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教法范文

2023-09-17

初中地理教学教法范文第1篇

在新教材中, 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 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 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 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 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学习机会, 展开数学探究。基于这点,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利用分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这些都是理想状态, 具体操作起来, 会遇到许多问题, 稍不留意, 就会造成失误, 而矛盾主要集中在智力中等以及中等以下学生身上。

摒弃简单的模仿与机械的重复, 代之以亲历数学活动, 从而理解数学知识。这是一件说起来非常容易, 想起来非常美好, 做起来却非常难的事情。在具体操作中, 我遇到了以下的问题:现行班级人数一般在50人左右, 每6人一组, 共有8~9组, 且学生参差不齐。虽然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 但它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的程度和学习的迁移。在学生分组活动中, 有些简单问题, 好学生一看就会, 他很有可能脱口而出, 这样, 其他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 甚至有些还没开始思考, 答案就已出来了。有些复杂一点, 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好学生可能只顾自己独立思考或动手, 与此同时中等或中等以下学生或不知如何思考、动手, 或干脆不去思考、动手。这些学生或滥竽充数或浑水摸鱼, 根本没有亲历数学活动, 又没有相当数量的模仿与训练, 如长此以往, 他们将会养成不积极思考问题的坏习惯, 甚至不参与学习活动, 极易成为“接受失败者”。这样, 新教材的基本目标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将成为空谈。我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 有待于以下几方面的合力。

1 缩小班额

这样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有精力有时间顾及全体学生, 特别是中等或中等以下学生。使教师的指导作用得以充分落实, 教师的合作、引导角色得以充分体现。

2 改变教学观念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 大胆放手不束缚学生思维。绝不能满堂灌, 更不能包办代替, 应当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让学生自己来学习, 在实践中碰壁、探索, 才能有真正的收获。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引导者, 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关注每个学生, 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关照与帮助, 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 分析其错误产生的原因。另外要教给学生思维策略、记忆策略以及复习策略等, 系统地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同时对他们要恰当地给予鼓励和表扬。教师要改变那种单一的评价标准, 不能认为高分才是好学生, 相反那些在探索数学问题过程中有大胆新颖思路与创新方法的学生往往更有成就。

3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新教材倡导的课堂学习方式应当是合作式学习。这种形式的学习实际上包含了合作、竞争、单干三种学习成分。一个班级分为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又由几名学生组成。这样的小组不应只在上课需要小组活动时才存在, 而应存在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时时刻刻。个体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互助、及单干, 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每个成员的学习与活动都是整个小组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每个成员的成绩或活动得分累积为小组总分, 一周中积分最高的小组为冠军组。这样的小组完全可以各科协作、共同分组、共同评价。这是一种合作式的竞争。

在这种竞争中, 只有取得群体的成功, 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就, 而个人获得成就的机会也会因其他学生的存在而增加。个人能否达到目标取决于群体目标的实现, 成就是互享的。这时个体会更多地进行“自我-群体”的比较。在面临任务时, 学生采取的策略总是围绕“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这一问题。学业成就的高相关导致同伴间的积极互动及良好的同伴关系。在这种激励机制下, 好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会自觉 (当然是在老师的提醒与规范下) 限制自己的行为与言辞, 同时可以给后进学生适当提醒与帮助, 给后进学生留下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并在课堂与课后主动帮助后进学生学习。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成为可能。

4 选择恰当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中不可一味地全采用小组活动或讨论。显而易见的简单的问题千万不可讨论, 否则学生就会分心, 开小差, 因为问题对他毫无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较好教学情境与问题情境。而这正是我们的一大弱点。我们应在这一方面多下功夫。另外我们千万不可轻视应试教育的严格训练。“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这是人人知晓的道理。“严格训练”不光是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训练, 同时它生产了一种非常难得的附属产品, 那就是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数学思想与方法固然异常重要, 没有良好的运算技巧运算能力与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的支持, 它会是苍白无力而空洞的。

我认为适度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而要上好每一堂课, 教好每一个学生, 却要做许许多多锁碎繁杂而又平凡具体的事情。面对新的教材和不同的的学生, 我只感到任重而道远。

