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基金监管模式论文范文

2024-07-30

开放式基金监管模式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开放式基金作为一种高级投资工具,投资者可以根据业绩自由申购和赎回基金份额,一定的赎回压力可以激励基金管理人更好地管理基金,实现基金绩效和基金规模的良性循环。然而我国开放式基金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一种“异象”,即业绩越好的基金越容易遭受巨额赎回。本文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这种“赎回困惑”进行解释,进而寻找出解决这种困境的方法。

【关键词】 开放式基金 赎回困惑 行为金融学

一、开放式基金赎回机制

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份额总额不固定,基金份额可以在基金合同约定的时间和场所申购或者赎回的基金。投资者的这种自由申购和赎回的的权力形成了基金市场上“优胜劣汰”机制——业绩好的基金能够得到更多的申购,从而扩大规模;业绩差的基金遭到大量赎回,规模逐渐萎缩,最终退出市场。由于基金管理人的收入主要来自以基金资产为基础、按固定比例提取的基金管理费,所以在自由赎回机制正常发挥作用的条件下,开放式基金在基金契约和监督契约安排方面更具优越性,基金管理人所要承受的竞争压力和提高收入水平的动力也更大,这有助于降低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能够在基金绩效、基金申购量、基金规模、基金管理人收入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这种机制从本质上能够促进基金业整体的健康发展,也从根本上对整个证券市场起到重要的稳定作用。

二、我国开放式基金“赎回困惑”

我国自2001年9月推出首只开放式基金以来,其数量、规模、质量都实现了快速增长,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投资工具。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共有开放式基金964只,资产净值合计20693.45亿元,占全部基金资产净值的94.41%,份额规模合计25147.80亿份,占全部基金份额规模的94.86%,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开放式基金都面临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赎回困惑”,即基金持有人在盈利状态下和在亏损状态下对风险表现出来的偏好与厌恶不同:基金业绩越好,基金持有人越愿意赎回该基金;基金业绩越不好,持有人越不愿意赎回该基金。投资者的申购赎回行为没有表现出“优胜劣汰”机制,反而促进了“劣胜优汰”。显然投资者的这种投资行为是非理性的,并且对我国基金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今年这种情况继续上演。今年一季度股市回暖,基金也扭亏为盈。据天相投顾统计数据显示,已披露季报的39家基金公司旗下595只开放式基金一季度合计盈利285.47亿元,然而基民见好就收,一季度39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共出现594.03亿份的净赎回,净赎回比例为3.47%,595只基金平均每只基金遭遇1亿份的净赎回。一季度末,份额较年初增长的只有9家。盈利难抵净赎回,39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整体净值规模大幅缩水。

次新积极型股基中,业绩表现居前的基金净赎回比更高。根据海通证券数据,景顺核心、民生景气这两只成立于去年年底的基金,今年一季度净值涨幅分别高达13.69%、6.99%,居同类基金前十。而天相投顾数据显示,这两只基金一季度净赎回比均在80%以上。而从净申购的情况来看,净申购比在50%以上的基金均为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德盛货币A等3只基金净申购比高达200%以上。

三、行为金融学对开放式基金“赎回困惑”的解释

1、噪音交易

噪音交易指非理性地把噪音当作信息来进行交易。噪音交易者即缺乏理性的交易者,是对风险资产未来收益分布形成错误理念的投资人,他们可能因为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上出现偏差,或是因为过度相信自己的判断而错误地评估了与收益相关的风险,并以此作出投资行为。一般认为,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较为理性,较少受行为因素的影响,而个人投资者受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的限制以及一些行为因素的影响,往往与噪音交易联系在一起。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以个人为主,他们的投资行为较为短期,热衷于波段操作,很容易受风吹草动的影响而变更投资计划。当市场出现一些垃圾信息或谣言,噪音交易者便迅速赎回业绩好的开放式基金以实现收益,噪音交易行为的社会性又使得这种非理性行为逐渐放大,最终表现为整个市场的卖盈留亏的“赎回困惑”现象。

2、处置效应

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在处理证券时,倾向卖出赚钱的证券、继续持有赔钱的证券,也就是所谓的“出赢保亏”效应。这意味着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正是这种心理导致了人们长时间地持有赔钱的投资,而不是赚钱的投资。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赎回困惑”现象也可以看作是“处置效应”在基金市场的一种表现。一方面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短,上市公司素质普遍不高,绩优蓝筹股稀缺,所以开放式基金管理人难以进行各种不同类型的股票投资组合,其结果只能是多家开放式基金重仓持有某一只股票情况的出现,这与开放式基金所提倡的分散投资、降低风险、提高收益的宗旨显然背道而驰。另一方面,由于上市公司业绩波动幅度极大,分红随意性强,使得开放式基金公司难以准确预测未来持有期内的现金收入流量,既不利于基金公司进行长远规划安排,也不利于基金的资产净值保持相对的稳定,其后果只会打击投资者持有基金的信心,无法形成清晰明确的心理预期,面对收益时的风险回避心理更加明显。因此,在当前的资本市场大环境中,投资者倾向于大量赎回绩优的基金,而继续持有亏损的基金。

3、心理账户

人们习惯把资金的来源、资金的所在和资金的用途等因素进行归类,行为金融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理账户”。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往往无意识地把一项决策分成几个部分来看,即分成几个心理账户。对于每个心理账户,投资者会采取不同的决策。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由于缺乏优质的上市公司,开放式基金的投资结构趋同,使基金隐含着巨大的风险。基金的持股集中度越高,顺利出货、成功套现的可能性则越低,一旦发生风险,整个基金都将遭到重创。只要有一只基金大规模减持重仓股,其他基金也会效仿,所以大量的账面盈利对于未来基金净值的增长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因素,净值的变化趋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走势的制约。投资者认识到这一点,便把开放式基金当做自己另外一个心理账户,在这个心理账户中,为了避免未来的流动性风险,尽早实现收益,必将趋于过早的赎回开放式基金。这种行为趋势在短时间内将很难受市场状况的改变或投资者自身投资组合的调整等因素而改变,从而使得“赎回困惑”现象很难扭转。

