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思想政治论文范文

2024-07-13

心理素质思想政治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近年来,以微博、微信、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自媒体、新媒体迅速发展,在改变大学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同时,更给学校思想教育工作不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健康成才。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健康成才

“思想修养”是课改以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门课程,对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网络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媒体,对大学生的“三观”形成以及心理和行为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以微博、微信、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自媒体、新媒体迅速发展,在改变大学生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同时,更给学校思想教育工作不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科学分析和正确对待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区别于中小学生,大学生思想受大众传媒影响非常密切。在自媒体产生之前,大众传媒的主要传播方式是单向的,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也主要是单向的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传播。自媒体时代到来之后,大众传播就随即实现了双向的和散布型的传播,大学生既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各种信息,又可以自由发帖、写微博阐述自己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观点,还可以与他人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受自媒体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和迅捷。在自媒体的影响下,传统灌输式思想教育模式必然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大学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从教学方式、教学平台、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着手,科学分析自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和网络传播对“思想修养”教学的影响,积极探索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路径,以增强“思想修养”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宗旨,推陈出新,创新教育理念。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开展思想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先进手段,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思想教育的空间和渠道。这就迫使我们必须主动加强校园论坛、校园网的建设,构建可管可控的互动平台,为大学生创建充分交流和平等讨论的空间,通过网络进一步掌控大学生日常关注的热点以及思想动态,从而自主地净化和利用网络阵地,并通过网络阵地逐步扩大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同时,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还可通过新媒体上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沟通交流加强与大学生的良性互动,对大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和思想引导,促使大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和自己的使命与责任进一步思考。

自媒体时代,正是热点增多、矛盾多发的社会转型期,若仍坚守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进行填鸭式思想灌输,势必会引发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教育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思想修养”课需要认真研究自媒体所带来的新问题,主动以思想引导代替信息控制,既对教材基本原理进行阐述,又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解剖,既讲清楚取得的成绩,也不回避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深入分析发展过程和历史背景,让大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观点和立场,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类热点话题,学会理性地、辩证地思考和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拓展思想道德教育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引导其正确认识各类政治制度并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很重要,但“思想修养”课程不能等同于政治理论教育,特别是针对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更不能动辄将“思想修养”课程理解为单纯的爱党爱国教育,必须认识到,在将理想和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点的同时,教育工作者还要拓展思想道德教育领域。

当前,以信息网络为核心技术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入持久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网络化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当今时代的一大突出特征。全社会对就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纪律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要成为各类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不但要有专业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必须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一起抓,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从业意识,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毕业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受自媒体的影响,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缺乏公德意识,因此,在高职高专院校通过“思想修养”课程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尤显重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要求包括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积极树立起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树立个人对他人、对家庭、对单位、对社会的义务观念和责任观念,树立起个人作为公民应有的良好修养。

自媒体时代,思想教育工作者尤其要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正确婚恋观教育。爱情本是美好的,但充斥各类媒体的交友、征婚、速配和充满自媒体时代特点的QQ、微信等等都对大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念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甚至沉溺于此不能自拔,影响了学业,个别严重的甚至被网络所欺骗和伤害,给美好人生留下阴影。“思想修养”课就是要指导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掌握科学的择偶标准和原则,正确认识爱情的本质,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就是要重点指导大学生们正确处理爱情与人生、爱情与事业的辩证关系,着力培养他们科学的婚恋道德观,明确婚姻的本质中所包含的伦理关系,明确婚姻必然以爱情与义务的统一为根本点。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性观念呈现多元化和开放态势,但我们必须明确,网络时代不是性开放时代,要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性伦理教育、贞操观教育和性卫生教育,要让大学生理解和认识到不能把性欲作为追求爱情的手段,正确认识和理解性行为和性关系,自觉树立正确的婚恋和性价值观。

