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2023-09-16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解题技能;联想;把握问题实质

每年初中数学会考,一般都把试题分为容易题(基础题),中档题以及难题。近年初中数学会考中,难题一般都占全卷总分的四分之一强,难题不突破学生是很难取得会考好成绩的。

初中数学会考中的难题主要有以下几种:1.思维要求有一定深度或技巧性较强的题目。2.题意新或解题思路新的题目。3.探究性或开放性的数学题。

针对不同题型要有不同的教学策略,无论解那种题型的数学题,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解题技能(对数学概念的较好理解,对定理公式的理解,对定理公式的证明的理解;能很熟练迅速地解答出直接运用定理公式的基础题),所以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是很必要的。当然,初三毕业复习第一阶段都是进行“双基”训练,但要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把握得深化和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复习效果才好。

有些老师认为,对全班进行面上的复习只要复习到中等题就行,不必进行难题的复习,那些智力好的学生你不帮他们复习他们也会做,那些智力差的学生你教他们也白白浪费时间。其实,学生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解题技能也不一定能解出难题,这是因为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到达初中会考中的难题的答案,或者思维深度要求较高——学生思维深度不够,或者思路很新——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但很多有经验的初三毕业班的老师的多年的实践证明,针对难题进行专题复习是很有必要的,只要复习得好,对中等以上学生解难题的能力的提高作用是较大的。对此,我们在第二阶段复习中要对学生针对难题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思路拓宽的训练。当然,这种训练也要针对学生的“双基”情况和数学题型,这种训练要注意题目的选择,不只针对会考,也要针对学生思维的不足,一定量的训练是必要的,但要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反思和总结,只有多反思总结,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提高。老师要注重引导,不能以自己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思路,因为每个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一定相同的。

过去,有些初三毕业班的老师,在会考复习中,找来各地各区的模拟题对学生进行一轮轮的训练,练完讲,讲完练,师生都很辛苦,但效果却不很理想,这是因为这种题海战术式的复习方法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老师的教学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及思维能力和对数学题型的针对性都不足。学生没有体现学习的主体性,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总结和反思。因此,学生的解题技能和思维能力没有真正得到提高。

有些老师觉得,会考难题难度大,考试题型新而难以捉摸。对难题的专题复习就是把今年会考难题以及当年各地各区的模拟考试题中的难题讲练一次。这种以题论题的复习也难以使学生解难题的能力有实质性的提高。

初中数学会考试题的命题者的命题目的是考查我们初中毕业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当然都离不开初中的基础知识。所谓难题,只是笼上几层面纱,使我们不容易看到它的真面目。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教会我们的学生去揭开那些看起来神秘的面纱,把握它的真面目。程咬金用三道板斧能在战场上取胜,我们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所有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解题技能,只要我们对学生的引导和训练得当,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在考场上取胜。

关键是,我们对学生的复习训练能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并强化学生的解题技能,同时,我们老师的得当的引导,学生训练后的反思总结,对知识的自主构建,从而把握各类数学难题的实质——跟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联系。

对难题进行分类专题复习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对数学难题跟基础知识的联系的把握能力的训练以及引导学生迅速正确分析出解题思路这一点上,并从中培养学生解题的直觉思维。应当先把难题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分类训练。在课堂上不必每题都要学生详细写出解题过程,一类题目写一两题就行了,其他只要求学生能较快地写出解题思路,回去再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

我认为可以将初中会考中的难题分以下几类进行专题复习:

第一类:与一到两个知识点联系紧密的难题。

这类难题,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紧扣与题目相关的知识点,直到把问题解决。

第二类:综合多个知识点或需要一定解题技巧才能解的难题。

这类难题的教学关键要求学生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运用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一定的解题技巧来解答。

第三类:开放性,探索性数学难题。

无论是开放性还是探索性的数学难题,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把握问题的关键。

第四类:新题型(近年全国各地初中会考中才出现的题型)。

初中会考题型再新也离不开初中的基础知识,所以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从题意中找到与题目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运用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通过分析,综合,比较,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能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我们讲解难题的时候,学生都能理解,但让学生再做另外一些难题的时候,学生又做不出来。这是因为,我们只是把结果告诉学生,学生解题的思维方式没有得到训练。在难题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把结论告诉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解题的思维方式,我们不要急于把题目的解法告诉学生,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去解题,在解题的过程中寻找解题思路以及训练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训练学生解题的思路上,在引导学生寻找解题思路的这一过程之中,使学生找到开锁的钥匙。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丰富课堂;创新教学方法