4、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源于人们的乐观主义,大多数人在很多方面对自己的能力以及未来的前景都表现出过于乐观,在决策中表现为总是倾向于过高估计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力,进而容易忽视客观情况变化造成决策失误的可能性。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相对不完善和投资者素质相对不高,这一现象在我国投资者身上表现的更为明显。在我国基金市场上,投资者总是过分依赖自己打听到的“小道消息”而轻视基金公司业绩报表等基本面的信息,而且投资者在过滤信息时总是关注那些能够增加“自信情节”的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比如在市场高涨时期过分轻信分析师对于市场前景有利的分析,而忽视后市潜在的风险等。投资者的过度自信会导致想当然地认为前期业绩好的基金,后市上涨的空间比较小,而那些业绩差甚至亏损的基金更容易迎来反弹的机会。另外,大多数非理性的投资者在面对损失的时候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他们把这一损失归结为暂时的回调。这种非理性的心理造成了业绩好的基金赎回率相对较高,而业绩较差的基金赎回率相对较低的现象。

5、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即“从众行为”,指行为上的模仿性和一致性。羊群效应是金融市场中的一种非理性行为,是投资者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多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私人信息的行为。

投资者由于受到噪音交易、处置效应、心理账户和过度自信等非理性心理的影响,在基金交易过程当中会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又常常会引起众多的投资者跟随和模仿,特别是相互接触、经常交流的人群中,“羊群效应”会更为明显,从而造成只要有投资者对某些表现好的基金采取赎回措施,则会引发其他投资者跟风的现象,进而发生大量的赎回。

四、启示

1、从政府角度来规避开放式基金“赎回困惑”

(1)完善资本市场,为开放式基金理性发展提供客观基础。政府要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增加上市公司数量,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开放式基金的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的投资对象,积极开发多种能够规避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只有当资本市场具有一定数量的较大规模上市公司和证券品种,市场容量和交易规模都比较大时,才能为开放式基金的顺利运作创造良好的外部市场条件,才能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为其长期投资提供有力的市场保证,降低投资者大规模普遍赎回的可能性。

(2)在全社会正确宣传开放式基金,提高人们对基金的社会认知水平,促进投资者理性投资。我国投资者目前还很不成熟,投资的经验水平尚待提高,有些投资者甚至把开放式基金当作又一个市场炒作品种。相关机构应在全社会正确宣传开放式基金,使更多投资者充分认识到开放式基金“专家理财,分散风险”的特点,认识到开放式基金更适宜进行中长期投资,是不同于股票的一种高级投资工具,帮助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减少其非理性行为。

2、从基金管理人角度来规避开放式基金“赎回困惑”

(1)完善赎回机制,提高赎回成本,抑制赎回行为。由于开放式基金最主要的特点是可随时申购和赎回,资金的频繁进出会影响到基金管理人正常的投资运作,所以可以通过对投资者的赎回行为设立一些赎回规则,加大其赎回基金份额的成本,从而抑制其赎回需求。首先,可以设定赎回基金的费率随着赎回份额的增加而提高,使得投资者巨额赎回的成本增加。其次,可以规定投资者对其持有的单只基金每次赎回不得超过其持有总份额的一定比例。再次,设置每日赎回的最高比例限制,当发生巨额赎回时,基金管理人当日办理的赎回份额不得超过基金总份额的10%,对其余赎回申请可以延期办理。最后,设置T+N的清算制度,规定投资者提出赎回申请到清算交割有一段时间(3天或5天)的资金冻结,这样一方面会提高投资者的资金成本(赎回成本),抑制赎回,另一方面也能给基金管理人缓冲的机会。但是,要特别注意到,自由申购和赎回是开放式基金优越于封闭式基金的主要优势所在,这些方法在降低开放式式基金巨额赎回风险的同时也削弱了开放式基金的赎回机制带来的自由灵活性。因此,在提高赎回成本时要注意权衡一个最优的范围,防止过分提高成本造成抑制开放式基金的发展。

(2)对基金持有人进行清单管理,建立赎回预测机制。实际上,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只能减少基金赎回,而不能完全避免赎回,因此基金应当建立赎回预测机制,为应对赎回做好准备。据此基金管理人要建立基金投资者清单,根据资金来源、持有动机、对证券市场的敏感程度、对利率的敏感程度等因素对投资者进行以分类,制定出一份对基金表现最敏感的投资者在未来一段时期的赎回要求并定期加以评估,随时与之进行沟通,对可能产生的赎回进行测算,以做好应对措施。当各种可能引起大规模赎回的因素无法避免时,基金管理人就应该积极做好应对赎回的准备。

(3)做好投资者行为研究,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培养中长期投资群体。行为金融学认为,优秀的基金管理人不仅要具有丰富的金融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而且还应当了解投资者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偏差。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中出现的高比例赎回率,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投资者存在着心理偏差,如果基金管理人做好了投资者行为研究,了解投资者的非理性心理,就能及时与投资者进行沟通,纠正其非理性心理,培养健康的投资心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非理性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并且培养出一批中长期的投资群体。

【参考文献】

[1] 陆蓉、陈百助、徐龙炳、谢新厚:基金业绩与投资者的选择——中国开放式基金赎回异常现象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7(6).

[2] 饶育蕾、盛虎:行为金融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 罗剑、汪淼:从行为金融角度浅析基金赎回异常现象及对策[J].经济师,2005(2).

