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情境教学范文

2023-09-22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范文第1篇

摘要:历史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历史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正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由此可见历史的重要性。在高中阶段,历史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国家发展,更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供指引。实践调查研究表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带领学生走进历史,以史为趣。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景教学;策略

近些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对于历史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高中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如何让高中历史课堂富有生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是教师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教师通过构建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站在客观的角度深入了解历史。

一、创设影视情景,直观历史

创设影视情景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将历史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关于中国历史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时代改革的艰难历程和中国面对侵略时的惨痛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纪录片。如关于圆明园毁灭的纪录片,促使学生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场景,增强学生的印象,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接下来的历史教学做了铺垫。这样,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感,有效地提升了历史教学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景,综合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更加具有主体意识,心智得到发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历史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辛亥革命的相关历史,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预设作业提出问题。如:孙中山为什么之前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帝的思想?帝国主义为什么没有支持孙中山?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革命胜利的果实?辛亥革命的功绩如何判断?三民主义有哪些弊端?新三民主义因为何种原因而诞生?让学生带着疑问复习本节课知识点,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辛亥革命的起因、经过、结果及意义”。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预习课文,有利于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提出种种问题,对辛亥革命进行思考和了解,从正反两方面、主客观的角度对辛亥革命进行更加完整的评价。教师要针对学生思考问题时的不足,进行指导和改正,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思维,使其辩证地看待历史上的每一个问题,为以后的历史课程学习做铺垫。

三、充分借助多媒体,再现历史情境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多媒体逐渐被应用于教学全过程。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教具,它能直观、形象地再现历史,将历史现实以音频、视频的形式呈现于学生眼前,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烘托一种历史教学氛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学习历史。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快乐学习。例如,在教学《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大国崛起》中关于工业革命的片段,以视频的形式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待学生观看完片段后,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思考。如:工业革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其出现的标志是什么?通过多媒体还原工业革命场景,以提问的方式集中学生注意力,二者完美结合,能将学生的历史学习推向高潮。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工业革命的时间轴,以及每个时间节点上都产生了哪些影响。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四、以角色扮演为载体的情境教学

以角色扮演为载体的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邀请若干名学生,大家以小话剧的方式将历史中的某一个事件或者某一个场景表演出来。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辛亥革命”为例。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是高中历史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教师可以选择这个阶段中的某一个具体的事件(如武昌起义、黄冈起义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具体来讲,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在人物扮演中解读历史人物

以黄冈起义为例,这是由孙中山派同盟会员许雪秋、陈芸生、陈涌波、何子渊等发起的。教师可以尝试着结合影视作品,选择起义过程中的某一个片段让学生扮演这几位关键的人物。为了更好地扮演角色,学生必须去了解角色本身,从其性格特点、对起义的态度、在起义中的表现、起义后的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这实际上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究历史背景、分析事件原因的机会。在这样的人物扮演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通过学生在扮演中的言行举止侧面了解学生对人物的了解程度。假如学生在扮演时没有很好地突出角色的特点,或者学生在对事件片段进行处理时,没有突出片段的关键所在(如情绪的爆发点等),那么侧面说明学生对事件本身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教师就可以借此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实际上,解读历史人物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站在客观、中立、科学的角度评议历史人物。

(二)在人物互动中了解人物关系

除了人物本身以外,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人类具有社群属性,人与人之间有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也指出,世界具有普遍联系。因此,在以角色扮演为载体的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人物互动中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以保路运动为例,在四川修筑铁路的股东中,不仅有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农民,而且农民所购买的股份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保路人士涉及的阶层多、范围广,清政府当时的所作所为损害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招致了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角色之间的碰撞,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理解这一场运动,认识到当时清政府卖国求荣的本质。

结束语

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由于历史事件中有很多细节教材无法一一地体现,教师也无法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一一补充,这些没有提及的细节便可作为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的绝佳资源。

参考文献

[1]蘆哲.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情境教学设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2]张皓妍.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黄艳.情境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范文第2篇

摘 要: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强调“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通过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分析当前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高中数学情境教學的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深入研究和认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更加暴露出其缺点。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数学情境教学通常被认为有三利:第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兴趣,还数学以有趣的名声;第二,让数学知识潜入学生的心灵,与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第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密切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高中数学教学的变革要注重情境教学的应用,使数学教学中的认知学习与情境学习兼容并蓄,借以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一、情境认知理论与数学情境教学

