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监控构建论文范文

2024-07-14

教学监控构建论文范文第1篇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涵分析需要在了解监控目标、监控主体与监控条件等要素下进行, 目的在于合理地对教学质量系统进行评价监督, 让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水准。有相关研究表明, 教学质量监控可以对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生素养等进行管控, 明确当前的教育水准与教学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 促进各方职能的有效落实, 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达到预期目标的要求。针对这些内容, 我们可以在本次研究中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总结, 即按照事先预定好的目标采取一定的方法与手段, 来对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与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调控分析, 确保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标准。对于民族大学来说, 其教学质量监控不同于一般的普通高校, 原因在于其教学内容与普通高校之间对比略有差异。民族大学的教学内容中会融入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艺术、体育等相关内容, 实施监控的主体和范围也会出现差异。

所以, 我们应该明确高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理念与教学目标, 对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的本科教学全过程进行规划和监督, 让人才培养活动形成体制化的特征, 将各个环节与不同部门的活动合理组织, 明确各自权限和职能, 切实保障本科教学质量体系的形成。

二、民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我国早在20世纪末就开始发展“科教兴国”的战略, 国家对于高校教育的投入与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尤其是在建设高水平院校方面, 重点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环境, 并打造了多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 说明我国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在民族教育方面, 目前的主要影响因素已经不再是基础教学设施建设、教学经费等问题, 更多体现在教学资源与体系建设等条件, 我们也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针对性分析和研究。

(一) 教师因素

教师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 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在现有的本科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当中, 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无疑是其中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对于民族大学, 教学内容的差异性对于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族大学生源数量受到“扩招”的影响程度大, 师资短缺问题应该成为首要考虑的内容, 同时也需要对教育理念进行合理分析。民族大学的教学过程中更偏向于继承性的教学方案, 这与新时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不适应。民族院校人才培养目的在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利用良好的人才储备来强化基础建设工作, 此时我们需要强调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鼓励学生对民族文化等多个领域展开探索和研究,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 教育理念落后必然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正常展开, 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也无法落实到位。总体来看, 民族高等院校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水平, 尤其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如果教师无法意识到教育的创新素质要求, 缺乏研究能力, 在开展本科教学的环节中很难针对学生特点研究出适合教学的相关方案, 并无法推进学生在学科领域内的深层次研究[1]。

(二) 学生因素

学生在当前的本科教学质量系统当中, 是质量要求的主体, 同时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对于民族大学来说, 其生源质量无疑是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当前的高等教育层次体系虽然存在着差异, 但其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所以, 学生的个人因素必然会影响到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部分民族地区的学生将考入大学作为教育重点, 他们很可能在进入大学之后就失去了学习动力, 也无法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再加上学校本身在教学目标定位等方面的问题, 导致学生更偏向于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以外的爱好之中, 影响正常学习生活。

(三) 教学管理因素

管理体系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 而思想信念也无疑是行动的先导, 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进而影响到监控体系的构建。以课程内容来说, 它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 也是教学过程中形式和内容统一的主要参考标准。民族大学高水准的教学内容离不开高质量的课程规划, 这也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结构。换言之, 课程教学直接决定了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从当前民族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来看, 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课程体系结构方面, 由于民族院校的毕业生在毕业后所进入的工作岗位大多与民族建设和发展有关, 受到传统专业教育理念的影响, 课程设置也会偏向于专业领域与民族领域, 忽视了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与人文社科间的自然渗透, 必然导致课程结构的平衡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 教学内容是制约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必要课程的内容设置缺乏联系, 甚至出现重复的现象。因此, 不难看出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当前转变教学质量困境的重点, 同时也是未来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实际上, 教育与监督之间并不存在矛盾, 可以实现和谐发展,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也需要解决当前的教学质量影响因素, 转变知识传授模式。

三、民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按照前文提到过的教学质量监控内涵与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我们需要将教学监控活动进行有效划分。实际上早在2004年的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 就已经明确了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的作用[2]。根据管理学理论与教育领域的研究内容, 我们应该将内部监控体系划分为不同的系统要素, 具体如下。

(一) 监控目标系统

对于民族大学来说, 其内部的教学质量监控目标是多元化的, 系统的多层次特征在管理活动中也可以明确其作用, 包括导向作用与规则作用。前者是明确各项工作的开展方向, 后者则是主要的工作和绩效评价标准。整体来看, 管理的目的在于保障教学质量, 也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前提。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趋势下, 教育目标也必然发生转变, 不同的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也不尽相同, 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学校的毕业生来说, 在民族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显然统一模式下无法培养多样化的人才类型, 另一方面, 大众化教育使得学生的需求变得多样化, 教育平等权的落实不仅仅表现在受教育者人数的提升方面, 更体现在多样化的教育选择之上。所以, 民族大学等本科院校需要按照当前社会的需求与自身定位, 明确教育目标, 打造教育特色。