摘要:在旧教材体系中, 应试教育的优势、特点、缺点, 其实是合而为一的, 那就是训练。在初中数学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 针对新教材的基本目标和新教法的基本要求, 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突出探索式学习方式:即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经历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

初中地理教学教法范文第2篇

【摘要】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法的有效衔接能对初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产生针对性影响,有助于引导学生实现从初中化学学习向着高中化学学习过渡,促进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增强。本文将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法的衔接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针对有效衔接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学生从初中向着高中过渡,增强学习效果提供良好的支持。

【关键词】化学教学   教学衔接   初高中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只有教师能把握化学衔接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化学教学指导,才能引导学生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确保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循序渐进增强学习综合效果。由此进行分析,针对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法衔接进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进行深层次探索。

一、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重要性

初高中化学教学知识点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过程中往往会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造成学生无法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学习效果不够理想。而有效实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对教学教法的衔接进行系统的探究,能帮助学生找准学习的要点,使学生对初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形成深入系统的认识,能借助初中化学知识的强化学习为高中化学学习提供重要的辅助,促进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得到培养,从而循序渐进提升初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因此要正确定位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法衔接教学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从不同的角度针对化学教学教法的衔接进行分析,争取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教学指导,实现预期化学教学目标。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法衔接的措施

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教法的有效衔接进行准确的定位,从多角度对学生实施针对性指导,确保能帮助学生找准学习方向,能主动针对化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进行探究,循序渐进增强教学组织活动的效果。

(一)加强课堂控制,优化教学节奏

在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法衔接方面,化学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教法的有效衔接与教学活动中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控制效果存在紧密的联系,只有教师能对课堂教学节奏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对学生实施针对性指导,才能突初高中化学知识教学的综合效果,为学生有效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究创造条件。

如针对“氧化还原反应”方面知识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这部分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伸,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放慢教学节奏,引导学生从初高中知识衔接的角度针对氧化还原反应方面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在回顾初中阶段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的基础上,用化合价升降方面的知识点对化学反应进行分析,探索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循序渐进提高化学知识的综合学习效果。如此教师通过对化学教学节奏进行有效的控制,就能优化化学教学教法衔接的效果,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力也会明显增强。

(二)促进内容衔接,增强教学连贯性

在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法衔接中,有效的内容衔接是基础性工作,只有保障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才能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教学指导,突出初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切实保障学生在初高中化学学习方面获得良好的学习感受和学习体验,彰显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法衔接价值。

例如对于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知识点开展教学活动,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的从初高中知识衔接角度针对知识内容进行分析,先组织学生对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进行探索,对酸碱盐方面的化学反应形成形象化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导入高中阶段的新知识,引导学生共同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进行探究,从深层次上学习和理解这方面的知识内容,能循序渐进突出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针对化学知识进行多元化的探索创造良好的教学组织条件。在此过程中,教师从知识衔接的角度对学生实施教育引导,还能确保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探索形成深层次感知,为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做出积极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实现预期化学教学活动的整体目标。

(三)联系学生实际,尊重学生认知规律

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法衔接方面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实施针对性指导,才能切实突出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创造便利。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对《氯气》方面知识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尝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完成对情境的创设,然后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变化,从氯气的性质、氯气的主要应用角度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初步分析,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内容后教师从氯气化学实验方面的内容入手组织学生参与学习实践训练,引导学生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研究,能对教学效果进行优化,有助于发挥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作用,增强教学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好的学习方法是金钥匙,能打开成功的大门。初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教法的有效衔接,指导学生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针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化学知识的综合学习效果,为学生未来针对化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何金火.基于初高中銜接的高中化学导入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04):83-84.

[2]贾翠莲.基于人教版教材的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04):85.

[3]李盎然,路永兰.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187.

[4]任利.浅析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20):1-2.

