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培训范文

2024-07-07

古筝培训范文第1篇

家长在给孩子报古筝培训的目的大致分为三类:第

一、希望孩子多才多艺,未来多一条路子。第

二、通过艺术塑造良好品质,很通用的一句“学艺术的孩子不会学坏”。第

三、家长们本身对古筝的喜爱。

上述三种是比较的常见的学琴目的,有很大的客户群体,也引起了学古筝的热潮,在合肥古筝培训这一块,培训机构和古筝老师良莠不齐,存在种种弊端,而家长们却被蒙在鼓里。

从几个方面来说:

“专业的古筝老师”——什么是专业的古筝老师?家长们怎么去鉴别老师呢?一般情况下,家长是不会主动去“考验”老师,主要是怕得罪老师,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会对孩子不认真负责。是不是就这样忍气吞声呢?

蒙悦艺术教育提醒家长,古筝启蒙教育不同于成人学筝,孩子以后的手型、基本功、学筝习惯都是在开始的一年中养成的,如果马虎了,孩子养成了坏习惯会耽搁孩子一生,这时老师显然是最关键的,好的老师不仅能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习惯,为后来的古筝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还会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及时的更正。好老师需要要做到既能指出错误,也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选择一位好老师,家长们务必要有一双“火眼金睛”。

先说一个案例:我的表妹高考统招没考上,第二年准备复读,家里给她报了古筝,学习了一年的时间,勉强通过考级,最后进了一所二本学校。从这里可以看出古筝上手很快,基本上一年的学习就能通过考级,这也说明一个问题:有多少老师是从小学筝的?这里蒙悦琴行给大家提几点建议,标准一:名牌学校本科古筝专业毕业(看老师的毕业证书,上教育网查编号),标准二:找一段4分钟左右的曲子,委婉请老师视奏,能顺利弹下来的老师具备童子功(从小学琴)基础,标准三:直接去体验一堂课,或者看老师所带学生的表演视频(师生音乐会视频)。三点标准足以选择到好老师。

“专业的培训机构”——什么才算专业的培训机构?看规模?看师资?相信很多家长会看规模,觉得场地大的肯定就“专业”的,其实往往华而不实,没有内在的高品质。一个“专业”的培训机构一定有庞大的师资队伍,前文也说到老师的专业性,那么,这样的老师不是一个两个就可以的,而是有一个团队的优秀老师,保证广大学筝学员充足的上课时间,避免因为老师不够无法给学院上课的现象。同时,对于各个老师的教学风格不同,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性。

在教学方面,古筝教学最适合采用一对一教学,按个人进度与老师面对面交流,能适应不同水平、级别的学员。尤其是一些成人学员,如果采取大班统一教学在时间安排上必然有冲突,一个好的培训机构需要提供一套完美服务体系,蒙悦艺术教育从事艺术教育6年多时间,不断的完善并创新,保证为学员们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专业的教学管理”——艺术教育并非儿戏,家长们投入了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没有显着的效果所花费就没有价值。如何让家长们的投入物超所值,这与培训机构的灵活管理息息相关。

首先,我们要考虑到孩子对于古筝是否有兴趣?这里检验孩子是否感兴趣最直接方法是让孩子听一节课,通过老师的讲解、交流、表演真真切切的喜欢上古筝,这对于孩子学筝会产生很大的动力。建议开展体验课方案,让孩子免费的听一节课(各个乐器都可以体验一节课),等孩子确定学筝再报名。

古筝培训范文第2篇

一、孔子的音乐思想

孔子一生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他不仅懂得声乐韵律,通晓多种乐器,而且会弹古琴、吹笙和击磬。他还经常唱歌弹琴,以音乐表达情意和感受,《诗经》三百零五篇,他都能配乐歌唱。他还非常重视音乐教育,他开设了六门课程(六艺):其中乐占第二位,可见他对音乐这门课的重视。他认为音乐在教育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全面发展不仅需要智慧、勇敢,而且必须“文之以礼乐”,所以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他认为音乐是人生修养的最后完成阶段。可以说,到了孔子才有了对音乐最高艺术价值的自觉,而在最高艺术价值的自觉中,建立了“为人生而艺术的典型”。

孔子的时代,人们已经认识到音乐与人之感情的关系,“民有好、恶、喜、怒、哀、乐……哀有哭泣,乐有歌舞”。(《左传》)音乐是人的情感的直接表现,不同的情感所表达的音乐效果是不同的。如谈到打击乐时他说“夫锤之音,怒而击之则武,忧而击之则悲,其志变者,声亦随之”。(《孔子家语》)孔子的这种观点对孔门后学荀子的影响非常大。荀子在其论乐著作《乐论》中关于这个问题有较为细致的讨论。而受《乐论》影响的汉儒论乐总集《乐记》更是提出了著名的“乐本”之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之心动,物使之然也。”音由心生,情由乐释,音乐起源于人的内心世界,音乐同时又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所以说音乐在人格修养过程中可以起到十分有效的积极作用。《乐记》说得多好:“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音乐是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一个人的艺术品格、修养气质、甚至道德良心都反映在他的音乐、语言和其他等等艺术中,连一点点隐藏的可能都没有。 由此可见,孔子一系列的有创见的儒家学派的音乐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那么,作为传承华夏文化之一的古老的民族器乐古筝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又怎能不受孔子音乐思想的影响呢?

二、古筝艺术的无穷魅力

从江西省贵溪县仙水岩墓群中发掘出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十三弦“越筝”可以佐证,古筝有着近三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是绝大多数乐器不可比拟的。它几经兴衰从两百多种中国乐器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今流传最广、学习人数最多的华族乐器,古筝发展至今所兴起的“热潮”是其他任何一件中外乐器所不能比拟的。这不能不说古筝艺术有着它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而无穷的魅力。

据记载,古筝早在秦代即已在陕西一带民间盛行,故名“秦筝”。古筝的结构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形制为:长方形的木质音箱上,一弦孔与弦轴弦。弦架于可以自由移动的“筝柱”(即马)上,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它的五声音阶定弦是民族乐器中唯一的定弦方式,也是最能体现我国特有的“宫、商、角、徵、羽”的民族调式,所以说它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乐器。最早的筝为五根弦,战国末期发展为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纪60年代为21弦,近年增加到24—26弦。目前古筝的全国统一规格:163厘米,21弦。演奏时以右手大、食、中三指拨弦,弹出旋律、掌握节奏,用左手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变化,以润美音色、装饰旋律。右手有托、劈、挑、抹、剔、勾、摇、撮等指法;左手有按、滑、揉、吟、颤等指法。筝的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淳厚优美,悠扬悦耳。吟揉等手法的运用使它与人声十分近似,演奏起来十分迷人,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

三、孔子音乐思想对古筝艺术的影响

(一) 古筝艺术处处彰显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孔子的音乐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中。他主张“以政以德”,提倡“礼治”,重礼、乐的作用,强调音乐从道德上能感化人。他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关于礼”。说明孔子将音乐赋予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他以“善”和“美”来评价音乐。他认为,凡合于所谓仁德者为善,表现平和中庸者为美。他强调形式与内容要统一。推崇“乐而不淫,衰而不伤”的雅乐,不喜热情奔放或具有反抗精神的民间俗乐“郑卫之声”、“恶郑声以乱雅也”。这些思想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审美标准之一。对于孔子来说,音乐始终贯穿在对人的教育使其达到尽善尽美的过程之中。孔子在美学方面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以“美善合一”主张奠定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从古到今,一首首广为流传的古筝曲数不胜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如:古朴淡雅的《高山流水》(古曲);雄壮有力的《将军令》;气势磅礴的《战台风》。用现代技法表现地域人情风貌的《黔中赋》,还有寓意“出污泥而不染”的《出水莲》,富有禅意的《铁马吟》,如泣如诉的《秦桑曲》,清新优美的《幻想曲》等等。如果再把“中州筝”的刚柔并蓄,“齐鲁筝”的优美如歌,“潮州筝”的清越流畅,“客家筝”内在雅韵等传统风格筝曲如数家珍一样的一一道来,那真是五彩纷呈的让人目不暇接了。这些筝曲不论从内容的“善”、“和”还是从艺术形式的美上来说大都表现了乐曲高洁、深远的意境,无不渗透着“清、微、淡、远”的含蓄之美,委婉流畅得让人陶醉其中。乐曲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极富层次感的音乐形象都强调了艺术与思想的完美统一,这不正是孔子儒家音乐审美理念的最佳体现吗?欣赏过的人不难发现这些古筝曲与我国的儒家音乐美学观点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

(二)古筝曲的“弦诗”来源于孔子的“弦歌之诗”。

我国最古老的民歌集成《诗经》是经过孔子由几千首编选为三百零五篇,故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作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非常重视诗教,他说“诗可以兴,可以欢,可以群,可以怨”、“不学诗无以言”。从孔子的音乐实践看,他不仅善古琴,还掌握了为诗歌伴奏的乐器“瑟”。“瑟”即是筝的前身。孔子删诗定乐时,是手弹口唱鼓瑟而歌,所以后世称为“弦歌之诗”。《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元代熊朋来《瑟谱》虽然用的是律吕定声,旁注工尺以为歌诗之据,也是以弦歌之诗的“弦诗”谱看待之。另外,山东、河南筝曲中的《诗篇》、《书韵》等乐曲,也都说明流传的古筝曲和古代的“鼓瑟而歌”和“弹筝酒弦”是一脉相承的。潮州人以“弦诗”名谱,是地道的继承了传统的习惯作法。潮州音乐的弦歌之声,如古弦索谱潮州音乐原称二四谱就是为“弦诗”的根据。流传到今天的弦诗和乐曲,从旋律和音节来分析,也正符合“诗言志歌咏言”的具体表现手法。虽然某些乐曲在声歌器乐化之后,有了较大的变化和发展,但它源远流长的依据,还是依稀可辨的。

(三)古筝艺术是传承孔子音乐思想的最佳媒介。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我国各族人民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水脉,古筝艺术就是祖国传统音乐文化水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筝这件被称为“仁智之器”的古老民族乐器,在我国这样一个历史久远、文化底蕴丰厚的多民族大国里,能在无以数计的民族乐器中经历历史淘金般的选择发出熠熠光彩,逐步从一种自娱自乐的工具跻身于具有教化、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等作用的高品位文化行业。自古以来,人们把弹奏古筝作为高雅圣洁的象征和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方式。故被誉为“民族乐器的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

筝乐在古代就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人以诗歌的形式对筝乐进行歌咏。如曹丕、曹植、李白、岑参、张九龄、白居易、韩愈、卢纶、李商隐、欧阳修、苏东坡等。古代文人中筝弹得好的很多,其中的曹丕,他是不管到哪里都要把筝带上,随时随地都要弹奏。还有晋代的谢尚、何承天,南朝梁时的陆太喜,北魏的北齐间的李元忠、孙世元,都是筝乐弹奏的高手。宋太祖赵匡胤的皇后也弹得一手好筝,深得她的婆婆太后的欢心。唐代诗人吴融曾以“五音六律皆生之,其中十三弦最妙”的诗句来赞颂音韵在所有音乐中是最美的。(《李周弹筝歌》)南朝时的梁,简文帝萧纲在形容筝乐的感染力时说:“听鸣筝之弄响,闻兹弦之一弹,足使游子恋国,壮士冲冠……鲟鱼游而不没,白鹤至而不归。”后汉的侯瑾在《筝赋》中说“移风易俗,混同人伦,莫有尚于筝者矣”,意思是“改变社会的不良风气和陈旧习俗,让人们更能遵守仁义道德的信念,没有比古筝更能发挥这种社会功能的东西了”。他认为:古筝是一种能让人们懂得伦理道德、移风易俗的崇高乐器。这不正是孔子音乐思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最好阐释吗?

