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特色教育范文

2023-09-19

幼儿园特色教育范文第1篇

摘  要:《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在幼儿园体育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幼儿标准缺乏较高的使用率、测量系统部分内容缺乏科学性、评价与反馈系统具有滞后性、缺乏规范的测试程序、幼儿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在幼儿园体育教育中的实施效果。对此,该文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探究得出如下对策:提高幼儿体质测定的普及性、对幼儿体质测试项目进行科学规范、构建完善的评价和反馈系统、对测试程序进行规范、改善幼儿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国民体质测定标准  幼儿园  体育教育  实施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Standards in Kindergarten Physical Education

JIANG Mengfei

(Zhengzhou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450000  China)

我國颁布制定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实现了对老年、成年、儿童青少年和幼儿的覆盖。其中,幼儿部分的相关标准的适用对象是3~6岁的幼儿。《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能为幼儿健身提供科学指导,在幼儿体育教育中有效实施该标准,能实现对幼儿体质实际状况的全面、科学了解,有利于增强幼儿体育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在幼儿园体育教育实施中的问题和原因,并立足于实践,探究有效地改善对策。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法

调查法包括对现状的研究,以及确定和解释社会的或心理的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一般包括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该研究运用了问卷调查法,编制《关于幼儿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问卷(幼儿教师)》《关于影响幼儿体质健康因素的调查问卷(家长)》,采用问卷星对幼儿教师和家长发放问卷并回收。通过对幼儿教师与家长的问卷分析可以对初期培训手册的内容制定与规划提供很好的依据。

1.2 测试法

测试法是通过标准的测试来收集资料的研究方法。该研究是幼儿园教师按照最新版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对有关测试指标进行规范测试,测试仪器为国民体质监测统一仪器。测试指标包括幼儿身体形态(身高、体重)和身体素质(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10 m折返跑、走平衡木和双脚连续跳)两个方面。测试的程序和步骤以及数据的检查和录入均按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细则》的要求规范进行。测试结果主要是为了解幼儿体质现状与影响因素提供数据依据。

2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在幼儿园体育教育实施中的问题

2.1 幼儿标准缺乏较高的使用率

应将幼儿标准作为准则,对幼儿身体状况进行衡量,并在幼儿体能练习中进行广泛应用。但访谈考察的结果显示,在幼儿园体育教育中,幼儿标准缺乏较高的使用率。相对于城市幼儿园,农村幼儿园对幼儿标准的利用率更低。

2.2 测量系统部分内容缺乏科学性

幼儿标准相应的测量系统部分内容缺乏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测试内容未能充分考虑幼儿存在的年龄差异。受年龄差异的影响,不同年龄的幼儿对体质测试相关项目形成不同程度的认知,其测试成绩呈现出差异性[1]。同时,幼儿身体发育的实际水平,也会影响其测试成绩,年龄较小的幼儿在灵活性、平衡性上缺乏协调发展,难以取得良好的测试成绩。3岁幼儿与6岁幼儿在动作协调、运动认知发展上存在明显差距。幼儿运动技术水平取决于其动作经验和身体素质,只有幼儿的运动认知能力和身体素质得到良好的协调发展,才能有效改善其动作协调能力。从上述角度对幼儿标准进行评析,应充分考虑年龄差异对测试项目进行适当调整。以评分等级为标准,对3~6岁幼儿的各项测试成绩进行区分,并以成绩对幼儿身体素质进行评价,难以确保评价的科学性。(2)测试内容未能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较小的幼儿,难以良好掌握投掷和跳跃技术,在测试中,难以完全体现其投掷和跳跃能力,测试成绩无法实现对幼儿身体素质和身心发展情况的准确评价,同时,投掷和跳跃测试项目具有较高的重测率,缺乏良好的可操作性。依据网球掷远项目和立定跳远项目对幼儿的上肢力量、腰腹力量和肌肉爆发力进行测试,缺乏实效性。

2.3 评价与反馈系统具有滞后性

通过体质测试,能有效激励幼儿对体育锻炼的参加。但不应将体质测试作为鉴别选拔幼儿体质的单一工具,而是基于科学评价,向幼儿监护人反馈幼儿的体质测试结果,帮助监护人形成对幼儿体质状况的全面了解,并为幼儿锻炼计划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2]。因此,加强评价能保障测试工作增强其现实意义。对幼儿体质实施集体化的评价,虽然能从整体角度分析幼儿体质相关数据,实现对幼儿体质整体状况的了解,但难以形成对幼儿个体的科学评价,不利于促进幼儿个体实现健康成长。《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在幼儿园体育教育实施过程中,片面重视测试结果,对反馈环节缺乏重视,未能向幼儿家长反馈相关信息,长期以往会降低幼儿家长对幼儿体质测试的积极性。

2.4 缺乏规范的测试程序

缺乏规范的测试程序,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幼儿在参与测试过程中,动作生疏,难以形成准确的测试结果。在测试环节中,各项准备工作,诸如场地器材准备、适度热身等属于基本内容。在测试过程中,若幼儿动作不熟练,极易遗忘各类动作要领和具体规则,难免形成各种错误,并对测试结果造成不良影响[3]。(2)恐惧心理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3)对施测人员的陌生感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外部环境极易对幼儿情绪造成影响,若幼儿熟悉测试环境,则能充分表现其动作技能和运动能力。幼儿对施测教师的提示、指令感到熟悉,则能实现对测试的良好完成。但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幼儿对施测人员感到陌生,会影响其在测试中的良好发挥,进而影响其测试成绩。对幼儿的安静心率进行监测,可以发现,施测人员的表情、衣着均会对幼儿心理产生影响,导致幼儿形成好奇或恐惧心理,进而影响其安静心率。