初中地理教学教法范文第3篇

从快乐体育的思想出发,结合体育游戏.体育课,教师在体育课中运用游戏不足,我们在以后的体育课中应加以改进。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社会体系也就不得不融入这种思想,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发挥积极主动性,对他们起到一定的健康和教育作用,从中得到快乐,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中运用和安排将起到重要作用。

体育游戏是游戏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它融体力发展,智力发展,身心娱乐为一体,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身心锻炼活动。学校体育常用的体育游戏,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生长发育,配合掌握运动技术技能,有效发展学生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研究体育游戏,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掌握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才能使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全面完成学校体育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一、体育游戏的选择

体育游戏的设计要充分根据游戏的目的和任务,游戏对象的年龄特征.参加人数以及场地器材.时间等客观条件,体育游戏内容选择时不宜繁难,也要避免单调乏味。

(一) 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把体育游戏分为行走类.奔跑类.跳跃类.支撑类和负重类等,例如“十字接力赛”.“二人双足跳”

(二) 按发展身体素质的任务把体育游戏分为力量类.速度类.耐力类.灵敏类和柔韧类等,例如“喊数报团”.“贴膏药”.

(三) 按运动项目把游戏分为田径类.体操类.篮球类.足球类排球类等.如“搬运球”等

(四) 按课的结构分类如准备部分的集中注意力类;基本部分的提高光奋性类;结束部分的整理与放松类等。

二、场地器材的准备

(一) 体育游戏场的准备

体育游戏教学中,必须准备好场地,应清除杂物,保持场地平坦。投掷类游戏,应安排在空旷的场地上,检查器材是否完好,投掷区在考虑安全措施,避免伤害事故;在做奔跑类游戏时,要检查场地有无砖石.碎玻璃等,以及是否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在做跳跃类的游戏时,要检查场地沙坑是否平坦或松软。

(二)游戏器材的准备

大多数游戏需要器材,如小旗.木棍.球.沙包等,器材的重量.大小应该适合学生的使用,并保证使用时的安全。

有些场地和器材的准备工作,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加,师生共同完成,如场地规划.器材的布置与分发等,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手动脑的习惯。

三、体育游戏的讲解与示范

(一)讲解

讲解,是教师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使学生明确体育游戏的目的,任务,理解掌握游戏的方法.规则和要求。

1.讲解位置

讲解时教师的站立位置,应选择以学生能看到示范,听到讲解的地方为原则。由于游戏形式多样,游戏的方法和队形不同,教师必须选择适当的站立位置。如人数多且圆圈大时,可站在圆内一.二步处,避免一半的学生位于教师背面,影响教学效果。队形过长或对面站立的距离较远,可适当密集调动。

2.讲解要求

讲解要注意系统性,有顺序地进行,要特别强调清楚游戏的方法.规则与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艺术水平,在进行游戏讲解时,根据游戏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语言艺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示范

游戏的示范与讲解一般应结合进行,对游戏动作可以不全部示范,只演示某些姿势及个别重点动作,但对较为关键复杂的游戏动作,则需要进行实完整的示范。示范要力求简练.明确.尽量省时。

游戏的示范一般以教师为主,模仿.演示关键的技术动作,并结合讲述游戏的完整过程和规则要求。但对复杂,多人完成游戏,教师示范动作一人不够时,可选择同学和老师一起示范,或制定一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试做进行示范。

四、体育游戏的教学要求

(一)明确并自觉地遵守体育游戏的规则

在游戏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条件,选择具体.简单的规则,使大家明确,易于遵守,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要求下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培养其组织性.纪律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二)适时调整运动负荷

教师通过对学生情绪.动作,活动秩序等观察,分判断学生的生理负荷,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游戏的运动负荷,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疲劳时表现为:

a) 对体育游戏的兴趣不浓,精神不集中,游戏效果不佳。

b) 动作迟缓,纪律松驰,犯规次数和人数增加。

c) 学生脸部发白,气喘吁吁,反应迟钝等。

当发现学生在游戏中出现疲劳时,应结束活动,适当调整运动负荷。

通常采用:

1. 增加或减少影响游戏紧张因素,如改变游戏的次数和规则。

2. 扩大或缩小游戏场地范围

3. 增加或减少游戏的组数和参加游戏活动的人数

4. 延长或缩短游戏活动的时间和间歇时间

(三)时刻把安全教学放在首位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学生经常是处在跑动.躲闪.追拍.对抗等状态,容易发生滑倒和冲撞现象;教师除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场地器材条件,预先估计到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排除在外;要在课上加强安全教育,防止伤害事故发生,采用大幅度动作时,要安排避免肌肉拉伤的对策;在对抗性较强的激烈活动中,要注意防止因秩序混乱而发生意外,全方面细致考虑,周密防范,防止出现问题,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参加体育游戏,愉愉快快地离开活动场地。