开放式基金监管模式论文范文第2篇

从2季报公布数据看,基金整体表现出减仓操作,各类基金业绩的差异绝大部分依赖于减仓力度大小,基金选股能力差异没有有效体现,另外整体转向防御型投资策略,增持抗通胀和抗周期行业,而相应减持受宏观经济影响较突出的周期性行业。

概述

2008年2季度股市继续大幅下跌,且呈现出各类板块普跌现象,投资者对未来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各类负面信息表现出恐慌情绪,基金在本季度的操作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从本次2季报公布数据看,基金整体表现出减仓操作,各类基金业绩的差异绝大部分依赖于减仓力度大小,基金选股能力差异没有有效体现,另外基金整体转向防御型投资策略,增持抗通胀和抗周期行业,而相应减持受宏观经济影响较突出的周期性行业。2季度股市的下跌也伴随着基金操作行为的重要转变。

2008年2季度末共有59家基金公司旗下的362只1基金公布投资组合。其中封闭式基金34只(包括31只老封闭式基金和3只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大成优选、国投瑞银瑞福分级、建信优势),开放式股票类基金有243只(含指数基金和ETF、LOF),货币基金40只,债券类基金40只(含保本基金),QDII基金5只。本次有18只新基金首次公布季报,其中1只为封闭式基金,6只为开放式偏股型基金,11只为债券类基金。本报告主要针对国内股票类基金的投资组合进行分析。

资产配置:基金仓位已经降至较低水平

基金主动减仓

08年2季度末所有股票类基金整体加权平均股票仓位为71.88%,较上季度末的75.88%继续大幅下降,分类型看,封闭式基金平均仓位为62.28%,较1季度末的59.17%在绝对数值上看有增加,但考虑到4月份封闭式基金的集中大比例分红,实际封闭式基金在2季度有减仓操作;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3.01%,较上季度末的77.96%下降近5个百分点;开放式平衡型基金平均仓位为65.73%,较1季度末的72.47%下降近7个百分点。从对比可以发现,目前仓位水平最低的是封闭式基金,其次是开放式平衡型基金和开放式偏股型基金,而2季度仓位下降幅度也基本是这个顺序。

与历史仓位相比,目前基金整体仓位水平已经与2005年基金平均仓位水平接近,基金再大幅主动减仓可能性下降。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封闭式基金仓位水平降到历史低位,封闭式基金在不考虑资金流动性影响的情况下,大幅降低仓位说明封闭式基金对未来市场表现比较谨慎,而历史上看封闭式基金做时机选择并不积极,大类资产配置调整也不灵活,因此本次大幅降低仓位可能是作为长期投资调整,并不会在短期内受市场环境的变化有所改变。__这可能也能代表开放式股票基金的投资态度,这将成为下半年基金谨慎投资的写照。我们认为下半年基金在整体仓位相对平稳的情况下,主要操作是调整持仓结构,使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增强。

从股票仓位的历史变动上看,2008年2季度基金平均股票仓位已经降到2005年股票仓位的平均水平,这反映出目前基金已经进入熊市投资阶段。而本次封闭式基金降仓幅度和速度均较大,可能与其规模固定容易形成投资决策有关。另外,目前开放式股票类基金结构有较大改变,07年牛市环境下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发行较多,使得目前开放式股票类基金中股票型基金占比加大,而受基金契约限制股票型基金仓位必须在60%以上,这无疑使得开放式股票基金的仓位下限上移,如果考虑这个因素的话,目前基金的仓位水平可能已经达到历史较低水平,基金再次大幅减仓动力较弱。

将基金资产划分成股票资产和非股票资产来看基金主动减仓程度,2季度封闭式基金股票资产下降比例为48.50%,非股票资产下降比例更高主要是分红导致现金支出增加,考虑这个因素封闭式基金仍有较大主动减仓操作。而开放式股票基金股票资产下降幅度为25.88%,较股市下跌幅度大,也高于股票基金净资产下降幅度,且债券投资比例增加,因此可比开放式股票基金也有主动减仓操作。新基金的建仓速度明显放慢,且增大了债券投资,也表现出新基金投资谨慎的态度。

仓位分布继续下移

伴随基金整体仓位的下降,基金仓位分布也出现下移趋势,目前基金仓位在60%-70%的数量占比最大,而上季度这个数量占比最大区间是在70%-80%。从两个季度仓位分布占比图形变动可以看出,基金仓位分布向下移动趋势比较明显。

从单只基金持仓水平看,共有22只基金2季度末持仓水平高于90%,较上季度数量明显下降,而这22只基金中ETF和开放式指数基金占有16只,且仓位最高的前9只基金均是指数基金,这也是基金产品差异的不同。对主动投资股票基金,目前海富通股票、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海富通风格优势、上投摩根中国优势、中邮核心优先、信达澳银领先增长等股票仓位超过90%。

行业配置:防御特征显著

行业转向防守型

基金在2季度投资真正转向防御性投资,一方面仓位下降以避免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则是调整持仓结构,转向业绩增长平稳和受宏观调整影响较小的行业是本次基金行业调整的重要方向。

基金在行业变动上主要体现在大幅增持采掘业、医药生物和电力煤气和水板块,而相应大幅减持房地产、社会服务、木材家具、机械设备和金属非金属行业,目前处于较高超配的行业是采掘业、食品饮料和批发零售,而明显低配的是金融保险和电力行业,从历史数据对比看,虽然基金大幅减持房地产行业但其超配水平仍处于历史高位,而金融保险业则处于历史相对配置较低水平,基金在后期操作可能重点放在调整持仓结构上。(对各行业基金在各季度的投资比例和市场标准配置比例对比,可以参看工作底稿中的数据表)采掘业的大幅增持是基金对煤炭行业的重点配置,而食品饮料和批发零售一直是防御性板块,在市场不确定环境下这两个板块的超配比例一直较高。历史上看,基金超配和低配行业可能对行业后期变动有影响,在基金低配较多的行业中如果后期基本面变化好于预期将会有较好表现,而基金超配的行业则面临着估值水平过高的风险。

基金调仓对行业表现影响增强

2008年2季度基金对行业投资的变动直接反映在各行业收益表现上,也可以说2季度在单边市场下跌中各行业表现差异与基金的整体操作有直接关系,这也反映基金成为2季度市场表现的主力,其它类型资金对市场参与力度减弱。