3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在幼儿园体育教育实施中的改善对策

3.1 提高幼儿体质测定的普及性

可通過如下措施提高幼儿体质测定的普及性。

3.1.1 相关部门加强制度引导

相关部门要加强制度引导,将提高幼儿体质纳入教育和体育工作整体规划中,促进体质测试实现制度化发展[4]。例如,在对幼儿园教育成效进行评定,以及对幼师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时,将幼儿体质作为重要的评定考核指标。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幼儿体质测试各项工作,对幼儿园开展的幼儿体质测试相关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科学评估,并投入专项资金,对辖区内各幼儿园开展的体质测试相关工作进行定期评比,对成绩优异和表现突出的幼儿园进行奖励。

3.1.2 幼儿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幼儿园要对相关部门发出的幼儿体质测试号召做出积极响应,加强对《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宣传,引导家长深刻认识对幼儿开展体质测试的重要意义。幼儿园要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将幼儿体质测试相关项目与现阶段开展的常规体育活动结合起来,推动普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内容,避免对幼儿体育活动的不合理设置和盲目安排[5]。同时,幼儿园要对体育专业人才进行积极引进,通过专业的体育教师科学指导幼儿体质测试,增强《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实施的有效性。

3.1.3 家长要提高自身的意识

家长要全面了解相关部门和幼儿园开展的幼儿体质测试宣传,熟悉《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中关于幼儿体质测定的相关标准和具体内容,提高自身在幼儿体质测试方面的意识,重视幼儿的体质测试结果,并增强对幼儿体质测试的关注度和积极性。

3.2 对幼儿体质测试项目进行科学规范

相关部门要对《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中涉及的幼儿标准的具体内容进行修订,对相关测试工具进行简化,并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增强测试项目的操作性,促进测试项目实现对幼儿体质的准确评价,推动幼儿体育教育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差异和身心发育特点,将幼儿年龄作为依据,对幼儿体质测试项目的等级规格进行划分。另外,可考虑地理界限,制定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幼儿体质测定标准。

3.3 构建完善的评价和反馈系统

可通过如下措施构建完善的幼儿体质测定评价和反馈系统。

3.3.1 国家加强导向作用

相关部门要对幼儿体质测试相应的评价系统进行完善,对幼儿体质测试加强反馈,不应将测试结果和相关数据作为判断评价幼儿体质的单一指标,而应具体分析幼儿个体在体质测试中的薄弱项目,并据此开展科学指导。相关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需处理大量数据,对此,可研发利用软件,针对幼儿体质测试各项目的具体得分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练习策略,并形成相应的反馈意见,向家长和幼儿园分发,督促幼儿园对幼儿个体体质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指导,并做好测试反馈工作,对反馈结果进行存档,为幼儿体育活动的良好开展提供参考依据[6]。

3.3.2 幼儿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幼儿园要将反馈意见作为依据,对幼儿实施分组教学和跨年级教学,锻炼幼儿体质,增强幼儿体质健康,并增强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协作能力。幼儿园还可设置体质测试荣誉标兵,对幼儿的体育锻炼进行鼓励,激发幼儿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质测试的积极性。

3.4 对测试程序进行规范

在开展幼儿体质测试前,施测人员要引导幼儿开展准备热身活动,并引导幼儿对测试环境和相关仪器进行熟悉,消除幼儿对陌生测试环境的紧张和恐惧。施测人员要对幼儿体质测试环境进行科学设置,并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幼儿,消除幼儿的紧张情绪,避免影响测试成绩。

4  结语

综上所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在幼儿园体育教育实施中的问题主要是幼儿标准缺乏较高的使用率、测量系统部分内容缺乏科学性、评价与反馈系统具有滞后性、缺乏规范的测试程序、幼儿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问题。对此,要通过提高幼儿体质测定的普及性、对幼儿体质测试项目进行科学规范、构建完善的评价和反馈系统、对测试程序进行规范、改善幼儿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等对策改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在幼儿园体育教育中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佩佩.幼儿园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求知导刊,2018(28):106-107.

[2] 杨永红,刘红星.3~6岁幼儿身体素质与体育认知行为现状的分析研究——以北京和平与未来太原市连锁幼儿园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6):229-230.

[3] 周文龙.海南省3~6岁幼儿体质健康现状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0):15-16.

[4] 胡欢欢.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127-128.

[5] 甘凌虹.基于“三浴”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体质的实践研究[J].收藏界:名师探索,2018(6):184-185.

[6] 杨帆,陶慧.多元化体育活动提升幼儿体质的实践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8(9):29-35.

①基金項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实施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方案与课程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0XJYB08)。    作者简介:蒋萌菲(1992—),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幼儿体育。

幼儿园特色教育范文第2篇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多年来的教育现象,它随着民办教育的蓬勃兴起,“应试教育”消极影响的强化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广泛性。而幼儿教育“小学化”采取拔苗助长的做法,违反幼儿教育规律,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剥夺幼儿幸福童年,又具有严重的危害性。由于广泛性和严重性,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为了一种急功近利的错误教育倾向,对这一倾向我们必须予以纠正,然而更重要的是要防止。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实质是背离素质教育,迎合“应试教育”。针对这一点,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原国家教委《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教育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改革,摆脱‘保姆式’的教育模式,防止‘应试教育’的消极因素向幼儿教育渗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象分析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教育现象