近年来,古筝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令人可喜的局面,据行内的有关资料显示:在艺术培训行业中,学古筝的人数已高于学钢琴的人数,位居民乐榜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学古筝的青少年有三百多万人。与古琴相比,古筝不但价格便宜,通俗易学且音色好听,特有的五声调式定弦使其演奏起来如行云流水,古典优雅,别具风味,所以它更容易走进千家万户。现在有专家将古筝定位为“国琴”,因为民乐即是“国乐”,纵观民族乐器唯有古筝具备条件。许多筝家正在通过举办高层论坛,专家论证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等多种方式和渠道,敦请有关部门对“古筝—国琴”进行命名和认定。要让全世界都领略中国“国琴”的魅力,让筝声响遍全球。在我们大肆提倡“国学”的今天,很多地方出现了了“弹古筝,颂诗经”的社会现象。所有的这一切都足以说明古筝艺术的发展无疑是传承和弘扬孔子音乐文化思想的最佳媒介。

综上所述,古筝在历史长河中已走过两千余个春秋,从衰败到复兴,每个时期都镌刻着时代的烙印。自古至今,弹筝者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有。从孔子音乐思想对古筝的影响来分析,可以看到,在漫长的历史中,它不仅推动了古筝艺术发展直至成熟,而且还潜移默化地驱使人们自觉顽强地以音乐作为最高的修身之道,这也充分说明了古筝艺术生生不息的无穷魅力。

古筝这朵古老的艺术奇葩,是生命力顽强的华夏文化的见证,无疑也是孔子音乐文化思想得以广泛传播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论语》。

2. 庾莉萍:《孔子的音乐生涯及音乐思想》。

3. 张景艳 谢莉莉:《以美养善 美善合一——谈孔子的音乐审美观》。

4. 王佳:《试论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中的“礼”与“仁”》,《音乐探索》。

5. 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3卷)。

6. 凌继尧:《孔子的艺术学思想》,《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 王金萍:《“尽善尽美”——浅谈孔子音乐思想》。

郝晓虹:济宁学院音乐系教师

责任编辑:陈晓红

古筝培训范文第3篇

本教程是一本适用于儿童的古筝初级入门教程,是教案式的古筝教程。教材中讲授了古筝最基本的演奏技巧和训练曲目,使学习者对古筝及其演奏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作者根据教学适用的原则,对每一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都作了详细的说明,对每一课的要求有明确的规定。在教材后半部分安排了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注意从一开始就对儿童进行音乐素质的基础训练,有利于今后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本教材学习时间为三个月,总课时为二十四个课时,每周一次课,一次课两课时,每课时四十五分钟,两课时共九十分钟。每次的授课内容分为两部分,七十分钟的古筝教学和二十分钟的视唱练耳教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上课进度和还课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本教材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生动易懂,无论是对于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有很好的帮助。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 古筝基本构造介绍 2. 学戴古筝指甲(义甲)

3. 古筝坐姿、基本指法“勾”“托”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古筝的相关知识,并初步掌握古筝演奏的基本要求及指法“勾”与“托”。

2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入门知识讲解

1 古筝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

(1)琴弦:现多用尼龙缠弦,以不同型号的钢丝外面缠以尼龙丝制成的。

(2)琴码(又称:雁柱):支撑琴弦,琴码的右侧为演奏区域,左侧为左手补韵的装饰音区域。

(3)岳山:分为前岳山,后岳山,分别镶嵌在琴面板的首部和尾部。

(4)面板:琴面略有弧度的木板。

(5)调弦盒:内有弦轴,用于调音;琴盒内可以放指甲,琴扳手等物件。

2. 学戴义甲

(1) 大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向指尖左上方斜出45度佩戴

食指、中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顺指甲生长方向直戴

(2)学生练习佩戴义甲,教师和家长指导学生佩戴

注意:佩戴时义甲不要挡住手指的关节;胶布的一半应覆盖在自己本身的指甲上。

3. 演奏姿势

(1) 座位和琴的高矮比例要合适,第一个琴码的高度与自己的腰部平行 。

(2) 双腿自然弯曲,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放好。

(3)

上身端正,后背挺直,坐凳子的前半部分,不要坐满整个凳子。第一个弦码对准衣服的中襟,身体离琴一拳的距离。

(4) 两臂和双手松弛而自然抬起,精神饱满,面部表情放松。在演奏时既不要驼背也不要过分挺胸挺肚子,切忌摇头晃脑、脚打拍子等坏毛病。

(5)双手放松呈半握拳状弹琴。

演奏姿势正面图

演奏姿势右侧图

演奏姿势左侧图

三. 指法讲解与练习

1. 分辨琴弦

提问:古筝共有多少根琴弦?分别有几种颜色?

答:有21根弦。两种颜色:白色、绿色。

讲解:认识绿色琴弦,绿色琴弦都唱“5”(sol),共有四根绿色琴弦,有粗有细,由细到粗,分别代表

高音5;中音5;低音5;倍低音5

练习:教师报出音名,学生在琴弦上指出,进行认弦练习。

2. 指法讲解、练习(以下练习根据年龄,一年级以下学生用扎桩法)

在学习之前可以先让学生感受五指用手抓东西的感觉,五个手指向掌心抓,然后再练习指法。

“勾”:符号;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中指放在中音5上,中指向掌心拨弦。用义甲尖触琴弦(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进行讲解)学生可跟作练习。

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勾指法练习”谱例)

学生练习: 跟着老师的节拍弹奏

教学生进行识谱练习:5上面是指法,下面是音符。弹奏时,先找到所要弹奏的音符对应的

4 琴弦,再看是哪个指法(即用哪个手指弹奏)。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托”:符号;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大指放在中音5上,大指向掌心拨弦。用义甲尖触琴弦(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进行讲解)学生可跟作练习。

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托指法练习”谱例)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注意:两种指法的练习,是手指主动拨弦,手指的关节要充分活动。不要用整个手臂的移动拨弦。

课后练习:

1. 能熟练的佩戴义甲。复述古筝各部位名称。熟悉4根绿色琴弦的位置及音名。

2.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弹奏练习指法“勾”“托”各五组,每组十遍。(或每天练琴半小时)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在练习中注意孩子的手腕,既不能向上凸出,也不能向右侧凸出。手腕应放平并在演奏过程中保持住。当孩子的手型开始变样,不要强制性地掰弄孩子的手,应该让孩子先停止练习,将手型重新摆好,再开始练习。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 复述古筝各部位名称。

2. 复述四根绿色琴弦的名称;教授所有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音名及排序规律。

3. 复习检查指法“勾”“托”。

4. 教授指法“抹”与“小撮”

6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弹奏指法“勾”“托”,并初步掌握指法“抹”“小撮”,能够准确唱出古筝各个琴弦的唱名,并记住琴弦的排序。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古筝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

(1)琴弦;(2)琴码(又称:雁柱);(3)岳山;(4)面板;(5)调弦盒;

复习时,教师可打乱次序,边指相应部位,边让学生说出名称。

2 .复习四根绿色琴弦的名称

指出任意一跟绿色琴弦,让学生报出琴弦的音名。如:高音5等等;可反复多次进行。

二. 介绍古筝琴弦的排序及所有的二十一根琴弦

( 倍 低 音 组 ) (

组 ) (

组) (

)倍高音组

古筝的弦序是按

1、

2、

3、

5、6循环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只要记住其中任意的一组即可推出其它组,共有五个音区,分别是倍低音组、低音组、中音组、高音组、倍高音组,唯一特别的是注意倍高音组是由倍高音1一个音构成的,所以共有21根弦。

三. 指法复习及新指法的讲解与练习

1.“勾”: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演奏的手指,名称及记谱符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练习。

教师检查手型、触弦、节奏准确性等情况,及时纠正。(最好能够培养学生边数节 奏边练习的习惯,在心中默念节奏)

“托”:教学过程如上。

2. 新授指法“抹”“小撮”

“抹”:符号 ;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食指放在中音5上,食指向掌心拨弦。用指尖触弦。手指向掌心方向弯曲(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讲解)学生可跟着作练习。

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抹指法练习”谱例)

“小撮”:符号;该指法的符号是“托”和“抹”的组合,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大指放在中音5上,食指放在中音2上,抹,托同时弹弦。

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小撮指法练习”谱例)

注意:弹奏小撮指法时,大指一定要与食指相对,“抹”、“托”同时触弦,注意触弦后虎口呈圆形。(即两个手指的小关节充分弯曲,有捡豆子的感觉)

课后练习:

1. 能熟练的佩戴义甲。熟练指出古筝各部位名称。

2. 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及位置。

3.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各五组,每组十遍。

4.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 (或每天练琴三十分钟)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在练习过程中,继续注意孩子的手腕,在演奏过程中要保持放平。在弹奏小撮时,手指关节要充分活动,手不可跳起。

第三课

教学内容:

1. 能够熟练正确地说出古筝二十一根琴弦的排列顺序,能够准确报出任意一根琴弦的音名。

2. 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 3. 学带左手指甲。

4. 教授左手指法:颤音(吟)。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唱出古筝所有琴弦的唱名,并记住琴弦的排序。并在手型达到要求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初

9 步掌握左手颤音的弹奏方法,训练学生左右手演奏的协调性。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古筝琴弦排序知识

1. 教师和学生一起将二十一根琴弦的排序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报出来(边指边说)

如:倍低音的

1、倍低音的2„„、低音的1„„、中音的1„„、高音的

1、高音的5„„、倍高音的1

2. 教师指任意一跟琴弦,学生回答是什么音区的什么音,多做几次练习,了解学生对琴弦排序的熟悉程度。

二. 指法复习及检查

1. 指法“勾”“托”的复习

请学生说出“勾”“托”指法弹奏时的要求:手型、触弦、弹奏时的要求。

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2. 指法“抹”“小撮”的复习

“抹”:要求学生说出演奏的手指,名称及记谱符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数拍练习。

教师检查手型、触弦、节奏准确性等情况,及时纠正。

“小撮”:教学过程同上。(注意食指与大指演奏完毕后,两指弯曲形成一个圆形)

三 左手带指甲, 方法同右手,大指指甲方向向右弯曲45度

老师示范,然后学生练习佩戴

四 新授左手指法“颤音” 1. 颤音:又称“吟”弦。符号;右手弹弦之后,左手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

步骤一:先单独练习左手动作,在琴弦上先练习排皮球的感觉。

手型:左手握拳,掌心向下,将左手的食、中、无名三指并齐,稍微弯曲呈弧形轻放在琴弦上,大指小指自然放松放好,整个左手有点像数字六的手势; 动作:在保持手型的基础上,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十次上下算一组。(一开始慢练,随着熟练程度慢慢加快速度)