结合实际的高校教学工作需求, 可以将内部监控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三个层次。长期目标即有关学校教学质量内部监控活动下的基础性目标, 旨在为后续的教育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中期目标是学校各个部门进行质量监控工作的管理目标, 保障长期目标的具体实现。短期目标则针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管理, 将目标落实到细节部分。

(二) 监控组织系统

监控组织系统的作用在于通过一定的组织协调方案来集中单个的力量, 让各种行为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保障工作效率。知识经济时代下, 未来的社会竞争必然演变成为人才的竞争, 现代社会下的行为准则也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标也在于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民族大学也需要通过监控组织系统来保障各项工作的落实。特别是在教育管理活动类型和范围提升的时代下, 教学管理决策的合理性应该得到有效提高。基于现代管理理念下的组织机构要求, 可以确定组织系统的基本框架。

1. 专家组织

专家组织是学校的内部组织, 履行的是咨询、决策等重要工作的职能。专家组织的成员构成一般以专业性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构成, 可以从根源上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3]。

2. 行政管理组织

行政管理组织包括民族大学内部的质量保障与监督管理处、教务处、办公室等组织, 主要负责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职能。同时,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始终处于教学一线, 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 其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质量监控的最终效果。以云南民族大学质量保障与监督管理处为例, 它作为主要的职能机构, 在质量监控中起到主导作用, 任何方案的实施与组织安排都需要这一部门的质量调控。与之对应的教务处也负责对教学计划、教学检查等基础性事物的管理, 尤其是学生学习活动和教学行为之间联系的监督, 通过教研活动与专业课程设置来整合收集教学信息, 为后续的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3. 评估组织

评估组织是基于决策者和执行机构之间的中介组织, 对于院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质量控制, 并行使监测、反馈等基础性职能。评估组织在当前的工作当中并不具有直接决定权, 但是可以通过与行政组织取得联系的情况下更好地独到全校教学管理, 其工作重心也更偏向于日常的教学工作。

(三) 制度保障系统

制度是民族大学开展各项工作的准则, 要想实现教学质量监控目标, 就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参考依据。这样一来, 制度化的建设工作可以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潜在的约束作用, 并详细记录教学动态与变化趋势, 为进一步分析和评价教学工作提供了参考标准。具体来看, 包括政策、制度与岗位要求三个部分。

1. 政策

政策即党中央、政府部门按照一定的社会条件要求对教育领域工作进行的安排, 对于教育行为具有典型的指导作用。以教育政策形成的过程分析, 是教育体系得到贯彻落实的重要形式, 从本质上分析, 这也是国家层面教育意识的体现, 需要借助教育政策这一途径和载体实现。其功能性体现在行政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内部管理工作可以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例如《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等都是政策中所包含的内容[4]。

2. 制度

从管理制度的作用来看, 它既是教师和学生权益保障的基础, 同时也是高校行政工作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当前的教学质量内部监控规章制度在合理的权限范围内, 可以将各项管理体系落实成为可执行的规定内容。

3. 岗位要求

岗位要求顾名思义, 即岗位本身的需求, 相关人员根据责任划分与职位体系的相关标准来履行好自身的职责, 作出实际贡献[5]。总体而言, 岗位要求的确定需要将教学质量的整体目标进行划分, 包括教学活动、管理活动等多方面内容, 然后区分出某一岗位需要落实的相关标准, 自然而然地承担这一部分的工作要求, 即岗位要求。按照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工作的实际要求, 我们也可以将岗位要求与课程教学质量标准等内容进行融合, 在合理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下采取规范管理措施。

四、结语

民族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工作是高等教育发展至今的重点内容, 同时也会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需要意识到民族发展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并融合当前的教育学、系统科学理论等知识, 构建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 并从中分析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在未来的研究当中, 还需要对其内涵和方法进行深度探究, 并从实际教学过程中获取实践经验, 丰富理论内的研究成果, 打造新时期大众化教育层次下的民族院校教育体系, 为民族区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储备支持。

摘要:知识经济的时代之下, 国际竞争加剧, 教育领域也面临了社会群体的考验。对于民族大学本科来说, 其教育质量的监控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就有所展开, 我国政府也一直将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规划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前提下, 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且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本科教育的人才培育工作也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民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路径

参考文献

[1] 王云, 杨屏, 杨红芸, 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以凯里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 2017 (24) :12-12.

[2] 全雄吉, 安顺姬.民族院校院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体会——以延边大学农学院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 (12) :221-223.

[3] 邓汉平.藏羌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探析——兼论“三全六结合”评价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 (9) :234-235.

[4] 张媛, 刘宇.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新课程类型探讨--以中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为例[J].科技视界, 2014 (36) :142-143.

