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范文

2024-06-24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范文第1篇

农村环境垃圾的现状和治理

章承成(2010010742)

皖西学院机电学院电信专业1001班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垃圾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难处理。现在大部分方式是随意填埋和焚烧,或者大部分就是随处倾倒堆积。给农村的人民生活环境和形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生存环境污染状况不容乐观。建设环境友好型新农村的科学治理是:集中堆积,建设小型环保焚烧,村委会应该加强农村垃圾的管理。

关键词: 农村 垃圾 成因 治理

Rural junk the origin cause of 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rural junk is more and more, and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o deal with. Now most of the way is optional landfill and burning, or most everywhere is dumping accumul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ountryside environment friendly scientific management is: focus on accumulation, construction of smal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cinerator. Enterprise shoul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garbage.

Key words:

village

garbage

causes

management

前言: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迅猛增长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而来的生活垃圾污染开始侵蚀农村,农村生态环境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威胁,给农村人民的生活和生存环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 目前农村垃圾现状

1.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垃圾由原来的瓜皮纸屑,落叶残渣等易分解的生活垃圾发展到现在的塑料袋、快餐盒、酒瓶、尿不湿、废旧电池、玻璃碎片等不易分解的垃圾转变,垃圾的种类也有原来比较单一的生活垃圾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塑料垃圾等多个品种转变。

1.2农村人口较少,分布不集中,没有像大城市里有垃圾转运站和填埋场,农村垃圾不容易收集。一些村民每天从家里清扫出来的生活垃圾,堆放在路边活村口,日积月累就成了一个个“小山包”,有时刮大风在池塘、洼地和沟渠都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第 1 页

皖西学院环境科学概论论文

1.3垃圾数量的猛增,村民环保意识的薄弱以及村干部的见怪不怪;对于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国家目前尚无标准又缺乏处理措施,致使农村垃圾问题走向恶化的边缘。 2.农村垃圾对村民的影响 2.1 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固体废弃物可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者随风迁徙落入水体,从而将有毒有害物质带入水体,杀死水中生物,污染人类饮用水源,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渗滤液危害更大,它可进入土壤污染地下水,或者直接进入河流、湖泊和海洋,造成水资源的水质型短缺。

2.2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固体废弃物不加以利用,任意露天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还容易污染土壤环境。残留毒害物质不仅在土壤里难以挥发降解,而且能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解能力,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阻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白色”垃圾在土壤中长期存留而不易降解,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导致粮食减产。 2.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堆放的固体废弃物中的细小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进入大气并扩散到很远的地方;一些有机固体废弃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还可发生生物降解,释放出沼气,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其上层空间的氧气,使植物衰败;有毒有害废物还可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扩散到大气中危害人体健康。 2.4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的影响

一些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难以降解,这类废弃物进入水体或渗入土壤中,将会严重影响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健康,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长期的不可低估的影响。残留毒害物质在动植物体内积蓄,严重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当人食用含有有毒物质积累的动植物时,又使毒害物质积存在人体内,对人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诱发癌症和导致胎儿畸形等。 3.农村垃圾增长的成因 3.1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大量化学品、工业品进入农村家庭成为生活必需品。这些物品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产生大量废弃物,增加了农村生活垃圾的复杂性,加大了处理难度,成为破坏农村原生态环境的重要原因。

3.2农村人口快速增长、居住分散

快速增长的人口对农村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超过了农村环境的承载能力。从经济学分

第 2 页

皖西学院环境科学概论论文

析看,正是地理上分散的人口、企业、居住点等形式对生态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严重的破坏。

3.3环境意识薄弱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文化水平偏低,缺乏环境意识。农民将可分解与不可分解、可回收与不可回收、有害与无害生活垃圾混为一体随意丢弃。 3.4农村工作缺乏支持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财政和管理支持,公共环境卫生设施严重不足。致使环境卫生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3.5相关管理体制不健全

管理部门对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处于一种近乎真空的状态。缺少专门针对农村这一特殊环境和区域的生活垃圾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给依法管理带来了困难。 4.农村垃圾的处理方法 4.1传统的处理方式

