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高三化学范文

2024-09-01

教学反思高三化学范文第1篇

反思性教学增强了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提倡反思教学,使教师自觉的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已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已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21世纪教育网为大家整理提供了2016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反思,供广大教师参考!

回顾高三的复习工作,反思得与失,总体收获是多研究、多思考、精选题,狠抓课堂教学。高三化学教学反思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

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原则。期初我们备课组认真分析、研究近五年的高考试题,摸清高考试题涉及的知识点、热点、特点以及变化趋势,找出它们在教材中相应的知识点以及一系列有层次的题目,在编制教学案一体化讲义时将将每个考点依次落实。

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我们将考试大纲做了对比,找出增删的内容,题型示例的变化,并与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明确每一知识点在高考中的难度要求。

研究教材、考纲、高考题、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学期初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明确每一阶段复习的目标,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如9-10月份的主要解决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结构存在的问题; 11-12月份我们将重点

放在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电化学中,因为这些内容学生最难掌握,在这个时间段加强训练,为期末考试就做好了准备;1-2月份我们的重点是有机及实验基础;3月-4月的训练目标是I卷的整体提高和无机推断、常规计算及技巧。5月份的训练以提高应试能力为主,同时查漏补缺。

复习计划中不仅有每一节上课内容,还包括每周5次作业内容,每周强化训练内容,选择题专项内容等,并根据学生的情况不断调整与完善,每次的练习中都分必做题与选做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目前的复习资料不仅多而且杂,偏题、难题、怪题很容易挫伤考生的积极性,好的习题能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并能加强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引导学生寻求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技巧。故教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须明确分工,资源共享,在复习选题时要有层次、有梯度,

由易到难地选择,并根据考试大纲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合适的训练试题。

选编习题要以大纲和教材的内容及学生水平和认知规律为依据,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相应能力培养的有机联系,一个题型要联系、消化一项基本内容,题型多样化,层次要分明。

一般从以下六方面选题:①多选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少选老资料中的难题。②控制训练难度,以中档题训练为主。③注意练习题的能力层次要求,按不同能力层次设计不同练习题,可分层次进行训练和辅导。④多选实验创新设计题,尤其是课本内典型实验装置的改进设计,强化实验能力训练。⑤适当增加化学计算题训练,注重守恒法计算技巧⑥多设置情景,将易错题改编,或将客观题改为主观题,将顺向思维题改为逆向思维题。

如有关浓硫酸的稀释的考查可改为如何观察Cu与浓硫酸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复习钠的化合物时设置以下讨论

题A、如何测定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中Na2O2的质量分数?B、如何以NaOH溶液和CO2气体制备Na2CO3?C、纯碱中含少量NaCl杂质,请设计三种不同实验方案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D、实验室有一瓶刚从溶液中结晶出来的盐,现只提供盐酸和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如何判断这瓶盐是碳酸氢钠结晶,而不是碳酸氢铵或氯化钠结晶?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分析将相关的知识点一一呈现。

高三以练为主,一年来我们编制了选择题专项训练、II卷专项训练、每周强化训练、每日一练、热身训练等练习试题。每份练习的侧重点不同。如一轮复习中每周的强化训练内容包括本周复习的重点内容,高考的热点及下周即将复习的内容,而每周的选择题专项训练更突出课本基础知识,学生易错知识点及高考的热点、难点。二轮复习中每日一练的试题以查漏补缺,回归课本为主。每次我都提前准备好试题,由黄勇慧、

教学反思高三化学范文第2篇

首先,“回归教材”。认真重读教材,寻找“弱区”和“盲区”,如教材中的数据、图象、图表及习题等,经过整理来指导学生看书、复习。其次,“回顾错题”,发挥“错题本”的功效。在备考复习过程中,注重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建立“错题本”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有错必究,及时整理,随时记录,一年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厚厚的“收获”。学生在此过程中培养了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从中体会知识的积累过程。考前让学生翻阅自己的错题本,理清思路,总结经验,防止重犯,一改过去“不知所措”的考前状态,使考前的复习效率得到保证。