五、游戏的结果与总结

游戏应按规定和要求结束。游戏结束最合适的时机是当学生感到比较满足,以不太累,处于“兴奋保留”的状态,提前或延迟效果都不好,当学生出现明显的过度紧张和疲劳,情绪低沉,产生厌倦心理,感到游戏平淡无味时,游戏应立即停止。参加游戏的学生要求重复游戏或延长游戏时间,通常不应允许。因为学生在游戏时,兴奋性高,易一味迷恋游戏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会导致产生过度疲劳或影响身心健康的不良后果。教师在游戏开始前,要使学生确知游戏在什么条件下结束,如规定游戏的重复次数,规定游戏的轮次,对没有一定结尾的游戏则规定时间,教师对游戏的开始和结束都要严格控制。

游戏结束后,教师的总结具有教育意义,但总结应在学生稍为安定,注意力适当集中的条件下进行,教师要对游戏的结果作出明确,公正的评定,对整个游戏 和个别人作出讲评,指出各组在发挥集体力量和遵守纪律,执行规则方面,在技术,战术的运用和发挥上的优缺点;在游戏中表现好的,提出表扬;对游戏失败者,多从积极方面鼓励,总结经验与教训,克服缺点与不足,争取下次活动取得胜利。

一节游戏课的成功,会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既锻炼身心,又培养了团结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又能在快乐轻松的体育课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初中地理教学教法范文第4篇

1 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 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是多元化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固定的方法。现在科技水平不断发展, 传统的黑板讲授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历史, 现在教师基本都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 采用现代教学方法, 《房屋建筑学》在建筑类专业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教师一般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方法, 双边等教学方法, 根据具体内容可以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有效的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能为企业培养优秀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2 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需要, 需要建立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适合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房屋建筑学》是应用型强的课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课后实践是《房屋建筑学》的核心内容, 在课后实践过程中, 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效果最佳。

2.1 实践课程的设计

教师在实践课程要科学有效的进行设计, 课程设计的质量对课堂效果有很大影响, 教师需要根据课程重点内容, 搭建实践平台,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让学生对实践课程能更理解。在实践中的课程设计是学生能否掌握这门学科的关键, 教师必须注重实践环节的合理设计, 使课程设计紧贴专业知识, 在实践中让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真正的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

2.2 现场实地实习

学生在现场实地实习之前要进行充分预习, 对有问题的知识要进行标注。在现场实地实习中应该预先将课堂上的问题提出来, 让学生知道实习的目的, 思考的方向, 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做到充分的准备, 因为施工现场环境非常复杂, 学生应该把安全方面放在第一位。在现场实地实习中应该找一个在房屋建筑方面有经验的实践人员, 参与学生的实习, 来为学生解答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紧紧地抓住实践这条主线, 要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 再不断地使学生得到合理的实践答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 能对《房屋建筑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 对知识有效理解的过程中, 还能促进学生实践技能提升, 现场教学的方式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房屋建筑学》的课程需要在现场实地学习, 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潜能, 提高实践技能都有促进作用。

3《房屋建筑学》实践教学经验

3.1 课前布置预习阶段

教师需要在课前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 让学生充分进行预习, 预习的效果对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预习不是简单的课本预习, 需要通过对课程全面的了解, 并且能根据课程内容提出问题, 并且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使学生成为课堂主角,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进一步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3.2 课堂教学阶段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需要科学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搭建教学平台,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也是检验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学生预测效果好, 带着问题来学习, 课堂效果很好, 反之学生预习不好, 课堂又成为教学的主角, 教学改革就失败, 必须加强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

摘要:《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 传统讲授教学教法不适合现代学生的发展需要, 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教法, 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目标, 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本论文主要从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房屋建筑学》实践教学经验进行阐述浅谈《房屋建筑学》的教学教法, 希望为研究浅谈《房屋建筑学》的教学教法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教学教法,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玲华, 高乐.《房屋建筑学》课堂教学的优化[J].四川建材, 2014 (01) .[1]刘玲华, 高乐.《房屋建筑学》课堂教学的优化[J].四川建材, 2014 (01) .