多年来,无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幼儿教育,无论是公办的还是民办的幼儿教育,无论是示范性幼儿园还是非示范性幼儿园,都或多或少、或重或轻的存在着这一“小学化”的教育现象。在农村幼儿教育和民办幼儿教育中这一现象更为普遍和突出一些。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种被否定的教育现象,被要求纠正和防止的教育倾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在被否定和妥协中逐步消长的。事实上,我国教育界和政府对其一直持反对态度、批判态度,一直要求纠正和防止。

二、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内涵的初步理解

我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是指幼儿园将小学的课程资源、管理模式、评价标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引入渗透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和趋势化的一种功利性的教育现象和错误的教育倾向。

(一)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特征

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一五个方面。

1渗透小学教育教学观念。有的幼儿园在中班尤其是大班的教育中,以智育为主,置体育其后,以“教学”代替“保教”,以“知识的积累,行为的规矩”代替幼儿身心的协调发展。这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

2下移小学主干课程资源。有的幼儿园将小学的算术、拼音、英语等课程下移至大班甚至中班,占用大量的时间教授孩子加减法、拼音书写、英语记诵等,轻视了幼儿基本的必需的游戏活动。

3采取小学分科教学方式。有的幼儿园采取分科授课的方式,每周的课表排得满满的,孩子的游戏、自由活动、体育锻炼乃至休息时间都被无情挤占,有的甚至回到家里还要完成书写作业。

4采用小学“传授”教学方法。有的教师帮助幼儿反复背诵加法口诀,要求每一个幼儿都要倒背如流;有的教师教幼儿认识生字,要求每一个幼儿记住的生字要达到一定数量等等。这就会使幼儿丧失探索的兴趣、创造的机会和学习的热情。

5借用小学统一评价标准。有的幼儿园和教师对幼 儿的作业、制作、图画等评定等级,对幼儿的写字、算术作业打分,有的还进行期末考试,将成绩通知幼儿家长。这种划一的“小学化”标准评价,严重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

(二)幼儿教育中“小学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常规化。一些幼儿园借鉴移植小学的管理规范,对幼儿班级及其幼儿进行管理,由此形成了具有长效性的幼儿教育管理常规。

2教学化。“小学化”的幼儿园一般都实施了小学一年级课程的“教学”活动,并且日常化、制度化。

3状态化。“小学化”的幼儿园在管理上“小学常规化”,在保教方面“小学教学化”,由此其幼儿教育的性质即转变并且在一定程度或较大程度上呈现出“小学”的状态,使得这些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再从区域幼儿教育来说,表现为普遍化和趋势化。

1普遍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已经不是某一个幼儿园、某一个地区幼儿园的现象,它已经在较广大的区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2趋势化。幼儿教育“小学化”似乎已经成为了幼儿教育的重症,还有继续漫延纵深的势头。虽然当前各级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但纠正和防止起来比较困难。

三、那么,又该如何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呢?(一)践行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以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作指导。幼儿教育应当是以优生学、儿童保健学、儿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等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对学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的教育。如果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侧重点来说“幼儿园即保育园”,“幼儿教育即保教结合教育”;如果从幼儿教育的基本方式来说,“幼儿教育即游戏活动教育”;如果从幼儿教育的目标来说“幼儿教育即身心和谐教育”;如果从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来说,“幼儿教育即学前准备教育”。总之,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领域,需要不同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如果不能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幼儿教育必然偏离正确而科学的方向。

(二)遵循幼儿教育规律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没有按照幼儿教育规律办园。幼儿教育的规律是什么?通俗的讲,就是在幼儿适当的年龄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有一个典型的实验研究说明了这个道理。“哥哥从46周开始,每天接受10分钟的爬梯训练,到52周时,他能熟练爬上5级楼梯。而弟弟到了第53周时,即使有人扶着也不大愿意尝试爬梯,但第54周之后当他再看到楼梯时,却能一直爬到楼梯顶端,并且不用旁人帮助。”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双胞胎爬梯实验,其研究表明,对幼儿进行的任何提前教育只会事倍功半,而到适当的年龄进行适当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规律。幼儿教育“小学化”从其本质上来说,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其教育效果必然适得其反。

(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又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迷失了正确的办园方向。为了迎合社会不正确的衡量一所幼儿园好坏的评价观,一些幼儿园不得不教幼儿认字,背诗,做算术题,记诵英语单词。为迎合幼儿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急功近利思想,一些幼儿园借鉴小学做法,纷纷打出各种特色班、实验班的招牌。

(四)正确衔接小学教育

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并不是要割裂幼儿教育与小学的联系,关键是如何将两类教育科学衔接。 幼儿教育是入学前的准备教育。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主要是入学准备工作,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个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促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二是对大班幼儿做好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教育工作,即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入学意识教育。不过,在入学准备工作中,不能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无视幼儿的学习特点,简单照搬小学的教学方式,用上课取代游戏。如果这样,就又会回到“小学化”的老路上去了。

(五)加强保教队伍建设

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合格并逐步优良的幼儿保教队伍。 “小学化”的幼儿园一般都存在保教人员数量不够、素质较低、经验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保育员这三方面问题特别大,这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建立和完善促进幼儿教师、保育员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机制。保教人员均应实行聘任制。要建立园本教研制度,鼓励教师立足教育实践,积累丰富幼儿教育经验;开展经常性的园本教研活动,立项课题开展纠正防止“小学化”的教改实验研究;鼓励保教人员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和专业素质,提高幼儿保教质量。

(六)改善办园条件和环境

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创造幼儿教育必要的条件和环境。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产生,主要原因之一还在于一些幼儿园办园条件差,设备、设施和相关的教育资源不能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基本的、充足的条件。对此,幼儿园的主管部门和举办者(法人)应当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按照办园标准加快建设,以逐步达到规定的办园条件。同时,幼儿园也要注意丰富、积累和创造园内、社会和幼儿家庭的教育资源,使办园条件更趋完善。

