不同,从而挖掘出古典音乐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逐步发现古典音乐的魅力。学生在求异的学习中增强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明确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主次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五个方面来进行比较,即音乐的节奏、和声、音乐的旋律线、曲式结构以及音乐情感。我们主要从节奏和音乐情感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比较分析。在对音乐的节奏进行比较式教学时,教师应当结合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节奏特点分析。而节奏的结合式比较方法主要通过两点,一个是音乐的节拍,一个是音乐的速度。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在拍点的组合以及律动的速率上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古典音乐中,常会用到切分节奏或者连音节奏,这些特点在流行音乐中也常会见到。例如古典音乐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与流行音乐张惠妹的《听海》都是4/4的拍号,在节奏上主旋律采用了三连音节奏,伴奏的节奏型也都是以连续性的八分音符作为分解和弦。单从例子中的这两首音乐我们发现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也有很多相似的节奏。

在对音乐的情感进行比较时,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相似的地方,从而减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陌生感。在古典音乐中不论是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巨头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还是到后来的民族乐派,古典乐始终都在用曲调来表现作曲者的心境和心情。我国古代很多诗人词人的文学创作也都被引用到歌词中,依照古诗词的中心思想创作不同旋律曲调的音乐。有时是要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有时是要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愤恨;有时则是要抒发自己对当下社会不满的情绪等。在现代我们发现很多的流行歌曲,在确定音乐体裁的时候也会采用诗歌,例如王菲的《水调歌头》,选自苏轼的同名诗歌,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虽然会存在演唱形式的差异但是在音乐情感的呈现方式上还是存在相似的地方。

教师通过两个方面对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进行结合式的比较教学,使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们列举几个现代流行音乐,让他们自行去找寻歌曲中古典音乐的影子。例如,SHE的《波斯猫》便引用了柯特尔比《波斯市场》;周杰伦的《夜曲》便引用了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伍思凯的《爱的钢琴手》便引用了帕海贝尔的《卡农》;五月天的《快乐很伟大》便引用了贝多芬的《欢乐颂》;周迅的《伴侣》便引用了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等等。教师将相对应的古典音乐在课堂中播放给学生们听,学生发现很多流行音乐的旋律或和声都借用了古典音乐,通过结合与比较,不但可以增加学生们对古典音乐的重视程度,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古典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采用古典与流行音乐激趣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教学成效显著,教师应当走进学生们的内心,在学生的音乐世界中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打开更广阔的音乐世界。由于学生喜好流行音乐已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很多唱作歌手被学生们视作偶像,如李荣浩,林俊杰,吴青峰,胡彦斌等。学生通过音乐认识他们,再深入了解他们的创作曲风,创作经历以及个人信息等。由对个人作品的喜爱转变为对歌手的喜爱,最后演变成关注喜爱歌手的每一首歌曲。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时,将现下流行的歌曲或者热度较高的歌曲安排在课堂教学内容之中。

前段时间关注度较高的流行歌曲《你要的全拿走》,很多歌手录制视频参与到挑战歌曲的演唱中。歌曲演唱者胡彦斌、林俊杰、罗志祥等歌手。他们挑战歌曲的视频被网友整理出来,内容风趣幽默,常常引发观众捧腹大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播放视频内容来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再针对该歌曲做详细分析。通过视频,比赛活动激发学生们的课堂学习乐趣,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比赛中无形的帮助学生增加音乐常识,培养学生们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在学生兴趣被激发后,用同样的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古典音乐的学习中,可以先从现代流行音乐的中国风开始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接受过程,慢慢地再发展到对古典音乐的专业学习中。教师通过结合现代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创作歌曲的特色,再加上中国风给演唱者带来的意境美,好似将学生带到了江南水乡一般。

三、采用古典与流行音乐结合教学法

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直接结合的方法完成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教学。流行音乐代表着大众的音乐审美,而古典音乐却是艺术在音乐世界中的缩影。因此教师可以从流行音乐入手,选取适合教材内容的歌曲结合古典音乐教学内容,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在流行音乐的兴趣,利用这一点不但可以拉近学生与古典音乐的距离,还会使教师的教学效率显著提升。教师还需要依照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做具体的教学设计。