(1)村民在面对数量大、成分复杂的垃圾时开始采用焚烧、填埋、沤肥等看似比较科学的方法来处理。但事实上,这种处理方法是不彻底的,会造成巨大的二次环境污染。

(2)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村庄可支配的公共产品有限,村庄自身无法拿出大量的资金来处理村庄内部的垃圾。而上级部门也没有用来处理垃圾的专项资金,因此农村产生的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3)村民的环保意识薄弱。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全民共同参与,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但是当前村民“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严重,村民的卫生意识较为落后、环保意识较为淡薄、思想认识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垃圾处理的主观因素。 4.2正确的处理方式

 首先,要改变的是目前农村对垃圾散乱堆放和任意倾倒的习惯,做好垃圾的收集工作。建立村委负责人员;

 然后,建立一个或多个垃圾投放点及至少一个垃圾填埋场(埋场地的选择要有当地环保部门的认可,同时做好底部预填和封底工作,防止污染地下水),每个农户自觉减少垃圾排放;其次将剩余固体废弃物送至垃圾投放点;建立可回收利用垃圾(以塑料、橡胶、纸张、金属、家用电器为主)由村委负责人变卖,得到的资金用于垃圾站的建设和维护;  最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堆积后由专们负责人员将废弃物进行集中焚烧。其燃烧物可直接进行填埋或堆肥处理。 5对农村垃圾处理的几点建议:

第 3 页

皖西学院环境科学概论论文

 5.1加强宣传教育

引导农村广大人民群众转变消费观念。让群众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促使村民将家庭垃圾进行分类,通过变卖和堆肥的方式进行循环利用,变废为宝。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量。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促进村民全面认识垃圾未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危害。

 5.2建立农村监督管理部门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随着农村环境的恶化,村委会必须建立环境保护责任机制、监督管理机制,促进农村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从而保护人民的身心和生活的健康发展。  5.3全民参与

村级经费从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中按村民每户收取年费3—5元,村内企业、个体工商户按规定收取保洁服务费。建立村级管理网络,设立保洁收集队伍,每家每户每月派一名垃圾收集员进行垃圾变卖,每周清运整理一次(指定处理处)。

6结束语

客观的讲,在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乡镇村也很少有垃圾处理的设施和办法,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工作迫在眉睫,为此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的引导和资金的调配发放,实行以村委为单位带动村民进行生活垃圾的处理建设,同时建立完整的保障制度。选择合适的垃圾处理方法,减少农村垃圾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解决好这一问题题需要政府、村委和农民的全面参与和支持,从源 头和末端全方位加以控制,最终使农村有一个清洁的 环境,从而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从. 农村生活垃圾管理途径的新探索 [J]. 环境保护, 2009(23);32-3 【2】姚水洪.李昂.浅谈实现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代化[J].全国商情,浙江农林学院报,2008,25(5) 【3】马香娟.陈郁.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环境工程.2002.(3):25—27 【4】张艳红,改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J],河北日报,2007,8

【5】李国建.赵爱华. 张益.城市垃圾址理二程[m]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l一8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范文第2篇

农村环境污染不像工业污染那样易发现易治理,而如果扼制不住“小污染”必将变成“大污染”,因而,我们要着重干好如下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俗话说“惟有净土,才有洁食”。我们要以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提高农药、化肥、有机肥的有效利用率,大力发展有机、绿色生态农业,确保“米袋子、菜篮子”食品安全。加大农村环保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树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的理念;同时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遇,以“环境怡人、村镇宜居”理念,充实“村容整洁”主题,让农村的村容整洁起来,乡风文明起来,居住环境宜人起来。

二是构建保障机制,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建立遏制粗放型经济增长的体系,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废弃物综合利用、污染源隔离工程等;大力推广平衡施肥、精量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用肥的效率;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原则,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严格执行畜禽养殖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科学划定养殖区、限养区、禁养区,关闭、取缔禁养区内的养殖企业,加强对畜禽养殖企业的监管。

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三是杜绝工业污染,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范文第3篇

一、目前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村道两侧乱搭建、乱堆放、乱倾倒的情况比较严重。以乔井路沿线五星村和葛家车村为例,部分沿街农户挤占村道随意搭建简易棚用于出租获利;部分建房户占用村道,随意堆放建筑,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同时,农户建房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缺乏统一的消纳场地,随意将建筑垃圾倾倒在河岸和路边,不仅影响到村容村貌的改观,同时也加大了政府对道路基础设施的反复投入。