基金增持幅度最大的采掘业获取超额收益最高(这里超额收益是与沪深300指数收益对比),而减持幅度最大的房地产也相应表现出最大的下跌幅度。从各行业表现和基金行业调整幅度对比看,金融保险和农业板块基金增持比例较低,但两个行业表现相对较好,这可能与其它资金对这两个板块有增持有关。电子和综合类行业基金调整幅度不大而行业表现相对较差,也反映基金在这两个行业主导力不强,从这些对比可以看出基金与其它资金对各行业的配置差异。

股票组合:集中度提升

集中投资应对风险

2008年2季度基金表现出较强的熊市投资特征,持股集中度和行业集中度均提升,以应对股市下跌风险。但从绝对数值上看,基金的持股集中度仍低于2007年初水平,但行业集中度已经处于相对高位,这可能与目前基金数量增多,基金投资风格已经有所区分有关。

集中度的提升反映出基金认为目前市场风险仍较高,集中资金投资可以应对市场风险。但我们也看到对于一些稳定性行业,如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本身市值占比较小,股票流动性较差,因此对于资金规模已较大的基金配置意义降低,这也是基金目前不可能再回到2005年的情况即基金群体的“抱团取暖”。在精选个股的情况下,行业特征和差异仍较大,因此集中投资优势行业适度分散个股是目前最好的投资策略。

2008年2季度基金核心资产数量下降到49只,同时重仓股数量下降到357只,这反映出目前基金在持股集中度上升的过程中加大了对重点个股的持有,减少投资范围,抓住优势个股成为基金目前的操作方向。从基金交叉持股的前20只股票的集中情况看,2季度与1季度持有集中度比较接近,说明基金对大家一致看好的个股仍保持了较高的持有量。

减持钢铁,增持二线蓝筹

在08年2季度基金重仓股中减持幅度较大的主要是银行和钢铁股,如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唐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增持幅度较大的是中信证券、长江电力、浦发银行和中国神华等。

目前基金的前十大核心重仓股中已经加入了如贵州茅台、苏宁电器、盐湖钾肥等业绩稳定增长的防御性股票,且基金持有量均较大。这也反映出目前基金仍以防御为主的投资思路。

基金经理观点汇总:谨慎乐观,重视选股

我们汇总了本次公布季报的股票基金的基金经理工作报告(详见2008年2季度基金经理工作报告汇总),这里我们简单汇总一下基金经理观点。

对市场看法:目前市场估值已经处于合理区间,再大幅下降可能性降低,但估值合理并不是被低估,因此目前市场环境并不会出现立刻转暖的情况,市场在上半年单边大幅下跌后,可能会选择振荡调整来逐步消化未来的不确定性。

对行业看法:防御投资仍是主要观点,对稳定增长的医药、食品饮料等板块仍看好,同时对于受益于资源价格改革的行业会加以重视。

对个股看法:精选个股成为下半年的主要任务,在上半年基金可以靠仓位制胜,下半年的差异则更大体现在选股上。目前市场整体估值相对合理情况下,个股的估值水平差异较大,一些优质个股价值可能被低估,大多数基金都表示将在下半年重点挖掘这些被严重低估的个股,以期获得超额收益。

开放式基金监管模式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不仅关系到居民的老年生活水平,还关系社会收入的分配调节等层面,针对基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对监管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势在必行。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监管

一、引言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指年满16周岁,已经离开学校且不属于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不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内的城乡居民,在户籍所在地参加的养老保险,其保险基金包括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三部分。该制度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和保证可持续发展为重点,承担着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在城乡居民保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基金监管作为基金管理运行的重要手段,不仅需要确保基金的安全,在公民到达一定年龄后将资金退还本人,还要在监管期限内通过市场化投资等手段获取经济效益,从而提升养老金保障水平。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现状

在《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的指导下,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推进,监管工作也在逐步完善。但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工作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以安徽省为例,基金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五大问题:

(一)监管标准不明确,缺乏相关管理条例和法律法规

任何工作的顺利开展,都需要制定明确的管理标准或管理条例进行规范,城乡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工作也不例外。但是因为该保险制度的实施尚在起步阶段,工作重心还主要放在基金的征缴和审核方面,在运营和协调分配方面没有明确的监管标准,导致监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仅能凭经验行事,增加了监管的风险性。而且政府部门没有出台约束力较强的专门法律法规,监管人员很容易找到借职务之便谋取个人利益的机会并逃避处罚,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很难保障公民的合法利益。

(二)监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难以胜任监管任务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在收缴过程中,需要对参加保险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查,然后对每个参与者的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基金收缴完毕后,需要进行复杂的审核工作,然后确定市场运营投资项目,同时还要对基金的支出情况做好规划和记录等等。这些工作不仅繁琐、复杂,还需要运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监管人员的职业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基金監管工作关系到公民的合法利益,相关人员必须有足够水平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养老基金监管单位的从业人员受学历水平偏低或工作经验不足等因素制约职业能力偏低,很难胜任基金管理和运行工作。部分监管人员思想觉悟不高,将个人利益置于公民利益之上。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基金监管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可能会因工作人员的失误或私心造成重大损失。

3各部门之间协调能力差,缺乏独立性和制衡性。基金监管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很难由个人或某一部门独立完成,只有各部门进行协调形成科学合理的配合,才能够顺利完成预期目标。但是受监管制度不完善,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低等因素影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较低。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出现工作重复从而导致资源浪费的状况,甚至可能因工作衔接出现疏漏,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可见,各部门缺乏独立性和制衡性,同样是基金监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