教师可以在课堂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音乐视频,如2008年歌手刘欢与美国的歌手布莱曼合唱《我和你》,歌曲在演唱技巧上做了很大的调整,用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相结合,使听众感受到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结合后带来的和谐之美。流行音乐与古典民族风相结合式的演唱还有我国民歌后宋祖英老师与周杰伦合作的《友谊地久天长》和《本草纲目》,以及李云迪与王力宏合作的《龙的传人》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素材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到古典音樂与流行音乐在结合后产生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看法渐渐有所改观。

在古典音乐的学习中,学生常常由于古典音乐的演奏形式过于正式严肃而产生距离感,认为古典音乐缺少流行音乐的严肃性。具有娱乐性的流行音乐却在人们传唱与哼唱中,因为歌词的通俗,简单,使人们感觉缺少了思考性。所以在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结合后,学生获得了音乐的思考,也产生了愉悦心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当熟读古典音乐教材内容,通过有效结合帮助学生提高对古典音乐的理解力,提升古典音乐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四、结语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为了促使古典音乐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学生们的关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教师利用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结合式比较,结合式激趣,直接结合法为学生的古典音乐学习增加课堂教学素材,丰富课堂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端正学生对古典音乐学习态度,完善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晨昊.多元文化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9(3):80.

作者简介:陈琛,女,河南洛阳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专业,研究方向为器乐;桂彬,男,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团委社团部副部长。

舞蹈教师与舞蹈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舞蹈教学是我国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审美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多元化教学的教育理念下,幼师改变了传统的舞蹈授课模式,对教学进行变革,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为基础,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多元化教学。基于此,作者对幼师舞蹈多元化的授课模式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幼师 舞蹈教学 多元化 授课模式

幼师舞蹈教学是指幼师做出明确动作,学生以模仿动作为主,经过艺术的整理、加工以及组织而形成的特殊动作教学,该动作具有鲜明的节奏、起伏的旋律以及生动的表现。

1 幼师舞蹈教育的发展以及教学新框架

1.1 发展

我国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事业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社会背景影响下,社会所需人才必须具有舞蹈方面的特长,在改革理念的带领下,首先对幼师舞蹈教育教学进行变革,以艺术实践和个性发展为基础,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逐渐形成当前的幼师舞蹈授课多元化模式。

1.2 教学新框架

第一方面:普通舞蹈教学,对于从来没有学习过舞蹈教学的学生来说,选择普及性的舞蹈教学,结合当前的职业教育,进行舞蹈教学,以保证在体现民族文化的同时,达到职业教育的需求。

第二方面:专业化舞蹈教学,对于具有舞蹈基础、身体协调性较好或者具有舞蹈天赋的学生来说,应进行专业的提高性舞蹈教学,为学生扩宽发展空间,打好发展基础,鼓励其在舞蹈专业追求更高理想,并提供系统、专业、全面以及深入的教学,在达到职业教育需求的同时,为其提供更广泛的知识层面。[1]

第三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师应配合教学内容开展大量的课外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 幼师舞蹈教学多元化授课模式

2.1 丰富多元化教学内容

2.1.1 加入其它学科因素

在幼师舞蹈多元化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应注意其它学科对舞蹈教学的影响,同时借鉴不同学科的特点与知识,以此来加强学生对舞蹈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幼师的舞蹈教学效率。例如,当前舞蹈幼师可以借鉴与舞蹈有关的特色事物,丰富舞蹈教学内容,例如,利用节奏感较强的的音乐,增强舞蹈教学效果;利用舞蹈表演,传递舞蹈自身的内涵;利用故事的方式,表达出舞蹈的情感;利用绘画的方式,丰富舞蹈的表现形式等。通过加入其它学科的元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舞蹈藝术修养,感受学习中的创造过程。同时,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使学生从小受到良好的舞蹈熏陶,以此来为今后的舞蹈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并能灵活地将音乐、艺术、美术等其他学科与舞蹈相互融合,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