作为有关学习的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在美国发展了起来,通过相关的现实日常情境的提供,使学习者在其中实践所学知识和学习的条件,即情境认知的主要目标。该理论通过特定的相关情境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体现出实践性和过程性,其摒弃了让学生机械记忆结果,直接学习理论知识。“它有四个主要的基本假设指导着学习活动的发展:学习存在于由情境、行动和行动者组成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习是包括交互、解决、感知和思考的社会过程的结果;知识需要情境化并转移到相似的情境中;学习以日常情境中的活动为基础。在数学教学中,以情境认知理论为指导和基础的情境学习,提倡提供真实的活动和任务给学生。”

“情境—问题”教学法是由吕传汉和汪秉彝两位贵州师范大学的教授倡导并产生重要影响而受到重视。它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从感兴趣、熟悉的数学教学情境出发,通过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获取技能技巧、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

二、当前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情境教学对以往的学习理论具有一定的整合作用,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优点是明显的,但是其问题也在不断地显现出来。

(一)刻意追求情境,效率不高

新课改要求实现情境教学,部分学校教师为了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刻意追求情境,但效率不高。兴趣的激发只是情境的一个最起码的条件,关键是让情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去探索。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应该服务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

教师从情感教学的角度出发,一味追求情境化,堂堂必有情境。一节课结束后,学生不清楚究竟学到了什么,这样就异变了。如一位教师在教授坐标时,进行了大量的情感教育,从电影票的设置到课堂上互找座位,从国家的大好河山到高科技的卫星定位,这样的情境与其说课堂学习“气氛”浓厚,不如说“乱”字当头。但怎样确定关键的位置,多样性的方法和本质并未触及。

(二)情境问题难以控制或过于简单,质量不能保证

老师本想通过活动创造一个具体的与情境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但是因为所创设的情境不够成熟、考虑不周到或根本就没有实践过,实际上课的过程中与自己的教学设想背道而驰。只能强牵着牛鼻子把情境引出的问题进行下去,而该完成的任务没有完成;或所创设的情境不够成熟,甚至引出的问题教师也解答不了,造成冷场的尴尬局面;有些数学情境问题过于简单,以至于有些老师对数学情境教学论“个数”,质量不能保证。

如某高二年级讲不等式a+m/b+m>a/b(b>a>0,m>0),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兑一杯糖水,分装在两个杯子中。教师拿其中的一杯找一位学生品尝它的甜度,接着向剩下的那个杯中放入一些糖,再让此学生品尝,然后问他这两杯水的甜度有何区别。

这样的一个情境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是没有必要的,没有这个情境他们完全能够理解糖水浓度的变化。这样的现实活动不但没有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反而起到了阻碍学生体会新概念知识的反作用。

(三)情境脱离现实,学生理解困难

2003年9月开始实验的高中数学课标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应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归结为数学模型,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情境的创设必须要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教师只有留心生活、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思维基础,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才能服务于数学教学。

(四)注重趣味,偏离目标,与心理需求不吻合

情境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刻意地追求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情境很好,学生的参与程度也很高,但这样的情境往往在很多时候会偏离学习的目标。我们利用情境的目标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其次,真实的情境和学生的心理需求不吻合。如高一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住房贷款分期付款问题研究。住房贷款这是一个真实的情境,选题还是不错的,学生并不陌生。然而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却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以下是学生对此情境的几种认识。住房贷款这个情境是一种消费的时尚观念,真正的作用没有多大;好像是为了引出分期付款而特意使用了这个情境,如此就使得要研究的问题感觉有些空;消费贷款很熟悉,这个情境让人一看就觉得是编造的,再结合分期付款感觉生硬些。因此,对于这个情境学生首先有些不感兴趣,要来得直接,最好请一位银行职员讲一下更清楚,用电脑算更快捷、更实际。再者,学生认为有生搬硬套的嫌疑,纯粹是老师为了引出问题而设计的,所以也就和学生的心理需求难以吻合。

