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散文范文

2024-07-07

孤独散文范文第1篇

越长大,目标越多。

小学时,我们最开始的目标就是要成为班级的第一批发展的少先队员,要第一个戴上红领巾;当这一个目标实现后,每学期我们的目标就是争取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升入中学后,我们最开始的目标就是要成为班级的第一批发展的团员,要第一个带上团徽,拿到团员证;当这一目标实现后,我们就发奋努力争取得到各种荣誉,不仅要拿校的荣誉,甚至要得市的或者全国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能被一所理想的大学录取;进了大学后,我们最开始的目标就是要成为班级的第一批发展的党员,在周围人中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当这一目标实现后,我就强迫着自己“德、志、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入各种学生会、社团,参加各种级别的各种比赛,有时觉得把时间放在娱乐上就是一种可耻的行为,而这一切最终的目标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工作之后,我们最开始的目标就是……

也许在很多人眼中,这种人是很有目标、很有前途、很有上进心的,但这种人过得真的开心吗?

得到的越多,就失去的越多。

从小在别人的夸奖和期望中长大,虽然自己很努力,但也很痛苦。差学生一直羡慕好学生,总觉得每个人都喜欢好学生,自己一直都不被他人喜欢,自己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可以说,对自己就是全盘否认,认为自己就是比不上好学生。所谓的“好学生”,虽然给人的感觉很好,但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自己虽然得到了很多夸奖和喜爱,但他们是去真的很多很多。当别人在楼下欢笑嬉戏的时候,他却沉浸在“题海”中;当别人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只是一笑而过,而他却要被老师、家长,双重“攻击”;当别人在无忧无虑地睡觉时,而他却在背着乱码似的英文单词……

人越长大,欲望就越强,人也就越累。

人越长大,就越知道自己要什么;越知道自己要什么,就越想得到什么;越想得到什么,也就越要努力去得到,最终也就导致自己很累很累。有时,“累”似乎是一个人变成熟的重要评判标准。越累,就越成熟。

人越长大,知心的人就越少。

小时候,大家在一起的玩伴肯定有很多,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玩起来,大家就是好朋友了。可长大后,朋友也越来越少,有时甚至觉得别人接近自己都是有目的性的,时间久了,我们的心门也就关上了,越来越容不下别人。甚至有时我们也是带有目的的与他

人结识,久而久之,所谓的朋友,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了。

我们总觉得身边的人变了,但想想自己吧,又何尝不是呢?

如果我们有时光穿梭机就好了,回到以前,看看小时候的单纯、无忧无虑的自己。

人一辈子是有限的,即便自己不想长大,我们也是无法改变的,既然不能改变自然规律,那我们只能改变自己,适当的“歇歇脚”吧,别让自己太累了。回头看看,只要不留下遗憾就好了。

孤独散文范文第2篇

今天我读了《享受孤独》这一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本文主要讲了一位叫拉托奥的学者独自去考察遗留的部落。起初,他非常孤独想逃离这个部落,但是他走不出去,他想通了,继续留在这里做生活研究,最终,他在这个部落发现了艾滋病症状,对人们做出了很大贡献。

我体会到了文中的伟大学者拉托奥的思想。享受,不是一件坏事,懂得开朗乐观的面对事情,并勇敢地向困难发出挑战,征服者就是自己。文中的拉托奥在遗留的部落里,没有人可以很好的和他沟通、谈话。他天天对着一群不知何时就会对他发起攻击的野人,他的内心极其恐惧。在这个部落里,孤独、寂寞和恐惧会变成慢性的毒药,让人发疯。而想通了这一切的拉托奥却只是笑笑,露出洁白的牙齿。拉托奥早已将这一切,变成一种植物,变成了一个花园,变成了一个快乐。

孤独散文范文第3篇

曾有人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而我觉得孤独的人是可悲的。孤独的人有着孤独的灵魂。

他们带着孤独的灵魂穿梭与都市之中,清醒在午夜时分。

他们为什么孤独?他们又是否曾感到过寂寞呢?或者他们天生喜欢孤独,喜欢一个人静静的感觉,喜欢那种在黑暗角落的感觉,喜欢独行在夜都市中;或者他们只是一群敏感的家伙,不愿与人纠缠,更害怕受到任何的伤害,只有孤独才能保护他们脆弱的灵魂;或者他们曾受到过伤害,所以开始失望,不再信任人和事;或者……