左手正视图

左手侧视图

教师示范:把左手放在中音5琴码的左侧,离琴码20厘米左右处(一掌左右)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十次。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步骤二:两手协调弹奏练习。

左、右手在琴码的左右两侧同弦放好,一定要在右手弹弦之后,左手再用刚才练习的动作进行演奏。

步骤三:教师示范两组,学生按节奏练习。(左手均起伏十次,教师喊节奏,学生跟着节奏进行练习)

在中音5上练习。右手指法“托”。左手练习颤音。 再由高音5开始到中音5结束进行两个手的移动练习。

注意:教师在示范时要放慢左右手的动作,让学生体会弹和颤音是两个不同时进行的动作,可示范错误动作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学生犯错。

课后练习:

1. 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

2.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 3 熟练佩戴左手指甲 4. 颤音练习

(或每天练琴四十五分钟小时)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由于儿童尤其是6岁以下的儿童手臂力气较小,在练习左手指法时,容易出现利用肩膀去使劲儿按压琴弦的情况,造成左臂明显抬高,手腕突出,指关节塌陷的现象,还有肘关节僵死,用整个肩膀上下扇动而产生的颤音。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的肩臂腕放松,用前臂通过腕带动指尖下压倒琴弦上,然后上臂、腕提起,手和腕放松,使弦音恢复原音高。左手颤音时上下幅度一定要均匀。 (找拍球的感觉)

第四课

教学内容:

1. 继续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

2. 检查左手指甲的佩戴情况以及左手指法“颤音” 3. 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划出拍法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熟练佩戴左手指甲,掌握左手指法“颤音”。通过视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划出拍法,初步掌握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

12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复习指法“勾”“托”

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2. 指法“抹”“小撮”的复习

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二 复习左手佩戴指甲及左手指法“颤音”

1 让学生自己佩戴左手指甲,教师进行逐一地检查并进行纠正

2 先集体进行颤音练习,然后进行个别检查,教师进行指导纠正。

三 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划出拍法 1 教学生认识乐谱

在谱子的最前面有调号和拍号:

1=D 是调号,代表了这首乐曲的调式,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所使用的均为D大调乐曲。 4/4 是拍号,代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2讲解节奏:

首先认识什么是八分音符。

在音符的下方有一条直线,叫做减时线,有一条减时线的音符称为八分音符。用划拍法来表示的话,就是每个音符对应一个“↓”或“↑”。两个八分音符组成一个四分音符,即为一拍。在乐曲的中间有很多竖线将乐曲分为很多小节,该竖线称为小节线,每个小节都四拍,即为四个四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所对应的拍法为 ↓↑。

附点:(写在音符右下方的小圆点)表示延长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如:四分附点音符相当于一个四分音符加一个八分音符。第一小节,重点讲解。

第二小节的最后一拍是延时线,表示前面的一个音符延长一拍,也就是要演奏两拍,在演奏中要延长准确,不可抢拍。

教师用↓↑在谱子上划出拍法,学生跟着一起划。教师边唱边划出节拍进行示范。学生伸出手指跟随老师练习第一小节。

3 让学生按照第一小节老师的示范,将全曲的旋律划上拍法。教师进行检查纠正。

课后练习:

1. 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

2.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

13 3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左手指法颤音慢速、中速各五组,每组十遍。 4 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曲谱,打准节拍。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在打节拍时,口与手要保持一致,注意附点音符的准确性。

第六课

教学内容:

1. 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

2. 复习检查左手指法颤音。

3. 复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4. 教授左手指法“上滑音”“下滑音”以及上滑音和下滑音的组合。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右手已学指法的弹奏技巧。复习《世上只有妈妈好》以达到独立演奏的程度,并初步掌握上滑音和下滑音的演奏技巧。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集体弹奏“勾”“托”“抹”“小撮”。

2. 检查左手指法“颤音”。

3 复习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在复习时应注意:附点的演奏方法,老师可进行单独练习;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注意准确性;在每个乐句的末音加上颤音。

二 教授左手指法“上滑音”“下滑音”

1. 上滑音:符号;是滑音的一种,左手手型要求同颤音。

演奏方法:右手弹弦时左手在琴码左方将所弹的音按至下一根琴弦的音高,利用余音使整个上滑过程连为一体。其标记符号在音的右方加“”。

例如:

1上滑音的左、右手配合是:

1 右手先弹,左手后按;

2 完成上滑音后不要立即松开左手,待弹下一个音时或余音消失后将左手松开;

3 滑音时值各占一半。

教师示范弹奏:右手指法“托”中音5弦后,左手在与颤音相同的位置上向下用力按弦,将它按至下一根琴弦的音高,产生音高上滑的效果。示范时速度要慢,进行分解动作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看清动作。

动作分解:一弹(右手);二按(左手)

学生练习:先练分解动作,等分解动作熟练后,再连贯练习。教师喊节奏,学生按照分解动作进行练习。

下滑音:符号;是滑音的一种,手型要求同上滑音。

演奏方法:左手在琴码的左方先将音按至下一根琴弦的音高,然后右手弹奏琴弦,当右手弹完后将左手慢松开,利用余音使音由高至低连成一体。

下滑音的左、右手配合是:

1 左手先按,右手后弹;

2 由高至低放回到原音;

3 时值上滑音一样,也是各占一半。

教师示范弹奏:左手先将弦按下,右手用“托”演奏中音5弦后,左手慢慢抬起,松开琴弦,直到完全松开琴弦,示范速度要慢。

动作分解:左手先按好,一弹(右手);二起(左手)

学生练习:先练分解动作,等分解动作熟练后,再连贯练习。教师喊节奏,学生按照分解动作进行练习。

上、下滑音连奏练习

教师示范:先进行上滑的演奏,在左手上滑动作完成后,左手保持不动,再次弹奏右手的音符,接着慢慢抬起左手直至抬平。 分解动作:首先进行一弹(右手);二按(左手);三保持(左手);四弹(右手);五抬(左手);六休息(左手)。

15 学生按节奏进行练习,教师喊节奏并进行检查纠正。

课后练习:

1. 左右手指法巩固练习。

2. 每首练习曲每天练习五遍(按节拍器节奏练习)。

3. 熟练演奏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注意孩子演奏的连贯性,所学的内容会越来越长,在练习中如果发现经常出错或者经常断开的小节,应将此小节单独进行练习,熟练后再进行整段地练习,切忌让孩子不停地进行整段练习。在练习中要首先突破难点,再注重整体性。

此课学习内容较多,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第七课

教学内容:

1. 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

2. 复习检查左手指法颤音、上滑音、下滑音,以及上、下滑音组合练习。

3. 抽查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4. 教授右手指法“大撮”,练习用大撮指法演奏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及右手组合练习“勾托抹托”——“四点练习”第一条。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右手、左手的已学指法的弹奏技巧。

初步掌握右手指法“大撮”及右手组合练习“勾托抹托”。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17 一. 检查已学指法

1. 右手指法的检查:勾;托;抹;小撮。要求节奏稳定。

2. 左手指法的检查:颤音;上滑音;下滑音;上、下滑音的连弹。要求动作到位,节奏均匀。

二. 教授右手指法“大撮” 大撮:符号 :勾,托技法同时弹弦。

教师示范: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大指放在中音5上,中指放在低音5上,勾,托同时弹弦,小关节动。教师数拍弹奏,十遍一组。(见“大撮练习”谱例)

三 教授右手组合练习“勾托抹托”

1 教师示范:右手握拳,按分解动作进行练习。每个音贴弦弹奏。 2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指导。 课后练习:

1. 左右手指法按要求练习。

2.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勾托抹托”基本指法三遍。 3.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大撮”五遍。 4. 每天练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两遍。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19

第八课

教学内容:

1. 复习检查所有已学指法。

2. 检查上节课新学指法“大撮”及“勾托抹托”组合练习。

3. 教授乐曲《凤翔歌》前半部分。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右手、左手的已学指法的弹奏技巧;

熟练连贯的弹奏“勾托抹托”基本指法练习;

初步掌握乐曲《凤翔歌》前半部分。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右手指法的检查:勾;托;抹;小撮;大撮。要求节奏稳定。

2. 左手指法的检查:颤音;上滑音;下滑音;上、下滑音的连弹。要求动作到位。

3. 右手指法组合“勾托抹托”的检查。要求弹奏流畅、连贯,要有一定的熟练性。

4. 左手练习指法“勾”“托”“抹”。

二 乐曲《凤翔歌》教学

1. 教师范奏一遍全曲,让学生对乐曲以及乐曲所属流派山东筝曲的风格特点有一个初步感受。 2. 让学生以学过的内容说出调号,拍号。以及乐曲前半部分中的一些节奏特点。

3. 教师以较慢的速度范奏乐曲前半部分。第一遍让学生仔细听,并尽量记住乐曲的旋律;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唱。

4 . 教师讲解乐曲前四小节的节奏,让学生能够划拍唱准旋律。

十六分音符:音符下面有两条减时线的叫十六分音符,它的时值相当于八分音符的一半,也就是两个十六分音符等于一个八分音符,因此两个十六分音符对应一个“↓”或“↑”。

教师将前四小节的划法写在黑板上,边打节拍边唱谱示范一遍。(允许学生跟着小声模仿)

学生跟随老师边打节拍边唱谱三至四遍,到学生基本掌握为止。

5. 教师再次范奏乐曲前四小节,让学生划拍跟唱。

6. 依次将5至12小节讲解并划拍。

第五小节的第一拍两个音和第六小节的第一拍两个音是顺序的调换,因此这两组音只需要进行指导同一个手指对同一个音符即可。两小节的第二拍是相同的。 第七小节注意6的上、下滑音连弹。

第八小节的抓住主音,节奏模仿第四小节注意附点音符的准确性。 学生练习五至八小节。 第九小节同第五小节。

第十小节第一拍同第六小节,第二拍注意后十六分音符节奏不要错,可单独练习这一小节。 第十

一、十二两小节同

三、四两小节。 注意:上下滑到位,下滑音一定要同时准备。

课后练习:

1.左右手指法同前要求进行练习。

2.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右手“勾托抹托”基本指法两遍。左手单独练习“勾”“托”“抹”。

3. 每天练习乐曲《凤翔歌》前半部分十遍,并预习后半部分内容。 4. 每天练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两遍。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21

第九课

教学内容:

1. 已学内容复习。

2. 左手练习“勾托抹托”组合指法。

3. 乐曲《凤翔歌》前半部分复习抽查。

4. 教授《凤翔歌》后半部分。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右手、左手的已学指法的弹奏技巧;

右手连贯的弹奏“勾托抹托”基本指法练习,左手练习“勾托抹托”四点练习,用慢速进行

22 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熟练掌握乐曲《凤翔歌》前半部分,基本掌握后半部分。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右手指法的检查:勾;托;抹;小撮;大撮。要求节奏稳定。