三、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出发创设情境

创设的情境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因为与数学相关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兴趣,也易于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在现阶段能处理的应用问题一般多为几何问题、利润最大费用最省问题和增长率的问题,在选题时应以上述几方面问题为主。同时,数学既然是日常生活的提炼与反映,就务必反映日常生活的真实面目。数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不能凭空想象,人为地编造与生活不相符的书本数学。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不但要关注其中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现实情境存在的可能性,导致数学因情节失真而与生活断层、脱节甚至矛盾。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又难以达到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了解生活、学会生活的目的。

数学情境教学要求实质。情境创设要摒弃形式化、虚假化,不能一味追求童话故事、游戏、生活情境。数学情境的创设与学习内容务必密切关联,要立足于数学实质,着意于能够触动学生深入思考的有利面,抛弃游离于数学实质以外的和脱离学生现实的情境。

(二)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设置情境

情境的创设应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来设置,它只能服务于课堂教学,而不是流于形式。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需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创设的情境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比较具体、明确,还要求教师及时从情境中提炼数学,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但必须注意到多媒体技术只是必要的技术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有摆正它在教学中的位置,才能有效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情境教学要兼顾数学系统化。现在,很多与社会、实际生活相关的实例出现在课堂和教材上,使数学情境化的内容更丰富。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数学学习情境化了,数学课堂的数学味是不是被冲蚀了?强调了数学情境的创设对数学固有的系统性是不是使其凌乱了?等等疑虑,还是在促使我们多思考、多反思,一味地情境化可否更加理智些,毕竟这是数学,它有自己的特点——系统性。

(三)情境教学要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分配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决定着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分配至关重要,要合理分配课堂上教师的支配时间和学生自由学习时间,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观念,给学生自我选择的机会。因此,面对大量数学练习题,在上习题课前让每名学生针对所要讲的题目写出问题最多的五道题,整理后可以看出全班的主要问题所在,上习题课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主要问题细讲,对相对简单的问题少讲或不讲,实现用有限的时间解决最主要的问题。通过课前调查还可以节约习题课教学时间,缓解课堂时间紧张,从而保证了情境教學的有效开展,优化了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总之,基于数学情境的教学对数学教与学是有益的。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要求实质、兼顾数学的系统化,要把创设数学情境和经典情境案例相结合,情境素材源于现实生活,又要突破现实生活素材,更不能唯情境论,让数学情境教学适度呈现。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相应地选取不同的数学情境,切忌千篇一律。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创设情境,同时情境教学要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分配。

参考文献:

[1]刘丹.情境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案例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6,15(3).

[2]吕传汉,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数学教学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6.

[3]李晓莉.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9(11):49.

[4]韩秀丽.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72-73.

[5]朱友亮.论情境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J].名师在线,2018(20):24-25.

[6]甘静,李文雁.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3):36.

[7]张玉荣.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学周刊,2018(13):115-116.

[8]于洪彬.浅谈情境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8(8):114.

[9]张波.探究高中数学情境教学运用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5):150.

编辑 鲁翠红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范文第3篇

摘要:学习”“思考”“疑惑”,是学生在参与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三个关键词。物理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探索性与实践性的学科,学生要想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就要学会独立思考与深入探索,不断提出疑惑,解决问题,最终形成良好的物理学科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落实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时,应该以问题情境创设为引领,将教学中需要解决、应用的问题以更为具体、直观、形象的场景予以呈现,使教学难度得以化解、教学效率切实提升,为帮助学生有效、深入、充分学习物理知识、提升认知能力而铺设道路。使问题情境创设更好助力于高中物理教学发展,更好助力于学生核心素养塑造。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助力;高中物理

引言

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高效运用问题教学法,就要结合物理知识内容,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灵活利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思维发展,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以此提升高中物理课程课堂教学效率,强化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学科素养与物理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将问题情境创设融入到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在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开展阶段,将问题情境创设融入到其中,可以令教师依照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作为高中物理课堂的主体,开展对于物理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从而促使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工作达到良好的工作成效。

从本质上来说,将问题情境创设融入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对高中物理课堂知识的思考以及想象当中,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以及记忆效果,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对高中物理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以及习惯。这对于学生高质量开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期间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的习惯,进而在持续不断的学习以及探究的阶段,形成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助力学生优质完成高中物理学科各项学习任务。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策略

(一)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

为了全方位提升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工作的水平,促使各项教学工作能够高质量完成,教师需要进行细致地规划与设计,将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融入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以此促使各个课堂教学环节之间能够实现井然有序地衔接,并且能够高质量完成,从而全方位提升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在实际课堂中,教师需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使学生能够对于物理学科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用以强化学生对物理学科知识点的理解深度。