教学监控构建论文范文第2篇

构建科学、高效的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引导和助推院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 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立了二级学院。二级学院的建立拓展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规模, 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影响力。然而, 我们也看到, 一些高职院校在对二级院校教学质量的管理上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 高职院校就应当积极构建科学、高效的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高职院校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旨在通过全面收集二级院校教学进展状态数据和信息, 依托相关制度建设、管理工作、督导工作、检查工作、考评工作等, 精确研判二级院校教学成效与存在的突出问题, 积极推动院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有效提升。各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切实加强院系体系建设组织领导, 科学精准地做好体系建设的各环节工作, 促进二级学院的良性发展。

二、高职院校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的原则

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现状, 笔者认为, 高职院校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应当贯彻以下几个原则。

(一) 客观性原则

坚持客观地反映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以定量为主, 定性为辅, 借助大数据技术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力求客观地评判二级学院的教学任务、目标的达成情况。学校统计的信息以学院教学实际情况为依据, 要真实可信, 有理有据, 与学院自身的统计数据相吻合。学院应要求教师主动、客观填报教学信息, 上报信息后, 学校审核确认。学院上报信息和学校审核信息应在统一时间, 用统一方法进行。

(二) 常态化原则

构建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是高职院校实现学校—学院优质均衡发展的一项长工作。若想构建科学、高效的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高职院校必须形成常态化建设思路。这就要求学校对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要成为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对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督导工作、教学评价工作等都要尽可能定期开展, 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临时开展。学校要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如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 节省人力与物力。

(三) 专业化原则

学校要积极推动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的专业化。在具体工作中, 学校要在全面分析学院教学实际的基础上科学制订监控细则, 规范监控工作流程, 建立监控专业标准。监控的专业化有效解决了监控对象 (教师) 对学校监控活动的疑虑与抵触心理。

(四) 全面性原则

监控范围涵盖学院所有学科 (含选修课) 教学, 以保证全方位地显示学院的教学质量, 从而提升学院所有学科的教学水平。监控工作要紧扣学校教学规划与学院软硬教学实际, 坚持全面覆盖与突出重点相机和, 既关注教学整体规划的实现, 又要高度关注学院教学实际情况, 特别是学院基础设施不完善与名师不足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一) 建立健全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机制, 是确保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长久运行的基础工作。学校建立以教学校长牵头、教务处与教学督导委员会合作的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的工作机制。为了实现精细化监控, 学校还可以让治学严谨、教学水平高的教参与到监控工作中来。还可以在学院成立学生信息员队伍, 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测评, 帮助学校发现学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应明确各监控主体的权利与职责;安排好监控工作所需设备与经费。

(二) 制订院系二级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要依据学院教学实际, 结合学校教学目标和办学定位, 制订院系二级教学监控相关的规章制度, 如《提高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的意见》、《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办法》、《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等。学校教学校长、教务处主任要深入学院调查, 结合学院教学实际, 与学院相关领导深入交流, 共同制订院系二级教学管理管理制度, 使制度有理有据、切实可行。需要注意的是, 在制订管理制度时, 学校要始终坚持学院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适当给予学院一定的教学管理权限。这样, 学校管理与学院管理分工协作, 各司其职, 共同促进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 建立院系二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这是构建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工作。基于学院教学软硬件实际以及各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很多不确定因素, 学校要对学院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 要科学选择评价方法。在具体工作中, 学校要采用学校评价与学院评价相结合的形式, 制定学院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评价过程要力求客观、简单明了。每学期、每学年, 学校要通过听课、问卷调查、一对一访谈、集体座谈、网络评价等监控形式, 对学院各学科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评价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另外, 近年来, 我国对教师与学生的品德素质高度重视, 因此学院教师的个人素养、道德品质及其在德育方面的教学能力应当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

(四) 加强院系二级教学检查力度

学校要定期对学院进行教学检查, 不定期要求学院进行自我教学检查。宏观层面, 学校要对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创新、实训基地建设、就业指导等进行检查;微观层面, 学校要对学院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课外指导情况、考试监督情况、试卷评分情况等进行检查。学校应要求学院加强对教师教学的日常检查, 强化听课、评课制度, 发现问题, 及时上报学校并对教师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要注意的是, 检查工作一定要行动起来, 不能只讲空话, 更不能弄虚作假。学校要给予学院一定的检查权限, 切实发挥学院在教学检查上的直接和基础作用。

(五) 积极开展院系二级教学督导

教学督导处要在教学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对学院教学工作进行督导。学院也应当设立教学督导小组, 并在学校教学督导处的带领与指挥下对本院教学工作进行督导。学校教学督导处与学院教学督导小组要形成合力, 通过听课、参加实践教学、检查教师教案、参与教研活动、检查教学计划完成情况等多种渠道开展教学督导。

(六) 完善院系二级教学信息反馈制度

学院督导小组在教学督导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 要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然后及时以教学通报的形式反馈给学校教学督导处或其他教学管理部门。另外, 还应当将收集到的信息反馈给教师, 对表现优异的教师要及时提出表扬, 对表现较差的教师提出批评, 同时给他们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意见, 以促进他们进一步完善教学。学校教学督导处要鼓励学院教学督导小组通过教师工作例会、教学研讨会、教学秘书会、教师座谈会等途径广泛收集教师的教学信息。另外, 学院教学督导小组还应加强学生教学信息员建设, 充分发挥学生在收集教学信息方面的优势, 进一步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基于此, 学院应当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 收集学生提供的教学信息;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测评, 可以是纸质问卷, 也可以是网络问卷。