自媒体时代,网络道德教育凸显重要和急迫。“思想修养”课一定要把正面引导作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以启发道德思维和自主构建网络道德理念,形成被全社会认可和接受的网络道德行为。在“思想修养”课中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觉遵循网络沟通、游戏规则,有效规避网络犯罪,使大学生对网络虚拟世界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延伸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自觉形成网络自律,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不道德行为,杜绝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对于个人的成才关系重大。大学生一般具有正常的智力,但是在几年的大学生涯乃至未来走上社会后,我们的大学生是否能够拥有和保持适度的情感、积极的情绪、成熟的心理行为和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我们思想教育功能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课题。初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们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拉大,面对学习与生活中不断涌现的挫折,不免会产生焦虑、悲观、抑郁等消极情绪。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就业以及感情方面,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是否需要心理帮助都有相对清醒和正确的认识,但当他们独自面对这些压力时,往往又不善于作自我心理调节。为此,“思想修养”课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健全人格,学会掌握适应环境变化的方法和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增强适应社会生活和抵御挫折的能力,引导大学生专业技能和心智健康同步成长。具体来说,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必须确定为“思想修养”课的一大重要教育和教学目标,能否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态、稳定的情绪、健康的人格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也应作为对思想教育工作者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思想修养”课可以考虑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大学生解决好恋爱交友、择业求职、环境适应、情绪调节、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困惑,优化心理适应能力,强化心理健康意识,缓解和预防心理问题。

(河南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心理素质思想政治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发展性视角下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机制研究包括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准入机制、职业心理素质的保障机制、运行和维护机制及评价机制等完整的机制研究,同时该研究还具体提出了“工作坊”模式与发展性视角下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运行和维护机制的设立。

【关键词】发展性视角 民办高校 辅导员 职业心理素质 培养机制

基金项目:本文为首届陕西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项目成果之一。

通过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研究论文的梳理,发现大量的研究集中在高校辅导员胜任力和职业倦怠主题,职业承诺、职业认同、心理契约、自我效能等心理学理念亦引入了辅导员职业化研究领域,但这些研究大多处于引入概念的阶段,提出的政策相对比较少。同时,目前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结构研究比较多,对于辅导員职业心理素质的机制研究比较少,而对于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的机制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研究在发展性视角下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

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机制研究的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之一,也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伴随学生度过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系统里的一个特定群体, 既是思想的直接传播者,又是影响与之密切互动的大学生最重要的人,其心理素质不仅影响“九大”职业功能的心理育人功能,还涉及其他“八个功能”的基础心理素质和实施效果,更是在协同作用下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所以,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非常重要,不仅涉及辅导员的胜任能力,还涉及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成效和辅导员职业功能的开展。众所周知,党的革命路线确定后,关键因素还在“人”上,辅导员的职业心理素质关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的基础;关系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关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关系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目标的成效。

所以本研究不但可以探索出一条适合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机制,还可以为其他高校在发展性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机制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基本概念

(1)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

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是指围绕全面落实中央16号、教育部24号令、《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央31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2017)等文件精神,以提升思政工作的“十大”任务和内容为行动纲领,以辅导员“九大”职业功能为职业标准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对其从业人员所要求具备的心理因素总和,包括核心的人格、角色意识、角色体验、角色期待等。

(2)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

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研究更加侧重于分析和针对民办高校的特点、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特点、民办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协同发展特点,更聚焦于发展性视角的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研究。在内容上,发展性视角辅导员职业素质除了应具备“九大”职业功能外,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的学业辅导(挖掘学习潜能,提高各种能力)、人格辅导(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人际关系辅导(增强适应社会能力)、心理素质辅导(学会心理调适、管理自身情绪,保持健康心态)。因此,发展性视角下的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要求辅导员具备发展性教育和职业心理理念、具有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巧。

(3)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机制

该培养机制是指围绕发展性视角下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要求进行职业心理准入机制、职业心理保障机制、职业心理运行和维护机制以及评价机制的综合培养机制研究。

2.基本研究内容

发展性视角下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机制研究包括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准入机制、职业心理素质的保障机制、运行和维护机制及评价机制等完整的机制研究,其中运行和维护机制是重点与难点。

(1)发展性视角下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的准入机制

该机制应该包含具备发展性视角的教育、职业心理理念,具有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人格基础,具备掌握发展性视角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心理动力,构建辅导员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规范准入选聘程序,完善选拔方式方法。

(2)发展性视角下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的保障机制

该机制应设立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组织机构,完善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培养队伍建设,加大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保障经费投入。