4监管范围和力度较小,执行力度差。(1)虽然我国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都可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但是基金管理并非面向所有参与者,只有国有企业和城镇企业等单位人员才能够真正享受到基金管理服务,获取相关的经济收益。这并非是区别对待,而是基金监管工作尚未完善,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而且因基金监管层级多,管理费用居高不下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这一因素也阻碍了基金监管范围的扩大。(2)受专业人才较少工作效率低下以及相关机构内部管理混乱等因素影响,基金监管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人员对基金监管的执行力较差,很难完成预期监管目标。这种情况下基金运营收益不高,公民能够获取的收益增速较低。另外,基金监管覆盖的范围小且难以扩大,执行力度又比较差,导致这一制度很难完成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任务,甚至可能会恶化分配公平性不足的问题。

5监管模式落后,监管工作难以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监管过程中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低、监管制度不完善等因素还导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监管模式落后。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基金监管手段单一和信息化水平偏低两个方面。目前,安徽省的城乡基金监管一般通过定期提交报表和不定期抽查专项业务实现,对基金监管工作的日常业务活动监察力度较弱。而且各地区、各部门之间没有建立专门的信息交流平台,很难及时完成信息共享,同样对基金监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监管标准

针对目前安徽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完善管理制度和监管标准。这要求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对监管工作形成强力的约束,避免从业人员钻法律的空子谋取个人处益。同时,基金监管单位要制定明确的管理条例,对从业人员的职责、业务能力等进行规范,避免监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因标准模糊等问题导致工作失误造成损失。

(二)提高从业门槛,加强专业培训

1首先,针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较低思想觉悟不高等问题,相关部门可提高招聘门槛,引入一批高水平的专业从业人员,为工作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并通过合理的奖惩制度,激励原有从业者积极提高业务能力;其次,相关单位可寻求政策支持与高校进行合作,帮助高校建设和完善相关专业,然后由高校提供更深入的理论支持并输送更多专业人才。此外,基金监管单位还可以通过短期培训、定期考核等方式,提高原有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并通过开展红色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保障基金监管工作的顺利实施。

2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城乡居民养老基金监管单位管理混乱,不仅与监管制度不完善和从业人员水平低下等因素有关,还与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工作难以协调有着很大的关系。针对这一问题,首先监管单位应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定位和划分,然后将监管任务细化分配到各部门,并进一步分配到个人,形成完善的责任机制,从而保障各部门的独立性。同时,还要根据工作内容的关联,对部门之间的配合和权限进行规划,保障各部门之间相互制衡。这样一来,单位内部工作和责任划分都较为明晰,可有效促进监管工作的开展和推进。

3扩大监管范围,提高执行力度,尽快实现分配公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面向所有符合参保条件的居民,基金监管同样应该为所有参保公民服务。基金监管范围难以扩大且执行力度低,主要受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效率,以及资金运营成本等因素影响。因此,在提高工作人员职业能力之余,相关单位还需对该工作的管理层级进行精简,从而达到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只有扩大监管范围,提高监管工作的执行力度,才能够尽快实现分配公平,缩小城乡差距,充分发挥基金监管制度的优越性。

4构建信息化平台,创新基金监管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革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工作也不应例外。因此,相关单位要构建信息化平台,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保障信息及时流通,以便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制衡,使监管工作全程透明化,加强监管力度,更好的维护公民的合法利益。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仅关系到公民的合法利益,还关系到社会进步和转型,因此基金监管工作意义非常重大。全国各地的监管单位都应针对当地基金监管现状探寻现存问题的诱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基金监管工作的完善,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齐鹏中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監管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7(05):90-95

[2]闫霞河南省DC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改进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

[3]赵雪梅甘肃省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财政支持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8

[4]章泽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层监管问题探析[J]管理观察,2018(13):100-101

[5]刘琼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7

(黄卫星,山东省邹平市焦桥镇人民政府)

开放式基金监管模式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2004 年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开始执行,这意味着我国通过法律的形式来进一步明确了证券投资基金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也让市场的发展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在现代国内证券投资基金数量和规模都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其市场地位也越来越突出。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的快速发展,我国监管方面不断的出现问题。笔者通过对宝盈基金公司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得出:完善相关法律、完善外部监管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内部监管和加强基金托管人监督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宝盈基金;证券投资基金;监管问题

1868年,英国就有了世界上第一支基金。1924年,美国有世界上第一支开放式基金。而中国基金行业发展得也不算晚。从20世界70年代到现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至今已经是快速发展阶段。所以目前的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和数目都在不断的扩大和增长。就目前这个形式,若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机制完善起来,那么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将会成熟起来。宝盈基金正是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制不完善下的产物,它各方面的失败都体现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缺乏。因此,本文想通过对宝盈基金案例现状的分析,给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监管完善给出一些建议。

1.宝盈基金案例的现状分析

1.1宝盈基金的管理公司的股权结构

通过宝盈基金官方消息,有三家股东在宝盈基金下,都是中铁信托、成都工业投资集团和对外经贸信托。他们三家分别拥有的股份是49%、26%和25%。

他们三家看似相互之间毫无关联。中铁信托原为衡平信托,由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在2009年11月,由银监会批复中铁信托可以从事股权投资的资格。成都工业投资集团是成都市的国有投资公司。对外经贸信托隶属中石化。经过基本的了解后,三家公司都是国企,但是表面上三家是没有任何的亲属关系。但是《关于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场检查的反馈意见函》中所提到,那属于成都工业投资集团的26%是属于中铁信托的。

1.2宝盈基金案例的基本情况

事件起因:由于BY公司旗下管理基金在市场中业绩欠佳,某些产品甚至排名垫底,在2005年10月,中国铁路公司对其进行收购,由于中国铁路公司总共购买72.39%的股权,从而成为BY公司大股东。自此,公司更名为中铁信托。公司股权模式由于中铁信托一股独大使得之前的大股东被迫转变为向东。在2009年,BY鸿利基金和BY泛沿海基金均出现业绩垫底的情况,其中 BY 鸿利基金凭借着 9.37%的业绩增长率在市场相同型基金产品中倒数第一,而 BY 泛沿海基金同样也在同类产品中名列倒数。