2、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环境卫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脏、乱、差”。三角村、胜稼村和五星村是我镇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密集区域,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的出租房往往是人口居住密度大、空间小,人员环保意识淡薄,受传统生活陋习影响深,加上原有垃圾箱等基础设施的滞后,专职保洁员和清运设备的不足,众多因素的存在造成了出租房周边的“脏、乱、差”,直接制约了出租房周边环境卫生治理成效的提升。

3、河道水体污染严重。部分基础设施不到位的区块,部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被随意倾倒,在北沙河、和睦港和月牙河等河道、池塘的垃圾成堆,工业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了河道淤泥和水体污染。比较典型的象五星村,位于五星村的华东家禽交易市场,一方面给当地的家禽加工和生猪养殖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大量的动物内脏和粪水混合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八字港,加大了河道治理工作的难度。

4、农贸市场周边基础设施薄弱,垃圾箱设置不科学。在对五星村、良熟村和乔司镇三处农贸市场的调查中发现,农贸市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腐烂菜叶和白色垃圾,但是市场周边配套的垃圾箱数量严重不足,基本维持在2~4个,位置分布也不科学,加上每天垃圾清运的滞后直接造成市场经营环境差。

更多调查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范文第4篇

一、近年来农村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治理“脏乱差”的做法和成效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治理“脏乱差”的基本做法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和办法, 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种:发动党员和村组干部定期或不定期打扫街道环境卫生;安排帮扶联系单位负责打扫和清除包干负责街道和河段的环境卫生、垃圾和杂草;修建垃圾池, 清运或焚烧垃圾, 少数地方成立生活垃圾村民分类、村组包收、乡镇转运、县城处理的“县乡村一条龙”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模式;道路硬化, 铺设水泥路面;少数地方修建了生活污水输送管道, 建成污水处理池;村庄亮化, 安装了照明路灯;争取各方支持, 修建了操办红白事的民事房;有的强制拆除乡镇街道政府所在地交通要道上私搭乱建的新临时建筑和违章建筑;基本消除了危房等等。

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农村夜晚街道上不再黑灯瞎火了, 道路不再泥泞不堪和坑洼不平了, 垃圾有倒处了, 街道有些时候比较干净了, 河道畅通与否时不时有人关注了, 私搭乱建的有点收敛了, 红事白事有地方操办了。如果看不到这些成效和改变, 那是不实事求是的表现。

以上这些做法, 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所取得的成效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与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要求相差甚远, 农村“脏乱差”这一顽瘴痼疾经常强而有力地反弹回来, 农村人居环境依然不美丽不宜居, 想逃离农村的人依然大有人在, 能逃离农村的那些本应扎根农村、建设美丽农村的青壮年依然义无返顾地长年漂泊在外。

二、彻底根治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 非依托改革不可

(一) 对过去各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办法的评价和分析

近几年广泛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建垃圾池、定期整治环境卫生、三改即改水、改厕、改灶 (炉) 等等, 都是短期短视行为, 治标不治本, 有的已经与时代落伍。

“三年整治”行动意味着开展时间是三年, 三年以后情况再说, 或者继续整治或者停下来算是完成任务。这个做法和提法本身就是短期行为的体现。而农村的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等等自古至今包括以后将来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而且不可能绝迹, 单靠短短几年的时间整治一下怎么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呢?!

组织单位部门的干部职工和农村村组党员干部上街打扫卫生、清理河道, 本身这项工作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考核, 很难长期坚持下去。更何况今天你打扫干净了明天又有人倾倒垃圾了, 你不可能派人守在所有路段不让人倒垃圾。

垃圾池的修建、管护、清运和垃圾处理问题更多。修建垃圾池是因为国家和上级有要求、有规定、有督查, 但修成什么样的垃圾池才科学合理无人理论。多数村子嫌臭所以修在村外边, 但不少人嫌远嫌不方便, 还是随处乱丢乱倒。丢入垃圾池的垃圾什么都有, 量太多太大, 哪个来清运都害怕。露天垃圾池雨水一淋一浸垃圾更难清理。