引言:

初中數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公式和定理以及一些法则等,同时教师和家长比较注重学科的成绩,而不是学习的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是一味的采取题海战术,这样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为了吸引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教师应增加一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实现了学生学习效率上的提升。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当中,学生连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机会都少之甚少,教师只是一味的进行注入知识点,学生的注意力比较涣散,课堂互动的环节比较欠缺,同时教师也不够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方式,久而久之只会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从而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的教学内容没有得到拓展,仅仅只局限在教材中,从而使初中数学学科没有一定的实用性,最后无法顺利的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同时,在课堂中教师疏忽了对课堂的管理,有的学生上课睡觉、聊天,看课外书等等都处理的不够恰当,导致的最终结果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挫,越来越畏惧对数学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发展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主动学习产生了动力,同时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更顺利了当前教育教学发展。

二、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策略

(一)营造轻松的数学学习氛围

以往在学生们的心中,数学教师是比较严肃和高不可攀的。教师为了使自己与学生能有更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应树立起平等的师生观念,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地位,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学生和辅助学生学习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的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和回答问题,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热爱数学,喜爱数学。其次,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进行肯定的鼓励,然后再委婉的纠正回答问题上的不足之处。对于学生有疑问的地方,教师应及时地进行详细讲解,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进行《正数和负数》这节课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同学对温度计上的正负数还是了解的不够清晰,教师就要耐心的帮助学生进行讲解,在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时,提出这样一道题,-3,+4,6,0,-78,9,请问正整数是哪个?负整数是哪个?其中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是谁?有的同学回答的不够全面,教师不要及时的纠正或者严厉的批判,应学会先表扬赞赏,再委婉的进行纠正,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学习问题的欲望,同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创造多种数学教学情境

1.生活情境

数学中的内容往往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将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带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数学知识给生活带来的巨大价值,而且也在此过程中拓展了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对数学学科成绩的提高起到了正面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相交线》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软件的方式,播放一些摩天轮的画面或者游乐场的小货车的短视频。以此来唤起学生在生活中的感受,让学生能够清楚的明白运动的轨迹,接着再进行对课程的讲解,从而学生更好的掌握这节课的知识要点。

2.动手情况

动手情境的建立,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渐的转变成主动学习。同时也更好的巩固自己的数学知识内容。比如,在学习八年级《轴对称》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事先准备一些纸和墨水,然后进行折叠纸张,通过动手操作,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到轴对称图形,同时也获得的更好的情感体验。

(三)创新课堂组织形式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有限,大多数情况下也只是听教师的教学讲解,在做题和考虑问题上比较片面,不能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很好的消化,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同时也不益于新课程的发展。对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节课时,教师在课程末尾时,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每组四人进行讨论,直角三角形全等有哪几种判定方法呢?怎样去判定一点是否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探讨,根据每个人的不同认知水平,能够很有效的回答出问题的答案,同时也在此过程中,让学习差的同学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师应学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设置出不同的创新型教学策略,通过采用这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长期的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和成长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陶英.数学因你而精彩——谈初中数学教学与多媒体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20(12):6.

[2]许维.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353.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教育行业的飞速发展,在传统的教育模式背景下,初中的数学教育问题也逐渐浮现。为了在新时期的发展契机下能帮助初中数学教育进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所以主要针对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分析,并根据这些具体的问题结合当前社会实际情况,提出科学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数学;优质教育

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下,教育行业的改革措施和新的教育方针也在不断完善,在这个新的创新时期,如何开展初中数学的优质教育就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将初中数学目前的教育模式和现状进行具体分析,才能确保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帮助开展初中数学的优质教育工作。

一、新时期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氛围比较枯燥,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的兴趣不高

目前最显著的问题就是老师在讲课的时候,缺乏一种积极活力的氛围,从而使得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踊跃回答问题,课堂参与度不高。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老师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方式讲解课文内容,讲课的语言比较生硬枯燥,缺少创新性,另外也没有将数学的课文内容带入现实情境,使得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缺少理解。而且,老师在课上缺少与学生的互动,种种原因导致课堂的氛圍不积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使得学生的数学成绩就上不去,让数学的教学工作难以继续开展。