(3)发展性视角下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的运行和维护机制

①工作坊模式与发展性视角下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运行和维护机制关系。

a.发展性视角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学生服务、学生事务工作应符合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要求。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研究普遍形成一个共识,即辅导员工作不应“仅仅满足于受教育者心理上的适应”,而应该“在辅导员职业心理的培养下,保持自身心理素质,应对职业心理压力和冲突、意识并解决职业倦怠,提高自我的职业效能感,同时优化全体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促进受教育者心理健康发展”。

b.工作坊模式与内部“自我维护”的驱动作用。心理学研究证明,个体因个人成长需求而形成的主观心理“自我维护”能力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核心驱动力。

c.工作坊模式与外部支持系统的调节作用。工作坊模式中的团体体验、督导体系是外部支持系统的重要作用环节,直接影响辅导员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能力。

②开展工作坊模式的内容与设想。

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建成具有国际视野的、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和能够创新开展特色而又形式多样的“心理工作坊”精品辅导员团队心理工作坊模式。不但可以作用于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运行和维护机制,还能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途径。工作坊与英文 workshop相对应,指以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由30~40名成员组成的小团体在该主讲人的指导下通过活动、讨论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或进行心理成长性动力小组训练。由于参与人数少,便于互动,参与者可以获得很多通过普通讲座无法获得的成长体验,因此工作坊逐渐成为一种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并已普遍存在于各行業。世界主流的表达性艺术心理模式与心理活动有着非常大的差别,通常心理活动形式、趣味、参与度聚焦较多,时间多以专题短期形式为主,但心理工作坊模式除了兼顾以上之外,在时间设置上更趋向于专业的心理工作。可封闭小组每周一次,每次一个半小时,连续6周等,在专业背景上更加突出心理理论与受众结合,如对于“self”主体探索,并探索情绪与情结理论、心理适应与人格发展理论、心理类型与MBTI等,突出心理理论背景对于工作坊的指导,突出在各类工作坊中团体动力的发展和对自我的探索。

③国际化的视野与资源。

借助整合的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平台,学习和掌握最前沿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广泛地向国际及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并创新心理工作坊的模式,聚焦辅导员和学生喜欢参与的、喜闻乐见的多种心理咨询形式,诸如积极书写技术心理工作坊、园艺心理工作坊、木艺心理工作坊、烘焙心理工作坊、曼陀罗(同一性整合)绘画心理工作坊、童话心理剧心理工作坊、团体沙盘心理工作坊、陶艺工作坊、舞动心理工作坊、手工缝制心理工作坊等,并把引导辅导员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认识,促进自我同一性整合等发展性目标作为总体思路,实现辅导员潜能的发展。

④拓展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深度, 充分利用国际一流资源。

如进入IAAP(国际分析心理学会)心灵花园、ISST公益项目督导体系和注册系统督导,进一步进行系统理论的学习和培养。

⑤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及国际前沿学术文献翻译。

⑥形成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团队,并进行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的自助、互助服务项目指导和工作坊模式的复制与实践。经过工作坊模式的培育,形成有梯队又各有特色的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团队、自助和互助团队。通过IAAP和ISST 以及中国注册系统的专业平台学习、督导能够培育一支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知识过硬、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育载体及模式的专业队伍。

(4)发展性视角下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的评价机制

①明确核心点。

民办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机制立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也立足于辅导员个人的发展,在整体建设的同时尊重辅导员符合职业需求的个性发展,注重通过工作坊的形式以及多样化、国际化的创新活动调动辅导员主动参与的能动性,从而真正实现评价机制在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过程中的积极导向作用。

②建立专业评价标准。

建立专业评价标准是一个职业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建立专业评价标准有利于保证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发展方向,有利于进一步规范辅导员心理和职业行为,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③补充和建立民办高校辅导员评价细则。

我国针对辅导员工作的评价政策和条例较少,高校在进行辅导员的评价时缺乏理论指导和法理支撑。2014年3月25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对辅导员的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和各职业等级能力标准进行了规范与要求,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该“标准”作为本地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完善辅导员聘任、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但该“标准”并没有针对心理素质提出一定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因此,还要从发展性视角为出发点,结合民办高校的特点,制订评价机制,以有助于辅导员自身的成长,有助于民办高校有规可依。

参考文献:

[1]孙新玲:《对心理和谐问题的哲学思考》,《理论探索》2016年第6期。

[2]陈愉炯:《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压力分析及缓解方法》,《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3]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

[4]王国良:《高校政治辅导员心理压力及其调适探析》,《理论导刊》2007年第3期。

[5]何晶梁:《浅析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第13期。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陕西西安

心理素质思想政治论文范文第3篇

但在中小学中,却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问题,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一、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