(七) 健全院系二级教学质量考核与激励机制

在教师考核方面, 学校要从教学常规、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教学改革创新等方面对学院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评价。为了提高教师对教学考核的重视程度, 学校应当把教学考核与教师的个人工资福利挂钩。对考核优异的教师给予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考核较差的教师给予批评并削减其工资福利。

在教师激方面, 学校要根据学院教师的实际情况, 制订教学激励政策, 鼓励教师参加全校或全院举办的教学竞赛,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要不断完善学院评优、晋升制度, 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定期组织教师到校外或国外名校参观学习, 增长他们的见识, 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四、结语

高职院校院构建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 需要学校与学院密切配合方能实现。在具体工作中, 高职院校院需要建立健全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机制, 制订院系二级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院系二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加强院系二级教学检查力度, 积极开展院系二级教学督导, 完善院系二级教学信息反馈制度, 健全院系二级教学质量考核与激励机制。

摘要:加强对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 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构建科学、高效的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能够增强高职院校的宏观教学管理能力。本文结合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二级教学现状, 总结了我国高职院校二级教学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然后以此为切入点, 从多个层面深入探讨了高职院校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教学,教学质量监控,监控机制

参考文献

[1] 冯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改革研究——以天津天狮学院为例[J].中国轻工教育, 2018 (2) .

[2] 刘卫今, 皮建辉.应用型高校二级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主体内容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8 (13) .

[3] 陆春桃, 钟畅武.高职院校院系二级教学督导运行机制创新[J].教育与职业, 2018 (11) .

教学监控构建论文范文第3篇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特点

与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相比,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有如下特点: (1) 监控全程性。教学质量的监控必须全方位、全程落实。即从学生入学开始到学生毕业离校, 必须建立一整套的教学培养方案, 从课程的预设置、市场调研、课程建设、课程开发到顶岗实习、就业协议的签署必须具有一贯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池都将会影响整个教学质量监控过程的落实。 (2) 全员参与性。教学质量监控必须体现全员参与性, 从教务处、各系 (部) 教研室到具体的授课老师都应该参与其中, 建立一整套的监控体系。值得一提的是, 教学质量的监控并不仅仅只是校内师生的事, 有必要吸引行业专家、技术骨干, 尤其是与学校合作办学的相关企业参与其中, 获得来源行业内、企业内相关专家、技术骨干的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有益反馈, 改善教学质量。 (3) 注重时效性。从教学质量监控本身来看并不能提高教学质量, 但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反馈信息能够间接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运行过程如何决定教学质量如何, 及时反馈教学质量监控信息, 有利于教学管理部门调整这一过程中的问题, 保证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

(一) 监控目的的指向性不强

高职院校教学监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是评估教学质量高低的第一手资料。然而不少院校将教学质量监控视为形式化、程序化的例行公事, 并没有将教学质量监控提升到足够重视的地位, 甚至认为督导员听课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并没有太大的改善。另一方方面, 许多院校将学生的评教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考核指标, 但现实中的评教又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比如, 诸多教师认为学生评教是管理人员借机整顿自己的一种手段, 这就让学生评教成为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

(二) 监控体系中的主客体存在单一化、片面化现象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教学监控体系必须首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主题是谁, 谁来担负起教学质量监控的责任;二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是谁, 即必须准确把握监控的客体。截至目前, 仍有不少高职院校没有理清教学质量监控的主客体关系, 存在教学质量监控主体单一、严重缺位现象, 甚至认为教务部门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唯一主体;另外教学质量监控的客体也存在视角狭隘、片面化现象, 认为理论教学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唯一目标, 没有体现出高职院校教学注重实用性的过程, 更没有将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之中。

(三) 教学质量监控指标存在缺乏科学性、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教学质量监控的指标体系应结合不同的客体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 避免”一刀切“的问题, 指标的构建必须凸显出科学性、可操作性, 避免模糊性、难以操作的指标出现。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指标体系的制定存在随意性的现象, 难以准确反映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几点要求

(一) 加强对实训、实习课程的教学监控

高职院校的教学定位与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定位有所不同, 这在历年来教育部的有关文件中均有所体现, 高职院校的教学定位必须以就业为基本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理念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践能力必须得到充分体现, 理论把握以够用为尺度, 重点突出技能把握, 正逐步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基本依托[1]。总之,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监控体系中, 必须将校内校外的实训教学监控提高到足够重视的地位。