[2] 宋博, 高海英.高职《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科技风, 2013 (16) .[2]宋博, 高海英.高职《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科技风, 2013 (16) .

[3] 汪斌, 田美灵.浅谈《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探究[J].科技信息, 2012 (13) .[3]汪斌, 田美灵.浅谈《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探究[J].科技信息, 2012 (13) .

初中地理教学教法范文第5篇

1 激情入趣, 讲究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 是课堂教学的前奏, 如同出戏的“序幕”, 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的课文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不但课堂效果好, 更主要是学生全身心投入了, 才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 才能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课堂中, 师生才能真正互动起来。如我在教《天上的街市》一课时, 我先让同学们讲一讲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的故事。因为学生对牛郎织女的故事很熟悉, 所以课堂上, 学生可来劲了, 纷纷争着发言。一位学生说:“深深地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 只有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上相会一次, 这是多么痛苦的生活啊!”根据学生的概括, 我顺势说:“同学们一定希望牛郎织女在天河中自由地骑着牛儿来往吧。”这样, 通过激情入趣的导入, 师生间顺利、轻松、愉快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当然, 这个环节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遵循教学规律, 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同时, 也应注意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及方式, 不可千篇一律。

2 理清思路, 问题设计要巧妙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 是一种开放性活动教学,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整体地把握文章内容的同时, 教师科学、巧妙地设计课堂提问, 也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发展学生智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更是师生互动进行教学调控的重要方法。因此, 教师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 问题设计应从以下两个重点切入。

2.1 提问要从关键点切入

所谓“关键点”, 就是课文的重点或难点。同时也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中心点。关键点突破了, 课文的教学也就成功了。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这些关键点, 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如:我在教《皇帝的新装》一文时, 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童话故事的内容吗?这个问题设置得巧妙, 巧就在于让学生用一个字来理清文章的思路。这个问题一提出, 在课堂上就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探究。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有说“蠢”字, 有说“奇”字, 有说“展”字, 也有说“骗”字。学生理解角度不同, 就有不同的说法。如用“骗”字就可以概括文章的故事内容。全文按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们助骗—百姓传骗—小孩则揭骗的思路构思。通过巧妙设计问题, 从而一步一步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课文的细微之处。

2.2 提问要重视不同层次的对象

九年义务教育下的教学班级, 班级人数较多, 且学生素养参差不齐, 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因此, 教师的课堂提问要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兼顾, 由浅入深, 且问题的难度也要适当把握, 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搭建起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的平台, 课堂教学才能顺利、有效的进行。

3 抓好拓展延伸环节

《大纲》和《新课标》都十分重视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 因为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 提高他们运用语文的能力。拓展延伸的内容概括起来有“导入、内容、读写”等方面的延伸内容, 其中, 内容的拓展延伸是让学生学习文章内容以后, 经过品味、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发散思维的过程。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说一说如何抓好内容延伸的环节。

3.1 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 学生学习新知识都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没有相应的知识和经验, 也就无法进行思考。因此教学时, 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指导。

3.2 选择身边的案例或现象,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学生反复品味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身边的案例或现象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我在教《享受生活》一文时, 最后的拓展延伸我是这样设计的:我们从海伦·凯勒身上得到什么启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选择身边的案例或现象进行讨论和交流。由于我的点拨得当, 加之学生在理解的同时结合了现实生活的案例进行思考, 很快他们就得出了不同的答案。如:要尽力完成每一件事;要有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等。而且还举了我们生活中一些身残志坚的例子。一个同学还用一句话:“只要朝着阳光, 便不会看见阴影”。结束了全堂课的教学任务。这堂课师生互动达到了高潮。

其实, 中学语文教学中, 师生互动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提高, 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因此,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绝不能违反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规律, 需要引导学生以互动、合作为手段, 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大化。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师生交往, 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 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课改中, 我觉得模式化的东西太多了。这大大束缚了教师的手脚, 同时也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 学生不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事实上, 师生互动的课堂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还能提高学生善于思考的深度。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学习因自主而发展。这才是成功的语文教育。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在语文教学中, 就师生互动的教法在此与大家交流与探讨。