(七)开展幼儿教育家庭指导

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幼儿家庭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幼儿教育“小学化”,也是幼儿家庭的普遍教育现象。幼儿家庭“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教育行为,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和倾向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使作用。为此,幼儿园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在端正自身教育思想和办园方向的同时,也要承担起开展幼儿家庭教育咨询和指导的责任和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纲要》,使广大幼儿家长了解《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从而,纠正家庭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思想,按照教育规律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特色教育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社会对早期家庭教育的不断宣传和提倡,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教育从幼儿做起”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也较以往越发凸现其在幼儿成长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幼儿园的家庭教育主要以指导策略研究内容为主线,有计划多途径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幼儿园及教师的家教指导能力。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努力提高办园声誉,提高家教指导质量,实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发展,达到家教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幼儿园 家庭教育 指导策略

随着社会对早期家庭教育的不断宣传和提倡,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教育从幼儿做起”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也较以往越发凸现其在幼儿成长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幼儿园的家庭教育主要以指导策略研究内容为主线,有计划多途径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幼儿园及教师的家教指导能力。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研究,首先我从幼儿园家庭教育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具体分析,通过研究结论,研究出了我园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研究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努力提高办园声誉,提高家教指导质量,实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发展,达到家教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一、幼儿园家庭教育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目的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儿童的成长和教育是直接关系到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切身利益的大事。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早期发展,儿童的习惯、性格、品德、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缺少那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我通过调查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指导家庭教育,使幼儿能够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研究的对象

此次研究的对象为本幼儿园的孩子,共发放情况调查表270份,回收有效问卷240份。调查对象中,离婚、丧偶、再婚及其他家庭占3%。被调查的家庭成员中,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固定工作的约占75%,从事个体经营、及工人的约占22%。

(三)研究的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家长问卷形式问答为主,在关于对幼儿园教育意见建议方面,采用开放式征询。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况

1.从家庭的经济收入来看

我园是一所公办的省示范幼儿园,家长的家庭收入比较稳定。他们都非常重视其子女的教育,稳定的经济收入为家长开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从家长的学历及职业来看

父母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我园幼儿父母的学历情况是,父母是大本文化以上学历的约占其总数40%;父母是大专以上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92.5%。

父母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结果表明,我园教育系统的家长占41%,父母是机关干部及企业管理人员占38%。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因此说,家长是有能力、有时间进行家庭教育的。

(二)家庭教育观念

从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尽快成才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在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上,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管好孩子学习,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职责,至于其他教育则是其次。这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利益。以家庭智力投资为例,主要内容是利用双休日对孩子进行辅导的各类兴趣班(包括舞蹈、围棋、英语及绘画和乐器类)、还有购置书籍音像设备,以及家庭电脑等等。

(三)在家庭教育内容上大致分成几类

1.只重视智力教育,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学习上。

2.重视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培养。

3.重视孩子的体格锻炼。

4.家长平时能注意与孩子一起玩。

5.长辈的溺爱教育。

在家庭教育方法上,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扬鼓励、耐心说理”。仍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顿、全家人不理他、罚站、关在家里不许出去”等。这说明,有半数多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不成正比。此外,个别家长重视虽然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很重视,但是他们的表现却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当长的业余时间,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没有多加引导,家长平时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做家务、看电视报刊、参加文体娱乐等活动上,确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四)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重知识,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培养。二是家长与幼儿园配合教育做得不够。

由上面的结果分析表明,现阶段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只重视孩子知识技能的获得而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还有一部分家长主动参与教育的意识薄弱,觉得我交了钱,你们是老师,这孩子我管不了,全交给老师了,处于被动的状态。 由此可见,加强家园联系,提高认识,增强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赢得家长的配合,对于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研究结论

通过调查的结果感到,幼儿父母收入稳定对家庭教育可以提供经济方面的支持;父母重视早期教育这为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教育条件;父母学历高,为教育孩子,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创造了更为优越的条件,幼儿园教师对家长进行认真倾听孩子说话的指导,家长了解和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学着利用日常生活、和孩子玩等各种机会来培养孩子的兴趣,发展其知识、学习能力和好奇心,培养孩子学会探究、解决问题,通过亲子互动让家长更深刻的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幼儿园家庭教育从主观上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幼儿教育中去,让家长意识到教师不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唯一帮助者,家长也要作为孩子重要的照顾者、支持者、引导者。

四、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合作方式有很多,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合作都要保证其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较为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策略一:畅通家园联系渠道

一般来讲幼儿园普遍采取家长会、家访、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信箱、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活动、创设家园联系栏等等。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集中进行家教指导,向不同年龄的幼儿家长提供较全面系统的家教方法。与家长沟通加深双方了解。这些方式都是让家长更多了解班内课程特点,同时也丰富家长的教育观念。要把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联系起来产生有针对性的实际效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经常与老师交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这样的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策略二:开放家园联系板,实现家园共育