(二) 加强课程建设、课程运行质量的监控

一般来说, 课程建设是评价一个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 而课程建设的评价又突出的表现为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的创建数量。由于精品课程是“以现代的教育思想为先导、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前提、以优秀的教材为基础、以优化的教学内容为核心、以科学规范的管理和以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平台”为保障的课程体系, 其建设本身就凸显了高质量与示范性、高水平与高素质、前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三) 科学的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教学质量监控以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为依据, 科学的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就是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总是动态变化的, 评价标准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具体来说, 学校应以教学改革为基本要求, 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目标, 与签约企业一共同制定“一揽子”教学计划, 具体包括课程设计、理论课、实验实训课、毕业论文 (设计) 等一系列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这一整套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为监控主体提供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 实际操作起来也更加便利, 监控也更加有效。

四、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一) 建立立体化教学质量监控主体网络

1. 进一步完善校内常规教学质量监控主体网络建设

学校教务处、各系 (部) 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基础之上, 更应该将教学质量的监控作为重要工作内容。首先学校教务处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将教学质量调研、教学质量评估和检测作为主要工作内容。其次, 各系 (部) 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发挥主体作用, 依据学校的整体办学目标和指导思想对所属系 (部) 的不同专业依据其属性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指导, 加强各教研室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意识, 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有效的督促与检查。

2. 构建以校内专家为主体的校内监督

高职院校可以聘请校内离退休人员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组建督导小组负责教学质量的监控。其主要工作有以下几点:一是对校内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调研、收集有关信息并且汇总, 及时的像有关的教学部门进行反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督导小组要深入到教学一线、走进课堂、走进教室、走进实习实训场地, 同老师与同学们共同了解有关的教学实践活动, 及时的向老师们反馈相关信息, 帮助老师们完善教学过程存在的不足, 解决学生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三是广泛参与教师赛课、教学技能比赛等各类教学比赛, 并对各类教学比赛活动进行评价形成初步意见向有关单位反馈。

3.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学生主体

教学质量的监控必须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否则难以形成有效的、全方位的、立体化的教学监控体系。就业市场的日趋成熟对学生的专业只是技能要求逐步提高, 学生也意识到用人单位要求的工作技能与自己掌握的技术技能存在脱节。因此, 学生们对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他们也希望能够参与自己培养计划的监督, 这也说明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监控于情于理。

(二) 构建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的客体网络

事实上, 教学质量的监控应该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加以审视。教学质量监控并不仅仅只是对教学课堂的监控, 而忽视教学课堂外的监控;教学质量监控也必须重视理论监控和实践监控, 尤其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更应该注重对实践教学的监控。学校应组织必要人员定期检查各专业的校内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反馈实习实训基地存在的若干问题, 尤其注重学生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度, 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适度理论的基础之上熟悉应用掌握的技术技能。

(三) 构建互动式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

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掌握整个教学系统的组织和运行, 以便能够及时获取在教学系统运行中的信息, 帮助教学组织单位能够教学管理单位做出适时调整、修正。因而有必要在动态的教学系统中构建互动式教学监控运行机制, 准确把握教学系统运行中的相关问题。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需要多方参与、多方协调, 各个参与方要分工明确, 主动担负起教学质量监控的责任。

摘要:高职院校是承担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载体, 扮演者为社会输送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角色。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考核指标。本文以工学结合模式为切入点, 在考察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改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一系列建议, 以及尝试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

参考文献

教学监控构建论文范文第4篇

1 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监控的目的与意义

1.1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

远程开放教育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监控, 其终极目的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最终实现远程开放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当前, 远程开放教育努力构建并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现实目的, 就是为加强对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 把对教育教学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学管理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 形成一个能够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有效的整体, 以保证远程开放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2 教学质量监控的意义

1.2.1 教学质量监控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是由各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例如师资力量、学生素质等等, 而且这些因素十分活跃, 处于不断的运动与变化之中。这些因素自身的条件和活动情况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的和谐程度, 都对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 必须对这些影响因素实时监控、检测和分析, 以便教学管理部门及时调整, 纠正偏差, 协调关系, 进而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持续改进和提高, 以促进各方面充分发挥潜能, 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1.2.2 教学质量监控是优化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监控是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是优化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教学管理是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为建立正常教学秩序, 保证人才质量而实施的一系列工作与活动。通过教学质量监控这一重要环节, 保证了教学管理的整个过程不断优化并和谐运转, 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2 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监控要素及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质量监控要素

综合分析国内外教育管理机构对远程开放教育质量保证的要求, 归纳起来, 主要有三:

2.1.1 教育设计与提供要素。

教育设计和提供要素的本质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着眼点在于关注学生学习与培养, 与相关方进行合作与联系, 提供教育资源, 改善教育效率。

2.1.2 学生服务要素。

根据远程开放教育的特殊性, 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学生服务需求在于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所提供的各类咨询服务。它既包括为学生提供的招生、注册、学籍、教学、成绩等方面的咨询, 还包括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服务。

2.1.3 学习支持服务要素。

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是一个全面、完整的系统工程, 涉及远程教育中的诸多要素, 以学习主体为服务核心, 理论上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为基础, 物质上需要合适的、丰富的教育技术作支撑, 功能上要求具备导学性、自学性、交互性、功能可扩充性等特征, 是实现远程教育和开放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支撑环境。