2.1.2 增强学生自身对舞蹈的鉴赏能力

对学生进行舞蹈鉴赏教学,其最主要目的是保证学生受到良好的教学熏陶,以此来提升学生自身的舞蹈素养。培养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不仅仅可以使学生学会欣赏舞蹈,了解舞蹈基础知识,还能使学生感受舞蹈独特的艺术魅力,获得深刻的体验,以此来感受舞蹈真正的内涵。在我国当前的舞蹈鉴赏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属于被动学习,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因此,舞蹈教师应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时保证学生认真倾听外,还应加强学生的实际体验教学,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舞蹈动作鉴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该动作,把握鉴赏动作的内涵和要领,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对鉴赏的舞蹈进行评价,将最初的观赏变为感知思考,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2 运用多元化技术

2.2.1 多媒体技术

在传统的幼师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和模仿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传统单一,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较低。因此,在当前多元化的背景下,舞蹈教师应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新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新疆舞蹈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新疆舞蹈,以实际的舞蹈表演帮助学生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内涵,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学生真实的感受舞蹈魅力,并以此增加基础知识,丰富自身的感官实践,从根本上了解舞蹈意义。

2.2.2 投影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投影技术在我国各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幼师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可以利用当前先进的3D技术拍摄舞蹈视频,将舞蹈表演实现三维立体化,让学生清晰地感受舞蹈表演,加深自身的感官体验,从而培养其良好的艺术素养。同时,教师还可将实际的教学进行录像,在回放过程中,要求学生讨论不足之处,总结经验,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水平。[2]

2.3 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2.3.1 合作分层教学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为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水平,舞蹈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合作分层教学方法,将学生进行分组,把舞蹈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分在一起,作为搭档。在学生的实际练习过程中,学习较差的学生可以时刻参考搭档的基础动作,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而学习较好的学生在帮助搭档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参考搭档的优点和缺点,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二者互相交流、互相评价以及互相解决问题,以促进所有学生共同进步。如,在舞蹈教师教授蒙古舞蹈“柔臂”时,可以优先让舞蹈基础良好的学生进行演示,并让所有学生进行评价,寻找出不足之处,并纠正错误。分层合作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实践中,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3.2 启发性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当前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水平。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启发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灌输式思想,不再以教师为主体,而是将学生做为学习主体,利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实际舞蹈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整理基础知识后,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引导话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以此来达到舞蹈教学的真正目的。例如,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单一的灌输基础知识理论很难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尤其是在舞蹈教学中,由于舞蹈自身的特点,需要学生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身的舞蹈水平,因此,教师应加强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素养。[3]

2.3.3 鼓励方法

幼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多以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进行学习,通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断的对学生进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自身的自信心,逐渐感受自身的进步,从而加强对舞蹈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鼓励方法可以运用在学生学习不当或训练劳累时,通过给予一定的鼓励,帮助学生突破自我,以取得进步,此时,既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从根本上加强了学生成功突破自我的信念和积极学习的精神,使学生获得舞蹈技能和知识,从而培养综合能力和素养,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3.4 言传身教法

言传身教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讲解和以身示范两方面进行舞蹈教学的方法,尤其是舞蹈是人体做出有韵律的运动,光凭语言不能全面完整地进行解释,所以,言传身教方法對于幼师舞蹈教学来说至关重要。“身教法”是指在舞蹈教学中一边教学一边示范,在模仿动作的同时加深对动作的体会,以实践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此提升教学效率。舞蹈教学在发展过程中,“身教法”教学较为普遍,在国外也是如此,包括当代的“现代舞蹈”等,也采用言传身教法。在实际舞蹈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法对于教师的舞蹈语言教学有以下几方面要求:第一点,要求语言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降低舞蹈练习过程中的枯燥和不开心成分,以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第二点,教师在语言教学时,必须明了清晰,利用简洁的语言将动作进行表达,避免似是而非的语言表述;第三点,语言要亲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生动的语言为主,不能太过于严厉,避免学生产生紧张的心情,影响学习效率,同时,语言不能过于生硬,防止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和抵触的情绪,要求教师和颜悦色;第四点,要求教师以轻松精炼的语言进行教学,避免过于啰嗦,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利用简单准确的语言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在身教过程中,要求教师的动作和身形准确,以便于学生模仿学习。

舞蹈教学是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教学之一,能从根本上推进我国的艺术教育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我国输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同时,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教学环境,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并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积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作用。[4]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幼师舞蹈多元化授课过程中,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从根本上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多元化模式教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和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改革,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舞蹈,从而提升学生的舞蹈素质。

参考文献

[1] 麻树槐.浅谈幼师舞蹈的多元化教学[J].文学教育(中),2016.5:88.