1.家庭影响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校教育不当

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視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3.社会影响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由于缺少辨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

此外,青少年时期,尤其从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这一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惜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备,我们的一些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渡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有的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的成年人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小学生心理疾病多与家长有关,中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多在于教师。这应当引起家长和老师足够的重视。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动中小学实施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的教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以权利义务,民主法制为中心的公民意识教育;健康心理品质教育。”由此可见,当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种趋势。

21世纪是高科技、高智能、高竞争的世纪。这种高度现代化的社会,一方面要青年一代融入社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求青年一代敢于创新,不惧失败,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能适应未来竞争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

面对新世纪的来临,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文明民主程度的提高,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量资料表明,现代社会心理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是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大,进而导致人们的心理紧张加剧造成的。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将很难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现代中学生是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我们教育者有责任加强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素质教育由四大要素和一个“个性”组成。四大要素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身心素质。这里的“身心素质”指的是身体和心理素质。由此可见,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素,教育当代青少年具备了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积极推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

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要求是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而健康的心理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个性是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人所从事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下完成的。心理素质好,可以充分发挥出人本身所具有的巨大潜能,我们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成为品学兼优、心理健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柳斌同志曾说过:“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行动起来,在提高完善自我的同时,争当素质教育的先锋和模范,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时代的迫切需要。那么,我们应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呢?

1.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领导要带头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要提高自身素质,要向广大师生进行宣传教育,有计划地开设心理讲座,组织老师参观、学习。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性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聘请专家来校传授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要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2.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据调查,目前上中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意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3.在中小学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1)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表,并配上专职教师任课。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能结合实际上好每一堂课。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2)任课老师平时应有意识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科知识的学习中。在各科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心理辅导,使学生不断克服困难以健康的心理去学好各门功课。教育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有强烈有求知欲望,致力于学习。同时,针对现在大多数家里都是独生子女,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刚强的品质尤为重要。苏轼曾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爱迪生也说过:“伟大的人物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引导学生以坚强的意志对待各种挫折和失败,让学生学会胜不骄,败不馁的平和;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淡然。

(3)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学校平时应多举办各项活动,从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康心理。有计划地举办朗读赛、故事会、演唱赛等,促使学生发挥个性特长,从中发现乐趣,在成功中体验自信。组织学生春游、秋游、观光、访问,成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让学生在增长知识和才能的同时,广泛接触社会,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心理健康教育,为今后离开学校,更好地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4)还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检测,针对病症,逐个进行跟踪教育。

4.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学校难以见效,必须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心理健康网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在学校实施双休日,学生可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抵消。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有效地提高家长的素质,向家长灌输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之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可以借助信息媒体、社区等教育的帮助,让三方协同作战,真正发挥教育作用。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提高学生思想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它对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智力发展。各校都应把它列入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计划中去。

心理素质思想政治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数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重要学习科目,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难度较大,学生遇到难题时产生厌烦心理,其他学科相比存在较大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真探析小学数学课程的教育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本文就基于笔者自身教学经验,以小学数学为载体,对关于小学数学课程的教育实践探究的这一论题进行一番详细的说明与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实践;现状分析;教学质量

高效的数学课堂通常由教师的设问贯穿全程,高效的课堂构建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小学数学教师要应用多样的教学手法,通过构建生动的数学教学情景、互动的数学小组以及实践的数学探究课堂,增强学生的学科技能与素质。

一、当代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现状分析

数学学习需要兴趣也需要技能,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调动起兴趣可以使课堂变得更高效。尤其是对于难题的时候,一些学生会产生畏惧心理,学习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艰巨性的教学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升级自己的思路。另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现在一些学校的教师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讲授式的课程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高效的课堂应该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感到更多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教师一定要优化自己的教学,将其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调动起来,提升教学质量。

二、提升小学生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探究

(一)生动的数学教学情景,提升学生的概念理解

多媒体的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动画等声色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翻转课堂以及白板教学的教学模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设备将学生的薄弱處一一打消,运用数字化的教学形式更能使学生理解内涵,从而将课堂构建成一个更加生动的场景。生动的数学教学情景可以将复杂的知识变得更加容易,将混乱的章节变得更有逻辑,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课上的实时互动,这样的课堂更具有吸引性,学生的兴趣也会逐渐提升。