高三最后的复习阶段都是回归教材,但每年到最后时间都非常紧,另外部分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如何引领学生回归教材,我认为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和学生的意识问题,二是有效的操作问题。今年我们将回归教材的时间调整在一轮复习之后,我认为对高考成绩的提升应该会有所帮助。关于试卷讲评。由于工作繁忙,考试卷能全批,但我总觉得总结分析不够,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准备环节:①记录答题情况,统计答对率; ②找出错解原因,将问题归类。二是讲评环节:①巧妙公布成绩;②讲评要有侧重:侧重错误原因的分析,侧重思想方法的建立,侧重解题思路的优化,侧重解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③讲评要让学生参与。三是巩固、反思环节。

教学反思高三化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看一下最近高考的详细化学试题,说一般的试题并不困难,反映了教科书所涵盖的知识。因此,高三化学概述必须与三项有效内容保持一致:基本知识、逻辑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的第一阶段是复习和组织基础学科知识,教师应对其进行系统化和深化教学,以了解基础学科知识以及与学科知识网络的接口。审查的内容应彻底而全面,即实现学生对化学知识积极复习的目标。

1.对该主题进行复习以提高教学效果

对较旧化学方法的概述既简短又困难。多年的经验表明,一种可能的方法是复习该主题。关于新课程的入学考试,教师在确定入学考试的主题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教材的基本知识和主要主题是什么?弱势的学生链在哪里?主题中是否反映了对考试计划的更改?学生知识体系的转变程度和规律性是什么?进行练习时应强调哪些方面?如何在学生复习和回答标准化方面实现流利?如何设定课堂教学的目标,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项目审查期间的关键?总结学生的复习情况,现阶段的复习主要涉及以下内容:氧化还原反应,材料结构,元素的周期性定律,材料含量,阿伏加德罗定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应用,电解质溶液和pH,离子共存,电化学和离子浓度比较,钠、镁、铝、铜、铁、卤素、氧基、氮基、硅碳、无机衍生物,有机合成,异构化问题,物质识别,分离和纯化,基本化学实验操作和气体制备,化学实验计划,化学和STS设计和评估。“一个案例”,“两个练习”和“三个变化”可用于实现每个主题的目标。“一个案例”是为知识的关键点设计一个典型的问题示例,以帮助学生复习和总结规则,并由教师指导问题的检查;“第二种实践”是通过类推创建类似的实践;“三个变化”是教学选项,平均扩展,迁移以及同时渗透标准化考试和答案说明。

2.注意对高考之前问题的解释

进入大学的问题反映了入学考试的要求。它不仅反映了入学考试的范围和主要科目,而且还显示了入学考试的类型和特点。它变成了复习训练的“隐形棒”。从近年来对科学综合考试问题的测验情况来看,化学学科知识的测验不可能是全面的,而是一步步地反映了学科的基础知识并同时进行的时间体现了“伟大”、“科学”全面的科学考试概念。那么如何正确使用以前的高考题呢?

特别是,教师需要从先前的化学高考问题中选择典型问题作为课堂复习教学的示例,帮助学生分析学生经常复习基本化学知识并回答大学录取问题,并实际复习“双基础”高考要求。近年来,美国国立化学学院的入学考试提出了许多与知识转移技能有关的问题。测试的某些知识是课程和教科书未涵盖的内容。学生在考试期间只能阅读课文,以得出适当的结论。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话题。在学生的复习中,教师应该汇集相关的知识点,以高考试题为例,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理解试题的含义,如何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教会学生如何表现。这样的“信息问题”。

其次,教师还仔细比较和分析了自2000年以来的每次高考化学问题,发现有十多个知识点已被重新检查,例如,计算材料的质量和数量,颗粒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和还原的可能性等等。有些科目甚至参加年度考试,并且问题的类型非常相似。

由于具有重复性的入学基础知识,教师不仅反复提醒学生注意其实施,而且还通过作业、特殊测试和广泛的教学以各种角度使学生重复学习,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3.发展思维和技能