要在村子中修建宽阔笔直、硬实平坦、人行车过都很方便的街道, 要修建美轮美奂、令人赏心悦目的园林草地花坪, 让大家有一个美丽宜居的居住环境, 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这些土地上各种群众内心深处早已据为己有的建筑如茅房、畜圈、柴草堆等“站”在上面, 动什么都会涉及农户的思想和利益。有什么理由去危及群众的利益呢?有什么政策法令去平息群众的怨气和愤怒呢?国家一直强调“乡村振兴要尊重群众的意愿, 不能大拆大建”。[2]

过去的农村“三改”主要指“改水、改厕、改灶 (炉) ”, 现在已不适合在农村推广应用了。现如今农村村民普遍都不养猪, 农村中都是老人、妇女、儿童, 管理和利用好沼气没有原材料、没有劳力, 栽菜又不用农家肥, 建个沼气池确实没有必要, 何况用电更方便更洁净更省力, 猪圈、沼气池和茅厕必然很快退出农村历史舞台。

总之, 要真正改善农村人宜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在农村进行一次大的彻底的“革命”, 这个“革命”就是改革, 要靠推行和深化农村社会管理制度改革特别是宅基地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建设美丽乡村进而建设美丽中国才能真正走上坦途, 达到新的光辉的彼岸。

三、深入开展农村社会管理改革特别是宅基地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 开展农村社会管理改革特别是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要坚持的原则

在开展农村社会管理改革特别是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中要坚持以下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因地制宜, 因村施策, 精准施策, 不搞一刀切的原则;量力而行, 不急躁冒进, 稳扎稳打的原则;尊重群众意愿, 应当是尊重绝大多数群众意愿, 而不是极少数人甚至是钉子户的个别意愿的原则;以政策法令为主, 以乡规民约为辅, 原则性、强制性与灵活性、自愿性相结合的原则;规划尽可能科学长远, 不能短视近视的原则;施工设计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做细做实做好各项工序, 群众满意, 经得起实践检验, 不反复返工和折腾的原则;政府主导、政府投资为主, 群众投资投劳和社会资金支持为辅的原则。

(二) 出台新的严格的农村宅基地土地使用制度补充政策或规定

1.建议该补充政策或规定有如下内容:

(1) 一户一宅, 强调宅基地土地所有权属集体公有, 使用权归农户私有。

(2) 每宅土地使用面积不超过120平方米;在补充政策或规定出台实施以前, 住宅土地使用面积已经超过120平方米的, 超过部分按一定标准向集体交纳集体土地使用权租赁费。

(3) 一户一宅外, 多余的住宅如老房、闲房、空房、旧房等有文物价值的必须保留、保护;有集体土地使用证的通过出售的形式, 化多宅为一宅;出售不了的按一定标准向集体交纳集体土地使用权租赁费;不能出售又不愿向集体交纳集体土地使用权租赁费的, 由集体统一收回和处置;没有集体土地使用证的一律平毁,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收归集体公有。

除私有住宅的土地使用权归农户私有外, 住宅以外的所有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全部归集体公有。

私有的茅厕、畜圈、柴草堆不得占用属于集体公有和使用的土地, 不得出现在村庄内部, 茅厕入房, 改为住房内的卫生间, 畜圈、柴草堆由集体在村外统一划地建盖和抽签分配。

不得有用篱笆、挡墙、栅栏、砖石等圈地、占地行为。

归集体公有和经营使用的土地, 集体可以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的形式, 或者由集体独资经营, 或者向外租赁土地使用权, 或者与外资合资合作, 或者以土地入股等形式经营使用, 或者绿化美化, 建园林、花园、草坪等, 或者建干净卫生的免费公厕、垃圾池、停车场、民事房等。

宅基地土地使用权不得买卖, 但可以租赁。

违犯新的农村土地和宅基地使用补充政策或规定的农户和个人, 可采用劝阻、训诫、责令拆除复原、罚款直至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等办法来处置。

(三) 改革农村社会管理方面, 主要依靠制定和严格执行村规民约

1.村规民约应当有以下严格规定:

村庄内不得饲养牲畜;村庄外集中饲养的小牲畜如鸡鸭鹅兔鸽子猪狗等不得放养;可以放养的大牲畜如牛马羊等放养路线不能经过村庄;畜群粪肥堆放或处理不得占用集体土地, 不能污染人居环境。