例如,在《统计表》这一课的时候,笔者就开展了生动的数学教学情景课堂。笔者首先创设情境:“教育经费是一项很大的经费,为了你大学学习的丰富多彩,父母打算给你存50000元供你上大学的话,你觉得怎样安排收益最大?”老师出示教育国债、国库券等相关信息,并提供了利率表,结合实际的情景化课堂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自发性,指导学生依据信息列出统计表,提升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互动的数学小组学习,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

小组的数学课堂可以设计教学小组,笔者认为,通过设计教学小组,即3至5人为一组进行课堂探究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活动进行课程的参与学习。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比较单一,而合作互动化的小组课堂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针对每一个公式、概念、原理进行积极的讨论,从而形成“师生联动”、“生生联动”等多样的小组教学模式,关注到每一位同学的闪光点,激发课堂活力。笔者设计更具生动性、思辨性与讨论性的小组数学课堂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智慧,营造有机的课堂,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与逻辑判断力。

(三)实践的数学探究课堂,完善学生的学科素养

课堂需要更多的实践性,单纯的理论化课堂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抽象性、思辨性较强的原理和概念之于中学生极难理解,单调的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从而丧失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致,而实践式教学方式以动手操作为主要形式,开发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并存的才能。小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的操作也可以减小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加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联想能力,教师要开展实践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关联,有效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讲解《旋转》这一课的时候,笔者就开展了实践化的数学探究课堂。我以风车为例,提问:“风车的转动是沿什么方向进行转动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让学生观察风车转动的规律,可以用手转动风车,观察其变化过程,之后,笔者展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动感的影像将把幻灯片上的风车变大,将最中心的一点标红,并用箭头方向标注其转动方向,生动具体的向学生展现变化过程,从而引出“旋转”的概念。实践的数学探究课堂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能够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提升了能力,将理论进行了良好的应用,更好、更快、更准确地理解了概念。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设计积极的教学课程,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学习基础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不断构建更有趣、更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尤将军.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60.

[2]康敬良.论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61-162.

心理素质思想政治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通过对《秘书综合实训》课程主要内容的分析,结合岗位实践,应用基于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对该课程进行了设计,并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项目教学;高职;秘书综合实训;应用

《秘书综合实训》是高职文秘专业的一门实践性、综合性极强的专业课程,它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将所学过的秘书概论、秘书实务、办公事务实训、秘书写作、文书档案管理、会议组织和服务等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融会贯通,进一步锻炼专业技能,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技巧,为日后成为合格职业秘书奠定坚实基础。

该课程综合性、实训性强,课程内容是按照企业发展所牵涉的秘书工作内容编排的一系列的工作任务,非常适合开展项目教学。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将“教学做”结合起来,对实现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帮助。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实施的必要性

项目教学法指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任务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项目教学法旨在使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建构。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秘书综合实训》课的课程内容是根据秘书职业能力的培养规律和秘书日常工作过程的顺序,设计开发出秘书职业认知与求职实践、筹备开业庆典与新闻发布会、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公文处理与文档管理、商务会议管理等15个实训教学项目,每个项目都设计成具体情境化、行动化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所学过的秘书理论和知识进行重构、融会贯通,为了达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切实提高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对该课程实施项目教学非常必要,同时,课程的内容设计也使实施项目教学有了可能性。

项目教学法在《秘书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一)课程总體项目设计

《秘书综合实训》课程是商务秘书专业的核心能力课程,其前导课程有《秘书写作》、《商务礼仪》、《秘书文档管理》、《会议组织与管理》、《办公室事务实训》、《秘书办公自动化技术》、《商务沟通》、《经济法基础》、《秘书心理训练》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职业认知、形象设计、流程管理、商务沟通、辅助决策等秘书职业基础能力和文档管理、会议管理、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以及商务活动管理等秘书职业核心能力,同时具备秘书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在《秘书综合实训》课中实施项目教学,首先,需要设计好综合性秘书工作项目,打破传统的纵向教学内容排列结构,跨越《秘书概论》、《秘书写作》等多门课程,其次,要求教师具备全面、广泛的专业知识,具备开发和选择项目的能力,以及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掌握、运用和讲授能力。

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所学知识点及技能点的分析、梳理,并结合秘书职业技能鉴定及有关要求,我院设置了10项高度综合化的秘书职业活动项目,使教学内容项目化、模块化、具体化;每个项目、任务模块都是一项情境化、行动化的学习任务,所有内容的安排都围绕学习任务的完成来展开,通过情境化的任务来驱动学习。具体教学项目的设计见图1。