2. 左手指法的检查:颤音;上滑音;下滑音;上、下滑音的连弹。要求动作到位。

3. 指法组合“勾托抹托”的检查。右手要求流畅、连贯。

4. 左手练习指法组合“勾托抹托”。

从比右手低一个八度的音区开始,其余同右手进行练习。

二. 乐曲《凤翔歌》前半部分检查

1. 复习:全体师生完整弹一遍全曲。 2. 检查:教师个别抽查,纠正错误。

三 教授乐曲《凤翔歌》后半部分

1 先学习劈的演奏方法:符号,与“托”的演奏方向相反。按照“勾托劈”的节奏练习,整小节连续练习,直至较为熟练。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进行指导纠正。(见“劈指法练习”谱例)

2 乐曲《凤翔歌》后半部分教学

教师范奏新内容一遍,请学生仔细聆听,然后在乐谱上用划拍法表示出节拍。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正确的划拍,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划拍是否正确。

教师再次范奏旋律,请学生边划拍边小声跟唱。 学生划拍唱谱,教师跟唱进行指导。

第十三小节看好音区再弹奏,正好在一个位置保持不动。 第十四小节重点:两个“勾托劈”的组合。 第十五小节略

23 第十六小节四个6的连续上滑要注意连贯,动作自然。

第十

七、十八小节旋律一样,节奏是平均的八分音符,左手在6弦上保持不动。

第十九至二十一是完整的小乐句,可连贯弹奏。这一句可以让学生自己试奏,教师再示范。 最后四小节,前两小节和十

九、二十小节同,最后两小节是指法大撮。

音乐知识1:反复记号||:

:||;在反复记号内的内容需要弹奏两遍。因此,第二十一小节弹

后,接下去从头开始再将记号内的内容弹一遍,然后接下去演奏。

音乐知识2:Rit;渐慢符号。从有符号开始,逐渐放慢速度直至结束。 音乐知识3:连线;连接了两个相同的音符,只须弹前一个音,然后两个音的时值相加。因此,最后两小节的音可以看成是大撮5的三拍加一拍休止。 教师完整弹一遍全曲,让学生对乐曲的旋律有一个整体感。

课后练习:

1. 左右手指法同前要求进行练习。

2.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右手、左手“勾托抹托”基本指法各两遍。 3. 每天练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两遍。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第十课

教学内容:

1. 右手“勾托抹托”基本指法练习,左手“勾托抹托”基本指法检查。

2. 乐曲《凤翔歌》复习。

3 教授“四点练习”第二条。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连贯的弹奏“勾托抹托”基本指法练习,左右手

24 都能够单独地 熟练演奏。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进一步完整、熟练的弹奏乐曲《凤翔歌》。

基本掌握“四点练习”第二条的演奏技法。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右手“勾托抹托”的检查。要求弹奏流畅、连贯,要有一定的熟练性。

2. 检查左手指法组合“勾托抹托” 练习,注意手型。

从比右手低一个八度的音区开始,其余同右手进行练习。

二. 乐曲检查

1. 乐曲《凤翔歌》检查

全体齐奏乐曲一遍,教师进行个别抽查。

2. 针对乐曲中的难点进行重点练习

3. 学生练习,老师个别辅导。

三 教授“四点练习”第二条

教师示范,学生进行左右手单手练习,贴弦弹,并注意大指的运动方向。

课后练习:

1. 左右手指法同前要求进行练习。

2.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右手、左手“勾托抹托”基本指法各两遍。

3. 每天练习乐曲《凤翔歌》五遍,能背谱熟练演奏所学内容。 4.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四点练习”第二条,左右手各三遍。 5. 每天练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两遍。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25

第十一课

教学内容:

1. 右手及左手“勾托抹托”基本指法练习。

2. 乐曲《凤翔歌》复习个别抽查。

3. 检查“四点练习”第二条。 4 教授现代指序练习。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左右手弹奏“勾托抹托”基本指法及“四点练习”第二条的演奏技巧。能够独立的、完整、熟练的弹奏乐曲《凤翔歌》;基本掌握现代指序练习。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26

1. 右手“勾托抹托”的检查。要求弹奏流畅、连贯,要有一定的熟练性。

2. 检查左手指法组合“勾托抹托” 练习,注意手型。

二. 乐曲检查

乐曲《凤翔歌》检查

全体齐奏乐曲一遍。

教师进行个别检查,纠正指导。

三 教授现代指序练习

1. 打:符号∧,用无名指演奏,无名指向指肚方向弹弦。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无名指放在中音5上,向掌心拨弦。用指尖触弦。

教师示范,学生跟着练习。教师喊拍,十遍一组。(见“打指法练习”谱例)

2. 教授现代指序练习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手指贴弦演奏。

课后练习:

1.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右手、左手“勾托抹托”基本指法各一遍,“四点练习”第二条一遍。

2. 每天练习乐曲《凤翔歌》五遍。

3.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现代指序练习两遍。 4. 每天练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两遍。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27

28

古筝培训范文第4篇

摘 要:古筝艺术特色鲜明、题材丰富、意蕴悠远,经典古筝作品常蕴藏着特定的情绪和美学特征。良好的审美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习热情、培养美学思维,有助于学生对古筝演奏技巧的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示范、加强实践、拓展知识、整体培养鉴赏力等方式合理运用审美教育,尤其注意要因材施教、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以及加强情感学习。

关键词:古筝教学 审美教育高校教育

中国古筝艺术源远流长。近年来随着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频繁增加,我国传统的古筝艺术在世界音乐中崭露头角。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古筝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古筝音域宽广,发音清脆,音色典雅,拥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渲染力。自春秋战国时期古筝出现至今,古筝在结构、演奏技巧、风格流派等方面经历了数次变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特征。当代古筝从中国特色民族乐器转变为世界各地音乐会上的常驻乐器,古筝艺术在保留传统美学特色的同時又发展出新的特性,为古筝艺术增添了新的魅力。

中外两千多年的艺术史中,美可以说是艺术的最高追求。从美学原理来说,审美是一种高度主观的价值判断。艺术审美基础在于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作品,而创造美之前首先要形成自己对美的判断,也就是形成审美价值。通常,基础审美教育通过教师传授、不断学习和欣赏既有作品习得。审美教育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之一,也是音乐教学的本质,在古筝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良好的审美有助于促进学生美学思维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对古筝演奏技巧的掌握,同时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官和精神享受。本文探讨了审美教育在高校古筝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

一、古筝艺术的美学特点

1.地域特色鲜明

古筝自春秋战国时期在秦地广泛流传,后逐渐扩展到河南、山东、江浙、福建等地。受不同的政治、语言、文化、风俗影响,古筝的地域性特色悄然滋生并逐渐形成多流派百花齐放的局面。山东筝曲多风格古朴、典雅别致,大指勾弦刚劲有力,摇指清脆明快,如珠玉在盘,叮咚有致,常与山东琴书曲牌演唱结合。河南筝曲高亢粗犷、明朗活泼,大指力度饱满、淳厚铿锵,摇指强弱变化多样、拖音悠长连绵,常与戏曲和民间说唱音乐搭配演奏。潮州筝多独奏,较常采用右手连勾和勾搭技法,华丽流畅,音色柔美,旋律奔放流动、清朗跳跃。客家筝常于琵琶、洞箫、三弦等组成丝竹弦乐进行合奏,也可独奏,滑音丰富多彩,意趣高压、余韵悠长。浙江筝旋律婉转和谐,风格秀美清雅,尤其注重右手轻弹,音色清丽,节奏明快。

2.作品题材丰富

两千多年来我国古筝艺术同时盛行于宫廷和民间,从陕西秦地风行到大江南北,期间涌现了大量不同题材的古筝作品。有取材于自然风光、以景喻情的《高山流水》、《平沙落雁》、《梅花三弄》,也有演绎历史故事、神话故事的《昭君怨》、《嫦娥奔月》、《姜女泪》,有展现人文风貌、文化风俗的《庆丰年》、《闹元宵》、《纺织忙》,也有展现特定时期政治文化场景的《丰收锣鼓》、《草原英雄小姐妹》,还有想象瑰丽、意境幽渺的《山魅》、《幻想曲》等。变化多姿的题材为古筝艺术风格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源泉,而不断创新的音乐风格则反过来将民族特色、自然风貌、故事场景、情感意蕴表现得淋漓尽致。

3.意蕴表达悠远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艺术表达中的意境美,古筝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也是同样重视作品中意蕴的表达。比如我国十大古筝名曲之一的《高山流水》,开头旋律缓慢幽雅,仿若幽深山谷中飘来一阵微妙的乐音,犹如置身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然若仙。接下来清澈的泛音把思绪带回到千年以前的高山流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山的雄浑与水的轻盈巧妙交织,时而澎湃时而宁静,时而惊心动魄时而宁静悠远,全曲错落有致跌宕起伏,无一音是直白地仿造云雾山峦流水之声,却声声都在向听者呈现云雾、山峦、流水之韵,一曲完毕仍余音绕梁久久不绝。

4,情感表达含蓄

古筝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的反映。中国传统艺术少直白而重暗示,或者借物言志,或者寄情于景,惯于从多个侧面表现真实的情感。如古筝名曲《梅花三弄》,全曲表现梅花皎然如月光、傲然似冰雪的高洁品性,借物咏怀颂扬品节高尚的人。再如《汉宫秋月》,开头引子音调由高而低,仿若宫中女子一声幽怨的叹息,勾勒一幅清冷宫廷残阳夕照、伊人幽影徘徊的情景,接着以时而出现的短暂休止音,犹如女子忧郁徘徊时的凝眉愁思,使听者也不觉愁绪涌上心头。全曲以回旋奏鸣曲式一唱三叠,长吟短叹,哀婉凄艳,让人对宫女的命运激起无穷遐思。

5,流行化趋势

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既保留了原有的艺术特色,同时跟随时代变化不断吸收各种新的元素。越来越多的人们需要从民乐中寻找精神的宁静,传统筝乐渐渐与现代流行乐器相互融合,创造出满足人们艺术需求的新的艺术形式。许多音乐会将古筝和长笛等中国传统民乐与钢琴等西洋乐器相融合,创造出同时适宜于东西方听众的曲风。前些年流行的中国风音乐将民族音乐文化普及到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中,给人身心愉悦的同时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民众中得以传播和发扬。

二、审美教育在古筝教学中的重要性

1.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艺术是以各种技艺进行恰如其分的情感宣泄的过程。每一节经典古筝作品背后都蕴藏着特定的情绪和美学特征,每件古筝作品的理解和演奏都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同理心和鉴赏力。古筝名曲《昭君怨》取材于西汉昭君出塞的故事,描画了昭君出赛后思念故土而欲归不能的哀婉心情。开头节奏缓慢、旋律重复变化,着重强调一个“哀”字,哀怨忧愁缠绵悱恻;尾端突然加快,犹如激动起伏的心情终于按捺不住,似要倾诉满腹怨恨,着力点在一个“怨”字。学生只有积累过足够的美学情绪体验才能在听的过程中感知旋律起承转折中代表的情绪起承变化,深切理解采取不同技巧在情感表达中所起的作用,深刻领悟作品的妙处所在。

2.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古筝教学不是简单枯燥的技术传授,学生只有主观上热爱古筝艺术,愿意积极能动地探索古筝艺术的奥妙,才能真正在艺术学习中取得切实的进步。古筝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身心修养,培养学生对世界的审美观念。审美教育与古筝教学相辅相成,学生只有对所学的曲目深刻理解,领悟作品意境、感受到古筝音乐的魅力,才会带着好奇心和探索欲积极学习,不仅仅学习作品中的演奏技巧,还将精益求精、为表达出更精准更自我的情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创新。