(1) 污水废水粪水等只能由家中的管道先排向屋外的化粪池, 经过无害化处理后, 再排向村庄集体公用的管道;不得直接向街道路面上排污排水;排雨水等不得用不安全的深沟宽沟, 只能用浅沟、暗沟或管道。

(2) 垃圾池建并排的有顶盖的两个, 一个装放不能再利用的垃圾包括蔬菜肉类等食品的下脚料废料、骨头残渣、碎玻璃渣、废旧电池、便纸等, 这类垃圾必须每天清运填埋;一个装放可以再利用和出卖的垃圾, 如纸板、酒瓶、塑料瓶、玻璃瓶、金属类等。垃圾必须先由村民自己分类装袋, 按规定时间放在自家门口, 由负责收运垃圾的人员每晚按时收运;负责收运垃圾的人员其工资报酬由集体资金支付, 人选及工作职责等由集体讨论决定;禁止焚烧垃圾;禁止乱丢乱扔垃圾, 村民互相监督, 垃圾收运员负责巡查, 如发现在街道上或公共区域乱丢乱放乱扔垃圾、污染和影响公共环境卫生的, 要负责劝导、记录和定时通告情况, 不知是谁的行为的要告诫垃圾所处位置旁边的村民, 请大家监督和注意好自己家庭生活区域内的公共卫生;建筑类垃圾如砖瓦石沙废木料及废旧家俱等, 必须由村民自行运往填埋场, 不能进入垃圾池。

不得在街道上或房屋墙脚长时间乱堆乱放杂物如砖块石块柴垛等。

车辆入私人住宅车库, 不得在街道上长时间停放占用公共场所;如确须长时间占用公共场所的, 须与集体协商, 并交纳一定管理费等。

修建漂亮干净卫生、通风采光较好、设计科学合理、打扫方便的免费公厕, 管理和清洁卫生工作由垃圾收运员一并负责, 其报酬由集体讨论决定。

按村民统一协商好的价格收取水费。

(四) 借《振兴乡村战略规划2018--2022》的实施契机, 对“位于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劣等地区的村庄或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以及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 在坚持自愿原则的基础上, 通过易地搬迁、生态搬迁、新建示范村等形式, 进行撤并联建。[2]

新建的村庄, 可根据农户的要求, 建联体房或独立单体房, 但国家补偿的资金都一样。建设和管理要求符合以上农村社会管理制度和宅基地土地使用制度等相关新补充政策或规定。

总之, 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与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是背道而驰、水火不容的。要建设好美丽乡村, 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好”的宏伟目标, 必须彻底根治“脏乱差”。靠过去那种完成任务式、平均使力、不疼不痒、小打小闹的做法, 根本不可能彻底根治和清除“脏乱差”这一严重威胁和盘踞在广大农民群众追求安居乐业、过上美好生活、走向幸福彼岸路上的巨大拦路虎。必须依托深化改革, 制定和严格推行新的农村政策和法令, 以及新的能严格执行的符合农村实际的乡规民约, 彻底改变千百年来形成的农民的生产生活陋习, 农村千百年来的“脏乱差”才能被一扫而光, 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相关链接】

随着人们的居住环境在人口迅速增长所造成的压力下不断恶化, 人居问题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在人居领域都面临着一些同样的问题:拥挤、提供基本服务的经费不足、缺少适当的住房、基础设施每况愈下等等;全世界有40%至50%的城市居民居住在贫民窟中;整个人类住区 (城镇和乡村) 有十多亿人缺少住房或居住条件十分恶劣, 至少有1亿人无家可归, 有6亿人生活在各种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环境中———历年世界人居日主题为了唤起各国政府和全社会对解决人居问题的重视, 号召全世界为人居发展作出努力,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七日, 第四十届联大一致通过决议, 确定每年十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人居日︵世界住房日︶, 并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摘要:安居乐业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梦想。“脏乱差”的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安居乐业最迫切、最现实、最直接的老大难问题。以往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行动对美丽乡村建设成效不大。只有依托改革, 制定和严格实施新的农村管理制度特别是宅基地土地使用权制度等补充政策或规定, 彻底根治“脏乱差”, 农村人居环境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 才能真正实现让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目标。