[2] 白国芬.构建具有幼师特色舞蹈教学体系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7.S1:26-27.

[3] 张雯.对幼儿师范舞蹈的多元化教学思考[J].中国培训,2015.18:295.

[4] 焦艳燕.浅谈幼师舞蹈多元化的授课模式[J].科教文汇,2014.1:23-24.

舞蹈教师与舞蹈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舞蹈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与文学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舞蹈艺术中所蕴含的文学特质与文学美,使得舞蹈艺术能够表现语言文字和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呈现的东西,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本文主要从舞蹈艺术表现手法、舞蹈作品取材、舞蹈艺术与诗词结合、舞蹈艺术诗韵意境、舞蹈艺术肢体语言五个方面,来探析现代舞蹈艺术中的文学特质与文学美。

关键词:舞蹈 艺术形式 文学特质 文学美

舞蹈是一种借助肢体语言来反映生活审美的艺术形式,它是在音乐的伴奏下,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来表达人们内心的真实情感。中国古代乐舞理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有力说明了舞蹈能够表现人们内心的真实情感。舞蹈艺术借助舞蹈动作,能够将语言文字或其它艺术形式所难以表现的东西,如情感、主观思想等呈现给大家,并在此基础上展现人与人性,因此舞蹈艺术具有文学特质与文学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文学语言在表达人的内心精神世界上越来越力不从心,而恰恰舞蹈通过舞台这个平台,利用其特有的肢体动作表现手段能够表现人物内心精神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舞蹈艺术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文学魅力。为了更好地体味舞蹈所传达的文学特质与文学美,并指导舞蹈工作实践中注意体现舞蹈的文学美,本文主要从舞蹈艺术表现手法、舞蹈作品取材、舞蹈艺术与诗词结合、舞蹈艺术诗韵意境、舞蹈艺术肢体语言五个方面对现代舞蹈艺术中的文学特质与文学美进行探析。

一 舞蹈艺术文学特质与文学美概述

舞蹈艺术借助肢体语言进行表达,文学艺术则往往借助文字语言进行表达,舞蹈与文学作品一样,都是供人欣赏,以表现“生命、情感、美”这三大主题。舞蹈在进行舞蹈创作时,经常使用模拟、虚拟等修辞手法,如现代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独舞《雀之灵》就是通过对审美实体外部形态的模拟来表现其内在的本质内涵的。杨丽萍在《雀之灵》中,通过自己修长、柔韧的臂力以及灵活的手指创作出了灵秀孔雀的艺术;再者,杨丽萍通过手指模拟孔雀头的样子,借助手腕、手臂、肩部、胸部以及腿部各个关节有节凑的动作,对孔雀喝水、飞翔、旋转、展翅、寻觅的动作进行了生动而又形象的模仿,体现出了孔雀高洁、精巧、灵敏、机智的气质。杨丽萍在舞台上塑造的孔雀形象,早已成为傣族少女的形象象征,给人强烈的印象。《小溪·江河·大海》则是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山泉水从山岩流出,流入小溪、汇进江河,最终奔向大海的生命历程,让观众在欣赏这一舞蹈时,能够从山泉流出山岩、流经小溪、流入江河,归入大海的生命历程中领悟到社会发展的轨迹以及人生的真谛。双人舞《再见吧,妈妈》则是大量运用“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舞蹈借助倒叙、插叙、回忆等修辞手法,将剧中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借助舞蹈呈现给观众,让观众在幻觉与现实地交替中,领略了舞蹈情节,了解了英雄人物在战斗生活中思想情感的发展和变化,并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具有强烈的文学特征和文学美。舞蹈艺术的这些表现手法,不仅仅要求编舞者不断从文学表现手法中吸取“营养”,还要求舞蹈表演者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这样才能准确地运用舞蹈艺术表现手法来表现舞蹈作品的深刻内涵。因此,从这一点来说,舞蹈艺术自身就具有文学特征和文学美的。