3.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学体系的重点内容,而审美教育正式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鉴赏和创造力,审美教育还将引导学生树立更宏大的世界观,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加深自身的美学发展。

三、如何在古筝教学中引入审美教育

1.提供正确的演奏示范

音樂是一种抽象艺术,人们在演奏古筝作品时并不能通过画面或造型进行直观呈现。古筝教学中,作品情感在演奏者身上的外化特征表现在演奏的节奏、勾弦的力度、演奏速度变化上。古筝教学要将勾、抹、挑、按等外化姿态与审美教育相互渗透,同时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和审美能力。古筝演奏要求演奏者坐姿端庄优雅,肩膀和手臂自然放松,发声之前就先传达出古筝优雅清新的整体气质。许多古筝演奏动作以腕关节为中心,灵活的腕关节有助于古筝演奏动作到位、发声精准。不同的演奏技巧对应不同的发力姿势,传达不同的情感。比如在舒缓典雅的情感中常用小振幅的均匀颤音表达,而悲愤激烈的情绪则用大振幅快频率的颤音。又如摇指常用大指或食指连续的向内向外快速拨弦达到音色连贯的目的,运用不同的力度和气息营造紧张、舒缓或者时快时缓的感觉。教师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可将审美教育结合到正确的教学动作中,提供正确演奏示范的同时解析某一特定技巧在特定曲目中的美学表现,示范时应充分融入感情,为学生提供更美的视觉和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加强古筝艺术实践

审美的培养是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古筝教学中常以“回课”的方式检验教学成果。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在回课时发现学生的各种演奏问题,如怯场、单调、情感不足等,说明学生需要更多实践提升自身演奏时的美学表现力。除了常规的演奏示范、技巧教学之外,教师还可采用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提高学生审美表现,如以情境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将学生带入古筝作品所表现的情感之中感受作品意境;如观看现场古筝音乐会,近距离观摩学习优秀演奏师将演奏技巧和美学表现结合的方式,比较自己与其他演奏者演奏水平的区别;又如带领学生举办小型的音乐演奏会,让学生作为艺术家向观众呈现古筝作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自身演奏技艺的不足,渐渐提升审美体验。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筝文化

古筝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因素都对古筝艺术产生了或多或少影响。学生对古筝的认识如若仅仅停留在表层上则难免会理解偏颇、难以领会古筝艺术的精髓。教师在教授技艺的同时应多多向学生介绍古筝文化,如古筝的出现和起源、古筝艺术的发展历程、各大古筝流派的风格特色及代表曲目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筝艺术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古筝演奏的情感走向,提高自身古筝演奏的整体表现力。

4.从整体出发培养学生的美学鉴赏力

美学涵盖的内容极为复杂,音乐只是其中之一。文学、绘画、舞蹈、戏剧等艺术门类和音乐有着本质上的相互贯通,不同门类之间可以互相促进。以当代古筝名曲《箜篌引》为例,该曲取材自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由著名古筝艺术家庄曜先生创作而成。先是梨园弟子李凭弹奏箜篌时惊天地、泣鬼神的壮阔场景打动了李贺,促使后者写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的诗作,后来庄曜先生又借诗意展开想象,用现代作曲技法呈现了诗作幻想中的意境,虚实相映、起伏变化,轻灵和粗犷相互结合,既有“芙蓉泣露香兰笑”的翩翩婆娑,又有“石破天惊逗秋雨”的波澜壮阔。诗与音乐互相融合将观众带入瑰丽壮阔的神话世界。教师可事先引导学生接触与目标曲目相关的具有画面感的文学、绘画艺术作品,促进学生对抽象音乐艺术的理解和鉴赏。

四、审美教育应用于古筝教学注意的问题

1.结合特点因材施教

高校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结合学生特点、兴趣爱好、性格特质等进行,不同学生的不同社会经历注定了他们对艺术的不同理解。其中女生与男生的理解不同,性格内向的学生与开朗外放的不同,甚至不同家庭的学生对同一首曲子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教师应注意因“才”施教,在引导学生体验古筝的情感美意境美时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和讲述内容。

2.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

将审美教育结合到古筝教学中必须减少学生的功利性学习。艺术本身是纯粹的、高雅的,只有抛却私心杂念才能专注投入到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感情中,全身心感受其中的多彩意境和浓郁的人文之美。艺术又是从容不迫的,教师在古筝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沉淀心性、磨砺耐心,切勿操之过急,也不要以竞技的心态对待古筝演奏。只有在良好的学习心态下进行的审美教育才有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意义。

3.注重情感学习

古筝艺术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虚无之物,其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注重心灵层面的情感学习,乐曲演奏者必须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才能将作品本身蕴含的情感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比如演奏《广陵散》时要感同身受地体会聂政从怨恨到慷慨激昂、最终超然世外的情感变化,演奏《秦桑曲》时切身感知采桑女思君断肠的凄婉心情,而演奏《阳春白雪》则要以活泼愉悦的心情感受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总之,古筝审美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只有注重情感学习才能深刻地领悟作品的情感内涵和人文底蕴。

4.强调审美的主观性

对于古筝作品而言,演奏技艺是客观的,不同作品传达出来的情感却是需要主观体会的。审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却又不是绝对主观的。喜欢节奏轻快、明亮的学生一开始会很难去欣赏《梅花三弄》,喜欢曲调绵长、细腻、飘渺的学生也不会初听就对《战台风》产生兴趣。但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即使主观上不喜欢也并不妨碍学生感知作品带来的各种细微情感。教师在审美教学的过程中切不可按照理论学习那样对“美”设定框架,而要不设束缚地尽可能多地打开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的美学欣赏之后,让学生遵循自己的感觉对作品进行审美判别。

五、结语

古筝教学不只是技巧传授的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美、感悟美的过程。将审美教育与古筝教学相结合,既能寓教于乐,又能寓教于思、寓教于情,使学生对音乐之美有更加深入的感悟。反过来说,也只有将审美教育切实地融入到古筝教学中,才能更有助于学生对古筝作品的理解、加强学生对古筝演奏技巧的掌握。二者相互促进,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

审美教育是古筝教育中的基础教育,但审美绝不仅仅是一种基础理论,而是贯穿整个学生学习生涯乃至整个人生的过程。同样的曲谱、同样的技巧,一个初学者弹奏的《高山流水》与古筝大师演奏的《高山流水》有何区别?同样的演奏家,演奏《高山流水》和演奏《昭君怨》带来什么样的情感差异?古筝与二胡、琵琶、笛子等中国民族乐器相配合有怎样的表现?古筝与七弦琴、钢琴配合等西洋乐器搭配又会出现怎样的效果?作为艺术创作者,我们常听说音乐家为了改动一个章节甚至一个音符而苦思冥想殚精竭虑,作为艺术欣赏者,我们又有经典的“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这两种幽微而美妙的感觉,不具有深厚的审美功底的人是無法体会到的。

关于审美到底有没有明确的标准,几千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到了康德时期提出了审美标准的二律背反。康德认为,审美虽然是主观的个人喜好,但它指向人类共通的情感,存在着人类共通的标准,不过这个标准是动态变化的。审美是一种精神活动,实际上是对内心欲望的一种折射,它与审美者所处的整体环境、社会生产力以及个人社会地位和精神层次息息相关。从古到今,我国审美教育被主流价值观引导,所谓“宋汝窑明青花”,“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当大部分普通民众还在为物质忙碌奔波时,是上流士大夫、知识分子、当权者掌握着审美话语权。如今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其实是为学生培养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打开了一条自由的通道。学生需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审美教育,尽可能多地从这样一种精神教育中汲取营养,树立自己对美、对生命本身的判断力。

参考文献:

[1]佘艳.浅谈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体现[J].文艺生活,2012.

[2]魏军.“MOOC”在高校古筝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研究[J].黄河之声,2015(2).

[3]宋佳音.略论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大众文艺,2013(8).

[4]邹昊.浅析我国古筝教学中音乐作品的赏析[J].黄河之声,2013(20).

[5]张玲玲.论古筝基础训练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5(8).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古筝培训范文第5篇

古筝艺术 琴韵 音韵 技法

东方美学的一个鲜明特性就是重含蕴而不重直露,重神似而不重形似,重情韵而不重理性。无论在绘画、书法、文学、音乐、园林等方面,概莫能外。但与绘画、雕塑、摄影等诉诸视觉形象的刻画不同,音乐家创作的音乐形象是看不见摸不着却可感受得到的。古筝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的乐器之一,古筝艺术在表演上不是炫耀技法,而是以情韵来表现内涵,表达方式委婉含蓄、韵味悠长。筝曲是古朴典雅的华夏民族文化的掠影,通过其如歌般流动的音乐织体,塑造出生动的音乐形象。从音乐艺术的特点来说,它的任何一种精神内涵都离不开声音的艺术组合,它的美就蕴含在声音的艺术组合之中。筝乐之魂的魅力更是产生于音韵的结合之中,这也是直接作用于人类听觉器官的最为感性的要素。古筝演奏中就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变化,形成多层次的表达音乐内涵的音乐线条,这些客观存在的音乐美震撼着听众的心弦。古筝演奏不仅能表现劳动人民热情豪放的性格,豁然大度的胸怀,还以曲调浑厚优美细致新颖的抒情性见长,在细腻的相互“问”与“答”的音乐语汇中,表达了人们的生活情趣。

筝,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它源于秦而盛于唐,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筝乐在古代就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深受各阶层人士的欢迎与喜爱,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其功能主要体现在:(1)民间娱乐。(2)用于雅乐,就是在朝廷里的郊庙祀典中使用。(3)用于大型的乐舞演奏。(4)用于宫廷和贵族宴享娱乐。(5)文人的自娱自乐。(6)小范围的室内娱乐。(7)秦楼馆舍。筝乐更多的是职业艺妓表演,在大众娱乐场所酒楼歌馆进行,听众广泛,也更具娱乐性。(8)国际友好交流。筝在很早的时候就传到了国外,包括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古筝就是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传统乐器。筝曲音韵典雅含蓄,旋律流畅优美,能表达许多层面的东西,如人的悲喜、忧伤、欢快等各种情绪,自然界种种情景,社会生活场景等。古筝弹奏所流露出的古典韵味更能体现刚柔相济、阴阳结合的审美观。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特别是文人以诗歌的形式对筝乐进行歌咏。如曹丕、曹植、李白、岑参、张九龄、白居易、韩愈、卢纶、李商隐、欧阳修、晏殊、苏东坡等。古代文人中筝弹得好的很多,其中有曹丕。他是不管到哪里,都要把筝带上,随时随地都弹。还有晋代的谢尚、何承天;南朝梁时的陆太喜、北魏的北齐间的李元忠、孙世元;宋太祖赵匡胤的皇后也弹得一手好筝,深得她的婆婆太后的欢心。从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出,自古至今,弹筝者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有。这说明,古筝是雅俗共赏乐器,是生命力顽强的华夏文化的见证。