(二)项目教学的程序

在每个项目操作过程中,根据项目教学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程序组织教学:明确实训目标→设置情景项目导入→布置实训任务→进行实训准备→实训实施→学习成果评估。

其中,实训项目是围绕工作情境而设定,学生则根据明确的工作情境描述,采取相应的步骤最终完成项目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既是知识传授者,也是整个课堂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项目任务的执行者。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思考和体会

在《秘书综合实训》课中实施项目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参与度也随之有所增加,另外,学生在完成一项项指定的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多种能力,如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设计项目任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与核心

项目设计包括实训目的、实训场地与设备要求、工作情境设置、项目任务要求、项目操作流程、项目结果评判等,每一个要素都会影响到项目的实施效果,其中,项目任务是围绕项目训练目的设计的,项目任务的难易度直接影响到训练能否达到目的以及训练的实际效果。在《秘书综合实训》课中,可以设置简单的项目任务,如把秘书工作中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作为一个项目任务,每一个项目任务只覆盖某一技能中的某一个环节。如,在秘书办公室环境管理中,就公共办公用品如何摆放这一技巧,设计成一个具体项目任务;可以设置成专项技能项目任务,如办公室布局与环境设计实训项目,训练学生能够根据现有办公条件对办公室进行合理布局和办公环境布置;还能设计综合项目任务,采用设计工作情境的方式,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要求学生在秘书角色的状态下完成涉及多方面的具体事务。所有这些项目任务的难易程度都需根据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定。

(二)学生合理分组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

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每组人数的多少、学生的不同搭配都会影响到项目任务完成的质量,因此,对学生恰当分组是完成实训任务的重要保障。在《秘书综合实训》课上,通常按企业办公室的岗位设置组成一个5人左右的工作团队模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给定任务。若人数太多,有的学生没有具体任务;人数太少,不便角色分配。这个团队要求由不同特长、不同性格的学生相互搭配,如既需要踏实肯干的、善于表达的学生,又需要办公技术运用熟练、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分组时首先由学生自愿组合、分工,然后,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进行微调,而且,每一组的小组长也要适时轮换,这样,可调动每一名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荣誉感,保证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更好地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训场所真实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实训课基本上都能保证在计算机实训室完成,这对实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一定保障。但计算机实训室每个学生有一台电脑的简单设置,实际上并不适合于《秘书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秘书综合实训室可以是一个高度仿真的“公司”,内设若干隔断,分成不同部门:一间“总经理办公室”,若干职能部门工作间,一个“接待处”,每个工作间配置一台计算机并联网。另外,根据秘书职业能力的训练要求,需在接待处设程控电话交换机(即电话总机,可以转接电话),配备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现代办公自动化设备。同时,为使工作场景更为逼真,可以让学生对实训场所进行形象设计,设计“企业”标志,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学生模拟企业人员的角色,培养上课即工作的职业意识,根据实际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方式方法做具体的事,培养职业技能,训练上网搜索并处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同时,将职业素质的培养与职业能力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在职业能力的训练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养成主动工作,全方位服务,沉稳、机敏的秘书职业素养。

当然,这种模拟的实训场所与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比单纯的计算机实训要更方便组织教学。

(四)考核形式多样化是推动项目教学的有力保障

实施项目教学法,教师不再是把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并最终得到这个结果,进而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因此,传统的试卷考核方法与项目教学法极不适应。由于学习的重点在过程,学生的成绩评价系统也应更加注重过程性的评价,评价可以结果展示的形式进行,每小组可推荐一人就小组完成的任务进行展示,其他学生应就自己在该項目中所做的工作写出书面小结,包括对完成所承担的项目任务的过程、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作较为详细的说明,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在小组的作品和自评给学生评分。总之,自评、互评、教师综合点评等多种方式要综合运用。

项目教学法能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如,工作情境设置与现实企业的工作环境存在一定偏差,“角色扮演”的虚拟项目任务无法让学生进入真实职业工作状态,有的学生只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同时,相对于传统的授课方式,项目教学的课程组织、具体项目开发、课堂评价等方面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开展项目教学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明胜,谢定明,等.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9).

[2]潘彤.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广告策划实务》课程中的应用[J].广东女子职业学院学报,2010(4).