为了让家长及时全面地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配合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幼儿园在各班教室门口设计“家园”板。以家庭教育为主线。教师及时将幼儿园的教育动态、教育信息等内容进行公布。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方法,引领家长走出教育孩子的困惑和误区。班级在开展每项主题活动之前,教师把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醒目地展示在“家园”板的教育教学栏上,让家长和孩子先有目的地关注,并设立温馨提示栏,需要家长们配合的一些事项等。有关个别现象,特殊问题等还可以请家长在“家长留言”版块参与发表意见和观点,从而增进了家长和教师、家长和家长之间的有效互动。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提高“家园”的有效性,让“家园”的内容吸引家长。家长都关注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因此,我们班的“家园”中会展示幼儿生动、具体、直观的发展进程,展现“孩子的进步与发展”。围绕孩子的生活、学习,特别是孩子的个性化、即时性发展组织内容,把家长拉到“园地”面前来。在“家园”中开设了“看,我家宝宝!”栏目,将敢于当众讲故事了、能自己穿鞋了、画画有了新创意等孩子在园一日生活中成长的点点滴滴,以照片、文字、手工、绘画等形式加以展现,慢慢吸引家长在“园地”前驻足观看。一学期下来,家长都会在接送孩子时关注“家园”板了,大大增进了家长对幼儿园的了解。

“家园”不仅注重展示班级保教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的概况,还为家长参与幼儿园和班级管理提供相关信息支持和关注视角。“家园”也是“班务公开栏”,家长关心的班务内容,包括班级人员的情况介绍、教学特点、班级荣誉、学习培训、阶段性工作目标等,凡是能便于家长了解班级工作运行动态和质量的信息,都对家长公开。特别是有关幼儿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活动,尽可能做出较为详尽的过程性呈现。有些需要家长配合的保教工作,给予具体的目标性、方法性、指导性说明。平时在布置“家园”版块内容时,我们更注重内容的时效性。坚持观察、记录、分析家长对各版块内容的关注度,把家长的关注度作为总结反思班级保教工作的“晴雨表”,及时调整内容的更换频率。从“家园”本身的特点看,有关幼儿发展的内容、班级常规工作内容等,都能做到每天一更新;班级周工作安排和幼儿在各领域的发展情况观察与评价,则每周一更新;其他如宣传性和理论学习之类的内容,则每月一更新;即时活动和临时性的事务公告内容,及家长感兴趣的内容,则做到随时更新。

让“家园”真正互动起来。积极创造机会与条件,引导广大家长深层次参与“家园”的创办。改变以往由幼儿园教师为主,完全是教师“主办”的做法,吸收家长参与,如在家庭教育经验发布、交流和共享方面,完全由家长自主征集案例、展开讨论、总结经验、交流做法,这些经验做法就来自家长的身边,真实、生动、可行,更容易受到家长的欢迎。通过“请您参与”、“畅所欲言”、“家长留言”等栏目,由家长做栏目主持或话题策划,围绕孩子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现象和问题,如“如何避免孩子挑食”、“如何让孩子学会交往”、“要不要教孩子学外语”等,使“家园”成为家长的百家论坛。也请家长将孩子在家生活学习的精彩瞬间,以文字、照片、绘画等形式展示在“家园”里,同样成为家长和孩子喜爱的内容。

此外,在“家园”的开办中,根据家长不同的文化层次、职业特点、教育特长等,有效整合家长资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如请文化水平较高的家长负责确定“家园”的栏目设置和名称,请具有美术、编辑特长的家长负责“家园”的布局设计,请有条件上网的家长负责收集网络教育资源,请从事各种专业工作的家长提供有关幼儿教育的专业资料和信息等等。这些做法实现了家长的“角色归位”,真正成为“家园”的主办者、受益者。

让“家园”的功能日益丰富。“家园”是服务广大家长、塑造幼儿园良好形象的窗口。通过“家长留言”、“连心桥”等栏目,了解家长诉求,倾听家长心声,满足家长所需;我们还会在“家园”旁边挂一副老花镜,备几把大、小雨伞,这样“家园”就成为心系家长、服务家长、点缀“家园”的美丽风景。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探索“家园”真真正正的发挥了幼儿园家庭教育的重要导向功能。这种导向功能具体体现了对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正确引导上,它不是靠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有关幼儿成长和家长互动的具体案例,特别是对案例的生动解读而实现。希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通过开放“家园”板,真正实现家园共育,发挥幼儿园主导作用,有效地利用优势,引领家长积极地配合幼儿园工作,家园携手,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策略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

在游戏过程中,亲子游戏是儿童出生以后最早出现的游戏,它为亲子间沟通架起桥梁。亲子活动是一种亲子间互动的活动,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强化家长的认同感和合作责任意识。从幼儿的切身利益考虑,幼儿园要与家庭沟通形成合力,幼儿园应该利用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游戏的互动活动。例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中秋节”等节日,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情感交流的集体活动形式。幼儿园开展亲子游戏活动能够积极主动的与家长取得联系,以获得家长更多的支持和配合。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不仅要求幼儿园、教师单方面的教育幼儿,还要联合幼儿家长掌握育儿知识,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责任,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家园共育研究的平台。从真诚的理解者到积极的响应者,到成为真正的创造者,家长们越来越以宽厚与博爱的胸怀,为我们每一个孩子营造了爱的绿荫,它使我们的环境越发真实质朴,使我们的教育越发回归自然。家长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家长资源也是一片沃土,在这方面,我们只是在探索当中,以上的这些内容也只是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会继续探索,我们期望着能使更多的家长投入、参与我们的教育中来,以他们的智慧和能力,使我们的活动更加精彩、有趣,促进孩子们健康幸福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

[3]王化敏.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意大利.玛利亚蒙台梭利.发现孩子.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5]晏红.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6]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幼儿园特色教育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认真贯彻教育局的指示精神,大力学习新课程理论,加强幼儿早期教育研究,让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办园水平。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以人为本,做好思想工作

1、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发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敬业奉献,争创一流”的精神。

2、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方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