古筝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以地方风格为依据的众多古筝流派,同是左右手配合,弹按并重,以发挥优美音韵为手段,以之表演出不同情趣、不同风格,真可谓“奋逸响,妙入神”,各领风骚。其演奏的音色是多彩多姿的。想必大多数筝曲爱好者都会知道,古筝的演奏至今已发展到义甲与真甲相结合的方法,真甲与义甲本身就有显然不同的音色对比,加之古筝的音域宽广和演奏者技能的不断提高,在筝曲中能比较容易地辨别出音色的反差,产生鲜活的敏感,也就容易被人们所理解与接受。

筝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韵”,人们在领略古筝演奏的音响效果时,一定会对神妙动听的“以韵补声”手法追寻深究。所谓“韵”指的是一个比“音”更为微观的层次。在古筝、古琴等乐器的演奏中,一个音往往被分解为“音头”、“音颈”、“音腹”、“音尾”若干细微过程。这些微观世界中的变化就被人们称为“韵”。应该说“做韵”是筝乐之魂的根本。通过对其演奏中倚重的左手扫音技巧的运用及由此而产生的特有的韵味,奠定了其在民族音乐中的作用及非凡的舞台效果。生活体验是自然演奏的基础,自古以来,人们善于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感受,在生活中发现美、捕捉美,采用各种不同的按音变化幅度,表现出最能触及心灵的旋律,达到富有个性和不同寻常的目的。如河南语言高亢而突降,其筝曲每有突出的上下滑音及颤音,在《闹元宵》乐曲清新明朗的引子里,一串长刮奏引出明亮的旋律委婉深长的按滑颤的徵音上就奏出从变徵到徵、从角到徵、从徵到角等等的音韵效果,体现出了河南人性情直爽,声调铿锵的特点。在热热闹闹的民间风俗性的元宵节中,热情炽烈的筝曲旋律融合进了河南戏曲音乐的抑扬顿挫,酣畅淋漓,一泻无余。在做韵的技法中,左手颤音就是一个自成体系的表现手法,称为“颤音体系”,有一般颤音、持续颤音、节奏颤音、重颤音、滑颤等等,如此多样的颤音,在各流派筝曲中的运用更是千姿百态,它完全不是机械性的固定的平均性的偏离与回归,而恰恰是自由往来变化无穷极具有个性特征的“微型旋律”,或沉稳从容,或躁动急迫,或清远萧散,或拙朴内秀,或飘逸淡泊,或豪放热情,或脉脉含情,或诙谐风趣,或庄重威仪,或气宇轩昂,或天真娇美,或玲珑剔透,或自然天成,或放荡不羁,或规矩拘谨,或刚毅凛然,或若飞若舞,或气骨苍老,或纯真童趣,全视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和掌握各派音乐语汇的水准及技能的娴熟程度和音乐造诣而各有异同。潮派名师杨秀明先生的经验之谈就是“弹筝要讲‘韵味’和‘神情’”。而神情与韵味正是互为表里凝为一体的。这正是筝乐艺术不可被代替的本质属性,是筝乐的形式美与意境美的统一中的最精致最深层的奥妙所在,是艺术家自由创造的智慧、才能、经验和劳动结晶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家的人品修养、文化积淀和生命体验的自然流露。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音乐的追求也不断提高,当今的父母们越来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艺术方面的一技之长,既能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又能陶冶他们的艺术情操,同时还能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乐器,发扬民族文化。古筝这一民族乐器正是以其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深受学生及家长们的青睐。

想要学习古筝,就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怎样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呢?

首先,父母们不要将音乐艺术简单化,通常我们认为什么样的人喜好什么样的音乐。一个生性豪爽的人喜爱具有英勇形象特征的音乐,这看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一个胆小谨慎的人喜爱这类形象也同样是自然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某个人说摘要:“我不懂音乐,没有音乐细胞。”其实,只要长着耳朵的人就可以听音乐,而且都有自己的喜好。但是真正深入的理解音乐,确实是需要音乐资质的。这种音乐资质具体说来就是要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音乐记忆力、节奏感等一系列复杂的才能,同时更主要的是能够激情地对音乐作出反应,能够感觉音乐。绝对没有音乐才能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即使是非常可怜的一点音乐性,假如通过有计划地、目的明确地学习音乐,也是很轻易取得发展的。假如孩子能够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他自然会主动去追求更完美的表达,这时家长可以适当加强对孩子的监督,多加以鼓励,提醒他们,学习的道路是艰苦的,要想获得快乐的享受,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枯燥的技巧练习。但假如孩子在音乐学习中没有感觉到快乐,各种练习带来的是难以忍受的煎熬,那么家长最好不要逼迫他们去做长时间的技巧练习,这会适得其反,伤害孩子对音乐的好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音乐教育就是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

其次,就是对于基本功的练习,怎样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呢?要让学生们明白,学筝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筝过程中要学好一首再去学另一首,而不要学的拌拌磕磕就换下一首学。要高标准、严要求,有曲不惊人誓不休的精神,不要去过多的追求别人的夸奖表扬,而要追求不断的批评指正。在学筝上要有长远一点的目标,做到天长日久、时时勤奋,而不要希望几分钟热血,一朝一夕就可以学好弹筝。对于学筝,不但要有兴趣,更要有意志,兴趣只解决一时的爱学不爱学,意志解决能不能学好的问题。不要图虚荣,要求收获,虚荣只解决表面问题,收获才解决长久性问题。弹筝练曲不要听而不闻,要知道应听出什么来,要多思考、多琢磨,多在乐曲情感意境表现上下功夫,精益求精。 在教学上,不要局限在考级给定的每级十首曲目上,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补充,把整体学习上的时间放宽加长一些,多学些曲子,把基础打好。即使是初级曲目的曲子,真要弹得非常好,说句实在话,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有的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上采取每个级别里选学一两首后,就较大幅度的跨进式教学,导致基本功很不扎实,以至于越往中、高级曲目学,越感到吃力,同时也给学生养成了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缺少认认真真的精神,贪多求快,不讲效果质量,出现学多少、忘多少,仅剩几首也是拌拌磕磕的难堪局面。其实初级阶段不只是让学生学会几首考试晋级曲,还应同时把相关的知识加以灌输,让他们多知道一些、多学一些,知道如何去学、如何去练,练到什么程度算好。从小就有一种严格的标准,而不是降低标准,放松要求,而是要提高心灵的境界、艺术的境界,把基础打好,把基本功练好,宁可在这上面多花点精力、多用点时间也要这样去做,只有这样才能越学越爱学、越学才越有发展。

古筝是一件多弦乐器,定弦准确是一个古筝演奏者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音准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定弦只是音准的一种表现方式。其次音准还表现在演奏者对于音程关系的把握、调式调性的把握等很多方面。我们都知道,学习好音乐与拥有敏锐的听觉是分不开的。对于听觉的训练时间越早越好,要求越严格越好,起点越高越好。敏锐的听觉来自于平时对于音高的严格要求和刻苦训练。年龄越小,对于音高概念的建立越容易。“乐感来源于节奏”。音乐本身是动态的艺术。掌握好节奏的律动方式,有助于学生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乐感,使其协调性、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展。特别是音符的时值,不能单纯的模仿老师的演奏。必须要求学生先理解音符时值的含义,再将其弹出。单纯的模仿,只是依赖于一时的听觉惯性,不能获得对于节奏律动的理性认识。更使得学生们对于节奏的律动方式产生茫然无措的认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对古筝乐曲弹奏下来,但往往弹奏的曲子没有感情,对曲子一点感觉都没有,只是单纯的弹下来,怎样才能使学生们弹奏的乐曲具有感染力呢,首先应当培养学生们去聆听音乐中的旋律线条,感受到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的“美感”,增强学生们对旋律的感性认识。之后,教师才应当提示学生随着旋律的流动进行内心的歌唱。在整个的弹奏过程中,应当使学生们内心具有一种强烈地歌唱愿望,仿佛一个音符都是由一个个的歌词组成。你的指尖,就是你的喉咙。你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真实的感情流露。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演奏更加地生动,富有更大地表现力。音乐形象也才会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热爱音乐是攀向高峰的阶梯,随着学生们的不断进步,级别的不断提高。而参加高等级别的考级除了要注重基本功的扎实与否,还需要考生具有充分的表现力和相当的演奏技巧。学生们必须用心灵去感受音乐。通过演奏来宣泄自己的感受,找到心灵与音乐的共鸣。现在的孩子们学音乐,往往是遵从父母的意见。他们本身缺少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对于很多学习古筝的孩子们而言,演奏就意味着复杂难记的演奏标记和繁多枯燥的练习。小提琴大师帕尔曼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段话:“你学音乐是因为音乐给你带来快乐!你的内心深处应该有一种自己期望听到的声音,那种你所需要的声音是你学习音乐的目标。”音乐是美好的,是一种心灵的享受。而孩子们总会喜欢美好的东西。古筝那仿佛流水般的音调,美丽而又动听。这就是古筝能够吸引孩子们“眼光”的最根本原因。也只有在愉悦的心情下,他们才能吸收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和家长们必须在教学中提倡“美”的感受,让学生们充分从生活实践中感悟到艺术的魅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获得对音乐更好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他们所演奏作品。

总之,古筝教学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强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共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一定要有耐心,有爱心,有责任心,努力做到以乐辅德、促智、怡性,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中国筝乐的古与今,牵系着它的将来。筝乐之魂的永恒,更应注意内在张力与其感染力根基和源泉。如今中国音乐生活正在趋向丰富和活跃,而古筝的演奏更需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循序渐进地理出每一阶段的侧重点,分清程度界限,从内容上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同时也使古筝的学科更加富于系统性、科学性和创造性,面对着大量技能标准,筝韵的学习则是重中之重。相信在新的时代中,古筝艺术将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J].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2]邱大成.筝艺指南[M].2000.

[3]张志羽.怎样提高古筝演奏水平[M].华乐出版社,2007.

古筝培训范文第6篇

教学内容:

1、古筝基本构造介绍;

2、学戴古筝指甲(义甲);

3、 古筝的坐姿;

4、基本指法“勾”“托”。

教学目的:通过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古筝的相关知识,并初步掌握古筝演奏的基本要求及指法“勾”与“托”。 教学过程:

一、入门知识的讲解:

1、古筝的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

(1)琴弦:现多用尼龙缠弦,以不同型号的钢丝外面缠以尼龙丝制成的。 (2)琴码(又称:雁柱):支撑琴弦,琴码的右侧为演奏区域,左侧为左手补韵的装饰音区域。

(3)岳山:分为前岳山,后岳山,分别镶嵌在琴面板的首部和尾部。 (4)面板:琴面略有弧度的木板。

(5)调弦盒:内有弦轴,用于调音;琴盒内可以放指甲,琴扳手等物件。

2、学习戴义甲

(1)大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向指尖左上方斜出45度佩戴;食指和中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顺指甲生长方向直戴

(2)学生练习佩戴义甲,老师和家长指导学生佩戴

注意:佩戴时义甲不要挡住手指的关节;胶布的一半应覆盖在自己本身的指甲上。

3、演奏时的姿势

(1)座位和琴的高矮比例要合适,第一个琴码的高度与自己的腰部平行 。

1 (2)双腿自然弯曲,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放好。

(3)上身端正,后背挺直,坐凳子的前半部分,不要坐满整个凳子。第一个弦码对准衣服的中襟,身体离琴一拳的距离。

(4) 两臂和双手松弛而自然抬起,精神饱满,面部表情放松。在演奏时既不要驼背也不要过分挺胸挺肚子,切忌摇头晃脑、脚打拍子等坏毛病。

(5)双手放松呈半握拳状弹琴。

演奏姿势正面图

三. 指法的讲解与练习 1. 怎么样分辨琴弦

提问:古筝共有多少根琴弦?分别有几种颜色?