夜深人静的时候,喜欢轻轻地打开收音机,聆听电波那头的声音。听那些有着淡淡哀愁的音乐,听那些直指人心的情感故事。有时觉得感到,有时觉得心里有着阵阵的痛。白日里是非常忌讳流泪的,但是这样的夜是真的希望能够心痛到流泪。

原来外表的坚强只是为了保护那脆弱的内心。能够独处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把独处当做了一种习惯却未必是件好事。

离群太久了,你会觉得其实一个人的生活也没什么不好的,甚至可以说得到了一份自由。你不必为了别人而放弃什么。你会从容地做着很多别人无法理解的事情,例如,望着天空发半天的呆,突然笑出声音,经常在纸上写一些别人无法看懂的东西……

渐渐地发现自己越走越远了,想要回到原地,但是……

孤独的时间长了,也就再也无法回到人群中了。习惯孤独,喜欢孤独,爱上孤独,这一切是那样的理所当然。

孤独散文范文第4篇

人在情感的爆发上,腻歪是可以一步到位的,憎恨却不易猝然降临。除非是敌我冲突,否则,更多的情绪是需要一点一点发酵的。爱是,恨也是。

如果一个人混到被别人降低标准,只求他活得不那么腻歪人,差不多就已经很让人讨厌了。当然了,若此时还有人肯为他妥协,说明他还有人情味儿。在交往的层面上,人情味儿是彼此最初的守望,也是最后的退让。

此后,不是绝路,而是陌路,不是再见,而是再也不见。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赢得所有的人喜欢。但若让所有的人腻歪,必然是人性的猥琐和促狭,逼退了全部的亲近。丑恶的人性,是一根穿透时光的长刺,你都与那个腻歪的人没有任何关系了,但想起他来还是会心底一沉。这就是恶的遥远回响。因为这个回响的存在,无论他说什么干什么,你都会看不惯他。

这样说来,一个人活到被人腻歪,就真的活腻了。这样说的意思是,从此再无人愿意走近他。尽管他还可以继续腻歪下去,但人世的好多路,被渐次堵死,最后走到孤绝。

一个腻歪的人,只有在一个更腻歪的人那里,才能照得见自己,进而,被后者震慑或杀灭。在丑恶人性的调理上,善良的感化是极其有限的,只能以毒攻毒,唯如此,才能一物降一物。

前一刻,你搂着一个人,十分动情地跟大家说,这是我最好的朋友。下一刻,你又跟另一个人热烈地拥抱,对所有人说,这是我处得最铁的哥们儿。无论什么场合,不管对谁,你都能这么信誓旦旦铿锵作响。这样的表演,叫当面的虚伪。

你以为你拿出的是热情和坦诚,实际上袒露的是圆滑和世故。你以为你在戏台上出将入相,满脸的江山社稷,实际上是一肚子的阳奉阴违大奸似忠。

没有比这个更没意思的事了。你以这么繁盛的虚伪,去套现并不设防的挚诚,这种聪明,看似有益,实则歹毒。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厚道者始终拙朴,只有虚假的人才那么依赖浓烈。

人在口吐赞美的时候,往往云山雾罩真假难辨,只有在表达厌恶和愤怒的时候,才显得真实。所以,在一个人发脾气闹情绪的时候去认识他,总比在他舌灿莲花时更靠谱一些。因为,这个世界辽阔的欺骗,差不多都在恭维、奉承和歌颂里。不过,有的人吃这一套,有的人不吃这一套。最后,吃的人坑了不吃的人,多少庄重的场合,因此陷于媚乱和轻浮。

迷恋这样的虚空,其实是虚荣的表现。生活中,虚荣和虚伪太容易苟且在一起。这也说明了:哪里有卑鄙的需要,哪里就会有肮脏的成全。

按理说,这么虚伪的人应该没有市场。事实恰恰相反,八面玲珑的人往往可以混得自在逍遥。这个世界,如果一切可以用生活逻辑解释清楚的话,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扑朔迷离和深不可测了。

孤独,是精神对尘俗的绝地倒戈,是时光对灵魂的深度架空。

没有比孤独本身更孤独的事了。最深的孤独是道不出来的。道出来的孤独,无论多么响亮,也已然喑哑。

深刻的孤独无人会说。因为说了,无人能懂。现实生活中,喊孤独的大都是有钱人,穷人只能喊一喊孤苦或孤单。从这个层面上讲,孤独是件很奢侈的事,你要是吃不饱穿不暖,连喊孤独的资格都没有。