3、坚持以德为首,按照《教师十要十忌》要求自己,改变不适宜不应该的行为,由他律转为自律。

(二)加强教研力度,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研活动,改革课堂教学。教研是教育的先导,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也是幼儿园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期将继续完善集中教研制度,由教研组长负责,引导教师深挖教材,吃透内容,领会精神,真正实现兴趣教学,开发幼儿智力。

2、重视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创设与幼儿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整合一日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生活中获得发展。

3、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法,有计划的开展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外出听课、讲课,并进行教学反思,写出心得体会,不断接受新观念,学习新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加强教育科研活动,做好课题实验的阶段总结,真正做到以研带教,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切实抓好一日活动,加强礼貌卫生教育

3、注意一日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幼儿礼貌、卫生等方面,要求幼儿会主动问老师好,跟家长说再见,同伴之间友好相处,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

(四)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坚持说普通话,创设师、幼人人讲普通话的环境,在一日活动中加强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本学将举行教师朗诵比赛,题材为散文、诗歌,时间放在三月份。对孩子普通话的训练,则要求在平时多讲、多说,因此本期规定每周一晨间活动为幼儿谈话时间,说一说双休日的见闻、生活中的趣事,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每周三固定为幼儿讲故事时间,鼓励幼儿积极参加,轮流讲故事,给予每个幼儿表演的舞台。

2、继续坚持钢笔字、粉笔字训练,粉笔字和日常教学相结合,备课用钢笔字书写,且写有所得。

3、继续坚持为期三年的弹、唱基本功训练。本学期钢琴比赛时间为3月8日。

4、加强业务学习,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开展互学互评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期听课不少于15节,教育笔记不少于15篇。青年教师要虚心主动的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教学水平。本期将在三月份举行优质课选拔活动,四月份举行青年教师讲课活动。

(五)家园共育,保证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1、深入做好家长工作,本学期将开展家访活动,每周一次,要求有记录,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谈话内容。

2、为了使家长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幼儿在园情况,本学期决定每月的15日为固定的家长秒度里交流日时间,(遇双休日推后)。

幼儿园特色教育范文第5篇

教育实习是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体现师范教育特色,培养合格师资队伍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1]我国高师学前专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幼儿师范学校教师及各类幼儿园师资的双重任务,因此,不断探索和改革教育实习,培养合格的学前专业师资队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那么,在现实中高师学前专业本科生幼儿园教育实习的情形如何?何以至此?尝试解答这些问题及提出相应对策,对改革当前高师学前专业教育实习、提升教育质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情形如何

教育实习是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的重要桥梁之一,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战演习,因此,实习的意义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显得格外重要。但是,当前我国高师学前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依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当前,我国高师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普遍存在着与幼儿园实际教学要求相脱节的现象,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在幼儿园中的实践体验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由于多数学生在实习前没有充足的见习机会来检验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因此,便无法预测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如,在大班语言教育“风姑娘”的教学上,有这么几句话:“小树说:风姑娘真调皮,把我的腰都吹弯了;苹果说:风姑娘真神奇,把我的小脸都吹红了……”有经验的教师会巧妙地运用多种教学艺术组织教学,进而让幼儿体会到“风姑娘”的顽皮与可爱。相比而言,由于实习生对幼儿园教学缺乏感性的认识,因此,势必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2实习时间过短和形式单调

近年来,我国高师学前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与国外相比存在实习时间过短的现象和事实,如,美国的教育实习分两阶段进行,即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15~24周);法国为27周;德国为72周……[2]多数院校在教育实习的安排上只有两个月或短短几周的时间,显然,教育实习多半成了学生毕业前的一次突击演习。另外,在体制方面也存在实习形式过于单调的现象,如,多数高校仍采用的是常规的实习管理模式,即集中与分散实习。[3]当前,虽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如混合编组、顶岗实习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和指导,出现了流于形式的现象,因此,实习效果被大打折扣。

3个人发展与实习安排相冲突

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学前本科生教育实习多半安排在大四上学期,为期六周左右。[4]我们知道,在大四上学期,部分学生面临着考研或择业与教育实习之间相冲突的现象与事实。但教学计划规定: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必须要在这几周内完成,此外,学生还要完成调查报告、撰写实习总结,故而学生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为考研或择业做准备。因此,这种个人发展与高校实习安排之间相矛盾或冲突的现象,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与实习的成效。

4学生教学技能和经验的匮乏

目前,高师学前专业本科生在教育实习中存在着教学技能和经验严重匮乏的现象,比如当学生真正接触到幼儿园实际教学活动时,便不知如何组织与开展;还有的学生遇到幼儿的提问便不知如何回答?比如,在一次科学教学活动上,某幼儿问老师:“铁为什么会沉到水里,而轮船不会呢?”结果,教师却是哑口无言。因此,学生的这种教学技能与经验匮乏的现象,最终必然会影响到教育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二何以至此

教育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极大地制约着高师学前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的改革及质量的提升。积极探索影响学前本科生教育实习顺利实施的背后的深层原因,对改革学前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年来,高师学前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陷入了很大的困境之中,究其原因,无不与高校自身培养目标不明确有关。随着幼儿教育的大众化与幼教质量的提高,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缺失幼儿教师及渴望高素质幼教师资队伍的现象,因此,部分高校为了迎合市场化的需求,大量扩招学前专业本科生。然而,高校盲目扩招带来的恶果之一便是培养目标出现了游离或偏差,比如,高师学前专业教育到底是为更高层次的教育输送研究型人才?亦是为幼儿园培养实践型教师?故而培养出来的学生“非专非红”。因此,高校自身培养目标不明确是导致学生从高校的学术殿堂走进“陌生”的幼儿园时感觉不适应的主要原因。