答:古筝一共有21根琴弦。分为两种颜色:白色、绿色。绿色琴弦唱“5”(sol),一共有四根绿色琴弦,有粗有细,由细到粗,分别代表

高音5;中音5;低音5;倍低音5 练习时通过老师报出音名,学生在琴弦上指出来,进行认弦的练习。 2. 指法的讲解和练习(以下练习根据年龄,一年级以下学生用扎桩法) 在学习之前可以先让学生感受五指用手抓东西的感觉,五个手指向掌心抓,然后再练习指法。 “勾”:符号;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中指放在中音5上,中指向掌心拨弦。用义甲尖触琴弦(老师边示范动作边进行讲解)学生可跟作练习。

老师示范:数拍弹奏(见“勾指法练习”谱例) 学生练习: 跟着老师的节拍弹奏

教学生进行识谱练习:5上面是指法,下面是音符。弹奏时,先找到所要弹奏的音符对应的琴弦,再看是哪个指法(即用哪个手指弹奏)。学生练习,老师进行辅导。

“托”:符号 ;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大指放在中音5上,大指向掌心拨弦。用义甲尖触琴弦(老师边示范动作边进行讲解)学生可跟作练习。

老师示范:数拍弹奏(见“托指法练习”谱例)学生练习,老师进行辅导。

“勾”

“托”

注意:两种指法的练习,是手指主动拨弦,手指的关节要充分活动。不要用整个手臂的移动拨弦。

2

课后练习:

1、能熟练的佩戴义甲。复述古筝各部位名称。熟悉4根绿色琴弦的位置及音名。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弹奏练习指法“勾”“托”各五组,每组十遍。

注意:在练习中注意孩子的手腕,既不能向上凸出,也不能向右侧凸出。手腕应放平并在演奏过程中保持住。当孩子的手型开始变样,不要强制性地掰弄孩子的手,应该让孩子先停止练习,将手型重新摆好,再开始练习。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复述古筝各部位名称。

2、复述四根绿色琴弦的名称;教授所有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音名及排序规律。

3、复习检查指法“勾”“托”。

4、教授指法“抹”与“小撮” 教学目的:通过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弹奏指法“勾”“托”,并初步掌握指法“抹”“小撮”,能够准确唱出古筝各个琴弦的唱名,并记住琴弦的排序。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复习古筝的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 (1)琴弦;(2)琴码(又称:雁柱);(3)岳山;(4)面板;(5)调弦盒;复习时,老师可打乱次序,边指相应部位,边让学生说出名称。

2、复习四根绿色琴弦的名称

指出任意一跟绿色琴弦,让学生报出琴弦的音名。如:高音5等等;可反复多次进行。

二、介绍古筝琴弦的排序及所有的二十一根琴弦

倍低音组

低音组

中音组

高音组

倍高音组

古筝的弦序是按

1、

2、

3、

5、6循环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只要记住其中任意的一组即可推出其它组,共有五个音区,分别是倍低音组、低音组、中音组、高音组、倍高音组,唯一特别的是注意倍高音组是由倍高音1一个音构成的,所以共有21根弦。

三、指法复习及新指法的讲解与练习

1、“勾”: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演奏的手指,名称及记谱符号。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节奏练习。老师检查手型、触弦、节奏准确性等情况,及时纠正。(最好能够培养学生边数节

奏边练习的习惯,在心中默念节奏) “托”:教学过程如上。

2、新授指法“抹”“小撮” “抹”:符号 ;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食指放在中音5上,食指向掌心拨弦。用指尖触弦。手指向掌心方向弯曲(老师边示范动作边讲解)学生可跟着作练习。 老师示范:数拍弹奏(见“抹指法练习”谱例)

“小撮”:符号;该指法的符号是“托”和“抹”的组合,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大指放在中音5上,食指放在中音2上,抹,托同时弹弦。 老师示范:数拍弹奏(见“小撮指法练习”谱例)

“抹”

“小撮” 注意:弹奏小撮指法时,大指一定要与食指相对,“抹”、“托”同时触弦,注意触弦后虎口呈圆形。(即两个手指的小关节充分弯曲,有捡豆子的感觉)

课后练习:

1、能熟练的佩戴义甲。熟练指出古筝各部位名称。

2、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及位置。

3、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各五组,每组十遍。

4、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

注意:在练习过程中,继续注意孩子的手腕,在演奏过程中要保持放平。在弹奏小撮时,手指关节要充分活动,手不可跳起。

第三课

教学内容:

1、能够熟练正确地说出古筝二十一根琴弦的排列顺序,能够准确报出任意一根琴弦的音名。

2、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

3、学带左手指甲。

4、教授左手指法:颤音(吟)。

教学目的:通过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唱出古筝所有琴弦的唱名,并记住琴弦的排序。并在手型达到要求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初步掌握左手颤音的弹奏方法,训练学生左右手演奏的协调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筝琴弦排序知识

1.、老师和学生一起将二十一根琴弦的排序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报出来(边指边说) 如:倍低音的

1、倍低音的

2、低音的

1、中音的

1、高音的

1、高音的

5、倍高音的1

2、老师指任意一跟琴弦,学生回答是什么音区的什么音,多做几次练习,了解学生对琴弦排序的熟悉程度。

二、指法复习及检查

1、指法“勾”“托”的复习 请学生说出“勾”“托”指法弹奏时的要求:手型、触弦、弹奏时的要求。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老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2、指法“抹”“小撮”的复习 “抹”:要求学生说出演奏的手指,名称及记谱符号。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节奏数拍练习。老师检查手型、触弦、节奏准确性等情况,及时纠正。

“小撮”:教学过程同上。(注意食指与大指演奏完毕后,两指弯曲形成一个圆形)

三、左手带指甲, 方法同右手,大指指甲方向向右弯曲45度,老师示范,学生练习佩戴 四 新授左手指法“颤音” 颤音:又称“吟”弦。符号;右手弹弦之后,左手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 步骤一:先单独练习左手动作,在琴弦上先练习排皮球的感觉。

手型:左手握拳,掌心向下,将左手的食、中、无名三指并齐,稍微弯曲呈弧形轻放在琴弦上,大指小指自然放松放好,整个左手有点像数字六的手势;

动作:在保持手型的基础上,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十次上下算一组。(一开始慢练,随着熟练程度慢慢加快速度)

老师示范把左手放在中音5琴码的左侧,离琴码20厘米左右处(一掌左右)均匀地上下起

6 伏按、松琴弦十次。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步骤二:两手协调弹奏练习。

左、右手在琴码的左右两侧同弦放好,一定要在右手弹弦之后,左手再用刚才练习的动作进行演奏。

步骤三:老师示范两组,学生按节奏练习。(左手均起伏十次,老师喊节奏,学生跟着节奏进行练习)

在中音5上练习。右手指法“托”。左手练习颤音。 再由高音5开始到中音5结束进行两个手的移动练习。

注意:老师在示范时要放慢左右手的动作,让学生体会弹和颤音是两个不同时进行的动作,可示范错误动作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学生犯错。

课后练习:

1、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

3、熟练佩戴左手指甲

4、颤音练习

注意:由于儿童尤其是6岁以下的儿童手臂力气较小,在练习左手指法时,容易出现利用肩膀去使劲儿按压琴弦的情况,造成左臂明显抬高,手腕突出,指关节塌陷的现象,还有肘关节僵死,用整个肩膀上下扇动而产生的颤音。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的肩臂腕放松,用前臂通过腕带动指尖下压倒琴弦上,然后上臂、腕提起,手和腕放松,使弦音恢复原音高。左手颤音时上下幅度一定要均匀。 (找拍球的感觉)

第四课

教学内容:

1、继续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

2、检查左手指甲的佩戴情况以及左手指法“颤音”

3、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划出拍法 教学目的:通过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熟练佩戴左手指甲,掌握左手指法“颤音”。通过视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划出拍法,初步掌握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复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学生按固定的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老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二、复习左手佩戴指甲及左手指法“颤音”

1、让学生自己佩戴左手指甲,老师进行逐一地检查并进行纠正

2、先集体进行颤音练习,然后进行个别检查,老师进行指导纠正。

三、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划出拍法。

注意:在打节拍时,口与手要保持一致,注意附点音符的准确性。

1、教学生认识乐谱

在谱子的最前面有调号和拍号:

1=D 是调号,代表了这首乐曲的调式,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所使用的均为D大调乐曲。 4/4 是拍号,代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2、讲解节奏:

首先认识什么是八分音符。

在音符的下方有一条直线,叫做减时线,有一条减时线的音符称为八分音符。用划拍法来表示的话,就是每个音符对应一个“↓”或“↑”。两个八分音符组成一个四分音符,即为一拍。在乐曲的中间有很多竖线将乐曲分为很多小节,该竖线称为小节线,每个小节都四拍,即为四个四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所对应的拍法为 ↓↑。

附点:(写在音符右下方的小圆点)表示延长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如:四分附点音符相当

8 于一个四分音符加一个八分音符。第一小节,重点讲解。

第二小节的最后一拍是延时线,表示前面的一个音符延长一拍,也就是要演奏两拍,在演奏中要延长准确,不可抢拍。

老师用↓↑在谱子上划出拍法,学生跟着一起划。老师边唱边划出节拍进行示范。学生伸出手指跟随老师练习第一小节。

3、让学生按照第一小节老师的示范,将全曲的旋律划上拍法。老师进行检查纠正。 课后练习:

1、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

3、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左手指法颤音慢速、中速各五组,每组十遍。

4、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曲谱,打准节拍。

第六课

教学内容:

1、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

2、复习检查左手指法颤音。

3、复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4、教授左手指法“上滑音”“下滑音”以及上滑音和下滑音的组合。

教学目的:通过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右手已学指法的弹奏技巧。复习《世上只有妈妈好》以达到独立演奏的程度,并初步掌握上滑音和下滑音的演奏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集体弹奏“勾”“托”“抹”“小撮”。

2、检查左手指法“颤音”。

3、复习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在复习时应注意:附点的演奏方法,老师可进行单独练习;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注意准确性;在每个乐句的末音加上颤音。

二、教授左手指法“上滑音”“下滑音”

1、上滑音:符号;是滑音的一种,左手手型要求同颤音。 演奏方法:右手弹弦时左手在琴码左方将所弹的音按至下一根琴弦的音高,利用余音使整个上滑过程连为一体。其标记符号在音的右方加“”。

例如:

1上滑音的左、右手配合是:

1、右手先弹,左手后按;

2、完成上滑音后不要立即松开左手,待弹下一个音时或余音消失后将左手松开;