思维能力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复习教学应侧重于思维发展,教师应认真设计化学实验和化学问题,创建复习教学方案,积极思考,梳理和总结知识,应根据知识结构来完成;分析和解释实例应是进行全面思考和关注的时间和空间。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在记忆模拟,转移应用,论证创新,空间想象力,最佳估计和快速准确的计算中仔细选择练习,以培养和发展思维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强调化学审查方法的准则。在复习的第一阶段,教师应在对教材进行全面而深入的阅读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分类和归纳,并考虑到每一本书章节的知识网络图部分摘要的知识结构;教科书各部分之间的知识网络应基于内部交流和立法,以形成高中化学知识系统和网络,以便学生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并通过应用解决化学问题。使用“结构-地方-性质”,“原理-装置-作用-现象-结论-分析-评估”,“类比,逻辑推理”,“实验研究”,“思想建模”(将抽象化学问题转化为数学等价关系)并使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它们和其他学习化学的方法,让学生复习和掌握化学知识,并提高该学科的四个核心能力。

技能培训应分步进行。第一轮审查教师应基于介入几个小主题的主要知识,重点是某些个人技能的教学和发展,例如:鼓励学生编写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离子浓度求解;鼓励学生编写热化学方程式,推导无机化合物性质。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一,二,三,四),化学实验中实验原理的设计,仪器的设计,操作方法的设计,有机异构体的推导(有限和无限),有机官能团的有机分子式的确定团体等为了实现全面的多技能发展,复习的第一阶段教师不应太苛刻,也不要在一段时间内过分苛刻,这将减少学生学习的动力。

简而言之,为三年级的高中做准备和复习绝不是一件简单的时间,精力和设定目标的过程,要进行大量的锻炼。在复习教学中,教师需要对科目复习难度的范围,深度有深刻的了解,并且始终遵循基于“考试计划”和“考试说明”的方法来解释复习要求。对于学生来说,这可以提高入学考试的紧迫性,激发学生准备考试的信心和士气,同时考虑到高考的知识,技能和对高考问题的熟悉程度。教师应准备学生适应问题的范围和完成问题的速度,使学生通过了解复习的方向并解决关键问题,学生一定会获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王金梅.探究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15):158.

[2]王金海,张伟.高中化学复习课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3):108-109+118.

[3]张东明.新时期高考化学复习的几点建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7):18-19.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华侨中学)

教学反思高三化学范文第4篇

一、复习中赶教学进度,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讨论,教学节奏快,片面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或者将本该需要好几节课完成的教学内容在一课时内完成。这势必是蜻蜓点水,无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也根本谈不上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能力。再就是课堂教学中对部分知识无限制的予以拓展,造成偏与难;所选的例题,往往起点高,综合性强,这种高难度的教学,完全背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另外作业量较大,且大多留给学生的作业没有经过精心挑选,有些题难度很大,综合性强,尤其是对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二、课堂互动少,以自己为中心,学生以接受方式进行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做得不够。课堂本应是互动的、生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而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课却是单向的、静态的、缺乏生机和乐趣。其最明显的特征是不管学生是否真的懂了,不管你有无兴趣,硬将学生往事先预设的“轨道”上驱赶,只要把教案设定的内容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就算达成了。从表面上看,课堂教学似乎比较顺利,但恰恰相反,这将严重束缚师生的灵感、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欲望

三、练习多探究少,在一部分复习课中,其课的基本模式就是知识的梳理+练习。而知识的梳理往往又停留在知识的简单罗列,对其内在的联系又缺乏深层的探究,给出的练习通常又多,以解题训练来替代对知识的探究。没有促进学生自主的、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更没有让学生在活动中从多个维度实现对知识的重构,领悟其中的规律与方法,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智慧去解决问题,学生能力没有真正意义上提高。

教学反思高三化学范文第5篇

提起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不少教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书太难教了,讲了那么多,做了不少题,可最后拿到试卷一看,真是“失之千里,差若毫厘”。尽管每年都有相同的感叹,但我们广大历史教师还是要进行一轮一轮的复习,就是尽可能让学生多学点知识、多考点分。

分析了近3年的历史高考题后,我对高三的教学局限性与与后期复习谈几点自己看法。

一、过份局限于课本知识和复习资料,陷于“本本主义”

我们许多老师认为,教材内容就是教学内容,强调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忠于教材”,不能“脱离教材”、“超越教材”,这种把教学内容绝对教材化的观念,陷入了“本本主义”的泥潭。现实中往往把几本教科书奉为万能,认为只要把课本知识全部掌握了,高考没有什么对付不了的;实在不行还有一本复习资料可以做参考。殊不知,现在的复习资料大多是相互抄袭,自主创新的太少。