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当前,高师学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技能的现象,认真探究其背后原因,多半与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有关。高校过于注重教育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或淡化了实践课程的开展,如,课程设置中有“游戏理论与实践”一门课,教师在教学中,虽然也对其进行了讲解,但多半是对游戏理论方面的阐述,而当涉及到如何组织、设计游戏等实践性问题的教学环节时,只是泛泛而谈,更没有时间和机会组织学生亲自设计、开展游戏活动。因此,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是造成学生不能适应幼儿园实际教学的原因之一。

3教育实习体制不健全

目前,高师学前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之所以存在实习时间过短、形式单调等现象,探其原因,无不与教育实习体制不完善有关,而教育见习过于形式化、管理模式过于僵硬亦是影响教育实习效果的主要推力,另外,高校实习安排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冲突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实习前学生主要是通过见习的方式了解幼儿园,但由于见习时间过短及内容单一,学生多半是在走马观花似的情况下完成了见习任务,难以达到见习目标的要求。因此,教育实习体制不健全是影响学生发展和实习成效的又一主要原因。

4学生对教育实习缺乏足够认识

近年来,高师学前专业本科生在教育实习中之所以存在教学技能与经验匮乏的现象,究其原因,无不与学生对教育实习缺乏足够认识有关,如部分学生认为实习就等于到实习单位走走玩玩,可以不坐在教室中受教师的约束;有的认为反正自己将来不会去幼儿园工作,实习可有可无,只要结果及格就行了;还有部分学生由于一开始就对幼儿园没有太大兴趣,压根就没有认真学习技能课程,尤其是对钢琴、舞蹈等课程的学习——这些课程又是作为幼儿园教师所必须掌握的。因此,学生对教育实习缺乏足够认识是最终导致教学技能与经验匮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解决对策

教育实习是高师学前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是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法宝,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我们早日走出教育实习的困境具有积极意义。

1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体现师范教育特色的精华所在。现代大学产生至今,历史上出现了多次针对大学办学主体功能的争论——到底是培养智者,抑或是培养政治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现阶段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比如,高师学前专业教育是为更高层次的教育输送学术型人才?还是为幼儿园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如果培养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该如何定位?课程该如何设置?反之,目标又该如何定位?总之,针对当前高师学前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出现游离或偏差的现象,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培养目标是提升教育质量、深化学前专业教育实习改革的必由之路。

2调整课程体系设置

针对我国高师学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幼儿园实际教学相脱节的现象,调整现有的教学计划、改革现有课程体系设置成为走出教育实习困境的必由之路。具体可以采取大一时多安排一些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大二时可以适时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参观、观摩、见习等,另外,适当增加游戏理论中的实践部分的课时;大三时可以安排学生到幼儿园顶岗实习;大四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毕业教育实习。另外,务必做到必要的监督和指导,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幼儿园的教研等活动中去。因此,只有大力改革课程设置,调整教学计划,才能保证教育实习的质量。

3完善教育实习体制

从幼儿园实习的实际需要来看,两个月的实习时间已经难以满足实习的需求,因此,针对实习中存在的实习时间过短和形式单调的现象,延长实习时间、丰富实习形式是走出教育实习困境的必由之路。另外,实习形式也应多样化。具体可以采取学校统一安排、分散定点实习的方式;也可以实行开放式实习或就业实习的方式,即对已联系好就业单位的学生,根据单位的实际要求,让学生顶岗实习;还可以采用学生自主联系实习的形式,由学生根据情况,自己联系实习单位。[5]但对于多种实习形式,要做到必要的监督、指导,只有加强对教育实习的全程监控,才能保证实习的成效。

4加强学生正确实习观念的训练

针对实习中出现的学生技能与经验匮乏等现象,加强对学生正确实习观念的训练及强化学生技能课程的学习是走出教育实习困境的主要出路。当前,受社会舆论压力的影响,不少学生并不喜欢在幼儿园工作,这就导致学生更不愿意到幼儿园实习,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实习观念的训练。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强对学生观念训练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比如鼓励学生到其他单位就业、鼓励学生考研继续深造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

总之,21世纪幼教事业的蓬勃发展给高师学前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带来了严峻挑战,要求培养的幼教人才不仅应掌握幼儿教育理论知识,而且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必须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创新,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专门人才。

参 考 文 献

[1]杨晓萍.试谈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改革——二十一世纪幼儿教育发展对高师学前专业的挑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2][5]张文娟.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困境与出路[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3).

[3]肖美良.国外教师教育实习特点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6(4).

[4]彭飞霞,刘云艳.学前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困境与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2009(8).

幼儿园特色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六大解放”思想

幼儿园

环保教育

启示“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人的环境意识对于保护环境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纲要》中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环保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其教育实施的时间必须定位在当下,而且须从娃娃抓起。

面对当前幼儿园环境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要搞好幼儿园环境教育,进行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显得非常迫切了的。于是,我们把“环保与我同行,绿色伴我成长”作为办园特色,立足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教育思想,以本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为依据,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环境资源和条件,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开展“环保”特色教育,放飞孩子,把权力还给孩子,让他们敢想、敢做、敢创造,让他们成为保护环境的主人,全面推进幼儿园的环保教育。

一、解放孩子的头脑,给孩子想象的天空

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多数人的创造力。他主张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去想。