初中地理教学教法范文第6篇

1 利用时政新闻, 激发学生求知欲

许多学生聊天时, 津津乐道国内、国外时政新闻;对奥巴马等人物出台新政的评价滔滔不绝, 在政治课堂上学生却无精打采。究其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 忽视以时政新闻中生动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时事政治和教材有一定联系。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 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利用时空大跨度, 多角度比较给学生强烈求是“悬念”, 调动学生学习政治动机。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 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 探究社会现象, 能迅速而直接地里解释社会变革, 展现和评价科技成果, 保证教学内容的更新, 体现时代性。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开展教学活动, 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学习知识的时效性。

中学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 发展个性, 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中学生成长在社会变革环境中, 接触纷繁复杂的社会;利用网络信息, 通过政策粉丝开展社会调查, 使学生开拓视野, 发展兴趣, 完善人格, 培养创新人才。

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体现在教学内容、要求、目的上。网络信息涉及面广, 学科全, 科学价值高, 时效性强, 充分照顾学生各层面的不同需要。学生通过处理网络信息, 在综合思维、行为上起自我培养的作用。网络技术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学习评价体系改进, 与具体相关学科融合与综合, 推崇人本主义理念上, 具有积极的意义。

2 创设情景, 突出学生主体, 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成效取决于学生的认知过程信度和效度,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变“要我学”为“我愿学”, 在教学中, 创设情景,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具有好动、善疑、思维活跃等特点。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思想性, 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生动、形象、具体、深入浅出、循循善诱, 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 自觉地掌握政治思想课的基本观点。从实际事例入手, 调动情感因素, 使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运用兴趣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光荣使命, 应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去担当教书育人重任, 寓教于乐, 力求让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现今是信息社会, 网络时代, 思想政治课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法陈旧, 手段单调, 内容空洞, 大道理多, 很难吸引学生, 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教与学通过设疑、释疑、解惑, 引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 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有疑问才有思维, 经过思维才能解疑, 有所进取。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 教师给予解惑, 可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诱发兴趣, 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把握教材的理论性、科学性同时讲究趣味性, 形象化阐述理论, 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 由浅及深、触类旁通, 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理解, 加强巩固, 更好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 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受召力、战斗力也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 语言技巧、语言风采。教师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恰如其分的身体语言 (补充发口语的感染力) , 面容、期待的目光、手势动作, 使教学在张弛、声色中, 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 拨动学生的心弦, 促进记忆的持久, 思维的活跃, 想象的丰富,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生动、形象、幽默的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 活跃课堂气氛, 加强教学效果。达到用知识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 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愿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用感情激发学生的兴趣, 化理为情, 融情入理, 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 才能触及其灵魂, 震撼其心魄, 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在组织高中第二册全册备课时要求全册教学用建国历次国庆阅兵录像和教师自身独特经历和感受来说明教材上的一些原理, 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 若历其事之感。同样可以达到用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 理论联系实际, 知行统一, 提高实践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 德育教育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中精选案例, 以例说法, 同时以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搜集相应事例, 通过讨论、质疑等方法, 做到事理综合,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行统一是政治教学的又一个重要原则, 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观点, 更体现在行动上。笔者认为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着眼强化学生实践意识, 增加学习直接经验和获得积极感性体验的机会,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鼓励学生动手、交流。让学生开展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 到网站建立, 资源库、网络平台营运等活动, 提高实践能力。

网络技术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学习评价体系改进, 与具体相关学科融合与综合, 推崇人本主义理念上, 具有积极的意义。

4 让评价机制建立起来、健全起来

欣赏学生是内心更舒畅, 赞美学生架起心里沟通桥梁。在政治课堂上, 清楚地告诉学生学习政治的目的, 鼓励学生投入课堂, 提高效率。了解学生的特长、爱好, 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创造受表扬的机会。力争让所有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政治课堂上来。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教然后知其困”,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继续并且也会更好地利用现代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反思教学。集全市政治课教师之智, 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提炼, 发现问题, 进行研究、学会教学。建立科学评课机制, 利用网络构建交流平台。

摘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探索政治课的教学规律。

关键词:政治教学,兴趣,反思,情景教法

参考文献

[1] 张志远, 章鹏远.欧洲中小学外语教学改革[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2 (9) .

上一篇:通讯抢修应急演练总结范文下一篇:第一课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