孤独是个人的弦歌雅意,也是自我的落寞萧索。权贵们在人生到达某个顶点之后,太容易失去方向和目标,太容易空虚和无聊,于是,他们以孤独自居,也以孤独疗伤。其实,真正的孤独只是找不到另一个相似的灵魂,或者灵魂始终收不到有质量的回响。这是一种四顾无人的荒凉感,跟有多少钱、混到什么位置毫无关系。

因为灵魂有远方,才有盛开的孤独。所以,真正的孤独,是高质量灵魂的上层建筑。孤独者都是这个世界的勇士,尽管茕茕孑立,还要孤绝地站在高处,即便形影相吊,也要孤寒地走向远方。

孤独散文范文第5篇

今天我读了《享受孤独》这一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本文主要讲了一位叫拉托奥的学者独自去考察遗留的部落。起初,他非常孤独想逃离这个部落,但是他走不出去,他想通了,继续留在这里做生活研究,最终,他在这个部落发现了艾滋病症状,对人们做出了很大贡献。

我体会到了文中的伟大学者拉托奥的思想。享受,不是一件坏事,懂得开朗乐观的面对事情,并勇敢地向困难发出挑战,征服者就是自己。文中的拉托奥在遗留的部落里,没有人可以很好的和他沟通、谈话。他天天对着一群不知何时就会对他发起攻击的野人,他的内心极其恐惧。在这个部落里,孤独、寂寞和恐惧会变成慢性的毒药,让人发疯。而想通了这一切的拉托奥却只是笑笑,露出洁白的牙齿。拉托奥早已将这一切,变成一种植物,变成了一个花园,变成了一个快乐。

孤独散文范文第6篇

单从读《百年孤独》的直观感觉来说,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与以往容易入书入戏的我不同,百年孤独里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生离死别似乎和我之间隔了一层下雨中的玻璃墙。每当我似乎身临其境的时候,总有一层新雨将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许是因为作者总以戏谑的口吻描述类似神话的种种场景,也许是因为书中人物狂野的孤独离世俗的自己太过遥远。

整本书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从家族第一个霍赛阿卡迪奥,到最后一个具有家族明显特征的奥雷良诺。从高傲果敢轰轰烈烈的奥雷良诺上将到精力充沛平凡而伟大的乌苏拉老妈妈,从纯洁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丝到喜欢热闹以至于娶了两个老婆的双胞胎之一。

一部繁杂庞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脉络清晰的地方兴衰史。在时间的洪流中,个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显得那样无力。羸弱娇小的被夺去生命,孤独执着着的留下悲伤的痕迹。无端去世的雷梅苔丝的萝莉像被作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后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贝卡执着的不肯死去。经历夺走3000人生命的阿卡迪奥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们都是人群的异子,孤独的极端。

对于我,则早已习惯了与孤独为伴,未必开心,但也未必悲哀。孤独是一个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个既定事实,与其否认,与其抗争,与其无谓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拥挤的人群里让它保护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让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阳光,周日的下午让它陪你晒晒太阳,晒晒俱疲的身体与心灵。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周期性的抑郁,不妨看看这本书,让书中孤独人的鲁莽激起你无畏抗争的勇气。也许,我们可以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别人眼中。奥雷良诺上将死去的时候,我心中一阵痛楚,就是这么想的。

我相信,这本书能给我的,远远不止于此。

【篇二】读百年孤独有感

用了一个月时间,看了《百年孤独》这本书。现在看完了,回过头来想了想“百年孤独”这个名字。可以把“百年孤独”这个名字拆开来品了一下。“百年”可以表示年代的长久,也就是说拉丁美洲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岁月是漫长的。“孤独”,造成拉丁美洲孤独的原因是什么呢?拉丁美洲这片广袤的土地,蕴含着无穷的神秘,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拉丁美洲的近代史却充满了耻辱与压迫,血型与悲剧。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这片神秘土地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在作者进行创作的七十年代,几乎整个拉丁美洲都处在军人政治的统治下。