例如,在开展《光的反射和折射》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针对于课堂当中所涉及到的各项知识点进行统计与汇总,随后通过课堂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各处的知识点以树状图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然后进行问题的设计,即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思考,如“光的反射有哪些规律?”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随后按照学生的学号,要求学生依次对问题进行回答。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使学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综合能力。

(二)重视课堂实验教学的过程

实验教学的过程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当中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堂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点进行验证,并且锻炼学生对于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从而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所以,教师需要充分重视起实验教学,并且注重将问题情境的创设融入到实验教学中,以此全方位强化实验教学所取得的成效。

例如,在《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实验过程进行细致地规划与设计,并且注重在课堂教学开展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加深对于课堂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同时可以根据实验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如“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在纸带上获得哪些物理量?”“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受什么因素影响?”通过以上提问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于实验过程进行深入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对于实验过程的思考,从而促使实验教学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

(三)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也要充分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及时掌握学生内心的所思所想,并且对学生施以具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措施,帮助学生端正对于物理学科学习的态度,从而为整体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奠定夯实的基础。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也要细致分析问题情境创设的融入方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以此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四)注重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知识点的总结归纳过程可以有效摆脱学生对物理知识点记忆碎片化的问题,使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知识点的掌握更加具有条理性与层次感,有效提升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水平。在此阶段,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对问题情境创设进行应用,以问题为导向开展高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过程,帮助学生优质完成物理学科学习。

例如,在开展《牛顿第三定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知识点讲授完毕之后,给学生充足的讨论与思考时间,使学生能够理解消化课堂知识点,为学生布置一些习题,令学生对于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练习,练习完毕便可以开展课堂知识点的总结归纳过程,此阶段可以适当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如“本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点?”“谁能说说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与定三定律之间的关联性?”通过以上提出问题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对于课堂知识点的学习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并且系统地掌握课堂知识点,在脑海当中形成物理学科知识点学习的网格,全方位提升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的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阶段,教师需要进行细致地规划与设计,力求将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融入到高中物理学科中,从而充分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学科思维。所以,本文通过细致分析与探讨的方式,介绍了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当中如何融入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希望可以为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程美琴.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分析[J].名师在线, 2019(36):18-19.

[2]李艳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相关思考[J]科学中国人, 2017(06):297.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范文第4篇

摘 要: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高中生物面临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任务,生物学科的学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合理的教学情境设置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问题情境创设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学科学习内容的关注和探究意识,本文通过对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技巧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紧扣现实生活、根据生物实验、利用故事、利用谜语或者古典诗词、利用眼下热点问题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途径进行问题情境教学的方式,旨在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生物;情境创设;创设技巧

一、紧扣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科的知识理论都源于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总结,与现实生活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而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很多生物科学的实际应用。教師在进行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时,便可以紧扣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拉近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过于抽象生硬的学习内容赋予生活趣味,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化为掌握生活技能的过程。比如:教师在进行有关《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利用生活现象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能够检测我们的DNA呢?”,通过教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导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可以用消毒的牙签在自己的口腔内壁轻刮一下,便能够获取到自己携带DNA的表皮细胞,学生在生活问题的引导之下能够促进对教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根据生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实验也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能够通过生物实验的过程能够了解生物学科中一些奇特的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学科学习内容的探究意识,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环节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学生可以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并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良好思维方式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教师在进行《检验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一实验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进行循序渐进的问题设置,逐渐引导学生的思路开展实验,“本实验需要准备哪些实验材料?”、“本实验步骤有哪些?”等等,学生在不断地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深化了对教学实验内容知识点的理解,主观思维得到调动,也有助于促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利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人类在对生物学科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发生很多趣味性的故事,教师可以都这些素材加以引用,利用生物故事的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并利用有效的教学问题,引发学生对于相关学习内容的思考,提升学生对于学科科学知识的关注兴趣,促进学生科学观念的形成,学生会在学习兴趣的触动之下,自主进行自我知识架构的完善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师在进行有关《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便可以给学生讲述英国文豪萧伯纳和一位女演员的对话诠释相关教学内容,女演员为了讨好萧伯纳,便说他们二人的后代能够有和自己一样的美貌,有萧伯纳一样的才华,但是萧伯纳却说:“万一孩子遗传了我的外貌和你的头脑该怎么办?”二人之间的对话便真实的揭示了人类的遗传基因具有自由组合的特性和规律,即能够通过基因使人类的遗传某些特征,同时也能够通过基因遗传某些疾病,进而开展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在趣味性的故事中体会到生物学科本身具备的科学奥秘,增强学习意识,以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利用谜语或者古典诗词创设问题情境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内容,便是对生物学知识的揭示和思考,教师可以利用谜语或者古典诗词的相关内容,结合问题式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产生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索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比如:教师在进行有关遗传学的教学内容时,便可以应用“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内容与学生进行问题互动,向学生进行提问“这些问题说明了什么?”并开展教学内容教学向学生揭示遗传学赋予事物发展的规律,遗传过程中有些内容会发生演化性改变,而有些具备遗传特征的基因是绝对不会发生变化的,有些表现为显性基因,有些表现为隐性基因,基因突变例外。