二、过份局限于课堂,教师一味地“满堂灌”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重视对学生集中思维的训练,却忽视发散思维的培养。基本上采用“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有人认为,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决定了这门学科只能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用主要精力和时间来讲述历史知识,即使一讲到底也无可非议。长期以来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可以说就是单一的以讲述为主的方式。现在时代变了,教材也换新的,但我们许多老师还在满堂灌,结果导许多致学生不愿意上历史课,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过份局限于校内,忽视了社会大课堂

传统历史教学的时空基本上被限定在课内校内,加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课外学习几乎是空白。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但不是惟一渠道。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都是课外学习历史的好场所,特别是大量的历史遗迹,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物化、真实、形象、丰富的历史材料,更是历史课外学习独具的优势。因此,历史学习应将视野拓展至整个社会,社会才是学习历史的大课堂。但现实生活中基于种种困难,我们教师特别是高三教师绝不可能带领学生到社会大课堂中去学习。2012年江西历史高考就考了生活中的历史知识——交通灯的发展变化。以学生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为切入点考历史。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交通问题)。这种考题不仅角度新,又与生活相关。

四、后期的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整合教材,夯实历史主干知识。现在高考使用新教材,新教材按照专题形式来组织的,跨度大、难度高、跳跃性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在直观上很大程度地被削弱了,容易给学生造成记忆困难甚至混乱。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应适时加入通史部分的复习。第二轮复习时,应以通史体例辅之以热点问题进行,学生只有对某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特征有了全面地认识,才能“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依据教学指导意见,优化三维目标的达成。

3、平时多注意新题型的收集与训练。新课改意识将更加开放,新题型很可能出现,平时须多注意收集与训练,如情境类,文史常识类、研究性学习类、辩证认识类等题目。

4、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取有效的信息,两类材料的阅读迷惘,一类是文言文,另一类是外交辞令,平时复习与训练时应加大阅读的力度,提取有效信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提取选择题的有效信息,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这三个要素(特别是时间要素),另一类是提取主观题的有效信息,关键是要明确题目“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5、关于训练与讲评问题。训练题目要遵循考查内容上不超出考纲范围,设计风格符合考纲示例,以不偏不怪为原则,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与技巧为目的。具体方法是从课改地区高考模拟试题和各大历史教学网站上收集整理,应加强考生应试能力与技巧的培养,如字迹是否工整,是否在规定范围内答题,语言表达是否概括精练,心理压力是否过于紧张等问题。在讲评时,尤其不能拘泥于参考答案,应多鼓励学生按合理的思路来组织答案,答案要专业化、规范化、精练化,多研究高考方向,总结命题规律,总结做题技巧和要求。

8、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9、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10、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教学反思高三化学范文第6篇

一、复习中赶教学进度,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讨论,教学节奏快,片面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或者将本该需要好几节课完成的教学内容在一课时内完成。这势必是蜻蜓点水,无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也根本谈不上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能力。再就是课堂教学中对部分知识无限制的予以拓展,造成偏与难;所选的例题,往往起点高,综合性强,这种高难度的教学,完全背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另外作业量较大,且大多留给学生的作业没有经过精心挑选,有些题难度很大,综合性强,尤其是对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二、课堂互动少,以自己为中心,学生以接受方式进行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做得不够。课堂本应是互动的、生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而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课却是单向的、静态的、缺乏生机和乐趣。其最明显的特征是不管学生是否真的懂了,不管你有无兴趣,硬将学生往事先预设的“轨道”上驱赶,只要把教案设定的内容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就算达成了。从表面上看,课堂教学似乎比较顺利,但恰恰相反,这将严重束缚师生的灵感、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欲望

三、练习多探究少,在一部分复习课中,其课的基本模式就是知识的梳理+练习。而知识的梳理往往又停留在知识的简单罗列,对其内在的联系又缺乏深层的探究,给出的练习通常又多,以解题训练来替代对知识的探究。没有促进学生自主的、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更没有让学生在活动中从多个维度实现对知识的重构,领悟其中的规律与方法,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智慧去解决问题,学生能力没有真正意义上提高。

上一篇:教学能手经验交流范文下一篇:教学过程督导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