作者描绘了马贡多的兴盛和衰亡,在这个小小的城镇里凝聚了哥伦比亚丰富的史实和复杂的社会现象,哥伦比亚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以前,经历着一个原始落后,但没有骚扰的和平时期。想当初,马贡多何尝不是这样。居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耕种牧畜,朴实勤劳,与世无争。用书上的句子就是“在许多村庄中,马贡多是最有秩序,最勤劳的一个。那真是一个幸福的村庄,那里没有一个超过30岁,也从未死过人。”“这块天地是如此崭新,许多事物尚未具名,提起来还得用手指指点点。”但是,其愚昧落后的现象之一就是近亲结婚。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五代人和第六代人,都生下了一个长猪尾巴的人。因为愚昧,社会无法进步,落后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绝对不能闭关自守,这样只会让马贡多,拉丁美洲永远的孤独下去。

在布恩迪亚家族中,夫妻之间,父母之间,父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由于渗透了愚昧的思想,成为阻碍国家进步的绊脚石。

加西亚--马尔克斯说:“命中注定百年孤独的世界最终会获得并将永远享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后来殖民者虽然给拉丁美洲带来了西方文明,似乎改变了它与世界隔绝的独立状态,但是他也掠走了大量的宝贵财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痛苦。

如果拉丁美洲能够在殖民者侵入之前觉悟,拉丁美洲命中需要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拉丁美洲感到孤独的原因就是一位闭关自守,造成愚昧思想,二“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解决问题的办法即脱离孤独的状态的途径也就是孤独的反面--团结起来。

【篇三】读百年孤独有感

刚开始看《百年孤独》的时候,发现有几个奇怪的地方,首先,布恩蒂亚家族中的人名反复用的都是阿卡蒂奥和奥雷连诺,这也仿佛他们的生活一直是在一种可怕的循环中度过的;其次,故事的情节很具神话色彩,死去的人可以因为按奈不住寂寞从新回到人间,甚至与活人交谈。这也引起了我看下去的冲动,这是一个仿佛描述一个国家百年的繁衍与生存、耻辱与压迫的故事。

霍阿-布恩蒂亚带领他的妻子,以及他的亲属朋友们历尽千辛来到了一片未开垦的土地上,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这块后来被命名马孔多的小镇上,蕴含了无穷的神秘,但似乎又令霍阿--布恩蒂亚陷入了无穷的孤独。在他身上也体现了那种可怕的循环,在他对创造发明产生厌倦以后,便整日地呆在实验室里制作金属金鱼,每做到二十条的时候就将它们熔化重做。他的后代奥雷连诺又从战争走向孤独,终于也陷入了循环制作金鱼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地传承,又一代代地都是那副孤独样,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代奥雷连诺--布恩蒂亚的出世,由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入驻,不仅是布恩蒂亚家族,整个马孔多已经开始没落了。那本羊皮书卷上用梵文字描述的这个家族从建立到没落其实已经是注定的宿命,终究是一个可怕的循环。

《百年孤独》读完后都会给人留下一种沉重感,我认为这种感觉才是作者真正想传达给读者的。

【篇四】读百年孤独有感

《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人,这本书是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南美著作。

我要诚实的说,这本书读起来对我的吸引性似乎不大,以至于读到快一半的时候并没有品读出任何好的东西,如果我非要给自己一个慰藉,那就是在这几天的沉寂氛围中获得了熏陶。似乎你不得不思索,读书除了启迪和思索外,有种无形的影响必然存在。

夜晚,突然间醒来,书中人物的心灵世界以一种无形的形式在我脑海来回回荡。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天马行空的思想,最终死在栗树下,乌尔苏拉为了显示晚年活力仍存隐瞒着自己的眼盲,奥利里亚诺?巴比伦拿着羊皮卷破译家族命运密码“家族的第一人被困在树上,最后一个正被蚂蚁吃掉”,奥利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制作小金鱼,蕾梅黛丝升空,还有最后一个猪尾巴男婴被蚂蚁吃掉和荒凉的布恩迪亚家族彻底在世界上消失。那时通过对这些情形的感应,对孤独有了这样的一个理解,孤独好似产生于人内心深处无法与人诉说的诡秘和羞于与人诉说的秘密,而这两种状态却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你的行为,进而形成与外界难以交流或不屑交流的巨大隔阂。

布恩迪亚家族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孤独,他们倍受心灵的折磨,同时又独自享受着那份孤独。孤独是什么,也许是内心最深的秘密。孤独是这个世界上永远也根除不去的东西,它好似心灵的黑洞,甚至连自己都难以窥透。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孤独,都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不想与任何人诉说你的煎熬,在折磨中忍受着孤独,你又喜欢躲在无人的角落默默享受着这份孤独。

上一篇:公文竞赛范文下一篇:古筝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