2.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较差,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缺少学习的动力,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没有在小学阶段打牢,再上了初中之后,数学的基础能力更加跟不上初中数学的进度,导致数学成绩越来越差,学生在成绩越来越差之后就对数学放弃了希望,在数学的学习中更不主动,一直处于被动学习中,这样一来,学生就形成了这种恶性循环,导致老师的数学教育工作也不好开展。

3.老师的教学手段单一,缺少创新性

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够完善,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在教学方式和手段这里缺少了创新性,对现在新的教学方式缺少主动学习借鉴的魄力。这就导致现在许多老师的教学进度跟不上其他老师的进度,在教学工作质量和效率方面也落后于其他老师。对学生来说,就体现在学生的整体成绩跟不上别的老师的学生成绩。

二、开展初中数学优质教育教学工作的策略

1.增强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度,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

要开展优质的数学教学工作,最开始要做的就是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和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的问答里来,增加与老师的课堂互动。比如说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文“相交线与平行线”时,老师在讲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特性,可以先跟同学们讲解完课文内容,再向同学们提问在生活中遇到的平行线和相交线有哪些,让同学踊跃回答,增加课堂环境的积极性,还能增加学生对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的印象,提高数学成绩。

2.针对部分学生进行基础提高方案,训练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针对部分基础不好、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老师可以有针对地进行学习训练,通过出题练习、课余作业等方式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增加学习的主动性。比如说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老师可以针对这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专门出一些很基础的二元一次方程,教导他们解题的思路,让他们先初步解出这些简单的方程组,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然后逐步提高难度,帮助他们慢慢夯实数学基础,并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他们重塑学习的信心,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做好数学的优质教育工作。

3.完善数学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完善老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增加老师教学工作的创新性,以此提高老师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帮助开展优质教学工作。比如说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时,老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投影的技术在课上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示三角形,方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另外,老师可以多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生动的肢体语言描述三角形的形状,讲解现实生活中三角形的应用,比如说金字塔、支架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

4.推广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做好优秀学生的学习分享活动

就是做好优秀学生的学习心得分享,让学生相互学习好的学习方法,帮助提高成绩。比如说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不等式”之后,老师可以让对不等式知识掌握得很好的学生上台分享他的学习经验,让知识掌握得不好的学生可以从身边的优秀同学那里学到能提升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比老师填鸭式的教学有效多了。

所以,根据对目前初中数学教育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初中数学要做到优质教育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当了解了这些需求之后,我们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提出正确的发展策略,帮助初中数学教育完善教育模式,优化教学结构,做好初中数学的优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刚.浅谈新时期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可行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27):126.

[2]朱鹏程.浅析新时期初中英语优质教育教学的开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2):147.

[3]宋许亮.探究新时期初中数学优质教育教学的开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2):102.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初中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普遍的提升,但是我国的农村教育依旧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不利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与发展。本文针对农村初中数学的教育现状展开探讨,通过合理的教学对策对数学教育现状进行整改,帮助农村教师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教育;困难;对策

引言:

现阶段,由于我国农村的教育团队在专业上有所缺失,导致农村数学教育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使学生的学习难度过大,学习任务过重,对数学知识不易理解,阻碍了我国农村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需要合理的教学对策,对初中教学手段进行加强,保障农村整体教学水平的发展。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育的现状

1、教师的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落后

目前青年教师到农村教学非常少见,使得农村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农村教师团队没有新鲜的血液注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使农村教师的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落后。在日益繁重的初中数学教学任务中,不能有效地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初中数学知识相较于小学数学知识更加的抽象,学生更不容易理解和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降低,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农村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导致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手段得不到创新,对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情况不多,无法在课堂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對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了阻碍,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2、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农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由于教师的教学环境落后,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成为了普遍现象,这种情况对于教师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中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使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地了解和沟通,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时也不能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3、学生的知识积累不够

农村教学环境的不良,学生没有从小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打下相应的数学知识基础,使学生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使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的情况,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逐渐产生脱节的现象,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也无法进行有效地了解,使学生无法有效地得到数学知识的积累和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4、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良

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而学生也缺乏与教师的正确沟通,导致学生发现问题时不愿意询问教师,而且学生也缺乏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意识,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将问题越积越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阻碍了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和发展。