由于业绩不佳,在2010年初总经理被迫请辞的谣言开始快速传播,其所分管的基金产品在分红中出现问题,使得业绩出现大幅下滑态势,BY基金管理公司也因此陷入多重危机,成为整个基金行业甚至证券市场关注的焦点。同年一月,深圳证监局对BY基金管理公司展开了有关的审查,最终查到了该公司的确存在若干问题。

事实上早在2009年9月9日,公司已经对总经理在BY泛沿海基金的工作做了暂停处理,并且将其写入内部文件《关于因申购“光大证券”失败事件对 BY 泛沿海基金经理陆的内部处理决定》中,但是并没有明确写出总经理岗位的替代者。在2009年12月另一位总经理上任,担任BY泛沿海基金经理一职,但是前任总经理不断接受现任总经理的指示对基金进行管理与操作,内容包含仓位买卖与价格确定。并且据调查在公司尚未进行书面授权之前,多位基金经理已经开始进行相关基金操作职责。例如,杨某在2009年7月已经开始实际控制BY核心优势基金,并已经开始对其进行交易的操作。但是其正式授权书则在2009年8月方才下发。

另外,在BY公司的内部制度中规定买入备选股票时,该股票的市值不得超过基金净值的 5%与五千万元两者熟低。然而在2009年2月20日,该公司内部决定把北京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以及南京银行等五个股票放入到备选的库之中,而且不再有五千万元的阀值约束,而是保留在了5%的基金净值的阀值限制。

公司投委会要求在1月19日各基金根据相应比例进行相应股票仓位提升,并且要求在三天内实现。但是在2月5日时又再一次进行调整,要求股票仓位下降,在3月25日公司又一次要求在两到四个交易日内实现减仓处理,在七天后,也就是4月2日,公司再一次突然发布消息,要求在两到四个交易日内实现加仓处理。

也就是说公司在一年内从1月9日到2月11日期间一共进行调整三次,让操作经理进行买卖部分的股票。1 月 9 日和 21日这两天当中,公司又根据规定比例买入了 21 只股票,在 2 月 11 日的时候又将其卖出,而且还规定了仓位和价格,然而这些方面的操作都没有看到内部有关的决策依据。

2.宝盈基金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1宝盈基金停止发行新产品

真正的在2010年的100期募集后,宝盈基金就没有发行过新产品了,这个时期居然长达34个月。对于宝盈基金一直未发行新产品,基金公司一直未给出解释。业内对宝盈基金未发新产品的原因进行了猜测。原因一,可能是基金公司内部的种种问题,导致基金公司的管理层对宝盈基金进行的限制。原因二,因为宝盈基金的问题,基金公司对成本问题有所顾虑,因此一直止步不前。

尽管宝盈基金一直希望靠销售量来取胜,可是效果并不好。2010年后,宝盈基金的资产规模排名只能维持在50多名。

2.2违反相关规定

基金公司有两个违反行为。第一,持有宝盈基金的股东中,一个持有49%的股份,另一个帮大股东持有股份。但在《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中规定到,股東持股比例不得超过49%。还有本公司的权益不能被其他公司所持有。第二,很多次的基金操作并不是由基金经理来操作的,而是由未授权的第三者。

2.3基金公司投资十分混乱

原则上基金经理根据投委会要求制定投资计划,并且充分研究相关报告,同时结合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以及投资实际具体分析,以详细分析为依据确定所属基金具体需要采用何种方式执行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投委会是做出要求的那方,而基金经理是结合市场和要求做决策的那方。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投委会若不断的干扰基金经理的判断,并为其做出决策,那么投资活动将变得混乱。单方面的按照投委会的做,可能会出现对投委会有利的投资,但是对宝盈基金的整体来看是不利的。

3.完善证券投资基金监管的对策建议

3.1解决宝盈基金案例问题的对策

3.1.1消除股东之间的矛盾,把宝盈基金的发展推上正轨

想要让宝盈基金发展起来,首先基金公司的管理层得对宝盈基金有所重视。而想要管理层对宝盈基金的重视,股东得重视宝盈基金。股东之间的私人恩怨和争斗一直是宝盈基金止步不前的障碍。股东之间的争斗会影响到宝盈基金,主要因为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利的内部竞争。为此,基金公司需要作出两个变化。第一,完善好宝盈基金的决策制度,明确好各自的决策权。第二,股东之间的争斗不得影响到股东对宝盈基金的发展。在每次进行决策时,基金经理应为其介绍宝盈基金的市场和发展状况,应说服管理层把宝盈基金往好的方向推。

3.1.2遵守法律法规

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未完善的大环境下,基金公司应遵守当前的法律法规。不应该投机取巧和钻空子。并且基金公司应该建立自己的完善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股东该有多少股份,股东只能自己持有自己的股份,不应让未任命的基金经理来经手基金的发行,投资等事宜。规定好公司自己的规章制度后,应设立相应的监督部门,由专业的人员来监督公司。监督部门来建立惩罚机制,多长时间进行一次检查,若违反规定应该怎么办。在遵守大环境下的法律法规下,建立好自己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惩罚体制,从而促进公司有条不紊的发展。

3.2证券投资基金监管问题研究对策

3.2.1完善相关的法律

我国证券投资的基本法是《信托法》、《公司法》,核心法律是《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这几部法律对证券投资基金监管的部分提到很少,并不想国家上的对细节上的东西规定的比较明确,中国的法律大都是原则性的。因此,我国应该就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提出一部比较完善,能保障投资人的权利的法律。从而完善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的外部環境。

3.2.2建立外部监管机制

法律的建立是为了有法可依,当法律健全后,相应的执法部门也应提高有效性。比如证监会。建立好证监会的制度系统,不能让该部门的存在如同虚设。对该部门应该建立好良好的赏罚机制。若该部门监管不到位,发现有违规的情节,应给予严格的处罚。

4.总结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市场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证券投资基金更是迅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也促进我国的金融市场得完善,给中小型投资爱好者提供便利。但是我国对证券投基金的监管并不完善,投资市场中仍存在许多漏洞,使得证券投资基金无法健康有序发展。而宝盈基金案例就是在这个环境中生存的基金,由于外部监管的不完善和自身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本文通过分析宝盈基金的不足,并针对其不足提出解决问题,希望宝盈基金和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元月. 宝盈基金打新专户产品巨亏[N]. 北京商报,2015-08-17(007).