3、滑音时值各占一半。

老师示范弹奏:右手指法“托”中音5弦后,左手在与颤音相同的位置上向下用力按弦,将它按至下一根琴弦的音高,产生音高上滑的效果。示范时速度要慢,进行分解动作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看清动作。

动作分解:一弹(右手);二按(左手)

学生练习:先练分解动作,等分解动作熟练后,再连贯练习。老师喊节奏,学生按照分解动作进行练习。

下滑音:符号;是滑音的一种,手型要求同上滑音。

演奏方法:左手在琴码的左方先将音按至下一根琴弦的音高,然后右手弹奏琴弦,当右手弹完后将左手慢松开,利用余音使音由高至低连成一体。

下滑音的左、右手配合是:

1、左手先按,右手后弹;

2、由高至低放回到原音;

3、时值上滑音一样,也是各占一半。

老师示范弹奏:左手先将弦按下,右手用“托”演奏中音5弦后,左手慢慢抬起,松开琴弦,直到完全松开琴弦,示范速度要慢。

动作分解:左手先按好,一弹(右手);二起(左手)

10 学生练习:先练分解动作,等分解动作熟练后,再连贯练习。老师喊节奏,学生按照分解动作进行练习。

上、下滑音连奏练习

老师示范:先进行上滑的演奏,在左手上滑动作完成后,左手保持不动,再次弹奏右手的音符,接着慢慢抬起左手直至抬平。

分解动作:首先进行一弹(右手);二按(左手);三保持(左手);四弹(右手);五抬(左手);六休息(左手)。

学生按节奏进行练习,老师喊节奏并进行检查纠正。 课后练习:

1、左右手指法巩固练习。

2、每首练习曲每天练习五遍(按节拍器节奏练习)。

3、熟练演奏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注意:注意孩子演奏的连贯性,所学的内容会越来越长,在练习中如果发现经常出错或者经常断开的小节,应将此小节单独进行练习,熟练后再进行整段地练习,切忌让孩子不停地进行整段练习。在练习中要首先突破难点,再注重整体性。

此课学习内容较多,老师可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第七课

教学内容:

1、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

2、复习检查左手指法颤音、上滑音、下滑音,以及上、下滑音组合练习。

3、抽查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4、教授右手指法“大撮”,练习用大撮指法演奏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及右手组合练习“勾托抹托”——“四点练习”第一条。

教学目的:通过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右手、左手的已学指法的弹奏技巧。 初步掌握右手指法“大撮”及右手组合练习“勾托抹托”。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已学指法

1、右手指法的检查:勾;托;抹;小撮。要求节奏稳定。

2、左手指法的检查:颤音;上滑音;下滑音;上、下滑音的连弹。要求动作到位,节奏均匀。

二、教授右手指法“大撮” 大撮:符号 :勾,托技法同时弹弦。

老师示范: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大指放在中音5上,中指放在低音5上,勾,托同时弹弦,小关节动。老师数拍弹奏,十遍一组。(见“大撮练习”谱例)

三、教授右手组合练习“勾托抹托”

1、老师示范:右手握拳,按分解动作进行练习。每个音贴弦弹奏。

2、学生进行练习,老师指导。

课后练习:

1、左右手指法按要求练习。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勾托抹托”基本指法三遍。

3、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大撮”五遍。

4、每天练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两遍。

第八课

教学内容:

1、复习检查所有已学指法。

2、检查上节课新学指法“大撮”及“勾托抹托”组合练习。

3、教授乐曲《凤翔歌》前半部分。

教学目的:通过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右手、左手的已学指法的弹奏技巧; 熟练连贯的弹奏“勾托抹托”基本指法练习;初步掌握乐曲《凤翔歌》前半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右手指法的检查:勾;托;抹;小撮;大撮。要求节奏稳定。

2、左手指法的检查:颤音;上滑音;下滑音;上、下滑音的连弹。要求动作到位。

3、右手指法组合“勾托抹托”的检查。要求弹奏流畅、连贯,要有一定的熟练性。

4、左手练习指法“勾”“托”“抹”。

二、乐曲《凤翔歌》教学

1、老师范奏一遍全曲,让学生对乐曲以及乐曲所属流派山东筝曲的风格特点有一个初步感受。

2、让学生以学过的内容说出调号,拍号。以及乐曲前半部分中的一些节奏特点。

3、老师以较慢的速度范奏乐曲前半部分。第一遍让学生仔细听,并尽量记住乐曲的旋律;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唱。

4、老师讲解乐曲前四小节的节奏,让学生能够划拍唱准旋律。

十六分音符:音符下面有两条减时线的叫十六分音符,它的时值相当于八分音符的一半,也就是两个十六分音符等于一个八分音符,因此两个十六分音符对应一个“↓”或“↑”。

老师将前四小节的划法写在黑板上,边打节拍边唱谱示范一遍。(允许学生跟着小声模仿)学生跟随老师边打节拍边唱谱三至四遍,到学生基本掌握为止。

5、老师再次范奏乐曲前四小节,让学生划拍跟唱。

6、依次将5至12小节讲解并划拍。

第五小节的第一拍两个音和第六小节的第一拍两个音是顺序的调换,因此这两组音只需要进行指导同一个手指对同一个音符即可。两小节的第二拍是相同的。

第七小节注意6的上、下滑音连弹。

第八小节的抓住主音,节奏模仿第四小节注意附点音符的准确性。 学生练习五至八小节。 第九小节同第五小节。

第十小节第一拍同第六小节,第二拍注意后十六分音符节奏不要错,可单独练习这一小节。 第十

一、十二两小节同

三、四两小节。

注意:上下滑到位,下滑音一定要同时准备。 课后练习:

1、.左右手指法同前要求进行练习。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右手“勾托抹托”基本指法两遍。左手单独练习“勾”“托”“抹”。

3、每天练习乐曲《凤翔歌》前半部分十遍,并预习后半部分内容。

4、每天练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两遍。

第九课

教学内容:

1、已学内容复习。

2、左手练习“勾托抹托”组合指法。

3、乐曲《凤翔歌》前半部分复习抽查。

4、教授《凤翔歌》后半部分。

教学目的:通过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右手、左手的已学指法的弹奏技巧; 右手连贯的弹奏“勾托抹托”基本指法练习,左手练习“勾托抹托”四点练习,用慢速进行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熟练掌握乐曲《凤翔歌》前半部分,基本掌握后半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右手指法的检查:勾;托;抹;小撮;大撮。要求节奏稳定。

2、左手指法的检查:颤音;上滑音;下滑音;上、下滑音的连弹。要求动作到位。

3、指法组合“勾托抹托”的检查。右手要求流畅、连贯。

4、左手练习指法组合“勾托抹托”。从比右手低一个八度的音区开始,其余同右手进行练习。

二、乐曲《凤翔歌》前半部分检查

1、复习:全体师生完整弹一遍全曲。

2、检查:老师个别抽查,纠正错误。

三、教授乐曲《凤翔歌》后半部分

1、先学习劈的演奏方法:符号,与“托”的演奏方向相反。按照“勾托劈”的节奏练习,整小节连续练习,直至较为熟练。

老师示范,学生练习,老师进行指导纠正。(见“劈指法练习”谱例)

2、乐曲《凤翔歌》后半部分教学

老师范奏新内容一遍,请学生仔细聆听,然后在乐谱上用划拍法表示出节拍。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正确的划拍,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划拍是否正确。 老师再次范奏旋律,请学生边划拍边小声跟唱。 学生划拍唱谱,老师跟唱进行指导。

第十三小节看好音区再弹奏,正好在一个位置保持不动。

第十四小节重点:两个“勾托劈”的组合。

第十五小节略

第十六小节四个6的连续上滑要注意连贯,动作自然。

17 第十

七、十八小节旋律一样,节奏是平均的八分音符,左手在6弦上保持不动。

第十九至二十一是完整的小乐句,可连贯弹奏。这一句可以让学生自己试奏,老师再示范。 最后四小节,前两小节和十

九、二十小节同,最后两小节是指法大撮。

音乐知识

1、反复记号||:

:||;在反复记号内的内容需要弹奏两遍。因此,第二十一小节弹后,接下去从头开始再将记号内的内容弹一遍,然后接下去演奏。

2、Rit;渐慢符号。从有符号开始,逐渐放慢速度直至结束。音乐知识3:连线;连接了两个相同的音符,只须弹前一个音,然后两个音的时值相加。因此,最后两小节的音可以看成是大撮5的三拍加一拍休止。

老师完整弹一遍全曲,让学生对乐曲的旋律有一个整体感。 课后练习:

1、左右手指法同前要求进行练习。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右手、左手“勾托抹托”基本指法各两遍。

3、每天练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两遍。

第十课

教学内容:

1、右手“勾托抹托”基本指法练习,左手“勾托抹托”基本指法检查。

2、乐曲《凤翔歌》复习。

3、教授“四点练习”第二条。

教学目的:通过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连贯的弹奏“勾托抹托”基本指法练习,左右手都能够单独地 熟练演奏。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进一步完整、熟练的弹奏乐曲《凤翔歌》。

基本掌握“四点练习”第二条的演奏技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右手“勾托抹托”的检查。要求弹奏流畅、连贯,要有一定的熟练性。

2、检查左手指法组合“勾托抹托” 练习,注意手型。 从比右手低一个八度的音区开始,其余同右手进行练习。

二、乐曲检查

1、乐曲《凤翔歌》检查。全体齐奏乐曲一遍,老师进行个别抽查。

2、针对乐曲中的难点进行重点练习

3、学生练习,老师个别辅导。

三、“四点练习”第二条

老师示范,学生进行左右手单手练习,贴弦弹,并注意大指的运动方向。 课后练习:

1、左右手指法同前要求进行练习。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右手、左手“勾托抹托”基本指法各两遍。

3、每天练习乐曲《凤翔歌》五遍,能背谱熟练演奏所学内容。

4、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四点练习”第二条,左右手各三遍。

5、每天练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两遍。

第十一课

教学内容:

1、右手及左手“勾托抹托”基本指法练习。

2、乐曲《凤翔歌》复习个别抽查。

3、检查“四点练习”第二条。

4、教授现代指序练习。

教学目的:通过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左右手弹奏“勾托抹托”基本指法及“四点练习”第二条的演奏技巧。能够独立的、完整、熟练的弹奏乐曲《凤翔歌》;基本掌握现代指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右手“勾托抹托”的检查。要求弹奏流畅、连贯,要有一定的熟练性。

2、检查左手指法组合“勾托抹托” 练习,注意手型。

二、乐曲《凤翔歌》检查,全体齐奏乐曲一遍。老师进行个别检查,纠正指导。

三、教授现代指序练习

1、打:符号∧,用无名指演奏,无名指向指肚方向弹弦。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无名指放在中音5上,向掌心拨弦。用指尖触弦。

老师示范,学生跟着练习。老师喊拍,十遍一组。(见“打指法练习”谱例)

2、教授现代指序练习

老师示范,学生练习。手指贴弦演奏。

课后练习:

1、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右手、左手“勾托抹托”基本指法各一遍,“四点练习”第二条一遍。

2、每天练习乐曲《凤翔歌》五遍。

3、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现代指序练习两遍。

4、每天练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两遍。

上一篇:孤独散文范文下一篇:阜阳英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