二、农村初中数学教育的教学策略

1、做好课前备课的引导教学工作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之前,要明确数学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对备课进行设计时,要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明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状况,这有利于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开展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引导,有利于缩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帮助学生得到个人的数学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函数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预习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帮助学生在课前进行有目的的数学知识预习,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跟得上教师的教学进程,这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2、强化农村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

初中数学知识相对于小学数学知识更加的抽象、不易理解,对于一些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在任务较重的初中数学学习中,很容易产生退缩和厌学等不良的学习心态,这个时候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手段,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愿意深入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中去。

3、提高农村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农村教师要有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意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创新自身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共鸣,国家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深入基层的意识宣传,鼓励大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基层的教育教学中,让农村教育吸收更多的新鲜血液,国家还要加强对在职教师教育理念、教学理念的更新,从根本上提高农村教学团队的整体教育水平。

4、加强更新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

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学校进行资金投入,积极地更新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更加先进,有利于教师采用多媒体等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教学,让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加浅显易懂的方式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进行全等三角形概念的PPT展示,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论证方式,这种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上的整理和拓展,有利于促进学生接受新鲜的事物,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5、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加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农村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深入的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在活动中,还可以有效的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帮助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教师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看哪一组找得多,并对胜利的小组进行一定的鼓励,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活动的参与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的农村教学环境依旧恶劣,存在着很多教育教学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教学内容较难,学生不易理解,教师要不断加强对自身素质的提升,加强教学目标的确立,国家也要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改革,为农村引进人才和投入教育资金,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班玛交. 刍议农村初中数学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32).

[2]王娟. 农村初中数学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 000(021):656.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新课改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指出初中数学教师要全面优化学生的情感发育,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情感,利用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有效教学的改革进程。而且,有效教学本身就是以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宗旨的,本身便对情感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便要积极渗透情感教育,促使初中生实现有意义学习。本文将从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优化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学习心理优化教学评价、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优化教学形式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感教育、渗透策略

常规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并不看重学生自身的情感发育情况,因为初中数学教师忙于在数学课上渗透数学知识,拓展知识容量。大多数情况下,繁重、层出不穷的数学知识都已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这就将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积极、愉悦的数学学习感官,也必将限制初中生的长远发展。对此,初中数学教师也必须要渗透情感教育,切实关注学生的情感发育情况,通过不断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感官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一、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优化教学活动

最常见的数学教学活动有两类,一类是灌输式的课堂听讲活动,另一类则是没有尽头的数学练习活动。且不说初中生是否能够适应一成不变、枯燥无趣的数学活动,单纯从学生的认知承受能力来说,这两项常规活动也将严重影响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感官,消除学生可能产生的积极情感。因此,改善数学教学活动形式,丰富数学课堂内容,也就成为初中数学教师实施情感教育的基本方法。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客观分析初中生的兴趣爱好,据此拓展数学教学活动。比如,如果初中生的玩心较重,那么数学教师便可利用数学游戏来补充知识讲解活动,以便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再如,如果初中生喜欢听故事、寻内涵,那么初中数学教师则可补充数学史,切实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就如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课教学中,学生们就需根据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与乘方知识来展开混合运算,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数感。但是,初中生对“数的运算”知识的学习态度十分消极,十分排斥机械、枯燥的计算练习。对此,笔者认真分析了学生们的学习心理,发现大多数学生依然对游戏活动抱有浓厚的好奇心。于是,笔者决定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课堂上设计数学游戏,希望学生们可以全身心地投身于运算活动。这个游戏规则为:学生需自主制作“数的发卡”,随机选择一个有理数或者是运算符号,然后将其戴在头上;笔者会随机播放动感音乐,要求学生随意舞动、转圈,由笔者随机说出“正数”、“负数”或者是“0”,然后学生需自由组合,形成算式,保证计算结果与笔者的要求一致;反之,则被淘汰。比如,如果筆者说出“负数”,那么戴着(-3)、(+)(-2)发卡的学生则可自成一组,或者是戴着(-10)、(-)与(-9)发卡的学生也可自成一组。这个数学游戏有效改善了“数的运算”的训练活动,便于初中生及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巩固学生对有理数计算问题的思维认知,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数感与计算能力。