关键词:治理,“脏乱差”,改革

参考文献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范文第5篇

一、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构建

农村产业结构是指农村中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与相互关系, 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 对农村经济的研究主要包含了农村产业结构、布局与农业组织三个方面。

在农村产业结构方面, 研究我国的农村产业结构方式, 并且对比古今中外的农业产业结构, 跟随时代步伐与国家经济的实际环境, 从而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 结束单一种植业结构, 转为多元化农业产业结构, 逐步细化, 是农业产业结构愈来愈科学合理, 从而促进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向提高。

在农村产业布局方面, 由于我国的地大物博, 农业产业的空间布局与组合具有相对的地域差异性, 要根据地区环境特点, 寻找产业的发展规律, 从而总结并实施一系列实用性强的产业布局政策,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形成优势互补、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布局新结构。

在农村产业组织方面, 农村产业组织的研究对象是行业中不同企业的资源配置的活动形式。农业产业结构研究是为了在保持生态平衡的时候, 使农村产业宏观调整与生态保护与环境规划相结合, 为政府的农业调控政策提供可靠的经济数据分析, 从而促进农村产业的长远发展。

二、产业经济学视角下, 农村环境污染的根源

(一) 养殖产业污染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市场导向, 养殖产业由于成本低、利润高的特点, 逐步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 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养殖业的商品性很高, 对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有较大的适应性, 搞好养殖业生产对促进经济发展, 增加出口物资有着重要积极意义。但是, 由于当前畜牧养殖业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及生产国产中有机废物的大量分布, 导致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引起了社会群众的高度重视。例如:畜禽养殖行业, 其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但是其产生的大量粪污和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源。首先, 畜禽粪便长期堆放, 得不到合理处置, 使得其含有的大量硫化物、甲烷等有害气体, 对农村的空气污染产生了消极影响。其次, 畜禽粪便易于滋生微生物、寄生虫、蚊蝇等, 容易成为传染病的源头, 甚至形成疫情, 为经济与健康带来灾难性的危害。最后, 由于畜禽粪便与生产污水的随意排放, 使水和土壤开始负营养化, 从而使水污染与土壤流失更加严重。

(二) 种植产业农作方式衍生的污染

种植业是在整个农业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起着基础性作用。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种植方式也在逐步发生变化, 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与潜在的环境污染都引起了高度注意。例如:首先, 耕作制度上, 为了追求高产量, 部分种植业采取一年两熟或三熟的种植制度, 导致土壤养分不足, 逐渐贫瘠;其次, 在农药化肥使用方面, 现在的农业种植户基本已经放弃了天然肥料, 更加青睐于化肥, 而大量使用化肥进行培肥,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淋溶, 形成非电源污染;最后, 灌溉技术方面, 目前我国的种植业用水利用率远不如发达国家, 欠缺和理性的灌溉技术不仅未充分利用水资源, 还使得流入水体的养分与农药增加, 不利于农田中氮磷的外排污染量。还有部分农户使用污水灌溉, 不仅污染土壤, 也不利于农业生产。

(三) 乡镇工业企业生产污染

随着国家政策对农村经济的扶持, 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 农业产业经济的乡镇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虽然农业乡镇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环境与理念产生了变化, 但是其仍旧未改变粗放型的生产模式。乡镇工业开发区与工业园的建设生产,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地的生产力发展, 但是其造成的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工业垃圾已经成为不能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乡镇水泥厂的投入生产, 在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 其在生产烧成时产生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空气质量;其次, 水泥厂在生产的各个环节由于企业的收尘效果不到位, 导致粉尘污染愈发严重, 对居民的健康危害大;最后, 水泥产机器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也十分扰民, 严重违背了经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四) 农村生活污染

农村生活污染也是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群众在生产生活时产生的垃圾、污水等未能得到适当处理, 导致空气、水、土壤受到严重污染。由于农村的生活模式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劳动活动较为分散且劳动强度大, 导致其生活垃圾的处理也较为分散、欠缺合理性。例如:生活污水方面, 农村以抽取地下水的方式为主获取日常生活用水, 但是其污水的处理是直接排放在地面, 使污水易于下渗至地表水体, 对饮水安全造成了隐患;生活垃圾方面,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物质消耗较为丰富, 导致垃圾分解时间延长, 且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 垃圾堆放混乱无序, 垃圾中衍生的危害物质伴随土壤表层污染地下水。垃圾的无序堆放还易于滋生多种病原微生物, 对群众健康产生危害;人粪尿污染方面, 在传统的农村产业经济时代, 人粪尿作为无污染的肥料, 进行回田使用, 但是随着有机化肥的使用, 人粪尿的使用率大大降低, 未得到妥善处理, 其环境污染也愈来愈明显, 粪便中的氨气等有害气体、滋生的蚊蝇等微生物, 产生的恶臭气体, 不仅对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 在土壤和水质方面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产业经济学视角下, 治理农村环境的对策及途径