[2]侯小溪. 同门基金抱团重仓股降至4只  宝盈基金连续抱团“吃药”超5季[N]. 证券日报,2016-09-05(B01).

[3]苏长春. 宝盈基金“打新”专户爆仓悬疑[N]. 北京商报,2016-01-22(C03).

[4]程丹. 宝盈基金等机构被罚  暂停3个月业务资格[N]. 证券时报,2016-04-16(A02).

开放式基金监管模式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在我国,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快速建立与发展,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与社保基金自身的特点以及现行制度、法律的缺陷都有关系。本文论述了在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及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提出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 监管 对策

一、现阶段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地普遍存在通过挪用社保基金来填补资金漏洞的情况。2012年5月,国家审计署对全国31个省的包括省本级、省会城市的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缴纳状况、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基金与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进行了审计,结果显示:一些地方在扩大支出范围或者是违规运营的社保基金高达17.39亿元。其中:花费在基层经办机构等单位的费用共5.95亿元,用于市县级财政预算平衡的费用1.14亿元,用于建设体育场馆和培训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共2.94亿元,用于购买和建设基层公共用房等共花费了8590.28万元,用于购买和建设单位职工的住房共3664.80万元,用于购置车辆等共花费295.74万元,其他支出共6623.81万元。

2.非法调用社保基金所进行的投资。我国相关法规规定: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投资范围仅限于银行存款、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产品如证券投资基金、股票等。而2006年上海轰动的社保案当中,对于企业年金的运作则不仅不仅不在上述投资范围之内,甚至连投资都算不上,其实质为贷款。除了上海之外,动用社会保障基金进行违规投资的问题在全国其他地方也屡有发生,国家审计署公布的2012年《审计结果公告》显示,全国范围内被审计的31个省内,委托交由金融机构用于贷款和对外投资的高达5.44亿元。

3.社保基金的监督与管理体制尚不健全。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基金在管理上略显混乱,社保基金名目繁多,各自有各自的管理机构,管理层级也是参差不齐。

首先是多部门管理、多部门违规的现象较为突出。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名义上主要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来管理,实际上涉及的管理部门还包括社保经办部门、地方税务部门、银行、邮局和财政部门。这种多部门共同管理在理论上能够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形成一定的约束,但是在实践中由于信息的不透明,使得这种“多龙治水”的方式增加了管理的环节,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国家审计署2012年5月进行的审计发现,违规资金中有相当大的数额是同社保经办部门、地方税务部门、财政部门等相关管理部门有关的。正如报告显示,全国内范围内的经办机构等部门和单位多头开户4704个、违规开户2707个;其中5个省本级、37个市本级和151个县社保、税务等部门延期发放和扣押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或社会保险费收入共计80.16亿元。

次之,在各类社保基金的管理层级上也是良莠不齐。例如目前我国直辖市和设区市在失业保险基金上实行的是全市统筹;而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其他地区的统筹层次。显然,虽然是同样的失业保险基金,但却既由省级统筹管理又由市级统筹管理。这种层级的复杂与管理差别给监督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在监督力度鞭长莫及的情况下,违规事件的发生也就不会令人感到意外了。

二、我国当前基金监管的问题产生和原因分析

社会保障基金的违规使用与此类基金自身固有的特点以及现行制度、法律的缺陷都有关系。

1.巨大的社保基金利益诱惑。社会保障基金在很多国家被誉为“第二财政”,因为它涉及到全社会所有的老百姓,所以即便是每个人个人账户中的金额并不充裕,汇集起来同样是一笔巨款,同时伴随着个人账户内资金量的不断积累,这支资金的额度也会逐渐增大。社会保障基金的积累和支付往往是不同步的,以养老保险为例,年轻人从首次缴纳到开始领取保险金,这段时间往往跨越几十年。这样充沛的资金,加上漫长的时间跨度,两者结合起来就容易获得一些资金占用量大、周转时间长的大项目的青睐,诱惑者基金管理者去违规运作资金。而且各类违规投资行为发生之后,漫长的时间跨度不会给违规者带来立即偿付的压力,因而自然地增加了违规行为的隐蔽性。

2.现行制度的弊端被违规者利用。

2.1目前的管理体制给违规运作创造了条件。从省级到县级,地方各级政府是地方各级社会保障基金的实际控制者。一旦基金增值,那么可以算作地方政府的政绩;而如果基金亏损,那么地方政府就不得不用财政资金进行弥补。正因为不论社保基金的运作结果如何,都同地方政府的利益密切相关;所以地方政府才会频繁地挤占挪用社保基金来补漏或投资。对于财政困难地区的政府而言,一边可能是发不出工资的窘境,一边是暂时不用支付的养老保险,一个非常自然的选择就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先把眼前的难关渡过。

2.2从现实来看,目前的经济环境和现有的制度带来了基金运作的压力。进入20时机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以平均9%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而同期由于制度的限制,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益率远远低于这个水平。如果这一趋势持续发展下去,那么可以想见在数十年后,当目前缴费的主力军开始支取这些保险金的时候,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会面临窘境。

2.3内部监督中权利过于分散,外部监督权力出现真空。造成我国社保基金管理中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监督力度不够,我国目前的社保基金监督工作无论是从内部还是外部来进行分析,都有较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以内部监督为主,而内部监督的各项制度没有完全发挥作用。首先,各监督管理部门实质上属于同一个利益团体。无论社保局、财政局还是地方税务局,它们同为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要使其相互牵制并不现实。其次,很多社会保障基金统筹层次太低,监管鞭长莫及,监管的乏力必然带来管理违规问题的滋生。