二 舞蹈艺术文学特质与文学美的表现手法

1 现代舞蹈作品对文学作品的取材体现出其文学特质

历史上许多作品的题材、内容、人物结构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通过改编创造出来的舞蹈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与文学美。例如,著名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和《胡桃夹子》分别取材于法国作家夏尔·佩罗的童话故事《沉睡森林的美人》和法国作家霍夫曼的童话故事《胡桃夹子与鼠王》。这些舞蹈作品都取材于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文学特质。中国自成立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舞蹈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根据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创作。另外,舞蹈编导通过对巴金和曹禺的名作《家》、《日出》、《原野》进行改编,从而创作出来了舞剧《鸣凤之死》、《日之思》和《原野》,这三部小型诗体舞剧都是通过艺术手法对人物内心的情感进行深刻形象地表达,进而揭示出了封建制度对人们的残酷迫害。近年来,中国创作的大型舞剧《红楼梦》取材于曹雪芹的同名小说《红楼梦》,通过舞剧的形式为观众上演了封建王朝由盛入衰的人间悲剧。舞剧《雷和雨》是跟据曹禺先生的经典话剧《雷雨》改编而成的,舞蹈编剧一改原作《雷雨》中以“四凤”为整个伦理故事的扭结点,而是从“繁漪”这个人物身上寻求内心情感的突破口,将她与周朴园、周萍、周冲、鲁妈和鲁贵紧密扭结起来,从而产生了一个新的舞剧,通过舞剧的肢体语言将人物的情感状态一一呈现出来,具有强烈的文学特质和文学美。因此,在舞蹈艺术创作中,往往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取材将其主题中人物情感以及文学特质展现出来,体现出文学美学的特质。

2 现代舞蹈艺术中诗词抒情形式体现着文学美学

舞蹈理论家隆荫培、徐尔充在《舞蹈艺术概论》中指出:“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作为一种人的内在生命力外化为人体的有节律的动态的造型艺术,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生产(狩猎、农耕)、性爱、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蔡礼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艺术形式之一。”“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这也说明诗词在表物言志,表情达意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舞蹈虽然演变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但是舞蹈仍然是与文学(主要指诗词)紧密相连,并且借助诗词来抒发情感。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作品,如《再见吧,妈妈》、《中国妈妈》、《送别》、《洗衣歌》、《丰收歌》等作品,都是借助舞蹈语言和诗词表达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从而使得舞蹈欣赏受众在欣赏舞蹈表演的过程中也体验到诗词的美感和意蕴。舞蹈中诗词歌唱的伴奏目的是为了渲染气氛,烘托情绪,加重情感色彩,使得舞蹈表现出强烈的文学特质和文学美。如舞蹈《送别》中,当音乐响起低沉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时,这几句诗词将观众仿佛带到了朋友离别时那种难舍难分的场景,将人物离别时那种伤感、愁绪的情感抒发了出来,舞台情感效果得以加强。又如,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二场《就意诗》中,当革命者拖着沉重的镣铐,艰难而又悲壮地奔赴刑场时,旷野回荡起“带镣长街行,告别众乡亲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的高亢歌声,将烈士们英勇就意时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和勇敢无畏、义无反顾的革命胸怀和牺牲小我、幸福中国的崇高革命精神抒发得淋漓尽致,仿佛将观众带进了刑场,深深地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因此,在舞蹈艺术创作中,往往通过诗词抒情将其主题中人物情感以及文学特质展现出来,体现出文学美学的特质。