2.2 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存在的问题

2.2.1 机构不全、制度缺失。

许多远程教育机构内部不仅缺乏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反馈、评价机制, 而且相应的规章制度非常欠缺, 各职能机构的职责权限模糊, 组织体制不全, 运行机制缺失。以教务处的下设机构或临时机构代替专业化的质量保证机构, 质量信息的采集、分析、反馈滞后, 质量事故的处理效率不高, 缺乏社会评价和学生评价。同时很多学校教育质量监控委员会的成员及其活动往往不受监控, 从而影响了监控结果的客观、公正, 进而影响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2.2.2教学过程监控不平衡。

目前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偏重于教师教学和“显性课程”, 而对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 特别是“隐性课程”则较少监控;对理论教学监控较重视, 而对实践教学环节则缺乏监控。

2.2.3 教学质量监控范围过窄。

总的趋势是偏重教学秩序的监控, 而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监控不足;偏重教师教学活动的监控, 而忽视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监控;偏重专任教师的监控, 而对兼职教师的监控很少开展;偏重课业成绩的监控, 而对命题质量、评分标准、流水阅卷、教考分离、试题库或试卷库建立监控不力等。

2.2.4 教学质量监控功能发挥不足。

表现为领导对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薄弱环节重视不够, 对监控结果纠偏功能的利用不足。

3 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监控运作措施

远程教育有着不同于传统教育的特殊的运行方式, 其教学更多地渗透着管理的成份。作为一个开放教育机构, 要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 必须始终致力于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师资管理、质量管理和行政管理共同构成了其远程开放教育体系的主体, 学校的职能也更多的体现在管理与协调上。

3.1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二级运作模式

按照上图所构建的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内环的具体操作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学校教学运行过程的监控。除教务处组织实施和检查的教学运行情况外, 应设立专门督导机构落实对远程教育的具体控制措施, 将督导制度专门化和制度化, 并将其工作落到实处, 明确监控任务和目标。教学督导应重点监控主要教学环节和涉及面广的主要基础课程, 并对全校整体教学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普遍检查, 并将所收集的各类教学信息和检查结果向学校主要领导和教务处定期反馈。二是系 (院) 级教学运行过程的监控, 其监控更加多元、细致、全面, 监控和被监控对象会涉及所有的在籍学生和教职工。监控重点首先是教学资源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测评。因此, 学院应成立专门机构对开发人员所制作的课件进行同步测评, 测评合格后才能上传至服务器, 供学生点播;聘请课程评估专家和学科专家, 主要围绕教师教学是否符合网络教学的规律, 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教学内容是否准确等方面对教师开发的网络课程进行全面的评价, 并对教师是否有能力承担远程教学任务作出评估和评价。

3.2 建立科学的课程质量管理体系

课程是远程教育的核心部分, 优质的课程资源建设是远程开放教育保证其教学质量的核心竞争力。当前, 我国远程教育课程建设应摆脱传统教育的影响, 尊重远程教育规律, 课程内容应强调学习的方法而非知识的灌输。课程的编写要由具体的课程组负责, 课程制作流程要规范, 层层监督, 以保证课程的质量。同时还要注意相关课程结构的一致性, 要确保所有的课程在学术上相融合, 并符合教学规律;要确保发到网上的资料的准确性, 并确保对课程做出适时的调整。要改变目前课程建设不够深入和完备的局面, 改革和完善现有的课程资源建设规划, 从远程学习需求、教学目标设计、课程资源整合等方面, 结合媒体特性设计开发教学资源, 着手建设一批具有中国远程教育特色的课程资源, 以提高我国远程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切实保障远程教育教学质量。

3.3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远程教育教学实施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 是链接教与学的纽带。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有严格的教师选聘制度, 严把教师质量观。所聘用的教师应具备基本的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 具备较强的远程教学组织与设计能力;教师在设计制作完课程或多媒体教材后, 能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与分类, 让远程学习的学生一进入资源库, 就能快速便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资源的设计与管理时, 还必须具有敏锐的文化判断和选择能力, 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意识, 养成识别真假、美丑与善恶的能力;还应该能运用BBS网上论坛、E-mail、视频会议系统、直播课堂、电话、电子答疑系统等技术手段, 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讨论, 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此外, 还应对教师定期培训, 组织参加课题研究、专题报告会等, 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4 完善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教学管理是远程开放教育运行过程中的关键部位, 质量保证得益于建立完善的符合远教特点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一套完备的支持服务系统。远程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除了包括常规性内容如:学校人才的总目标、教学改革方案、教学质量规程、课堂教学规范、教学计划、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学籍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内容外, 还应尊重远教特点, 完善学生自由选课制度、跨校学分互换互认制度, 以及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考核制度。此外, 远程教育应始终坚持“学生独立学习为主, 教师助学为辅”的教育管理理念, 注重给学生提供周到、细致、全面的教学支持服务。比如提供数字化图书馆、电子桌面服务、计算机会议服务、课堂同步会议等让学生获得因特网资源、课程新闻信息、在线课程日历等;学校官方网站上应有大量的关于课程和学校方面的信息, 如“在线学习指导”部分就应给出学校提供的服务和学习技巧以及关于选课的指导和建议, 完善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在充分体现远程教育“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的基础上, 既保障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 又使教学质量得以保障。