二、根据学生学习心理优化教学评价

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实则就是学习情感的具体反映。比如,如果初中生本身是十分喜欢数学学习的,而且也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较为强烈的学习效能感,那么他们的学习心理便是积极的、主动的。但是,如果初中生十分抗拒数学学习,甚至存在厌恶情感,那么他们便会不自觉地抵触数学学习,很难展开自主探究。因此,实施情感教育的第二步便是要全面观察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客观来讲,单一的考试评价是弱化学生学习效能感,增强学生受挫感的基本因素,让许多学生都错误地将自己定性为失败者。因此,为了优化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初中数学教师也要积极优化教学评价,以多元的评价手段去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

就如在“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全面观察了本班学生在探究多项式按照某个字母进行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的学习行为,及时赏识了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优势。比如,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全面观察多项式的字母构成,快速找到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的顺序与规律,积极解答相应的多项式计算问题,能够得到最简多项式。这些学生的认知能力很高,所以笔者也毫不掩饰地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与学习能力,同时还鼓励这些学生担任小组长的身份,在四人小组内分享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的计算规律与解题思维。这就可以进一步考查学生对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知识的认知情况与数学表达能力,同时还可检测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笔者也及时根据小组合作教学活动的预期探究目标及其完成情况分析了初中生的学习行为。比如,有一部分学生不仅可以自己及时内化本课重点知识,还能够以简明概要的语言帮助本组成员及时突破认知障碍,懂得聆听与尊重,表现出了很好的合作能力。对此,笔者从这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效果出发,肯定了生生互助活动的效益,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合作过程,由此客观点评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学习品质,使学生及时意识到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精诚合作精神是十分优质的。如此一来,初中生便会对小组合作活动更有自信,自觉参与合作探究与学习共享活动。

三、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优化教学形式

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将处于递进式、反复式增长状态,而且会随着个人认知需求去探索未知的领域。但是,相对于被动接受,初中生更喜欢的是通过自主思考与全面探究去获取新知,十分注重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且,青春期的客观影响使得初中生当家做主的意识更加强烈,不再愿意被动听从教师的知识讲解。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客观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借此优化教学形式,既要以课堂探究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要积极利用数学实践、“做中学”活动去拓展学生的认知方式,使其积极应用所学知识,并为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感到自豪与骄傲。

就如在“由立体图到视图”一课教学中,笔者认为初中生虽然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但是空间想象能力却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所以他们很难通过想象来分析立体图的三视图特点。但是,初中生又十分善于积累感性认知,可以利用感性经验去提炼抽象规律,由此突破学习难题。因此,笔者就在本课教学中组织了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初中生自主制作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几何体的实物模型,然后利用这些模型引导学生从侧面、正面与底部观察三视图,借此总结各个几何体的三视图特点。由于学生们在模型制作活动中已经对几何体的三视图有了初步了解,积累了直观认识,所以他们很快便可绘制出各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也能因此感到兴奋、自豪。如此一来,学生便可在动手操作、数学探究、数学观察活动中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切实优化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本课的有效学习经验也可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使其在平面与几何知识中展开有效探讨,从而全面丰富初中生的有效学习感受,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有效学习循环。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积极渗透情感教师实则是以学生为本这一新理念的教学体现,需要关注的是初中生的真情实感,通过各种策略优化学生的情感体会,由此来保护学生的能动思维、主动学习意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渗透情感教育,全面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从而不断优化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卫卫.浅谈初中数学情感教育[N]. 发展导报,2018-06-12(020).

[2]付美玲.初中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147.

[3]王龙庆.乐意学习,积极向往——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5):75.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度,并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运用习惯。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活动,真正地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也体现了初中数学教学实用性、科学性等诸多特征。文章重点探讨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并且结合现阶段数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数学素养;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承担了主要的教学任务,学生只需要服从教师的安排进行知识学习和迁移运用就可以了,此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充分发挥,教师只是从自己理解的角度来设计应用题的形式和内容,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本着实事求是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则来优化教学策略,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文章重点采取游戏化教学活动模块化教学活动,以及课下实践延伸活动、案例讲解活动等多种教学模式,从而提出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一、 数学素养的定义和内涵

数学素养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块化、系统化等诸多特征。在进行定义和内涵挖掘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素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认识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数学素养会有积极的作用,在讨论数学应用题时,具备数学素养的人会观察问题、抓住逻辑关系。例如,解决和函数相关的应用题时,注重考量宏观和微观、局部和整体,从而做出全局性的思考。在认识问题时,会将已有的数学概念和知识进行分析和比对,并且联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对于非线性关系、周期性、随机性、函数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感悟数学而建立起来的,在认识世界、理解社会、处理事物关系时所形成的品质,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总称。在初中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都会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分析解题过程,对具体的结论进行高度概括,使之表达更加准确,使结论更加科学。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运算能力、直观想象、数据分析。