3 现代舞蹈艺术借助诗韵意境来表现文学诗意美

人们经常通过“诗情画意、笔尽而意无穷”对舞蹈文学作品进行赞美,这里的“诗情”与“画意”就是舞蹈艺术中文学特质与文学美。没有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是离开诗意美的,因此,人们在欣赏舞蹈艺术时,往往从诗的情感、诗的意境、诗的韵律去欣赏和把握,从而体会它的艺术魅力。如杨丽萍的独舞《雀之灵》,杨丽萍运用手势语言将孔雀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极具艺术美感。在舞蹈表演中,杨丽萍运用绘画的写意手法,在借鉴投影的表现方法基础上,通过编排优美、抒情的舞蹈动作,将其中的意念以诗一样的意境传递给受众,从而为受众创作出了纯真、高洁、优雅、恬静的意境。正如著名舞蹈家贾作光同志在一篇文章中曾指出的那样:“舞蹈可以说是用动作写诗抒情的,让人们通过舞蹈形象感受情美的魅力。”现代诗人艾青的一首抒情短诗《给乌兰诺娃》(副标题为看《小夜曲》后作)中写道:“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比月光更明朗,比夜更宁静——人体在太空里游行:不是天上。”诗人将诗的美学形象通过舞蹈形象转化表达出来了,使得舞蹈作品所蕴含的文学特质的诗意美得以表现。所以,舞蹈的文学特质包含着舞蹈自身所具有的诗韵和意境,具有独特的文学美。在舞蹈艺术创作中,往往通过舞蹈诗韵意境将其主题中人物情感以及文学特质展现出来,体现出文学美学的特质。

4 舞蹈艺术借用肢体语言来展现文学特质和文学美

对于舞蹈艺术的鉴赏,基本上是通过舞蹈形象来塑造受众的欣赏倾向,引导他们的欣赏意向。通过对舞蹈中所体现的人物情感和社会实际生活内容,从而产生出共鸣,正是因为这种挖掘人物情感、体现社会实情的舞蹈艺术才更能吸引受众的视线,更能引起受众的喜爱,更能展现出文学的社会化特质和文学的美学性质。诚然,文学艺术追求美,世间的万事万物,如鲜花怒放、树木摇曳、动物攀爬等,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舞蹈表演,无一不是美的表现。艺术所表现的是一种特质的纯真的美,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给人带来余味未尽的艺术美。例如,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支由身残志坚的聋哑人用生命演绎出的群舞《千手观音》,聋哑人用他们婀娜柔软的身姿和天使般的微笑,完美地诠释了真、善、美的艺术特色和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内涵,真切地体现了文学作品所提倡的广施爱心、弃恶从善、人际和谐、社会安定的精神内涵。群舞《黄土黄》中,以鼓舞的形式,通过借助男子以弓马部和撩劈腿为主要的舞蹈动作,给人以苍劲有力的感觉,展示出黄土地的脊梁,给人一种苍凉之感;女子动作柔和,其中所有刚、柔的动作将情感交流表现得淋漓尽致,里面人群的几十次腾空,映射着黄土地人民对黄土地的本土情怀以及自强不息、壮志豪情的气质。这些舞蹈,无论是反映过去,还是表现现在,亦或是展示未来,都是借助舞蹈艺术的肢体动作来表达震撼人心的文学特质和文学美,都促使人类不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因为“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人们奋发向上”。因此,在舞蹈艺术创作中,往往通过舞蹈动作和舞蹈表演将其主题中人物情感以及文学特质展现出来,体现出文学美学的特质。

三 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艺术通过其强烈的个性和时代特征,滋生着丰富的意境,是世界上永恒的艺术。舞蹈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与文学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舞蹈艺术中所蕴含的文学特质与文学美,使得舞蹈艺术能够表现语言文字和其它艺术形式所难以呈现的东西,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现代舞蹈艺术与文学始终是连接在一起的,不能分离。因此,人们不论是欣赏舞蹈还是从事舞蹈创作,亦或是表演舞蹈,都不能忽略现代舞蹈艺术中所蕴含的文学特质和文学美,都应该积累文学知识,更好地从舞蹈艺术中享受和陶冶艺术美。

参考文献:

[1]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版。

[2] 冯双白、茅慧:《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 李先云:《论舞蹈的文学性》,《科技文汇》(下旬刊),2007年第1期。

[4] 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

[5] 陈碧娇:《舞蹈动作与舞蹈构图的新变——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的舞蹈语汇特征》,《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6] 陈正勇:《表象、虚幻的力及情感表现——苏珊·朗格舞蹈美学思想之内核》,《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作者简介:林琳,女,1976—,河南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表演、形体训练、舞蹈,工作单位: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

上一篇:中职就业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财务业务与财务风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