3.5 加强外部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建设

建立良好沟通制度, 加强外部质量监控与评估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建立学生对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系统和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跟踪网络系统, 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和与用人单位间的双向交流和信息反馈制度等, 及时了解学生和社会对教育质量及毕业生质量的反映, 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服务质量。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中, 毕业生能力素质水平及是否获得社会用人单位的评价和认可是衡量和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 远程教育高校必须及时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和自身教学工作的要求与期望, 并根据这一要求调整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还可聘请用人单位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参与本校人才培养过程, 或开展产学合作教育, 求得学校内部质量特性与用户质量要求的辩证统一, 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更加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

摘要:本文论述了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意义, 提出了教学质量监控的要素并针对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师资管理、质量管理等共同构成的监控机制运作措施。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构建,运作

参考文献

[1] 毛丽萍.从远程教学质量保证的视角管窥英国开放大学之管理[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8.3

教学监控构建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重点阐述了铁岭卫生职业学院加强教育质量监控、严格实施业务考核的主要措施,并总结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成效,归纳了三点启示。

关键词: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业务考核

一、加强教育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1.建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成立了由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研室主任组成的教学督导、考核委员会。委员由学校从具有丰富的教学或教学管理经验、深厚的专业基础、熟悉高职教学规律、思想政治素质好、办事公正、身体健康并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中聘任,每届任期两年。教学督导、考核委员会负责审订教学督导、教师业务和教研室考核方案和计划,参与教学各环节的监督、指导、检查与评价工作,负责教学差错和事故认定,审议教师业务和教研室考核结果。教学科研处为学校教学督导、考核委员会下设的办公室,负责落实教学督导、考核委员会决定的有关教学督导、考核方面的具体任务。同时组建了由各班学习委员组成的学生信息员队伍,负责实时监督教师的教学纪律,及时收集并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

主要内容包括:铁岭卫生职业学院教学督导、考核工作条例,教师行为规范,教学差错、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教师监考规则,教案书写标准,教师课堂教学督导评价标准,教师教学情况的学生评价标准,课堂教学情况反馈表等。

3.工作方式和任务

(1)听课评课,重点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授课质量。(2)主持开展对各专业开设课程的建设质量、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质量的评估考核,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活动。(3)协助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过程及教学质量进行检查、监控并及时反馈。(4)协助人事、教务部门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调研,抓好教师培训与上岗考核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选拔与评价。(5)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计划、教学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调研,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提供依据和建议。(6)组建教学信息反馈网随时与教师、学生沟通,听取意见,及时反馈。(7)对教学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反映较集中的问题进行专项调研,了解情况,提出解决思路。

二、严格实施业务考核和奖惩

1.教师业务考核

督考委分成三个组从教学态度、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督导评价、学生评价、作业试卷批改、工作量、学术水平、继续教育、业务荣誉等9个方面进行严格考核。

2.教师业务考核奖惩办法

(1)每学年考核、奖励一次,并将考核各项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2)将专任教师和实验教师综合考核量化结果分别排名,前20%的教师每人奖励500元,前20%~50%的教师每人奖励300元。(3)对综合考核前50%的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量化结果排名,前50%的教师课时津贴标准每学时上浮2元。(4)对教学质量考核量化结果排名后5%的教师要求限期提高,限期内仍不能提高者不再承担下一学年的教学任务。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自加强教育质量监控和实施业务考核以来,明显提高了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十二五”期间共完成15项国家级课题、36项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教科研论文553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7篇,15篇论文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25篇论文获得市级科研成果奖;各系部183人次参加93部教材的编写,其中主编44人,副主编50人;有2人被评为辽宁省青年教育科研骨干。

5年多来,全校教师基本杜绝迟到、提前下课和上课期间使用通信工具现象。有3人被铁岭市政府评为“十二五”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2人被铁岭市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专家,7人被评为铁岭市“十二五”学科带头人,2人被评为教学名师,4人被评为教学新秀,1人被授予“铁岭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在近年执业护士考试中,通过率都在9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到2015年底,已有35人分赴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就业。此外,我院还有7名毕业生自主创业,17名毕业生参加专升本考入上级学校学习。在2016年全国护理技能竞赛中,我院护理专业学生代表辽宁省取得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

四、经验启示

第一,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有效的教学管理是实现教学工作目标的保证,教育质量监控和考核是教学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另外,引入激励机制,可调动教师严格执教、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二,在实施教育质量监控和业务考核过程中,必须有学校领导的强有力支持和广大教师、学生的理解、参与。监控和考核只是一种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才是目的。