五、利用眼下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科知识的探索和发展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之下也呈现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社会对于生物技术的发展也给予高度的关注,比如近期著名主持人的“反转基因食品”事件在网络和社会中成为人们讨论和关注的特点话题,针对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决定性危害一直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国际生物学界针对这一科学研究没有绝对性的定论,在我国针对转基因食品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对这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能够持续关注生物科学的未来发展。

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教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高中生物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制作教学课件,开展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虚拟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自主提出问题,并与其他学生之间积极开展讨论,在交流和互动之中完成学习过程,拓展了更为多元的教学途径,也可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加具象的理解教学和掌握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进行有关《神经兴奋的传导》的教学内容时,教材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过于抽象,学生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便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神经元传导的过程,学生在观看教学课件的过程中,会产生自己的疑问,教师要给学生大胆提问和交流的机会,并根据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够深化理解和记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七、结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契合教学改革的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掌握有效的情境创设技巧,应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创设不同的问题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参与兴趣,促进其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进而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钟碧瑾.创设有效生活情境,活化高中生物课堂[J].考试周刊,2015,(32):134-135.

[2]刘富鹏.高中生物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模式的相关探讨[J].神州(下旬刊),2016,(5):69-69.

[3]朱晏苹,陈永鹏.创设互动情境构建高中生物探究式有效课堂[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6,(7):26-26.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范文第5篇

1.1 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 学生的求知欲越高, 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 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 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诱发学生积极思考, 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2 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数学的严谨推理和演绎化证明是数学的特点和存在模式。因此传统的定理教学常常只注重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而对于定理的形成过程却一掠而过, 这种“掐头去尾烧中段”的数学教学往往造成学生们的错觉:数学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数学家们都是天才。因为我们的学生感受不到“数学家在建立一个可观的结构之前所经历的艰苦漫长几海师范人学硕卜学位论义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的道路”。正如房子建造好了之后, 搬去一切脚手架, 使得人们错误地认为这个建筑物是“逻辑”地一个个房间建造出来的一样。学生虽然学了多年的数学, 但却对数学的精神始终未能把握, 妨碍了创造才能的发挥。

1.3 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学生是一个存在的主体。人的主体性决定了外在的影响包括教育影响必须通过他自己的选择一一内化—外化才能成为他们的知识、观念、才能、品德, 这个内部的心理转化过程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情境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正是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与主动发展,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成长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2 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原则

2.1 主体性原则

传统教学往往过分强调教师对教学的权威控制和学生被动的一面, 忽视的恰恰是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而情境教学在教学观念上视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强调学生是有独立人格与意识、有创造能力的活生生的个体。

2.2 认知与情意统一的原则

学生的学习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 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 学习活动也不能维持。

2.3 最近发展区原则

当创设的数学情境进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才能在己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 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 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形成“问题”意识, 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2.4 开放性原则

开放式的问题情境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5 生活应用性原则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 可把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结合起来, 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 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情境中去, 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策略探索

3.1 以培养兴趣为前提, 诱发主动性

兴趣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 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 学生的参与往往不是自发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 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召唤他们主动而乐意地接受知识的熏陶。

3.2 提供数学概念的直观模式

例如, 在“异面直线”概念的教学时, 可以先给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 如立交桥, 河流与横跨河流的桥, 给学生以“异面”的形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事物中的一对直线在位置关系中的共同属性, 从而得到异面直线的概念, 给出定义并画出图形。