我们知道孩子们的脑子里充满着各种奇思妙想,要解放孩子的头脑,教师要为孩子创建宽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如:在《我们的母亲河》环保主题活动中,我们为大、中、小年龄段孩子的不同的材料——大班4K的画纸和笔、中班16K的画纸和笔、小班彩泥若干。孩子对客观世界带着儿童色彩,头脑中对于人和事都会用他们独特的儿童色彩来反映,而这些经验都需要老师运用恰当的提问来引是出,因此,我们向孩子抛出了问题“如何来保护母亲河的水资源?如何来争当小小环保卫士?”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对“保护母亲河”的理解,运用他们的小手来进行独有的想象与畅游。大班孩子在4K纸上大胆构图、作画,画上了一幅幅“地球妈妈我爱你”“种下一棵树”的图画;中班孩子则在16K的画纸上,画上了一个个节水、保护水资源的标志;小班宝宝则是用彩泥捏上一棵棵小树,因为他们知道,在母亲河边上种上树苗,是可以保护好水资源的道理。老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获得的知识比老师直接告诉答案印象更深刻。

解放孩子的头脑,鼓励每个孩子奔向创作想象的海洋,只要让孩子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想象,用心去描绘,不用和大师去比较,孩子们个个都是小画家。

二、解放孩子的眼睛,让孩子自己去发现

陶行知先生曾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观察是幼儿发现奥秘的“眼睛”,是幼儿进行的创造的原点,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进行环保教育的时候,也积极为幼儿创设多观察、多发现的机会,擦亮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对如何保护环境感兴趣。

我们在幼儿园里,经常带孩子到室外去观察,让他们多角度地去发现:社区居民们晾晒衣服,把绳子系在树枝上,树枝丫丫都“疼”了;有人在草坪中乱踩,小草宝宝都直不起腰来了;还有人们随地吐痰的行为,也被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环保宣传大行动”活动,孩子们人人动手,绘制如何保护树苗、保护小草、爱护水资源、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的宣传小旗,走进社区,给社区里的人们讲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方法,从小事做起,一起尽己所能把环保理念传输到社区。

三、解放孩子的嘴巴,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小孩有问题要允许他们问,因为从问题的解答中增进知识的积累。因此,教师应当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孩子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孩子说,环保教育的落实也是如此。

每每和孩子们一起散步时,就会听到从他们的嘴巴中迸发出一个个充满好奇的提问,“老师,风太大了,树站不稳,怎么办呀?”“小鸟没有家,没有朋友吗?”“树叶上有虫子咬的疤痕,树叶会疼吗?”等等,孩子们看不够、问不停。随后,让孩子们带着一系列的问题,进行讨论、查阅资料,去自己寻找答案,知道了小树苗要给它按个支架,帮助它站站直;小鸟没有家,就给它做个鸟窝,它的朋友也就会来做客了,于是也生成了“制作鸟窝”的操作活动,让它们在幼儿园里安家等等。孩子们边观察、边探索,不仅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同时也萌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兴趣,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园环保教育的落实与实施。

四、解放孩子的双手,给孩子操作的机会

陶行知先生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他主张放手让幼儿去“做”去“想”,“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接触,“想”了就获得了直接经验。

《纲要》中提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于是,我们结合环保主题《节能小天使》,抓住陶老先生一“做”和一“想”的原则,开展了废旧材料再利用活动。师生共同收集各种纸袋、纸盘、一次性杯子等,让幼儿手脑并用,将它们变成漂亮的裙子、T恤、大狮子……孩子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不仅体验到了变废为宝的乐趣,而且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此同时,我园每个班都创设了一个“环保体验区”,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随时都可以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得以成真的平台,孩子们乐在其中。

五、解放孩子的空间,让孩子走进大自然

陶先生主张“把笼里的小鸟放到天空中去,使他能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于是,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把他们带进大自然,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让孩子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此萌发环保意识。

我们在幼儿园开辟了“生态园”,有种植园、饲养区,让孩子们参与其管理,并在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中了解自然界,从而激起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兴趣和探索欲望,熏陶他们“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之情。”比如,带领孩子们一起观察种植园中的农作物,并帮每一种农作物都做了一张身份卡,让孩子们观察植物的变化,孩子们一起种植、一起收获、一起品尝,体验劳动的快乐,并了解到植物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与此同时,通过文艺作品使幼儿了解更多关于大自然的事情,如童话故事《山坡哪儿去了》对幼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孩子们知道环境保护要从身边做起,知道人类把树都砍光了,就没有树和小草保护泥土,小熊就没有了自己的家了,从而懂得大自然的环境要大家一起保护。这样的故事给幼儿很大的启迪,有利于孩子们把对环保的认识转化为自身的行为。

六、解放孩子的时间,让孩子做喜欢的事

陶行知先生指出:“一般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了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因此,我们在进行环保教育时,需为幼儿争取时间的解放,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事情,使他们没有被束缚感,让孩子们乐于学环保,做环保。

我们在幼儿园每个班中设立一个“环保体验区”,活动时间的安排上是全开放的,孩子们在幼儿园自主支配时间过程中,都可自由进出这一区域,让他们在“体验区”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把收集的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做高兴做的事情,玩喜欢玩的游戏,孩子们成为支配时间的主人,零距离关心环保,实实在在参与环保。

“六大解放”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对今天的幼儿教育有着启示作用,对我园开展的环保教育同样起着指导作用。而这个“解放”在环保教育中不能现成拿来,它需要我们依据幼儿的特点,做好分析、整合、引导与实践,探索解放的现实意义与途径,这样才能在环保教育中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朱秋勤.环保教育与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科学大众,2008,(08).

[2]李红霞.环保教育必须从孩子抓起[J].环境教育,2011,(08).

[3]田素娥.当前幼儿园环保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

上一篇:厨房后勤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辩论的论点范文