二、 基于数学素养的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完善应用题教学形式和内容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初中生的语言理解和概括能力以及阅读能力都需培养。数学教学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具有歧义较少、论述科学等诸多特征,同时内涵也十分丰富,具备一定的抽象性。在一些应用习题中,会涉及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以及文字语言的转换,这给学生的解题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转化水平。

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其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略读识记能力,应用题和普通的说明文有互通之处,文字信息相对较少,但信息量较大,需要学生快速浏览,了解题目内容,并且提取有用信息,发现具体的函数问题、几何问题,同时发现具体的条件,如,解题方向、基本概念。学生要手脑结合,进行有用信息的集中整理,可以画出示意图或者列出思维导图,详细地表示读题的过程,避免有效信息的遗漏。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细读能力和辨识能力。数学应用习题有一些迷惑性的语言表达,或者出题人会提供一些无用的数字,这会对学生形成干扰。这就需要初中生们细读文本,抓住关键词,并且整理出重要语句和重要信息,在略读和浏览的过程中,理解整体含义,在逐字逐句的细读中发现数量关系、位置关系、逻辑关系,对于具体的字眼如“增加了”“相反”“增加到”“不全是”进行重点思考,抓住细节和关键点才更有可能提高读题能力和辨识能力。另外注重培养学生的精读与转换能力也很重要。在开展应用题读题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要精读文本,将图片、表格进行科学转换,将一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内容,而这种形象的内容则意味着要将符号、图表转变为文字,甚至要把应用题的文字表达还原为符号或者图表,进行科学有效的转换。

(二)注重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意识

数学模型的建立需要学生经过大量的实际训练,学生在浏览文本时,会获取更多有用信息,学生要利用教师讲解解题技巧和数学知识,建立更加科学和完善的数学模型。学生对于数学应用题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整理,对于记忆中的大量原始信息进行整理和分辨,是一项艰巨而又繁杂的工作,但却是学生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学生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更好地建立标准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应当具备科学性、普适性等基本特征,学生在运用该模型时,也应积极地配合教师,将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科学的迁移运用。

例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的经典应用题时,有距离变化问题:甲乙两地相距280公里,各有一个码头,一艘船在其中航行,顺流时将耗时14个小时,逆流则耗时20个小时。求水流速度和静水速度。此时,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设置速度未知量x和y,列出两个方程20×(x-y)=280 14×(x+y)=280,师生共同建立数学模型,共同求解,最终得出x=17,y=3,即静水速度为17千米每小时,水流速度为3千米每小时。这样的数学模型既形象又具体,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可以得到更高效的培养。

(三)注重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开展情景式教学活动

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进行应用题教学活动时,数学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构建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这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并且帮助学生进行更加高效的知识学习活动,同时掌握更多的应用题解题技巧和运算规律,让学生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如果教师所构建的应用题情境缺乏具体的内容,则很有可能降低学生的应用题学习兴趣。课本应用题经常会用甲乙等人、AB等地来进行描述,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来进行情境优化,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来展示丰富的应用题课程情境。

只要师生共同合作,积极探讨,就可以设计出更多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并且充满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学习情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应用题,运用现实生活中的逻辑关系来进行解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实践和迁移运用的素养。例如,在講解关于二次函数以及图像的相关内容和应用题时,教师会从生活中常见的小船过涵洞——桥洞问题入手,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一些具体的图片,并且在图片素材上标注相应的已知数值,从而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应用题解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而用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形式来对桥洞形状和运动轨迹进行量化分析,对数学模型的轨迹进行标注,然后再选择有针对性的解题方法。这让学生意识到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切实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

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但是在此之前,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为个人应用题解题效率的提高发挥保障性的作用。教师在开展具体的应用题解题活动时,可以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重点观察,考查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实际情况,并且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认识到提高自身计算能力对于数学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合理地选择运算的方法和技巧,根据公式、算法、概念来进行具体的计算活动,要力争做到下笔谨慎,保证运算结果的正确性,从而提高自身的解题效率,使得应用题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和科学。教师可以利用部分课下时间或者自习课时间来进行一些理解难度相对较低,但是运算难度则相对较高的应用题解题活动。在规定的时间以内,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笔和草稿纸来进行运算,最终由教师展示正确的答案,让学生开展查漏补缺活动,重点对算错的练习习题进行讨论,进而帮助更多的初中生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为接下来的实践教学活动打好基础。