(一) 健全农村污染治理的行政法规, 坚持依法治污

健全的农村环境保护制度是农业产业的长远经营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针对农业产业的排污、废气、废渣以及垃圾管理等问题, 制定详细的规划制度, 为现有的农村产业企业提供高执行力的环境保护标准条例, 解决产业环境保护条例中界限模糊、标准不清晰的现象。建立健全的农村污染治理管理制度, 有利于规范企业对生产经营中的污染物排放, 增强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可控性意识, 从而均衡产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发展, 推动农村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 提高群众的保护环境意识

农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对环境隐患危机不进行事前防范, 易使产业经济步入危境。政府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提高社会群众的环境保护参与积极性, 强化全民的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村委会落实做好每一项环境保护工作, 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进行归纳和反思, 做好风险防范方案, 在事件发生源头着手解决, 最大程度减低环境污染的危害, 从而逐步形成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共同构建可持续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 发展农村科技, 改善种植养殖产业的生产方式

科学技术在农村产业中的使用, 有利于优化种植养殖产业的生产方式, 改善其引起的环境污染。例如:吸喷河泥还田技术, 开发丰富的河泥资源, 不仅有利于疏浚河道, 还能够提高土壤的培肥能力;农田科技灌溉技术, 有利于避免大水猛灌,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还能够减少农田中氮磷的外排污染量。加强农村产业科学技术的运用, 从生产方式层面改善环境污染状况, 推动农村产业的长远发展。

(四) 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模式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例如:进行修建统一的排水管道及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人粪尿及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进行专人回收市镇统一处理;建厕改厕, 规范农村厕所建设, 改善人粪尿的环境污染。从而有效控制农村产业的污染源, 促进农村经济生活的科学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治理农村产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不仅是贯彻可持续经济发展观的表现, 也是农村产业优化自身结构、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因此, 在农村环境治理的过程中, 政府要发挥其引导作用, 制定严格的农村环境保护制度, 并且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 鼓励农村产业的科学技术开发, 从而多方面推动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市场经济学作为新兴的应用型经济视角, 在国民产业经济发展中产生着重要影响。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 农村环境污染作为农村产业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 在某种程度上对农村产业组织、发展与布局有着正相关作用。因此, 现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 如何根治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是农村产业经济改革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农村环境,治理

参考文献

[1] 窦祥胜利.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几点看法[D].浙江大学:1996:51-54.

[2] 李小建.农业产业化内涵与机制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2, 2 (3) :54-56.

[3] 陈洪燕, 汤鹏主.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报, 2012 (31) :89-90.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范文第6篇

摘 要:众所周知,环境治理较为复杂且专业,而环境监测是保证环境治理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因此,需要加强对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发挥出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从而提高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基于此,本文主要是阐述了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基础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促进性;作用

一般而言,环境监测主要是针对影响环境发展以及环境质量等相关因素的监测性工作,其目的在于及时把握和控制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各类因素。对于环境治理而言,环境监测能够为其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并提高环境治理决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重要目标。因此,需要提高环境监测的力度,发挥出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推动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环境监测相关概述

1.1环境监测工作形式

对于环境监测而言,其工作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特点,需要通过有效的监测手段和工作形式,提升环境监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因此,要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形式的分析和掌握,从而体现出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首先,监视性监测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形式之一。监视性监测主要是针对排污企业进行的监测方式,并通过取样分析,对污染物种进行分析并明确,提高污染治理工作的高效性和针对性。其次,定点性的监测形式主要是在污染发生之后,对污染区域进行监测,以获取的相关数据作为基础,实现对污染危害等的评定工作,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针对措施,有效处理污染问题。而定点性监测是一种事后监测的手段,也是环境监测中较为常用的监测形式。最后,研究性监测主要是为了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目标,从而进行的样本采集以及分析。在研究性监测工作中,对每个监测步骤及环节等有着非常高的标准和要求。