第三,教育质量监控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管理,业务考核是对教学各环节质量进行定量评价,两者有机结合能发挥教学管理的最大效能。

作者简介:王峰(1972— ),男,英国考文垂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铁岭卫生职业学院院长。

教学监控构建论文范文第6篇

教学质量监控, 是指在教学运行过程中, 监控组织通过对教学质量系统化的评价和持续监督, 定期收集有关教学工作质量、教学成果质量和办学条件质量等方面的信息, 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 对教学行为及时调控, 以稳定与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实行全面系统监控, 并以教学质量监控为重点建立起来的科学、规范的组织运行机制。它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帮助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 推进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进行评估, 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完善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机制;同时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毕业设计、考务工作等进行专项评估。

2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

目前,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运行主要体现在对教学要素的建设、教学过程 (状态) 的监控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反馈等方面。这对加强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 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 开始出现部分成人院校不能依法办学以及恶性竞争的现象, 严重损害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声誉, 并且从实践上讲, 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监控仍旧明显地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学质量监控目标缺乏规定性。目前,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缺乏对教学质量所要达到的质量目标的规定, 缺乏科学的论证, 而且质量标准存在随意性, 背离了教学质量保障的初衷。

(2) 教学质量监控过程缺乏规范性。在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过程中, 主要偏重于课堂教学, 而对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保障较少;对理论教学保障较重视, 而对实践教学环节则易忽视。因此, 必须重视对教学全过程的规范建设与管理, 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部环节实施全面的有效保障。

(3)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一般说来, 高职院校在建立和实施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中, 对指标科学性都比较重视, 但对指标的遴选与指标的主要观测点缺乏科学的论证与检验, 存在随意性。而且, 实施过程中人为因素、无关因素控制不到位, 有的高职院校尚未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难以达到真正的科学化、客观化, 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 教学质量监控的功能发挥不足。目前,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对教学质的目标导向功能、条件保障功能较为重视, 但对监督控制功能、激励约束功能重视不够, 尤其对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重视不够, 从而导致了对教学质量反馈矫正效能的丧失, 削减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价值与作用。

(5) 教学质量监控缺乏动态应变性。目前,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注重了在一定时期保持相对稳定, 这虽有利于阶段教学工作的稳定, 但缺乏不断对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的机制。由于缺乏对教学质量保障的动态应变能力, 对整体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效果不明显。

3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

3.1 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普及质量观念

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实际上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督与管理, 必然与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 也与各级领导者的工作业绩和切身利益相关, 更与整个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信誉密切相关。因此, 各级领导和全体教师都必须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普及质量观念的工作, 使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牢固树立以教学中心的思想, 明确认识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 深刻理解高职院校抓教学质量、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意义。

3.2 注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成人教育特性

要使质量监控体系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还要注重其针对于成人高职院校教育的成人适应性, 即要明确成人教育的服务特性, 要体现成人的特点, 根据成人生活和工作中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成人教育活动和形式, 根据成人的实际来安排课程和教学。成人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在职人员, 这是成人教育最基本的特征, 也是成人高等教育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由于成人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在职人员, 这一特征决定了教学活动应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进行, 或与生产工作过程平行, 或与生产过程交替, 二者必居其一。

3.3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队伍的建设

建立科学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实质上是要加强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全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主要还是依靠人力监控, 一般包括政府官员、学校领导、专家学者、教学管理干部、教学督导、教学巡视员、教学信息员、学生代表等, 他们的基本素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监控的效果。对于成人高等教育领域来说, 要求管理者懂得成人教育科学的特点和规律, 有专业特长, 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调查研究能力, 并通过进修、培训和在实践中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其管理监控素质、水平和能力。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教育方式、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存在差距, 因此, 成人高等教育在管理上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成人学院的管理者是教师与学生双方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 是教学活动过程的直接监督者, 是教学效果的直接检测者, 让院级教学管理发挥教学质量监控的职能, 不仅是成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基础和保证, 也是学院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所以, 必须加强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和管理者素质培养, 以此保证成人高等教育的切实发展。

3.4 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成人高等教育事业要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 必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针对目前成人教育师资缺乏专业化的情况, 要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 要建设一支专门从事成人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实现成人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第二, 要优化成人教育师资结构, 加大投入, 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第三, 要稳定成人教育师资队伍, 提高其社会地位。高职院校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留住人才, 使成人教育教师队伍保持相对稳定、结构合理, 从而确保成人教育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摘要:近年来, 由于诸种因素的影响, 在成人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 社会上对成人教育质量的满意度却日渐降低,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阐述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涵, 针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体系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予以完善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玉琨, 代蕊华, 杨晓江, 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 葛清.成教管理应把握的几个环节[J].中国成人教育, 2003 (10) .

上一篇:电大经济数学论文范文下一篇:铁路应急通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