(五)提高对学生的规范化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应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使其形成认真、严谨、规范的意识,更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习惯。教师应不断地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减少运算步骤、缩短运算时间、合理挑选运算路径,根据应用题的具体语境来完成过程书写活动,提高对学生的规范化要求。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过程进行严格考核,按照步骤书写的规范要求开展解题活动,学生解题要包含“解”“证明”等必要的文字说明,列出公式、计量单位、结论。学生对应用题解答过程中所出现的运算符号、关系符号、代数符号都要认真核对,书写字迹要清晰,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进行下一步骤的解题活动。

教师可以在解题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地向同学们讲解相应的规范化要求,并且时不时地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可以反复陈述应用题的具体要求,并且长期坚持,如此学生不仅仅能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还能形成认真钻研、严谨求证的良好品质。这也需要数学教师进行更多的示范教学活动,用自己严谨的教学态度来打动学生,用过硬的核心素养来引导学生,在板书书写、解题流程介绍、应用习题思路疏导等方面发挥模范作用,对于应用题解题流程中所出现的几何符号、运算符号要做到准确无误书写,并且跟随着书写流程来进行具体内容的讲解。

(六)注重加强应用题改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素养对学生的作用不言而喻,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进行学生的思维发散和智力挖掘。在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适当的提供一些教材例题或者延伸例题,让学生根据这一部分例题来进行改编,从而形成新的习题,学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改变数量关系、改变问题,从而构建新的题型,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激发非常有效。学生会根据原题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来进行钻研,领会题人的意图,进而提高信息搜集和加工的效率。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练习习题改编活动。例如,在讲解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通常都是由教师提供一些应用题题目,让学生结合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来进行习题解答,长期进行类似的活动,学生很有可能形成思维定势。此时,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习题改编活动,让学生对于一些运用到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习题进行改编,教师通过控制正确答案的数量让学生理解求根公式和数学应用题的关系。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搜集练习题素材,根据不同种类的应用题来编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应用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开展更加高效的逻辑推理活动和数学建模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七)注重课本应用习题解答活动,夯实学生的基础

在进行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发现课本上的例题难度相对适中,简单题、中等难度题、难题都有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适宜的训练内容。与此同时,新教材中丰富的实际问题,如航行问题、细胞分裂问题、分配问题、造价问题、规划问题、利率问题、面积问题都会出现在应用题中,这些都是常见的题型,学生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钻研,掌握整理归纳、建模计算等一系列策略,切实提高个人的解题能力,并且和现实生活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数学课本上的应用题进行归类和整理,准确地建立应用题档案。教师对于一些文字较长、数据信息较多,对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的习题则要重点讲解,让学生结合自己已经学习的解题技巧和数学知识将其进行转化,从而建立数学模型。在进行归类和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迅速的发现新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八)注重应用题解题步骤,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素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逻辑推理能力。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时,应当重点针对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科学的分析解题流程,并且完成具体步骤的书写工作,部分学生在借助已知条件推导时,可能会由于缺乏逻辑推理能力而失败。教师可以利用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中的应用题,来开展解题流程讲解活动,有意识的询问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加科学的调动,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缜密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讲解关于乘法公式相关的数学应用题时,教师应重点针对应用题的解题过程,来进行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工作。如,求解

(a+b)的二次方、三次方、四次方、一直到N次方,这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通常而言,这部分应用题将会让学生解答某一项的系数是什么,或者写出某一项。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解题流程的推广活动,并且验证公式的正确性,开展自主性规律探究活动,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数学素养的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切实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通过构建生活化应用习题解题情境、导入富有创新性的教学环节,开展及时的教学总结与评估活动。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需要立足于课本教材中的例题,以及常见的应用题种类,对学生进行题型训练,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疏通学生解题思路、开展课堂评价活动,使得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更高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汪祥艳.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95.

[2]葛海燕.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2017.

[3]陳树生.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材例习题处理与开发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9:75.

[4]杨曼,刘俊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9:45-46,58.

[5]刘仁.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44-45.

作者简介:虎永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和政县第五中学。

上一篇:电大教育评价论文范文下一篇:互联网保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