三、针对社保基金监管问题的应对策略

社会保障基金是人民的保命钱,关系到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理应将安全性摆在第一位,在确保安全和保值增值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基金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理顺管理体制。针对一些地方政府本能地具有挪用社会保障基金填补地方财政窟窿和进行违法投资的冲动这一问题,建议国家在合适的时机逐步提升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统筹和管理的层级,提升统筹层级之后,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挤占挪用社会保障基金的违规行为,但是能够使被监管的对象更加集中,从而极大地有利于提升监管工作整体效果和水平。除此之外,还应该将目前部分机构承担的监管和运营职能分离。

2.完善监督机制。抓好对现行制度的落实是内部监督的首要工作。针对目前一些地方多头开户的问题,建议加大对各地各类社保基金的审计力度,坚决清理私自开设的账户,并通过财政预算的手段强化其内部监督。就外部监督而言,应该加强一系列的基础工作,如增加社会保障基金运作的透明度等,同时建立和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并把社保基金结余运营机构定期公布他们的投资组合和经营状况的行为制度化。

3.全面提高社保基金的“生钱”能力。现下,我们应该研究如何以规范的资本市场、成熟的受托投资人和完备的法律体系来迎接社保基金。要逐步拓展投资范围、拓宽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组合、增强风险控制力。当然全面拓宽投资强度是要有一定的条件的,这就是要有一个建构于完善的法律之上的规范的资本市场,一批经验丰富而又坚持职业操守的基金经理,以及严格的资本市场监管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2012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0号):《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第十条,2004年1月6日.

[3]劳動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第七章第四十六条,2000年2月23日.

[4]王敏.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2).

作者简介:李亚男(1987—),女,河北经贸大学2014级社会保障专业;陈超(1992—),女,河北经贸大学2014级社会保障专业。

开放式基金监管模式论文范文第6篇

近年来,我国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各行各业提供了较大的便利,金融领域也不例外,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于保险、资产配置、征信以及大数据风控之中,推动了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在该领域中的法规制度尚不健全,导致人工智能在金融业的应用中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风险问题。因此,对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进行革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工智能催生金融监管模式变化

——决策监管产生变化。金融领域在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之后,各环节的效率大幅提升,但却产生了一系列的风险,进而使得金融行业的决策监管模式发生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工智能主要依赖于既定的算法程序来开展各项工作,这类算法程序从本质而言并不存在着过大的差异,这就使得利用人工智能所收集的数据信息和分析出来的结果差别不大,不同金融企业的决策也近乎一致,很容易让金融市场陷入失灵的局面,甚至严重冲击社会整体金融环境,导致其预警机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二,虽然人工智能和人类思维相差不大,但人工智能不能够完全替代人类思维,这就导致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运转时很容易产生特定场景模拟缺失的情况,判断任务的本质及执行力度会与既定计划产生相应的偏差。如果金融行业对人工智能技术依赖过度,那么进行交易时就会受到不准确判断的影响而让所下达的指令产生偏差,进而引发市场波动,破坏市场的稳定运行。

——技术监管产生变化。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之中,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计算机的强大运转水平及海量数据支持,因此,传统的硬件设备及软件架构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需要更为复杂的软件与硬件作为支撑,所采取的技术水平也相对更高。同时,诸如硬件宕机这类现象的发生概率会直线上涨,技术整体运转风险会不断上升。因无法进行全面合理的技术监管,势必要求对传统的技术监管模式进行改良和优化。

——法律监管产生变化。随着金融行业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而产生的运营模式和监管模式的改变,必须构建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加以保障。当前,我国针对金融科技领域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金融服务纠纷屡见不鲜,法律监管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在人工智能视域下,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监管体系,不仅要有纲领性的监管法律,同时要对现行法规政策进行细化。
金融监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对策

——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夯实监管执行基础。加大金融监管力度,规范金融行为,必须依赖于健全的法律法规。因此,立法机关及相关部门应当采取合理的技术方式来进行压力测试,明确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设立合理的引导方向。在施行新的法律法规之后,要遵循技术中立这一根本原则,根据金融行业实际发展的趋势和需要,通过立法实践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的细枝末节。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当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优化完善,避免现行法律体系中相关监管要求与技术发展速度落后太多,为人工智能视域下的金融监管奠定扎实的法律保障。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引入沙箱监管机制。当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监管部门应当树立灵活监管的理念,在依法监管的基础上,结合现实需求,让金融企业能够获得充足的创新发展空间。在监管执法中,可以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引入沙箱监管机制,让金融监管具备更高的灵活性。一是建立专业的责任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监管规则,并督促相关人员有序有效执行。二是选择金融科技水平较高的地区进行试点,在考察沙箱监管机制实施效果,取得试点经验之后逐渐推广。三是加强沙箱监管机制与现有金融监管机制的有机结合,不断优化传统监管机制,从而确保我国金融监管工作顺利开展。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构建行业自律规则。我国人工智能应用于金融领域的监管法规尚处于探索阶段,在缺乏主导法规的背景下,金融行业协会应当主动作为,构建人工智能应用于金融领域的行业自律规则,正确定位金融企业的权利与义务,规范行業行为。政府部门应当赋予行业协会一定的监督管理权限,让金融行业监管方向逐步转向行为监管以及功能监管,正确评估人工智能技术所影响的各类全新金融业务。如果金融企业在经营中出现了问题,行业协会可以通过警告、集体抵制以及曝光等方式来实施监管。

——建立投诉处理机制,维护金融合法权益。在金融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虽然人工智能技术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但暴露出的风险严重影响着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及财产安全。因而,监管部门应当建立投诉处理机制,维护消费者和金融机构自身合法权益。针对消费者缺乏金融专业知识,抗风险能力较低的问题,监管部门应当引导其进行合理的金融消费,并及时妥善处理好金融消费权益申诉。

(作者单位:武继英,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蔺彦多,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延安分行)

上一篇:专题化初中作文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爱国主义多渠道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