3.3 用谜语、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的求和公式时, 常常讲下面的故事:相传古印度国王为了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 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提出奖赏的办法是:在国际象棋棋盘的64个方格中, 第一格放1颗麦粒, 第二格放2颗麦粒, 第三格放4颗麦粒, 依此类推, 每一格放的麦粒数都是前面一格的2倍, 一直放到第64格为止。将这些麦粒的总数奖给自己。国王很快地答应了, 但是后来一算, 不得了, 全国粮食中所有的麦粒都奖给他还不够。你帮他算算看, 这位发明者到底要了多少颗麦粒?这样引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 他们迫切想要知道怎样去计算,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3.4 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积极性

悬念是指那些悬而未解的问题, 但比一般的问题更具有艺术魅力。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悬念心理具有巨大的潜在动力。在上新课时适当地引入悬念, 使学生处于一种“愤”、“徘”的状态, 能激起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渴望和动机。

3.5 用直观演示展示数学原理

数学教育的实践表明, 直观的东西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一直比较稳定, 记忆得比较牢固。讲解有些概念, 可借助生动形象的直观模型、教具,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形成清晰的概念。

例如:在讲“数学归纳法”时, 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一些磁带盒, 标上序号, 按适当的距离规定的顺序, 横排于课桌上, 当把第一块推倒时, 其它的则一个接一个全部倒下;当把第四块推倒, 第五块及后面的则依次倒下;若抽去第五块, 仍推第四块, 则第六块及后面的不倒……这时,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从上面的实验中请大家归纳一下, 具备怎样的条件可以将磁带盒全部推倒呢?有了刚才的演示, 学生大都能回答正确。教师加以肯定并指出:刚才的游戏虽然很简单, 但它蕴涵着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证明方法——数学归纳法。这种直观的教学情境, 变枯燥抽象的数学原理学习为生动活泼的规律探索,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大脑迅速处于兴奋的状态。

3.6 借助计算机技术变抽象为形象

传统的教具直观方便, 但也有其局限性, 它反映的图形大都是静态的, 容易掩盖极其重要的几何规律。计算机是数学情境设计的理想辅助工具。利用计算机技术创设数学情境, 可以用图文并茂的表现方式, 生动地描述各种复杂抽象的数学对象关系, 并配以色彩鲜艳的动画演示, 形象逼真地模拟各种轨迹的形成过程, 非常形象和易懂。

摘要:本课题主要研究课堂中创设情境的教学效果, 首先从高中生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重要性谈起, 引入了创设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并着重探讨了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 江银昌.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J].教育实践与研究 (中学版) , 2008.

高中语文情境教学范文第6篇

一、激发兴趣

结合文本环境,创设生活情境,引起学生兴趣。但是,教学点与兴趣点往往不一致,文本与学生脱节,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优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学生进入文本,真切感受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才会主动,这样的课堂才会生动。鲁迅的小说《社戏》是一篇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文章。它描绘了江南水乡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还有一大帮顽皮、无私、友好的农村儿童一起煮豆的经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没有这种生活体验的学生,乌蓬船和豆子对他们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为了让学生体味那豆香般的童年,在课堂上,我让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由自己的童年趣事说起,接下来跟学生说起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和鲁迅童年生活的轶闻趣事。这样学生说得有劲,听得有味,阅读的兴趣油然而生,自觉地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那迷人的水乡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

二、巧设导语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而设计精妙的导语是最常见也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好的导语往往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别出心裁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愉快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教授《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教师可这样导入:“有一个非常胆小的孩子,他爬到悬崖上。继续向悬崖顶爬,有些腿软;想下山,实在害怕。眼看夕阳西下,谁来帮助他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这样就可造成悬念,从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细心钻研课文。

三、创设疑问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当学生思维的触角达不到隐含在课文中的疑点时,教师需创设启疑性问题情境,披露隐含的疑点。例如:在讲解《雁门太守行》一诗时,对“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两句,学生读时一眼晃过,似无所疑,这时我提出疑问,“明明是‘黑云压城’,按理应该接着写狂雨骤至,怎么忽然又‘甲光向日’呢?这样写是否矛盾呢?”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从而激起学生的思维情趣。

上一篇:酒店客房经理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合理规划时间的重要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