[3]曾繁玲.项目教学法在《电机拖动与控制》教学中实施的探讨[J].成都电子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4]德国“行为导向教学”与中国学导式项目教学的对比——学导式职业教育研究[OL].[2011-06-08].http://i.eol.cn/blog_read.php?topicid=205302.

作者简介:

李明(1974—),女,博士,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语言学与秘书教育等。

心理素质思想政治论文范文第6篇

老年学员学习心理的突出特点与基本规律

学习,无论是何种形式、何种学段的学习,都是智力的主观活动,有智力,必有心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老年学员的学习心理就是研究老年大学的学习规律和教育规律,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通过问卷调查、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等方式,围绕“老龄学习的心理特点”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归纳出老年人学习区别于在校生和社会青年学习的七条心理规律:

(一)学习态度更加端正。这样的学习态度注定了老年大学学员的学习效果应是出色的。

(二)课堂达成度高,对老师、对学校认可度高。这一方面说明老年大学的学习是高效的,也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老年大学的教师课堂威信是高的。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征开展老年人群体面临的共性问题予以突破。可以发挥老年大学的认同优势,增设社会重点科目,增强说服力和实效性。

(三)理解问题的层次更加深刻,但在知识记忆方面,记忆力尤其是機械记忆、次级记忆下降明显,理解力几乎没有变化。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遣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这就提醒我们应注意艾宾浩斯曲线在课堂教学和复习中的应用,教师在授课时要做到“小步走,常回头”在讲授老年人需要死记硬背,与自己的经历、已有知识无关联的内容时,课堂教学应加大对知识点的讲解和运用形象的比喻。

(四)在学习状态上,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明显增强。调查数据显示老年学员的学习是发自内心的、主动渴求的。在这种理念和动力的驱使下,人会迸发出极大的潜能,实现自我最大程度的提高和飞跃。这无疑也会使我们的学员成为家庭子女尤其是第三代子女的楷模。

(五)学习目的多元化,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更加迫切。老年学员在学习目的上,除英语口语、电脑这些实用性强的专业之外,学习目的多元化趋势非常明显。老年大学客观促进了社会和谐。老年学员大部分对子女尤其是第三代子女的教育更加成熟和富有智慧,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六)学习感性化与理性化色彩、稳定性与易变性并存,从众心理明显,易受周边熟人影响。

(七)渴望被尊重,更加喜欢风趣幽默、上课轻松的老师。

掌握激发老年人学习兴趣的心理艺术,推进老年大学教育“精品发展”——从学员心理看老年大学的对策

(一)对于学员的学习成果应演尽演、应展尽展,最大限度实现他们的价值感、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对于舞蹈类、声乐类、器乐类、体育保健类可以登台演出的,充分给予他们演出的机会,演出的过程对学员是极好的学习和提高机会,对个人心理素质提高、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对家人、对社会和谐来说更是有利无弊。考虑演出成本、场地、时间等制约因素,每个班每个人都登台正式演出的可能性不大。我们也应借力“互联网+”,发挥网络的作用,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由学员自已编排节目,自己摄影录像,自已筛选出精华影像上传至学校网站,利用网路平台向学员、家人和全社会展示。对于摄影、书法、美术类的学习成果,同样可以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网络平台,使老年学员进一步产生骄傲和自豪心理,增强对老年大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认真研究老年学员自尊心、价值感的心理需求,尊重老年学员心理特质和规律,建立完善适合老年学员的“精神激励”为主的奖励方式。对优秀学员的奖励颁发奖状,并在网站开辟专栏予以展播学员风采。

(三)丰富老年教育内容和形式,实现老年大学课程资源的“供给侧改革”,完善老年大学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适当向男性倾斜,建立以老年群体正面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置规范。

(四)全方位落实对教师的硬性指标考核和核心指标一票否决制,完善考核体系,让“尊重和关心学员”成为老年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的必备素质。

(五)完善“劳有所得“优教优酬”的教师奖励制度,提高教师薪酬待遇,创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老年教育中去。

(六)创新办学模式,整合社会优秀电子教育资源,运用信息技术服务老年教育。坚持规范办学与灵活办学相结合,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打造远程教育中心,借力“互联网+”让更多老年人享受老年教育。

(七)积极稳妥推进老年志愿者工作,发挥好关工委作用,实现老有所为。发挥学员党小组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老年学员找到“归属感”,践行“政治立校”。

上一篇:我国动画造型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公路工程系统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