1.2环境监测的特点分析

在环境监测中,研究性和监督性是其主要的特点。对于研究性来说,环境监测主要是针对环境污染事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为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专业的数据支持,提高环境治理的科学有效性。在进行环境污染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环境污染中的各类基本信息,尤其是污染源以及污染程度等,从俄开展分析与研究工作,达到环境治理的主要目标。环境监测的监督性主要是对污染物的排放等进行有效监督,并对相关环节进行综合性管理。环境监测的监督性主要是通过对长期固定污染源的监测的形式,获取综合性的分析结果。

2 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以及治理等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环境监测作为一项专业性的工作,能够实现对环境科学的监督与管理,并分析环境质量,及时发现环境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基础内容。同时,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可以对环境中的污染物等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数据,对污染源进一步明确,为环境监督提供技术支持,并有效处理好当前环境中的问题,使得环境问题及污染问题得到改善。另外,环境监测是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就环境监测工作来分析,是一项经济建设与环境管理的综合性工作,实现对环境问题中污染物的控制与管理,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能源及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社会的健康与稳定发展。

3 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

3.1环境监测为环境治理提供基础准备

环境监测对于环境治理来说,有一定的促进性作用。在开展环境治理工作之前,需要根据环境质量监测情况以及相关数据等作为基础依据,从而制定合理有效的环境治理方案。因此,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能够为环境治理提供有效的依据,并帮助环境治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为了能够充分反映出环境质量以及环境治理的真实情况,需要有科学完整的数据支持。而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对于数据的监测和分析是整个工作中的重点环节。对于数据的监测与分析能够对当前区域内环境污染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并推动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通常来说,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能够从根本上提升环境评价的有效性,也对环境治理方案治理以及决策制定等产生直接影响。为了进一步推动环境治理工作,需要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并及时把握住环境监测中的细节,严格控制和管理环境监测环节及流程,提高环境监测的精细化水平。因此,在环境治理中,需要全面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并综合评估环境质量,发挥出环境监测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对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与指导,并落实环境治理的前期准备工作。

3.2环境监测提高了环境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现阶段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对严重,其中主要包括了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多种污染问题。为保证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需要就环境污染问题中的有害物质以及污染物的类型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要根据区域特点,保证环境治理方案的有效性。而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并结合具体的污染物类型,明确环境治理的方向和治理目标。另外,在开展环境治理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监测工作能够实现对区域内环境问题的了解。总而言之,环境监测工作能够推动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并提高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性。

3.3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相互促进

实际上,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能够为环境治理提供专业依据,而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环境监测工作的落实。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需要根据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工作要求,及时改进环境监测工作方式,并采用先进有效的环境监测技术手段,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整体效率。另外,随着环境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对于环境监测的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提升。正因为如此,环境监测工作才能够获取更为长远的发展和进步,并凸显出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因此,就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而言,二者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相互促进、相互进步的作用,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4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及时反馈

在环境治理工作中,环境监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能够将当前环境问题真实地反映出来,并对所获取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实现对环境问题中污染物的控制,避免污染物进一步扩散,降低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环境监测能够对环境治理作出及时反馈,提高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3.5进一步维持区域生态平衡

环境监测工作作为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对污染环境因子进行监测,也要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同时,在进行环境评估的过程中,通过对生态环境的監测能够对污染情况进行预警和分析,并实时掌握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需要提高对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视,并有序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展现出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工作的促进性作用,并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专业性的数据参考,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我国环境保护水平。

参考文献:

[1]曲淑岩 . 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J]. 科技风,2020(21):98.

[2]郭喜伟 . 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研究[J]. 绿色环保建材,2020(5):56-57.

[3]王津津 . 环境监测对环境工程建设的促进作用分析[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4):49.

[4]蔡欢,徐珂迪,邱必云 . 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J]. 区域治理,2020(4):90-92.

[5]王利霞 .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预防措施[C].2020年 5 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20.

作者简介:

王文(1988-),女,羌族,四川茂县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上一篇:纳税筹划基本特点范文下一篇:男人最喜欢的几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